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构建和谐校园演讲稿

2024-07-26

大学生构建和谐校园演讲稿(精选12篇)

大学生构建和谐校园演讲稿 篇1

XX大学生构建和谐校园演讲稿

导语:如何建设和谐的校园呢?如果把和谐的校园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我认为,优美和谐的环境就是这棵大树的根本!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XX大学生构建和谐校园演讲稿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XX大学生构建和谐校园演讲稿范文

一个学生就像是一颗种子,只有在优良的土壤中才能孕育出幼芽,茁壮地生长。而和谐的校园便是每个学生得以健康成长的沃土。那么,如何建设和谐的校园呢?如果把和谐的校园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我认为,优美和谐的环境就是这棵大树的根本,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它的枝叶,而丰富的校园文化,就是它的精髓所在,灵魂所在。

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和谐的根本。首先,校园的自然环境应是和谐优美的。如果孩子跨进校园所看到的一切,所接触的一切,处处是俯拾不完的美丽,身心自会有言说不尽的愉悦,思想也会无止境地翱翔。唐人有诗云:“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回首我国古代书院大多依山傍水,就是为了“借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在绿草如茵、鸟语花香、亭榭交错、山水相映的校园环境里,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放飞美的心灵。我们学校位对群山之脚,空气清新,环境幽静。校园面积宽广,各种花草树木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校园风景线。教室窗外令人沉醉的绿意,不仅能给人以美的陶冶,也能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以及由此感受到的无穷的希望和力量。

当然,学校校园环境的和谐优美,是要以师生的安全与健康为保障的。我校在这方面做了大力的工作:全面整改了学校的校舍,检修了教学区与居民区的线路,移平了校园内的陡坡,彻底地消除了学校的安全隐患,给师生创造了一方安全的乐土。

校园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还应当包括师生创造的人文环境。学校的文化长廊中,一帧帧醒目的优秀学生照片、一篇篇精心挑选的佳作,一张张充满幻想的图画,一幅幅行云流水的书法,都可以融入校园环境的建设。尤其当校园环境浸透着每个师生的汗水,凝聚了每个师生的智慧,就更能激发每颗心灵的自豪感和对学校的热爱之情。

“景美则心旷,心旷则神怡,神怡则智清,智清则学佳。”一个净化了的环境,会使人的心灵美化,并激起一种奋发向上的自尊自爱的意识。

其次,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校园,才能称得上是和谐的校园。如果说一个优美和谐的校园就是一片培育心灵种子的沃土,那么,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则是幼苗生长所需的雨露和阳光。

有人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教师只有真诚地爱着学生,真切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才能在和谐的校园里健康成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有人把教师比作学生的第一盏灯,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教师自身应该做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身为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彼此用心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当一个学生遇到困难时,大家都能伸出援助之手,给幼小的心灵以温暖的慰籍,给平凡的日子以真切的感动„„

一个和谐的校园,还应有千姿百态、意蕴丰赡的校园文化。学生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考试成绩不应成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新课程标准提倡多元化评价,我们就应该看到每个学生的长处,让学生的个性如春天的枝叶一样无拘无束地伸展。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我们学校处处为学生创造展现个性和特长的舞台。热爱运动的同学能在“体育节”上一展矫健的身姿,喜欢书画的同学能在“文化节”中尽情挥毫泼墨,擅长表演的同学能在“艺术节”里赢得阵阵掌声„„和谐的校园文化是一种巨大的无声的力量,是最优秀的隐性课程。它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能以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并产生深远影响。

“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手带来力量,给蒙昧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微的人们带来自信。”让你我携起手来,努力创建一个和谐的校园,给学生一片健康成长的沃土吧!XX大学生构建和谐校园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财经系的樊雯昕,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和谐校园靠大家》.首先,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关于我们“如何共创和谐校园”这个话题.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是事物多样性的有机统一,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也是一切美好事物之共同特点,和谐就是美.和谐之声悦耳动听,和谐之画赏心悦目,和谐的环境人类才得以生存延续,和谐的社会世界才得以发展前进.今天我们要谈的主题是“和谐校园”,大学的学习生活对于我们而言是终生难忘的,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想这段美好的时光应当在充满和谐,催人奋进的校园里度过.那麽什麽样的校园才是和谐校园呢

和谐校园首先应充满着无限生机和活力.当你走进这个校园的时候.你会被和谐校园的精神和文化所感染,这个校园能够让你深深地体验到一种蓬勃向上的进取氛围,在校园里每一个班级都充满生气,充满灵气,充满创造力,到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这样的校园丰富了我们的智慧,净化了我们的心灵,塑造了我们的性格.每一个同学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张扬.其次,和谐校园里充满着诚信友爱,什麽是诚信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翻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就会发现我们历来就把“诚信”当作一种修养,一种美德,追而求之,歌而颂之.大家熟悉的一句话“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讲的就是诚信.今天,我国已经成为国际大家庭中的一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更应把诚信放在首位.“友爱”是人际交往中必须具备的道德规范,它无形胜似有形,包含友好,友谊,友情,善良,与人为善等内容.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发生磕磕碰碰的事,会不小心踩脚,不小心相撞还会无意间说错话,办错事,伤害了别人的感情,这个时候,双方都需要以友善的态度,一方要真诚地赔礼道歉,另一方要宽容,谅解别人,只有彼此都做到“以情感人”,就能化干戈为玉帛,因此我们在和谐校园中应当学会宽容,学会抛弃积怨.第三,和谐校园里必须包含着一种新的发展观,即可持续发展观.我们的校园培养并造就着中国的未来,我们今天的学习是要面向未来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而和谐是发展的前提,是发展的基础.在学习生活中,不断树立这样一种新的发展意识,确立这样一种新思想,拥有这样一种发展观,我们就能拥有改革的思想,实践的勇气,创新的精神,就能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有人说“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那麽就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我们身上的太阳发光”吧.在和谐校园中厚积优秀校园文化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真正基础和灵魂.优秀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净化人的心灵,修炼德性,陶冶心情,开拓胸怀,她更能使人目光远大,催人奋进.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是和谐校园的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我们倡导广大的同学学会感动,学会珍惜,学会拼搏,学会奉献,学会负责.一起努力营造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的人际氛围和有压力但不压抑的学习氛围,这样的校园文化应当包涵着科学的真,伦理的善,艺术的美,师生的爱.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要坚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创建优良校风,学风为重点的校园文化建设和构建和谐校园结合起来,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建设价值导向鲜明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清新的校园文明新风尚,要广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认真组织好专题讨论,开好主题班会,开展知识竞赛,搞好主题实践活动,让每个校园文化活动都发挥道德教育的作用,让校园的每一处都体现道德教育的意义.在我们的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不能混淆.否则,社会和谐不起来,经济发展不起来,民族精神振作不起来,国家也强盛不起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应当成为我们每个公民应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和谐的校园是我们的追求,建设和谐校园不是空喊口号,它要求我们广大师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使学校最终成为我们生活的家园,精神的乐园,成才的摇篮.老师,同学们,让我们以主人翁的精神携手共创美好的和谐校园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XX大学生构建和谐校园演讲稿范文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如何创建和谐校园》,创建和谐校园不仅是我们每个学生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个新时代的青年应尽的义务,我们要为创建和谐校园作出一份贡献。

