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英语生态课堂

2024-07-30

构建英语生态课堂(精选12篇)

构建英语生态课堂 篇1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中英语课堂愈发注重素质教育。生态课堂不同于传统课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强调学生的健康成长,鼓励其个性化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构建生态课堂的意义

1. 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

我国大力发展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发展。但很多教师违背初衷,背道而驰,一味强调升学率,过分注重高考,使得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生态课堂的构建有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能给学生提供发挥的平台,促进其潜能的挖掘,实现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2. 符合教育改革的需要

我国的教育一直处于不断改革、探索的状态,旨在为社会培养出有用的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应试课堂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生态课堂的构建迫在眉睫,借此可以发扬学生个性,引导其有效学习的同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让其健康发展。

二、构建生态课堂的具体措施

1. 创设情境,加强互动

高中英语生态课堂的构建离不开教学情境的创设,良好的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兴趣,还能增进师生间的关系,加强互动,推动教学有效开展。

在课堂上,我们首先要放低姿态,与学生平等交流,培养其开放学习的意识。在高中时期,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很强烈,针对这一点我们应尽可能地为其创设环境,结合文本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供其沟通的平台,以此展开交流活动。具体实施时,我会利用形象、直观的材料辅助教学,像图片、视频等,让教学更加生动,学生也能尽快融入。比如,在讲spirit这个词汇时,我就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图片,内容是奥运会上运动健儿身披五星红旗上台领奖的情境,一旁还配上神舟六号发射成功的图片。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学生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这就为师生间的交流提供了话题。讨论过后,我让学生看图造句,掌握知识的同时促进分享,很快就有学生造出这样的句子:“These two pictures have awakened my national spirit.”可见情境教学的重要性。

坚持这一做法,不仅能促进师生间的互动,改善课堂氛围,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引导其运用所学,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 营造氛围,自主学习

英语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学科,英语学习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高考和未来。为此,学生经常会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导致其学习效率下降。我们要注重宽松自主的学习氛围的营造,一方面帮助学生减压,缓解紧张情绪,另一方面激发其学习热情,释放其语言潜力。

所谓“宽松自主”,就是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引导其发现学习的趣味,逐渐掌握科学的方法,促进能力的提升。比如,在讲牛津初中英语Module 2Unit 1Cultural Relics时,我就在预习环节设计了一些探究问题,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让其以小组的形式共同解决。要求学生对于问题要能独立思考,然后在有所发现的情况下交流讨论,运用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都很积极,最后都能顺利完成任务。

这样,学生不但解决了问题,掌握了他人学习的好方法,还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充分感受到了英语学科的魅力。

3. 联系生活,设计活动

生态课堂的构建以学生为主,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设计活动时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充分调动相关资源,为其语言输入提高熟悉度,以此降低理解难度,达到有效吸收、掌握的目的。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运用英语,扩大交流范围。鉴于这一点,在设计活动时我们要为其提供良好的英语运用平台。结合学生兴趣爱好,角色扮演是不错的选择,不仅能提升其语言能力,还能发挥其潜能,丰富课堂,让语言教学充满活力。比如,在讲牛津初中英语Module 1Unit 1Friendship时,我就结合文本设计了一个角色扮演活动,旨在让学生意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具体开展时,我会让学生合作扮演,以小组的形式展开,他们可以自定人物角色,结合自身实际编写“剧本”,借助表演展现真实的“友谊危机”。对于这个活动,学生表现得很积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排练,很好地锻炼了语言能力,有效掌握了知识。在整个过程中,我没有作过多的干预,放手让学生安排,他们也没让我失望,不仅高效完成了任务,促进了教学,还让课堂一改单调枯燥的氛围,变得活力四射。

总之,生态课堂的构建能够激发学生热情,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获取知识。我们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致力于高效、绿色、健康的生态课堂的构建,让教育回归本真,魅力尽展。

构建英语生态课堂 篇2

近年来,自然生态平衡、生态和谐已成为全球化共识的当代人类主题。这种自然的生态概念移植、借用到教育领域,就形成了“教育生态”的这一理念。本文所阐述的教育观点是作者在借鉴了“教育生态”这一理念之后,将其融合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通过环境创设、师生互动、审美原则、自然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使学生感知生命的美丽,从而形成自然和谐、宽松愉悦的人文氛围,建树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与审美观。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推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已成为当前学校办学的主要目标。因此,建立“生态”课堂,为学生提供“绿色”服务,树立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也逐渐成为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营造生态育人氛围,构建和谐音乐课堂

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探讨课堂生态问题,课堂生态指的是课堂内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属于微观生态的范畴,存在于课堂中的生态因素包括人的因素、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呈多元互动的关系。因此构建生态音乐课堂首先要考虑以下三要素:

1、创设生动活泼的墙面文化

充分利用音乐教室墙面的育人功能,我们对音乐室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音乐名人廊”——中外著名音乐家;

目的:了解生平,走进名人。“音乐说话墙”——与教师、同学对话;

目的:交流分享,说说困惑。“音乐新星榜”——表彰每周音乐明星;

目的:表彰激励,榜样示范。“音乐知识栏”——各年级音乐知识的说明;目的:自学巩固,情景提示。

生动活泼的墙面文化,为音乐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游戏时能给学生小提示,下课后能让他们涂鸦说心里话,真正成为学生在校第二个“家”。

2、视听流动多变的声像文化

如果墙面文化是道会说话的静态育人墙,那么声像文化的视听效果则冲击了学生的大脑神经,直接给学生送上了可口热门的“佳肴”。它补充了墙面文化带来的不足,更具实效性和多元性。每次的“视听资源”都深深吸引住上课孩子的眼球,他们边听、边看、边思,一下子就进入音乐菜单,成为音乐课的临时“俘虏”。声像文化的创建很大程度上补足了,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极大程度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3、巧建宽松和谐的人际文化

建立宽松和谐的课堂人际交往关系、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包 括两点:首先是师生关系的和谐,课堂上,一切顺乎自然,老师顺势而教,学生顺心而学,老师与学生都全身心地沉浸在教与学的快乐之中。其次是生生关系的和谐。学习主要是学生个体的事,我们要在引导每个学生在主动学生和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向对方学习,向优秀学生学习。愉悦的人际关系,使课堂充满了笑声与欢乐。

二、实践音乐审美原则,感知生命美丽语言

海顿曾说过“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创建“生态”音乐课堂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孩子真正领悟到艺术的真谛,并通过审美原则的实施,加强学生对生命的热爱,珍惜现在拥有的美好。

1、互动交流原则,焕发肢体语言的魅力

生命的美在于其本身所存在的价值,为焕发起学生对自己生命的热爱,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首先就要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魅力。在课堂中,我十分注重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通过各种方式的交流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看到自身肢体语言的无限活力。每堂课的初始,我会采用不同的旋律让学生在教室内翩翩起舞,并有机的结合不同拍子的音乐情绪,教会孩子基础的舞步,从给孩子范授、到让孩子自己编创。久而久之,学生不仅喜欢独舞,而且还迷上了邀请舞伴合作跳舞,甚至是自己创造经典的合作舞步,因为他们在合作中看到自身肢体的魅力。每节课学生盼望着与他人互动交流,在交流中欣赏各自的优美舞姿。我曾尝试取消这个活动,不料学生立即提醒我忘了教学的这个环节,我一下感受到此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由此,我保留了这个常规环节,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学会彼此关心和欣赏,从而感受生命在音乐旋律中的和谐,而肢体语言也是表达自身热爱生命的一种情感体验。

2、创设意境原则,领悟生命存在的快乐

音乐学习是抽象的,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同时要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而“创设意境”原则为学生提供了音乐的理解与服务支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尽可能创设不同的意境,可借用“媒体”“声像”“图片”以及“真声”,让学生在“音乐情景教学”中,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从而感知不同音乐作品中表现人物、动物的滑稽、可爱、伤感的各种背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学生只有在意境创造、亲历实践中才能感受生命存在的快乐,他们在歌唱中、在倾听中感受到自然、社会的生态和谐之美。

