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绿色大学发展低碳校园

2024-10-09

构建绿色大学发展低碳校园(精选6篇)

构建绿色大学发展低碳校园 篇1

构建绿色校园 共享低碳生活

--孤山学校构建绿色校园构想

为了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的环保意识,养成环境保护的良好行为习惯,充分发挥校园环境教育作用,从而推动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经研究决定在全校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

一、指导思想

我校绿色生态校园建设工程,以生态和谐理念,优化育人环境、培育生态文明意识为宗旨,以“校园环境园林化”为目标,坚持环保、美观、经济、适用原则,做到“校在园中、园在校中”,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二、创建“绿色校园”的内涵、意义

1、“绿色校园”的内涵

“绿色校园”是指在实现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日常管理中吸纳有益于美化环境、和谐自然的各项管理措施,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资源和机会全面提高师生环境素养、人文素养。绿色校园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绿色理念,指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实现现代文化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二是绿色文化,指营造一个“人人具有绿色意识、诚信达礼、遵守公德、互助互爱”的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氛围;三是绿色环境,指实施绿色环保措施,建设一个优美的教学、生活环境,给予师生以美的享受和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感染与熏陶。其中绿色理念是核心,绿色文化是灵魂,绿色环境是基础,三位一体,不可分割。建设绿色校园不仅是美化校园环境的重要手段,还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正如美国教育家勃莱森所说:“任何一所学校环境都在默默地对学生们发表演说,而且人们的确会注意它,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和影响”。

通俗阐释,“绿色校园”就是一所环境清洁优美的学校;一所环境教育教学规范化、系统化、富有特色的学校;一所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发展的学校。

2、创建“绿色校园”的意义

① 有助于学校师生对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统一认识和全面理解,提高师生的环境素养及自然和谐理念。

② 有助于美化校园环境,给学校师生创造一种优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让师生在优美的环境里得到美的熏陶,以约束自身的不环保、不卫生、不文明行为,提高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

③ 有助于促进学校环境管理体系和相关档案资料的规范,提升校园环境的层次。

④ 有助于通过师生带动家庭、村居、社会重视环境建设,促进与社会、政府、企事业单位和民间团体在学校环境教育和管理上的合作。

⑤ 有助于提高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形象,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三、目标任务

校园环境园林化。通过植树、栽花、种草,充分运用园林艺术手法,把校园内拥有的空间全部绿化美化。达到学校校园绿化覆盖率50%以上的标准。

四、步骤措施

1、我校实施“绿色生态校园”建设工程,涉及面广,技术性强,聘请绿化专家设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全面推进。

2、将“校园环境园林化”通盘考虑、统一规划,由专业人员承担设计《绿色生态校园建设规划平面图》,将各方面内容一步整体规划到位,并纳入学校总体建设规划。

3、规划因地制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植被、建筑等自然、人文条件,选用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树木花草,突出教育主题,体现出本校特点。

4、规划与校园周边环境和谐一致,规划到校园的每一个部位、每一个角落,确保不留空白。

五、“绿色校园”建设基本原则

1、整体发展原则

学校在现行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健全已有的各项环境教育工作,推动学校在各个管理领域,如行政管理、教学和教务管理、思想品德管理、团队活动管理、后勤管理中的绿色校园理念,融入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创建绿色校园过程中通过制定计划、采取措施、检查纠正和总结提高的管理模式,并适当强化机构建立、组织培训、完善教学资源、建立绿色档案、共享相关信息等环节,科学系统地推动创建活动的开展,使创建绿色校园活动与现有的管理体系相协调,并通过持续不断地改进,为学校乃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共同参与原则

要求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全体教职员工及学生根据各自的职责与分工共同参与,为推动创建活动的开展,发挥各自的作用;同时鼓励家长、专家、村居、媒体、政府机构及有关人员的积极参与。

3、循序渐进原则

在创建“绿色校园”过程中,特别是在环境建设和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方面,应依据学校的现有条件和基础,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投入,循序渐进,逐步优化,尤其要注意计划的长远性及决策的合理性,切忌盲目跟风。

4、因地制宜原则

学校根据自身的条件,合理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突出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具有“与时俱进”精神的特色文化,发挥学校师生的集体智慧,充分体现活动和参与方式的多样性、实用性与前瞻性,使“绿色校园”创建活动走出一条特色、可行之路。