蓝天和白云的心一样,希望白鸽自由翱翔。

老师和父母的心一样,希望我们健康成长。

花开的日子我们走进校园这个快乐的地方,在平安校园愉快歌唱;

花开的日子我们遨游在校园这个知识的海洋,和老师一起编织梦想;

花开的日子我们愿意用心情的音符,去谱写和谐校园的和谐乐章。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实现和谐,是自古以来人来孜孜以求的美好美好理想和愿望。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文明校园环境也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老师给了我们文化知识的启迪,使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幼稚走向成熟。老师给了我们知识的雨露,需要的是我们全身心地接受,珍惜老师的付出,尊重老师的劳动。师生互敬互爱,从而打造和谐的学习气氛。

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和谐校园的温馨。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另一颗真诚的心。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从而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好的学风,好的校风。我们要提倡一种蓬勃向上的团队作风,一种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将学风建设的目标指向“理想、团结、自强、成才”。一种团结奋进的班风和刻苦勤奋的学风,能促使个人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好的校风如春风化雨,不声不响的吸引每个学子奋勇向前,为了理想而努力拼搏。校风积极向上,从而打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构建和谐校园演讲稿

同学们老师们,构建和谐校园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人前方荆棘丛生,我们将持之以恒。茫茫学海中,我们要做勇敢的水手,乘风破浪、共赴前程。青春的脚步如行云流水,青春的岁月需知识的滋养。让我们把握生活中的每一天,向和谐校园的彼岸前行。

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生命奏响时代的强音。当我们抛弃了迷茫,把握了航向。当我们共同努力,不懈的摇桨,和谐校园的乐章终将奏响。

花开的日子,让我们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花开的日子,让我们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情操;

花开的日子,让我们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的成长。

未来不是梦,今天,在我们手中!!

节约,一个熟知又年轻的命题,我们的祖祖辈辈在历史的长河里,一直秉承这一美德,如今,我们青春的轨迹将依旧沿着历史的路前行。

我们都熟悉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也仍在心头萦绕;而伟大领袖毛泽东掷地有声的一句话:“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更是督促着几代人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现在,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方向,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先天脆弱的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和紧迫。

那么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节约是与青春相伴,是在全新的意义上延续与发展的。高尔基说:“青春是一个普通的名称,它是幸福美好的,但它也充满着艰苦的磨炼。”在陈独秀的眼中,“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

但是现在,我们背抵强大的青春,却在“誓死不留隔夜粮”,把薄薄的几张人民币花得刀光剑影,我们为了寻找“high”的感觉,把自己弄成了有月头没月尾的“月光族”,为了昭显我们所谓的时尚,把自己包裹在无用的名牌之中,感受着一浪高过一浪的经济大潮。但在物欲横飞争名夺利的驱使下,在追求潇洒的物质享受的刺激下,我们被乱花的溅入迷糊了双眼,被富裕的生活麻醉了神经,甚至早已认为满腔激情的历史远矣„„,这一切的一切,难道是在珍惜青春、拥抱青春吗?

我们是年轻的。对于我们这一代青年来说,“节约”的真谛似乎已经相当淡薄和模糊了。那么,我要问,什么是节约?其实,节约,并不仅仅是喊出的口号,今天义正词严的说说,却迅速在明天忘记。节约的本义,其实是永远铭记于心,永远施行于行动中的。当你离开教室时,可曾留意空荡教室里的灯火通明?当你享用完水龙头里喷薄凉快的水流之后,可曾发现它依旧在暗自垂泪?当你起身离开食堂时,可曾察觉碗里所剩良多的食物?我们不禁要汗颜,泱泱中华,自古勤俭节约的美德就是这样被我们付诸于行动?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特别是作为三湘名校师大附中的学生,我们更应当承袭这样的美德,做节约的先锋。朝气蓬勃的我们张扬青春的活力,当节约隐匿于我们的一言一行中,人也将变得优雅高洁。印度作家泰戈尔言:“鸟翼系上了黄金,这鸟永远不再在天上翱翔。”放下我们浮华的攀比心,那么我们的羽翎将是轻盈的,那么我们将是宝蓝天际里自由飞翔的鸟群,青春风采将残留于明净的天空。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

大学生构建和谐校园演讲稿 篇2

1 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意义

1) 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对高等院校提出的必然要求。高等院校是培养、提供和储备人才资源的重要基地, 又是支持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的重要场所, 而人才资源是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主体和最根本的力量。因此, 高等院校理应把建设和谐校园作为自身发展和建设的目标。

2) 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是高校办学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社会, 高等教育迅猛发展, 机遇与挑战并存, 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办学事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优化使用教育资源, 不断提高教育工作者整体素质, 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3) 构建和谐校园是促进师生员工团结一心积极向上的必然要求。广大师生员工必须树立和谐的思路, 用和谐的态度, 确立和谐的关系, 营造和谐的氛围, 来努力充实学校的内涵发展, 促进学校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2 和谐大学校园的表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 着力发展社会事业,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建设和谐文化, 完善社会管理, 增强社会创造活力, 走共同富裕道路, 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这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了政策指导, 指明了方向。

1) 和谐校园应该是以人为本理念在办学实践中的落实和体现。人的身心是和谐发展的内在基础。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方式和过程中相互协调, 各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谐利用,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环境的相互衔接和谐结合,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和谐互动、教学相长, 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和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 使和谐社会成为由和谐的人组成的社会, 也使和谐的人成为和谐社会的合格成员。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的著名权威报告《学会生存》指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 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

2) 和谐校园应该是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的统一体现, 是师生员工具有明确的法制观念、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科学的理性精神并表现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状态。和谐校园应该反映学校自身的个性特征, 是在坚持和弘扬自身优良办学传统基础上的新提高、新跨跃。已经形成的精神、校风、特色和品牌, 不仅是办学的重要资源和财富, 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础和条件。构建和谐校园不能脱离学校已有的优势、特色和个性特征去独辟蹊径, 只能在此加以凝练和升华。以重庆理工大学为例, 在几十年的风雨历程中, 坚持“背靠兵工, 面向西南”定位, 以“自强不息, 求实创新”的重理工精神为先导, 不断负重前行, 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重理工道路。

3) 和谐校园应该是通过改革、建设和发展所促进的和谐, 是与时俱进的动态化的发展进程, 不是为保持“一团和气”而掩盖矛盾委曲求全的停滞不前。“和谐”并非漠视“矛盾”, “和谐校园”同样需要人本科学、和谐民主的制度保障。学校建设人本民主与科学规范相一致的制度文化, 目的是让所有成员工作生活在一个规范有序又富有人文气息的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 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学生与教师, 相互尊重, 相互理解, 和谐融洽。和谐校园不会是静止的或极致的状态, 而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达到的平衡表现。因此, 不能寄希望于建立一劳永逸式的和谐校园。