3、激发兴趣原则,创造生命价值的动力

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基础,因此,音乐课堂的生动性、有趣性是激发孩子学习音乐课 程的原动力。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我在音乐课的每个教学实施环节都设计了不同的激趣活动板块:例如练声活动中固定及自由选择声部的活动板块;歌曲新授中的学歌、编歌和演歌的实践板块;音乐欣赏中小品短剧的创造板块,以及拓展学习中的“音乐擂台”等活动板块,包括学生把从不同渠道学得的各种乐器的演奏,名人模仿秀表演、歌唱的表演(如歌唱组合)、自发创编的曲艺、游戏表演等等一一带到课堂中进行展示。而音乐课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展示才艺、学习互动的大平台,从而使其越发喜爱上音乐课。因为你激发起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内需动力,体味出生命价值的意义。

三、在音乐中感受自然美,打造活力生命乐园

《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音乐学科应整合其他课程教学,从而促进各要素间的联系,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感的综合发展,加强审美体验。结合这一要素,我梳理了音乐教学内容,发现很多题材都来源于自然,而自然表现出音乐的美正应验了歌德所说的一句话:“美其实是一种本原现象,它本身固然从来不出现,但它反映在创造精神的无数不同的表现中,那是可以目睹的,它和自然一样丰富多彩。”因此,“自然”和“音乐”其实是相容贯通的,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我将两者有机整合,从而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悟出美的精华,了解自然的奥秘,感恩自然的给予,从而在深情地表演中,创造出朝气蓬勃的生命乐园。

1、欣赏——感受自然的景象美

大自然的美景,令人陶醉,大自然的奥秘,令人向往。孩子们热爱自然,他们喜欢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每一自然景象都是他们感到好奇,他们常常会为一个新发现而激动不已,正是抓住他们这个特点,我在课堂中常常使用“问——听——答——看”四部分来让学生了解自然。

●案例:在《小雨沙沙》新课引导中,我首先提出两个问题: 什么季节雨下得多?“谁”最喜欢小雨,为什么?

带着问题,我让学生欣赏这首歌曲,(1)听辩伴奏音乐,感受旋律的情绪;(2)听辩歌词,感受歌词内容、情节,寻找问题的答案。几遍欣赏后,他们不仅能准确回答问题:沙沙声描绘清明季节(春天)小雨纷纷,优美的旋律表示种子最喜欢小雨,它的成长离不开阳光雨露。此时学生已能轻轻哼出旋律音调,我在肯定了他们的答案后,播放一段录像,使他们在回味答案的同时,再一次带着疑惑来欣赏这段录像。当他们边听,边哼,边看的同时,他们已在不知不觉中增添一份新的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音乐语言把小雨和种子的形象惟妙惟肖的表现出来。

2、表演——模仿自然的动物美 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低年级的儿童好模仿,他们善于模仿自己所见过的一切崇拜、好奇、具有新鲜感的事务,所以当我在游戏、新歌、律动教学中常常让学生用模仿来表现大自然的美。

●案例:学习《大母鸡,花公鸡》新歌时,学生已在第一教时中听过欣赏曲《母鸡和公鸡》,并在琵琶与高胡的交替演奏中感受到了母鸡和善、小鸡调皮的形象与叫声。因此在学习新歌时,他们已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曲,并在二部和声中,男、女同学能用不同的叫声和音准模仿公鸡和母鸡的声音,整首歌唱的诙谐幽默,充满了童趣。

3、创造——表达自然的天象美。

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音乐语汇,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如正确有感情的演唱,能使用乐器为不同旋律配乐,掌握部分舞蹈动作,既可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加以想象、创造,丰富不同的音乐作品,让艺术美在自然的音乐声中升华。

●案例:欣赏曲《风和雨》,我用故事的情节引出了旋律,并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受到这首钢琴曲的前段描写了“风”的形象,旋律起伏连贯,后段描写“雨”形象,短促、跳跃,教师加以旁白,更让学生感受到了这首乐曲的生动性,在欣赏完这首作品后,立即有一位学生提出让他来表演,于是我采纳他的意见,请他们分组讨论、表演,约十分钟后,各自有了结论,有的小组使用小品形式,有的小组使用故事形式,有的小组使用旁白加打击乐器形式,有的小组使用舞蹈形式还有的小组使用模拟声等等,孩子们各抒己见,踊跃表演。“小身体,大能量”没想到孩子们的创造能力超出了我的达成度。在理解的基础上,用乐器模仿了模仿了自然界中天象的声音,用故事道出了自然界的奥秘,用模拟声渲染了自然界的气氛,发挥的淋漓尽致,无比酣畅„„

普列汉诺夫曾说过“为什么一定社会的人正好有着这些而非其他的趣味,为什么他正好喜欢这些而非其它的对象,这就决定于周围的条件。”因此,创建生态音乐课堂,不仅能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学习心境,而且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生命的真谛——“美”无处不在。

构建英语生态课堂之我见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生态课堂;教学

一、在英语生态课堂中,要求首先把生态课堂主体因子——学生应该享有的权利还给学生

让学生能自由表达,只有把学生自由表达的权利还给学生,才能在英语教学中取得突破。其次,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有随时质疑的权利:特别是在传统课堂上被视为交头接耳的课堂讨论就应该得到保护,在动态的课堂中的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围绕学习内容与问题解决的方法、途径等,每个学生都可以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想法,提出自己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再次,在英语生态课堂中,学生有自我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英语生态课堂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已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基础,重新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

在笔者的工作的学校,一直推行英语教学用“学喻练”稿,它分几个部分:A学前预习;B重点难点;C课堂练习;D巩固提高。每个部分学生都可能有选择性的做题,可以用小组讨论的模式及时解疑,也可以向老师提出疑问,通过智慧碰撞,多方面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英语生态课堂中,最客观的是允许学生有偶尔出错的权利。在我们的传统课堂中,学生如果出错会受到严厉批评,而生态课堂是人性化的课堂,它尊重学生,尊重学习规律,允许学生在尝试错误或失败之后不断进步,给学生有自评和互评的权利。在笔者带的班中,黑板上现在还写着“第十五周小组明星第*组”的字样,生态课堂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的表现,通过学习小组的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来检测学生的结果,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意识,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只有把这些方面落在实处,学生在英语生态课堂中才有自主学习的真正的权利,我们的课堂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态课堂。

二、生态课堂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最佳途径

在生态课堂中,我们应提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英语教学方式,使英语学习既有利于学生打好英语基础,又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更有利于学生去探索,创新,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营造民主的英语生态教学环境,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英语生态课堂教学不公是知识的传递过程,也是师生情感受交融,人际交往,思想共鸣的过程。创设一种和谐的,民主的,愉悦的英语生态课堂教学气氛,是促进学生愉快学习英语,提高生态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

英语的课堂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创设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情境。将日常生活资源转化为教学的资源,用学生日常生活经验转化为学习英语的小练习,不仅达到了传授新知识的目的,而且也增强了英语生态课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从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英语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并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

生态课堂不只呼唤学生主体角色的真正回归,同样呼唤教师主导角色的真正回归。要尽可能的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自我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尝试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名导演,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

学生通过的自主学习,掌握了一定的词汇,汇到句型和语法,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尝试,讨论中发现,领悟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三)英语生态课堂是让学生开展贴近生活,社会和教学内容的活动,是提高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摇篮

任何一个教学活动都要有一个教材,传统的“应试教育”是围着教材转,以教材为中心。而生态课堂是主要解决学生的能力发展方面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休会英语的价值和乐趣,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学Reading,Colours and your moods时,教师可让学生先查找相关的知识,通过网络,书籍等各种手段,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习,分别了解calm colours,warm colours,energetic colours and strong colours对人情绪的不同影响。再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自已学习到的知识结合在文章中,这样不仅活学了课文内容,又增长了生活的常识,提高了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力。

