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品德问题具体案例分析

2024-08-05

中小学生品德问题具体案例分析(共10篇)

中小学生品德问题具体案例分析 篇1

中小学生品德问题具体案例分析

一、说谎的问题与教育

(一)问题概述——什么是说谎

1、说谎是通过言语或非言语的的方式,有目的地隐瞒、伪造火鹤假造有关事实或情绪的信息,以诱导他人形成或维持一种沟通者本人认为是假的信念,无论成功与否,均可被视作说谎。

2、说谎分类 1)、动机积极说谎:善意的谎言 2)、动机消极说谎:为达到某种非正常目的或满足自己过多的欲望而有意夸大、歪曲甚至是编造“事实”的行为。(逃避惩罚、满足虚荣、吸引他人注意、掩盖错误等)

(二)问题解析——为何说要谎

1、说谎内因 1)、孩子认知的泛化和概念的混淆而造成的想像或幻想型说谎 2)、为了逃避惩罚而说谎 3)、为了维护自尊、追求虚荣而说谎 4)、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或实现自己的愿望而说谎 5)、为了打击报复他人而说谎 6)、为了反抗叛逆而说谎 7)、为了作弄戏嘘而说谎

2、外部原因 1)、不良的家庭教育

①家长的不诚实行为会影响孩子诚实品格的形成。②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 2)、不当的学校教育

①教师对学生过于严厉,缺乏民主,甚至不尊重学生,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说谎的行为。②教师对学生的说谎行为毫不在意或者没有采取积极的方法去教育引导,也会纵容说谎同学甚至同伴在以后产生说谎的动机。3)、社会环境中不良信息的影响

(三)教育策略——原因不同,方法各异

1、基本要求 1)、对待说谎者要宽容冷静 2)、对待说谎行为要严肃认真 3)、切忌让说谎者因说谎而获得好处

2、主要方法 1)、多种方式讲道理——让说谎者牢记说谎的危害 2)、善用惩罚与强化——惩罚说谎行为,强化诚信行为 3)、找寻适当的行为——替代说谎者的说谎行为 4)、与家长沟通合作——为孩子树立诚信的榜样

二、懒惰的问题与教育

(一)问题解析——谁在包办与纵容

1、懒惰的原因 1)、内因

①抑制懒惰的能力较弱 ②认识上有偏差,不懂或者轻视劳动与勤劳的重要性,看不起体力劳动 2)、外因

①家庭教育不当

A、懒惰的家庭会给青少年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B、家长对青少年的学习、生活过度包办代替是形成孩子懒惰行为的主要原因。C、责备过多,鼓励表扬过少,是孩子不爱劳动的又一重要原因。

D、唠叨过多,行之有效的方法过少,是孩子不爱劳动的又一重要原因。②学校教育缺乏

A、学校教育中存在忽视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现象。

B、教师缺乏行之有效的塑造学生勤劳品质、校正学生懒惰行为的方法。③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2、懒惰的危害

懒惰可能发展一系列其他的恶劣品德,如投机取巧、坑蒙拐骗、弄虚作假、偷盗、贪污、作弊等。

(二)教育策略——减少代替,增加机会

1、自然后果惩罚——体验懒惰之危害

2、减少替代——切断对他人的依赖

三、浪费的问题与教育

(一)问题概述——何为浪费

1、主要现象 1)、学习用品浪费 2)、食物和粮食的浪费 3)、水电及其他资源的浪费 4)、服装高消费及其他

2、危害 1)、不利于学生的学习2)、不利于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发展 3)、会给家庭带来负担 4)、不利于民族和社会的发展

(二)问题解析——为何不会珍惜

1、内部原因分析 1)、喜新厌旧,抵挡不住诱惑 2)、与人攀比,缺乏自制力 3)、方便自己,不管其他 4)、缺乏辛苦体验与节俭观念,存在错误认识

2、外部原因 1)、成人认识不到位,不良榜样示范 2)、家庭和学校节俭教育的缺失 3)、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社会上确实也存在铺张浪费、大吃大喝、攀比、超前消费等不良习气,学生难免耳濡目染,受其影响。

(三)教育策略——动之以情:贫穷就在你我身边

1、明道理辨是非

2、实践体验:饥饿行动教育

(四)教育个案

四、小偷小摸的问题与教育

(一)问题解析——为什么会伸出“第三只”手

1、小偷小摸的原因 1)、内因

①缺乏是非观念,自身免疫力低下

②小偷小摸可以带来暂时的心理上和物质上的满足 ③存在心理障碍 2)、外因

①家庭环境不良

A、家长强化了不正确行为

B、对孩子正当或不正当的要求不予满足,事的孩子另辟“路径” C、家长自己存在偷摸行为,给孩子树立了不良榜样。②不当学校教育

A、忽视道德品质教育和法制教育,教师发现学生存在偷摸行为时,没有引起注意并进行及时教育

B、教师教育方法不当,使得有些存在偷摸行为的孩子“破罐子破摔” ③社会环境影响

2、危害 1)、对于被偷者而言,“小偷小摸”是对他人财物所有权的侵犯,会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和学习。2)、对于“偷摸者”而言,小偷小摸轻则会使其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能是其产生不劳而获的心理,进而增长懒惰和贪欲,重则会导致其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教育策略——减少偷摸机会,加强法制教育

1、讲明道理——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

2、对症下药——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发展 1)、如果学生只是由于喜欢他人物品进而想占有他人物品的,教师要对其讲明道理,并要交给其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2)、如果主要外因在于家长,教师要注意做好家长的工作,一起教育孩子。3)、如果主要是由于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在学校纪律也不好,受到老师和同伴的冷落进而形成的偷窃行为,学校和老师要转变观念,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引导学生获得成功感。

3、法制教育——逐步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 1)、通过法制教育,使学生懂得偷窃他人财物属于违法行为。2)、通过法制教育,使学生从小严格要求自己,决不偷拿他人一针一线,使学生意识到:如果不能改掉“小偷小摸”的习惯,将来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之路。3)、通过法制级自我保护教育,使学生学会说“不”,自觉抵制不良行为乃至违法犯罪行为的侵蚀。

五、不懂感恩的问题与教育

(一)问题解析——原以为“应该得到”不需回报

1、家庭教育不当 1)、家庭中对孩子过度溺爱致使孩子不知感恩未何物 2)、父母缺少对子女感恩意识的培养和教育促成了孩子不会感恩 ①父母教育观念不当,对孩子重视之上培养,忽视感恩意识教育 ②父母自身的感恩意识差,没有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感恩环境

2、不当的学校教育 1)、学校教育存在误区

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是使青少年感恩意识淡薄的主要因素之一。2)、德育内容,形成方法没能紧跟时代步伐 学校的德育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在大多数中小学课本中缺少针对感恩教育方面的德育内容。

