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的和谐效应

2024-11-13

师生关系的和谐效应(共12篇)

师生关系的和谐效应 篇1

师生关系是教师劳动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构成学校教育教学的基础。构建和谐教育,首先应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师生关系中,教师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书育人的质量和效果,影响到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学识的增长。作为教师,应如何在师生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走出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之间对立的困境,构建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呢?笔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三省吾身”,完善自我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现实教育活动中,有个别教师重自业务素质轻思想素质,育人意识淡泊,只教书不育人,对学生缺少关爱,管理学生的方式简单粗暴;把个人的利益看得过重,缺乏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教师自身的形象严重影响了师生关系,对学校整个教师队伍建设危害也很大。我们应坚决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维护教师形象,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积极探索并遵循教育规律,严谨治学,精心施教,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顾全大局,维护学校利益,关心集体,尊重同志,团结协作,恪尽职守。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学生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家长的夸奖”。我们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观念、态度、行为,实现心灵的转换,才能创造新的自我。

二、“海纳百川”,尊重学生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教师应有宽广的胸怀,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寻找积极因素,多鼓励、多帮助。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待雕刻的树木,教师应把学生的所谓“差异”当作丰富教育艺术的源泉,而不应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以致给学生造成心灵的惩罚与折磨。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我们应选择相宜的、多样的评价手段,以自身别具的眼力和襟怀来包容学生个体之间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学会蹲下身子与孩子们谈话,学会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共同思考。俗话说:“人心换人心”,尊重是双向的,只有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我们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做到心与心的沟通。诚者可及,诚者可信,只有教师“诚”,才能换得学生的“信”。我们只有以宽容、友善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以真诚来教育学生,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合理要求,学会倾听,才能使学生消除戒备、逆反心理,与教师和谐相处,友好合作。我们要做良师更要做益友,与学生共同参加活动,亲近学生,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敬畏生命”,情感激趣

教育究其实质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相互对接与交融,也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相互摄养。教育应尊重与敬畏生命,呼唤良知,提升情感意蕴。课堂应焕发出生命力,教学应是质量与效率的双重创造。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本身来调动学生的情感,利用教师的情感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书,让学生自己读;问,让学生自己提;话,让学生自己说。爱因斯坦说:“没有想象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比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抓住课文中的语言凝炼处、空白处、省略处,让学生对人物的言行、心理、外貌或故事的结局等展开想象,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打破盲目顺从、迷信书本、被动听讲、被动回答问题的局面,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不断产生新的答案,真正进入“创造”的世界。

四、“爱屋及乌”,循循善诱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正是这种真诚无私的爱,使孔子不仅赢得了学生的信赖与尊敬,而且师生亲密无间,并升华成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爱学生,就要爱学生的一切!爱学生的缺点,就是对学生的宽容。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缺点和错误

有这样一则寓言:

智慧、成功和爱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请他们到自己家中做客,天使对那位母亲说:“我们三位只能去一位,你回家商量一下,看选择我们中的哪一个。”母亲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把爱请进家里。母亲问:“哪一位是爱?请进屋吧。”爱起身向屋里走去,但智慧和成功也跟着进屋,母亲很惊讶地问:“你们两位怎么也进来了?”答曰:“我们两个都是跟着爱的,哪里有爱哪里就有智慧和成功。”

确实,爱能带来智慧和成功,很浅显的一则寓言,但它所蕴含的教育智慧却是值得深思的。只有对学生施以爱,才能启迪他们的智慧,带来成功,并由其继续传递出去。许多年来,人们总是把教育比作一首诗,一支曲,因为它能使人们懂得什么是爱和如何去爱。是的,每个学生都需要爱,而教师的爱就像播撒在他们心田的种子,给他们带来希望,从而获得教育的成功。为人师者,应用爱去开启学

总是难以避免的,正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小学生,有缺点、错误,是正常和必然的。对待有错误的学生,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板起面孔来教训,甚至小题大做、过分渲染夸大。最忌讳的是利用教学时间以点带面地呵斥、讽刺、挖苦、辱骂和体罚学

爱使教育充满生机

文/冯尚国

生的心灵之窗,因为每一扇窗的后面,都将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海洋;每一扇窗的开启,都将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既然师爱如此重要,作为一线教师,应怎样去做呢?

一、教师要明确师爱的内涵,善于用心去贴近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渗透爱

师爱是对学生成长全方位、全过程殷切的关爱和呵护,是教师发自内心由衷的热情,是一种自我牺牲、依恋不舍的道德情感,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用心贴近学生,把学生当朋友,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怀、信任和宽容,师生之间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育家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作为教师还要通过语言、手势、作业或试卷评价等多种形式,把对学生的欣赏表现出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的爱。

生,应冷静地接纳他们,艺术地宽容他们,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温而不愠。营造绿色的情感通道,用尊重、信任、体帖与关怀去充实。给以宽容使之学会宽容,给以公正使之学会公正,给以善良使之学会善良,给以真诚使之学会真诚。为偏激的学生说句冷静话,为懒惰的教师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因为它们是清香宜人的玫瑰,是哺育万物的阳光雨露,更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打动和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课堂上学生表现出色时,给予一个微笑;开小差时,给予一个微嗔……这些就如同滋润心灵的春雨,缩小师生心灵间的差距,达到教育的效果。相反,当学生不知道怎么做时,或开始做得不对时,或当学生对你提出的问题反应迟缓时,教师要克制自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体验,避免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

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以一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孩

学生说句鞭策话,为沮丧的学生说句鼓励话,为有缺点的学生说句公道话。用爱去抚慰学生的心灵!

师生关系的和谐效应 篇2

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玉林附小 彭勇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而怎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呢?我认为只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平等、民主、积极、轻视的学习环境,才能让他们拥有健全的人格,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什么是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真诚互信、尊重理解、愉悦合作、教学相长的良性积极互动的状态。

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个人认为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要热爱、尊重学生。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道德要求中的重要规范,是教育活动有效展开的前提。高尔基曾经说过: “谁最爱孩子, 孩子就爱他, 只有爱孩子的人, 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因此,首先教师对学生要满怀爱心,实际上,热爱学生本身就是教师的一种教育手段。教师爱学生,学生体会到这种温暖之情,内心必然受到鼓舞,其上进心必然更强烈,就会自觉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同时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从而形成一种求学上进的热情。教师不能以貌或成绩取人,对问题学生要多看一眼,要不厌其烦,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真诚,使他们觉得你是真心去关心他们,从而改变他们的态度,让学生真正感觉到教师不仅是一座知识的宝库,更是高尚品格的代表,是值得依赖的朋友,也是终生敬重的楷模。其次,要尊重学生,多与学生进行商讨。有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有的教师对学生不关心、不爱护、不尊重,对学生过分苛求,没有耐心,讽刺、训斥、体罚等,这样不仅不能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反而会导致师生关系的疏远,严重的还可能会引起学生胆怯、封闭、自卑的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课堂上,当你对孩子充满爱心的时候,你的话语就自然会变得亲切温馨,你的目光就自然会变得充满信任。孩子对外界环境的变化的体会是最深刻的,他从你的微笑中读出友善、鼓励、信任;也能从你的眼神中读出讨厌、憎恨、不开心。他们的情感会紧随老师不断起伏变化,并带动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要充分了解学生。

