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2024-08-16

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精选9篇)

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1

和谐师生关系,营造爱的氛围

[摘要] 古人曾有“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名言,它深刻精辟地点明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传道”中的重要作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和谐的关系,这将有助于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认知为前提的;关爱学生是为人师表的具体表现,更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根基;以正确的人际相处原则去处理师生关系,做到尊重与信任学生;对待学生的优点,我们要用“放大镜”;对待学生的缺点,我们要用“缩小镜”;老师的每一句赞语、每一次表扬,每一个鼓励的眼神,对学生更是一种激励。

[关键字] 了解 关爱 尊重 自信 宽容 激励

古人曾有“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名言,它深刻精辟地点明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传道”中的重要作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和谐的关系,这将有助于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我作为一名职业中专的班主任老师,常常为班级中的点滴小事伤脑筋。例如:早操时做操质量不高;上课时学生与任课老师顶撞;通学生通宵上网,白天上课睡觉;寄宿生晚就寝不守纪律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经常遇到的。现在职业高中的学生正处于人生关键时期,相对而言,素质也普遍较低,面对他们的调皮、叛逆、悲观、厌学等多种情况,为了稳定学生、吸引学生、激励学生,真正让这些“野孩子”能在职教这一片天地里“安营扎寨”,并把他们培养成为能适应社会需要,将来有所作为的人,这就要

二、关爱学生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根基

一句问候之声,一份关爱之情,都能打动人的心灵,何况是亲密的师生关系更是如此,关爱学生是为人师表的具体表现,更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根基。恰到好处地关心学生,尤其在学生遇到失败、挫折的时候,班主任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爱护,从而使他们发自内心感激、尊敬老师,师生之间的情感就会变得浓厚,关系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在我们职业学校,绝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农村,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开始独立生活,作为班主任首先要热情地接待学生,亲自带他们熟悉学校的环境,让他们感到学校就是家的感觉;当天冷时,我总是提醒学生添加衣服;学生生病时,我总是亲自带学生去医院;当学生遇到失败我总是适时的安慰他,鼓励他;当学生有困难时,我总是尽我的一切能力来帮助他„„ 这样,只有当学生了解了老师是真心关心他的,当他违纪你去批评他时,他就不会有对抗心里了,他就会信服你。现在的学生个性强,好胜,有逆反心理,喜欢挑战老师说的“不许”,如果我们全面了解、关爱每一层面的学生,就会与全班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一来,全班学生都会积极配合和非常愿意接受班级的管理。

我曾读过一位法国作家创作的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一个人身上的大衣吹掉,北风首先大施淫威,行人为抵抗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而南风却清风徐徐,行人顿觉风和日丽,暖流涌遍全身,解扣,脱衣。其结果,不言而明。由此可见,高高在上的威压、震慑并不是老师的法宝,而“涌遍全身”的“爱”才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

我班有个叫王莎的女孩子,有一次考试作弊被老师发现之后,她没有交试卷,为此我找她谈话,她却一直保持沉默不愿和

在暑假二个月培训中就已是大名鼎鼎,成了无人不知的“名人”了,来到我班他更是惹事不断,但我从不厌倦对他的教育,想尽一切办法对他进行帮助。例如:他组织能力强,我选他当班长,各种大型活动都由他组织安排,提高他的威望,每天我不下二次找他谈心,总结他当天的成绩与不足„„ 在我的努力下,他终于不仅是一位好学生,而且是一位好干部了。

四、尊重信任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的。教学中教师应以正确的人际相处原则去处理师生关系,做到尊重与信任学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教育工作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爱护和培养他们的自尊和自信。”教师应是一个公正的法官,对每一个孩子都是等同的,要像一个无私的园丁,把爱的雨露洒入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茁壮的禾苗深受园丁的喜爱,虚弱的禾苗更需要悉心的呵护。作为教师我尊重、重视、喜爱每一个学生,对所谓的差生更是以表扬为主,使学生们每天面对的是老师亲切的笑脸、鼓励的目光。学生们敞开了自己的心扉,与老师实现了心灵的互动。如果有一位同学表现不好,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指责这位同学,我觉得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这会严重损害这位学生的自尊心,但如果采取宽容的态度,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无声地提醒这位同学。课后再找他谈谈心,交换一下看法,我想这位同学一定会体会到老师是尊重和爱护他的,一切的矛盾和不快都会在理解、宽容中化为乌有。只有通过理解和尊重,才能针对学生的特点,达到开启学生心灵的作用。这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我们班有两位同学,表现不是特别好,自我约束力差,却很有自己的个性,一次他们来找我要求换座位,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不断萌发上进的心理,扬起自信的风帆。例如我每期给学生的评语总会有这样的话语“你真棒”、“你如果再努力一点,你将会更出色”、“我很欣赏你的xx”、“你一定会成为最优秀的人”、“你真让我感动”„„

