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构建(共7篇)
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构建 篇1
摘要: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最主要的一种人际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化为强大的教育动力, 促进学生形成健康心理, 激励学生不断自我完善, 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作者结合班级实例, 从关心热爱学生、民主平等对待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三个方面, 阐述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理解。
关键词:师生关系,和谐关系,健全人格
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最主要的一种人际关系, 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情感、行为等诸方面进行的人际动态交 往。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化为强大的教育动力, 促进学生形成健康心理, 激励学生不断自我完善, 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育工作者, 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笔者结合班级实例, 从关心热爱学生、民主平等对待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三个方面, 阐述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理解。
一、关心热爱学生
夏丏尊说:“教育不能没有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老师要真诚地爱学生。老师就是靠这份爱才架构起师生间情感的桥梁。这种爱真诚无私, 不掺杂任何功利。它不会因为某个学生外貌漂不漂亮、成绩好不好、家庭富不富有而有所改变, 它在乎的只是学生努不努力, 勤不勤奋。因为有了这种爱, 教师把学生的进步和快乐当做自己最大的快乐。只有倾注了爱, 老师才会用欣赏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促进他们树立上进的信心。
关爱学生其实很简单。我总是尽可能挤出时间和学生在一起。早晨与学生亲热地互相问好, 课间与学生一起聊天、一起谈心、一起娱乐。活动课上与学生一起活动, 带领他们挑战领班……只要教师心中有学生, 就一定能创造机会和学生打成一片。
二、民主平等对待学生
传统教育信奉“师道尊严”, 强调老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权威与尊严, 忽略学生的“自我”, 这使得教育呈现尴尬局面:本应出于主体的学生体验的是被动、无为和无奈。他们已经习惯老师安排一切, 学会用沉默隐藏自己, 缺乏目标的学习和生活, 与老师的关系疏远而紧张。韩愈用一篇《师说》宣扬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对老师不迷信、不屈从, 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与尊严, 教师不支配、专制, 做好弟子某一专业上的引路人, 师与生之间尊重信任、民主平等, 彼此共享知识、共享人生。基于这个理念, 我为教师下了定位:做学生学习生活的服务者、参与者、促进者, 做他们的朋友, 而不是支配者、奴役者。为此, 我制定了三“要”一“不”。
(一) 每天最少要鼓励一位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性的基本需要之一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最快拉近教师与学生距离的方法莫过于鼓励。 我们可以赞赏他的兴趣、爱好;赞赏他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他付出的努力。一句激励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亲切的称呼都可能使学生更有自信。
(二) 勇于认错。教师虽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但亦有缺点, 面对学生难免犯错。曾有一次, 因为身体不舒服, 听说班上某位学生不愿意劳动, 一下子怒从心起, 没有问清楚情况就把学生叫出来一顿狠批。事后其他学生反映这个学生劳动还是很尽职的。 我立刻领悟自己的冲动与不冷静伤害了这名学生, 又请她出来详谈一番, 误会虽然消除了, 但影响还在。我利用早读课, 当着全班同学面向这位同学表示道歉, 并承诺以后会冷静处理班级事务。讲完这番话后, 我看到很多本来绷得很紧的小脸明显放松了。学生做错事情要道歉, 那么老师做错事情也要道歉。正是这次人格上的平等教育帮助我挽回了学生对我的信心。
(三) 有事师生一起讨论。初当班主任时, 我事事操心, 就怕有想得不周全的地方。时间长了, 学生的主体地位丧失殆尽, 我成了“专制”老师。于是我把权利交给了学生, 先由班干部草拟活动方案, 再利用课余时间, 由班长或团支部带领班级讨论活动方案是否有补充之处, 活动负责人由学生毛遂自荐, 最后拟订方案由我过目, 看是否有修正之处。几次下来, 学生都形成了这样的意识:班级的事情我也能做主。长时间实施, 班上的民主氛围越来越强, 学生开始主动参与班级活动。我班的班级文明公约是这样诞生的, 虽然整体花费时间比较长, 但经过自己同意的东西约束力很强, 大家都有意识地维护这份守约, 维护这个班级。
(四 ) 不当面斥责 学生。学生到了高中阶段 , 身体发育迅速, 自我意识增强, 独立思考和处事能力明显提高, 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 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此时的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假如批评的火候掌握得不好, 很容易伤害到他们的自尊。批评中的禁忌就是当着全班严厉斥责学生, 甚至涉及带侮辱性的话。老师的批评对学生个人而言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对自身的否定, 当着全班的斥责极容易引起其他学生对他的排斥与孤立, 从而带来严重后果。
三、尊重理解学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有一种维护自我尊严的强烈意识, 在这一点上, 学生也不例外。有的教师不理解这一点, 在学生犯错误时, 常常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 甚至采取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方式, 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事实证明, 只有当学生的人格尊严得到维护, 自信心得到提高时, 才能在内心深处克服消极自卑心理, 才能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影响。
佛语云:一花一世界, 一树一菩提。每个学生由于家庭环境、成长环境、年龄、性别等差异, 造就了个性的差异。每一个学生就是一世界, 就是一菩提。我们在看到学生做了什么时, 更应该思考的是他为什么这么做, 包容他们的奇思妙想, 理解他们的冲动, 正确、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 以引导为主, 不可强制打压、明嘲暗讽, 这样才能被学生接受。
总之, 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 师生互相尊重, 互相信任, 平等对话交流,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健全学生人格。
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构建 篇2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特点;认识培养健康人格对人生的意义;掌握塑造健全人格的方法途径。
【教学重点】
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大学生的人格特点
1、人格的定义
一提及“人格”,我们可能会想起日常生活中诸如此类的话语“这人人格太差;那位人格高尚”“他出卖了自己的人格”、、、这些包含了人格的多重含义,有道德意义上的,有文学意义上的,也有社会学意义上的,那么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的含义是什么呢?
