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师生关系研究

2024-10-11

新型师生关系研究(精选12篇)

新型师生关系研究 篇1

传统师生以儒家核心文化为代表,强调“师道尊严”。但价值多元化的发展及高校学生由纯粹教育资源的享受者变成资源的购买者,使得传统的师生关系受到冲击。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其人文素质相对较差,自我思考意识薄弱,在当下师生关系的处理上更呈现出复杂性与特殊性。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己任的高职院校,更多地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对于学生公关技能的培养则显得不足。从公关角度构建新型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和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我国传统观念中的师生解析

我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以“师道”精神的风范和“万世师表”的典范,树立了尊师重道的观念。在我国的传统教育思想中,教师位于“天地君亲师”的行列,是知识的代表,拥有崇高无比的地位。这种“师道尊严”的传统教育伦理思想千百年来,已经深入国人心中。在这种传统教育伦理思想影响下,师生双方在相互的人际关系中自然而然呈现出“教师为主、学生为次”的地位。对师生关系有“师生如父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训导,父子关系、师生关系成了两种具有同等分量的代际关系,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天地君亲师”,更是将教师的位置在纲常上固定下来。在这种传统文化浓厚积淀的背景下,传统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均同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相类比。教师成为“礼”和“道”的化身,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一条明显的鸿沟不可逾越。师生关系成为一种严格的具有等级色彩的不平等的关系。同时,由于封建社会的宗亲思想以及两千余年的科举制度,又使得师生关系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与接收的关系,更成为重要的人际交往的手段。“拜师”与认“门生”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公关手段。

在传统师生关系中,师生关系具有不平等性与功利性。这种不平等性和功利性一方面忽视了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有太多的限制,不给学生太多表现的机会,同时对学生独特的想法也进行了太多的批判和挑剔,让他们很难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师生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公关手段,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与功利性,使得师新时期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建设培养一支高素养的辅导员队伍,是深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创新辅导员工作方法,增强工作实效性,已成为摆在高职院校辅导员面前必须思考和研究的现实问题,我们要积极探索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发展道路,优化工作层次和形成科学规范的工作程序,使辅导员队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辅导员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主动适应社会转型给工作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作出即时有效的调整,使辅导员工作逐步、快速走向现代化,顺利完成新时期生关系不再单纯。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价值观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传统师生关系在开始解体的同时,新型师生关系正在构建。相对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由于学生主体意识淡薄,人文素质较低,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较差,一方面体现为对教师的盲从性,另一方面体现为叛逆性。这种矛盾性使得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更为复杂,影响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形成较大的制约。

二、高职院校师生关系现状分析

价值上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是师生间应有的状态。而从实际来看,师生间却并没达到这种理想的关系状态,不和谐的现象仍然客观存在,且在一定程度上呈现恶化趋势。归纳起来具有以下特点。

1. 师生角色间冲突或失败。

师生角色间冲突是指师生间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由于高职院校以培养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对于学生的理论修养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则显得欠缺,对于教师的规范性要求也不够。比如,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学态度不认真或者教师的业务能力不强,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不满,进而使得学生内心里不尊重教师,甚至反感教师,这种不尊重或者反感表现为学生消极参与课堂教学和不愿意与教师交流或者沟通;或者由于教师的要求过于严格,导致学生实际的心理抵触和表面的顺从;或者由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认真,导致教师的不满,进而使得教师内心里排斥学生;学生反感教师的说教,教师反感学生的被动、消极、不明事理、无责任感、功利等。师生角色的冲突,导致师生之间各自应有的角色失败,师生关系恶化。

2. 盲从性与叛逆性共存,师生关系呈现矛盾性。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基础较差,人文素质较低,自我主体意识薄弱,自我管理能力和思考能力不足。加上传统师生关系的影响,“教师为主、学生为次”的师生人际关系模式在高职院校并没有得到改观,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是技能的传授中具有绝对的权威地位,师生在其人际交往中主次鲜明。这种主次鲜明的师生人际关系,使得高职学生对于教师形成盲目的服从性,忽略了学生在师生关系中的主体地位,严重影响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同时高职院校学生往往是在层层考试选拔中被“筛选”下来的差生,表现出一些自卑心理。这种自卑促使其表现出极强的自尊心,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关注,但是却不愿正视自身的不足与缺点,内在表现为自我中心,外在表现为对于学校及教师的管理呈现叛逆性。这种盲从性与叛逆性使得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显现矛盾性。

的任务,将高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李建华.和谐社会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湖南人民出版社[M].2007.9.

[2]刘宝明.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J].文教资料,2010,(8).

[3]金亚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J].职教探索与研究,2010,(2).

3. 学生误解导致师生关系淡漠。

随着高等教育的竞争加剧,高职院校为了扩大生源,提高竞争力,在强调自身是教育机构的同时,更强调自身也是个服务机构。在这种风气下,部分学生对于师生关系简单理解为雇佣型,即知识买卖的关系。学生认为,自己花钱上大学,是消费者,就应该被服务,学校有义务保证自己顺利完成学业,因此出现要求教师提分、缩小考试范围等不合理的要求。还有的学生在学期初末或逢年过节给老师送礼,以求考试及格或者推优入党等。这种误解的直接后果就是师生关系淡漠,教师缺乏对学生思想等方面的指导,学生缺乏对教师的信任。而学生则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注重结果而不注重提高,从而严重地影响了高职教育的水平。同时,部分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为了生源及利益的需要,对学生管理相对较松,甚至放纵,使得老师想管又不能放手管,进而懒得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师生关系淡漠。

4. 名义师生关系,没有现代公关意识。

高校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也是现代公关关系的重要方面。对于师生而言,用现代公关思维处理师生关系,不仅仅有益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人际资源整合途径。但当前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呈现名义上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基于角色而存在的临时关系。由于学生选择了某所学校、某个专业、某门课程,而与老师之间建立了师生关系。这种关系看似直接,而实际上由于师生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与互动,二者间的关系只是处于一种松散的、甚至是毫无关联的状态,从而使得这种关系实质上表现为一种名义的、表面的关系。当学生毕业后,这种角色将不复存在,关系自然解体。而现代公关理念则强调,关系维护应面向未来,将师生关系作为一种社会人际关系进行长远的规划,使得这种关系成为师生双方的人脉渠道,从而拓宽人际交往范围。

三、现代公关视角下的新型高职师生关系特征

1. 以民主平等、相互尊重为前提。

传统的师生关系以专制为特征,在现代公共关系中,主体地位的平等,相互尊重是处理好公关的前提。因此,构建新型高职师生关系,应以民主平等、相互尊重为前提。

首先,民主平等、相互尊重能够增强高职学生自信心,有效改善师生关系的对立情绪。毋庸讳言,相对普通高校的学生而言,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总体上综合素质相对较差。对此,教师应该承认学生的人文性与发展性。这是民主平等的基础。尊重学生的平等人格就是要承认学生的人文性,把学生作为与自己平等的主体看待;不管学生存在什么样的缺点和不足,都承认他们是完整的个体,他目前的一切变化都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因特定的群体生活而产生的。尊重学生的平等人格就是要承认学生的发展性,承认每个学生都有由其独立要求而发展出来的特定发展意识,蕴藏着独有的创新潜能。有了这种观念,教师就不会对学生感到绝望,就会有耐心去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和特长,就会有信心去引导学生更好地发展、成材。同时,承认了学生的人文性和发展性,教师也更容易接受全面的人才观和当代人才多样性的观点,并以此去激发学生改变现状的决心和勇气,也使双方相互接受,有效舒缓了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

其次,民主平等、相互尊重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改变当下高职师生之间淡漠的关系,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其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自我学习能力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受”的地位。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在现代公关中,加强目标对象的沟通交流是公关实施的重要手段,也是确保公关效果的有效方式。遵循民主平等的基本准则,教师平等对待学生,学生也平等对待教师,在教学管理上师生相互配合、共同参与的民主管理,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变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参与管理,让学生成为各种活动的真正主人,从而增强师生间的亲和度和心理融洽度,以更为积极、自信的心态进行师生交往,有效改变了师生之间的淡漠关系。

2. 注重学生的人际关系能力提升。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还可以使他们获得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高职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知识视野面较窄,从而看待问题的视角往往比较单一,比较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甚至偏执,进而在人际关系交往上形成一定的障碍。新型高职师生关系,更加注重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

一是塑造高职学生良好的个人形象,增加个人魅力。对大学生来说,良好的个人形象无疑是良好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砝码,也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注重高职学生内外个人形象的塑造,打造人际交往名片。新型师生关系建立在平等对话机制之上,良好的个人形象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进一步的平等交往打下良好基础。

