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的师生关系(精选12篇)
新型的师生关系 篇1
新课程改革像一缕春风,吹绿了教育改革的大地,给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生机,新的理念、新的策略、新的方法和手段,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力四射、欣欣向荣、日新月异。新课标中的师生关系如何定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评价者,要建构民主、和谐、融洽、互动的师生关系。
一、教师要做一个合格的组织者
1. 要精心安排课堂教学结构
紧扣课堂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与流程,教学流程力求通顺流畅,朴实自然;教学板块的衔接过渡如行云流水,无雕琢之感。教学进程的设计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和认知规律,合理有序。教学方法上要处理好讲练关系,精讲精练。教学节奏要舒缓有致,层次清晰。突破口的选择要切中肯綮,恰当妥帖。
2. 要精心地组织课堂学习形式
(1)自主学习。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要教会学生会学,教给学生学习该学科、该类知识或该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有计划地进行学法指导,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自主起来,学有成效,而不是放任自流。
(2)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围绕学习中出现的或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交流,让能者会者为师,使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交往互助启发的过程,达到解决问题共同提高的目的。
(3)探究学习。教师要尝试着将科研的方法引进课堂,培养学生探索考证的研究意识。既可以设置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围绕某个问题查阅资料、搜集证据,辨伪去妄,获得真知,也可以引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进行实验操作、事实调查、信息搜集等研究活动。
3. 要精心设计问题
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围绕问题展开分析讨论,才能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感悟,问题设计的方法很多,简言之,必须注意:
(1)层级性。设计的问题要有梯度,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
(2)集中性。设计的问题要简要集中,抓住重点,突出难点。
(3)引导性。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和指导,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学法的形成、学习心得的积累和学习规律的掌握,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创造力。
(4)求异性。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也许会得到一个更新颖的答案,设计的问题如果能帮助学生改变思维习惯、跳出常规窠臼、摆脱思维定势,更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5)发散性。对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经过发散整合,也许会得到丰富多彩的答案。
(6)探究性。问题带有探究性,更能引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科研的意识与方法。
(7)想象性。想象是人类创造发明中最重要的心智活动,阅读文学作品尤其需要想象,设置的问题具有想象性,有助于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入理,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感悟。
二、教师要做一个成功的引导者
1. 导趣。
在学习之初,激发学习动机,引起兴趣。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驱使下,学习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依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和年龄特点,设计出新颖的导语,如,解题式、过渡式、温故知新式、悬念式、激情式、图示式、音像式等,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 导向。
揭示目标,引导方向。课堂教学目标任务是什么,归宿点在哪儿,需要教师在学习之初明确出示,学习活动紧扣目标,目标导学贯穿始终。
3. 导疑。
设置疑问,引发思考,通过问题的设置与解决,逐步达到教学目标。
4. 导练。
引导练习,形成能力。技能的掌握需要反复历练,但要注意训与练相结合,有练无训,目的不明;有训无练,形不成能力。
5. 导法。
教给方法,指导规律。以传授结果代替思考过程,或重视学习过程而忽视规律总结学法指导,都是片面的。
6. 导馈。
引导反馈,及时矫正。目标导学式课堂教学就是以反馈校正为核心的,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如何,就是要通过练习测评去评价与矫正。
三、教师要做一个积极的参与者
1. 摆正位置。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是组织者、引导者,还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与讨论,这样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法,又可以从学生的问答交流中受到启发,真正达到教学相长。
2. 放下架子。
教师要摈弃师道尊严的思想,放下权威者的架子,不能充当真理的化身、权威的象征,重新审视“一桶水”与“一碗水”的关系,学生在某方面获取的知识也许已超过教师,况且,教学的目的并非是单纯地灌输知识。
3. 捧出爱心。
严师不一定出高徒,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心理压力大,再加上学生课堂表现不理想,教师如果耐不住性子、压不住火气、沉不下心来,怎会有循循善诱,怎会有和风细雨,怎会有心与心的碰撞、智慧与智慧的交流,怎会有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要关爱尊重并及时表扬鼓励学生。
四、教师要做一个称职的评价者
教师的评价应该委婉热情,更应该积极、准确、有效。教师的有效评价不能失落,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更不能失落。教师应该在研究教材、教法、学生的基础上,尊重关爱学生,但不要放任,反馈矫正,但不要庸俗评价,相信启发学生,但不要完全依赖。
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新型的师生关系 篇2
思茅二小振兴校区
卢永珍
摘要:要真正让教育良性发展,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张扬学生个性,全体教育工作者思想上要改变,而形成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已任。以德育为首,做到五育并举。做到育人教书并重。我们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知道应该怎么做,还要知道不该怎么做。
关键词: 师生 关系 方法
一、前言
新世纪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个性发展的要求日益强烈。未来网络教学组织形式将是研究性教学为主, 加上个性化的集体教学,人们开始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很多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新型师生关系开始形成。但也必须看到,旧师生关系依然存在,且有它的顽固性,其主要表现为“一压、二包、三放弃”。因此,有必要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现代课堂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下面是本人几点拙浅的心得和体会。
二、怎样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教师思想观念转变,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突破口
1、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本校时常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使之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水平,认真改进教育方法,真正地尊重、信任学生。同时对学生也要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让学生理解教师的看法,这种谈话无 形中成为知心朋友之间的体己话,这就是所谓“润物细无声”之谓也。然而教师终究是教师,学生终究是学生,除了自我教育之外,还需有道德高尚、知识广博的长者的指引。因此,要重塑教师的形象,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培养良好的人格素质,对学生严而有格,亲而不俗。
2、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的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由此就决定了教师在新型师生关系中的角色,不是领导,不是严父,不是法官,不是“上帝”,而应当是导师、朋友、助手和模范。
(1)导师。教师应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既关心学生吸取知识,更注重丰富学生情感,健全学生的身心,完善学生的人格,教学生学会做人。教师应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者,理想探求的指路者,心理困扰的排除者。应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改变单纯灌输的落后方法,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和管理为主动参与,实行导向、导航、导演、引导、指导、辅导,领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领着知识走向学生。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而不是单纯品尝前人创造的成果。
(2)朋友。与学生交朋友,这是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一个标志。教师这个神圣庄严的词汇快要和“朋友”划上等号了。师生关系发展的趋势是合作的朋友。学生迫切要求架起与老师的友谊之桥。要关心热爱每个学生,用爱心去理解、去尊重、去温暖、去感化;教师不仅能教书,而且是师德高尚、热爱生活、兴趣广泛、才华横溢、乐于并 善于与学生打交道的朋友,和学生有共同语言,互敞心扉,是学生决策的参谋者,是他们苦恼的倾听者,是学生依靠的良师益友。
(3)助手。教师应放下架子,淡化权威的角色,与学生共同探究、教学相长。帮助他们克服在人生道路上的沟沟坎坎,帮助他们战胜学习知识中的种种困难,相信他们、鼓励他们做自己能做的事,支持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老师要为学生服务,成为他们的合作者、支持者、助手。
(4)楷模。做学生的楷模,教师是学生踏进科学宝库的引路人,是传播文明,培育人才的人梯、铺路石。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具有教育性,是学生最直观、最生动、最重要的师表。教师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全面提高自己素质,以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去影响、感召、激励学生成才。这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内容。
(二)掌握学生心理发展趋势,多采用表扬和奖励,少一些批评和惩罚
教育理论上,主张多采用表扬和奖励,少采用批语和惩罚。这是对的,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完全符合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的。这不是提倡我们老师要对学生一味地进行表扬、摒弃批评,而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以宽容平和的心态,多角度地给予鼓励,给予关爱,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我们的学生现在正处在思想尚未成熟、各种新颖的观点和思路都非常旺盛的黄金年龄阶段,学生的可爱之处在于他对身边事物的好奇,从而产生一些奇思妙想,很多学生的 3 兴趣都是从一些突发奇想的思维或他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中培养出来的,如果能够加以合理、积极地引导,学生潜在的积极性思维就能被很好地调动,从而产生兴趣,甚至取得一系列为常人惊叹的成果。
