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写作教学心理学问题

2024-06-17

小学生写作教学心理学问题(精选12篇)

小学生写作教学心理学问题 篇1

下编 小学生作文教学

第一章 小学生写作教学的心理学论

引言

本节课意义:

除了教师外,很少有人知道儿童的写作水平是怎样的,但传统的作文教学,又以知识为纲, 写作教学经验更多的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

例如,为什么在低年级提倡写话教学?

为什么现在的幼儿园开始口头作文了?孩子的写作可以这么早吗?这是不是对孩子过高的要求呢?

回答这一些,还需要深入了解儿童的写作心理。

第一节 儿童的作文心理过程

问题:安静,安静,我们的语文课往往从开始整顿课堂秩序开始。那作文课上,需要保持安静吗?

绝对安静对作文课是无意义的,反而会丧失孩子的创造性。

这有实验佐证。

案例1:

作文课上老师叫起平时爱搞小动作、课堂纪律较差的晓刚,“你的理想是什么,给大家说一说。”晓刚一挺胸脯,答:“我想当个建筑师。”

老师很有兴趣地问:“为什么要选择搞建筑呢?"

晓刚一指长方形的教室,说:“假如我当上建筑师,我要把教室变成圆形的。”“为什么呢?”老师不解。

“以后您再让我墙角罚站,那是不可能的。” ”

科学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格雷夫斯的实验小组选了十六名各种不同类型的孩子作为他的重点观察对象。在这十六个孩子中,最差的几乎连铅笔都不会握,而最好的则可以坐下来连续写七八页稿纸。

除了作笔记、搞磁带录音和静电复印之外,还运用了其他视明研究手段。当一个孩子写作的时候,装在高处的照相机就一直跟踪着他的手的动作,拍下了一张又一张的照小同的,一架微型麦克风把孩子写作时自言自语的细小声音也收听到了。大量的记录材料证明,孩子们在学习写作和拼写的时候,通常都是把话说了一遍又一遍,才在纸上拼写出来。

有趣的实验

苏联的类似的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要小学的孩子在写作的时候始终张着嘴,或者要他们把舌头紧贴着牙齿不动。

结果,由于不能吐字发音孩子们的拼写错误大大增加了,竟然比平时多出五倍以上。心理实验证明:

美国教育学家格雷夫斯实验证明,在儿童的早期写作过程中,孩子们在课堂上说话和绘画不仅不是调皮和捣蛋的表现,而且恰恰相反,正是儿童写作所需要的正常活动。

问题:

为什么孩子在写作时,需要不停说话呢?

作文心理转换理论

这是与儿童写作心理过程相关的。

在写作过程中,儿童从思维到言语表达,那么这一心理过程是如何转换的?

一级转换理论认为作文过程是从思维直接转换到语言,转换的工具是句法规则。

二级转换理论,以前苏联心理学家科瓦廖夫提出的:

思维—1—内部语言—2—表达

内部语言是思维与表达之间的桥梁

三级转换理论

刘淼提出的,认为作文由思维到表达需要经过三级转换。

第一级思维到内部语言,第二级内部语言到外部口头语言,第三级口头语言到外部书面语言。需要注意:

在二级转换中,外部口头言语与外部书面言语转换的不同部分经过过滤器再加工。重叠部分就直接通过过滤器。也就是说如果口头言语与书面言语重叠部分越高,两者的一致性越高。三级转换是外部书面言语表达的重要但非必要的转换过程

人的言语表达水平差异,所以从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会出现三种可能:

低年级学生书面言语表达能力低,因此,缺少第三级转换。

中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书面言语表达能力,但心口不能如一,因此,三级转换充分。成熟作家,能够心口如一,言文一致,因此思维与表达可以达到同步。

书面语与口语不同

书面言语比口语更容易丢失信息。因为书写速度的干扰。

日常言语一般不经过三级转换。但是,口述书稿,因为带有书面语的特点,例如讲演,也是经过三级转换。

书面语比口语要多经过一级转换,难度较大。

三级转换理论的启示:

理解了说写的联系。

口头言语是书面言语的基础。

口头言语训练有助于书面言语能力的提高。

口述作文是降低书面言语表达训练难度的首选方案。

教学案例:作文,就是用笔聊天

教学实践举隅(第63页)

学生好象上了老师的当,从这堂课引发了你什么思考?

你能否从三级转换理论来看待这堂作文课。

绕过低水平加工的策略

低水平加工,如拼写、标点、简单句法和书写规范。

高水平加工,如确立作文目标,进行总体计划。

由于有限的工作记忆,要分配给多个加工水平,就会造成作文的困难。

绕过低水平加工能降低作文的难度

兰泰尔与金(Rentel&King,1983)以小学1-2年级学生为被试,对口述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口述能改善小学生作文质量,使他们的作文篇幅加长,速度加快,质量提高。

香港谢锡金等人对粤语儿童学习现代汉语书面语进行研究,发现口述方式取得显著成效。香港谢锡金等研究方法:

在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采用小组学习形式,由小朋友讲故事,再用录音机录下来,把他们讲的变成课文。

他们还让小学一年级学生先将自己幻想的内容用图画画下来,再轮流口述自己的画作,教师再将学生的口述转换成书面语。

这些结果证明了口述绕过低水平加工,从而提高了作文的质量。

画画也是早期写作的一种绕过低水平加工策略

格雷夫斯的实验还证明,几乎所有新学写作的孩子都需要从绘画开始。格雷夫斯说:¡°一顿画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写话的线索。在口语里,线索是简单的;而在书面语言中,你就不得不把这个线索交代清楚。¡±格雷夫斯生动地描述了他们观察儿童画画时的情景,他说:¡°孩子们画画的时候,我们看着,俏俏地在他们中间走动,把孩子的画拿来看看,问孩子:° 你准备写点什么?¡±所有的孩子都是同一个回答:¡®等一等你就知道了。¡¯这话的意思是说:®我还没有谱呢,等一等吧,等我把线索弄清楚了,我就能写出来了。¡¯¡±由此可见,孩子们在作文课上画点图画并不是什么不听老师的话,而是儿童早期写作所必不可少的一项辅助活动。

儿童用绘画来表达事例

书面语对写作的影响

不能由此认为口语表达方式就优于书面语表达方式。

格雷伯斯基(Grabowski,1994)等认为,书面语产出比口头语言产出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比口语用更多时间在认知策略上,在结构严谨与表达细腻上要优于口语。

一年中不同时间的班级新闻

1956年9月24日

今天是1956年9月24日,星期一。今天下雨。真希望快天晴。我们拿到了新的拼写教材。我们画了画。我们给巴巴拉唱了生日快乐歌。

1957年5月27日

今天是1957年5月27日,星期一。天气暖和,多云,希望能出太阳。

下午我们上了音乐课,我们都很高兴。我们出去玩了。

卡罗尔没有来,希望她早点来上课。

我们上了拼写课,学习了一打新单词。明天我们要上“展示和讲述”课。有些同学回家需要拼写一些句子。

丹尼带来了一个蚕茧,这个蚕茧会变成蝴蝶。

口述、口述后笔述、笔述对不同作文水平学生作文质量的影响实验

作文加工水平高的学生笔述成绩优于口述成绩,作文加工水平低的学生口述成绩优于笔述成绩。

不同作文水平的学生口述与笔述的相对优势不同。高水平学生笔述优势更突出。

不同年龄学生在策略上运用有着不同的选择: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文字知识不足以将自己所说的话记录下来,因此需要口述+任意方式记录(文字、拼音、符号、图画等)+表达指导

