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2024-05-13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通用12篇)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篇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并以之促使学生内因变化, 优化学生的心理机制, 不仅是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中值得研究的课题, 也是当今教育改革、教育实践中颇有价值的实践课题。良好的师生关系, 正如布贝尔所描述的那样:“教师和学生各以自己独特的人格和平等身份与对方发生关系, 谁也不强加谁, 谁也不同化谁, 双方在信任的基础上, 通过对话互相发生作用, 以达到教育的目的。”然而, 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 一种新型的、进取的、富有创造意义的师生关系, 以及具有增强学生学习动机的师生双边活动在客观上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由此可见,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应是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从教育的实际出发, 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 积极创设与强化各种诱因, 尽可能使学生在与教师的“对话”中保持愉悦的心情, 构建协调合作的师生关系。

一、多元化培养目标, 畅通教育流程

运用崇高的理想来教育学生, 希望学生能为之奋斗终生, 这固然是教育的经典理论, 但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 这种理论、这种教育往往会被淡化, 而较多的学生在学业竞争的独木桥上往往为失去奋斗目标而哀叹。这里除了学生认识的偏差外, 还有一点是教育给学生设置的目标太单一、太玄虚。过程激励理论告诉我们, 只有当人们对实现某项目标的价值即效价看得较大, 并且他判断自己实现这项目标的可能性即期望值也较大时, 用这项目标激励他, 才能使他产生较大的激励力量。在这一点上, 素质教育则以培养目标的多元化而获得学生的认可与接受。

根据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原则, 一切教育工作者则因积极切实地为学生设计各类可观、可感、可及的奋斗目标。大到职业的选择, 小到学科阶段成绩的目标, 个人爱好兴趣的发展, 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到目标的可及性, 从而唤起实现上述目标的积极行为, 并使各类各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行为指向, 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 学生的内驱力得到增强。

二、实行教育民主, 达到教学合作

成功的教育, 必然是以教学上的愉快合作为基础的。作为人际关系的师生之间, 同样必须遵循一条起码的原则:人格平等, 相互尊重。

我们知道, 随着生理上的迅速发展成长, 青少年学生在心理上也处于一个激烈变化的时期, 尤其是当代的青少年, 他们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 要求独立自主, 不喜欢别人来管头管脚;他们的自尊心很强, 爱独立思考, 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这种“心理性断乳”时, 如果得不到成人的理解与尊重, 他们就容易发生心理反常。因此, 要成功地教育青少年学生, 首先要有教育的民主意识与教育民主的方式。

尊重学生是实行教育民主, 达成愉快合作的根本点。尊重学生,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即尊重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尊重他们的意愿与情感, 说到底, 就是把学生当作与自己地位平等的人来看待。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酷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人本主义心理学告诉我们, 社会上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牢固的地位, 希望别人的高度评价, 需要自尊自重和为他人所尊重。而当今的教育, 在很大范围、很大程度上, 教师仍是以“集体领导者”“知识的传授者”的身份特征出现在学生面前, 而“模范公民”“朋友与知己”这些标志教育民主的特征却只是一种表面的点缀。

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开辟广阔的天地, 是实行教育民主的重要内核。今天是一个政治和经济都开放的时代, 主体利益、自我意识、自我修养、自我参与、自我判断和自我选择成为当今时代的突出特征。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 教育同样必须把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选择性、创造性、自尊性作为自身的一种崇高追求。鉴于此, 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不能不把握他人教育或自我教育的时代, 并适时准确地促使其重心转移, 为学生创设大量的、渐进的自我教育内容, 使教育真正进入“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

三、提高角色期望, 提供成就诱因

决定人的行为, 从而决定行为效果的不是单一的心理因素, 而是由内外两方面因素构成的整个行为动力系统。随着一个人社会地位或社会身份的改变, 外界对他的要求、期望、评价和对待也会发生变化, 并因此诱发其新的同现行社会地位或社会身份相对应的角色模式, 最终导致整个行为动力系统状态的改变。

在目前的教育过程中, 我们往往采用划一的标准要求去评价对待学生, 而未考虑到较多的差生因成绩的长期落后而导致他们的整个行动系统偏离了一般学生的角色, 把个体的落后或无能归因于自身内部, 认为自己就只有这样的水平, 努力也无效, 自己始终把自己的动力系统纳入一个闭合的、消极的恶性循环状态。

按照角色理论的观点, 为增强学生的自我概念, 提高学生的成就水平, 以及对教育的接纳性, 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创设各种成就诱因, 力求使其外部动力因素、内部动力因素和行为效果三者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相互适应、自相一致的状态。

在提高学生的角色期望中, 我们又不能不考虑到创设成就诱因的广泛性与层次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角色的有效途径。许多教育改革家在教育实践中创建的“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希望教育”“创造教育”“爱心教育”“合作教育”无不是为了创设成就诱因, 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及愉悦的教育情境去努力改变学生原有的社会地位, 促使学生提高自身的角色期望, 从而导致角色模式的改变。

总之, 良好的师生关系, 应是整个教育过程中促使教与学都指向成功的十分重要的因素, 也是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的重要诱因。我们只有致力于师生之间思想、情感、兴趣、爱好等多侧面、多层次的心理双向交流, 才能形成师生间的互动期待、互为接纳的教育格局。目前, 教育的整体改革,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已为我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空, 我们应当抓住机遇, 对建立师生关系这一课题在理论与实践上进行深刻探讨, 使我们的“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 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责编冯立伟】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篇2

【摘要】在当今市场化的氛围环境下,部分人曲解了何良好的师生关系。研究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教育成败的关键。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出学生的巨大的学习热情和自我管理能力。所以,在师生之间形成亲密、友好的感情交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民主平等 和谐 亦师亦友 教育改革

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活动中的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和道德关系,又包含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一切教学工作的完成都是靠师生之间的交往来完成的。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尤其重要,但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正不断冲击与考验着师生的关系。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教育成败的关键。

一、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意义

(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巨大热情

从我国课堂教学现状来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人际互动,课堂教学的各项任务主要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完成,教育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的维持下进行的。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结果,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使教师能够满腔热情、专心致志地上好每一堂课,学生也会对这位教师所授的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反之,紧张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对教师的教育产生戒备和抵触心理,拉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使教和学的关系难以协调,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教师应在课堂内外真诚、和蔼地对待每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努力吸收多方面的知识,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经常找学生谈心和家访,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能及时表扬。要精心设计学生的作业,认真批阅,及时为后进生查漏补缺。另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讲一些笑话和国外趣闻等,以培养师生间的情感,长此下去,就会使学生真正地喜欢这位老师,爱上他的课程,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的课程感兴趣,对老师所教的知识认真领会,留的作业及时完成,并主动去学习新的课程知识,使他们的能力不断地提高。

(二)有利于创建和谐的班集体

和谐班级的创建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只有大家心往一块用,劲往一处使,才能创建成和谐班级。良好的师生关系势必会令到同学们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团结和坦诚相待,说实话,办实事,树立一种蓬勃向上的团队作风,一种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在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及劳动当中,都会树立一种荣誉感,由“让他干”,变为“他要干”,而且是争着干,为班集体争得荣誉,为老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也会使学生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使一些调皮学生也会受到教育,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班集体的每个成员一旦把自己融入了集体之中,他们就会常常把集体的兴衰与自身的利益和荣辱联系在一起,因此,对集体的事情和活动,他们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给予主动的关心和积极的参与。如用集体的目标自我激励,用集体的行为准则自我约束、自我调节。为了维护集体的利益和荣誉。他们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自主地参与和制定集体的活动计划,并努力完成,积极开展各种工作与活动等等,这些无疑能有效地锻炼和逐步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能够增强教师威信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往活动中是民主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相互接纳,不能把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要善于和学生交往,对学生关心热爱,要互相尊重和合作,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让学生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敬仰之情,教师在学生的心中也树立起威信。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施以教育的基础和有力的手段。教师只有和同学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充分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才能增强教师的威信。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都强调学习中人的情感因素。他们认为,必须尊重学习者,把学习者视为学习的主体,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求和价值观,主张在师生间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景。因此,教师除了扮演权威者角色之外,还应当扮演朋友和知己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鼓励者和促进者,使学生觉得教师是他们真正的、可信赖的朋友和知己。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相处时,要满怀真诚和爱心,与学生坦诚相见,热情关怀,思想教育要耐心细致和循循善诱,特别是在学生有了过错时,不能以个人的权威地位作掩护,对学生采取居高临下和盛气凌人的态度,更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羞辱学生。但教师在做学生的朋友知己时,应该认识到师生关系不能完全由个人情感所支配。教师更不能为取悦学生而无原则地迁就学生,或者和学生讲哥们儿义气,出现教师不象教师、学生不象学生的局面。一个与学生建立表面友好而实际低级庸俗关系的教师,容易与他们扮演的师长角色发生角色冲突,降低在学生中的威信。