二是帮助学生树立自我营销意识。公共关系学中的“营销”观念则要求无论个人还是组织,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宣传自己,使别人更好地了解自己。大学生树立自我营销意识,就是展示自我,主动拓宽交际圈。由于在现实中,教师在师生中的相对主动局面并不能完全消除,树立自我营销意识使学生变被动交往为主动,从而促使师生之间建立其更为深入和广泛的人际关系。

3. 强调角色的规范性,摒弃师生关系的功利性与实用性。

现代公共关系认为,对于公关对象进行角色定位是进行人际交往的前提。新型师生关系强调规范性,即师生双方的角色各自回归到应有的定位上。教师回归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角色,学生真正做到尊重知识、尊重学习、尊重教师。教师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一方面基于对自身职业道德的规范性和认同,另一方面基于对知识的尊重。而学生对于教师的尊重,同样出于对教师人格和劳动成果的尊重。这里的规范性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按照现代教学规律,将知识有效传达给学生;强调学生在感恩的同时,尊师重教,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这也是现代教育理念中所强调的教学相长,注重关系主体间的相互学习。同时,强调角色的规范性,就是要摒弃传统师生关系中的功利性和实用性,使师生关系回归到原有的纯洁。

4. 积极创新,面向未来。

面向未来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师生之间所结成的人际关系,不仅指向当前,而且着眼长远,指向未来”。在传统思想观念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仅仅是为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服务,只具暂时性的。师生关系只是“授”与“受”的关系,缺乏教育性,学生一旦升学或走上社会,这种关系便结束,师生之间各不相干。师生关系的未来性要求师生之间所结成的人际关系应该面向未来,突出未来性,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师生之间僵化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注重学生对教师产生的“反向社会化”的作用,认识到教育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即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也使教师受到教育。

四、新型高职师生关系构建对策

新型高职师生关系的构建在于认知高职师生关系特点的基础上,基于现代公关理念,从师生角色定位上、现行考核机制上、学生人际关系能力培养等多方面入手。

1. 完善考核机制。

完善考核机制,这是促成教学相长的制度保障。高职院校的发展必须以人为本,而这里的人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首先,考核机制要体现出高职高专的特色,对教师的考核要侧重于师德,要把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也作为考核的一个指标,从而促使教师改变常规的观念,增强责任感;其次,必须加强师德建设,增强教师的职业操守,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学生和职业,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和职业观;最后,加强双师型师资培养,规范教学行为。

2. 注重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转变教师潜意识中的师生交往传统观念。

注重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这在高职教育中尤为重

谈高职高专对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持

宗延雷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信息科学系,山东淄博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普及,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近几年成为热点话题,在落实过程中,因为诸多现实问题导致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进展缓慢,效果不明显。本文对企业信息化定义和内涵进行了阐述,列举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高职高专职能,提出了高职高专对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支持与合作的建议,以期对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实际的帮助。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高职高专

一、企业信息化概述

1.企业信息化定义。企业信息化是指以业务流程为中心,以网络和通讯技术为依托,应用计算机、数据库和软件技术,在企业纵向和横向业务发展上实现数字化扩展,对企业生产管理经营活动中的所有数据和信息进行管理和控制,为企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所需的详细准确的数据,切实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重点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信息化使传统的企业管理经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由传统的“人治”向科学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控制进行转变,同时信息化要求数据信息的准确和高速共享运转,弥补了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方法存在的不足。

2.企业信息化内涵。企业信息化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企业自身的门户网站,将企业的文化精神、产品研发、规划建设等信息通过互联网门户向全世界发布,在最短时间内加速了企业信息流通;二是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立企业进销存等生产、销售环节网络化、信息化管理系统;三是实现企业在人事、财务等各部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完成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要。当前高职院校面临市场经济中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忙于抓生源、找资金、扩专业、建校园,强调硬环境的建设,应付没完没了的检查。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相对放松,对生动、和谐的师生关系则更少关注。教师职业道德淡薄,对学生漠不关心。在师生关系处理上,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教育伦理思想在每一位教师的潜意识中都存在或大或小的影响;再加上现实社会中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以及教师在教育和管理中的特殊作用,师生之间的交往处于一种不对等的状态。努力为教师打造合理有度的工作平台,使得教师在整个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中牢固树立正确的师生关系定位。同时,教师加强自身学习和修养,按照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自觉转变自身潜意识中的师生交往传统观念。通过观念的转变,使“教师的学生及学生的教师”转变为“教师学生及学生教师”。

3. 加强公共关系教育,增强学生在师生人际交往中的主体意识。

加强高职学生公关关系教育,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自我形象,增强大学生自我营销的信心,不仅仅是当代公关的题中要义,更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必要手段。提高学生在师生人际交往中的主体意识,就要求师生双方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必须换位思考对方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遵循人际交往和谐发展的规律,采取双方都乐于接受的交往方式,这样,才能切实做到增强学生在师生交往中的主体意

二、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分析

1.管理者理念淡薄。中小企业处在发展的起步和上升阶段,需要资本的支持,企业关注的是成本管理和销售经营,以期为企业发展打好经济基础。随着时间推移,决策者更突出重视企业发展实用性和短期效益,忽视了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长期效益,企业信息化管理经营理念渐渐淡薄。部分管理者理解信息化建设为计算机简单应用和操作,不理解这是一项繁杂的系统项目,仅仅对软硬件的完善就认为完成了信息化建设。

2.信息化人才缺失。中小型企业受规模小、业务单一的限制,很少能建立自己的信息化团队,因为待遇问题,也无法吸引和留住高端信息化建设人才,既掌握计算机技术又熟悉企业管理的综合性人才就更少了,没有自己的人才队伍,很难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长期规划和建设任务。同时,外包软件企业因为无法全面掌握公司内部状况,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需求。

3.企业管理不规范。中小型企业多数没有建立完善系统科学的管理规章,经营管理多采取传统模式,人为因素和凭经验做事情况较多,导致各部门分工不明确、权责不清晰,由于缺少总体规划,各职能部门的信息无法及时共享,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影响了科学决策的制定,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阻碍。

4. 客观条件制约。

信息化建设需要长期投入费用,中小型企业因自身综合实力较弱,在长期的建设维护信息建设过程中无法坚持下去。此外,国家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电子交易、物流配送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对病毒、黑客等系统统计企业也心存顾忌。

三、高职高专对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持

当前,我国对高校职能的普遍认识有三个:培养人才、发识。这种重视学生在师生人际交往中主体意识的师生关系,容易使学生自觉、主动、真诚地与教师交往,建立适宜的交往模式。这样,就调动了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可以使学生自觉为构建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努力。

基于现代公关视角的新型高职师生关系,对于高职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解决高职学生人际交往技能,培养公关能力具有深远意义。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杨思燕.影响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和谐的因素及其对策[J].大众商务,2010.12.

[2]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新,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屈勇.基于角色理论视角的高校师生关系失调的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1.06.

[4]吴利敏.新型高校师生关系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11.

[5]周亮梅,罗运阔,杜侦.新时期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与世界,2010.11.

[6]马玉娇,景庆虹.公共关系教育对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功能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0.8.

新型师生关系研究 篇2

新林区第二中学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 李舒随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善师生关系问题已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成为课程改革的焦点之一。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我校于2006年10月申报立项了《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XHG115—338龙教学会字[2006]1号)为省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一般课题。2006年3月1日正式开始实验研究。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近一年来课题组成员按课题研究计划,积极开展探索、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课题活动与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初级中学,许多事实告诉我们,目前我校师生关系确实不尽如人意。校园内管理主义盛行,缺乏精神的感召力。学生几乎成了教师的附庸,教师处理学生问题简单粗放,伤害了学生自尊心,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师生关系经常处于矛盾冲突和对立之中。再加之学校生活和教育活动机械重复、枯燥乏味,形式单一,学校日常生活难以在孩子们的成长历程中留下积极的深刻印迹。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此,我们提出要想从根本上改善目前师生之间紧张对立的现状,在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先从教师着手。

二、课题研究价值及意义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的核心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传统的师生关系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当前,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转变,还是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最终都要依靠师生互动与交往来达到教育目的。因此,研究新课程 背景下师生关系的现状、特点、变化和发展,力图寻找到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方法和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构建和谐校园,推进素质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更是我校今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及进展情况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思路

