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宣传稿

2024-05-28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宣传稿(精选9篇)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宣传稿 篇1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的学习宣传和解读文章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的宏伟目标,顺应时代要求,符合辽宁实际,是全省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今后五年,是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决胜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应该看到,我省长期存在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仍然较多,加快实现全面振兴,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必须进一步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软环境是一个地区市场发育程度、经济竞争力、对外开放水平、民生改善程度、政府管理水平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综合体现。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软环境,既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全力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迫切需要,更是推进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实现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实践证明,我省之所以取得了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重大阶段性成就,很重要的是得益于经济发展软环境得到了不断改善。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出台了多项支持政策,助推了辽宁加快振兴发展步伐;批复辽宁沿海经济带开 1

发建设总体规划、批准沈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辽宁振兴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我省坚决落实中央精神,实施了全面振兴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为加快振兴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推动全省各地区竞相发展,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形成了推动全面振兴的良好发展环境。我省软环境建设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总体上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和实现全面振兴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结合新的形势任务,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优化发展软环境,为加快实现全面振兴、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提供坚强保障。当前,要着重营造以下五个方面的发展环境。

一是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要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近年来,我省政务环境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三难”现象,“行政不当、服务不优、办事不力、作风不实”的“四不”问题仍然存在。要进一步增强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坚持标本兼治,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完善机制和健全制度等治本之策上下功夫。要严格依法行政,坚决取缔

各种形式的乱收费、乱检查、乱罚款、乱摊派,公开反馈查处整改结果,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受理关于发展环境建设方面的举报投诉。要继续加大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设力度,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不断完善办事流程,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一次告知制、办事限时制,倡导和建立政务事项代办制,促进政风和行风的转变。要继续推行政务公开、阳光工程、绿色通道、电子政务、网上审批等制度,健全审批监督制约机制,改进行政机关作风,提高行政工作效能。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做法和经验,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升社会管理创新能力,积极创建柔性服务、精细管理、常态治理、民主管理机制和信息系统,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提升全社会的管理服务能力。勇于探索、实践和创新,逐步建立科学合理、行政规范、执行顺畅、公正透明、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不断提高行政管理的公信力、执行力和服务质量。

二是营造宽松配套的政策环境。要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改革开放创新,结合新的形势任务,完善现行政策、用足用活已出台的有效政策、与时俱进地制定新政策。要紧紧抓住中央实施东北振兴战略、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的历史机遇,发挥好组合优势,充分用好用足用活国家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更多的政策支持。要立足

辽宁实际,勇于先行先试,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锐意创新,研究制定具有较大突破性的新政策,营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要切实抓好政策落实。进一步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抓住政策的制定、实施、督察和反馈等关键环节,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要加大政策舆论宣传力度,建立和完善上下协调抓落实的机制,确保政策对口、信息对称、执行顺畅,防止因基层不知、不明、不懂而导致政策落实不到位,以及政策效应层层递减、大打折扣等不良倾向。以雷厉风行、只争朝夕的精神,确保中央和我省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三是营造公正文明的法制环境。要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确保司法公正。要大力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地做好地方法规、规章和行政措施的制定、修改和废止工作,不断健全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实现全面振兴、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的地方性法规体系。要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行政执法程序建设,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着力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情代法和执法犯法等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要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落实质询制、问责制、罢免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要紧绕振兴大局,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拓展司法服务领域,强化“民心网”、“调节室”等硬件建设,主动回应群众合理诉求,努

力做到“人民调节进万家、化解矛盾在基层”,着力解决群众关注、涉及民生、关系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要努力建设高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强化行政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服务理念,提升依法办事能力。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社会公民和企业懂得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学会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养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共同营造公正文明、和谐安定的发展环境。

四是营造公平守信的市场环境。要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要求,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信用体系。要加快征信立法,建立地方性信用法规,制定和完善统一的信息平台和相关配套制度,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发展。要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奖惩机制,及时公布企业信用情况,使其因守信而受益,因失信而受损。要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坚决制止并依法打击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哄抬物价、虚报冒领等各类缺失诚信和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的行为。各级政府要带头取信于民,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升公信力,在社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中起示范带头作用。要加强诚信教育,大力培养社会诚信意识,不断提升全民的道德素质,倾力打造诚信辽宁。

五是营造凝心聚力的人文环境。要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

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进一步优化和改善人才环境。要综合运用思想引导、政策倾斜、需求对接和激励机制,切实吸引人才;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管理监督、激励保障机制,切实用好人才;要采用培训学习、纵横交流、挂职锻炼等多种方法和渠道,切实培养人才,不断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成长环境。要进一步推动全民创业工程,充分调动全民创业致富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人们干事创业,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文化、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大力营造一心一意谋发展、齐心协力建小康的浓厚社会氛围。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届六次全会精神,深化我省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营造引领时代进步、促进社会和谐,人们安居乐业,共创共享幸福生活的良好发展环境。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宣传稿 篇2

关键词:新闻策划,舆论环境,宣传效应

在新闻工作中,新闻策划属于基础性工作。作为新闻工作者,要具有较强的新闻策划能力才能够顺利地展开新闻实践工作。但是,从目前的新闻策划情况来看,存在着策划能力不足的问题而对新闻传播造成了负面影响,更不利于营造健康的宣传舆论环境。因此,强化新闻策划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一、加强新闻策划是营造良好宣传舆论环境的必要前提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媒体宣传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视,要求新形势下,新闻媒体要不断地改进新闻宣传模式,以塑造健康的社会舆论环境。新闻宣传工作要有序展开,并能够发挥实质性的效用,就要做到新闻宣传与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相一致,做到通过新闻宣传,能够把国家的政策方针及时地传达出去,同时注重社会舆论的传播,及时地进行舆情处置,并不断地改进新闻策划方略,以做到新闻传播能够充分地满足受众需求,而对社会舆论的及时传播可以为政府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处于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中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且与新媒体充分结合,这就需要在新闻策划中注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统筹兼顾,以在新闻宣传中变被动为主动,改变传统媒体的单向新闻传输为新媒体的双向互动交流式传播。在新闻策划工作中,由于目前的新闻宣传更为注重反映民生大事,因此,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将注重重大事件的策划转变为常态化新闻的策划,要求所策划的新闻更贴近民众的生活,这就需要改进新闻策划,以扩展新闻渠道为目的,使策划的新闻进入到宣传阶段,能够争取更多的受众。在具体的新闻策划工作中,要对新闻宣传的本质以充分认识,对新闻宣传的特点以及新闻信息传播规律以准确定位;紧紧抓住新闻宣传的重点内容,要求新闻策划方案切实可行,且要在策划工作中,注重舆情收集,将传统新闻宣传载体和新媒体结合运用;从提高新闻宣传能力的角度出发强调新闻策划的重要性,让新闻能够将民众的真实生活体现出来,为党和国家服务。

二、新闻策划工作的展开需要遵循的原则

新闻策划是为更好地进行新闻宣传做准备,新闻要确保信息的真实性,这就决定了新闻策划要基于事实而展开,规划设计新闻事件报道的时机、方法以及新闻报道中需要掌握的艺术。新闻策划的形式有很多,但是都需要遵循真实性、可操作性、独特性的原则。

