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2024-10-19

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精选10篇)

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篇1

作为生活在儿童世界的教师, 我们该用怎样的视角来看待这些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小小精灵呢?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般我们会有这样几种模式:

一是高高在上俯视我们的学生, 这有很大的市场。因为教师是接受社会的委托来到儿童世界“教育”他们的, 我们有天然的舆论优势。还因为就具体的体力和学识而言, 教师也天然具备“教导”的能力。这样一种俯视的角度, 让我们获得优越感, 工作上也往往表现出更多的发号施令的架势。学生那边也似乎就很配合, 认同教师这样一种合理合法的地位。但这样一种俯视并不具备法律上的意义, 法律之上, 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公民关系。但不少教师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所以就常会有错位和越位之事发生。

第二种模式是平视学生, 这似乎是现时代的师生关系格局, 有主流的新课程理念倡导。师生人格上平等, 让教育在回归到“人的目的”这个本源上找到了一条理想的通道。尤其重要的是这样一种师生关系, 从小的时候就让我们的学生心中树立起一种人格独立的精气神, 意义重大, 意义深远。但这样的平视, 并不否定教师“平等中的首席”地位, 并不要求教师放弃自身的主导责任。这样的关系对于教师而言, 拿捏的尺度方面有更高的要求。

第三种模式是仰视学生, 这是把学生当做小王子小公主那样供奉起来的架势。这不是校园师生关系的主流, 但有它存在的市场。这主要就源于学生在家里时家长们的不正确心态。学生在家庭氛围里滋养形成的暴戾之气, 带到了学校。偏偏现如今的舆情都似乎把教师和学校当成了弱势的群体, 一出什么事, 就必然是教师不好, 是学校失责。特别是校园安全责任无限制地成为笼罩校园之上的阴云, 弄得学校动则得咎, 结果就是动也不动, 甚至取消了正常的体育课, 至于春游秋游之类, 也老早借着安全的由头取消掉了。这还导致部分学生他的暴戾之气得不到有效的规范和教导, 甚至会大爆发。家长捧着, 社会捧着, 教师也就只好哄着, 只盼着早点哄离了手, 这才万事大吉一般庆幸不已。呜呼, 这哪还是学校?这哪还是教育?

前一阵子跟我的同事们闲聊, 不知不觉就聊到了学生。我就说:“我忽然觉得我们应该调整对孩子的视角了。”我接着解释, “譬如, 我们常常指责现在的孩子喜欢玩网络游戏, 希望他们能够守住一些传统的游戏, 比如推铁环、四角炮、跳房子、丢子儿等等。其实, 我们这些人最真实的心态并非出于对孩子的关爱, 更其实是一种话语霸权的伤害:我们对孩子的指责只是我们这些大人对自己已逝童年眷恋之情的曲折反照。如此而已。”

同事听了, 就笑着说:“你的话很有道理。这倒让我想起了一句广告词:‘童年不同样, 芭拉芭拉服饰’。任何人和事都必然存在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里。等这一代孩子长大了, 他们还会像我们这样要求孩子们去玩那些带有鲜明时代烙印的老游戏吗?”

我说:“童年不同样, 多么好的一句话。这么简单, 这么深刻, 一下子就显出我们这些所谓大人心里面的小。其实, 该我们记住的东西就我们记住, 没有必要借着传统的名义迫使孩子们就范。我们有属于我们的童年, 赤脚走在田埂上, 三五成群游走于大街小巷里;他们也应当有属于他们的带有现时代印迹的童年, 包括宅在家里玩网游, 看电子书。童年不同样, 同样的是快乐。”

那一天收获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思想, 它让我释怀, 从而也让我快乐!释怀的是孩子自有自己的一段生命时光, 无需你包办代替;快乐的是, 似乎从此可以跟孩子们相安无事, 各得其乐啦!

驻笔沉思, 类似的事情还有吗?

曾经看到过一句很经典的话, 很有一点禅的意味:你的心里有多干净, 这个世界就有多么美好。关于师生关系, 你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你就会用一种怎样的态度来跟你的学生相处。虽然在这之上有国家的规定, 也有学校的要求。

所以, 我就希望你首先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你善良, 你才会善待有缘跟你相遇的孩子。善待孩子, 你会自觉从孩子的眼光出发, 用儿童的真善美来做事和说话, 理解他们的慢, 欣赏他们的幼稚———因为, 所谓儿童, 他本就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成长和分化的存在, 他本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善待孩子, 你才不至于摆出一副道貌岸然, 变得凶巴巴的, 面目可憎。你会微笑着伸出你的大手, 给孩子一臂之力, 帮助他们度过迷茫和无助, 把人世间的美好主动地呈现给他们看。我在写到这句话的时候, 看到腾讯冒出来一段新闻, 说的是台“考试院长”亲子活动被孙女熊抱, 萌翻全场。这位名叫关中的院长大人带孩子很有经验, 而最大的经验就是“陪孩子”, 他说, 陪孩子, 孩子才会有感受。可见, 关中先生是多么富有爱心, 对孩子是多么友善。

其次, 作为教师, 你的重要使命在于人类文化的传承, 所以你还要是人类文化的使者。你要最起码精通你所执教的那一门学科, 在这一门学科里成为行家、专家。为此, 你要努力学习, 你要不断学习,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以适应越来越新的这个世界, 包括越来越厉害的你的学生。当然, 不管你如何努力, 你都永远不可能做到全知全会, 所以你就要学会谦虚, 坦率承认自己一定有的不足。谦虚不仅仅是美德, 也是你自我保护的很好法宝。