(四)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

良好的师生关系本身对学生有很大的教育作用,使学生之间的各种摩擦和矛盾能够及时化解,不会因为一件小事而大动干戈,挫伤他们的友谊,为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入之间的关系树立典范,使学生的思想受到熏陶,为构建和谐校园,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起到积极作用。而且,为将来学生走出学校,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能够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做人。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素质教育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更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注重学生的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只有通过他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合作交流,才能取得相应的教学效果,才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树立教师威信,桃李满天下。

二、良好师生关系的内涵和特征

(一)什么是良好的师生关系

什么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呢?良好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和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良好的师生关系即是从人性的一般特点出发,在教师良好的修养、学校和社会正确引导等的内外因素作用下,实现以生为本,教师主导的有机统一。使师生之间自然形成一种民主平等、相互理解、彼此信任、情感交融的新型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从而使教与学两种因素和两个过程和谐结合,实现课堂和谐,生活和谐,校园和谐,最终实现促进师生双方特别是学生的“德性”发展日趋完美的终极目标。

(二)如何判断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特性: 一是坦白或明朗,彼此诚实不欺诈。二是关心,彼此都知道自己受对方所重视。三是独立性,一方不依赖另一方。四是个体性,一方允许另一方发展其独特的个性与创造力。五是彼此适应对方的需要,一方需求的满足不以另一方需求的牺牲为代价。

民主平等,尊重信任和人格的平等。做到严格要求,言而有信,对事不对人。不能将学生分为好学生坏学生,绝不迁就“好学生”,绝不讽刺挖苦“坏学生”,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学生能把她不愿与父母说的话说给老师听,把他的快乐、困惑和痛苦都能与老师交流。同样老师也能把在工作中对他的期望,听取他的建议,帮自己改进工作方式,怎样更好的发挥大家的学习自觉性,不掩盖自己的失误,真正发展教学相长的风气。有的教师与学生的“良好关系”是建立在家长的物质基础之上的。这样会引发学生心里的不满情绪,更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背道而驰。

最好的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亦师亦友,教学相长的关系。在课堂上,是老师。课下,应是学生的朋友。在课堂上,学生尊重老师的劳动,不能老师在上边讲,学生在下面闲谈,这是对老师劳动的不尊敬、不尊重。如果在学习方面,大家有什么好的想法,有什么好的见议,可以提,可以讲,在知识学习的方面,老师愿和大家一块学习,一起掌握。同时,在课下,老师应和学生们以朋友们相处,作为老师,只有融入到学生当中,才能很好的了解他们,这样,老师才能很好的和学生相处,才能把课上好。

三、培养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

(一)提高师德修养,塑造高尚师德形象

所谓师德,是指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师德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也是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助推器。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胡锦涛主席曾在会见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强调: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时刻不忘党和人民的重托,把培养优秀人才作为自己的重大责任,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孜孜不倦地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育人水平;要率先垂范,为人师表,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就是说教师应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教师是管人的人,但管人首先要学会做人,做好人,然后才有资格去教育管理人。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不杜绝教师队伍中的不道德现象,不完善教师的人格形象,塑造学生灵魂又从何谈起?所以,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树立高尚的师德形象。首先,要敬业爱岗,立志终生植根于教育行业,专心治学治教,躬耕教坛,孜孜以求,无私奉献,这是干好教育事业的思想基础。其次,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学法讲法,以法执教,依照《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要求,履行自身的职责和义务。再次,弘扬敬业、爱业和艰苦创业精神,并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标准约束自己,完善自己。最后,把“教书育人”与“教书育己”统一起来,从细小事情抓起,坚持经常,形成习惯,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形象给学生感染和启迪。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有机结合,和谐学生的心灵。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青少年“身”和“心”全面发展的要求。提升青少年的生活品质,让他们健康的成长、幸福的生活,是当代教育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教育的真正核心所在。作为未成年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应采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或讲座,利用广播、电视、录像和黑板报等宣传工具,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要求,让青少年从多角度、多场合接受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其身心发展特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转变不良行为,和谐自己的心灵,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使其顺利渡过青春期。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室,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使个别青少年的心理疾病得到治疗,不断提高其心理素质。探索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强化生命教育,打造“平安青春期”工程。

(三)师道尊严

构建师生关系的新走向(双向式“师道尊严”)。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与学生交朋友,不要凌驾于学生之上。只要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将自己当作人格上与己完全平等的人,他们的学习自觉性才能真正的调动起来。历史上有两种主要的师生关系价值取向:一是教师本位的师生关系取向,如传统“师生尊严”思想。二是学生本位的师生关系取向,如民主、平等的理论和要求。现代教育需要民主和平等,也需要“师道尊严”。在新课改形式下,教育需要继承“师道尊严”的合理内核,剔除压迫、独裁和体罚等非尊重学生的方式,形成民主、平等式的“师道尊严”,即双向式“师道尊严”。双向式“师道尊严”是现代师生关系新走向,可称为“第三种结构”或“第三条道路”,具有尊重、沟通、分权等性。

(四)改革教育制度

改革教育制度,促成师生关系和谐。近二三十年来,经济领域的市场化风习很快蔓延到学校。大家都处于竞争之中,师生之间又多了一层利害关系,最终导致师生关系利益化甚至市场化。怎样才能促成师生的和谐呢?学校工作应以学生为中心,老师的责任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老师不是老板,更非警察。老师是知识的承载者、是知识接力中的前一棒,学生是老师知识的传承者和扩大者。要根除功利教育,让师生关系恢复和谐,仅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转变观念是做不到的,而必须进行教育制度改革,并同步进行包括户籍制度、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在内制度改革,方可有成效。

四、结论

总之,适当的沟通是一种成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之间形成亲密、友好的感情交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马桂芳.学科德育.广东:华南师范大学《小学德育》杂志社

2.教师因批评学生挨耳光并被打倒在地(《北京晨报》(2008年12月8日)

3.女教师被逼向学生下跪道歉后进精神病院(《华西都市报》(2008年12月8日)

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篇3

【关键词】中学 班主任 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161-01

中学生心理的发展由于受到他们生理、心理特点的限制很容易受周围的人际关系的影响,其中不同类型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影响也很大。虽然“师道尊严”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成为迂腐的老黄历,提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但是目前的教育工作者中仍然有一些人在有意无意中以居高临下的姿态面对自己的学生,甚至把学生看作是容器、产品,造成了学生“敢思不敢言”、“有话不愿说”的局面。师生心灵间缺乏交流和理解,学生畏惧老师,有心里话不敢或不愿向老师倾诉,老师无法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不知学生内心的喜怒哀乐,老师与学生的这种心灵阻隔既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总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多么的重要。

其实每位热爱自己工作的老师都愿意成为学生的朋友,渴望了解自己的学生,希望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如果是一位班主任这种想法会更为强烈。我也是这样,我一直在思考、在摸索成为学生朋友的方法,如何能尽快了解他们的内心,也让他们知道你关爱他们的心。在这几年的探索中,我有了一点点心得,下面我就说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搭建心灵彩桥的方法很多,我使用的是“周记交流法”。同学们通过周记和我交流,正是在这样的交流中很多学生与我成了知心朋友。这是我培养师生感情的一种捷径。

因为我是班主任,我很想尽快了解班上的每一名学生。于是我就让学生们每人准备一个记事本,专门用于和我交流使用。我让他们每个周末回家写一篇周记,内容包括班级、自己、同学、家庭、老师等等,字数也不限。唯一的要求是字迹工整,表达清晰。他们交给我后,我尽快批阅,尽力解决他们提出的困难;认真考虑他们提出的想法和建议。开始的时候,同学们每周写一篇,后来有的同学在学校期间遇到问题时,也写在周记本上,写好之后就放在我的办公桌上,想随时和我交流。根据他们的需求的变化,我也进行了调整:写好后可随时交给我,不限时间,不限篇数,但每周至少交一次。就这样,同学们和我的交流越来越多,内容上也越来越广泛。就这样同学们与我之间的心灵彩桥就搭建成功了。

