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位构建

2024-08-29

生态位构建(精选7篇)

生态位构建 篇1

游艇产业以其较长的产业链及其巨大的带动作用被称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巨大商机”。海外研究报告显示,在游艇上投资1美元,就可以带来6.5~10美元的经济效应,它的生产将带动新型材料、涂料、电子仪器、仪表、动力、推进系统等几十个配套工业的发展。它的消费,也将带动游艇码头、游艇运输、游艇维修、燃料加注、水上娱乐、餐饮服务等一大批相关行业的迅速发展。游艇经济作为具有显著综合效益的新兴经济增长点,受到了各地方政府的关注。目前国内对于游艇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对于游艇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如张国泳对我国游艇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五项对策[1];第二是关于游艇产业结构方面的探讨,如程爵浩通过游艇经济的多维分析,探讨了游艇的产业链和游艇产业集群问题[2];第三是在游艇旅游消费方面的分析,如曹新华指出要发展游艇消费,当前的重点在政府[3]。然而目前国内对于游艇产业发展评价的定量分析并不多见。

生态位是现代生态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前人已对其做了大量的研究。Hutchinson用数学的观点将其抽象为“多维超体积模型”,他认为生态位即是:允许一个物种生存和繁殖的特定环境变量的区间[4]。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一概念在生态学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5],并在种的适合性测定、种间关系、生态位构建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生态位事宜度理论是由我国学者李自珍等在生态位理论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6]。他们普遍认为物种的生态位适宜度即该物种的现实生态位与其最适生态位之间的贴近程度,它具体表征该物种对其生境条件的适宜程度。生态位适宜度就是从物种对其生境资源的利用角度来进行定量研究的,已成为当前生态位理论与应用的前沿问题之一。国内学者基于该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口、农作物、自然资源、高校和城市环境质量等方面,并且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研究效果。然而该理论在游艇产业发展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未出现,本文尝试从游艇产业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建立游艇产业生态位适宜度的数学模型,为定量研究游艇产业的生态位适宜度提供基础。

1城市游艇产业生态位适宜模型概述

1.1城市游艇产业生态位适宜度模型核心概念的构建

城市游艇产业生态位适宜度概念是以经典的生态位理论为基础的,本文通过对各种生态位及生态位适宜度内涵的分析[4—6],认为城市游艇产业生态位适宜度是指游艇产业的现实生态位与其最适生态之间的贴近程度,具体表征为城市发展游艇产业现实条件因子与理想条件因子的差距,反映了城市提供给游艇产业发展环境的优劣状况。从生态角度出发,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体现城市游艇产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能力。城市游艇产业发展指标的生态位适宜度指的是影响城市游艇产业发展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指标现实生态位与最适生态位的之间的贴近程度。这些指标分别反映了城市提供给游艇产业发展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城市游艇产业现实生态位适宜度是指城市发展游艇产业目前所处的环境,即目前能够为该地游艇产业的发展所提供的各个影响因子的状况。城市游艇产业最适生态位即某个影响因子最有利于游艇产业发展的取值。

1.2城市游艇产业生态位适宜度模型构建思路

(1)建立城市游艇产业生态位适宜度指标体系,将指标体系分3个一级指标:经济性指标、社会性指标、基础生态环境指标;

(2)在城市游艇产业生态位适宜度指标体系建立的基础之上,构建城市游艇产业生态位适宜度模型;

1)对数据进行标准化确定城市游艇产业的现实生态位适宜度;

2)确定影响因子最适值,获得城市游艇产业最适生态位。

(3)通过对城市游艇产业生态位适宜度模型赋予权重的方式,构建城市游艇产业生态位适宜度综合模型。

2城市游艇产业生态位适宜度模型构建

2.1指标体系的选取建立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游艇产业是一个由经济、社会、基础生态环境三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亚系统组成的复合人工生态系统。整个系统的和谐与否影响着城市游艇产业的发展。经济、社会、基础生态环境三个子系统环境质量的优劣对游艇产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在模型建立时选取那些对于游艇产业影响深刻,反映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来构建城市游艇产业指标体系。

