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师生关系的构建

2024-11-18

学校师生关系的构建(精选12篇)

学校师生关系的构建 篇1

长期以来, 教师一直是知识权威的化身。“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的“父子型”师生关系决定了教师不可动摇的崇高地位和师生间师言必遵的活动模式。在这种师生关系中, 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 学习内容、方法、进度都由教师来决定。对于教师不民主的态度, 学生只能被动接受。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和评判角度发生了变化,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现在的学生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独立精神, 有个性、丰富的想象和创新意识, 他们不再屈服于权威。传统的师生关系已经不符合中职学校培养社会所需的充满个性、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要求, 需要探索适合中职学校、利于学生发展的和谐师生关系。

1 了解中职生特点

中职生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特殊性, 他们常被认为是初中阶段学习的失败者, 没有良好的家教, 不服从管理, 缺乏纪律意识。这些负面评价其实并非完全正确。

中职学校确实存在有不良习惯的学生, 由于早期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学校教育的不到位, 他们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 导致其行为上出现偏差, 不易管理。中职学校教师矫正其不良行为, 帮助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将其培养成人才的任务更加艰巨。但并非所有中职生都是这样。很多学生是由于家庭条件有限, 为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而选择了这种能够尽早就业的学习方式;也有部分学生是因为热爱所选专业, 希望能够尽早投身到相关工作中而选择了中职学校。这类学生比同龄人更成熟、懂事, 更加珍惜学习机会。

在中职教育中,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所学专业, 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

2 根据学生特点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过程中, 民主自由是基本保证。只有在民主的环境中, 学生才敢想、敢说、敢干, 才有独到的见解和主张, 才会有创造性的发现。总之, 在民主自由的环境中, 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传统师生关系的形式是由教学专制导致的。教师以知识权威和真理拥有者自居, 在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中坚持“一言堂”, 认为自己永远正确, 学生必须无条件遵守和执行。教师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监视, 认为没有教师的监督, 学生就不可能自学;认为表扬可能会宠坏学生, 所以很少给予表扬。长此以往, 在这种“极端权威型”师生关系中, 学生会厌恶和不接受教师, 一旦离开教师的监视, 学生就会松懈。学生失去了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变得易怒, 不愿合作, 推卸责任。

当然, 避免“极端权威型”师生关系, 并不意味着教师应该放任学生。因为“放任型”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失去引导, 不知道应该做什么, 集体活动中没有合作, 遇到困难就推卸责任或寻找“替罪羊”, 最终导致学生不仅道德行为差, 而且学习也差。

当学生在“极端权威型”师生关系中, 被压抑到无法忍受时;或当学生在“放任型”师生关系中, 已经养成了无法接受任何约束的坏习惯时, 师生关系就达到了崩溃的边缘。这时采取措施挽救, 为时已晚。

“民主型”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民主的教师能够平等地对待学生, 尊重和赏识学生, 关心并表扬学生。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学生活动中, 遇到问题和学生交流, 相互探讨使学生喜欢并乐于与教师交往, 师生间的关系和谐融洽。

笔者认为, 构建中职学校和谐的师生关系, 应注重两方面:一是努力构建“民主型”师生关系, 二是在工作中把握民主的尺度和原则, 适当地权力集中。民主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调和目标, 根据学生特点, 把握民主的尺度和原则, 适当的权力集中是辅助的手段。

3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3.1 平等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石

在交往中, 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 教师不能居高临下, 在任何小事和细节上对学生指手画脚, 更不能利用教师的权利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 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偏袒不仅会在学生间造成矛盾, 也会在师生间造成矛盾。

3.2 尊重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

中职生自尊心脆弱, 由于旁人的误解, 更易受到伤害。在教学中, 当学生的行为与教师的要求发生矛盾时, 教师应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教育。辱骂、体罚都不是恰当的教育方式, 这些消极的方式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甚至是对抗心理, 对今后的教育造成困难。

3.3 赏识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催化剂

中职生处于身心飞速发展的阶段, 在迅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 他们需要得到家长、教师的认可和赏识。教师的赞许是学生无穷的动力, 不恰当的批评会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全方位地关注学生, 即使学生没有明显的进步也应及时肯定其努力,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并非只有成绩好的学生才是优秀的学生。关心他人、热爱集体、勤奋学习、认真工作的学生都是有上进心的优秀学生。

3.4 融洽的交往氛围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如果师生间交往的氛围是融洽的, 那么不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平时的接触中, 学生更容易信任教师, 教师能够更容易了解学生。融洽的师生交往氛围能够激发教师的热情, 给学生一个宽松、快乐的学习环境。

3.5 真诚的情感交流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

教师不仅应该成为学生可敬的师长, 更应该成为学生可亲近的朋友。大量事实证明, 如果学生喜欢某个教师, 他们就会认真对待这位教师教授的科目。相反, 如果学生不喜欢甚至反感某位教师, 他们就不愿意配合教师的教学, 甚至不愿意上这门课。因此, 想要获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师生交流时, 教师在注意时间、场合的同时, 应采用与学生协商沟通的方式, 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情绪变化。

3.6 适度的权力集中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保证

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过程中, 仍有部分学生无法敞开心扉和大家一起健康快乐地成长, 甚至故意违反纪律。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为保证其他学生的利益, 教师有必要采取权力集中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中职学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的使命, 为达到这个目标,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使之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作用十分必要。蒉

关键词:中职学校,和谐,师生关系

学校师生关系的构建 篇2

丁 娟

初等教育系05级综合文科专业

[摘要]在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打造和谐教育体系,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的重大课题。“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育教学理念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智力,要达成这一目标,就必须处理好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的师生关系。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因而,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是就此话题对有关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性、意义以及一些相应构建措施的思考。

[关键词]以人为本 ;和谐;师生关系

我们知道,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一切事物的最佳状态,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和谐追求的是一种完美整合。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在于培养具有独立个性的创造性人才。要培养具有独立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离不开良好而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整个学校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21世纪的教育理念,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必须走出当前教育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重成绩而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新型教育模式。因而本文主要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思想,提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沟通与交流。

一、“和谐”及“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

(一)“和谐”一词的基本内涵

“和谐”本意指融洽,调和。如:音调和谐,和谐气氛等。其古义有和睦协调;配合恰当、协调,也有和解与和好相处等意思。“和谐”是我国古哲先贤们所追求的理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是矛盾对立面同一状态的哲理学说。对“和谐”一词,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样的:和谐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各个方面的完美配合、协调和统一的最佳状态,是人与人、个人与群体、阶层、社会、自然界等之间的关系处于相对均衡,融洽,协调而无根本性的利害冲突。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于相互尊重,信任,互助,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自身的发展全面健康的状态。