三、在英语生态课堂中分层教学,分组学习,提升学生的团体凝聚力

英语课堂是每个英语教师的理想课堂,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追求。英语生态课堂和传统课堂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最终目标瞄准的不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幸福成长。这就给我们新时期的英语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是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公认的教学原则,这在传统的教学中难以实现,而生态课堂正视学生存在差异的事实,通过分层的讨论和积极的师生互动,便每个学生都能在英语的生态教学中得到发展和提高。A.在教材设计处理,教法选择等方面,满足每个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上课都能听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 B.在英语的生态课堂中,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设计不同的问题,并随时调整问题的难易度,让课堂中每个学生都能开口讲英语,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C对于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要以适当的提高作业的要求,以满足他们能力发展的需要,笔者所在学校的“学喻练”中最后的提高部分就是针对这部分在学习中“吃不饱”的学生专门设计的。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精心准备作业,分层设计作业纸,当堂检测学生的上课学习情况,既有基础作业,又有提高作业和拔尖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完成。

(二)分组学习。在英语生态课堂中,教学空间大,师生互动频率高,交流机会较多,因而小组学习成为一种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它使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得到充分的体现。例如,在教授grammar时,让学生在小组内阅读,找出重要的语法结构,提出疑点和难点,小组讨论。学生自己讨论归纳出的东西,印象最深,教师只讲学生没有找到的规律,似懂非懂和易错之处。这样我们直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小组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和启发,有利于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有效的掌握知识。在分组时,我们应该注意到以下的几个方面:

A.分组均衡,每个小组学生在学习基础,能力水平等方面大致辞相同,以利于小组竟争。我们把全班(共40人)分成6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6-8人,在有问题时整个小组共同计论,共同解决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B.自由讨论,在英语生态课堂的教学中,我们尽可能为每个小组的成员创造参与的机会,小组长轮流担任,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每个成员都可以代表小组向大家展示。这样,保证了让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生态课堂教学的活动当中去,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C.团队互助,“三人行,必有我师”,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某个方面好一点的学生,影响,带动,帮助某方面稍逊色一些的学生,这样可以形成良发的学习风气,优秀学生在检查别人时得到巩固,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达到小组内部的共赢。

(三)团队合作和团队竞争,“学习共同体”达到竞争目的的同时又培养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要多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以个别指导,真正充分地利有好小组合作这一组织形式,更好的为生态课堂服务,使得团队合作的优势能充分在教学活动中体现。

总之,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直接参与者,作为传授学生英语知识以便使其更好的与世界融合、更好地与世界交流的英语教师来说,应该紧跟时代,把握时代脉搏,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才能真正做一个能驾驭生态课堂,能推进素质教育的成功的英语教师。

构建英语生态课堂 篇4

反思自己的教学, 我认为小学英语生态课堂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平等交际中“适时交出”主动权

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 稍纵即逝。我们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 让智慧闪耀光芒。如英语课上, 我们Warm-up环节的问候及对话内容通常都是由教师提出Good monrning.How are you?等公式化的问候或How old are you?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等机械的问题, 而学生早已对这种呆板的问候方式感到厌倦。长期如此, 只会使师生用苍白的、毫无生气的语言应付了事, 而学生也会在一种被动、抵触的状态中开始这一节英语课的学习。就在我对开课方式开始反思的时候, 一次赛课活动中听到的一次开课让我茅塞顿开。这节课是借班授课, 教师不认识学生, 开课后为了拉近师生距离, 教师亲切的询问了几个学生“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等问题后, 直接把课堂的主动权抛给了学生:“Oh, do you want to know me?You can ask me some questions.”这一下子, 面对陌生的老师, 学生便活跃了起来。“What’s you name?”“Where are you from?”“Do you like apple?”而当有孩子问道“How old are you?”时, 这名女老师更是以幽默的动作和表情告诉他:“Oh, it’s a secret!”孩子们也都会心的笑起来, 老师不仅以自己的机智放松了课堂氛围, 进一步让孩子们理解了西方文化, 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非常“主动”的开始了这节课的学习。经过这短短几分钟的问答, 我一下子发现:原来孩子们不是不能问、不能说, 而是我们一直不敢放手;原来孩子们不但能问, 他们的语言量还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料;原来变“被动”为“主动”, 变“死板”为“生动和谐”如此的简单, 这一切都只需要老师适时的交出主动权, 便会出现学生“学”得主动、灵活, 老师“教”得轻松地英语课堂。

生态系统是开放的, 因其开放性, 也才是动态的, 那么, 课堂这一生态系统, 从课堂自身内部看, 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应是相互开放的。就如这节课一样, 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了相互信息传递与反馈, 这样的课堂才是一个富有生命活力的、动态的、生长的生态系统, 才是一节生态的课堂。

二、在动态生成中“适时调整”教学内容

教材和教参历来被我们奉为“权威”和“经典”, 成为教师备课讲授的准绳。教参对指导我们教学, 把握教学重难点的确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面对教学生态系统中层次各异的个体——学生, 如果我们课课、时时、事事都以教材和教参为准绳, 一个方法去教授、一个标准去要求, 那么势必不能使这个生态系统和谐、均衡的发展。教学中只有把学生的实际、学情的实际以及教学的实际融人其中, 我们的教学才能做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如:PEP教材六年级下册总复习单元中出现了学习使用英语字典的环节, 而根据我校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情况, 很多孩子刚进入六年级便开始对新知出现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他们不断问老师自己遇到的新词的意思, 也有不少孩子自己已经买了英语字典却不知如何使用。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决定把本要到六年级下期总复习才教授的“如何使用英语字典”这一内容提前到了六年上期第一单元之后。在“查英语字典”教授一个月之后, 我发现孩子们的词汇量明显增多, 阅读理解能力也有所提高, 而作为老师的我也更加的“轻松”, 因为孩子们都学会了“自学”, 把问题交给了“字典”, 而不再七嘴八舌的来问我。由此可见, 这次结合学情的教学内容调整是非常成功的。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理念, 更是一个实践探索的精神, 不应该有现成的、千篇一律的模式来供人模仿。教育的本质与生命同在, 也就是终生教育。以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透视课堂教学, 首先是让个体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即终生学习的能力。尤其今天, 知识经济的出现使得知识的更新加剧, 要掌握全部知识是不可能的。从生态学的角度看, 只有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才能减少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 从而大大提高个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在课堂学习中“适时更新”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小学英语初期提倡的活动化教学让每节课都很热闹, 学生不是“听听做做”就是“说说唱唱”, 然而当我们回过头去反思学生曾经的学习方式, 这种“活动化”更多的只是一种外在的控制行为, 而不是学生的自觉需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多给予学生探究的方法, 给予学生合作的机会, 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 给予学生成功的喜悦。那么在教学设计时, 我们就应该融入这些新概念, “适时更新”学习方式。如:

——合作探究, 轻松学习。乐于交朋友, 与朋友一起活动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往往会发现, 下课玩耍时非常“合群”, 嗓门颇大的孩子被老师抽起来后读一个单词的声音却细如“蚊子”, 显得没有自信。我曾经在一节课上尝试, 适时“改变”预先设计的抽读方式, 给他们几分钟时间“合作学习”, 要求

小课题研究的“四维模式”初探

◇余熹微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 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佚名.关于“中小学教师小课题研究”的研究[A], 莘县教育局.教师小课题研究手册[C].http://www.sxsygz.com/kyqx/Upload Files_5352/200904) 。小课题研究是教师从事研究的有效形式, 是提高教师行动研究能力, 从而改变单调乏味的职业生存状态、享受教学创新的幸福与快乐的重要策略。为此, 重庆市渝北中学承担了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基础教育规划课题“小课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建构如表1所示的价值澄清、选题路径、操作流程、实施策略“四维模式”,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一、价值澄清

无论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还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都必须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然而, 正如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批评所说:“有些人搞科研不能深入实际, 热衷于‘书斋式’、‘注解式’研究。研究理论多, 研究实践少;研究宏观多, 研究微观少。曲高和寡, 把原本教育科研中有些不太复杂的问题, 高复杂化了, 神秘化了。因而导致中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感到深不可测、高不可攀, 从而退避三舍” (周浩波·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序[A], 徐世贵·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C], 沈阳:辽宁民

