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英语生态课堂

2024-10-30

构建小学英语生态课堂(共12篇)

构建小学英语生态课堂 篇1

“生态课堂”是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践中产生的一个新概念。而早在1976年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 (Lawrence Cremin) 就在《公共教育》 (Public Education) 一书中提出了“教育生态学” (Educational Ecology) 这一概念。把这一概念引入教育领域, 就是要用生态学的观点考察教育领域的各种因素, 使其和谐发展, 产生最佳的教育效益。今天, 当我们用生态学思想来认识课堂教学活动, 把教师、学生看作是在课堂这一生态系统中相互作用的生态因子时, 就会产生一些新的思考。我理解的“生态课堂”, 就是要建立一个自由、和谐、富有个性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生态环境, 让学生在课堂中自然地、和谐地、自主地发展。

反思自己的教学, 我认为小学英语生态课堂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平等交际中“适时交出”主动权

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 稍纵即逝。我们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 让智慧闪耀光芒。如英语课上, 我们Warm-up环节的问候及对话内容通常都是由教师提出Good monrning.How are you?等公式化的问候或How old are you?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等机械的问题, 而学生早已对这种呆板的问候方式感到厌倦。长期如此, 只会使师生用苍白的、毫无生气的语言应付了事, 而学生也会在一种被动、抵触的状态中开始这一节英语课的学习。就在我对开课方式开始反思的时候, 一次赛课活动中听到的一次开课让我茅塞顿开。这节课是借班授课, 教师不认识学生, 开课后为了拉近师生距离, 教师亲切的询问了几个学生“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等问题后, 直接把课堂的主动权抛给了学生:“Oh, do you want to know me?You can ask me some questions.”这一下子, 面对陌生的老师, 学生便活跃了起来。“What’s you name?”“Where are you from?”“Do you like apple?”而当有孩子问道“How old are you?”时, 这名女老师更是以幽默的动作和表情告诉他:“Oh, it’s a secret!”孩子们也都会心的笑起来, 老师不仅以自己的机智放松了课堂氛围, 进一步让孩子们理解了西方文化, 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非常“主动”的开始了这节课的学习。经过这短短几分钟的问答, 我一下子发现:原来孩子们不是不能问、不能说, 而是我们一直不敢放手;原来孩子们不但能问, 他们的语言量还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料;原来变“被动”为“主动”, 变“死板”为“生动和谐”如此的简单, 这一切都只需要老师适时的交出主动权, 便会出现学生“学”得主动、灵活, 老师“教”得轻松地英语课堂。

生态系统是开放的, 因其开放性, 也才是动态的, 那么, 课堂这一生态系统, 从课堂自身内部看, 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应是相互开放的。就如这节课一样, 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了相互信息传递与反馈, 这样的课堂才是一个富有生命活力的、动态的、生长的生态系统, 才是一节生态的课堂。

二、在动态生成中“适时调整”教学内容

教材和教参历来被我们奉为“权威”和“经典”, 成为教师备课讲授的准绳。教参对指导我们教学, 把握教学重难点的确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面对教学生态系统中层次各异的个体——学生, 如果我们课课、时时、事事都以教材和教参为准绳, 一个方法去教授、一个标准去要求, 那么势必不能使这个生态系统和谐、均衡的发展。教学中只有把学生的实际、学情的实际以及教学的实际融人其中, 我们的教学才能做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如:PEP教材六年级下册总复习单元中出现了学习使用英语字典的环节, 而根据我校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情况, 很多孩子刚进入六年级便开始对新知出现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他们不断问老师自己遇到的新词的意思, 也有不少孩子自己已经买了英语字典却不知如何使用。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决定把本要到六年级下期总复习才教授的“如何使用英语字典”这一内容提前到了六年上期第一单元之后。在“查英语字典”教授一个月之后, 我发现孩子们的词汇量明显增多, 阅读理解能力也有所提高, 而作为老师的我也更加的“轻松”, 因为孩子们都学会了“自学”, 把问题交给了“字典”, 而不再七嘴八舌的来问我。由此可见, 这次结合学情的教学内容调整是非常成功的。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理念, 更是一个实践探索的精神, 不应该有现成的、千篇一律的模式来供人模仿。教育的本质与生命同在, 也就是终生教育。以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透视课堂教学, 首先是让个体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即终生学习的能力。尤其今天, 知识经济的出现使得知识的更新加剧, 要掌握全部知识是不可能的。从生态学的角度看, 只有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才能减少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 从而大大提高个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在课堂学习中“适时更新”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小学英语初期提倡的活动化教学让每节课都很热闹, 学生不是“听听做做”就是“说说唱唱”, 然而当我们回过头去反思学生曾经的学习方式, 这种“活动化”更多的只是一种外在的控制行为, 而不是学生的自觉需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多给予学生探究的方法, 给予学生合作的机会, 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 给予学生成功的喜悦。那么在教学设计时, 我们就应该融入这些新概念, “适时更新”学习方式。如:

——合作探究, 轻松学习。乐于交朋友, 与朋友一起活动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往往会发现, 下课玩耍时非常“合群”, 嗓门颇大的孩子被老师抽起来后读一个单词的声音却细如“蚊子”, 显得没有自信。我曾经在一节课上尝试, 适时“改变”预先设计的抽读方式, 给他们几分钟时间“合作学习”, 要求

小课题研究的“四维模式”初探

◇余熹微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 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佚名.关于“中小学教师小课题研究”的研究[A], 莘县教育局.教师小课题研究手册[C].http://www.sxsygz.com/kyqx/Upload Files_5352/200904) 。小课题研究是教师从事研究的有效形式, 是提高教师行动研究能力, 从而改变单调乏味的职业生存状态、享受教学创新的幸福与快乐的重要策略。为此, 重庆市渝北中学承担了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基础教育规划课题“小课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建构如表1所示的价值澄清、选题路径、操作流程、实施策略“四维模式”,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一、价值澄清

无论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还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都必须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然而, 正如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批评所说:“有些人搞科研不能深入实际, 热衷于‘书斋式’、‘注解式’研究。研究理论多, 研究实践少;研究宏观多, 研究微观少。曲高和寡, 把原本教育科研中有些不太复杂的问题, 高复杂化了, 神秘化了。因而导致中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感到深不可测、高不可攀, 从而退避三舍” (周浩波·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序[A], 徐世贵·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C], 沈阳:辽宁民