“人格”一词,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原意是指戏剧中演员戴的面具,就像我国戏曲中的脸谱,它代表了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综合各心理学家的观点,可以将人格界定为:“它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该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具有独特性、相对稳定性、统合性(多种成分构成有机整体,内在一致性,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功能性(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命运,甚至影响到个人成败)
举例说明。
2、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特点——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是美国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因素的作用,同时更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的作用:认为现代人的一切心理上的变态都是人的本性需要和社会需要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人在克服心理与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的心理社会经验;从本质上讲,社会环境决定了与任何特定阶段相联系的危机能否获得积极的解决。由此,埃里克森将人生发展的八个阶段称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所形成的良好的人格品质分别是:
①婴儿前期(0-2岁):任务--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希望的品质。②婴儿后期(2-4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意志---。③幼儿期(4-7岁):任务--主动感,--内疚感;--目标---。
④童年期(7-12岁): 任务--勤奋感,--自卑感;--能力---。
⑤青年期(12-18岁):任务――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诚实-。⑥成年早期(18-25岁):任务――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⑦成年中期(25-50岁):任务--繁衍感,避免停滞感;--关怀---。
⑧成年后期(50岁以后):任务――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倦感;――智慧的实现。
补充:(1)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其特点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对自我及与周围环境的认识、体验与评价。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大学生与其同龄青年相比有许多共同之处,又有所不同: ①强烈关注自己的发展:不像普通青年直接进入社会,他们有四年左右的知识技能储备期,在这段缓冲期里会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有关自我的一些问题:我聪明吗?我风度如何?别人会怎么看我?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什么工作较适合我?等等。
②自我评价能力趋于客观。知识的增多,生活经验的积累,感性和理性都趋于成熟,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对自己的分析、评价逐渐变得客观、全面。据一些学者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相关度比较高,即差距较小。
③自我体验丰富而复杂。比如 落榜同学去打工,他们的社会角色已经开始定位,自我情感体验稳定简单些,而大学生则是各种社会群体中“最善感”的群体,自尊、好胜、敏感,得意、失意时易有正负两极情绪。
④矛盾性和不成熟性。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主观我与客观我的矛盾。盲目自卑或自大。
(2)大学生自我观念的矛盾及其调节
①主观我与客观我的矛盾。大学生活相对范围较窄,交往多限于老师、同学、父母,相对简单直接,他们对自我的认识的参照点少,局限性大,很容易染上光环色彩,其实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很平凡,和想象中的自己有较大差距,就会给自己带来一些苦恼。
②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矛盾。大学生富于理想,成就欲望较强,对未来充满信心,但不容乐观的残酷现实不得不思考现实中的我的诸多困境,这种差距可能会引起自我的分裂,导致一些心理疾病。
那么如何让自己生活得快乐关键是你站在什么位置上看问题。人有一种可贵的智慧,便是给每一种现象赋以意义。
③独立与依附的冲突。希望在经济、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独立,摆脱成人的管束,但在心理上又不成熟而依赖成人,从而很苦恼。
④交往需要与自我闭锁的冲突。大学生迫切需要友谊、渴望理解、寻求对某种团体的归属以及获得爱情,但同时又自觉不自觉地存在戒备心理,总与人保持适当的距离,特别是从二年级之后,所以总有一种孤独感在里面。
3、大学生的气质特点
“气质”既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及指向性等方面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比如有的刚生下来就爱大声哭闹而有的则安静乖巧、、、古希腊医生希波克利特和俄国生理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分别根据人体体液及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明人的气质类型。一般分为四种。
典型的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人不是典型的某种类型,而是混合型的。
胆汁质:精力旺盛、直率热情、情绪体验强烈、易感情用事、外倾型。
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迅速、思维灵活、易适应环境,喜欢交往;但做事粗枝大叶、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转移。外倾型。
粘液质:安静沉稳、喜欢沉思,情绪不易外露,善于忍耐,注意稳定持久;但比较刻板,反应缓慢、不容易适应新的工作。内倾型。
抑郁质:动作缓慢、敏感,情感体验深刻,容易感受到别人不易察觉到的细微现象;一般较瘦弱(反之心宽体胖)、孤僻。内倾型。
资料:据一项关于我国大学生气质类型的调查表明:
(1)大学生中复合质占65.93%,单一型气质占34.07%,总的趋势是多血质类型人数最多,共占56.32%,其次为粘液质占24.18%,第三为胆汁质占13.73%,抑郁质最少,占5.77%。
(2)文理科大学生比较:理科学生中粘液质多,文科学生中胆汁质、多血质、抑郁质比较多。
(3)男女生比较:男生中属于胆汁质、多血质者多,女生中属于粘液质者多于男生。
那么作为一个大学生应如何了解和看待自己的气质类型呢?可以通过心理测验了解。它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只是给人的个性行为涂上某种色彩,而不决定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同时一种气质有它的积极与消极方面,不具有道德评价的含义。任何一种都可以成为高尚、有成就的人也可以臭名远扬和一无所成。气质对职业也会产生影响。某些气质特征往往能为一个人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提供有利条件。
但比较而言,在环境不良的情况下,那些典型的胆汁质(精力旺盛、情绪体验强烈,易感情用事等)、抑郁质的人或胆汁质-抑郁质混合型的人就比较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所以应针对自己的气质扬长避短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4、大学生的性格特征