中年级学生开始笔述训练,但口述优势仍然明显,因此口述后笔述作文策略更适合他们。高年级学生计划性口述来提高作文质量。

总结:

提高说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写的能力;但是不等于可以互相代替。

口述与笔述有不同的优势,在作文教学时,应该根据学生水平,进行选择。

小学生写作教学心理学问题 篇2

从心理学方面来看, 这种“定式”的写作训练是严重违背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教育大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人的思维情感是不会全然一致的。学生的写作心理千差万别, 就中学生来说, 这种差异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在思维方面, 有的学生思维敏捷通畅, 写起作文来毫不犹豫, 视野广阔, 想象丰富, 提笔便一气呵成, 文章通畅自然, 文采斐然;而有的学生却思维呆滞, 视距狭隘, 联想乏力, 词穷句短, 即便抓耳挠腮也难以下笔, 写出的文章当然苦涩难懂, 破绽百出了。

在写作能力方面, 有的学生作文立意深刻, 取材得体, 结构严密, 语言自然流畅, 写出的文章富有深意、精巧自然;而有的学生胸无成竹, 取材胡乱, 详略失当, 语言词不达意, 写的文章枯燥乏味、晦涩难懂。

既然学生的写作心理千差万别, 那么中学作文教学就应该充分适应这种个性差异。为此, 在作文教学的每个环节, 教师都应该以学生的写作心理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根据每个学生写作心理活动的特点进行作文教学。

一、作文命题, 变教师统一命题为师生共同命题

传统作文命题, 往往是教师统一出题, 全班学生“按题发挥”, 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 只能被动写作, 久而久之便会对写作产生厌倦心理。因此, 教师在命题时, 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实际出发, 力争做到让学生掌握命题的自主权, 发挥作文的主动性。可以教师命范围, 学生命题目;可以教师出大题目, 学生写具体题目;可以学生集体命题, 教师择优选录;可以教师只提要求, 学生自由命题, 自行作文。这样, 命题既注重了针对性、多样性和趣味性, 又避免了大而不当的“空题”、生厌乏味的“老题”, 学生无话可写的尴尬坚冰就可以冰释。

二、作文指导, 因人而异

写作前的指导要因人而异。一般来说, 对写作能力强的学生, 他们在立意、取材、谋篇布局和语言运用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教师在指导的时候, 仅在文章主旨是否深刻方面稍作点拨即可, 其他方面可不涉及。对写作能力差的学生, 他们在表意、取材、布局、发言等方面能力都较差, 教师应注重其基本功的训练, 必要时还要帮助他们解决文章立意、材料选择和遣词造句方面的困难。

三、作文批改时, 教师改、学生自改、互改和心理激励并重

传统的作文批改, 一直是学生写, 教师改, 往往教师精力浪费, 却劳而无功。教师可采用一些有效的办法, 如采用教师改、学生自改、学生互改三种批改形式, 或将三种形式穿插进行作文批改。

教师批改作文,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作出不同的指导。对优等生, 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自我批改能力, 在思想和情感上进行点拨。对中等生, 教师可提出修改意见, 让他们自己修改。对少数差生, 批改的要求可以适当降低, 尽量面批面改。

学生自改、互改作文前, 教师应提出具体要求, 力求重点突出, 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如第一次自改可专改错别字, 以后再涉及用词、造句、篇章结构、中心思想、语法、修辞诸项的批改。学生自改、互改后的作文, 教师要做检查, 并作评讲总结。

加拿大专家冈斯·谢尔耶通过大量的心理学试验表明, 学生的过度疲劳往往是由于经常的失望和失败造成的。在作文批改中, 教师应发现这一点。有些教师, 这次改完给70分, 下次又给70分, 等到第三次给65分, 学生谁还有信心写下去?基于此,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 应特别注意每个学生的作文成绩, 力求这次成绩比上一次有所上升, 让学生看到希望, 让他们在喜悦中慢慢提高水平。

四、作文讲评, 注意层次, 重视中差生的作文

教师在讲评时要注意不同层次的作文, 特别是少数差生的作文, 更应多加注重和选用。一些平时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 可能在某次作文中有“意想不到”的亮点, 教师要注意发掘这种“出其不意”的亮点, 加以褒扬。让作者述说自己的写作体会, 抒发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做, 对全体学生, 尤其是中差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应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理……只有在自己整个的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 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 他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能手。”作文教学就应这样, 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写作心理, 调动学生对作文的爱与热忱, 才会使他们文思泉涌, 佳作不断。

参考文献

[1]叶圣陶.作文论[M].天津:新蕾出版社, 1982.

中学生写作心理问题的探究及对策 篇3

关键词 : 写作教学; 中学生 ;心理问题 ; 积极建构

【中图分类号】G633.34

中学生的写作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当前的写作教学课堂上以老师为主导, 功利性的目的太过于明显。 写作既然是心理活动表现的结果,通过对学生心理活动的分析,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强化学生写作思维的培养,使学生正真将写作变成一项爱好,中学生写作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了。

一、中学生写作心理特点及问题的归因

(一)中学生的写作心理特点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高速的发展,生理的发展水平接近成人,而心理的发展却有着不平衡性。这一阶段的学生渴望追求新的知识,充满着强烈的求知欲,而心理的发展并不成熟,受现在快速发展的信息的影响,情绪很容易受到影响,容易极端化。 激发学生强大的好奇心,观察力,鼓励他们多收集写作素材,培养的他们的写作技巧,使他们觉得写作并不是一件难事,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二)中学生写作中的心理问题

1 畏惧心理

一提到写作文,很多学生都会皱起了眉头,仿佛写作文是一件特别特别痛苦的事情,进行了这样的心理预设,对于写作也便失去了兴趣 。一提到作文往往也只想敷衍了事,写作的挫败感使他们更加的恐惧写作,不愿意打开自己的思路。

2 依赖,被动的心理

现在的学生写作多是为了应付考试,老师让他们背范文他们就背,而提高作文水平并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的几十分钟,而课下不去花一点的功夫, 很多学生对于写作实在缺乏兴趣,写作都是为了考试,不是考试从来不会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在纸上, 在写作文中会出现语言组织不够流畅,语言不够生动,缺失吸引力,题材缺乏吸引力,更多的是缺乏自己的思考能力。

3功利的心理

老师教学的功利性太重,所有的课堂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考试,在这样的僵化的课堂教学的环境下学生的写作兴趣无法激发,只会背一些老套的范文,无法适应当前的写作需要。学生也是为了考试而考试,写出来的文章没有活力,没有自己思考的见解,全是模式化的痕迹,这样的文章毫无生命力可言,并不会在考场上占有什么优势,反而产生相悖的效果。