最后,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师生双方来讲都是有百益无一害的。所以你要特别关注如何赢得你学生的信任。信任之下, 爱才有基础。有了信任和爱, 你的教育才有牢靠的基石, 你才有可能在走向成功教师的道路上迈开坚实的步伐。这条道路之曲折以及它的漫长和艰辛, 作为过来人, 能够给予你的也就是一句忠告:执着以对, 初心不改。

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篇2

——坪山新区坪山中学创建无烟学校自评报告

第一部分 学校概况

深圳市坪山中学位居红色革命东江纵队司令曾生的故乡,雄踞巍巍马峦山脚下,傍依蜿蜒流长的坪山河,背依坪山新区的高科技大工业区,是一所具有革命传统和求实创新氛围的现代化学校。

学校前身为1949年创办的的力行中学,1952年迁入现址,后易名为坪山中学。学校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拥有38个教学班,1984名学生,教职工160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市级名师3人,区级名师20人。坪山中学现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实验学校、广东省篮球传统学校、深圳市办学效益先进单位、深圳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深圳市书香校园、深圳市书法教育名校、深圳市阳光体育先进学校、深圳市广播体操标兵学校、深圳市优秀家长学校、深圳市安全文明标兵小区。

第二部分 创建“无烟学校”的实践与成效

吸烟不仅损害个人健康,而且殃及周围的人和污染整个校园环境,有百害而无一利。建设无烟校园,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清洁校园的需要,是促进全校师生身体健康的需要,是构建和谐校园和平安校园的需要,也是校园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规范化管理建设,为师生营造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推进校园绿化、净化、美化及文化氛围、以及推进环境建设,以“积极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师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 “无烟学校”创建工作。通过建立并完善控烟工作制度,大力开展健康宣传教育,营造师生员工共同参与控烟工作的良好氛围,积极构建和谐校园。

㈠领导重视,制度健全。学校成立以林俊红校长为组长的控烟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网络组织,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建立并完善了严格的禁烟规章制度,并责成专人负责不定期的巡视、检查。

㈡广泛宣传,全面动员。搞好舆论宣传,营造一种浓郁的氛围是 创建无烟学校的关键。我校广泛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控烟宣传教育活动。使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在校园内吸烟是一种不文明、不健康的生活行为,使全体教师自觉戒烟,做控烟的表率,努力做到自己不吸烟,劝戒别人也不吸烟。

1.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学校校园网、宣传栏、黑板报等平台,对教师、学生、家长开展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教育,提高教师、学生、家长的控烟知识,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不吸烟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2.坚持每年至少开展两次有关吸烟危害健康的专题教育活动,向教职工、家长进行广泛宣传,每学期利用健康教育课,就控烟有关知识进行专题讲授。

3.进一步倡导讲文明、讲卫生、改陋习、树新风的良好社会风尚,全校师生积极行动,争当先进个人、争创文明集体,形成了创建无烟学校的合力。另外,我校把控烟工作与教师的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倡导“每天健身一小时,幸福工作五十年”,使全体教师更加珍视健康。

4.在各公共场合张贴了“禁止吸烟”标志牌,严禁吸烟。5.利用世界无烟日,组织全校学生,以“拒吸第一支烟,健康你我他”为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㈢完善硬件设施,为控烟工作提供保障。为了创建无烟学校,我们在学校门口、会议室、教师办公室、楼梯、走道以及醒目的地方张贴了禁止吸烟的标志,撤消了会议室和各办公室的烟具,为控烟工作提供保障。

㈣领导带头,表率引领。校长及学校领导带头不吸烟,学校办公室、工会、团队等组织齐抓共管控烟工作。全体教职工和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控烟活动,人人争做控烟的主人,相互监督。有力地提高了师生员工的禁烟责任感,增强了控烟能力。㈤监督检查有力,控烟工作扎实有效

必要的检查能够保证各项要求的落实,学校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保证控烟工作扎实有效。

1、控烟领导小组成员对各项控烟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我校领导带头控烟,上至校长,下至教职员工,自觉遵守学校控烟制度,全体教职工和全体学生、家长共同参与控烟活动,人人争做控烟的主人,相互监督。有力地提高了师生员工及家长的控烟意识和控烟责任感。

2、利用每周的卫生检查,对全校各个卫生区域以及各个角落进行查看是否有烟头,发现问题及时在值周检查中注明,值周总结中提出,并提醒师生及家长自觉遵守学校控烟制度。

3、在召开家长会或家长来校和教师交流学生情况的时候,教师主动提醒家长不要吸烟。门卫处张贴禁烟标志,并要求不能让吸烟者进入校园,发现有吸烟的家长,及时给予劝说教育。

自我校开展创建无烟学校活动以来,促进了我校健康教育、精神文明工作的建设,而且提高了我校师生对烟草危害健康知识的认识,预防与控制了师生尝试吸烟及吸烟的行为;提高了全体师生拒绝香烟的自制力。自我校开展控烟工作以来,学校没有发生一例师生或外来人员在校园内吸烟现象。为创造良好的无烟环境,促进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作好控烟工作,积极为师生创造一个清新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最大的努力!