教师是爱的使者,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您若变成孩子,便有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瞬间成为乐园。” 让我们用满腔的热情,满怀豪情,黑板白灰励生态,红心赤血铸师魂,在最宽松、和谐、民主、自由的氛围中,让学生的智慧之光主动生动地闪现!社会在发展,教育在呼唤,和谐师生关系在班级管理中,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因素。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就不要吝惜我们的情感,只有自己的心中拥有太阳,才能给人以阳光,只有掌握了爱的艺术,你的心血才会灿烂的希望之花。

参考书目:1、2、3、4、《班主任工作创新》 周明星 中国人事出版社 《优化师生关系》 田泽

《浅谈如何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黄匡

《班主任工作范例与经验》欧阳炳焕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2

首先, 坚持民主和平等的观念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与时俱进, 才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国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不讲平等的。“天、地、君、亲、师”, 老师是应当被充分尊重的, 而老师是可以随意批评学生和指责学生的。老师对学生严厉的态度, 只会被看成是对学生的爱。学生对于老师的批评, 只有接受的份, 没有权利替自己辩护。在这样一种气氛下, 学生对教师产生恐惧心理也是在所难免的。可是, 这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如果是一个古代的学生, 他可能很少有机会看到民主和平等, 也许不会有这样的观念, 而今天的学生所处的现代社会, 是一个相当讲求民主和平等的社会。孩子们虽然还不能完全了解民主平等的含义, 但是或多或少也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对老师的某些教育方法从内心来说是可能是不服气的。我们许多老师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受到很多传统教育的影响, 对许多传统做法, 在心里其实是持赞成的态度的, 比如居高临下的看待学生、对学生使用伤害性的语言、体罚学生等等。但是, 我们更应该看到, 时代不同了, 有些固有的观念在新的时代下已经过时了, 我们学生已经不再认可这样的一种关系。常常听到有的老师抱怨, 现在的学生难管, 常常跟你顶嘴, 其实, 这正是学生民主和平等意识的一种体现, 面对这样的学生, 我们绝对不能用类似长辈的态度去训斥学生 (其实, 长辈的这种做法本身也会带来很多问题) 。我们老师必须牢记, 要想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民主和平等的观念是第一步。

其次, 充分理解现行的教育法规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保证。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 无论是谁, 都要遵守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我们应该认识到, 法律本身就是为了帮助我们构建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设立的。常常听到很多教师抱怨, 现在的法律法规对学生的保护多, 而对学校和老师的限制多。我也觉得, 表面看起来似乎是这样, 可是仔细想想, 又觉得不完全是这样。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 法律的存在是这个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保证。法律本身既包括对教师的保护和尊重, 也包括对学生的保护和尊重, 这两个方面是同时存在的。我们的很多传统做法, 往往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平等个体的存在, 没有充分保障学生应有的权利, 对他们的将来会产生或已经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幼年时候的某个细小的错误可能对一个学生的一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使学生产生反学校甚至反社会的不良心态。在一个全社会都认可的法律法规面前, 大家的权利和义务都得到了保证, 只有这样, 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有可能。我们教师应该认真研读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 深入理解各项法律法规的意义, 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 做好教育学生的各项工作。

再次, 教师要花力气进修, 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 来探索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规律。随着社会的发展, 传统的教育方法, 诸如体罚学生, 已经不适用现代社会的要求了。那么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 必须探索出一些新的教育手段和措施, 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了能更好的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 探索新形势下教育的手段。当前很多教师只满足于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 不重视基础教育理论的研究和探索。他们觉得, 自己以前学过基础理论, 因此不需要再“充电”了, 这是不对的。教育科学和其他科学一样, 也是在不断发展前进的。对于人类的学习, 人们的认识也是逐步深入的。比如说, 传统上对于外语语言的学习, 人们认为可以从孩子学习母语中得到启发, 因此设计了很多模仿母语学习的方法, 后来受到“刺激-反应”的行为主义的影响, 学习理论又有很多改变, 最近的交际教学法就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下产生的。每一个新的理论的产生, 都让我们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另外, 我们对于学生学习的心理, 其实了解的还不够多, 而最新的基础教育理论能够给我们启发, 这些新理论, 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 总的来说离教育的真理是越来越近, 只有教师真正了解到了教育的规律、学生的心理, 才能创造出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 教师在这方面, 必须多学习, 多思考, 与时俱进, 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手段。

总之, 要想创造出和谐的师生关系, 需要教师坚持民主平等的观念, 尊重各项教育法律法规, 终身学习, 不断探索创造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孙云晓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5[1]孙云晓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5