在小组内自由交流、互相教读。结果令我意外的是, 合作学习结束后原本声音细如蚊子的学生不仅敢于自己举手, 而且声音洪亮, 单词发音也很标准了。发言后, 再经过老师的肯定、同学们掌声的鼓励, 他也更加自信了。原来, 不管什么学习内容, 只要有一个适合他们的合作群体, 他们就能在这样一个心理愉悦的自由空间里大胆思考、互相交流, 不再有畏难情绪, 而是参与其中, 主动学习词汇、对话, 完成练习。

——互动交流, 做课堂主人。新课程要求改变“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 而我们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只需要适时的引导, 如教授过去式句型“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时, 教师只提问了一个学生便将交流权交给了学生, 要求回答问题的学生参照句型提出类似问题并自由选择同学回答, 这样一来, 学生如传接力棒般一个问一个便活跃起来, 有积极举手回答并提问的, 也有“被”点名回答的。特别是当“被”点回答问题的同学答不上来时, 他并不像平时被老师抽到一般充满抵触情绪, 而是笑嘻嘻的望着抽自己的“好朋友”, 而提问的同学也灵活的调整了问题“Did you go to the park?”以一个更简单的可以回答“Yes./No.”的问题来族出版社, 2001:1-2) 。那么, 怎样拉近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科研的距离, 解决教育科研理论方法的通俗、实用和操作问题呢?必须从小课题的本质特征出发, 澄清其价值取向。

1、以小见大的立意取向。

所谓小课题研究, 它是与专家学者所做的或者“规划立项”的大课题研究相对而言的, 主要是指中小学教师在短时期内以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或者自我经验作为课题, 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问题解决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和理论,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研究, 探寻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对策的课题研究形式。但是, 小课题研究价值又必须以小见大, 切口虽小但立意要高, 以微观问题揭示教育教学的宏观规律。

2、以校为本的范畴取向。

小课题研究是以学校为本位的研究, 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教育研究。它的研究场所在学校, 研究的课题是学校教育教学、尤其是实施新课程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研究范式是“源于问题、基于课题、成于研究”的教学研究模式,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成长和学校内涵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说, 小课题研究是一种以学校为本位的教育创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3、以研强师的目标取向。

当前, 中小学“辛苦型”、“经验型”的教师较多, 而“科研型”、“创造型”的教师太少。从“辛苦型”、“经验型”的教师转变为“科研型”、“创造型”的教师, 小课题研究是一条有效途径。教师从事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 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研究的对象是自己教育教学实际当中具体的、细小的、真实的问题;研究的优势是教师每天都在教育教学“现场”, 身临其境, 每天都会遇到很多鲜活的教育情境、教育问题、教育故事。通过小课题研究, 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提升教育教学理论修养, 转变教育教学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因此, 它能促进教师在专业化发展道路上实

结束自己好朋友的尴尬。课后, 我感叹不已, 这样的交流, 不仅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还让他们学得轻松而没有压力, 让他们将知识学得更灵活。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人性的、生态的课堂, 因为他尊重了每个生命体的发展, 课堂因绽放生命活力而变得美丽。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因子都具有自组织能力, 即都要靠自身的力量来从外界吸收、获取各种养料以获得发展。学习同样是学生个体自组织能力占主导的行为, 只有通过学生自己主动地参与、吸收、内化才能收到实效。

英语生态课堂的构建, 要求遵循教育生态的原理和规律, 把学生当作生命个体。正如诗人特奥多尔·冯塔内所描述的那样, 教育“旨在努力为毫无依靠的幼树提供一根拐杖, 从而使其能在纯净的空气中自由自在地、无忧无虑地成长。”“英语生态课堂”应该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保持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以创新的教学方式构建生态、高效的课堂, 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让学生心灵飞扬、生命成长!

构建小学英语生态课堂 篇2

【摘 要】 生态课堂观概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而衍生出来,它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将学生作为主体,师生平等,鼓励学生在课堂里畅所欲言,强调突出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分层教学模式则是指根据学生综合能力,将学生分为能力相近的多个小组,教师根据小组进行教学活动,因材施教,从而保证每个学生的基本素质都得到发展。高中生英语水平的参差不齐,要求教师将生态课堂观与分层教学模式相结合,从而营造出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最终实现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生态课堂 分层教学 结合 因材施教

1.生态课堂观与分层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意义

生态课堂观讲求“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个性、实践能力来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学习。分层教学模式同样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个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保障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学到东西。生态课堂观和分层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来说是殊途同归的,如果能在生态课堂的前提下实现英语的分层教学,将会给英语教学活动带来巨大突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2.以生态课堂观为前提,构建高中英语分层教学模式

2.1学生的“生态性”分层

要进行分层教学,意味着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或多或少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造成学生的失落感。如何淡化差异感,让学生乐意分组,是生态分层教学模式要把握的关键。在这一点上,教师不妨提前将课题分为几个部分,由简到难,由深到浅,分成A(基础层)、B(一般层)、C(进阶层)。将课题发给学生,鼓励学生根据实际能力自主选择课题,组成小组课下合作完成课题,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咨询、引导角色,帮助学生完成课题。在课上,每个小组派出多名代表进行课题报告,展示本组的成果,由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点评,其他小组若有提问也可以对展示组提出,互相交流提问。课题完成中的不足之处,展示完成之后教师加以引导提出,作为课后作业完成。

2.2备课与授课的“生态化”分层

1)备课的“生态化分层”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摒弃高高在上的“权威”态度,根据ABC三个课题层次的不同,制定详细的教学目标。针对A层课题,要注重该层学生英语基础运用能力,尽量让A课题糅合基础知识,将课题变得简单有趣。促进学生们改善学习习惯、调整学习心态。针对B层课题,要注意该层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对新知识的探索,所谓温故而知新,尽量让B课题在融合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对新知识进行探索,从而提高这些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针对C层课题,要注重该层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拓宽他们的课外知识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授课的“生态化分层”

要做到这点,对教师来说是个巨大考验,如何在淡化自己的“师长“角色,与学生们打成一片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摸索。在课前,教师应多和学生互动,提起学生的兴趣,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探索,自主学习。在课堂引导时,教师要多用鼓励式的引导方式,激活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课题完善环节时,教师应考虑整体,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互动的机会,在参与互动的同时获得满足感和自信心。对A层次的学生应该给予更多鼓励,如good job、great、congratulations等鼓励语;对B层次的学生应当在鼓励的同时多用and how、so等递进语鼓励他接触新知识,并用Do you know...?等疑问句帮助他们巩固知识;针对C层次的学生,则多用what do you think、how about your idea等疑问句,帮助他们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了解研究,提升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引导的分层可以让学生们在不同的小组中展现自己的能力,以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保持对英语的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们还应当多使用可用的多媒体资源,教学设备,为生态化分层教学锦上添花。