教师要深入了解各个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并能与之聊天了解他的家庭及生活情况。这样学生就会感觉你比较亲切比较容易相处。这对建立好师生的关系是有很大帮助的。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一定还要善于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即通过察言观色把握 区“十一五”规划课题《构建生态课堂,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研究》之子课题

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姿态的变化,准确、及时、全面地把握学生在学习、思想、生理、心理、智力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和真实情况,准确掌握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为学生加油鼓劲、排忧解难,从而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爱戴。

案例:我班有一个女生,她自信心非常的差,平时不爱说话,朋友很少,学习成绩中等偏下。课堂上几乎从不举手发言,课间又不与同学玩耍。我发现她自尊心很强,对老师的表扬与批评会非常在意。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注意保护她的自尊心,使她感到老师是信任、爱护她的。为了锻炼她与同学接触的机会,我让她担任数学小组长。每天负责催促、收齐组员的作业并向课代表报告作业收齐情况,使她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同学并与同学交流。经过一个多月,她的工作得到了同学的认可,许多同学也愿意与她交流、玩耍。就这样她的自信心开始慢慢地建立了,课堂上开始举手发言了,虽然声音还比较小,但我还是大力地表扬了她。有一天课后,她还主动地到我办公室问我课堂上的一些问题。此时让我感觉到老师是多么幸福啊,每当你付出一点爱,一点关心,收获的将是孩子们无比的信赖。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要尊重差异。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话有一定的道理。特别是在对待后进生方面,表扬可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知道表扬至少有三种功能:一是激励功能。表扬本身意味着对学生的肯定、认同和支持,它为学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学生会受到鼓舞和鞭策,有利于学生的进步。二是造势的功能。表扬能树立学生的威信,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三是沟通的功能。表扬意味着赞成和欣赏,这容易改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距离,双方也易于沟通。,他们的每一个进步,都需要别人的肯定和赞赏。他们需要在和谐的环境中成长,老师就要多为这些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及时发现和挖掘他们身上的优点,毫不吝啬的肯定和赞赏。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人们期待的事情出现的几率往往较高。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克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作为学生学习道路和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赞许的眼光、信任的目光、肯定的手势,积极的期待都可以给学生树立了一个标杆,鼓励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可以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3

记得那是新学年开始的时候,我接了初三、三班的班主任。班内有位叫张雷的学生思维敏捷,成绩优异,原是班干部。可在学期初民主改选时,他却以两票之差未能选上。于是他表现出明显的反常情绪,精神萎靡不振。更令人揪心的是,他对班干部的工作进行冷嘲热讽,在班内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为此,我利用课余时间找他到办公室个别谈话和通知家长等手段对他进行严厉地批评,而张雷表面上看来,似乎是接受了,可事实上他的言行不但没有什么改变,而且变得更加严重和隐蔽,使得班级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以后的一段日子里,他学习劲头不足,成绩也明显下降了,与同学和我的关系也起了很大变化。看到张雷的变化我心如刀绞,明显这是我班主任的失职,一连几天我寝食难安,我认真地思考张雷的变化过程,从自己身上查找原因,是我对张雷同学了解不够深,没有从张雷的角度看待问题,工作方法简单了。于是我暗地里调查了十几个同学了解到,这位同学天资聪明,从小学开始一直任班长;他又是独生子女,是在家长的宠爱,老师的赞扬声中长大。一帆风顺的学习生活,使他极爱面子,有极强的自尊心。我深深的感到我的责任之重。

一天,下午第四节课是活动课,我们做了一次交流。开始我向他道歉。他还是听不进去,当我拿出自己写的《我的检讨书》递给他,并说“我明天班会我会当众读”时,他瞪大了眼睛,眼神中流露出半信半疑的目光。我接着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太阳渐渐落山了,我们的谈话还在继续……渐渐地,我的真诚感动了他,他也向我敞开了心扉“老师,我感觉你和同学们都看不起我了,所以我就想破罐子破摔了,没想到老师这么了解我,我知道是我错了,请你看我的行动吧”从此以后,他变了,那个勤奋学习,朝气蓬勃的张雷又回来了。后来他还给我送了一大束康乃馨,在卡片上写到;“您是我最尊敬的人,谢谢您,老师!”孩子这份真诚的回报,让我高兴了好几天。当学生感到教师真正平等地爱他,为他操心时,他就会把教师当成“知心朋友”来倾吐衷肠,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自然会畅通无阻,并日益深化,收到了,“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他学习又上进了,与班干部也能友好相处,终于,在期中改选时,他又当上了班干部,我们的班级也被学校评为优秀班级体。从此,他更是严格要求自己,各方面进步都很大。

有资料表明;一个人的学生时代,与老师相处的时间超过与父母相处时间的两倍;而老师的人际交往,则有80%是与学生的交往。这种朝夕相伴的生活,如果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没有师生关系,没有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班主任工作便难以收效。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能否处理好师生关系就成为教育成败的关键。多去体会一下学生的心理感受,这样比起发怒,辱骂,甚至体罚所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将会更为和谐与协调。

作为一名教师,要设身处地地体察学生的思想 感情,努力克服“自我中心”的倾向,培养自己“非中心化”的能力,经常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去思考,去体验。教师了解学生对某一问题,某一言行的看法和态度,以便和学生取得共同语言,并根据学生的心理水平,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这样,教师也能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克服消极情绪,发展积极情绪。

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4

1 互相尊重

尊重是人的一种高级心理需要。尊重是爱的表现形式, 彼此的尊重是师生交往的润滑剂。不尊重别人等于孤立自己, 尊重学生等于尊重自己。同时, 尊重学生可以使学生充满自信和活力。“爱人者人恒爱者, 敬人者人恒敬之。”

作为一名教师, 应该怎样去尊重学生呢?

首先, 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 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社会人来看待。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要求和愿望。如果教师的言行中处处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意愿, 就会使学生意识到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的价值、有能力、不可缺少, 从而建立自信心, 获得良好的自我概念, 为自身的发展奠定基础。例如: (1) 教师批评学生时, 不能侮辱学生, 批评时不要带脏字、脏话, 要讲究方式、方法, 切不可简单粗暴; (2) 认真批改作业, 认真备课, 讲课; (3) 学生主动来找你谈心时, 你应该热情对待等等。这些都是尊重学生的表现。反之, 教师如果随意呵斥、责备、惩罚学生, 让学生常常感受到委屈, 羞辱, 学生会认为自己无能, 被其他学生看不起, 从而丧失自尊和自信, 这种消极的自我概念一旦形成, 将会影响学生的终身。

其次, 还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如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的17条原则:“凡幼儿能做到的, 让他自己做;凡幼儿能想到的, 让他自己想。”教师不要事事代劳, 否则学生会失去了自己思考、自己动手的乐趣, 学生会永远长不大的。

再次, 教师还应在平时的工作、教育中培养学生学会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尊重自己。比如:学生碰到老师应该主动地问老师好。学生受到教师的批评时, 应该虚心地接受;如果教师批评错了, 误会学生了。学生也应该心平气和耐心地告诉教师原委, 当面不应该顶撞教师;课堂上学生应该遵守课堂纪律, 主动完成教师教给的学习任务, 这些都是尊重教师的表现。但要真正让学生尊重老师, 老师应以身作则, 做学生的表率。