(三)尊重与理解,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
转换角色,让师生间多一些理解。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核心,是积极行动的向导。一位教育家在论述教育的功能时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首先是尊重学生自尊心,这是学生心中最敏感的角落。因为自尊心是一个人要求得到别人的肯定、重视以及自我肯定的一种积极情感,是不断追求向上的内动力,也是生活的精神支柱。只有尊重,学生才感到师生平等。这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
理解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础,是积极行动的先导。身为人师,教师首先要理解与尊重自己的教育对象,理解并尊重他们的追求、情感、兴趣、爱好与需要,永远记住自己的工作是因有学生存在而存在的,平等对待学生。同时学生也应该理解与尊重老师教育自己所花费的心血和所付出的劳动。师生双方只有相互理解与尊重,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倾注自己的感情。还有什么力量能超过爱的魔力呢?“锅不热,饼不靠”是句俗语,说的是家长要爱子女的道理,老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释放自己的爱心,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可爱之处,真诚的关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爱的阳光中生活学习,我们将会看到迷人的景象,得到爱的回报。我们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感染 学生,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和对知识热情,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境界。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对学生没有爱心的老师能获得尊重和爱戴,我们也无法想象一个对老师不爱甚至反感的学生能很好的遵守课堂秩序、学好老师所任教的课程。只要我们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爱生如已,教生如子,待生如友,就能演绎出许多动人的故事。
(四)教师的素养,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
在师生矛盾中,教师往往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高素质的教师往往能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系。教师对待学生热情友好、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对待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的品格等等,都会在学生及脑海中树立起高大的形象,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与尊敬,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心灵距离的缩短,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儒雅的气质和良好的修养。既要洋溢着迷人的才情,又要闪烁着人格的魅力。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才有足够的资本吸引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喜爱。老师要获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并非靠威严的面孔、靠教师这一特定的身份,靠的应该是丰赡的学养,“言行可模可范者,人师也”。教师的职业是一种以精神振奋精神,以气质影响气质、以人格塑造人格的职业,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部内容丰富深刻、文笔生动细腻、装帧精美的好书。所以,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不仅使自己拥有一桶水,更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条常 流常新的小溪。那么,喜之爱之观之聆之掬之饮之者必众。
(五)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途径
教书育人是现代教育价值观在教师工作中的体现,是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本途径。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师在教学时,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方法等,又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实现社会化,促进学生在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学相长,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就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会有助于提高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同时,学生个性得到了全面发展,又会从内心感激自己的老师的,这就容易形成正确的师生关系。
在教书育人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只有当学生对一门学科产生浓厚兴趣时,师生情感才会交融、配合才会默契,这样就能很好地实施教育了。兴趣和求知欲是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动力,是发明创造的源泉,是一切人成长的起点。爱默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爱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老师所授课程产生了兴趣,那他不仅可以比较轻松的学好这门课程,他还会对授课老师产生由衷的喜爱。老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应该知道,我们曾经是那么喜欢甚至崇拜那些把课上得生动活泼的老师,我们曾经为那些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识性的课堂而陶醉,我们曾经还刻意地去模仿老师的一举一动。可以说,一个教师赢得学生喜爱与尊重的主要场所在课堂,失去学生喜爱与尊重也常常在课堂。所以,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当下大气力于课堂,于课堂教学的改革。改革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追求师 生互动。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新,教育的改革是永无止境的。当今,探究性学习方式已经走进课堂,将生活体验和感受与课堂学习相融合,课堂上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途径。
(六)改进评价机制,塑造学生健康人格,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手段
“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完善教学管理,推动学科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我一改以往的期末对学生的单一评价,尝试采用在本班学生范围内自评加互评的方式,简洁客观地评价自己近阶段学习或教学中的得与失,存在的问题,最后互相提出改进意见,这样一来,营造了一种和谐、团结、向上的评价气氛,用积极的态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实践证明这种评价机制可操作性强,时间上灵活机动,可在学期的任一阶段学习中进行,它对生生间的沟通起到积极的作用,对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培养,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这是新课标中提到的综合评价方式中的一种,从学生的身心发展来看,这一评价机制是科学有效的,它让学生学会了自我批评,学会了听取意见,学会了承受不同的声音,学会了自我完善,学会了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与他人,学会了理解他人,学会了善待他人,它无形中促进了学生的各方面发展。综合评价机制是科学、灵活的,我们教师要善于把握,根据需要和可能灵活运用。
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 会多出一批好学生。适当的表扬、奖励或批评、惩罚也是师生情感建立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学生都希望教师尊重他们、肯定他们成绩和进步。一个教师在课堂上表扬或批评某个学生时,不仅会激起这个同学的情绪反应,也会引起其他同学对教师或亲或疏的情感。教师要慎用批评,善于表扬——真诚的不做作的表扬。西谚说,温暖的阳光会比寒冷的狂风更容易让人脱去外衣。据说美国的教师在课堂上评价学生时从不用“不”字,总是给予热情洋溢的赞许,我们教师应该从中受到启发。可以说,赞许的情感体验会比世上一切的批评更有利于学生的成人成才。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书育人是一项复杂、细致、系统的工程,采用什么工作方法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因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教书育人有法而无定法,不可生搬硬套,但只要多花心思,注意积累和交流经验,工作起来就能得心应手。我们不愁没有提不高的教育教学质量。实践告诉我们,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会使我们体会到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师生间互相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它更注重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以新的学习方式,使人获得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当今教育的新形势下,作为教师,我们责无旁贷,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丰富自己,大胆创新,努力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一份丰富的精神食粮,为他们塑造一个全新而更具吸引力的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师素质及其评价》朱益明、秦卫东、张俐蓉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0年4月
【2】《素质教育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 吴敏、夏惠贤
(《上海教育》2000年9月)
【3】《课堂教学生命活力的焕发》谢利民(《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7月)
怎样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篇3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素。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教师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权利。在教学以及课堂管理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占据主导地位,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话语权。例如,在制定本班级的规章制度的时候,教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制定和执行,学生作为适用这些规章制度的主体,应该有表达自我观点的权利。否则,教师即使是站在最合理的角度上去制定规则,始终没有学生足够的发言权,这样的规则必定会带来师生之间的矛盾。所以,与其制定一个最合理的非民主制度,倒不如制订一个建立在民主之上的相对合理的制度。不难发现,在现在班集体里,教师一直处于“统治”地位,而我们真正的新型师生关系则是教师“领导”。这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表现为学生怕班主任,而且只有怕。后者主要表现为学生愿意听从班主任的教导,愿意和班主任成为一体。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思想共鸣、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教师和大多数学生的共同态度和情感的优势状态所形成的课堂气氛,是课堂教与学活动的心理背景,对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励着学生,让学生有去学习的动力,心理上也会轻松愉快,接受事物的效率也高了。如果教师一直责怪学生,而学生又一直和教师唱反调,那师生双方都会有心理阴影,学生会看到这个教师就有点怕,上课也会提心吊胆,而教师也会很头痛,可能会影响到教师的心情和上课质量,所以好的课堂学习质量和美好的校园生活要双方来维持。例如,在教学中,教学相长是一个最基本的道理,但却是最不易做到的,归根结底就在于教师与学生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了解。每一个班级都会有所谓“好”和“坏”的学生,而作为教师,不应该对学生有所谓“好”与“坏”的定义,调皮不是坏,安静也未必是好,不能把性格上的不同看成是性质上的优劣。作为教师,在进行管理时应该本着一颗平常心,和学生进行相互的沟通与了解,做好引导工作。