3、社会环境的影响 1)、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在追求“个性”和“自由”的过程中,一些青少年盲目地“张扬个性”,以“自我”为中心,感恩意识越来越缺乏。2)、互联网使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也使得社会的发展与时空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各种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方式及文化思潮给传统道德观念带来极大冲击。3)、长期迷恋网络,在“人——机——人”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青少年不但容易产生孤僻、冷漠等心理健康问题,而且在其网络消费没有足够资金做后备的情况下,极易出现一些过激的行为,如偷钱或抢他人钱财等。

(二)教育策略——角色换位,学会感恩

1、树立感恩榜样,培养感恩意识 1)、树立身边的榜样 2)、利用经典故事 3)、善用典型事件

2、在实践中体验,在换位中感恩 1)、创设情境,体验感恩 2)、巧用节日,善于感恩 3)、结合实际,践行感恩

3、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鼓励学生参与

六、不讲礼貌的问题与教育

(一)问题解析——他们的生活环境怎样

1、内因 1)、不知——缺乏礼仪常识 2)、知而不行——缺乏自觉执行的能力 3)、是非不明——存在错误的认识

2、外因 1)、家庭教育不当

①家长存在一些错误的教育观念

A、父母不重视对孩子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或者将文明礼貌教育德责任推给学校。B、出于溺爱,怕孩子“吃亏”,鼓励孩子的不文明行为,甚至有意教孩子一些不文明的行为。2)、父母的不文明行为

2、学校教育缺乏 1)、学校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重视不够。2)、教育方法尚待改进

A、礼仪教育以灌输教育为主,缺乏主题体验 B、礼仪教育以孤立活动为主,缺乏整体构建

(二)教育策略——角色扮演与代币制

1、让学生“知”礼

2、让学生“行”礼

七、不讲公德的问题与教育

(一)问题解析——自我中心是原则

1、内因

从维护公德责任心的角度来看,有的学生对维护社会公德责任往往知停留在认识和表态上,没有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或者认为不讲社会公德是小事,或者即使对不讲公德行为感到愤慨,但为了少惹事,也会装作视而不见。

2、外因 1)、家庭教育的缺憾

①家庭观念有偏颇。有的家长社会责任感淡化,遇事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对家庭有利的事就做,无利的事不做,而且还会教育孩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影响孩子的公德心。

②有的家长自身素质有限,在行为上不能给孩子做出遵守社会公德的榜样,在生活中不会用恰当的方法对孩子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品德教育仅局限于孩子不打架、不骂人,不给家人惹事;还有的家长对孩子不爱惜公共财物、不遵守公共秩序等不良行为视而不见,因为家长自己本身在这些方面就做的不好。2)、学校教育不当 ①忽视公德教育。

②公德教育方法陈旧。在德育目标上,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而且重知轻行。在道德教育方法上,仍有部分教师把学生单纯地是为道德规范的被动接受者,经常采用灌输、说教的方法,重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的灌输,忽视公德意识的培养和公德行为的养成。3)、社会不良影响

①多种道德观念的并存和冲突。

A、传统伦理与现代伦理的并存与冲突。传统的伦理道德要求人们遵循等级特权、循规蹈矩、人格依附的思想。现代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发生了深刻变化,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得到了增强,人德价值、尊严、自信成了价值的信条。

B、西方思想文化包括某些伦理道德观也片面地传播开来,而对西方伦理观的片面传播与误读、误导,为青少年的道德失范埋下隐患。

②不良现象的影响,误导着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方向。

(二)教育策略——价值澄清,全员督导

1、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与道德情感 1)、借价值澄清发培养学生道德的选择与判断能力。2)、换位移情培养道德情感。

2、实践中严格要求并配合奖励与惩罚 1)、加强制度化管理与学校公德文化建设 2)、在实践中严格要求

①从校内一日生活实践中对学生严格要求。

②在学校开展的各种校外实践活动对学生严格要求。

中小学生品德问题具体案例分析 篇2

2015年, 德阳市将教科版九年级第六单元《漫步地球村》纳入考试范围。为了巩固对这一个单元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笔者带着学生按如下思路再一次进行了复习。

第十七课《战争与和平》, 我们学习的目的是追求和平, “和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那么关于对和平的追求, 如今世界的现状是什么?为什么要追求和平?人类为追求和平做出了哪些努力?教材上明确指出, 二战后, 世界局势总体趋向缓和, 绝大多数人民享受到了和平的环境。但局部战争一直没有停止, 威胁和破坏世界和平的因素还存在。这就是当今世界的现状。那么“威胁和破坏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就成了一个具体知识点。至于第二点“为什么要追求这个目标”, 教材则是从“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这个角度来解释的。于是学习知识点“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时, 有一个小问题:战争中最大的受害者是“少年儿童”。至于第三大问题“人类为追求和平做出了哪些努力”, 概括起来就是:“联合国、世界各国领导人、各种国际组织、还有志愿人员等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懈努力。”这这些些知知识识点点都是教材上的话, 学生找起来也比较容易, 如果有一个线索, 记忆起来更方便。十七课就是按“现状———为什么 (危害) ———怎么做”这条线来阐述的。

第十八课要从标题《东西南北》入手, 先解释清楚标题的意思。东西问题是指世界和平问题, 它在二战结束后产生, 苏联解体之后提得比较少。南北问题是指位于南面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与位于北面的发达国家之间的问题, 即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谋求世界经济发展的问题。于是很自然地得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一论断。而十七课已经将和平问题论述过了, 十八课就主要讲发展问题。

十八课与十七课同样的结构:追求世界共同发展也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之一, 那么当今世界在发展问题上的现状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造成贫困的原因是什么?) 贫困和贫富差距拉大会带来哪些影响或后果?而人类又为解决这个问题去实现世界经济共同发展做出了哪些努力?教材首先指出, 贫困依然是当今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 而且世界上依然存在着严重的贫富不均现象。 这就是现象本身。接着教材阐述了第二和第三个问题。在解释第四个问题时指出, 许多国家政府、国际合作机构、金融组织、民间组织在不同的领域设立了专门的基金, 用于支持贫穷国家、贫困地区的发展。从主体上来说, 联合国、各国政府都为消除贫困做出了努力。为了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 各国努力加强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谋求国际经济合作, 提出了“经济全球化”这一重要知识点。其利弊分析以及合作时的注意事项, 可作为经济全球化或者国际经济交流合作的具体知识点加以呈现。特别需要强调的是, 经济全球化和每年的时事政治都紧密相连, 需要重视。

第十九课 《天涯若比邻》, 也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世界文化的现状和表现形式, 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在当今世界,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会有交流碰撞, 那么“为什么需要交流沟通”是第二个方面的内容。第三, “在交流沟通时怎样保持自己文化的特性和魅力?”“用什么样的态度来交流沟通?”“怎样与不同文化进行交流沟通?”即“怎样做”的相关问题。