搭建成功以后,就是好好的利用它了。初期的使用是:安排座位的时候我可以用她来了解他们的想法和要求;给住校的同學安排宿舍、床位的时候可以用它来了解他们的需要;选班干部的时候可以用它来听听大家的心声;对老师们的建议也在上面可以写出来。只要他们的要求合理、理由充分,我都会尽量协调好。解决不好的,我也会在他们的本子上将原因详细地解释清楚。通过这些一点一滴细微的小事情,我们之间的信任感大大增强了。我了解了他们,他们也能够理解我。慢慢地他们愿意把更多的心理话告诉我了,我们的交流也在慢慢的加深,它的用处也越来越大:可以让我了解到很多他们内心的想法以及他们的困惑;可以让我帮助那些家庭困难而内心又敏感脆弱的同学;可以让我协调他们之前的矛盾;也可以避免一些干戈的产生…我知道我已经成了她们可以信任的朋友了。我教初一的时候,有位小女生,长得很可爱,有一次她在周记上问我,她有种很奇怪的感觉:很想看到某一位男生,见到了又会脸红心跳不知道怎么办,让我帮帮她,还要我帮她保守秘密。我就告诉她:第一她能把这件告诉我说明她很勇敢,做法也很正确;第二我不会辜负她的信任,会帮她保守秘密并帮助她一起解决这件事;第三这不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这只是她生活中的一个美好的浪花,所以不用太担心。后来我们一起慢慢地将这件事解决了,这也成了我们之间永远的秘密。还有一位女生在周记中说到她非常讨厌自己妈妈的说教,反感至极。其实她自己也知道妈妈是为她好,可就是改变不了心中那种想法。我们便在周记中共同讨论这个问题,我让她试着去感受她妈妈的感受,让她试着去“享受”她妈妈的爱,慢慢地来改变,试着让自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这个过程很长,我不知道她妈妈有没有感觉到自己女儿的改变,但我知道后来这位同学的一篇获奖作文的题目是《妈妈的爱》。我还遇到过一位性格极为内向的同学,班上来了一位新老师,因为一点小事,他误认为新老师很讨厌他,上这门课的时候他从不敢抬头看老师,更不会主动回答问题。老师只是认为他内向并没放心上。后来他在周记中提到这件事,这让我很吃惊。我尽快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只是他给自己系的一个“疙瘩”。我与这位老师沟通了一下,我们共同去帮他解开了这个“疙瘩”。他这才不排斥上这门课,不害怕这位老师。有位同学父亲重残,母亲也有病在身。却又害怕同学看不起他,他在周记中告诉我后,我便尽我所能地帮他:替他申请免除一部分上学的费用,生病时帮他买药,帮他准备一点生活用品。后来他的家人为了感谢我,送了两床棉被来,任我如何推却都不愿拿回去。还有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的例子。我想之所以能成为同学们喜爱的老师,值得信任的朋友,“心灵彩桥”功不可没。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艺术 篇4

教师只有全面正确地了解自己和学生后, 才能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由于年龄、经历的不同, 文化修养的悬殊, 兴趣爱好的差异, 会造成思想、情感、性格、才能的差距, 若教师不注意这些差别, 将可能调整不好师生关系。

一、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

学生有自己独立的人格, 有自己的需要、愿望和尊严, 是具有个性特点, 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正确的学生观就是全面的人才观, 就是坚持因材施教, 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了解分析学生是以热爱学生为前提的,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 才能深入、细致地去了解学生, 了解、分析的越细致、越深刻, 对学生的感情越深厚, 教育教学才会取得好的效果;教师只有热爱学生, 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 竭尽全力地搞好教学工作;教师只有热爱学生, 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 学生才会向教师吐露心里话, 教育工作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1) 热爱学生是沟通师生关系的纽带, 而尊重学生是热爱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尊重学生最主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任何人都有人格尊严, 教师绝不能伤害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 要杜绝一切体罚和变相体罚, 以及谩骂、讽刺、挖苦之类侮辱人格的不文明行为。对待学生, 教师要采取当面表扬, 私下批评的方法, 绝不在众多学生面前伤害某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就要信任学生, 信任也是一种教育的力量, 它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积极上进, 尤其是对差生或有错误行为的学生, 教师的信任是一种极大的鼓舞, 会使他们以此为动力, 改正错误, 奋力进取。

(2) 热爱学生就要理解学生。只有理解学生, 才能更好地关心、热爱学生, 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地关怀, 必然会引起学生爱的反馈。因为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爱护, 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会对教师更加热爱、更加亲近、更加信赖。

(3) 热爱学生, 要求教师从德智体全面关心学生, 要把自己全部热爱之情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并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既不能偏爱优生, 也绝不能冷落差生;要把握好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良好的习惯和表现要予以表扬和鼓励, 对于学生不好的习惯和表现, 要及时劝导、帮助其纠正。同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 以便在教育工作中能从学生自身实际出发, 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力求取得良好效果。

二、教师在良好的师生关系

形成中起主导作用, 其主导作用的发挥依赖于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和吸引力

(1) 教师如果具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识、高超的教学技巧和对学生真诚的爱, 就一定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只有在这种情况下, 一方面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意见, 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另一方面教师的要求易于转为学生的心理需要, 成为激励学生积极进取的动力;同时教师的表扬使学生精神振奋, 心情舒畅, 教师的批评则能增强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

(2) 教师加强自身修养是维系良好师生关系的保证。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有特殊的影响。所以教师应以身作则, 做学生的榜样。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处处以身作则, 事事为人师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首先要做到。

(3) 在师生关系中, 教师能否赢得学生的尊敬,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吸引力如何。教师如果思想进步, 品德高尚, 知识渊博, 专业造诣深, 教育方法循序善诱, 同时尊重学生、热爱学生, 则很容易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当教师成为学生榜样时, 相关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都会比较顺利。因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可以使很多工作的开展事半功倍, 学生会确信教师的指导和要求的准确性和必要性, 并将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其学习和生活上的目标和动力。

总之, 教育学生是一项伟大的塑造灵魂、性格的工程。我们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就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关心热爱学生, 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树立健康理想, 发展学生的智力, 开阔学生的视野, 并带领他们去遨游充满乐趣和魅力的知识海洋。

参考文献

[1]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3.

[2]李炳全等.教学心理与教学艺术[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4.

[3]张济正.学校管理学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

[4]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小学阶段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篇5

丁茂洲

(汉滨区瀛湖镇三星小学,陕西 安康 725012)

摘要:“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际关系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当前我们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是学生难教,教师难做,师生之间缺乏亲密合作的和谐关系,教学活动得不到有效的开展。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与沟通逐步建立起来的。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教与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师生只有配合默契、合作愉快,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尤为重要。

关键词: 和谐 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

一、师生关系的现状。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 体制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学生的功课负担过重,除了读书,还是读书,学生的个性与爱好被残酷扼杀,从而导致有些学生个性叛逆、厌学逃学、破罐子破摔的情况;另一方面,“升学率”给老师带来极大的压力,因为如果完成不了上级下达的指标,就拿不到更多的奖金,甚至可能保不了“铁饭碗”,于是学校教育还是追求“升学率”,所谓的素质教育还是穿新鞋走老路,完全流于形式。题海训练、数不完的考试、排名次,让学生承受过重的学业负担。因而出现学生不想学,教师硬要学生学,对立的不和谐的师生关系由此而生。有些学校出现老师和学生矛盾很激烈的场面,甚至出现老师打学生或者学生打老师、辱骂老师的现象。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们都应该称他们为小朋友。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由于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本位主义,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彼此之间缺乏平等的沟通与对话,师生关系存在着很深的隔阂。在现代社会,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不仅仅需要学生尊重教师,同时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重,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和谐关系。“把学生看作天使,教师便生活在天堂;把学生看作魔鬼,教师便生活在地狱。”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际关系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当前我们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是学生难教,教师难做,师生之间缺乏亲密合作的和谐关系,教学活动得不到有效的开展。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与沟通逐步建立起来的。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教与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师生只有配合默契、合作愉快,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尤为重要。