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具有较大的相容性,相互产生积极主动的促进作用,才能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高效地展开。
怎样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篇4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素。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教师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权利。在教学以及课堂管理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占据主导地位,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话语权。例如,在制定本班级的规章制度的时候,教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制定和执行,学生作为适用这些规章制度的主体,应该有表达自我观点的权利否则,教师即使是站在最合理的角度上去制定规则,始终没有学生足够的发言权,这样的规则必定会带来师生之间的矛盾。所以,与其制定一个最合理的非民主制度,倒不如制订一个建立在民主之上的相对合理的制度。不难发现,在现在班集体里,教师一直处于“统治”地位,而我们真正的新型师生关系则是教师“领导”。这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表现为学生怕班主任,而且只有怕。后者主要表现为学生愿意听从班主任的教导,愿意和班主任成为一体。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思想共鸣、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教师和大多数学生的共同态度和情感的优势状态所形成的课堂气氛,是课堂教与学活动的心理背景,对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励着学生,让学生有去学习的动力,心理上也会轻松愉快,接受事物的效率也高了。如果教师一直责怪学生,而学生又一直和教师唱反调,那师生双方都会有心理阴影,学生会看到这个教师就有点怕,上课也会提心吊胆,而教师也会很头痛,可能会影响到教师的心情和上课质量,所以好的课堂学习质量和美好的校园生活要双方来维持。例如,在教学中,教学相长是一个最基本的道理,但却是最不易做到的,归根结底就在于教师与学生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了解。每一个班级都会有所谓“好”和“坏”的学生,而作为教师,不应该对学生有所谓“好”与“坏”的定义,调皮不是坏,安静也未必是好,不能把性格上的不同看成是性质上的优劣。作为教师,在进行管理时应该本着一颗平常心,和学生进行相互的沟通与了解,做好引导工作。
浅谈新型的师生关系 篇5
浅谈新型的师生关系
当前,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在中国大地上开展起来,怎样才能把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落实到实处,师生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需要
新课标的颁布、实验教科书的试运行,向我们昭示着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已日渐深入,同时,社会的迅猛发展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是教师知识传授的对象。课堂上,老师站在讲台上严肃认真地讲解,学生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专心听讲。老师讲的知识点,学生掌握了,就达到教学目的了。这样的教学活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师对学生最为关注的是他的`学习成绩,学生对老师则敬而远之,甚至关系紧张,很难向老师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我们知道,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而这种师生关系严重地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今天的教师再也不能用传统的“教”教材的方法来面对信息来源广、智力发展快的儿童了。
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一个能影响他人、指导学生领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不再只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应是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与学生一起交流的合作者;不再只是知道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理念并付诸实践的研究者。即,不只是教会学生学什么、做什么,而应教会学生怎么学、怎么做,教会学生发展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样,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民主、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就成为我们的必需,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学生也只有在这种平和、融洽的氛围中,视老师为伙伴、为知心朋友,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心声,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师也才能准确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点拨、指导,促使其不断健康发展。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每个教师必修的课题
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精深的学问、友好的态度、高尚的人格、浓厚的教学兴趣、适当的情绪表现以及合理的言行,皆将成为学生所观察、所注意、所模仿的对象。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人格、教师的素养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主动地调节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得教学既民主、轻松,又生动、严谨。
1、树立新理念,确立新角色。
任何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师必须具有全新的理念、良好的素质和改革的精神。我们必须不断地“加油”、“充电”,提高自身理论知识和教学艺术,使新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思想渗入我们的教学中。许多学校实验了“研究性学习”、“小主人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主体性学习”等多种重在培养学生素质的、新的教学形式。在这些新的教学形式中,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饶有兴致地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他们的观赏、调查、讲述、写作…
[1] [2] [3]
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 篇6
师生关系既是一种教育关系,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分析新时期新型师生关系的涵义和特点,并在调研的基础上指出当前师生关系的新变化和主要问题,如角色定位受传统观念束缚、缺少沟通与交流、感情淡薄化、关系功利化等,只有转变传统观念、完善教育制度、创新交流模式、重视师德建设才能建构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
关键词
新型 师生关系 构建
师生关系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每个时期的师生关系会有不同的特征。进入新时期,我国的师生关系又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当前师生关系总体上是令人满意的,但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地方,比如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师生关系仍过多强调“师道尊严”,确立的仍然是教师支配性与学生服从性的定位[1]。这种传统师生观不仅不利于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也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因此,坚持与时俱进,努力建构一种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已成为当前学校管理和教师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新时期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新型师生关系的涵义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既是一种教育关系,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包括彼此之间的角色定位、作用发挥和对待态度等[2]。笔者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多性质、多层次的,它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二者应该是一种平等、民主、理解、合作、尊重的和谐关系,双方既是教育活动中的策划者和参与者,同时也是参与教育活动的主要角色,不仅要互相配合与督促完成好教学任务,更要相互关照与帮助,共同完成教育活动。
2.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互相尊重,平等互助
学生的自尊心是一种希望自身受到集体肯定、尊重的感情,它可以让学生合理地看待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并积极争取提升或保持自己的声誉,它可以促使学生努力向上、克服缺点,是激发学生成长的内部动力之一。因此,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与教师建立起互相尊重的关系。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可以促使学生努力向上,产生强烈的向师性和上进心;另一方面,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可以促使教师更加肯定其教师职责和教育工作成果,从而满足成就感,提高积极性。此外,平等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又一特点,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需要地位平等,也需要感情、学习、生活及各个方面的平等。如果教师在潜意识中不能与学生形成这种关系,在实际教育工作中,不懂得为学生考虑,以自己的标杆去衡量学生,学生的角色就只能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这将会极大地伤害师生关系。平等不仅仅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要和蔼可亲,更重要的是师生双方要一起努力,共同营造一种和谐的教育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健康地成长。[3]
(2)勤于沟通,和谐交流