当我们把前三课分析完之后, 我们会发现这三课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什么?为什么或意义、影响是什么?怎么做?而且这三课分别涉及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现状, 那么中国在世界上分别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于是第二十课顺理成章地就要讲到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当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已经和正在发挥什么作用”, 就要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来介绍。接下来就是“青少年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可以做哪些贡献和努力”。归纳起来, 第二十课讲到了中国在国际上的现状以及国家、公民或者青少年要怎样为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做贡献。

这一个单元结构严密, 当我们详细分析之后, 用建构的方式记住本单元的框架, 再去做一些材料分析题就更容易了。

有这样一道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2014年9月,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透露, 目前全球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的第一项目标有望按期实现, 但离最终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困难重重。

材料二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GDP) 超过日本, 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位;但人均GDP仅为3800美元, 在全球排名105位。温家宝在第65届联合国大会上说, 中国发展, 世界机遇;中国好了, 世界得利。

材料三中国呼吁六方会谈成员与朝鲜展开“紧急磋商”, 给朝鲜炮击韩国岛屿导致的紧张局势降温。12月, 在亚丁湾中部海域护航的中国导弹护卫舰成功逼退索马里海盗, 保证了商船安全。

问:小梅看了以上材料深感国际国内形势有喜有忧。小梅喜的是什么?忧的是什么?

这个题目, 笔者是这样对学生进行引导的。

首先, 从问题入手, 让学生明确答案是否完整。小梅喜的至少有几个方面?忧的又有几个方面?学生仔细阅读题目就会发现, 国际和国内形势有喜有忧, 答案至少四个方面。

其次, 分析材料。材料一说的主体是谁?联合国。这个主体在做什么事情?联合国在开一个关于消除贫困人口的会议。跟第六单元政治、经济、文化的哪一方面有关系?由于贫困是发展的反面, 所以这是关于经济发展的话题。目标有望按期实现, 表明联合国在为消除贫困而努力, 这是我们喜的地方;而“离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则表明贫困和落后现象还将继续存在, 这是我们忧的地方。于是材料一主要针对国际经济形势。材料二, 先介绍了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 这是国内喜的地方。第二部分讲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不足, 即人均比较靠后, 这表明了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是忧的方面。还讲到了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关系。材料二主要讲国内形势。材料三, 讲到了国际政治和安全局势, 一方面中国在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做出努力, 另一方面, 国际上确实还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发展, 和平与发展的实现还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

再次, 组织答案。综合以上分析, 所有材料涉及政治、经济发展的现状, 这是教材第十七、十八课框架的第一部分的内容。若是学生非常熟悉框架内容, 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容易就能完成此题。

这种专题复习方法, 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答题能力, 有助于提高考试成绩;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归纳整理能力的培养。在平时教学中就应该用这种方法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笔者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反复实践, 完善这种方法, 争取达到更好的效果。

摘要:在中考复习中, 从基础到专题再回归教材是常用的三轮复习法。而专题复习是提升考试成绩、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重要一环。以教科版九年级第六单元《漫步地球村》为例, 针对专题分析在中考复习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分析。

中小学生品德问题具体案例分析 篇3

关键词:生物教学;生长素;有丝分裂

科学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科学的理论大都来源于假说,而假说又是来自科学实验的分析、抽象、概括和总结。下面我以生长素的发现为例阐述帮助学生分析具体问题的方法。

首先,从达尔文的植物的向光性实验入手,提出问题:植物为什么会表现出向光性呢?引导学生作出假设:可能是由于尖端的缘故;可能是光线刺激植物生长不均匀所致。然后讲述去掉尖端的实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尖端的缘故。同时又提出假设:可能是由于尖端的重量影响了下部的生长不均匀;或是由于尖端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影响了下部的生长不均匀。再向学生讲述荷兰科学家温特的生长素转移实验,证实是由于尖端产生了化学物质影响所致。这种化学物质是什么呢?如何提取它呢?引导学生思考,最后通过郭葛实验的讲述,了解生长素。[1 ]

不仅如此,在没有讲述科学家实验过程的情况下,应用科学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能达到启发思维的效果。

下面我以有丝分裂一课为例加以说明。

教科书系统地描述了有丝分裂的全过程。如,也按照课本的形式讲授学生就会认为,用一个高性能的显微镜就能观察到一个活细胞这样连续的镜头。实际上,细胞有丝分裂的发现者,生物学家弗莱明既没有用高性能的显微镜,也没有观察到活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他只不过用染料杀死组织细胞,在观察到各个不同时期的有丝分裂画面以后,经过比较、分析、归纳,建立了有丝分裂过程的假说。因此,我们用普通的显微镜也能得到类似的结果。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

首先,学生制作有丝分裂洋葱装片或观察已制备好的有丝分裂装片。

第二,学生绘制所看到的有丝分裂各个过程图,并将观察到的各种画面画在黑板上。

第三,教师说明此阶段正处在洋葱根的生长期,既然在根的生长期,染色体的这些变化与细胞的分裂有关系。

第四,教师和学生分析有丝分裂的各个过程。依次讨论下列问题:

(1)哪些画面接近于细胞分裂的开始(间期)?为什么?(2)哪些画面接近于细胞分裂的完成,为什么?(3)哪些画面接近细胞分裂的前期,为什么?(4)哪些画面接近细胞分裂的末期,为什么?然后,通过归纳和综合,找出细胞分裂的顺序来。

最后,学生和教师一起总结,并对各个阶段的特点作进一步描述。这样的学习,学生参与其中,其乐融融。

参考文献:

张启明.生物教学规律与研究[M].科学教育出版社,2012-09.

注:[1]生长素(auxin)是一类含有一个不饱和芳香族环和一个乙酸侧链的内源激素,英文简称IAA,国际通用,是吲哚乙酸(IAA)。

作者简介:马茂林,男,本科,出生于1976年8月,就职于迁安市第二中学,研究方向:生物教学。

Abstract:Learn the way of thinking, thinking training,study,Sum up experience,to promot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learning,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analysis and understanding ability.

中小学生品德问题具体案例分析 篇4

同学们还有三天就要踏入考场了,此时你是胸有成竹还是忐忑不安?不管你处于何种状态,这些答题方法,或许都能够帮助你最终实现本科生到研究生的飞跃,

对审题的重要性和如何审题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之后,部分同学还是对如何做题存在疑惑。很多学生一直问,某选项正确为什么不选啊?理由在于选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要求,就是文不对题。

告诉同学们两个万能的做题方法,即“结合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于考研政治而言,选择题就是题干与选项的契合。选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目要求,所以排除。分析题就是原理阐发要与材料相结合。同学记住,研究生考试既然是选拨性考试,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答分析题时要结合具体材料,再加上原理的陈述,最后根据问题要求适当做一个简短的总结提升,这样才是完整的.分析题答案。

目前,想必同学们一定是“脑值爆表”的状态,因此,厘清思路对于取得政治高分至关重要。

同学们要结合语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比如“毛中特”答题思路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是一般答题思路,但并不是“毛中特”所有题目都必须按照这样的思路答题,一定要仔细审题,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说课稿 篇5

各位领导 、老师们,晚上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一、说教材

1、对教材的理解:

《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是《哲学常识》第三课《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第二节前两框的内容。主要是讲唯物辩证法“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这一课中学生要掌握什么是矛盾的特殊性,特别要搞清其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课题是对第一节“矛盾的普遍性”的继续和深化,同时也是后面教学内容(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的前提,是教育学生学习和坚持矛盾分析方法的关键环节。同时,本课内容还是高考常考考点。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矛盾特殊性的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明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活的灵魂。理解矛盾特殊性的具体表现;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解决热点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辨证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分组比赛,在合作中探讨在竞争中学习的教学方法;围绕社会热点,师生共同讨论。引导学生重基础、重能力,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大精深的体系的哲思之美,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成就之美。

3、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1)本课的教学重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2)本课的教学难点: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

确立的理由是:关于矛盾的理论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学习这一理论,就要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中去。

二、说教法

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能力的辩证统一”和“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采用互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是为了使学生会学。因此,创设情景,通过教师巧妙的设问,学生分析、归纳等环节,去探究新知,这些都是通过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来完成。例如,讲解矛盾的特殊性的表现时,通过学生观察奥运会吉祥物中国福娃和超女黄雅丽”的图片,去分析“矛盾特殊性的表现”,突破了教材的难点,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信息反馈,坚持师生间的多向交流。学生的学习过程是通过提出矛盾,解决矛盾的.反复过程才得以完成的。我组织学生分成学习组,通过竞赛、讨论、总结等步骤、得出结论,并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则给予适当的指导、点拨。在师生、生生间多向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解决新矛盾,使认识得到深化。

3、坚持“发展为本”。教法的使用,首先要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在时间、空间诸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在本节课,我力求使每个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自己有能力解决每一个问题,各抒己见,给每个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并给予认同。

4、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我在设计运用环节时,特别注意了这一点。例如“比一比”活动中,请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说出蕴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哲理的成语、俗语、古诗词,让学生感到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魅力。

三、说学法

政治课教学要始终贯彻教育和教学相结合,学生是教育教学主体的思路。学生要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观念,自觉外化成为自己的正确行动,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分析、思考、讨论、比较、释疑、练习等活动从而达到知行统一的教育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1、渲染意境,激发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以“让我猜猜你是谁”导入复习课。通过“你的依据是什么?体现了什么哲学原理?”设疑,引导学生体会到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都应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既可以引出授课的内容,也为课堂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2、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之前,我先介绍近5年高考情况,向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意识到学习的任务,整体感知主要脉络,做到从有疑到质疑,再到释疑。

3、自主探索,构建知识体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使学习成为一种活动。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按照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采用“创设情景一自主探索一教师引导一效果测评”的教学模式,具体分以下几个步骤:“情景—问题—探索一引导一讨论—结论—升华”。最大限度地活跃气氛,调动群体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相互间进行智力启迪和互补,同时也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

4、归纳小结,结束讲课

通过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要性,使认识进一步深化。

5、竞争合作,运用探讨,提升能力

中小学生品德问题具体案例分析 篇6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有才是毒品,无德无才是废品,要以德量才、选才。一是“忠”。把心放在当中谓之“忠”,忠就是忠于党、忠于组织、忠于事业,这是一个领导干部最起码的政治品德。忠于党,就是拥护党的领导、维护党的形象;忠于组织,就是遵从组织决议、服从组织安排;忠于事业,就是看好自己的门、干好自己的事。

二是“正”。孔子说:“政者,正也”。“正”是一个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处世之基、为官之魂。从政的人,要心正、身正、言正、行正,坚持公正,主持公道,提倡公平, 强调公开。领到干部只有做到“其身正”,才能“不令而行”,如果“其身不正”,就会“虽令不从”,更会失去威信,丢掉威望。

三是“诚”。诚为天之道、人之道,是一切道德的出发点。领导干部必须做人诚恳,做事诚信,做官诚实。不论大事、小事,都要实事求是、有一是一,不做秀、不做假。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领导干部对工作、对他人,更不能欺上瞒下、左右逢源,要敢讲真话、实话,不说假话、虚话。

四是“勤”。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勤奋敬业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不仅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且要把“钟”撞得很响、很亮,对工作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力求尽善尽美。领导干部要勤想事、多谋事,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带头谋创新,领头干实事,以勤养德,以勤立信,以勤求绩。

五是“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德,一个对父母不“孝”、对兄弟不“悌”的人,决不能做为好朋友,更不会成为好干部。领导干部带头倡树孝德,恪守孝道,这就是重孝之行。

六是“廉”。古人曰:“公生明,廉生威”。马克思说过:“不可收买是最崇高的政治美德”。领导干部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念,常修为官之德,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励,管好自己的嘴、自己的手、自己的腿、管好亲属子女,管好身边人,是非之地不去,不正之风不染,不法之事不干,不良之友不交,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为官。

七是“明”。光明磊落,心底坦荡,表里如一,这是做人底线、为官标杆。领导干部对己要自知自明,对人要豁达开明,办事不任人唯亲,处罚不因己好恶,奖励不厚此薄彼,提升不暗箱操作。

八是“仁”。领导干部要有宽容之德、厚道之品、仁爱之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推己及人,自己不愿干的事,也不让别人做。“授人玫瑰,手留余香”,与人相交、与人为善,常怀爱心、乐施善举、扶危济困。

中小学生品德问题具体案例分析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链方法;应用

教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时候,既应该对学生讲解课本上的知识,同时还应该通过提问方式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进行检验。想要改善课堂提问质量,数学教师设计相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遵循的原则是:开放性原则,提出的问题一定要面向所有学生,这样对学生思维的拓展比较有利;关联性原则,结合问题以及学生实际情况;递进原则,问题应该循序渐进,利于学生获取知识。

一、提高问题链所具有的生活性,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数学,可以说数学来自生活,小学数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依据学生日常生活,对问题链进行设计,提高问题链所具有的生活性,使其内容更加丰富,从而将学生学习兴趣完全激发出来,促进学生主动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教师在讲解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里面《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内容的时候,能够对教学情景进行合理设计:组织学生外出野餐,其中10个同学所带香蕉数量为20根,所带西瓜数量为两个,那么学生应该如何分这些水果才公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分配方案,其中香蕉分配方案是每人获得2根香蕉,可是两个西瓜该怎样分配呢?这个时候教师能够导出相应的学习内容:可以将10名学生平均分成兩种,每组5人吃一个西瓜,将一个习惯分成5份,那么每名学生就可以获得五分之一的西瓜,那么该如何通过数字将该数据表示出来呢?1个西瓜,平均分可以用分数线代替,5份代表分母,其中的一份代表分子。该类将生活情景当做基础,采取导入知识方法的教学方案,不仅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学习数学以及日常生活有效联系起来,同时还对学生获得数学知识非常有利。