“性格”指个体对自己、他人和对周围事物的态度,并表现在日常的行为举止中,最能直接地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和品德。
性格主要受后天生活环境的影响,不过同时也受个体生物学因素的影响,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脑的损伤或脑病变对人的性格有一定的影响。一个额叶受损的人会变得动静无常,有时爱说粗俗的话,对同伴缺少尊重,不能听从别人的劝告,极端顽固,反复无常,有时又犹豫不决。
分类:理智-情绪型;独立-顺从型;外向-内向型;A-B-C型(A-B)
我国大学生的性格特点:
第一,从男女大学生的性格差异来看,女生比男生较易情绪激动,兴奋性强,易烦恼,更倾向于服从权威,守纪律,按章办事,依赖性强,在怀疑性和忧虑因素方面居于低分。
第二,从不同专业学生的性格差异看,文科的男生比理工科的男生较为外向、热情,易感情用事,富于幻想;文科的女生比理工科的女生有更高的情绪紧张度,容易激动,内心冲突多,自控力差,情绪不稳定。
第三,从是否为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性格差异看,发现独生子女大学生在某些方面具有比非独生子女更为积极的性格特征,如更聪慧;但是,在某些性格特征方面,独生子女大学生又不如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如情绪稳定性较差,社会责任感较差,独立性较差。
二、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标准
健康人格的标准有很多种说法。但从总体上看,不管何种标准,人格健康的人应该是有利于社会和自我发展的人。从具体特征上讲,健康人格应具有以下标准:
(一)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构成人类社会成员普遍、最直接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调节身
心状态,增强人的责任感。最能体现一个人人格健康的程度。人格健康的人乐于与他人交往,与人相处时,尊敬、信任等正面态度多于嫉妒、怀疑等消极态度;健康的人常常以诚恳、公平、谦虚、宽容的态度尊重他人,同时也受到他人的尊重和接纳。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人格健康水平的反映,同时又影响和制约着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反映了人与社会的协调程度。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在社会化过程中
不断发展的。人格健康的人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密切的接触,以一种开放的态度,主动关心了解社会;观察所接触到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看到社会发展的积极面和主流,在认识社会的同时,使自己的思想、行为跟上时代酌发展,与社会的要求相符合,表现出能很快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不是让社会去适应自己,而是让自己去适应社会。
(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乐观的人常常能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对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对自己所从事的工
作或学习抱着浓厚的兴趣,并在工作和学习中发挥自身的智慧和能力,最终获得成功。即使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也能耐心地去应付,不畏艰险、勇于拼搏。相反,悲观的人常常看到生活的阴暗面,对任何事情都没兴趣,遇到一点挫折就情绪低落、怨天尤人,其至自暴自弃。人格健康的学生对学习或自己的爱好怀有浓厚的兴趣,表现出想象丰富、充满信心、勇于克服困难。
(四)正确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及自己与他人、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是一个
完整的心理结构,表现于认知过程就是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表现于情感过程就是自尊、自信,有自豪感、责任感,悦纳自己;表现于意志过程就是能够白我监督、自我调节,努力发展身心潜能。具有健康人格的大学生对自己有恰如其分的评价、充满自信、扬长避短,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效地调节自己,与环境保持平衡。缺乏正确自我意识的人常常表现出自我冲突,自我矛盾;或者自视清高、妄自尊大,做力所不及的工作,或者自轻白贱、妄自菲薄,甘愿放弃一切可以努力的机遇。
(五)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
情绪对人的活动,对人的健康有重要影响。积极的情绪体验能使人振奋精神,增
强自信,提高活动效率;消极的情绪体验会降低人的活动效率,甚至使人致病。情绪标志着人格的成熟程度。人格成熟的人情绪反应适度,具有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能力,经常保持愉快、满意、开朗的心境,并富有幽默感。当消极情绪出现时.能合情合理地宣泄、排解、转移、升华。
健康人格的各个标准都是相关的。“具有体验丰富的情绪并控制情绪表现的人,通常是有能力满足自身基本需要的人,是能紧紧地把握现实的人,是获得了健康的自我结构的人,是拥有稳定可靠的人际关系的人。”
总之,人格健康的人其人格的各个方面是统一的、平衡的。上述标准不仅是衡量一个人人格健康的尺度,同时也为大学生改善自己的人格提出了具体的努力目标。
三.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障碍
(1)人格障碍及其特点
一般来说一个人只要能与外部环境相适应,就具有正常的人格。而少数人,他们不能适应社会环境,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事、情感反应及意志行为表现出与常人格格不入或不相协调,给人一种“脾气古怪”的感觉,那么就有人格障碍的可能,又称“心理病态人格”。它是指不伴随有精神症状的人格缺陷,没有认知障碍和智力障碍情况下的情绪、行为方面的异常。
特征:A一般都始于青春期。人格障碍从儿童期就有发端,到青春期开始显著。可塑性较大,所以青春期前不能轻易诊断下结论。
B.有紊乱不定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的人际关系。
C.认为自己对别人无责任,总是把责任和错误归于他人。
D.常带着猜疑、仇视看问题,总无事生非,弄得左邻右舍鸡犬不宁,自己则泰然自若,自己从不以为自己有什么不妥或疾病需要求救于人。
(2)大学生人格障碍的表现类型
A.偏执型人格障碍 :敏感多疑、主观固执、心胸狭隘、好嫉妒,自我评价高、易冲动和诡辩,常怀疑别人的用心,报复心强。
B.自恋型人格障碍: 对批评的反应是愤怒、羞愧或感到耻辱;喜欢指使他人,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词希望成为别人关注的中心。缺乏同情心,有很强的嫉妒心。
C.分裂型人格障碍:极端内向、孤僻、回避社交羞怯,易沉溺于白日梦。
D.强迫型人格障碍:过分的认真和自我控制,十分注意细节和追求完美,做事反复检查仍放心不下,常感紧张、苦恼和焦虑,易发生强迫性神经症。
E.癔症型人格障碍:好表现,喜欢引人注目。人格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往往由细微刺激引起爆发性夸张情绪.反应过强,表现具有戏剧性。
F.无力型人格障碍: 也称依赖型人格。缺乏自主自信和独立意识,过多依赖他人,总想求助于他人帮助,有被动服从他人的愿望。
可结合[案例]
G.反社会型和不合群型人格障碍:表现为情绪不稳,常为一时的冲动所左右,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别人的痛苦和社会的损失,易发生违纪违法行为和不正当的意向活动。
H.回避型人格障碍:行为退缩(特别是公共场所)、心理自卑、敏感羞涩易受伤害,除了至亲之外没有好朋友或知心人。
可结合[案例]
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1)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原则
当代青年在选择构建自己的高尚人格的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原则:
①历史客观性。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精神家园里有着丰富的文遗产,现代化的人格是历史性人格的继续和发展,因此,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格选择的历史环境。与国际接轨也要有个尺度,如见面礼