(二)和谐师生关系的界定

1、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日常的正式与非正式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关系,它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什么样的师生关系谓之和谐呢?我认为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地位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在心理层次上能够使人感到满足、愉快,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情感,并可以换取学生对学习、生活和未来的热爱;在距离层次上,它不是一种极端化的两极师生关系,而是保持一种和而不随,宽而不纵的适佳距离。和谐师生关系的宗旨应该是本着以学生的自主性精神、人格的充分发展为出发点。它应该体现在学生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以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而教师通过教育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在教学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严,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师生之间,教学之间都处于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和互动发展的良好状态。

2、和谐师生关系的特征:

和谐师生关系是和谐本质内涵在师生关系上的特殊表现。具体主要体现在:

(1)师生在心理上相容性较好。指师生间在交往过程中相互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较好,彼此间能够感到悦愉、欣赏和接纳。

(2)师生间为实现共同目标彼此认同、感情上相敬相亲、行为相近。师生之间的认识、情感和行为是构成师生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三个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教师与学生间关系的亲密程度。

(3)双方互相沟通、互相交往积极性高。教与学是师生间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这一特定的情景中,为着共同的目标,需要不断的进行各种形式的沟通与交流。

(4)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核心发展理念。这从根本上体现的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它影响着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

二、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性分析

(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充分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实践得出的正确结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整个教育教学的重要因素,它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和关键。因而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从教育教学改革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开发学生

智力的结合,更注重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而综合发展。所以,当代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和谐师生关系。

(二)和谐师生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师生关系,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曾经这样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从中可以看出,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一直是教育领域中不断思考和追求的问题。中国教育中有一句古训说:“亲其师,信其道”。(语出《学记》)这句古训深刻而精辟的点明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亲其师而信其道”,也就是说,学生如果喜欢某位老师,就会喜欢和乐于接纳他所教授给的东西。因而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学生有偏科毛病这一现象也就不会觉得难以理解。换而言之学生如果能从老师那里得到关心、尊重、支持和爱的需要,就能产生动力,从而推动和促进他们的学习。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知速度和质量与其认知态度、情绪、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正确而又积极的学习态度、愉快的情绪、高度的注意力、适度的心理紧张,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我国有关调查也表明:许多学生在大学的专业,大多是中学阶段很喜欢的教师所教的学科;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与对学科的兴趣和学习成绩三者之间存在着互相一致的状态,构成“正反馈”的趋势。

(三)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提升。

德育,它决定着未来人才的价值取向,关系到未来民族的主体素质。而师生关系对德育效能有着直接影响,这是由师生关系的本质内涵所决定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和谐性、互动性、民主和平等性、多层面性和需要的相辅性,符合这一特征的师生关系的形成过程,本身就是德育实施过程。另外师生关系对德育活动和德育效能起着制约作用。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在师生交往中实现的。师生关系不是单一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由教学关系、管理关系、道德关系、心理关系乃至法律关系、个人关系等多个层面构成的关系体系。师生关系产生于教育又维系着教育,对教育活动及其质量起着制约作用。教育过程既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过程,又是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能够感受到的是师生之间的尊重、信任与关爱,从而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战胜困难,以激情去体验人生。相反,如果学生在师生关系中感受到的是冷漠,自私和怀疑,他们就会在冷漠中变得冷酷无情,在怀疑与自私中变得势利圆滑。同时,师生关系不和谐,学生容易对老师产生逆反心理,从而达不到教育的真正目的和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德的形成。

(四)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教与学在良性互动中得以提高。

在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在于教书育人,学生的任务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活动以促进自身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中,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教师像关心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学生,能把课堂变成自己生命中知识的延伸,从而就会对学生和工作更加认真负责,会尽力想尽一切办法去教好每一堂课和辅导好每一个学生,力求树立和保持在学生们心中的良好形象和地位。老师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从而更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在教学中尽量做到精益求精。从学生角度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尊重与信任,能够体验到人与人之间建立的温暖情意,从而把老师当作自己敬佩和学习的榜样,进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喜欢老师,喜欢老师所上的课,才会把上课当成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当成一种享受,从而在兴趣的驱动下提高学习的效率和保证学习的质量。学生的学习兴趣越高,学的效果也越好。所以,如果师生之间能够建立一种和谐互动的教学关系,这样师生就能在一种良好氛围中把教和学的效果提升。

综上所述,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中非常关键的因素,其重要性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因而我们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首先得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在这种关系下努力完善教学。那么,如何才能构建起和谐有序的师生关系呢?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具体措施

(一)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从教师入手,让每一位教师彻底转变教育观念,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解脱出来,从教学的指挥者转变为参与者,最终成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好伙伴。教学,我们一再强调它是师生之间的相互交往活动,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我们的教师只有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主动接近、了解关爱学生,找出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从思想上和行动中去重视和研究学生,及时从教学实践中捕捉和观察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把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地反馈给他们,使他们在和谐的氛围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二)要尊重和宽容学生

学生,他们是人而非物,因而也是有自尊的,毫不例外他们也会时刻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所以,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至于宽容学生,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中学生这一阶段正处于身心快速发育时期,因而比较容易犯错误,所以我们老师不能在学生犯错误之后,就一口否定学生,不分青红皂白的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指责、甚至体罚。势必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相反,如果教师时刻做到尊重和宽容学生的话,学生不但能很快接受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且也能迅速改正错误。所以我们更为提倡——宽容远比惩罚更有效。

(三)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让学生从心里尊重和敬佩老师。

很多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心目中优秀教师的类型是:知识渊博,平易近人,关心和爱护学生这一类型的。知识方面要求渊博也就是专业知识要过硬,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不仅要拿得出一桶水,更应该是一条涓流不息的小溪。平易近人,这是一个对人

格修养的要求。教师所进行的职业就是一个言传身教的行业,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在学生心里留下深刻烙印。因此,学生喜欢知识、人格修养、道德品质都优秀的人,只有以这样的人为榜样,自身也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因而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做到: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修养,做到内外兼修。

(四)正确定位角色,确实落实好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中的两大角色,教师和学生,其中他们的关系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而要求教师更新观念,切实转变好角色。那教师因该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呢?我认为有三点:

①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非教科书的盲目执行者。

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非教科书的代言人。

③教师应当成为教学改革的研究者和开拓者,而非知识的复印者。

(五)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发展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保障

在当前教育中,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成绩这座大山的重压下,都一切向“分”看齐,一切都为“分”而奔命。在这样的教学中,师生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师生关系也必定是紧张的。所以我们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必须树立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这样才能保证师生关系走向和谐健康的发展。以往我们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书本知识的掌握以及技能的熟练程度上,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体验、探究能力、协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单一评价令天赋不

一、志趣各异的学生高度统一于一个发展方向和一种学习行为,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个性和创新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做出有针对性的、合理的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代替代单一评价,即不仅要强调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的评价,更要注重对情感体验、探索能力、协作创新精神和交际能力的评价。具体可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这样学生由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表现有了及时反馈,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从而建立起真正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

