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校园师生和谐关系(共12篇)
构建校园师生和谐关系 篇1
摘要:“师生和、教育兴”, 建设和谐校园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之道, 是一项庞大而又系统的工程, 师生关系的和谐成为了这一工程的关键, 然而, 在日常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 师生之间经常发生情感冲突, 教师的教学体验与学生的学习体验也时常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而思想品德课教育的影响要想真正的实现, 只有通过学生的外在的学习转化为内在的体验才会被接受。只有实现以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和谐, 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 学生体验不断加深, 才能真正地构建和谐校园。
关键词:思想品德,师生关系,和谐校园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联系。在学校的诸多交往形式中, 师生交往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影响着校园和谐气氛的形成, 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的达成, 更影响着育人的全过程。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才会朝着预定的方向发展。因此,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起点。但是,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在日常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 师生之间经常发生情感冲突, 教师的教学体验与学生的学习体验也时常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而思想品德课教育的影响要想真正的实现, 只有通过学生的外在的学习转化为内在的体验才会被接受。只有实现以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和谐, 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 学生体验不断加深, 才能真正地构建和谐校园。为此, 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学习, 提高自身素质
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 每个人都是信息源, 都在影响着别人和接受着别人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因此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首先要当一名“阳光教师”, 锤炼自己的思想, 注意自己的言行, 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其次要做一名思想者, 努力寻找唤醒学生心灵的途径和方法;另外, 还要做一名博爱者, 爱一草一木、一虫一鸟、爱自己、爱他人、爱国家、爱社会、关爱每一位学生, 心地善良, 心胸开阔。而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在做到是教育者的同时, 必须成长为学习者、探究者和创造者。要博览群书, 开阔视野, 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 在教师群体中积极参与团队学习, 积极与同事交流与分享, 提高自身的素质, 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基础。
二、转变角色, 做学生的朋友
千百年来, 我国受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 师生关系一直是不平等的, 教师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多年来, 教师已习惯了按照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教学, 总是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要求“模式化”“规范化”。然而, 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需要师生双方的互动, 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 把社会需要能动地转化为自身需要。思想教育的成功与否, 很多时候决定于对方的情绪状态,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别人的认可, 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学生尤其如此。为此, 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以师生之间平等作为逻辑的起点, 作为教师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 努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要变传统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为民主平等的朋友关系。在思想教育过程中, 教师不是“权威”, 更多的应该是与学生的探讨, 学会聆听学生的愿望和要求, 精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彼此认同, 达到师生的共同成长与进步, 也才能使师生互动关系保持最大限度的张力, 化解师生之间的情感矛盾。
三、注重实例, 贴近学生心理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教师不能将学生成人化, 不能只讲大道理, 否则, 学生就会感到厌烦乏味, 产生逆反心理, 甚至部分学生一上政治课就是睡觉课, 不仅达不到预定的教育教学效果, 还会造成思想教育的不和谐。为此, 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积极开展实例教育的研究, 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感兴趣的事, 尤其是发生在学生身上、身边的事情,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 将这些实例概括、再现,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比较, 让学生认识事情的是与非, 与教师达到情感的共鸣, 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例如:在讲到“珍爱生命”这部分内容时,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5.12地震中的图片和一组非典蔓延时人们带着口罩的场景, 让学生在感到地震和非典可怕的同时, 体会到人们对生命的保护和生命的弥足珍贵;在讲到“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时, 我主动带领学生走向街道, 打扫卫生, 看到行人的欣赏和赞叹, 学生们“累并快乐着”, 一种服务社会也体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感悟就会由衷而发;在谈到“我国的环境问题”时, 我首先播放了采集到的黄金周过后各个旅游景点一片狼藉的片段, 组织他们讨论, 然后结合本校实际对他们进行引导教育, 让他们认识到随手乱丢垃圾不只是习惯问题, 而是环境意识问题, 是个人素质、社会公德问题;在讲到“我国的文化”时, 一首周杰伦的《青花瓷》, 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厚重与优美、博大与精深。总之, 从实例出发, 用实例分析教育, 更贴近学生心理, 让他们更容易接受教育, 有利于教育的和谐统一。
四、化解矛盾, 抓住教育契机
我们面对的是学生, 是未成年人, 他们各方面都还不成熟, 思维比较单一, 由于他们和教师之间年龄、阅历、知识等各方面的差异, 因此,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发生师生之间的情感冲突在所难免, 当情感矛盾出现时, 教师不能强硬要求, 也不能置之不理, 更不能讽刺挖苦。而应认识到这正是思想教育的契机, 顺势的启发与引导可能会是一个节外生枝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丰富课堂学习的内容, 活跃课堂气氛。甚至对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 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师生和、教育兴”, 建设和谐校园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之道, 是一项庞大而又系统的工程, 师生关系的和谐成为了这一工程的关键,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 更应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先行者。只有以和谐促发展, 才能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与进步。
构建校园师生和谐关系 篇2
活动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和谐社会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追求的理目标。学校作为教育人的场所,它不仅影响着社会其他层面,而且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因此,师生关系的和谐对整个社会的和谐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在学校的教学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出现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影响着正常的教育教学,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实施帮扶活动,帮助“经济困难生”顺利完成学业。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具体体现。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共建共享”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业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为目的,紧密结合市教育局和谐校园创建工作,深入实施帮扶活动,促进我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实施经济困难生帮扶活动,可以进一步弘扬全社会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激发社会各界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沟通,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确保“经济困难生”顺利完成学业。
实施经济困难生帮扶活动,能够解决他们的暂时困难,让他们度过难关,使他们充分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以及社会的关爱。
当前教育,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下,师生往往急功近利,不仅造成大量学生厌学,而且造成许多教师厌教,产生职业倦怠。反映在师生关系上,一是师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比较混乱,学生的 权利经常得不到应有的保护,没有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二是师生之间情感关系冷漠、缺乏沟通,不仅没有建立师生情谊,个别甚至有师生对立现象。
中共中央作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决定、教育系统创建和谐校园的目标和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了教学改革的新形势。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已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工作要求和任务。这为我们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机会。
二、课题研究目标、内容(一)研究目标:
1、通过帮扶活动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2、通过帮扶活动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增强自立、自强意识,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观念。
3、通过帮扶活动使家庭经济困难生,战胜自卑、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二)内容:
1、如何转变经济贫困生的思想,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2、如何解决经济困难生的生活需要,帮他们度过难关,使他们安心地投入学习。
3、如何实现和谐共生,促进教学相长。师生真诚相处,和谐合作,和谐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策略、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实施经济困难生帮扶活动,帮助“经济困难生”完成学业,是“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相关组织,切实做到认识到位,职责明确,安排周密,确保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2、建立“经济困难生”信息档案,做好经济困难生帮扶对象的资料归档工作。通过健全档案制度,实施科学有效的动态管理,及时、全面地掌握经济贫困生状况,进一步提高经济困难生帮扶的实效。
3、经济困难生建立公示制度。学校要将经济困难生帮扶对象、条件、标准,申办时间、地点、程序及资金发放办法等具体事项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布,确保扶贫助学公平、公正、公开。
4、统筹安排,精心组织,拓宽活动内容。围绕活动的总体安排,搞好与日常工作的结合,把关注细节、发展内涵的工作做实做细。结合帮扶活动,深化学校管理,把学校档案管理、校务公开、安全教育、师德建设、课堂教学、规范办学行为等系列制度与措施深化到活动当中。要多载体、多形式、创造性地开展活动。要广泛宣传,层层发动,建立社区、家庭、学校相沟通的社会教育体系,争取全社会对教育工作的理解、关心、支持,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四、课题研究的要求
1、助工作应保持持续性、稳定性