4) 和谐校园应该是一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先进大学文化的体现, 集中地表现为师生员工素质的全面提高, 形成奋发向上、催人奋进的凝聚精神。和谐的校园文化, 能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乐园。在支撑学校全体成员成长的学校文化特质中, 学生的学习文化是核心。优秀的学校文化是学校的一面旗帜, 它能引领师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教与学;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种氛围, 它能熏陶浸染师生的心灵;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种引力, 它能凝聚人心, 形成合力;优秀的学校文化是最宝贵的资源, 是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肥沃土壤。一所学校的文化底蕴越厚, 学校发展的基石就越牢, 潜移默化的影响就越大。要争创一流的学校, 就要建立以发展人的主体性, 富有人文情怀、创新活力与团队精神的制度文化体系, 构建好和谐的校园文化。

3 积极探索构建和谐大学的措施

1) 加强党风建设, 建立长效和谐机制。学校各级领导班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第一要素。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专家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 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倡导和树立“权为民所用, 利为民所谋, 情为民所系”的执政意识, 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 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 提高各层次领导的整体素质和亲和力, 为加快学校建设与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和思想政治保证。

2) 落实以人为本理念, 凝聚发展动力。校园和谐最关键的因素是人, 人的和谐与否决定了校园和谐的成败。校园是否和谐, 首先就看这个学校班子是否和谐, 这是由领导班子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坚持以人为本,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增强全员的创造活力, 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动力。坚持以人为本, 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 必须落实到具体工作上, 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 想师生员工之所想, 把维护和实现师生员工的整体利益作为发展办学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人性化管理, 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以“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 以诚待人, 以情感人, 以理服人。应该指出的是, “以人为本”绝不是“随心所欲”, 也绝不能用“以人为本”作为不服从管理, 不遵守规章制度的借口, 而须从“人本”的角度出发, 将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和人性化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3)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打造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高等院校要坚持贴近师生贴近生活,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先进的校园文化包括良好的校园环境、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共同的价值取向等等。只有通过全面的思想政治工作, 造就和谐的校园文化生活秩序, 才能去引导和塑造师生员工高尚的人格魅力, 共同建设高尚、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 彰显和谐校园文化特色, 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平台。

参考文献

[1]郑书民.和谐校园需要音乐文化[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04) .

[2]昌利萍.浅析构建和谐校园文化视角下的高校教育[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10 (04) .

大学生构建和谐校园演讲稿 篇3

【关键词】校园;大学生;和谐;心理

德、智、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为基础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其全面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心理健康状况更引起各方的关注。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也是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可以说,和谐的心理塑造和谐的人生,和谐的个人共筑和谐的社会。

1.高校和谐现状

高校作为社会的缩影,是一个容纳多种文化因子,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动态系统。不同地方的学生,不同生活背景的学生,不同爱好性格的学生融合汇集,校园的和谐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和谐高校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看到,当今大部分的高校,是和谐的。这体现在,高校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可以身心健康、协调发展;学校政策、制度、措施上设置的合理,为和谐校园构建提供了系统基础;校风状况的良好,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术气氛的浓厚,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序开展,师生面对问题的积极态度,学生心态的端正等等。

同时,在建设高校和谐的过程中,也还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现象。这些不和谐的现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社会的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逐渐变得多样化,这也使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人对问题具有不同的看法,网络化的时代,更是让社会各种消极的声音,各种负面的言论,充斥着大学生视线。这一系列的不和谐因素,都会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负面影响。再加上市场经济社会的影响,校园文化就容易受商业化的影响,校园内的精神文明也因而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大学生接受的文化,就会被打上商业的记号。

1.2 学校的领导核心,是否可以凝聚人心,是否可以团结力量,将影响着人心归向的问题

高校领导班子的政策处理不当,会造成人心涣散,产生不同的矛盾,让校园出现不和谐的音符。同时,校园机制的不够健全,管理的欠缺科学,秩序的不良好,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心理。当由于运行不当而造成混乱局面,就会破坏校园良好的氛围,使各种关系间容易出现不协调,这就直接影响到人的心理不和谐[1]。

1.3 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的扩招,让许多高校出现了物质资源不足,师资力量缺乏和教育质量不高的情况

同时,一个老师负责过多学生,直接导致对学生重视和关注的缺乏。当学生对学习感觉没有前景,没有希望,就会出现迷茫的心情,对自己的未来感到不安,这些都是高校整体发展不和谐的表现。

1.4 高校还未完善的心理系统的规范和心理危机管理,心理方面专家老师的欠缺,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心理方面的需要

当学生疲惫于处理各种摩擦,解决各种矛盾,而没有系统的规范的支持,就会出现失望的心情,情绪会出现烦躁。这时候,就容易形成和爆发突发的心理危机,造成校园的不和谐。

1.5 思想健康方面的教育,包括心理素质教育,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去适应和谐社会的内容

但思想教育的有关课程,存在着文本教育的倾向,枯燥的说教和缺乏实践的书本内容,使大学生觉得乏味,而难以感受到它的价值、作用。这种与实际目的的不符合,与实际现实的不适应,造成了思想健康方面的教育的不和谐。

1.6 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不足,也影响着高校的不和谐

当面对压力、竞争和挫折时,学生心理脆弱不能很好地调整心态,接受挫折程度低浅,就可能会出现由于挫折而自产生气馁的情绪,进而放弃努力的行为。

可以看到,社会环境和社会舆论,高校校园氛围,学生的自我意识等,都可能是不和谐事件出现的诱因。

2.如何构建和谐心理和谐校园

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配合、多系统相互统一的系统工程。学校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所以构建和谐校园就要做到各方面关系的和谐。

2.1 一方面,学校作为和谐校园建设的主体,面对复杂的外部社会环境,学校只有选择趋利避害,通过自身系统的建立,去影响校园内各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1 构建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高校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组织结构形态,既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屏蔽外环境的影响。因而,高校应该构建一个有良好风气的和谐校园,创造一个有利于大学生提高素质和修养的环境。高校可以从清理和截断不良信息入侵校园方面努力,严厉打击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色彩的行为,让正面的信息在校园传播,倡导积极的实践行为,将校内各种活动规范化等。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得到各方面的完善。

2.1.2 提高校园管理者和教师的素质

只有一支素质高,而且品德形象良好的队伍,才能把高校思想政治文化建设好,营造出浓厚的高尚的校园氛围,对学生起良好的示范作用。所以,高校要不断提高校园管理者和教师的素质,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风貌的影响系统,为学生树立积极的榜样。在管理方面,要避免理论滞后和方法落后的现象。在宣传文化教育方面,要注重学生的需求,深入考虑宣传什么,考虑如何传播效果更好,还要积极创新,让教育更好地在学生中实现。

2.1.3 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要体现导向性和价值性

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价值体现呈现多元化。因此,高校就应该加强校园的政治文明这一主旋律,抓紧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导向性,预防不良的文化意识和价值取向在校园中蔓延、传播。具体表现为,要把握好校园文化活动的宗旨,不能只关注文化活动表层的娱乐性、商业性,要把校园文化提升到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高度上来。通过校园文化,引导学生去分辨生活中的文化垃圾和消极的文化信息,提高抵御不良文化意识的能力。[2]