二、提高问题链所具有的梯度,优化学习效果

想要帮助学生改善数学学习效果,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依据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设计出比较有层次的相应问题链,合理分解数学疑难问题,有效引导学生一层层突破教材里面的难点以及重点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解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里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在能够设计出有关的习题:全年级学生开展春游活动的时候,安排了4辆车,每车可以乘坐25名学生,那么总共可以乘坐多少名学生?这个时候学生的第一反应肯定是相加每辆车的人数,然后求出相加的总和。数学教师能够在黑板上面展示出情景的具体情况,然后将班上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使其进行小组讨论,看还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得到最终的答案,经过讨论之后,成绩优秀的学生就会首先意识到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并试图通过该知识获得最终答案。这时候教师能够从四个25相加的等式逐渐引导出25×4这一公式,并且展示出整个运算过程,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三、提高问题链所具有的精细化程度,进一步巩固知识

数学属于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数学知识的时候,一定要精细并且严密的分析相关知识点,从而牢固掌握需要获得的数学知识,同时在日常生活里面有效应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对导入问题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认真分析相关知识具体产生路径,并且构思问题所产生的层次变化,从而设计出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相符的问题链,提高问题链的应用效率。例如,教师在讲解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里面《圆柱和圆锥》这一节内容的时候,能够采取比较圆柱体、正方体以及长方体的方式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在课前准备好这三种物体的模型,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采用这些立体图形开展以滚一滚为主题的比赛,让班上自己选择模型进行比赛,通过这种游戏学生能够发现圆柱滚得比较快,另外两种正方体以及长方体都很难滚动,从而导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圆柱存在曲面。之后数学教师能够让圆柱的底面接触斜坡,并且让学生对其状态进行观察,学生将会发现圆柱很难滚动,从而获得比较精细的结论:对于圆柱而言,其既存在曲面,又存在两个平面。教师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掌握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并且加深对知识的影响,达到进一步巩固知识的目的。

四、提高问题链所具有的引申性,有效拓展思维

小学数学教师通过问题链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能够设计引申链,从而拓展学生自身思维,改善学生学习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里面《长方体》这一节内容的时候,能够设计这样的问题:已知长方体底面积是9平方米,高是5米,求出长方体的长度。数学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分析:长方体的高—h以及面积—S都是已知条件,采用V=Sxh这一公式,能够求出这一长方体体积是45立方米。然后,数学教师能够把题目引申变成:长方体体积是45立方米,并且横截面面积是9平方米,请问长方体长度是?对于该引申问题,小学数学教师能够让长方体处于平放状态,再把长方体竖起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找出长方体横截面以及底面发生的变化。进一步引导学生处理问题:采用h=V÷S这一公式,可以计算出长度是5米。该类引申链,能够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自身想象力。

五、结语

应用问题链教学法时,小学数学教师所设问题应该和学生日常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增加学生学习主动性,同时应该层次分明,这样对学生接受知识比较有利,达到改善学生学习成效的目的。除此之外,所设问题应该足够精细化,便于学生深入理解并且掌握所学知识,尽量设计一些开放性比较高的问题,拓展学生自身发生思维,增强其所具有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蔡益文.“问题链”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运用[J].新课程导学,2015,15(26):91-91.

[2]徐兵玲.浅析问题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34(11):75-75.

[3]张卫林.探析小学数学中问题教学法的运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03(12):196-196,197.

中小学生品德问题具体案例分析 篇8

学生思想品德状况、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我校成立近两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和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全体教职工克服重重困难,创造性的开展春季招生,学生人数达1300名左右,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居我市公办职业学校前列。但由于生源广杂,没有录取分数限制,学生参差不齐、思想品德素质较低也是个现实问题。

一、我校学生思想品德现状

我校学生的主流是好的,他们青春焕发、朝气勃勃、心灵纯洁、思想活跃、团结向上、热爱劳动、接受新事物快、有较强的可塑性。这在我们两年多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大型集体活动中,得到充分验证。但较之普通高中学生,我校学生起点参差不齐,在学习、思想、行为习惯、个人修养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学生是非观念淡漠、对自己要求不严。

部分学生无视校纪校规、法制法律观念淡漠,不分荣辱、难辨美丑、是非,自我保护意识差,缺乏自我控制、自觉管理能力。主要表现为上课迟到、早退、旷课,想来上学就来,不想来上学就不来。吸烟、酗酒、赌博,进“三室一厅”、早恋、泡网吧时有发生。同学之间也有因一句话或看一眼不舒服便出拳就打人者。在我们处理过的学生打架事件中,询间为什么打人?相当一部分学生回答说:“是XXX让我打的”、“我看他不顺眼”或

“他招惹我朋友了”等,盲目冲动、争强好胜。甚至有的学生挨打后拿钱放事,不报告学校或老师。

2、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主动性。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可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不知道来学校干什么。对职高抱有成见,认为要认真学习就不会来职高而去普高了,于是在学校便得过且过混日子。学习懒散,连基本学习任务也不完成。上课注意力分散,作业经常拖拉或拒做,临近考试没有紧迫感,对学习成绩好坏无所谓。厌学情绪严重,逃学事件屡有发生。

3、生活自理能力差,追求享乐。

随着学生队伍中独生子女的比例逐年上升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受家长“宁可自己节约点、苦点,也要让孩子吃好、穿好、用好”的观念的影响,学生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部分学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依赖性强。不能适应住校生活,埋怨条件差、要自己打扫卫生、清理房间。连床单、被套和衣服都存起来拿回家让父母洗的学生大有人在。生活浪费贪图享受,经常向父母提超越家庭条件的过高要求或编谎向家长要钱,并互相请客,集体生活中,只讲权利、不提义务,只求索取、不讲奉献,不珍惜他人劳动成果,互相请客、做生日,个别学生吸烟、上网成瘾,成为“问题”学生。

二、学生不良思想品德现状的成因

1、自身因素

职中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的,这一时期、学生面监着生理、-2-

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上技能训练的辛苦与即将走上社会就业的困惑,学生很容易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他们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向往,但追求的往往是实现理想后的种种荣誉与享受,面对现实却不愿付出艰苦的努力;兴趣广泛、进取心强,但缺乏兴趣中心;思考问题不周密、坚持已见、感情用事,不能为达到目标而控制自己;乐于助人、但道德水准不高,往往通过打架来为弱小同学鸣不平,利用考试作弊来帮助成绩差的学生提高分数。

2、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活动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一般来说,父母不合,家庭崩溃(指父母离婚或因故死亡、出走),独生子女、双亲嗜好烟酒、麻将、无瑕顾及子女教养,或父母文化程度较低,乎视与子女的思想交流,认为只要给孩子吃饱、穿暖就尽到了教养义务,以上因素在造成学生形成不良思想品质方面比重很大。

