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氛围 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2024-10-17

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氛围 培养学生健康人格(通用10篇)

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氛围 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篇1

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氛围 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齐河县赵官镇中学 王晶莹

[摘要] 营造一个生动的、活泼的、富有生命力的课堂,重要的是要在课堂上形成一种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氛围,从而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创造条件。

[关键词] 课堂 心理氛围 培养 健康人格

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精神心理气氛,有着重大作用。有了这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高水平。‛笔者认为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能够培养起学生的健康人格。

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课堂,在他们人格形成的青少年时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学生的喜乐情感、是非思想、成败感受、美丑领悟以及生命意义的探寻都是在这一方天地,所以课堂必须是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真诚亲切、充满文化气息的富有生命力的生成。只有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才能真正的进行,才能获得发展。营造一个生动的、活泼的、富有生命力的课堂,重要的是要在课堂上形成一种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氛围,从而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创造条件。

那么,教师该如何来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呢?下面我谈几点做法。

一、教师更新观念,把良好的心境美好的气息带进课堂。教学过程既是师生生活信息传递、交流的双向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双方情感交融的前提,是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的重要条件。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具有主动性与灵活性。

1.把微笑与耐心带进课堂

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抱有的期望与要求,是通过态度、表情、行为等方式传递给学生的,微笑是这些方式中的一个,也是最优秀的一个。教师坚持‚学生无错原则‛,用微笑的方式与学生交流信息,学生会受到更大的鼓励,从而更加相信老师,以最佳的主体精神投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给予老师积极主动的地反馈。微笑还能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一同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活动。这里的微笑包括教师亲切的笑脸、优美的语言、宽容的眼神、和蔼的举止等等。对不服从教育的学生教师需要拿出更多的耐心,付出更多大的努力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研究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特点,选择其能够接受的教育方式实施教育。

2.把民主与竞争带进课堂

参与教学活动的师生双方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感情、有智慧、有性格、有人格。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民主与竞争的机制,有利于帮助全班学生形成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例如,我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互评,并注意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一段时间后,学生在这种互评中,形成了良性竞争,提高了学习兴趣。如现在的课堂上常常出现一生评价另一学生:‚他讲得很有见解,说得很有感情,我要向他学习!‛这种积极、生动的场面。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3.把鼓励与欣赏融进课堂

当大家普遍认同鼓励和赞赏的效用时,使用的过滥或过于直白死板使这种效用大打折扣,因此,在课堂中将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和欣赏融入每一个环节,如中国画的润笔,不着痕迹的烘托出学生的主体色调,使学生不断的强化自我效能感。如在学生对课文分析后,使用柔和肯定的语气对话:‚这位同学真是个独具慧眼的评论家,对本文中字词的把握与分析很到位,文中平凡的文字符号被他这么一说,字字是金,熠熠生辉了。同学们也当一次评论家,点评一下他的分析,如果你有不同理解就大方的表达出来。‛恰当地鼓励与赞赏不仅对被鼓励人起到培养自信的作用,对同环境的其人也具有相同的作用。随着自我效能感的增强,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得以满足,学习兴趣也会愈加浓厚,健康的人格在课堂中逐渐形成。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培养学生形成正面积极的心理

1、设计富有想象力的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富有想象力,就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解决一个个问题后的愉悦感,这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十分有益的。如我在教学《孙权劝学》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主题,展开合理想象,设计问题:‚蒙乃始就学后,会怎样学习,才能做到让鲁肃‘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富有想象力的问题引起了学生们的浓厚兴趣,使他们展开了创新思维的翅膀,‚鲁肃点灯读书到深夜。‛‚鲁肃办完军务就拿起书来读‛‚鲁肃读书越读越入迷,忘了吃饭‛……逐渐鲁肃努力读书的形象完善起来,学生通过想象,也树立了努力学习的信念。这样,就极大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了他们创新思维的习惯,使他们成为语文课堂上快乐的学习主人,同时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心理。

2、重点点拨引导,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世界上最重要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学生自学中出现的各类信息,将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对疑难问题进行重点点拨引导,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从而使他们能够高效地自主学习,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如我在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时,提问:‚爸爸对‘我’说的每一句话对应‘我’回忆的哪一件事?能从中看出爸爸对我成长得什么影响?‛用一根线将全文串起,通过重点点拨引导,学生思路豁然开朗,轻轻松松地说出自己的看法,达到了理解的目的,同时也学会了思考问题的方法,使他们成为课堂上高效率的学习主人。

三、选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发现、创造的潜能 好奇好胜是青少年学生一个显著的心理特点。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与变换,不仅会引起学生的探究意向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使学生能以积极、欢快的情绪去从事学习。在阅读教学中,我常常变换教学方法,力求做到常教常新。

例如,我在教学《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时,用歌曲《七子之歌》导入,并设计了‚演讲比赛‛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好胜心,使这节课的课堂充满了活力,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发展了自身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的因素很多,但至关重要的因素则是教师的作用。正如罗杰斯说的那样:‚课堂气氛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奏效的气氛将首先取决于教师做了什么以及他怎么做。‛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以良好的人格魅力,积极饱满的情绪、新颖有趣的方法、优化关系、公正平等的态度来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以期达到教师的愿教、爱教、乐教、善教,学生愿学、爱学、乐学、会学、善学的理想境界,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心理也健康地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理健康与德育论文

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氛围 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地址:齐河县赵官镇中学 姓名:王晶莹 邮编:251113 电话:*** 邮箱:wangjingying9876@sina.com

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氛围 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篇2

课堂教学是师生和教学情景之间互动交流的活动进程。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而且还受到师生之间交往的心理背景的影响, 即科学合理的课堂心理教学氛围没有烦琐的讲解, 没有空洞的说教, 没有强加的意志;有的是平等对话, 有的是精当点拨, 有的是共同构建。在不同的课堂心理教学氛围中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会有明显的差异, 对学生个性发展也有很大影响。因此, 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心理教学氛围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是督促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主要依据。