通过对师生关系问卷调查,反思目前我校师生关系现状及产生师生关系不和谐因素的原因,从教师方面入手,提出改善师生关系建议,寻找与学生心理沟通的有效途径。

第一步,通过采取师生平等对话方式,建立起温馨的对话场景,让学生走近教师,赢得学生对教师起码的信任,为下一步教师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解读心灵,沟通情感提供前提条件。

第二步,师生共写“心灵日记”,走进学生内心世界,抒写心路历程,拨开成长中的迷雾,解读学生心灵,指点迷津,搭建师生情感沟通的平台,最终实现师生间零距离沟通,构建和谐校园。

(二)子课题的确定

1、目前我校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研究;

2、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

3、构建和谐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三)研究阶段的划分、阶段目标及成果形式 课题准备阶段(2006年3月—2006年6月)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教育理论,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宣传动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分工,适时进行课题开题论证。

课题实施阶段(2006年9月—2008年7月)

1、问卷调查,反思研究。发放师生关系现状调查问卷,完成师生关系现状调查报告。

2、理论学,更新观念。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学习相关资料,了解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掌握教育对策。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对话交流,让学生走近教师。教师从细微处入手,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创设和谐、宽松的沟通氛围,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赢得学生的信任。

4、师生共写“心灵日记”,走进学生,解读心灵。学生把自己不愿说出的困惑、疑问、烦恼等,通过写“心灵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果需要老师帮助就交给老师,老师以留言的方式回答学生的疑问,给予学生朋友式的忠告或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和观点,最终实现师生零距离沟通。

5、案例跟踪。要求实验教师平时注意观察,重点跟踪几个实验对象,观察他们的行为变化。每学期写出几个案例,课题组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

6、定期检查,重视反思。为使课题研究取得实效,课题负责人对课题实效进行中途检查,定期召开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会,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提出课题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把课题研究成效纳入教师年终考核之中,对研究成效显著的教师给予奖励。

课题总结阶段(2008年7月—2008年9月)

收集、整理实验原始资料,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申请结题验收,进行成果交流。

(四)课题管理及研究进展情况

2006年5月26日,我们召开了《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开题会,会上对该课题的来源及背景、目的及意义、研究内容及方法、阶段划分及目标任务、预期成果形式、课题的组织管理都作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做到“三到位”(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指导到位)、“四加强”(加强组织管理、计划管理、实施管理、档案管理)。

2006年7月,对实验学生进行“师生关系问卷调查”,并撰写了《目前我校师生关系问卷调查报告》。

2006年9月12日,召开课题推进会,明确本学期课题研究任务。要求实验教师阅读《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程》,并写读后感。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教书育人弃忌语,身正为范用爱语”师德建设活动。2006年10月17日——24日,利用两次校本培训时间,由课题负责人李舒随做了“初中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及教育对策”专题讲座。

2006年12月30日,课题组员成员就自己分工的研究课题做了阶段性总结。

2007年3日12日,召开了课题组成员例会,会上就本学期课题研究重点做具体的布署。

2007年7月15日,课题组成员进行阶段性总结,提交了部分师生心灵日记案例。并肯定部分课题组成员的成绩,指出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有效进行课题研究指明的方向。

2007年9月16日,课题组负责人对本学期课题的研究做了具体的安排。会上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对课题组成员分工的完成情况做了简要的总结。

2007年11月10日,举办了“让师生成为朋友,让校园成为乐园”教师论坛。

五、具体做法及研究体会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把课题研究作为学校教科研的重点工作来抓。

由于此课题是我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中时常发生的矛盾冲突引发而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也是我校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因而能否改善目前紧张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校园,直接关系到我校今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组成员协调分工,责任明确,将课题研究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并制定了《新林二中课题立项制度》、《新林二中课题成果奖励办法》、《新林二中课题实施过程奖励办法》。为开展此项课题研究提供各方面支持和保障,充分调动了实验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加强学习,反思教育行为,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理念是教育行为的先导,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目前,我校之所以一部分教师与学生关系紧张,就是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仍存在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的倾向,“师道尊严”、“作为教师就必须要居高临下”、“一切都得听我的”等旧有观念还根深蒂固。加之教师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的身心发育特点缺乏必要的了解,在处理学生问题方法简单、情绪急燥,导致教师言词行为过激,师生间冲突对立。为改变教师简单粗放的教育方法,我们举办了“初中生心理特点与教育对策”专题讲座要求实验教师阅读《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程》并写读后感。同时在实验班级学生中收集教师平时在训斥学生时常用的有伤学生自尊心的忌语,经过整理编辑为《教师忌语100条》,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教书育人弃忌语,身正为范用爱语”师德建设活动。此项活动极大地触动了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净化了语言环境,规范了教师用语,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人,学生是未成年人,学生是有个性的人,学生是有潜能的人,学生是终究要长大的人。

(三)开展师生“心灵对话”活动,架起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他们开始摆脱对成年人的完全依赖。很多学生都有严重的逆反心理,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可由于初中生的心理有了一定的闭锁性,言论也开始有了一些隐蔽性。为了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实验教师们努力偿试着各种与学生沟通的办法,其中最有效的还是写“心灵日记”的形式。因为它的特点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个别指导,以保密、尊重为原则,学生把自己不愿说出的困惑、疑问、烦恼等,通过写“心灵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果需要老师帮忙解决的就交给老师。这种方式学生比较乐于接受。

一开始学生不太信任老师,不敢写得太实际,太诚恳,后来实验教师向学生承诺:不向任何人泄露任何一点秘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和试探,学生有了“安全感”,老师也得到了学生们的信任,学生们愿和老师用日记交流了。问题严重的,老师就找学生谈心、开导,问题不严重的就给学生写下批语,也就是留言。学生可以给教师提建议,也可以给老师提出批评,师生在日记中交谈,在日记 中理解。

例如,有个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老师,我是班里一名各方面都较差的学生我也想进步,也想做个好学生。但有时我管不住自己,还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老师,您能帮帮我吗?”班主任李老师在他的日记后面写了这样一段话:“读了你的日记,老师很高兴,因为我从日记中看到了你的自尊。我非常愿意帮助你。我有一个想法,以后咱班每月评一次进步生,希望你能以此为努力目标,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如果你这样做了,老师相信你一定会不断进步,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生。”老师亲切的语言和为学生精心设计的前进目标,使这个孩子产生了积极进取的动力,增强了改掉缺点的信心。后来在学习、纪律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第一次评比就得到了“进步奖”。

八年级学生王某是一位特别要强的学生,平时学习踏实,成绩一直不错。一次期中考试,他因马虎数学成绩很低,为此,他当着老师和全班同学的面,把数学试卷撕个粉碎。数学老师当时什么也没说。事后老师在他的日记本上写上这样一段话“王某同学,你的心情老师完全理解,因为我也是做过多年学生的人。老师相信你撕碎的是历史而不是自信。努力吧,让曾经失败的碎片重新拼凑你五彩缤纷的未来和绚丽美好的憧憬。记住: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我想你会明白的!”心灵的沟通换来了奋进的勇气,真诚的话语变成了不竭的动力。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师生的平等“对话”,心灵间的“对话”,情感上的“对话”,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更是融洽师生关系,沟通师生情感的一条途径。苏霍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幼小的心灵。在这里,谁有耐心和细心,谁就能取得成功。”让我们通过饱含爱心、耐心和细心的“对话”去打动学生的心弦,使校园不只是成为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师生“对话”的乐园、学生精神的家园。

六、课题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改进办法

1、我校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总体上还不高,部分教师思想准 备不足,研究热情不高,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缺乏正确的认识,不能正确对待学生在成长中出现的错误,未能及时转变教师角色,不能很好地适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指导学生,缺少教育学生的艺术性,独立开展教研能力的教师更是有限,影响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教师知识储备和教科研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学校对课题研究及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特别是课题的评估机制中在发挥其激励和导向上还不够突出,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加之寄宿制学校管理这个大环境的制约,有些教师在思想上缺乏足够的重视,有些政教管理人员及班主任对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师生间的对立冲突时常发生。处、室间没有达成共识,只是课题组成员及部分实验教师孤军作战,很难营造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实验措施的理想化与现实操作反差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题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今后,在课题研究中,有必要实施“一把手”工程,组织全体教师,加强学习,提高专业素质,充分认识到改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新修订课题实施方案,缩小课题研究内容的外延,使课题研究内容更加具体化,增强课题研究的可操作性。

新型师生关系研究 篇3

关键词:西藏 高职教学 畜牧兽医类 主导 主体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a)-0243-01

西藏是我国主要的牧区,为了发展现代畜牧业,就必须加强对畜牧兽医专业的人才培养。在高职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只有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培养出技术娴熟的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才。根据西藏地区的畜牧业状况,教师应培养学生具备复合型能力,能够拥有畜牧业生产和管理的专业能力。