在小组内自由交流、互相教读。结果令我意外的是, 合作学习结束后原本声音细如蚊子的学生不仅敢于自己举手, 而且声音洪亮, 单词发音也很标准了。发言后, 再经过老师的肯定、同学们掌声的鼓励, 他也更加自信了。原来, 不管什么学习内容, 只要有一个适合他们的合作群体, 他们就能在这样一个心理愉悦的自由空间里大胆思考、互相交流, 不再有畏难情绪, 而是参与其中, 主动学习词汇、对话, 完成练习。

——互动交流, 做课堂主人。新课程要求改变“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 而我们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只需要适时的引导, 如教授过去式句型“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时, 教师只提问了一个学生便将交流权交给了学生, 要求回答问题的学生参照句型提出类似问题并自由选择同学回答, 这样一来, 学生如传接力棒般一个问一个便活跃起来, 有积极举手回答并提问的, 也有“被”点名回答的。特别是当“被”点回答问题的同学答不上来时, 他并不像平时被老师抽到一般充满抵触情绪, 而是笑嘻嘻的望着抽自己的“好朋友”, 而提问的同学也灵活的调整了问题“Did you go to the park?”以一个更简单的可以回答“Yes./No.”的问题来族出版社, 2001:1-2) 。那么, 怎样拉近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科研的距离, 解决教育科研理论方法的通俗、实用和操作问题呢?必须从小课题的本质特征出发, 澄清其价值取向。

1、以小见大的立意取向。

所谓小课题研究, 它是与专家学者所做的或者“规划立项”的大课题研究相对而言的, 主要是指中小学教师在短时期内以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或者自我经验作为课题, 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问题解决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和理论,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研究, 探寻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对策的课题研究形式。但是, 小课题研究价值又必须以小见大, 切口虽小但立意要高, 以微观问题揭示教育教学的宏观规律。

2、以校为本的范畴取向。

小课题研究是以学校为本位的研究, 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教育研究。它的研究场所在学校, 研究的课题是学校教育教学、尤其是实施新课程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研究范式是“源于问题、基于课题、成于研究”的教学研究模式,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成长和学校内涵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说, 小课题研究是一种以学校为本位的教育创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3、以研强师的目标取向。

当前, 中小学“辛苦型”、“经验型”的教师较多, 而“科研型”、“创造型”的教师太少。从“辛苦型”、“经验型”的教师转变为“科研型”、“创造型”的教师, 小课题研究是一条有效途径。教师从事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 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研究的对象是自己教育教学实际当中具体的、细小的、真实的问题;研究的优势是教师每天都在教育教学“现场”, 身临其境, 每天都会遇到很多鲜活的教育情境、教育问题、教育故事。通过小课题研究, 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提升教育教学理论修养, 转变教育教学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因此, 它能促进教师在专业化发展道路上实

结束自己好朋友的尴尬。课后, 我感叹不已, 这样的交流, 不仅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还让他们学得轻松而没有压力, 让他们将知识学得更灵活。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人性的、生态的课堂, 因为他尊重了每个生命体的发展, 课堂因绽放生命活力而变得美丽。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因子都具有自组织能力, 即都要靠自身的力量来从外界吸收、获取各种养料以获得发展。学习同样是学生个体自组织能力占主导的行为, 只有通过学生自己主动地参与、吸收、内化才能收到实效。

初中地理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 篇5

摘要:本文在阐述生态课堂内涵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和课堂观察等方法对初中地理生态课堂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科学构建初中地理生态课堂的策略,以期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 生态课堂;教学策略

一、生态课堂内涵界定

美国教育学家威拉德?沃勒最早从生态视角研究课堂教育,并于1932年在《教育社会学》一书中提出“课堂生态学”的概念,在教育界产生了非凡影响[1]。我国对于生态课堂的研究起步较晚,1975年,台湾学者方炳林在其著作《生态环境与教育》中,阐述了教育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认为生态课堂应以生态环境这一因素为主体[2]。1990年,中国学者吴鼎福、诸文蔚在《教育生态学》一书中分析了教育,但鲜见关于生态课堂概念的科学界定。通过梳理相关文献论著可以看出,生态课堂应具有开放性、和谐性、灵活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特点[3];秉承整体关联、自然和谐、动态平衡的原则,以师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运用生态学、教育学等理论对教育的各种现象、成因进行研究,在交流合作中传授、学习和探讨知识。综上所述,本文对于生态课堂内涵的理解是:生态课堂是一种新兴教育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每一位学生意识、需要和发展,兼顾学生个性,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师生双方教与学可持续发展的课堂。

二、初中地理生态课堂现状调查

1.调查目的与对象

为了掌握初中地理生态课堂的现状特征,以日照市某中学为调查对象,进行了本次调查。首先,对初一年级学生随机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2份,有效率达94%;其次,与6位初中地理教师进行个别访谈。

2.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本次调查围绕生态课堂的内涵,分别从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师生关系、教师素养四方面设计相关问题,其中,学生问卷共12个问题,教师访谈共8个问题。对调查结果按选项进行汇总,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表1,从教学方法相关问题(问卷第1~3题和访谈第1、2题)来看,多数地理教师课堂上会选用多媒体教学,较少利用地理辅助教具,教师在课堂上普遍存在讲授时间过长,组织探究活动较少的现象;从教学环境相关问题(问卷第4~6题和访谈第3、4题)来看,学生地理学习热情一般,多数学生认为挂图、地球仪、地理模型等地理直观教具应用较少,到地理标本室或野外进行地理实践学习的机会更少,多数地理教师认为学生座位的排列方式对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有较大影响;从师生关系相关问题(问卷第7~9题和访谈第5、6题)来看,地理课堂教师都会关注学生感受和言行,对待学生和善,且多数学生也喜欢与地理教师课上互动,认为教师能比较公平地对待学生,但也有极少数学生不喜欢与地理教师沟通交流。从教学素养相关问题(问卷第10~12题和访谈第7、8题)来看,地理教师能不同程度进行教学反思,多数地理教师不满意自己目前的科研状况,大部分学生认为地理教师经常拓展课外资源,比较满意教师的教学态度,但有近一半学生不能及时掌握新学地理知识。

3.初中地理生态课堂存在问题

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主要表现在辅助地理教具(地球仪、挂图、模型等)较少、教学仪器欠缺,传统授课方式依然占很大比例,合作探究教学更显得负担累累等方面;在有条件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将课本简单搬上屏幕、读屏幕内容等现象屡见不鲜,忽略了多媒体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地图展示、动画模拟等优势,使本应生动有趣的地理课堂变得枯燥乏味,从而扼杀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课堂环境有待完善。在多次地理课堂观察中发现,教室内地图、地理手抄报等地理课堂文化较少,并且学生座位普遍是传统的“秧田式”排列,虽易于教师教授知识,却不利于学生探究交流、小组讨论。地理教师也表示,学生学习氛围一般,没有动力,说明课堂环境还要提高和完善。

人际关系不太和谐。虽然多数地理教师表示能友善对待学生,但多次地理课堂观察发现,当学生出现上课迟到、打盹、小动作等问题时,教师常用罚站、抄书、打扫卫生等方式处罚学生,而不是通过沟通谈话的方式化解问题。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种强制约束只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使教师难以真正走入学生内心。由于缺乏有效沟通,使教学反馈得不到保证,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增加了师生矛盾。

教师素养亟待提升。调查发现,虽然多数学生对地理教师的教学态度比较满意,但还有近一半学生认为不能及时掌握新学地理知识,说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把握还不到位,课堂讲授或节奏太快、或不够深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访谈了解到初中地理教师普遍都有专业提升的愿望,但因教学任务繁重、班级事务繁琐,几乎没有精力再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从而直接阻碍了地理生态课堂构建的脚步。

三、初中地理生态课堂构建策略

1.生态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地理教师要灵活多样地创造情境和机会,引发学生求知欲,唤醒学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在地理课堂的导入环节,可用引导、启发的方式增加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可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举一反三等方式加深学生印象,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在合理利用地图、地球仪等地理教具时,充分发挥现代化多媒体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优势,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生态的课堂环境