第三部分 自评结果

对照《深圳市无烟学校评审标准与评分办法》的要求,我校进行了认真的自评,自评得分96分,已经达到深圳市无烟学校的标准,特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

坪山中学 2011年9月22日

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篇3

关键词: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教学氛围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020-02

有位著名的教育家指出:“教师和学生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区别于父子与母子,区别于兄弟姐妹,区别于朋友同事,在教育活动中不可忽视。”教师和学生的这种关系中,学生应该享有的是平等、自由、民主、宽容,形成积极乐观和自觉向上的人生目标,这需要教师秉承教育改革的理念,以全新的教育观来教育学生,以宽广的胸怀来容纳学生。师生关系是在教学互动过程中相互作用形成的教学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是教育成功所必备的条件。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可见,这种和谐、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它像一根纽带拉近了师生心灵的距离。那么如何营造良好平等的师生关系呢?

一、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要恪守师德,注重言传身教,严于律己,不做有损教师形象的事。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不断地完善自我,凭借自己崇高的道德情操、丰富的智慧,赢得学生真诚的敬仰和爱戴。崇高的道德品质是教师工作获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只有以自己纯洁的灵魂、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才能赢得他们的尊重。如果教师的教育能力、敬业精神、对学生的关爱不够,与学生交流和沟通不及时等方面达不到学生的要求,那么教师形象会在学生中大打折扣,也很难让学生折服。

二、爱护学生

西方现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关爱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纽带,只有师生关系实现互相关爱、互相尊重、相互平等,学生才能毫无保留地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当中,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所以教师必须放下架子,走出办公室,积极主动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之中,跟他们一起分享童年的种种乐趣,也就是在和他们进行交谈对话的过程中,才是提供双方交换思想信息的最有效、最充分的机会。如此一来,他们的心扉就会向你敞开,你就有机会去了解关于他们的喜、怒、哀、乐;知道他们的远大理想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洞察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实践也证明了走进学生的生活,用爱与学生沟通,视他们为自己的子女,学生就会与我们靠得更近。

三、赏识学生,体验成功

人的成长是在欣赏与鼓励中进行的。一个人只有自己在被别人肯定后,才会进而去肯定别人,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看到学生的优点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尊重他、欣赏他。也只有这样,师生沟通才会更顺利,教学效果才会更好。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说过:“一句赞扬的话,可以使我愉快地生活三个月。”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人的生命离不开知识的培养,而生命正常生长的一个重要保证就是被赏识。赏识能给人们的生命带来阳光,善于鼓励,我们的抱怨就会少一些;学会赏识,我们创造奇迹的机会就会多一些。教学课堂中,如果教师善于使用鼓励性的语言,那么学生的情绪就会处于积极高昂的状态,学习动机就会变得明确,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也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成效的关键。

四、宽容学生,给学生一个犯错误的机会

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在社会上缺乏明辨是非、判断真假、识别善恶、鉴别美丑的能力;在生活上缺乏應有的自理能力,需要父母和外界的关心和照顾;在学习上常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有时甚至出现厌学、逃学的情绪。因此,往往会因为一时的冲动或某种欲望而产生一些出格行为,违纪违规,给集体或他人带来伤害,造成极坏的影响。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要学会宽容,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这是由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正在成长发育中的学生,由于其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对社会生活的接触的局限性等各方面的原因,很可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自然的、正常的、必然的,切记千万不能采取简单和粗暴的办法来解决矛盾和问题。大声训斥、讽刺挖苦或体罚和变相体罚都是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方法,只会施得其反。此时,对学生的这些不足和过失,教师要学会宽容,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认识不足,改正缺点,不至于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

五、师生合作,构建和谐课堂

所谓师生合作,就是互动的师生关系。新课程提倡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把自己当成学习过程中的普通一员,与学生诚恳对话、倾心交流、真诚合作,注重学生学法指导,关注学生思维变化,给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思考空间,建立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实践过程中,凡是教有所成的教师都善于培养班级中的团队意识。通过制定教学目标,充分发扬课堂民主,以学生的“学”为主,围绕学生的学来考虑,变“使学生学会”为“学生会学”。师生的良好合作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完善的机会,促进学生自我品质的塑造,逐渐具备学习、生活、交往中所需要的综合能力。

树立良好形象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4

一、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 追求人格完美, 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 有更高的人文目标。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 是教师言传身教、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保证之一。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 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 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 既要“自然”、“文明”, 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

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 要严格要求自己, 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 以身作则, 洁身自好, 以德服人, 以身立教, 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 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

当教师接一个新的班级时, 初次和学生或家长见面, 个人形象至关重要。不仅要注意自己的着装仪表, 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 语言要精炼, 语气要亲切, 语调要和蔼, 说话要利落。给人们一个精干、有气质、有魅力的崇高的教师形象、渊博的智者形象和高雅的美感形象, 让学生一看就能喜欢、接受教师, 那么下一步的工作就好开展了。教师还要有开朗的性格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善于交流, 能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并要宽容、大度、热情, 有同情心, 等等, 这些都能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那么, 在今后的工作中, 学生和家长都会支持和帮助教师;反之, 如果不注重着装仪表, 他们从外表上就瞧不起教师, 那么这不仅破坏了自己的形象, 学校的形象也要受到影响。当学生看不起教师时, 既不买教师的账, 也不会听教师的话, 那么教师就无法实施对他们的教育。