目前对于城市游艇产业评价指标的选取没有统一的规定,本文在参考有关材料,咨询船舶相关专家、以及结合城市发展游艇产业实际特点的基础之上,确定如下指标选取原则:(1)应选取对城市游艇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主导因子(2)应以相对稳定的因子为主(3)本文研究的为定量模型,应尽可能地选取可以统计测量的因子(在本文具体表征为能在统计年鉴中查阅或是通过相关资料整理可以得出客观统计数据),在遵循指标选取原则的基础之上,确定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7]:

本指标体系从宏观的角度出发,首先选取影响城市游艇产业发展的的3大一级影响因素:经济性指标、社会性指标、基础生态环境指标,同时又从微观的角度出发,将一级指标体系分解为若干个可以具体量化的二级指标。

目前游艇消费作为奢侈品之一,其消费状况与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正相关的关系,其下游消费状况也必将波及到游艇产业整个产业链,影响其他环节的发展。因此经济性因素毋庸置疑为影响游艇产业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将经济性因素细化为更为具体的指标因子为人均GDP、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本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可以间接表现游艇消费状况的本地居民家庭人均文化娱乐支出、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年奢侈品消费额等。表2和图1为美国2000—2005年经济发展状况及游艇发展水平的关系,人均GDP与游艇数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

注:GDP及人均GDP均经过除以10000处理

社会性指标主要选取了为游艇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的船舶类高校数量、专科以上在校学生数量;提供政策保障的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体现当地消费状况的居民消费游艇欲望、每万人人均汽车拥有量;间接体现当地旅游状况的接待入境旅游人数、机场吞吐量等指标。

基础生态环境指标,既考虑到影响城市游艇产业发展的基础人文环境即当地游艇制造企业及游艇配套设施的建设,包括船舶制造企业数量、游艇企业数量、游艇俱乐部数量、游艇配套公司数量、游艇设计研究机构数量等;同时又考虑到对游艇产业发展起到重要影响作用的自然条件因素,包括夏季平均气温/适合水上运动的天数、业废弃物排放量(废水、固体废弃物)、水域面积等因素。

2.2 城市游艇产业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构建

设有m个城市,n个生态因子,xij(i=1,2,3,…,m;j=1,2,3,…,n)表示在第i个城市,第j个生态因子上的观测值,即第j个生态因子的现实生态位,各城市的观测值构成n维生态向量,Xij=(xi1,xi2,xi3,…,xin)。这n个生态因子都有一个最适于游艇产业发展的最适值,即最适生态位,用xaj(j=1,2,3,…,n)表示。

2.2.1 数据的标准化

在实际问题中,采集到的数据往往都具有不同的量纲,为保证数据的精确性,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采用标准差化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xij=xij-xj¯sj (1)

在式(1)中xj¯表示第j个生态因子在m个城市的平均值:xj¯=1m1mxij;sj表示第j个生态因子的标准差:sj=1m1m(xij-xj¯)2

标准化后,xij即游艇产业的现实生态位。

2.2.2 数学模型的建立

在建立城市游艇产业生态位适宜度模型时,参考前人的有关研究成果[6,8,9],建立如下数学模型:

Fi=jnβjmin{|xij-xaj|}+0.5max{|xij-xaj|}|xij-xaj|+0.5max{|xij-xaj|} (2)

在式(2)中,Fi表示第i个城市的指标生态位适宜度值(如经济指标生态位适宜度值、社会指标生态位适宜度值、生态环境指标生态位适宜度值),其值越大,表明第i个城市该指标的生态位适宜度越高,为游艇产业发展提供的环境越好,越有利于游艇产业的发展。其中βj为第j个生态因子的权重系数,反映了该因子对于指标生态位适宜度的影响,j=1nβj=1

通过此式(2)可以分别得出参与计算的各城市的指标生态位适宜度(经济生态位适宜度、社会生态位适宜度、基础生态环境生态位适宜度),从而可以清晰地判别出,各城市向游艇产业提供的经济、社会、基础生态环境的质量状况。

(1)确定最适生态位xaj

对于不同的城市来说上述各生态因子的最适值是很难确定的,但根据客观实际情况,一般来说诸如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此类因子,值越大越有利于游艇产业的发展,因此此类因子取它们当中标准化后的最大值作为此类因子的最适值。夏季平均气温和海水质量则可以通过参考有关规定获取最适值。