(一)新闻策划的真实性原则

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的意义所在。如果失去真实性,就不能称之为新闻。所以,在新闻策划中,真实性是需要遵循的最为基本的原则。作为新闻工作人员,在策划新闻事件的时候,要围绕新闻事实展开策划工作。基于事实而对要报道的主题进行深化。新闻策划的目的是要对新闻的全局以充分掌握,以避免新闻内容与事实不相符合而导致新闻信息失真。

(二)新闻策划的可操作性原则

新闻策划的目的是让新闻信息能够得以有效传播并获得良好的社会反映,所以,新闻策划要具有可操作性,在做到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从新闻实践的角度出发对新闻宣传内容的选取、新闻的传播方法和传播途径的可行性加以论证,并对新闻策略落实到传播环节而可能获得的效果加以分析,并做出评估。在新闻策划中,还要对新闻宣传的相关事宜予以考虑,包括新闻采访、资金的运作、人员的调配等等,做到各项资源优化配置,以确保新闻策划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能够运行顺畅最终获得预期的新闻传播效果。

(三)新闻策划的独特性原则

新闻要具有吸引力,就要以独特的视角审视新闻内容,并以所要获得的新闻传播效果为目标进行新闻策划。新闻策划工作人员要能够切实地把握住新闻价值,对新闻的真实度做出判断,对各项新闻元素,包括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典型的新闻内容都全面报道。新闻策划中,要以重要的新闻信息为选题方向,诸如国家政策、民生大事等等,但是要从微观的角度进行新闻策划,确保新闻的连续性,且能够使受众对新闻事件准确掌握,以发挥新闻的传播价值。

三、新闻策划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新闻策划中要准确选题

新闻策划工作中,准确选题是重要条件。要确保新闻有价值,就要及时掌握新闻动态,选择重大事件、突发事件为主题。新闻策划的重要性在于,确保新闻传播主题清晰且有计划地展开宣传报道,且不会出现新闻细节漏报的现象。以社会新闻为例,通常社会新闻的组织规模较大,新闻稿件的篇幅也比较多,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组稿并集中报道,且要求新闻报道能够发挥强大的社会效应,就要在新闻策划中对新闻全局宏观掌握,包括选题、取材等等,都要以民众关心且被政府所重视的问题为核心展开,从而使得新闻成为架起政府与群众的桥梁(3)。新闻策划是创造性的活动,选题要力求主题鲜明且能够以独特的视角审视新闻内容,将新闻思想在新闻策划中得以体现。

(二)新闻策划中要把握报道最佳时机

新闻策划要把握报道最佳时机,可以确保新闻信息能够有效传播,并获得良好的社会效果。新闻信息传播要及时而准确,在新闻事件发生的当时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将新闻传播出去,才能够将新闻报道的价值体现出来。新闻策划要把握报道的最佳时机,就是要根据新闻内容在报道中要做到时间上的恰到好处。以问题性报道为例,如果报道得过早,往往会由于没有对报道的事件全面掌握就展开报道而影响报道的深入性,甚至会由于主观性强而导致报道失真;如果报道过晚,就会失去新闻报道的价值,导致重复报道现象存在。特别是突发性事件,由于突发性强,需要新闻策划者能够快速做出反应以在短时间内将新闻传播出去。这就需要新闻策划者能够在事件发生的当时就能够从经验角度出发选择受众所关注的重要信息,并在报道重点上把握好分寸,使受众能够接受而不会产生恐慌。

(三)新闻策划要对策划内容和策划形式精心编排

为了使新闻策划能够被受众所接受,就要将策划内容和策划形式精心编排。新闻编排要紧紧围绕选题而展开,信息传播的方式包括文字、图片等等,要力求新闻版面对受众具有较强的吸引力(4)。将新媒体充分地利用起来,开通网络新闻论坛,及时地接受受众对新闻的反馈信息,以不断地完善新闻策划,确保新闻事件多层面报道,从而塑造新闻品牌。

总结

综上所述,新闻策划是新闻工作者从新闻传播的角度出发针对能够引起受众注意的热点事件进行策划。从新闻工作者的工作内容来看,要求新闻传播形式要具有创意性和发展性,基于此而对新闻资源进行整理,为达到新闻传播目标而进行设计,并针对新闻传播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做出反应。可见,新闻策划是一项系统化工作,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在社会中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注释

1董昌秋.浅谈新闻策划与品牌效应[J].理论界,2011,7(06):362-363

2路菡.新时期加强新闻策划的研究[J].新闻传播,2011(11):237-238

3本刊编辑部.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政新闻宣传工作为民政改革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全国民政新闻宣传工作会议在江苏南京召开[J].中国减灾,2014(07):8-10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宣传稿 篇3

一、充分认识“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现实意义,增强做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责任感

随着“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各地正大力推进学前教育民生工程,学前教育资源得到较快增长。但在资源迅速扩充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学前教育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还存在很多问题。优质园稀缺、民办园管理机制还没完全建立、科学保教的水平整体偏低,民办幼儿园小学化教育倾向还不同程度的存在,部分家长育儿观念陈旧等。这些问题若不及时加以应对和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学前幼儿的健康成长,影响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这就不仅需要教育部门不断地加大规范办园、科学保教的管理力度,同时还需要全社会对学前教育的理解、支持与配合。省教育厅组织开展“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是“加快发展、规范办园、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号令,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学前教育的工作者应充分认识此项活动的现实意义,增强责任感,积极投入此项活动之中,为营造有利于幼儿成长和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做出应有地努力和贡献。

二、精心制定宣传方案,为实现宣传目标做好充分准备

根据“加快发展、规范办园、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宣传主题,结合我市学前教育实情,精心制定宣传月的实施方案。

一是精选内容编印宣传手册和宣传单。我们整理收集从中央到地方颁布实施的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文本共有30多个,从这30多个文本资料中进一步整理摘选,汇集成一本便于携带、浏览的宣传手册,从中能快速了解到国家及地方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同时针对家长的需要,我们还整理编印了“3—6岁幼儿身心发展主要特征及科学保教建议”宣传单,向家长宣传普及科学育儿知识,传播科学的育儿理念。

二是分工负责,明确任务,确保宣传内容与主题能全面落实。为使宣传月活动能达到良好地宣传效果,制定分工负责有所侧重的宣传方式。市县(区)教育局面向社会主要宣传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及规范办园科学保教的重要意义,做好集中宣传日活动安排、媒体报道、开放日组织、游戏(活动)设计与教学评比和宣传月先进集体及个人评选工作;幼儿园面向家长和教职工进行宣传和组织学习,主要做好科学保教专题学习、教学观摩、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活动安排。通过宣传月活动,让百姓知晓国家和地方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与法规,关心地方学前教育的发展;让家长了解规范办园的具体要求,支持幼儿园科学保教活动;幼儿教育工作者增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组织安排一日活动的意识和责任。

三是拓宽宣传途径和渠道,形成一定的宣传阵势,使宣传活动能收到一定宣传实效。要让宣传活动产生广泛影响,必须尽可能扩大宣传覆盖面,形成一定的影响力。为此,我们制定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宣传组织方式。4月28日,举办市领导参加的全市学前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组织安排街头宣传活动,设宣传咨询台,发放宣传手册和宣传单,主要路段挂宣传标语,地方媒体跟踪报道,幼儿园也在当天举行园内宣传启动仪式,挂横幅、发宣传册,上下联动形成一定的宣传阵势。