结束语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也是学校里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健康全面发展。因而,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整个学校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构

建和谐师生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本文的探索,意在抛砖引玉,目的是能引起共鸣,把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探索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学校师生关系的构建 篇3

一、平等的爱

在每年的开学初,陆续会有一些外地学生来校就读。对这些外地学生,学校通常的做法是让某年级的几位班主任老师抽签决定分在哪个班,没有一位老师能主动说分配在自己班上。这种做法似在告诉学生:你是外地来的,我们不欢迎你。这是对学生的一种歧视、一种心灵的伤害。

小学生年龄虽小,但也是一个有感性、有灵性、有理性、活生生的人, 有着与同成年人一样的情感世界,懂得快乐与痛苦,羞愧与恐惧。农村学校中,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应是有选择的、对个别学生的爱。要采取悦纳的原则,愉快地接受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对表现好的同学,关爱他。在他们犯错误给予宽容时,同样及时进行批评指正;对于一些弱势群体,尽管在有些学生身上可能存在许多缺点(如:有的在学习方面跟不上、学习成绩不理想;有的学生可能会很调皮、淘气,喜欢搞些恶作剧;甚至还有的同学经常违反校规校纪,破坏班级纪律,给他人和集体造成一定危害等,)都不应厌恶、歧视他们。这些“多枝多杈的小树”,他们同样需要阳光和雨露。更不能因是外地来的学生就以差生的眼光相待,我们要充分相信,在他们身上会有着本地学生无法比拟的精神。只有一视同仁的给予理解和接受,用爱去塑造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奠定和谐的基础。

二、真诚的爱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是表面的、虚假的、敷衍的,而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要给学生(尤其外地学生)以真情,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尊重的朋友关系。要从关心爱护学生的健康成长出发,通过谈心、交流思想、一起游戏等多种途径,融洽师生情感,让学生相信教师是真心实意的,是可以信赖的良师益友,这样才能使“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曾亲身碰到这样一个事例:一位同学从四川转入我校学习,因没学习过英语而降了一级,在三年级读了一年。由于比同班学生的年龄大,自尊心极强,与老师发生过几次争执,不服老师的教育。渐渐地老师对他另眼相看,他自己也自暴自弃,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没有上进之心。到四年级时,换了一位老师当班主任,了解了该生的情况后,主动找他谈心,都因他保持沉默不果而终。但老师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还是坚持找他谈心,并到他家访问;在日记中批示要与他交朋友;把他调到最前排,以提高他的学习效果,并主动帮他补习功课。渐渐的,老师的“诚”意逐渐打消了他的顾虑,他跟老师有话说了。后来了解到该同学父母都已经离婚,现在生活全靠他在这边打工的叔叔。其实,该同学并没有那么“坏”,只是因缺少管理,缺少父母的关心和缺少教师的指导而在行为方面有所欠缺。他的天资并不差,他自己会烧饭、洗衣,会修自行车,劳动方面的能力比较强。经过不断的努力,该同学在各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不少老师都说他 “换了一个人似的”。从这件事情中,我相信教师只有坚持真诚原则,辩证地看待学生。以发自内心的一种希望学生健康成才的真实感情,以自己的爱心驱散学生心中的疑云,诚心诚意地去为学生服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即使“冰山”也会被融化。

三、宽容的爱

雨果说,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人的胸怀。以一颗宽容的心包容他人,多一点谦让,多一点关心,我们的周围就会充满温情与友爱。胸怀坦荡、谦和敦厚,更是师生关系中的“调和剂”。

曾看到这样一则耐人寻味的故事: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老,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一把座椅,他知道有人借此越墙到寺外。长老搬走了椅子,凭感觉在这儿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墙,再跳到“椅子”上,他觉得“椅子”不似先前硬,软软的甚至有点弹性。落地后小和尚定眼一看,才知道椅子已经变成了长老,原来他跳在长老的身上,后者是用脊梁来承接他的。小和尚怆惶离去,这以后一段日子他诚惶诚恐等候着长老的发落。但长老并没有这样做,压根儿没提及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小和尚从长老的宽容中获得启示,他收住了心再没有去翻墙。通过刻苦的修炼,成了寺院里的佼佼者。若干年后,成为这儿的长老。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杀一儆百”的教育方式可谓屡见不鲜。如果此时,我们也像那位德高望重的长老以自己宽阔的胸怀、高尚的品质,以自己的坦诚和爱心去消除他们的心理屏障,让他们自由表达受压抑的情感,捕捉对方的真情和苦衷,以自己的诚心、爱心取得他们对自己的尊重。我相信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从而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奏响和谐的乐曲。

中职学校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4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有彷徨更具希望, 有懒惰更有活力, 有盲动更富勇气。中职教师要转变观念, 用积极宽容的心态看待学生、包容学生、体谅学生,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一要变培养对象为服务对象, 为学生提供学知识、练技能所需要的资源与服务, 以学生的满意为第一标准;二要变灰暗人生为宝贵财富, 我们的毕业生“进城为创业骨干, 入厂成技术能手, 回乡是新型农民”, 是农民脱贫致富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 他们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教师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 在教学和管理上就会多一份理解与尊重, 多一份耐心和爱心, 就会有效地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

二、建立健全师生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价机制对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发展至关重要。学校改变过去“一张试卷定成绩, 按照成绩评优劣”的传统的学生评价模式, 体现了“以人为本, 关注发展”的原则, 建立起一套以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主要价值取向的学生评价机制, 这套评价机制主要划分为三个模块:一是以知识技能为主要指标的“学业评价”模块, 二是以“职业素养”为主要指标的“德育评价”模块, 三是以“身体素质和适应能力”为主要指标的“体能评价”模块。这套评价机制还注重三个评价环节:一是过程评价, 把以上三个评价模块渗透在学生学习、生活与实训过程中;二是结果评价, 技能鉴定权威机构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鉴定, 学校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五证考核” (即普通话证、英语证、计算机证、演讲证、书法证) , 学生通过考核就准予毕业并推荐就业, 考核不合格的缓期毕业、不推荐就业;三是企业评价, 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 学校请求企业对学生岗位表现进行客观评价。

学校的教师评价主要表现在师德评价和常规工作考核两个方面, 评价信息来源主要为教师自评、学生及家长评教、专家组及主管领导评价、日常考核统计数据等几个方面, 学校把每年的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评优评先、职称评聘、津贴奖金的重要参考依据, 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建设以和谐师生关系为核心的校园文化