一、课堂心理教学氛围的含义

课堂心理教学氛围是班级在课程教学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教学氛围, 课堂的优势状态与情感共同组成的整体状态, 个别学生的心态和情绪养成不能成为课堂心理教学氛围, 但多数学生心态和情绪会成为主导的综合状态, 并影响课堂心理教学氛围。也就是说, 课堂心理教学氛围主要指群体心理状态, 是在班级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师生交往的相对稳定的知觉、注意、情感、意志、定势和思维心理优势状态, 课堂的心理教学氛围具有独立性, 如有的课堂心理教学氛围活跃, 有的安静而紧张, 有的不活跃, 即使同一个课堂, 也会形成不同的教师心理氛围区。教师通过各种精心设计班集体的教学过程, 在答疑解惑、师生和生生的互动中,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协作意识, 增进人际交往, 形成健康向上的组织氛围, 改进成员之间的交流渠道与信息沟通。不同的课堂活动也会被同样的教学氛围所笼罩。

课堂的心理教学氛围是在班集体教学与学生学习之中师生共同影响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心理过程与个性特征之间的中介环节, 通常把课堂心理教学氛围当作是由教师教风、学生学风以及教学情境相互影响而组成的一种心理状态。有的教师上课时教学氛围和谐活跃, 有的教师上课时则可能压抑沉闷, 这并不否定教学氛围的相对稳定性, 一种教学氛围形成后, 往往能保持很长一段时间, 不同的课堂往往有着不同的心理教学氛围。这种氛围全程涉及学生的思想、观念、认识、身体、感觉和行动, 协助大家全身心的投入到课程学习全程之中。教师组织协调能力是形成良好课堂心理教学氛围的决定因素, 教师的传授知识、学习过程, 反思过程, 折射出的光芒饱含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灵感、教学能力、教学机智, 特别是当思想的火花升华为教育的智慧, 与道德品质和行为等共同组成了教师的教学风格。学生的学风是通过道德品质、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团队理念等方面一一呈现, 教风与学风之间是相互影响, 互相辅佐, 促进学生全方位健康发展。

二、课堂心理教学氛围的作用

1. 课堂心理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

课堂心理教学氛围是学生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 有研究表明, 人的心理状态既能提高人的心理机能, 也能降低各种心理机能。和谐愉快的课堂心理教学氛围能激活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有利于学生的智力活动, 特别是外向型的教学氛围, 态度严谨、以学生为本位, 在此基础上学生记忆力增强, 积极主动, 且容易受到“环境助长作用”的影响, 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而积极主动获取新知识, 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分析、综合、联想、推理、进行创造性学习。

2. 课堂心理教学氛围推动了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课堂教学氛围, 影响着群体的集体精神, 群体的价值, 它是整体态度和情绪状态的体现, 它影响每一个同学个体的内心世界, 是一种社会情感的教学氛围, 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建构, 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自主学习, 营造宽松舒适的学习氛围, 以人为本, 张扬个性, 积极学习和探索。

3. 课堂心理教学氛围提高了学生的感知社会的能力

良好的课堂心理教学氛围是提高学生感知社会的主要渠道, 其中语言和非语言暗示和流行是尽情体现作用的方法。课堂心理教学氛围会通过师生暗示他人。在这种心理教学氛围下, 学生的思路宽阔, 思维敏捷深刻, 想象力丰富活跃, 这种无压力情况下产生的暗示, 会产生由相同情绪控制下的相似行为。因此, 也会形成学生间相关联的感染, 这就是流行, 体现在学生无意识或自然而然的跟随, 使学生产生与之相同或相近的影响, 促进学生们统一行为, 带动大家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感知社会, 提升能力。

三、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教学氛围的策略

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教学氛围包括创设和调控两层含义, 通常采取下列策略:

1. 合理设计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环境是实施教学的物质基础, 也是形成个性的物理空间,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个性化座位, 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形成宽松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 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如秧田式、新月形、横块形等。这种富有个性的座位能从外在形式上给予学生个性化、独创性感染, 没有教师为中心权威的色彩, 认为教室是他们设计的, 他们才是教室的主人, 于是会形成责任感。

2. 建立零距离的“教学方式”

零距离教学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 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 那些只有教学形成表现, 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学校教育重要使命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自主学习者, 使他们不断地更新自我, 超越自我, 应对挑战, 于是建立在师生平等基础上的“零距离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它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知识接受的过程、师生产生各种疑问、解决困难和矛盾的过程, 也是学生在这个“共同体”中发展智力, 形成独特个性与新成果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师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 最后, 获得共同发展的过程。

3. 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师生的情感共鸣是课堂心理的重要变量, 现代教学论认为, 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 而且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动态过程, 课堂教学中要使师生的心灵和知识对接联系起来, 学生更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信息, 这些信息更能满足学生的情感要求, 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 更能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会引起学生愉快感、责任感, 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不能只有快乐, 还要有知识、责任。教师不试图用过于刻板的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 而是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去判断每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水平。

让他们以愉悦的心情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深入细致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体验学生的情感, 重视与学生心灵的沟通, 近距离地与学生进行合作, 师生关系融洽, 可以活跃课堂心理教学氛围, 学生会更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学生能更尊重教师, 善待和理解别人。

4. 维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良好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心里活动相对稳定的状态与水平, 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状态是直接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自觉激发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的产生。第一, 教师应从学生非言语行为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即从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表情、目光、动作、姿势等方面观察, 了解其心理状态。第二, 教师应满腔热情, 激发学生产生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形成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强烈的内心体验, 教师就一定要强调感情色彩, 实施情感性教学,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倾注真诚爱心和情感式教学内容, 如一句热情而富有激励性的话, 一个亲切而信任的目光, 用真情感染学生, 使学生从课堂教学中汲取养料。第三, 课堂教学要不断清除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不良心理状态,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分析产生不良心理状态的原因, 二是要清楚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在认知、情感、动机、意志、性格、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心理障碍, 及时发现和积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性格,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总之, 良好课堂心理教学氛围的营造, 旨在创设一种优美的情境, 在此情境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氛围中去感受知识的奥秘, 新课程模式下的课堂教学, 教师要转变思想, 把握好角色的转换, 从知识的传授者真正地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导者,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思考, 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师构建的良好教学氛围中让学生共同协作, 相互交流, 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丹.零距离教学模式的研究.教学与管理, 2003 (9) .

[2]关文信主编.当代教育新视野.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9.

