问题学生设计辅导方案

2024-08-26

问题学生设计辅导方案(精选8篇)

问题学生设计辅导方案 篇1

问题学生个案心理辅导方案

案例:

张某是初一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均没有养成好。作业马虎,写字潦草,课堂上说话说不停,老师提醒批评能安静一下,但坚持的时间很短。合群困难,平时独来独往,偶尔也流露出想和同学们交往的思想,但显得不知所措。有时甚至用装怪或捉弄同学来引起大家的注意,可同学们反而更不喜欢他。在班上人缘不好,同学都不愿意跟他同桌。但劳动卫生比较积极,乐于为班为老师做事情。

张某是外来工子弟,单亲家庭。本来家境不错,但父亲因病而花费不少,最后不治去世,剩下母亲一人打工。母亲从事发廊工作,迟起夜归,张某的作息时间不太吻合,没有时间管教子女,只能在口头上要求,家庭教育缺乏。晚上张某在其工作地方学习、复习,环境嘈杂,效果很差,导致作业很多时候要重做。假期时候张某基本留守家中,或与其它同龄人活动,家长亦较少监管。辅导方案:

一、分析学生的情况

1.自身因素分析:张某遭受挫折(如纪律性差,受老师批评,同学不喜欢他)后引起多种反应,从效果上看有积极、消极之分。积极的方面是想要引起同学注意他,乐于为班里做事情;消极的行为包括攻击同学、不能专心听讲等。消极的挫折反应是成为他某些心理问题与行为的直接原因。2.家庭因素分析:父母不仅是孩子的守护者,更是他们生活学习经济来源的支撑者。在孩子迈向成人的过程中,如果家庭成员由于疾病、天灾等离开人世,会对初中生稚嫩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影响。而且母亲不能很好地管教他,未能给予孩子应有的爱和关心,这是造成他这样子的原因。3.学校因素分析:班集体是学生在学校中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学生完成社会化过程的重要条件。班级中如果存在某些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将会对学生产生深刻而持久的消极影响。其他学生对张某不喜欢也是造成他那样的原因。

4.社会因素分析:社会环境无形之中影响着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不良的社会环境也就使人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张某生活的环境太复杂,会对他的成长造成负面的影响。

二、教育方法

为了让他对学习重新产生兴趣,在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树立起信心,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1.联系家长,家校合作

通过家访,电话联系等方式,劝说他母亲多与孩子交流,及时了解他的生活、学习情况。我把他的学习情况、性格、交往的发展状况分析给家长听,建议他母亲综合考虑张某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要求,努力营造良好环境,帮助他实现提升学习、友好交往这些目标。要注意观察他实现目标后的表现,帮助他及时调整并加以鼓励,循序渐进。2.采用关爱,树立信心。

在一次班会课上,我叫他到我办公室做一套题。趁此机会,在班上与大家约定,要用爱心感染他,耐心帮助他,他的缺点要包容,帮助他克服;对于他的任何进步我们都不要吝啬我们的赞美。在办公室里,作为教师的我主要扮演导演的角色,尽量与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和颜悦色的表情和他交谈,用语重心长的、幽默的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适时引导他。首先要接纳他,理解他,更加关心爱护他,并成为他的知心朋友;然后再适当选择个别或小组辅导形式,让他在和谐、轻松、安全的氛围中和教师交流,3.创造机会,融入集体。

我多次为他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使他摆脱自闭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他那颗冷漠的失望的心,在他从我的表扬、同学的赞许中对自己充满自信后,他的情绪产生了一定的兴奋性,让他以进一步成功的“可能”来引导发挥自己的潜能。让他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与别人交往,体验交往的乐趣。让他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增添信心。4.自我认识,强化意识

适时给予他鼓励,让他自我认识到这段时间的改变,找出他改变后现有的优点,使他找到自信,然后慢慢地意识到自己该如何融入班集体,怎样才能做得更好。5.转移重心,设立目标。在他走出自我否定的低谷、重新恢复自信后,我立即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明确地告诉他:学生要以学习为主,按时上学,完成作业是一名合格的中学生最起码的任务。

三、成绩与效果

在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之后,他改变了,已有了一定的信心,成绩又上升了。课堂上也能较认真地听讲,积极发言,比以前进步了许多,偶尔有特殊情况发生,也能领悟到并自觉改变。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且质量较高。对其它同学也热情友好多了,能团结同学,关心集体,受到很多老师的欢迎和关爱。

在一次交谈中,他讲道,当我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是老师帮助了我,让我要勇于面对现实,并战胜困难,让我消除了自卑的心理压力,尽管我的基础很差,但我相信经过我的努力会学好的,一定不会让老师失望。当然,作为教师我相信他所说的话是发自内心的,也相信只要他一直坚持下去,他一定会更加优异的。

问题学生设计辅导方案 篇2

关键词:人际沟通能力,团体心理辅导,大学生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 因人际交往和沟通问题前来咨询的大学生在逐渐增加, 个体心理咨询是一个有效帮助途径, 但一般耗时多、受众面窄、解决问题偏单一。而团体心理辅导适用面广, 效率高, 收效好, 每个成员既是“求助者”又是“助人者”, 在理论和实践、有体验和分享中获得多重学习。

一、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训练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

在了解沟通中的语言和非语言系统的基础上, 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学习沟通的艺术, 包括:倾听与同理、自我沟通、不同人之间的相处、说服与解决人际冲突等, 在团体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 学习较适当沟通技巧, 提升人际沟通能力。

二、团体的规模、团体辅导的时间

该团体属于发展性团体, 团体规模适中, 可选取20名左右的大学生进入团体。团体辅导时间为每周固定时间开展1次, 分8周进行, 每次2.5小时, 总计20小时。

三、团体辅导的成员筛选

面向全校招募, 在学生自由报名之后, 通过心理测量、面谈筛选确定团体成员。辅助工具:《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量表分9~20分比较适合该团辅, 20分以上的存在很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的学生建议其转入个体心理咨询。