二、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尊重老师, 老师爱护学生, 师爱是基础, 是先决条件。在教育过程中, 无私地奉献这种师爱, 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又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师爱最为公众期待, 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学生, 经常主动地与学生沟通交流, 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 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遇事冷静, 不随便发怒, 不以威压人, 处事公平合理, 不抱偏见, 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 树立较高的威信。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 具有依法执教意识和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 要尊重学生, 不得变相体罚。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 追求人格完美, 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 有更高的人文目标。

热爱学生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感情基础, 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 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 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分外珍视和强烈地期盼教师的爱, 这是每个学生健康的心理要求, 当他们从老师那里感受到这种真诚情谊时, 就会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从而产生奋发向上的力量。

老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 让学生敢于亲近教师, 敢跟教师说心里话, 那么教师的工作就好开展了。缩短和学生的距离, 让他们把教师当作朋友, 这样他们就会听教师的话, 接受教师的教育。学生也有自尊心, 而且是很强烈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如果恰当, 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 就会成为一种伤害, 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的语气, 这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 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 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 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因此, 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 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 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 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 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师在行为、气质、素养甚至仪表上都应提高文明程度, 特别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 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世纪的教师要成为道德教师,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学生观和教育观, 必须从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开始。由教学实践得知, 凡是良好教学成绩的取得, 都是与融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教师形象分不开的, 这就是教师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宋志红.现代教师形象透视——师德建设百例评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4.

怎样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篇5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产生教育效能的首要条件,教师需要用积极的人生准则来维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

一、理解、尊重

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理解、尊重,学生也不例外。教师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世界,以学生的心态去推理一切,然后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理解与尊重,使学生产生温暖感和满足感。当一个教师不愿意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会使学生觉得老师不理解他,对教师的信任度降低,与教师的沟通就会停止。

二、爱心、关怀

教师对学生要亲切关怀、耐心帮助、平等相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倾注全部的爱。这种爱应该是经常性的、是公平的,不能只给学习好的同学,而对“后进生”冷若冰霜。教师要想赢得学生的尊敬,就必须主动的接近学生,去真诚的对待他们。如果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要及时批评教育;教师本人有了错也应该承认错误,并注意改正,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尊重、欣赏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同样,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绩与优点得到教师的认

可与尊重。它可以激发学生积极而热烈的情绪,使他们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攻克一切难关,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期待本身也是社会的一种要求,它可以使人们懂得怎么样去做一个受人疼爱的人,怎么样去尊敬别人。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德、智、体等诸方面会逐步得到完善。相反,就会失去一切信心,学习成绩就会直线不降。

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篇6

没有一个老师不想和学生搞好关系。没成为教师之前,我把自己的育人生涯想象得非常美好:“我的学生活泼聪明,听话懂事,勤奋好学,我会像《十八岁的天空》电视剧里面具有民主平等意识的教师一样,和我的学生打成一片,像朋友一样相处,我就像她们的知心姐姐一样,孩子们在生活中有什么快乐会与我分享,有什么苦恼都会来找我倾诉,在我的轻声细语下顿悟,而后继续展露她们的朝气和张扬的笑脸!”多么美的一幅画,多么理想的校园生活!但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工作之后发现,教育工作尤其是班主任的育人工作远远不是这么简单!

比起普通学校,职业学校学生有两种特征比较明显,一是大多学生有比较强的自我否定的情感体验,即自卑心理;二是不爱学习。

对于第一种现象,需要班主任投入极多的关心、耐心、爱心等情感去呵护她们,进行赏识教育。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感人之心者,莫先乎情。”这真实地道出了真挚情感的重要。学生对感情是十分敏感的,能够体会其中的真诚与虚伪,并对此作出相应的反应。因此,要想获得她们的真诚相待,首先就要真诚地对待她们,与她们真诚地沟通,及时了解她们的真实情感与处境。面对面促膝长谈当然是大多数教师常用的并且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样你可以通过面部表情、声音更好地捕捉到孩子们真实的情感,及时加以疏导;除此之外,随着当今网络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面对面”,比如非常流行的一些即时聊天工具,通过这些平台有助于消除学生对老师的距离感,更有助于学生的畅所欲言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在实践中,我感觉这种方式非常有效,很多平时比较内向的孩子也能够在网上对着教师说出心声,当然这样的方式,也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其实做班主任以来,最让我忧心的是学生厌学,职校生不爱学习的特征非常明显。我一向坚信“严师出高徒”,认为只有对学生严格要求才能体现老师育人的本分和责任,只有严格的纪律和严格执法、令出必行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好习惯的学生。因此,我在日常管理中处处严格要求,既然你们不喜欢学习或者不主动学习,那我就督促你们学习,多看一点好一点,多学一点好一点。抓紧一切时机和实例做关于学习重要性的教育,学生有错误必须要求她们及时改正。这样的思想本来是没有错的,希望学生能够改变懒散不爱学习的习惯,多学一点知识,少走一些弯路,而且大家都知道,教育是一个良心活,你对学生负责才会对他们严格要求。但是,一味地严格要求难免会让学生觉得班主任刻板固执,不理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难以沟通,产生逆反心理,结果适得其反。每个人都有尊重自我的心理要求,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叛逆期,他们往往不喜欢来自教师的正面教育,不喜欢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不喜欢别人将观点强加于自己,甚至对说服教育抱有明显的反感,因此,我们思想教育的目的越明显,就越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或对抗心理,使我们的工作陷入僵局。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应尽可能采取教育目的隐蔽、间接的“模糊”教育方法,尽可能不让学生感觉到你是在教育他,而是让他觉得这样的谈话是朋友之间的谈话,老师是可以倾听他的心声、值得信赖的朋友,这样可以使学生消除不平等感和戒心,在亲和融洽的氛围中,把社会的需要内化为自身的要求,使教育效果巩固而持久。

