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语文绿色课堂

2024-07-04

构建小学语文绿色课堂(精选12篇)

构建小学语文绿色课堂 篇1

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的情感态度、道德修养、品格个性以及审美观等认识不够全面, 甚至处于非常模糊的状态。绿色课堂, 重点体现“绿色”, 也即是生态化, 实现小学语文生态化教学就要求教师能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到底该怎样有效地营造小学语文绿色课堂呢?现给出了三点建议如下:

一、创建自由、自主的学习氛围, 坚持生本理念

(一) 自由是绿色课堂的基调

小学生在内心对老师有一种敬畏感, 在课堂学习中都会显得紧张和拘束, 会影响到学习效果。绿色课堂, 提倡以生为本,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教师起辅导作用。因此, 在绿色课堂上, 教师应该多微笑, 表情不要严肃, 多关心关爱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尊重学生, 和学生成为好朋友, 营造和谐、宽松、愉快、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 这就能让学生非常放松地融入课堂学习中, 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潜能、智慧以及好奇心, 学生在这种自由的氛围中积极地探讨、交流、质疑、释疑, 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想象力, 增加对语文知识更深层次地理解。

(二) 自主是绿色课堂的线条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就是, 教师在讲台上讲, 学生在下面听, 学生经常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状态。绿色课堂, 让语文学习氛围更加活跃, 凸显学生的主导地位, 是一种老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的快乐氛围。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要实现自主。教学大纲上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肯定要讲解到, 更多地选材于生活, 或者借用多媒体教学选取一些生动有趣的语文学习素材, 拓宽学生的视野, 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

在学习《赵州桥》时,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提前找一些关于一些著名的桥梁的图片, 如中国古代四大明桥赵州桥、广济桥、卢沟桥和洛阳桥等, 简单地加以介绍, 在课后总结时, 还可以播放一些现代桥梁的照片, 让学生感受到桥梁的魅力。

二、丰富教学艺术, 培养发散思维

(一) 丰富教学艺术是绿色课堂的实现路径

教学艺术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表现方式, 丰富多彩的教学艺术更能体现出绿色课堂, 它涵盖了教学语言、教学幽默、教学机智、教学创造等多种方法和知识, 是一个系统化的教学方法。绿色课堂, 就是要求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语言风趣化、学生学习快乐化。因此, 教师要不断丰富和发挥自己的教学艺术, 综合各种教学手段, 营造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月球之谜》时, 教师可以用风趣生动的语言先给学生讲几个关于月亮的传说故事, 再进行全文的学习, 然后联系到航天科技的发展, 简单介绍我国“登月工程”的一些近况, 最后还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假设你有机会登上月球, 你最想干什么?人类登上月球, 那么能登上火星吗?

(二) 重视知识的迁移,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师在绿色课堂教学中, 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习已经理解和掌握的知识, 要设定一些教学活动让他们去运用, 在运用的过程, 还能增加对知识点的理解, 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 让学生自主去思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学习《太阳是大家的》时, 当学习完这篇文章后, 教师可以将这些知识点去拓展和延伸, 设置问题“假设太阳消失了, 我们怎么办?”“假设真的像古代传说中一样, 天上有10 个太阳, 我们的生活会变成怎样?”由此还可以引申到关于环保方面的知识, 告诉学生要珍惜自然资源, 保护我们的家园。还可以告诉学生要学会分享的道德品质。

三、运用真诚、幽默的评价语言, 激励学生

(一) 运用真诚的评价语言, 提升学生的自信

小学生是应该在充满鼓励和关爱的环境成长的, 所以教师在绿色课堂上, 要多鼓励和赞美学生, 其态度要真诚, 像“你真聪明”“回答得太好了”“老师很喜欢你哦”等这样的激励性的语言, 纵使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了错误, 也不能直接批评, 仍然要用激励性的语言真诚的评价, 比如“你那样的回答并没有错, 但是如果这样……就更好了”“每个人的理解不同, 你这样理解说明你平时很用心生活, 但对于这个问题, 应该从……来分析要更好”等。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一定要切合实际,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鼓励, 评价语言要丰富多彩, 不能多次套用, 这样就不会让学生感受到真诚, 也降低了自信。

(二) 运用幽默的评价语言, 丰富学生的情感

小学语文课本上的文章都是通过精挑细选的, 所蕴含的感情很丰富。所以教师在评价课文时, 要学会用生动幽默的语言, 将课本内容故事化, 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绿色课堂上, 多运用风趣的语言, 将会构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幽默的语言更能生动地传递出情感, 学生也乐意接受这样的方式, 在快乐中逐渐丰富自己的情感。

四、结语

绿色课堂, 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让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也给教师减轻了教学压力, 让课堂学习活灵活现起来, 在快乐的氛围中教学和学习是所有的师生所期望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绿色课堂, 是教学效果的促进, 更是人文素质培养的需要。

摘要:绿色课堂, 是近几年来提出的先进的教育理念, 它重点强调“以人为本, 以发展为本”、是一种和谐、自由、动态和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教学手段。因此, 打开小学语文绿色之窗, 将绿色课堂理念有效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将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简单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绿色课堂的几种有效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绿色课堂,教学情境

参考文献

[1]费奕.浅谈小学语文的“绿色教育”实现途径[J].时代教育, 2012 (14) .

构建小学语文绿色课堂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高效课堂,是指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判断一堂课是不是高效课堂,主要看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是否有效。

如果一堂课达到了以上几方面的要求,那就是高效课堂。

对小学语文来说,高效课堂应该是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效果显著的课堂。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状。

首先,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教师比较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培养,忽视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枯燥。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上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教师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扮演的只是听众的角色。

再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很少采用自主探究等教学方式,课堂只是为了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枯燥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使学习缺乏主动性。

鉴于目前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构建高效课堂很有必要,具体策略如下。

1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导向作用。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落实高效教学的关键。

教学目标简单地说,就是要学生获得什么知识,掌握什么方法,培养什么情感。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协调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三方面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和进步。

教师应摒弃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只重视成绩的陈旧观念,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经历基本的探究性学习过程,

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欲望,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渗透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态度。

构建绿色课堂,凸显语文精彩 篇3

一、自由是绿色课堂的基础

语文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具有自由思想的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拥有了自由的思想意识,学生就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教师尊重学生的对话自由,就是尊重学生的思想自由,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同意某些观点,可以尊重某些观点,还可以反驳某些观点。因此,自由的课堂是营造绿色课堂的基础,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生命的灵性才能得以充分释放。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装满昆虫的口袋》一文时,当学生读到法布尔放鸭回去以后受到父母的责骂以后,就有一部分同学为法布尔“打抱不平”。有的学生认为法布尔的父母对他太苛刻了,每个人的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即使是父母也没有剥夺法布尔喜欢昆虫的权利。也有的学生认为,父母对法布尔的责骂是出于关心,是出于爱,是对法布尔的负责,是希望他走“正”道,做一个有用的人。不料,这位同学的发言又给某些学生以可乘之机,他们义正言辞的说“难道热爱科学,认真进行观察研究就不是正道吗?照你说,什么才是正道?”……在这样自由的空间里,学生敢于畅所欲言,直抒胸臆,在表达自己看法的时间里对法布尔热爱昆虫的兴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这种自由的思想不光体现在学生言论的自由,同时也体现在学生学习方式的自由,学生可以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或读,或画,或说,或讲……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教学才更能显示出生命的活力。

二、自主是绿色课堂的动力

语文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一直以来,语文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主唱独角戏,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学与不学一个样,这样的课堂学生缺乏了应有的活力。绿色课堂就是要让学生从这种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使教师从这种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营造自主的课堂,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从而使语文课堂充满勃勃的绿色生机。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文时,针对科普短文的性质,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前,我主要提出了问题:默读课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的?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收获,知道了什么?你心目中未来的海洋是什么样子的?请你结合自己的知识背景说一说。在这些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了课堂学习之中,由于缺少了教师知识的传授,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适当的调整学习节奏,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多驻足一会,也可以和同桌伙伴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整个语文课堂换发出了绿色的勃勃生机。

三、开放是绿色课堂的源泉

教师给学生提供多大的舞台,学生就能在这个舞台上跳出多么精彩的舞蹈,课堂是一个可以燃烧学生激情的动感地带,是学生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由于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教师只有具有开放的教育观,让学生能够尽情的展示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语文课堂的无限精彩。

例如,苏教版语文《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时,课文主要通过对横着切苹果的发现的介绍,告诉人们,创造力就是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开始的,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要改变人们常用的思维模式。许多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总是会主观的认为切苹果是学生最熟悉不过的事情了,没有必要在课堂上展示,因为过多展示还会浪费学生必要的学习时间,我却不这样认为。语文课天天有,但是能够激发学生创造热情的文章却不一定天天有,教师可以充分抓住这个教学契机,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比较,学会换种方式看待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时,我让学生带上小刀或者其他自己喜欢的水果在课堂上切切看,看看会有什么样的发现,学生兴趣浓厚,呈现出了空前的学习热情,在这样的课堂里,语文味也许不是很浓,但是,教材是什么,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如果能让学生从这个例子中学会举一反三,又何乐而不为呢?由此可见,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在教学中是多么重要。