四、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训练的团体辅导框架

1) 第一次活动:相见欢。活动目的:团体建设, 引导成员相互认识, 建立关系, 澄清团体目标及成员参加动机并建立团体规范, 创设真诚、温暖的团体氛围, 使团体成员有安全感、归属感。主题活动:通过“寻找安全岛”让成员首先找到自己在人群中常处的位置;通过“走出安全岛”让成员相互之间微小问候和简单交流;通过“滚雪球”让成员相互更加熟悉;通过“寻访大手印”书写团体契约。2) 第二次活动:我们说了什么。活动目的:了解语言系统和非语言系统, 学会话题选择、赞美、身体语言。主题活动:头脑风暴 (让成员自行讨论出人际沟通中的十大适宜交谈话题与十大禁忌交谈话题) ;用身体说话 (了解非言语系统的真实秘密) ;优点包围圈 (让成员学会夸奖别人以及赞美自己) 。家庭作业:“适宜交谈话题运用”, 记录一周内成功运用的至少5个例子。3) 第三次活动:与自己的沟通。活动目的:了解自我的人际沟通模式, 帮助成员对人际关系中的自我进行探索认识。主题活动:大家眼中的“我” (帮助成员了解自己在不同的人中的品质和特点, 并综合自我评价对自己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 ;朋友品质大拍卖 (了解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对朋友选择的倾向性) ;真实的我 (体验情绪背后的自己真实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家庭作业:“我的真实心声”, 按照“事件———及时反应———真实心声”的格式记录一周内的至少5个心情事件。4) 第四次活动:倾听与同理。活动目的:帮助成员练习倾听的技巧, 在倾听中学会同理。主题活动:你说我画 (体会倾听和及时沟通的重要性) ;倾听技巧分层训练 (逐级学会良好的倾听技能) ;我能懂你 (学会良好的同理心) 。家庭作业:“我是倾听达人”, 记录倾听技能运用成功经历至少5个。5) 第五次活动:不同人格类型与沟通技巧。活动目的:帮助成员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 不同性格类型的人的特点与沟通中的心理需求, 学会不同类型的沟通技巧。主题活动:心理测验 (了解自己和其他成员的性格类型) 、不同性格对对碰 (模拟不同性格类型的人之间的人际沟通中的冲突和问题所在) ;求同存异 (练习不同性格类型的人之间的良性互动) 。家庭作业:“异心一意”, 选择至少3人对其性格特点进行观察分析, 并根据其性格特点调整沟通方式, 体会不同的人之间也能一起和平友善共处的快乐。6) 第六次活动:异性之间沟通差异。活动目的:了解和学会运用男女生在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差异, 尤其是面对冲突时的差异。主题活动:我们分别所在的火星和金星 (了解男女的性格差异和不同的心理需求) ;星球之间的沟通故事 (模拟男女之间常见沟通问题) , 说出我的需求 (练习男女之间及时沟通和化解矛盾的情景) 。家庭作业:“与火星/金星人的对话”, 选择至少3名异性分别进行一次正式的人际沟通, 并根据不同性别的心理特点调整沟通方式。7) 第七次活动:解决人际冲突。活动目的:学会人际冲突解决的一般方法。主题活动:心有千千结 (体会冲突和心结产生后只有用心去解才能最终恢复原样) ;我的心情故事 (模拟人际冲突情景剧) , 我是解结高手 (成员群策群力解决情景剧中的冲突) 。家庭作业:“沟通中的防爆专家”, 选择至少1件自己经历或者帮助别人解决的人际沟通中的冲突事件, 并总结成功经验。8) 第八次活动:我的幸福明天。活动目的:总结和结束团体。回顾团体历程, 检视自我成长, 分享收获, 鼓励与增加信心, 处理离别情绪, 给予彼此祝福, 填写团体活动成员反馈表, 了解团体成员对团体的满意度 (团体目标达成、团体凝聚力, 以及团体成员的人际沟通能力的改善状况等) 。最后可通过合唱《明天会更好》或者共同完成“同心圆”结束团体。

五、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训练团体辅导的注意事项

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训练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具体实践中还需注意以下几项事项:1) 明确团体目标, 预先制定系统的活动方案。人际沟通能力是一个内涵广阔的感念, 八次活动并不能解决学生的所有问题, 因此要明确团体目标, 并围绕目标制定合适、系统的方案, 选择具有体验性、启发性的活动, 避免活动的随意堆砌或一味追求游戏效果。方案的制定应该提前完成, 每次活动所需的材料和道具也要提前准备好。2) 设置1~2名团辅助理, 参与带组。团辅助理的设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可以是具有心理学知识背景的本科生或研究生, 也可以是对团体辅导有兴趣的教师。团辅助理一般应具备和带领者类似的特质:真诚、尊重、负责、爱心、敏锐、清晰、果断等。3) 营造安全、真诚、接纳、支持的团体氛围。首先, 安全、真诚的氛围是一个有效运作的团体所必须的。只有这样, 每个成员才能积极而全身心的参与团体, 进行深层次的经验分享与自我反思。其次, 接纳、支持也是团体不可少的, 没有批评才可以良性互动, 合作、参与的关系有助于体验和增进交往中的亲近感。4) 及时反馈、调整与总结。由于团体成员并非每一期都完全一样, 故可根据团体成员的反馈及时调整和完善辅导方案, 并在每次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 为以后的团体辅导提供经验。

参考文献

[1]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 (第五版)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