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关爱每一位学生是我们教师的责任。教师的爱与众不同,它是严与爱的有机体现。但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谁能无过?我们要学会宽容对待学生,不能逢错必究,要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给学生以机会。教师对学生应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急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宽容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妙法。

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篇7

一、创设和谐环境,构建良好关系,奠定互动基础

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认为,行为产生于个体内在因素与外在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表述为“行为=f( 人 * 环境) ”,意思是行为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函数。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课堂环境影响着课堂师生互动的效果。

一堂课里,要让学生动起来,首先教师得动起来;要让学生动得有针对性,参与得有时效性,教师就应该提前做好既充分又扎实的课前准备。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挖掘教学内涵,努力把握教学重难点,精心选择教学方法,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想方设法创设既引人入胜又恰如其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愿意主动参加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因为兴趣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只要抓住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就等于为师生的有效互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精心预设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引发思维互动

美国教育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观察达到预期目标的控制手段。可以说有效的提问是师生互动的基础。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行为往往围绕着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目的进行。因此,要提高师生交往互动的质量,教师就必须进行预设问题。教师应针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把难以掌握的知识点作为教学重难点加以引导,引发认知冲突,从而提升学习品质。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问题解决中,教师给出下面的题目:老师搬新家,东西要通过家里一个门口,门高是2米。现在要搬一面平行四边形的镜子,它的面积是4.7平方米,底是2.5米,这块镜子能直接搬进屋里吗? 老师首先提问:镜子的哪个条件决定镜子能否直接搬进屋里。学生答是镜子的高,这时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追问,要解决镜子能否直接搬进屋的问题就是求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后得出是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样,一道生活题根据学生的想法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教师再给予学生及时的表扬,鼓励他们要善于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做一个学以致用的新时代儿童。

三、重视亲历体验,扮演不同角色,加深情感互动

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意味着对话和参与,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体现了师生之间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课堂上,只有重视学生的亲历体验,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那么,学生对概念、公式、定理等等的理解才能更加深入,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才能精确把握,对数学思想方法才能有所感悟。这样的师生交往互动,才有学生自己独特的收获与表达。

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一味地给学生讲元、角、分的换算方法,学生难以接受。如果换一种方法,在学生已经对人民币有所认识的基础上, 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到超市购物,建立购物的直接经验,初步对人民币进行感知。课堂上组织学生设计模拟超市,教师扮演“售货员”、学生扮演“顾客”等各种角色,然后角色互换。学生仿佛又回到了真实的生活中,参与的积极性高涨,学生凭借自身经验,信心十足地与同伴交流,与“售货员”交流,与“顾客”交流,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真正体现了“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的基本理念,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互动交往的必要条件。

四、关注个体差异,树立学生自信,促成同伴互动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所指出的:“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由于学生所处的家庭背景、文化环境、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也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中,我们要允许每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尊重他们,使每个学生都能树立自信,主动与教师交流,与同伴合作,充分展示学习成果,分享经验思考,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如在学习“29+4”时,各小组讨论得出如下方法:方法一:用凑十法, 先把4分解成1和3,29加1得30,30加3得33;方法二 : 用分解凑十法 , 先把29分成20和9,9加4得13,20加13得33;方法三 :用数数法 ,即在29的基础上再数4,得33;方法四:用摆小棒点数的方法,得出33。

老师提问:谁还有什么发现? 某生说:上面的方法都是先把9和4相加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自我总结,得出先从个位加起的规律,比老师的方法要好得多。学生发现这个规律,实际上就是一种数学模型的建构。这是一个合作学习的典型;从研究任意方法到发现从个位加起的规律,建立数学模型,就是一个探究合作的过程。

营造默契的师生关系 篇8

一、默契的基础——提高自身素养

“学为人师、德为世范、行为表率”是每一位教师必须达到的境界, 更是展示教师魅力的法宝。努力塑造教师新形象, 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崇高赞誉, 身为人民教师的我们义不容辞。

1. 作为教师, 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

“德者, 师之帅也。”要想在学生中建立崇高的威信, 树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必须是一个正直、诚恳、公正的人。真心做人, 诚心帮人, 公平待人,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亲切关怀。就像原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陈垣说过:“站在讲台上, 要有一个样子。和学生的脸是对立的, 但感情不可对立, 万不可有偏爱、偏恶, 万不可讥笑学生, 以鼓励夸奖为主。淘气或成绩不好, 都要尽力找他们一小点好处, 加以夸奖, 不要发脾气。站在讲台上即是师表, 要取得学生的佩服”。“亲其师, 信其道”, 这会让学生产生愉快, 自信的情感体验, 并转化为积极要求进步的内在动力。教师关心爱护学生还必须一视同仁, 切实关怀每一位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得到新的提高。教师只有做到了以宽敞的胸怀关爱全体学生, 才能赢得全体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 以心灵感受心灵, 以情感赢得情感, 师生情感形成强烈共振, 我们的教育过程也才能够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