(2)确定权重系数βj

生态因子权重系数βj的大小,反映了该生态因子对于指标生态位适宜度的影响程度。生态因子权重系数βj的精确程度直接影响到了指标生态位适宜度的精确性,从而影响整个研究效果。本文采用熵权法确定权重系数βj的值。

定义fij表示为矩阵Xj项指标下第i个城市指标值得比重,则:fij=xiji=1mxij(i=1,2,3,,m;j=1,2,3,…,n);令ej表示第j项指标的熵值,则有:

ej=-ki=1mfijlnfij(i=1,2,3,,m;j=1,2,3,…,n),其中k为波尔兹曼常数,k=1lnmk>0。令Wj表示各指标的权重,则:

Wj=(1-ej)j=1n(1-ej) (3)

Wj构造的加权向量W=(W1,W2,W3,…,Wj)T的值即为权重系数βj

βj带入(2)式即可以计算出城市游艇产业经济生态位适宜度、社会生态位适宜度、生态环境生态位适宜度的值。

2.3 城市游艇产业生态位适宜度综合值

通过熵权法对于经济生态位适宜度、社会生态位适宜度、基础生态环境生态位适宜度三大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再通过加权平均法计算得出城市游艇产业适宜度的综合值:

Ρi=k=13CkFi (4)

在式(4)中,Pi即表示城市游艇产业生态位适宜度综合值;Ck为第k个生态位适宜度指标的权重值,其值的确定通过式(3)计算得出;Fi表示第i个城市的指标生态位适宜度值,通过式(2)计算得出。

城市游艇产业生态位适宜度综合值可以综合反映一个城市为游艇产业的发展提供的各项指标的综合质量情况,并可以得出影响城市综合生态位适宜度的各指标的重要性情况。

3 结论

游艇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巨大的综合影响力,迫切需要理论界对其提供理论指导,然目前国内对游艇产业的研究方法局限于定性分析而缺少有力的定量研究。学者们在生物、城市、高校等方面的适宜度的研究上证明,生态位适宜度模型是一个客观性较强,计算结果切合实际的定量模型。将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应用到游艇产业适宜度的研究上,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相信会取的较好的预期效果。本文首先构建了城市游艇产业生态位适宜度重要的核心概念,其次又通过大量的资料搜集及咨询相关专家,建立了评价城市游艇产业生态位适宜度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了城市游艇产业生态位适宜度模型。该模型采用更为客观的熵权法赋予数据权重,从而弱化主观因素的影响。此外该模型可以分别计算出指标适生态位宜度与综合生态位适宜度,这样就可以比较城市游艇产业发展总的适宜度及指标生态位适宜度(经济指标生态位适宜度、社会指标生态位事宜度、基础生态环境指标生态位适宜度)的差异。如此可使相关决策者不仅能掌握城市游艇产业的全局发展环境状况,同时也能够了解影响游艇产业发展环境的因素状况。

参考文献

[1]张国泳.如何理性的发展游艇业—由游艇展热引发的思考和探索(下).汽车时代,2006;(07):196—197

[2]程爵浩.我国游艇经济发展的多维解析.船舶工业技术经济信息(游艇),2003;(4):93—98

[3]曹新华.游艇悄然露头的新亮点.游艇工业,2003;(1):4—22

[4] Hutchinson G E.Conclueling remarks.Cold spring harbor.SympQuant Biol,1957;22:415—427

[5] Leibold M A.The niche concept revisited mechanistic model and com-munity context.Ecology,1995;76(5):1371—1382

[6]李自珍,赵松龄,张鹏云.生态位适宜度理论及其在作物生长系统中的应用.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29(4):219—224

[7]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局出版社,2010

[8]李自珍,林红,杨锋,等.沙区人工固沙植物水分生态适宜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自然科学进展,1999;9(8):711—715

[9]谭萌佳,严力蛟,李华斌.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定量评价的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及其应用.科技通报,2007;3(23):339—443

[10]纪秋颖,林健.高校生态位适宜度的数学模型及其应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6(25):260—262