②坚持现实性的观点。理想的人格及其人格精神,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现实的人格,是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客观存在。这里所讲的现实性是指,既不要闭门造车,也不可虚无缥缈,而是活生生的现实人格的塑造。
③坚持科学性的观点。古今中外,人格的模式丰富多彩,选择的过程中切忌囫囵吞枣,而应采取冷静的、批判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发展一种健康的人格进行理性的思考。
④坚持人性的观点。人格的发展,重要的是体现在每一个人的身上。自我的人格塑造,要与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相适应,反映出真实的自我形象,而不是多重人格的形象。
(2)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基本途径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一是要服从人格健康发展的需要,二是要服从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而言,怎样塑造健康人格呢?除了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外,就每个人而言,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每一位大学生都应该积极关注自己的人格健康,通过正确的实践途径,完善自身的人格修养。
A.准确认识自我,合理整合人格,克服人格弱点。知道自己的长处与不足.进而有目的、有意识地去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的性格和气质。做自己气质、性格的主人。从自知之明到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气质和性格的自我悦纳过程。一个人的缺点仿佛是他优点的继续。优点的继续超过了度,表现得不是时候不是地方,就会成为缺点。
一则关于认知障碍的幽默:
B.主动调控情绪,保持愉悦开朗的心境。
C.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提高交际技能。在多元化的今天求同存异,培养自己开放的人格、博大的胸襟。
目前大学生中的独生子女已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家庭的教育和社会所形成的矛盾也比较复杂。而对多元化的环境因素和各式各样的心理压力源,大学生应努力培养自己一种求同存异、有容乃大的博大胸襟,一个人如能做到这样,必然能形成和谐的人际氛围,并产生健康的人格动力。
D.加强意志力磨练,培养良好的情操。自觉主动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培养经受挫折的耐受力,不盲目冲动,不消极低沉,而意志的培养则是一个艰苦、长期坚持不懈的过程。“有志者事竞成”,任何人都没有理由看轻白己而悲观,怀疑自己以至于自暴自弃。当代的大学生更应顺应时代的进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始终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年龄,除了学好基础课、专业课外,还应该培养自己的爱好,加强素质方面的学习和提高,从而达到陶冶情操、优化人格的效果:例如练习书法可以净化心灵,稳定情绪,克服急躁心理;练习下棋可以开拓智力,活跃思维;运动可以磨练意志等。
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篇3
关于人才的培养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成才必先成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得就是成人的重要性。人字的一撇是智能,一捺是人格。一个人只有把崇高的国格、高尚的品格、优秀的性格、健康的人格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
最近看新闻报道了很多骇人听闻的事情:初二学生坠楼,疑为情所困遭老师批评选择轻生;郑州一高中生不堪压力用哑铃砸死母亲,称不后悔;复旦大学研究生室友投毒案;还有某地一小学生因为老师批评了两句就离家出走,让老师和家长一番苦找……面对学生出现的种种惊人之举,我们不得不反思,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远比取得好的成绩要重要得多。
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得到父辈、祖辈的宠爱,溺爱太多,觉得很多東西都是理所应当,自私冷漠、缺乏爱心和责任心,没有承受挫折的能力,遇到问题不会解决,而采取极端方式从而酿成很多悲剧。其实,这是一种心理疾病,即“人格障碍”。一个人如果没有知识,将来成为次品;一个人如果身体不健康将来成为废品;一个人如果拥有丰富的知识,但没有好的品行,将来会成为危险品,对社会将构成潜在的威胁。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这是“公民意识”在党的文献中第一次出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方向既定,目标清晰。未来10年,我们将送给中国社会什么样的公民?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回应这个时代的课题。基础教育阶段“加强公民意识教育”重在抓人格培养,促使其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谓人格,就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它对人的事业成败、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培养一个人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势在必行。
健全的人格不是天然形成的,需要社会的促进、学校的教育和家庭环境的熏陶渐染,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呢?
一、做到以人为本,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
以人为本就是尊重、关心、理解和相信每一个人,这样学生才能自觉接受教育,主动提高自己。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心理,善于正面引导,善于因材施教,使其能发挥个性特长。每个人的“天赋不同”,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同,智力发展有早有迟,个性也不一样。所以,教学就不能搞一刀切。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个性特点,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对于性格脆弱的学生,既要注意对他们的缺点进行批评,又要注意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一定的引导和鼓励;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要有意给他们安排一些在集体中抛头露面的机会,并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使他们得到锻炼;对于心态浮躁的学生,可以有意识地安排他们从事一些细致性的工作,让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养成细致认真的习惯,去掉浮躁的毛病;对于那些一有成绩就沾沾自喜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学习一些科学家和优秀学生的故事,使他们戒骄戒躁,认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也就是孔子提倡的因材施教。重度弱智儿舟舟,其理性智商只相当于四五岁的孩子,24岁仍然不识字,但他情商很高,人际智商也很好,其父母注意发掘培养,最终他用指挥棒划出了美丽的弧线。若是我们的教师,对每位学生都有亲子教育之心,从人本论的观点出发,去培养、发掘、塑造每个学生,我们教育的成功率就会很高。