2、学生的教育引导贯穿到整个教育活动之中。在思想上,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及时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在学习上,以人为本,关爱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在生活上,关心爱护学生,促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分阶段成果
1、启动阶段(2008年3月—2008年4月)
(1)成立课题研究组。选择子课题开展研究,成立相应的子课题研究小组。
(2)课题方案的制订、论证和定稿。起草总课题研究方案,组织课题 组成员研讨,邀请专家论证,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3)召开课题研究启动会议。部署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明确人员分工、职责及要求。形成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氛围。(负责人:宋平均)
2、课题实验阶段(2008年5月—2009年10月)
⑴家庭经济困难生、师生关系现状调查。在各年级各班抽样调查,并形成分析报告。
⑵实验研究。课题组成员根据工作分工,围绕研究任务深入进行实验研究,积累实验资料,撰写案例,写出阶段性实验报告、工作总结,评选优秀案例和论文。(负责人:宋平均)
3、课题阶段性总结阶段(2009年10月—2009年12月)
全面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分类汇总课题研究成果,写出研究报告、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进行课题成果推广。(负责人:宋平均)
六、保障机制
为有效地协调各方力量,形成齐抓共建、师生员工积极参与的局面,使课题研究得以顺利进行,经研究决定: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组 长:宋平均
成 员:王学升 连松玲 邵利素 常奉宇 李春英
2、把课题研究经费纳入学校预算,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3、专家指导。我校定期聘请高等院校一些专家给予教科研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莘县妹冢中学教研处
浅谈构建校园师生和谐关系 篇3
在学校,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老师,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老师要特别注意时刻改进工作方法,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关键词】和谐关系 师生关系 校园建设
校园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培养学生的质量,而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和谐校园建设与学生品行教育相互促进,大学期间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育人环境的好坏,对于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和谐校园内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民主氛围,能够激励和引导学生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和党心连心,和人民共命运;良好的道德环境和道德氛围,能够培养学生明礼诚信,团结友善,敬业奉献,自觉抵制社会上那些丑陋的现象,腐败的风气和低俗的行为。因此,把高校建设成和谐校园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将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
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深厚的学术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校园和谐也有利于学生在校园健康愉快成长,养成积极向上,乐观进取,团结友爱,团队合作,宽容沟通等品性。良好的文化环境和健康向上的娱乐氛围能够促使学生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陶冶情操,充满活力,奋发向上,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教师的作用是教授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和未来生存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帮助学生解答生活的疑问与困惑。师生之间的感情是建设良好班集体、做好学生的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必要前提。
教师的人格力量来自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善统一,要想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好的形象,必须博学多才,除了要靠自己学术上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靠自己人格上的感召力,因为人格魅力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会发挥极大的作用,所以老师要在自己的学科上有所造诣,在各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注重自身师德建设,树立献身教育、敬业爱岗的师德风范,提高教师思想政治觉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这样才能做好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可以是多样的,老师的肯定、表扬就是他们前进的动力。对待学生的进步要及时表扬,哪怕是一些微不足道的进步,可以是公开场合,当面单独表扬,也可以通过第三者传到被表扬者的耳中,而且这种方式收到的效果往往更佳。关心学生疾苦,深入学生心灵,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适当奖惩,批评要有理、有据、有节、有度,该惩治时绝不手软。要关心学生疾苦, 深入学生心灵,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一个好的教师,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刻的、长远的,终身受益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全面、自由、和谐地发展。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在平等的和谐氛围之中,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经常和学生谈心,体贴和关爱学生,学生才能直言面对教师。
在管理中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手段,和蔼可亲,在和学生想处中多些微笑,多些表扬,表现出教师爱的真情,才会给学生一种自然、明朗的感觉,这样会在师生的心灵深处碰撞出和谐而愉快的火花,有助于形成学生积极、愉快的心情,建立一种和谐长久的师生情感和关系。只有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之下,学生才能够自觉而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才能够激起学生自觉地学习、乐于学习的愿望,老师要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和教育学生。建立起一种新型的、相互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克服过去学生怕老师是因为老师“凶”的现象,建立起一种长久而和谐的情感,从而使他们全面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既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并解决日常出现的各种问题, 更要在生活上心理上多关心关注他们, 以便更好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
我们应该相信爱的力量。坦率、真诚、务实都该是组成关爱所谓“差生”的主要因素。老师应该用情感用心去关爱自己带的班上的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这样使平时称谓的所谓“差”学生,包括性格固执偏激、个性古怪孤僻、学习或品德不足的,或背负着家庭、学习、生活等等方面压力的一些学生,学生往往心理上,如及时得到合理的化解,免去了程度不等的“破罐子破摔”以至厌世愤世心理。这个时候, 我们的教师能给予真诚的关心和爱护、生活上关心、学业上引导、思想上指导,以一颗真诚的、平和的心去和学生交流,仔细倾听, 详细了解,尽可能取得他们的信任。满怀信心、关爱、真诚,多了解学生,给他们多一点尊重和理解,多一点信任和支持,多一点表扬和鼓励,多一点爱护和体贴,要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爱与严有机结合,千万不要产生焦躁心理,用打压的方式简单处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一定程度上消除自卑和偏激心理,另外要及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经济上有问题的, 要尽力资助,这样可使学生安心学习生活,进一步融入到班集体当中。
参考文献:
[1] 陈宜大.关于构建和谐高校校园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5,08
[2] 任权民.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重庆晚报.2005(9)
[3] 李瑾榆. 关于师生关系本质的认识.教育评论.1998(4)
构建校园师生和谐关系 篇4
关键词:和谐社会理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
0 引言
和谐师生关系主要在高校教育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为了达到共同目标, 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形式来建立一种和谐且融洽的人际关系, 同时教师与学生在这种人际关系中处于平等地位, 并相互爱护, 相互信任, 相互理解, 相互尊重, 相互合作、相互对话。在高校教育过程中, 素质培养、情感启发及知识传授等教育工作, 与师生关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1 高校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作用
1.1 建造校园安全网络有利于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由于校园网络的开放性及技术的公开性, 一些人为了使自己获得某种非法利益, 利用网络协议, 服务器和操作系统的安全漏洞以及管理上的疏忽非法访问资源、删改数据、破坏系统。这种人为的恶意攻击不仅来自校园网外部, 还可能来自校园网内部, 学生由于好奇等想法在校园网络上对管理系统进行黑客程序的运行等活动, 由此引发的安全隐患往往比来自校园网外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破坏力更强、影响更广、威胁更大。我校一些部门的网页曾经多次被黑客攻击, 篡改页面, 造成了不良影响。
1.2 有利于素质教育工作的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体制的改革, 不管是在高校教育理念和思想转变上, 还是在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创新上, 师生关系都起着关键性作用。所以,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有利于高校素质教育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2]。通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方面能够体现出高校教学凝聚力, 另一方面, 能够提高教师和学生参与高校教育活动的主动性, 促进高校教育改革工作的发展, 改善高校教育质量,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
1.3 有利于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在大学学习阶段, 学生是否能够健康成长, 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高校教育环境, 创建安全的校园网络, 能够有效地制止社会上的不良信息传入, 从而在根源上净化了校园环境。而教育环境主要包括人际关系、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和社会影响等。而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则与学生学习态度、心理状况及思想观念形成有着直接关系。
2 高校和谐师生关系构建路径
2.1 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创造师生交流平台
2.1.1 树立“服务育人”的理念
高校教育是一个服务过程, 教师与学生间属于服务者和被服务者关系, 因此要求高校必须将学生作为素质教育主题, 从学根本利益出发, 保持服务育人的态度, 为广大高校学校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在高校教育过程中, 学校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为师生搭建平等交流、平等对话的平台, 才能将服务育人理念引入到高校教育工作中, 有利于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2.1.2 建立和健全教师评估机制
首先, 兼顾教学与科研。课程教学是高校教育基础工作, 而科研则是实现高校教育创新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完成本职教育工作基础上, 依据自身岗位职责及课程教学需求, 积极参与到科研创新工作中, 以有利于提升课程教学水平[2]。其次, 品德与才能要并重。即不仅要对教师才能和学识进行评估, 同时要对教师思想品德进行评估, 以满足高校服务育人的要求。再者, 引导学生参与教师评估工作, 不仅要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同时对教师服务育人使命感和职责进行评估, 以增进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 拉近师生间的关系。
2.1.3 为师生搭建平等交流、平等对话平台
例如, 在中秋节、国庆节、元旦、校庆等特殊节日, 可以开展师生联欢活动、迎新晚会、文娱活动、毕业晚会等, 以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通过真实情景, 促进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 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倾听彼此新生, 以增进师生间的情感。