[2]樊富珉著.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

问题学生设计辅导方案 篇3

关键词 高职学生;生涯规划;团体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7-0079-02

1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方案设计的背景

生涯规划是对个人从事的学习、工作、娱乐等生活模式进行的长远规划。它涵盖了职业生涯规划,包含学生时期的规划及退休后的规划,直接关系到个体的成长成才。生涯规划教育是高职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业、职业、事业三个阶段的生涯规划指导,敦促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目标,使学生具备规划意识和生涯理念,增强学生知己知彼的探索方法,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悦纳自我,提升综合素质[1]。

高职学生无论在生涯觉醒、自我探索、环境探索、决策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当前,传统的生涯规划形式无外乎课堂教学、专家讲座,学生被动接受,听过就忘,没有亲自实施,效果极差。采用团体辅导进行生涯探索,可使学生亲自体验和主动参与,一改被动规划的陋习,优化了规划的效果。

2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方案设计的原则

根据生涯发展理论和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单元设计上要遵从实际具体的原则。“方案设计要结合实际,具体可行,掌握团体的目标和性质,要了解自己的特质、能力、偏好及带领风格,也要考虑成员的特性。”[2]同时,要遵循系统化、口语化、体验式原则。各部分之间要循序渐进,连贯性、易操作,语言要口语化、通俗易懂,切忌生硬苦涩,使学生从内心上喜欢,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探索、自我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3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方案设计构思

1)要明确团体辅导的名称和目标 确定一个富有特色、有吸引力的名称很重要,诸如“成功,从职业规划起航”“放飞梦想”“生涯大探险”等。

2)确定团体目标,使成员在经验分享与互动中得到温暖与支持;协助学生明确生涯内容与空间,探索个人生涯发展任务;协助学生评估个人兴趣、性向、能力、个人特质价值观;学习生涯决策技巧,帮助学生如何作决定;拟定生涯计划,整合个人资料,学会生涯规划的技巧;通过谋职演练、参观活动,帮助学生探索个人择业潜力及工作适应方式。

3)明确设计思路。根据团队目标设立团体规划的基本思路,使参加团队的成员更好地了解自己、找寻发展目标,每一步骤可有若干单元组成,一个方案可包含若干个单元。各单元之间循序渐进、互为铺垫,形成生涯规划的有效环节。

4)要明确团体的性质和教师。根据生涯规划的要求,生涯团体的性质必须是结构性强、封闭的、稳定的成员[3]。团队辅导教师必须经过专业学习和实操训练,对辅导对象有清晰和全面的了解。团体规模一般控制在30人以下。团队学员可以通过公开招募,也可通过课堂、心理普查筛选,根据团体成员的困惑、问题进行适当的分组。场地可选择咨询室、室外均可。

5)结果评价和调整。要了解活动的效果,看是否达到团队辅导的初衷,改进不足.需要对过程进行跟踪,主要通过学生现场表现、参与度等及时反馈,通过学生的感悟、评价,指导者的意见建议和跟踪辅导来进行。

6)对方案的评估。通过心理测量对团队辅导方案进行鉴定,对受训的学生进行训练前测和训练后侧,了解学生参训前后心态变化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情况;也可对参训学生和未参训学生进行对照分析。

4 具体方案和单元目标

以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利用团体动力学原理,遵循职业类型理论、生涯发展阶段理论、职业人匹配理论、社会学习论、特质因素论等理论,从组建小组到活动结束,使学生亲身体验团队的形成和活动的整个过程,如表1所示。活动以团体方式进行,聚会时间每周一次,每次1.5学时,共四周六学时,以此来增强学生探索自我、挖掘潜能,明确目标、科学规划。

5 某一单元团体活动具体安排

活动一:接龙、模仿秀、松鼠与大树、微笑握手、连环自我介绍、滚雪球、事业与我

1)学生背景分析与方案设计构想:由于组员初次见面,互不认识,比起一般的自我介绍,这一活动能够较好地让大家互相熟悉。

2)方案目标。

①单元目标:增进组员之间相互了解;组员分享自己的感受;引发个人参与团体的兴趣,主动把握自己的人生;组员对他人的分享作有效的回馈。

②具体目标:接龙、模仿秀、松鼠与大树、微笑握手、连环自我介绍、滚雪球增强组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建立信任的氛围;组员之间相互支持、反馈。

3)具体操作。

①每人写胸卡,注明班级、姓名、专业。

②热生从接龙开始,以活跃团体气氛,并用非语言形式促成成员交流。

③快速相识:两人组自我介绍;四人组介绍朋友;八人小组连环介绍。(为什么参加此次活动?有何期望?上大学的目的?)

④回到大组,各自介绍自己的朋友。

活动二:团体契约

1)学生背景分析与方案设计构想:经过大家的自我介绍和熟悉后,大家对职业规划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建立契约,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2)具体操作:

①活动前准备好A4纸和笔;

②组长鼓励组员主动发表自己对本组的相关要求和对团体的期望;

③组长结合组员的发言,整理归纳团体规范。

活动三:生涯联想问卷调查填写,讨论生涯规划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学生背景分析与方案设计构想:由于大学新生以前很少对自己的职业做过系统的思考,通过本问卷,使组员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作出系统思考,进而更好地指导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

2)具体操作:

①活动前准备好问卷和笔,对活动作必要的说明;

②大学生为什么要生涯规划(大学生活要有目标,要有效率;提高个人抉择能力;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③组员表达自己的感受,给出回馈。

活动四:幻想交流

1)学生背景分析与方案设计构想:通过上述活动,大学新生对职业规划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畅谈自己的大学职业规划及人生规划。

2)具体操作:

①对活动作简要说明;

②组员分享自己对职业规划的看法,分享这一思考过程的感受;

③其他组员表达自己的感受,给出回馈。

参考文献

[1]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团体辅导方案 篇4

团体名称:“新起点,青春飞扬”