在实现互相尊重、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的同时,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也是良好关系建构的必要条件。师生之间的沟通方式、关系状况,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教学工作和教育活动的效果。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一般发挥着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和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学生更多的是处于“被接受”的状态,课堂上习惯于听教师的讲授,教学活动中依赖于教师的安排,学生更倾向于听从教师。在这种状态下,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并没有真正地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实现语言沟通、心理沟通和情感沟通。语言沟通是基础,心理沟通是重点,情感沟通是关键。要建构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更应注重师生间的学习沟通、生活沟通、感情沟通。学习上互相交流,帮助学生学会知识,完成学业;生活中交流,为学生解决其所需;感情上交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与此同时,教师也会在交流沟通中实现自身价值,从而更有利于和学生形成和谐、亲密的关系。
(3)彼此理解,换位思考
传统的师生关系确立了教师的主导性和支配性,从而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新型师生关系的良好状态应该是教师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模式,在生活中做学生最有利的帮手,在情感上做学生最亲密的朋友。学生也应主动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体谅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帮助教师努力完成好教学。因此,不明确区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真正实现换位思考、彼此理解的状态,将极大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
(4)教学相长,互惠互利
师生关系首先表现为以知识授受为目的的认识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新型师生关系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工作就是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配合,完成教育工作,这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后学习生活中。教师在课堂上应精神饱满,不将消极情绪带给学生,真正做好学生学习的榜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学生在课堂上应认真听讲,发现问题积极提问,与教师共同学习。课后学习生活中,学生可以将遇到的难题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主动帮助学生解决,从而做到教学相长。
二、当前师生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更加客观地阐释新时期师生关系的变化,更加准确地发现当前师生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设计了教师和学生调查问卷,对部分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和访谈。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并结合有关最新文献,我们得知,我国当前的师生关系总体状况是令人欣慰的,但也不能忽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生之间角色定位依旧受传统观念束缚
在我国传统师生观的影响下,当前很多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仍是一种“专制”的方式,部分教师坚信并奉行“教师中心论”,学生则表现得很被动,很多情况下不得不服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仅把完成工作任务作为目标,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也没有检验实际的教育教学效果,甚至有些学校还没有制定教师方面的考核评价制度,部分学校即使制定了也没有严格执行,没有做到及时更新和完善。在这种师生交往环境下,学生是以听代思的学习,根本无法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2.师生之间缺少沟通与交流
沟通是一门艺术,对于师生而言,很多时候教育问题是沟通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师生间并未能创造出融洽的交流渠道,往往在事件发生后,双方才意识到预先交流的重要性。倘若师生间关系紧张、漠不关心,那只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影响教学氛围。有效的交流沟通建立在双方互相尊重、充分接纳的基础上,依当前现状看来,师生都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3.师生之间情感淡薄化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师面临着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压力,教学往往被视为一种“任务”,学生也同样认为“任务式”教学是理所应当。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听了课,然后各不相干,这导致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关系淡薄,使教育教学过程缺乏尊重、关心、温馨、和谐的心理教育和心理氛围。
4.师生关系功利化
师生关系功利化具有现实危害性,不利于高素质、合格人才的培养。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最大程度地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保持诉求渠道的畅通,推进学校科学、高效、民主化管理,国家出台了有关政策,很多学校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方案,例如有些学校已经将师德师风评价、学生课堂评价等纳入教师考核体系。这些举措确实在一定层面上保障了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使学生享受了以前没有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但是,如果学生的评价结果可以直接影响教师的上岗或晋升,师生关系可能就会出现一种新的功利化现象,即教师要讨好和谄媚于学生,这将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长远发展。
三、建构新时期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对策与建议
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正确认识、不断反思、与时俱进,从制度、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各方面共同努力,进而形成合力,才能建构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
1.转变传统观念,合理定位角色
新型和谐师生关系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做到相互体谅、彼此理解。因此,从思想上做好转变是建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非常关键的一步。教师首先应该充分认识自身的职责所在,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不应直接对学生发挥“显性控制”,更多地是要聆听学生的心声,学生也不应一味得执着于学生的身份,只会服从教师管理。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做一回“教师”,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在活动组织上,可以将任务安排给相关学生,教师在一旁辅助,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更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促使师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信任。因此,转变传统观念,不拘泥于单一角色的束缚,教师和学生之间才可以相处得更加融洽与和谐。
2.完善教育制度,更新教育理念
建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每一位教师长久持续地努力。在充满竞争与利益的大社会背景下,师生关系或多或少会被这种环境影响,师生关系经常爆出不和谐的“音符”。因此,教育环境对于建构良好师生关系尤为重要,必须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每一所学校应该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建构,确保在校园中形成一个融洽、和谐的氛围。如今各学校之间形成了潜在的竞争关系,在教学活动中过于强调教学质量、教学成果,而忽略了师生关系,给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留下了隐患。因此,完善教育制度、更新教育理念迫切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寻求一个既能建构良好师生关系又能保证教学质量的两全之策,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真正建立起新型师生关系。
3.创新交流模式,促进感情升温
传统的师生交流更多地体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学生讲授知识,学生遇到难题会寻求教师帮助。这种交流建立在教与学的基础上,学生离开了教师可能会寻求其他教师帮助,这样一来,师生之间的交流就淡去了情感上的意义。建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需要我们创新师生交流模式,比如学生在举办演讲比赛、运动会等活动时,可以邀请教师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完成,在游戏和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更倾向于生活和经验的交流;教师在举办集体活动时,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看到教师的生活状态,更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与教师和谐相处。只有做足了学习、生活、情感上的交流,师生间的良好关系才更容易建构。此外,新媒体的发展更加方便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不仅可以在现实生活中交流,更可以在网络媒体中互动。
4.重视师德建设,保障交往环境公平
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建构新时期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作为教师,首先应当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要注重自我形象的完善,用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格去引领、感染和带动学生,特别是年轻教师,更需要这方面素质的提升。作为学校,应多举办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系列培训,将师德师风评价纳入教师考核体系,对考核结果要有相应的反馈和奖惩,并作为教师评先、评优、晋升等方面的重要参考。就师生关系来说,环境公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的成绩评价是否全面客观公正、对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机会是否均等、是否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统一等;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评价是否客观公正,不带学生主观感情色彩等[5]。要严格执行有关的规章制度,确保师生交往环境的平等性,尽可能减少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各种人为因素。
参考文献
[1] 张秋菊.谈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4(6).
[2] 胡宗彪,徐寒.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5(16).
[3] 柴楠,刘要悟.基于社会关系理论视角的师生关系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2(5).
[4] 朱钰珏.我国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与改善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1(7).