师生之间的互相尊重, 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 要付诸实践, 一次两次不够, 要尽可能随时随地的对学生进行互相尊重的思想教育, 长期营造一个师生和谐尊重的氛围。一个班集体成员要在言行中自尊自重, 尊重别人, 互相尊重, 这个集体就会产生极大的凝聚力, 从而发挥出巨大的潜力, 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成绩。每个生活在集体中的人都会受益非浅。

2 互相关爱

教师应该关心、热爱学生。鲁讯先生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 “爱是教育的源泉”, “爱心是教育的最基本的条件”。只有热爱学生, 教师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 学生才能在爱的氛围中成长。学生就如禾苗, 爱就如水, 就如肥, 如果学生有了爱, 就像禾苗得到了水, 得到了肥, 就能茁壮成长。同时, 爱是相互的, 只要教师对学生付出了爱, 必然会换来学生对教师的爱, 形成爱的双向交流, 师生之间会形成真挚的情感关系。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拥有一颗爱心。

作为教师怎样才能谈得上爱学生呢?爱学生实际上非常简单, 需要教师时时刻刻的做到。如:教师对学生的一句问候, 一段鼓励, 就会使学生感到温暖。影响学生的身心。教师应该有一双体察入微的眼睛, 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 把握学生的动态, 善于和学生交流, 作学生的知心朋友。在生活上, 教师应该充当父母的角色, 对学生嘘寒问暖, 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及时排解学生内心的苦恼。

教育学生的时候, 教师要学会转换自己, 站在学生的立场看问题。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优点, 告诉学生, 我们需要怎样, 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这样, 学生会感到你不是在批评他, 而是在爱他, 关心他, 为他好;他一定会用心聆听和接受。

不论学生犯再大的错误, 当他站在你面前时, 你永远要坚信, 他也有优点, 他的内心深处也想着做名好学生, 也想学好, 也想积极向上, 努力奋斗。作为教师, 你应该会穿透学生那使人生气的表面现象, 看到他那广阔的稚嫩的心灵。

著名教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 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 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 却又是十分脆弱的, 一不小心露珠滚落, 就会破碎不复存在。”爱的河流是双向的, 并不仅仅朝着学生的一个方向流去, 它会反作用于教师, 会带来情谊的反馈信息。也就是说, 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了爱的满足之后, 会更加尊重和信任教师。学生也从教师那里学会了关爱, 关爱同学, 关爱父母, 关爱学校, 关爱社会, 形成了良好的个性。

3 为学生服务

(上接第55页)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原则, 作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应该把更多的权利, 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 让学生在思想上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翁。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

教师应该有足够的耐心, 对于那些学习差的也应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进行讲解, 直到学生弄明白为止。

既然是为学生服务的, 教师站在讲台上应该温和、微笑、精神饱满、着装整齐。在课堂上, 教师不要以权威自居, 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必要时教师可以从热心于指导学生的“指导者”形象转换为观察学生活动的“旁观者”或参与学生讨论的“参与法”;教师不必急于公布答案, 应该宁可放弃自己的权威形象而换来学生的奇思妙想和自由创造。班级管理亦是如此, 班集体的活动, 班主任不应该大包大揽, 应该放开手让学生们自己完成, 班主任只是起到一个引导和辅助的作用, 班集体的主人还应该是学生。这样, 学生的兴趣高了, 干劲大了, 能力也增长了, 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 班集体的凝聚力也增强了。

4 公平、平等地对待学生

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天才, 教师不能急于求成, 拿学习好的与学习差的相比;挖苦、讽刺那些学习差的, 会使他们因此变的没有信心。虽然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差, 但不是没有一点儿优点, 也并不是智商差、能力低, 相反某些地方优于学习好的。并且有人做过统计, 长大后, 事业成功的并不都是学习好的。

教师爱优秀的学生往往是容易做到的, 只有做到能爱学生, 才是可贵的。俄罗斯有句谚语:“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 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心的爱。”教师要以一视同仁的心, 公平、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的心不要只想着那些学习好的, 应该给予那些学习差的更多的关怀;教师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 博大的胸怀, 容纳不同性格的学生, 让每个学生在教师的心目中都有自己的位置,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爱。

在课堂上, 教师应该容纳不同学生的不同看法, 并将这些不同的意见给予同等的重视和关注, 使每一位学生都感觉到自己的思想正在被人关注。在班级管理上, 处理学生矛盾时应该对事不对人, 让学生从心里服气, 从心里化解矛盾。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 教师、学生是在愉快、和谐、良性的氛围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能够品尝到教师工作的真正乐趣, 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戚建庄, 王北生, 王洪元.班主任工作艺术.华夏出版社, 1991.3.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 1993.8.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5

深州市魏桥镇高级小学

王菁

【摘要】:教师是祖国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天职是育人,作为教师,应该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把育人放在首位,以育人为中心,以育人为目的,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培养人的能力,塑造健康的人格。和谐的师生关系具体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一个好的教师,要能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互相尊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更要宽容学生,不讽刺挖苦犯了错误或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给学生以自尊,这种自尊就会变成学生上进的动力。

【关键词】: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热爱;理解;尊重;自信; 【正文】:

师生关系是学校一切活动的全体条件,它决定了学校教育的各个发面,包括教学过程的性质、组织教材和组织学生的方法,以及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和标准,教育中的各种弊端都是有其师生关系方面的原因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公平公正、真诚友善、充满活力、互相尊重。教师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巨大热情;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创建优秀班集体;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增强教师威信;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掘学生的潜能。作为一个基层的小学教师,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每天和小学生打交道,师生关系是每一个当老师的人都会遇到的。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即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而要真正成为小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一个关键性前提就是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师生关系和谐与否,小而言之,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大而言之,关系到九年义务教育顺利实施,关系到教育能否适应并服务于时代发展。那么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一、师生关系要民主、平等

教师的职责是教好学生。教好学生不仅是教育系统也是学生、家长和社会衡量教师价值的标准。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活动方式,教师的活动不再是依据固有模式“灌输”现成知识,而要应对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不断推出有创意、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这就需要师生之间互相沟通、交流,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看待学生。而且,课程标准重视对某一学段学生所应达到的基本标准,同时对实施过程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而对实现目标的手段与过程,特别是知识的前后顺序,不做硬性规定。这就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体现并满足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创造了比较好的环境,更体现了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的新理念。,“民主、平等”的原则,是建立和谐师生关 系的重要前提。长期以来由于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强调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权威与尊严,以教师为中心,抹杀学生的个性,导致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沟通对话,师生关系必然存在隔阂。在现代社会,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不仅仅需要学生尊重教师,同时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重,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和谐关系。