学校管理进一步加强服务意识, 真正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大管理中的情感投入, 努力营造校园内轻松、和谐、民主的良好环境。让每一个人能够尽可能地避免产生不良情绪, 能够使他们及时排解、释放不良情绪, 缓冲心理压力, 减少和缓解职业倦怠。学校为此做了大量工作, 来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例如, 轮流安排学生每天早晨在校门口担任礼仪生, 学生见到教师要鞠躬问好, 教师必须下车问好回礼, 平时师生之间见面也要互相主动问候。这一做法使师生之间多了一份相互尊重, 师生也慢慢认可并成为了日常的习惯, 校园内互致问好的多了, 和谐的气氛浓了。再如, 学校举办具有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吉尼斯大赛, 点钞、螺纹管测量、钢筋锯切、折花摆台等比赛既有专业性又有娱乐性、观赏性, 激发了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 增强了和谐快乐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切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在学生管理上充分尊重学生, 把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要求每位教师注意管理的方式方法, 坚持“内在重于外在, 身教重于言教, 肯定重于否定, 疏导重于堵截”的原则, 实现师生的和谐相处。学校还进行了德育诵读活动, 一是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等儒家经典, 接收传统文化熏陶;二是诵读校本教材《与成功有约》, 学生每日诵读三遍, 每月一篇文章, 天天写心得体会。学校的教学改革重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变革更新, 本着“实用、实际、够用”原则, 探索实践了项目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块教学等符合职校特点、适合中职生实际、满足企业岗位要求的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教师上课更加得心应手, 学生对学习也有了兴趣, 大大避免了师生的课堂冲突。

五、畅通师生交流渠道, 加强师生沟通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5

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得教育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对于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笔者有几点建议:解放思想,树立新型教师观;深入了解学生,接近学生,化解逆反心理;巧用策略,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氛围.

作 者:王美娜 作者单位:唐山师范学院滦州分校,河北滦县,063700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20xx “”(7) 分类号:G45 关键词:师生关系 新型教师观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6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涌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非常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语言魅力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既要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又要符合语法规范。也就是说,教师在讲述中用词要恰当,词语顺序、词语搭配要正确。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适当地注意说话的节奏和说话的语气,切勿使用平淡不变的语气给学生讲课。因为在课堂上,节奏技巧和说话语气的合理运用,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和美感,易激起学生的共鸣,积极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很多时候,教师的语言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教师说话的语气、动作、神态等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为学生所习得。教师只有讲究了语言艺术,才能感染课堂气氛,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有利于在课堂上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和学生经常在一起,难免也会发生一些令人气愤甚至不能忍受的事情。如:有的学生不遵守纪律、有的学生顶撞老师……。对这些事情的处理教师一定要掌握一些方式和方法,特别是言语上得。学生的逆反或反抗心理本来就十分强烈,如果教师不合时宜地说出一些过气、过激的话语,极容易使学生在人格和感情上受到伤害,反而会产生更加抵触的心情。因此在这时候,教师说话要更加注意技巧。教师的说话技巧,直接和我们自身的形象与在学生中的威信相关,特别是在学生犯错时,更能体现教师的自身素质与文化修养。

由于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还不太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也还没有成熟,此时他们的心就像是一个晶莹的玻璃球,稍不小心就会坠地破碎,特别是那些差生,“这次考试,你怎么又是倒数第一?全班最笨的人就是你……”这种挖苦的话是对学生的一种羞辱,只会增加学生对老师的恨,学生的学习及其它方面只会越滑越远。其实,差生的自尊心也很强,我们不要动辄就挖苦学生;而应多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不管是在哪方面有了一丁点儿的进步,我们都要给予或者当着全班学生对其进行表扬。教师一句句真挚而又充满激励的话语,可以使差生看到一点点希望的曙光,增强追求上进的信心;也能让学生从中不断地获得学习的动力和走向成功的力量。

论职业学校师生伦理关系的构建 篇7

一、当前师生伦理关系存在的问题

1.师 生 伦 理关 系 功 利 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突飞猛进,经济化浪潮的席卷, 影响了许多人的价值观, 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同样影响校园里的师生伦理关系。为了考试过关,为了奖学金,为了入党,为了能够在找工作时给自己“加分”,有些学生为了达到目的,在老师面前讨好卖乖。这种“上进”逾越了学生所应当遵守的伦理道德规范,学业尊重、学业平等、学业诚实不复存在。《学记》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在学生功利化的面前,如果一些老师不能遵守职业道德违背教育良心, 那么和谐的师生关系将逐渐功利化,从而违背道德准则。

2.师 生 伦 理 关 系的 疏 离 化

职业学校大多数任课老师只管备好课、上好课,更有甚者,课都不好好上,更不谈课后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不认识老师、老师不认识学生的情况屡见不鲜。职业学校的学生入学门槛较低,部分学生就是为了混文凭、混时间,以这样的出发点进入学校,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他们在学校里得过且过、自由散漫。由于这部分学生的存在,直接影响整个学校的校风、学风,长此以往,渐渐老师也降低对学生的信任度。

二、师生伦理关系不和谐的因素

1.中 国 传统 师 生 观对师 生 伦 理关 系的 影响

战国时期荀子曾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 则法度存。”尊师重道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中国有一句话叫“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者的师道尊严不容侵犯,这样势必造成师生之间伦理关系的不平等, 学生只会对老师的话不加辨别地全盘接受而不会提出异议。课堂上师生之间没有交流互动,完全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按照个人经验对学生进行随机评价。面对犯错的学生,教师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不假思索地横加指责,不考虑学生的感受,也不去弄清楚出错的原因。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追其原因,还是传统的师生观, 师道尊严赋予了教师过高的权威。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师生关系正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是传统的师生观仍然影响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

2.社会 价值 观对师 生 伦 理关 系的 影响

尽管当前国家出台了许多资助职业学校的政策, 但是职业学校在我国仍然属于学生和家长们“无路可走”时才会选择的一条“后路”,整个社会对于职教生,甚至是职教老师都带着异样的眼光,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有关,虽然我们不能说职教生就是“差生”,但是长久以来他们确实是班级当中的后进生。基于这种社会现状,学生自暴自弃,教师自我认知较低,感觉不能受到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尊重,在这种背景下职业学校的师生伦理关系尤其难处理。

三、构建和谐师生伦理关系

1.热 爱 学 生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不应该仅仅在学习上关心学生,关心还应该体现在平时的生活点滴中。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还应该是生活当中的领路人。 只有真正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才能真正做到为学生付出一切,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中,才能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伦理关系。

2.教 育 公 平

教育公平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被一视同仁地对待, 公平地受到教育。前苏联赞可夫曾说“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一个班级里往往是又乖成绩又好的学生深受老师的喜爱,而那些成绩不好又爱调皮捣乱的学生大多不会有老师喜欢。我们要尊重学生,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给每个学生以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对学生因材施教。