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3

一、语言要规范

英语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专业语言,要在简明、准确、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和韵律、节奏等方面下工夫。英语教师必须坚持用英语教学,让学生用英语来想英语。同时,相应的“体态语”要尽可能符合英美人的习惯,这种“仿真”,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并置身于英语语言环境之中,以满足学生语言美之心理需求。英语教学的语言不仅要具有与其他学科一样的形象性与准确性,还应追求语言的韵律感、幽默感、新鲜感。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除了口语流利外,还要学点洋腔洋调,注重语意与语境、语调与语速相结合。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将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英语时,具有节奏感的语调,听起来像外国人特有的那种韵味会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到语言的另一种美。学生在欣赏中获得了令人陶醉的美感,就会增强说英语的欲望。语言要风趣,有幽默感。

教师不应总板着面孔上课,这样学生就如芒刺在背。笑是感情激流的浪花,课堂里常有笑的细流在潜动,师生感情融洽,课堂气氛才会活跃。教师要善于用风趣的语言开导学生,讲究幽默把情趣和理趣结合起来。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讲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新课程标准英语课本知识接近生活,情景性强,是一个多姿多彩的百花园。英语教师们必须集言语、表演、造型等艺术手段于一堂,全方位地给学生施加影响,以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并带动学生积极地参与英语学习,使英语课充满阳光!

教师的语言要能用丰富多彩的语词来进行说理教育,不能在正式的教育场合中随便使用谈家常所用的词语,也不能在和学生促膝谈心时使用外交词令,有些语言词只能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使用。因此,教师应注意在不同的情况下对不同的学生说不同的话,并使语言的含义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既要注意语义的转换,又要表现出语义在语境中的逻辑功能。说话时更不能搞老一套,贴标签,模棱两可,含糊其辞。教师的语言必须“客观真实”、“主观真诚”、“情境真切”。

二、语言要有情感性

“若要使人心动,必先使已动情。”教师要说服学生、感化学生,必须讲究语言的情感性,把握好语词的情感色彩。语言的情感性有一定的技术参数。心理学家发现有的情感因语词刺激发生波动,造成皮肤血管收缩和汗腺的变化,导致皮肤导电率的相应变化。皮肤电反射强度即可说明语言符号的情感性效应的大小。由此证明,教师的语言艺术的情感性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教师满怀情意,单调的教学就能读得有声有色,学生听到的就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而似乎是种深情的诉说。

英语教师语言的情感性一般表现在语调的平、升、降、曲四方面。平表示淡漠、庄严、悲痛和沉郁的感情;升,表示疑问、愤怒、惊异、召唤等语势;降,表达坚定、感叹、祝愿、祈求等情绪;曲,表示幽默、怀疑、调侃和讽刺和语意。此外,英语教师语言情感还体现在语气的变化上,通过不同的声音和气息可以表达不同的语言。如“气徐声柔”,给学生以温暖感;“气满声高”给学生以喜悦感;“气短声促”给学生以紧迫感。

三、语言要有激励性

激励性语言简洁明快,生动形象,感染力强,针对明显。英语教师语言的激励特征主要表现在对比激励和夸张激励两个方面。人比人,激励人。教师常在班上倡导比、学、赶、超的学风,比字当头,极富鼓动性,它能使学生心底的激情喷发而出,使一些纷繁难题峰回路转。这种“比”就像一杆路标,激励引导学生朝着目标前进。除了运用对比手法来激励学生外,适当的时候,教师还在有意识地用超出客观事实的说法来表达、突出、强调某种思想,从而激励学生在短时间内做出迅速的反应。

作为教师,如果你只是想要一种控制学生的力量,那么只需要一根指挥棒或几句指令性的话就够了。你的指挥棒和指令很完全容易使你的学生去行动。至于这种行动的结果是否又正是你所希望的,那就令当别论了。可以肯定,冷谈和空洞的语言,缺乏真诚和理智的语言不能解决教育中的问题。学生许多思想上、学习上的问题是不能靠教师指令性的语言去解决的。那种只会下指令或动辄伸手去刮人鼻尖的教育者,其语言不可能显示出教育的力量。

四、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当前我们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是学生难教,教师难做,师生之间缺乏亲密合作的和谐关系,教学活动得不到有效的开展。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与沟通逐步建立起来的。师生只有配合默契、合作愉快,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尤为重要。

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当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而不是“唯我独尊”。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所谓真诚,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要表里一致,既不掩饰自己的情感,也不粉饰自己的缺点,与学生平等相处,坦诚相见,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并消除防御机制。人都有自尊心和自觉能动性,只有受到尊重信任,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苏联教育学家马卡柯说:“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尊重学生意味着应当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歧视、不讽刺挖苦,更不训斥体罚学生,真诚地与学生交朋友,平等对待学生,像呵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学生脆弱的心灵。有些时候碰到调皮捣蛋的学生确实令人气恼,但要注意处理的方式,不能一味粗暴责骂。教师对学生应当尊重信任,才能以情营情、以情促知,师生情感互动,心灵沟通。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4