2.2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促进师生关系发展
2.2.1 教师对其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教师的角色从课堂中绝对的主体演变成为一个负责引导学生的指导者。教师的责任主要是激励和引导学生, 而过去的那种传递知识的职责比例已经越来越小。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所要体现的是以为引领学生向更加正确方向迈步为主要工作的职业技能, 是一个带领学生去发现问题然后让他们独立去探索真理的人, 而不是那种直接拿出现成的真理传递给学生的人。
2.2.2 教师必须要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身, 为更好投入教学活 动创造良好条件
在和谐社会伦理模式下, 任何形式的教学模式都必须要体现人的平等和师生的良好关系。所以, 为了能够与学生养成一种比较和谐的关系, 所有的任课教师都必须要不断的充实自身, 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的方式使自己创造出更多人性化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活动。
2.2.3 用新的形式去体现教师的权威
在现代教学模式下, 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体, 虽然在教学活动中有着一定的权威性, 但是在学生主体学习模式下这种权威性已经逐渐被消除。所以, 为了能够继续体现教师的权威, 推动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教师可以通过自身具有的开阔视野、渊博学识以及谦逊品质等人格魅力让学生折服和尊敬, 树立新的权威。
2.3 积极引发学生参与,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学生作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主体, 通过安全的网络环境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和谐师生关系构建活动中, 对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2.3.1 网络安全意识淡薄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校园网上的安全威胁也来自管理意识的欠缺, 管理机构的不健全, 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管理技术的不先进等因素。
2.3.2举行人际关系教育活动, 以转变学生人际关系理念, 主动与教师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 并与教师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2.3.3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工作, 将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工作纳入到高校和谐师生关系构建工作中, 能够让教师和学生明确影响师生关系的障碍, 并掌握良好的师生沟通技巧和路径, 以避免师生矛盾的产生
3 结语
随着和谐社会理论的不断推广, 传统“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得到解放, 并开始向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在高校教育过程中, 安全的网络环境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创建良好安全的网络环境、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 才能使学生能够乐于参与到教育活动中, 促进高校素质教育工作的发展,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使其成为社会需求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丁琳.关于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研究[J].金田, 2013, 12 (02) :89-90.
[2]储志新.论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J].改革与开放, 2010, 11 (20) :87-88.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5
丁 娟
初等教育系05级综合文科专业
[摘要]在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打造和谐教育体系,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的重大课题。“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育教学理念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智力,要达成这一目标,就必须处理好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的师生关系。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因而,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是就此话题对有关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性、意义以及一些相应构建措施的思考。
[关键词]以人为本 ;和谐;师生关系
我们知道,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一切事物的最佳状态,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和谐追求的是一种完美整合。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在于培养具有独立个性的创造性人才。要培养具有独立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离不开良好而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整个学校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21世纪的教育理念,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必须走出当前教育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重成绩而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新型教育模式。因而本文主要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思想,提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沟通与交流。
一、“和谐”及“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
(一)“和谐”一词的基本内涵
“和谐”本意指融洽,调和。如:音调和谐,和谐气氛等。其古义有和睦协调;配合恰当、协调,也有和解与和好相处等意思。“和谐”是我国古哲先贤们所追求的理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是矛盾对立面同一状态的哲理学说。对“和谐”一词,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样的:和谐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各个方面的完美配合、协调和统一的最佳状态,是人与人、个人与群体、阶层、社会、自然界等之间的关系处于相对均衡,融洽,协调而无根本性的利害冲突。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于相互尊重,信任,互助,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自身的发展全面健康的状态。
(二)和谐师生关系的界定
1、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日常的正式与非正式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关系,它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什么样的师生关系谓之和谐呢?我认为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地位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在心理层次上能够使人感到满足、愉快,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情感,并可以换取学生对学习、生活和未来的热爱;在距离层次上,它不是一种极端化的两极师生关系,而是保持一种和而不随,宽而不纵的适佳距离。和谐师生关系的宗旨应该是本着以学生的自主性精神、人格的充分发展为出发点。它应该体现在学生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以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而教师通过教育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在教学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严,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师生之间,教学之间都处于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和互动发展的良好状态。
2、和谐师生关系的特征:
和谐师生关系是和谐本质内涵在师生关系上的特殊表现。具体主要体现在:
(1)师生在心理上相容性较好。指师生间在交往过程中相互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较好,彼此间能够感到悦愉、欣赏和接纳。
(2)师生间为实现共同目标彼此认同、感情上相敬相亲、行为相近。师生之间的认识、情感和行为是构成师生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三个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教师与学生间关系的亲密程度。
(3)双方互相沟通、互相交往积极性高。教与学是师生间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这一特定的情景中,为着共同的目标,需要不断的进行各种形式的沟通与交流。
(4)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核心发展理念。这从根本上体现的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它影响着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
二、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性分析
(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充分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实践得出的正确结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整个教育教学的重要因素,它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和关键。因而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从教育教学改革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开发学生
智力的结合,更注重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而综合发展。所以,当代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和谐师生关系。
(二)和谐师生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师生关系,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曾经这样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从中可以看出,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一直是教育领域中不断思考和追求的问题。中国教育中有一句古训说:“亲其师,信其道”。(语出《学记》)这句古训深刻而精辟的点明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亲其师而信其道”,也就是说,学生如果喜欢某位老师,就会喜欢和乐于接纳他所教授给的东西。因而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学生有偏科毛病这一现象也就不会觉得难以理解。换而言之学生如果能从老师那里得到关心、尊重、支持和爱的需要,就能产生动力,从而推动和促进他们的学习。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知速度和质量与其认知态度、情绪、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正确而又积极的学习态度、愉快的情绪、高度的注意力、适度的心理紧张,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我国有关调查也表明:许多学生在大学的专业,大多是中学阶段很喜欢的教师所教的学科;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与对学科的兴趣和学习成绩三者之间存在着互相一致的状态,构成“正反馈”的趋势。
(三)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提升。
德育,它决定着未来人才的价值取向,关系到未来民族的主体素质。而师生关系对德育效能有着直接影响,这是由师生关系的本质内涵所决定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和谐性、互动性、民主和平等性、多层面性和需要的相辅性,符合这一特征的师生关系的形成过程,本身就是德育实施过程。另外师生关系对德育活动和德育效能起着制约作用。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在师生交往中实现的。师生关系不是单一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由教学关系、管理关系、道德关系、心理关系乃至法律关系、个人关系等多个层面构成的关系体系。师生关系产生于教育又维系着教育,对教育活动及其质量起着制约作用。教育过程既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过程,又是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能够感受到的是师生之间的尊重、信任与关爱,从而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战胜困难,以激情去体验人生。相反,如果学生在师生关系中感受到的是冷漠,自私和怀疑,他们就会在冷漠中变得冷酷无情,在怀疑与自私中变得势利圆滑。同时,师生关系不和谐,学生容易对老师产生逆反心理,从而达不到教育的真正目的和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德的形成。