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氛围 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篇3

一、课堂心理教学氛围的含义

课堂心理教学氛围是班级在课程教学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教学氛围,课堂的优势状态与情感共同组成的整体状态,个别学生的心态和情绪养成不能成为课堂心理教学氛围,但多数学生心态和情绪会成为主导的综合状态,并影响课堂心理教学氛围。也就是说,课堂心理教学氛围主要指群体心理状态,是在班级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师生交往的相对稳定的知觉、注意、情感、意志、定势和思维心理优势状态,课堂的心理教学氛围具有独立性,如有的课堂心理教学氛围活跃,有的安静而紧张,有的不活跃,即使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的教师心理氛围区。教师通过各种精心设计班集体的教学过程,在答疑解惑、师生和生生的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协作意识,增进人际交往,形成健康向上的组织氛围,改进成员之间的交流渠道与信息沟通。不同的课堂活动也会被同样的教学氛围所笼罩。

课堂的心理教学氛围是在班集体教学与学生学习之中师生共同影响而产生发展起来的,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心理过程与个性特征之间的中介环节,通常把课堂心理教学氛围当作是由教师教风、学生学风以及教学情境相互影响而组成的一种心理状态。有的教师上课时教学氛围和谐活跃,有的教师上课时则可能压抑沉闷,这并不否定教学氛围的相对稳定性,一种教学氛围形成后,往往能保持很长一段时间,不同的课堂往往有着不同的心理教学氛围。这种氛围全程涉及学生的思想、观念、认识、身体、感觉和行动,协助大家全身心的投入到课程学习全程之中。教师组织协调能力是形成良好课堂心理教学氛围的决定因素,教师的传授知识、学习过程,反思过程,折射出的光芒饱含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灵感、教学能力、教学机智,特别是当思想的火花升华为教育的智慧,与道德品质和行为等共同组成了教师的教学风格。学生的学风是通过道德品质、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团队理念等方面一一呈现,教风与学风之间是相互影响,互相辅佐,促进学生全方位健康发展。

二、课堂心理教学氛围的作用

1.课堂心理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

课堂心理教学氛围是学生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有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状态既能提高人的心理机能,也能降低各种心理机能。和谐愉快的课堂心理教学氛围能激活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有利于学生的智力活动,特别是外向型的教学氛围,态度严谨、以学生为本位,在此基础上学生记忆力增强,积极主动,且容易受到“环境助长作用”的影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获取新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分析、综合、联想、推理、进行创造性学习。

2.课堂心理教学氛围推动了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课堂教学氛围,影响着群体的集体精神,群体的价值,它是整体态度和情绪状态的体现,它影响每一个同学个体的内心世界,是一种社会情感的教学氛围,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建构,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自主学习,营造宽松舒适的学习氛围,以人为本,张扬个性,积极学习和探索。

3.课堂心理教学氛围提高了学生的感知社会的能力

良好的课堂心理教学氛围是提高学生感知社会的主要渠道,其中语言和非语言暗示和流行是尽情体现作用的方法。课堂心理教学氛围会通过师生暗示他人。在这种心理教学氛围下,学生的思路宽阔,思维敏捷深刻,想象力丰富活跃,这种无压力情况下产生的暗示,会产生由相同情绪控制下的相似行为。因此,也会形成学生间相关联的感染,这就是流行,体现在学生无意识或自然而然的跟随,使学生产生与之相同或相近的影响,促进学生们统一行为,带动大家共同完成教学目标,感知社会,提升能力。

三、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教学氛围的策略

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教学氛围包括创设和调控两层含义,通常采取下列策略:

1.合理设计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环境是实施教学的物质基础,也是形成个性的物理空间,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个性化座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宽松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如秧田式、新月形、横块形等。这种富有个性的座位能从外在形式上给予学生个性化、独创性感染,没有教师为中心权威的色彩,认为教室是他们设计的,他们才是教室的主人,于是会形成责任感。

2.建立零距离的“教学方式”

零距离教学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形成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重要使命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自主学习者,使他们不断地更新自我,超越自我,应对挑战,于是建立在师生平等基础上的“零距离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知识接受的过程、师生产生各种疑问、解决困难和矛盾的过程,也是学生在这个“共同体”中发展智力,形成独特个性与新成果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师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最后,获得共同发展的过程。

3.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师生的情感共鸣是课堂心理的重要变量,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动态过程,课堂教学中要使师生的心灵和知识对接联系起来,学生更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信息,这些信息更能满足学生的情感要求,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更能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会引起学生愉快感、责任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不能只有快乐,还要有知识、责任。教师不试图用过于刻板的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而是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去判断每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水平。

让他们以愉悦的心情参与教学活动,教师深入细致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体验学生的情感,重视与学生心灵的沟通,近距离地与学生进行合作,师生关系融洽,可以活跃课堂心理教学氛围,学生会更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学生能更尊重教师,善待和理解别人。

4.维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良好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心里活动相对稳定的状态与水平,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状态是直接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自觉激发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的产生。第一,教师应从学生非言语行为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即从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表情、目光、动作、姿势等方面观察,了解其心理状态。第二,教师应满腔热情,激发学生产生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形成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强烈的内心体验,教师就一定要强调感情色彩,实施情感性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倾注真诚爱心和情感式教学内容,如一句热情而富有激励性的话,一个亲切而信任的目光,用真情感染学生,使学生从课堂教学中汲取养料。第三,课堂教学要不断清除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不良心理状态,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分析产生不良心理状态的原因,二是要清楚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在认知、情感、动机、意志、性格、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心理障碍,及时发现和积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性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总之,良好课堂心理教学氛围的营造,旨在创设一种优美的情境,在此情境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氛围中去感受知识的奥秘,新课程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教师要转变思想,把握好角色的转换,从知识的传授者真正地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师构建的良好教学氛围中让学生共同协作,相互交流,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丹.零距离教学模式的研究.教学与管理,2003(9).