4缺乏自信的心理

老师对于学生的作文评价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些老师一味的批评学生,缺乏鼓励,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對于写作的兴趣。他们逐渐的对于写作毫无信心,认为自己就是写不好作文,对于写作也失去了耐心,产生了抵触的情绪。

5 厌倦的心理

写作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用笔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而很多学生思想没有内容,写出来的文章大同小异,千篇一律的,自己也对写作产生了厌倦,排斥的心理。

二、中学生写作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立足于学生为本,改变 写作教学观念

老师在台前讲的眉飞色舞,而台下的学生又听进去了多少不置可否。写作教学很多老师都走向了一个误区,仿佛掌握写作技巧,背一些范文比培养语文素养更重要,从中高考的作文题目来看,比如历年来的安徽省的高考作文不论是2014年的“剧本谁说了算”还是2015年的“蝴蝶的翅膀”这些立意比较新颖的作文题目,都不是是运用写作技巧加一些背过的素材就能写好的作文题目。 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更多的将课堂还给学生,发挥他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老师只是起着引导的作用。

(二)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培养写作兴趣

写作作为一种心理活动,学生强烈的写作动机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激发学生的内心的写作驱动力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中之重。写作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老师应该对学生充满足够的耐心,老师的肯定对于学生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在一点点的进步中不断的树立写作的自信心,渐渐的不在畏惧写作。

(三)积累素材,增加情感体验

很多学生拿到作文题目都感到迷茫,无从下笔,这是因为素材积累过少,好的作文需要从生活中大量的积累素材,需要学生们贴近生活,善于发现,更要多看多写,不断的从实践中积累。 学生要善于把握自己的内心情感,不断在生活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四)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作文应该是百花齐放的,每个人学生都有自己思想的领悟,自己的思想,而不是同样的写作套路,模式化的写作技巧,老掉牙的作文素材。但现在的写作教学往往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了学生个性的不一致,总是以一样的要求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学生的作文很难出彩。

(五)尊重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而不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学生身上,每个个体的情感体验都是不同,尊重学生的想法是写作教学实施的前提,在写作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因材施教,不同学生不同对待,对于学生不同的写作基础进行不同的指导,呵护学生的写作兴趣。

结语:写作并没有那么让人望而生畏,同学分析学生的写作的心理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以写作兴趣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写作主动性,增强学生文学素质,将写作变成一件有趣的事,学生们在写作中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献:

[1]彭元忠 .论中学生写作心理与写作教学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11)

[2]杨永贵. 写作中的心理机制[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1)

[3]谷丹丹.初中写作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4)

小学生写作教学心理学问题 篇4

摘 要:小学语文写作的教学需要教师有效引导,构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积累丰富的生活常识和经验,掌握多元化的写作技巧,从而实现写作水平的有效提升。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题,从多个角度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对策,从而使得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关键词:语文;写作;技巧

一、引言

小学语文的写作难度在于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和能力不足。不论是看图写作还是作文,都是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素材构成技巧等,然而由于一些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缺失,写作过程中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笔者从事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将学生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归纳成如下几个方面。

二、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写作缺少必要的兴趣

如果学生对文字有着一定的兴趣,他们写作就充满积极性。在过去的教学中,写作经常贯穿着一些生搬硬套的问题,一些学生就像套公式一样,写作文。对写作没有更多的兴趣,他们可能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对写作内在的要素掌握不到位。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学生对写作的兴趣难以有效激发。学习缺少主动性。

(二)写作素材积累不足

一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经常感到无从下笔,写作的素材不够丰富。教师缺少对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要求。很多学生不能有效观察自己的生活,对班级里、学校中、家庭里发生的一些事情缺少观察和思考。没有积累成自己的写作素材。这主要是由于教师没有及时提醒学生,没有有效引导学生,学生的观察注意力缺少着重点。这样一来,学生就容易出现言尽词穷的问题。

(三)写作缺少方法和技巧

作文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性、层次感。一些学生缺少基本写作技巧和方法的掌握。在写作过程中,经常出现文章缺少调理,不够流畅。教师缺少对学生写作方法的引导,学生没有准确掌握写作技巧。

三、具体教学措施

(一)激发学生参与写作的积极性

首先,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在布置写作任务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思考文章写作的意义。例如:在写自己最爱的**人的时候,教师可以跟学生说,大家都生活在社会之中,在家里、在学校里都需要与人进行交往,这些人都是给自己有着一定的帮助。我们需要从中选择自己最为看重的一个人进行描述。这样学生对这一篇文章的写作兴趣将得到有效提升。其次,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由于小学阶段,写作基本上是叙述性的文章。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了解课文中如何描述事物和人物的。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视频将小学课文中济南的冬天形象性的展示出来,使得学生对文章的表述有着进一步具体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实现对写作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需要加大对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教育和引导,使得学生更加注重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积累。首先,教师需要有针对性的让学生对观察生活中的具体某一项事物。例如:夏天,让学生利用周末跟着自己的父母去大自然听一听蟋蟀是怎么叫的,蜻蜓是怎么飞行的,知了是怎样完成整个生长周期等,这些都是学生今后写作的素材,当学生了解到这些常识之后,他们在写相关的文章时,将思如泉涌。其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一系列的生活常识。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对生活常识的讲解。结合课文的讲解,对一些生活中的最为常见的知识进行讲解。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的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些生活常识――蝌蚪是青蛙的幼年阶段。蝌蚪生活在水里,青蛙既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近水区域。最后,家长需要加强对学生观察生活的引导。家长需要多抽时间,陪自己的孩子去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经验。

(三)更加注重写作技巧的教学

写作技巧就是学生如何构思文章,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等方法和手段。教师需要加强对写作技巧的教学。如果说对生活的观察是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使得学生写作有了源泉,那么写作技巧的掌握,则使得学生将自己心里的这些写作源泉运用有效的方法表述出来,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更加自然。第一,选材需要紧扣写作中心。一些学生存在为了素材而素材,选择素材的时候,缺少对写作中心的把握。教师需要加大学生对素养中心意思的总结,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实现素材服务于写作中心。第二,充分思考再动笔。在写作之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重点思考自己的写作大纲,每一段写作需要重点的内容。在丰富写作大纲之后,学生动笔写作。因为写作大纲可以有效降低学生跑题的可能,使得学生呈现出更为层次性的写作脉络。第三,让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东西。一些描述相对浮夸、不切合实际的内容经常出现在学生的文章中。主要原因就是他们不能有效掌握写作技巧,没有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真情实感的引导。让学生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写自己的真实感受,让写作成为自己情感的表达。

四、结语

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不断去感受写作的乐趣,从而有效激发他们参与写作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不断积累自己的写作素材,构建丰富的生活常识。将写作技巧最为教学的重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方法,从而准确表达自己的写作意图。

参考文献

外语写作教学心理2 篇5

如前所述,写的教学有不同的层次。书面造句水平上写的教学,应视为写的教学的组成部分,但只是低层次的教学任务。不能正确地造句也就根本不可能顺利写作。掌握语言仅仅停留在造句水平则明显不足,还需继续提高。书面造句还不是写作,只是写作的基础。