Meixianzhiyejiaoyuzhongxin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电工电子重点建设专业项目组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眉县职业教育中心石元辉 论文关键词:和谐的师生关系

论文摘要:本文探讨了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概念,系统论述了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途径。

在社会经济多元化发展,社会风气日益复杂,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作为思想敏感、行为可塑的知识性青少年群落,他们尚未健全的身心也受到很大冲击。诸如爱惜粮食、打饭排队、爱护公物、语言文明、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等基础性文明行为,本是中学生应当身体力行的,但是如今不少中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意识和行为减弱了。这种基础文明滞后的现象,表现为生活上,睡懒觉、不叠被子、抽烟喝酒、攀木折花、随地乱扔垃圾;物质上,穿名牌、搞攀比、高消费等,思想空虚,意志脆弱。所有这些都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面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整体素质偏低,我们中等职业教育者如何将处于社会弱势的中职学生教育好:使他们在短短两三年时间里从一个不成熟的青少年成长为一个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合格公民,一个德技兼备的合格劳动者。这一问题是我们每一个中等职业教育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在此,笔者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一线教师仅仅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这一角度,对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做以下几方面的探讨。具体论述如下:

一、什么是和谐师生关系

所谓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又包含有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也有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

师生关系必然同一定的经济基础相联系并为之服务。在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的大部分时期教师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是主宰、是权威,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关系必然体现着“师道尊严”。到了后工业经济时代,由于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个性发展的要求已日益强烈。教育途径的不断拓宽,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已逐步现代化、科学化,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舞台已逐渐被学生占领。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即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主导的过程。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师

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从学生的发展角度看,拥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识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优化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

因此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二、关于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几点体会

在几年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体会到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热爱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在提倡“有教无类”时,更应该先做到“有爱无类”,爱是心与心的交流,是从心里发出的情感。要真正去喜欢学生,把他们每一个人都当成亲人,欣赏学生,能够发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关心学生,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爱护;帮助学生,在他们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样,学生在欢乐时会与你分享,在困难时会向你寻求帮助,在遭遇挫折时希望得到你的指点,当然,你的教育也就能“细无声”地滋润着学生健康的成长。

(二)要平等对待学生

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学生和教师首先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教学相长”的关系,然后才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缘于有学生配合的课堂教学实践,而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是得益于教师的辛勤培育;教师在教书育人的事业得到人生价值的实现,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扬起人生远航的风帆。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如果教师以为自己各方面都优于学生,从而可以高高在上俯视学生,就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疏远师生关系。特别是学习有困难、身体有缺陷、家庭有困难的学生,可能会更加敏感,教师就更应该以平等的心态去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爱护他们,唤起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强自立的精神,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因为,只有在平等的土壤中,才能开出和谐之花。

(三)对学生要有研究

我国著名军事家孙膑在自己的著作《孙子兵法》中曾提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苏霍姆林斯基也讲过“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我认为这句话不仅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教育教学中也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因为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

要做到知己知彼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深入认识和研究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摸清楚自己学生的特点,从而实施教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只有我们形成了对学生情况的正确认识,才能避免上课以自我为中心,只管自己讲,丝毫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水平的“对牛弹琴”现象的发生。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曾犯过类似的错误——没有认识清楚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他们讲的课太“繁”,太“深”,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我也讲得比较累。后来通过和学生以及其他教师的交流,我逐渐认识到对中职学生讲课必须把握“够用”和“实用”实用两个“度”,这样才能降低难度,化繁为简,适合学生的“口味”,才能做到实事求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实际。

那么怎么样才能形成对学生各方面情况的正确认识呢?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多观察,多思考,多倾听学生的呼声,多了解学生的要求,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四)改变自己

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探索符合中等职业教育规律的教育教学方法是中职教师有效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并收到良好效果的必由之路。

1.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做到“身正为范”

加强自身修养对于教育教学无疑有重要意义。只有加强自身修养,才能真正做到“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学生产生影响,有些影响甚至是深刻和长远的。因此我们要以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教会他们如何做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学生对一个老师的感情,直接影响着这名学生对这位老师所教学科的情绪。喜欢你这个人,就喜欢听你的课,喜欢学你这一科,相应的,这一科的学习成绩就好。反之就不好。可见老师的人格魅力有多大,老师的小缺点的影响又有多深!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对学生热潮冷讽,尽可能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他们以帮助,对学生犯的错误,努力做到“听其言,观其行”,坚持宽容的态度。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的课堂管