二、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严于律己,学高为范。

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师表,而且是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因此,教师要恪守师德、严于律己,处处作学生的表率。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必须掌握渊博的文化科学知识。首先应对自己所教的科目了如指掌,熟透专深,融会贯通。要刻苦钻研教材,领会新教材的精神,掌握精湛的教学艺术,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以新型的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学,做一个知识广博的人,一个学生尊重的学者型的老师。教师要获得渊 博的知识,必须下苦功夫学习,做到锲而不舍,学而不厌。“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成峻极。”教师在求知苦学中,要一点一滴地去汇集、咀嚼。当今社会的发展,以突飞猛进的科技进步为显著标志,教师要不断积累知识、更新知识,充实自我,交给学生一把通向新世纪科学宝库的金钥匙。时刻记住“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首先要有一桶水”。一个好老师首先应有较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专业技术出色的老师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而品格高尚的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和自尊,使他们热爱学习,升华思想。因此,在道德上要树立一个“范”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博为师,德高为范”。《周礼》中称:“师者,人之模范也。”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要凭自己崇高的道德情操、丰富的智慧、严谨的作风,敬业的精神赢得学生真诚的敬仰和爱戴,并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威望,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教师一旦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崇高的思想品德,就会以自己高尚的人品修养感染学生,产生重大的向心力,学生才会因喜欢你而喜欢你教的科目,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热爱学生,理解学生

教师要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托尔斯泰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因为青少年学生是我们事业的未来和希望,人民教师热爱学生,反映了他们对人类社会最崇高事业的追求。正如上海的于漪老师说的:“这种对学生爱的感情,是植根于对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无限坚信之中。我相信无产阶级事业的光辉灿烂,相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只有对事业无比坚定的信念,才能全身心地热爱学生,因为他们是我们事业的未来。” 热爱学生,教师首先要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健康,关心学生的思想和品德,关心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并把这种关心提高到教育教学质量上。

热爱学生不仅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对教师的法定要求。《教师法》第8条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这些法律条文说明了教师热爱学生是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作为中学英语教师,首先在教育思想上要突出一个“爱”字,即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英语学科、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生。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的美德。于漪曾经说过:“要真心实意地爱学生,热爱学生是人民教师的天职,我们要把热爱事业、热爱未来的强烈感情倾注到教育对象身上,对他们满腔热情满腔爱。没有爱,可以说也就谈不上教育。” 的确,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是教学之所以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智慧和教学艺术的重要源泉。一个具有爱心、宽容、公正、善于理解学生、温柔体贴的老师一定是最容易贴近学生心灵的老师,也是学生最信任的老师。热爱学生就是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弟弟妹妹、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爱。不仅仅表现在生活中和学习上的悉心关怀,还应该与学生互相沟通,情感交融,学会做学生的知心人。教师要教育培养学生,就要理解学生。理解学生是热爱学生的起点,是进行教育的前提。本人在教学中总是处处为学生着想,急学生所急,和学生平等相处,争取一切能争取的时间与学生畅谈,深入学生中间,做学生的朋友,为他们排忧解难。热爱学生不但表现在对学生学业上的关心,更表现在对学生平常的生活以及微小的心理变化上的细心关注,点滴的关怀。

(三)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当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而不是“唯我独尊”。应当建立朋友式的关系,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对待,可以互相交换意见,互相探讨问题,教学相长。首先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所谓真诚,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要表里一致,既不掩饰自己的情感,也不粉饰自己的缺点,与学生平等相处,坦诚相见,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并消除防御机制。人都有自尊心和自觉能动性,只有受到尊重信任,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

苏联教育学家马卡柯说:“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尊重学生意味着应当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歧视、不讽刺挖苦,更不训斥体罚学生。教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真诚地与学生交朋友,平等对待学生,象呵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学生脆弱的心灵。有些时候碰到调皮捣蛋的学生确实令人气恼,但要注意处理的方式,不能一味粗暴责骂。笔者每遇到在课堂上开小差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不是严厉批评,而是以眼神制止或走到其身边,轻敲其课桌表示无言警告,这比当众喝斥批评更有效多了。教师对学生应当尊重信任,才能以情营情、以情促知,师生情感互动,心灵沟通。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其叛逆心理很强,教师应当有象大海般的胸怀去包容学生的错误,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体罚学生更不可取,应当认识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应当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多一份宽容与理解,尊重与信任,尽可能为其排忧解难,以老师广博的爱心,赢得学生的敬重,这样,学生自然“亲其师”而“信其道”了。

(四)感恩教育,真情互动

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单凭教师的单向给予是不行的,我认为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是师生互动,以情激情,让学生懂得感恩,懂得回报老师和家长的关爱,懂得尊重师长,尊重别人,而不是自大妄为,自私自利。当今社会,许多家庭孩子少,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许多孩子自小被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视如珍宝,疼爱有加,养成不少小皇帝的弊病:自私自利、唯我独尊,不懂感恩、不懂关爱他人,认为别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不能忍受别人的批评和不满,心理承受能力薄弱等等。我常常在课堂上跟学生谈到感恩,要学生懂得感激世间万物,包括父母的养育之情、老师的教导之功、朋友的真诚帮助 „„懂得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比什么都重要。并给他们讲一些关于感恩的故事,还教他们唱那首感人的歌曲《感恩的心》。感恩教育让学生懂得了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父母和老师的关爱也需要自己的回报,需要承担责任,更加刻苦学习,也更尊重老师的劳动,师生情感交融。

师生关系应是平等民主、尊师爱生的新型人际关系,是最高尚、最健康的人际关系,但师生关系又不同于一般人际关系的特点,从组织关系看,教师是领导者,学生是被领导者;从教学关系看,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从心理关系来看,教师是师生之间心灵桥梁的精心架设者,学生是积极响应者。由此可见,教师是师生关系的主要方面,其行为对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起着决定性作用。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作用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心理需求。

一个人只有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他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实现自我的价值,展现健康的精神风貌。和谐、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 转轨的过程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让教与学都能收到良好效果。从教师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尊敬、信赖并且喜爱教师,这对教师是一种鼓励和鞭策。教师为了继续保持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对教育、教学就会更加负责,千方百计的想把学生教好。每节课精益求精,并针对学生特点组织和增补内容,择其最适宜的手段和方法,合理安排时间,尽量使教学最优化、最有效。如许多优秀老师在几十年的教学中,尽管对课本上的内容十分熟悉,几乎能倒背如流,但是在备课时,把这些内容仍然作为第一课。他们正是用认真的备课和课堂中优雅、亲切的教态,生动优美的语言,准确精练的讲评来博得学生的好感和尊重的,而且不断地从学生的笑脸和进步中得到激励和安慰,思路更为敏捷,教学信息渠道畅通无阻,使教育、教学超水平发挥,提高了教的效果。事实证明,在师生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对立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有好的教学和教育效果的,有时连正常的教学秩序也难以维持。

从学生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把教师看做最信赖和仰慕的人,他们喜欢上这种精彩的课,把它当成一种享受,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他们懂得尊重教师就是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所以他们总会积极配合,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努力学习,对教师所传递的知识信息,会尽量吸收,这又提高了学的效果。所以,如果教师能够和学生建立一种友好合作的关系,而且共同担负任务和解决问题,那么,学生的行为就倾向于维护这种关系,这样相互间的交往就会促进学习。在良好的心理氛围中,学生尊敬、信赖教师,就比较容易接受教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批评意见,从而避免由于人际关系而影响学生学习情绪和教师教学态度的事件发生。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都有民主、平等以及爱与被爱的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恰恰满足了学生对爱、关心和尊重的需要,他们不仅从教师那里得到知识的营养,而且获得了爱护与支持,尽管学习是一种艰辛的、必须付出大量体力和脑力的劳动,尽管学习有时是枯燥无味的、紧张的,学生也会全力以赴地去学习。而且,和谐的师生关系还影响着学生动机的选择性。

学生都喜欢上自己喜爱或崇拜的教师的课,而不喜欢上不尊重自己的教师的课;学生愿意为他们所喜欢的教师而努力学习,而拒绝为他们不喜欢的教师学习;学生喜欢某位教师,他们往往爱屋及乌地喜欢他别的东西,如语言、仪表行为或所教的课程等等。我国有关调查也表明:许多学生在大学学的专业大多是中学阶段很喜欢的教师所教的学科;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他的学科兴趣和学习成绩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一致的状态,构成 “正反馈”的趋向。和谐的师生关系可激发学生的附属动机。