3)课后任务的“生态化分层”

课后任务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复习,温故知新,在布置课后课题时,教师依旧需要针对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课后任务,与此同时应当在保证课程之间的联系性同时加以创新。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英语课保持新鲜感。

3.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如何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越来越迫切。以生态课堂观为前提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有效的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需要得到教师和学校的大力支持,在实际英语教学活动中大力推广。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构建 篇3

一、追求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是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这种发展与学生的终身学习有着相同的外延,其效果虽具有滞后性,但必定会在学生以后的成长中显现。如学生在做尝试题:“小华收集了一些邮票,他拿出邮票的一半还多1张送给小军,自己还剩25张。小华原来有邮票多少张?”时,笔者发现了“25×2+1=51(张);(25+1)×2=52(张)”这两个答案,基于此,笔者调整了教学环节,组织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辩论赛。正反方的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发表着各自的观点,最后笔者借助多媒体对此题用倒推法进行了分析解答并作了总结。那些原先以为答案是51张的孩子们,终于心服口服,将答案修正了过来,在这个独特的生态场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这里蕴藏着多元的评价,教师让出了讲台,质疑、讨论、争辩充盈着整个课堂。

二、追求学习体验

数学生态课堂是返璞归真、简约而不简单的课堂,它的实现更取决于学生的深刻体验、感悟。例如,笔者在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时,安排了几个环节的合作探究学习。笔者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袋游戏棒,首先让学生猜一猜袋中有几根游戏棒,然后提出活动:采用什么方法能让大家清楚地说出小组内有几根游戏棒。各组的活动紧锣密鼓的开始了:有小组把十根扎一捆的,也有小组二十根一捆的……很快,他们都得出了小棒的总根数;接下来,笔者把刚才若干小组捆扎的小棒放到了讲台上,还是先让他们猜测,而后让他们再想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结果。各小组出现了100根捆扎的、200根捆扎的等方法;最后,安排各组根据刚才交流的方法,择优而用。把每相邻4组的所有小棒进行了捆扎,然后学生们能将小棒的总根数数了出来。

三、追求适度引领

生态课堂,自主探索与有意接受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我们要灵活交替地进行,相辅相成。要做到引领不限制自主,自主源于引领。笔者在教学《平均数》一课时,当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运算、交流等活动对平均数有了初步感知之后,笔者并没有止于此,而是递给学生一把恰到好处的拐杖,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迸发。笔者通过设问“王宇同学套中的7个与平均数7个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平均数是7个是不是代表每名男生都套中了7个呢?“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要比女生多,是代表每个男生套中的都比女生多吗?”逐渐逼近知识的核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索在教师有效、适度的问题引领下不断地走向深刻。

四、追求人文评价

生态课堂评价的目的是促进生命个体的发展。随着学习在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小学生也怕挫败,害怕自己的表现赶不上其他伙伴。因此,我们课堂评价时更应追求人文化,来帮助他们来调控学习过程,增强自信心,萌发创新意识,促使他们勇于探索,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我们的课堂评价要真正发挥促进生命发展、提高生命质量的功能。如在教学“认识分数”一课中,笔者课前为孩子们准备了他们都喜欢的“喜羊羊”贴画,这是智慧的象征,对表现良好的学生每次奖励一个贴画,同时还用“你观察得真仔细”、“你的进步真快,老师为你感到高兴、“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请你勇敢地向同伴们介绍一下”等激励性语言进行鼓励和表扬。在折纸过程中,对于有创新折法的学生,就用其名字将之命名为“XX折法”,并组织推广交流,让孩子体验成就感。而对于在学习中出错的孩子,笔者也不会嘲笑他们,不会批评他们,而是及时引导他们重新寻找解题思路,帮助他们建立信心。课快结束时,笔者还对各小组收获“喜羊羊”贴画的张数进行了评比,公开表扬获得张数较多的小组,对获得张数较少的小组进行指导和鼓气。像这样充满人文精神的教学评价正是新课标的独到之处。

数学生态课堂犹如溪水碰撞岩石,将一串串思维的浪花溅起,唱响一曲生命的欢歌,从而将心灵激荡;数学生态课堂又好似羊儿在绿地上自主觅食、自由咀嚼,诗意地栖居,在润物无声中感悟成功,享受成长。其间,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精神、数学力量必定会伴随着知识一起增长!

构建充满活力的小学英语生态课堂 篇4

关键词:小学英语,充满活力,生态课堂,构建

因为小学生是刚刚接触到英语这一门功课,刚开始会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好奇的想要了解更多、学的更多,这个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因此,这个阶段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英语丧失兴趣的话,那以后的英语就会学的很难。因此,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英语中。因此,根据英语新课标,运用生态化、情景化等手段构建小学英语生态课堂。

一、善用生活情景,让课堂教学内容生动活泼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是在孩子进入学校之前,但是,在孩子进入学校之后,老师就成为了孩子的第二任老师,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是学生在最开始对科目的最基本认知,老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对这个科目的第一印象。因此,老师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这一点,在课堂上利用自身的言行,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英语课堂上,老师可以没必要按照课本上的来毫无变化的念,可以将课本上的内容用更生动的语言或是更丰富的肢体动作来表达出来,这样可以是严肃、呆板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最终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英语老师在课堂教学时不仅可以利用自身的言行,来激发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利用话剧的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将课本上的内容用话剧表现出来,让课本内容还原现实生活,让学生亲临其境的感受课本上的内容,这样,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例如:课本上出现了一段关于人物的对话,这时,老师可以把课堂基本布置成课本内容的场景,然后让学生扮演课本内容上的人物进行对话,但是,一定要尽量保证让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而不是单纯的将几个学生叫起来就这样干巴巴的对念课本上的内容。将课本内容用话剧形式还原生活的教学模式,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在课堂上交流的机会,还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二、善用真实的生活差异,让课堂内容熟悉亲切