绿色课堂是现代教育不断发展的产物,绿色课堂相对于传统课堂来说更能凸显出活泼,自主,和谐,开放的意识,绿色课堂是真正给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师要不断致力于绿色课堂的研究、实践,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能更加精彩。

构建绿色的语文课堂 篇4

一、走进文本,体会真情实感

绿色的语文课堂应该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走进文本,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将略读与精读相结合,引导学生探索、体会蕴藏的真情实感,感受生命的美好和圣洁,启迪学生的绿色审美意识,让学生的心灵受到真正的触动。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我们爱你啊,中国》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入文本,感悟文章中的真情实感,我播放了《我爱你,中国》这首歌曲,之后让学生听范读,解决生字、词并注意诗歌朗诵的节奏和情感。随后,我让大家自由朗诵,并将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勾画出来。在我们一起解决了难懂的词语,并纠正了部分学生的读音后,看到时机成熟,我便鼓励大家到讲台前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全文,看谁读得更精彩。就这样,我们从“幅员辽阔”“山河壮丽”一直读到了“奋发开拓”部分。大家感情真挚,每当读到“我们爱你……”时,我体会到学生发自肺腑的真情,充分体现了绿色语文课堂的内涵。

从阅读文本、感悟文本出发,品读语文、体悟真情,还有什么比这更能感染学生的呢?简约就是美,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简约而不简单,“环保”而充满真情实感。

二、把握形象,感悟精神品质

成功的教学绝不是灌输,而是引导、启迪。绿色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形象的、能让学生获得人格提升的、能撞击学生心灵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准确地把握和深刻地感悟,能让小学生真正地明确真诚、善良、勇敢、坚毅等优秀的精神品质,从而对其成长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一课的教学中,学生的兴致很高。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讲故事和角色扮演的形式。之前,我已经在班级信息平台上放置了相关的视频链接,让学生回家观看,要求学生把握时代背景,能复述这段故事。上课一开始,我请学生将自己看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有的讲了“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有的讲了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还有的讲了“赤壁之战”的故事……从学生的讲述中,我发现大家对三国这段历史、发生的故事、重要的人物都非常感兴趣,并表扬了这些学生,鼓励他们多读书、读好书,以后成为著名学者。听了故事,学习了《三顾茅庐》一文后,我引导学生一起表演这段故事。有的小组表演的是张飞、关羽、刘备去请诸葛亮却被拒绝的场景,表演张飞的学生把张飞的暴躁表演得活灵活现,表演刘备的学生则把刘备的谦逊礼让表现得很到位。有的小组表演了诸葛亮辅助刘备之后的故事,表现了君臣之间的和谐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他们的表演也赢得了小观众的掌声,大家受益匪浅。

给学生一个平台,他们就会创造惊喜。学生的潜能很大,教师要相信学生可以创造更多,要鼓励学生学习这些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引发他们的共鸣。

三、交流互动,敢于表达自我

绿色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民主的、平等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构建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和谐共处,积极交流互动,教师尊重学生,学生信任教师。如此,学生敢于表达自我,能够做到畅所欲言,能在教师的鼓励之下积极思索和探究,最终在积极参与和体验中提升自我。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沙漠中的绿洲》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入文本,我采用激趣的形式,在课前导入中交流读书心得,轻松的课堂互动就此展开。接下来,我和学生一起探讨了“为什么在阿联酋培育一棵树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我问大家当你们初读课文时,有没有觉得这很夸张呢?很多学生点头,有的还站起来说觉得这是在吹牛。那后来为什么不这样想了呢?学生们纷纷举手,有的说他们的泥土是咸的,有的说他们的水也是咸的,有的说他们需要去国外买土、买水很费钱,有的还说他们种树很不容易,甚至还提到在每棵树下埋下管道……嗯,这样算下来,学生逐渐理解了书中的结论,确实培育一棵树能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这句话在书中是句号,谁可以给大家改一下,把语气表达得更强烈呢?大家纷纷举手,一致认为改为感叹号。我趁机告诉他们当你有强烈的感叹时就可以用这个标点符号。就这样,在交流中一个又一个问题迎刃而解,学生们的思维活跃,整堂课精彩不断。

课堂交流不仅能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文章的情感,而且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锻炼表达能力,提高自信心,学生对于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也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取得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四、多元课堂,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是一门艺术,绿色的语文课堂也应该是充满创意的,不拘泥于之前的思路,不固守之前的模式,而是根据学情、教材适时调整、适当延伸,联系当下的生活、社会现实,体现语文的人文特性。在教学中体现教师的匠心独运,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自主探究,发展个性,真正体会生命的价值,培育健康的人格。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虎门销烟》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将教学目标定为“能复述课文,把握人物形象并理解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采用了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讲课伊始,我先播放了精心搜集的有关“鸦片战争”的视频资料,随后,我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那段历史,体会林则徐的作为。大屏幕上打出了大家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们也开始了自己的探究之旅。有的学生默读,有的学生小声朗读,还有的学生边读边画,教室中充满浓浓的读书氛围。十几分钟过后,我们开始解决问题。第一个问题:“课文当中对虎门销烟这个事件的看法怎样,请你从原文中找到一两个词语。”有的学生站起来说这个事件是“值得纪念”的,有的学生说是“伟大壮举”。第二个问题:“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是一次‘壮举’?”第三个问题:“请分析林则徐的人物形象。”这些问题有的单独回答,有的小组讨论,有的集体争论,学生们各抒己见,表述独特。

学生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一面,一旦有了多种展示自我的机会,他们就会迎难而上,表现出极强的求知欲,令我们刮目相看。

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篇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语文课程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的总目的之一是“能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为了体现上述教学理念,改变高耗低效的教学现状,使语文课堂和谐、高效,我们应在语文教学中采取了有效的教学策略,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

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上完一节课后,我们每个人都要习惯问问自己“我教给了学生什么?”,问问学生“你们学会了什么?”其实,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新的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课堂应该实在一些,要尽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课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加强。可以说,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以阅读教学来说,我认为:

一、潜心领会教材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什么是“文本”呢?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语文课文。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在现代化技术越来越丰富的今天,许多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制作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上,而文本被抛在了一边,直到上课前才匆匆地拿出教学参考书看一下,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实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首先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教师只有做到吃透文本,准确把握文本,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祖国的语言文字。

试想,如果教者自己没有对文本很深刻的领会,又如何能使听者走进文本呢?不少优秀教师的课堂没有华丽,只有朴实;没有太多精美的课件,只有书本与粉笔,而我们每一个听课的老师却往往不知不觉地陶醉其中,随着教者在课堂

上的引导,或喜或悲或乐或怒,仿佛置身的不是课堂,而是走进了文本,自己就是文本中的角色。语文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与文本对话,才能重拾文本的美丽。因此,用心理解课文应做到:

1、正确解读文本。通过钻研教材,来确定“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首先要“钻进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

2、多元化地解读文本。课文是一座精神花园,教师把学生带进这座“花园”,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红花,还要让学生看到绿草。因此我们应该秉承一种欣赏并悦纳的良好心态尊重学生多元化地理解课文。

3、能超越性地解读文本。“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因此,超越文本使孩子的文学素养更厚实,使孩子的人文素养更沉实。

用心与文本对话,从而正确地引领学生在文学世界里漫游,并在其中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成长。

二、返朴归真,精心设计课堂。

“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崔峦语)何谓简单?“简单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要改变繁琐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高效的阅读教学。”

我曾执教过的《秋天的怀念》一课。整个课堂设计由两大部分组成:围绕主题“好好儿活”构建课堂;读出韵味,读出思考。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层层推进:感受“咱俩”的“好好儿活”,体会“我俩”的“好好儿活”,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教学过程环环紧扣,条理清晰,新颖简洁。

但语文课程不能一味的追求活跃而忽视了基础。新课程推行以来,“课堂气氛活跃”成了评价一堂课质量的标准,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场,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既要从表面上看课堂是否活跃,而且还要从基础知识入手,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的基石,没有基础知识的训练,语文

教学的创新发展也就失去了意义。活跃的课堂气氛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应把静态的语言文字训练转化为动态的实践活动,这样就会使语文训练与人文精神的熏陶融为一体。

“简简单单教语文,其中一点要做到教学环节要简化。而环节的简化,最重要的体现在对学习内容的精选,对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整合的处理上。”纵观众多的优秀课例,他们无一不是遵循这样的原则,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实现了老师在简单中教,学生在快乐中学的教学境界。