这里所说的附属动机主要是指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如家长、教师等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这是因为良好师生关系中,学生与教师的感情上具有依附性,也就是教师是学生所追随和效法的人物。而当学生认为他所效法和追随的教师能给予他赞许和关心,是莫大的宠爱和鼓舞。因此,他会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行为、学习符合教师的标准和期望,借以获得并保持教师的赞许和关心。“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如此。所以,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为博取教师的关怀和赞赏,因而努力于该科的学习。

(三)有利于开展英语教学的双边活动。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应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导”着学生前进的同时,学生必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导”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学生自觉性发挥程度而定。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英语教学基本形成了一个以“教师灌、学生装”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实施英语课堂教学素质化的今天,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师角色,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教师要全面、认真、科学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这样,不但可使教学事半功倍,而且能使学生终身“享用不尽”,即所谓的“授人鱼,供一餐之用,授人渔,则享用不尽”。要达到教师的最高教学境界━━授人以渔,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坚实的基础,它能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有利于优化校园英语学习环境。

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学生尊重、敬仰教师,这不仅有利于形成生机勃勃的英语课堂气氛,而且也会形成一种愉快、生动活跃的校园英语学习气氛。有时,我们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出英语墙报,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甚至举行英语晚会,优化英语学习环境,活跃校园生活。师生间的良好关系消除了学生对老师的戒备心理,同时,教师要经常教育学生学好外语的关键在于多实践,鼓励学生勇于开口。教师的作用是创造一种使学生能够自由会话的环境和气氛。

综上所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深化中学英语教改、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中均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在人类历史进入新千年之际,人们越来学习并掌握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当今英语教学良好氛围里,我们更应该重视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研究。

【参考文献】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篇6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

再小的孩子,都有自尊心,都有被尊重的权利。过去,我们总是认为家长、教师是绝对的权威,这主要受长久以来的封建家长制的毒害。现在该是摆脱这种错误观念的时候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才能培养出有自尊心、有民族自豪感的人。教师不应该看不起学生,对学生应态度温和、谦逊、平等、友好,让学生有表达自我的机会,有保留意见的空间,有发挥特点的余地。抱着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进步的、平等互助的态度,学生才会意识到自己是教育的主体,才会有主人翁的精神,而不致消极、被动。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和老师是同样平等的人,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

二、学会欣赏学生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了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这个观点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细细品味的。过去,作为教师,总以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为荣,总是摆着高高的架子,让学生敬而远之。其实,这种刻意,是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的。试想,让学生敬畏,让学生仰视,学生又怎会向你倾吐内心,又怎会使你真正地了解他们。没有了解,谈何教育?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富有个性特点的个体,身上多多少少都会有闪光的地方。而这些闪光点,不是教师所恩赐的,教师仅仅是起到挖掘、培养、塑造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即教育过程中,应是双向、互动的,也就是说是教师和学生是在相互学习、相互作用的。既然老师能成为学生的崇拜对象,学生也应该能被老师所欣赏。很有可能哪一天,你的学生就会成为一位不仅让你崇拜甚至于让世人崇拜的人。应该说,每一名未成年的孩子,都潜藏着这种可能性。感觉到被欣赏,学生就会从老师身上找到知已的感觉,老师就不再是一个严厉的管制者,一个权威者。老师欣赏学生、走近学生,是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允许学生犯错

俗话说,"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完美,都有犯错的时候。而大人与孩子相比,犯大错的往往是大人。这么一想,作为大人,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允许孩子犯一点儿小错呢?其实,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犯错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学得更聪明些;而整个人类,也是在不断地犯错、不断地碰壁过程中,"摸着石头过河",从而获得进步。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孩子是在不断地犯错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只有被蜜蜂蜇过才深切知道以后不能再捅蜂窝。当孩子犯错后,必要的指导、教育还是要的,但我们不要指望,经过教育,孩子就不再、也不能犯错误了。因为"犯错、吸取教训、获得进步",这本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必然过程和规律。有一点,教师应该明白,教师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学会,在犯错后明白一定的道理,并懂得自己总结出避免今后犯同样错误的经验。因为,学生的每一次的错误、失败都有可能成为他今后某一个成功的铺垫。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篇7

一、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

教学,教与学本身就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教师教授学生的过程,更是自我学习和学生从中学习的过程。因此,更应该摒弃教师是绝对权威的传统思想。

1. 对学生人权和人格的尊重

每个人都有获得尊重的权利,学生也不例外。技工院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初高中的学困生,有的还来自单亲家庭,他们对于成功的体验并不多,因此更渴望能获得别人的尊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以一颗仁慈、宽容的心,满足不同学生的最基本需要。一个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师,必定是拥有良好师生关系的教师。

2. 对个体差异的尊重

技工院校的学生层次各不相同,甚至差异很大。教师要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更要正确对待学生的缺点和短处。尊重学生的优点,善于扬长,让学生更加充满自信,更愿意与老师分享自己的成功体验和快乐。而正确对待学生的短处,会让学生重新树立改正缺点的信心,获得被尊重的满足感,更重要的是,学生也会因此更加懂得感谢老师。良好的师生关系会因为互相尊重而逐渐建立起来。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应该都遇到过“坏透了”的学生,这类学生,喜欢打架、说脏话,以与老师处处作对为荣,逆反家长,家长将其“托付”给学校只是为了学历,这些都会让教师感到头疼,而且对这类学生越是批评管束就越发逆反,渐渐地老师们就会对其采取只要不扰乱课堂纪律就放任自流的态度,师生间的关系也因此僵化。在这种师生关系中,教师很少去自我反思,是否学生这样做是缺少关爱,想被注意呢? 是否自己真的尊重、爱护过这类学生? 其实这类学生总有一个方面特别突出,多见于文体方面。因此,教师应针对其爱好加以关心、予以表扬,帮助建立自信心,当师生间的信任与尊重一旦建立起来,教师也会发现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增加了,教师在思想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必定能够见到成效,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提高,人生观、价值观得以重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就建立起来了。

3. 对学生自尊心的尊重

教学中可能常常会听到这样抱怨的声音: “我简直没法教你了,让你父母另请高明吧,”“以后在我的课堂不学习,就请你出去,”“你简直无可救药。”这样的不尊重带来的又是什么呢? 有这样一个教学实例,在班级里有一个女孩子,由于特殊原因,面部发育有了缺陷,但智商情商都很正常,关心别人,热爱集体。可是一次话剧表演让她彻底改变了,班级里组织话剧表演大赛,大家齐心协力都想争得第一名,女孩也将此次比赛作为她当时的生活重心,可是她一上台表演由于面部表情的问题,总是惹来同学们的嘲笑,其他的同学开始排挤她、不与她一起排练,班主任得知后非但不在思想上引导其他同学接受她,反而当众将这个女孩替换下来。从此那个乐观开朗的她消失了,再也不参加班级的任何活动,看见老师就躲得远远的。因此,不当众批评拒绝更是一种对学生的尊重。

二、深入学生的内心

技工院校普遍存在一个现象: 任课教师对教学的关注胜于班里其他一切事项,与学生之间仅有少量的交流或零交流。所以常常出现老师上了一学期的课,班级学生的名字还记不清,就更加谈不上深入地了解学生。试问一个连学生名字都记不住的老师,学生会接受吗? 学习的课程会有进展吗? 又怎能做到教书育人?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了解他们的需求,了解他们的想法,走入他们内心。任课教师可以加强与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的沟通,从不同侧面去更加客观地了解每一位学生,尤其班级内学习暂时没有动力的学生,通过多沟通与了解总会找出其失去动力的根本原因。同时,还要积极参与班级里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观察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在交流中发现其优缺点。对于专业课的任课教师,学习内容可能要稍显枯燥,这就更应该了解学生,制订针对本班级学生层次的教学计划,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为增强任课教师的责任感,可以尝试让任课教师轮流做班主任,体验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技巧,这样才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也能让学生了解教师,进一步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