[作者:王以雷(1984-),男,江苏丰县人,徐州医科大学医学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
时代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 篇7
一、尊重学生,欣赏学生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实现教育民主化,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这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教师和学生虽然在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二是学生虽然在个性特点、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有所不同,但在教师眼里地位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以“权威”自居,不搞“一言堂”,与学生共同探讨真理、共同进步;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眼睛向下”,放下架子;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有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这就意味着教师不再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一视同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家庭的文化、经济、政治等背景以及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在任何学生面前均注意平等施教,须知“教学相长”,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习惯,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蹲下来和学生对话”,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把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自由讨论,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形成师生共同探讨、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得轻松、学得快活、学得主动、学得扎实。这样的氛围,也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民主、平等的标志是尊重。自尊心是青少年学生宝贵的心理品质,尤其是青春期时期的学生,他们的自尊心很强,也很敏感,作为教师要特别注意。如果教师有意无意地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必定给后天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在平时的工作中,我特别注意呵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关心和爱护学生,与学生以诚相待。
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你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
二、关心学生,理解学生
在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形成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情感关系的形成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之上的,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认识学生,了解认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个性,才能从本质上认识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真正的爱,才能恰到好处地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感触到教师的关心,从而表现出学习等方面的积极性。
在新形势下,经济的发展,家长的从业状况的变化,社会环境的变化,单亲家庭的增多,高中普及率的提高……均会影响师生的情感互动。
为此,我们要与时俱进,拓展并发现新的师生关系互动途径,促进师生情感互动。学生越是具有强烈的求助要求,教师满足其需要的举措越能激起学生强烈积极情绪反应,师爱自然越易为学生所充分感受和体验,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也就在教师的助困过程中越易得到改善和发展。
六十年前,德国心理学家施普兰格说:“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没有像青少年那样强烈地渴望被理解的时期了。”理解需要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基本社会需要,六十年过去了,青少年对理解的渴望不但没有减弱,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愈加强烈。而今,城乡外出发展的学生父母越来越多,这就造成他们不被他们父母理解的可能性增大。每学年的高一、初一新生有部分学生不习惯新学校的吃、住和作息时间,此时有的学生就希望父母来身边安慰和鼓励他们,周末来学校看望他们,或周末回家与父母团聚,以释放对新环境的不适感。这对父母外出的学生来说是奢望。此时我们就应与他们多做情感沟通,站在他们父母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新苦恼。对于学生的违纪行为,我们也应像民主的家长那样理解学生。教师还应多与单亲家庭的学生交流,对他们给予父母般的关心、照料和爱抚。多给学生一份柔情和温馨,对单亲家庭的学生尤为重要。他们不仅希望教师能给他们知识、技能,而且也希望教师能像自己的父母那样,给予他们关心和爱护。
“理解万岁”,“沟通无限”。在教育过程中,如果能使学生体察到老师真诚的关爱和帮助,教育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甚至不好意思不进步或犯错误,否则就会产生一种对不起老师的感觉,使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激励,从而不断进步。
在新世纪的曙光照耀下,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受教者,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规范约束人,培养一代具有人格尊严,拥有民主意识,遵从社会规则的各级各类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授教者崇高的历史使命。
三、激励学生,信任学生
当今学生知识面广,个性更突出,我们应顺应时代与学生的特点,做一名民主型的教师,努力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师生人格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富于爱心的交流,并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
学生首先要对教育活动产生热情,才会对教育活动投入,只有对教师产生尊敬、好感等正面情绪,才能接受教师所传递的教育影响。教师首先要通过各种教育技巧唤起学生的情绪,再进行逻辑层面的教学,才会产生相应的思维热情,而师生之间所有的正面情感都是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产生的。
激励就是多表扬,少批评。常言说:“数其十过,不如赞其一长。”激励是一种手段,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魔力。寻找闪光点,放大优点,千万别做教育的蠢事:动不动就讽刺、斥责,甚至是歧视,别忘了:“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浅议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篇8
关键词:教师,学生,师生关系
1. 前言
师生关系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和教育质量。我国传统师生关系重视师道尊严、忽视学生的尊严与权利, 一直深刻地影响着我们今天的教育, 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也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师生关系这一古老而崭新的话题:如何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是目前我们急需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2.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它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通过信息交流而逐步建立起来的, 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 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 又包含有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 也有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
师生关系必然同一定的经济基础相联系并为之服务。在农业经济时代、手工业经济时代的大部分时期教师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 是主宰、是权威, 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 师生关系必然体现着“师道尊严”。到了后工业经济时代, 由于知识经济的到来, 对个性发展的要求已日益强烈。教育途径的不断拓宽, 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已逐步现代化、科学化, 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舞台已逐渐被学生占领。因此, 旧的师生关系势必遭受强烈的冲击甚至瓦解。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 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 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 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 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 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从学生的发展角度看, 拥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识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优化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
在更新教育观念,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所以,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
3. 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理念
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在交往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 心灵的互相接纳, 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 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 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 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 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 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 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 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 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4. 对影响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因素的分析
知识的传授渠道在不断拓宽, 而感情的大门却在不断缩小, 这不是危言耸听。多年来因受“天地君亲师”、“师徒如父子”、“严师出高徒”等传统思想的影响, 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沉重压力下, 师生关系被扭曲, 师生对立的现象屡见不鲜, 主要体现在:
4.1“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个别教师中仍然存在。他们放不下架子, 不能平等对待学生, 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同时部分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 以管代教、以堵代疏、以批评代替教育的做法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使得他们的行为得不到理解, 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 并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
4.2 在教学成绩这座大山的重压下, 教师和学生都为“分”疲于奔命。不合实际的高要求, 超负荷的作业量使得部分学生、教师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部分教师对学习成绩不甚理想、不听话的学生讽刺挖苦, 甚至变相体罚, 使得那些学生受到排挤, 个性、心理受到压抑, 找不到成功的阳光, 于是烦学、厌学、逃学。一边是教师在强制学生学习, 另一边是丧失选择自由、被迫学习的学生把教师的行为看成是压抑、侵犯, 久而久之师生关系紧张、尖锐。
4.3 由于网络教育的到来, 使得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拓宽, 从学校教学渠道获取信息的比例减低。而教师由于繁忙的工作, 获取社会信息量相对不足, 使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和满意度降低。
4.4 成绩至上的评价方式根深蒂固, 而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无法得到落实, 使得部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潜能被忽视了, 也造成师生关系的疏远。
扭曲师生关系的因素有种种, 但它的根源在于我们教育思想观念的偏差和行为方式的不当。长此以往, 势必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的开展。可以说,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素质教育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
5.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几点建议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
5.1 要热爱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 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 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
5.2 要给学生以尊重, 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
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 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 由此导致消沉。反之, 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
5.3 对学生要有研究。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 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
5.4 让学生当主人。
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 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 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 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
5.5 改变自己。
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 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 加强自身修养, 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 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 征服学生。很多教师就是因为这点让他们每到一个新的班级都会获得学生的一片欢呼。其次, 应该做好角色的转换。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 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 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
6. 结语
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 应更多地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 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 教师应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有自己的爱;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时时刻刻的尊重。总之, 我们要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来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这样的师生关系将给我们的教育带来更加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戈崇胤.创建新型师生关系的理念与途径.宁夏教育, 2004.