理上没有原则,放任自流。

2.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做到“学高为师” 只有教师的具有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学生才会从我们的课堂上获得丰富的营养,才对我们的课感兴趣,才会认真配合我们的教学,从而达到师生良性互动,我们才能够轻松、有效地驾驭课堂。我们不能以己晕晕使人昭昭,而渊博的知识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自我知识储备的扩大和知识结构的优化。进入我校一年多来,我积极参阅其他资料并积极向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经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完善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从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知识结构(如参加校本培训学习强电知识、制冷制热、PLC技术、传感器技术、家电等),对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方面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教育教学水平有了较显著的提高。

3.不断探索适合于中等职业教育规律的教育教学方法

我认为做事情方法很重要,正确的方法往往能做到事半功倍,而错误的方法却只能事倍功半,我们从事教育也不例外,教育教学方法是否得当非常重要。而怎么样才能有正确的方法呢?俗话说“劈柴要看纹理”说的就是我们做事情要遵循客观规律,同样我们从事中职教育就要努力做到按照职业教育的客观规律教书育人,这样才能避免或者少走弯路。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大胆探索并勇于实践适合于自己、适合于中职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教育中,我在学习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同时,正积极探索能在未来实现自己独特风格的教育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和谐师生关系的确立更多的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相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将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邬志辉主编.《当代教育改革实践与反思》.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版。

2.方建文等编.《全面素质教育手册》.中国物资出版社.2000 年版。

3.王志杰.《班主任工作中的和谐教育》[J/OL].http:///。

和谐师生关系的营建 篇5

师生关系体现在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与特色,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符合新课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师生关系是维系教学活动的基本关系。对于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教育学有一个很好的论断:“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的确,在学校教育的众多因素中,师生关系是最基本的,是支撑教育大厦的基石。基于对师生关系重要性的认识,我拟引用心理学原理和教育学理论,,并结合当今学生特点和实际情况,就目前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改革问题做些具体讨论。

关键词: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问题剖析;营建原则

一、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前不久,我看到一份关于中小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当前中小学生面临的六大心理问题分别为:厌学问题、学业失败、注意力障碍、学习过度焦虑、学校恐怖症、网络综合症;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存在中度心理问题倾向的分别为16.8%、14.2%、14.6%。但当心理存在问题时只有2.06%的同学愿意向老师倾诉;在对待老师批评这个问题上有近三成的同学认为老师是可恨的,有意挑自己的毛病。针对这一现状我们不得不审视师生关系这一古老而崭新的话题。

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但在学校环境中、师生关系作为学校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互尊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理想的教育效果;从学生的发展角度看,拥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识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优化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而且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当今创建和谐社会、营造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营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教育改革的必然。

二、当前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剖析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正如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所说:“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如何”。近几年,在师生关系的实践中,尽管取得了许多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仍十分严重。

有人曾就目前师生关系现状做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令人大吃一惊。问卷调查中发现,当学生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只有12.3%的学生首先想到教师。“心里有话要说的时候”,只有4.8%的学生找教师说。而在教师问卷调中,却有90.2%的教师认为“所有学生”或者“大部分学生都很信任”自己;有81%的教师愿意与学生交朋友。缘何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呢?同样在问卷中发现,有85.6%的学生认为老师“很少”或“从来不参加”学生们的课余活动;有61%的学生认为老师与学生“接触不多”或“很少接触”;有50.7%的学生认为老师对自己“了解不多”或“很少了解”;同学有了缺点和错误,48.8%的学生回答说老师有讽刺挖苦行为。学生对目前师生关系满意程度是:满意的占27%,比较满意,但认为不足的占34%,不满意的占24%。不满意的主要理由是:“老师对我们不了解,不知道我们的想法,而只关心学习成绩。” “师生之间没有交流,互不理解”

可见,目前师生关系中确实存在不少的问题,师生之间的距离在逐渐地扩大。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状况的呢?我认为有以下一些主要原因。

1、 师生关系不民主。

(1)教学专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放不下架子,行事主观武断。在课堂上或平时,当学生的看法与教师不一致时,教师就显得不高兴,甚至压制、打击学生的看法。当学生有了缺点和错误时,通常采取斥责、讥讽、挖苦,甚至侮辱人格。

(2)放任自流现象十分严重。由于各种媒体的介入,部分教师为了推卸责任放弃了教育学生的权利和职责,对学生不管不问。

2、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

部分教师以知识和真理代言人自居,认为自己比学生优越。学生对学习内容无选择权,只能跟着教师跑,学生没有自主权,学生也不愿意与教师打交道,更不愿向教师倾吐内心的秘密。

3、学校教育扼杀学生的个性。

当今某些学校的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天赋、兴趣、愿望和特长,无视学生的差异。教师传授知识时总是一味地要求学生适应自己,而很少考虑到自己如何适应学生,难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样的教育方式,严重扼杀了学生自主、自立和开拓精神,影响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4、社会认识偏差