领导者: XXX

督导者:XX

团体性质:同质性的、封闭式的、结构式的人际关系提升小组

成员对象:在校的大学新生,男女生数量要求基本平衡

团体人数:15~18人

筛选方式:可采取新生自主报名,或是新生辅导员推荐

团体时间:2012年5月28日起,总计两个小时

团体次数:三次

团体地点:需要备有活动桌椅、多媒体的教室

【活动目标】

(1)通过团体辅导,协助成员认识自我,对自己的认可以及自我概念的明确把

握,并且对自己在新环境中的定位有一定的了解。

(2)通过团体辅导,使成员之间在活动中相知相识,相互引导,发展良好的人

际关系,让他们形成团体氛围、增进成员间的相互信任,对大学生活有全新的理

解与把握。

(3)通过团体辅导,明确本次系列活动的目的,交流参加此次系列活动所要达

到的期望,并培养对新环境的一种归属感和被接纳感。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

内容:刮大风

目的:活跃团体气氛,营造良好的团体环境,激发团员参与团体活动的积极性。

时间:10分钟

方法:要求团员围坐一圈,按照领导者的指令迅速地抢一个座位。如:领导者

说:大风吹呀大风吹,吹所有穿黑色衣服的同学,那么所有穿黑色衣服的同学就迅速起身换座位,这时,领导者加入其中,让没有座位的同学

继续主持游戏。

规则:若是成员成为三次领导者,则该成员需要表演一个节目,用来展现自己,让成员更好的了解自己。

2、主要活动

A.内容:解开千千结

目的:使成员体验到,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常常需要人们之间相互帮助,才能顺利渡过“难关”,并帮助同学们了解及时沟通的重要性和团

队协作对一个团队成长的重大意义。

时间 :10~15分钟

方法:首先,领导者让大家手拉手围成圈,认清自己的左手和后手分别拉的是那位同学,然后松手。随着领导者说开始,大家开始自由走动,领导者说停的时候,大家寻找自己刚才左右手拉的同学,这样就形

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结,大家在手不松开的情况下,无论用什么方

法,将交错的“千千结”解成一个大圆圈。解开后给自己与队友一

个热烈的掌声。

B.内容:信任之旅

目的:培养成员间的相互接纳和信任,体验信任别人和被别人信任的感受。

时间:30分钟左右

方法:团体成员四人一组,一组做“盲人”,一位做帮助“盲人”的人,另外两人可以做一些道路上的障碍,妨碍“盲人”的行走。盲人蒙

上眼睛,原地转三圈,暂时失去方向感。在帮助人的搀扶下,沿着

主持人选定的路线,带领“盲人”顺利通过路障。期间不能讲话,只能用动作帮助“盲人”通过路障到达目的地。之后互换角色,再

来一遍。

3、分享总结

内容:爱的华尔兹

目的:游戏中的双方的信任是慢慢建立起来的,在生活中也是,让成员了解

即使是好朋友也不能忽视对方的想法,一旦信任感受到打击,再度建

立就很麻烦。

时间:30分钟左右

方法:播放轻音乐《爱的华尔兹》。成员围成两两相对的内外两圈(若人数

为单,可邀请观察员进入),面对面的两位成员则互为舞伴,并在跳

动过程中相互交流加深了解。在一分钟后领导者引导内外圈同学转圈

以交换舞伴。

跳完后,领导者可回顾所有活动,并结合团体目标进行总结。所有同

学依次进行分享。分享内容可以是:参与活动的感悟与体会,对自己

网课学生个别辅导方案 篇5

根据钉钉网课数据统计,分为两类学生,观看和未观看学生,本班因为家庭或者其他方面原因无法进行网课学习的学生名单如下:XX,因为此类学生从来没有上过网课,基本都是在家自学,所以需要花较多时间和精力,以及制定相关的方案进行辅导,针对这6位同学提出如下辅导方案:

1.基础知识点的巩固,在班级形成小老师结对,让小老师利用彼此的空闲时间进行生字词语的听写,课文的背诵默写检查,最终将结果汇总到老师,老师进行检测,检测过关才可以。

2.重难点知识的讲解辅导,在开学初期的教学衔接计划中,必然要对已授课的重点知识点进行重新讲解,对于已上网课的同学是复习巩固,而这几位同学则是新授课,在课堂上是重点关注对象,课后进行相关习题巩固。

3.寻找自己不熟练的章节查漏补缺,制定出每课的学习目标,学生对照在完成的要求后面打钩,结合练习题的正确率率进行补充练习。

4.班主任则要做好思想工作,让其端正学习态度,遇到不会的难懂的主动问同学老师,补好相关作业。

以上同学是重点辅导对象,此外本班上网课的同学中,有部分学生作业完成质量差,网课效果不佳,名单如下:王XX,这几位同学存在着不交作业,书写潦草、作业错误率高等问题,针对他们提出如下辅导方案:

1.作业本的订正,要求重新完成练习题,二次错误的题目作为知识点的缺漏部分,需要对知识点重新学习。

2.书写潦草的同学需要每天进行半小时的练字,做到书写认真,老师批阅练字内容,不合格者需要重新书写内容。

学生辅导计划及实施方案 篇6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我们悉心的照料,更离不开教师的鼓励和鞭策。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为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发展的“四有”新人,特制订本计划及实施方案。

一、实施原因

1、学生个体存在着很多这样或那样的差异,比如智力的高低、能力的高低、社会交际能力的强弱等,都使学生在各个方面存在着各自的优势和缺点。

2、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不同的智能突出表现为人的语言智能、逻辑思维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等。

3、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成绩不理想,畏难情绪严重。

二、辅导目标

1、培养优等生、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纠正学生认识偏差,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掌握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展现其能力与才华