生态位构建 篇2

一、教育生态位原理概述

教育生态学 (Educational Ecology) 是依据生态学原理, 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 揭示教育发展趋势和方向的一门交叉学科。1976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 (Cremin, L.A.) 正式提出“教育生态学”这一科学术语。而生态位 (niche) 作为生态学中一个重要概念, 主要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1]每个种都有不同于其他种的时间、空间位置和在生物群落中的功能地位, 而处于同一生态位上的物种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在大学英语这样一个微观的教育生态系统中, 作为课堂生态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只有发挥各自在不同生态位上的积极作用, 才能促进教学相长。

二、大学英语听说课堂师生生态位的失衡

大学英语课堂中师生之间普遍存在着“权威—依附”的关系。在传统的英语听说教学模式下, 教师是课堂的主体, “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情况屡见不鲜。教师强调基础知识的讲解, 对学生通常是进行低阶思维和机械的对话操练或针对大学四、六级考试进行的题海战术, 因此学生也随之倾向于应试化的机械地学习书本知识, 而忽略了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 所以“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的现象比比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忽略了情感因素, 缺乏和学生有效的沟通, 单一地采用终结性评价来考核学生;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缺乏平等的学习机会和多元的评价, 这种失衡的生态位关系不仅限制了教师自身的发展, 也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甚至扼杀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构建合理的师生生态位

(一)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教师的生态位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通过加强传道和授业, 加强开发智力和能力, 更多更好地将能量流、信息流传输给受教育者, 并且不断地做好能量的转移、信息的转化工作。[3]教师在课堂内的角色既具有交叉性又具有复杂性的特点。从横向看, 教师既是教员、管理者和评估者, 又是同学者;从横向看, 教师既是先学后导的学导者, 又是先导后学的导学者。因此课前, 教师要分析学生的专业背景、学科成绩、个性特征, 熟悉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 设计教学模式和方法。课堂中, 教师组织和协调教学活动, 将话语主动权交由学生, 由“一言堂”变为“师生共言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笔者在大一新生入学时对本校非英语专业护理系五个班共二百六十五名学生做过一次问卷调查, 有关学生情感需求的结果如下:

1.你在英语听说课堂上通常的心理状态是:A.很紧张, 害怕参与课堂活动 (40.7%) ;B.有些紧张, 对教师的提问尽量回答 (47.2%) ;C.不紧张, 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12.1%) 。

2.你认为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关注会影响教学效果吗?A.会 (65.7%) ;B.影响很小 (11.7%) ;C.不会 (22.6%) 。

调查结果表明, 大部分学生在英语听说课堂内所表现出的情感焦虑较强, 学生希望教师在教学中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学生的焦虑感低、学习动机强、有自信, 获得并吸收的输入就更多, 反之获得并吸收的输入就少。在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尊重学生, 关爱学生。对于外向型学习者正确引导发挥其榜样作用, 对于内向型学习者多以鼓励为主, 适度夸大其优点, 让每一个同学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课后, 教师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 将评价体系由一元化转向多元化。评价主体除了教师外, 还应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评。评价内容除了考试成绩外, 还应将课堂内的参与度囊括入内。评价方式也可由卷面评价扩充为建立学生档案袋、问卷调查、访谈和随堂检测。在这样一个教学评价体系中, 教师和学生都成为评价主体, 教师能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得到信息反馈, 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多维度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 以评促教, 以评促改。

因此, 教师在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之外, 还应加强角色技能运用的娴熟度和临场决策的灵活性, 创建一个融洽、愉快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建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让学生乐于参与教学活动, 构建一个动态和开放的英语听说生态课堂。