3、社会因素

商品经济社会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综合体。商品的等价交换,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一些学生错误地将其视为自己思想行为的准则,导致了做事讲价钱,付出要索取,价值观上有浓厚的“务实性”。另外,职中生正处在“半成人”的尴尬时期,品德发展可塑性大,出现独立性和依赖性、成熟和幼稚、知与不知错综复杂而又矛盾的动荡性。不良书刊、网络,以色情为主的信息、爱情武打小说、电视、电影,还有摆阔气、讲排扬的“拜金主义”、寻衅闹事、打架斗殴的无赖行为、封建迷信等不健康的东西对缺乏免疫力的中学生都会或多或少地起负导向作用。

4、学校因素

初中的应试教育,使学生两极分化。学业成绩不好的学生大多经受过老师、家长的斥责,同学的歧视,长期的失败体验,使他们不能正确对待学习成绩不良的问题,把成绩不好归因为自己太笨或学习太难,于是破罐破摔,自暴自弃,成为所谓的“差生”,而这些学生又正是我校春季招生的主要对象。再加上职业教育在我国处于发展初期,于20世纪80年代末从长期的应试教育中分支产生。办学时间短、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缺乏现代教育管理经验和理念。我校又是刚刚新成立学校,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还不够合理,专业师资、教学设备、实习场地、活动场所、后勤服务还有待完善,文化课、专业课和实习课的教育管理有待加强,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学生观、教育观、期望值与学生现状相脱离。使学生不能很好的与老师勾通,不良行为习惯得不到及时矫正。

三、我校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1、组织学生军训,加强学生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以军队的纪律规范学生,以军人的精神教育学生,以军营的作风感染学生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新生入学的第二天,我们就组织进行为期七天的军训。(1)以军队一日生活制度和内务整理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按时作息,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清扫并保持室内外整洁,物品摆放整齐统一、有序;注意仪表举止,着装整洁,举止端正,礼节周全,文明礼貌;养成遵守时间,办事细致,紧张有序,严格要求,讲究效率的严谨作风。(2)以

队列训练和四项竞赛为突破口,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和组织纪律的教育。明确各项动作技能要求,反复操练,开展内务卫生、队列训练、军事技能和日常纪律的四项竞赛活动,激发学生训练热情,营造你争我赶的竞争氛围,整齐划一的方阵练习纠正少数学生的不规范动作,强化了全体受训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3)以教唱军歌和联欢晚会形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参加军训兴趣,增进学生对部队生活的了解,培养学生团结一致,坚强有力的品质。

2、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和社会实习活动,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吃苦耐劳的品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必须与企业的用人标准相一致。企业需要的是技术过硬、操作熟练、吃苦耐劳的劳动者,针对这一实际,我们提出“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专业理论课为专业实习课服务,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主”的教学原则。加强实习厂场建设,先后投资近150万元,建成计算机校园网络实习室4个、共200台微机;建成拥有近十台车床的车工实习室、二十二台电动缝纫机的服装实习室、近百座位的电子和电工实习室、三十台电子琴的琴室及舞踏室、生化实习室和兽医实验室,已基本能满足文科类专业班,文化课、专业课、实习课3∶3∶4的实习要求和理科类专业班文化课、专业课、实习课2∶3∶5的实习操作需要。让学生面对自己的实习作品,发现自我价值、培养自信心。此外,我们还在校外建立了车工、钳工、畜牧兽医、广告美术、幼教等实习点二十余个,完全能够保证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一个月的社会生产实习,使学生在生产实践

中,向师傅学习,理解劳动的价值,用辛勤的汗水净化灵魂、磨 炼意志、增强体质、品味人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人生价值观。

3、抓好学生会工作,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职校生由于年龄正处于高中阶段,且大多思想活跃、积极上进、热衷于公益活动。因此,我们组织学生选举产生学生会,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切近学生、深入实际、工作热情高、认真负责的特点,在公寓楼管理和安全工作方面大胆启用学生干部参与管理,带动了广大学生,发挥了显著作用,且锻炼了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力,增强了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工作主动性。

4、抓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我校针对学生程度差异较大的实际,把思想教育和教学工作同等对待。开学初印发《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各种纪律制度共3000余份,师生人手一册,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并召开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探讨纪律制度与学习生活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各项制度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客观保障,以增加学生遵守校纪的自觉性。

聘请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作法律知识讲座和法制报告会,组织学生集体参加区“公捕公判大会”、观看法制教育光盘、办法制教育心得专栏、召开法制教育主题班、团会、辩论会、演讲比赛等形式,对学生全方位的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通过前途理想教育会和“来职中、爱职中”演讲比赛等活动,讲解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使学生明白“今天的学习

质量就是明天的生活质量”的道理,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把崇高的目标和当前的学习实际联系起来,培养严谨自律的思想意识。

5、结合双创实际,作好学生心理建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我们在上好间周健康教育课的同时,还让有专长的老师主持召开心理健康教育大会,并结合去年全市的“双创”实际,动员广大学生深入一线,通过自己动手劳动和自身行为带动,争做“双创”的标兵,在社会实践中品味自我存在的价值。今年我校又适时在学生中召开新的“双创”动员大会,强化学生作为社会一员的主人翁责任感,并办专栏、板报,举办“三整顿一教育”活动,制订《陈仓区职教中心学生心理矛盾自查提纲》,让学生逐一自查,正确认识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困惑,制订各自的心理调控方案,确保学生健康向上成长。对于个别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我们逐人登记并与班主任和跟班老师沟通,制订帮教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6、加强制度建设,努力建成学习型单位。

作为新成立单位,制度建设是当务之急。学校把建章立制作为头等大事,先后制定并试行了《班主任工作管理办法》、《教师工作量化考核实施细则》、《学生缺勤查询制度》、《教师工作学习制度》、《学生课堂常规》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各实习室还相应制订了《安全公约》和《操作规程》共计20余种,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均有章可循。

学校还经常组织教师学习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

想,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和优秀的教育教学论文,并要求每个教职工除精通本身专业外,至少学会一门其它专业课,成为“双师型”教师。还充分利用安置学生去上海、深圳等机会,让专业骨干教师轮流到企业视察学习,了解人才市场动向、更新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和学生观。

7、作好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协调教育,切实让家长满意。我校聘请区“关工委”魏主任为校外德育辅导员,指导我校德育工作,并来校作“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报告大会,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融为一体。在与家长配合教育方面,我们要求每一个班主任每学期与学生家长接触(含电话联系)率,不低度于本班学生总数的60%。特别是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更要密切与家长的联系,经常与家长交流学生成长进步情况。由于我校学生来自全区各乡镇,对于请事假学生,要求班主任必须征得家长同意,且学生在回家后要电话向老师报平安。

8、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放映爱国主义影片。

为优化美化育人环境,学校在监街办公楼顶安装了70多平方米的“发展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巨幅彩喷标语牌,在迎校门正面墙上悬挂达50多平方米的“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竞争、学会创新、学会做人”醒目标语,在教学楼正中阳台外安装了“勤奋、好学、文明、守纪”的学风牌,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在校门口大路西墙制作十几米长橱窗,内挂学校及专业简介,在校园共装订铁质警示标语牌140余面。在新的《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出台后,我们投资近4000元,制作牌匾,悬挂于各班教室。校园报栏和板报时时有各种党报党刊,毕业生去