[2] 关文信主编.当代教育新视野.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

[3] [瑞士]皮亚杰.皮亚杰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责任编辑 任洪钺)

《营造良好语文课堂氛围》 篇4

蒋龙坤(四川省会理县益门片区中心小学

四川 凉山

6151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3)05-109-01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 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 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指师生,心理相容、感情融 洽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一些心理学家认为:积 极的情绪(即愉快)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 维敏捷,从而更容易接受知识,迸发出智慧的火 花,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进而开发智力,陶冶 情操,优化教学效果。因此,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在 愉快中学习。

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 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新课标强 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 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 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 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 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与教师争论。只有这样民 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 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

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 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 生愿学、乐学,笔者在多年的课改实践中作了以下 方面的探究: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制约课堂气氛的要素很多,有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但是其中最关键的还是教师,只有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才有可能实现良好的课堂气氛,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教师在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过程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

1.把握最佳的教学心态。

教师教学的心态,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情绪,它是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反映,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要保持教学时最佳的心理状态,首先,课前准备要充分。课前应认真仔细地做好准备工作,特别是对教案要胸有成竹,教学各主要环节能历历在目,做到教学过程清新、结构合理、方法恰当、内容适度,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特点。课前准备充分,是教师形成教学最佳心态的重要条件,这也是教师获得课堂教学自信心的基础。其次,进行教学要投入。教师一旦走上讲台,就要心无杂念,快速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用教学激情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教学艺术去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得体地运用手势、动作、表情、神态等体态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染学生的情绪,与学生一道分享数学知识高尚的情趣。只有教师教得投入,学生才能学得专心,良好课堂气氛才能顺利形成。此外,还要善于发挥教学机智,妥善处理课堂中的偶发事件。同时,教师要提高对不愉快心理的控制能力,才能始终保持最佳的教学心态。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好,彼此心理相容,教与学双方都会沉浸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之中。教师讲解激情满怀,生动传神,学生学习全神贯注,兴趣盎然。反之,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必然会感到一种心理压力,教师教学也不能得心应手,课堂气氛势必沉闷、呆板。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础。平日,教师要注意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的差距,真诚地关怀和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尊重他们,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信任他们。要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对他们充满爱心、关心、热心、耐心和信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1.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心态。

任何学习过程都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生学习的表现与效果截然不同。当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时,学习情绪高涨,专心致志,课堂气氛热烈而愉悦。为此,教师应注意:(1)把微笑带进课堂。微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微笑可以征服学生的心灵。当学生思想走神、思绪信马由缰时,充满理智和期待的微笑,能使学生“迷途知返”;当学生答问受挫时,满怀鼓励和依赖的微笑,能使学生心安智生、“柳暗花明”;当学生板演成功时,饱含肯定和赞赏的微笑,能使学生自信心大增,激起更强的求知欲。教师亲切的教态、爱抚的目光和鼓励的言语,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融洽的合作气氛,使学生形成和保持积极主动的良好学习心态。(2)把成功带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不同的收获,既提出共同要求,也提出个别要求。如在课堂作业的配置与处理上,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并通过当堂批改或讲评,及时满足学生急于知道作业正确与否的迫切心理需求,开阔学生思路,使那些解题中“别出心裁”的学生得到赞誉。这样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一种乐于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

2.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新知。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更要理解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诱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从中得到探索者的收获,发现者的欢乐,胜利者的喜悦。可采用: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1)展示知识魅力,激发探究兴趣。数学知识本身蕴藏着一些有趣的规律和美的因素,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加以挖掘,充分展示其固有的内在魅力,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强烈的探究欲望。(2)激发需要的火花,不断激起认知内驱力。我们不仅要在课的开始创设情境,揭示矛盾,引发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究兴趣,而且还应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跳一跳,摘得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常地处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矛盾之中,不断从内心迸发出需要的火花,始终保持一种紧张的、富有创造性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赞赏学生,营造轻松浓郁 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在课堂上 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摈弃 以往把语文课堂变成教师居高临下向学生施舍知 识的场所,摈弃家长制、霸道者的教风,要代之以 民主平等的态度去真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亲 其师,信其道。”学生才能喜欢语文,学好语文。

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氛围 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篇5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理性思考

海口市骨干教师培训班义龙中学学员王绥辉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阵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做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导引者的教师要千方百计创设开放的互动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以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让学生置身于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与关爱的气氛中,产生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感和心理上的期待感,激发起学生探究、求知、创新的热情,培养和训练创新思维。

一、努力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营造教学创新的课堂环境,首先要求教师要坚决摈弃知识本位的教学观念,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本身蕴藏的创新因素,寻找创新的生发点,并在课堂实际操作中,时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恰当设置“问题点”,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三论”(讨论、争论、辨认)、“三疑”(设疑、质疑、释疑)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地动脑、动口、动手,将学生从传统的“灌输—吸收—储存—再现”的学习过程中解放出来,转向“学探-质疑—识辩-创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从而构建自主学习和互动合作的学习机制。

二、实施三个“突破”和三个“主张”。一是突破固定模式,主张多元并举。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努力尝试用课堂翻新的方法来刺激学生的学习激情。二是突破常规思维,主张变异思维。教学过程中大力倡导“反弹琵琶”,只要学生言

之成理,言之有据,教师就要加以鼓励。

这样,课堂中反向意见多了,久而久之,学生批判思维的习惯就会逐渐形成,其创新意识自然会与日俱增。三是多提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发散。这,实际上就是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多角度、多侧面、多途径的思考中,找到最合理最科学的方案,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创新的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各种创新训练的方法融汇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学生主动权,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变“死学”为“活学”,使学生成为会学习、会思考、会创新的主人。

四、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能对学生的创新活动作出写实性评价,注重培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五、鼓励学生间相互评价。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学生最能起到相互激励的作用。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表达个人的真实想法,不人云亦云,不随大流,不受人左右。

浅谈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 篇6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新课标强调教师乃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以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具有接纳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与教师争论。只有在这样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呢? 我有以下几点浅见:

一、师生课前准备

要让一节语文课焕发活力,教师必须是精细构思教学过程的,学生应该是乐学的。能够做到这一点,必须充分地发挥备课及课前预习的作用,这才能为课堂情境创设提高奠定基石。备课是教师最起码的教学活动议程,如果把课堂教学比做一座大厦的建筑工程,那么备课就相当于大厦基地的选定。提高备课实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备课不是对原有教材的复述和教学的照搬,而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钻研教材,分析重难点、教材结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等,是教师对教材知识的再学习过程,是寻求最佳教学方法,传授知识的课堂艺术设计过程;是结合学习实际,对教材要点重新构思及巧妙安排的再创作过程。教师的每一次认真备课都是知识的积累和业务水平再提高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的质量取决于备课的质量。假如没有备课或者备不好课,课堂教学也就成了教师的随意行动,其效果与效率也就得不到根本的保证。为此,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并不是教师即兴的教学设计,而是精心构思,认真思考后设计的教学环节。