2、学生能在课内、课外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独立、按时完成课堂作业,坚决反对抄袭他人作业。在课后,要及时复习,多次复习。

3、提高两类学生的学习成绩。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方式,力求做好学优生、学困生的辅导的工作。帮助那些优秀的学生更优秀、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克服困难迎头赶上,全面提高政治学习成绩。

三、辅导计划

1、成立课外兴趣小组。辅导员:史平君 小组长:钟权

副组长:各班班长、各班学习委员 辅导时间:周二活动课时间

2、课堂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依据各类学生的内在因素精心设计教学。讲授时,努力做到深入浅出,便于后进生接受。设计“弹性作业”允许优差生有所选择。课堂训练中,要注意对后进生进行辅导点拨,课后作业要关心他们的完成情况,并对有困难的进行个别辅导。

3、处理好几个相应的关系:求知品质与求知能力的关系,培养良好的求知认识、态度、毅力与习惯。知识传授与方法指导的关系,转化的重点放在思想教育和打基础方面,又不能忽视相应的学法指导。分项实施与整体结合的关系,对家长、各科老师、参与学生都应有具体的分工和要求,4、坚持正面教育,爱护学生,替后进学生着想,做到满腔热情地关怀,循循善诱地疏导,热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燃起后进生成功的希望之光。

5、树立目标,严格要求,既要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其更快的进步,又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能真正感到成功的喜悦。

6、做学生思想上的领航人,生活上的贴心人,学习上的良师益友,建立和睦融洽的师生关系,发扬平等民主作风,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7、结合时政热点,编写有关试题,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施措施

(一)对学优生的辅导:

1、对本班的优秀生进行培优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渴求知识的兴趣和愿望。

2、把对优秀生的辅导与学科竞赛结合起来,与时政分析结合起来,注意培养优秀生的自学意识和探究能力。

3、每节课要适当安排一些思维训练的习题,如案例分析、探究实践等,借此加强对学优生的个别辅导,进一步激发学优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爱好。

4、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的为学优生提供资料,特别是近几年郴市的中考真题,介绍解题方法,发展他们的思维水平。

5、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如何听课,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记忆。在练习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解答,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6、鼓励学生质疑。我要求优秀的学生在质疑的同时,能大胆地对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不但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积极引导学生分析整理提出的问题,从而学会或引导学生提出重难点问题,提出创造性问题。组织成绩好的学生在课外开展提高性的自学小组,让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启发,适当作一些指导。

(二)对学困生的辅导:

1、加强对学困生的课堂管理,要经常提问学困生。针对一些学生知识缺漏,教师要有针对性的给以补课。学困生的作业坚持面批面改上,紧紧盯住作业和练习、发现问题及时补课总之,要达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

2、鼓励提高学生兴趣。采用激励机制,对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让他们体验成功感。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他们厌学的心理,激发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家校联合协助辅导。教师要经常找学困生谈心,教育他们明确学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及时与家长联系,定期做好家访,及时了解学困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协助解决学困生的学习问题,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切中时机,“传情报”、“送喜报”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4、优带差辅导。充分发挥优生的优势,利用“一帮一”帮助他们在学校里,介绍方法让差生懂得怎样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安排特殊座位,以优带差。

5、重视个体差异,树立自信心。充分了解学困生现行学习情况,教给正确学习方法,使他们朝正确方向发展;改善他们学习情况,提高学习成绩;对他们可以适当放宽一些学习要求:如在该卷时,放宽学困生的扣分要求,提高他们的成绩;作业要求也可以分层,尽量简单好做。

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辅导。

2、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

3、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教师要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了解学生在家与在校的一些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作业情况。

问题学生设计辅导方案 篇7

团体辅导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促进个体心理品质发展的方式,且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要最大限度发挥团体辅导的功能,则需要设计出一个科学的团体辅导方案。团体辅导方案设计是指运用团体辅导理论,系统地将一系列团体活动加以设计、组织、规划,以便领导者带领团体成员有效地利用团体动力,引发团体成员在团体中互动和成长,达成团体辅导的功能与目标。本文基于初中生创造性想象发展的心理特点和现状,以团体辅导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及积极心理学、角色扮演游戏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表象训练技术为手段,设计以教育导向性、成长性、结构化、封闭式的团体辅导方案,即想象性角色扮演团体辅导。以期可促进初中生创造性想象的发展,培养其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其自我成长。

一、方案设计的理论依据

团体辅导是一种解决学生个人发展问题、改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辅助教育形式,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团体辅导是指在团体情境下,运用团体动力营造和推动信任、接纳、理解、支持的团体氛围,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团体领导者,通过专业的技巧和方法,协助团体成员进行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团体成员共同的发展性问题或共有的心理不适应问题的一种辅导形式。[3]团体辅导通常采取以趣味性为主要特征的各种活动,强调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主动的参与和体验,其游戏性质使得青少年更乐于参与其中,且降低了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真实问题时所产生的压力,使他们可以更自然地展现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能力、体会活动过程中可能带来的体验和认识。团体辅导理论认为,团体辅导活动对参与者的影响和改变可通过团体凝聚力(团体接纳、信任、支持和归属等)、传递信息(指导)、行为模仿(认同)、普通性(自我了解)、宣泄(情绪表达和体验)、存在意识因子(意义取向)等11个疗效因子的整合作用而实现。[4]本方案的设计将借鉴心理团体辅导的模式,构建良好的安全团体氛围,提供轻松的人际互助场合,采用游戏性质的活动,以期促进初中生的主动参与和体验,使得辅导效果最大限度地有效化。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研究人类的幸福和力量等积极方面的心理学思潮。[5]积极心理学主张用“去问题化”的眼光看待个体,主动发现个体的潜能和积极资源,并引导他们用积极的眼光看待自己,努力发现优势,不断成长。Wong、何瑾、樊富珉等研究者分析了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背景的优点中心疗法,强调在心理辅导实践中发现来访者的优点,并帮助其识别并发扬优点,能够有效促进来访者个人成长,提高心理辅导效果,并将此理论应用在了实际的 团体辅导 活动中。[6,7]本方案的设计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内容上以创设轻松活泼的活动主题和氛围为主,以快乐的体验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感受,在操作技巧上,以灵活开放的方式激发参与者的主动性,采用及时肯定、表扬、鼓励及反馈等积极的方式来协助活动参与者发现自己更多的潜能,赋予其更多的自信,使其能够更大胆、更有创意地进行想象和描述,并轻松地进行讨论和分享。