2. 作为教师, 要具有渊博的知识。

我们都知道, 当今的中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网络、电视、报刊等等。所以他们无论在知识面、社会认识水平、个人胆识、交往能力以及对新事物的接受方面已经迥异从前。面对这帮“小大人”, “先生”的先知先觉, 捉襟见肘, 课堂的循规蹈矩、照本宣科不受欢迎。如果继续得过且过, 不思变更, 沉醉于“半桶水”而悠然自得, 必将最终失去神圣教坛的主角地位。所以,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 不仅语言上与国际接轨, 学识与眼界更应该顺应时代潮流, 与时俱进。这就要求现代教师博览群书, 知识渊博, 成为“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风趣幽默的老师, 成为琴棋书画无所不通的老师, 成为古今中外皆有涉猎的老师。作为英语老师, 不应该局限于具有丰富的英语方面的专业知识, 还应该具备其他各方面的知识储备, 譬如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吧。在教授两个不同地方地理位置的介词时, 如果两个地方的位置关系这样:A B, 那么我们就说“B is on the east of A”;如果两个地方的位置关系这样:AB, 那么我们就说“B is to the east of A”, 如果两个地方的位置关系这样:A B, 那么我们就说“B is in the east of A”。

这不也要求英语教师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识吗?那么渊博的知识从哪里来?当然, 渊博的知识来自于学习。向书本学习, 向大自然学习, 向生活学习, 还要向孩子学习……通过学习改善教学方式, 通过学习充实知识仓库, 通过学习提高语言修养。尤其我们语言老师讲台上一站,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海阔天空, 滔滔不绝;说起话来, 铿锵有力, 抑扬顿挫, 声声悦耳, 娓娓动听。学生的眼球被吸引, 学生的耳朵被吸引, 学生的心更是被深深吸引。心心相贴, 师生关系在心灵上产生默契。教师只有提高了自身的素养, 才能够吸引学生, 感动学生, 从而形成默契的师生关系。所以, 提高自身素养, 是形成默契关系的基础。

二、默契的关键——走近学生, 彼此尊重

英语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才能真正地了解学生的情感, 学生才有可能愿意与教师交流, 从而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怎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呢?

首先, 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由于英语的学科特点, 很容易让我和学生之间拉开距离。为了让学生贴近, 了解我, 每当我走进一个新的班级, 我都会向学生用简单的英语进行自我介绍, 把我的长处和短处都告诉他们, 让一个真实的自我展现在他们面前, 使他们从心理上消除对英语这门学科的畏惧, 让学生们从喜欢老师开始喜欢英语。

其次, 要走进学生的心里。走进学生心里, 基础是彼此尊重。在课堂教学中, 我放下老师的架子, 在小组活动时, 我会加入到他们中去成为小组成员之一, 和他们一起说英语, 一起游戏。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老师的友好与亲切, 同时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魅力。另外, 我还会努力去了解学生, 抓住每个学生的特点。对害羞性格内向的孩子, 多一点鼓励与赞美;对头脑聪明却不善自控的学生多一点肯定与鞭策;对成绩不突出却有特长的孩子, 尽量寻找机会让他们展现自己。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与他们一同奏出和谐的韵律。在了解学生的时候, 我都会记住他们的生日, 并在日历上做好记录, 在每个 (上接第237页) 一言一行都会受到学生的关注, 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因此我比平时更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比平时更亲近、更关爱每一个学生。对学生的一些细小错误, 会给予包容, 婉转的指出。如上课打瞌睡, 可自己站起来一会, 老师不会怪你的;对趴在桌上睡着的同学, 边讲边走到他身边, 轻轻的摸摸他的头, 让他从瞌睡中醒来, 并给予鼓励的眼神, 这样既不会伤学生的自尊, 也不会影响上课的进程。

三) 学会自我欣赏。

在学习过程中, 要让学生充满自信, 还必须要让他们学会自我欣赏, 要让他们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意识。在学习中, 要把自己的优点、长处, 满意的成绩、事情都拿出来, 自己欣赏, 也可向老师、同学、家长“炫耀”一下, 时时拥有一种思想, “我能行”“我真行”“我能成功”“我不比别人差”, 为自己记住一个单词而加油, 为自己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而庆喜, 为自己攻克了一道难题而拍手鼓掌……我让我的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自信。

四、注重家校联系

在临近中考时, 不仅学生紧张, 连家长都紧张起来了, 唯恐自己的孩子考试不好, 不能上重点高中等一些好的高一级学校, 经常给孩子制造紧张的气氛, 甚至要求孩子晚上看书看到几点几点;一些家长也时常打电话来诉说, 自己的孩子学习不认真, 老早就睡觉, 说说他还不服气, 还要顶嘴, 倔脾气倒来了;有的甚至到学校与老师面对面的交流。因此临近中考, 与家长保持紧密的联系, 也能缓解家长对学生的压力。

如有一位学生, 资质很好, 成绩在班中数一数二的, 家长对她很严格, 为了她能安心读书, 特意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 中午半小时的休息也急匆匆为孩子烧好饭菜, 晚上要孩子看书看到很晚。这孩子本是个很自觉的人, 家长的做法无形中给了孩子很大的压力。在木渎中学英才班提前招生考试中, 她没有考上, 得知消息后她沮丧极了。放学后我特意让她留了下来, 和她谈心交流, 开导她;并打电话给她家长, 进行交流, 不要给孩子眼色看, 不要用言语刺激她, 孩子本已很伤心了, 再说她孩子会受不了的, 应给以安慰, 这次不行, 还有中考, 她是有理想的人, 是个懂事的孩子, 让她自己调整, 会从这一挫折中走出来, 会考好的。第二天到校, 我观察了孩子的情绪, 基本稳定, 有时能看到她与周围同学在说笑, 但更多的是埋头钻研, 课间抽空问她, 昨晚你父母说了你吗?学生说:没有, 只是安慰我, 还有机会的。随后几天又和她母亲交流, 不要让孩子再熬夜到很晚, 注意适时休息。从早上孩子到校的时间来猜测, 孩子睡得早了。经过多次交流, 该学生复习阶段很稳定, 最后以669的中考成绩被木渎中学录取了。