三、享受收获的乐趣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积极探求知识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能引起学习的需要,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的一种动力[2]。在教学中,只有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学科有兴趣时,才会激发他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这样才能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以英语教学为例,想让技工院校的学生对英语课堂感兴趣,讲课的方式方法尤为重要。技工院校的生源多样化,来自学校、社会等不同领域,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上好每一节课才是具有直观说服力的。虽然生源很复杂,但他们还是要学习知识的,那么教师在教学内容确定上就要多用心,单一的书本知识对于将来要成为蓝领的他们吸引力甚微,所以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就要将书本知识最大程度地与以后的工作、生活相结合。例如,笔者在教学中对于每次的英语情景会话,都会选择把单词词组等融入到教授班级的专业中去,让学生提前用英语感知其以后的工作氛围、工作情景,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对以后的工作充满憧憬。再者,还要注重精神层面的教育,学生毕业后大多将从事服务大众的工作。因此在其心理预期和工作心态上就应该有所侧重地进行引导,一个班级是一个集体,以后他们将进入的企业更是一个大集体。所以在教学内容中,可以增加以本节课知识点为核心引申出去的演讲比赛、话剧比赛、辩论赛等集体活动,使学生在分工、合作中增强团队精神,以这样的课堂氛围代替原有听说读写的乏味英语学习,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到学有所用,班级的核心力、向心力也会因知识的学习过程而凝聚,学生对学习感到快乐,更加喜欢老师教授的课程,师生之间的关系自然而然也就特别融洽。

在知识经济时代,现代教育要求技工院校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专业技能培养的示范者和指导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学生是人才培养的对象,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是科学技术的探究者和创新者。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有序有效进行的先决条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特别要求教师要研究学生、尊重、爱护学生,公平对待学生,善于与学生交朋友,努力提高自我修养,从而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

摘要:目前技工院校教育教学存在一定的弊端,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客观地分析当前教育教学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提出实用性的意见,以期为培养综合性职业院校人才奠定基础。

探析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方式 篇8

一、良好师生关系的内涵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 通过直接交往和联系而结成的相互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对于老师来说, 不仅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体现, 也是教师进行良好的教育教学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讲, 学校是他们生活中最主要的交往空间, 他们都具有向师性。他们期待得到老师的关注、认可。所以同教师建立良好的关系, 对他们的学习、心理健康都有很好的帮助。

因此,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长期的教学和生活中, 通过直接交往和联系在认知、情感上相互靠近, 从而形成朋友般友好民主平等的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二、当前师生关系的存在问题

(一) 部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有待提高。

教师自身的仪态、学术态度、社会道德方面都给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然而部分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却不太过关。比如中小学教师强行让学生购买他们推荐的学习资料以收取回扣、收礼排座位, 高校教师收受贿赂协助考试过关等等, 这些都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形象, 也损害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还记得老师的“行为”, 得益的学生也易形成一个不好的理解, 认为取的好成绩是理所当然的。

(二) 教师的过激行为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

现在的学生都喜欢道德高尚、有一说一、幽默风趣的老师, 不喜欢摆架子为难人的老师。“亲则乱, 远则疏”是很多老师都遇到的一个问题。部分教师认为现在的学生太难管理, 所以干脆一开始就严肃了面孔省事, 虽然表面起到了维持教学秩序的效果, 但同时也造成了师生关系的隔阂, 长此以往, 一旦遇到突发事件, 很容易引起行为或者内心的摩擦。既影响了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性, 也损害了学生对老师的感情。部分教师在处理学生的问题时, 实施的惩罚有点过了, 伤害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所以, 这些过激的行为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

(三) 教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了解不深

学生的成才与否, 是由很多因素构成的, 比如智力因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意志力、老师的态度。对于弱势学生要短时间提高是很难的, 所以提高只能循序渐进, 一步一步来。在我国的很多城市, 普遍大班制教学, 老师很难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于“后进生”, 部分教师干脆就采取了放弃的态度, 只要上课不违反纪律, 也无暇顾及。而学生一旦认识到老师放弃自己, 也不想学了, 有的老师与此类学生的关系是很平淡的。其实教育学里不存在真正的“朽木”, 只是有的学生确实因为意志力的薄弱, 再加上得不到有效的指导, 缺乏家庭管束, 形成恶性循环。有的老师对此类学生认识不够全面, 没有全面、深入的找出他们学习不好的原因, 制定一些全面、深入的措施。这些都需要老师极大的耐心与意志力, 而不是放弃的态度。所以, 老师要深入的了解学生, 得出学生后滞的原因, 想出一些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办法, 最好进行教育研究, 采取多种研究方法, 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 提高此类学生的成绩, 同时要挖掘此类学生的长处, 建立他们的自信, 优化师生关系, 使师生关系不再处于灰色地带。

(四) 老师和学生的沟通欠佳

现在老师与学生的沟通已经比原来明显增多, 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老师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占据主导地位, 但仍需要双方的共同合作。特别是在现在的大班制教学中, 有的老师只能从学生的成绩、作业、课堂的表现中了解到学生的变化, 但有时候这种变化并不显而易见。而学生遇到困难, 不主动跟老师谈, 老师也很难察觉。部分教师仅限于对学生学习的交谈, 对学生其他方面知道的很少。如学生在学校的生活情况、人际关系等, 所以老师有时候难以把握对学生工作的切入点。深入的了解学生对改进自己的教学、完善自己的教育工作也是有帮助的。大学生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老师的依赖减少, 师生心理距离拉大, 很多任课老师对学生的内心世界、家庭背景等都了解得很少。

三、原因分析

(一) 老师没有切实履行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的原因

1. 对老师职业道德的认识不深刻。

2. 校园腐败风气的影响

3. 学校的管理不严谨。

(二) 老师出现过激行为的原因

首先, 是传统师道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习惯的认为老师是绝对的权威, 学生附属于老师, 如果学生不符合老师的想法就会受到训诫。其次, 是固有的领导方式造成老师管理思维的僵化。例如一个老师的领导方式比较专制, 他就会倾向于用比较强制的方法解决学生的问题, 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有时候会忽略学生的感受, 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第三, 学生的思想不成熟。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 比较娇惯, 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对老师的批评不接受, 容易和老师起冲突。

(三) 老师与学习困难的学生关系冷淡的原因

老师没有深入的了解学生, 找出原因, 认为只有保证一部分学生的成绩就行了, 其他的可以不管, 而学生也没有和老师多交流, 加强自己的意志力, 这就造成了师生关系的淡薄。

(四) 老师不能和学生有效沟通的原因

如, 学生认为老师很严厉, 不敢课下找老师谈心, 更愿意与同伴分享, 认为与老师有年龄差距, 有代沟, 加之学校的管理制度, 大班制教学影响了师生交往。

四、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

通过对师生关系不好方面的原因剖析, 我们从老师、校方、社会环境这三个方面探讨, 提出改进措施, 探索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

(一)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

首先, 教师要认真学习相关职业道德修养的知识, 深化认识, 并努力转化到自己的实践中。

老师都认识到要具有职业道德修养, 但有的老师认识并不深刻。认识要转化为实践, 认识才算是提高了。因此老师在履行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中要做到知行统一, 并要对自己的行为经常反思。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作为老师, 还要具有抵制不良风气的定力, 现在校园腐败的风气很难杜绝, 如果一个老师对自己的职业素养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没有坚定的意志力, 就很容易受风气的影响, 容易受到利益的诱惑。因此, 老师要深化自己的认识, 磨炼自己的道德意志, 反思自己的行为,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其次, 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例如:放下身段, 正视学生, 对待学生民主、平等。因为相比靠专制建立权威的老师, 学生更喜欢专业知识精深、道德修养高、民主平等的老师。老师从认知上把学生看做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从情感上关心学生的感受, 从态度上正确对待学生的缺点与错误, 学生就会更愿意靠近老师。老师对待学生的错误, 可以给予严厉的批评, 但不应该一味地指责、讽刺、挖苦、体罚, 要具有宽广的胸怀, 而应该热心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此外, 对待学习不好的学生, 老师要付出更多的关爱, 应该更深入的了解学生。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 教师除了对他们给以必要的关注与期待外, 更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教育研究方法, 进行教育行动研究, 找出形成他们问题的原因, 掌握良好的交流技巧, 以便更好的解决问题, 建立良性的师生关系。

(二) 学校要组织老师参加一些教育活动, 强化对老师的管理。

第一、学校可适当组织老师参加有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活动, 帮助教师在活动中强化认识, 自我约束、自我调控。第二、学校要加强对老师的管理, 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各级领导更是要以身作则。第三、建立师德监督评价体系, 完善学校教师评价制度。在学校的教师的各项考核中, 要把师德这一项考核作为重要依据, 学校要对平时老师的行为记入档案, 并实行打分制, 作为年终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三) 社会要加强监督。

社会都认识到要提高老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但社会的舆论监督做得远远不够。当地的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到有效的监督与调控, 对老师的不好的行为要实施一定的惩罚措施, 并记录到老师的评价体系中来。社会的媒体、报刊要起到一定的舆论监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海芳.反思我国社会变迁中师生关系的嬗变[J].长春工业大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8, (4) .