1 高职畜牧兽医类师生关系的现状分析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师生关系可以看成一种人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高职教师具有一定的权威,导致学生绝对服从教师的教化,学生很少主动进行沟通,这样就让师生之间存在沟通障碍。对于高职学生的培养应是成为高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此就需要进行高职的教学改革,重新塑造师生的关系,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参与程度,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而教师成为教学的主导。

在高职教学改革背景下,新型的师生关系需要社会的检验,同时也要能够满足学生个体的充分发展需要。这种师生关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动手积极性,最大化地实现学生个人能力。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师生关系应随着畜牧兽医专业学习的目的、内容以及学习方式进行转变,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畜牧兽医教学的满意度。

2 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

对新型师生关系的准确定位应把握教师对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平等意识。新型的高职畜牧兽医师生关系可以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有一定的张力,师生可以进行合作和互动交流,教师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究和创新,教师与学生具有平等的地位,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在畜牧兽医专业和相关专业领域具备综合素质和能力,满足西藏地区畜牧兽医行业对人才的需要,实现学生自身潜能的充分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控制,有效调节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内容,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鼓励学生动手参与畜牧兽医的实践。因此,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形成和谐、平等、交流、合作的关系。

3 高职畜牧兽医类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3.1 教师应构建师生交流的桥梁

高职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以此增强学生对教师信任感。高职教师还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注重对学生潜力的挖潜,采取正面的鼓励方式来激励学生的学习。这样才能奠定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高职教师要与学生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要在学习和生活中细心地关心学生,让学生愿意并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

3.2 教师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技术能力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人才培养应根据西藏当地对专业的需求情况进行改革,教师应引导学生服务当地农村和企业,提高就业能力。教师指导学生提高应用技术能力,更快地主动地胜任岗位要求。在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实习基地为教学平台,面向农村和企业的需求,突出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优势,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教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在畜牧兽医科技推广和技术研发上面累积经验。

一方面,教师应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培养方向应面向畜牧兽医专业的就业市场,提高专业服务能力,这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教师应强化学生的动物生产技术、疾病诊断与防治技术、检疫检验技术等技术;另一方面,双导师制度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在学校的安排下,与当地的兽医站等进行教学合作,实现教学资源的互补。学生在兽医站的兽医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疫病诊疗技术。这种双导师教学制度有效解决了学生专业知识遇到的问题,提高了职业技术能力。

3.3 教师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传统的高职院校的师生关系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是被动的学习。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关系。要重视对学生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西藏地区的教学条件相对比较落后,开展畜牧兽医工作比较困难,技术人才匮乏。为此,高职院校应借助企业的资源,开展业务合作,也让学生能够获得实习锻炼,逐步胜任畜牧兽医岗位的工作,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通过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学生得到了更多具有技术专业老师的指导,形成了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例如:畜牧兽医行业的信息、新技术、指导教师等。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增强了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4 结论

通过对高职教学改革背景下的新型师生关系研究,得出师生关系应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和谐、平等、沟通的关系,在日常教学和畜牧兽医实训基地的平台上,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严昌荣.高职教育畜牧兽医专业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J].西藏科技,2010(5):33-34.

[2]冯淑慧.高校和谐新型师生关系探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8(1):50-52.

[3]史湘芸.和谐社会下构建高校师生伦理之应当关系探析[J].时代教育,2008(6):117,129.

新型师生关系研究 篇4

一、增强教师自身的内在力量——自身魅力、道德修养

1. 增强专业技术水平

(1)多听课,与同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合作是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最好方式之一。每个人身上都有一定的特点及值得借鉴的地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相互听课、研讨、说课、学生意见调查等,将“经验移植和整合”便是财富。

(2)课后反思。每上完一节课必须有所反思,这样才会有更快的进步。反思可以是对本节课的亮点进行总结,也可以是比较失败的环节,以便下堂课更加完美。即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评定和解释,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下一步行动的判断和构想,因而它是促进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发展的精髓。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进行的培训和提高,都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和学习。因为大部分的培训内容都是在不同过程和角度对教师的角色、行为以及专业技术水平的一种要求、规范和期望,从而确保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更新”取向。

2. 注重提高语言艺术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的语言风趣幽默、自然亲切、声情并茂、充满感情,那么学生一定会如临其境。有时课堂气氛过于活跃,若教师慌忙地说“闭嘴”加以制止,则这样的语言反而会使课堂气氛紧张,根本谈不上艺术性,从而失去自己的魅力。

二、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

1. 关心学生的学习及生活,会得到更为感动的回报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每位学生的微妙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关心和关爱。记得有一次,我感冒仍坚持上课,学生关心地问我是否冷,需不需要关窗,当时我心里很温暖。这种互相的关心,无形中使师生关系走近了一步。

2. 课堂上突发状况的巧妙处理

案例: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上,一位男同学大声与邻桌同学讲话。这位学生平时对学习就没多大兴趣,讲话也是为了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引起老师的注意。其实,这样的学生很渴望被关注。我读懂了他的心思,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让他站起来,问了他一个与我讲的内容相关的问题。他思索了一下,回答很精彩。这时,我提议大家给了他鼓励的掌声,并且夸奖了他。通过这件事,他认为自己得到了认可,认为自己是会成功的,之后的课堂上表现非常好。通过这件事我也反思,有时候我们希望学生不要扰乱课堂节奏,将课堂气氛搞得很沉闷,自己板着脸,却没想到:看似不严肃的方式,也可以巧妙地引导学生自主投入,完成教学目标。课堂上突发的状况很多,无论教师怎么处理,都要本着不伤害学生自尊的原则。

3.课下该如何与学生相处

有的教师可能给学生的印象就是严肃、难接近的。当课下与学生相处时,学生可能会不敢接近,或者难以敞开心扉。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谈心时,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给出让学生认可的建议或指导,这样学生就会对你产生崇拜的感觉,之后的相处便简单了。有的教师在平时上课时就和学生没有距离感,无论讲课方式或内容都深受学生喜爱。有人可能问,这样的教师应该没有什么困惑了吧。其实不然,他们的困惑是课下有调皮的学生可能不会太“尊重”他。比如,下课看见老师打招呼的用语及动作都让人感觉不太“礼貌”。所以,在上课时要渗透这种做法不合适的意识,引导学生思考应该如何与老师相处。

三、转变教学观念

如何从传统的教学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呢?一是避免滔滔不绝的传教式,因为这样学生就失去了自主学习的动力,容易产生听觉疲劳。要抛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最后教师总结。二是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好习惯。三是将学生分成几组,上课时便于合作探究。

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方式

(1)备学生。无论怎样的教学方法都要适合自己的学生,如果一种所谓的好的教学方法,学生接受不了,那它就不是好的教学方法。因此,上课前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十分重要。

(2)备教材。教材的内容往往就像一棵树的主杆,要想让这棵大树变得茂密,就需要教师“添枝加叶”,经过加工的教材更能吸引学生。这要求教师灵活把握“树干”的主要内容,添加的部分可以是时下最热门、学生身边的事,因为这样的加工才有意义。

(3)备教学目标。有的教师可能将一节课设计得非常有趣,但是没有达到教学目标,这样的课是失败的。教师在备课时,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后再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加工整合。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篇5

东宝区浏河小学 严安珍 周群

凡任过班主任的教师都知道师生之间心里沟通的重要,可以说,它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

所谓心理沟通,即指师生之间在心理上互相容纳,即理解对方,接受对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具体讲,就是学生能理解教师对他教育要求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并且化为行动;教师能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透析学生言行的真正动机,体谅其具体情境,知其所想,在情感上,师生之间相互接受,将心比心,不曲解对方。

一个十分有趣的教育现象是:有的教师温文尔雅,却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有的老师批评学生,能叫他心服口服,有的老师批评学生却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这些现象是令人深思的,它除了说明思想教育工作要注意方式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臵。教师热爱学生,满腔热情地真诚帮助学生,学生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这是一种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糸,体现着心理上的相互沟通。

因此,可以肯定地认为,师生心理沟通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天窗的钥匙,是教育成功秘诀之一。

一个班主任,要达到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要做些什么呢?根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认为以下几点特别重要。

1.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基础。

班主任要想教育好学生,使他们成为跨世纪人才,了解学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作。了解学生的方法很多,我主要采用多问、巧谈、善观等方法。