大多数学生在临考前遇到的问题是没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一些学生因考前过度紧张还常常发生失眠。即使有的学生能及时入睡, 但其睡眠质量也不高, 如睡眠不深、整夜做梦等。我就通过家校路路通提醒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 尽量让孩子早睡, 能多睡一会, 保证孩子有足够的质量较好的睡眠;休息天也可让孩子进行多时段的睡眠, 因为对脑力劳动过大过强的人来说, 多时段的休息是调节过度紧张的有效方法, 这已被爱因斯坦等许多科学家的切身经历所证明。其次提醒家长要给孩子补充足够的营养。

实践证明, 我在中考前对学生的管理和采取的措施是非常有效的。中考时同学们都满怀信心, 自信地迎接着考试;中考成绩出来后, 有26人上重点高中的线, 最高分678分, 大多数学生都考上了自己的理想学校。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真诚相待, 水乳交融的师生关系。首先, 教师要善于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 从而培养师生情感心灵上的默契关系。其次, 教师要善于转变角色, 走近学生, 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老师, 奠定师生默契关系的基础。最后, 教师要不断研究教法, 传授学生学法, 从而深化师生教学默契的关系, 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重构良好的师生关系 篇9

一、教师因素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Rosenthal)和雅各布森(L.F.Jachobson)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来到一所小学对所有学生进行智能测试,然后把一份学生名单通知有关教师,说名单上的这些学生被鉴定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并再三嘱咐教师对此保密。其实,这份学生名单是随意拟定的,根本没有依据测验结果。但8个月后再次进行智能测验时却出现了奇迹:凡被列入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强烈,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

我们姑且不论学生学习进步的幅度和后来的发展状况,但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结论:教师对这些学生的态度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使得学生的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概括来讲,教师是影响师生关系的第一因素,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在这层关系中显得极为重要。学生受教师的影响非常大,往往教师的一个眼神、一种表情可能就会对学生的情绪造成很大影响,因此,教师应该爱自己的学生,做到“师徒如己,反己以教”,真正投入教育工作当中,努力营造一种充满关爱、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一般而言,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具备三种素质:知识渊博(专业扎实)、认真负责(敬岗敬业)、性格开朗(幽默风趣)。我国在编的教师基本符合前两个条件,但是性格却是各不相同。谁也不能强求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人突然变得爽朗活泼,但是教师必须以一颗仁爱的心对待学生,以一种平等的视界看待自己的学生是极为重要的。我国现代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育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学生,宽容学生的过错,才能耐心地去培养每一位学生。

此外,教师应该主动向学生学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种教学相长的理论要求教师“教然后知困”,主动学习一些与时俱进的观念。只有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爱好特长、心理变化,教师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只有采取相关措施才算得上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不仅仅是指对文化知识的因材施教,更重要的是多深入了解学生,在教学方法与形式也应当是因材施教。

二、学生因素

在我国,因儒家的中庸之道在人们的观念中根深蒂固,所以人们通常会忍让,委曲求全,而那些敢为自己的权利努力争取的人则被喻为“小人”,体现在教学当中就是一种“权威—专制”的师生关系。长期以来教师在学生眼中就是一种“王权”,是不可侵犯的,再加上中国“和合性文化”倡导人们隐藏个体自我,导致学生不敢主动接近教师,部分学生甚至认为老师看不起他们,以至于产生厌学情绪。当然这也与部分教师的素质和态度有关。

学生要明白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敲门砖的作用。从学生角度来讲,要在尊重老师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个人才能,知道“没有一个老师不喜欢表现优异的学生”。学生要主动努力改善自己与老师的关系,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合作者、共享者。学生完全可以在课后与老师主动交流,与师长分享自己生活和学习当中的快乐与烦恼(其实很多老师都希望学生能够信任他,喜欢他,从而进行真正心与心的交流)。

学生应当形成一种主人翁的态度,明白教学相长的重点在于学,这种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过程,是一种全面学习的过程,学生需要向老师学习的不仅仅是科学文化,更要懂得学习老师的学习方法和社会经验。“师道,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道”,是指导人们必须普遍遵循的自然规律、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而教师就是这些自然规律、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传承者。因此,教师是文化的化身,是“道”的化身,“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师与“道”和文化一体。学生的责任不仅仅在于学习文化知识,更多的是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社会的人,把老师当作自己学习的榜样。学生如果真正把教师当作自己的学习楷模,就会主动与老师沟通,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还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健康的人格。

三、学术氛围

学校的学术氛围也是严重影响师生关系的一个因素,一种自由的学术会使校园成为知识的殿堂,师生之间就会产生文化思想的交流碰撞,否则就会成为为考试而耳提面命的说教,而说教往往会使师生产生矛盾。我们应该倡导一种自由的学术,正如哈佛大学前校长博克所指出的:“当大学履行发展知识的义务时,学术自由是一种基本的价值前提。由于这种义务是大学的基本目标,因而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牺牲这种探究和表达的自由。”其实学术自由不仅针对高校,同样适用于中小学,不仅要使教者学术自由,而且要使学者学术自由。