长期以来,社会上在认识师生关系时,常常把家庭中的父子关系作为参照框架,即所谓“师徒如父子”,也就是师生地位的不平等。

5、学生自身因素

由于受先天遗传、后天教育以及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个性存在着差异。如:智商的高低、兴趣爱好的不同、认知水平的差异、体质的强弱等方面。

三、营建和谐师生关系须遵循的原则

如何改变目前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构建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民主平等性原则

北京师大学教育系副教授康健之认为:“教育现代化的第一要义是教育的民主化。如果没有教育的民主化,就没有教育的科学化,也不会有教育的现代化。”

实现教育民主化,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这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师生地位是平等的;二是学生在教师眼里地位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以“权威”自居,不搞“一言堂”,教师要一视同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师生之间要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进,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尊重性原则

民主、平等的标志是尊重。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尊重学生是对现代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原则。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他们总希望得到家长、教师的尊重和鼓励。取得成绩时,希望给予赞扬;出现错误时,在内疚的同时更希望得到谅解。总之,任何情况下都不要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因为这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点和内动力。

3、宽容性原则

有些教师对学生总是“批评”,认为那才是教育。事实上批评是教育,宽容也是教育,而且宽容比批评更有教育效果。而我们教师作为一个教育者,为什么不能多给学生一点宽容呢?对待学生的过失,一味地采取批评、惩罚的手段,往往不会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学生有过失的时候也常常是教育最有效果的时候,因为内疚和不安使他们急于求助。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教师宽容了学生的过失,甚至自责自己教育得不够才导致学生犯错,甚至为学生的过失保密,免其自尊心受损,可能会使学生刻骨铭心。相反,会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影响他们的学习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4、主体性原则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还学生以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中心内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索,自主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其真正的成为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5、个性化原则

个性化原则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使每一个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劳动素质得到和谐的发展。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现在教育界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正是这一原则的体现。教育个性化不是畸形教育,不是要求学生片面发展。它要求的是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均获得发展。

个性化原则强调教育的针对性。强调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同他们自身相一致的教育,并且在某些领域、在某些方面能得到充分发展。“把每一个学生的潜能给充分地认识和发挖出来,使每一个人都各尽所能,各尽其才”,使每一个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生活的快乐及其意义。

6、情感性原则

就是寻找多种方法,掌握一定的技巧,去赢得学生的心,使学生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这就需要教师要用情感去教育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教师应在沟通师生情感方面多做文章。高尔基曾经说过:“谁最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认识学生,了解认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个性,才能从本质上认识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真正的爱,才能恰到好处地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感触到教师的关心,从而表现出学习等方面的积极性。

四、营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

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主动地调节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核心--民主平等

所谓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从字面上看来是师生双方平等对待,不过由于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处的地位迥然有别,学生一般不敢也不会歧视教师(极少数顽劣学生除外),问题主要在于教师能否平等地对待学生。传统教育忽视了教育主体的定位,客观上使学生被禁锢为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很难成为生动活泼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的主人、主角和主体。新课程渗透着这样的理念:人有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上的差异,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一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民主精神,创造民主平等的条件和气氛,采用民主的教育方法,从而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实践新课程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最有效的管理是学生的自我管理。民主平等的教育允许说服,但不允许强制,“蹲下身子同学生说话”与“谈话先请学生坐下”就是该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以及实施教学等各个教育环节上,都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不断调整、充实、完善。如有的老师要求学生与自己辩论,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不同见解给予肯定,对建设性意见予以采纳等。通过这种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方式,可以使学生从小养成民主习惯,主动、积极地对待生活和学习,树立主人翁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此外,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还要求教师具有“自以为非”的精神,善于向学生学习,并且允许学生批评教师,这一点显得尤为可贵。

2、关键--理解宽容

理解和宽容是双向的,但主要是教师对学生要理解和宽容。对教师来说,理解的实质就是体谅学生、尊重学生、欣赏学生。理解首先是理解学生的心理世界,透过现象去寻找合情合理的解释,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宽容就是宽恕包容,即不责学生之小过,不揭学生之隐私,不念学生之旧错。新课程要求教师以宽容的心态悦纳学生的错误,认识到学生的错误是成长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是学生增强道德免疫力的“青霉素”。我们强调教师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对学生来说,学生也应理解教师、宽容教师。理解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要求以及种种有关的行为,尤其是教师出现某种过错或师生之间发生某种不愉快时,学生更应该理解宽容教师,不可对教师求全责备,因为教师是人而不是神,有所过错也在所难免。

中小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由于生活阅历、文化知识的局限,很多成年人可以想到、做到的事情,他们往往想不到也做不到。很多事情成年人不去想、不去做,他们却非常好奇地想到了、去做了。这就是师生关系为什么需要理解宽容的原因。相信在教育教学中只有师生双方的宽容,课堂才会演奏出和谐美妙的乐章。