六、认真开展绿色教育活动:

1、实施“绿色教育”计划,开展以绿色校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

① 组织相关教师,为学生开设绿色教育讲座,使学生系统地接受生态环境教育理念。

② 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观念,特别是环保意识融入教育的相关要素之中,使之成为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③ 引导学生追求人性化、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生活方式,逐步理解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式。

④ 学科课程渗透。立足主渠道,注重各学科中绿色教育的内容和知识的渗透。环保教育是绿色教育重中之重,在学科教学中所占比重最多。丰富学生环保知识是提高学生环保认识和自觉性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爱护家园的情感是绿色教育成功实施的保障。为此,学校根据各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科学课渗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空气污染、安全用火、节约用水、水的消毒、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水土流失知识等的教育。思品与社会课主要渗透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方法、行为和法律法规要求等。语文课渗透环保的情感教育,指导写好环保征文、种植日记;数学课则在应用题上巧妙渗透环保的教育思想;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更用艺术的形式围绕“绿色教育主题”让学生唱、画、演、做。各任课教师根据学科渗透目标和要求,进行有机的学科环境教育渗透,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加强学生的环保行为,增强绿色教育的力度。

⑤、校本课程强化。我校集中师资,根据本校的特点,以环境教育为主题,自编《人与自然》的环境教育系列校本课程,为我校绿色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有效措施。

⑥ 及时抓住有利时机开展全校性的环境教育活动。每年主要结合植树节(3月12日)、地球日(4月22日)、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世界无烟日(5月30日)开展教育活动。植树节除组织学生参

加各种形式的植树活动外,还在全校开展“我为校园增添绿色,争做校园环保卫士”的主题教育。地球日组织全校师生校外捡白色垃圾,开展爱我校园、爱我家乡等公益性活动。同时在全校开展以“只有一个地球”为主题的作文比赛。世界环境日听取观看有关环保的教育教学短片。世界无烟日召开“吸烟有害健康”主题校会,以演讲、小品、知识擂台赛的形式进行教育活动。利用手抄报、插花、手工艺品制作比赛等方式进行环保教育活动。

⑦ 鼓励孩子们在家里种植一些简单的植物,让他们把自己种的植物带到学校来养护;各班级设立植物角。通过这个活动,一是激发和培养孩子们对绿色环保和植物科普等方面的兴趣爱好;二是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意识,孩子们通过种植这颗植物,知道要让他们健康的成长,需要精心的呵护。从而体会到父母养育自己的不容易,激起他们对父母的感恩。

2、加强绿色校园建设宣传,增强绿色环保意识。

① 在做好绿化养护、整形、校园清洁等日常维护工作的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绿化、环保意识。

② 通过板报宣传等方式,宣传节能环保,让大家都能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不乱丢、乱扔垃圾的习惯,并在适当时间组织员工和师生进行“给玻璃洗脸”、“清洁屋内墙面地面”、“你丢我捡”等保洁活动。

③ 宣传窗和黑板报定期刊出以绿色、环保、卫生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内容和图片。

3、积极开展节约能源活动,实施绿色环保措施,建设节能环保、绿色安全型校园。

总之,创建绿色学校,开展环境教育使学生受益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它对学生整体素养的形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在环保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感恩,为获得终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生存与发展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的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但是充满希望的工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将绿色教育推动得更深,更广,更远。

构建绿色大学发展低碳校园 篇2

2008年, 在联合国等相关组织的推动下, “低碳概念”成为全球热门的环保议题。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开始直接跟“碳排量”挂钩。“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成为上至政府、下至居民的环保新理念。随着“低碳生活”理念的日益普及, 人们开始向往在绿色建筑中轻松愉快的生活、工作。绿色建筑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 工作和活动的空间, 同时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 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高校是知识分子汇聚之地, 是各种思想文化集散之地, 也是新思想新观念发源之地;高校又具有人的高素质、年龄段集中和有朝气有追求等特点。这对倡导绿色大学建设, 推进校园节能减排, 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1 全球环保新理念“低碳概念”的背景

2009年9月2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峰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重要讲话。他强调, 中国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任务, 强调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不断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胡锦涛指出, 今后, 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 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 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 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 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m3。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