二、创建课堂上的和谐师生关系

创设好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可使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激发出思维的极大活力,为学生乐学创造了条件。首先要形成活泼进取的学习气氛。老师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论是课堂提问板书、练习等教学活动都要注意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对问题的共同探讨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哪怕是打乱了教学计划,教师回答不出来也无妨,因为学生提问本身就已经是课堂的一个闪光点。我在课堂中首先真诚地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从不吝啬微笑,相信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和谐。其次,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地商讨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水平高低,有无道理,都予以尊重和鼓励。教学中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学生只有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个性才能解放,思维才会开放。个性解放了,学生才敢质疑,思维开放了,学生才能质疑。所以,只有积极创设和谐而平等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提供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学生才会主动的去探索新知。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这一节课时,我按照课本上的推理,推导出了圆的面积。这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如果我把圆不是等分那么能推导出圆的面积吗?。当时我觉得这个同学在课上认真听讲了,我首先表扬这位同学,并让所有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最后总结得出结论。通过鼓励这位同学在以后的学习中进步特别大,可见教师的鼓励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

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大胆打破原定的教学方案,让学生针对某个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教师上课往往最怕乱,总认为一乱就没办法教了。事实上,“乱”的时候往往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候。当学生对某个问题激烈争论而引起“乱”时,教师不妨让它乱下去,最好的办法是退出教师角色,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放下“不守纪律”的包袱,畅所欲言。作为教师,要在课堂中真正实现师生交往互动,前提是有“平民”意识,放下架子,把自己与学生真正地平等起来,自己仅作为活动的组织者,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教师对学生应友好平等,不因为学生的年龄小、不懂事就轻视他、哄骗他,更不可粗暴压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师生关系会变得融洽,课堂气氛会变得活泼生动,教学成绩才会进步。

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手段。当学生意识到教师真诚地关心和爱护学生的时候,他们就会相应地尊敬和爱戴教师。学生都有“向师性”,希望得到教师的爱。教师的话和形象影响都很大,例如教师安 2 排的事学生会全力完成,等等。教师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带着一颗爱生的心,进行工作,这样师生关系才会融洽。

尊重学生是我们作为教师必须应该做到的,教师要对学生给予爱和尊重。建立和谐的教与愉快的学的师生关系是实施乐学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首要前提,诚然建立和谐融洽,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进活动,但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师的理智、情感和教育方法。在此基础之上,努力追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和谐,建立和谐的教与学的关系;我们的学生年龄虽小可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当其受到某种伤害,为了采取保护措施往往形成某种异常心理和畸形表现:我发现我的学生有的对立,不听管教;有的自卑,消极沉闷;有的疏离集体;有的甚至故意违纪,凡此种种。尤其是后进生他们由于身上的毛病、缺点多,常常是班级里被歧视的对象,在家庭中他们常常受到父母的训斥,在学校里他们常常受到老师的嫌弃,很少得到关爱和温暖,存在自卑心理,因而疏远班集体,对老师的爱护和关心表示怀疑,抱有疑惧和对立情绪。因此我就试着走近他们,在班级安排“小密探”了解在朋友眼中真实的他们。试着蹲下来和他们讲话,摸摸他们的头,关注一下他们的衣着,表扬夸奖他们,和他们一起踢毽子,运动会上为他们喊加油等等,爱不是一朝一夕的,要在点滴的学校生活中体现。而且我总是试着回忆我小的时候的一些想法,做一些换位思考,了解身边和他们同龄孩子的内心,努力成为他们的真正“朋友”和“知心人”。慢慢的他们不在象开学时那么敌意对我,我看到了他们的进步。为他们的进步开心。因此,我们要对学生倾注爱心,尊重他们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

(一)教师要信任学生

信任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尊重,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和要求,对他们的意见给予充分的重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人的热情,对人的信任,形象点说,是爱抚、温存的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这句话对教师而言,无疑可作为职业的信条之一。面对缺少社会锤炼而略显稚嫩、心灵纯洁的学生,给以适度的热情和信任,能使“爱抚、温存的翅膀”飞得更高!给学生以宽容和信任对学生的个体素质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记得前几天班级组织课外活动,照例应该是班主任带头,全盘组织,但是我选择了让几个班干部自己组织整个班级的课外活动。我给了他们信任的眼光,更给了他们激励的力量,我只是在他们安排时进行参考和指导。最后,证明他们确实做得很漂亮!假如我自行组织,效果未必一定好,但我选择放手让班干部干,让他们自己在活动安排、组织、同学交往等方面得到锻炼,我想这对他们个人的发展应该是不无裨益的。我们班的数学作业本上要求每天写总结,从当天内容、学习的喜怒哀乐到数学以外的无所不谈。这对于培养师生之间的信任是极好的方式。信任,有时能产生“四两拔千斤”的神奇力量。

(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特长、兴趣和爱好,把它看成是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工作,并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条件。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他们的心理、生理等都存在个性差异,即使是同一个学生,由于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变化,也会发生变化。教师要了 解学生,做学生的朋友。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引导其扬长避短,促进良好个性的形成与发展。让性格内向的学生学会与人交往,与人相处的方法,感受大胆展示自己风采的快乐;让性格外向的学生学会在做事之前多思多想,不能马虎、毛躁;让娇惯,任性,意志薄弱的学生在困难中锻炼,培养他们勇敢的精神„„。例如我班有一个学生叫种兆娣,这个学生十分内向,不爱说话,很少与同学们在一起玩耍,作业也经常玩不成。通过了解得知,这是一个留守儿童和年迈的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年龄差距较大,很少与奶奶交流,从而造成现在寡言少语。知道这些情况后,我主动和她聊天,和她谈心,并开展一次“说出心里话”的主题班会活动,让她敞开自己的心扉,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我建议同学们要和关心她,从此以后,她变得爱学习,能主动和同学们进行交流,有了学习的信心,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学习成绩也有了进步。

(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标准,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情感是行为的动力,学生在校的一切活动都与他的情感体验密切相关。学生只有在健康良好的情感状态下,才能安心接受教育。如果采用专制、冷酷、高压式的管理方法,极易使学生产生紧张、焦虑、忧郁、恐惧等负性情感。而这些负性情感一旦形成和发展,就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个人感受、师生关系和班级管理产生强烈的冲击。因此,无论是从学生情感健康发展的立场出发,还是从减少负性情感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出发,班主任都应把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式的、愉悦的、相互信任的和亲密的情感关系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对学生的情感关系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对学生的情感表现多理解、多宽容、多尊重、多支持与帮助。我们应主动帮助学生克服各种情感危机,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感状态,培养学生情感表达和自我调控的能力,使每个学生的情感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与健全的发展。

(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隐私

隐私权是每个人都应得到的生活权利,保护学生的隐私,显示了老师的尊重学生和期待他们成长,对于教育落后生是有很大帮助的。就是所谓的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隐私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意义非同小可。教师在和学生谈心时,学生常常会谈起从未对人谈起的事情,特别是在比较成功的谈话中,促膝之间学生会谈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这是学生对教师的信任,而我们也应尊重对方,注意为对方保密。切忌学生离开后,就与其他老师对其品头品足,或有意无意地泄漏谈话的内容,这样会造成对学生心理上的伤害,由此也就丧失了学生对你的信任,教师要学会宽容和尊重。