多问。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多问,在组成一个新的班级时,应问问他们有什么新的打算,会不会适应新班级和新环境,学习上是否跟得上,他们的兴趣与爱好等等,在与家长接触中要经常询问其子女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家庭教育等,还要主动向原班主任、科任教师了解,以求更深入地了解每位同学各个方面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问题,为顺利地开展工作准备。

巧谈。和学生谈话可以在正式场合,如课堂、办公室,也可以在非正式场合,如课间、操场、劳动场地,或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等.不管在什么场合谈话,尤其在后一种场合,要谈得好、有收获,关键的是选准交谈的突破口,从学生最熟悉、最兴趣的话题入手,使他们解除顾虑,打开心扉。

善观。班主任要有一双善于观察有慧眼,不仅要观察班集体的变化,更需要透过每个学生的细微表现发现其思想本质,真正做到知微见著。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妥善处理,把工作做在前头。

2、“ 爱是理解的别名”,要爱学生,才能教育学生。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当班主任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敝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班主任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收到较好的德育。

然而,作为一名班主任,爱优生并不难,难得是爱差生,尤其是爱“双差生”。老师热爱教育,热爱学校,也要热爱学校中的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不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而特别亲之爱之,也不因为他的成绩差,行为不端而恶之厌之,而应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3、奖惩分明,促进疏导顺利进行。

对学生除了倾注一片爱心之外,还必须时时约束他们,严格要求他们,才会收到良好效果。严师出高徒,在班级管理中,有三类学生要特别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一是班干部,二是差生,三是优秀生。对班干部要求要严格,要他们在搞好学习的同时积极为班级同学服务,要各施其职,各尽其责,做得好表扬,有违纪照样批评,决不姑息迁就,当然对他们的批评要讲究方法方式,肯定他们的成绩,维护他们在同学中的威信。差生往往由于学习成绩,或者某方面不如人而显出悲观、苦闷、忧郁等消极情绪,所以对待差生特别要注意尊重、理解他们,千万不能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应肯定他们的长处,指明他们的努力方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克服自身的缺点。而对优秀生应该更加严格要求,否则他们便自认为是“天之骄子”,以致萌发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甚至发展到瞧不起同学,直至无视老师的教育。如果说教育差生是每位班主任棘手的工作,那么,发现优秀生隐蔽的缺点,给予严格而有效的教育,未必不是困难的事。因此,教育优秀生自尊、自爱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这样处理,学生才感到教师是公正的,没有袒护谁,为师生心理沟通扫除了心里障碍。

在教育与疏导中,我注意引导他们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学生为社会服务的思想观念,陶冶了情操,更促进了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

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篇6

初中三年,承上启下,孩子处于一种急剧的身体身心变化期,一方面渴望被了解,被尊重,另一方面怀抱着交织的寄生观念和行为作出与前者言行相背的,破坏了了解和尊重的事迹。在这个敏感多疑的年龄段,尽管每个孩子都有基本的共性,但成长的概念和体验于不同的家庭或者是孩子却有不同,甚至各有千秋,就如某一个孩子的叛逆的行为,在另一个孩子的家庭看来,完全有可能成为其独立与理性的标志。学生的成长,他们与老师和家长关系密切的质量和程度,也是随外部状况的差异而不同。在这个阶段复杂的情况,给起始阶段的学校班主任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关于上述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策略

把对学生的关爱明智运用,会提高培养责任感的成人的几率。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把答案和价值观念直接想当然地传递给学生,应该帮助和引导他们能够找到解决问题和自我价值的境况。让他们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能够作出健康的有价值的决定。让他们在相同的地方(学校)怀着不同的期望,面对不同的面孔,学会用新面孔,新方式表达属于自己最真实的思想感情。在青春期的顶峰,他们開始形成与成人接近和相仿的思考能力,他们逐渐会有觉于现象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甚至以成人的思维去思考甚至反驳合于社会的普适道德观念,这些能力的形成(萌芽),在日常生活中发出与成人不同的,犀利的言语,过激的行为,很显然,这些都是成人和孩子间产生紧张情绪的渊源,但很多时候,我们却自以为是的把这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对社会和环境的消化梗塞直接地设置成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背叛。这些使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孩子们变得更为离经叛道,加深两个群体里个体的对立。吾以为,在学校教育中,与其说采用合适的方法去教育人,倒不如说一种态度——一种态度构建的感化体系去陪着学生成长,这样,他们能以更健康的方式去面对成长的磕绊,养成一种独立思考与自我决策相契合,自我展现与集体荣誉相映衬的自信成长。对待在这个特定的年代和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予其的关爱,不能过度,信任,还需监护。顺利恰度的引导,帮助其完美的度过青春期,使他们长大以后能享受高质量的,丰富而幸福的,能负起责任的公民生活所需要的情感和法则,是作为教师(班主任)面临的艰巨命题。

学生在老师经手的三年中,有人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永远的学生或是朋友:或者二者得而兼之。我们可否提出这样的设想,满足他们从成年人的视野提出的必要要求,但这意味着什么?班主任要以健康平等关爱的态度去影响学生,但又离不開必要的并且学生能接受的管教。以恰当的技巧指导下的承诺与身体力行;以一种健康的方式去关爱孩子,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让学生在特定的规则氛围里,领略和感受自立并学会自立。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他们的顾问出现应该是最佳的身份角色:侧重于与他们的沟通和适当的建议。这样构建的师生关系应该会持续得更为长久,影响彼此的生活和感情世界。良性的生活和学习循环,离不開学生能动的寻求师生互动。

新型师生关系研究 篇7

一、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性学习中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以学生主动发展、终身发展为目的建立起的以平等、协作、和谐为特征的师生共同完善人格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下,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平等的双向活动,学生作为独立自主的个体,积极参与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中,尊重教师,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人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信任学生,具有与学生合作的意识,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教学活动。两者互相作用形成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1. 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

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就要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坚持“面向全体、面向发展”的方针,彻底抛弃师道尊严的教师形象,主动与学生交流、讨论,与学生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平等关系。教师应该始终明确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领导、组织、引导教学活动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向,鼓励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改变教学方法,为学生研究性学习创造条件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的学习方式,学生研究的许多问题已超出了教师的专业领域,往往着眼于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且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可以获得与教师相同的信息,甚至比教师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加丰富,此时教师几乎没有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而言,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教师在某些方面也需要向学生请教。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再用传统的传授式作为教学的主要方法,如果教师仍不愿变革传统,必将使学生丧失学习研究的兴趣,研究性学习就不能真正落到实处。这样就要增加新型的教学方法—一探讨式、参与式、活动式、启发式等,根据具体的课题进行相应的指导才能满足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3. 师生在研究活动中建立协作关系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进行研究,但是作为中学生,他们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以及心理机制还不成熟,虽然信息技术的普及给研究性学习带来了方便,但网络上也存在着网络道德问题,所有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就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学生建立合作的关系,共同探讨。

二、新型师生关系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性学习中的特点

1. 认知方式上的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它以知识的探究、习得、应用为核心,让学生充分理解、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由于学生兴趣广泛,研究的课题涉及面广,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以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整合为特点,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作为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而学生则是课题研究的主持者和主体,通过共同作用,认知方式可以互补,互为促进。

2. 心理上的和谐融合,实现真正的平等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良好的师生交往过程,使师生在心理上达到和谐融合,实现了真正的平等。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是参与者、组织者,参与整个研究活动,并且平等地接受、理解和包容学生,始终以一种欣赏的态度对待学生,细心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行平等的沟通;学生也不是盲目的“尊重”教师,与教师共同探讨,大胆质疑。师生的平等关系充分展示了人性化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主导者,学生也不再是受制约的主体者,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为研究性学习创造了适宜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得到了尊重、民主、平等、友善、理解的心理情感体验。

3. 时空上的扩展,丰富了师生的互动

研究性学习在网络条件下可以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不再受课堂的约束。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方式、组织形式不再是课堂所能满足的,课题研究的手段、组织形式随研究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师生之间通过网络拓展了时空距离,更能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开阔学生的思维。显然,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潜能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环境。