三、灵活选择教学模式。

如何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怎样的课堂才是务实高效的课堂?我们说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由此看来,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

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轻松。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提倡教师发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表现。而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独特体验,对学生的回答加大表扬,没有否定之词,这样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我认为课堂上应给学生一些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从而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原来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截然相反。所以,语文教师应恰当设计课堂提问。问题的设计应注意:

1、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

2、问题要得当、适量,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

3、设问要尽量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质疑辨析。

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

另外,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了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是语文课堂发展的必然,他体现了以人为本,更明确地说是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让学生心甘情愿的学习,带着兴趣去学习,在欢乐和谐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作者:刘昌汶

工作单位:咸安区汀泗桥镇花纹小学

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人们对有效的课堂教学的追求

自从教育产生以来,诸如“如何有效地教”、“怎样做一名成功的教师”、“教师如何教得轻松而学生又可以学有所成”等问题历来是教学实践的基本要求。在以机器大工业生产为标志的工业社会,“效率”意识尤其得到强化,与之相应的教学活动也随之更加重视“效率”。有人说,现代教学论就是追求以效率为核心的“有效教学论”。

“有效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但在不同时代却有不同的关注主题。从夸美纽斯开始,以及后来的赫尔巴特学派,“有效教学”的理想落实在“规模效应”及其相应的“教学模式”上。后来,以杜威教育理论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开始从“人的问题”、“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等视角来考虑有效教学的出路,有效教学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再后来,有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越来越强凋“设计意识”(或“教学设计”)和“反思意识”(或“教学反思”),越来越强调课堂教学的改革不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更新和调整,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所以,现今的课堂 5

教学就要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师生在有效的教学生活中得到发展。

人类初始的教学方式往往显示为“个别化教学”。后来出于追求效率的需要,“个别化教学”逐渐演化为“小组教学”,再由“小组教学”演化为“班级教学”。不过现代教学的危机导致教学组织形式越来越显示出由“班级教学”转向“小组教学”,进而由“小组教学”转向“个别化教学”的趋势。其实,这样的转变并不是教学组织形式的循环或轮回,更不是重复或倒退,它是当今人们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然结果,是关注人的发展和生命成长的必由之路。今天,个别化教学向班级授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为在课堂中担任主要角色的教师首先要考虑到如何优z化课堂结构,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当今的课堂教学缺少什么

新课程的推广确实使当今的课堂发生了诸多喜人的变化。但仔细思考起来,似乎还缺少了许多重要的东西,就教师要克服旧有的教学习惯来说,要将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真正的教学行为就十分艰难,这中间要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1、当今的课堂教学多“牵引”,少正确“引导”

今天的课堂中,教师虽然不像过去那样把结论、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往往是以启发的方式提出问题,但教师往往缺少等待,提出问题后很快就会以暗示性的语言迅速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到设计好的标准化的路线上来,然后在教师的牵引下迅速指向标准答案。一个教学过程就这样完成了。这对知识的传授也许是高效的,但是高效背后牺牲的却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的空间和权利。与其说是引导,倒不如说是‘“牵引”,因为学生的主动性完全被抹杀了,而是被动地跟着教师转。

笔者日前在某中学听了一节初三英语课。整节课学生都整齐、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听讲,除了时而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外一直都保持鸦雀无声。我当时就在想:学生为什么那么安静?学生为什么那么服服帖帖?每一个要学生回答的问题都是教师预先准备好的,教师唯一想要的就是让学生背下答案和一字不落地听写在黑板上。

所以说,当今的课堂教学重要的一条是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而不是完全被动的“接受”。因为,教学方式变革的背后是师生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它最能反映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也最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接受式学习从形成到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它之所以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与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是有很大关系的。实践证明,接受式学习至今仍是最为经济、有效、快速的教学方法。但是,也有许多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犯了非此即彼的错误,认为要实行探究式学习,就要抛弃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以至于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教师难于控制课 6

堂而觉得无所适从;采用接受式教学方法的教师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敢越雷池半步。

2、当今课堂教学缺少教师精心设计和系统反思

首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是教师课前必备的环节,几乎所有的教师课前都能做到认真备课,都知道要吃透教材,也知道要有沉着、自信的心理状态去面对学生,而很多教师却没能做到超越教材,没能做到在课堂上遇到突发事件要准备好保持镇定、随机应变、从容应对的教学机智,以及克服困难需要具有的耐心、恒心、意志力和执着精神。其次,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样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设计知识呈现的方法,设计逻辑思维的过程,设计与学生交往的方式等等。教师理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在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应积极主动随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在教学活动和情感交流中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游离于学生思考和生生互动之外的。再次,教学实践之后的反思已成了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新课程特别强调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而许多教师更是上完课以后书本一夹就完事,很少做到将课堂中的感受、得失及时记录下来,更缺乏对教学实践的系统反思,写出随笔、碎思之类的教学感悟了。

3、当今课堂教学缺少智慧的生成

什么是智慧?“智慧是每个个体安身立命、直面生活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智慧不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但它需要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由教育的细心呵护而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今天的课堂上,很多教帅依然担任着“搬运工”的角色,基本上是按部就班、原原本本地把教科书、教参上的内容搬到课堂,告诉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学方式中,教师很难有什么创造性,学生的创造力也同时被扼杀了,更谈不上生成智慧了。缺少智慧的生成说到底还是对教师和学生的层层束缚造成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倡导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时就提出过著名的六大解放。今天的课堂教学更需要解放教师和学生的头脑、手脚、时间和空间,让师生在教学交往互动中自主发展。

4、当今课堂教学缺少对生命的关照

我们似乎从未怀疑过“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这句话,但“以学习来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这一工作却很少有人能出色完成。今天的多数课堂中教师还是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并没有真正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是智慧、力量和一切美好的情感的唯一载体。舍却生命,还谈什么教育?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具有的品质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算是有效的?说到底这是一个课堂教学评价或诊断问题,它应以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度为取向。也可以说,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 7 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但问题是我们应该确立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如何最优化的组织教学环节,怎样的教学效果才算是有效的或是高效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被看成是一种学生的“特殊的认识过程”,将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掌握知识的牢固程度作为衡量标准;以有效教学理念为比照,我们认为,当今的课堂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因此,我们应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解构,重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换句话说,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应是动态生成师生教与学的智慧的教学;应是关注师生双方生命健康发展的教学。

首先,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现实的课堂中,许多老师为了体现教学向生活的回归,往往致力于创设各种生活情境,却没有意识到课堂教学本身就是教师和学生的生活。所以说,课堂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学生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其次,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必须彰显教师的主体性。新课程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并不排除教师的主体性。因为课堂教学同样也是教师的生活,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充满智慧、激情、潜能和创造力。只有具有主体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主体意义的学生。教师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如何为学生发展创造条件上,体现在和学生的教学交往中怎样发挥引导的作用,更体现在对自我的认同和自我反思上。所以说,一节课展示的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艺术,而且展示的还是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风格。

第三,有效的课堂教学应促进师生智慧的生成。有研究者提出,要“让智慧回归教育,让智慧唤醒课堂”。实际上,评价一节课质量的高低,关键应看教师怎样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怎样在师生的教学交往、情感交流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动机。只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创造出智慧的课堂、培养出有智慧的学生,也才能使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

第四,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师生生命成长。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应被看成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要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显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

文章提要: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把微笑带进课堂,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二、突出民主交往的方式,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三、借助教材,注重情感沟通,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四、以激励性评价为主,把鼓励带进课堂,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关键词:融洽的师生关系 微笑带进课堂 民主交往

情感沟通 激励性评价 鼓励带进课堂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和谐教育关键是要构建和谐课堂,让课堂教学成为鲜活的、发展的、动态的、师生共荣的载体,成为师生生命价值、情感交流、知识建构、心灵碰撞的生态乐园,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获得全面发展。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最终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把微笑带进课堂,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课堂管理的顺利进行。在课堂上,老师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良好的乐学氛围。如教学人教版第八册《尊严》一课时,当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我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质疑,有的学生看着我,欲说又止。我就面带微笑地注视着学生,学生怯切的目光与我亲切期待的眼神相撞,感受到一种信任与平等,于是一个个跃跃欲试,纷纷举起小手,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就这样,在学生的质疑声中,课堂掀起了思维的风暴,涌动着智慧的春潮。我根据学生的质疑,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探究、讨论,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通过微笑来传递的,学生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就会受到鼓舞。正如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所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二、突出民主交往的方式,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课堂永远是师生互动与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创奇迹的时空,是向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的怀抱、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因此,教师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进行有效高效的教学交往,是教师永恒的追求。课堂交往的方式一般有三种:第一种方式是师生单向交往,即教师讲、学生听,第二种是师生双向交往,即教师不但讲、还要重视反馈信息,尊重学生的意见,第三种是师生双向交往、生生互相交往,即教师引导、师生交流、学生之间互相探讨、启发,在研究中学习,也就是我们提倡的民主交往方式。