四、树立成功的自信,维护学生内心的和谐。

我们的学生需要老师的帮助来正确了解、评价、接纳自我,确立“我将是成功者”的自信。以达到维护学生内心和谐的目的。老师要了解学生,如果教学上 不了解学生的学情,何以指导学生的学习,乐学也就只能是缘木求鱼,教师必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知道他们了解他们的学习水平,分别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对每个学生都要有相应的标准,让他们跳一跳,够一够,达到在原有的起点,切合自己的实际来有所提高。否则,标准低了,学生学起来注意力不易集中,觉得不够解渴,造成兴趣提不起来;标准高了,学生容易丧失信心,失去积极学习的主动性。我们要鼓励学生超越自我原有的水平,这样,学生才能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正确面对表扬和批评,不满足于成功灰心于失败,才能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成绩。热情鼓励,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在集体的环境中,不断提高自己,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作为老师要善于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要善于从学生身上了解他们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尤其对后进生要有所“偏爱”:课堂上能够举手发言就加以鼓励;学习上有所进步就给予赞许;品德上做点好事就进行表扬,让后进生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而千万别让他们在课堂上成为被冷落被“遗忘”的对象,认为“老师只看到我的缺点和短处,看不到我的优点和进步”。在赢得学生的信任,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之后,教育工作就容易多了。我班有一位同学,上课爱插嘴,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动作很多,管不住自己,学习上懒惰。对他多次教育没效果。后来有一次,我发现他主动帮老师拿录音机,就在班上大力表扬,鼓励他继续为班级做好事。我注意及时表扬,并提出更高的要求:“感谢你这周每天帮老师做事,说明你是一个热心,充满爱心的好孩子,这一周你都在帮老师说明你有毅力。老师相信,你在课堂上也能把这么多优点表现出来的,对吗?”以此来激发他的进取心。从此他在课堂上认真,积极多了,作业也基本能完成了。当发现学生犯了错误后,应及时进行说服教育,但要建立在人与人平等的基础上,要使学生从教师对他的尊重、理解、帮助、关怀、爱护、谅解中,学到尊重、理解、帮助、关怀、爱护、谅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意欲,尽施于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健康成长。

建立小学时期新型而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享受到快乐,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同时也能得到教师与同伴的激励,鞭策、感化、鼓舞、召唤、指导。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师生之间在人格尊严上要相互尊重,在权利地位上是平等的,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是合作伙伴关系,这既是新课改的要求,又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目标。希望所有教育工作者都积极行动起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参考文献:

[1] 程正芳,《 学校管理心理学》,ISBN978-7-304-0373-8,183页

[2] 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ISBN7-304-03195-6/G.1136,221页

[3] 张新如,《中小学教研论坛》,ISSN1814-8557,11页

[4] 《吉林教育》,2008年16期

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6

关键词:宽松;宽容;换位思考

一、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宽松环境

现在的重点高中,竞争异常激烈,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升学压力,各位教师也存在着操之过急,甚至拔苗助长的情况,过分地督促学生做各种练习册、各种联考试题、各种所谓实验班的磨尖训练题,每天忙得焦头烂额,但教学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教师要想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把學习当做一种乐趣,不要给学生施加压力,就必须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不过分看重排名,让学生和自己比进步,就好像台湾一个大学的校长说过的“不看我一时,且看我一世”。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宽容学生错误、缺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优秀潜能,每个学生都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教师要发掘、欣赏学生的优点,对于学生的缺点、短处和错误,只要不违反原则,都必须宽容,不当面严厉批评、斥责、讽刺挖苦,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真正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和追求进步,而不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斥责和同伴的鄙夷中沉沦。只有宽容学生,学生才会有心理认同,只有宽容,学生对教学才会有期待,而不是排斥、回避。

三、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换位思考

我们教师有时会被误解,而作为学生,更容易被教师误解,甚至冤枉,这就需要教师换位思考,特别是处理学生打架事件,需要教师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色来理解学生的苦衷、情感,去体验学生的感受,同时应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要求,不断调整、改进教学。对好的建议和意见,给予充分表扬,即使有不同意见,也要用商榷的方法来达到一致,而不能独断专行。

和谐而宽松的课堂是每个学生所渴望的,在课堂上学生都渴望沟通、渴望宽容、渴望尊重、渴望自我实现,所以,教师要创造一个宽松、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和帮助学生建立对学习的信心,让学生收获成功、享受快乐、激发梦想,让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现自己、充实自己,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地体验、思索、探索,实现师生互动,从而真正达到营造和谐师生关系的目的。

(作者单位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

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篇7

正确理解“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含义

和谐师生关系就是一个和谐共生、相互依存、充满生机的生态群体,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 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的相容相通, 心灵的互悦互纳,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师生互信互爱的、真挚真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以人为本, 促进学生人格的自主发展。具体体现在:一方面, 师生在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 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 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另一方面, 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 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 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1.教师思想观念转变, 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突破口

教师要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在教育教学中要改变两个观念:一是传统的师道尊严;二是传统的“学生观”。这两个观念往往是影响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思想问题, 它也是改变教师行为与教育教学效果的前提。教师在和谐师生关系中的角色, 不是领导, 不是严父, 不是法官, 而应当是导师、朋友、助手和模范。同时学生既有“向师性”, 又有“独立性”, 不是单纯的被领导者, 而应当是主体、合作者和朋友。

2.尊重与理解, 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

只有尊重, 学生才能感到师生平等, 只有理解, 师生感情建立才有基础。身为人师, 教师首先要理解与尊重自己的教育对象, 理解并尊重他们的追求、情感、兴趣、爱好与需要, 平等对待学生。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问题, 学生也应该理解与尊重老师教育自己所花费的心血和所付出的劳动, 否则教师再怎么努力工作, 也可能是低效或无效的。

3.教师的素养, 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

教师的自身素养, 直接决定着师生关系的发展和表现。作为教师, 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 加强自身修养, 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 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 征服学生。

4.整个校园的和谐, 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师生和谐是校园和谐的主体, 师生和谐与校园和谐相互促进。和谐的校园不仅需要师生和谐, 还需要倡导和谐的文化氛围, 和谐的干群关系, 和谐的师师关系, 和谐的生生关系等。

努力探索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方法与途径

1.爱字当头、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

教育不能没有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以说, 爱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基础。师爱是一种教育爱。它具有巨大的教育威力, 它能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从而可以转化成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教育学生, 不能乱爱, 你得会爱, 爱更需要方法、技巧。

首先, 尊重与信任学生。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尊重是教育的前提, 只有受到尊重的人, 才能真正学会自尊与尊重他人。相互尊重是师生关系走向和谐的第一步, 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如果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师生关系很难走向和谐。尊重学生要做到“一坚持”“一避免”, 即坚持倾听学生的心声, 悦纳学生正确的建议与意见;避免语罚与体罚。当学生有过错或问题时, 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表示充分地同情和谅解;同时对学生怀有信任的态度。信任是教育的基石, 是一种力量, 彼此信任才能使彼此关系更加牢固。不论什么原因, 如果学生不能怀有信任的态度, 如果没有让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 教育不仅没有正效应, 反而会激起学生的反抗心理, 最终使教育一败涂地。教师充分相信学生, 学生才会相信教师, 真正平等有效的沟通也才会开始, 真正的教育也才会开始。信任学生就要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与舞台。优秀的班主任都善于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自主的学习和生活空间, 放手让学生做一些自己喜欢的、力所能及的事情, 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助手, 自己只做一些引导、协调性工作, 不仅轻松洒脱, 而且也避免了师生之间的直接对立和摩擦。