新型师生关系研究 篇8

一、教师成长

1. 更新了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决定教育行为, 教育行为决定教育效果。研究初始期, 第一线的教师由于工作任务繁重, 接触的信息短缺, 阅读的理论书籍很少, 虽有一些基本的理念, 但在实施过程中, 仍不免“想是新一套, 说是另一套, 做是老一套”, 而走入新的误区。教学仍难从重知识的接受性转向重综合能力的探究性, 仍难从单一的认知性转向多思维的体验性, 仍难从机械的决定性转向互动的交往性;教师仍难从知识的权威与教学过程的主宰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鉴于此, 一方面通过培训与观摩、评课与研讨、反思与再实践, 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实行着角色转换, 思考并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另一方面, 我们将学校愿景、办学理念与策略, 将课题研究方案同教师及家长交流, 管理层与教师、家长不断产生共鸣, 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为师生、家长提供接触的时空, 提供合作互动与情感交流的平台。比如“六·一”师生水果拼盘比赛、亲子跳绳比赛与亲子阅读及“学习型家庭”的创建与评比, 等等。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教师树立了全面发展的人才观, 提高了正确认识、驾驭与调控师生关系的意识与能力。他们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完整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他们在悄然转变着角色, 努力做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人, 做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努力成为学生智商、情商、道德商的培养者, 成为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的创造者, 成为学习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者, 成为自由民主、平等和谐气氛的营造者, 成为学生学习潜能、独特个性的开发者, 成为学生良好习惯、优良品德的塑造者, 成为学生梦想的播种者、理想的唤醒者。教师能采取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 发展学生的自信心。逐步消除了随意责令学生停课或将学生赶出教室的现象, 逐步杜绝了简单、粗暴对待学生, 讽刺挖苦学生的现象, 逐步没有了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

拿小课题“如何用好你的眼睛”为例, 要求教师善于驾驭课堂, 能够随时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曾有不少教师常埋怨学生在课堂上不与自己配合, 而很难意识到自己的眼睛老盯着书本、教案、黑板, 就是舍不得投向学生, “目中无人”, 久而久之, 课堂上“你讲你的, 我做我的, 师生互不相干”的不和谐局面自然形成。研究点一抛出, 教师时刻注意与学生眼神对接, 通过心灵的窗户判断学生在想什么, 是专心了, 走神了, 心领神会了, 遇到尴尬了, 情绪高涨了, 还是若有所思……然后适时做出决策, 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节奏、教学程序及课堂关注点。一个个研究点串成线, 连成片, 形成面, 课堂成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地方, 成了师生情感交流、信息交流的地方, 成了学生塑造个性、放飞理想的地方。

2. 加速了专业发展

课程改革的最大制约点是教师的专业水平, 它也是课题研究的瓶颈。我们紧密结合学校实际, 紧密结合教学实践, 大力开展校本培训。每个教师既是被培训者, 又是培训者, 既可解教学之急需, 又可兼顾教师和学校的长远发展, 教师之间的合作空间也得到了拓展。方法与途径有:专家引领, 理念先行;阅读经典, 夯实底蕴;师徒结对, 同伴互助;观摩竞赛, 磨砺锤炼;听评结合, 互动生成;课题研究, 以研促教;勤于练笔, 反思提升;榜样引路, 奋发赶超。灵活、多样的研训活动, 让问题引导研究, 让差异推动进取, 让见解支持对话。教师的三笔字、简笔画与课件制作、演讲朗诵、综合知识、综合能力越来越得到学生的佩服与崇拜, 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实践体验中得到深化。

看看老师的教育日记目录。“别对孩子说‘你不会’”“教育学生从教育自己开始”“蹲下来欣赏学生”, 这是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我读书, 我成长”“同事之间应互誉”“你是幸福的, 我就是快乐的”, 这是老师对自己对同伴的关怀;“班主任与家长交流五忌”“为‘亲子承诺书’喝彩”“家长, 请将孩子做人放在首位”, 这是老师对家庭教育的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教学研究、学校发展的重要抓手, 教学研究也为老师的专业成长与教育理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3. 提高了综合素养

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提升了教师的师德水平与人格魅力。全校202名教师, 没有不希望学生进步的教师, 也没有不想教好学生的教师。在他们眼里, 没有不想进步的学生, 也没有只有缺点的学生;没有不望子成龙的家长。教师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正确的生活态度, 有健康的心理, 保持较为沉稳的心态, 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 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学生对教师充满热爱与敬仰, 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升华。

四年研究历程, 教师全程参与, 提高了教师的科研素养。一开始, 我们就定位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性研究。鼓励多做自身研究, 多做学生研究, 多做实践性研究, 比如课例研究、叙事研究、行动研究等。为了强化针对性和提高实效性, 课题下设五个子课题组, 要求教师做“微型课题”, 也就是常说的“草根式”小课题研究。如子课题“在课堂主渠道中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确定了“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课堂教学组织艺术”“课堂教学管理艺术”三个小课题。以“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为例, 教师从精心设计与运用导入语、讲授语、提问语、总结语等传知性语言, 从精心设计与运用过渡语、评价语、激励语、应变语、提示语等组织性语言等方面研究, 对教学瞬间与片段做好札记, 包括研究原因、目的意义、采取的方法、过程设计与研究成效。再以“课堂教学管理艺术”为例, 教师从自我管理与课堂纪律管理两方面实践, 教师自我管理研究包括意识自控、情感自控、言行自控, 课堂纪律管理包括树立正确的纪律观、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妥善处理突发事件与有效调控教学节奏, 教学札记中有诊断、有反思、有提炼。又如子课题“用关爱和期待构建彰显生命活力的班集体”的研究, 确定了“教师自身角色转变”“团队意识培养”“创设发展平台”“人际关系互动”四个小课题。于是, 教师蹲下来与学生对话, 放开手让学生锻炼, 真诚适度帮助学生, “偏爱”后进生, 严爱优等生, 博爱中等生, 尤其把学生的差异当成宝贵的教育资源来开发。于是学生成了班级小主人, 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做, 分工又合作, 互动又互助, 既是参与者又是评价者, 班集体充满活力, 师生关系洋溢着人性的光辉。教师在研究中, 提高了问题意识和能力、方法意识和能力、学理意识和能力, 在这三方面功夫的修炼过程中, 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 研究自己的教育对象, 改变着自己的工作方式, 学会超越自我, 在辛苦中寻求工作的快乐, 寻求自己的专业发展, 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

二、学生成长

1. 提高了养成教育效果, 创建了安全文明校园

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 须遵循“从他律到自律”的规则。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构建, 对培养学生自律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老师切实纠正了师生关系中存在的一些不良倾向, 消除了一些学生因受到老师的不公正待遇 (如歧视、冷漠、讽刺、辱骂、挖苦等) 而表现出的逆反与厌学行为。在教育过程中, 老师尊重、理解、信任学生, 给予越来越多的慈爱与宽容。用独具匠心的启发式话语, 睿智地与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心灵对话, 给予学生“随风潜入夜”的心灵滋润, 学生敢于、乐于真实、鲜明、自然地表达自己, 从而自然地获得生命的感悟并化为切实的行为:守时、文明、关爱、感恩、合作、自信。如:刚入校的几个一年级小男生在攀树枝, 老师这样对他们说:“小朋友, 小狗小猫是动物, 动物有嘴, 它用‘汪汪’‘喵喵’告诉你它很痛, 而小树是植物, 没有嘴, 不会喊痛, 你该怎样做呢?”一番充满爱与童真的话语, 小树与孩子们成了朋友。我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比如: (1) 采取学生干部轮换制, 坚持“自我推荐、竞争上岗、培训学习、参与管理”的原则, 激发全体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 在竞争中求发展, 在工作中展示才华, 学会管理与自我管理。 (2) 编排座位, 除近视、弱视等需要关照的学生外, 也采取轮换制。 (3) 成立了“心语交流室”, 建立“阳光档案”, 为暂时落后的学生“雪中送炭”, 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师生双方心理更加健康, 学生心理素质和尊师意识明显增强, 师生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师生主动问好, 真诚地道一声“对不起”, 学生敢说“不”, 并能向老师与校长提意见、献计策。4693名学生的校园, 是名副其实的省级安全文明校园。

2. 提高了综合素质, 促进了全面发展

随着以民主、平等为核心的师生关系的构建, “尊师爱生”形成了强大的情感场, 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与学科活动, 比课题研究之前更有效地提高了综合素质, 促进了全面发展。活动中, 老师真正起到主导作用, 指导学生做好组织者、参与者、评价者。比如: (1) 一年一度的校园“四节”, 即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 以“与好书做伴, 与文明同行”为主题, 组织查字典比赛、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科技节, 组组织织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科幻绘画比赛等;艺术节, 组织文艺汇演、游艺活动、现场绘画、现场书法比赛等;体育节, 以“我运动, 我健康, 我快乐”为主题, 组织低年级跳绳、中年级运动接力、高年级篮球比赛等。 (2) “我的中队, 我的家”温馨教室布置活动。 (3) 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红领巾广播站与雏鹰电视台等宣传阵地, 让孩子们在自己开辟的“校园新闻”“每周一歌”“英语ABC”“我是小当家”等一系列园地中各尽其能, 各显风采。课堂小天地, 天地大课堂, 立足课堂, 拓展课外, 学生的尊重意识、合作意识与自主意识不断增强, 学生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劳动素质与审美素质全面提高, 家长、社会对学校的信任度、美誉度不断提升。