新时代我国的教育思想是人性化、生活化。小学英语教学亦是如此,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少一些呆板的听、多一些活力的实际体验。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浓厚,就必须要有特点,要根据实际的生活情景,将课本上的内容更直观、更详细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但是,这种展现并不是脱离实际生活场景的展现,而是,在现实生活场景的基础上,根据课本内容让学生表现出来。如果教学内容脱离了真实的生活,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这样更不利于学习。

三、开发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关注学生个性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虽然这是句古语,是老祖宗智慧的结晶,但是这句古语既有对的地方,又有不对的地方,或许,这句话在古代是使用的,但是在新时代,老师的责任变得更加的重大了,分工也比古代有了很大不同,是因为新时代老师不仅要负责把学生领进门,还要尽量保证学生都能得到圆满的修行。

古语说:“师者,所以传到授业解惑也”,在现代,老师不仅仅是只负责解答学生的疑惑了,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学习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自主探究的能力。也就是说,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同时,在课堂上,老师要注意每个学生的差异以及其个性特点,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进行教学,例如,有的学生聪明,一点就透,而有的学生是需要去体验才能理解所学知识的,因此,老师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的特点来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尽量兼顾到每个学生。

有效生态课堂构建月 篇5

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贯彻落实教育局在全市中学开展实施“有效生态课堂”实验研究,提升教育质量。根据我校实际,特制订《“有效生态课堂”构建月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生态课堂是以学生终身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规范和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扎实的教学内容为载体,以多元的学习方式为中介,以扎实有效的过程为基础,以积极的课堂气氛为依托,以科学的组织为保障的课堂,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和健康成长。

二、活动目的

以实现学校内涵提高、科学发展为宗旨,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重点,更新教育观念,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开展“有效生态课堂构建月”的活动,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改进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课堂效益,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三、创建有效生态课堂的措施: 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召体全体教师会,贯彻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教学实际,让每位教师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创建生态课堂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通过对比,发现不足,在全校掀起创建生态课堂的热潮。

2.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有效有效生态课堂构建月”活动领导小组。分工具体明确,学校安排活动,教研组实施。学校督查、总结。

3.完善教师专业成长的长效机制

结合上级精神,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理论学习。教师要建立理论学习笔记,业务学习心得,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搞好适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研。重视教学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注重教研组的力量,加强各组的教研活动,形成长效的教研机制。

4.建全听课、评课制度

学校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学校领导、教师、上级领导等听课均任选班级,随到随听。

5.及时总结,建立奖励机制

创建生态课堂活动中,抓先进,确立学科骨干教师,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创建生态课堂,实行量化计分。对表现突出,进步较快的教师进行奖励,最终达到节节都是高效课。

四、时间安排: 2017年4月至5月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阶段(3.20——3.24)

传达学校“生态课堂推进月”实施方案,营造活动氛围,强化课改理念。组织学习市局“有效生态课堂”教学研究和我校自主生态课堂策略。明确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任课教师每人撰写“生态课堂

之我见”材料一份,谈谈自己在生态课堂实践中的做法、认识和体会。

(二)推进阶段(3.27——4.14)

1、开展生态课堂专题学习专项阅读活动。全体任课教师自学阅读有关生态课堂方面的书籍、文章,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各一篇。

2、实行课堂开放。活动期间,要把相互听评课等校本教研作为重要内容。所有听课必须进行不同范围内的评课交流,并填写课堂评价表,附在听课记录后面,做好交流记录。

3、开展课堂打磨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由教研组长组织,在本组推选一位教师上示范课,然后组织同组教师观看、评课,对课进行精细打磨,重点在教材处理、课堂结构、课堂组织、教学方法、学生表现、目标达成等方面找优点、查不足、促进步,形成具有学科特点的生态课堂基本策略。

4、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挑选部分骨干教师的生态课堂加以展示,供教师学习借鉴,既帮助教师提升教学特色,又在全校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示范课活动要求全员参加并认真进行评课,评课过程分为授课教师说设计思路及原因(教材的理解、方法的选择、重难点的处理等等)、教师质疑提问授课教师解答和教师评课三个环节,务求实效。

5、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在部分学科中开展青年教师同汇报课,领导小组参与指导。教学中体会课堂设计技巧,体会教无定法的真谛,激活教师思维,构建个性课堂。在比较中感悟彼此的闪光点来丰富自己的教学,交流评析不足,找准原因。

6、严格常规管理活动。要落实常规管理活动的管理力度,特别是听评课、理论学习等。常规环节中,课前重点抓好“教学设计”,课中重点抓好“教学组织”,课后重点抓好“教学反思”,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前延后续”的复合体。

(三)巩固提高阶段(4.17——4.21)

主要是针对已形成的生态课堂策略进行再认识、再学习、再完善、再提高。“请进来”,请专家指导,请校外名师授课;“走出去”,组织生态课堂攻关小组成员外出学习参观,更好地把握课改方向,进一步完善我校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

(四)总结阶段(4.24——4.28)

一是开展反思提高活动。全体教师要针对“有效有效生态课堂构建月”活动展开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理顺自己对生态课堂的理解,形成自己的思想、理念和策略,更好地把握课堂。活动结束后,每位教师要写出对生态课堂的再反思、再理解的材料,教师通过持续的反思探究,不断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

二是对活动进行总结考核。教导处要形成书面的、详实的、全面的“构建月”活动总结,对“构建月”活动中表现优异的教研组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六、领导机构

1、组 长:

2、副组长:

构建小学英语生态化教学课堂 篇6

一、生态课堂的界定

教育生态学和传统割裂型教育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生态效应更为重视。生态学理论也能够用于阐明课堂教学活动的表现,进而发展演变成生态课堂。关于课堂教学的意义、课堂的建构都能够使用生态课堂进行解释,展现的是课堂能够实现理想状态。理想状态的生态课堂表现在五个方面,即空间、时间、任务、活动和文化,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师生良性互动、和谐统一的课堂,进而使教学效益发挥到极致。

二、小学英语生态化教学课堂的构建

1.丰富的教学活动

电子化教学手段。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不断得到推广和普及,并且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信息社会来说,人们对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关注度逐渐增高,国际英语教育也逐渐朝着利用先进的电子教学手段来创设英语教学情境的方向发展。广播、电视、电脑、互联网等传统和新兴媒体技术必须在现代小学英语课堂教育中得到充分利用,提供足够的语言交流机会,构建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进而实现有趣有活力的英语课堂教学。