一、书面造句的心理分析

造句是言语产生的基本能力,是属于言语表达技能的一部分。口语表达即“说”以口头造句为基础;笔语表达即“写”则无疑应以书面造句为基础。关于言语表达的心理特点,曾在第七章中介绍。但造句毕竟还不是表达思想。表达思想必须考虑社会语境等许多因素,而造句只是按语法要求组织词汇及短语等语言材料。

一般说来,书面造句还只是一种语言练习,以培养语言技能为目的。但造句也有不同的层次。初期常用的替换性造句,即围绕一个句型调换个别成分写出句子来,当然是再简单不过。这种练习还只在于熟悉句型,只要求语法正确,不严格限制所表达的意义。较多的造句练习则停留在就一个单词或一种句法结构自由造句,或回答问题,或将本族语句子译成外文句子等这样的水平上。这样的造句除语法正确的要求之外,已经触及语义上的要求。也就是说,造出一个句子总应表达一种思想,提出一点信息,当然不一定是自己的思想。但如果是进行真实书面交际在写作某种材料过程中的造句,那已是在通过造句表达思想。这就必须考虑上下文关系,考虑读者及体裁等诸多方面。

范文网【】

从以上分析可见,造句有不同的层次。而所指“造句水平”主要还是侧重在自由造句方面。在这个层次上,只在句子范围内要求词汇和语法上使用正确,暂不考虑修辞上问题。但必须看到口头造句和书面造句是截然不同的,其明显的区别在于:1.口头造句有时间限制,要求迅速完成,而且无暇修改和校正。书面造句一般不受限制(例如课外作业)。即使限时完成(课内练习),也总是比较从容,完成后还能再予检查改正。

2.口头造句多为急就,无法使用工具书;语法、词汇的使用一般较简单。反之,书面造句有较多时间考虑,而且有可能使用工具书,语法、词汇的使用相应较复杂。

3.口头造句主要依靠发音器官的发音技能来实现输出功能,造句的效果部分地取决于发音的质量。书面造句主要依靠手的书写技能来实现输出功能,从而书写在书面造句方面也有一定地位。当然,句子内容的优劣主要还是决定于言语表达技能中最为重要的,规范地使用词汇和语法结构形成句子的能力。在这一点上,口语和笔语的训练是一致的。但对笔语在选词造句的质量上有较高的要求,因为人们在运用口语与笔语时,实际上使用着有一定程度区别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也就是说,从语言体裁和风格上,会话语与书卷语之间可以有所不同。

二、书面造句能力的培养

书面造句通常都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练习形式,其作用一般在于帮助掌握语言,培养言语技能。但为了培养写的技能,无疑应当首先培养书面造句的能力。从而书面造句的练习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当然,并非仅仅通过造句练习就能有效地培养造句能力。每种能力和技能的提高,常常都是多方面配合的结果,特别应当强调的是语言手段的长期积累和积极掌握。语言手段即语言材料包括词汇和惯用的短语乃至句子。无论是口语还是笔语,在计划表达内容时,总是在自己已掌握的语言材料中考虑选用恰当的语言手段。不熟练掌握语言材料和熟悉各种句型,也就不可能顺利地造句。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书面造句能力,从各种能力心理分析考虑,似应明确以下几点:

1.对培养书面造句能力说来,学习和习得都是重要的。应自觉掌握语法规则并熟练地自觉运用规则正确造句,又应自觉不自觉地在大量言语实践中广泛接触和积累外语材料。各种语法练习、句型练习都有助于造句能力的培养。

2.书面造句能力的培养并不限于笔语活动。口语的习得对书面造句也有很大帮助。已经在口语上掌握的句子,写下来就是书面造句。因此,进行写话练习就是利用口语提高造句能力的好形式。而且大量口语活动能大大提高掌握语言材料的熟练程度。

3.对培养书面造句能力最有帮助的是阅读。从阅读中能大量接触各种各样的语言材料。新材料可通过多阅读而逐渐吸收,旧材料在读物中出现能得到复习和巩固。应做到课内外结合,自觉进行大量阅读。

4.培养书面造句能力,既不能仅仅限于进行书面造句练习,而应与其他各方面学习活动结合,同时又不能在进行各方面学习活动情况下完全撇开书面造句不管。应在合理组织各种学习活动同时,侧重书面造句能力的训练,这才能有效地提高书面造句能力,为进一步进行写的训练打好基础。

小学生写作教学心理学问题 篇6

小学生写作技巧:运用心理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山东临清 孙宇

在写人物的时候,灰太狼觉得单靠对人物语言、行动、神态等外在表现的描写还远远不够,那么如何配合使用心理描写的手段,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呢?为了这件事,他找到喜羊羊。

灰太狼:小羊,什么叫心理活动?作文时为什么要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呢?

喜羊羊:心理活动就是你对事物的态度、想法和心情。心理是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一般说来,人物的语言、行动等外在表现与内心活动是一致的,但也有“口蜜腹剑”的人,也有“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因此,写人物的时候,单靠对人物语言、行动、神态等外在表现的描写能行吗?我们不妨看下面一段话:

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她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丈夫)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5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一顿也好!”

灰太狼:这段话写出了主人公抱回邻居遗孤后的内心矛盾,说明她为救人之难,愿意承担一切后果,反映了主人公同情、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

喜羊羊:你分析得对。这段内心描写,是通过人物内心独白来表达的。而我们的.作文大都是第一人称,因此一般都是直接描写自己的心理活动,把内心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我们继续看下面的话:

例1:我不知所措地呆立着。这能怪谁呢?(小学生作文 )只恨自己不小心,算我倒霉罢了!我垂头丧气地拖着沉重的双脚往家走。

例2:于是,我迈着轻快的脚步往前走去,刚走几步,我停了下来。我想起老师经常教育我们不要自私,要遵守公共秩序。顿时,我觉得脸颊热辣辣的,心里暗暗责备自己,还是少先队员哩。

灰太狼:例1写丢了钱包时的心情:“不知所措”“垂头丧气”,自认倒霉,这些都是这种心情的具体表现。例2写排队买东西“加塞儿”时的心情,写了自责与自律。

喜羊羊:描写人物心理主要就是上面两种方法。概括起来说,这两种写法就是用第三人称提示别人心理与用第一人称表白自己的心理。

灰太狼:哦,原来心理描写一般用在人物感情变化时。当人物遇到挫折或困难时,会产生强烈的思想活动,这日寸就需要运用心理描写。

喜羊羊:另外在表达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向往的时候,也需要运用心理描写。

小学生写作教学心理学问题 篇7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式依然传统,难以激发小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有的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仅仅是引导学生多记一些比较优美的词句或者是有启迪意义的名言格句,并要求小学生在写作中给予尽量的应用。但是,由于小学生所具有理解能力的有限性,他们是在不解其意中在文内进行生搬硬套,往往形成文不对题。同时,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自身对语言的创造能力和理解能力,并进而影响到小学生对写作积极性的更大发挥。