(四)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教与学在良性互动中得以提高。
在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在于教书育人,学生的任务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活动以促进自身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中,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教师像关心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学生,能把课堂变成自己生命中知识的延伸,从而就会对学生和工作更加认真负责,会尽力想尽一切办法去教好每一堂课和辅导好每一个学生,力求树立和保持在学生们心中的良好形象和地位。老师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从而更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在教学中尽量做到精益求精。从学生角度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尊重与信任,能够体验到人与人之间建立的温暖情意,从而把老师当作自己敬佩和学习的榜样,进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喜欢老师,喜欢老师所上的课,才会把上课当成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当成一种享受,从而在兴趣的驱动下提高学习的效率和保证学习的质量。学生的学习兴趣越高,学的效果也越好。所以,如果师生之间能够建立一种和谐互动的教学关系,这样师生就能在一种良好氛围中把教和学的效果提升。
综上所述,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中非常关键的因素,其重要性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因而我们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首先得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在这种关系下努力完善教学。那么,如何才能构建起和谐有序的师生关系呢?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具体措施
(一)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从教师入手,让每一位教师彻底转变教育观念,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解脱出来,从教学的指挥者转变为参与者,最终成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好伙伴。教学,我们一再强调它是师生之间的相互交往活动,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我们的教师只有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主动接近、了解关爱学生,找出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从思想上和行动中去重视和研究学生,及时从教学实践中捕捉和观察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把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地反馈给他们,使他们在和谐的氛围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二)要尊重和宽容学生
学生,他们是人而非物,因而也是有自尊的,毫不例外他们也会时刻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所以,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至于宽容学生,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中学生这一阶段正处于身心快速发育时期,因而比较容易犯错误,所以我们老师不能在学生犯错误之后,就一口否定学生,不分青红皂白的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指责、甚至体罚。势必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相反,如果教师时刻做到尊重和宽容学生的话,学生不但能很快接受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且也能迅速改正错误。所以我们更为提倡——宽容远比惩罚更有效。
(三)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让学生从心里尊重和敬佩老师。
很多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心目中优秀教师的类型是:知识渊博,平易近人,关心和爱护学生这一类型的。知识方面要求渊博也就是专业知识要过硬,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不仅要拿得出一桶水,更应该是一条涓流不息的小溪。平易近人,这是一个对人
格修养的要求。教师所进行的职业就是一个言传身教的行业,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在学生心里留下深刻烙印。因此,学生喜欢知识、人格修养、道德品质都优秀的人,只有以这样的人为榜样,自身也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因而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做到: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修养,做到内外兼修。
(四)正确定位角色,确实落实好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中的两大角色,教师和学生,其中他们的关系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而要求教师更新观念,切实转变好角色。那教师因该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呢?我认为有三点:
①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非教科书的盲目执行者。
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非教科书的代言人。
③教师应当成为教学改革的研究者和开拓者,而非知识的复印者。
(五)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发展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保障
在当前教育中,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成绩这座大山的重压下,都一切向“分”看齐,一切都为“分”而奔命。在这样的教学中,师生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师生关系也必定是紧张的。所以我们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必须树立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这样才能保证师生关系走向和谐健康的发展。以往我们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书本知识的掌握以及技能的熟练程度上,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体验、探究能力、协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单一评价令天赋不
一、志趣各异的学生高度统一于一个发展方向和一种学习行为,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个性和创新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做出有针对性的、合理的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代替代单一评价,即不仅要强调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的评价,更要注重对情感体验、探索能力、协作创新精神和交际能力的评价。具体可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这样学生由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表现有了及时反馈,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从而建立起真正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
结束语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也是学校里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健康全面发展。因而,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整个学校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构
建和谐师生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本文的探索,意在抛砖引玉,目的是能引起共鸣,把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探索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探析 篇6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环境的不断复杂化,构建和谐师生的关系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对和谐师生关系概念的简述,分析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意义和提出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议。
关键词:和谐;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成果,关系到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同时也是学校人文教育和精神面貌的具体体现。
1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它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流的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具体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协调和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善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从而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其特点为是一种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和谐而亲密的关系
2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意义
(1)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2)从学校发展的角度看,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有助于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地发展。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老师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得不到应有的尊重,长此以往,老师就会变得更加忧郁焦虑而导致心理疾病,对其职业产生厌恶感;同样的,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也会产生影响:学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冷遇、训斥,容易感到自卑、失望、愤怒、不满,最终患上不良的心理疾病。相反,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不断地调适师生心理状态,促使师生心理和谐,有利于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3)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从学生的发展角度看,拥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识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优化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
3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几点建议