其次, 了解与赏识学生。了解学生是教育的基础。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因为没有对学生的社会背景、家庭情况、思想、心理和行为的观察与了解, 我们的教育难免是盲目的。只有了解学生, 我们才有可能因材施教, 个性培养。否则我们的教育工作只能是缘木求鱼、无源之水, 也很可能由于缺乏必要的了解, 致使工作失误, 影响师生关系。了解学生要做到三结合:课上与课下相结合, 校园与家庭相结合, 观察与调查相结合。赏识教育也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重要教育思想。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受到赏识的时候工作或学习, 效果最好, 也更容易相处。同时要注意, “赏识”和“批评”是教育的两翼, 我们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 孤立地偏重哪一方面, 或是摒弃哪一方面。批评不是教育的目的, 但赏识也不可以盲目, 教师要把握好两者的度, 使之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育实践中处理与以下三类学生的关系是关键, 一是学习困难的学生;二是行为习惯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三是既学习困难又行为习惯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多跟他们接触、交谈, 使学生觉得老师很在乎他们、很看重他们, 往往会增进师生的感情, 从而有一种心灵的归属感, 有助他们树立自信。总之, 教师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关爱学生于细微处, 关心学生于意想不到时。

2.教书育人, 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途径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师在教学时, 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方法等, 又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做人, 实现社会化, 促进学生在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学相长, 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 就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品格高尚、专业过硬、又博学多才会有助于提高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同时, 学生个性得到了全面发展, 又会从内心感激自己的老师的, 这就容易形成正确的师生关系。

孔子曾曰:“爱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老师所授课程产生了兴趣, 那他不仅可以比较轻松的学好这门课程, 他还会对授课老师产生由衷的喜爱。一个教师赢得学生喜爱与尊重的主要场所在课堂, 失去学生喜爱与尊重也常常在课堂。所以, 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当下大气力于课堂, 于课堂教学的改革。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 其目的在于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精神, 用一句话概括也就是要从以教师的教为主向以学生的学为主转变。改革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追求师生互动。在多种学习方式并存下, 探究性学习方式将生活体验和感受与课堂学习相融合, 课堂上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教师应有意识的在课堂上运用, 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师生互评, 改进评价机制, 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保障措施

我国教育长期受应试教育制约, 评价机制存在较大欠缺, 如评价内容重学科轻能力;评价标准重共性轻个性;评价主体单一被动;评价方式单一, 以笔试为主重量化的结果, 在很大程度上“分数决定一切”, 是一种终结性的评价。学校在组织评价过程时, 大有走过场, 搞形式之嫌, 最终使评价显得有失公正、公平、公开,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师生的发展, 对师生关系的和谐产生负面作用。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就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境并激励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新的评价体系应该重视发展, 淡化甄别与选拔;重综合评价, 关注个体差异, 评价指标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评价方法多样化;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评价主体多样性;注重过程, 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评价重心转移, 要把评价的重点放在纵向评价上, 强调个体学生的进步。对教师的评价也是如此, 这样评价才能更趋于客观公正。合理、公平、公开、多元、与时俱进的评价, 不但有利于师生的自我认识, 激励其学习与工作, 还有利于师生的全面发展, 对培养师生健康向上的人格,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教育部门要改进评价机制, 从制度上为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提供有力的保障。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8

3、能够确保教学质量。师生关系融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 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教师的要求也就易被学生接受。可以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 从而会使学生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讲授的学科上来, 这样就有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 有利于推进教学过程的进行。

三、师生关系现状分析

从我国启蒙教育开始, 教师与学生的位置关系就是不平等的, 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 同时, 教师也难放下架子, 与学生进行沟通。这样导致了师生关系中形成了一堵厚厚的墙。因此, 教师和学生都应正确对待自己的角色, 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 构建健康、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才能保证优秀的教学成绩。

四、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1、教师要放下架子, 走近学生,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由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 如果放下架子, 主动去接近学生, 就会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关系。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先做他们的忠实听众, 再慢慢对他们加以辅导和指引, 使学生对你不再感到陌生, 从而开始接近你, 信任你, 与你建立起一种友谊。只要教师在思想和行动上真正地去接近学生, 把自己无私的爱奉献给学生, 那么与学生之间就会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另外, 教师应在工作中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 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 树立自身的权威性。

2、教师要有热爱教育事业的诚挚之心。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 这就要求教师除了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外, 还应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教学工作中应该有激情、有幽默感, 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老师, 喜欢课堂, 进而与教师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现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 呼唤具有更多专业特长的专家型的优秀教师, 我们应该将教师工作当做事业去干, 而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 应该立志于做一个最优秀的、最受学生欢迎的人民教师。

总之, 和谐师生关系是社会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及全面发展。作为一个称职的人民教师, 要慎重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与学生共同营造一个民主、和谐、活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 使学生能健康成长, 这正是教师的光荣使命。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9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所谓学生观, 即教师对学生的总看法, 它是教育工作者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和具体表现。

第一, 教师应重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虽然是教育的对象, 但他与其它的工作对象不同, 他们是活生生的人, 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他们要接受教育, 但不是内容的简单接受器。教育的成功不仅决定教师如何教, 同时也决定学生怎样学。教师主导作用的集中表现最主要的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 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 具有教育的两重性, 因此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应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三, 教师应从“权”的束缚下解脱出来, 放下架子, 敢于剖析自己和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过失。要严于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不仅用“言教”影响学生, 更重要的是以“身教”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事实上, 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不是始终严肃就能达到的效果, 而是知识渊博、见解敏锐、心胸宽广的结果。放下架子和学生们一同活动、一同快乐, 走进学生的心灵中去, 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氛围, 将会使教师的工作事半功倍。

第四, 教师对学生应一视同仁, 不偏爱、偏重学生。坚决杜绝教师对学生在“心灵上的施暴”。并且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善于捕捉和发现那些所谓问题生的闪光点。俗话说:“寸有所长, 尺有所短”, 后进生也有长处, 由于光环效应的影响, 他们的长处往往被掩盖。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这不仅能解决所谓问题生的逆反心理, 而且能使他们对教师产生信任感, 从而为帮助他们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创造条件。使其长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促使学生主动地全面发展。人性最深切的要求是渴望别人的欣赏。

二、师生彼此信任, 相互尊重

实践证明, 有效的教育必须以信任和尊重为前提, 失去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就不会有成功的教育。信任是学生产生尊重感、亲密感、荣誉感和责任感, 能使学生将自己的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对于某些所谓的问题学生, 我们的教师在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之前先不要训斥职责他们, 而是应该主动接近他们, 关心他们, 使他们感觉到教师对他的诚恳,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 学生才会向教师说出心里话。只有用诚挚的感情对待学生, 才能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 冲破学生封闭性心理防线, 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使教育工作在和谐中进行。从而达到“亲其师, 信其道”的教育效果, 学生只有感受到尊重, 才能自尊, 只有自尊, 才能会尊重别人。