论现代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篇9
一、确立生命教育理念
叶澜教授指出:“教育除了鲜明的社会性之外, 还有鲜明的生命性。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 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在一定意义上,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 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 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引导人认识生命的意义, 发现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是一种教育价值取向, 一种教育理念, 即以生命世界观观照教育, 力图实现教育向“人”的回归, 向生活世界的根本回归, 使人的发展成为教育的目的而非手段, 试图揭示“人为何生”“人何以为生”。它强调教育要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解放学生的内部力量, 发掘学生的生命潜力, 提高学生的生命意义与价值为基本价值取向, 从而使教育、教师、学生充满生命的活力。这样, “教育对于生命不仅依然具有原始性的价值, 而且具有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创造人的精神生命的意义, 即对生命潜能的开发和发展需要的满足, 成了教育重要的基础性价值。”因此, 教育的价值不仅仅只是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分门别类的知识从而为未来做准备, 而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生命意义与价值。这就意味着教育过程是学生自我生成、生命力不断激发的过程, 教育活动成为学生的一段经历。这样, 教师和学生双方获得的不仅是知识的增长, 而且是具有生命活力的人的生成。
二、改革教育方式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育的方式必须变革, 教育方式要多样化。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对一个学生有效地教育方式并非对所有的学生都有效,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知识和经验逐渐增多, 对事物的认识方式也会有所改变, 所以, 教师要从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年龄阶段出发, 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 选择有效地教育方式, 以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对话教学是我国当前新课程改革所极力倡导的一种教育形式。教学中的对话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自我的对话以及作为教师与学生给对话延伸而来的“人—机”对话。实际上, 教学本质上就是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对话过程。对话教学是指教师与学生在相互尊重、民主平等的基础上, 以语言和非语言为中介而进行的话语、精神、思想等方面的双向交流, 旨在达成相互沟通与相互理解的一种教学形态。对话精神观照下的教学表现出很强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既包括文化知识的领受, 更重要的是还包括师生智慧的提升、情感的激发、哲理的启悟、潜能的诱发、生命的助长等。在这种关系中, 教师与学生之间充满了温情与呵护, 他们分享着彼此的理解, 享受着人间的真情, 教学也由此散发出无限的生命力。
三、教师关爱学生
爱是教育的灵魂, 是教育的原动力, 是照亮学生心灵的点点灯光。缺乏爱, 师生就没有真正的情感交流与沟通, 教学也将毫无疑问地成为驾驶的“独角戏”。爱使师生双方彼此敞开, 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的情感纽带, 使学生的精神格外亢奋和充实, 它使教学由单一的认知方面进入全面的心灵对话成为可能, 因而爱在教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爱是教师教育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及体现。教师只有把学生作为具有完整人格的生命个体看待, 学生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存在, 否则教师将面临自我的严重丧失。正是深沉的爱, 使教师与学生彼此敞开心扉, 畅所欲言, 在灵魂与灵魂之间的对话中相互交流, 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重叠”, 谱写出一部惊心动魄的“多声部”交响乐, 从而达到对学生人格、心灵的全面唤醒。
四、教师善于倾听
倾听与言语是对话的两种基本行为, 二者构成了对话的基本结构, 教师倾听旨在感悟学生是一个生命的存在而非“物”的存在, 同时也感悟到自己的存在, 从而树立起生命教学观。倾听是一种诗意的领会, 是一种思想和生命合二为一的伟大结合, 它内在的本质是一种深沉的智慧和博大的爱, 其内容表现为倾听学生的情感、欲求、思想等。不无遗憾的是, 当前我国教学因受教师中心主义、权力话语的宰割, 严重存在着“爱”与“倾听”的失落, “言说”以其被历史赋予的意义而僭越了“倾听”的地位, 占据着无上的权威, 于是课堂中存在大片受压抑的沉默区域, 教师难以听到来自学生的声音, 教师成为空旷舞台上孤独的“独白者”。教师已习惯于把教学仅仅作为“言说”的事业, 而长期遗失了“倾听”。遗忘了“倾听”也就无法“被听”, 教师的“言说”也将毫无生机, 无法焕发出生命的激流与特性, 更难以完成教育那永不休歇的神圣使命;教师需要倾听, 在“倾听”中领悟生命的美丽与妙谛, 以愉悦的心境体验自己职业生活的庄严与神圣。
庄子说:“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用心听”是审美意义生倾听的最高境界, 它意味着教师全身心地投入, 而非单纯的听觉反应, 以深潜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感悟其内在生命的震颤与跳动。“用心”的“心”必须是一颗虚静之心。空虚清明, 心无挂碍, 才能将学生的心灵从沉睡中“唤醒”。倾听到学生心灵中那具有深层妙境的“无声之乐”。在倾听学生精神世界的无声之乐中, 教师应打破自己的封闭状态, 走出自己狭小的圈子, 让二者在一个广阔的边缘域相遇, 变二元对立为两级对话, 不断进行着精神上的拥抱和融合。
摘要:构建现代新型师生关系, 应该正确确立生命教育理念, 改革教育方式, 建立“我—你”师生关系, 实行对话教学, 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善于倾听、关爱学生, 变二元对立为两级对话, 不仅仅只是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分门别类的知识从而为未来做准备, 而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生命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现代师生关系,构建,关爱学生
参考文献
[1]甘剑梅.关于教育起点观的哲学阐述[J].教育研究, 2003, (1) .
构建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探析 篇10
要追求教育的成功,就要协调好教育主体和各客体之间的关系。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凭借爱和尊重,教会学生肯定自我,热爱、尊重自我和他人,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与他人建立各种和谐的关系。这样,学生才能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长,成为与自然、与社会、与自身发展相和谐的人才。
二、和谐师生关系的意义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对提高课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关系融洽,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起学生极大的参与热情。
否则,由于对教育对象缺乏足够的分析,就必然导致课堂教学无法保持连续性和有效性。考试作为教育评价的基本手段之一,可以检查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帮助教师诊断自己教学的成败得失,以利改进。虽然考试无法全面检测人的各种素质,但是通过现代考试技术,确实能够比较客观地检测到学习者在认知素质、心智技能、逻辑思维、学习能力、知识与技能掌握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对于高考平均分数相差悬殊的两批考生,他们的整体素质就会有明显的差别。假如让高考首批录取的学生和第三批录取的学生一起按照重点大学的教学要求来上课,对大多数低分的考生来讲那是很困难的。考试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相对的公平性和权威性,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智慧、才能、意志、诚实是考试取胜的关键因素,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解释、判断、选择、演算、分析、概括、推理、论述,是素质教育目标要求的真实反映。因此,考试尤其是科学的考试,在素质教育中更具有明显的导向性,对促进素质教育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素质教育不能拒绝科学的量化评价。考试结果虽然不能说明全部素质,但许多素质可以通过现代考试测量方法来判断。事实上,人的素质既有量的规定性,也有质的规定性。如人的体能素质,国内外常用的方法就是通过测定人的引体向上、立定跳远、俯卧撑等运动项目来进行的。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人的一些素质目前已经可以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核心指标给予量化评定。因此说,素质教育的出路不是废除量化考试而是改革考试制度,对考试的内容、方法及考试结果的评价等进行改革,建立旨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促进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和促进课程、教材、教学不断改革的科学考试制度。
三、要辩证地看待追求升学率
与考试评价相关的是升学率问题。要辩证地看待追求升学率,素质教育不能拒绝人们对升学率的追求,不能阻止人们自觉迈入中考、高考竞争行列的趋同脚步。的确,考试评价制度尤其是高考制度,对基础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搞好考试评价改革,这是毫无疑问的。其实,综观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考试评价改革历程,会发现他们时不时会有一些新花样,但从整体上看,多年来也没有什么大
建立和谐的教与愉快的学的师生关系是实施乐学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首要前提。建立和谐融洽、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但很大程度上它取决于教师的理智、情感和教育方法,所以,教师应真正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身心健康、活泼、有个性地成长。
三、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三要素
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一个能影响他人、指导学生领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不再只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应是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与学生一起交流的合作者;不再只是知道教书的匠人,而应是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并付诸实践的研究者。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主动地调节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得教学既民主、轻松,又生动、严谨。而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构成主要有如下三方面要素:
1. 真诚(realness)