第一,师生间的相互尊重。师生间相互尊重的前提是教师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对于学生来讲,他们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需要获得别人尤其是成年人的尊重,这是一个重要的心理特点。因此,根据这种心理特点,教师必须在教育工作中尊重学生,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用过激的言行侮辱或体罚学生。这样会给学生自尊心带来强烈的刺激和伤害,师生关系难以达到和谐。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主要表现在: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基础、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人情感和经验等。简言之,教师应把学生作为一个权利主体来看待,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学生得到教师的尊重,受到重视,能充分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潜能,让学生在宽松和谐、融洽的环境中轻松自然地获取知识的营养、健康快乐地成长,这对于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尊重是相互的,学生也要尊重教师。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成长在一种特殊的时代条件下,具有强烈的个人意识。实际上,学生不尊重教师的现象时常发生。另外家长和社会的对教师的成见也对学生不尊重教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二,师生间的相互理解。高中学生正值青少年时期,从心理特点来分析,他们年轻气盛,情绪波动大,好与人争执,容易与人发生摩擦、冲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要求确定教育目的、方法。而在现实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往往忽略学生的发展实际,对学生求全责备,这是不切实际的做法。理解学生是对学生的行为按其本来的心理状态去认识和分析,而不能简单粗暴的把教师个人的意志强加给他们。教师要正确理解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重要地是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教师要做到理解学生还需要学会换位思考。换位思考能解决师生关系中的很多矛盾和烦恼。教师有自己的苦衷,现在的学生难教,难管理,工作量大,工作节奏快,身上的教育责任重。学生也有自己的苦衷,沉重的课业压力,家长的殷切期盼和过高的要求等。教师却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苦衷,缺乏对学生内心世界的了解和感受,由于恨铁不成钢,而采取不适当的教育方式。虽然教育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会加重学生的逆反心理,加深师生间的矛盾,何谈和谐的师生关系呢。作为老师,在头脑中,在内心深处经常换换位,假设一下自己如果遇到相同的问题,遇到相同态度的老师,该如何对待,就很容易改变原来的施教方法,理解学生每天都生活在学业负担重、家长期望高、精神压力大的困境中。
学生换位,理解师意。通过换位,让学生亲身体验到遇到顽皮、缺少道德修养的学生的困境,从中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和爱心,谅解教师的方法不当,学会选择沟通方式交换意见,不再和老师闹情绪,耍性子,顶着干。通过换位,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完成自我教育过程——自醒、自悟、自觉形成自控能力,规范自身行为。
第三,师生要相互信任。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就是要相信学生的自觉性,相信他们的进取心和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希望,它能增强学生的自信,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能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引起他们强烈的被信任情感,从而诱发上进心。教师首先要能够放下“架子”,去倾听、去理解、去尊重学生,从根本上建立由师生共同参与和构建的以消除误解、增进了解、加深理解和对话交流的平台,才能真正得到学生的信任与理解,才能获得真正的交流与合作。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整个教学过程得以健康持续进行的前提。
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是人际交往得以持续的保证。双方信任是健康人际关系的发展要素。但这并不是理解为学术上的全盘相信,而是在交往过程中学生对老师的一种信任,例如向老师倾诉、寻求帮助等。
构建校园师生和谐关系 篇7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在教育领域的渗透,当前高校的师生关系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师生情感越来越冷漠。
(1)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师生关系冷漠。调查显示,很多高校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仅限于课堂,课后接触几乎为零。通常一门课程结束后,许多同学从来没有和专业教师交谈过,许多老师也不认识自己上课班级的学生。以致于很多学生课后遇见老师从来不打招呼。而老师也经常表现为“满堂灌”的形式,学生被动听课,彼此之间都感到陌生。
(2)师生之间互信程度降低,师生关系趋于功利。自古以来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是一个相当受人尊敬的职业,尤其是高校教师。所以很多同学在未进大学之前,对大学和大学老师的期望值普遍偏高。然而教师不可能是完美的。于是这种现实与想象的矛盾无疑成了阻碍良好师生关系的第一道门坎。再者受经济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有些教师为了谋取私利,做出一些损害学生利益的事情,严重地打击了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所以现实生活中,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并不高,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很不满意,大部分教师认为现在的学生素质越来越低,所以也影响了老师教学的积极性。
(3)教师重教书轻育人,师生关系工作化。大学生处于不完全成熟的阶段,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一定的认识问题的能力,但是他们毕竟还没有踏出社会,想问题看问题的方法和角度都还欠周全。所以仍然需要教师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选择上给予指导,形成正确的观念。目前高校虽然一直强调教师育人的重要性,但很多教师只重教书,不重育人的现象却依然存在。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只注重单方面的传授专业知识,而不管学生的接收情况,更不谈专业以外的任何话题,如人生观价值观的探讨,关心学生思想动态,怕影响教学进度。甚至一些教师首次上课就开宗明义,上课可以不听讲,允许做其他事情,也可以不来上课,但不要讲话。教师的这种对学生的放任纯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作为老师,传授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关心学生思想动态,教育学生起码的礼仪及为人处世的道理。
(4)教师重科研轻教育,师生关系机械化。在高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科研永远是放在首位,是一项雷打不动的硬性指标,而教学则没有硬性的考核标准。所以高校教师的学术研究是必要的,殊不知高校以教书育人为本,教学才是其第一要务。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教师上课的时候积极性不高,仅仅是为了完成课时量,而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中,更没有时间考虑学生的需求。所以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经常是以讲授为主,学生则机械地记笔记,师生组织关系严重机械化。
2 影响高校师生关系的因素
(1)高校教师的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书育人。而高校中往往以教师发表的论文,科研课题等作为教师评职称的重要参考指标,由此导致许多教师在上课之余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科研工作上。他们没有意识要与学生交往,所以在大学里课上是师生,课下成陌路,成了纯粹的工作关系。
(2)大学教育对一个国家来讲,是提高整体的国民素质。然而我国的大学还是应试教育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以学生考分作为评判教育效果的依据,这使得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对于人格上的东西,却较为忽视。这样严重扭曲了教育的本质,淡化了多层面,多重角色的师生关系。
(3)对学生的考核方法不当。在我国高校中,对学生进行考核的主要形式就是考试,这种形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大体上做出一个衡量,但这种考核结果很难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完全吻合。有些学生平时学习认真,知识掌握得也不错,但可能由于某些突发状况导致考试成绩偏低。这样必然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进而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4)教学内容陈旧,手段单一,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学生觉得毫无价值而言,对老师的付出自然不会心存感激。我们目前处于知识不断更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以往的以书本内容为中心的模式远远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学生渴望获得更新,更具有实用价值的知识。所以作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显得更为重要。如果学生没有听课的兴趣,自然也导致了学生与教师心理上的疏远。
(5)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生管理难度增大。步入大学,许多学生认为大学生活应该把参加社会实践,学习处理人际关系等放在首位,而把学习知识排在第二位。鉴于这样的思想指导,学生对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各种要求表示不屑,再加上大学班级观念松散,学生多住校外公寓,上课地点也不固定且自由时间较多,学生很难管理。
3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建议和措施
(1)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尤其是现在这种多元化的社会形势下,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成熟,很容易受到各方面的诱惑和冲击。所以教师育人的责任显得特别重要。作为大学教师要努力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真诚学生与之沟通,帮助他们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再者,今天的大学生面临着比以往更多的社会问题和实际困难。他们既有经济压力、就业竞争、职业生涯规划等实际问题,又有恋爱、人际关系不协调等引起的心理困扰。如果大学教师能以自己的人生经验、阅历对他们进行指导,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便会使师生关系变得更融洽。同时教师作为引路人更应该注重自身修养,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目前知识的更新换代很快。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去适应这种变化,一方面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学习新知识,从而提高自己传授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思想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把自己打造成有威望,专业过硬的教师,以此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2)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坚持教育民主。我们应该认识到师生之间应该是互相影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的。在学习活动中,师生双方应该理解、尊重和宽容。一方面,由于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很高,稍有不慎教师就会招致各种批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以平和地心态看待自己,平等地对待学生;另一方面,学生也应该客观地看待老师,不要老师稍有差错就抱怨,影响师生关系。如果教师、学生和社会能打破传统观念,重新定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师生关系,就会使高校师生关系简单化而民主。坚持教育民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为中心来开展教育活动。随着学生获取知识途径的多样化,教师传授知识的功能变得越来越淡化。教师在教学科研的同时,应将目光转向对学生学习方法、能力以及价值取向上的教育,真正起到领路人的作用。帮助学生解决在身心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恋爱,学习,交友。同时教师要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只有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调整教学法,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
(3)扩宽师生交往渠道,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教师要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另外,教师还应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网络资源。如QQ, BBS,或E-mail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沟通。这样既可以避免师生面对面交谈的尴尬,也能够让学生轻松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摘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高校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 本文揭露了高校扩招和市场机制冲击等因素影响下高校师生关系面临的新问题, 并分析其中原因, 提出了加强师生情感,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情感,和谐,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徐燕娜.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系统研究[J].研究生论文.电子科技大学, 2006.
[2]陈悦.浅析当前我国高校的消费道德教育[J].江苏大学学报, 2006 (3) :39-42.