2009年12月7日至12月18日, 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哥本哈根气侯峰会, “哥本哈根协议”指出“我们强调, 气候变化是我们当今面临的最重大挑战之一。我们同意, 从科学角度出发, 必须大幅度减少全球碳排放, 并应当依照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所述愿景, 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2℃以下, 并在公平的基础上行动起来以达成上述基于科学研究的目标。我们应该合作起来以尽快实现全球和各国碳排放峰值。”

200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主题为“改变传统观念, 推行低碳经济”, 其目的就在于:呼吁各国“戒除”对碳的“不良嗜好”。所谓“低碳经济”, 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 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 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生活”则是提倡大家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做起, 控制或者注意自己的碳排量, 通过减少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 从而减低碳, 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 是一种态度, 而不是一种能力, 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 注意节电、节油、节气, 从点滴做起, 从自身做起。

2 我国高校开展节能技术应用建设绿色校园的现状

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 许多高校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 因地因校制宜, 循序渐进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节能改造, 积极采用环境无害化的清洁技术治理校园环境污染, 使学校自身产生的各种污染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

北京师范大学于2009年3月启动能源审计工作。通过能源审计, 分析和掌握能源管理水平与用能状况, 排查问题、摸清薄弱环节, 并以此为契机寻找节能方向、挖掘节能潜力,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行成本, 同年, 学校启动实施了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平台整体设计规划工作, 为学校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西南交通大学以“低耗节能”为抓手努力构建节约型校园, 积极开展技术改造, 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方面, 学校在犀浦校区建设初期就尽可能地采用节能技术。如图书馆采用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 其公共服务区域的照明控制也采用先进的西门子触控省电技术;教学楼教室内照明灯具全部采用T5节能灯管, 学生宿舍安装空气源热泵技术等等。另一方面, 学校加大力度对原有耗能设施进行节能改造。如学校全部采用集中智能预付费电表系统, 每年可为学校回收电量460万kWh以上, 电费250余万元。同时, 学校投资50余万元在九里校区安装供电端的路灯节电控制器等。

中国海洋大学在校区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绿色能源, 建设节能型校区。学校严格执行相关规定, 加强建筑节能, 外墙为复合保温墙体, 采用粉煤灰空心砌块外加聚苯乙烯保温板。室内照明全部采用三基色节能照明灯具。二次供水站采用变频恒压供水系统, 节水效率达到20%, 节电效率达到30%以上。游泳馆充分利用太阳能, 以太阳集热器为热水加热的主要渠道, 辅助加热设施为电锅炉谷电蓄能使用, 每年可节省电费1932.52万元 (按0.6元/kWh计算) , 减少CO2排放量7112t。建设中水站, 采用生物处理法处理污水, 处理后的中水用于学生宿舍、教学楼的冲厕及校园绿化、人工湖景观等, 每年可节约用水近10万t, 也成为环境工程系的重要实习场所。在学生公寓安装智能控电、售电系统和控水系统, 提高了学生节电、节水意识。在节电方面, 学校引进智能无线网络路灯节电控制系统, 整个校园路灯系统只用一台服务器集中监测、控制, 可对任意一盏路灯或一段路灯进行个性化控制, 采用“时控+光控”的方式, 更加节电。学校确定了对供热系统安装分时空控制供热系统, 即不同建筑物按区域和时间控制供热量的改造方案。通过在一次网上加装自动调节阀, 避免了系统末端温度不达标, 而近端室内温度过高的现象;通过加装自控软件, 对供热要求不同的区域, 实现分时, 分区自动调苗的供热运行方式;根据办公区与宿舍区对供热质量的不同要求, 采取措施对系统中在夜间不必要供热的区域进行合理的温度控制, 有效降低能耗:利用校园网, 将学校三个校区的供热纳入集中控制平台, 并实现远程调节。