2.2 另一方面,和谐校园的关键,心理和谐是基础,而学生心理的和谐是关键,所以,高校要重视和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健全人格中的作用,采取各种形式的措施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2.2.1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制度建设

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包括大学生心理支持体系,心理预防体系、心理预警体系,心理危机处理体系。大学生异常心理和行为的积极预防与心理健康的发展,是要求通过有效的心理机制满足的。因此,高校应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将主要任务,定位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锻炼,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2.2.2 着眼于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和实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高校应当扩大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规模,结合兼职人员,通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服务。同时,选拔、培训一批优秀的心理朋辈互助队员,通过朋辈间互动去开展心理服务,提高大学生和谐心理建设的广泛性与实效性,在高校形成学校-学院-班级-宿舍的四级关注和防御系统。

2.2.3 构建心理课程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心理知识的教育方面入手。高校可以设立一些心理方面的课程、选修、公开课等,一方面使学生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把握;另一方面让有兴趣的学生进行系统学习,有利于提高朋辈心理工作者助人自助的技能,保证高校防御系统的良好运作。心理健康教育教程要不断优化,以大学生的生命历程为线索,以大学生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为主线,去探讨具有实用处方性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3]。

2.2.4 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心理活动[4]

高校可以定期派发心理卫生知识传单和小册子,张贴心理驿站喷画,做专栏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等,通过灵活、亲近的各种方式,普及心理知识,让学生更容易接触到心理方面的东西,让学校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另外,高校可以开展具有价值性的、导向性的、各种丰富的心理特色活动,如心理情景剧、朋辈团体辅导、心理游园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认识自我、自我调整,得到个人的健康发展,让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这有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发现和处理,探索可以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方法。

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促使教师创新教学理念,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把各项事业的不断推向前进。这种趋势是必然的。因此,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发动全校师生,呼唤各方面的力量,共同自觉行动,努力为此而奋斗。

参考文献

[1]郭祥柱.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高校又好又快发展[R].山西农业大学文理学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2009.

[2]李木柳.高校思想政治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期刊,2008,1(25):89-93.

[3]何放勛.试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着眼点[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1,1(14):

85-88.

[4]于秀丽.构建高校朋辈心理互助体系的新探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6):36-38.

构建和谐校园(演讲稿) 篇4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和谐?

“和谐社会”一词,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中国的大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大同社会”的概念,近代一些领导人更是呼吁“天下为公”。

简单地说,和谐就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融洽。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们都向往的美好的社会体制。和谐校园,也是如此。

那么,和谐社会是个什么样子?

胡锦涛曾说过:“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和谐的社会是由和谐的人组成,和谐的人又是由和谐的校园所孕育。由此观之,构建和谐校园是非常重要的。

百度上和谐校园的定义是这样的。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说了这么多,那怎么才能构建一个和谐校园?在我看来,构建一个和谐校园,其前提是构建一个和谐班级,构建一个和谐班级之前是一个构建和谐宿舍,最基本的是构建一个和谐个人。就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样层层递进。

构建一个和谐个人从两方面做起:身体和谐和心理健康。这要求我们平时多锻炼身体,有什么心理上的问题要与朋友老师沟通。

构建一个和谐宿舍,我不进行细讲,主要做到以下四点:协调彼此的习惯、尊重彼此的隐私、关心彼此的生活、督促彼此的上进。

而构建一个和谐班级,主要是从学风和凝聚力来讲,一个好的学风和强大的凝聚力所组成的班级无疑是一个和谐的班级。

和谐个人、和谐宿舍以及和谐班级,这三者就构建了一个和谐校园。

构建和谐校园演讲稿 篇5

大家好!

安全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要常常放在心中默念的主题。特别是校园安全与我们每个师生密切相关。它关系到我们学生能否健康成长,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它关系到我们老师能否在一个宁静、安全的环境中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和造就各种人才。因此,校园安全是我们做好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

在这里,我向全体师生提出如下要求:

第一、我们要真正提高认识,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生命高于一切”的观念。我们平时要做个有心人,时刻注意寻找和发现身边存在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现应及时向老师和学校汇报。

第二、注意活动安全。在课间不互相追逐打闹,上下楼梯不要拥挤,要注意礼让并靠右慢行。不在楼梯的扶手栏杆上向下直滑或在楼梯上追逐奔跑,不攀爬栏杆、围墙、树木等。

第三、要注意交通安全。同学们要遵守好交通规则,走人行道或人行天桥,主动避让机动车辆,横穿马路时要注意来往车辆。

第四、要注意财物安全。体育课或放学时离开本班教室时,要关好门窗,保管好自身财物,不能给小偷有可乘之机。

第五、要注意食品卫生安全。不在校门口和街头流动摊点购买零食、不购买三无食品,防止误食不卫生食品、过期变质食品,造成食物中毒。

第六、对自己的行为应负起安全责任。放学回家不在外面逗留、玩耍,不到建筑工地、水库、池塘等不安全的地方。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一定要冷静、要理智,不用拳头代替说理,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良的后果。

老师们,同学们,生命是美好的,也是最宝贵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让我们在国旗下共同祝愿,祝愿我们每天平平安安到校,高高兴兴回家,祝愿我们的校园真正成为全校师生安全的港湾,和谐的家园!

文明诚信构建和谐校园演讲稿一 篇6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做一个文明之人》。

记得有人说过:“人,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要经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样,我要成为怎样的人。”做怎样的人,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答案,但在每一个答案的背后都有一个基点,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个文明的人。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见到师长时的问早问好,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时的主动制止……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修养,文明是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

做文明之人,就要会用文明语,做文明事。再简单地讲就是要懂礼貌,明事理。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生活在幸福时代的我们,如果不能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就不能真正做一个快乐的人。“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俗话大家要记住。文明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同时也是生活里最重要的事,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的学问都重要。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珍贵的感情。

同学们,让我们在国旗下共同祝愿,祝愿我们的生活处处开满文明之花!祝愿我们自己一步步地迈向文明!