很显然,在营造和谐课堂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实施师生双向交往、生生互相交往的方式,形成良性循环,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学人教版第八册《自然之道》一课时,通过精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交流阅读感受。课文中小幼龟的命运牵动着我和同伴及向导的心,向导的态度、做法就是一个激活学生思维、发表个性化感受的引发点,可以引起课堂的争辩。于是我适时抛出问题: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伤害幼龟,为什么还要抱起幼龟朝大海走去?他这样做你是赞同呢还是反对呢?学生通过读书、感悟来体会向导思想感情的变化,然后小组交流各自的看法。有赞同的还有发对的,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十分热烈。等时机成熟,我又指名学生在全班交流,对学生的不同见解,我又加以引导,同时说出自己的观点。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在讨论、交流、归纳的过程中求异的思维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充满了自信的生命力。

三、借助教材,注重情感沟通,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语文教育需要激情,语文教师不但是一个感情丰富并学会煽情的人,还必需要善于利用教材,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创设教学情境,以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与课文交融在一起,受到审美教育,受到人伦情怀的熏陶。

如在教学人教版第八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时,我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沟通。运用饱含深厚情感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仔细研读、认真感悟并展开想象,讨论交流阅读感受。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感受,教师细心点拨,巧妙移情,再播放《爱的奉献》这首脍炙人口的经典老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学生的情感与主人公的情感融到了一起,产生了情感共鸣,此时和谐的教学氛围使教学充满了活力,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以激励性评价为主,把鼓励带进课堂,营造和谐课堂氛围。《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积极鼓励学生发言,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的任何回答,教师都应细心处理。学生答得好,及时称赞,学生发言说不到要害或没说清楚,教师也要积极肯定学生的勇气和胆量,鼓励学生再思考,引导其他学生积极补充,不使学生感到难堪,让学生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要让全体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到有希望、有信心、有兴趣,爱上你的课,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也就自然产生了。

同时,教师的评价语还要丰富中肯,包含感情。我常采用的鼓励性评语如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读好、再来一次你再试试你真棒等。如在朗读课文中,学生经常有添字、丢字的现象,有的学生就在下面纠正或小声议论,使得这位学生很不好意思。我马上对其他学生用眼神或手势予以制止,并对那位学生说不要紧,以后细心一点就行了;当学生读对时,我就说你真了不起。老师鼓励性、欣赏性的评价语不但会使学生感到一种满足,还激发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课堂教学评价还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在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的过程中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教育永恒的追求,也是我永远的追求。就让我们一起以融洽的情感气氛为基础,以民主交往的方式为途径,充分挖掘教学资源,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和谐发展的乐园吧!

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兴趣、知识和能力是现代小学生最需要的,也是我们英语教师所追求的。随着小学英语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实施课堂有效教学,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越来越被广大教师重视。本文就如何构建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谈几点自己的做法,以便与同行商榷。

一、巧妙的课堂导入

一个好的开端可以给学生带来亲切的感受;富有艺术性的开端,可以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境界,并能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乐学,爱学,因此教师要巧设开头,先声夺人,用最短的时间把学生带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小学英语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要依据一定的教学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需求,灵活多变的加以运用。我经常采用1.歌曲式导入,2.提问式导入,3.简笔画式导入,4.图片、课件电教手段导入,5.悬念式导入,6.复习式导入,7.游戏式导入等。如在教学生“what’s this? It’s a …”时,可以利用图片先用已经学句型复习以前学过的单词,如book, pen, dog, bike等,通过出示图片、玩具和实物,请几组同学依次用 This is a…句型进行复习。然后自问自答引出what’s this? It’s a …句型。在学生基本掌握这一句型结构后再引出单词panda和 tiger。

二、教学方法多样,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兼收并蓄、集各家所长,采用综合的教学路子。情景法、视听法、直接法、结构法、功能法(交际法)、全身反应法、沉浸法、折衷法、综合法等,只要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都可以采纳。

创设情景、相互交流、激励情意,启发学习动机,树立学习信心。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创设栩栩如生的情景,如打电话、购物、生日聚会、野餐、旅游、问路、看病等,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每当孩子们进入角色,成功地做成一件事,他们便情不自禁,喜形于色,因此兴趣倍增、信心加强,动机和情意受到了很大的激励。

练习形式多种多样,手、脑、口、耳、眼、肢、体并用,静态、动态结合,基本功操练与自由练习结合,单项和综合练习结合。通过大量的实践,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和拼读的基础,并能用英语表情达意,开展简单的交流活动。

设计任务型活动,开放空间,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思维。这类活动,可以自始至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活动来学习语言,让学生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去进行特定的语言活动,通过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课堂上所设计的任务一般都要给一些语境(图示或文字说明)和词语提示,但要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启发学生动脑思考,这不仅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求同思维,更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

三、教学组织和课堂安排灵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短时间、高频率、保证学生多次接触英语和足够的实践量。由于小学英语课每周仅可能有2—3课时,为保证让学生多一些接触英语,可把一整节课安排多种听、说、读、写。

开展两人小组、多人小组、成行、成排、半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这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只有开展这些活动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实践,才能体现出语言的交际性,才能实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

四、运用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进取

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每个学生取得的成绩及点滴进步都予以肯定。可采用多种表扬和奖励的方式,如:我在上课时给认真听讲的学生的书上画上五角星,或在其桌面上贴上彩色五角星,并将每节课时英语学得好一点的学生指命为当天的小老师,并加两颗红五星,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利用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在平常教学时,让他们用所学知识分组比赛,并由教师或其他同学给予评分,这也能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听讲。

五、画龙点睛的结尾

一堂成功的小学英语课不仅要有妙趣横生的开头,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异彩纷呈的教学活动,还有画龙点睛,耐人寻味的结尾。有效的课堂小结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的联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理清学习思路,巩固学习的效果。课堂小结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直接式、悬念式、归纳式、探究式、练习式、学以致用式等,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和掌握情况而定。针对学生的疑难处、知识的关键处、后续学习的连接处而展开,要通过课堂小结活动巩固新知、感受成功、增强信心,感受英语学习的快乐。

总之,高效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不仅要充分体现新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乐于学英语,善于学英语,真正成为学习英语的小主人;而且还要使教学活动的设计符合新理念下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多元化评价中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以完善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创设高效语文课堂之我见

我们正置身于一个教育改革的时代,正置身于一个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时代。教育根本不像某些人理解的那样“自古华山一条路”,只有一种模式,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多种多样。教育实验和改革是教育科学、教育艺术的生命,为了教育的体内永远流淌着新鲜的血液,我们必须改革。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世界上不能只有一朵花,而应当有多种样式的花。课堂教学应该是各种样式、各种方法,都在竞争,都在开放,这才是大好局面。只要它能开放出特色来,它就有生命。在我们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如何才能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创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浅薄的认识:

一、导语精妙,能抓住人心

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也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

好的导语,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看到一些著名教师的教案,会发现他们对导语的设计无不精心备至。从一定程度上说,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设计。那么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导语呢?是不是一定要像小说一样充满悬念,跌宕起伏,极尽峰回路转、一波三折呢?其实不然,成功的导语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即可深入人心:

1、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很丰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跨度,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

2、触及重点,短小精悍

导语设计贵短,切忌“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创作过程”等内容简单罗列;过于冗长的导语,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易使学生疲劳、注意力分散。

3、创设气氛,营造氛围

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对人们的精神领域产生着深广的影响,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受到语文材料的熏陶感染,并产生独特的体验。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而选进教材的课文,绝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

总之,“教无定法”,一堂课的导语设计可根据课文的内容、学生的程度随机应变,但不管采取何种形式,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导语设计的原则是注意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只要新课伊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都是成功的导语。,即:能够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更好的完成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过程

(一)脱去老师的外衣,尊重学生,教态亲切,平等待人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首先应是一篇流淌着诗意的美的散文。对一个老师来说,他不但要有又专又博的知识,还要有敏捷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教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它是在逻辑语言、科学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形成的、为浓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的、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教师运用这种审美化、情感化了的语言去讲课,就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感情,充分显示出教学语言“以情激情”的巨大美感作用。

对上的课没有预习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取得的效果却截然不同。一种是埋怨式,居高临下——你们怎么没有预习呢?是不是不感

兴趣?还是看不懂?还是„„?一连串的发问,将好端端的一个课堂弄的一片死寂,学生的才气和灵性就这样被扼杀了。另一种则是鼓励式,身临其境——当问及学生没有预习的时候,一句:那很好,既然我们都是一张白纸,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个第一次接触吧,看谁能够最先画出优美的图画?学生是需要鼓励的,结果士气大振,整堂课如行云流水,对老师所提的问题,学生们一个比一个回答的漂亮,并且大部分学生都积极踊跃、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课堂提问的整体优化