同济大学的一系列创建“绿色校园”的做法, 在哥本哈根大学聚会上引起了众多国际名牌大学的关注。同济大学在全国高校中首推“地源新风”节能技术, 利用热传递原理, 达到节约电能目的。为了节约电能, 该校文远楼采用地源热泵技术, 通过在地下埋管, 利用土壤进行降温、保暖;大礼堂采用坐椅柱脚送风方式, 增强空调风的利用率;即将竣工的教学科研综合楼采用“冰蓄冷系统”, 并配以自然通风, 降低空调运行能耗, 整个系统预计比传统空调节能50%。同济大学还采用太阳能供热系统提供学生浴室用水;洗浴废水的剩余热量, 加热新鲜水以节约热能;对校园生活污水进行生物净化处理, 用以灌溉校园湿地、为池塘补水以节约水资源;车库改建光伏发电……一系列细节处理, 使同济大学能源消耗支出节约数千万元。2009年, 同济大学开始推广碳足迹计算器和公布个人碳排放信息。通过测算学生寝室的电耗与水耗, 在学生间形成减少碳排放的群体压力, 促使其行为方式的转变。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校园建筑仍都采用传统能源, 如煤、气、油、火电等, 具有污染性, 不可再生性, 均属非可持续能源。若能改用可持续能源, 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以及废弃物再生能源等, 不仅可大量节约甚至取代传统能源。校园建筑智能化将有力推动节约开支, 提高效率, 中央管理系统的应用, 配电、消防、水暖、供水供热自动化的应用, 使得各种设施、设备的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各种应急应变措施更加快捷有力, 达到学校后勤服务的改革优化, 减少日常保护、维护保养等方面的人员配置。当前许多高校都在摸索着一条以智能化推进绿色大学校园, 节约能源、降低资源消耗的浪费, 减少污染的新思路, 并通过各种途径予以实施, 以期达到“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

3 低碳理念贯穿于绿色大学校园建设的思路

3.1 绿色校园建设合理的选址和整体规划的思路

尽量保护原来的生态系统, 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并且要充分考虑有合理的自然通风、日照、交通等。以厦门大学漳州新校区为例:新校区尊重原有山脉的自然形态, 将基地环境中的三个水库连成一体, 兼顾东面临海的优越地理条件, 创造山海之间、溪水环绕的生动的校园环境。建筑与山水的自然融合, 建筑与绿化环境的自然融合, 营造出一个田园牧歌式的生态校园。

在建筑规划阶段, 慎重考虑建筑物的朝向、间距、体型、体量、绿化配置等因素对节能的影响, 改善热环境。对了建筑平面的布置以及朝向而言, 冬季应有适量的阳光射入室内, 避免冷风吹袭;夏季则尽量减少阳光直射室内及外墙, 有良好的通风。从节能和热环境考虑, 多层建筑东西向比南北向耗热量指标增加5.5%, 因此建筑物以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为好, 避免东西向, 减少散热量。

3.2 绿色校园建设的智能化中央管理系统应用的思路

把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分离的设备、功能、信息等综合集成到一个相互关联、统一、协调的系统中, 将语言、数据、图像以及监控信号等进行规划设计, 综合在结构化的布线系统中, 通过中央管理系统实现对系统的远程监控和维护管理。作为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共管的全国重点大学的东华大学松江校区的智能化建设, 值得参考与借鉴。其旨在建设成为一个借助信息化教育和管理手段的高水平的智能化、数字化校园, 建设一套完整的数据及图像通信传输等多媒体的综合布线系统, 整体主干采用单模光缆, 各楼宇内部信息点采用6类非屏蔽双绞线。建立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区子系统、管理区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等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兼容性及先进性的6类布线系统。

3.3 绿色校园建设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能耗的思路

在学校建筑的屋顶和玻璃墙上铺设光电板, 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可解决部分日常用电。在西部风能或地热资源丰富的学校, 建设充分利用风力电场, 以缓解地区供电紧张局面。学校每日的日常用水、排污都进入了江河, 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 实际上, 只要通过中水系统技术, 将这些污水进行简单的过滤处理就可以用来冲涮厕所、浇花、绿地用水。

3.4 绿色校园建设教学区生活区与运动区园林绿化的思路

教学区采取带状布局结构, 功能带与绿化带相间, 最大限度地将绿化带的生态环境向教学区渗透、延伸。生活区采取组团式布局结构, 组团间为大片绿地相隔, 底层院落周围常以绿灌木作绿篱。在向阳的一面, 可种植一些落叶乔本以利于夏季遮荫、冬季采光。运动区的绿化不仅发挥了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养护运动场地作用, 还为师生提供遮荫、休憩的空间。实现良好的绿化与人工景观和校园设计的和谐统一。

低碳体现绿色平衡理念, 即节约能源、资源, 无害化、无污染、可循环。具有选址规划合理, 资源利用高效循环, 节能措施综合有效, 建筑环境健康舒适, 废物排放减量无害, 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特点。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 集成绿色配置, 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这不仅满足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而且对绿色环境的冲击最小, 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节约能源, 充分展示了人文与建筑、环境与科技的和谐统一。

摘要:针对当前低碳概念的议题, 提出构建大学绿色校园, 实现“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新思路。本文就低碳概念的背景、我国高校绿色校园建设的现状和建设的原则做出一般性的解析。

关键词:低碳概念,绿色校园,建设思路

参考文献

[1]原始数据来源:教育部2010简报.