丰富的教学活动语言。通过不断交流、讨论、思考和合作,师生之间能建立紧密的关系,创造具有活力的课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际上,非语言文化交流在师生语言交往中能起到比言语交流更好的作用。适当使用体态语言可以使交流多元化,尽可能避免反复出现指示性言语,并能使言语活动压力减小,增加信息量,并能摆脱单一渠道的禁锢,使学生对话语意义的理解能力大大提高,从而保证高质量的信息传递效果。

比如在进行课堂练习过程中,有学生用手势示意其要出去,出于不对其他学生产生影响的目的,教师可点头示意表示允许,而不发出任何声响。再比如,一位学生上课时做小动作,教师可以使用轻微的动作表示提醒,不但不会影响其他同学,还能及时制止该同学的不良行为。组织教学时,教师也能够通过无声语言的指令,即体态语的暗示告诉学生朗读的内容、遍数、声音大小等,和学生形成无声的默契。

2.科学的课堂评价

评价形式多元化。不能将固定化、公式化的方法运用在评价中,必须结合学生各异的特点,在评价时区别对待。充分鼓励和肯定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不能盲目表扬或一味批评。批评时注意方式,尽可能保持幽默,对学生给予充分的尊重,通过委婉、艺术化的方式进行评价。若教师能掌握批评的艺术,则能达到更理想的效果。

评价内容多元化。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语言基础知识、掌握知识的水平,还要重视其英语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程度。教师对待学生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上,必须对其是否善于学习和好问进行观察和考核;还要考察其听课是否认真,是否敢于大声说出英语;是否能将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认真按时完成等,进而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第三,评价技巧多元化。对于课堂评价,教师不仅要使用“Good”“Great”“Super”这样的鼓励语言,而且要善于和小学生较强的好胜心的特点相结合。把竞争机制引进一系列教学环节中,通过设置奖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例如,学习“It's warm today”,可以让学生扮演天气预报员进行模仿,分别设置“创意奖”“纪律奖”“参与奖”“英语之星”等奖项。通过设置上述奖项能充分检验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不仅可以评价学生听、说、做、玩、唱、演等能力,而且还充分统一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情感”三维目标。针对低龄段学生而言,可以将“小红花”“小笑脸”等标志盖在其书本上,让他们享受奖励的荣耀,成为其继续学习的动力。

3.和谐的课堂文化

针对生态课堂教学来说,师生之间的生态关系并不是主要和次要的地位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相互制约、良性循环的有机统一体。要想构建生态课堂,必须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进而保证构建良好的课堂文化。构建英语课堂文化,教师还必须对学生给予充分尊重,构建平等交流的关系,尊重学生个性,对其以宽容的态度,通过课堂这一空间,运用行为实践的教学形式,对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思想品质、行为习惯进行培养,构建平等、和谐的交流合作关系,进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英语学习中。

高中英语生态课堂的构建 篇7

一、构建生态课堂的意义

1. 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

我国大力发展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发展。但很多教师违背初衷,背道而驰,一味强调升学率,过分注重高考,使得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生态课堂的构建有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能给学生提供发挥的平台,促进其潜能的挖掘,实现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2. 符合教育改革的需要

我国的教育一直处于不断改革、探索的状态,旨在为社会培养出有用的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应试课堂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生态课堂的构建迫在眉睫,借此可以发扬学生个性,引导其有效学习的同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让其健康发展。

二、构建生态课堂的具体措施

1. 创设情境,加强互动

高中英语生态课堂的构建离不开教学情境的创设,良好的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兴趣,还能增进师生间的关系,加强互动,推动教学有效开展。

在课堂上,我们首先要放低姿态,与学生平等交流,培养其开放学习的意识。在高中时期,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很强烈,针对这一点我们应尽可能地为其创设环境,结合文本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供其沟通的平台,以此展开交流活动。具体实施时,我会利用形象、直观的材料辅助教学,像图片、视频等,让教学更加生动,学生也能尽快融入。比如,在讲spirit这个词汇时,我就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图片,内容是奥运会上运动健儿身披五星红旗上台领奖的情境,一旁还配上神舟六号发射成功的图片。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学生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这就为师生间的交流提供了话题。讨论过后,我让学生看图造句,掌握知识的同时促进分享,很快就有学生造出这样的句子:“These two pictures have awakened my national spirit.”可见情境教学的重要性。

坚持这一做法,不仅能促进师生间的互动,改善课堂氛围,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引导其运用所学,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 营造氛围,自主学习

英语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学科,英语学习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高考和未来。为此,学生经常会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导致其学习效率下降。我们要注重宽松自主的学习氛围的营造,一方面帮助学生减压,缓解紧张情绪,另一方面激发其学习热情,释放其语言潜力。

所谓“宽松自主”,就是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引导其发现学习的趣味,逐渐掌握科学的方法,促进能力的提升。比如,在讲牛津初中英语Module 2Unit 1Cultural Relics时,我就在预习环节设计了一些探究问题,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让其以小组的形式共同解决。要求学生对于问题要能独立思考,然后在有所发现的情况下交流讨论,运用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都很积极,最后都能顺利完成任务。

这样,学生不但解决了问题,掌握了他人学习的好方法,还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充分感受到了英语学科的魅力。

3. 联系生活,设计活动

生态课堂的构建以学生为主,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设计活动时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充分调动相关资源,为其语言输入提高熟悉度,以此降低理解难度,达到有效吸收、掌握的目的。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运用英语,扩大交流范围。鉴于这一点,在设计活动时我们要为其提供良好的英语运用平台。结合学生兴趣爱好,角色扮演是不错的选择,不仅能提升其语言能力,还能发挥其潜能,丰富课堂,让语言教学充满活力。比如,在讲牛津初中英语Module 1Unit 1Friendship时,我就结合文本设计了一个角色扮演活动,旨在让学生意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具体开展时,我会让学生合作扮演,以小组的形式展开,他们可以自定人物角色,结合自身实际编写“剧本”,借助表演展现真实的“友谊危机”。对于这个活动,学生表现得很积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排练,很好地锻炼了语言能力,有效掌握了知识。在整个过程中,我没有作过多的干预,放手让学生安排,他们也没让我失望,不仅高效完成了任务,促进了教学,还让课堂一改单调枯燥的氛围,变得活力四射。