从硬环境来看,除必备设施外,还应使地理教室环境个性化,如墙壁挂学生的地理绘画作品、教室摆放学生发明创造的地理教具模型;由于初中学生好动,地理课堂需要合作探究,因此学生座位可以从传统的“秧田型”变为“马蹄型”、“小组型”等排列方式,并定期调整座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地理课堂。从软环境来看,应积极营造趣味性、参与性的地理课堂,创造良好的地理学习氛围,让教师愉悦教授、学生欣然学习,使师生双方相互合作、教学相长。

3.生态的人际氛围

教师应具有“伯乐”眼光,善于发挥“引导”作用,能够发现学生特点,注重因材施教。地理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阶段好动的特点,积极组织画图、拼图等地理课堂活动,有条件时也可组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地理课外实践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更便于教师了解、引导学生。寓教于乐,在有趣的活动中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对理解和尊重的需求比较强烈,教师应在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多考虑学生的感受,多倾听学生的声音,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避免因缺乏有效沟通而导致师生关系僵化。

4.生态的专业素养

首先,地理教师应从生态课堂内涵出发,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真正落实新课标理念。其次,地理教师应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对地理案例和活动进行精选、补充,并做出必要修正,合理把握教学进度,体现教育生态智慧。最后,地理教师还应具备改良知识框架、添补养料的专业能力和拓宽教学视野、建立远大蓝图的目光,不断吸取有益能量充实自己,既做到术业有专攻、又能对其它领域涉猎了解,使教师焕发职业生命活力的同时,也使地理课堂真正焕发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高中英语生态课堂及构建方法 篇6

一、高中英语生态课堂的定义和特点

1.高中英语生态课堂的定义

所谓生态课堂,就是教师因材施教,科学合理地利用现有条件,以学生为教学根本,认可其学习主人翁的地位,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拟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有序、舒适的学习环境,为高中英语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高创造条件。

2.高中英语生态课堂的特点

高中英语生态课堂应具备整体性、生命性、主体间性、可持续发作性等特点,能够处理好教师、学生及教学环境之间的关系,拟定科学、完整的教学目标,并能根据实际环境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实现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统一,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与独立思考的意识,为实现高效课堂、可持续发展课堂奠定基础。

二、高中英语生态课堂的构建方法

1.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提升教学质量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具有个体性与差异性。要想构建高中英语生态课堂,教师就必须时刻把学生放在首位,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创造条件。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诱导深入、寓教于乐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培养他们阅讀、写作或口语交际的兴趣,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把多媒体教学引入英语课堂,通过播放英语原版电影、举办英语歌曲卡拉OK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英语的无穷魅力,以达到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共同进步的目的。

2.转变教师角色,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英语课堂的引导者与参与者,但许多教师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依旧把自身摆在教学主导的位置上,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使英语课堂缺乏必要的生机与活力。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产生懈怠和厌学的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高中英语教师必须积极转变角色,定位在与学生平等、友好相处的位置上,试着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达到相互理解,共同进步的目的,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实现高中英语生态课堂做好铺垫。

3.营造有序、合理的教学环境

教学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教学环境与教学氛围,要想营造轻松、和谐、有序的教学环境,教师必须了解每位学生的心理特征。对于性格内向、腼腆的学生,教师要采用鼓励、开导的方式,帮助他们战胜内心的羞涩与不自信,从而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全面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对于外向或调皮、不守纪律的学生,教师要合理引导、耐心劝解,营造轻松、有序的课堂氛围,以稳定教学秩序,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确保教学的进度与质量。

4.采用生态化的教学评价模式

生态课堂的教学评价模式应跳出传统的竞争性、选拔性的框架,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方式提升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英语课堂评价由单向性向双向性转变,从而更加真实、客观地反馈前期教学活动的结果,有利于师生反思并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实现高中英语高效课堂做好铺垫。

三、结束语

构建高中英语生态课堂,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教育进步的需要,它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独立思考的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地发展。在生态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进一步转变角色定位,采用生态化的教学评价模式,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要做到因材施教,充分激发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积极营造轻松有序的教学氛围,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确保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乐,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和阅读写作能力。

构建英语生态课堂 篇7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理论,生态课堂,大学英语

一、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涵义及特征

生态学是以生物的生存条件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 探求有机体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形式和规律。生态课堂借助于生态学的思想和方法, 从学生、教师及其课堂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探索生态课堂的动态平衡。

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应具有以下特征:1) 开放有序。从生态学的观点看, 任何一个系统必须是开放的, 才能实现与外部的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才能生存与发展。大学英语课堂作为一种开放的微观生态系统不仅要与外界生态系统通过信息流和知识流的输入与输出发生联系, 而且其系统内部各组成因子之间既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在发生信息的输入和输出。2) 互利共生。它是指双方的共生关系有利于彼此的存在和发展。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他们生活于同一课堂中, 表现为一种共生性, 教师活动价值的实现与学生的发展两者是互相促进、密不可分的关系。3) 多样性。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丰富多彩。按照生态学观点, 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比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更为稳定。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也具有多样性。这表现在:课堂中学生是多样的,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也应该是多样的。4)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和谐生态环境的重要特征。大学英语课堂不仅要传递给学生语言知识, 更要让学生掌握学习语言方法和技能, 学会终身学习, 从而更好地用英语进行交流。

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态失衡问题

生态失衡是指当外来干扰超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而不能恢复到原初状态时, 称为生态失衡或生态平衡的破坏。就教育态学中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原理而论,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态系统中存在以下四方面的失衡问题:

(一) 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生态环境的失衡

根据教育生态理论中的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教育生态主体在其发展过程中, 对周围生态环境和各种生态因子都有自己的适应范围和区间。随着我国高校扩大招生规模, 大班授课成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主流, 而过大的班级密度使有限的教室空间产生了“拥挤效应”, 而且班级人数的增加使学生英语基础的差异性更加明显, 对教育群体的活动和效能的发挥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目前许多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空间环境超过了生态主体的承受力和耐受度, 出现了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生态环境的失衡, 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 应试教育与生命全面发展失衡

长期以来, 大学英语教学课堂教学以传授知识为目标应付考试为目的, 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定位模糊, 这样急功近利的态度也影响了大学英语教学环境, 以至于学校和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做出倾斜, 它的最大负效应是忽视了教育过程的真实价值, 忽略了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 阻碍了学生的整体进步和全面发展。此外, 应试教学在社会上所产生的证书效应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如英语四、六级考试, 沉重的考试和分数的压抑使学生对英语失去兴趣, 破坏了以促进生命个体和谐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生态系统。

(三) 教学模式与课堂生态主体学习自主性的失衡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 无视最适度原则, 片面的以教材为中心, 教学古板机械主宰教学过程;学生为客体, 扮演听者的角色。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 学生要通过体验学习来习得语言, 而教师的课堂霸权地位忽视了学生作为完整的人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阻碍了主体的个性化自主参与和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消极被动接受信息导致英语课堂教学缺乏应有生机与活力, 教师的教法与课堂生态主体即学生学习自主性之间的关系出现严重失衡。

(四) 课内学习与课外语言实际运用的失衡

目前, 许多高校仍在沿用旧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教师依然是大学英语课堂的主体, 上课已经成了简单的程序, 教学内容从书本到书本, 与实践脱节。学生则是课上忙于记笔记, 课下忙着背单词和语言知识点。这一传统的教学法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得“哑巴英语”成为普遍现象, 在课外需要英语交流的社会情景中却无话可说, 造成学生长期学习积累的语言知识无法有效地转化为交际能力。课内学习与课外运用出现严重失衡, 我们培养出来的很多高校毕业生根本无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英语。

三、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构建的策略

生态课堂应该是多样性的、统一的, 是彼此之间具有多元的关联, 而不是单向的孤立发展, 为了构建平衡协调的大学英语生态课堂, 统一协调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内各因子之间、各因子与内部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 使其结构趋于合理, 功能趋于完善, 并向良性方向发展, 以教育生态学和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 笔者现提出下列构建策略:

(一) 注重创设积极的英语课堂生态环境

课堂环境是大学英语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制约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努力创建积极的英语课堂环境, 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引导学生成为自我指导和自主的学习者, 推动英语教学的良性发展。在大班授课时可以采取分组教学的课堂策略, 通过小组成员的交流互助、竞争激励来完成学习目标, 营造平等、民主、活跃的学习氛围, 以实现大班英语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此外, 美化教室、保持教室内充足的光线、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合适的颜色搭配, 尽量采用先进的教学设施、营造优良的教学环境也十分重要, 这些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心理、课堂气氛、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往等, 进而影响教学与学习活动的开展。

(二) 注重英语教学的有机整体性

生态系统论认为, 系统内各因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整体性, 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大学英语生态课堂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应在课堂教学中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置于整体的框架之中, 英语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综合性, 知识内涵丰富, 教学中不能过度窄化, 拘泥于教材和课程目标解读, 将语言知识孤立化、纲要化, 而应非常注重语言知识的背景和其他学科领域的联系以及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 强调开放性。根据生态学的最适度原则, 把握好每一个英语课堂生态系统中的闭值和速率, 因材施教, 把英语学习的内容方法、学生知识基础、心理状况、教师专业素质等多种因素整合, 选择最佳的教学策略和手段。

(三) 注重师生交互, 动态生成

教育生态学认为, 学生个体是最基本、最活跃的生态“细胞”, 没有学生就意味着没有课堂生态。在大学英语课堂中, 教师与学生生态主体之间的信息流动不是单向的流动, 是师生生态主体互依互存, 在平等的相互交流中互动促进, 共同成长, 以及互动式交往活动的深化, 教学的过程充满着变数和混沌, 蕴藏着巨大的跃迁生机和无限创造的可能性。因此, 此互动交往的生态课堂不是静止的, 而是处在失衡—平衡—再失衡的状态中, 是动态生成的。教师应该创造性地组织英语教学活动, 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景, 促进学生全员、全程参与课堂交往的意识, 引导课堂活动中所有参与者的交流过程, 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 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四、结论

教育生态学强调构建生态化的大学英语课堂, 体现了“生态平衡”的生态学基本思想, 只有教师、学生与课堂生态环境等生态因子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 形成动态平衡的关系, 才能有效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让学生以生命存在的自然状态和方法去学习英语, 从而真正掌握如何使用英语进行交流, 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庆春, 易申君.教育生态学视野下课堂生态问题的探讨[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基础教育版) , 2008.

构建英语生态课堂 篇8

一、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 促进课堂的和谐

新的课程改革指出, 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因此情境创设已经成为广大教师进行英语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课堂, 是一种生命的对话, 师生在这个空间里拥有共同的生命意义。只有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 才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 让他们大胆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才能让学生活泼生动、自由自在地发展。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心心相印、情情相同, 让连接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之桥更加坚固, 更加宽阔。

比如在学习小学英语3年级上册Unit 4 My family这一课的时候, 这是一节公开课, 是借班授课, 由于是初次给这些学生上英语课, 学生我还不认识, 难免会与学生产生距离感。为了在上课的过程中与学生拉近距离, 我就先用亲切的口吻询问了几个学生:“What i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I am your new teacher and I am very happy to meet you all.”……这些问题问完之后, 我就直接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让他们开始与我用英语进行交流:“Do you want to know me? You can ask me some questions.”说到这里的时候, 学生一下子沸腾了。面对陌生的我, 不再拘谨, 不再害羞, 而是变得活跃起来, 各种问题向我“飞”来:“What is your name?”“Where are you from? ”“How old aye you?”当学生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 我故作神秘的说:“It is a secret.”听到我的回答, 学生们笑了起来, 我不仅用自己的幽默放松了学生的心情, 更是活跃了课堂的氛围。学生在与我的交流中, 也将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原来, 学生在以前的英语课中不是不会问, 不会说, 而是教师一直没有放手, 没有为学生提供敢问敢说的氛围。如果教师变被动为主动, 变死板为和谐, 学生就会变得主动、灵活, 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 从而促进课堂的和谐发展。

二、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 获得最佳的效果

生态课堂, 是关于生命的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 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在这种情况下, 就要求教师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位学生的需求, 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所以, 在构建英语生态课堂的时候, 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设计的问题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组织的活动要迎合不同学生的兴趣, 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在教学小学英语5年级下册Unit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这一单元的时候, 当我将这部分的新单词以及句型“Do you like your new home?” “Where do you live?”“Where do/does……live?” “ I live /lives…….”讲解完以后,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些句型, 我在多媒体上展示了学生的生活照片, 然后问学生:“Who are they ?” “Where do you live?”。然后让学生从中找到自己或是同学, 设计活动, 进行对话练习。这样的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寻找着自己的面孔。不过, 在练习的时候, 有些学生出现了困难, 我会及时给予热情的帮助和关怀。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兼顾了不同学生的能力与爱好, 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积极参与, 踊跃发言, 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内容, 又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使教学效果达到了最佳的程度。

三、注重对学生的鼓励与表扬, 振奋学生的精神

作为生命的独立体, 每位学生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都应该得到别人的尊重与保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情绪有高潮, 也有低潮, 所以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那样小心翼翼。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确保每位学生都因答对问题而享受成功的喜悦。面对学生具有个性的回答, 教师更要给予相应的表扬与鼓励。

比如在学习小学英语4年级下册Unit3 My day的时候, 我让每位学生都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发言踊跃, 而且英语表达得比较流畅, 我就用“Very Good”、“Good”、“Wonderful”等词语来鼓励他们, 这些鼓励让学生乐不可支。有些学生能力稍差一些, 在用英语表达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不过只要他能答对一点, 我就会用“Good”来表扬他。对于那些不会表达的学生, 我也不会进行指责与批评, 而是用“It doesn’t matter”等来鼓励他们。这种正面的肯定不仅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更能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鼓励, 是构建生态课堂的坚实基础;鼓励, 是彰显学生个性的必备武器;鼓励, 是让学生勇于进取的力量。教师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 要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构建高中英语生态课堂的有效策略 篇9

一、生态英语课堂简述

构建高中英语生态课堂需要融合相关的理论, 运用生态学来审视英语课堂。生态学理念主要表现为重构师生关系。在这种理念的基础上, 英语教师需要着力构建新型的英语课堂, 以促进英语课堂效率的提升。

无论从应试教育层面出发, 还是从英语能力的形成出发, 高中英语教学都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因此, 教师必须在学生学习高中英语的过程中, 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为了构建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学习环境, 教师必须进行高中英语生态课堂教学。这是促进学生语言学习的必要因素。高中英语生态课堂教学主要是建立一种教师、学生和课堂环境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 这三种生态因子的关系是相对独立的, 但是三者之间却又形成一种紧密的联系, 维持着一种合作共生的状态。高中英语课堂将三者联系在一起, 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 这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 (陈金兰2012) 。

构建高中英语生态课堂就必须发挥生态化的特点, 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开放性;另一个方面是不确定性。生态化的高中英语课堂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 营造一种以人为本的课堂环境, 是现代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趋势。

二、构建高中英语生态课堂的有效途径

(一) 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以教师为主, 围绕教师展开课堂教学活动, 而生态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的需求为主开展教学活动, 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 在生态化教学理念的作用下, 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中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现阶段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的兴趣越来越浓厚。面对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需求, 教师需要不断了解网络和多媒体技术, 顺应网络时代的趋势,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丰富教学资源。多样化的网络教学资源作为一种良好的载体, 能够为学生营造一种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 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性。

(二) 创设教学情境, 实现和谐互动

高中英语生态课堂教学的构建主要是针对教学情境的构建, 教学情境的构建基于教学理念的创新。在高中英语课堂中, 应该提倡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自由开放地学习。在高中时期, 学生更倾向于与他人的交往和互动, 教师要针对该阶段学生的特点创设情境, 可以挑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开展教学活动, 以此来营造师生间和谐友爱的氛围。在这种情境下, 教师应该多应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并在课件中配一些图片, 或一些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视频, 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直观。这些材料的应用有利于构建生态课堂。例如, 在教授spirit这个单词时, 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奥运会上运动员在领奖时身披国旗的图片和“神舟六号”发射的图片进行对比, 让学生运用spirit这个单词进行造句。学生通过这两个情境将课堂和实际相结合, 立刻能够造出句子:“The two pictures can arouse our nation spirit!”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英语知识, 将“教书育人”完美地融入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沈东2012) 。