学生的课前预习,也是一节好课,一个精彩的情景拓展教学的前提。学生课前认真地预习,熟知课文内容,并能根据课文内容,查看过相关的学习材料,那么学生在课堂上,更加容易融入教学情境,才能更好地到达教学情境设计的目的,这样良好教学氛围的设计才能够发挥出作用。

二、构建良好的师友关系,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1、调整心态,尊重学生

教师在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过程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教师教学的心态,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情绪,它是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反映,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要保持教学时最佳的心理状态,首先,课前准备要充分。课前应认真仔细地做好准备工作,特别是对教案要胸有成竹,教学各主要环节能历历在目,做到教学过程清新、结构合理、方法恰当、内容适度,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特点。教师一旦走上讲台,就要心无杂念,快速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用教学激情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教学艺术去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得体地运用手势、动作、表情、神态等体态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染学生的情绪,与学生一道分享数学知识高尚的情趣。此外,我们还需要对课堂上的一些突发事件作出及时处理,要善于发挥我们教学机智,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只有教师教得投入,学生才能学得专心,良好课堂气氛才能顺利形成。此外,还要善于发挥教学机智,妥善处理课堂中的偶发事件。同时,教师要提高对不愉快心理的控制能力,才能始终保持最佳的教学心态。

2、用积极的情感来感染学生

师生的情感共鸣是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变量。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我们要以教师自身的情感体验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可以产生共鸣作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课堂中出现某种心理气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倾注积极的情感和真诚的爱心,用情感和爱心去感染和打动学生,以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师爱是调控课堂心理气氛的长久动力源泉。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的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教师在课堂活动中,不应把自己看成发指令、提要求、检查执行结果的监督者,而应看作教学活动中平等的一员。以民主的方式指导和组织教学,以适应学生日益增强的成人感和独立性的需要,促进学生自我定向和自律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中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良好威信影响学生,给全班学生以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由于小学生是接受教育的基础阶段,所以我们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魅力,要让他们为知识的伟大而吸引,在学习中体验知识带给他们的快乐,带给他们更为强劲的前进力量。

三、创设情景,营造课堂气氛

多媒体在辅助教学的活动中,通过图像、声音、动画、游戏等形式,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对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学生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景,必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景的办法,并不仅限于用多媒体,还有许多成功方法。总之,通过创设情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启学生兴趣阀门,诱发学习兴趣,促进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在课堂当中可以注意以下环节:

1、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任何学习过程都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生学习的表现与效果截然不同。当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时,学习情绪高涨,专心致志,课堂气氛热烈而愉悦。把微笑带进课堂。微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微笑可以征服学生的心灵。当学生思想走神、思绪信马由缰时,充满理智和期待的微笑,能使学生“迷途知返”;当学生答问受挫时,满怀鼓励和依赖的微笑,能使学生心安智生、“柳暗花明”;当学生板演成功时,饱含肯定和赞赏的微笑,能使学生自信心大增,激起更强的求知欲。教师亲切的教态、爱抚的目光和鼓励的言语,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融洽的合作气氛,使学生形成和保持积极主动的良好学习心态。

2、活跃教学方法,调动课堂气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而教学又是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而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发展善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使教学方法多样化,尽可能用艺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才能激活课堂气氛。不同的知识应该通过不同的途径开展教学,教学活动是影响学生课堂学习心理的重要因素。要从根本上优化课堂心理氛围,必须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不再是教师在讲台一味讲授,而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在活动中去感知去体验。因为需要,学生才会在课堂上真正释放其学习需求,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识字教学中,我根据汉字的结构规律,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了游戏、情趣、生活等识字方法,尽让学生做到乐学、会学、优学。

3、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努力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勇于参与课堂教学,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课堂教学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地发展,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每个教师都应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教导学生:教师不是万能的,教师也会犯错误;在很多方面,同学们并不比老师差。例如在电脑方面,我就要虚心向你们学习。我们师生之间是互教互学的关系,好学生应当敢于质疑。在这种坦率的学习气氛中,教师非但不会降低自己的威信,反而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意。师生之间的关系会更和谐融洽。

4、充分发挥讨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活泼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使每个学生的智慧潜力、个性特长都能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得到发挥,让学生乐学。指导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会学,对学生讨论中争议大的问题答疑、解惑,使学生逐步进入善学的境界。课堂讨论是理智的思想交流。别人发言时要静听,这是对别人意见的尊重。还要草草地记下他们想要支持或者反对的观点,灵活、敏捷地做出反应。发言者必须合乎逻辑地提出他的看法,并且很好地证明他的看法,这是一个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好机会。对于其他学生而言,这是练习倾听的好机会。讨论时观点的碰撞,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5、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新知。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更要理解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诱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从中得到探索者的收获,发现者的欢乐,胜利者的喜悦。可采用:(1)展示知识魅力,激发探究兴趣。数学知识本身蕴藏着一些有趣的规律和美的因素,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加以挖掘,充分展示其固有的内在魅力,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强烈的探究欲望。(2)激发需要的火花,不断激起认知内驱力。我们不仅要在课的开始创设情境,揭示矛盾,引发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究兴趣,而且还应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跳一跳,摘得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常地处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矛盾之中,不断从内心迸发出需要的火花,始终保持一种紧张的、富有创造性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

四、多样化评价方式,激起兴趣

学生都渴望成功,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评价不是教学目的,而是一种教育学生积极向上的手段。评价的结果应有利于学生自信心和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要使评价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引起学生的良好反响,应注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例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注意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以及学生和教师的互动评价等等,来感化、启发、激励、鞭策他们,使他们受到鼓舞和教育,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巧用四招营造心理课堂良好氛围 篇7

一、学一次罗斯福——用心记住学生的名字

政治家的第一课是:“想起选举人的姓名是从政之才,忘记就是湮没。”据说美国前总统罗斯福非常擅长这一点。他知道一种最简单、最明显,而又是最重要的获得好感的方法,就是记住对方的姓名,使别人感到自己很重要。