[2]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3]范全志.智能化推进绿色校园建筑的探讨[J].能源与环境, 2005 (6) .

低碳生活绿色校园主题班会 篇3

[活动主题]:低碳生活

绿色校园 [活动地点]:高一六班教室

[活动目的]:

1、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2、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3、变废为宝,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竞做科技小制作。

[活动过程]:

一、导言:我们发现部分同学的环保意识淡泊,不良的卫生习惯和破坏校园环境卫生的情况还屡屡出现。希望通过此次班会,唤起全体同学对环境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得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切实地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创设一个干净整洁的社会环境。此外,倡导大家充分挖掘自己的智慧,“妙手回春”,让我们再“创造”出一个崭新而丰富多彩的绿色空间。

补充低碳概念:

所谓“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中所耗用的能量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同时 也成为人们推进潮流的新方式。它给我们提出的是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同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但是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节电、节气、熄灯一小时„从这些点滴做起。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但前提是在不降低生活质量的情况下,尽其所能的节能减排。“节能减排”,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更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提高“节能减排”意识,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消费习惯进行简单易行的改变,一起减少全球温室气体(主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意义十分重大。“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

二、学生对于这些事进行自由发言,学生代表发言小结。

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四、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1.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洗脸、洗去含油污的餐具、擦家具、浇花等。干净卫生,天然滋润;

2.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还可以擦洗玻璃,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玻璃清洁剂;

3.喝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又能帮助改善睡眠;还可以用来洗碗、手工皂的原材、晒干后可吸异味;

4.出门购物,尽量自己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

5.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6.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自带餐具,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7.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

8.尽量不使用冰箱、空调、电风扇,热时可用蒲扇或其他材质的扇子。

9.夏天开空调前,应先打开窗户让室内空气自然更换,开电风扇让室内先降温,开空调后调至室温25~26°之间,用小风,这样既省电也低碳;

10.用过的塑料瓶,把它洗干净后可用来盛各种液体物质;

11.食物废料、残渣,可以用作肥料用;

还有一些不容易注意的几点:

1.每天使用传统的发条闹钟,替代电子闹钟;

2.一旦不用电灯、空调,随手关掉;手机一旦充电完成,立即拔掉手机充电插头;

3.用节能灯替换60瓦的灯泡;不开汽车而改骑自行车或步行;

4.使用电脑时,尽量使用低亮度,开启程序少些。

5.尽量少看电视。建议多看书,既节电,又可以增长知识。

6.用剩的小块肥皂香皂,收集起来装在不能穿的小丝袜中,可以接着用。

7.冰箱内存放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80%为宜,放得过多或过少,都费电。食品之间留10毫米以上的空隙。

8.少买不必要的衣服。服装在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同时产生废气、废水等污染物。在保证生活需要的前提下,每人每年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可节能约 2.5 千克 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 6.4 千克。如果全国每年有 2500 万人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节能约 6.25 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 16 万吨。

9.减少使用塑料物品,塑料废物去到垃圾处理厂及堆田区,一般需要20~30年才能被土壤稀释及完全氧化。泥石流、土地下沉等问题并不是自然现象,而是人为造成的,请爱护我们的土地,爱护地球。

五、班主任评价:

通过此次班会,同学们都意识到了平时没注意到的生活小细节,认识到只有共同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美好的校园环境,人人有责。环保并不遥远,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同时,作为一个中学生,也要宣传环保,让身边的亲朋好友环保意识进一步加强,为我们的校园有一个美好的环境出力。学校的科技展台将是大家的智慧展台,用智慧来创造绿色吧!