用提问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课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选择不当则可能弄巧成拙,破坏课堂气氛。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下,基本可以从课堂设问的性质和方法上做出评价。提问应掌握火候,选准时机,巧设疑难。具体来说,提问要注意:置问于教材的关键处;置问于教材的疑难处;置问于教材的矛盾处;置问于教材的含蓄处。

课堂提问的作用是相互的,但教的目的是为了学,教学活动的协调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仍然是为教学这一活动服务的,其受益者仍然是学生,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对学生的作用,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我觉得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

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

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 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3、设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这种做法在本质上仍然是注入灌输的)方式。

设问的形式主义倾向是课堂教学中的一大弊病。问题或过简,或过琐细,或过于雷同、千篇一律,或过于空洞不知从何答起,这些都是形式主义的设问造成的。结果往往是启而不发,课堂沉闷,或者相反,课堂表面轰轰烈烈实际却一无所获。还有的教师自己闭门设计好了问题与答案,却与学生的实际不符合。学生答问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善于变通引导,而是仍旧反复问,让学生再答,直追到与自己的标准答案一致为止。这种锲而不舍一再追问的做法,也是主观主义与形式主义在作怪。

4、设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

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三)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争创个性化的教风

首先,教师的知识底蕴是教学之本。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好课的基础。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犹如泉水源源不断,始终滋润着我们的教学生命。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在这样的老师课堂上,你会如沐春风。其次,小学语文课是欣赏课,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种多样,或慷慨激昂,亢奋高歌;或如泣如诉,低声吟唱;或淋漓尽致,缠绵哀婉。而有的教师感情充沛,善于以情感人;有的教师思维敏捷,注重设疑问难;有的教师嗓音清脆,通过诵读课文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有的教师表达言简意赅,从不经意处入手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质的培养,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通过精挑细选,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经典范文。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因此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最后,讲究营造教学气氛艺术。良好的气氛应当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

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三、以趣结尾,余音缭绕

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一堂高效的课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束,也就是我们的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效果。在语文课的结语中,选取一些趣例作为结尾,往往令人萦怀难忘。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的改革是一项由观念到行动,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性工作,需要教师付出开创性的努力。我们已经迈出了开创性的第一步,但是我们的研究还相对滞后,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创设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还需要语文老师们不断探索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打造高效课堂模式,在课改进行的如火如荼的今天,打造真实、高效的生命课堂,克服课堂的低效甚至无效,使老师和学生都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致力的方向。我作为科研组的一名成员,也在自己的课堂中且行且思。经过两个月的时间摸索,我已经清晰地感觉到课堂的变化:

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出来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强化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更明晰了。自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呈现以来,安排学生设计了自己小组的名称,呼号,图标,学生在同样的队呼下,知道了自己本组四个人的休戚相关,每当有同伴遇到困难时,小队的同学能立即实施督促、帮扶,使本小队的工作能协调向前进展。避免了教师一人盯着众多人,结果一次次因补差任务繁重,学生的消极怠工,无功而返。安排各项任务时,尽量都用小组的方式参与,每队的四个组员,能因共同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在一起。每人都在因共同的任务而竭尽全力。诗歌单元学完后,学生的写诗兴趣大增,教师就可以趁热打铁,引领学生把个人的诗歌融入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展小组诗集,时间为一周,经过小组的集体商讨与酝酿,《幽梅诗花》《柠檬上的梦》《放飞童年》《花开花落与蒲公英》《诗情画意》《四季诗韵》《落英诗韵》《蓝天下的泡泡》《花落诗未落》各小组的诗集也自然问世。无论是形式还是编排,都尽显学生的智慧,突出了各小组的特色。

高效课堂的推行,克服了我们大班额管理中的瓶颈。使以往被

老师忽略的学生也有了自己的参与空间。因为小组的分工,每人都要发言,因此,使以前课堂上游离于学习之外的学生也必须倾情投入,学习倾听,学习更得体、自信地发言。现在的课堂上常常看见一组的学生围着学困生,尽其所能地帮助,兵教兵的引进,必将形成兵强兵一荣俱荣的可喜局面。

高效课堂的推行,促使老师在课堂的实施方面,为了优化学生活动的效果,教师必须静下心来,依据学生的实际,量身打造每节课的目标,使学生真正一课一得。在不断的筛选中,教师提炼课堂核心目标的意识更强了。比如:为了上好一节诗歌综合实践课,我在预定目标时,设计了如下三个学习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借助对诗人、写作背景的了解,体会诗人的情感。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依据《白桦》《太阳的话》,探究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

3、结合学生拓展的《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能按一定的方法给诗歌分类。

但在反复的比较中,感觉容量太大,如果兼顾的话,肯定每一个目标的落实都是蜻蜓点水,考虑本班学生的特点,做了取舍之后,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能借助工具书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借助对诗人、写作背景的了解,体会诗人的情感。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依托《白桦》《太阳的话》,联系前面的古诗,探究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并完成表格。

而把对古诗的归类整理作为下节课的学习引子,激起了学生对下节课小组合作探究任务的向往。如此删减之后,感觉在课堂实施时,避免了因赶任务而走环节的浮而不入的现象。因为学生的学习是真实的,深入的,所以学生在参与时,就更加专注。在教师的巡回过程,教师必须眼疾手快,及时洞察各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合作方法、合作意识、合作实效等,进行有效引领,尽快促使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写道:“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他提出了“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说;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学习的东西。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得出结论的效果,往往要优于教师的直接告诉。高效课堂在我校推行两个月有余,通过观摩同伴的课堂,自己在课堂中的摸索,发现:当教师明晰了目标,并有明晰的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引领时,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主动性是前所未有的。

任何一种模式的运用都得因人而异,因科而异,因地而异。在导学案的尝试过程中,通过三节课的现场听课,感觉导学案在语文

学科的运用需慎之又慎。如果把每节课的目标外现为僵化的类似的训练题时,以下现象值得商榷:

1、语文味的缺少。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但导学案的实施,使语文的工具性强化了,使语基础知识可以得到巩固,但语文丰富的情感因为缺乏情感的酝酿、碰撞而变得干巴巴的。失去了灵动性就缺少了生成性,缺失了生、文本、教师的碰撞,课堂充满了理性。人文性缺失的语文是不正常的。

2、导学案模式的推进,造成了对部分学生的学习干扰,学生依赖工具书,出现机械抄袭的现象,课堂上照本宣科。

构建小学语文绿色课堂 篇6

【关键词】绿色课堂;自主思维;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绿色是生命之源,是和谐、是自然、是健康、是发展。绿色课堂就是尊重学生的生命个体,让学生在和谐、自然的教学环境下,健康成长,持续发展。绿色课堂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因为它解放了学生们的天性,相信学生们的潜能,开启了学生的心智,让学生们能够自主思维。

一、和谐课堂关系,是绿色课堂的保障

和谐的课堂关系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本保障,也是绿色课堂的基本特征,教学是师生互动、交流的双边活动,是促进共同提高的双边过程。教学中教师不是威严的法官,更不是决定生死的判官,教师一定要改变陈旧的理念,建立民主、平等的绿色师生关系,通过完善自身的知识和修养赢得学生的尊重,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陶冶性情、享受学习,体验成功。

在《三袋麦子》的教学中,教师总结板书:小猴聪明能干,富有创造性,让大家都向小猴学习。这时,教师觉得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课堂完美结束。可是没有想到,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想向小猪学习,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各种各样的美食,我要请我的好朋友一起来吃。”学生的回答肯定是从自己的生活出发,是学生真实的阅读感受和体验,但是教师却说:“你没觉得小猪有点贪吃吗,我们还是多学学小猴吧。”学生悻悻地坐下。这里,教师的做法是非常不合适的,根源还在于并没有和学生有平等意识,认为教师的想法,教材的想法才是权威,并没有给学生创造民主的课堂氛围,那么就失去了一次非常好的发展学生独立思维的机会,没有发展的课堂就不是绿色的课堂。

建立和谐的课堂关系,首先得从思想上打破教师根深蒂固的权威意识,应该抱着宽容的态度,对学生进行肯定、表扬,表扬学生课堂上大胆勇敢的发言,表扬学生独特的思维见解,教师的这种做法也会激励其他学生,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其他学生表现的欲望。

二、尊重天性自由,是绿色课堂的基础

绿色课堂是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的课堂,是尊重学生天性自由的课堂。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们的一切都刚刚开始,每一个学生都有希望,都有未来。教师要学会容纳、接受每一个学生的不同,课堂上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这样学生才能充满自信,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才能迸发创造的激情。