3.多 给 学 生成 功 的体 验

在大多数职业学校学生的成长过程中, 他们经历太多周围人的不认可,导致他们自尊心受到打击,大多不自信,对人对事态度消极,甚至是破罐子破摔。对于他们,教师应该多给他们一些成功的体验,帮助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优势,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师生伦理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师应该努力避免那些造成师生伦理关系不和谐的因素,用爱心、用公正之心温暖每一个学生, 让职业学校的学生也能享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 这样职业学校的师生伦理关系必然会真正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摘要:师生伦理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师生伦理关系中目前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由于职业学校的特殊性,构建好职业学校的师生伦理关系尤为重要。

学校师生关系的构建 篇8

一、中职生现状分析

我从08年进入中职教师这个队伍,09年接任班级开始到现在,担任了3个班级的班主任,中职学生大多是在“应试教育”中被残酷淘汰下来的中考落榜生,他们往往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 学习基础差,有厌学心理。

大多数中职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热情,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基础差,学习动力严重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因为不会学而学不好,因为学不好而不想学,因此产生厌学心理和行为,并因此形成恶性循环。

2. 不能正确定位自己,自卑感强,缺乏自信心。

中职生大多数认为“进了中专门,是人矮三分”,这种错误的认识使他们时刻感觉“低人一等”,极易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然而,自卑心理与强烈的自尊心交融在一起,使他们变成了内心冲突的个体,常常无所适从,易冲动,容易走极端,比如通过逃课、顶撞老师、打架斗殴等违纪现象显示自己的勇敢。

3. 渴望成才,却不思进取。

中职生接受信息多,思想活跃、兴趣广泛,但学习目标不明确,易随波逐流;向往美好未来,盼望幸福生活,但艰苦奋斗精神差;自主自立意识强,但遵规守纪、关心他人与集体的观念比较弱;渴望成才,却有不思进取、眼高手低的倾向。

比如我们刚刚结束的2013-2014年第一学期计算机操作期末,我在第四机房监考时发现有一名学生站在第一机房门口久久不离去,我便上前询问:“同学是做什么要,是找不到考场了吗?”,他告诉我:“不是,是老师不让我考试”,这时我比较诧异,继续询问:“为什么你?”,这个男同学说:“是我平时太跳了,又爱旷课,老师就不让我参加考试了”,我说:“你站在这么久,其实已经认识到错误,那就赶快进去给老师承认个错误,诚恳一点,我相信老师会原谅你参加考试的!”。但是该学生还是说:“算了老师,我不去了,考我也考不过。”。

从这个情况我们就可以看出,其实这些学生也是还是很可爱的,他们是想上进的,只是在小学初中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一时难以改正过来。只要我们多包容一点,多给予他们在生活学习中给予正确的指引,多给予他们时间,我相信他们是会明白老师的苦心,就算是在学校不理解,出社会后我肯定能记得老师的好。

二、影响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主要途径

在中职生的日常生活中,除了与同学的交往外,与其打交道最多的就是老师了,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中职生的学习和生活态度。本人认为,影响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教师自身的因素。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的为人品质、专业水平、道德修养、人格魅力和对学生的态度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应该是值得学生推崇的模范,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一个知识丰富、专业水平强、民主和蔼、关心尊重学生的教师,常常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崇拜,不仅在课堂上能让学生认真听课,而且还可以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

途径:提高教师自我素养,完善教师人格魅力

在教育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的爱戴与欣赏成了和谐师生关系的根基。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个人素养,及时更新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艺术,用广博的学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多方面的才艺和亲切和谐的语言,准确精练的讲评折服学生,更重要的一定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自己必须做到。

比如在接任这三个班的班主任时,每个星期一的课间集会、召开班级会议、班干部召开的内部小会,我都是从来不会迟到,在任何要求严谨的场合,比如升国旗、领导发言等,我也是从来也不和学生、同事交流,也就是这样我的班级的学生在违反我这方面的纪律的时候,我才能“理直气壮”告诉他这样是不对的,你下次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他才能真正接受你的教诲,如果你做老师的自己都没有做到,那你哪里有资格来教育学生呢!所谓言传身教也就是这个道理。

2. 学生方面的因素。

受学生自身认知水平的影响,对教师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尊师守纪、学习刻苦认真、做事积极主动,而有的学生则对教师、家长抱有成见,叛逆心强,对教师的教育不以为然,甚至故意背道而驰,严重影响师生关系。其实这些学生也是很可怜的,存在问题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在家庭方面都存在着有多多少少的问题,比如说父母离异、过世、在外打工、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等等,都是缺少家长的关爱。对于这种学生,其实老师比家长更好与学生沟通,更能得到他的信任,只要老师能多花一点点心思就能得到学声的心。

比如我z9111班有一名学生叫杨文俊,他是在学校学生处和教务处都出了名的,刚开始我也拿这名学生比较头痛,天天早上都要去寝室抓他上课,最后他干脆就不在自己寝室睡觉,跑到其他寝室睡,因为他知道我每天早上都要来打扰他做美梦。上课时间翻爬学校的围墙到校外上网,我经常下班都会到他们经常去的网吧逛逛看看有没有我熟悉的身影。

突然有一天杨文俊生病了,感冒严重都一天没吃东西,我知道这件事后,在我的寝室我给他熬了一锅粥给他送到学生寝室,当时他只是笑嘻嘻的对我说:“谢谢王老师”,就没多说一句,但是从那以后他旷课、翻围墙的次数少了。

这事过了很久,我都记不清有这个事时,我们班级开了一次名叫《感恩父母》的主题班会,让每个同学都发言,他上来确只说了一句:“我最感谢的是王老师给我的那一碗粥”。当时给我的震惊也是蛮大的,我没有想到这件事给他的影响这么大。直到他毕业一两年后,回学校来请我吃饭还在说这件事。其实我也并没有花费多大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给一个学生这么大的影响,是我没有想到的。

3. 教育方式和沟通方面的因素。

有些教师对一般“问题学生”存有偏见,导致教育行为失当,认为管束“问题学生”的惟一办法就是要“狠”,务必把他们的锐气“磨平”。这种以管代教、以堵代疏,以批评代替教育的做法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得他们的行为得不到理解,师生间的距离越拉越大,并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

途径:

(1)营造民主、和谐的交往氛围

教师要转变观念,消除成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交往氛围,要从师道尊严中解脱出来,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习惯,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

(2)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

学生需要母爱、需要友爱同样也需要师爱。在校园里,学生伴随着师爱成长,在教师的关爱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因此,师爱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要真诚、无私地去了解和关爱每一个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特别是那些家境困难的、性格孤僻自卑的和犯了错的学生,更要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爱护。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小心翼翼地抚平他们心灵的伤痕,逐渐架起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当学生一旦接受和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时,自然会尊重、信服教师,这样,和谐的师生关系自然就建立起来了。

(3)尊重、信任是架起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

美国著名作家爱墨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对学生缺少内心深处的热爱和尊重,便无法取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为此,教师要多激励表扬学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要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感受到被尊重被赞赏的快乐。