基于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就需要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宽松的学术环境是学术自由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世界一流大学都具有一个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学者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心无旁骛、潜心研究、自由交流,学生们也会在这种环境下受到老师的影响,课堂就不再是死气沉沉的说教,而是不同思想的交流碰撞,像欧洲中世纪的学者一样,在辩论争吵中把知识的顶峰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度。在这样的环境下,师生之间的学识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没有外界的控制与干扰,这样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气氛会使研究成果斐然,会使师生关系焕然一新。事实也可以论证这一点,由北大、清华、南开组成的西南联大在最艰苦的条件下却保存了最完好的教育方式,人才辈出、学术成果累累,究其原因则是学术上的自由与管理上的民主及师生的和谐相处。

为创建自由的学术气氛以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我们应该遵循自中世纪大学诞生以来学术自由的原则,强化学术权力,实行民主管理。具体表现为“在高校内部,有关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学术问题应充分听取教师的意见,由学术性机构作出决策,而行政机构负责具体实施。校长等行政领导在参与学术事务时,不应以领导者身份出现,更不应采用行政命令的手段,而应以教师的身份和民主的方式参与其中”。相信在这种体制下,我们的学术和师生关系将会有质的飞跃。

摘要:本文从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学术氛围三个角度分析了如何重构良好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师生关系,老师,学生,氛围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2]李春苗, 刘祖平.关于师生关系对中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J].教育探索, 1998, (1) .

[3]张释元.师生关系:一种社会文化的镜像[J].当代教育论坛 (上半月刊) , 2009, (2) .

[4]邵晓枫.百年来中国师生关系思想史研究[D].西南大学博士论文, 2008.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艺术 篇10

教师只有全面正确地了解自己和学生后, 才能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由于年龄、经历的不同, 文化修养的悬殊, 兴趣爱好的差异, 会造成思想、情感、性格、才能的差距, 若教师不注意这些差别, 将可能调整不好师生关系。

一、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

学生有自己独立的人格, 有自己的需要、愿望和尊严, 是具有个性特点, 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正确的学生观就是全面的人才观, 就是坚持因材施教, 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了解分析学生是以热爱学生为前提的,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 才能深入、细致地去了解学生, 了解、分析的越细致、越深刻, 对学生的感情越深厚, 教育教学才会取得好的效果;教师只有热爱学生, 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 竭尽全力地搞好教学工作;教师只有热爱学生, 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 学生才会向教师吐露心里话, 教育工作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1) 热爱学生是沟通师生关系的纽带, 而尊重学生是热爱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尊重学生最主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任何人都有人格尊严, 教师绝不能伤害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 要杜绝一切体罚和变相体罚, 以及谩骂、讽刺、挖苦之类侮辱人格的不文明行为。对待学生, 教师要采取当面表扬, 私下批评的方法, 绝不在众多学生面前伤害某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就要信任学生, 信任也是一种教育的力量, 它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积极上进, 尤其是对差生或有错误行为的学生, 教师的信任是一种极大的鼓舞, 会使他们以此为动力, 改正错误, 奋力进取。

(2) 热爱学生就要理解学生。只有理解学生, 才能更好地关心、热爱学生, 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地关怀, 必然会引起学生爱的反馈。因为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爱护, 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会对教师更加热爱、更加亲近、更加信赖。

(3) 热爱学生, 要求教师从德智体全面关心学生, 要把自己全部热爱之情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并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既不能偏爱优生, 也绝不能冷落差生;要把握好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良好的习惯和表现要予以表扬和鼓励, 对于学生不好的习惯和表现, 要及时劝导、帮助其纠正。同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 以便在教育工作中能从学生自身实际出发, 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力求取得良好效果。

二、教师在良好的师生关系

形成中起主导作用, 其主导作用的发挥依赖于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和吸引力

(1) 教师如果具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识、高超的教学技巧和对学生真诚的爱, 就一定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只有在这种情况下, 一方面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意见, 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另一方面教师的要求易于转为学生的心理需要, 成为激励学生积极进取的动力;同时教师的表扬使学生精神振奋, 心情舒畅, 教师的批评则能增强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

(2) 教师加强自身修养是维系良好师生关系的保证。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有特殊的影响。所以教师应以身作则, 做学生的榜样。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处处以身作则, 事事为人师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首先要做到。

(3) 在师生关系中, 教师能否赢得学生的尊敬,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吸引力如何。教师如果思想进步, 品德高尚, 知识渊博, 专业造诣深, 教育方法循序善诱, 同时尊重学生、热爱学生, 则很容易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当教师成为学生榜样时, 相关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都会比较顺利。因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可以使很多工作的开展事半功倍, 学生会确信教师的指导和要求的准确性和必要性, 并将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其学习和生活上的目标和动力。

总之, 教育学生是一项伟大的塑造灵魂、性格的工程。我们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就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关心热爱学生, 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树立健康理想, 发展学生的智力, 开阔学生的视野, 并带领他们去遨游充满乐趣和魅力的知识海洋。

参考文献

[1]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3.

[2]李炳全等.教学心理与教学艺术[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4.

[3]张济正.学校管理学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

[4]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上一篇:黑白电视原理下一篇:LED路灯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