在五年级上册《成语故事》的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师严格检查学生背诵情况,大部分学生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流畅自如的背诵出来。在教师准备通过默写来强化背诵,达到考试要求的时候,一个看起来非常安静、乖巧的学生红着脸说:“老师我不喜欢背诵,但是我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可以吗?”一个平时话语比较少的学生能够站起来向老师提出这样的请求,可以想象学生是需要多大的勇气。此时,如果教师关注的是预定的教学目标,关注的是考试成绩,那么学生的请求可能会被拒绝,但是我们要明白绿色的课堂是尊重的课堂,是让每一个学生找到位置,自主思维得到发展的课堂。“好啊,早就听其他同学说你讲故事非常好,那今天就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吧。”

每个孩子都是上帝赐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礼物,他们有着巨大潜能,课堂上教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相信自己,做最好的自己,让他们的天性得到最好的启示和发展,而不是为了眼前分数,眼前的利益,固定模式,横加干涉。如果我们的教育远离功利,远离世俗,那课堂就是绿色的课堂,学生就能得到自主发展。

三、关注人文素养,是绿色课堂的核心

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高超的语文能力,还要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师要钻研教材,精选教学内容,课堂上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的责任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让学生知道自己学什么,为什么学。

在《海伦凯勒》的教学中,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会遇到知识上的太大障碍,那么学习的重点就放到海伦不屈不挠的精神上,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不屈不挠精神的认识。“同学们,我们先做一个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看看哪个同学坚持的时间长,然后再把耳朵盖起来什么声音也听不到,闭住嘴巴不能说话,大家有什么感触吗?”“老师太恐怖了。”“你是不能开口说话的啊。”教师利用这种游戏的方法,让学生们对海伦凯勒的遭遇感同身受,让他们受到很大的震撼。“海伦真了不起,她克服多大困难才能成功考上大学啊!”“我们太幸运了。”“海伦还去帮助其他的残疾人,我们应该学习海伦。”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们的精神世界。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不变的神圣职责,课堂上教师不仅传授给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精神,这样学生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绿色课堂的核心。

绿色语文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它倡导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尊重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是教育改革未来的方向。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观念,关爱学生,研究教材,探讨教法,把打造绿色语文课堂,发展学生自主思维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去努力追求。

参考文献

[1]陈宏保,易泰玉.绿色课堂:语文课堂新境界[J].江苏教育研究,2010(32).

[2]孙春华.营造绿色的小学语文课堂[J].文教资料,2010(9).

语文绿色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 篇7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教师几乎成为学生的“保姆”,课堂的每个环节几乎都由教师包办替代。学生很少有主动思考的机会,学生的个性难以得到发挥。实施小学语文绿色课堂理念,要求教师要大胆放手,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驰骋想象,使课堂教学满足学生探究知识的生命诉求,展现生命的对话,使课堂更具生命的活力。例如,教学《借生日》一文,笔者以问学生“自己妈妈生日在什么时间”导入新课,但提问中有许多同学只能记住自己的生日,而对妈妈的要么记不准确,要么就根本记不起妈妈的生日。导入新课后,我让学生整体阅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妈妈真的是忘记了自己的生日吗?”“妈妈为什么没有忘记自己孩子的生日?”“而孩子却忘记了妈妈生日在什么时候?”通过讨论学生深刻理解了文章的意旨。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平日“母亲关爱自己”的事例,让学生回忆母亲关爱之事,感受母亲的关爱之情。最后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让学生说说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来报答母亲。通过讨论探究,学生们更深入地走进了文本,从而产生了“给妈妈洗一次脚“ 、“给妈 妈端一杯 茶”、“帮妈妈做家务”的知恩报恩意识。使感恩情怀在学生的生命里涌动,也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拓展思维空间,彰显学生个性

绿色课堂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最大限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互动中能够相互补充、共同提高。使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对文本进行富有个性的解读。教师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对话动向,引导学生的学习发展。教师只要抓住课堂的精彩生成,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才会有话要说,有话可说,畅所欲言。例如教学《乌鸦喝水》一篇课文,笔者问学生:“除了向瓶内投入石子的方法能让乌鸦喝到水外,同学们还可以为乌鸦想出哪些可以喝到水的办法?”通过这样的引导,可以激活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富有个性地对文本深入解读。

三、课堂引入竞争机制,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自主开放的课堂是学生发展成长的主要场所。小学生具有对新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与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引竞争机制进课堂,可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这也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篇课文时,笔者在班内组织了组与组之间的辩论比赛。正方的观点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保护环境,使地球能够持续发展,为人类造福。反方的观点是:地球环境恶化了,我们可以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生活、繁衍生息。小组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学生们思路清晰,言词犀利,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课堂上不时暴发出阵阵掌声。最后,由教师与学生组成的评委,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及个人进行了表扬与鼓励。并授予“最佳辩论小组”及“最佳辩手”称号。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情境,学生们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思维活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语言的组织能力,还有助于学生交际与沟通能力的发展。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自主交流与探究

现代网络信息的发达,促进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使网络信息充分为教学服务。例如,笔者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让学生利用网络查询有关大榕树的信息。通过网络教材对文本进行课外预习,让学生在预习中把不能自行解决的疑难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小组讨论与交流,共同探讨交流和解决。例如,有的学生提出了:“为什么两种不同的鸟儿,他们作息的时间不同,却能够和谐地相处?”“鸟儿生活在大榕树上,他们对大榕树的旺盛生长有什么作用?”“人类保护鸟类,会对自然发展有什么益处”等问题。除此之外,学生们还提出了有关写作的布局谋篇问题:“作者第一 次经过大 榕树时 , 写了‘鸟的天堂’的静态面貌,第二次经过大榕树时,写了‘鸟的天堂’的动态面貌,作者把静态与动态描写结合得如此自然,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探究,使他们在理解文本意旨的基础上,还对一些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探讨。这种由课堂延伸至课外,再由课外集中到课堂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自身探究为线索的,给学生开拓了更广阔的探究空间,促进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

打造小学语文绿色课堂 篇8

对教学而言, 绿色与课堂联姻, 则又赋予教学以别致且深厚的内涵, 使课堂更加生动诱人、富有情感、带有乐感、具有美感。绿色课堂要做到“三个起来”:老师笑起来 (要有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宽松融洽的教学氛围) , 学生动起来 (自主、合作、探究, 亲历学习的过程) , 课堂活起来 (涌动着生命的活力) 。绿色课堂要彰显“四个意”:富有“诗意”, 饱含“情意”, 充满“爱意”, 体现“创意”。绿色课堂要构建“五个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延展度。

一.构建经济合理的绿色课堂

提倡以最经济合理的教学方法达到最佳的教学绩效, 也就是致力于通过研究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坚决摈弃陈旧落后、高耗低效的教学模式。向40分钟 (一节课) 要质量, 向6小时 (小学生每天在校的时间) 要效率, 改掉随意挤占学生休息与活动时间的陋习。绿色教学是真实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二.构建智慧机灵的绿色课堂

崇尚构建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平等、民主、互爱的价值观中, 催生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实践性、合作性与发展性, 使其焕发出勃勃生机, 从而让学生的灵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一是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二是教师应该永葆一颗童心;三是尊重生命的本真。“爱心”育人, “微笑”教学。生命的多姿多彩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开放性、多样性、差异性。优秀与落后是客观存在的, 是永远不可消除的, 要把落后看成是暂时的差异。教学目标不是单一的、不变的, 而是灵活的、变化的;教学方式不是僵化的、固定的, 而是平等和谐、充满生命情感的;课堂应是激发生命活力、启动自由天性、展现自我情思的精神交流的乐园。

三.构建持续恒远的绿色课堂

绿色教学是致力于个体终身可持续发展的, 它通过有目的地组织课堂教与学的活动, 使教学双方形成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潜能与品质。它充分考虑学生怎样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考虑学生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多方面全面而协调地发展。精选人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重视每一个人学习的过程, 让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自己去获取知识, 建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注重培养能力, 重视学生的体验性学习, 让学生在探究和合作中, 把自主、自觉、自信、自强化为永不枯竭的生命动力。绿色教学能够推动学生的自我发展。教师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与有效的学习方法, 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阅读习惯、书写习惯、语言习惯、反思习惯等, 让学生习得一生享用的东西, 真正成为自觉、自主学习的主人。

四.构建立体多元的绿色课堂

课堂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开放系统, 对其评价应是立体多元的。绿色课堂是生态课堂。课堂内不仅关注师生的内在生命体验, 也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外在表现。课堂目标不仅注重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 还注重人格的塑造、情意品德的养成。课堂实效更多地关注学生心灵的快意撞击、智慧的尽情释放、灵感的顿生迸发……