小学数学教学生态课堂的构建 篇8

一、小学生态课堂的构建应体现简约性

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不再仅仅局限于教材与设备,呈现出一种开放、扩大与多样化的趋势,现在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可以利用的资源包含了教师、学生、课堂环境、教学内容等许多课堂生态因素.这就使得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基于环保、健康、生态的教学要求,构建生态课堂,这正体现了生态课堂的简约型要求,是数学课堂走向节约化的显著标志.例如:在教学“圆”这一部分内容时,老师就要想到生活中有许多的圆.可以制作生活中常见的关于圆的课件,利用生态性的演示去让学生们熟悉圆的外形,进而理解圆的特征,掌握圆的画法.通过生动实体的展示,学生尽情欣赏课件华丽的外表,也就掌握了圆的基本特征.教师在设计教学方式时,摆脱原来旧的教学思维与方式,通过黑白两种颜色展示各种图案,分析圆与其他图形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同时可以通过将三角形围着一个点进行旋转,运动的点也就形成了一个圆.学生们的视角受到了强有力的冲击,在数学的感性之美、理性之美中透露着简约之美.从上面可以看出,简约性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要充分掌握和利用已有的教学环境、资源与条件,积极探寻和利用生态教育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活跃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促进学生人文素养与创新思维的培养与提升.

二、小学生态课堂的构建应体现平等性

小学生态课堂的平等性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在教学过程中的应有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起信任的基础并相互尊重.作为教师,可以在与学生确立平等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对话的方式来相互沟通,相互促进,构建生态课堂.在课堂上,每名学生都可以进行自己设想的活动,进行创新性思维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完全开放的,可以尽情地进行自由沟通与交流,取得对方的尊敬与理解,也可以以合适的身份、恰当的方式向对方提出自己的意见,深入探讨,达成共识,共同进步.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沟通与分享,构建教育教学的生态课堂.例如:在学习“两位数除法”的时候,121÷11,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情境与学生进行平等沟通与交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探索与创新,最终解决这个问题.问题如下:121÷11表示的是什么?是否能够用算式的形式表达出来?第一步怎么算?然后怎么进行第二步?最后得出的结果是什么?这样的结果是不是正确?在解决这个题目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规律?在这平等的交流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角,我们不能将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回答简单地理解为一种连续不断的问与答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这就构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应然的一种关系,构建了疑问相遇、思想碰撞、思维创新的生态式数学教学课堂,让教师与学生在经验和智慧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小学生态课堂的构建应创设评价机制

构建小学英语生态课堂 篇9

一、营造合作氛围

罗杰斯说过:“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同样,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敢想、敢说、敢做。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将学生引入到问题之中。例如:教学“大数目的改写”时,我改变以往师问生答的形式,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抗赛。学生分成两组,老师写出相等的两组数让两个组的学生读,例如:(1)54.89万,30万,25.667亿;(2)548900,300000,2566700000,第一组很快读出来了,第二组却读得很慢。学生在“惊讶”之余产生了疑惑:“第一组的数写出来和我们不同,为什么老师说和我们的数是相等的呢?这里面有什么奥秘?”让学生带着渴求的欲望去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因题而异,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培养合作意识

学生的合作意识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培养和训练才能形成。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们猜一猜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意见不一,这时我安排小组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们大胆想象和猜测。学生甲说:“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旋转、平移来推导”;学生乙说:“可以把一个长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来推导”;学生丙说:“可以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来推导”……“同学们的想法很好!那么你的办法能否通过小组讨论和动手操作来验证呢?”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通过动手、动脑等活动得到了多种答案:

1.三角形面积=长方形的面积÷2

2.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3.梯形面积=正方形的面积÷2

4.梯形面积=底×高÷2

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得出了这么多的结论,同学们试想它们之间有没有联系。”学生马上得出:所有的公式其实归根结底就是第四种公式。这其实就是通过学生间的合作,使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也大大增强了学生之间协作互助的合作意识。

三、激发合作欲望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只不过是小学数学上的一种技能而已。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迫切想知道圆柱体积计算的公式。这时我提出:圆柱体积公式与什么有关呢?学生根据我的问题提出很多小问题,如生1:可能与长方体有关。生2:我们曾经学过把圆转化成长方形,那圆柱能转化成长方体吗?生3:那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呢?……我有选择地选取了部分问题总结到黑板上,然后安排学生合作探究圆柱体积公式;小组代表展示汇报,并不断补充完善;教师小结得出公式。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并去合作讨论,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索、合作解决问题的求知欲。

四、增强合作能力

交流是小组之间讨论的拓展与延伸。要想实现“有效合作”,小组之间交流是必须和必要的,小组合作如果交流不畅,合作过程就会产生问题。交流可以更好地发挥小学生的创新精神,能激发小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的个人思维通过交流、展示等手段变成集体的智慧。

那么如何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交流呢?

1.说

说,就是说出自己的想法。合作学习的基础就是说出自己的想法。所以让学生在交流中说出自己的见解,让别人知道自己对所讨论的问题的见解,或者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能引起其他同学与之合作的欲望,让同学们乐于与其交流、合作。教师应使用合适的方法,以此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得到其他人的承认。

2.听

另外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是学会倾听,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了解别人的观点。乐于倾听,善于倾听,学会倾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际手段。在学习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倾听,同时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修改和补充自己原有的想法。

3.记

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将获得的发现和现象记录下来,这是探究事实的书面材料。但由于受传统讲授式教学的影响,学生对老师的讲述显得尤为重视,而对同学的发言则往往不屑一顾。数学学习中,这一倾向必须纠正,因为记录同伴发言的过程,是学生内化“倾听”所得的过程,是其与同伴合作的具体形式。

4.疑

质疑同伴的观点后,提出疑问之处或意见不一之处。从一定意义上说,质疑才是合作的真正开始,唯有质疑,才能明辨是非,求同存异,提高彼此对问题的认识,将认识直达问题本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同伴没说出的话,大胆纠正同伴和教师的错误,将学生引向相持不下,互不服输的学习境界,将合作学习推向高潮。

5.思

构建生态课堂,激发英语学习兴趣 篇10

一、上好开学第一课,开展英语学习目的教育

上好开学第一课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从一开始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十分重要的。在课堂上应围绕“为什么要学英语”、“怎样才能学好英语”、“学好英语的优势有哪些”等方面展开话题。采用生动直观的方法,比如说,当介绍为什么要学外语时,我们可以直接展示对外交往的新闻图片、报刊文章等,显示英语的重要且广泛的用途。它是对外交往的重要桥梁,没有英语,没有英语的意识和能力,就会失去很多宝贵的机遇。我们可通过那些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到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和强力愿望。总之,第一课导言课必须好好上。