向。投资美化育人环境,先后对全部校舍进行了内外粉刷,植树插绿,是校园面貌焕然一新。两年来,我们一直坚持隔周放映一场爱国主义影片,诸如《开国大典》、《巍巍昆仑》、《地道战》等经典名片,均给广大师生留下深刻印象。丰富和谐的校园文化生活,使学生沉浸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之中,时刻接受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熏陶。

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任重而道远。尽管我们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前景依然严峻。目前,我校的春季招生在即,我们的工作一定会面临新的困难和问题的考验,但我们坚信在上级各级领导的帮助和支持下,一定能够更好地完成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中小学生品德问题具体案例分析 篇9

小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有一定特点,,我在这里举例说明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分析,就拿《坐井观天》的教学为例子来说明:

一、背景分析

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在人教版第三册《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二、案例描述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对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有名人曾说,学寓言应该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寓意来框定学生的思想。案例中我对教学的处理体现了我对童心的珍爱,童趣的珍视。

师:同学们,小青蛙听到大家把井外的世界说得这么精彩,它真想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了井口。)说说青蛙跳出井口后,将会怎么样呢?

(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

生:它看到绿绿的小草,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儿。

生:它看到校园里开满了桂花,闻到了阵阵花香。

生:它看到了果园里挂满了黄澄澄的梨子,红彤彤的苹果,一派丰收的景象!

生:它会到处逛逛,看看美丽的风景,看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正当我倾听于学生对生活的赞美之言时,一位学生忍不住叫着他也想说说)

生:老师,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

师:(师一愣,然后充满好奇疑惑)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它看到路边垃圾成堆,蝇蚊成群,闻到一阵阵很刺鼻的臭味。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众说纷纭)

生:它看到人们往小河里倒垃圾,河面上还漂浮着鱼的尸体,心里很害怕。

生:它看到有人大量砍伐树木,鸟儿没有了家。

生:它看到捕蛙人在大量捕捉它的同伴,残忍将它的同胞卖给酒店酒楼做下酒菜。

生:它看到汽车在路上疯狂地飞跑根本就不注意行人,汽车排出的污气让它窒息。

生:它感觉外面的世界并不像我们说得那么美,它想回到安全的井中去。

(师灵机一动)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学生思考片刻,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生:我们做个广告牌,上面写上“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来告诉人们应该与动物成为好朋友。

生:发现那些乱砍树,捕杀动物的人要报警,让警察来抓这些坏人。

生:我们要保护好环境,不能把动物的家弄脏。

生:我们不仅自己要知道环保知识,还要向同学、家人、朋友宣传要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知识。

„„

师:同学们说得棒极了!只要大家共同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小青蛙就会被我们挽留下来,动物们才会快快乐乐地生活在我们身边!

三、案例反思

我真为学生的奇思妙想感到振奋!也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道美丽的风景线。我没有按照我们“想当然”的观点去框定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想象的余地。我肯定了学生的见解,珍视学生的发现,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受到鼓舞,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力的涌动,使我们感到语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语文而灿烂。

(一)尊重生活,关注动态生成

本案例中,我本想让学生说出青蛙跳出井口看到那些美丽的景色,让青蛙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进行思维的拓展。但一位学生却说青蛙可能看不到这样美丽的景色。我让他说出了原因——环境被污染。这位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就来源于他的生活体验,对生活的关注。而这一石却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现在环境受到了破坏的种种情况。这便是生活给予学生的。有人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途径,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过程。案例中,我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的理解,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现场捕捉,智慧启迪,学生在与教师、文本的思维碰撞中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创造性的见解,学生彼此之间在在交流之中相互启发。《新课标》告诉我们:“跳出备课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批评,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的结构,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

(二)感悟生活,激发创新思维

案例中正是学生有了对生活的感悟,才会有了“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的灵感。而这就需要在老师不断地帮助下,睁开眼睛凝视万物,竖起倾听万籁,敞开心灵关怀、感悟生活,激发兴趣,陶冶热爱生活的情感。案例中,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也迸发出了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涌出意想不到的新问题和新答案,始终使课堂充满着疑点,闪烁出亮点,呈现出课堂精彩。

(三)回归生活,演绎精彩课堂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语文气息,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案例中我把握契机,提出“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由此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讨论。从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关爱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协调生存,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人类正是自然界的精灵,人类如果不能与自然界协调发展,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界无情的报复而最终毁灭了自己。老师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积极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问题探讨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品德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5C-0017-03

青年大学生是社会精英的储备军,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对其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历来为国内外执政者和高校所重视,如美国注重在普通课程、人文学科以及各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法国采取以公民道德课为主其他学科为辅的方式进行德育,英国和德国将道德观念渗入所开设的社会学科之中,日本规定各门课程应培养思想品质、执行全面德育模式,新加坡除专门的德育课外也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开展道德教育。在我国,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大学生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他们思维活跃,时代意识、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和可塑性强,积极向上,政治觉悟较高,组织纪律性较强,情绪稳定活跃。但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也存在一些不良的现象和倾向。

第一,政治素养匮乏,爱国情感比较淡薄,缺乏足够的历史感和正确的思想意识,对国家大事不感兴趣,对政治漠不关心,道德滑坡,过分关注自我价值,急功近利,辨别能力弱。

第二,理想信念扭曲,价值观功利化,政治信仰迷茫,把学习目的定位在找份好工作赚钱的世俗平庸的人生追求上,重视物质享受,追逐时尚潮流,精神生活空虚,成才动机是基于个人利益,与国家的培养目标有较大差距。

第三,缺乏诚信意识,常有考试舞弊、恶意拖欠学费、国家助学贷款还贷违约及小偷小摸的情况发生。

第四,感恩情怀淡薄,责任意识淡薄,自私自利,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处事心浮气躁,为了一些小事与同学发生口角,甚至酿成不幸事件。

第五,心理不健康,对社会的认识片面、偏激、极端,当理想和现实产生差距时感到无所适从,抗挫能力比较弱。

二、原因分析

(一)社会大环境影响。当今社会,国际国内形势纷繁复杂,社会思潮多样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不良思潮混乱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敌对势力利用人权、民族、宗教信仰等问题,肆意散布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等,一些不健康甚至是腐朽有害的产品在市场上流行,企图动摇我国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以及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特别是东西方价值观念的碰撞对大学生思想冲击更加直接、激烈。国内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实利主义等也不可避免地刮入了大学校园,使一部分大学生个人主义思想膨胀,也直接影响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开展。

当前,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各种信息扑面而来。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高效的交互平台,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和能力等各个方面产生影响。由于大学生群体政治思想还不够稳定,自制力欠佳,加上网络本身不完善,存在很多腐蚀大学生思想、麻痹大学生意志、败坏大学生道德的垃圾信息及电子毒品等,不少大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一部分大学生经常逃学或旷课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恋网成瘾不能自拔,人际关系淡漠、人际交往障碍;部分学生为寻求精神刺激或发泄对现实的不满在网络上散布谣言和不良信息。显然大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网络社会带来的冲击,网络“毒品”势必污染他们的身心。