在人际交往中,姓名往往扮演着神奇的角色。“记住人家的名字,而且能轻易地叫出来,这等于给别人一个巧妙而有效的赞美。”《美国教师行为准则》把“记住学生的姓名”放在第一条,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是一种尊重,也是教师的责任!因为老师新接班不久,就能准确叫出学生的名字,学生就会觉得老师是重视自己、关心自己的,他们的感受是惊喜而又自信的,这有利于师生间距离的缩短,感情的融洽。

对于每两周上一节课的心理活动课老师而言,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总能为叫不出学生的名字,找出许多的理由。当我试图产生懈怠之心时,就会想起罗斯福的用心。我在教学《怎样集中注意力》一课时,被安排在六(6)班上课,跟学生还比较陌生。为了记住学生的名字,我请小干部写了一张座位表。他们班语文测验的时候,我主动要求去监考。这样,在孩子们答卷时我就有充裕的时间默默端详他们的脸,研究、记忆他们的名字。有个同学叫可晗,据说是一个很特别的男孩子,有很强的表现欲,但几乎天天迟到。我在第一次跟学生见面时,这个孩子就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极力赞赏他的家长给他取了个好名字,还引用《木兰诗》中的“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揣摩其家长一定是知识分子,取这个名字时一定寄托了他们不一般的期望,不失时机地给孩子戴上了一顶高帽子。以后我就一直去姓叫他“可汗”。“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着它做什么,它也会对着你做什么。”对学生来说,如果他觉得老师尊重他、关心他,他就会觉得老师亲,从而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在我的心理活动课上,“可汗”成了表现最积极的学生之一,特别是某个问题没人回答的时候,他必会高高地举起手,像给你救场一样,表现得非常仗义。

也许,记住学生的名字,只是课堂管理中的一个细节,但很多时候,细节会决定成败。让我们记住每一个孩子的名字!

二、放一条鲶鱼——激活课堂一池静水

心理辅导培训时,老师讲的一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的是,沙丁鱼被捕捞后因为没有刺激和活动,大多会很快地死去。于是,聪明的挪威渔民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每次从海上回来,就在鱼舱里放几条鲶鱼,以挑起它们和沙丁鱼之间的摩擦和争端。沙丁鱼在紧张中不断地游动,避免了因窒息而死亡,结果都活蹦乱跳地抵达港口。老师说,这种现象后来被人们称之为“鲶鱼效应”,即通过个体的“中途介入”,对群体起到竞争作用。

部分学生在开始接触心理活动课时,往往习惯性地与一般的课堂教学联系起来。他们习惯了在其他课堂上安静地听讲,哪怕有交流也不轻易表露自己深层的感情。怎样激活课堂的一池静水呢?我注意到,每个班级都有几个特别活跃的同学,他们或带头发言,或即兴表演,适当的时候还会插嘴打诨。他们学习成绩虽然一般,但在同学中有不小的号召力,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的纪律和走向。教师适时利用这些学生的作用,就会产生“鲶鱼效应”,提高全班同学的课堂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促使课堂活动顺利开展,教学目标也更容易达成。“可汗”同学在我的心理活动课上常常就是这样一条鲶鱼,我常常借助他给其他同学创造一种适度的紧张氛围,引导学生参与竞争,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任务”为“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活动效果。上《怎样集中注意力》一课,我先让同学们预测一下自己的注意力水平,再填表测试。我知道了“可汗”的预测结果后对他说:“你快一点填表,等会我还要拿你的表做样子进行分析呢?”结果,“可汗”还在东问西问怎么填,其他同学都埋头填起来。很快,吴昊晨等几个同学纷纷举着测试纸对我说:“拿我的做样子,拿我的做样子……”由此,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使课堂活动保持了适度的紧张,提高了活动效率。

“鲶鱼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适度的紧张中能更好地发挥能力。教学活动中巧妙使用辅助手段,适当变换教学方式,也可以起到“鲶鱼”的作用。在运用划字法训练学生的注意力时,我要求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四种颜色的笔,并在思想上做好充分准备。然后我在屏幕分四次出示了划数字的要求。

(1)划去表中的“6”字。(共划去个数字)

(2)划去表中“6”左面紧邻的一位数。(共划去个数字)

(3)划去表中“6” 左面紧邻的奇数。(共划去个数字)

(4)划去表中“1”与“8”之间的“6”字。(共划去个数字)

每一次出示要求后,我都及时点开桌面的小闹钟软件。这时,教室里就清晰地响起了“滴答滴答”的闹钟声,孩子们马上低头填写起来。40秒钟后,“滴答”声戛然而止,马上统计正确率。闹钟的滴答声为活动营造了一种紧张严肃的气氛,计时统计激发了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从统计结果看,正确率都非常高,训练效果是良好的。

三、秀一回个性——在幽默和笑声中互动

“幽默感”是生命中自然显现的一种趣味言词或态度。一个具有幽默感的老师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会在他们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心理活动课上,教师通过幽默能展示其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和内心世界,使学生觉得站在他们面前的不是一个可敬畏的“老师”,而是一个风趣幽默的“朋友”。这样,能有效突破心理的防御机制,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便于更好地交流感情。教师在课堂中的幽默,还能鼓舞学生的勇气,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师笑着看学生,学生就会笑着看老师。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一个幽默风趣的老师,就会带动一大批生动活泼的学生。