三、加强组织领导和检查评比,确保宣传月活动能有序有效实施

为确保学前教育宣传月方案能得到有效实施,市县(区)教育局成立局长为组长的学前教育宣传月领导小组,制定《淮南市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安排表》,落实宣传月方案的各项工作,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布置。同时加大督查力度,加强过程性检查。采取宣传月启动工作检查、启动日巡查、县区宣传月资料(图片)检查和总结汇报的督办督查措施。在此基础上评选“学前教育宣传月”先进单位和个人并进行表彰,以此确保宣传月活动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宣传稿 篇4

发布时间:2011-10-1

3信息来源:《振兴舟山》2006-02-10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第三产业处于一个产业群的核心地位,发挥着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核心作用,而旅游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旅游环境的优劣直接反映了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试从分析舟山旅游环境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着手,探索促进舟山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舟山旅游环境现状

旅游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旅游环境指旅游区的环境卫生、服务质量、景区秩序、交通运输。广义的旅游环境还包括了旅游资源的条件及所处的区位优势、为游客提供的旅游产品、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等。我市的旅游环境现状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从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来看。舟山地处长江南侧入海口,杭州湾外缘的东海洋面,属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东缘,是上海等大都市对外开放和交流的重要门户和主要通道。舟山是中国第一大群岛,自然风光秀丽,山海景观奇特、名胜古迹众多,目前拥有普陀山、嵊泗列岛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岱山岛、桃花岛两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及一个省级海岛历史文化名城定海。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初步形成了普陀金三角综合旅游区、嵊泗列岛蓝色海岸休闲旅游区、岱山东海蓬莱海洋生态旅游区和定海海洋历史军事文化旅游区等独具海洋特色的旅游产品。

(二)从旅游产品来看。舟山的旅游产品已从单纯的朝圣、观光型逐步向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多元化方向发展,以不断适应旅游市场日益发展的需要。经过20多年的发展建设,舟山除传统的佛教文化旅游外,还开发出了空中揽胜、海滨探险、海上竞技、海洋科普等充满海洋海岛特色的旅游项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旅游节庆活动有:国内首创的每年一届“中国舟山国际沙雕节”、“普陀山南海观音节”、“舟山海鲜美食节”、“国际海钓节”、“国际航海大赛”等。舟山旅游已成为华东旅游网、浙东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海滨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已初具规模。

(三)从旅游设施来看。舟山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日臻完善。“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得到了快速、协调发展,与旅游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已基本形成,海岛与国际间、大陆间、岛际间的飞机、邮轮、客轮、快艇、游船等集游览观光于一体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陆上交通可经多条海上“蓝色公路”直达上海、宁波至全国各地;航空有普陀山机场、岛际直升机停机坪,航线直达北京、上海、厦门等大中城市及各岛屿之间,舟山至香港的包机也已开通;市区、海岛和各景区交通便捷,已经动工兴建的“大陆连岛工程”将为舟山旅游与华东旅游网、浙东旅游网接轨,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扩大,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市现有国际国内旅行社55家,各类宾馆、饭店、接待中心、酒家700多家,近5万张床位,其中星级饭店51家,正在开发的临城新区将成为舟山旅游经济新的亮点。

(四)从其它方面来看。经过这几年的建设,我市的旅游服务质量、景区秩序、环境卫生、规范服务等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我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来,全市上下对旅游业应该成为舟山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取得了比较一致的认识,城市环境不断改善,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二、舟山旅游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我市部分旅游景点开发缺乏高水平、高起点和统一性规划,导致旅游设施建设档次低,不能吸引游客;区域旅游合作概念淡薄,“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还缺乏实质性的行动。

(二)旅游产品种类不够丰富,缺少对海洋文化的深度挖掘,游客参与性不够强,旅游淡旺季明显。

(三)我市部分景点野导和宰客现象依然存在,游客投诉时有发生,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四)由于大陆连岛工程尚未完工,每到周末处于交通高峰期时,鸭蛋山和白峰码头出现游客滞留现象,严重影响了舟山旅游的形象。

(五)连续几年的赤潮,严重响了我市的生态旅游环境,如果对生态环境问题不加足够的重视,舟山蓝天、碧海的旅游优势会逐步削弱。

三、对策和建议

(一)做好资源整合和区域旅游合作这篇文章。首先必须在详细、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科学严谨的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高起点、高质量搞好旅游景点的规划,从舟山角度来谋划舟山旅游的整体规划布局,加强与上海等长三角城市的联合与协作,使我市旅游逐步融人长江三角洲大旅游圈之中。设想规划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旅游线路,策划上海、杭州、宁波、舟山一线的旅游产品套餐,以陆上旅游大巴和海上游艇为主要工具,以线路串城市,充分利用资源的互补性优势,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针对洋山港开发的现状,可以就洋山、嵊泗岛和岱山等作区域性详细旅游策划,丰富旅游产品内涵,以迎合上海及周边城市的旅游需求。

(二)充分发挥我市海洋海岛特色旅游资源优势,深挖海洋文化内涵,完善和打造旅游特色产品(海洋休闲度假产品、游艇旅游产品、会议旅游产品、荒岛探险旅游产品等)。要在景区多设计一些游客参与性项目(如文艺演出、民间绝活表演和各种参与性比赛等),延长游客的逗留时间,增加游客的消费量。要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安排,推出几条特色旅游线路,可采用套票、联票等形式,提高旅游效益。

(三)加大行业管理力度,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断优化旅游环境。要着力塑造文明的旅游行业新形象,从强化市民“三德”教育、提高文明素质人手,组织旅游窗口单位及相关行业深入开展“三优一满意”和创“青年文明号”活动,力争更多的窗口单位评上国家、省“文明示范窗口单位”和“青年文明号”,促进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强化旅游从业人员及岗位技能培训,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推进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有关旅游管理的规章制度,积极营造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旅游新秩序,提高我市旅游服务质量,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要加快大陆连岛工程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旅游景区、游览区内外旅游交通建设,在旅游景区和主要旅游线路上改造和建设一批达标旅游公厕,在飞机场、汽车站、客运站和各景区设立旅游咨询服务点,规范设置公共信息图形,结合市内交通秩序整顿,创造条件开通旅游专线和配备有导游服务的观光巴士,尽快在旅游景区、饭店、旅行社、车站设置旅游咨询投诉电话,完善旅游住宿、餐饮设施以满足各种层次旅客的需要。另外,为迎接上海世博会7000万游客的高峰,我市可建设几家五星级大酒店,拓宽投资渠道开发海岛休闲娱乐城、高科技海洋主题馆、海洋高尔夫球场、海洋国际会展中心等娱乐商务、度假接待设施,提高我市的接待档次。

(五)倡导可持续发展战略。舟山旅游业必须坚持开发和保护相结合的方针,正确处理好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对一些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要采取有力的保护措施,对已经开发的资源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统一,尽量不搞资源破坏性的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选择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相适应的旅游活动(如生态旅游等),强化旅游地的生态环境保护,要采取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矫正旅游市场中的非持续性的生产行为。