[2]申继亮.师德心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90—95.

浅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篇9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的一个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师生之间能否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不但是开展学校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也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成果, 而且是师生之间进行沟通的最直接的途径, 对教学活动以及素质教育的开展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成败。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构建和谐的课堂, 使学生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体验到学习过程的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等。同时也得到同伴与教师的激励、鞭策、鼓励、指导……从而, 使学生获得成功, 自信、愉悦的情绪体验。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下面我谈一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

在传统的思想里面, 教师被供奉为圣人,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在潜移默化的思想影响下, 教师也慢慢形成了威严。然而, 这样的师生关系不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如何从高高的讲台上面走到学生中去, 这是我们教师需要做的, 这要求实现师生间的平等。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 学生的年龄小, 与教师的认知和处理问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尽可能关心、爱护学生, 让学生知道老师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他们好, 消除师生间的隔膜, 师生间相互理解, 就会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核心, 教师与学生的目标是一致的, 所以师生之间没有理由不互相尊重。学生由于受年龄因素的影响, 往往在学习生活中犯错误, 教师在批评教育时要注重方式方法, 应该明确的是尊重应该是教师工作的出发点, 教师不尊重、爱护学生, 便得不到学生的尊重。另外, 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宽广的胸怀, 善于用尊重他人的行为影响学生, 对学生的不礼貌行为, 教师应采用宽容的态度, 适当加以疏导, 使学生能及时认识错误, 改正错误。

二、尊重学生的人格

对人而言, 最大的伤害莫过于对人格的不尊重, 作为一名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的重要性。教师、学生的接触中, 特别是对学生的批评教育时, 一定要注意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注意方法上的尺度, 拿捏好分寸, 既要宽松又要严格。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再加上家庭条件都比较优厚, 造成了自尊心和自信心都比较脆弱, 个别学生人格有一定的缺陷, 本能防卫意识强, 逆反心理重, 受人尊重的需要及愿望强烈, 与人沟通时以自我为中心, 听不进去相反意见, 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容易抵触, 甚至对立和敌视, 老师除了尽最大努力教育好他们, 更重要的是要尊重他们, 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 时间长了, 同学们就会愿意和老师沟通, 与老师配合, 教育教学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在教育教学中一视同仁, 处理问题要秉公办理, 处理同学关系时不要厚此薄彼, 批评教育上千万不能“急不择词”, 想什么说什么, 一定要注意动机和效果的统一。时刻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以促进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带着尊重和自信生活学习。

三、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陶行知先生曾经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他的话告诉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尊重学生, 才会满足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我班有个男生, 自尊心特别强, 可学习却不努力。他很聪明, 有一次做数学作业时有一道题难度较大, 全班只有他一个人做对了, 我当时就表扬了他, 我清楚的记得当时他的眼睛里闪着光, 我意识到我的做法是对的。下课后我又和他聊了一会, 委婉地指出了它的缺点, 他接受。从那以后他学习开始努力了, 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受表扬的次数越来越多, 各方面的表现也越来越出色。我为我当时的表扬而骄傲, 我拯救了一个落后的学生。其实,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 每一个生命体都有闪光的地方。我们应该抱着“每个孩子都有一座宝矿”的心态, 去热心的发现学生潜在的优势, 并想法设法创造条件, 提供机会, 鼓励学生战胜自我, 大胆实践, 使这种潜能转化为孩子现实的能力, 并逐渐增强扩大……教师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指导者、鼓励者, 在一路的共享欢乐, 共度难关过程中, 老师的心和孩子的心就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四、能做到换位思考

教师要关心学生就必须要了解学生, 而要了解学生, 首先必须进入学生的情绪和思想的系统中去, 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他的世界, 以学生的心情去体会学生的心情, 而且要用学生的思想去推理他的一切, 如果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 这样的同理心可以诱发出彼此充满体谅和关怀的沟通氛围。同理心是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的前提, 俗话讲也就是换位思考。关键是一个教师能不能真正放下身份, 站在一个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学生的困难和困惑, 当一个教师不愿意设身处地地为对方去考虑, 会使学生觉得老师不理解他, 不关心自己, 对教师的信任度降低。与教师的沟通就会停止。老师愿意见到的事实, 是学生通过老师有效地教育, 能够改正不良习惯, 错误思想, 从而形成良好习惯, 确立正确思想。因此, 在教育中, 老师对学生的同理心与换位思想是开启心智世界的钥匙, 是教育效能产生的前提。

五、知识渊博有业务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 教师已经告别了一支粉笔三尺讲台的教学模式, 作为教师, 应该学会给自己充电, 不要做只能给予一定知识的灌输者, 应该做一个知识的源头, 滔滔不绝的源头。掌握一定的教学艺术, 学会精心的进行知识的收集、重组、营造良好的氛围, 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具备专业素养的教师, 往往在学生的心目中具备很高的地位, 同样学生也喜欢与她交往。这样对师生关系的协调发展, 教学顺利的开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提高认识要加强理论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很高的业务素质, 渊博的专业知识, 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教师还应该是一位心理学专家, 及时了解学生的心态, 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 能够分享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 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以最佳的方法解决问题, 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敬。教师学习有关师生关系的心理学理论, 可以了解、明白师生关系的性质和特点, 以及对学生的影响。不知不能为, 连师生关系的心理学理论都不具备, 其性质特点以及对学生的影响都不知, 又怎么能去主动、自觉地处理师生关系, 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呢?

六、教师要有良好的品质和人格

教育家徐特立说:“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 一种是经师 (教知识) , 一种是人师 (教行为) 。”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是经师与人师合一的。的确, 在学校里, 教师是学生做亲近、最尊敬的人, 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 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的理想人格, 会像一丝丝春雨, 滋润学生的心田, 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教师的人格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而久远, 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相反, 教师对学生不尊重, 学生就学习粗俗简陋, 教师对学生不平等, 学生就学习无理野蛮, 所以说教师这种职业, 对职业道德要求很高。当然, 这并不是说,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圣人, 各方面都达到很高的境界。但以高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 不断完善自我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亲其师, 信其言, 才能使师生之间的关系达到融洽, 和谐。

浅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篇10

(1) 建立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以教育者自居, 不以强制的手段———训斥、羞辱、向家长告状等来强迫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过去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 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 我来强制你学习。”现在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 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 我来吸引你学习。”“吸引”, 就是“使儿童乐于学习, 使他们乐意参加到教师和儿童共同进行的教学活动中来。”

(2)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如果把和谐的师生关系理解成就是教师与学生打成一片, 不分你我, “零距离”接触, 这种想法是错的。我们经常看到:老师与学生越是亲近, 学生越是不怕你, 课堂上越容易扰乱秩序。老师的出发点与结果往往背道而驰, 这就如同父母的溺爱, 过分地纵容却害了自己。所以, 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时需保持一定的“距离”。课堂上严而有格, 宽而有度, 把握好分寸。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学习很关心, 学习上有困难时给予帮助, 纪律上违反给予严厉教育。

(3) 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 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历程, 因为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总是由一定的观念 (诸如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等) 支配其教学行为, 对学生施加影响。而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和需要, 理解、接受教师的影响, 并在行动上作出反应。学生的反应又进一步强化或者修正教师原有的教育观念与行为。所以, 师生互动构成了教学活动中的正反馈机制。通过反馈可以加强正效应, 也可以加剧负效应。例如:“教师教学有热情、有方法→学生学习主动、学习成绩提高→教师更受鼓舞与鞭策、教学上更加精益求精。”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只要教师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学生也会尊重、相信教师;只要教师向学生投之以桃, 学生就会对教师报之以李。这就是师生互动的正效应。

如何建立良好的中职师生关系 篇11

关键词:班主任;师生关系;沟通技巧

中职班主任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一座桥梁,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班主任工作实质上就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双向的情感沟通,其中,班主任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实施者。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主要取决于班主任的工作作风和人格品质,也影响着教育的效果。班主任在教育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尊重、信任学生的态度

当今的中职生主要来自初中毕业没能考取普通高中的学生,是渴望被肯定却因为应试教育阶段成绩欠佳成为被否定的一族,他们特别希望家长和老师以及周围的其他人能够理解他们、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这种自尊心往往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因此,班主任要尊重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这种情感不应只施于几个学生,而应遍及所有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思想等多个方面。