(二)教师不注重小学生对语文基本知识的积累,使小学生难以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语文写作重在对语文基本知识的积累,包括对文字以及词汇的正确理解,各种修辞格以及文章体裁等等。尽管小学生不会将这些语文基本知识悉数掌握,但起码要掌握他们所接触到的一些语文基本知识,但有的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却不怎么重视引导小学生对这些语文基本知识的积累,致使小学生在写作中往往缺乏写作基础,并不能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三)不重视对小学生进行生活观察与体验指导,致使小学生作文内容空泛

写作即创作,创作的基本源泉来自生活。尽管小学生所涉及的生活是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并有较少的社会生活,但毕竟这都是生活。有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却是忽视对小学生进行有限生活的观察与体验的指导,致使他们对生活因素所带给的反应迟钝,不能在写作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写作内容严重缺乏真情实感。

二、解决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对策

(一)改革小学生写作教学方式,调动小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中,一改以往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并强化对小学生写作教学的耐心指导,切记只交给小学生一个作文题目,然后交代写作字数,而后便由小学生自己去处理写作适宜。正确的对小学生进行写作教学的指导,是在作文题目之下,对小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指导,用以帮助小学生打开更宽的写作思路,从而起到激发小学生写作积极性的作用。

(二)强化引导小学生注重积累语文基本知识,并在写作中正确运用相关知识

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需要打好语文基本知识基础。汉语语言词意丰富,博大精深,具有多层含义。汉语写作需要受到各种修辞格形象表达文意,并且各种文体有各种文体的写法,强化引导小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写作的知识尤为重要。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对遇到的这些语文基本知识,需要对小学生进行重点强调,并以作业形式进行强化记忆和对知识进行巩固,帮助小学生打牢对语文基本知识掌握的基础,为写作教学提供相应的知识保障。

(三)加强引导小学生对生活以及身边事物的观察指导,用以丰富写作内容

小学生接触更多的是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并有少量社会生活。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进行各种生活的观察指导,并引导小学生有写日记的习惯,将他们在各种生活中发现的自认为有兴趣的人和事给予及时的记录。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小学生注意观察身边事物或景色,比如对一片树林,对一片树叶,对一丛花草,对一只鸟兽鱼虫,都要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并将他们观察到的认为感兴趣的东西,用日记的方式给予及时记录,这对丰富小学生写作语言有很大帮助,同时,还能丰富小学生在作文中的写作内容。

三、结语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对语文基本知识的掌握,更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所以,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写作教学时,除了注意教学模式的改变以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强化引导小学生对语文基本知识的掌握,对生活和身边事物的细心观察,并在写作当中,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和观察结果,用以丰富作文的写作内容,提高小学生写作语言的表达能力。只有这样进行小学生的写作教学,才能更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并达到相应的写作教学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慧明.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23).

小学生写作教学心理学问题 篇8

高层次的能对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全局进行指导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有很多,L.W.安德森等人修订的《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以下简称《分类学》)当属其中重要的一种。其提炼出的教学问题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样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认识当前我国中小学写作教学“教学问题”乃至解决的思路都有重要参考意义。

一、教育领域四大主要“教学问题”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于1956年出版《认知领域目标分类手册》,是20世纪教育领域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45年之后的2001年,由8位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课程与教学专家、测量评价专家共同对其进行修订,出版了《分类学》。《分类学》在对半个世纪各种复杂教育现象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四个最重要的教学问题:②

1.在时间有限的的学校和课堂里,学什么对学生是重要的?(学习问题)

2.怎样计划和传递教学内容才能让大多数学生产生高水平的学习?(教学问题)

3.怎样选择或设计评估工具和程序才能提供学生学习效果的准确信息?(评估问题)

4.怎样确保目标、教学和评估三者之间保持一致?(一致性问题)

第一个问题指向“学什么”,亦即“目标与核心教学内容”。学校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培养学生的目标是什么、选择什么内容来培养是首先要弄清楚的。第二个问题指向“怎么教”,亦即“有效教学活动策略”。因为教学时间有限,要达成“大多数学生产生高水平的学习”这样的效果,必须对教学内容的“计划和传递”有合宜的策略。第三个问题指向“怎么评”,亦即“有效评价”。“教”指向于“学”,“教”的效果通过“学”的效果来体现,这已经成为共识。如何获得学生学习效果的准确信息以便于进一步改进教学,是所有教师都必须清楚的重要问题。第四个问题指向“一致性”,亦即“目标、教学、评价相一致”。忽视了目标,则内容选择上便没有了聚焦;没有评价,则教学效果无法确定,也无法得到调整改善;偏离目标和内容的评价则是无效的评价,无视评价和目标的教学则是随意低效的教学。

相应地,《分类学》还提出了九条结论:③

1.迁移和保持是教学的重要目标。

2.知识和认知过程共同界定了学生实际上习得了什么。

3.特定的知识类型有规律地伴随着特定的认知过程。

4.如果不能把教学活动从教育目标中区分出来,这将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

5.评估的目的多种多样,其中两个主要目的是:改善学生的学习(形成性评估)和给学生评分以反映其学习所达到的程度(总结性评估)。

6.外部评估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课堂教学,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教师需要寻求某些积极且具建设性的方式,以便将这些外部评估纳入课堂教学中。

7.教师应该确保评估与目标的一致性。如果评估与目标不一致,那么此评估就不能提供清晰的证据以表明学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8.教师应该确保评估与教学活动的一致性。如果教学活动与评估不一致,那么评估结果可能会低估教学的效用。

9.教师应该确保目标与教学活动的一致性。如果教学活动与目标不一致,那么学生可能积极参与了教学活动,但却可能没有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

第1-2条结论对应于问题1“学什么”。给“目标与核心教学内容”的确定提出了选择和判断的具体标准。第一个标准是“迁移保持”,具有“实践性”。教学一旦实现技能从习得情境迁移到其他情境,这种背景下的技能将会长期保留在记忆中。第二个标准是“共同界定”,具有“综合性”。 教学实践要遵循一定的认知过程,不同的认知过程涉及不同类型的知识学习,正是由于存在不同的认知过程,也就有了不同的知识类型。

第3-4条结论对应于问题2“怎么教”。为“教学有效策略”的实施提供了具体的参考。第3条结论强调“教学的规律性”。“教学的规律性”要求先认清知识类型和不同年龄发展周期状态下学生的认知过程,进而把握知识类型和认知过程相伴随的规律。第4条结论强调“教学的指向性”。“教学的指向性”意指教学活动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对学生的作用应一直指向“学习目标”,而不是“活动”本身。

第5-6条结论对应于问题3“怎么评”。这两条结论从“目的”和“影响”两个方面给教学评价做了提醒。第5条结论提醒教师关注评价的“目的”,要求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不同。第6条结论提醒教师关注评价的“影响”。如何发挥积极的影响,如何消除消极的影响,如何用“积极且具建设性”的方式将“外部评估纳入课堂教学中”,这都是我们长期忽视的问题。