(六)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在政府投入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强对交通设施、接待设施、景点建设等的投入,进一步优化我市的旅游环境。在项目选择上,要注重结合舟山海洋特色。如开发海上游艇项目,引资建造三星以上标准的从上海到舟山的海上游艇,组成“海上大巴”和“海上宾馆”,并配套建设游艇港口中心基地;开发港区旅游项目,要利用东海大桥、洋山港开发和舟山大陆连岛工程等重点项目,把港区开发和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开发荒岛项目,要引导和鼓励外商围绕休闲景观房产、生态主题公园等项目,开发无人小岛。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宣传稿 篇5

莆田第十五中学

陈丽娟

内容摘要:为什么要重视教师成长发展及如何为创新型教师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如:优化师德教育,拓展师德境界;优化制度建设,开放创新空间,深化教研教改,激发创新火花;重视人文氛围,和谐校园人际环境;优化经费开支,搭建创新平台。

关 键 词:创新型

成长

环境

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教育教学中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新世纪的创新人才,才能让孩子得到全面发展。

培养创新型的教师是新课程的需要。从传授课程到重建课程,建构如何完全依靠于教师的观念,知识和技能。从共性课程到个性课程,生成的是怎样的课程也完全依赖于教师的综合素质。从课程传授者到课程开发者,教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选修Ⅱ课程的质量。培养创新型的教师是知识更新的需要。知识在不断更新,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教育是一个动态的专业领域,课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发展的概念,这就要求教师需要终身的专业学习和发展,培养创新型教师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发展是教师的第一需要。

那么,学校作为创新型教师成长发展的主要阵地,该如何去营造创新型教师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呢?

一、优化师德建设,拓展师德境界。

师德建设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教育主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学校应把师德建设放在重点位置,并加强对新世纪创新型教师的师德培养。

1、加强教育法规学习,规范教师师德行为。

学校应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提高教师师德认识,规范教师师德行为。

2、以人为本,提高师德修养。

(1)领导以身作则,培养教师敬业精神。在学校工作中,学校领导应率先 垂范,勇于奉献,全身心投入教育和教学之中,不计个人得失。积极参加听课、评课,亲自参与教学比武,兢兢业业做好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用无声地行动影响着教师们去敬业奉献。

(2)树立典型,培养教师爱生情感。每期在学生中开展“我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并结合师德考核评选出“爱生模范教师”,为教师们树立榜样,激发教师们的爱生情感。

(3)开展活动,培养教师的合作观念。学校经常开展各种教学研究活动、文体娱乐活动等,培养教师的合作精神,群策群力,办好学校。

3、建立奖惩制度,提高师德水平。

一是学校应把师德建设融于学生、家长、社会的监督中,在学校内设置“师德举报箱”,及时发现教师师德方面的问题。二是成立师德考核领导小组,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建立师德档案,与教师的评先晋级挂钩,鼓励教师人人争当“师德标兵”,把教师师德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二、优化制度建设,开放创新空间。

学校制度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师创新精神的发挥。学校应勇于突破甚至摒弃那些陈旧的、束缚教师教育创新的桎梏,而建立一套有利于创新型教师成长的发展管理制度。

1、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修订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如《班主任工作职责》、《教师工作实绩考核与评估细则》、《教学教研成果奖励办法》等,使之适应创新型教师成长需要。

2、建立有效的学习制度,提高教师素质。

(1)树立教师终身学习观。学校坚持每周两小时的集中业务学习制度,提高教师业务能力。让教师们尽快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手段。

(2)建立学刊用刊制度。提倡每位教师至少要拥有一份以上的专业期刊,每天一小时以上的阅读,每周写一篇以上的读书心得或教后感,每学期写一篇以上的教学研究论文,每年阅读一部以上的教育专著,并定期把教师学刊、用刊情况进行交流展评。

3、建立有效的评价制度。要建立起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建立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1)确立评价标准

对于教师评价的依据应是: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学校的教育目标、教师的根本任务及国家教委颁布的有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在此依据上,应该逐步明确以师德为首为内容体系。其中包括:第一,教师的师德水平。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对象——学生,工作要兢兢业业,认真负责,要坚持既教书又育人。第二,教师的法制意识。教师要坚持依法施教,在贯彻、履行各种教育法律、法规所赋予的职责、任务、要求、义务,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要自觉维护受教育者和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第三,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水平。教学既要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又要有精深的专业学科水平。在现代教育中,还要有丰富的教育科学和教育理论知识。第四,教师的工作能力水平,教师要有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良好的道德行为和科学知识的传授能力,班级等学生群体的管理能力,家访及做学生思想工作、心理疏导的能力,教育教学工作研究和教育科研能力。第五,教师的工作业绩。教师做班主任或其它教育工作的效果,教师学科教学成绩,教师著述、论文、报告、科研成果。在诸项评价内容中,尤以师德和法制观念为要,在很多评价中采取了师德和依法施教一票否决,如每学期教师的述职和考核,如果出现了严重违犯师德和违犯教育法规之事,考核则为不合格。

(2)制定评价方案 A、教师自我评价。

老师自评是主要倡导的评价形式,也是教师评价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它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发展,学校管理者可依据课程改革的理论和本校的师资情况,拟定出A类和B类评价内容和标准,每个教师可根据自己教育教学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两个方面的内容,以及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找出自己的发展优势和不足,然后把拟定出的改进要点和改进计划,作为C类的评价内容和标准,形成一个教师自我分析表。比如:在教学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中,学校把“教学目标”定为A类目标;将“把学生培养成学习型的学习者”作为B类目标;教师也可把对学生的尊重、让学生有发言权、培养协作精神、关注学生思想行为方法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发展作为C类目标。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在教学发展中,利用不同方式写出教学发展体会、教学日记、周期性总结等形式的自我 监控总结材料。

B、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有着最直接的感觉和判断。因此,教师首先要打破“师道尊严”的局面,让自己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然后,通过学校管理者向学生定期召开学生评价教师的座谈会(一般每学期两次专题会),作为定性评价;与此同时,教师自己还要不定期地召开学生专题座谈会(每学期不得少于四至五次),作为灵活性、过程性评价;学校还在校内设立学生评价教师教学专题信箱,让性格内向、不敢在教师面前评价教师的学生,通过写信的方式,敞开自己的心扉,说心理话。一周开一次信箱,一月做一次总结,也可设计学生问卷,让学生通过纸面答卷的形式,完成对教师的评价。

C、家长对教师的评价。

学生家长作为学生的父母和教育投资者之一,自然十分关心自己孩子在校受到什么样的教育。促进家校协同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职责。因此,家长评价教师是家长的一项权利,也是促进家长了解学校和教师,形成家校合力的有效途径。根据这一理论,学校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征求家长对学校特别是教师的评价;教师每学期要按时完成全班学生家访工作,及时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和家长对教师的评价,并认真做好记录;学校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听课、评课活动,了解老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由学校和任课教师联合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让家长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可以在平时,也可以在家长开放日)