3、基石--互尊互信

其实师生之间首先是朋友关系,是一个大朋友有责任帮助小朋友,小朋友有义务接受大朋友帮助的关系。既然是朋友,就要相互尊重。 “相互尊重”主要在于教师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具有发展的需要,学生具有交往的需要,学生具有成材的需要,教师要从尊重的前提出发,帮助学生满足这些需要。教师尊重学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学生自尊心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教育的需要,是为了唤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换来学生一颗平静的心。“亲其师,信其道。”一旦学生对老师怀有尊重、崇敬的心态,老师的话就愿意听从,坚信不移,并且乐于实践。

在教育问题上,许多教师往往不敢放手,总是担心离开教师后,学生就没法学习和生活了,于是大行越俎代庖之事。其实,教师之所以这样做,从根本上说是对学生不信任。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学习丧失兴趣,还将导致人才培养的畸形发展。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的关键点是教师要相信学生,即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发展潜能,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美好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就是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知道,在老师的眼里,他们是最优秀的,这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有利于增进师生感情,提高教学效率。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抒己见,允许有不同意见存在,呵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对于自信心较差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学习中的积极因素,及时表扬鼓励,激发他们在各方面奋力争先。

4、目标--和谐合作

所谓和谐合作是指新课程下师生间应是和谐融洽的合作伙伴关系,意味着师生间的互相友爱、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尤其强调教师要真诚关爱每一个学生,依靠每一个学生,学习每一个学生,努力教好每一个学生。其实任何信息的传递都是双向的,对接受者是获取信息,对发送者则是获得反馈信息。只有这样,信息的流动才是高效的,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或情感等的信息传递也遵循这一规律。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润滑剂、催化剂:对学生,是知识与智力、智慧与心灵的成长;对教师,是经验与能力、理论与艺术的提高。明白这一点,教师就可以在互惠互利的心态指导下,在“授之以渔”的同时“获人之渔”;学生也才能够在自由、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勇于和善于创新。同样,如果教师能对每一个学生,即使是学习成绩不好、品行有过失的学生都充满关爱之情,能与其建立起亲近和谐的关系,学生能在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我们教育事业的前景才能阳光灿烂。

[结论]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育理念的逐步更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普及,传统的教育观念已被打破,立足新课程,教师转变思想观念已成为必然。教师要敢于放下架子,勇于丢掉面子,善于寻找路子,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角色职能,建立起一种适应新课程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就是民主平等、理解宽容、互尊互信即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唯有如此,新课程才能得以真正全面实施,基础教育才能越来越接近它培养人、塑造人、提高人的本质。

[参考文献]

1.田慧生、李如密著:《教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版

2.阿莫纳什维利等著,朱佩荣译:《到新学校去!》

3. 黄甫全、王本陆主编:《现代教学论学程》,教育科学出版社版

4. 钟启泉、崔永漷、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6

东阿县大桥联校教师路吉山

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本质和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校园,就没有和谐的社会。而和谐校园的核心就是和谐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提升,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我们要时时尊重学生,让学生享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尽最大限度让学生满足对爱、关心和尊重的需要。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是师生间始终保持和谐的关系,这样,学生就会自尊自信,心情轻松愉快,心里也能得到健康发展,相反学生(特别是差生)受到老师的训斥、批评和冷遇,师生关系就易紧张,学生就会产生自俾、屈辱、恐惧、焦虑等不适心理,导致儿童心理疾病的产生。

信任与真爱学生

信任是一种力量,师生间彼此的信任会使师生关系更加牢固、和谐。如果学生不信任我们,就已出现反抗的心理,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所以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学生才会相信老师,真正平等有效的沟通才会开始。真爱是教育的保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正如冰心说的“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我们只要做到了对学生真心爱护,及时冰冻的感情也能融化。真爱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和纽带。

时时做学生的表率

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7

关键词:新型师生关系,高效课堂,素质教育

教育是人类认识、改造社会的高级活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教育活动的基础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关系。21世纪的教育应全面发展人的潜能,教师与学生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我们小学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更是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

如何营造良好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 这是摆在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崭新的课题。新课程的推进要求我们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使师生关系真正焕发出迷人的光彩。所以,创造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高效课堂就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建立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学习空间,以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1.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现在面对的每一个学生,他们无论字写得好坏、无论他们活泼开朗,还是沉默寡言,哪怕考试不及格,也都将走向未来,都将居于新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让每一个学生在人格上得到最大的尊重。我们要与学生交心,不妨蹲下身来或坐在孩子们当中与他们谈话,而不要让孩子们仰视你; 不妨耐心听孩子们那不够流畅,甚至答非所问的话,而不去打断他。

2. 教师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开端,它反映了孩子对知识的一种渴求,是教师利用的资源,要充分保护它、利用它,锻炼他们的能力。