三、注重情感教育

青少年的感情是丰富而多变的, 一次好的成绩可能会使他们欢喜或满足, 一次不及格补考也可能使他悲观失望, 做了一件“蠢事”也许会是他一蹶不振, 家庭关系的紧张, 特别是像那些父母离异家庭的孩子, 由于父母的不和会使他产生心理压力, 从而变得孤僻, 甚至“离群”等等。这就需要教师满怀深情的注意观察学生, 留心他们的喜怒哀乐, 适时适度地做好思想工作。正如人们常说的, 情感是影响学生行为最为直接的因素之一。

在情感教育中,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师的表率作用尤为重要, 情在行中。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注意言传身教、率先垂范、表里如一。实事求是就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另外教师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谈态度, 在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时, 要少一点“裁判员”的态度, 多一点“好参谋”的心肠。教师的行为不仅是无声的命令, 而且能加深师生情感。

在情感教育中, 教师还要注意情中有严, 严中有度。注意“情”不等于放纵、护短和迁就。要求“严”要有度。超过了“度”就破坏了“情”。对学生的要求在某些方面不能“一刀切”, 特别是对后进生的要求不能太高, 超过了“度”就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四、选用适当的教育方法

教师对学生采用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 教育方法得当有助于学生对教师的理解, 即使是批评和惩罚, 学生也能够心悦诚服的接受。反之, 如果教育方法不得当, 学生就会认为教师的批评和帮助是整治他, 不但不接受, 反而对教师产生疏远、对立、甚至有逆反心理、反抗情绪。

教师要想选用得当的教育方法, 就必须了解学生。即深入学生生活, “从学生中来, 到学生中去”, 这应该是教师做学生工作的基本方法。学生具有向师性, 他们都希望老师“上课时教师, 下课是朋友”, 也渴望了解教师, 了解教师的生活。这就要求教师经常与学生接触, 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去。教师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用自己的优良品质影响学生, 是学生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同时也会使学生更加信赖教师, 把生活中、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思想反映给教师以求请教, 有助于学生丰富知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了解学生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 如学生的气质类型、兴趣爱好、情感意志、能力性格、家庭情况等等。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情况, 才能在实施教育中做到有的放矢, 真正的收到教育的效果, 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

另外, 教师自身需具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同时要善于研究学生的心理, 掌握心理辅导技巧, 善于诱导学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万祥.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1

[2]唐汉卫.回归生活与失声对话关系的建立[J].课程.教材.教法2005.5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10

一、师生相互理解

班主任要理解学生。高职校的学生, 处于青春期向成人的过渡阶段, 他们有那个年龄段所特有的、不同于成年人的心理和思想。班主任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 不能一味地以自己的标准衡量他们, 要做到求同存异, 理解他们的想法和行为, 否则就会造成师生间的隔膜, 教育就无从下手。教师有时要学会换位思考, 并引导学生换位思考, 理解学生, 也使学生理解自己。

二、共同推进班级民主管理

在高职校日常班级管理中, 班主任要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引导他们参与班级管理, 真正成为班集体的主人, 这对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职业素养也是有益的, 可以为他们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公平公正对待学生

高职校学生是活生生的、各具个性的人, 班主任要允许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要注意倾听所有学生的意见, 特别要避免对所谓的优生、差生产生个人情感的喜、恶。班主任如果对不同学生的言行不能用公平的尺度衡量,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对班主任失去信任, 从而产生逆反情绪。

(二) 师生共同制定班级规章制度, 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学生的自律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 这必须建立在健全的班级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班级制度的制定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 要与学生共同协商并获得认可, 从而让学生自发地遵守制度, 这比处处拿制度生硬地压人要有效得多。

班主任要根据高职校学生的成长特点和个性发展需求, 引导学生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参与班级管理, 增强他们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 将来这也会深受企业的欢迎。班级管理并非仅仅是班主任老师和少数班干部的事情, 而是全班每一个学生的分内事。如每天由一位学生轮流当值日班长, 班团活动由学生自荐给出策划方案、担任主持人、准备相关节目等, 学生在自我教育手册上对班级管理提出建议, 揭发一些不良现象等, 这些都能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班集体凝聚力。

三、加强沟通, 增进师生感情

人与人之间感情的培养, 需要思想情感的充分交流沟通, 和谐的师生关系, 也必须在接触交往中才能慢慢建立。

(一) 师生共同参加活动

高职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和社会实践是最好的育人载体,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班主任应尽可能参与学生的各项活动, 观察学生的表现, 多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师生活动的途径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 主题班会、军训 (特别是野外拉练) 、运动会、技能竞赛、冬季和学生一起拔河、跳绳、开展社区公益劳动等, 师生属于共同的集体, 为共同的荣誉而努力, 相互激励, 师生情感得到了提高和升华。

(二) 师生通过交谈沟通

班主任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找学生交流谈心, “技巧”和“时机”很有讲究。有时需要趁热打铁, 否则事情的经过不容易调查清楚, 教育也往往错过了最佳时机。有时又需要“适当冷却”, 特别是当一些冲突发生时, 往往双方都在气头上, 对善意的批评听不进去, 反而徒增学生的逆反心理。此时我们不妨给学生留一点自我反省和改正的空间, 避免师生关系恶化。

(三) 主动施以援手

当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上遇到困难, 在情感上出现迷惘困惑、亟待别人帮助时, 班主任要能及时发现, 并给以必要的帮助, 这无疑是“雪中送炭”, 可以极大地增进师生情感, 使他们的心和班主任贴得更近。有位学生因父亲遭遇意外导致家庭经济陷入困境, 甚至连饭钱都没有了, 向我提出退学。我二话不说先自己掏钱让他充饭卡, 然后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 学校特事特办, 第一时间按最高标准为他办理了贫困补助, 使他能安心读书, 如今他已顺利毕业。

四、善于自我批评

班主任乐于接受学生的批评并勇于进行自我批评是师生间关系协调的润滑剂。为了提高学生的认识, 班主任需要批评学生的错误。其实批评是相互的, 对于班主任, 有时同样也会面对来自学生的批评, 班主任要有闻过则喜的胸怀。人谁无过, 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出错也是难免的, 如果确有失误, 要坦然自我批评, 向学生说“对不起”。有人担心这样会破坏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威信, 恰恰相反, 这样做反而会令学生信服, 可以大大拉近班主任与学生的距离, 提升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五、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还取决于班主任的素质修养

班主任应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修养;丰富的知识修养和创新意识;健全的心理品质和工作能力;巧妙灵活的教育艺术。例如, 班主任的言出必行, 依法 (校纪校规、班级公约) 治班, 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爱, 都能对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起到极大的作用。古人云:“其身正, 不令而从,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班主任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打动学生, 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 高职校班主任要尊重理解每一位学生, 在日常班级工作中培养学生管理、合作、沟通等各方面的能力,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11