二、培养学生感受“爱”的能力,也就是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繁体“爱”字上面是一个爪,中间一颗心,下面是腿(行走),即用手捧着一颗心到处行走,寻找爱。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爱就在我们身边。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已经习惯了各种各样的爱,所以认为那是理所应当的,变得自私、麻木、冷漠,很难感受爱的存在。听了李老师的一节课《爱在哪儿》,教师带领二年级的学生从感受爸爸妈妈的爱开始,从刚出生时爸爸妈妈为他们擦屁股、擦鼻涕开始,再到教给他们开始简单的学说“爸爸妈妈”这几个简单的字,再到他们生病时,爸爸妈妈的种种焦急……其中,有一个孩子说他爸爸为了这个家凌晨一点起来做豆腐,当时我有种想哭的感动。学生首先感受到爸爸妈妈对他们的爱,才会去爱自己的家人,进而爱身边的人,感恩身边那些帮助过他们的人。我们应该感恩,要在感恩中活着,感恩于赋予我们生命的父母,感恩于给我们知识的老师,感恩于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企业,感恩于帮助、关心和爱护我们的那些人,感恩于我们的祖国,感恩于大自然……感恩地活着,你才会发觉世界是如此美好。
三、培养学生的应对挫折的能力
有人形象地将那些养尊处优的独生子女比作温室里的花草、大棚里的蔬菜,这些孩子大多意志薄弱,抗挫折能力不强。而且很多家长还没有意识到挫折教育,想给予孩子的是最好的条件,最好的照顾。但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有的学生面对挫折感到无能为力、束手无策,这时老师应讲述一些伟人、名人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典型事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挫折,同时帮助他们正确地分析受挫的原因,在挫折中吸取教训。老师要让学生知道挫折有双重性。一方面挫折会让人心理痛苦、情绪低落,另一方面它能够促使人们不断努力追求,增强人对挫折的免疫力。因此,老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尽最大努力去克服困难,消除挫折带来的不利影响。这样,他们才能够正确面对磨难,学会有所担当。
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构建 篇4
心理档案建设一直都是政府和学者关注的重点,目前已经取得了较多的经验和成果。但是,从心理档案建设的理论视角、内容结构和技术手段三方面来看,我国心理档案建设仍有所缺失。
1.从研究视角来看,缺乏在毕生发展观视角下的心理档案建设实践。目前,我国心理档案的建设大多围绕着学生群体展开。其中,教育部社政司靳诺司长所完成的教育部重点课题“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评定量表的编制”更奠定了我国心理档案建设的方向。围绕着靳诺司长的研究成果,学者在大学生心理档案建设方面取得了系统、丰富的成果[1]45。但是,目前我国心理档案建设仍然是不成熟的,其服务对象多以大学生为主。而生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就心理档案而言,对个体生命历程中任一阶段心理状态记录的缺失,都将对个体后续心理状态和行为的评价造成影响。从个人生命的发展过程看,大学生群体正处于青年阶段。若仅聚焦该阶段建设心理档案,必然忽略诸如幼年、中年和老年等其他重要的年龄阶段。所以,目前心理档案的建设缺乏在毕生发展观视角下,关注个体终生心理状态发展的实践经验。这种理论视角及实践经验的缺失,将使研究者无法通过心理档案追踪个体在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变化。在纵向层面表现为对个体心理特质发展特征的忽略,在横向层面表现为对个体的心理特质差异化的忽视。
2.从内容构建角度来看,目前心理档案的内容相对混乱、分散,缺乏有体系的内容结构。现有的心理档案多倾向于通过心理测试寻找个体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以此作为干预和矫正的依据。在许多人眼中,心理档案俨然成为心理健康状态的诊断工具。这也使得目前心理档案的内容毫无条理地成为一锅粥,凡是和心理健康测量相关的内容都被纳入其中。比如,有关个体躯体化症状、焦虑、抑郁、自卑、社交退缩、社交攻击、性心理问题、及精神病倾向等内容往往在没有分类整理的前提下成为了心理档案的内容[2]67。这样的内容结构一方面增加了研究人员整理和分析的难度;另一方面也使得个体本身对心理档案的应用性产生置疑。所以,大多数个体在填写心理档案时往往敷衍了事。这对研究者和研究对象本身都是损失。此外,我国心理档案的内容建设倾向于照搬国外经验,直接将国外的测量工具和内容架构拿来使用。这样的做法使得心理档案系统在微观层面上无法满足个体的差异化需求,在宏观层面上无法和本土文化接壤。因此,在适合本土文化的基础上,构建具有统一内容核心的系统结构化的心理档案内容体系,是能够使所有心理档案参与者都受益的正确方向。
3.目前心理档案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仍然是相对落后与单一的,缺乏契合大数据时代的理念和技术手段。目前,部分单位在建立心理档案时仍以传统纸质量表为资料收集媒介。而已有的心理档案软件也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大多数仍为单机版本,只能在一台电脑上使用。网络版的心理档案软件也大多需要强迫用户在单位的局域网中使用。据相关文献描述,现存的心理档案软件无论在易用性还是稳定性上仍然有所欠缺。其中,单机版的心理档案软件操作复杂,无法实现大规模的用户数据收集,使得档案研究人员后期工作变得复杂。而已有的网络版的心理档案软件则人际交互界面不友好,支持的浏览器有限。特别是已有学校反馈,当网络版本的心理档案同时填写人数超过千人时,系统便会崩溃。由此可见现有心理档案建设的技术手段是落后、单一的。这与大数据时代的理念是完全不相符的。在大数据时代,心理档案应该从单一的小群体数据集合转向成为一种集合全民心理状态描述的数据资源。因此在心理档案数据的收集方式上,也应充分利用灵活而便利的信息化手段。比如,在云计算服务的基础上,个人可以通过诸如安卓、IOS移动客户端随时录入心理档案数据,也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心理档案反馈结果。类似于此的技术革新形式,才能够使心理档案建设既契合大数据背景,又能够有所突破和进化。
二、毕生发展观视角下健全人格心理档案的构建模式
基于现有心理档案建设的缺失,我们讨论了从毕生发展观视角下出发,建设以健全人格为核心内容的心理档案构建模式。
1.应该以毕生发展观为视角,构建能够同时满足生物发展、社会文化和时代背景三方面需求的心理档案。毕生发展观覆盖了从受精卵开始到死亡结束的全部生命历程,并探讨在生命历程中个体心理状态和行为的变化。在该视角下,强调了从时序性角度出发对个体心理发展动态梳理的重要性。同时,从生命的历程层面来看,毕生发展观对时间的划分并没有局限在生命时间维度上,它还囊括了对社会时间和历史时间的重视。生命时间从生物角度强调了个体在一生中所处的幼儿、青少年、中年和老年等不同阶段。该时间维度使研究者能够对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状态进行分析。而社会时间则反映了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实时影响,该时间维度决定了个体在特定社会背景下完成约定俗成事件的具体时间。比如,学龄、婚龄等都是社会时间,它们都会对个体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产生影响。而历史时间则凸显了个体所处的历史时代背景。由此可知,在毕生发展观的视角下,个体的心理状态同时受到了生命时间、社会时间和历史时间的影响[3]469。因此,心理状态是一个多维度动态变化的非线性过程。若将个体心理状态视为因变量,将三个不同的时间维度视为自变量,个体的心理状态便被投射到了三维的时间立体坐标体系中。在这个坐标体系中,历史背景、社会文化及个体生理特征都会同时对个体的心理状态造成影响。因此,从毕生发展观视角出发构建心理档案,必须同时兼顾三个时间维度。