D、教师对教师的评价以及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

教师是一个学校的主导力量,教师与教师间彼此都了解,因此,教师对教师的评价是学校管理者对教师评价总结的最重要的参考内容之一。所以,在教师评价中,教师对每一位教师的评价应是全面的、细化的和量化的。依据这一特点,每学期进行教师对教师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一个教师的道德、教育观念的转变、先进教师教学理论的学习、教学常规的落实、教改实验的进展、课堂教学的设计、改进与效果等。

学校管理者在操作评价中,首先要参与教师对教师的评价,与教师个人单独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校管理者要肯定教师的优势,指出教学中存在的不 足之处,提出提高发展的建议。其次,学校管理者的重要任务是组织、协调、平衡和总结各个评价主体的评价活动。再次,学校管理者要把平时的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分解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灵活性等,在一个学期中,进行积累整合,形成一个比较客观的、实在的总结性评价的成果。

现代学校管理改革中,教师评价制度的实施与完善越来越受到重视,成功的教师评价制度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有助于确定教师是否需要及需要接受怎样的培训、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和教师间的交流关系等等,合理完善的教师评价制度既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措施,也是纠正缺点,发扬优势的有效途径,更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教育改革。

三、深化教研教改,激发创新火花。

学校的生命力在于教师的教学,而教学质量的高低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命脉。所以,深化学校教研教改,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1、学理论,转观念。

实施新课改,教师都应学好理论,转变观念。新课程理念思想新、观念新,学校应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尽快地为学校教师洗脑,集中学习新课改理念,摒弃传统中陈旧的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而代之为新的发展观、人才观和质量观,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真正走上新课程改革之路。

2、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的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说课、开课、评课、集体备课、研讨会、教研沙龙等;开展叙事研究、教学反思、日志案例;开展各种教学比赛活动,如:教学基本功大赛、说课、优质课评选,课件展评,教学论文评选,教学案例评选等,创造各种交流机会,同伴互助,校际协作,专家引领,网络交流。

四、重视人文氛围,和谐校园人际环境。

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千方百计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给教师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和育人环境。搞好校园绿化,建设花园式学校,随时保证校园干净整洁、标语规范,板报新颖,内容齐全;随时更新艺术长廊、宣传板报和读报栏内容,形成浓厚的文明向上、健康文雅的人文氛围与和谐的育人环境。

2、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职能,广泛听取教师们的建议,想方设法解决教师生活上的各种困难,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活动,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逐步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形成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团结友爱、邻里和 亲、家庭和睦的风气。努力为教师创造一个和谐、向上的群体心理气氛。

3、扩大教师工作自主权,积极鼓励教师参与管理,凡属学校重大问题,不仅班子集体研究,还应充分征求教师意见,并认真采纳好的建议,对教师的工作允许选择不同的工作方法去完成;安排工作根据各自的特长、兴趣爱好,使其特长得到更好的发挥,从而满足其成就感。

五、优化经费开支,搭建创新平台。

农村学校经费少,资金紧,学校平时各项经费的开支,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坚持量入为出,但为了教师的培养与提高,达到科研兴校的目的。学校设列科研专项培养资金,多次派人到省市县参加培训学习,开阔教师眼界,扩充教师视野,同时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增加教学设备,使教学手段更加现代化,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条件,订购多种教育教学杂志、资料,为教师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创造条件;提供经济补助,给足时间,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层次的学习等等。为教师搭建一个创新的平台,并对教育教学有突出贡献的教师予以重奖。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宣传稿 篇6

——坪山新区坪山中学创建无烟学校自评报告

第一部分 学校概况

深圳市坪山中学位居红色革命东江纵队司令曾生的故乡,雄踞巍巍马峦山脚下,傍依蜿蜒流长的坪山河,背依坪山新区的高科技大工业区,是一所具有革命传统和求实创新氛围的现代化学校。

学校前身为1949年创办的的力行中学,1952年迁入现址,后易名为坪山中学。学校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拥有38个教学班,1984名学生,教职工160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市级名师3人,区级名师20人。坪山中学现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实验学校、广东省篮球传统学校、深圳市办学效益先进单位、深圳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深圳市书香校园、深圳市书法教育名校、深圳市阳光体育先进学校、深圳市广播体操标兵学校、深圳市优秀家长学校、深圳市安全文明标兵小区。

第二部分 创建“无烟学校”的实践与成效

吸烟不仅损害个人健康,而且殃及周围的人和污染整个校园环境,有百害而无一利。建设无烟校园,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清洁校园的需要,是促进全校师生身体健康的需要,是构建和谐校园和平安校园的需要,也是校园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规范化管理建设,为师生营造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推进校园绿化、净化、美化及文化氛围、以及推进环境建设,以“积极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师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 “无烟学校”创建工作。通过建立并完善控烟工作制度,大力开展健康宣传教育,营造师生员工共同参与控烟工作的良好氛围,积极构建和谐校园。

㈠领导重视,制度健全。学校成立以林俊红校长为组长的控烟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网络组织,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建立并完善了严格的禁烟规章制度,并责成专人负责不定期的巡视、检查。

㈡广泛宣传,全面动员。搞好舆论宣传,营造一种浓郁的氛围是 创建无烟学校的关键。我校广泛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控烟宣传教育活动。使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在校园内吸烟是一种不文明、不健康的生活行为,使全体教师自觉戒烟,做控烟的表率,努力做到自己不吸烟,劝戒别人也不吸烟。

1.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学校校园网、宣传栏、黑板报等平台,对教师、学生、家长开展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教育,提高教师、学生、家长的控烟知识,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不吸烟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2.坚持每年至少开展两次有关吸烟危害健康的专题教育活动,向教职工、家长进行广泛宣传,每学期利用健康教育课,就控烟有关知识进行专题讲授。

3.进一步倡导讲文明、讲卫生、改陋习、树新风的良好社会风尚,全校师生积极行动,争当先进个人、争创文明集体,形成了创建无烟学校的合力。另外,我校把控烟工作与教师的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倡导“每天健身一小时,幸福工作五十年”,使全体教师更加珍视健康。

4.在各公共场合张贴了“禁止吸烟”标志牌,严禁吸烟。5.利用世界无烟日,组织全校学生,以“拒吸第一支烟,健康你我他”为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㈢完善硬件设施,为控烟工作提供保障。为了创建无烟学校,我们在学校门口、会议室、教师办公室、楼梯、走道以及醒目的地方张贴了禁止吸烟的标志,撤消了会议室和各办公室的烟具,为控烟工作提供保障。

㈣领导带头,表率引领。校长及学校领导带头不吸烟,学校办公室、工会、团队等组织齐抓共管控烟工作。全体教职工和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控烟活动,人人争做控烟的主人,相互监督。有力地提高了师生员工的禁烟责任感,增强了控烟能力。㈤监督检查有力,控烟工作扎实有效

必要的检查能够保证各项要求的落实,学校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保证控烟工作扎实有效。

1、控烟领导小组成员对各项控烟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我校领导带头控烟,上至校长,下至教职员工,自觉遵守学校控烟制度,全体教职工和全体学生、家长共同参与控烟活动,人人争做控烟的主人,相互监督。有力地提高了师生员工及家长的控烟意识和控烟责任感。

2、利用每周的卫生检查,对全校各个卫生区域以及各个角落进行查看是否有烟头,发现问题及时在值周检查中注明,值周总结中提出,并提醒师生及家长自觉遵守学校控烟制度。

3、在召开家长会或家长来校和教师交流学生情况的时候,教师主动提醒家长不要吸烟。门卫处张贴禁烟标志,并要求不能让吸烟者进入校园,发现有吸烟的家长,及时给予劝说教育。

自我校开展创建无烟学校活动以来,促进了我校健康教育、精神文明工作的建设,而且提高了我校师生对烟草危害健康知识的认识,预防与控制了师生尝试吸烟及吸烟的行为;提高了全体师生拒绝香烟的自制力。自我校开展控烟工作以来,学校没有发生一例师生或外来人员在校园内吸烟现象。为创造良好的无烟环境,促进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作好控烟工作,积极为师生创造一个清新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最大的努力!