三、学校主要荣誉与所获奖项

国家级:

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2010年)

全国“我是90后”主题教育活动先进单位 (2010年)

全国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 (2009年)

全国示范性家长学校 (2009年)

全国主题读书活动先进集体 (2009年)

全国“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活动先进集体 (2009年)

全国“激情奥运, 阳光校园”主题征文活动先进单位 (2008年)

全国智力七巧板科普竞赛活动一等奖 (2008年)

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先进单位 (2007年)

全国“弘扬中华美德”征文比赛先进集体 (2006年)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专题网站) 》全国二等奖 (2006年)

省级:

湖南省课程改革样板建设校 (2010年)

湖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性学校 (2008年)

湖南省规范汉字书写与经典诵读特色创建校

湖南省模范教职工之家 (2008年)

“现代技术教育环境下美术学科教学活动和教学方式研究”课题研究获省级二等奖 (2008年)

“新课程实施中识字教学的问题及对策”课题研究获省二等奖 (2008年)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更新”课题研究获省一等奖 (2007年)

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园 (2006年)

湖南省“十五”课题研究先进单位 (2006年)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 培养学生健康心理”课题获省二等奖 (2006年)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研究”课题获省一等奖 (2006年)

市级:

娄底市书香校园 (2010年)

娄底市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先进单位 (2009年、2008年、2007年、2006年)

娄底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2009年)

娄底市教师工作先进单位 (2009年)

娄底市少先队先进集体 (2009年)

娄底市示范性家长学校 (2008年)

娄底市规范用语用字示范单位 (2007年)

《加强课外阅读, 提高语文素质》获娄底市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7年)

娄底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先进单位 (2006年)

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篇9

一、让教师成为学生眼中的“星”

在专业知识方面,老师的一手好字、一篇文章、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知天文、晓地理、通古今,这些都是让教师成为“星”的资本;在道德修养方面,老师的一次公正的评价、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份无私的关爱,当发现教室里有垃圾时默默捡起而不是严厉追究责任和批评学生,这些都会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敬佩和感动。要想成为学生眼中的“星”,除了上述两方面基本的要求以外,教师还需要与时俱进,把握时尚前沿动态。不要总是以自己的标准观察和判断学生,看不惯学生的一切行为、想不明白学生的想法,如果总是这样会大大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最终与学生背道而驰。

但是既然是“星”,肯定就与其他个体存在距离,所以教师在走近学生的同时一定要把握好与学生的距离。因为在学生眼里,老师要比家长更具威信、号召力。老师的这种力量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是相当显著的,“严师出高徒”就是这种力量的体现。这种力量一方面来自于老师在工作、生活中给学生的一种良好印象,另一方面来自自己和学生之间保持恰当的距离而产生的一种神秘感。因此,走近学生而又保持恰当的距离更有助于让教师成为学生眼中的“星”。

二、真正落实“教学相长”

尽管学生在人生阅历和经验方面不如教师,但我们必须肯定学生更具有想象力,更愿意尝试新的想法。教师绝对不能简单否认学生的想法,在某种程度上正是这些新颖的想法才促进了社会不断的进步。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可以凭借自己的传统经验引导学生,学生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敏锐、朝气影响教师;教学不再是教师生硬的灌输,而是师生之间智慧与智慧的启迪,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是师生之间共同探讨、共同成长的美好历程。有哪位教师敢肯定自己掌握了所有的知识呢?所以相信学生,让学生发言不仅能锻炼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还能集思广益,找到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目前提倡的参与式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一年级孩子在刚刚入学时都特别喜欢发言,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来自各个家庭,各种行业,虽然他们的语言很稚嫩,但却代表了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如果教师仅仅依照自己的思想和已有知识作为评价是非曲直的标准,久而久之,学生要么就是迎合老师的说法,要么就是沉默不语;教师的思想也将会变得越来越狭隘,知识越来越陈旧,越来越不受学生的欢迎,最后对教学工作失去兴趣。所以,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关键是教师要掌握批评的艺术。如果说,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块有待雕琢的璞玉,那么那些浸润着师爱的批评就会像一把温柔的刻刀,使璞玉在教师精心的雕琢下渐渐焕发出夺人的光彩……

首先,教师要注意批评的方式,不是所有的批评都需要歇斯底里的责骂,有时一句婉转的话语,一个温馨的目光示意,都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其次,要注意批评的场合,比如在班级里最好不要个别批评某个同学,更不要在家长面前指责你的学生。再次,对待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批评策略。

总之,教师要时刻记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一样有很强的自尊心,一样有情感,而且这种情感比大人要更真诚、更赤裸裸。所以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他们的感受,给学生更多的赞赏,尽量少批评。只有学生尊敬老师,老师又充分考虑学生、关爱学生才能创建真正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行业是一个着眼于未来的行业,是一个追求真理、不断创新的行业,是一个塑造培养人的行业。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眼光,全面的知识和各种沟通艺术,创建在传统的师道尊严基础上的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构建探讨 篇10

关键词:课改,新型师生关系,构建

一、师生关系基本涵义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一种人际关系, 由多层面的关系构成, 主要有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心理关系、个人关系、道德关系。 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与学的任务而产生的关系, 是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心理关系是联结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情感氛围以及体验当中, 实现人格、精神以及情感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个人关系, 有益于教学任务的良好运行和完结, 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是其他关系所不能代替的, 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个人关系中, 不但学生可了解到教师对他们的细微、具体的要求, 教师也可得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较为真实客观的反馈信息。 此外,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的个人关系, 还能够避免沟通信息的冗余, 简化流程, 真正做到面对面的双向交流;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道德关系, 是教师和学生两方都靠责任感、 义务感来维持、巩固和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的一种关系, 其与社会上道德关系最大的差异处在于这种关系是因为教育而存在, 那么这种关系最大的功能当然仍然是教育的功能。

二、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的重要性

通常,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有放任、专制以及民主型三类情况。 教师如果采取放任型教学, 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虽然从表面给了学生足够的自由, 让学生学自己所乐意的东西, 但是教师不引导、控制, 一切由学生自己操作, 对于还未有一定世界观、价值观的中学生来说, 更多的是无所适从, 效果反而会更差。 而专制型却恰恰相反, 通常伴随着的心态和行为特征是服从或反抗以及疏远等, 专制型教师通常会担负学生的全部事宜, 把学生的学习安排、活动计划等全部包办, 不能因材施教, 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 学生没有任何自由, 往往要么听从教师的命令, 要么私下抵抗教师, 或者敬而远之。 平等、开放、互助式民主型师生关系模式的特征表现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集体的作用, 又不扼杀个人的贡献, 通常与学生能够一起计划、讨论, 给水平不同的学生设立不同的目标。 然而, 几千年的“师徒父子”“严师高徒”以及“天地君亲师”等传统思想与当今的应试教育相碰撞下,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日益严峻, 对立抑或更甚的报道已屡见不鲜。 因此, 新型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生关系是在目前的新课改大力推行之际尤为重要。

三、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一) 教学内容组织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以物理教学为例, 其纷繁复杂的内容在客观上决定了物理的课本中的内容无法满足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需要, 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以及局限性。 另外, 实践性强是物理教学的最大特点之一, 因此,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时物理教学的一大原则。在今天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 教师要做到随时收集和补充新的资源信息, 而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的资源以及信息渠道毕竟是有限的, 那么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共同搜集为物理课服务的资源信息, 无疑是最有效的。而且, 这个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分工因其作用的不同应该也是不同的。教师要在搜集新资料新信息当中发挥其主导作用, 一些与物理教学内容有密切联系但是学生又不能容易理解的资料, 教师当为主力。另外, 教师还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和学生互相讨论各自的收获, 互通有无。