角色扮演游戏是创造性游戏中的一种,是指借助于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一定的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在角色扮演游戏中,扮演什么角色、角色如何行动、游戏怎样进行等,都需要儿童自己去想象、去创造,这使儿童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从另一角度看,儿童又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确定游戏的内容、角色和规则,从而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这也使儿童的主动性得以体现。因此,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生动逼真且能表达一定的思想和情感体验的角色扮演游戏被认为是发展儿童创造性和主动性的最佳手段之一。许 多研究者 也认为,角色扮演 游戏对个 体的想象 力及创造 力都具有 积极作用。[8,9]想象性角色扮演源于角色扮演游戏,是指在想象的世界里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这一概念是由Maciej Karwowski和Marcin Soszynski在对大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训练时提出的,全称为Role PlayTraining in Creativity,作为一种新的培养创造性的方法。[10]本方案设计在此基础上,将促进初中生创造性想象发展的团体辅导活动主题设置为想象性角色扮演活动,使个体在想象的活动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创造性地重现或重造某些场景或事件的过程。

表象训练技术是本方案设计的核心技术。表象是指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具有可操作性。表象训练是在暗示语的作用下,通过大脑的活动对感知过的动作、声音、情境等进行再现、强化而反复操作的一种心理技能训练方法。根据创造性想象的已有界定我们得知,创造性想象不是依据现成的描述或图示的简单再现,而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它需要以唤起表象和联想为基础。促进初中生创造性想象发展水平的关键点在于激发个体头脑中已有的表象和联想能力,能够把已有相似的、相近的、相通的表象充分动员起来,寻找最佳表象,进行创造性的艺术加工,形成想象。故本方案的设计就以表象训练的方法为主要技术手段,通过运用各种信息材料,刺激参与者的表象,使其发挥联想能力,完成想象性角色扮演活动。宋丽波认为最佳表象训练技术,即放松音乐+图片+词语想象的表象训练,可有效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想象力,本研究也将此表象训练技术融入想象性角色扮演活动方案中,以期增加团体辅导的有效性。[11]

二、方案设计模式的构建

在本研究中,创造性想象是指个体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将从训练材料(文字或图示)中获得丰富的表象与自己原先已贮存于头脑中的相关表象相联系,在头脑中独立进行新的组合,构建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表象,其二是知识经验,其三是创造组合。因此,此次提高创造性想象的团体辅导的重点,是激发个体根据各种材料产生各种表象,唤起头脑中的各种联想,产生具有自由、开放、生动等特点的想象,并将其重新组合构建。根据已有研究理论和专家意见,本研究建构了促进初中生创造性想象发展的想象性角色扮演团体辅导活动的模式,该模式的实质是通过创设虚拟化的场景和角色,以激发或唤醒个体的表象及操作,对其进行创造性重组,最终达到促进创造性想象发展的目的。

想象性角色扮演活动的核心是通过运用各种信息材料刺激参与者的表象,使其发挥联想能力,在想象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创造性地重现或重造某些场景或事件的经过与结果的过程。具体指在良好的创造性氛围下,参与者在剧本情境规定的背景基础上充分发挥其想象力来描述剧本中想象角色的观点、看法及在情境中可能做出的行为,以及剧本的后续发展等,最后以语言描述或纸笔记录的方式与大家分享讨论参与者想象出的具体情境及创造行为的活动。即在安全、和谐、相互信任的人际氛围下(创造性氛围),指导者创设一系列假定的情境或故事(剧本),并通过语言将此情境或故事传递给参与者,激发参与者产生丰富的表象与联想(创造性空间),使其通过想象进入情境或故事中并假扮某角色(想象角色),同时,创造出这个角色将产生的新行为及故事的发展(创造行为)的活动过程。通过此游戏活动,可以促进被试的创造性想象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我们的活动方案设计将围绕想象性角色扮演的创造性氛围、剧本、创造性空间、想象角色、创造行为这五个方面入手展开。我们将基本内容和模式定位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建立良好的创造性氛围。诱发参与者产生安全、和谐等良好的心理状态,包括建立团体、团体信任与协作训练等;其次,激发参与者的创造性空间。包括放松、想象体验等,使其通过刺激可以在头脑中自动形成图像;第三,逐步实施想象性角色扮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先由想象自己到想象他物,由静态到动态,由视觉单感觉通道到视听觉多感觉通道等,由情境片段到完整的故事情节,循序渐进地引导参与者学会提取头脑中大量的表象并对其进行一定的操作,而产生相应的想象结果,以实现提高初中生的创造性想象水平的目的。