第7-9条结论对应于问题4“一致性”。这三条结论分别强调了三个概念的两两一致性。第7条强调“评估”与“目标”要保持一致。第8条强调“评估”与“教学活动”要保持一致。第9条强调“目标”与“教学活动”要保持一致。现代教育评价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史密斯一泰勒报告”。该报告认为,评价必须建立在清晰地陈述目标的基础上,根据目标来评价教育效果,促进目标的实现。布卢姆等人创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清晰地陈述目标”、“测验如何与目标相匹配、一致”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教育评价范式中,评价已经不是教或学之后再来评的一个环节,也不是一个人教和另一个人学了之后等待第三者来评的那个孤立的环节,教学、学习、评价逐渐被看做是三位一体的关系,评价与教学、学习紧密地绞缠在一起,相互制约,相互影响。endprint

二、当前中小学写作教学的主要“教学问题”

当前中小学写作教学存在哪些教学问题?有人认为有四大方面,分别是:(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2)书到用时方恨少,(3)作文模式化,(4)缺乏真挚情感。④有人认为有五大方面,分别是:(1)教学本真的缺失,(2)教学目标的错位,(3)教学环境的封闭,(4)教学策略的失误,(5)教学评价的误导。⑤有人认为有六大方面,分别是:(1)写作认识问题,(2)教学重点问题,(3)“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4)教师自己的写作素养不能适应教学需要,(5)教师的应试观对写作教学带来了干扰,(6)没有写作教材。⑥还有许多人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为当前中小学写作教学问诊把脉。诸多“问题”有一个共同的问题,缺少学理基础,往往偏执一点,存在碎片化的重复。对照《分类学》所归纳的几十年来教育领域存在四个最重要的教学问题,我们发现当前我国中小学写作教学领域同样存在这些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才是本质问题。只有充分认清这些本质方面的问题,解决才有针对性。

1.教学目标笼统,教学内容随意

写作教学是语文的核心教学内容,但是长期以来写作这一核心教学内容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地位。造成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笼统,缺少具体的教学内容。写作教学自身也有其“核心教学内容”,就是“表达技能”。写作教学“核心教学内容”的确定要基于一个“综合性需求”,这个“综合性需求”包括三个方面:社会生活的期待,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认知的基础。由于忽视社会生活对人才培养的期待,课程标准目标笼统、内容缺失,忽视学生发展状态和心理需求,少有的写作教学内容常常以教师自我经验、兴趣感觉等个性化判断来确定,导致教学的随意,效果的低下。《分类学》针对“学什么”问题给出的解决方案强调教学目标、内容要“共同界定”并能够“迁移保持”对我国当前中小学写作教学目标、内容的确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写作是“综合性”“实践”课程,不同的知识类型与不同的认知过程这一综合因素共同界定了学生实际上习得了什么,不具有迁移性的技能、难以实现从习得情境迁移到其他情境的技能,不能确定为“核心教学内容”。所以,具有可迁移性的不同类型的写作知识应该成为写作教学的目标和“核心教学内容”。

2.以模糊的“多读多写”和“活动教学”代替教学

“多读多写”几乎是人尽皆知的写作策略。但是,几十年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法”根本没有实现“让大多数学生产生高水平的学习”。时至今日,在寻找问题的时候,还有人开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书到用时方恨少”之类的药方。其实,这是一个整体倾向上的“教学策略的失误”。从本质上说,“多读多写”的想法没错,但是,真正重要的在“读什么、怎样读”“写什么、怎样写”上。“多读多写”这种说法相当于对一个病人说要吃药,但是,吃什么药,吃多少剂量都不予讨论,如何能治好病?模糊的“多读多写”对许多学生不但不起积极的作用,还常常使之失望,使之厌弃。写作教学的边缘化与无策略密切相关,互为表里。因缺少有效策略,所以随意化;因随意化导致效果微弱,所以边缘化。如果既没有“计划”策略,更没有“传递”策略,教学的效果是根本没有办法保证的。“随意化”“边缘化”的教学连“少数”和“低水平”都不能保证,距离“大多数”和“高水平”的要求自然更是遥远。《分类学》针对“怎么教”问题给出的解决方案强调“教学的规律性”和“指向性”。要求紧紧围绕目标设计策略,根据学情实施策略。指出不能区分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研究发现,当注意力集中在教学活动上时,学生更感兴趣的也许是从事活动而不是从活动中学习。当前,我国小学写作教学重视“活动”忽视“目标”的现象比较普遍,教师在总结提炼经验成果的时候,关注点又往往只是极少数通过活动写得比较好的学生成果,忽视了“大多数”的“低水平”。这些“大多数”“低水平”学生在小学就失去了培养写作技能的机会,到了中学连“活动”也没有了,写作水平自然更加低落。

3.缺乏促进学习的教学评价,“教—学—评”没有一致性

对于我国中小学写作教学而言,这是最薄弱的一条组织原则。因为目标系统连贯性、具体操作性严重不足,导致教学活动存在大量随意性现象。由于长期缺少对评价的科学理性研究,写作评价多落在狭隘的终结性评价一种样式上,这种样式都是全面性的,而且多是教师个人主观性的评价。目标的笼统性,教学的随意性,评价的终结性、全面性、主观性,导致目标、教学和评价是无法取得一致性的。当前,中小学写作教学中,几乎任何一个班级都不能提供“学生的学习达到何种程度”的“准确信息”,因为我们普遍缺少“评估工具”和“评估程序”。就连中考、高考这样大规模的考试也缺乏真正有效的“评估工具”和“评估程序”。这也是中小学写作教学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的重要因素。

当代教育心理学认为评价有三种功能:评估学习、为了学习和促进学习,分别对应于“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第一种是为了满足教育问责,第二种是通过诊断调整以帮助学习,第三种是借助评价推进学习。过去我们对评价的功能理解基本上停留在第一种上,对后二者缺少研究。布卢姆早在1956年就提醒人们不要狭隘地关注终结性评价,指出“评价并不一定是思维和问题解决的最后一步。相反,在某些情况下,评价过程则很可能是获得新知的前奏,尝试新一轮领会和运用的开端,或作进一步分析和综合的序幕”。上世纪80年代,国外学者和一些大型的研究机构不断提倡“评价是促进学习的工具”的观念。上世纪90年代,英国伦敦大学的权威评价专家布莱克和威廉发表了《评价和课堂学习》《黑箱之内》两份关键性论文,认为课堂情境中的评价能够提高学生成就,教师执行和使用课堂评价的方式是教学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这两份研究成果扭转了上世纪90年代英国重新出现的强调外部考试的倾向,重新使形成性评价回到关注的核心和前沿。2000年,美国评价改革小组出版了一系列学习性评价的原则,如学习性评价是有效教学计划的一个部分,关注学生如何学习是课堂实践的重要部分,有助于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学习者了解如何取得进步等。endprint

有专家在布卢姆“目标—内容—评价一致性”的基础上抽取出“目标”,将“教学内容与活动”分解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建出基于目标的“教一学一评一致性”框架。该理论认为,清晰的目标是“教一学一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没有清晰的目标,就无所谓教一学一评的活动;没有清晰的目标,也就无所谓一致性,因为判断教一学一评是否一致的依据就是,教学、学习与评价是否都是围绕共享的目标展开的。⑦