2.构建以健全人格为核心内容,更易于培养个体全方位发展的心理档案。健全人格的概念在先秦时期就已有之,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更是将君子作为了健全人格的最高典范。君子一方面指个体在道德情操层面所应具有的高水准境界;另一方面也指个体在社会交往层面所具有的最高礼仪规范水平。所以,君子也是对个体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要求。在此基础上,我国古代所提倡的仁、智、勇、隐、中庸、自强的理想人格模式进一步地丰富了君子作为健全人格典范的内容结构。类似地,现代心理学也倾向于将健全人格界定成一种非特定的综合性的范畴类概念,它是由多个特质组成的结构系统,只有在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和特质都得到了健康均衡的发展才能够称之为健全人格。如奥尔波特提出了健康成熟的人格特征的六项标准:自我扩展能力,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自我接纳的能力和安全感,实际的现实知觉,自我客观化,统一的人生哲学。显然,古今中外对健全人格的界定有共同之处,它们都同时强调了个人心理素质的完美和集体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所以,健全人格同时具备了发展性和结构性特点。而这两个特点也同毕生发展观的视角相契合。所以,从培养个体的健全人格的角度出发建设心理档案,将能够弥补现有心理档案所存在内容松散无结构的问题。例如,以培养幼儿健全人格为目的心理档案,在建设过程中应首先梳理出幼儿健全人格所包含的心理特质。其次,对幼儿的健全人格进行整体测量,分析幼儿在人格各层面上的优点与潜质。最后,根据幼儿人格特质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加强。这样的心理档案的建设思路将能够在充分挖掘幼儿个性化特质的基础上,更有针对性地促使幼儿人格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4]66。所以,区别于传统心理档案所采用零碎的内容结构,以健全人格为核心内容的心理档案建设应形成更为有效的内容结构体系,系统地培养完善个体的心理素质。
3.运用契合大数据时代背景的理念与技术手段,构建具有信息化时代特色的心理档案[5]39。在信息大爆炸的互联网年代,以云计算、物联网和社交网络等为代表的新兴网络服务在改变人们生活及工作方式的同时,也进一步促使了大数据时代的出现。大数据作为一种海量级别的数据形式,具有更为多元化的数据格式和宽松的数据组织形式。可以说,大数据作为社会生活即时而全面的反映,使研究者可以直接对总体心理特征进行直接描述,进而能够更加准确和直观地构建人格和心理状态的常模。具体而言,大数据背景下的心理档案建设和现存的心理档案建设有两点差别。第一,使用云计算手段,个人将可以使用最新的手机、平板客户端随时随地填写和查看自己的心理档案。同时,大数据背景下心理档案的数据收集是以对总体的直接描述,而非基于小部分样本的推断。因此,心理档案的建设也将能够在准确地测量出个体人格特质及心理状态的同时,为个体提供符合现实情境和基于总体数值的参照对比值。这将使个体在明了自己的人格特质的同时,也明了自己和他人的差异。这种既描述总体心理状态又分析个体差异的方式,将有机会促使心理诊断出现变革性的方法。第二,大数据的超大数据容量将促使研究者能够更好地运用结构方程建模、生命表、存活率分析、增长曲线模型、事件史方法等多元统计分析工具对多重指标同时进行讨论,构筑起一种对综合宏观、中观和微观三层面共同分析的研究范式。这种研究范式也将进一步地促使心理档案建设的技术层面和最新理论融合,并使心理档案建设在理念和手段上同时满足历史、社会和个体三种水平的需求。
三、对未来心理档案建设的展望
基于毕生发展观视角下的健全人格心理档案构建方案无论在理论背景、研究内容还是技术手段上都是一种超越。从心理档案的发展来看,这种超越有两个层面的体现。
第一,它是对生命历程不同阶段、社会文化和个体生物特点的全面整合。正如布朗芬布伦纳所提出的生态系统理论一样,个体的成长并非仅仅是生物体的成长。更多时候,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是持续一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始终都在和其所处的外部环境相互适应并改变状态。其中按照外部环境对有机体影响程度来看,可以区别为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三类。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系统对个体影响有所差别。而基于毕生发展观视角下的心理档案构建更是布朗芬布伦纳理论框架下的践行者。它通过对不同生命历程中时间维度的强调,将时代背景、社会文化和生物因素对个体心理状态的影响全面地记录下来。这样的记录方式必然对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因果关系大有裨益。
第二,它使得心理档案从记录系统上升为一种服务标准。当心理档案的核心内容设定为健全人格后,其职能属性便从原本的记录工具转换成为对个体全面发展的培养依据和工具。在日后的大数据背景下,个体可以通过便捷的信息化工具随时访问自己的心理档案,查看自己人格发展中的优点和潜质。同时,在一定权限的许可下,个体还可以通过查看总体的人格统计报告和他人分享的人格报告,更进一步地了解他人和自己的差异。作为服务标准存在的心理档案才是以人为本的心理档案构建。而从信息化服务本身出发,这样的心理档案建设体系也是具有开创性的,它必然能够促使心理学、档案科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门学科的融合成为现实,并迸发出更美妙的火花。
摘要:首先,本文从理论视角、内容结构及技术手段三方面探讨了我国目前心理档案建设中所存在的欠缺之处。其次,探讨了在毕生发展观视角下的健全人格心理档案构建模式。最后,基于该模式展望了心理档案建设的未来。
挫折育人,健全学生人格 篇5
http:///detail.asp?n_id=4081
某报刊载了一则故事说,英国博物馆收藏了“人体骨骼”和“人体血液循环”两幅图,是当时一个名叫麦克劳德的学生所创作,在其学习期间,这名学生一直想了解狗的内脏,苦于无狗解剖,了却其梦昧以求的心愿。有一天,他偶然发现所在学校的校长家养有一只十分可爱的宠物狗,于是经过反复“计划”,便鼓足勇气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偷杀了这只人见人爱的宠物狗,遂其心愿。校长得知后,并没有大发雷庭,而是决定给这个胆大包天的学生一个意想不到的“挫折教育”方式:“惩罚”他画了两幅画。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博物馆收藏的两幅画。读后令人费解,但细细品尝,又使人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回味无穷,感触颇多:这位校长不愧为是教育的行家,育人的高手,真可谓是一举多得,既让这位学生如愿以偿,满足了他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又肯定了这个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解决了学生心中一直的企盼,收到了“挫折教育”的效果,还使这个学生一举成名。
一提到“挫折教育”,人们自然与惩罚相联系,又自然地把惩罚与体罚(或变相体罚)相提并论,把二者绝对地甚至完全地不加区别地等同起来,当然也就谈“挫”色变,涉“折”退壁三舍,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实“挫折教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惩罚,一味认为是赤裸裸地伤害教育对象,其实不然。当然它与“赏识教育”相比而论,是显得一些危险,有时苍白无力,甚至可能达到教育的负面效应,也很难预料。但是只要教育工作者运用得当,恰如其分,掌握好火侯,也完全可以大显神威,足显其独特的育人功效。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合理而恰当的惩罚教育(也就是今天人们广义的“挫折教育”)不仅是合理的,而且也是非常必要的。常言道: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古人尚未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先饿其体肤,乏其筋骨……”,实质上就是我们说的“挫折教育”。众所周知,系统的教育是离不开“挫折教育”,它对于培养受教育者自己对自己负责的健全心理,加大其受挫的承受量,提高其耐挫能力,帮助其健康成长是大有补益的。但实施“挫折教育”应当警惕慎重和认真严肃的。
一、惩罚教育的目的是矫正受教育对象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的过错言行,培养他们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的心理感受应。为此作为教育者要对受教育对象充满爱心,时时处处以爱字当头。以饱满的爱和热情作为“挫折教育”起迄的链条,在“挫折教育”的过程中,洋溢着浓浓的真情,以真诚贯穿整个“挫折教育”的始终。从而,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教师的爱,处处感受知老师的“人本理念”,充分感知教师的“人文关怀”。从内心深处认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缺点,自觉自愿地在教师纠正自己过错中进一步认识自己的不足。只有如此。教师才会得到过错=以致于所有学生的拥护、支持、信任和爱戴。