关键词:师生关系;和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149-02

现在的不少中小学生,无论是学习素质或是心理素质都普遍较差,厌学情绪也较为严重,其思想品质不纯,行为不端,他们的言行举止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针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就不能只注重传授学科知识,更重要教的是教他们如何去做人。再联想到我们亲身经历的现实生活中,许多学校的部分师生之间公开对立,学生对老师出言不逊、甚至扬言要进行打击报复,而老师则粗暴地采取不让上课、赶出教室、交学校处理、请家长等手段。这样的事情、这样的现象确实存在,并时有发生。这种现象的出现,使我们广大教师不得不重新认真审视一下,在当今社会中应该如何建立和维系牢固而又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一古老而崭新的话题。

一、师不是父,生不是子

众所周知,传统的师生关系必然体现着“师道尊严”。但随着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个性发展的要求比过去已日益强烈;随着教育途径的不断拓宽,教育方法、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已逐步现代化、科学化的今天,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舞台早已逐渐被学生占领。因此,原来那些旧的师生关系势必遭受到强烈的冲击甚至瓦解。

首先,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修养。教育全过程已是师生双方的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必将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因而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以及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其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从学生的发展角度看,拥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识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优化师生关系则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所以建立良好和谐师生关系对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尊重学生,了解学生

现在大多数学生都出身于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就倍受父母的溺爱、宠爱,部分学生从小就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如: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他们连最基本的穿衣、做饭、洗碗都不会,更不要说什么是劳动的艰辛和困苦,被人们称为“抱大的一代”,这些学生上课不认真、对什么都缺乏自信心、遇事无主见,依赖性强,情绪不稳定。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不及时加以教育、引导,不仅给家庭、学校带来巨大影响,还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因而我们应及时有效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去引导他们,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心与他们相交,真正从内心深处与他们交流、沟通。用自己的行动感化他们,作他们的良好师益友。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经常鼓励他们,不断以先进人物的光荣事迹教育、鼓励他们,帮助她们从小就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果我们广大教师都能做到这一点,再差的学生也会转变过来,这不正是我们所渴望的吗?因而,我认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最为基本的原则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尽量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尊重,具体体现在: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使学生真正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渐完善和发展自由个性及健康人格;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三、不制造矛盾,积极解决问题

据了解,在不少偏僻地区多年来一直因受“棍棒出孝子”、“师徒如父子”和“严师出高徒”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沉重压力下,师生关系完全被扭曲,师生对立的现象屡见不鲜,并时有发生,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在个别教师中仍然存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使他们放不下架子,不能平等对待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时部分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性,总是以管代教、以堵代疏,学生每天除了作业还是作业,根本没有时间看书、学习。这就无形使得部分学生过重地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部分教师对学习成绩不甚理想、不听话的学生挖苦讽刺,变相体罚,使得那些学生感到自己受到排挤,学生的个性、心理受到压抑,找不到成功的阳光,于是烦学、厌学、逃学的念头随之而生。一边是“负有责任心”的教师在强制学生学习;另一边是丧失选择自由被迫学习的学生,她们把教师的行为看成是压抑、侵犯,久而久之师生关系紧张、尖锐。另一方面,随着网络教育的不断发展,使得不少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拓宽,从学校教学渠道获取信息的比例明显降低。而教师由于繁忙的工作,获取的社会信息量相对不足,对某些问题的研究不及学生,使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和满意度降低。

四、善于运用合理、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方法

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我体会到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做起:

1热爱、关心、帮助学生,真正做他们的引路人。“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在我刚刚当班主任时,我对那些所谓的“差生”一直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热爱读己书。

2、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平时一定要多给学生鼓励和尊重,且我认为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为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

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12

首先, 坚持民主和平等的观念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与时俱进, 才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国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不讲平等的。“天、地、君、亲、师”, 老师是应当被充分尊重的, 而老师是可以随意批评学生和指责学生的。老师对学生严厉的态度, 只会被看成是对学生的爱。学生对于老师的批评, 只有接受的份, 没有权利替自己辩护。在这样一种气氛下, 学生对教师产生恐惧心理也是在所难免的。可是, 这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如果是一个古代的学生, 他可能很少有机会看到民主和平等, 也许不会有这样的观念, 而今天的学生所处的现代社会, 是一个相当讲求民主和平等的社会。孩子们虽然还不能完全了解民主平等的含义, 但是或多或少也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对老师的某些教育方法从内心来说是可能是不服气的。我们许多老师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受到很多传统教育的影响, 对许多传统做法, 在心里其实是持赞成的态度的, 比如居高临下的看待学生、对学生使用伤害性的语言、体罚学生等等。但是, 我们更应该看到, 时代不同了, 有些固有的观念在新的时代下已经过时了, 我们学生已经不再认可这样的一种关系。常常听到有的老师抱怨, 现在的学生难管, 常常跟你顶嘴, 其实, 这正是学生民主和平等意识的一种体现, 面对这样的学生, 我们绝对不能用类似长辈的态度去训斥学生 (其实, 长辈的这种做法本身也会带来很多问题) 。我们老师必须牢记, 要想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民主和平等的观念是第一步。

其次, 充分理解现行的教育法规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保证。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 无论是谁, 都要遵守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我们应该认识到, 法律本身就是为了帮助我们构建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设立的。常常听到很多教师抱怨, 现在的法律法规对学生的保护多, 而对学校和老师的限制多。我也觉得, 表面看起来似乎是这样, 可是仔细想想, 又觉得不完全是这样。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 法律的存在是这个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保证。法律本身既包括对教师的保护和尊重, 也包括对学生的保护和尊重, 这两个方面是同时存在的。我们的很多传统做法, 往往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平等个体的存在, 没有充分保障学生应有的权利, 对他们的将来会产生或已经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幼年时候的某个细小的错误可能对一个学生的一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使学生产生反学校甚至反社会的不良心态。在一个全社会都认可的法律法规面前, 大家的权利和义务都得到了保证, 只有这样, 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有可能。我们教师应该认真研读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 深入理解各项法律法规的意义, 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 做好教育学生的各项工作。

再次, 教师要花力气进修, 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 来探索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规律。随着社会的发展, 传统的教育方法, 诸如体罚学生, 已经不适用现代社会的要求了。那么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 必须探索出一些新的教育手段和措施, 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了能更好的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 探索新形势下教育的手段。当前很多教师只满足于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 不重视基础教育理论的研究和探索。他们觉得, 自己以前学过基础理论, 因此不需要再“充电”了, 这是不对的。教育科学和其他科学一样, 也是在不断发展前进的。对于人类的学习, 人们的认识也是逐步深入的。比如说, 传统上对于外语语言的学习, 人们认为可以从孩子学习母语中得到启发, 因此设计了很多模仿母语学习的方法, 后来受到“刺激-反应”的行为主义的影响, 学习理论又有很多改变, 最近的交际教学法就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下产生的。每一个新的理论的产生, 都让我们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另外, 我们对于学生学习的心理, 其实了解的还不够多, 而最新的基础教育理论能够给我们启发, 这些新理论, 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 总的来说离教育的真理是越来越近, 只有教师真正了解到了教育的规律、学生的心理, 才能创造出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 教师在这方面, 必须多学习, 多思考, 与时俱进, 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手段。

总之, 要想创造出和谐的师生关系, 需要教师坚持民主平等的观念, 尊重各项教育法律法规, 终身学习, 不断探索创造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孙云晓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5[1]孙云晓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5

上一篇:顶空进样下一篇:儒家文化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