教师还要相信学生,尤其是要相信那些有失误和过错的学生、后进生,不带任何偏见,给予他们信任和期待,相信会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进步因素,重新点燃自信的火种,重塑自我,创造佳绩。师生之间只有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激励,才能敞开心扉坦诚交流,为和谐师生关系增添新的活力。

(4)了解、帮助、宽容学生

教师要努力与各种性格的学生打成一片,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想学生之所想,帮学生之所难。中职生的心理和生理各方面表现都不成熟,爱幻想,易冲动,考虑问题不够周全。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成长历程和精神世界,是每位教师认识和接触学生的首要条件,也是建立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保证。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发现学生犯错时,应少些指责、批评,多些循循善诱,切忌与学生计较,抓住“小辫子”不放,粗暴地训斥、挖苦学生,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这样将导致学生疏远你、敌视你,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宽容不是无能的表现,而是教师人格美的体现,宽容有时比声色俱厉的“严格”更有力量,宽容也不是对学生的错误放任自流,它和严肃批评一样,是为了让学生冷静反省,认识缺点,从而改正错误。

结束语

在中职学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做起,以转变教师观念为突破口,调动学生的一切积极因素,以关爱学生为基础,以尊重、信任学生为桥梁,以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为保障,用“心”教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使教育教学工作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相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将会使中职学校焕发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突飞猛进!

摘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中职学生不同于普通高中生,没有升学的压力,也没有就业的压力,因为学校会安置就业,因此,多数学生会有松懈感,而他们多数是未成年,行为自制力差,是非标准不清晰,主观意识强,好叛逆,对家长和老师有疏离感,常常表现出不服从,再加上社会和网络中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思想偏激,钟情游戏,迷恋网吧,问题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教师的引导和教育特别重要,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关键。

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篇9

正确理解“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含义

和谐师生关系就是一个和谐共生、相互依存、充满生机的生态群体,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 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的相容相通, 心灵的互悦互纳,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师生互信互爱的、真挚真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以人为本, 促进学生人格的自主发展。具体体现在:一方面, 师生在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 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 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另一方面, 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 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 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1.教师思想观念转变, 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突破口

教师要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在教育教学中要改变两个观念:一是传统的师道尊严;二是传统的“学生观”。这两个观念往往是影响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思想问题, 它也是改变教师行为与教育教学效果的前提。教师在和谐师生关系中的角色, 不是领导, 不是严父, 不是法官, 而应当是导师、朋友、助手和模范。同时学生既有“向师性”, 又有“独立性”, 不是单纯的被领导者, 而应当是主体、合作者和朋友。

2.尊重与理解, 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

只有尊重, 学生才能感到师生平等, 只有理解, 师生感情建立才有基础。身为人师, 教师首先要理解与尊重自己的教育对象, 理解并尊重他们的追求、情感、兴趣、爱好与需要, 平等对待学生。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问题, 学生也应该理解与尊重老师教育自己所花费的心血和所付出的劳动, 否则教师再怎么努力工作, 也可能是低效或无效的。

3.教师的素养, 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

教师的自身素养, 直接决定着师生关系的发展和表现。作为教师, 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 加强自身修养, 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 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 征服学生。

4.整个校园的和谐, 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师生和谐是校园和谐的主体, 师生和谐与校园和谐相互促进。和谐的校园不仅需要师生和谐, 还需要倡导和谐的文化氛围, 和谐的干群关系, 和谐的师师关系, 和谐的生生关系等。

努力探索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方法与途径

1.爱字当头、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

教育不能没有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以说, 爱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基础。师爱是一种教育爱。它具有巨大的教育威力, 它能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从而可以转化成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教育学生, 不能乱爱, 你得会爱, 爱更需要方法、技巧。

首先, 尊重与信任学生。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尊重是教育的前提, 只有受到尊重的人, 才能真正学会自尊与尊重他人。相互尊重是师生关系走向和谐的第一步, 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如果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师生关系很难走向和谐。尊重学生要做到“一坚持”“一避免”, 即坚持倾听学生的心声, 悦纳学生正确的建议与意见;避免语罚与体罚。当学生有过错或问题时, 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表示充分地同情和谅解;同时对学生怀有信任的态度。信任是教育的基石, 是一种力量, 彼此信任才能使彼此关系更加牢固。不论什么原因, 如果学生不能怀有信任的态度, 如果没有让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 教育不仅没有正效应, 反而会激起学生的反抗心理, 最终使教育一败涂地。教师充分相信学生, 学生才会相信教师, 真正平等有效的沟通也才会开始, 真正的教育也才会开始。信任学生就要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与舞台。优秀的班主任都善于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自主的学习和生活空间, 放手让学生做一些自己喜欢的、力所能及的事情, 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助手, 自己只做一些引导、协调性工作, 不仅轻松洒脱, 而且也避免了师生之间的直接对立和摩擦。

其次, 了解与赏识学生。了解学生是教育的基础。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因为没有对学生的社会背景、家庭情况、思想、心理和行为的观察与了解, 我们的教育难免是盲目的。只有了解学生, 我们才有可能因材施教, 个性培养。否则我们的教育工作只能是缘木求鱼、无源之水, 也很可能由于缺乏必要的了解, 致使工作失误, 影响师生关系。了解学生要做到三结合:课上与课下相结合, 校园与家庭相结合, 观察与调查相结合。赏识教育也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重要教育思想。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受到赏识的时候工作或学习, 效果最好, 也更容易相处。同时要注意, “赏识”和“批评”是教育的两翼, 我们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 孤立地偏重哪一方面, 或是摒弃哪一方面。批评不是教育的目的, 但赏识也不可以盲目, 教师要把握好两者的度, 使之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育实践中处理与以下三类学生的关系是关键, 一是学习困难的学生;二是行为习惯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三是既学习困难又行为习惯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多跟他们接触、交谈, 使学生觉得老师很在乎他们、很看重他们, 往往会增进师生的感情, 从而有一种心灵的归属感, 有助他们树立自信。总之, 教师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关爱学生于细微处, 关心学生于意想不到时。

2.教书育人, 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途径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师在教学时, 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方法等, 又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做人, 实现社会化, 促进学生在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学相长, 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 就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品格高尚、专业过硬、又博学多才会有助于提高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同时, 学生个性得到了全面发展, 又会从内心感激自己的老师的, 这就容易形成正确的师生关系。

孔子曾曰:“爱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老师所授课程产生了兴趣, 那他不仅可以比较轻松的学好这门课程, 他还会对授课老师产生由衷的喜爱。一个教师赢得学生喜爱与尊重的主要场所在课堂, 失去学生喜爱与尊重也常常在课堂。所以, 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当下大气力于课堂, 于课堂教学的改革。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 其目的在于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精神, 用一句话概括也就是要从以教师的教为主向以学生的学为主转变。改革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追求师生互动。在多种学习方式并存下, 探究性学习方式将生活体验和感受与课堂学习相融合, 课堂上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教师应有意识的在课堂上运用, 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师生互评, 改进评价机制, 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保障措施