构建校园师生和谐关系 篇8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和谐,师生关系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曾经说:“教育者的基本态度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 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这是对“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最好诠释。强调教育要面向所有的学生, 实现教育的公平化、平等化。2001年我们国家实施新课改以后, 也提出了一条重要的理念———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同布鲁姆的观点同出一辙, 其实质就是21世纪教育的核心———要通过尊重、赏识、关爱等把学生放在作为人的主体地位上, 进行全面有效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反思我们的教育, 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认真确立一种和谐互信的新型师生关系。一位教育家说的好:“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教师要确信教育的力量, 确信每个学生都有优点, 确信每个学生都有激情和希望。因为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要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 只有充满削铁化泥的信心, 才能在工作中不望而生畏, 才能产生源动力, 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改革的洪流之中。我们希望每个学生爱学习, 学会学习, 师生共同在学习的天地里探索、尝试、成功……
一、承认差异, 突显学生个性
黄沙如海, 找不出相似的两粒沙子;绿叶如云, 寻不见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学生也是如此, 每个学生就是让老师来解读的一本书。陶行知先生认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讲道德、能思考、会创造的人”。正是因为有了差异, 我们的教育才显出丰富多彩的魅力。所以, 要想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我们必须承认差异、理解差异、顺应差异, 运用科学、合理、巧妙的教育艺术, 努力研究和挖掘每个学生的需要, 给他们的爱好和兴趣找到出路, 使每个孩子看到自己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由于学习成绩的差距, 学生便出现了两种典型的类型。学习成绩较为出色的学生和学有困难的学生, 对于学习成绩较为出色的学生, 老师和家长往往只注意他们的成绩, 忽略对他们心理和道德方面的教育。记得有位学生家长跟我谈到班里一位成绩较好的男生的一件事。因为期中考试临近, 家庭作业较多, 男孩就跟妈妈说, 不想上学了, 作业太多了。家长当然不会同意儿子这种荒唐的念头, 于是做儿子思想工作, 第二天按时上学, 但是考完试后家长被老师叫到学校, 让他看孩子的试卷, 出乎家长意料的是, 平时成绩很好的儿子居然考得极差, 家长认为不太可能, 但事实摆在眼前, 回家询问儿子为何这次考试成绩这么差, 儿子回答说, 考试考差了就不用上上学啦!对于成绩较好的同学, 他们也会有各种问题存在, 教师应该帮助他们认真分析自己的优缺点, 发展优势, 有问题及时与家长、老师沟通。对他们平时所犯的错误, 绝不姑息迁就, 而要严肃批评。同时, 经常开展集体活动, 在活动中认识到学无止境, 不能满足于现状, 又能学会坦然面对人生路上的挫折。而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 往往令老师头痛, 作为教师, 应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给他们信心, 给他们希望, 教他们学会认识自己、欣赏自己。在班级集体活动中给他们提供舞台, 发挥他们的优势, 同时把他们的点滴进步以书面、电话或家访等形式告知家长, 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中学生有极大的可塑性, 学生的进步与退步, 品行的良否, 能力的高低, 与教师有极大关系, 只要方法得当, 教育是能成功的。有了这个信心, 才能认真耐心地探索合适的方法。
二、亲近学生, 用心沟通, 树立教师的威望
陶行知先生说过:“老师与老师之间, 学生与老师之间真正的精神上的沟通才是真正的教育, 是一种人格精神的培养。老师要做有心人, 要和学生交朋友, 能够了解学生的内心, 把学生的心理揣摩透;要把自己所感受到的一切美好的东西“传染”给学生;要用生活化、情感化、交流化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顽强的意志。正是这样真诚平等的态度, 不仅使先生赢得了他所有学生的由衷爱戴, 也使他自然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世界, 更重要的, 是使他心甘情愿拜学生为师;他也因此而成为中国最伟大教育家, 成为无数孩子及广大平民百姓的最真诚的朋友!教育是心与心的对话, 是心与心的沟通。
我班有个女生小蒋, 个子1.70米, 人际关系较差, 大部分同学不喜欢与她交往, 总是独来独往, 做作业速度极慢, 总是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面对这个个性存在缺陷的女孩, 我始终维护她的尊严, 主动与她谈心, 了解造成她各种问题的原因, 细心爱护她, 每当她有细微进步, 适时表扬鼓励;对于她的一些缺点, 也毫不留情的指出。经过一段时间, 女孩明显有了较大的进步, 任课老师反映作业及时上交了, 成绩也有进步了。她也懂得如何与人交往, 开始慢慢融合到班集体中。作为一名教师, 不仅要教书, 更重要的是育人。而要成为一名教师, 则必须用自己的真爱, 去抚慰每一个孩子稚嫩而脆弱的心灵, 尽心呵护学生的自尊, 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 用“爱心”去换取自己的威望。
三、善待学生, 宽容学生
什么是宽容?宽容就是对学生的要求不要过死、过于苛刻, 过于统一。教师要有一颗博爱之心, 要给予学生更充分的自由, 允许并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对学生的幼稚、过失、冒犯持宽容态度, 体现出一种长者风范。宽容能拉近师生距离, 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宽容能给孩子以希望, 让孩子在广阔大地自由遨翔。要热爱学生。“教育不能没有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 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 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某一天, 班里一位学生说, 小张同学课桌里有只小鸡在叫, 全班都在关注这叫声, 马上就要上午休课了, 得马上处理这件事, 我先叫小张同学把小鸡拿到办公室, 跟她说, 先让我来照看它, 放学再来拿小鸡, 小女孩不相信地看了我一眼, 先回教室了。之前我已了解到女孩由父亲一人带大, 母亲在她还是婴儿时就离家出走, 而且从没来看过她, 女孩挺自卑, 等放学后, 我找她谈话, 得知中午吃完饭后在路上买的, 她觉得小鸡很可怜无助, 决定带回家饲养, 我跟她讲不应该那小鸡到教室里来, 影响老师、同学上课, 爱护、保护弱小生命是可以的, 但时间、地点错了。如果当时我收掉她的小鸡并训斥她, 那可能就会伤害到她。要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表现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 又要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宽容、善待学生, 让学生自由充分展现自己, 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
四、尊重学生, 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
陶行知先生说: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实现教育民主化, 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这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教师和学生虽然在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不同, 但地位是平等的;二是学生虽然在个性特点、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有所不同, 但在教师眼里地位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以“权威”自居, 不搞“一言堂”, 与学生共同探讨真理、共同进步;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有豁达的心胸, 真诚的态度, 炽热的情感;这就意味着教师不再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 一视同仁, 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不因学生家庭的文化、经济、政治等背景以及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在如今的课堂上, 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 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不仅是身体走下来, 心灵也要走下来, 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交流, 与学生一起活动, 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讲的:“要学生做的事, 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 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 教职员躬亲共守。我们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 是真正的教育。一校之中, 人与人的隔阂完全打通, 才算是真正的精神交通, 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要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习惯, 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 “蹲下来和学生说话”, 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把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自由讨论, 在课堂上畅所欲言,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 学得轻松、学得快活、学得主动、学得扎实。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 篇9
“和谐”是我国古代“和”思想的延续和升华,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和内在精神。“和谐”一词最早见于《广雅·释诂三》一文, “和者, 谐也”, 可见, 和谐一词为两字同义。古代先贤们认为和谐是人的思想协调和主观能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孔子曾说过:“喜怒哀乐之未发, 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 谓之和。中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者天下之达道也。至中和, 天下位焉, 万物育焉”。[1]由此可见古代的先贤们对于和谐思想的研究和重视。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了全面部署。而高校是孕育新思想、新知识、新科技的重要园地, 是社会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因此, 和谐校园的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谐的校园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和安定有序的校园。[2]建设和谐校园,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战略任务, 其中,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设即是和谐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 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体会, 谈谈关于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几点浅见。
二、和谐师生关系建设的必要性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在教育过程中, 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稳定、协调的关系。在教育过程中它又是最重要、最基本、最活跃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为了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第一, 和谐师生关系是校园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 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必要条件。高校人际关系主要包括
学校管理层之间、教职工之间、管理者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 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而作为以教书育人为主要职能的高校, 师生关系是高校人际关系的基础。教与学是高校日常生活的主轴, 师生关系是校园人际关系的重要表现形式, 只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形成教师乐于教, 学生乐于学的良好局面, 因此, 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校园的正常生活秩序至关重要。
第二, 和谐师生关系是和谐教育的基础。和谐的师
生关系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它不仅能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任, 而且能够使学生把对教师的信任转移到教师所教授的学科上, 从而达到“亲其师, 信其道”的目的, 因此,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 促进教学相长, 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培育优秀社会人才的基础。
第三,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高校
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 涉及千家万户, 家长时刻牵挂, 社会普遍关切, 对社会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 和谐师生关系能够帮助学生安心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能够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时代赋予的使命而乐于回报社会, 同时一个具有和谐师生关系的校园可以使家长安心、社会放心。因此, 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促进社会稳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措施
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设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 即教师、学生、学校和社会。正确地处理好这四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各自的问题, 就能促进高校师生关系的和谐。
第一, 从教师的角度。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 教师在师生关系中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 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起主导作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
1. 坚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
用先进的、科学的方法培养教育学生, 努力创造和谐的、全面准确地反映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教育形式, 努力克服传统教学中“教师、课堂、教材”三中心的弊端, 力求实现教学过程的生活化、综合化、信息化, 师生平等对话讨论, 共同作为教学主体全面认识和参与社会实践, 发现和解决问题, 以期达到优化综合素质能力的目的。
2. 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用一颗博大而慈爱的心去