第三部分 自评结果

对照《深圳市无烟学校评审标准与评分办法》的要求,我校进行了认真的自评,自评得分96分,已经达到深圳市无烟学校的标准,特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

坪山中学 2011年9月22日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宣传稿 篇7

客观地说, 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一个是以报纸、广播、论坛为主体的传统媒体舆论场, 一个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兴媒体舆论场。两个舆论场相互影响, 相互依存。只有打通两个舆论场, 使之同频共振, 才能取得宣传思想工作的最好效果。近年, 周口师范学院适应时代特点, 把握师生实际需求, 把互联网与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有机融合, 做好大学生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的舆论引导工作, 打通了两个舆论场, 探索出了做好大学校园网络舆论引导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 为学校转型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引领传统舆论场:弘扬好声音, 传递正能量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职责是内聚力量、外塑形象, 为学校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做好传统舆论场, 大力办好“一报一坛二堂”, 弘扬好声音, 传递正能量。

“一报”即办好《周口师院报》。校报是学校党委的喉舌之一, 在平面媒体日渐式微的大背景下, 《周口师院报》坚持“小报大办有高度、小报精办有品位、小报活办有特色”的办报思路, 不断提升办报质量。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 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校转型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学生就业”等开辟专栏, 强力发声, 引领学校舆论导向, 全面发挥了校报作为学校“特殊名片”的功能。结合大学生实际, 开辟了“校友论坛”“就业指导”“校园辩论台”“青春加油站”“校园实话实说”等贴近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专栏, 走进大学生的内心世界, 成为大学生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

“一坛”即处级干部论坛和杏坛博士讲坛。学校依托校内外博士、教授等高知群体, 举办有思想、有高度、有特色的专题学术讲座, 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自2009年启动至今, 已举办了“变轨与吊诡:中国近代历史上两轮重大转轨的再思考”“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和青年学生的使命”“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等学术讲座38期, 深受青年学生的喜爱和关注。《中国青年报》以《“杏坛博士讲坛”为何受学子热捧》为题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二堂”即沙颍讲堂和道德讲堂。沙颍讲堂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为目的, 突出开放性、互动性, 强调应用性, 形式灵活, 内容丰富, 覆盖面广。先后为青年学生进行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艺术修养与个人成长”“传统文化漫谈”“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等专题讲座20余期。道德讲堂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主流价值观念为主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理论灌输, 讲堂每月一期, 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0余期。目前, 学校的沙颍讲堂和道德讲堂既体现了思想性和学术性, 又兼顾到广大学生, 形成了高低搭配、互为补充的良好格局。

二、把握网络舆论场, 占领舆论新阵地

近年,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异军突起, 公共话语权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 开启了“全民皆记者”的“微时代”, 网络空间众声喧哗、肆意表达、无序流淌, 舆论引导难度陡然提升。如何统筹两个舆论场, 寻求两个舆论场的“最大公约数”, 推动两个舆论场“同频共振”, 促进两个舆论场有机融合, 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研究的现实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 我们探索出了实施“6W工作法”, 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新路子。

“6W”即在校园舆情引导工作中, 认真研究和妥善处理网络舆情信息的6个关键节点, 即“什么信息 (What) ”“什么人在发布信息 (Who) ”“信息在什么地方出现并开始传播 (Where) ”“信息如何传播 (How) ”“什么时间处理 (When) ”“下一步如何办 (So what) ”。基于此, 周口师范学院在实践中着重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完善网络信息员队伍, 做好信息收集工作。以学校党委宣传部和网络信息管理中心为主体, 建立了校———院 (系) ———班级三级网络信息员队伍, 学校层面和院 (系) 层面的网络信息员主要由宣传部、网络信息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及各学院的党总支副书记、辅导员组成, 重点关注学生使用较多的网络论坛, 每天定时浏览周口师院吧、龙都论坛、人人网等;班级的网络信息员主要由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组成, 主要监测学生的QQ群、微信、微博等, 对于传播速度比较快且具有共性的信息, 及时向学院的主管领导或学校宣传部报告, 由宣传部组织人员对此进行研判, 并形成初步的处理意见。

二是做好权威信息的网络发布工作。发布权威信息, 是消除不良信息传播的重要选择之一。目前, 除学校的官方网站外, 学校建立有官方微博、微信平台;各级团学组织、社团组织也建立了官方微博、微信平台, 形成了强大的微博、微信矩阵, 各个平台之间同频共振, 同时发声, 用学生乐意接受、经常使用的方式来发布官方权威信息。

三是利用数据技术系统开发“I周师”网络服务平台。学校充分发挥在大数据方面的技术优势,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开发了“I周师”网络服务平台。该平台拥有2大类、18子类、102项内容的数据库, 形成了基于学生一卡通信息的学生危机预警平台和学生服务平台, 基于校园数字地图、手机车辆进出预约、异常行动报警的平安校园平台, 基于流程管理的网上服务大厅平台和基于数据挖掘的决策服务平台等, 有效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 大大促进了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四是培养“网络意见领袖”, 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网络舆论一旦形成, 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就显得刻不容缓。培养思维敏锐、深刻的“网络意见领袖”, 由他们在网络中发出好声音、传递正能量, 在青年学生和青年教师中产生具有倾向性的意见, 是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 学校在各级网络信息员中都培养有“意见领袖”, 他们在学校教师QQ群、学生QQ群、周口师院吧中有着较大的影响力, 在学校内部事务管理、重大政治事件网络讨论中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此外, 学校还注重通过微博来培养“意见领袖”, 学校博文记者站的同学刘某, 新浪微博的粉丝有1万多个, 其中大部分粉丝都是校内学生。

五是做好青年教师网络行为的引导工作。目前, 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学校教师总数的64%, 他们同广大学生一样喜欢利用网络讨论问题、发表意见。此时, 他们一方面是意见的讨论者, 另一方面又是青年学生的引领者, 更容易形成舆论导向。青年教师的网络行为引导, 是做好校内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学校党委一方面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现实利益诉求, 通过教职工生活园区建设, 帮助解决子女入托、入学, 调整校内收入分配制度等方式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让他们满怀家校情怀投入工作。另一方面注重个体引导, 有针对性地做好青年教师在QQ群、微信、微博中发布信息的解释说明工作。在学校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转型发展等关键问题上, 学校领导、部门负责人通过召开座谈会、个体交流等多种方式在广大青年教师中统一了思想, 达成了共识, 确保校内舆论导向与上级决策和学校党委的重大发展战略一致、同步。例如:学校的转型发展工作对部分文、法、历史等学科专业冲击较大, 部分教师对此有不同看法, 学校党委通过大讨论、座谈会、专题讲座等方式, 分析当前学校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我省高等教育布局优化调整的要求等, 使这部分教师逐渐明白转型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也是学校突破发展瓶颈的必然选择, 转而理解、支持学校的转型发展工作。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宣传稿 篇8