我国教育长期受应试教育制约, 评价机制存在较大欠缺, 如评价内容重学科轻能力;评价标准重共性轻个性;评价主体单一被动;评价方式单一, 以笔试为主重量化的结果, 在很大程度上“分数决定一切”, 是一种终结性的评价。学校在组织评价过程时, 大有走过场, 搞形式之嫌, 最终使评价显得有失公正、公平、公开,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师生的发展, 对师生关系的和谐产生负面作用。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就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境并激励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新的评价体系应该重视发展, 淡化甄别与选拔;重综合评价, 关注个体差异, 评价指标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评价方法多样化;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评价主体多样性;注重过程, 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评价重心转移, 要把评价的重点放在纵向评价上, 强调个体学生的进步。对教师的评价也是如此, 这样评价才能更趋于客观公正。合理、公平、公开、多元、与时俱进的评价, 不但有利于师生的自我认识, 激励其学习与工作, 还有利于师生的全面发展, 对培养师生健康向上的人格,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教育部门要改进评价机制, 从制度上为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提供有力的保障。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10

3、能够确保教学质量。师生关系融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 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教师的要求也就易被学生接受。可以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 从而会使学生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讲授的学科上来, 这样就有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 有利于推进教学过程的进行。

三、师生关系现状分析

从我国启蒙教育开始, 教师与学生的位置关系就是不平等的, 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 同时, 教师也难放下架子, 与学生进行沟通。这样导致了师生关系中形成了一堵厚厚的墙。因此, 教师和学生都应正确对待自己的角色, 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 构建健康、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才能保证优秀的教学成绩。

四、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1、教师要放下架子, 走近学生,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由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 如果放下架子, 主动去接近学生, 就会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关系。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先做他们的忠实听众, 再慢慢对他们加以辅导和指引, 使学生对你不再感到陌生, 从而开始接近你, 信任你, 与你建立起一种友谊。只要教师在思想和行动上真正地去接近学生, 把自己无私的爱奉献给学生, 那么与学生之间就会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另外, 教师应在工作中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 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 树立自身的权威性。

2、教师要有热爱教育事业的诚挚之心。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 这就要求教师除了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外, 还应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教学工作中应该有激情、有幽默感, 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老师, 喜欢课堂, 进而与教师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现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 呼唤具有更多专业特长的专家型的优秀教师, 我们应该将教师工作当做事业去干, 而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 应该立志于做一个最优秀的、最受学生欢迎的人民教师。

总之, 和谐师生关系是社会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及全面发展。作为一个称职的人民教师, 要慎重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与学生共同营造一个民主、和谐、活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 使学生能健康成长, 这正是教师的光荣使命。

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11

关键词:师生关系;和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149-02

现在的不少中小学生,无论是学习素质或是心理素质都普遍较差,厌学情绪也较为严重,其思想品质不纯,行为不端,他们的言行举止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针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就不能只注重传授学科知识,更重要教的是教他们如何去做人。再联想到我们亲身经历的现实生活中,许多学校的部分师生之间公开对立,学生对老师出言不逊、甚至扬言要进行打击报复,而老师则粗暴地采取不让上课、赶出教室、交学校处理、请家长等手段。这样的事情、这样的现象确实存在,并时有发生。这种现象的出现,使我们广大教师不得不重新认真审视一下,在当今社会中应该如何建立和维系牢固而又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一古老而崭新的话题。

一、师不是父,生不是子

众所周知,传统的师生关系必然体现着“师道尊严”。但随着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个性发展的要求比过去已日益强烈;随着教育途径的不断拓宽,教育方法、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已逐步现代化、科学化的今天,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舞台早已逐渐被学生占领。因此,原来那些旧的师生关系势必遭受到强烈的冲击甚至瓦解。

首先,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修养。教育全过程已是师生双方的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必将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因而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以及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其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从学生的发展角度看,拥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识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优化师生关系则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所以建立良好和谐师生关系对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尊重学生,了解学生

现在大多数学生都出身于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就倍受父母的溺爱、宠爱,部分学生从小就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如: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他们连最基本的穿衣、做饭、洗碗都不会,更不要说什么是劳动的艰辛和困苦,被人们称为“抱大的一代”,这些学生上课不认真、对什么都缺乏自信心、遇事无主见,依赖性强,情绪不稳定。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不及时加以教育、引导,不仅给家庭、学校带来巨大影响,还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因而我们应及时有效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去引导他们,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心与他们相交,真正从内心深处与他们交流、沟通。用自己的行动感化他们,作他们的良好师益友。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经常鼓励他们,不断以先进人物的光荣事迹教育、鼓励他们,帮助她们从小就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果我们广大教师都能做到这一点,再差的学生也会转变过来,这不正是我们所渴望的吗?因而,我认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最为基本的原则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尽量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尊重,具体体现在: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使学生真正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渐完善和发展自由个性及健康人格;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三、不制造矛盾,积极解决问题

据了解,在不少偏僻地区多年来一直因受“棍棒出孝子”、“师徒如父子”和“严师出高徒”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沉重压力下,师生关系完全被扭曲,师生对立的现象屡见不鲜,并时有发生,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在个别教师中仍然存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使他们放不下架子,不能平等对待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时部分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性,总是以管代教、以堵代疏,学生每天除了作业还是作业,根本没有时间看书、学习。这就无形使得部分学生过重地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部分教师对学习成绩不甚理想、不听话的学生挖苦讽刺,变相体罚,使得那些学生感到自己受到排挤,学生的个性、心理受到压抑,找不到成功的阳光,于是烦学、厌学、逃学的念头随之而生。一边是“负有责任心”的教师在强制学生学习;另一边是丧失选择自由被迫学习的学生,她们把教师的行为看成是压抑、侵犯,久而久之师生关系紧张、尖锐。另一方面,随着网络教育的不断发展,使得不少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拓宽,从学校教学渠道获取信息的比例明显降低。而教师由于繁忙的工作,获取的社会信息量相对不足,对某些问题的研究不及学生,使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和满意度降低。

四、善于运用合理、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方法

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我体会到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做起:

1热爱、关心、帮助学生,真正做他们的引路人。“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在我刚刚当班主任时,我对那些所谓的“差生”一直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热爱读己书。

2、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平时一定要多给学生鼓励和尊重,且我认为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为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

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篇12

1 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

“和谐”在现代汉语中指配合得适当、匀称;在哲学中指一个系统与外部客观世界之间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1]。和谐师生关系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师生双方在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基础上, 交流互动, 彼此认识和影响, 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人际关系。在这个和谐中, 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规定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2];在影响师生关系的各种主客观因素中, 没有哪一方面比另一方面更重要, 其整体的和谐才是最主要的。