绿色课堂是充满诗意的课堂。绿色课堂充盈生机、活力:智慧在这里生成, 知识在这里习得, 感情在这里培养, 习惯在这里养成, 人格在这里塑造, 思想在这里形成……师生共度一段难忘的生命历程。绿色课堂是洋溢着和谐的课堂。新课程倡导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教学不再是教师独讲, 不再是灌输知识, 不再是专制粗暴, 绿色课堂充满温情、阳光:气氛欢愉活跃, 环境安全舒适, 活动自由宽松, 师生教学相长, 同学互勉共进……师生获得一段永恒的心灵洗礼。

浅谈小学语文绿色课堂 篇9

一、发挥学生主体

绿色生态课堂告诉我们尊重个体, 给予信心,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如:教学《蚂蚁和蝈蝈》时, 在学生读准读通课文后, 笔者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选择表演课本剧或表演读。通过选择性的练习, 老师和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 采用文本、师生、生生对话的方式, 抓住“背、拉、躲、唱、睡”这些表现蚂蚁和蝈蝈动作的词语, 比较品味, 然后自由朗读体会蚂蚁的勤劳和蝈蝈的懒惰。 表演活动不仅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更重要的是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机会展示自己, 获得成功的体验。 另外, 在教学中多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 小学生很相信老师, 对老师所讲的话都能言听计从, 只要在合作交流前分工, 就会按老师的分工学习合作。 经常开展合作交流活动, 学生会在交流、合作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如:在教学《蘑菇该奖给谁 》时, 笔者在小组中开展分角色朗读、表演读和讨论的活动, 每一环节都由小组长组织, 有序开展, 人人参与。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 讨论问题有一定难度。 蘑菇该奖给谁?只要学生积极参与, 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 说出一点道理, 我就给予肯定和表扬, 使孩子们感受到老师在关注自己, 尊重自己的意见。 学生的心灵将会充满被尊重和被重视的阳光, 学生学习就有信心、有动力、有生命活力。

二、进行新颖导入

导语设计得如何, 往往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因此,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 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曾经有人说过:课的开始, 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 歌唱家定调。 第一个音定准了, 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语文课堂的导入应该精心构思, 巧妙设计, 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 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 扣人心弦, 生机盎然, 充盈美的气息, 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好的导语, 是一块磁铁, 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 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 从一定程度上说,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设计。 那么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导语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思考:

1.激发兴趣, 设置悬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成功的最大法宝。 用高超的悬念艺术, 层层设疑, 丝丝相扣, 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为学生深入地钻研教材打下良好的基础。 所以设计精妙的导语, 总是蕴含丰富的悬念, 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接入题, 短小精悍。

直接入题可以发挥一针见血的作用, 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内容, 设计短而精的导语。 过于冗长的导语, 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 还易使学生疲劳、注意力分散。

3.营造气氛, 营造氛围。

我们选入教材的课文大多是名篇佳作, 绝大部分文质兼美、情文并茂。 教师在设计导语时, 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 还必须把握文中的 “情”, 以营造一种氛围, 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

总之, 好的导语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并且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进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目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 风靡小语课堂。 但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 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 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主观随意。 只要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 即使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探究欲望, 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 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 合作学习必须戛然而止……合作学习成了变相的“拉郎配”, 成了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

合作学习不是一种外在的东西, 更是一种精神和内在的品质。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契机, 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呈现的方式、学习的组织等。 不要大事小事必合作, 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合作学习的价值, 否则这种合作学习就会浮于表面。

四、开展自主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 ”然而, 长期以来, “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问、学生答, 教师出题、学生做”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 学生认为语文枯燥乏味, 学和不学一个样。 那些照本宣科、步骤教条式、书山题海训练式的教学, 更让学生对语文课的厌恶变本加厉。 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成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乐园, 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 自主用教材。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 教材内容就是教学内容, 强调教师教学要“源于教材”、“忠于教材”, 这种把教材内容绝对化的观念, 严重束缚师生的思维, 使教学缺少“绿色”生机。 绿色教育理念主张要活用教材, 本着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理念, 精选教材中有生长点的东西进行拓展延伸, 以促使学生的发展。 其次, 自主教教材。教师不再是传统课堂教学中那个教科书的照本宣读者, 而是智慧的化身, 应灵活地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可根据课堂上出现的新情况, 随时随地、 随机应变地调整原定的教学步骤, 有一定的灵活自主性。

营造绿色的小学语文课堂 篇10

小学生如果在课堂上心情宽松愉快, 那么他们的视觉和听觉就会特别灵敏, 同时记忆力大大加强, 联想更加丰富, 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学习潜力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由此轻松自然地进入角色。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民主、自由、和谐、学生间互相协作的教学气氛。这已成为共识。它彻底打破了长期形成的“师道尊严”的陋习和传统的课堂角色模式, 促进形成了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可以自由地表达, 可以尽情地表现, 可以忘我地表演, 成为课堂的主角, 而课堂则成为其张扬个性的舞台。教师不仅是学生的伙伴和学习的引导者, 而且是教学调控者, 因而对学生暴露出来的一些不良习惯要及时纠偏。

如要重视培养学生尊重别人发言的习惯。课堂里常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一个学生站起来提问或回答问题时, 有些学生的手仍然举着, 一旦这个学生的发言出一点问题, 有些学生便迫不及待地把手越举越高, 甚至站起来, “我来, 我来”, “我, 我”地要求, 甚至用肘撞击桌面发出声响以吸引老师, 此时, 发言的同学往往会显得局促不安, 甚至失去自信。针对此, 教师要及时引导, 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发言, 养成倾听的习惯, 使学生在健康的集体心理氛围中轻松地学习, 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又如, 教师应讲究评价语言。课堂上教师激励性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随时获得成功的心理愉悦, 为继续前进增添动力, 因此课堂上常常听到的是“你真棒”、“你真聪明”等诸如此类的溢美之辞。学生的表现真的这样完美吗?不全是, 是为了激励。但一个人能完全生活在鲜花和掌声中吗?长此以往, 能适应将来复杂多变的世界吗?

教师既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又要及时指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和不足之处, 不可一味迁就和吹捧, 要宽严适度, 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媒体运用要恰到好处

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教育的现代化, 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 农村小学也用上了多媒体课件, 扩大了课堂容量, 使教学活动精彩纷呈。一时间, 没有用课件的课就像灰姑娘难登大雅之堂, 语文课上学生绕着课件转, 教师成了操盘手, 甚至还请助教来帮忙, 语文课好似信息技术课。令人眼花缭乱的多媒体使用, 替代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和丰富的想象, 挤占了学生个性化走进文本的时间, 这样的课看似热热闹闹、面貌焕然一新, 效果如何?最起码, 这样的课使“语文味”大大淡化, 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削弱。

我在教学中, 对传统媒体的使用情有独钟, 因为它们方便快捷, 节省了能源。小黑板、小卡片使用起来随心所欲, 用了再擦, 擦完再用, 它们也发挥了较好的教学辅助作用。但我也不排斥使用现代教学媒体, 因为它是教学最有效的辅助手段, 文章的精彩段落, 动感、美感十足的句子, 学生难以体验的情境, 需要补充的知识等内容的揭示, 用好了有事半功倍之效。

如在教学《特殊的葬礼》一课时, 我用小黑板完成基础知识的教学活动, 用课件展示昔日的塞特凯达斯瀑布雄伟壮观的情景, 那声响, 那水花使学生身临其境;再显示逐渐枯竭、奄奄一息的瀑布和人们的表情, 两相比较, 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 激发了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文章的内涵也会不言自明。

教学中, 我们要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生活经历, 恰当地使用好教学媒体, 力求课堂效益最优化。

三、联系生活要真实有效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 也应是语文实践。我们的课堂应努力贴近学生的生活, 创设一个个生活化的场景, 使学生认识到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语文中有生活, 应学生活中的语文。在农村, 由于条件的限制和环境的束缚, 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在某些方面不如城里孩子。但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 我们也能在语文中发现生活的影子, 在生活中发现课文的影子, 因此要不失时机, 充分挖掘, 或设身处地地创设生活化的语文实践情境:可以组织学生游览、参观、调查, 走进大自然, 走进生活, 主动观察, 开阔眼界, 丰富阅历,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学习语文;让课堂知识激发、唤醒学生对自己生活知识的回忆和思考;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 如故事会、辩论会、演讲会及课文教学有关的各种游戏……

如教学《理想的风筝》一课, 在读刘老师用圆木棍作支撑, 旋转身体板书的部分时, 我让学生根据文中所述, 自己模仿这一动作过程, 在实践中体会刘老师板书的不易和他的坚强乐观, 体会“我”心中的酸涩。学生通过经历获得了与作者一样的情感体验。

又如学习《孔子游春》, 为了引导学生从故事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在教学时我依据原文对春天美景的描写,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除了文中所写的, 你发现大自然还有哪些与母亲的相似之处?然后用“…是她…的”的句式仿写, 在联系生活中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才能。

联系生活要贴近教材和实际, 当然也不能处处“被生活化”。试想同样是学习《水》这篇课文, 我们水乡的孩子, 和遭受严重干旱的西南五省的孩子, 谁对水的珍贵, 对无水的痛苦, 对短暂有水的欣喜的情感体验更深刻, 更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呢?对于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意境的体会, 农村和城市的儿童, 谁更会置身其中呢?