大学生构建和谐校园演讲稿 篇7

安全, 顾名思义, 就是人和物受到保障, 免受伤害威胁的状态。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天开始, 就必须面对安全问题, 那时的安全问题主要是大自然对人类生存所造成的人身生命安全的威胁, 地震、洪水、火山爆发、动物威胁、疾病等各种各样的危险。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类的进步, 人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和需求也在不断的发展。今天, 人们面对的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人身安全问题。对人类安全的影响除了自然因素以外, 还有人为因素、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 他们均会对人们的安全带来威胁。可以说, 安全是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最根本的基础, 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所谓大学生安全教育, 是指高等学校为了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 维护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 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 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 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制定各种安全教育实践活动, 提高同学们遇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安全防范、防卫能力, 以及加强法制观念、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抵御违法犯罪的能力。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比较广泛, 就日常生活中和大学生联系比较紧密的安全内容包括防火、防盗安全、治安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安全、心理健康教育等等。

二、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及内容

大学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大学生是承载社会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大学就像一个小社会, 构建和谐校园, 需从我做起。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自觉地肩负起构建和谐校园的责任, 这不仅有利于建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也可以提高我们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我们真正步入社会后, 能更努力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

怎样的校园才能称为和谐校园呢?它应该具有三大特征:第一, 校园内的各项工作都能有条不紊地开展;第二, 校园中的每一个人都能以自己处在这样的环境而感到身心愉悦;第三, 校园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

建设和谐校园, 不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而且, 有利于每一位教师的发展, 更有利于每一位在校学生的发展。而要完成这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不仅需要全校教职员工的努力, 而且需要我们校园里每一位学生尽自己应尽的职责。

怎样才能称得上是尽了学生应尽的职责呢?至少应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大家来到这里为了什么?用两个字来概括的话应该是: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发展自己的道德水准, 做一个为社会所欢迎的人;发展自己的学识和能力, 做一个服务于社会的人;发展自己的意志品质, 做一个贡献于社会的人。因此, 有没有自我发展的意识, 是衡量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我们有的同学道德发展有方向, 文化学业有目标, 身体锻炼有恒心。这就是有自我发展意识的一种良好表现。

第二, 具有自我发展的行动。发展自我单单有意识是不够的, 还要有脚踏实地的行动。这种行动表现在道德的修炼上应该是:自觉遵守《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表现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上应该是:不论学习上取得怎样优异的成绩, 都能永不满足;不论在学习上遇到怎样的挫折, 都能坚韧不拔。表现在能力的提升上应该是:积极参加班级、学校的各项活动, 乐于为同学服务、为班级服务、为学校服务, 在活动中展示自己、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第三, 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和谐的集体、和谐的校园, 应该是每一个个体都受到尊重的集体, 应该是每一个成员都受到尊重的校园。作为学生, 在和谐校园的建设中尽自己的职责应该表现在:首先尊重学校的教职工, 尤其是尊重他们的劳动, 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上。如果说上好每一节课, 认真完成好每一科的作业是对老师的最好尊重的话, 那么, 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 自觉维护校园环境的整洁就是对学校员工的尊重。因为每一堂课, 每一处优美的环境, 都是学校教职工用心血和智慧换来的劳动成果。学校和家庭有着不同的特点。如果说在家里可以充分地张扬个性的话, 那么在学校较多地应该是规范共性;如果说在家里可以是全家人围着你而转的话, 那么在学校需要你有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其次, 尊重班里的每一位同学。这种尊重应该体现在对弱小同学的关爱, 对有困难同学的帮助, 对成绩不如你好、家境没有你富裕的同学的尊重上。有了这种尊重, 班级才是一个充满关爱的班级, 校园才是一个充满关爱的校园, 社会也才会成为一个充满关爱的社会。

和谐可以凝聚人心, 和谐可以团结力量, 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 必将为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我们要倍加珍惜现在已有的团结和谐的局面, 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稳定持续的发展, 以发展增和谐, 以改革促和谐, 以公平求和谐, 以稳定保和谐, 使构建和谐校园成为光辉的现实。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大学阶段, 是大学生一生当中人格发展与完善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群体又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 主要表现为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 安全防范意识较差, 自我防范能力较弱。大学生的群体特征以及大学生特定的年龄结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 决定了大学生必然面临诸多安全问题的困惑。据中国高校保卫学会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6所高校调查统计, 2001年至2002年两年中发生各类案件9 278起, 非正常死亡164人。这一数据让人触目惊心, 其中大多数案件的发生和损害是由于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差, 自我保护能力弱所致。

大学生心理成熟滞后, 心理安全问题突出。由于生活节奏加快, 社会压力加大以及家庭环境和个人经历诸多原因, 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大学生日益增多。据对全国14所高校大学生心理状况的测试, 大学生的心理疾病指标明显地高于社会同龄人, 说明大学生的心理安全问题明显比社会同龄人的心理安全问题要严重。

近年来, 经过“严打”整治斗争, 社会治安形势正在好转, 但是治安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各种违法犯罪现象仍呈上升趋势;高校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新形势下, 与社会融合的程度越来越高, 高校周边治安环境更加复杂。另外, 社会不健康文化也是毒害大学生思想, 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部分大学生沉迷于淫秽书刊、影碟、黄色网站而不能自拔, 导致精神萎靡、厌恶学习、不求上进, 甚至走上违法的犯罪道路。因此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 让大学生对社会治安形势有真实的认识和理解, 使大学生自觉地学习安全知识与技能, 做好自身的安全防范工作, 从而预防和减少高校中违法犯罪对大学生的安全不法侵害。

我国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 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 已逐步由低级走向高级、由不成熟走向成熟。今天, 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已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并进入课堂。从实践看, 全国高校已普遍将安全教育列为学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关的教育手册、资料日益丰富, 大大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和借鉴。据此,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将普遍得到提高。

所以, 加强高校学生的安全教育, 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防范能力, 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有着迫切的必要性。

高校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大学, 又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建校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建设和发展, 使我国高校的办学方向明确, 师资队伍强大, 教学和科研水平提高, 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创造了条件, 为构建和谐校园打下了基础。但仍有一些影响构建和谐校园的因素。西方敌对势力长期对我国, 特别是对高校的大学生进行西化、分化的渗透和影响, 社会上一些矛盾和不和谐现象进入校园, 对高校大学生影响较大等。因此, 构建和谐校园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立足国情和高校特点, 依靠构建和谐校园的有利条件, 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安全与法制、法规教育, 提高大学生的安全与法制意识, 掌握安全防范技能, 逐步消除构建和谐校园的不利因素, 经过不懈努力, 把高校校园逐步建设成为安全稳定、文明和谐的校园。

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因此,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 确保高校安全与稳定, 更有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摘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大学校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和谐校园自然也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就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进行探讨, 进而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篇8

一、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成长有很大影响。“和谐教育”必须秉持真爱与真诚的原则,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使生活其中的师生人人都能以尊重和关怀来相互对待。每一位学生因为受到适宜的关怀与照顾,因而会有归属与幸福的感觉,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也具有更大的心理相容性、目标一致性,双方的相互作用会更加积极和主动。

二、发展和谐的、支持性的同伴关系

教师要为孩子的同伴交往创设有利的条件与宽松的氛围。如通过提供交往的时间和场所、提供可供交往的游戏、活动材料、创设宽松的交往氛围等。在同伴交往中,既有相互的支持与帮助,也存在各种矛盾与冲突。因此教师要及时指导与帮助,处理好孩子间竞争与孩子间合作的关系,有意识地创设合作解决问题的情境,使孩子认识到帮助与支持的重要性。