在具体的活动操作过程中,首先使参与者合目、全身放松,达到以神经过程抑制为特征的机体放松状态。根据心理学理论,当个体在机体放松时,主要的外部感官封闭,可使身心能量消耗降低,进入新陈代谢过程的能量储备阶段,在能量恢复的基础上,人的大脑皮层处于高度的敏感状态,对特有的言语暗示信息具有较快的接受能力。[12]通过放松,可以诱发出参与者平和、超然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准备积极投入学习和挖掘潜能的状态。其次,指导者通过言语将想象活动的场景传递给参与者,唤起其头脑中已有的表象,并在其中扮演特定的角色。角色扮演理论认为,参与者有限的卷入可以更好地发挥个体积极主动的参与性。同时,当人们能够亲身体验和实践他人的角色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在不同情况下的内心情感,可反映出个体深藏于内心的感情。[13]然后,根据表象的可操作性特点,通过激发参与者的联想能力,使其将头脑中产生的各种表象进行创造性重组。创造性重组不仅是一个新旧知识经验的重新组合、融合的过程,也是一次特殊的体验过程。参与者在训练中,随着指导者言语的暗示和自我表象的自由操作,可打破思维定式的束缚,对头脑中的图像进行超合理性的构思、幻想、怪诞诠释,包括对时空的奇想、随意跨越,对情景自由奇妙的设置、超三维空间的运转等。表象的操作过程是在脑内进行的一种思维操作,参与者可以直接体验到这种新颖的、奇特的心理过程,这将有利于激发其发展创造性想象的主动性。最后,引导参与者将头脑中的这些进行了创造性重组的表象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并和同伴分享。这可以使参与者从自己和他人的感受中更好地领会到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丰富且独特的,每个人都可以被激发出强大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因受到同伴的鼓励和支持而产生积极的体验和感受。

三、方案设计的结构与内容

1.本团体训练设计的方案

(1)团体名称与性质:初中生想象性角色扮演团体辅导。属于教育导向性、结构式、发展(成长)性、封闭性的团体。(2)团体训练目标:提高初中生创造性想象的发展。(3)辅导对象:初中生。(4)团体规模:15~20人。(5)团体地点:团体辅导室或抗干扰性较好的教室(有多媒体,桌椅可自由移动)。(6)活动时间及频率:共10次,每周一次,每次60min左右。(7)领导者:心理辅导工作者1~2人,有一定个案咨询和团体辅导工作经验。(8)团体评鉴:本方案采用创造性想象量表、团体活动效果评估表、成员满意度问卷等团体评价方式,以“团体内”评价及“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估效度。

2.团体活动设计

根据已有活动模式构建,我们将想象性角色扮演团体辅导活动分为五个阶段,具体的活动安排如表1。

第一阶段,预备阶段。指第一单元的“相识”。“相识”主要用于团员相识,建立团体感,促进团体信任与协作,并为创造性想象活动拉开序幕。通过“联想词语自我介绍”,即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进行了自我介绍,便于大家更容易记住彼此,也充分激发了团员的想象力,为我们的系列活动拉开序幕。最后,以制作“自由的钥匙”为结束活动,也是为以后的系列活动准备材料。

第二阶段,导入阶段。指第二、三单元的“想象性游戏体验”和“内视表象体验”,包括“放松训练”、“我的白日梦”、“我的世界———形成内视表象”、“我的自由之匙”等主题活动。由于想象和创造性的最佳环境是放松的状态,通过放松训练,使团员们学会放松,也为后面的各环节做铺垫。通过“我的白日梦”使参与者意识到一个在日常生活中被忽略掉的一个事实,其实我们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只是我们很少去注意我们的想象图像,并使参与者感受到创造性的存在,相信每个人都有创造性。“形成内视表象”是指训练学生在放松状态下,倾听音乐后,通过音乐的刺激,在脑内自动形成的图像,我们称其为内视表象或意象。这个图景也许是以往经历的事件和景物的加工,也许是很早以前就已经储存在潜意识中的已经忘记的快乐或悲伤的记忆,也可能是不同表象融合成从来没有见过的情境的浮现,要求被试不要追求、不要抑制,仅观看内心世界流动的景象。“我的世界”就是让参与者学会体验自己的内心世界,形成内视表象。“我的自由之匙”则暗示每个人都有巨大的创造潜力,也提醒每个参与者获得的新的理解力,并将其表现出来,它代表着是解放创造性的钥匙。

第三阶段,浅入训练阶段。包括第四单元的“简单图像想象”、第五单元的“复杂图像想象”以及第六单元的“综合场景想象”。其中的主题活动有“遐想小屋”、“想象我是谁”、“我与对面的狗”、“苹果之旅”等。“遐想小屋”是为每个人都找到一个很安全、自由的空间,可更好地激发成员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也为后面的环节做铺垫。当参与者想象疲惫时可通过此来放松缓解,也可常常到自己的遐想小屋坐坐,激发出更多的想象,属于静物想象和简单图像想象。“想象我是谁”源于Maciej Karwowski的创造性想象团体训练活动[10],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参与者更好地进行角色转化,为后面的想象性角色扮演做铺垫。同时也激发了参与者的想象力,可以通过穿越的方式想象自己的前生和来世或是理想中的自己的样子。“我与对面的狗”属于动态的复杂图像想象,通过这个活动,引导参与者想象有生命的、会运动的表象,并会进行一定的表象操作,为后面深入训练阶段由参与者自己引发可操作的表象做基础。“苹果之旅”是借鉴学者威伯兰克提出的一种启发学生想象力的方法,被用于斯坦福大学的视觉思维课程之中。由于“苹果之旅”中涉及视、听、触、味等多个感觉通道的应用,因此属于是驾驭感官意向的训练游戏。

第四阶段,深入训练阶段。包括第七单元到第九单元的“时空旅行记”。本阶段的训练不再由指导者一步步引导参与者进行表象操作,而是在一定的创造性氛围下,通过言语或图片信息将参与者引入到剧本情境后,由参与者自己主动在头脑中寻找相适应的表象信息,并对其进行操作,最后产生相应的创造性想法。可通过语言或者图画描述、文字描述等方式和团体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分享,指导者和成员都会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支持,以此来训练参与者丰富的联想能力和创造性想象能力。