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文学的爱好者和一个作文教学的研究者。我们学校正在努力营造一个充满书香的校园。学校要求每一个语文教师每年必须订阅一些与语文学习、研究相关的报刊,学校在经费上适当给予补助;鼓励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撰写读书笔记、文学作品和教育教学论文并给予较高的奖励等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语文教师的成长。我就在省级以上的报刊上发表了教育教学文章和文学作品,这样不仅个人能力得到提高,物质上获得奖励,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威信。我经常将个人的作品带到班级与学生交流,交流写作的得失,交流写作的技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一年来我任教的班级学生在省市级报刊发表作品10余篇。此外,我还申请了一个课题《写作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训练》,结合日常作文教学进行研究,总结出了一条“阅读积累 咀嚼消化 感悟创新”的作文教学思路,并在全校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要想教好学生作文,教师就应该投身于作文教学的研究中去。只有对学生有所研究,对写作的规律有所研究,有一定的实践和指导经验,才有可能授人以“渔”,而不仅仅只是授人以“鱼”!积极和有方法的引导往往是激起学生写作欲望的良策。

作文教学可以是校本研究的课题。在上面的内容中,笔者谈到我们将作文教学的研究与作文教学的实践相结合就是一个实例。《写作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训练》这个课题的提出与学校开展校本研究不无关系。在全校上下积极申报校本研究课题的氛围中,我们语文组的教师就觉得我们完全可以来一个“一箭双雕”,在完成校本研究任务的同时让校本研究和作文教学研究相结合,让作文教学走出长期以来的无目的化、无序化、无纲化的窘境。目前,校本课程也进入了实施阶段。这样,我校的作文教学就有纲可循、有本可依了,相信在这本教材的帮助下,我校的作文教学成绩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建立行之有效的阅读机制,为作文教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王蒙在《致习作者》一文中指出:“从生活中才能发现文学,才有写作的源泉,才有写作的真实货色。”但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在现今的教育教学体制下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但让学生从阅读中去发现生活、理解生活、认识生活是完全有可能的,事实也证明,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往往能从阅读过程逐步提高。因为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或其它读物时,总是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即使生活是何等的平淡与枯燥也能从中产生联想,得到启发,获得经验。因此,在学生无法与生活建立密切联系的情况下,建立行之有效的阅读机制,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发现认识和感悟生活,积累作文的素材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开具阅读书目,让学生阅读有目标

我们首先为学生开具了一个阅读书目,这些书目中有世界名著和名家经典散文等,并且尽可能地适应学生身心的成长,与各个学期的教材配套。在学校学习期间,由于学习任务重,重点是经典散文和时文的阅读,教师每星期有计划地将阅读材料下发给学生,既可以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又可以调剂紧张的学习生活;寒暑假和国庆元旦长假,我们都会让学生利用长假阅读一些经典名著,学生在名著的陪伴下一定会过一个充实的假期。此外,每学年订阅报刊杂志时期,要求学生在老师开具的若干目录中选择订阅。这些目录包括《作文与考试》《中学生阅读》《杂文选刊》《读者》《意林》《语文报》等等。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就不会存在胡乱选择的现象,在写作时有效仿的对象,作文成绩自然会相应提高。

2.开展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阅读有经验

每个人的阅读品质阅读习惯都不一样,学校就有必要为学生建立一个交流经验交流体会的平台。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阅读经验交流大会无疑对学生有较大的帮助;此外,我们还建立了一些网上交流平台,如“阅读BBS”等。“阅读BBS”是学生最喜欢的沟通平台。这个平台其实在校园局域网上开设一个专区进行阅读作文等方面的交流。此平臺分成三个小平台,每个小平台下又有班级交流平台。学校安排语文教师做好各个平台(论坛)的版主,每天实时为学生解决一些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并做好平台的维护和管理工作。鼓励各班语文教师随时(尤其是假期)参与与学生的交流。

3.开放阅览室,让学生阅读有地方

阅览室有两种:常见的图书馆阅览室和网络阅览室。我校图书馆藏书10万册,订阅期刊100余种,三个大型阅览室可供200位学生同时阅读;网上阅览室就是学校与一些著名的网站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实行资源共享。学生只要打开网络,进入学校网上图书管理系统,输入个人信息,就可以搜索到自己喜欢的书籍或文学作品,如果有必要你还可以下载保存。当然,一些不适合学生阅读的作品都经过了过滤!学校每周都有专门的阅读课,这就可以保证每个学生有时间有地方阅读,又有东西可读。

4.推荐佳作,让学生阅读有收获

有阅读就会有思考与感悟,学生将所思考的东西写成文字后,教师将优秀的习作推荐给报刊。每发表一篇文章都会让学生发自内心的高兴,这样让学生感觉到了阅读是有收获的。同时也为其他的学生树立了榜样,他们也会更加努力的。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宣传稿 篇9

境的意见

司法部

司法部关于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法局: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关于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积极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提供优质法律服务,现结合司法行政工作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支持和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实践证明,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大政方针进一步确定下来。近日,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大力支持和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是司法行政机关责无旁贷的职责使命。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领会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重要意义,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把党中央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着力在减轻民营企业负担、解决民营企业发展难题、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完善政策执行方式、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努力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加快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立改废释,为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法律保障

1.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度。树立平等保护、促进发展的立法理念,重点围绕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产权保护、投融资、公平竞争等方面遇到的困难问题,确立民营企业“法无禁止即可准入”原则,加快推动修改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落实民营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全面保护民营企业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各种类型的财产权。充分保障民营企业平等获取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政府投资资金,有效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实现各类市场主体诉讼地位平等、法律适用平等、法律责任平等,保障民营企业与其他市场主体公平竞争。通过立法加强政府政务诚信建设,确保政府守约践诺,防止随意违约毁约、“新官不理旧账”等问题。

2.全面清理不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统筹协调正在开展的相关法律法规清理工作,在2018年年底前集中清理现行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中有悖于平等保护原则、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及时予以废止或者调整完善,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进一步加强法规规章备案审查,及时纠正有悖于保护民营经济的法规规章规定,积极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平等法治保障。

3.健全充分听取民营企业意见的立法工作机制。起草、审查涉及企业权益的法律法规,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专门听取民营企业的意见,全面了解其利益诉求并在制度设计中充分考虑。要把征求工商联和律师协会等行业协会的意见作为重要环节,必要时对相关企业、行业协会商会开展立法调研。对征求意见中民营企业反映比较集中的意见,通过有效渠道及时反馈研究采纳情况,未采纳的要说明理由。