在《怎样集中注意力》一课中,听课的老师和学生多次被我逗得情不自禁地发笑,就得益于通过幽默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比如,学生注意力自测后汇报结果时,吴昊晨同学回答说:“我的预测是注意力水平较好,结果测出来只有注意力水平一般。 ”我笑他自我感觉良好,然后不失时机地自嘲一句“看来我们老吴家的人自我感觉都很好!”这时,听课老师那儿传来窃窃私语声,我模糊听到一句“不对呀,好象说反了,怎么是自我感觉良好呢?”我来不及细想,自作聪明地改了一下:“是不是我搞错了?应该是谦虚?” 这下,学生给弄迷糊了,好些同学在说:“不对呀,不对呀!”为了给自己缓冲和重新思考的时间,我笑着跟孩子们说:“我来给大家掰掰这个理呶……”接着我就快速地掰起理来,发现第一次评价原来是对的。为了避免课堂气氛的尴尬,我笑嘻嘻地说:“哎呀,脑瓜变成南瓜啦,绕不出来了。不过,吴老师有个特点,这种情况下,通常第一次说的是对的,今天也不例外。你们可要集中注意力仔细分辨,不要给我绕进去哦!”听课的老师和同学都听出了我的诡辩,教室后面传来了善意的笑声,可我分明觉得大家似乎都认可了我的强词夺理。评课活动时,一位同事有感于课堂的幽默和笑声,送给我一句话:“女子是水做的,水做的女子如果幽默,她便是跳跃的小溪、旖旎的旋律。”我知道自己当不得这样的美誉,但我会把它当着一种激励,敦促自己把幽默的潜能激发出来。

四、立一个规矩——用心呵护课堂秩序

心理活动课,学生面色凝重,课堂如一潭死水固然不行,但学生过于兴奋,从头至尾都处在热闹之中,以“肢体”的活跃代替思维的活跃也是不行的。当学生的注意力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心不在焉,似听非听时;当有些学生“各抒己见”,兴趣所至,率性而为时。怎样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来?有的教师认为那就得约束,而约束就要惩罚。于是想出种种的惩罚措施,常用的大致有:“棒下出孝子”的体罚或变相体罚(如罚站);经济制裁的“财罚”(如破坏纪律罚款充作班费);精神疲劳的“脑罚”(如上课讲话罚抄课文3遍);心理剥夺的“辱罚”(如以影响其他同学为由,不准上课,逐出教室),等等。有时,通过这些五花八门的手段,表面上将学生的不良行为暂时压下去了,但良好的课堂氛围已经破坏殆尽。这时,教师是注定的输家。因为学生手中也有自己的“王牌”——拒绝合作。当你手段用尽,他仍不合作,你对他又能怎样呢?所以,调控课堂秩序要努力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吊吊学生的胃口,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我在上《怎样集中注意力》一课时,有一个注意力的训练——听觉训练法。怎样让过于兴奋的学生安静下来呢?我咬字清楚、语调温和地说出下面一番话:“去年,我给毕业班的同学也做过一个集中注意力的讲座,他们最感兴趣的就是听觉训练法,而且一致公认效果特好!只是,这种训练法对环境和同学们心境的要求特别高,我们现在这么兴奋,恐怕有一点困难。”“行的!行的!”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也即常说的胃口被吊了起来,课堂又恢复了良好的秩序。“那我们今天要立一个规矩,训练的时候每个同学都要采取认真、合作的态度,不能出声,不能嬉笑,你们能不能做到?”“能!”为了表示他们的决心,这个“能”字喊得短促有力。于是,在我的引导下,伴随着闹钟的滴答声,他们开始静坐放松,调整呼吸……这时候,听课老师也非常地安静,有的也开始闭目静坐。由于进行了适时有效的调控,我们一起进行了一次神奇的探索,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也进一步体会到,课堂调控不仅仅是针对学生的。这一课中的语言调控其实对听课的老师也提出了安静的要求。这一点,公开课和家常课是有所区别的。

(作者单位:海宁市实验小学浙江嘉兴 314400)

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氛围 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篇8

前不久,省妇联组织有关人员到山西大学对女大学生、女研究生是否可以公平就业等问题进行了调研。在调研中,与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山西财经大学、中北大学、省财税专科学校、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大学学生部(处)负责人、部分女大学生代表进行了座谈,实地走访了已毕业和即将走出校门的女大学生。

从调查情况看,招生中性别不受歧视,分数面前公平录取,平等受教育已成大局。目前,本科、大专女性与男性基本持平,有些女性还多于男性。就业方面,尽管各校在推动女大学生就业做了不少工作,但当前就业问题凸显,大学生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更难,多数高校毕业女生在求职中遭遇过性别歧视。参加座谈的女大学生说:“很多用人单位提出过性别限制,有的宁可用一般的男大学生,也不用优秀女大学生。,太原理工大学应届毕业生协议就业46%,其中男性占34%,女性仅占12%。在山西医科大学协议就业中,女性就业率比男性低2.6个百分点。”现实中女性就业受歧视,特别是优秀的`女大学生也受歧视,增加了她们的心理压力,有些女大学生因此失去自信心。

为此建议:社会各有关方面要积极贯彻落实《妇女权益保障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女大学生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为女性创造良好的就业发展环境。

强化政府在促进公平就业中的责任,积极出台促进女大学生就业的支持性政策。对于在法律之外另设就业条件的用人单位应追究其行政和经济责任,保障女大学生的就业权益。完善就业服务,提供就业援助等措施,创造阳光就业条件,扩大公平的就业机会。