二、选择恰当的“挫折教育”方式。“挫折教育”的方式如果说是简单、粗暴,它只会导致学生与教师的对抗,产生抵触情绪,形成逆反心理,不但达不到育人的效果,反而弄巧成拙,适得其反。由于学生身心年龄结构特点,加之社会阅历少,世界观正在逐步形成,思想的可塑性和弹性极大,对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辩别能力不强,往往容易出现一些超乎寻常、令人头痛的言行,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教育者不分清红皂白,当众大加指责,出言不逊,恶语相伤,甚至以暴制暴,教师也许一时解了恨,消了气,而违纪学生或许迫于教师的威严,表面上看可能认识了错误,也许当时不再进一步产生过错,实则内心根本不服。此时,我们作为育人工作者,应低调处理,先要平息事态,把过错学生喊在人少的地方,同时我们教育工作者一边冷静思考,一边反复琢磨,在了解过错学生为什么犯错的基础上,根据过错的性质、大小和造成的影响强弱与否等综合考虑,寻求最佳的受挫教育方式,如此既可避免教师的大动肝火,维护了教师的“为人师表”的形象,同时又不当众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过错学生也能接受,并让其在恰当的“挫折”过程中受到教育,自觉自愿地深刻反省,当然过错学生会从内心感激您,觉得您可信任,可交往,真正地在帮助其改正不足,在教育和转化他,打心眼里佩服和尊敬你。
三、“挫折教育”要因人而异。在对过错学生的谈话教育中,应宽以待人,和风细雨,耐心地做思想工作,让其体验教师的可亲和可敬,则会和盘托出违纪的前因后果,教师在掌握第一手真实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其身心年龄特征、心理个性和所犯错误的性质和后果,作出恰当的“量刑”。同时要向学生阐明为什么要受这种挫折过程,是为了帮助他改正什么错误,同时要多多鼓励、多多安慰,并提出今后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努力的方向,使之深深意识到:人非圣贤,熟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样学生就会心悦诚服,愉快地接受“挫折教育”的方式。
让学生享受健全的人格教育 篇6
我校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方法与途径主要有:
1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做到教书育心。教书育心中的育心指的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学习心理品质和社会心理品质的培养与熏陶。各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有显在的,有潜在的。显在的。如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很容易看出来;潜在的,如学生人格、情感等是潜藏着的。后者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科学知识可以重新学习,而良好的人格却很难重新学习。教书育心就是要求通过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之成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2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素养,以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健全的自身人格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正如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都不能代替教师的人格作用。”
3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心理环境。环境育人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它也适用于心育。校园文化的心理环境或氛围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静态文化心理环境。如校容、校貌及各种设施设备等。通过刻意的美化布置和装点,使其具有感染力。一个立意较高的美化布置,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激励。高层次的校园环境,会起到烘托的作用;二是动态文化心理环境,我校积极利用全体师生在共同生活中缔造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班风、校风等舆论手段对全体学生施加“定向”影响,去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去优化师生的相互关系。
4开设心理辅导教育课,建立心理咨询室与心理咨询箱。心理辅导教育课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心理辅导或指导活动课,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讨论、表演、演说、游戏、访问、填表及观看影视节目等活动形式,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建立心理咨询室与心理咨询箱,目的是加强辅导,帮助特殊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我们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最终达到乐学的境界。
健全的人格教育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使潜能得以开发,个性得到张扬。尊重孩子的爱好就是重视孩子的个性发展。诺贝尔获奖者都有自己的特殊爱好。作为老师,无论孩子哪方面的爱好,只要是正当的,我们都应该支持和鼓励。
我校在特长技能领域实施自主发展。学校构建起“学科类——选修类——综合实践类”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在开齐上足《新课程纲要》所要求的所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了包括艺术、体育、科技、竞赛四大类19门选修课。形成了富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设了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课程,引导学生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与自然、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的参与意识、探究精神和动脑、动手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
通过举办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和开展各项大型文艺演出、运动会,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技能的舞台。
健全的人格教育使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获得提高
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素养,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思想道德素质是成功的人格教育中的根本和灵魂。唤起学生的良知、同情心和羞耻感,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职责和对社会的义务,从而使整个社会沿着和谐、有序、健康、文明的轨道发展。
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的教育,让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发扬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学会尊重他人、礼貌待人、帮助他人,尊敬教师、孝敬长辈,增强自尊自爱自重意识,学会文明交往等。
关于健全大学生人格教育的思考 篇7
关键词:和谐校园;校园文化;团体辅导;健全人格
为帮助大学生更好了解自己,更加健康成长,笔者对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如下。