2 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缘由

2.1 和谐的教育思想是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的前提

和谐思想自古有之, 就文化哲学而言, 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 即强调天道必须与人道和谐统一;先秦时期的“和合论”思想, “和”指异质因素的共处, “合”指异质因素的融会贯通, 其基本精神也是强调在处理事物内部或外部关系时必须保持和谐。而古代的教育理念也始终贯穿着和谐的思想。孔子主张“礼之用, 和为贵”, “和”即和谐。在西方, 古希腊教育家为适应当时的需要, 提出培养“和谐的人”的教育目的;17世纪, 夸美纽斯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 吸收培根的“感觉论”, 把人的身心发展与自然现象作类比, 倡导教育要适应自然;自然教育者卢梭则反对各种无理的外在束缚, 主张一切顺应自然, 让儿童在自由自在的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充分展现自我。到了近现代, 很多教育者又对这些教育思想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如王国维的和谐教育思想, 主张培养“完全之人物”;毛泽东也一再强调要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追求人的和谐发展;而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更为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谐师生关系是和谐教育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2.2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要求

学生是集体中的一员、社会中的个体。学生个性的发展应与集体、社会的发展相一致、相协调。尽管强调个性的自由发展, 但若将个性发展与集体、社会的发展对立起来, 个性的发展就会误入歧途。人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既有区别, 也有联系。“全面”是就量和广度而言;而个性充分、自由发展中的“充分”与“自由”是就质和深度而言[3]。苏霍姆林斯基主张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他把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和谐发展三者结合在一起, 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学生个性发展决定了师生之间必须建立一种和谐关系。学生对教师惟命是从, 个性不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但教师过分放权也会造成学生放任自流。唯有师生关系和谐, 学生个性才能全面、和谐发展。

2.3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师生关系是古老又现实的问题。它虽然是发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关系, 但却不是一种孤立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 总是受到整个社会中具有根本性质的社会关系的制约, 或多或少地打上社会的烙印。自从班级授课制产生以来, “以教师为中心”与“以学生中心”的争论逐渐随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并存在着。然而, 学生作为独立、自由发展的个体同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双方应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真诚理解。在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 为使学生全面发展, 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建立以和谐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

3 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方式

3.1 信任与尊重

和谐师生关系以关心、理解、信任、尊重每一个学生为前提。历史上任何一位倡导和谐思想的思想家、教育家都是尊重、信任学生的典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一个孩子是毫无才能的庸碌之辈。”[4]信任学生, 最重要的是相信学生的可教育性。教育只有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之上才会成为一种力量。但相信学生的可教育性并不意味着否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先天禀赋不尽相同, 因此, 每个人的发展也各有其特点。信任学生, 既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维护他们的尊严。教师要以人为本,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

3.2 理解与合作

理解学生, 与学生建立一种合作关系, 要以爱为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主要有2种:一种源于对社会的使命感, 另一种是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自然而然产生的爱。只有热爱学生, 才会发自内心地去关怀、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学生, 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才有建立的可能;只有学会与学生合作, 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有可能形成。托尔斯泰曾说:“如果教师只爱事业, 那他会成为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像父母那样爱学生, 那他会比那种通晓书本但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 那他是一个完美的教师。”[5]爱是相互的, 在冷漠的环境中成长, 学生只会变成一个对美和善都无动于衷的人。相反, 在爱的环境下, 师生相互理解、相互合作, 师生关系自然和谐。也只有这种自然而然产生的和谐师生关系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3.3 情感与认知

师生之间的关系除人际方面的关系外, 还体现在社会关系以及教与学的关系方面。在社会关系方面要实现和谐, 着重强调平等。在教与学的关系方面则要求做到情感与认知的统一。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活动是教与学的活动。因此, 教会学生认知是教育的一个主要任务。教师既要有渊博的知识, 也要有丰富的情感。罗杰斯等人本主义教育家认为, 就个人而言,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知情分离的, 只有“知”的教, 而无“情”的师[6]。所以, 两者必须有机统一, 用认知指导情感, 让情感激励认知。二者相互渗透, 方能和谐统一。

4 和谐师生关系构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4.1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也是师生关系所追求的理想目标。这说明和谐的师生关系还处在一种应然状态, 它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不仅受教师和学生对自身及对方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影响, 还有赖于对整个教育过程的规律及其特点的不断认识。因此,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应做好准备, 循序渐进、长期发展。

4.2 和谐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创建的结果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最终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处于一种安全、温暖、宽松、支持的精神文化环境之中, 这对学生的发展十分有利。但这种和谐关系不是教师自然而然地将其呈现在学生面前, 而是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创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师生双方承担着各自的历史使命, 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师生间的认同在总体上说是相互的, 他们之间具有人与人的尊重和自由, 这种尊重和自由在共建中才能较好地体现。同时, 学生在参与创建的过程中逐渐学会调整身边不和谐的事物, 这本身也是学生和谐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正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意义所在。

4.3 和谐并不排斥竞争

竞争一直为西方所提倡。古希腊思想家赫拉克利特认为竞争 (战争) 是万物之父, 也是万物之王。[7]达尔文、赫胥黎等人无不重视生存竞争。重视差异、培养创新历来是西方教育界所着重培养的品质。提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不是要求师生之间无原则地迁就、忍让, 一团和气。它只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 并不否认竞争。竞争是遵循某些规则的一些合作性冲突, 在这种形式的互动中, 达到所追求的目标要比打败对手更重要[8]。师生之间的合作也是竞争中的合作, 是一种“紧张”的愉快, 是动而有节, 是合作与竞争的和谐。

4.4 和谐师生关系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和谐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没有永远的静止不动的和谐。和谐的师生关系亦是一种在集体中孕育的关系, 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此外, 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总是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 它们之间相互适应, 在不断变化中成就自身。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的要素也理应在动态的变化中实现和谐。正如希腊早期思想家赫拉克利特所说:“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 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一切都是斗争所产生的。”[7]动态孕育着和谐, 和谐在动态中发展。教师把微笑与鼓励带给学生, 学生感受到快乐, 进行高效率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敏勤.让教学成为一个愉快和谐的过程——和谐教学法的研究与实验[J].教育研究, 1998, (10) :21~26.

[2]单中惠.西方教育思想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6.

[3]燕国材.和谐教育思想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J].上海教育科研, 1998, (12) :1~6.

[4]苏霍姆林斯基, 肖勇.教育的艺术[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83.

[5]苏霍姆林斯基, 唐其慈.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1.

[6]刘宣文.论未来师生关系的人本主义趋向[J].课程·教材·教法, 1996, (6) :37~40.

[7]朱永新.中国古代教育理念之贡献与局限[J].教育研究, 1998, (10) :55~60.

上一篇:水土流失治理区域下一篇:大学生活规划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