四、拓展延伸要量力而行

现代教学要利用文本将学生的视野引向课外。开展探究性的学习, 教师就要进行必要的拓展和延伸, 这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继续, 也是语文生活化的重要环节。要根据教学目标和资源环境, 恰当设计, 力争使学生在已有的能力和条件下, 经过一些努力能够完成“跳一跳能摘桃”, 切不可好高骛远, 让他们失去信心。

如教学《船长》一课时, 大家都被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壮举所震撼, 为此, 我适时提出要求, 让同学们思考并续写:几年后被救的最小的水手克莱芒来到他的墓前, 会说什么, 做什么?我让同学们续写, 既是对课文的深化, 又是感恩教育的实践。

又如学习《春联》后, 我要求同学们收集自己喜欢的春联, 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让有兴趣的同学自己尝试写几副, 在班级上交流, 大家都获得了表现的机会。如果要完成一样的要求, 他们都能露出笑脸吗?

语文是有生命的, 也是灵动的, 学生是活生生的, 语文课堂也是动态生成而充满智慧的舞台, 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 才能营造绿色的语文课堂, 学生才会享受平等、自由、创新、发展的绿色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刘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讨——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2]赵宏.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8.

打造小学语文绿色课堂 篇11

对教学而言,绿色与课堂联姻,则又赋予教学以别致且深厚的内涵,使课堂更加生动诱人、富有情感、带有乐感、具有美感。绿色课堂要做到“三个起来”:老师笑起来(要有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宽松融洽的教学氛围),学生动起来(自主、合作、探究,亲历学习的过程),课堂活起来(涌动着生命的活力)。绿色课堂要彰显“四个意”:富有“诗意”,饱含“情意”,充满“爱意”,体现“创意”。绿色课堂要构建“五个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延展度。

一.构建经济合理的绿色课堂

提倡以最经济合理的教学方法达到最佳的教学绩效,也就是致力于通过研究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坚决摈弃陈旧落后、高耗低效的教学模式。向40分钟(一节课)要质量,向6小时(小学生每天在校的时间)要效率,改掉随意挤占学生休息与活动时间的陋习。绿色教学是真实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二.构建智慧机灵的绿色课堂

崇尚构建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平等、民主、互爱的价值观中,催生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实践性、合作性与发展性,使其焕发出勃勃生机,从而让学生的灵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一是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二是教师应该永葆一颗童心;三是尊重生命的本真。“爱心”育人,“微笑”教学。生命的多姿多彩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开放性、多样性、差异性。优秀与落后是客观存在的,是永远不可消除的,要把落后看成是暂时的差异。教学目标不是单一的、不变的,而是灵活的、变化的;教学方式不是僵化的、固定的,而是平等和谐、充满生命情感的;课堂应是激发生命活力、启动自由天性、展现自我情思的精神交流的乐园。

三.构建持续恒远的绿色课堂

绿色教学是致力于个体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它通过有目的地组织课堂教与学的活动,使教学双方形成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潜能与品质。它充分考虑学生怎样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考虑学生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多方面全面而协调地发展。精选人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重视每一个人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自己去获取知识,建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注重培养能力,重视学生的体验性学习,让学生在探究和合作中,把自主、自觉、自信、自强化为永不枯竭的生命动力。绿色教学能够推动学生的自我发展。教师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与有效的学习方法,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书写习惯、语言习惯、反思习惯等,让学生习得一生享用的东西,真正成为自觉、自主学习的主人。

四.构建立体多元的绿色课堂

课堂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开放系统,对其评价应是立体多元的。绿色课堂是生态课堂。课堂内不仅关注师生的内在生命体验,也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外在表现。课堂目标不仅注重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还注重人格的塑造、情意品德的养成。课堂实效更多地关注学生心灵的快意撞击、智慧的尽情释放、灵感的顿生迸发……

绿色课堂是充满诗意的课堂。绿色课堂充盈生机、活力:智慧在这里生成,知识在这里习得,感情在这里培养,习惯在这里养成,人格在这里塑造,思想在这里形成……师生共度一段难忘的生命历程。绿色课堂是洋溢着和谐的课堂。新课程倡导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教学不再是教师独讲,不再是灌输知识,不再是专制粗暴,绿色课堂充满温情、阳光:气氛欢愉活跃,环境安全舒适,活动自由宽松,师生教学相长,同学互勉共进……师生获得一段永恒的心灵洗礼。

绿色课堂是践行理想的课堂。我们常呼“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我们常议“变革教育教学,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还常念“用理想的教育去实现教育的理想”,绿色课堂崇尚的正是如此佳境。绿色课堂始终追寻着“减负增效”:现代媒体辅助,方法手段创新,教师教得舒心,学生学得开心,学习轻松有趣,课堂步入良性……师生共享一段美好的校园生活。绿色课堂如此美丽!我们倡导绿色课堂,更要造就绿色课堂!

王海侠,教师,现居河北乐亭。

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篇12

提高备课实效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笔者认为,教师的主要精力要放在钻研教材,了解学情上,书写教案的精力要少花。优秀的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是先吃透教材,而不急于动笔,总是先思考从哪里着手讲、怎么讲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不仅关注教材,更会关注学情,他们会不断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怎么样,搭建什么样的教学平台才会让学生最容易理解课文。所以优秀教师在备课时,不是物化备课教案,而是拿自己的知识储备从容面对学生。

二、精心巧设教学方法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助力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构建高效课堂需要教师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灵活精心地设计教学方法。如《荷花》一课的讲授,教师可以以“美”为主线设计教学过程。以发现美、感悟美、意会美作为红线来串起整个课堂教学。这样设计主要根据学生学习兴趣,从表象的美到意会的韵,由表及里,由浅人深,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最后让学生自己的情感与文本所表现的情感产生共鸣。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让学生理解、积累与运用语言,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将听、说、读、写、思等整合成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层次分明的教学实践中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整体发展。另外教师还应该根据学情,灵活、客观地指导学法,哪怕是一课一法,只要方法得当,就会使学生终生受益。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的教学法不能是繁琐凌乱的。我们要善于对教学方法进行梳理整合,真正做到有效。如学习《白鹭》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我反复琢磨,设计了一个提问,就是让学生找出自己觉得最有情趣、最有味道的词句反复品味,然后谈感受。学生充分自主阅读之后,了解了白鹭的形态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最后学生的回答不仅有声有色,而且都闪现着智慧的灵光。当然,要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师要把握好课堂的节奏。比如教师除了有效提问外,还要学会倾听。有的教师刚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要学生说出答案,这种教学方式无疑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还有的教师一味让学生讨论交流,却不做任何要求,这样,没有教师的有效指导、组织、引导课堂就谈不上高效。

三、宽松的学习氛围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润滑剂

充满自由欢快、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润滑剂。现在的课堂要有幽默、欢声笑语、神采飞扬。不能正襟危坐,没有轻松。构建自由、宽松、愉悦的课堂是我们每一节课都追求的理想境界。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教师要运用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求知。所以,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放下架子,用抑扬顿挫、娓娓动听语言进行课堂教学,着力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四、课堂练习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证书

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证。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除了随堂练笔式的作业练习外,还应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与课堂情况,精心设计一些作业供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包括随堂检测练习、课后作业练习、单元过关测试、阶段抽测等。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每一次作业完成,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做到认真审题、细心答题、耐心检查、规范书写。要通过作业的认真批改、订正工作,测试的定期进行,实现差生的转化与班级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优化的练习不仅使学生进行了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新颖题能使学生增加很多课外知识,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另外,巧妙设计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实践表明,好的练习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

五、通过合理的评价构建高效的课堂

新课程改革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机制。从教学实际来看,大多数老师用的都是激励评价的方式。激励性评价从教学效果来看,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评价手段,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促进学生不断进步。激励评价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在运用时,一定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切忌分寸失当,过多过滥。只有做到该激励时激励,才能更大地发挥激励的积极作用。同时笔者认为,要适当地使用教育惩罚。教师惩罚学生,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它与尊重学生并不矛盾。因此,必须惩罚的,教师要理直气壮,不必遮遮掩掩。但要特别指出的是,惩罚必须合理、适度。再者,要讲究惩罚的艺术,着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后,要注意惩罚与其他教育手段的整合。只有激励与惩罚共存,学生才能在“吃一堑”、“长一智”。

上一篇:旅游认知下一篇:冲击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