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学生。发放问卷575张,有效问卷559张。其中男生191人,占34%,女生361人,占66%。年龄最大22岁,最小17岁。要求①参加调查之前他们都没有做个此问卷。②规范使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学生施侧,要求大学生根据近一年情况如实填写问卷中问题。③回收问卷,根据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筛选标准及筛选结果
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总分56分,只要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即判为Ⅰ类:总分在25分(包括25分)以上者;第25题作出肯定选择者;辅助题(65和66题)中两题均做出肯定选择者;明确提出咨询要求且属于心理问题者(68题)这类学生要求面谈。Ⅱ类学生得分在20—24分之间,第8、16、26题中有1题作肯定选择,辅助题中只有1题作肯定选择,可能有某种心理问题,但不甚严重,应引起注意;Ⅲ类学生为不符合以上两类条件心理基本健康的学生。
统计分析
人格具有整体、稳定、独特、社会等特性。健全人格包括:①内部心理和谐发展,即个体兴趣、动机等都朝健康方向发展;②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展友谊,即在人际交往中能体现尊重他人、理解和信任等品质;③能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有效运用到工作和事业中。在学习和工作中勇于创造、善于创造。能走向成功,体验成功喜悦并形成新的动机。该院大学生在人格特征和当代大学生人格特征基本吻合,大部分学生人格是健康的,但多少都有些不健康的成分。特点如下:
1.智能结构基本健全
大学生群体生理已经趋于成熟,对自我认识也逐渐清晰。95%大学生认为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对自己身体健康充满信心;认为自己心情开朗的大学生有50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90%。6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朝气蓬勃。
2.神经症类型占比重越来越大
由于竞争加剧,当代大学生感到更大的压力,同时心理健康方面的神经症表现的越越来越明显。很多学生有强迫倾向,58%的被调查者对任何事情不反复确认就不放心,57%的人总是注意周围的人。曾经失去意识抽筋的人竟有10%之多。
3.心理冲突加剧,但心态积极
不少大学生承认自己焦虑不安,容易动怒,缺乏耐性,心理经常冲突。
此外,职业学校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也表现出特有的人格特点:
(1)自卑。这是职业学校学生最突出的不良人格特征。众所周知,在我国教育体制直接影响下,职业学校的生源往往都是那些在学校里成绩不突出,考不上重点高中,考不上大学的学生。在现有的评价体制下,一个学生的分数更为看重,这些分数不高的职业学校学生自然变为其他人眼中的落后者,他们自己也容易变得自卑。很多学生不愿意告诉别人在哪所职业学校就读,就算说出来了,也觉得很不好意思,很没面子。这种心态一定程度影响学生的自信心,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自我意识不健全。职业学校的学生更为容易受到社会、周围人群的影响。由于职业学校的性质和专业特点,职业学校的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相对较多,但学生自身认知水平限制,社会化程度并不高,所以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打架斗殴等行为在职业院校较为普遍。
(3)情绪化倾向严重。高职院校很多学生情绪较不稳定,容易走向极端。部分学生过于冲动,做事不顾后果,只图一时痛快;而部分学生过于犹豫,做事拿不定主意,喜欢逃避问题,一遇到挫折便萎靡不振。有的学生则集两者一身,情绪大起大落。
(4)人际关系处理不当。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认为人际关系很重要(97%)。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想与他人保持良好关系,有个好的人缘。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人格塑造有重要意义。但很多学生对人际关系既爱又恨。
健全大学生人格的若干思考
1.基本认识
(1)大学生人格培养是建设平安、文明、和谐校园的应有之意和重要组成部分。观念是和谐的根本。健全大学生人格是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帮助,这符合学生主体性要求;众多大学生都有人格缺陷,校园不能称为和谐校园。平安、文明、和谐校园既包括校园的人际和谐、组织和谐也包括师生自身和谐和自然和谐。
(2)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应融入平安、文明、和谐校园建设这个大的系统工程。系统论观点强调任何系统都是有机整体,并不是各个部分简单相加,系统各组成之间并非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学校作为育人系统,师生关系,教风、学风各个组成部分都是相互作用的。因此,谈大学生人格教育,应该把学生放在整个系统中综合全面地考虑。
(3)建设科学的培养机制是关键。除了观念上重视,还必须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培养机制,这包括课程的设计,师资队伍的建设,配套设施的准备等等。建设科学有效的培养机制需要考虑两个重要问题。①各方利益的协调。这需要很多部门沟通协调。②充分发挥组织信任的作用。
2.具体策略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内容、以校园为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①学校管理宏观方面应以构建学校的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应坚持科学的办学方针和信念,要和时代精神相结合;操作层面应以荣辱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明辨荣辱,然后身体力行。这要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继续加强,而且应该更多考虑如何才能实效、高效。
②应倡导精致化管理,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意识,确立教育服务的理念。要从细节做起,让校园充满人情味,充满亲切感。校园文化既要丰富和活跃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而且能够满足大学生归属的需要和交往的需要。学校应该积极搭建平台,给学生展示才能提供舞台。通过主题演讲,各种竞赛等多种方式打造校园文化的精品项目。
(2)整合资源,加强人文素养培养。
该院属于典型的工科院校,与大学生科学素养相比,人文素养相对薄弱,这对于人格的健全发展是不利的。因此要培养健康的大学生,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做到不放科学,紧抓人文。上海一些高校为学生情感教育的开设相关课程便有一定借鉴意义。涉及“女性,家庭,爱情”等主题的课程让学生更多去关注社会,了解人生。该校男生占较大比例,很多学生对于男女感情缺乏足够了解,如果开设类似的课程,相信会对男生女生相处提供帮助。
(3)小事做起,加强归因训练。
职业学校大学生诸多不良人格,比如消极自卑,很大程度上是相互比较造成的,消除这种不合理观念一靠归因训练,二靠实践证实。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失败是因为运气不好,命运不佳,而很少归因于自己的勤奋不够,这种情况下,要对大学生进行归因训练,让他们明白,自己的未来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自暴自弃,等待救世主是没有用,只有自己锤炼自己能力,及时把握机会才能取得成功,而这些训练最好方式就是放在实际行动中。大学生应积极参加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实践活动,不要眼高手低,要从细节从小事着手培养自己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体验自己水平的提高,感悟自己成功的喜悦。而学校也应该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的机会,除校内勤工助学外,还应考虑为学习推荐到校外单位实践的机会。
(4)引进团体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