教师将自己的内心思想情感真实地向学生敞开,可以帮助学生将他们的内心思想情感向教师敞开,这就达到了师生之间的有益交流和相互促进。这种观点与传统教育中的师生的突破。事实上,人们对考试评价改革所赋予的期望太大,推进素质教育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是社会各种问题的综合体现,不可能通过考试评价改革就可以把问题加以彻底解决。不管怎么说,在没有什么比现有的考试更高明、更可行、更科学的办法时,严格的考试制度仍将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人们把应试教育现象的存在和推进素质教育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都归根于追求升学率上,显然是不够公允和不够客观的。
现阶段我国教育资源还远未达到“各取所需”,素质教育也不可避免地要考试和升学,对高考的激烈竞争已经转移并提前到初中甚至小学阶段。因此,评价学生、教师、学校和地区,不考虑升学率指标,是不可能的。若把推进素质教育与追求升学率对立起来,那素质教育就只能是空想主义。撇开升学率问题大谈素质教育,国内外都没有成功的先例。欧美国家,尽管目前的经济和教育都很发达,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水平进入高级阶段,但对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的入学竞争依然十分激烈。问题在于如何追求高考升学率。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是高中阶段两个不同的方面,它们承担着不同的教育使命,有不同的教育内容和不同的重点。普通高中尤其是达标的普通高中,集中了本地区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办学的主要任务是为高等学校输送合格新生。既然如此,普通高中追求高考升学率是合情合理的,是天经地义的教育职责。普通高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与义务教育阶段有所不同,工作侧重点和教学内容也要发生变化。具体讲,高中教育的重点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严格大纲要求,开设相应课程;按照教学规律和考试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复习计划;把课堂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向45分钟的课堂教学要质量、要效果、要水平、要素质。随着高考临近,强化考试和应试的各种教学措施都可以上场,形成浓厚和紧张的高考临战气氛。
要承认传统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但决不能把素质教育和传统教育对立起来。我们反对的是学校为了升学率采取急功近利的做法,反对的是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不满意的是学校长期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方法水平上。只要我们“按教育规律办事”,以受教育者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快教育改革尤其是考试制度改革,就一定能达到考试与素质教育的科学相容。关系形成明显的对比。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通常是作为拥有高人一等的知识、才能和道德的“传道授业者”的面目出现的,教师们受这种传统看法的深刻影响,已经深深地“内化”了这种传统的“职业角色”。实际上,这样的教师无异于“一本会说话的教科书”,没有他自己的思想情感,或者说不暴露他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学生所努力的目标就是在教师看来是“正确的”或“好的”事。而在这种相互掩盖内心真实感受的师生关系和教育气氛中,可能比较容易造成相互瞒骗以至相互欺诈的“伪君子”品性。
因此,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足以对学生的整个人起着真实的影响。学生们需要一个完全生气勃勃的人,一个能坦率交谈的人。当教师无意影响学生时,他的蓬勃的生气倾注于学生们,极其有力而彻底地影响着他们。
2. 认可(acceptance)
教师必须对学生有根本的信任和认可,即教师对“作为具有他自身价值的一个独立个体”的学生的完整性应给予充分的尊重。认可不等于赞成与同意,而是承认某个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在他自己的立场上看有存在的权利和理由,承认他的思想情感同他人、同教师的思想情感有同样获得尊重的权利。只有当教师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才有可能同学生一起分享与体验他们的思想与情感。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们是如此经常地觉得教师比他们自己懂得多、高明得多,以致害怕向教师暴露自己的思想情感,害怕向教师提出问题,时时处处觉得“不安全”。反过来,教师也存在着一种“不安全感”,他们可能会将学生的提问当作是对他们的知识和权威的挑战。在这种师生相互存在戒意的心理气氛中,教育的无效性可想而知。
3. 移情性理解(empathic undstanding)
这是一种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及客观世界的态度。这种态度与常见的那种评价性态度极不相同,后者所采取的是“我理解你错在何处”这样一种表达方式。这种移情性理解的特征之一是它的“非判断性”,指的是教师不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和道德品性等作判断,不对学生作定性评价,而只表示同情、理解和尊重,尽管学生们的思想观点有时候是肤浅的、不成熟的,但这对于他们自己而言是足够的。比起传统教育的种种结论性的评价来,这种态度是更为有效的。
可以看出,这三个条件基本上是围绕学校教育中的师生之间的新型关系(人与人之间关系)提出的,尤其是对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提出的。如果一个促进者(即教师)能造成这样一种课堂气氛———在其中,他可以达到真诚、认可和移情,将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和理念的交流、知识资源与见解的共享,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
四、营造新型师生关系的措施
从这种新型的学校气氛出发,可以派生出教师在营造、形成新型师生关系中应当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和方法。
1. 要热爱和尊重学生
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现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知识之一便是使人们相信‘爱’与‘被爱’如同饮食起居一样是人类的天性”。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为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从学生的发展角度看,拥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识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优化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所以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
2. 主动倾听
主动倾听指的是,对正在被学生表达出来的思想或情感作出积极的反馈,使学生觉得教师正在倾听、关心和理解他的感受。主动倾听并不意味着对这个人正在表达的陈述表示接受或反驳,而只是表示认可这个人的感受。当教师成功地做到了主动倾听,学生的感受就得到真诚的交流。这种主动倾听有独特的特征与优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倾听、不指导,不诱迫学生向教师认为是“好的”或“对的”方向去表达他的观点,从而避免了虚假现象的出现。这种主动倾听排除了那种常见的“讯问式”的谈话,从而避免了心理学上的那种“双重独白”(两个人相互交谈,但实质上不协作、互不接受)的现象,从而为进一步的交流、对话敞开大门;使学生和你心心相印、协调一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立良好的教学情境,师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努力提高学习效率。
3. 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生动发展的空间,以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他的学习是好是差,哪怕他考试不及格,他们也都将走向未来,都将居于新世纪发展的核心地位。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让每一个学生在人格上得到最大的尊重。其次,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人们的天性,是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开端,它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种渴求,是教师利用的资源,要充分保护它、利用它。另外,教师要发展学生的自信心。有实力才有自信。班上学生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不足,学生实力不足的地方,正是需要教师特别关注的地方。对待学生的不足甚至是错误,教师要相信自己的教育,相信自己的学生,以尊重、理解、信任和鼓励的强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学生、诱导学生,给学生自我修正的时间,培养其自我进步的主动性。
4. 提供多重式的成功体验
让学生获得成功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巩固手段,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比比皆是的现象是教师讲授时学生抬头目视教师,教师提出问题时他们立即低下头。纠其原因,不是此类学生不想学、害怕学,而是此类学生长期处在课堂教学的失败氛围之中,他们害怕嘲笑和惩罚,不敢正视教师,更不要说主动提问。事实表明,传统的强制性方法并不能释放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只有为学生搭建多重式的成功平台,才能使每个学生对知识产生如饥似渴的追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创建一个成功导向的课堂,营造一个“持续的支持性环境”。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从三方面入手,首先是更新教育理念,我们的教育对象都是人才,因此,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要获得成功。其次,要在大班授课制中实施分层次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多层面、多角度的成功及愉悦,这仅仅靠一些激励性语言和高频率互动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运用各种方法使学困生获得比其他同学更多的支持,课前预习、课内外辅导等等;再次让学生合作学习,组织优生与学困生建立帮学小组,并落到实处,使学困生及时获得支持,扫清知识障碍,容易感受进步,从而感到自信。只有如此,“持续的支持性环境”才会建立,所有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形成,班级内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新局面才能逐步形成。
五、结语
要追求教育的成功,就要协调好教育主体和各客体之间的关系。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凭借爱和尊重,教会学生肯定自我,热爱、尊重自我和他人,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与他人建立各种和谐的关系。这样,学生才能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长,成为与自然、与社会、与自身发展相和谐的人才。
摘要: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手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日益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新课程呼唤和谐的师生关系。本文从和谐的师生关系意义出发来分析怎样建立新课程目标下的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和谐,师生关系,教育
参考文献
[1]胡春洞,王才仁,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5月.
[2]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9月.