三、构建和谐的、动态的校园活动环境

如果说和谐的校园物质环境更多的是以静态的方式促进生活在其中的孩子和谐地成长,那么一个开放的、和谐的校园活动环境将以动态的方式有效地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1.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可供自由选择的开放性校园活动。惟其如此,学生才有可能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探索和活动,学生才能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与人合作,开发自身的潜能。为孩子创设多元的成长舞台,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到多种层次、多个方面的活动中,从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2.开展以交往辅导、学习辅导、情绪辅导和生活辅导为主要内容的心理活动辅导课,教师可根据班级实际和即发事件随时调整活动内容,然后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心理需要,运用多种方法,设置与学生发展有关的有助于问题解决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通过环境体验、事件经验,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我们相信,在这样一个自由、开放的、能够促进各种活动的交融和人际交往的校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他的个性潜能、心理品质必能健康、和谐地发展。总之,关注每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是我们每一所学校、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单位 吉林省柳河县建设小学)

大学生构建和谐校园演讲稿 篇9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风,吹过心田。文明是云,飘过天空。文明是雨,滋润大地。文明是花,常开不败。而和谐呢?和谐是春风,她能使坚冰融化,万物复苏。和谐是春雨,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文明礼仪是历代文人墨客推崇的理念,而和谐社会始终是人民最崇高的理想。在今天,无论哪个地方,哪个角落,哪里有不平,都能够听到打抱不平,保护弱小的文明之声;无论哪个地方,哪个角落,哪里有困难,都能够看到纷纷解囊、慷慨相助的和谐之手。我们怎能不为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和谐文明的世界而感动?我们又怎能不为人类共建和谐世界的事业而出一分力呢?

创建学校的和谐文明,其实很简单,很简单,只要我们每个人伸出一双手,就会营造出一个轻松和谐的空间。一分文明好像一滴水,许多文明就是一片海;一分和谐好像一盏灯,许多和谐能汇聚出一片光明。和谐文明,就是这样,很简单,很简单。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大学生构建和谐校园 篇10

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和谐的根本。首先,校园的自然环境应是和谐优美的。如果孩子跨进校园所看到的一切,所接触的一切,处处是俯拾不完的美丽,身心自会有言说不尽的愉悦,思想也会无止境地翱翔。在绿草如茵、鸟语花香、亭榭交错、山水相映的校园环境里,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放飞美的心灵。我们校园虽然不大,但各种花草树木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校园风景线。教室寝室窗外令人沉醉的绿意,不仅能给人以美的陶冶,也能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以及由此感受到的无穷的希望和力量。

校园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还应当包括师生创造的人文环境。一帧帧醒目的优秀学生照片、一篇篇精心挑选的佳作都可以融入校园环境的建设。尤其当校园环境浸透着每个师生的汗水,凝聚了每个师生的智慧,就更能激发每颗心灵的自豪感和对学校的热爱之情。一个净化了的环境,会使人的心灵美化,并激起一种奋发向上的自尊自爱的意识。所以,一个和谐的校园首先应该拥有优美和谐的环境

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如何,直接影响到校园的和谐.大学生的诚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石.大学校园存在不和谐的因素,主要表现为学业方面的不和谐:弄虚作假;与社会交往的不和谐:普遍伪造自我;经济活动的不和谐:信用差;道德精神的不和谐:道德缺失.而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实质是社会现象在学校的反映,是应试教育模式的体现,是大学生心理特征的表现.因此,根据大学生诚信的现状和特点,着力完善诚信教育体系,探索解决大学生诚信危机的路径,对于构建和谐校园、构建诚信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并列的突出位置,号召全党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参与构建和谐社会是非常必要的。构建和谐校园就是党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努力从身边小事做起,做和谐校园的实践者和宣传者。

大学生构建和谐校园

在我们的校园里要正确处理学校管理与自我管理的关系,打造学校管理新格局。因为真正的和谐社会是一个国家权力与公共权利良性互动的社会,是国家的行政管理与公民个人的自主管理相统一的社会。所以我们一定要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要求,构建我们美好的和谐校园。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构建和谐校园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价值.和谐校园,主要包括主体和谐、管理和谐、环境和谐三个社会维度.通过确立以人为本的成才目标实现主体和谐,创新以人为本的成才模式实现管理和谐,创造以人为本的成才环境实现校园环境和谐.三个维度的复合适应,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和灵魂.构建和谐校园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师生人格,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实行依法治校,就要不断完善学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形成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格局。推进依法治校,有利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构建法制、文明、和谐的校园。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改进治校方式,做到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要继续坚持我校对师生进行的法制学习和教育,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以坚定不移的步伐,沿着科学发展的方向,规范办学,提高我校的社会满意度和公信力

我校绿树成阴,生态怡然,环境优美,是莘莘学子读书成才的理想场所。我们要教育广大师生爱护我们的校园,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现代生态人格和生态精神。创造人工和自然相和谐的绿色

大学生构建和谐校园演讲稿 篇11

关键词:校园文化;医学生;人文素质

毕节地区卫生学校,作为毕节地区唯一的一所医学类中职学校,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随着生源的不断扩大和学校的扩招,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成为全校乃至全社会的共识。

一、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内涵

人文素质包含人文知识、人文修养、人文精神等,是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

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其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智、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最终使中专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品位的人格修养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多维知识视野。

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医学比任何别的学科更强调人文关怀。本校的目标,就是要培养一大批服务社区、服务基层的合格的医学生,以人为本,服务于人是本校办校的最终价值目标。在当代社会,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健康与疾病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经济、生活方式的影响,这些变化使人们对医学所包含的人文科学特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为了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医学就必须与社会、人文科学相结合,医学生就必须具备医学、心理学、伦理学和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学会从实体和精神两方面为患者解除病痛。也就是说,时代就是要求具备较高医护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的医护人才[1]。

二、校园文化对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

(一)导向与激励作用

学校的培养目标、校训、校风、校貌,就象一面面鲜明的旗帜,有利地引导着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准则、审美情趣等展示人格风貌的意识。而在优秀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学生们能时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产生出强烈的校园荣誉感和责任感,使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断地得到完善与升华。

(二)凝聚作用

校园文化中讲求团结、和谐的集体主义精神,把广大医学生团结在一起,使校园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为共同完成预期的各项学习目标情况下,使得学生下意识地由被动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参与,个人利益服从校园整个利益,同学们之间学会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种凝聚作用有助于培养医学生们的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们关心人、爱别人的人文关怀精神。

(三)塑造作用

校园是青年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更是学生们个性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学生们通过组织、参加各种课堂教学以外的文体比赛、社会实践、社团活动来促进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独立意识、积极心态,包括控制情感的理智态度,承受失败的责任能力等等。这些根本上“促使青年学生逐渐摆脱依附感。确立自己在社会关系中的主体地位,也形成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心态,并通过社会价值的实现得以现实的确认”[2]。所以,校园文化有助于学生把校风传统转化为自己的价值体系,从而完成人格的初步成熟。

(四)规范作用

作为校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制度和校园道德,有力地保障着健康的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它们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开放式的软约束体制,引导学生走向自觉遵守的法制轨道,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较强的法制观念,懂得人与社会相处的原则,懂得遵守行业规范。这对于医学生们今后成长为一名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遵守组织纪律的合格的医务人员是有重要意义的。