三、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为民营企业公平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4.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加强民营企业产权保护,依法保障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财产不受侵犯、合法经营不受干扰。严厉打击针对民营企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对侵犯民营企业商标、专利、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以及损害民营企业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违法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对民营企业和人员的一般违法行为,慎用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对涉案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利影响。依法必须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处置涉案财物的,必须严格区分个人财产和企业法人财产、区分违法所得和合法财产、区分涉案人员个人财产和家庭成员财产,结案后及时解封、解冻非涉案财物。

5.坚持公平公正执法。坚决保护民营企业公平公正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享受同等法律待遇。全面推行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细化、量化行政处罚标准,坚决摒除随意检查、多重检查、重复处罚等执法歧视行为。大力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切实增强行政执法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透明化。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动阳光执法,坚决避免人情监管、选择执法、执法不公、暗箱操作等现象。

6.坚持规范文明执法。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全面公开行政执法部门权责清单,明确执法主体、执法程序、执法事项范围,从制度上推动解决行政执法“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凡无法律依据的,一律不得开展执法检查,严防执法扰企。切实改进执法方式,增强服务意识,做到行为规范、程序规范。切实防止一些部门在执法中对民营企业采取“一刀切”等简单粗暴做法,对民营企业经营中的一般违法行为,要审慎研究、妥善处理,可以通过说服、建议、协商等手段解决的,要以教育为主,不能一味处罚、一罚了事,坚决避免对市场活动的过度干预。

7.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建立完善行政执法内部制约监督机制,坚决制止和纠正各级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侵犯民营企业利益的行为。对民营企业投诉举报的“乱执法、随意执法”问题,必须及时查处,做到有错必究,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问责。切实加强涉及民营企业的行政复议案件办理工作,对民营企业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权益的复议申请,抓紧审理、及时办结,切实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8.大力推动简政放权。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放管服”改革部署要求,推进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简政放权、精简审批事项,激发民营企业经营活力和发展动力。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国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降低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成本。

9.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切实组织做好证明事项清理工作,对民营企业在中国法律服务网“群众批评——证明事项清理投诉监督”平台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批评意见,及时督促有关地方和部门抓紧取消违法设定的证明事项,切实避免民营企业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不方便等问题,对于普遍性问题,及时通过法定程序从制度上加以解决。2018年年底前,率先在司法行政系统通过告知承诺、信息共享等方式取消不必要的证明事项。

10.加快实现“一网通办”。推动落实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要求,优化简化行政审批服务程序,最大限度缩短民营企业办事时限,方便民营企业创业创新。2019年6月底前整合部省两级中国法律服务网,优化服务流程,推进实现以中国法律服务网为统领的“三网融合”“一网通办”。

11.推动创新监管模式和执法方式。针对民营企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改进传统监管模式和执法方式,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探索实行“互联网+监管”“物联网+监管”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为民营企业创业创新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引导民营企业形成良性竞争的市场生态。

四、创新拓展公共法律服务,为民营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12.发挥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服务民营企业功能。推行实体平台“一窗办多事”,整合司法行政系统各项服务职能,实现“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流转办”,降低民营企业寻求法律服务的成本。加强“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接听队伍专业化建设,有条件的地方组建专门服务团队,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推行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实现请律师、办公证、求法援、找调解、寻鉴定等与民营企业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在网络平台一站式办理。

13.组织引导律师积极服务民营企业。围绕促进依法经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营造法治环境,引导律师积极参与企业决策论证,提供法律咨询、权益保护等服务,促进依法办企。组织律师服务民营企业专项活动,在2018年底前为重点民营企业开展一次全面法治体检,将法律保护关口前移,帮助民营企业有效预防和化解法律风险。加强与各地工商联组织和行业协会商会沟通合作,协助有关行业协会商会成立专业律师服务团队。探索开展民营企业公司律师试点,进一步完善公司律师参与民营企业经营、决策、论证等工作机制和平台。加强与各省(区、市)党委对外联络部门、中国贸促会各省(区、市)分会等的联络沟通,为民营企业对外经贸合作交往提供高质量法律服务。

14.拓展创新公证服务民营企业工作。监督指导公证机构认真办理企业并购、招标投标、知识产权、拍卖、提存、抵押等公证业务,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贷款的公证服务力度,规范交易行为,防范非法集资风险,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积极开展公证服务知识产权保护,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推动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公证服务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机制。在有条件地区开展民营企业公证服务知识产权保护试点,遴选培育第二批若干家公证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示范机构。

15.建立民营企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机制。加强民营企业矛盾纠纷排查,将民营企业矛盾纠纷作为重点,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第一时间开展调处,定分止争。民营企业矛盾纠纷多发的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可以设立专门的服务窗口,及时受理并调解民营企业矛盾纠纷。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人民调解组织或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选聘优秀法律服务工作者进驻企业或建立调解联系点,及时调解矛盾纠纷。认真贯彻落实推进商会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依托各类商会组织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健全完善商会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加强行业性、专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及时化解涉民营企业劳动争议纠纷。

16.推进民营企业民商事纠纷仲裁工作。加大在民营企业实施仲裁法律制度的工作力度,吸收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人士担任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深化仲裁机构与商会等行业组织的协作,建立专业仲裁工作平台,发挥专业人员解决民商事纠纷作用。尊重民营企业自主选择仲裁机构、仲裁员和处分权益,平等对待民营企业当事人,依法公正合理裁决涉及民营企业的民商事纠纷。优化仲裁工作程序,本着就近、快捷、经济的原则,方便民营企业特别是困难企业通过仲裁解决纠纷。

17.积极做好民营企业员工的法律援助工作。对民营企业农民工和困难员工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请,要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受理。积极组织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民营企业,为企业困难职工、下岗职工等困难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实现应援尽援,营造和谐稳定的用工环境。

五、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引导民营企业依法经营依法治企

18.深入推进“法律进民企”。组织、指导和帮助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制定法治宣传计划,开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律知识普及活动。深入开展“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活动,增强企业管理者和企业职工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维权的意识,切实将“法律进企业”活动引向深入。

19.紧扣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集中宣传。鼓励探索重要节点开展法治宣传的新模式,充分利用“4·26”知识产权日、宪法宣传周等时间点,选取民营企业关注的法律法规或法律热点问题,集中开展大型的普法宣传活动,借助重要节点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普法效果,提高工作覆盖面,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

20.创新普法宣传内容和方式。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优势,对与民营企业发展相关的民商事法律法规等进行法律解读和舆论引导。更好运用网络、微信、客户端开展普法活动,积极推送相关主题宣传活动消息,开展新媒体普法。大力宣传民营企业守法诚信典型案例,开展树立守法诚信企业家、标杆企业等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六、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贯彻党中央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上重要日程,推动各项政策落实。要充分发挥政策协调、统筹指导、督促推动作用,在政策、融资、营商环境等方面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加强调研和督促,结合经济形势变化和企业反映法治层面的突出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管用的措施和办法。要建立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制度,健全完善服务民营企业工作机制,定期走访,帮助解决涉法问题。要加强监督问责,建立涉民营企业法律服务信息反馈制度,认真查处各类投诉举报,及时跟进工作进展,对落实情况滞后单位要求作出说明。司 法 部

上一篇:一把断尺作文下一篇:2010级广告一班 广告标题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