1.班主任应注意尊重、信任学生的自主选择

对于曾经在中考中挫败的中职生,他们很容易漠视周围的一切,如果他们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共同协商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就能提升自我意识,提升其积极性。同时,班主任应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学生有了过失,班主任不能采取强硬手段,更不能有变相体罚、辱骂训斥、挖苦讽刺等侮辱人格的做法。中职生普遍有厌学情绪,如果班主任对学生过分限制、苛求,甚至无视学生人格,则会使其更容易产生极端情绪。反之,有班主任的信任,原本不那么自信的中职生就能够在此找到信心,从而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

2.班主任应该是真诚、公平无私的

学生对班主任处事公平与否特别敏感,如果学生看到班主任一直用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论是班干部,还是普通学生,不论成绩好坏,不论男女生,不论漂亮丑陋,他们都会受到启发和激励,都会感到老师的诚实和公正。由此,学生会获得安全感,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信的习惯。反之,学生会惧怕错误,产生孤独和排斥心理,讨厌同学,讨厌老师,讨厌班级。

中职生处于青春发育阶段,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对于这些“调皮鬼”“捣蛋王”,我们都要以理解为基础,要宽容大度,用艺术的教育欲擒故纵。学生即使故意冒犯、刁难你,也应该从理解的角度出发,化干戈为玉帛。随时寻找教育契机,在宽松、和谐、幽默的氛围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进行教育,切忌简单说教、态度粗暴,故意揭疤。其实,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一味顺从的人。事事顺从是一种错误的教育结果,是不利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我们应该培养有主见、有个性、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二、从尊重学生出发,提高沟通技巧

师生关系原本是以沟通为桥梁的,班主任应从尊重学生出发,深入学生中间,真心与学生沟通,才能产生亲密的师生情感。

1.班主任应给予学生积极评价

中职生是在中考中失利的群体,比普通人更需要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积极引导。班主任应因势利导,以亲切、鼓励性语言,欣赏的眼神和倾斜的体势进行积极正面评价。另外,班主任还应拉近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进班主任与学生情感,培养学生成就动机,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换位思考

班主任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他们的内心,理解他们的行为。中职生处于青春期,容易产生无端的情绪。当学生情绪恶劣时不谈恶劣的事,需要保密时我们要注意做好保密工作,答应学生的事情要做到。只有用学生的思维与之交往,才有好的效果。

3.在分享中沟通

无论胜利还是失败,班主任始终与学生共同经历、感受和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意味着我们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才能够得到他们的认同,这样的沟通才能够产生内心真切的情感。对于那些羞于交流的学生,应该更多借助网络手段及时了解,才能为学生排忧解难。

三、以身作则,赢得学生的尊重

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的人格本身是一种教育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必须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言语习惯、生活方式和举止风度等方面“以身教之”,成为学生的表率。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例: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班主任首先应做到不迟到、不早退;要求学生认真对待作业,自己必须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自己也要按时完成该做的事。要求学生不随地扔垃圾,自己不但不扔垃圾,还要见到垃圾就捡起来;要求学生勤奋刻苦,自己要先做到勤奋刻苦;要求学生礼貌待人,自己先要对学生多说“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学生要求帮忙的事,只要合法合理,都要尽力帮。这样长时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动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是全心全意爱他们的,从心里接受你。赢得学生的尊重,也更容易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总之,只有我们把自己无私的爱融入工作中,建立起相互尊重、民主合作的良好师生关系,才能促进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也是促进学生提高自我修养、身心健康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金珊.浅谈中职院校良性师生关系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07(04).

[2]周启.对职业院校师生关系互动性的研究[J].成人教育,2007(09).

[3]李明亮.中职学校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的思考[J].对当前中职学校师生关系的调查分析[J].理财世界,2009(02).

[4]杨怡静.浅析中职学校的师生关系[J].职业教育,2012(01).

[5]罗伟林.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和谐建设[J].时代教育:教育教學刊,2008(09).

如何建立与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 篇12

关键词:教师,学生,师生关系

在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更新的今天, 如何架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交流桥梁, 建立与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我以为应做好以下方面。

一、尊重和爱护学生

首先,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情感、意愿和兴趣爱好,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不但要了解研究学生, 更重要的是要关心爱护、尊重和信任学生, 把学生视做有主观能动性、独立人格的人。教师要熟悉和掌握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及社会对他们的影响。 在教育学生时, 教师要注意言行举止, 与学生谈话要沉着冷静、言语文明。即使学生违反了纪律, 在给予严厉批评时, 也要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要宽容和理解学生, 尊重和信任他们,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陶行知先生曾经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如果教师随意怀疑学生, 损伤学生的自尊心, 可能会引起学生的愤怒和反抗, 造成师生之间的情感对立, 那么教育就无法奏效。尊重和爱护学生, 才能满足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二、时常换位思考

所谓换位思考, 就是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理解学生, 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有时, 我们感到学生所犯的错误完全无法理解, 明明很简单的问题, 他们却没有做对。为此, 我们常常愤怒不已, 在学生面前大发雷霆。其实这时, 我们何不换位思考一下呢? 学生的思维较单一, 思维方式与我们有很大差别。教师要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 把这种对学生设身处地的了解让学生知道。而且教师对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有很深的信任感。教师应由衷地接受学生表现出来的情感, 虽然这种情感十分短暂, 只存在片刻, 这种情感如何、是否与教师心目中的尺度相符合, 教师都必须由衷地愿意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 对学生的烦恼应能感同身受, 但又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不卷入学生的情感之中。学生往往不会直言不讳地说出他们的真正困惑, 所以教师不能停留在同理心的回应上, 必须一边聆听学生的话, 一边思考如何在同理心的基础上, 诱导学生说出能够更多地了解问题症结的事情, 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三、善于和学生沟通

我们常说“心灵是沟通的桥梁”, 只要我们常和学生沟通, 主动关心、亲近学生, 与他们交心谈心, 坦诚相待, 打开他们的心灵之窗, 展示明亮的画面, 那么学生自然会喜欢你, 并且喜欢你的课堂。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有如沐浴春风的感觉, 自然会视上学为乐事, 视上课为不得放弃的权利, 那么教室必然春意盎然, 学生必然春风满面。与学生交流沟通时, 要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比如老师的一个赞许微笑、一个肯定目光、一句诚恳鼓励, 都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波动, 对师生关系产生积极影响。与学生谈心还得注意方法和策略, 单一的说教与恰到好处的谈话带来的效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只要老师能适时、适地地发现和处理好这些细节问题, 就会让学生感觉到你的善解人意、亲切友好和平易近人, 把你当成知心朋友, 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一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

老师和学生在长期相处中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 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教师要冷静对待, 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不能为维护自己的“面子”而伤害学生的自尊。 要勇于解剖自己, 勇于承担责任, 但不是说对学生的错误姑息迁就, 要做到是非分明, 赏罚有则。教师要能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运用生活中的事例经常性地指导和教育学生尊重老师, 学会全面看问题, 学会采用适当方式与老师交换意见, 还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为了共同的理想和事业, 是为着一个共同目标而齐心奋斗着。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要像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所说的:“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 用放小镜看学生的缺点。”对学生以表扬为主, 施以爱心教育, 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心, 努力向好的方向转化。只有这样, 才能处理好师生之间的矛盾。

五、学会欣赏学生

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看物是这样, 看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 教师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因为每个学生都是富有个性的个体, 身上多多少少都会有闪光的地方, 有的甚至是教师无法比拟的。而这些闪光点, 不是教师恩赐的, 教师仅仅起到挖掘、培养、塑造的作用。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个体, 可能会有各种不足, 尽管如此, 教师也应保持用欣赏者的眼光看学生, 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爱护、肯定和喜爱, 老师的欣赏正是他们学习和进步的动力。教师应该给每个学生信任的目光、鼓励的话语、肯定的动作, 也许你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肯定的动作就是孩子即将成功的基石。很有可能哪一天, 你的学生就会成为一位不仅让你崇拜甚至让世人崇拜的人。应该说, 每一名未成年的孩子都潜藏着这种可能性。因为孩子们都是具有灵气的、生动活泼的、富有创造精神的, 他们的成长过程需要我们的关注。他们身上有许多潜质需要我们去欣赏,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只要我们肯换一种眼光看待学生, 学生就会感觉到被欣赏的自信与快乐, 就会从老师身上找到知己的感觉。因此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 给学生一片有利于不断创造和创新的天空, 只有这样, 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上一篇:2+2下一篇:肺结核CT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