校园是医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直接环境,校园文化日复一日的教化和熏陶使医学生们在平时的生活积累和行为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同时还能对医学生知识结构的调整,批判思维的训练,创造能力的开发,成人感和社会化的完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教育不仅应贯穿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也应该充斥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这就需要我们创造一个能够使人文素质生长的好氛围。

(一)加强校园物质环境的建设

校园物质环境指的是学校教学、科研以及生活所需的物质设施和校园的环境面貌,是校园文化的“硬件”。为了使校园里充满浓厚的人文气息,就需要加强校园的人文景观建设,可以让校园里的每一堵墙、每一棵树、每一座建筑“说话”,赋予校园生活的每一细节以丰富的生命力,并使其成为陶冶、感染学生的主体的画、无声的诗。可以修建艺术含量较高的、蕴藏浓郁人文艺术思想的楼堂馆所;在校区外部环境及公共场所设计医学泰斗雕像;让走廊变成艺术殿堂,张贴上古代名医的简介、科学奥妙、书画、名言警句及清新隽永的人生格言;运用医德典范、教师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进入医学的神圣殿堂,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并使之内化,形成高尚的人文精神[3]。

(二)营造浓厚的校园人文精神氛围

1.让传统医学道德文化在校园文化中闪光

我国的传统医学文化尊重生命、讲究仁爱,救死扶伤、悬壶济世,正是在这种医学文化的熏陶下,涌现出既注重科学又注重人文精神的一批名医。“凡大医治病,必当无欲无求,誓愿普救生灵之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孙思邈将这篇《大医精诚》冠于中医巨著《备急千金要方》之首,提倡为医者必须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精于专业,诚于品德,这样才是德才兼备的“大医”[4]。这些传统医学道德文化是我们的医学先祖们留下来的精神财富,是当今的从医之本,保持和弘扬这些传统道德文化是当今医学生们的神圣职责。近年来,毕节地区卫生学校就通过开展入学教育、学术讲座、医学生宣誓、社会自愿服务、护士授帽仪式等方式,对医学生们进行传统医学道德文化教育,从而极大的培养了医学生们至爱至深的大医精诚的品格。

此外,我校还通过校园网络、学生刊物、宣传海报等多种方式,也是对传统医德及医学职业教育进行宣传与教育有效形式。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通过举办有关科技进展、成功人生、新人论坛等讲座,开展人文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以激发医学生对社会、生命、事业的关注和热情,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举办校园书画、美工作品展,提高医学生人文知识修养;组织各种文学社、艺术团体等多种社团,既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又使学生学到课堂上难以学到的知识信息,拓宽了知识面和视野,还使学生们从中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调节自己的心理;而开展技能操作比赛、社会实践等活动则一方面加强学生们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够亲自体验和感受人文精神。

3.建设科学的校园制度文化,构建和谐校园

科学的校园制度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保障,是提升中职学生人文素质的有利措施。通过加强学校的民主政治建设,发挥好学生会、各种学生社团的桥梁作用,进一步完善学代会制度、教代会制度、校务公开制度,给予学生、教师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学校管理民主化和科学化,强化中职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团队意识、平等意识;通过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弘扬教师教书育人的无私奉献精神;通过加强学生管理干部、教学管理干部工作效能制度,转变教职工对学生高高在上、不平等的工作作风,全面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人文素质,让所有的教职员工学会有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懂提真心爱护学生;通过修订更人性化的校园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使制度做到刚性制度约束与人性化的人文管理的和谐统一,改变以往单靠“硬性”的行政指令要求学生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做法。做到在依法依规、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把各种任务、要求和学生的态度、感情、利益、发展和需要结合起来,以公平的信念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良性竞争、激励、监督保证等机制,形成融洽、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和民主平等、团结尊重的良好校园氛围,使我们的学生们在这平等、和谐、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的沃士里能时时感受到一份爱心、一份宽容,一份责任,同时也学会对人宽容,学会爱人,学会承担责任。

实践证明,通过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不仅提高了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也推进了我校的各项教育和教学工作。2007年全省10所职业院校“科学出版社杯”护理技能大赛,我校获个人高职组一等奖一名、三等奖一名,中职组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一名,并获集体二等奖。2008年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参加毕节地区“5.12”系列活动护理技能竞赛获个人一等奖1名,三等奖1名,集体二等奖好成绩。建校以来,培养了2万多名医护人才,不少毕业生已成为毕节地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技术骨干,为毕节试验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兰咏梅,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5).

[2]赖廷谦,阎钢.思想道德修养[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2003.

[3]简利亚,浅谈构建有医学特色的校园文化[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

大学生构建和谐校园演讲稿 篇12

和谐校园的核心是内和外顺、协调发展、和衷共济, 是要营造一种自由、全面、整体、协调的多元化的育人氛围, 从而保证学校教育各个方面的通畅运行, 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和谐发展的合力, 达到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整体效应。

科学、民主、人文、开放是和谐校园具备的基本特征, 具有激发师生创造愿望和创造活力的作用。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体制建设的和谐、思想道德水平的和谐、学习和创造的和谐、校园文化的和谐、学校和社会的和谐。

1 大学生社团在构建高校和谐校园中起到的作用

大学生社团是由一群爱好相同志趣相投的学生, 在经过学校相关部门批准后自愿组成的, 按照有关章程自己进行活动的学生组织。

1.1 社团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现在高校的德育教育已大不如前, 专职思想政治辅导员也没有以前那么多, 可大学生们的自我价值实现需要以及期望被关注的渴求因时代和年龄特点又更加强烈, 大学生社团组织就要作为高校重要的德育载体填补薄弱环节, 社团进行一系列活动, 诸如对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的深入探讨, 有助于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理想, 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参加社团活动, 可以增强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 树立全局观, 获得集体荣誉感;同时可以帮助大学生走出自我封闭的小世界, 改变狭隘的个人主义观念, 从而更多的融入时代和团队中。

1.2 学生社团可以起到学校和社会的桥梁作用

第一, 学生社团可以为大学生融入社会开辟广阔的场所。学生社团让不同年级、不同系别、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汇聚在一起, 共同交流, 一起探讨, 可以加强学生对社会的全面认识。第二, 所谓“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学生社团组织可以对学生潜移默化, 从而对大学生走向社会产生影响, 同时, 广大学生在社团中学会竞争、合作和沟通的机会很多, 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 学会克制, 学会勇敢。最后, 社团活动的开展, 利于大学生适应将来充当的社会角色。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与社会联系的桥梁, 社员们参与社团组织活动, 可以帮助大学生主动去认识社会, 了解社会, 从而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 这样才能及时修正自己以前那些不切实际的理想和想法, 使自己的思想行为成熟起来, 跟上时代步伐, 与社会协调一致, 也为将来的发展创造机会。

1.3 学生社团可以促使学生自主性学习, 促进他们理性思考

高校大学生社团在课余时间举办的各类活动, 可以让学生把充沛的精力和学习之余的时间都参与到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来, 从而使他们远离不健康的活动, 保护身心健康。其次学生可以在社团成员群体中自觉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可以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再者, 社团的学生都是来自学校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 当他们加入到这样一个具有较强发散性的组织, 接受不同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的影响, 这种交叉的相互影响将使每一个社团学生从中受益。