“教—学—评一致性”原本就不是问题,教学本来就需要一致性地思考在目标统领下的教学、学习、评价的问题,所有单一或点状的思考都不是完整的教学。譬如:有些教师在备课或上课时,只思考教材处理或教学方法的问题;有些教师在备课时不太关注“学生学会什么”。再如:我们在听评课时,经常听到评课的人说“这堂课讨论得很好”、“情境创设很好”之类的话,如果评课者在分析时不把这些问题与该课的目标建立关联(一致性),就会出现太多的“为讨论而讨论、为情境而情境”的课堂。凡此种种,都是缺乏教学一致性思维的表现。因此,变革这些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需要思考“教—学—评的一致性”。

《分类学》研究提出的四个问题被当前教育心理学领域誉为“四大经典问题”,但是,在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领域似乎显得很陌生。《分类学》只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种成果,要真正实现我国中小学写作教学的“转型”,还有许多成果需要我们学习借鉴。

注释

①吴立岗:《当前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须关注的三大问题》《课程·教材·教法》,2014年第7期,第55-59页。

②③L.W.安德森等:《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简缩本),皮连生主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193、195页。

④曹赛男:《高中写作教学问题及对策探讨》,《语文教学通讯》,2011年第9期第57页。

⑤时金芳:《作文教学问题归因探析》,《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第12期第79-85页。

⑥刘德水:《写作教学“六问”》,《中学语文教学》, 2013年第9期第4-9页。

⑦崔允漷,夏雪梅:《“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中小学管理》,2013年第1期第5页。

*本文是全国中语会十二五重点课题“中学写作教学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运用”(课题批准号:0076)、江苏省教研室第九期课题“实施发展性评价,促进中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研究”(课题批准号:2011JK9-L235)研究成果之一。

小学生写作教学心理学问题 篇9

论文题目

心理健康与我

院系: 艺术传媒

专业: 广播电视编导

班级: 21121504 姓名: 匡雯 学号: 2015214194

白驹过隙,四周匆匆而过,从这个课里我学到了很多,了解了很多,这里就着重谈一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看法和感想。在我身边,我听到很多抱怨,“为什么我长得这么胖”“为什么我这么努力的学习还是取不到好成绩”“为什么作业这么多”等等。在我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人:觉得自己长得不好看不愿意参与交际的人,觉得自己能力不足不愿意参加活动的人。在我看来,我觉得都是心理上还不够健康。我们应该对心理健康所给予重视,心理健康可以带给我们的是我么意想不到的财富,交会我们如何正确的认识自己、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与人交流从而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所以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必须对自己有一个清楚地认知。

对于我来说,我喜欢思考,以“我思故我在”为意识自己存在的信条。头脑灵活,有较强的上进心,相信自己行,能全神贯注,能够客观地分析和处理问题,对自己要求严格,经常制定目标.做事过于理性,而有时候应该是按常规出牌的;有严重的个人中心主义,有时听不进别人的劝导。但我是一个真诚的人,我想以真诚待人必将活得别人同等的真诚。我并不看重别人的回赠够不够多,只在乎我帮助别人的够不够多。“注重回报的帮助从一开始就不是帮助”。另外,我的价值取向是“知乐行善”,因此也就不会存在多少人际关系上的困惑,如果人际关系上有困惑那是因为你做得不够好。我比较外向,开朗,幽默,乐观的。也很率性。喜欢交朋友,擅长于与人沟通,人际关系佳,忠实可靠。平时喜欢听音乐,逛街,交朋友。还喜欢上网,看些小说,喜欢看各种杂志类书籍。积极的培养各方面的兴趣,比如学吉他,对辩论方面的知识也很想去了解,想成为全方面人才。

除了对自我的认知,自我调控教育是我们需要好好学习的。自我调控教育包括情绪控制、情绪调节和行为控制三个方面。大学生是年轻的群体,心理发育程度决定了其情绪及情感波动较大,使他们了解情绪变化的特点,并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及情感波动,形成良好的情绪控制与调节能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待人处事,从而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自控力。

小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 篇1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百分之六十的小学生害怕写作一部分学生甚至是六年级了还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

一、学生在写作中存的问题及原因。

1、怕写,不知道怎么写。

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出作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对生活的观察,没有积累的习惯和写作的兴趣造成的。

2、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语句不通顺,表达意思不明确。

这是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薄弱,语法知识差,没有充分意识到标点符号的重要性,没有完全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写完后又不愿多做修改。平时不能很好地使用普通话。加之写完后不愿多做修改。

3、空洞无物,无病呻吟。

作文不是有感而发,而是无病呻吟,作文中缺乏感人的事例,有许多学生是口号式的语句多,把自己收集到的名人名言或好的段落拼凑在一起,虽然语句通顺流畅,但是缺少事实支持,显得肤浅空洞。尤其是最近几年的什么新概念作文训练,对于小学生也有一定的冲击和影响,有的作文虽然通顺流畅但是都是从古到今,从外国到本国的名人警句的堆砌。大大削弱了学生对于生活的感受能力。

二、解决方法和取得的实际教学效果。

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一下几点解决办法:

1、增加课外阅读的时间和阅读量:每天我会拿出三十分钟的时间给同学们阅读,边阅读边将优美的词句摘抄到阅读本上;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每两个星期组织学生去统一借阅;班上每人拿出一本故事书或作文书,成立班上的图书室。

2、为写作创造素材。作文写学校或班级举行的活动,或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玩游戏,并用照相机拍下他们精彩的瞬间,玩了再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平常要求学生写日记,把生活中和学校里发生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在平常生活中,我要求学生讲普通话,上课回答问题要将话说完整。

3、自改,自评,互改,互评:学生作文完成后,先由学生互相批改,再由我进行批阅,双向交流,对交流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再进行个别、集体讲评。如:用词造句是否合理准确,语言是否生动,是否符合逻辑等并逐一予以修改。而且,写得差的同学改到写得好的作文可能学到方法,得到启发;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差的作文,也会从中得到教训。有进步的予以表扬,写好的作文,我会将它打印出来贴在班上的作文园地里。

4、引导学生写日记或周记,把开展的各项活动、所见所闻所想等及时记录下来,积累生活素材,为作文打下基础。

5、巧妙构思

一篇好的文章,好的结构会更加引人入胜,我在课堂上为培养学生尽量把结构写好,要求学生写作前必须列好提纲,然后围绕着自己的提纲,想尽办法把自己的提纲写丰满,并授予他们丰富自己提纲的思路和方法,这样久而久之,作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小学生写作教学心理学问题 篇11

一、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

1.不够重视小学英语写作

目前,我国大多数小学英语教师对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不够重视,有的教师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英语写作比较难,应该到初中再练习英语写作。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都比较注重英语的听和说的能力,在课堂上将大部分时间放在听、说、读的环节上,一般在课堂快要结束时或者布置家庭作业时才会让学生练习写作,然而练习的方式大多都是对句子进行抄写、听写以及默写等,真正的写作练习少之甚少。