(二)学校教育乏力。学校教育影响大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因素有德育师资队伍素质、教育理念与方法、规章制度、教风学风、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一些学校教育观念滞后,师资队伍薄弱,传统教育理念根深蒂固,片面重视智育和智育的建设,一味追求学生就业率,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注重形式上管理学生,忽视学生的思想,导致学生道德滑坡,理想和信念萎缩,认知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残缺不全;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单一,只能“授之以鱼”,不能“授之以渔”,生搬硬套,急功近利,不为学生所接受,学生学习行为消极,学习被动化、形式化、功利化;教学模式陈旧,思政课堂上学生睡觉、开小差、玩手机、讲小话;教育内容单调抽象、枯燥乏味、空洞、形式化、吸引力不足,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理论与实践脱节,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队伍中败类的不法、不德行为,更直接地腐蚀着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一些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师资队伍薄弱,思想品德教育停滞表层,教师师德失范,管理机制低效,注重经济解困,忽视心理和思想解困,社会实践活动少,教育针对性和系统性不强。

(三)家庭教育有缺陷。长期以来,学校和社会被认为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事实上,“教以家为先”,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思想品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然而,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家庭思想品德教育在不断衰减,很多大学生家庭思想品德教育出现“真空”状态。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以及高考指挥棒下,很多家长重智育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只关心学习成绩,其他思想品质、心理健康、能力素质等无暇顾及,不注重与孩子思想沟通,不了解孩子内心世界,忽视或不忍对孩子进行磨炼,孩子除了学习,其他一切都不用管,孩子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奉献,进了大学以为就是获得“自由”了,有的大学生甚至对家庭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盲目排斥现象。有的家长自身缺乏高尚的人生理想和信念,人生观颓废,沉迷于赌博或吃喝玩乐,要求孩子一切唯父母之命是从,孩子不可有自己的思想。

(四)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弱。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90后”,独生子女的比例非常高,长期生活在父母溺爱中,生活条件优越,独立生活能力较差,自我管理能力弱,正处于青春期,崇尚自由,活跃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和新观念,没有形成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非观念不强,政治意识淡薄,心理不成熟,考虑事情简单,自控力弱,自我教育还处于自发状态、水平较低,社会、学校、家庭没有形成合力。

三、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

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树立大德育观,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科学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系统,发挥合力作用。

(一)重视思想品德教育队伍建设。辅导员等教育者在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扮演主导角色,若教育者自身素质不高、能力不够、队伍建设水平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会产生实际效果。提高辅导员等专职思想教育者专业化水平,一是健全教师的任职准入制度,包括职业道德、专业、政治面貌、学历学术等方面内容。二是加强继续教育培训。思想教育一般在短期内难以显现,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失去职业的优越感和成就感,定期培训可以使其在职业技能、职业价值、教育方法、科研能力等方面全面更新,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育人功能和教育效果。

(二)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一是继续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二是找准与专业课程最佳结合点,建立开放的思想品德教育素质体系;三是加强师德建设,发挥教师榜样作用,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着力提高师德水平,用教师的行为、人格魅力启迪和感召学生。

(三)改革教育方式,创新教育手段。社会快速发展,大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和途径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从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实际出发,才能使教育有针对性、渗透力、感染力、吸引力,并取得预期成效。一是理论联系实际,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各种活动中,如演讲赛、宣誓会、倡议书、主题班会、座谈会、讲座、报告、演讲赛、辩论赛、讨论会、教育影片、征文、现实调查、评优活动等。二是进行人文关怀,加强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重视自尊心的培养,将以人为本作为育人理念,开设心理咨询网站和心理咨询服务热线,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成为身心健康、对社会有用之人。三是加强实践锻炼。加强实践环节对大学生个人素质和品德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学生自主参与、自我探索、自我实践完善自身的人生理想。四是强调思想品德教育与其他学科的交叉。针对当代大学生道德状况存在的特点,教育者开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教学,如在安全教育、军事理论、形势与政策、教育学、心理学等其他人文科学在教学和教育过程中的交叉整合,通过每个课程学科的特色创新符合大学生心理的教育形式,达到育人的目的。

endprint

(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注重思想品德教育空间的延伸。当代大学生处于开放的时代,活动范围广泛,愿意接受开放的教育,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应实现教育时空由学校向社会、家庭延伸,使社会、学校、家庭在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保持深度合作。一是创新传播渠道,净化网络环境,引领社会思潮。互联网在信息传播具有及时、大量、交互、便捷等优势,大学生思维活跃,是各种BBS论坛、微博等网络参与的主要群体,上网是他们课余最主要的活动。学生喜欢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表达思想观点,这使网络成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堡垒。但由于缺乏政治经验和实际锻炼,大学生往往对复杂性社会问题简单化、片面化。对此,政府应加快网络立法、网络安全管理和网络教育结构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开展集思想性、知识性与娱乐性于一体的网络文化活动,从源头严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的信息的传播。学校应加快建立建设专门教育网站,加大财力物力投入和技术改进,通过校园网把学校各部门的网站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渠道的畅通,同时在网站上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网上教育、交流、讨论等活动,特别是针对重大问题、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并加以正确引导,使思想品德教育不仅“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而且“进网络”。二是整合校内德育资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的内核在精神层面,理想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承载文化内涵,作用于人的身心,达到教化激励、调节约束、凝聚认同和提品塑形。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各类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如团委组织的各类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学雷锋活动月、团日活动,学工处开展的勤工俭学、军训、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各类主题班会等,把德、智、体、美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其中。三是创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大环境。大学生不可能真空于社会生存,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必然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风气等都是影响他们成长和成才的因素,因此,必须依靠社会力量,整治社会环境,形成良好(下转第43页)(上接第18页)的社会舆论、社会风气和社会文化体系,满足大学生价值和心理需要。四是优化家庭环境,创造和谐民主、积极向上的家庭教育氛围。家庭是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微观环境,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延伸与补充,家长优秀的品行以及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对子女思想境界与人格修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五是深入反腐,弘扬优良社会风气。高校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大力倡导校企合作、学校与社会无缝链接培养人才的今天,社会风气更加深刻地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府应深入持久开展反腐活动,开展社会环境整治活动,铲除产生腐败的土壤,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社会风气和社会文化体系,打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外部软环境和硬环境

总之,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关系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无论是对社会、学校、家庭还是大学生个人都十分重要。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艰巨的任务,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需随着时代的急剧变化而变化,需社会、学校和家庭紧密衔接共建“三位一体”的完整教育体系,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参考文献】

[1]于宏辉,魏秀艳.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自我教育新思路[J].辽宁高职学报,2008(10)

[2]闵永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

(责编黎原)

上一篇:学生会秘书处工作职责下一篇:个性心理自我分析及自我完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