第五阶段,结束阶段。包括第十单元的“结束团体”,是对前几次训练成果的总梳理和结束。本阶段包括对整个系列团体训练的回顾、总结和分享,并预祝大家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成长。

高校学生辅导员考核问题研究 篇8

关键词:辅导员 考核 专业化

高校学生辅导员是当代高校政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队伍。在社会注意市场经济和新的历史背景下,辅导员要帮助大学生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确立集体注意的价值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养成勤劳节俭、诚实守信、正直勇敢的良好道德和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培养积极乐观、敢于面对各种挑战的健康心理等。

总的说来,高校辅导员是联系学生和学校党政部门的桥梁和纽带,读高校培养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辅导员工作的广泛性和工作内容的复杂性,因此,对于其工作业绩的评价涉及到多个方面。目前,在国内许多高校对辅导员工作的评价中,采用比较多的是全方位评价法,形式上包括了自评、领导评价、同事评价、学生评价等,内容上包括了了辅导员工作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这种考核方式兼顾了辅导员自身、职能部门、学院领导、学生等各方面人员对辅导员工作业绩的评价,有利于辅导员及时发现工作上的疏忽,随时对于出现的问题予以及时更正,对于做的不到位的地方予以改进,同时可以促进辅导员与学校各层领导的交流与沟通。但是,这种整齐划一的考核体系和细致的指标体系,没有为辅导员发挥自身特色,培养专业能力留出应有的空间。本文从辅导员工作的具体内容出发,将考核内容与考核对象对象自身的工作特点相结合,在现有的考核体系基础上,做一些合理化的修改,力图使考核的结果更有利于促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更好地为高校学生和职能部门服务。

我国的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在过去的50多年中并没有出现很细的分类,只是统称为“思想政治辅导员”。一般情况下接受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和学院(系)的双重领导,辅导员的工作相应地也就包括两块主要内容:一是接受党委学生处的领导,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服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进行党和国家时事政策教育等;在管理方面包括稳定工作、奖学金工作、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日常班级事务等;服务方面则包括助学金服务、学生贷款、心理和职业方面的辅导等。另一块则是接受院系的领导,协助做好教学方面的服务工作。而在社会问题复杂、学生心理问题突出、职业发展成为高校热点问题的背景下,对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党委学生工作部基本已经在生活辅导、心理问题研究和职业发展教育这三个方面单独列出了办事机构,专门处理全校性的相关工作。但在院系层面,由于人事编制等条件限制,一般专职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员普遍不足,同时,繁重的事务性工作占用了辅导员的大量时间,许多面向学生开展的教务、后勤等工作的一部分就直接或间接地落在了辅导员身上。在这种人员配备不足和工作量相对较大的情况下,院系往往会根据自身的人员状况对辅导员进行工作的分工,辅导员们会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重点工作来负责。在这样的实际状况下,将所有辅导员的考核工作做平均化处理,而不考虑其工作的个性和特点,很显然是不全面的。

笔者认为,在高校学生工作内容丰富化和辅导员专业化的要求下,针对辅导员工作的专项考核必然也将提上日程。应该在现有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溶入新的内容,对于辅导员在完成事務性工作的同时,根据自身的特色,在专项学生工作做出的成绩给予承认和公正的评价。

一个良好的辅导员考核系统,可以支撑辅导员工作队伍持久的战斗力。而一个优秀的辅导员,总是希望其努力及努力的成果能够得到领导或者同时的赏识与承认。尤其是那些在某些方面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浓厚兴趣的辅导员。从辅导员工作比较发达的国家看,以美国为例,美国辅导员协会对辅导员的定位来看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分为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心理辅导、职业辅导和社会化辅导。辅导员经过培训以后都可以掌握一些辅导项目,通过辅导项目对学生进行个人或者团体的辅导,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求职技巧,教会学生如何社交、如何做人,这是对专业辅导员职责的界定。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状况,针对辅导员工作的个性和特点,可以参考美国对于专业辅导员的划分方式,在考核中根据辅导员工作的重点给予区分,可以区分为: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心理教育辅导员和职业发展教育辅导员。

(1)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在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学生辅导员最本质的工作,其地位毫无疑问的得到了进一步强化,除了将原有的教育方式、方法继续发扬外,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延伸到公寓,以住楼辅导员的形式开展工作。这当然也对辅导员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和理论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考核体系中,对于偏重此类的辅导员应该将持续提高自身理论素质作为重要的考核标准,提高其所占的权重。

(2)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当前,高校学子中出现心理问题的案例也屡见不鲜,并且呈现了持续增加的态势,这也为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能够应用心理学、医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公共关系学学科的前沿理论和实践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服务,无疑成为今后部分辅导员工作的主要方面。对于此类辅导员的考核,应该偏重心理辅导的专业化水平和实际效果。

(3)职业发展教育辅导员。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覆盖面继续扩张,越来越多的学子进入高等学校进行学习,在为社会持续输送优秀人才的同时,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保证学校就业率的稳定和提高,成为摆在学生辅导员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就必须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教育。让学生更好地把学习与职业规划更好的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合理地根据社会需求进行学习,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率,也就成为对于偏重这部分的辅导员考核的重中之重。

在原有的考核基础上,将辅导员工作根据其重心作出区别对待,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教育等专业化方向进行考核,作为在新情况下对于原有考核工作的一种创新和补充。

参考文献:

[1]张端鸿.中美高校辅导员制度比较[J].思想理论教育新德育.2005(3)

[2]张华.论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的量化评定[J].湖南大学学报.1995(2)

[3]付亚和.许玉林(编著).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10)

上一篇:学霸用这3种方法学数学,成绩轻松考140下一篇:果园优秀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