二、调节学习状态,营造多彩英语环境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人体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英语教师应该考虑也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问题。在英语课改实验活动中,我们不断学习和实践课改理论,就是要寻找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为了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应把教室布置得尽量英语化,如班牌、课程表、公告栏、学习园地等都尽量以英语的形式出现,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英语知识,提高学英语的兴趣。实践证明,营造一种氛围,置学生于“真”的英语世界里,让他们随意发表意见与看法,这是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的首要条件。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感到学到的东西活而有用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一定都是要靠可笑的故事或漂亮的图片来激发的。一个人如果觉得这事与自己有关,他就会对它很感兴趣。实际上,我们教材中的课文大多都与中学生的生活有关,甚至与他们的身体、动作等有关,而且我们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地方与中学生的生活有关。所以,当介绍新的语言知识时,要举大量的例子,举例时我们就可以用本班同学的名字,还可以列举同学生活中的真实事情,从而更能调动同学们的兴趣,学生也可灵活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

四、灵活使用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现今的教学手段多样,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其共同点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师生的课堂交流,使学生掌握并运用语言。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激励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爱因斯坦说:“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做一种礼物来接受。”除了让学生懂得英语有用,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以外,还应该使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感兴趣,这对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是重要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教材中的对话和课文内容都设计成各种不同形式的信息互补活动,使教学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我们可以让学生用英语向老师提问,学生感到自己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我们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或自习课,教他们一两首最流行的歌,学生一定非常兴奋,于是我们可以乘机引导学生,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我们还可以利用直观教具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流的能力,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尽力减少单纯的形式操练,增加以内容为中心的活动

单纯的形式操练枯燥而无实际意义,而且主导是老师,学生的活动完全受控于老师,慢慢地,学生对学习内容提不起兴趣,所以要减少这种形式的操练,多开展以内容为中心的活动。因此要多开展以内容为中心的活动,如多做听或读的理解练习,课本上的对话、短文要先让学生自己听懂和读懂,独立理解,接受信息或欣赏故事。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用英语表达对文章的理解,选择令人感兴趣的话题,设计具体的任务,进行双人或小组活动,学生对这些一定会感兴趣,也会很投入。

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要坚持不懈。教师应做到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尽力使其有趣味性,以此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激活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求知识,使之成为“乐之者”。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难易要适中,教学要因材施教。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充当榜样、朋友、学者、艺术家的角色,这样更能提高学生对英语重要性的认识,也能让他们对学习本身有更多的愉快体验。如此就能不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高中英语生态课堂的构建 篇11

[关键词]高中英语 生态课堂 情感态度

[中图分类号] G633.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059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中英语课堂愈发注重素质教育。生态课堂不同于传统课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强调学生的健康成长,鼓励其个性化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构建生态课堂的意义

1.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

我国大力发展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发展。但很多教师违背初衷,背道而驰,一味强调升学率,过分注重高考,使得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生态课堂的构建有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能给学生提供发挥的平台,促进其潜能的挖掘,实现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2.符合教育改革的需要

我国的教育一直处于不断改革、探索的状态,旨在为社会培养出有用的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应试课堂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生态课堂的构建迫在眉睫,借此可以发扬学生个性,引导其有效学习的同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让其健康发展。

二、构建生态课堂的具体措施

1.创设情境,加强互动

高中英语生态课堂的构建离不开教学情境的创设,良好的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兴趣,还能增进师生间的关系,加强互动,推动教学有效开展。

在课堂上,我们首先要放低姿态,与学生平等交流,培养其开放学习的意识。在高中时期,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很强烈,针对这一点我们应尽可能地为其创设环境,结合文本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供其沟通的平台,以此展开交流活动。具体实施时,我会利用形象、直观的材料辅助教学,像图片、视频等,让教学更加生动,学生也能尽快融入。比如,在讲spirit这个词汇时,我就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图片,内容是奥运会上运动健儿身披五星红旗上台领奖的情境,一旁还配上神舟六号发射成功的图片。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学生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这就为师生间的交流提供了话题。讨论过后,我让学生看图造句,掌握知识的同时促进分享,很快就有学生造出这样的句子:“These two pictures have awakened my national spirit.”可见情境教学的重要性。

坚持这一做法,不仅能促进师生间的互动,改善课堂氛围,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引导其运用所学,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营造氛围,自主学习

英语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学科,英语学习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高考和未来。为此,学生经常会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导致其学习效率下降。我们要注重宽松自主的学习氛围的营造,一方面帮助学生减压,缓解紧张情绪,另一方面激发其学习热情,释放其语言潜力。

所谓“宽松自主”,就是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引导其发现学习的趣味,逐渐掌握科学的方法,促进能力的提升。比如,在讲牛津初中英语Module 2 Unit 1 Cultural Relics时,我就在预习环节设计了一些探究问题,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让其以小组的形式共同解决。要求学生对于问题要能独立思考,然后在有所发现的情况下交流讨论,运用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都很积极,最后都能顺利完成任务。

这样,学生不但解决了问题,掌握了他人学习的好方法,还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充分感受到了英语学科的魅力。

3.联系生活,设计活动

生态课堂的构建以学生为主,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设计活动时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充分调动相关资源,为其语言输入提高熟悉度,以此降低理解难度,达到有效吸收、掌握的目的。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运用英语,扩大交流范围。鉴于这一点,在设计活动时我们要为其提供良好的英语运用平台。结合学生兴趣爱好,角色扮演是不错的选择,不仅能提升其语言能力,还能发挥其潜能,丰富课堂,让语言教学充满活力。比如,在讲牛津初中英语Module 1 Unit 1 Friendship时,我就结合文本设计了一个角色扮演活动,旨在让学生意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具体开展时,我会让学生合作扮演,以小组的形式展开,他们可以自定人物角色,结合自身实际编写“剧本”,借助表演展现真实的“友谊危机”。对于这个活动,学生表现得很积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排练,很好地锻炼了语言能力,有效掌握了知识。在整个过程中,我没有作过多的干预,放手让学生安排,他们也没让我失望,不仅高效完成了任务,促进了教学,还让课堂一改单调枯燥的氛围,变得活力四射。

总之,生态课堂的构建能够激发学生热情,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获取知识。我们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致力于高效、绿色、健康的生態课堂的构建,让教育回归本真,魅力尽展。