温暖、濡染学生, 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 同他们交朋友, 理解和尊重他们。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去关爱学生, 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师生关系, 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 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3.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对于各种不同性格、不同家庭环境、不同专业的学生要因材施教。
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以健康的情绪去感染和鼓励学生, 让学生以平和的心态学习和生活, 出现问题, 沉着应对、周密思考或换位思考。
总之, 教师要牢记自己的使命, 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努力创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健全人格,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 从学生的角度。从大学生的角度看, 他们正值青年时期, 自我意识日趋成熟, 思想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和批判性。他们热情而敏感, 但情绪不够稳定、爱与人争执, “责人严而对己宽”, 在人际交往中容易与人产生摩擦。他们思想开放, 具有较强叛逆性, 有时与老师甚至与父母在感情上格格不入, 但他们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马克思曾说过:“作为确定的人, 现实的人, 你就有规定, 就有使命, 就有任务, 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 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3]( (P329) 因此,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 自觉树立社会责任感, 努力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树立尊师重教的风尚。
大学生平时应注意加强自己言行方面的修养, 关心同学, 乐于助人, 在班级和寝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课堂上遵守纪律, 认真听讲并积极思考。在班级里要积极配合辅导员开展日常工作,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有问题要及时与老师交流和沟通。在课外时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有问题学会主动求助老师。在节假日主动联系和关心老师。不管一个人取得了多么值得骄傲的成就, 都应该饮水思源, 应当记住是许许多多的人为了你的成长播下了最初的种子。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双方面的, 这里不仅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 学生也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 所以学生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应该学会尊重教师的劳动, 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只有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才能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三, 从学校的角度。影响师生关系最直接、最主要的外部因素就是校园。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应该是充满生机活力的, 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激发广大师生员工的创造力。从而使得学生全面发展, 职工安居乐业。因此, 校园文化的建设对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至关重要。
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过程中, 高校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校园党组织建设。只有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才能加强对和谐校园建设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充分利用学生身边发生的先进事迹感染和鼓舞学生。因此高校要增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 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广大党员服务、为师生员工服务, 切实解决师生员工面临的各类实际问题。使之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2.努力创建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高校应该努力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 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 办好各种校刊和校园广播站, 深度开发教育资源, 为学生搭建展现风采的舞台, 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乐园。思想政治教师要积极利用课堂教学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要有意识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3.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学生所参与的每一项活动, 充分利用学生会、科技协会等学生社团和组织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对他们的熏陶, 同时又要进一步扩大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教师的科研活动来进一步促进和谐校园文化迈上新的层次。
4. 把解决大学生的实际困难与和谐校园建设相结合。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人格、心智不断健全的关键阶段, 因此, 高校应该切实关心大学生的发展, 解决他们在成长成才中的遇到的各种困难。关心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 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以大学生的和谐发展与成才来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因此, 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要靠校园内的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和推动。管理者应关心体贴师生员工, 师生员工应拥护支持管理。管理人员应热忱服务、教师应尽责尽力、学生应勤奋好学。而业已形成的和谐校园文化又会对广大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第四, 从社会的角度。随着电视、互联网的日益发达, 各种西方文化的思潮和价值观念以及某些腐朽没落生活方式的不断冲击和影响, 及媒体舆论的负面影响, 使一些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团结协作观念差、心理素质欠佳, 还导致一部分青年学生对各种复杂社会现象与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产生冲突和矛盾, 对教师产生信任危机, 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的不和谐。
因此, 要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应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弘扬社会正气, 宣扬社会主义主旋律, 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使学生从社会环境获取到健康的信息, 为大学生积极成才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创造必要的基础条件。
四、结束语
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特殊使命, 决定了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建设和谐校园, 是学校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一种具体实践。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则是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础。教师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影响学生。学生要理解教师既是传道解惑的良师, 也是分享快乐与忧愁的益友。
总之, 影响高校师生关系的因素诸多并且复杂, 不仅需要广大师生共同努力, 而且需要学校与社会共同营造环境, 创造条件,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十三经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2]邢宝君.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几点思考[N].光明日报, 2005-10-25.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10
3、能够确保教学质量。师生关系融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 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教师的要求也就易被学生接受。可以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 从而会使学生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讲授的学科上来, 这样就有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 有利于推进教学过程的进行。
三、师生关系现状分析
从我国启蒙教育开始, 教师与学生的位置关系就是不平等的, 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 同时, 教师也难放下架子, 与学生进行沟通。这样导致了师生关系中形成了一堵厚厚的墙。因此, 教师和学生都应正确对待自己的角色, 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 构建健康、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才能保证优秀的教学成绩。
四、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1、教师要放下架子, 走近学生,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由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 如果放下架子, 主动去接近学生, 就会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关系。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先做他们的忠实听众, 再慢慢对他们加以辅导和指引, 使学生对你不再感到陌生, 从而开始接近你, 信任你, 与你建立起一种友谊。只要教师在思想和行动上真正地去接近学生, 把自己无私的爱奉献给学生, 那么与学生之间就会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另外, 教师应在工作中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 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 树立自身的权威性。
2、教师要有热爱教育事业的诚挚之心。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 这就要求教师除了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外, 还应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教学工作中应该有激情、有幽默感, 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老师, 喜欢课堂, 进而与教师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现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 呼唤具有更多专业特长的专家型的优秀教师, 我们应该将教师工作当做事业去干, 而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 应该立志于做一个最优秀的、最受学生欢迎的人民教师。
总之, 和谐师生关系是社会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及全面发展。作为一个称职的人民教师, 要慎重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与学生共同营造一个民主、和谐、活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 使学生能健康成长, 这正是教师的光荣使命。
和谐师生关系及其构建 篇11
一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和谐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工作效益的前提。师生关系的问题归根底是教育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的一种重要体现。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学校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同时也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和谐的师生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要敬业乐教。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明白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要明白育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教书则只是教育的基本手段之一。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书和育人应该是两个相互统一的整体。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努力积极地投身于教学活动当中,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争取实现自身的价值。
2.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学生勤奋乐学。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学生明白,现阶段其主要的任务是学习,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影响到学生对本门功课的学习兴趣。和谐的师生关系,会使得学生努力自主地进行学习,会把学习看做是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情,从而也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去钻研,通过这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来达到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体现自我价值感的目的。