3. 教师要发展学生的自信心。有实力才有自信。班上几十个孩子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不足。学生实力不足的地方,正是需要教师特别关注的地方。教师要相信自己的教育,相信自己的学生,以尊重、理解、信任和鼓励的强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学生,诱导学生,给学生自我修正的时间、自我进步的主动性。实践中,我经常有意识地让腼腆的孩子领读课文,代表小组发言,让性格急躁的孩子跟细心的孩子一起办板报,让不爱读课外书的孩子帮助老师查阅资料……渐渐的孩子们在愉快的活动中受到锻炼,增强了自信心。变“要我说”为“我要说”,变“我能行吗”为“我能行”。

二、要确立新型师生关系理念

爱是教育的灵魂,信任是教育的基础。情感和热爱是培育人才的“源头活水”。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没有成功的教育。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理念应该是教师具有尊重、合作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能力并培养健全的人格; 而学生作为独立自主的人,应该敬重教师,独立思索,在积极参与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与人格。具体地说,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把教师和学生看成真正意义上的“人”,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没有高低和尊卑之分。学生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1. 是重新认识“教师”角色。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似乎高于一切,发号施令、主宰一切。这一形象与当今高中学生的心理是背道而驰的,为了适应学生的心理,我们教师应尽可能地淡化教师“授”的功能,充分发挥“导”的任用,也就是要求课外苦练功夫,这功夫既包括加强自身素质,也包括对学生现有知识构架的掌握,甚至对每堂课上问题的设计、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等都要有所预想; 课堂上要求我们灵活使用各种技巧,组织学生积极探究知识的内在联系,勇于打破程式的束缚,克服一言堂,视自己为课堂学习的一分子,让学生心中只有知识而没有教师。这样做,关键是我们要克服教师至上的心理。我们现在还有许多教师对学生的稍为不礼貌就大发雷霆正是教师至尊心理的影响。其实活泼可爱的小学生与我们教师讲几句俏皮话完全在情理之中,何必大惊小怪? 教师角色定位准了,课堂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就易了。

2. 是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沉闷的课堂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积极发掘教材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对于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说,对所传授知识的掌握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传授,这是我们教师每天应该思考的问题,而我们许多教师往往又忽略了这一点,通常都是一股脑儿照本宣科就算完成任务,不少教师往往把不讲错知识为目标。这样传授的知识在学生心里能留下什么印记呢? 即使不断重复收效也是甚微。把每一节枯燥且抽象的课,我们努力发掘有趣的、通俗易懂的,生动的语言来教学,这样的传授势必在学生脑海中留下难以抹灭的印象。当然,我们并不主张为趣味而趣味,把一堂课弄得花里胡哨。但课堂中根据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的需要,来那么一点“插科打诨”也是必要的,这不仅能拉近师生的距离,更能活跃课堂,使学生轻松地获取知识。引发学生兴趣,能够把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活灵活现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3. 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因受“师徒如父子”和“严师出高徒”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尤其在“应试教育”的重压力下,师生关系被扭曲,师生对立的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学活动的进行。应该看到,提高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不完全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程计划,其最大的障碍是不良的师生关系。所以说,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素质教育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

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 篇8

关键词:师生感情;认真对待;激发兴趣;完善个性

新型的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创造这種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我认为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教师要理解学生。正确全面地理解学生是建立和发展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要避免带有成见、偏见,或以“先入为主”“第一印象”等错误认知看待学生,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或学生的各种需求,教师应在了解的基础上给予合理的解决和满足,使师生各自的认知能彼此相容和认可。

二、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尤其是对于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心,相信他们,切实帮助他们。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好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作用。学生只有感到教师的爱,才会主动地、愉快地接受教育。但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宠爱、溺爱,而是爱中有严,严中见爱,严慈相济。教师要以情感人,用恰当的语言、表情、动作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爱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教师既应是学生的慈母,又应是学生的严师,还应是学生的挚友。

三、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充满情趣和活力,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而且,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教师是学生最重要的师表,是学生直观的、活生生的榜样。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思想品德、治学态度、行为习惯对学生起着直接的影响和熏陶作用。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少年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个人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是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这是优化师生关系的重要保证。

总之,课程改革需要建立在一种以师生个性全面交往为基础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之上。为此,教师必须全身心的真情投入,在完善教学活动和完善个性两个方面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刘晓元.如何在课堂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J].新课程,2014(3):77.

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9

第一、主动参与学生活动,做学生的伙伴。

第二、师生之间民主对话,做学生情感的知心人。

第三,老师要有开阔的胸襟,接纳不同性格的学生。

第四、主动为学生保密,做学生的知己

第五、帮助学生解难,做学生的亲人。

第六、提高自身修养,做学生可敬的人。

上一篇:高级中学英语试题初一下一篇:如何构建完整的竞争情报产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