构建小学英语生态课堂 篇12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理论,生态课堂,大学英语

一、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涵义及特征

生态学是以生物的生存条件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 探求有机体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形式和规律。生态课堂借助于生态学的思想和方法, 从学生、教师及其课堂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探索生态课堂的动态平衡。

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应具有以下特征:1) 开放有序。从生态学的观点看, 任何一个系统必须是开放的, 才能实现与外部的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才能生存与发展。大学英语课堂作为一种开放的微观生态系统不仅要与外界生态系统通过信息流和知识流的输入与输出发生联系, 而且其系统内部各组成因子之间既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在发生信息的输入和输出。2) 互利共生。它是指双方的共生关系有利于彼此的存在和发展。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他们生活于同一课堂中, 表现为一种共生性, 教师活动价值的实现与学生的发展两者是互相促进、密不可分的关系。3) 多样性。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丰富多彩。按照生态学观点, 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比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更为稳定。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也具有多样性。这表现在:课堂中学生是多样的,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也应该是多样的。4)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和谐生态环境的重要特征。大学英语课堂不仅要传递给学生语言知识, 更要让学生掌握学习语言方法和技能, 学会终身学习, 从而更好地用英语进行交流。

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态失衡问题

生态失衡是指当外来干扰超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而不能恢复到原初状态时, 称为生态失衡或生态平衡的破坏。就教育态学中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原理而论,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态系统中存在以下四方面的失衡问题:

(一) 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生态环境的失衡

根据教育生态理论中的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教育生态主体在其发展过程中, 对周围生态环境和各种生态因子都有自己的适应范围和区间。随着我国高校扩大招生规模, 大班授课成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主流, 而过大的班级密度使有限的教室空间产生了“拥挤效应”, 而且班级人数的增加使学生英语基础的差异性更加明显, 对教育群体的活动和效能的发挥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目前许多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空间环境超过了生态主体的承受力和耐受度, 出现了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生态环境的失衡, 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 应试教育与生命全面发展失衡

长期以来, 大学英语教学课堂教学以传授知识为目标应付考试为目的, 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定位模糊, 这样急功近利的态度也影响了大学英语教学环境, 以至于学校和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做出倾斜, 它的最大负效应是忽视了教育过程的真实价值, 忽略了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 阻碍了学生的整体进步和全面发展。此外, 应试教学在社会上所产生的证书效应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如英语四、六级考试, 沉重的考试和分数的压抑使学生对英语失去兴趣, 破坏了以促进生命个体和谐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生态系统。

(三) 教学模式与课堂生态主体学习自主性的失衡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 无视最适度原则, 片面的以教材为中心, 教学古板机械主宰教学过程;学生为客体, 扮演听者的角色。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 学生要通过体验学习来习得语言, 而教师的课堂霸权地位忽视了学生作为完整的人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阻碍了主体的个性化自主参与和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消极被动接受信息导致英语课堂教学缺乏应有生机与活力, 教师的教法与课堂生态主体即学生学习自主性之间的关系出现严重失衡。

(四) 课内学习与课外语言实际运用的失衡

目前, 许多高校仍在沿用旧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教师依然是大学英语课堂的主体, 上课已经成了简单的程序, 教学内容从书本到书本, 与实践脱节。学生则是课上忙于记笔记, 课下忙着背单词和语言知识点。这一传统的教学法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得“哑巴英语”成为普遍现象, 在课外需要英语交流的社会情景中却无话可说, 造成学生长期学习积累的语言知识无法有效地转化为交际能力。课内学习与课外运用出现严重失衡, 我们培养出来的很多高校毕业生根本无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英语。

三、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构建的策略

生态课堂应该是多样性的、统一的, 是彼此之间具有多元的关联, 而不是单向的孤立发展, 为了构建平衡协调的大学英语生态课堂, 统一协调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内各因子之间、各因子与内部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 使其结构趋于合理, 功能趋于完善, 并向良性方向发展, 以教育生态学和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 笔者现提出下列构建策略:

(一) 注重创设积极的英语课堂生态环境

课堂环境是大学英语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制约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努力创建积极的英语课堂环境, 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引导学生成为自我指导和自主的学习者, 推动英语教学的良性发展。在大班授课时可以采取分组教学的课堂策略, 通过小组成员的交流互助、竞争激励来完成学习目标, 营造平等、民主、活跃的学习氛围, 以实现大班英语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此外, 美化教室、保持教室内充足的光线、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合适的颜色搭配, 尽量采用先进的教学设施、营造优良的教学环境也十分重要, 这些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心理、课堂气氛、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往等, 进而影响教学与学习活动的开展。

(二) 注重英语教学的有机整体性

生态系统论认为, 系统内各因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整体性, 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大学英语生态课堂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应在课堂教学中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置于整体的框架之中, 英语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综合性, 知识内涵丰富, 教学中不能过度窄化, 拘泥于教材和课程目标解读, 将语言知识孤立化、纲要化, 而应非常注重语言知识的背景和其他学科领域的联系以及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 强调开放性。根据生态学的最适度原则, 把握好每一个英语课堂生态系统中的闭值和速率, 因材施教, 把英语学习的内容方法、学生知识基础、心理状况、教师专业素质等多种因素整合, 选择最佳的教学策略和手段。

(三) 注重师生交互, 动态生成

教育生态学认为, 学生个体是最基本、最活跃的生态“细胞”, 没有学生就意味着没有课堂生态。在大学英语课堂中, 教师与学生生态主体之间的信息流动不是单向的流动, 是师生生态主体互依互存, 在平等的相互交流中互动促进, 共同成长, 以及互动式交往活动的深化, 教学的过程充满着变数和混沌, 蕴藏着巨大的跃迁生机和无限创造的可能性。因此, 此互动交往的生态课堂不是静止的, 而是处在失衡—平衡—再失衡的状态中, 是动态生成的。教师应该创造性地组织英语教学活动, 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景, 促进学生全员、全程参与课堂交往的意识, 引导课堂活动中所有参与者的交流过程, 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 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四、结论

教育生态学强调构建生态化的大学英语课堂, 体现了“生态平衡”的生态学基本思想, 只有教师、学生与课堂生态环境等生态因子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 形成动态平衡的关系, 才能有效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让学生以生命存在的自然状态和方法去学习英语, 从而真正掌握如何使用英语进行交流, 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庆春, 易申君.教育生态学视野下课堂生态问题的探讨[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基础教育版) , 2008.

上一篇:对外控制下一篇: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