3.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师生之间要互相认同。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师生关系已经由原来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逐步向课堂外延伸,随之心理交融的范围也正在逐渐地擴大,师生之间的情感已经成为连接教学关系的纽带。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主要措施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学的实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要求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统一起来。针对这一点,新课程明确提出,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和互动,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共同体。一个没有交往发生的教学不是真正的教学。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互动是存在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一种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从而把教学看做是师生共同经历的生命历程。要从根本上实现这种转变,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白其更多的是扮演教学工作的组织引导者,明确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2.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中心,过分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和尊严,使得师生之间存在严重的隔阂,以至于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沟通和对话,使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在一定程度上被抹杀。随着新课标的推出,这种师生关系已经不能再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形式。新课标教学需要教师改变传统师生观念,努力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让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展,使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今后的学习中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把学生当做朋友来对待,需要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尊严上做起。同时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该表扬的时候要表扬,该奖励的时候要奖励,满足学生的心理欲望,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尊重。
3.教师要充当学生的伙伴。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应该只是单纯的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而应该是朋友、伙伴的关系。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讲究方法,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妄自尊大,对学生滥用权威,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不可能在每一个知识点上都跟得上最新的信息,而很多学生或许已经通过网络先于教师了解了更新鲜的知识。因此,教师应该在自己不懂或者不擅长的领域虚心向学生请教。此外,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上好课之外,在课余时间也可以多跟学生聊天,从聊天中了解学生的爱好、特点,以便日后使学生得到更大程度上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大公镇古贲小学)
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篇12
1 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
“和谐”在现代汉语中指配合得适当、匀称;在哲学中指一个系统与外部客观世界之间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1]。和谐师生关系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师生双方在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基础上, 交流互动, 彼此认识和影响, 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人际关系。在这个和谐中, 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规定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2];在影响师生关系的各种主客观因素中, 没有哪一方面比另一方面更重要, 其整体的和谐才是最主要的。
2 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缘由
2.1 和谐的教育思想是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的前提
和谐思想自古有之, 就文化哲学而言, 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 即强调天道必须与人道和谐统一;先秦时期的“和合论”思想, “和”指异质因素的共处, “合”指异质因素的融会贯通, 其基本精神也是强调在处理事物内部或外部关系时必须保持和谐。而古代的教育理念也始终贯穿着和谐的思想。孔子主张“礼之用, 和为贵”, “和”即和谐。在西方, 古希腊教育家为适应当时的需要, 提出培养“和谐的人”的教育目的;17世纪, 夸美纽斯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 吸收培根的“感觉论”, 把人的身心发展与自然现象作类比, 倡导教育要适应自然;自然教育者卢梭则反对各种无理的外在束缚, 主张一切顺应自然, 让儿童在自由自在的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充分展现自我。到了近现代, 很多教育者又对这些教育思想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如王国维的和谐教育思想, 主张培养“完全之人物”;毛泽东也一再强调要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追求人的和谐发展;而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更为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谐师生关系是和谐教育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2.2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要求
学生是集体中的一员、社会中的个体。学生个性的发展应与集体、社会的发展相一致、相协调。尽管强调个性的自由发展, 但若将个性发展与集体、社会的发展对立起来, 个性的发展就会误入歧途。人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既有区别, 也有联系。“全面”是就量和广度而言;而个性充分、自由发展中的“充分”与“自由”是就质和深度而言[3]。苏霍姆林斯基主张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他把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和谐发展三者结合在一起, 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学生个性发展决定了师生之间必须建立一种和谐关系。学生对教师惟命是从, 个性不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但教师过分放权也会造成学生放任自流。唯有师生关系和谐, 学生个性才能全面、和谐发展。
2.3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师生关系是古老又现实的问题。它虽然是发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关系, 但却不是一种孤立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 总是受到整个社会中具有根本性质的社会关系的制约, 或多或少地打上社会的烙印。自从班级授课制产生以来, “以教师为中心”与“以学生中心”的争论逐渐随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并存在着。然而, 学生作为独立、自由发展的个体同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双方应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真诚理解。在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 为使学生全面发展, 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建立以和谐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
3 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方式
3.1 信任与尊重
和谐师生关系以关心、理解、信任、尊重每一个学生为前提。历史上任何一位倡导和谐思想的思想家、教育家都是尊重、信任学生的典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一个孩子是毫无才能的庸碌之辈。”[4]信任学生, 最重要的是相信学生的可教育性。教育只有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之上才会成为一种力量。但相信学生的可教育性并不意味着否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先天禀赋不尽相同, 因此, 每个人的发展也各有其特点。信任学生, 既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维护他们的尊严。教师要以人为本,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
3.2 理解与合作
理解学生, 与学生建立一种合作关系, 要以爱为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主要有2种:一种源于对社会的使命感, 另一种是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自然而然产生的爱。只有热爱学生, 才会发自内心地去关怀、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学生, 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才有建立的可能;只有学会与学生合作, 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有可能形成。托尔斯泰曾说:“如果教师只爱事业, 那他会成为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像父母那样爱学生, 那他会比那种通晓书本但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 那他是一个完美的教师。”[5]爱是相互的, 在冷漠的环境中成长, 学生只会变成一个对美和善都无动于衷的人。相反, 在爱的环境下, 师生相互理解、相互合作, 师生关系自然和谐。也只有这种自然而然产生的和谐师生关系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3.3 情感与认知
师生之间的关系除人际方面的关系外, 还体现在社会关系以及教与学的关系方面。在社会关系方面要实现和谐, 着重强调平等。在教与学的关系方面则要求做到情感与认知的统一。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活动是教与学的活动。因此, 教会学生认知是教育的一个主要任务。教师既要有渊博的知识, 也要有丰富的情感。罗杰斯等人本主义教育家认为, 就个人而言,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知情分离的, 只有“知”的教, 而无“情”的师[6]。所以, 两者必须有机统一, 用认知指导情感, 让情感激励认知。二者相互渗透, 方能和谐统一。
4 和谐师生关系构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4.1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也是师生关系所追求的理想目标。这说明和谐的师生关系还处在一种应然状态, 它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不仅受教师和学生对自身及对方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影响, 还有赖于对整个教育过程的规律及其特点的不断认识。因此,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应做好准备, 循序渐进、长期发展。
4.2 和谐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创建的结果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最终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处于一种安全、温暖、宽松、支持的精神文化环境之中, 这对学生的发展十分有利。但这种和谐关系不是教师自然而然地将其呈现在学生面前, 而是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创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师生双方承担着各自的历史使命, 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师生间的认同在总体上说是相互的, 他们之间具有人与人的尊重和自由, 这种尊重和自由在共建中才能较好地体现。同时, 学生在参与创建的过程中逐渐学会调整身边不和谐的事物, 这本身也是学生和谐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正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意义所在。
4.3 和谐并不排斥竞争
竞争一直为西方所提倡。古希腊思想家赫拉克利特认为竞争 (战争) 是万物之父, 也是万物之王。[7]达尔文、赫胥黎等人无不重视生存竞争。重视差异、培养创新历来是西方教育界所着重培养的品质。提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不是要求师生之间无原则地迁就、忍让, 一团和气。它只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 并不否认竞争。竞争是遵循某些规则的一些合作性冲突, 在这种形式的互动中, 达到所追求的目标要比打败对手更重要[8]。师生之间的合作也是竞争中的合作, 是一种“紧张”的愉快, 是动而有节, 是合作与竞争的和谐。
4.4 和谐师生关系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和谐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没有永远的静止不动的和谐。和谐的师生关系亦是一种在集体中孕育的关系, 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此外, 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总是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 它们之间相互适应, 在不断变化中成就自身。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的要素也理应在动态的变化中实现和谐。正如希腊早期思想家赫拉克利特所说:“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 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一切都是斗争所产生的。”[7]动态孕育着和谐, 和谐在动态中发展。教师把微笑与鼓励带给学生, 学生感受到快乐, 进行高效率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敏勤.让教学成为一个愉快和谐的过程——和谐教学法的研究与实验[J].教育研究, 1998, (10) :21~26.
[2]单中惠.西方教育思想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6.
[3]燕国材.和谐教育思想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J].上海教育科研, 1998, (12) :1~6.
[4]苏霍姆林斯基, 肖勇.教育的艺术[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83.
[5]苏霍姆林斯基, 唐其慈.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1.
[6]刘宣文.论未来师生关系的人本主义趋向[J].课程·教材·教法, 1996, (6) :37~40.
[7]朱永新.中国古代教育理念之贡献与局限[J].教育研究, 1998, (10) :55~60.
【构建校园师生和谐关系】推荐阅读:
构建和谐新型师生关系08-10
农村中学和谐师生关系构建初探10-26
《和谐师生关系的心理构建》读后感08-17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11-15
和谐校园构建06-10
构建大学和谐校园09-27
构建和谐校园作文06-25
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08-15
构建校园安全文化 建设安全和谐校园07-2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