2.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写作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在写作时要考虑到诸多方面的因素,例如必须具备熟练拼写单词的能力、正确遣词造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以及正确使用语法等多方面的能力。所以在日常英语学习中,需要熟练掌握词汇、句型、语法等各方面的知识,并不断地积累运用。通过对一些学校学生写作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大多数学生在词汇、标点、语法的正确运用上出现差错,还有一些学生在句型以及大小写方面出现错误,由此看出学生在基础的知识方面理解得还不够透彻,在基础知识的运用上容易犯一些细小的错误。

3.教学方法不合理

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在写作教学方面也是如此。教师只是将知识一贯地传授给学生,学生也是老师讲多少就接受多少知识,教学形式比较死板。学生也不会学习。在写作上,教师过多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在给学生一个标题进行写作时,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以及创造力,不应限制在一个既定的框架里。另外,教师在素材选用时,素材单一,内容乏味等,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素材的选用有多种,例如文本素材、视频素材、生活素材、图片素材等。在一些景观描述的英语写作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现写作情境。

4.写作教学评价不完善

写作评价主要是为了改善以及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水平。如果教师的评价不合理或不科学,会造成打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学生厌烦或畏惧写作等不良效果。目前教师的写作评价体系主要表现为评价主体比较单一、评价方式统一、评价标准比较模糊等几个方面。

二、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教学的改进措施

1.扎实掌握基础知识

其一,多种途径积累词句。在英语的学习中,单词的积累是最重要的因素。教师在帮助学生积累词句时,可提供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以及技巧,例如将单词进行归类,分为颜色、食物、动物、水果、情感、植物等类别。通过联想记忆,当知道一个词时,就可以想到许多同类的单词。

其二,要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大多数学生将中文里的符号与英文里的符号相混淆,中文里的句号是一个空心的圆点,而英文里的句号是一个实心的圆点。在用法上英语标点与中文标点也有所不同,在英语写作中要注意标点的使用。

其三,在句型与语法上也要注意使用方法。

2.改进教学方法

目前,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合理地进行改变,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合理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例如根据一个典型的例子来对学生进行讲解教学,或者设定一种特定的情境,然后对学生讲解在这种情境下的相关知识点,以及教师和学生应该相互合作,在教和学的过程中进行探讨等各方面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得教学方法能与时俱进,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完善写作教学评价方式

在写作教学评价方面,应该使评价主体多元化、明确评价标准。将写作完成的文章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修改后再交到教师手里进行评价,这样一来,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与写作兴趣,使学生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再完善自己的作品。

4.培养学生英语思维习惯

英语思维指的是在学生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外国人,用外国人的思考方式来思考。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能够使得学生借助现有的环境,练习出更加地道的英语,能够像外国人学习自己的母语即英语一样简单。

英语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对英语写作技能的培养也是如此,教师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方式以及策略对学生写作进行指导,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小学生写作教学心理学问题 篇12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包括生字词教学、古诗词教学、现代文教学与阅读教学, 本质上都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直接体现就是写作。 写作能力是立意能力、布局谋篇能力、书写能力的有机结合, 而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存在缺陷。 一是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 作文本就是表现生活的一种形式, 因此作文素材应源于生活。 而多数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 缺少对生活的感悟, 在写作过程中缺乏素材, 出现无事可记、无事可感的情况。 素材的缺乏导致学生写出的文章空洞、没有情感。 二是缺乏阅读量, 阅读是丰富语言积累的重要方式, 有助于活跃学生思维, 拓宽知识面。 一些学生缺乏高质量的阅读积累, 导致写出来的文章缺乏新意与深度, 枯燥无味。 三是学生文笔技巧不足, 教材内容注重学生自由发挥, 但缺少必要的写作技巧训练, 导致学生作文水平较低, 文章缺乏美感。 四是学生缺乏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思维能力, 优秀的想象力能帮助学生创作出生动活泼的文章, 使文章富有内涵。

二、如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一)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内动力,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写作兴趣不高, 厌恶写作。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求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方式有多种, 由于小学生好奇心重, 对新鲜事物感兴趣, 渴望得到他人肯定,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心理特点,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在进行《神话、传说故事会》为题的写作训练中, 教师可让学生展开想象, 鼓励学生创造“新能力”, 自由发挥, 对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学生提出表扬, 并让他们阐述为何想要拥有这样一项能力。 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少推荐素材, 尊重学生的选择, 让学生在自由的写作环境中创作自己喜爱的作品, 激发对习作的兴趣, 在兴趣的推动下提高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热爱写作。

(二) 引导学生感悟生活

作文的目的是表现生活、抒发情感, 在写作中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学生写作素材陈旧、缺乏情感。 作文作为表现生活的一种形式, 其素材应当来源于生活, 而多数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 不善于感悟生活, 在写作过程中无事可写, 无情可抒。 如写《谈谈爸爸、妈妈对我的爱》一文, 大多学生都是写自己生病的时候父母细心照顾, 写出来的作品大同小异、缺乏创新, 鲜有学生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展现父母给自己的爱, 如妈妈每天早起给自己做早餐、 爸爸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陪自己等, 往往小事更见真情。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在写作中写出新意, 写出真情实感。

(三) 提高阅读量

诗圣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阅读能帮助学生丰富语言积累, 活跃思维, 掌握基础的写作技巧。 在阅读训练中可以借鉴他人优秀文章, 对好的写作手法或句子进行仿写, 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 打开思路。 在阅读中提高写作水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高效的阅读训练, 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四) 提高学生写作技巧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素材, 更要教会学生怎样表达。 写作技巧是指写作中运用的表现手法, 有悬念、联想、照应、抑扬结合、首尾呼应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 同时包括倒叙法、第一人称叙事法、直接抒情法等多种写作手法。 写作技巧的运用对文章的作用是锦上添花, 不能滥用, 在实际写作中要取材得当, 立意深刻, 适当运用艺术表现手法增强文章美感, 提高文章可读性, 反之文章没有深度, 显得花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知识重要程度, 根据小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与写作水平, 教会学生基本的艺术表现手法, 将抽象知识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转化为形象内容, 提高学生写作技巧。

(五) 进行随笔写作

在实际写作过程中经常有学生出现有想法但不知如何表达的情况, 这表明学生对文字的运用能力不够。 教师要倡导学生进行随笔写作, 随笔相对日记写法较自由, 不需要学生完成任务式地进行写作, 也不必拘泥于某种形式, 无需刻意记录某个事件, 只需学生将心中感想记录下来即可。 随笔写作有助于学生积累素材, 提高文字运用能力, 避免在写作过程中出现有灵感而不知如何发挥的情况。 同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定期进行美文欣赏, 对文章进行点评, 发表感想, 帮助学生提升审美水平, 提高自身写作水平与对文字的运用能力。

写作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 提出了五点关于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建议。 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教师在长期教学中积极引导,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 最终达到全面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的目的。

摘要:写作是材料积累、语言积累、情感积累、写作技巧积累的综合体现, 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直观展示。小学作为学生教育的基础阶段, 具有启蒙性, 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从实际出发, 分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学生认知特点, 从多方面讨论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1]张玉.放飞心灵快乐作文—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3 (1) :98.

上一篇:中班不挑食的健康教案下一篇:给柳育志的一封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