芦秀燕

构建绿色大学发展低碳校园 篇4

全体老师、同学们:

绿色的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两千多年的人类文明进程没有牺牲地球的这抹绿色,但是两百多年的现代工业文明却使我们绿色的地球日渐披黄蒙黑。我们作为社会大家庭的一份子,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出点滴努力来改善我们的地球环境。为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而努力。我们特此向全体师生发出以下倡议:

一、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节约作为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基本准则,使“节约资源、人人有责”的意识深入人心。

二、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自觉养成健康、文明、节约、环保的良好习惯。要树立资源循环利用的意识。

1.养成离开教室、寝室、办公室及其他公共场所时随手关灯、关空调、关电脑的良好习惯,电器使用完后拔掉插头完全关闭电源头。适度使用空调,不到万不得已不开空调,空调夏天最低调到26度,冬天最高调到20度。

2.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发现他人有浪费行为时及时规劝,发现因设备损坏或施工造成的浪费现象要及时通知学校有关部门。

3.天气晴朗、光线充足时,建议教室、办公室、会议室以采用自然光为宜。

4.少开几次车,多骑自行车、多坐公交车,多步行,为节能减排出力;

5.在教室里,在家中,多养几盆花。

6、出门购物,尽量自己带环保袋,少使用塑料袋。

7、尽量少使用或不使用一次性用品木筷、杯子、餐具等,减少垃圾,进行垃圾分类,废旧电池请投到校门口的回收箱里。

8、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洗碗、擦家具、浇花等,干净卫生,自然滋润。

9、关心爱护绿色生命,保护身边的绿化成果,广泛开展“植绿、护绿、爱绿、兴绿”文明活动,争做绿色文明使者,让我们家园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三、积极参加各项节能及环保宣传活动,争做勤俭节约风尚的实践者、示范者、传播者,让节约的美德成为校园的时尚,让“低碳生活”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

绿色校园低碳生活演讲稿5分钟 篇5

冰箱内存放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80%为宜,放得过多或过少,都费电。

■食品之间、食品与冰箱之间应留有约10毫米以上的空隙。

■用数个塑料盒盛水,在冷冻室制成冰后放入冷藏室,这样能延长停机时间、减少开机时间。

空调

空调启动瞬间电流较大,频繁开关相当费电,且易损坏压缩机。

■将风扇放在空调内机下方,利用风扇风力提高制冷效果。

■空调开启几小时后关闭,马上开电风扇。晚上用这个方法,可以不用整夜开空调,省电近50%。

■将空调设置在除湿模式工作,此时即使室温稍高也能令人感觉凉爽,且比制冷模式省电。

洗衣机

在同样长的洗涤时间里,弱档工作时,电动机启动次数较多,也就是说,使用强档其实比弱档省电,且可延长洗衣机的寿命。

■按转速1680转/分(只适用涡轮式)脱水1分钟计算,脱水率可达55%。一般脱水不超过3分钟。再延长脱水时间则意义不大。

微波炉

■较干的食品加水后搅拌均匀,加热前用聚丙烯保鲜膜覆盖或者包好,或使用有盖的耐热的玻璃器皿加热。

■每次加热或烹调的食品以不超过0。5千克为宜,最好切成小块,量多时应分时段加热,中间加以搅拌。

■尽可能使用“高火”。

■为减少解冻食品时开关微波炉的次数,可预先将食品从冰箱冷冻室移入冷藏室,慢慢解冻,并充分利用冷冻食品中的“冷能”。

计算机

■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电脑的“睡眠”模式,能耗可下降到50%以下;关掉不用的程序和音箱、打印机等外围设备;少让硬盘、软盘、光盘同时工作;适当降低显示器的亮度。

■用笔记本计算机要特别注意:对电池完全放电;尽量不使用外接设备;关闭暂不使用的设备和接口;关闭屏幕保护程序;合理选择关机方式:需要立即恢复时采用“待机”、电池运用选“睡眠”、长时间不用选“关机”;电池运用时,在WindowsXP下,通过SpeedStep技术,CPU自动降频,功耗可降低40%。

燃气

■用大火比用小火烹调时间短,可以减少热量散失。但也不宜让火超出锅底,以免浪费燃气。

■夏季气温高,烧开水前先不加盖,让比空气温度低的水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等自然升温至空气温度时再加盖烧水,可省燃气。