(二) 教学方式创新中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教学方式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的具体体现, 同时还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有效建立和良好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将自己置于核心, 只灌输给学生现成的知识, 学生也往往只围着教师转, 而教师也只围着教材转, 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打开那层情感隔阂, 效果也就往往不理想, 这样不但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也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那么, 在新型的教学方式当中, 我们所注重的关键是, 营造较为宽松的课堂氛围, 教师不再围着教材转, 而要围着学生转, 为学生服务。在教师的指引下, 学生要能钻进书本, 也要能跳出书本。 学生要在掌握了扎实的知识上, 拓展视野, 升华思想, 从而具有良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教师和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各自的任务。 在当今信息化极其发达的环境中, 网络环境中通常有着极其丰富的有用信息, 而教材上的知识点和面往往远远不够, 因此教师在实践中可选用“自主式”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 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在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首先, 教师要把握课题的选择方向。 其次, 规范课题方案的设计, 制定具体研究计划, 且教师要做到让学生能够积极地主动地对所选择的课题的结果进行猜想预测。 此外, 教师还要负责推进课题研究的进展。教师通常可作为咨询者参与其中, 在不明了之处应该及时提供知识和方法的建议或咨询, 而且还可作为监督者之一, 来督促各研究小组或者个体能够严格地将研究计划进行落实, 让研究工作良好地进行。

浅谈新型师生关系 篇11

关键词:新型 师生关系 和谐 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又迎来了新的挑战,新课改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有较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学水平,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此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它的核心。尽管新课改一直在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效果还是差强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师生关系并未随着教育方式的改变而变化,还停留在传统的“师道尊严”当中。教育学家指出学生学好的十个因素,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师生关系融洽。因此作为教师,应该主动地去增进师生情感的亲密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那么如何改变目前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1 发扬民主 平等对待

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教学的成败。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能自由表达、自由参与、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改善师生关系的第一步就是发扬教学民主,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具体来说教师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和学生的地位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在教育当中的职责和任务;二是教师必须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所有的学生不可能是同一种个性,他们的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是教师不应该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做到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这无疑对教师的各项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放下自身的架子,真诚的和学生进行沟通,促进真正的民主教学,还应该去掉有色眼镜,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个性特点、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不同而区别对待。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安全、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成功、快乐、友爱的享受。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习惯了居高临下的讲授知识,而学生也习惯了被动的接受知识。但是在新课改的影响下这种师生关系必须进行改变,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自由讨论的时间,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只有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更加自觉的投入到学习知识的过程当中。分析无数成功的经验不难发现,要想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发扬民主教学,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仅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独立能力等的培养;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也要热心的指导学生。

2 尊重学生 理解宽容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是教师尊重和理解学生,教师尊重学生的首先任务就是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自尊心,都渴望被认可和肯定,这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也是很多人前进的动力,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师生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并且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应该做到相互理解,教师要理解自己的学生,允许和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做到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同时学生要理解自己的老师,尊重老师为使自己成才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只有学生和教师之间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才能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3 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

素质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必须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并通过教育完善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接收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充分的发展自身的个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还应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要注意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为学生创造自信自强、朝气蓬勃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确立好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充分的发挥好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体现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与学相互作用,即所谓“教学相长”。在教育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其中,把它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式,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自我,促使受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成为具有生命的人!

4 突显个性 因材施教

个性化要求教学必须做到以人为本,陶行知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讲道德、能思考、会创造的人”,这说明人作为教育的对象,不仅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点。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首要目标就是追求人的发展,把人的因素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首位来考虑。要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现在教育界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正是这一原则的体现。教育个性化不是畸形教育,不是要求学生片面发展。它要求的是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均获得发展。通过个性化教育,使学生的人格更完整,知识更全面,能力更突出,身心更健康。个性化要求教学必须做到有针对性,由于家庭、智力、经历等方面的不同,学生的个性一般都是千差万别的,这时教师不应该笼统的把这些个性都磨灭掉,应该鼓励每个学生发展自身的个性,同时教师做到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在某个领域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每个学生的价值都能够最大化,真正的体会到知识带给自己的快乐和意义。

5 注重情感 耐心沟通

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要想使自身具有强大的教育感召力,获得学生的尊敬、信任和爱戴,不能只依靠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职业素养,还必须注重对学生情感的交流,和学生耐心的进行沟通,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建立更加和谐的关系,进而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endprint

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投入更多的情感,如此一来,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思想和语言的表达,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教师投入感情的授课中也能更快地吸取知识,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但这要求所有的教师都必须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朋友,坦诚相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自己的想法,也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解决实际的困难。教师应该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充分意识到可爱的学生不仅仅是听话的学生或者成绩好的学生,不听话的学生或者成绩不好的学生也是可爱的,教师不应该以单一的评价体系去评价一个学生。而要想真正的做到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必须真正的为学生着想,热爱学生,不带有色眼镜看待学生,为每一个学生都付出真诚的情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容易的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所以教师应该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建立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培养师生情感。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过程中,教师起到的作用往往是关键性的。任何情感的建立都是在认知的基础上的,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其个性、思想、成绩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热爱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自觉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去。

实践告诉我们,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会使我们体会到教育的魅力更多的是体现在师生间互相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而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等的传授上。它更注重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以新的学习方式,使人获得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当今教育的新形势下,作为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丰富自己,大胆创新,努力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一份丰富的精神食粮,为将来的教育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文继志.以陶行知教育思想构建和谐师生关系[J].文教资料,2009-10-25.

[2]麻海莲.孔子的人本教育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07-05-01.

[3]黄美煜.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J].求实,2006-12-30.

军校新型师生关系探索 篇12

在现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员通常是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主宰者,师生交往过程的控制者,他们总是辛辛苦苦地尽心训导、竭力传授。而学员则成了客体和附庸,成了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顺从者,或是被强制的逆反者,他们经常体验到的是压抑、沉闷、被动、无为,甚至是一种痛苦的无奈。这种“操纵———依附”式的师生关系导致师生之间的隔阂、教与学之间的对立,又何谈教学相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

在素质教育中,应该构建怎样的师生关系呢?在教学实践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经尝试颇有成效。

(1)教员要真正把自己当作与学员平等的个体。教员假如在讲台上总摆出一幅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样子来,就不能很好的给学员以亲切感、信任感,师生间的互动又从何谈起?我们要努力克服师生之间天生的距离感,让学员真正感受到师生间的平等合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敢问、敢说,才能更好的保护他们的质疑心理,激发他们的积极思维。教员可以尝试走下讲台,走进学员,实现师生“零距离”。

(2)要给学员充分的自由空间,鼓励学员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学员应该做一个主动参与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旁观者。在素质教育的课堂上,学员应该有随时发言和提出疑问的自由,而不应该成为教员提问时的工具,更不能形同木偶坐在那里等着教员提问。教员要为学员开辟一个自由、无拘束的思维空间,还要创造一个自主、活泼的发言氛围。

学员的随机提问给教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考虑学员有可能提出上面样的问题,做到“心中有学员”。对学员提出的典型的、针对性强的问题要加以鼓励,让他们从中体会到思考和表达自己见解的乐趣,并找到自信,增加学习的兴趣。

(3)教员要适时、适度地引导,让学员畅所欲言。学员思维活跃,提出的问题很可能会偏离教学的主线,这时,教员要及时正确的引导,既不能让教学偏离航向,又不能打击学员的积极性。对于一些学员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员要适当点拨,启发思考,让他们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不思不解,思而可解的问题。教员要学会“察言观色”,要看出哪些学员要发言,哪些学员对答案还不是很肯定,我们要用目光对他们进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信任与支持。对那些自信不足和平时成绩不够理想的学员,这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4)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开启学员的创新思维。师生关系改变了,教学方法灵活了,就无需再花费时间准备过渡性的语言了,教案中只写一些构想和设计,但这样似乎更需要上课前的精心准备了,有些时候甚至要翻阅大量的资料,对学员可能提出的问题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课堂的走向,情境的发展,操纵在学员手中,随着学员问题的提出,有见解的阐述,课堂不断向广度与深度发展。对学员提出的问题不急于解答,先是讨论,这样有助于开拓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也使他们感到集体智慧的巨大。

(5)教学模式的多变,让学员成为课堂的主人。素质教育中的教学可以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学员智慧与智慧碰撞,只有问题的探究,知识的相互融通及思维的扩展……这样,教员的“独唱”少了,师生“合唱”多了。我们的课堂变成了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场所。电教设备、教科书、甚至教员都变成了学员的一种资源,学员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学不再着眼于知识点,而是关注学员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了师生配合默契、感情交流、智慧碰撞、激情澎湃的课堂。

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实现了对学员的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实现了课堂的民主,师生间的紧密合作。有助于确立学员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使其和谐均衡、个性化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宗旨。构建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古人说:弟子未必不如师。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学员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多更广,也正因为如此,许多教员才由衷地感叹“后生可畏”,才真诚地提出“和学员一起成长”,才勇敢而明智地抛却“师道尊严”这一因袭几千年的老观念,并代之以师生平等、教学相长。

摘要: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才能真正适应当今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培养出和谐均衡、个性化发展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上一篇:原型分析下一篇:降水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