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篇9

课堂心理气氛是学生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它作为学习心理活动与学习的个性特征之间的中介因素,是通过影响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情感体验以及评价效应,进而制约学生课堂学习效益的。在不同的课堂心理气氛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情感体验、学习注意力是有很大差异的,学习中的智力活动和操作活动也有较大区别庑┍厝换嵊跋煅靶省S腥硕酝桓霭嗟挠镂目蔚鞑榉⑾郑诓煌目翁眯睦砥障滦Ч嗖钚狻T诹己眯睦砥障拢翁锰嵛?5个,其中8个质量较高,发言24人次,其中7人次有创见;而在不良心理气氛下,提问仅4个,发言10人次,质量均较差无创见。两周后测验又表明,前者巩固率为90%,后者仅为72%。这表明,积极健康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相反,则降低学习效率。 有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状态既能提高人的各种心理机能,也能降低各种心理机能,活动效率对心理状态的依赖程度的变动幅度高达±70%。积极良好和谐愉快的课堂心理气氛能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学生的智力活动。在这种心理气氛下,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深刻,想象丰富活跃,记忆力增强,精力旺盛,积极主动。且容易受到“社会助长作用”的影响,能引起学生兴趣,从而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分析、综合、联想、推理,进行创造性学习。而消极压抑的课堂心理气氛易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受到抑制,思路狭窄,思维变得呆板拘谨。虽然被迫接受了一定的知识,但难以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学习。 积极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也是促进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条件,这主要是通过暗示和流行来发挥作用的。因为课堂心理气氛会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言语或非言语而暗示他人。暗示是在无压力的情况下产生的,表现为无意识的或不由自主的屈从,使被暗示者产生与刺激者相同的情绪,并有可能产生由相同情绪控制下的行为。同时,课堂心理气氛也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产生连锁性的感染,这就是“流行”。流行的行为往往被打上切合时宜的印记,促使学生们追随它,发挥统一学生行为的功能。同时,流行又能引导学生们摆脱现状,具有创新功能。 综上所述,课堂心理气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人格发展以及社会化进程。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对于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而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教师是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创设者和维护者。包含创设和调控两层含义,通常采取下列策略。 (一)正确鉴定课堂心理气氛的现状 鉴定课堂心理气氛是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前提和基础。鉴定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心理测量法等。我国学者柳夕浪根据课堂心理气氛的内涵,从课堂敢为、课堂不适、课堂交往、课堂态度等四个方面编制了《课堂心理气氛调查问卷》。其中课堂敢为因子主要调查课堂上学生是否敢于讲话、不怕出差错的倾向;课堂不适因子主要调查课堂上学生是否产生焦虑及其焦虑程度;课堂交往因子主要调查课堂上学生与他人交往的愿望、交流学习的情况;课堂态度因子主要调查学生基于对课堂学习目的的认识而产生的情绪反应。根据调查结果可以了解课堂心理气氛的现状。 (二)公正评价,合理期望 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师期望的自我实现性预言效应是确实存在的。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则会使学生越来越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通过一些特定的行为来向学生传达他们的期望信息,只有当教师采取恰当的方式,准确把握、合理评价每位学生,坚信“只要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形成适度的高期望,才可能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三)教师要以自己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 师生的情感共鸣是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变量。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 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信息,关键在于这信息能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课堂教学中要使师生双方的意图、观点和情感连结起来,使教师传授的知识、提供的信息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强烈的内心体验,教师就必须增加情感投入,给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实施情感性教学,以教师自身的情感体验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可以产生共鸣作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课堂中出现某种心理气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倾注积极的情感和真诚的爱心,用情感和爱心去感染和打动学生,让他们伴随着丰富而快乐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过程 。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说明,教师的积极情感有助于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它还要求教师能够深入到学生内心,体验学生的情感,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到学生身上,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缩短因教师的权威、地位、角色而产生的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增强与学生在心理上的合作,以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师爱是调控课堂心理气氛的长久动力源泉。 (四)树立教师的教育威信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的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教师在课堂活动中,不应把自己看成发指令、提要求、检查执行结果的监督者,而应看作教学活动中平等的一员。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应逐渐放松对学生的权力控制,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民主的方式指导和组织教学,以适应学生日益增强的成人感和独立性的需要,促进学生自我定向和自律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良好威信影响学生,给全班学生以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五)教师要合理利用信息传递 教师所传递的信息也是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教师所传授的内容是否新颖、科学,教学结构是否严密,对内容的表述是否形象、生动、具体,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等都会影响知识的可信度。另外,教学信息传递的渠道、媒体、风格等构成的传播方式也会制约信息的可接受度。只有当学生认为教师所传递的信息是可信的、可接受的,他们的课堂心理状态才会是积极的、活跃的,课堂心理气氛才会是和谐的。因此,教师对所传递知识的准备、对传递途径方法的处理应该成为课堂心理气氛调控的重要环节。如教师所传授的内容和所提出的要求,应难易适度,即应有一定的难度,但这个难度又不是不可逾越的。当学生经过努力,克服了困难,取得了学习上的胜利时,就会感到自己的智慧和毅力的力量,体验到一种刻苦努力获得成功的幸福和喜悦,学习情绪和课堂心理气氛就会为之大振。 (六)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多向交往,建立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 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叉联系,叫多向交往。多向交往具有多层性、自主性、求异性、情趣性、差异性等特点,因此它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符合因材施教的特点。因此教师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多向交往,便能。 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学生尊重、敬仰教师,可以导致积极、健康、愉快、活跃的课堂心理气氛;不和谐、僵化、紧张的师生关系则容易酿成消极、沉闷甚至一触即发的紧张课堂心理气氛。从生生关系来看,也有类似的情况。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容易使课堂上形成互相尊重、体谅、友好的学习风气;如果同学之间不和睦,矛盾重重,勾心斗角,课堂上就容易出现嘲讽、攻击、紧张、压抑等不健康气氛。 (七)维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良好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心理活动相对稳定的状况与水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心理状态是直接影响其学习效率和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条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自觉激发学生良好心理状态,有意识消除不良心理状态。首先,教师应从学生非言语行为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即从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表情、目光、动作、姿势等方面,观察、了解其心理状态。其次,教师应满腔热情地激发学生产生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教师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性的话,一个亲切而信任的目光,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愉快感、责任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再次,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消除和克服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这可从两个方面人手:一是分析产生不良心理状态的原因,二是要消除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在认知、情感、动机、兴趣、注意、意志、性格、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心理障碍。

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氛围 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篇10

通过参加此次教师远程教育培训,使我充分认识到: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课堂心理气氛是整个班级在课堂上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表现,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能使学生受到感化和熏陶,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它直接影响到师生的关系,双方在信息上、感情上的交流乃至整个教学效果。只有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融洽和谐,才能促进学生学习和思维的发展,这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的必要条件。

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涉及的因素很多,既有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又有心理因素等。那么,如何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呢? 下面结合参加此次教师远程教育培训的体会和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的感受谈几点认识。

一、教师认真备好课,带着自信进课堂,并把这种自信传递给学生。教师在教学前要设计完善的教案,这对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至关重要。教师应根据教学的任务、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教学设备条件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使之合理地结合,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心理气氛。

二、教师要善于调控课堂,关注课堂细节。

教师的课堂调控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应具有锐敏的观察力、良好的注意分配能力和教育机智。善于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对症下药,善于把握教育分寸,正确处理课堂中偶发事件,以使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维持在特定的水平上。

三、营造开放民主的课堂氛围,切忌教师一言堂。

上一篇:川北医学院中西医临床教研室教学管理下一篇:纪律法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