■烧煮前,先擦干锅外的水滴,能够煮的食物尽量不用蒸的方法烹饪,不易煮烂的食品用高压锅或无油烟不锈钢锅烧煮、加热熟食用微波炉等等方法,也都有助于节省燃气。

■开短会也是一种节约,照明、空调、扩音用电都能省下来。

交通

■尽量选用公共交通,开车出门购物要有购物计划,尽可能一次购足。多步行,骑自行车,坐轻轨地铁,少开车。

■开车节能:避免冷车启动,减少怠速时间,避免突然变速,选择合适挡位避免低档跑高速,定期更换机油,高速莫开窗,轮胎气压要适当。

工作

■多用电邮,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机。

生活

■任何电器一旦不用立即拔掉插头。

■即将过期的香水,可喷洒在塞入枕头的干燥花里、洗衣服的水中和拖过的地板上。

发展低碳经济构建绿色和谐社会 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和谐社会,低碳产业,低碳发展

一、绿色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

绿色和谐社会即构建“绿色城市、和谐社会”, 它旨在进一步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高、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积极贯彻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要精神, 推动我国人居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和谐社会的提出一方面体现了贯彻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 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中国这样一种发展观、科学观的精神, 同时也表明中国这种经济发展, 社会的水平, 体现社会价值观的提升。

绿色和谐社会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绿色发展。在绿色经济的框架下, 推动包括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合理消费等在内的各领域的发展。把低碳经济的概念落在节能减排、环保、能源效率提高上, 落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上, 落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上。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 低碳经济的提出背景

伴随着生物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使用, 人类逐步从原始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而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 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 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 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 “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 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 即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 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 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 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 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 其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

2. 低碳经济的目的

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 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 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

低碳能源系统是指通过发展清洁能源, 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低碳技术包括清洁煤技术 (IGCC) 和二氧化碳捕捉及储存技术 (CCS) 等等。低碳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工业节能与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等。

低碳经济的起点是统计碳源和碳足迹。二氧化碳有三个重要的来源, 其中, 最主要的碳源是火电排放, 占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1%;增长最快的则是汽车尾气排放, 占比25%, 特别是在我国汽车销量开始超越美国的情况下, 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建筑排放占比27%, 随着房屋数量的增加而稳定的增加。

三、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发展低碳经济, 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 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 提高能源利用效益, 发展新兴工业, 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 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四、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构建绿色和谐社会的途径

1. 将减排目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到2020年实现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这是庄严的承诺, 同时也是十分沉重的责任。一方面, 它标志着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 向低碳经济转型;另一方面, 它标志着从政府到民间组织、从企业到个人都必须成为这一场革命的当事人、参与者、奉献者和受益者。

2. 抓好试点和典型。

目前, 深圳成为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的第一个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 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住建部支持将国家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最新政策和技术标准优先在深圳试验, 引导相关项目优先落户深圳, 并及时总结经验向全国推广;深圳负责承接国家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政策技术标准和示范任务。同时, 住建部支持深圳市将每年一次的“光明论坛”提升规格, 使其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低碳生态城市理论与实践的交流平台。在条件具备的省市、地区、行业中及各省, 都应有目的的选择试点和典型, 扎实推进, 建之有效, 确保我国经济在低碳经济促进下又好又快发展。

3. 大力发展“低碳产业”。

为了实现低碳, 停止发展与低速发展都不可取, 惟有加速发展, 同时提高我国在低碳经济与技术方面的竞争力。因此, 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同时, 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低碳经济不仅仅是需要去郑重承担起来的一份责任, 它同时也意味着一种新的发展机会, 必须在转型、转变中培育和创新更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国第一个规模达50亿元的杭州市“低碳产业基金”就是政府主导的典型的低碳产业, 其投资方向是三大类:即为“高碳改造、低碳升级和无碳替代”。高碳改造包括节能减排;低碳升级包括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升级原有设备;无碳替代包括新能源;核能、风能、太阳能等。

4. 认真做好宣传教育普及及舆论监督工作。

各级政府应利用各种方式宣传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利害关系, 经常向社会通报减排进展、成效与不足, 同时要组织媒体配合政府号令及时进行相关报道和揭露。开通低碳经济网络专线, 搭建老百姓与政府勾通的桥梁, 发挥人民群众“低碳经济”主人翁作用。

参考文献

[1]龚建文:低碳经济:中国的现实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 2009年07期

[2]段毅豪:绿色转型、节能环保就是发展低碳经济[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0年04期

上一篇:生活守恒定律的杂文随笔下一篇:温岭市三星小学第八届科技节七巧板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