1.4 社团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创造性, 为学生的能力培养提供广阔空间

大学生社团是从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组织活动的, 所以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在社团活动中能得到充分的体现。特别是学术科技类社团, 更对社员的创造能力和技能培养起着促进作用。同时,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也为大学生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平台。

1.5 社团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精神保障

现在的大学生以90后为主, 正逐步走向心理发育成熟的阶段。构建社团宽松和谐的内部环境, 和爱好兴趣相同的社团成员进行沟通接触, 对于他们建立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有帮助作用, 促进其心理快速成熟。加入某类社团的学生, 不仅可以更好地发展爱好, 还能进一步锻炼自己的爱好以及特长, 展示给他人的时候可以得到他人的认同, 进一步获得自我认同感, 自信心加强, 奠定健康人格发展的基础, 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

1.6 社团有利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开展, 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人文保证

在捡着高校校园文化中, 社团的作用是提升层次, 构建载体, 凝聚学生, 示范群体。社团组织是校园建设最终建设的项目以及层面中一种很好的选择。

2 和谐校园视角下高校社团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社团建设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参与学生多, 管理力量少;社团成立得多, 坚持规律活动少;娱乐性社团多, 学术科技性社团少;追求轰动效应的多, 考虑长期规划的少;社团建设随意性多, 制度性少;社团活动自发性的多, 指导性的少;社团数量多, 场地和经费少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社团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3 和谐校园视角下高校社团建设的对策思考

3.1 提高认识, 加强对学生社团的领导

大学生社团作为一种客观存在, 它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和影响是独特的, 学校党政领导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把学生社团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才是建设和繁荣学生社团的关键。首先是加强行政领导力量, 现在高校社团的主管部门一般是团委, 单靠团委来管理社团显得力不从心。一方面, 团委本身要承担着大量事务性的工作, 而社团建设又是一项纷繁复杂、耗时耗力的工作。投入少, 难出成果;投入大, 又难以承担;另一方面, 许多上档次、专业性强的大型社团活动, 需要学校多个部门齐抓共管, 单靠团委单部门的协调、操作远远不够, 因此, 社团管理要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团组织具体管理、各部门共同关心的管理格局;其次是加强党团组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工作的领导,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着力提高学生社团的政治鉴别能力, 切实做到学生社团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活动形式多元化的结合。

3.2 科学管理, 加强学生社团的组织制度和工作机制建设

建立健全社团组织制度和工作机制是实现社团规范化管理的保证。首先要健全学生社团的组织系统。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深入, 学生社团规模快速扩张, 其功能也在不断拓展。为了适应这种形势的发展, 高校应建立起相对独立的全校性学生社团组织系统。就高校目前的管理体制而言, 建立校党委宣传部——校团委+校级学生社团管理机构——系团总支+系级学生社团管理机构”模式的组织系统, 有利于学校对全校学生社团发展进行统筹规划与协调。其次建立完善的学生社团管理监督制度。学生社团的特点是广泛性、松散性、自由性等, 需要通过各种管理和监督手段来达到强化管理学生社团的目的, 可以指定一系列的社团联合会章程、组织管理制度、社团干部制度、社团奖惩制度、社团财务制度等, 这些将会明确规定社团成立运行中的活动、财务、惩罚等, 社团发展的环境制度将会进一步优化。

3.3 加强指导, 引导社团可持续发展

为保证学生社团健康发展, 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首先, 要确保共青团组织在学生社团建设中重回发挥其指导和服务功能。团委应该讲学生社团作为大团建以及第二课堂的建设, 发挥好引导和服务功能, 既保障其自主性, 又不能放任自流;其次学校选派部分德高望重、有专业特长、教育有方且责任心强的教师作为学生社团指导者。如苏州部分高校对学生社团实施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双导师制, 专业导师, 侧重于对社团成员进行专业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导师侧重于对社团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团组织的指导, 两方面导师相互配合, 相互补充, 相互促进, 实现了学生社团的全面发展。

3.4 制定社团总体发展规划, 注重品牌建设

现在一些高校社团类型布局不合理, 存在设置分散、专业不足、内容交叉等问题。虽然社团是学生自发性组织, 但学校按照学校发展的规划及和谐校园建设需要, 遵循社团发展的内在规律, 对学生团体进行结构性调整。首先, 打破系别、专业、条块的限制, 对现有学生团体进行整合, 逐步形成横向结构合理、纵向层次清晰的结构体系。结合全国“挑战杯“等大学生课外活动作品大赛, 大力倡导和组织知识型、学术技能型社团, 加大社团的科技含量, 拨出专门经费对其进行重点扶持;其次, 注意引导社团之间的竞争, 竞争的过程也就是建设优秀社团和优秀社团脱颖而出的过程, 通过对精品社团进行培育、选拔, 在社团中树典型、立榜样, 以点带面, 发挥典型的带动示范效应;再次, 社团管理部门每年对学生社团进行行评选, 评选中注重过程建设和指导, 同时通过开展诸如社团文化艺术节、科技节、社团成果展等活动, 努力创造社团活动品牌。

3.5 建立社团干部责任制度, 加强学生社团骨干队伍建设

一个社团要有生机活力, 首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社团负责人的选拔培养, 使那些思想过硬、作风正派、素质全面、有社会工作能力的学生担任社团负责人;其次, 还要有计划地对学生社团负责人进行专门的培训, 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再次, 要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 每一届干部要有明确的工作目标, 任期内要接受成员的民主评议, 离任时要接受财务审计, 同时推荐下一届拟任干部, 从而确保社团发展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最后, 要把学生社团负责人和骨干人员纳入到团组织和学生管理干部体系, 在推优评奖和综合测评等方面充分考虑他们所从事的社团工作及业绩。

3.6 加大支持, 保证社团经费的投入和场地的配置

学校对于学生社团的经费支持需要增加, 其一, 学生社团的发展经费学校可以单独设立, 列进学校整体经费预算;其二, 社团主管职能部门自身在对外的交流中要发挥自身优势, 引导和支持学生社团积极接收社会赞助以及有偿服务的形式筹集社团活动费用。

3.7 巩固社团活动主阵地, 积极占领网络新阵地

建设良好校园文化, 还需要依托社团建立各种日常活动阵地, 既可促进社团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 也可极大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同时还要依托互联网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教育活动, 允许优秀社团建网页, 努力使互联网成为开展社团活动和展示社团风采的阵地窗口, 为社团风貌展示和互联网德育系统的构建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田建国.构建和谐校园的理性思考[N].光明日报, 2007-3.

[2]翁成理, 苏静华.关于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几点思考[J].高教探索, 2006 (1) .

[3]刘川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校园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 (11) .

[4]甘敏思黄晓红, 臧嵘.大学生社团管理与发展模式研究[J].职业日控, 2008 (9) .

上一篇:乡政府劳保所述职报告下一篇:人民调解卷宗填写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