(三) 提升教师能力, 扮演多种角色

在高中英语生态课堂的构建中, 英语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能力, 并能够在课堂中扮演多种角色。首先, 教师应当扮演设计者的角色,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 面对学生的需求要有合理的认识, 只有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 才能帮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其次, 教师还应当扮演引导者的角色, 在生态课堂教学中进行科学的构建。在高中英语生态课堂建设中, 教师要充分认识教学理念, 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当学生陷入学习困境时, 教师再进行引导和启示, 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在高中英语学习中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再次, 教师应当扮演一个协调者的角色, 协调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高中英语生态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地构建生态教学环境, 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助, 创设较为和谐的课堂环境, 以保证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 从而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效率。

(四) 创设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

构建学习环境是高中英语课堂生态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有助于落实生态教学理念, 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学习效率。英语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点学科, 学生普遍重视英语学习, 在学习当中容易紧张焦虑。在这样的情形下, 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会受到影响, 学习能力会受到限制, 学习主动性则会相对下降。如果教师在构建高中英语课堂时, 将生态课堂理念融入其中, 营造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 那么学生就能够自由地学习和交流。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而且能够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释放他们在英语语言学习中的潜力。长此以往,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得到提高, 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相应地提升。例如, 在学习高中英语必修二的Unit 1 Cultural Relics时, 笔者进行了探究问题的设计, 将学生分组, 并要求每个小组都要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 然后探讨一些不能够理解的问题。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从社会热点出发, 将问题定位在世界文化遗产是否应该保护上, 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笔者设计出以下问题:“Do you think is important to protect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m.If you are the city’s top managers, are you going to how to protect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modern?”教师提出的问题带有情境性, 学生可以将自己想象成“最高管理者”, 提出合理的保护文化遗产的方法。

(五) 充分调动生活资源, 设计学生角色扮演活动

在高中英语生态课堂教学中, 学生需要在学习中扮演一定的角色。角色扮演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还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使语言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例如, 在学习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1Friendship这一课时, 教师可以设计一场角色扮演活动, 让学生意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学生也可以自行设计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可以自行定义人物角色,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写, 也可以呈现生活中遇到的“友谊危机”。在整个角色扮演过程中,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高中英语生态课堂的构建是灵活的, 有利于呈现学生的个性。因此, 教师必须对生态课堂进行仔细地解读, 从而精心设计出有利于学生语言学习的英语课堂教学方式, 将全新的生态英语课堂构建出来。

摘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引入生态课堂, 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提高了英语课堂效率。在介绍生态英语课堂的基础上论证了生态英语课堂的重要性。针对英语教学的要求, 提出了构建生态英语课堂可以从树立生本理念、创设教学情境、提升教师能力、注重角色扮演等方面进行改革, 进一步论证了构建高中英语生态课堂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英语,生态课堂,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陈金兰.2012.浅谈生态课堂下的有效教学[J].考试 (中考版) , (7) .

构建充满活力的小学英语生态课堂 篇10

关键词:小学英语,充满活力,生态课堂,构建

因为小学生是刚刚接触到英语这一门功课,刚开始会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好奇的想要了解更多、学的更多,这个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因此,这个阶段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英语丧失兴趣的话,那以后的英语就会学的很难。因此,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英语中。因此,根据英语新课标,运用生态化、情景化等手段构建小学英语生态课堂。

一、善用生活情景,让课堂教学内容生动活泼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是在孩子进入学校之前,但是,在孩子进入学校之后,老师就成为了孩子的第二任老师,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是学生在最开始对科目的最基本认知,老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对这个科目的第一印象。因此,老师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这一点,在课堂上利用自身的言行,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英语课堂上,老师可以没必要按照课本上的来毫无变化的念,可以将课本上的内容用更生动的语言或是更丰富的肢体动作来表达出来,这样可以是严肃、呆板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最终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英语老师在课堂教学时不仅可以利用自身的言行,来激发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利用话剧的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将课本上的内容用话剧表现出来,让课本内容还原现实生活,让学生亲临其境的感受课本上的内容,这样,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例如:课本上出现了一段关于人物的对话,这时,老师可以把课堂基本布置成课本内容的场景,然后让学生扮演课本内容上的人物进行对话,但是,一定要尽量保证让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而不是单纯的将几个学生叫起来就这样干巴巴的对念课本上的内容。将课本内容用话剧形式还原生活的教学模式,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在课堂上交流的机会,还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二、善用真实的生活差异,让课堂内容熟悉亲切

新时代我国的教育思想是人性化、生活化。小学英语教学亦是如此,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少一些呆板的听、多一些活力的实际体验。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浓厚,就必须要有特点,要根据实际的生活情景,将课本上的内容更直观、更详细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但是,这种展现并不是脱离实际生活场景的展现,而是,在现实生活场景的基础上,根据课本内容让学生表现出来。如果教学内容脱离了真实的生活,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这样更不利于学习。

三、开发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关注学生个性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虽然这是句古语,是老祖宗智慧的结晶,但是这句古语既有对的地方,又有不对的地方,或许,这句话在古代是使用的,但是在新时代,老师的责任变得更加的重大了,分工也比古代有了很大不同,是因为新时代老师不仅要负责把学生领进门,还要尽量保证学生都能得到圆满的修行。

古语说:“师者,所以传到授业解惑也”,在现代,老师不仅仅是只负责解答学生的疑惑了,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学习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自主探究的能力。也就是说,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同时,在课堂上,老师要注意每个学生的差异以及其个性特点,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进行教学,例如,有的学生聪明,一点就透,而有的学生是需要去体验才能理解所学知识的,因此,老师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的特点来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尽量兼顾到每个学生。

构建英语生态课堂 篇11

一、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促进课堂的和谐

新的课程改革指出,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情境创设已经成为广大教师进行英语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课堂,是一种生命的对话,师生在这个空间里拥有共同的生命意义。只有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才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让他们大胆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让学生活泼生动、自由自在地发展。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心心相印、情情相同,让连接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之桥更加坚固,更加宽阔。

比如在学习小学英语3年级上册Unit 4 My family 这一课的时候,这是一节公开课,是借班授课,由于是初次给这些学生上英语课,学生我还不认识,难免会与学生产生距离感。为了在上课的过程中与学生拉近距离,我就先用亲切的口吻询问了几个学生:“What i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I am your new teacher and I am very happy to meet you all.”……这些问题问完之后,我就直接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开始与我用英语进行交流:“Do you want to know me? You can ask me some questions.”说到这里的时候,学生一下子沸腾了。面对陌生的我,不再拘谨,不再害羞,而是变得活跃起来,各种问题向我“飞”来:“What is your name?”“Where are you from? ”“How old aye you?”当学生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故作神秘的说:“It is a secret.”听到我的回答,学生们笑了起来,我不仅用自己的幽默放松了学生的心情,更是活跃了课堂的氛围。学生在与我的交流中,也将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原来,学生在以前的英语课中不是不会问,不会说,而是教师一直没有放手,没有为学生提供敢问敢说的氛围。如果教师变被动为主动,变死板为和谐,学生就会变得主动、灵活,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从而促进课堂的和谐发展。

二、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获得最佳的效果

生态课堂,是关于生命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位学生的需求,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构建英语生态课堂的时候,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的问题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组织的活动要迎合不同学生的兴趣,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在教学小学英语5年级下册 Unit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这一单元的时候,当我将这部分的新单词以及句型“Do you like your new home?” “Where do you live?” “Where do/does……live?” “ I live /lives…….”讲解完以后,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些句型,我在多媒体上展示了学生的生活照片,然后问学生:“Who are they ?” “Where do you live?”。然后让学生从中找到自己或是同学,设计活动,进行对话练习。这样的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寻找着自己的面孔。不过,在练习的时候,有些学生出现了困难,我会及时给予热情的帮助和关怀。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兼顾了不同学生的能力与爱好,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使教学效果达到了最佳的程度。