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 篇11
那么,我们应追求一种什么样的新型师生感情关系呢?我认为新型的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它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它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范围,是真善美的统一体。而创造这一咱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比,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我相信,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第二、展现教学过程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改革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这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重要策略。
第三、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这是优化老师情感关系的重要保证。为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教师。
构建合作与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 篇12
关键词:教师,学生,师生关系,合作与对话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因素,师生关系也是各种教育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它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直接关系到学校办学质量,鉴于此,它历来是教育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今天,在社会、科技、文化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师生关系已经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如何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现代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传统的师生关系模式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然而,由于受传统主体哲学的影响,我国对师生关系问题的理论考察长期囿于二元对立的思维框架中,形成了传统的极端主客体对立的教学论观点。这种教学论认为教与学、教师与学生都是一对矛盾,其中,学生为教师教育的对象,知识为学生学习的对象,矛盾中对象的确立,就意味着主体的存在,对象就是客体,主体与客体是独立的、分离的。由此,二元对立的教学模式建立,从而形成了二元对立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主要有以下两种极端的模式。
(一)“教师中心”模式。
这是一种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的师生观,这种教育思想强调教师主宰教育的全过程,学生完全成为被动控制的对象,教决定学,教师成为学生的监管人和塑造者,决定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学生缺失主体性,成为教师任意控制和改造的物品,教学具有浓烈的强制性、灌输性。这种师生关系,是典型的权威性师生关系的表现,其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权威,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和教师指令的容器。
(二)“学生中心”模式。
这是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的师生观,它是针对“传统教育”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暴露出的弊端提出的一种相对立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是自主发展的主体,主张儿童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教师只是学生学习和整个教学过程的指导者,处于从属地位。师生关系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任务是努力创设一个尽可能活的学习环境,在学生的“做”中给予帮助和指导。这就使师生关系走向了与“传统教育派”相对立的另一个极端。
传统的师生关系模式,从本质上说都未超出“主体—客体”的认识范畴。这造成教师和学生相互对立、相互利用、相互分离的状态。
二、合作与对话: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的知识观对教师和学生的决策形成了强大的冲击,民主意识和民主精神的弘扬为我们定位师生关系提供了思路。新的知识观要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合作与共建,民主意识和民主精神倡导师生间的对话与沟通。因此,合作与对话的师生关系将成为21世纪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教学活动构成了一个教学过程不可分割的整体,三者交织在一起,并不存在一个逻辑的行为发出主体,而是师生的活动共同构成了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共同卷入并融合到教学情境中,共同遵守教学规则,共同为完成教学任务发挥着各自的主体性,相互交往合作,对话沟通,教学中真正的客体应该是教师为与学生发生相互关系而借助的教材、教学手段、语言文字等。有了合作与对话,师生主体间的交往关系便建立了。
合作与对话的师生关系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知,二是情。在知的方面,合作与对话意味着教师不再是权威、知识的占有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空白者、被动接受者。教学过程中不再采用僵化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教师与学生在知识的获得上只是先知与后知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通过合作共同为教学创设良好的情境,共同寻找学生新、旧经验的建构基点;教学成为师生合作中教师引导、帮助、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通过对话达到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及时发现问题,合理调整教学策略,顺利解决问题。在情的方面,合作与对话关照了教师与学生作为活生生的有情感、有人格的主体的存在。当今教育要求培养知情统一的和谐发展的人,传统的缺乏情感、缺乏精神的知识容器型的人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合作与对话的师生关系保证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帮助、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同时自然地播下情感培养的种子,教学也不再是知识的获取与发展的理性过程,同时弥漫着情感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如此,既达到了教育教学的目的,又将教学变成了充满智慧、洋溢情感的活动,真正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学习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学习质量也提高了。因此,唯有师生之间形成合作与对话的主体间关系,教育才能得以焕发新的生机。
此外,合作与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深刻蕴含着平等、民主、尊重与理解的教育理念,并将进一步推动这种教育理念的深入。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走下主控教学的位置,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重视学生在教学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他们充分自由展示、主动发挥的空间;尊重与理解学生对知识的看法、活动开展的见解及个性差异,这样合作与对话的关系才能实现,同时,在合作与对话师生关系的教学过程中,平等、民主、尊重与理解的教育理念又得以再度提升与深化。
三、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构建合作与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的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的本质特征和培养方向所持的根本观点,即如何正确地认识和看待学生的问题。教师的学生观是教师教育思想的反映,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观,也就会采取相应的态度和选择相应的教育方向,产生相应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明确学生是具有主动性与自我意识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感受、认知、情感、人格,是完全活生生的主体。其次要明确学生是尚待发展的未成熟个体,他们需要教师对其感受、情感、人格等方面的尊重与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帮助。
(二)形成教师正确的自我角色认知。
在人际交往中,交往双方都会以一定的社会身份和对方进行交往,这种对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职责、权利、义务及与之相应的行为方式的认识就是社会角色认知。在师生关系中,交往双方能否正确认知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并表现出相应的角色行为,以及能否对另一方角色正确认知和期待,将影响师生关系的状况。在合作与对话的师生关系构建中,教师一方面要对自我角色有明确认识,明了自己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促进者,明了自己与学生是相互沟通的平等对话者,是与学生知识、情感的共建与共享者。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角色认知,使其明确自己是与教师共同合作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自己对学习可以发挥应有的主动性。
(三)教师密切与学生的交往。
交往是师生关系得以形成的基本条件和途径。师生交往的有效性,既取决于师生交往的时间和空间,又取决于师生交往的次数,即交往频数。从时空上说,师生交往的时间越多、空间越广、范围越大,越有利于师生相互的交流、沟通与了解,也就越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学校环境中,师生既可以在课堂上或学校内进行交往,即正式时空的交往,又可以进行非正式时空的交往。这种交往对于师生之间情感的共融,相互理解,以及合作与对话关系的形成将更有效。从频数上说,师生交往次数越多,相互熟悉度越高,越容易建立良好的关系。因此,教师要提高与学生交往的频数。教师需要发挥主动性,并掌握交往的技能和技巧,与学生进行更多的双向交往和多向交往。
(四)教师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模式。
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学模式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同,因而会形成不同类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尝试运用新的有助于师生之间合作与对话的教学模式,对新的师生关系的构建是很有必要的。
在构建合作与对话的师生关系时,除了参与其中的教师和学生要作出努力外,作为管理层次的学校组织也要给予相应的辅助与支持。首先,学校领导者要给予教师充分的自由和主动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允许教师灵活地采用各种有效的措施与模式建立合作与对话师生关系,而不是害怕影响教学效率和学校升学业绩而一味地限制教师于严格规定的课堂讲授的框架之中,甚至反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对话。其次,学校领导者要倡导合作与对话师生关系的构建,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学校氛围。学校中的人际关系通常包括领导者之间的关系,领导者与教师、学生、职员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职员之间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等。学校领导者一方面要倡导并主动推行与教师、学生、职员的合作与对话的关系,带头树立新型的学校人际关系,使教师和学生自觉感受并自觉发挥主动性积极构建这种师生关系。另一方面,学校领导者可以组织管理者、教师、学生之间的讨论、座谈,彼此倾听意见和建议,不断推动合作与对话师生关系的建立。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中最基本的关系之一,教育教学活动就是在师生关系中开展和进行的,师生关系的性质和质量会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成效,以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合作与对话师生关系将为教师和学生的双重发展、教育教学活动质量的提高开辟一个崭新的前景。
参考文献
[1]邓宝发.谈谈师德教育的途径[J].教育与职业, 1988, (04) .
[2]王木水.新课程与学校师生关系的重新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 2002.
[3]张天宝.试论教育对话及其基本特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5, (03) .
[4]杨晓.后现代教育学中的师生关系重构[J].教育科学, 2004, (05) .
【新型的师生关系】推荐阅读: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06-08
如何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09-02
中学新型师生关系10-18
新型师生关系研究10-11
构建和谐新型师生关系08-10
良好的师生关系11-15
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10-23
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10-19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05-13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