三、注重对学生的鼓励与表扬,振奋学生的精神

作为生命的独立体,每位学生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应该得到别人的尊重与保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绪有高潮,也有低潮,所以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那样小心翼翼。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保每位学生都因答对问题而享受成功的喜悦。面对学生具有个性的回答,教师更要给予相应的表扬与鼓励。

比如在学习小学英语4年级下册 Unit3 My day 的时候,我让每位学生都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发言踊跃,而且英语表达得比较流畅,我就用“Very Good”、“Good”、“Wonderful”等词语来鼓励他们,这些鼓励让学生乐不可支。有些学生能力稍差一些,在用英语表达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不过只要他能答对一点,我就会用“Good”来表扬他。对于那些不会表达的学生,我也不会进行指责与批评,而是用“It doesn’t matter”等来鼓励他们。这种正面的肯定不仅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更能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鼓励,是构建生态课堂的坚实基础;鼓励,是彰显学生个性的必备武器;鼓励,是让学生勇于进取的力量。教师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要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生态模式构建 篇12

关键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生态模式

0 引言

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逐渐得到了英语教学研究者的关注。教育生态学是一个新兴的交叉研究领域。从教育生态学视角审视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模式的构建是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式。下面, 本文运用生态学原理, 从教育生态学视角考察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生态失衡现象, 努力建构具有生态特征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 从而改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生态环境, 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1 教育生态学

“教育生态学”由美国教育学家劳伦斯·克雷明于1976年提出。从此, 教育生态学开始成为研究教育现象的新视角。“教育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 研究教育与自然、社会、规范、生理心理等之间相互影响与作用规律的科学, 它还研究构成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的人、教育 (活动) 、环境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从而揭示教育生态系统基本规律。[1]”它“把教育看成是一个有机的、复杂统一的生态系统, 强调教育与环境、教育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及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2]”

国内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教育生态学。目前, 国内有几本关于教育生态学的专著, 如曾供职于台湾教育部的李聪明于民国78年出版了《教育生态学导论———教育问题的生态学思考》一书, 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教育生态学的专著;南京师范大学吴鼎福教授在1990年与诸文蔚一起出版了《教育生态学》, 这是我国大陆第一本教育生态学专著;1992年任凯、白燕一起出版了《教育生态学》;2000年范国睿也出版了教育科学分支学科丛书中的《教育生态学》分册。此外, 从教育生态学角度研究教育现象的论文也层出不穷, 如郑珺、洪世梅、张天保、赵攀等学者纷纷发表相关论文。

2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重要性

“第二课堂的说法是相对于传统的课堂内教学活动而言的。它指的是学校在常规的授课教学活动以外为学生营造的接触英语、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环境和活动。[3]”“大英语第一课堂的主导地位勿庸置疑。但是课堂教学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实践机会, 它需要英语第二课堂作为其延伸和补充, 为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提供一个重要平台。[4]”所以,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实际上是大学英语第一课堂的延伸。但是, 目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建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导致第二课堂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3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生态失衡现象

目前, 许多文章主要从学生和老师这两个角度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中存在的失衡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从教育生态学角度来看, 这样的分析不够透彻, 因为课堂活动不仅仅是单纯的教与学, 还涉及到各类生态群体之间的动态组合和互动。所以, 从该角度来看, 第二课堂活动的举行不仅仅涉及到学生和老师, 还涉及到学校的其他相关部门。没有其他部门的理解和支持,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是不能顺利地举行的。下面, 我们从学生、教师、教务和学生管理部门等展开阐述。

3.1 学生参与比例小, 受益人数少

学生是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主体。但是目前, 大一新生是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参加者;大二学生有少部分参加活动;大三大四学生由于忙于专业课的学习和实习, 基本上是踪迹难觅。此外, 由于大部分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性质的限制或比赛名额的限制, 只有少部分学生有资格、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去, 大部分学生只能充当观众, 望洋兴叹。

3.2 英语教师积极性难以调动, 影响第二课堂的长期开展

英语教师是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者, 是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份子。目前, 很多学校并没有制定专门的政策来鼓励和支持老师参与第二课堂活动。老师只是出于对学生及工作的热爱才义务参加活动。但是, 作为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下去的活动, 光凭老师的热情是不够的。因为, 作为大学教师, 教学及科研任务繁重, 老师只能抽业余时间参加学生活动。由于没有具体的鼓励措施, 参与与不参与学生活动并没有什么不同。长久下去, 常义务参加学生活动的老师就会产生疲劳感, 其积极性就会被挫伤。

3.3 教务和学生主管部门的支持力度不够影响第二课堂活动的质量

作为英语教学的一部分,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也应受到教务和学生主管部门的关注。但是, 长久以来, 在教务和学生主管部门的工作计划中,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位置难觅。由于教务主管部门的缺席, 导致第二课堂活动举行的时间和地点都受到限制。一旦第二课堂活动与教务主管部门安排的活动发生冲突, 第二课堂活动只能让位, 另择时间和地点;而学生主管部门, 长久以来仅把第二课堂活动作为学生业余活动的一部分, 不把它视为学习的一部分。长久下去, 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的热情就会受到抑制。

4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生态模式构建

“生态系统论认为, 任何一个系统只有是开放的, 与外界的环境有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 这个系统才是有活力的, 才能不断发展。[5]”因此,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生态模式必须突破学生与教师这个封闭的圈子, 把学校这个大的生态环境考虑进去, 构建一个有活力的生态模式。

在教育生态学视野中,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生态模式应是一个以学生为活动主体, 英语教师为指导的, 学校各部门一起周密部署, 有计划举行的并有相应的评价模式的动态模式。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生态模式应以学生干部、英语教师、教学和学生管理部门、后勤部门等组成一个合作小组:学生干部负责收集学生对活动的反馈;英语教师负责活动的具体指导;教学、学生及后勤管理部门负责从日程安排、用水、用电等各方面给予支持。这个合作小组应从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4.1 举行多样化的第二课堂活动, 提高学生受益人数

为避免第二课堂活动成为少数英语优秀学生的独秀舞台, 使大部分学生有机会参与第二课堂活动, 可充分考虑各类型学生的英语水平, 举办多样化的活动, 如英语话剧比赛、英语阅读比赛、英语写作比赛、英语听力比赛、英语歌曲比赛等, 给予学生多样化的展示舞台, 提高学生的受益人数。

4.2 制定相应的措施鼓励教师及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

北京大学胡壮麟教授认为“在中国外语环境下学好外语, 谁能在模拟或构建接触和使用外语的环境 (即第二课堂) 上下工夫, 谁就将获得好的教学效果。[6]”这说明,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能提高第一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 有必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模式, 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过程性评价, 如:给予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学生一定的平时成绩, 肯定学生付出的努力;给予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教师一定的课时补偿或指定专门的第二课堂活动指导老师, 肯定教师的热情。

4.3 学校相应部门统一思想, 认真安排、配合第二课堂活动

在思想上, 学校各部门如教务科、学生科、后勤部门等, 都应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达成共识, 对活动给予充分的重视与支持。教务部门应把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纳入正常的日常教学, 对第二课堂活动作出整体的部署。学生管理部门及后勤部门应统一协调安排第二课堂具体活动, 对用水、用电、卫生、场所安排等方面给与积极的配合。

5 总结

综上, 教育生态学作为一个新兴的边缘学科, 为大学英语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它能根据教育生态学的原理处理好教育生态系统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帮助构造一个和谐统一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模式。模式构建之后是需要具体实施的, 因此从事一线教学的英语老师应不断尝试, 不断创新, 最大程度地发挥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对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郑珺.教育生态视野中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J].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12) .

[2]陈春燕.论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建构[J].语文学刊, 2011 (1) .

[3]李明洋.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职业圈, 2007 (20) .

[4]余祖英.实施通识教育的重要平台:大学英语第二课堂[J].大学英语 (学术版) , 2011 (9) .

[5]孙丹, 殷际文, 李舰君.论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3 (5) .

上一篇:寻找心灵的对话下一篇:抗日战争的忠诚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