(二)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学生的生态位

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出发, 同一班级的学生由于生态位类似或相近, 面临的环境和问题相仿, 需求相似, 从而产生激烈的竞争。在传统的英语听说教学模式下, 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和教师单一的评价、机械地操练听说练习, 很明显作为生态主体之一的学生的生态位出现了偏差。要构建和谐的英语听说课堂, 就要转变传统的教师主导地位, 建立双主体关系和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学生学得知识后, 要善于做好转化、编辑、积累、贮存和再造工作, 自主地开拓和进取。课前, 学生是积极的准备者, 包括学习用具的准备, 知识的准备, 身体状态的准备和精神、心理的准备。充分的课前准备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自信心。课堂中, 学生是主动参与者与反馈者。学生应抛弃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观念, 以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和探究者的身份平等地参与各项课堂活动。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和人机合作, 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 帮助教师获取信息反馈, 真正成为课堂的生态主体。课后, 学生也应该参与到教学评价中, 学生的自主评价包括三方面:一是自评, 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进行自我评估;二是互评, 学生互相评定对方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三是学生对教师的评定, 这有利于教师通过教学互动获取信息, 以便调整教学内容,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学生这个微观的生态系统中,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位, 尽管性格、动机和学习能力各有不同, 但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关爱鼓励下, 每个同学都能取长补短, 在相互竞争中协同进化, 共同构建一个独立自主、自由开放、合作与探究学习的课堂生态环境。

三、结束语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综合应用能力。在这个微观的生态环境中, 处于不同生态位的教师和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着情感的交流和信息的交换, 共同营造一个动态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 以促进大学英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持.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104-105

[2][3]吴鼎福, 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134, 136

[4]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5]刘森林.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模式设计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 2008, (5) .

生态位构建 篇3

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 从物种生态位延伸至旅游学研究的旅游地生态位在衡量旅游地竞争中的作用已获得了学界认可, 并主要作为旅游地竞合态势的衡量工具。事实上, 物种本身就具有不断改变和修复自身环境的功能, 即生态位构建[10,11], 其实质是有机体对环境中自然选择源的改变[12], 强调物种与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中生物对环境的反馈作用。如果说生态位是物种在生存和竞争过程中最终占据的合适的空间位置, 是生存和竞争的结果, 生态位构建则是形成生态位的过程。旅游地虽不是生物体, 但具有明显的类生命特征[13], 也有类似的生态位构建过程, 而目前我们更多地只关注了旅游地发展或竞争的结果, 即已形成的生态位, 忽视了旅游地发展或竞争的过程及本质, 即生态位构建。生态位构建的机理与模型的研究已成为生态学研究中倍受重视的问题, 而构建模型分析旅游地生态位构建及其发展或竞争过程的成果却几乎没有。基于此, 本文从物种生态位构建出发, 探索旅游地生态位构建的机制, 建立具有生态位构建作用的单一旅游地和2-竞争旅游地发展动力学模型, 并对其动态过程进行数值模拟, 从而分析生态位构建在旅游地发展及竞争中的作用。

1 旅游地生态位构建的含义及空间模式

生态位是物种对其环境变化适合性的一种定量描述, 物种通过新陈代谢、活动和选择, 部分创建或毁灭其自身生态位, 从而对环境变化表现出适应性特征, 这正是生态位构建的过程[14]。旅游地具备明显的一些生物体特征, 存在非常类似的机理。为了在竞争中获取更加有利的生存空间, 旅游地可通过改变旅游资源、基础设施等硬性条件和旅游市场、品牌形象、社会基质等软性条件, 表现出创建部分新的生态位或毁灭原先的部分生态位, 这正是旅游地的生态位构建过程。

参考李自珍等的植物物种的生态位构建模型[14], 考虑与旅游地竞争相关的旅游资源禀赋 (主要包括资源价值、规模和区位等) 、旅游市场 (主要包括游客量、门票价格、旅游形象、市场影响力和旅游时间等) 、旅游服务 (服务质量、基础设施服务及信息服务等) 、旅游环境 (主要包括生态环境与保护状况) 等因子, 这些因子能反映旅游地在资源、市场、环境、服务等旅游生态空间维度上所占据的特殊位置, 因此可认为这些因子是影响旅游地生态位构建作用的“生态”因子。定义n个“生态”因子在t时刻的量化指标分别为x1 (t) , x2 (t) , …xn (t) , 其中xi (t) ∈Ii (i=1, 2, …, n) , Ii=[ai, bi], 是第i个“生态”因子xi (t) 的变化范围, 那么该旅游地的“生态”因子域可表示为:

E是n维“生态”因子En的一个子集, 其生态位可表示为非负n元函数:

定义集合N表示该旅游地的生态位, 即:

式中, N即为Hutchinson表述的n维超体积生态位[15]的空间模式, 并且。根据生态位构建机理, 若旅游地的反馈作用导致“生态”因子的增加, 那么N的变化为正生态位构建, 反之则为负生态位构建。

2 单一旅游地发展动力学模型与模拟

2.1 具有生态位构建的单一旅游地发展模型

利用旅游者数量来衡量旅游地发展水平, 是一种非线性动力学过程。为了更方便地描述生态位构建效果, 引入生态位适合度概念[16], 是指旅游地n维超体积生态位中的现实资源位点与最佳资源位点之间贴近的程度。旅游地生态位的构建活动影响其生态位适宜度, 进而影响旅游者的增长率。建立以下具有生态位构建的单一旅游地发展动力系统模型:

式中, P、R分别为旅游地旅游者数量和旅游地环境资源量;f (F) 和m (F) 分别为旅游者的内禀增长率和自然衰退率, 均为旅游地适合度F的函数, 设f (F) 和m (F) 分别是该适合度的增函数和减函数。为简单起见, 设f (F) =cF和m (F) =m/F。式中, c和m为常数;α为单位旅游环境资源能容纳的旅游者;λp为旅游地的生态位构建系数;αλp则为旅游地现实环境资源能够容量的旅游者极限, 与α、λp直接相关; (αλpR-P) 为剩余旅游者数量;λ1、λ2为旅游地环境资源的独立更新率和损耗率;Rp为该旅游地的最佳资源点含量;σ为该旅游地生态位宽度。

2.2 生态位构建能力与旅游地发展模拟

图1a—c分别模拟了不同的生态位构建能力下, 旅游地旅游者数量和环境资源量的变化动态。当旅游地维持现状, 不做任何的生态位构建时, 现实资源量将迅速下降并进行调整, 并导致旅游者数量也急剧下降, 而后资源达到平衡状态, 旅游者减少趋势却不变 (图1a) 。这说明即使是没有竞争的封闭旅游地系统, 如果不对旅游地生态位进行任何有意义的构建或改进, 随着资源自身的损耗等因素, 该旅游地仍将逐步走向衰落。只要旅游地具备了生态位构建能力, 资源含量就将显著上升 (图1b、c) 。当旅游地生态位的构建能力较弱时 (图1b) , 旅游者数量将调整至低位平衡态维持稳定;当构建能力显著提高时 (图1c) , 旅游者数量将迅速上升至高位平衡态并维持稳定。结合图1a, 不难发现生态位构建作用使系统产生阈值效应, 并且旅游者数量对生态位构建能力非常敏感。旅游地必须采取积极的手段进行正生态位的构建, 才能保证旅游者数量维持在平衡状态。

注:c=0.3, σ=2, Rp=0.9, α=0.5, m=0.001, λ1=0.05, λ2=0.3。

2.3 最佳资源量与旅游地发展模拟

图2a、b模拟了旅游地最佳资源量对旅游者和环境资源动态的影响。从图2a到图2b, 随着最佳资源含量减少, 达到平衡态的旅游者数量和环境资源量均减少, 说明旅游地最佳资源量对旅游者和环境资源的平衡态有直接影响。事实上, 旅游地的生态位构建就是对环境资源的构建, 构建能力的大小是由其具备的现实资源与最佳资源之间的差距决定。因此可以说, 旅游地的环境资源含量与旅游者动态之间存在正反馈关系, 较高的环境资源含量能促进旅游者数量的增加, 并影响旅游者的平衡态。

注:c=0.3, σ=2, α=0.5, m=0.001, λ1=0.05, λ2=0.3, λp=1.5。

3 2-竞争旅游地发展动力学模型与模拟

3.1 具有生态位构建的2-竞争旅游地发展模型

同一地域内旅游吸引物类型相同, 将导致旅游地之间存在竞争作用, 设该竞争系统中有强竞争旅游地1和弱竞争旅游地2, 提出竞争发展模型为:

式中, P1和P2分别为旅游地1和旅游地2的旅游者数量所占的比重;Ci (F) 为生态位构建引起的旅游地i侵占了地域内的环境资源, 其结果即表现为旅游地i的旅游者数量增长, 通过旅游地适合度函数来表达, 简单起见仍然假设为线性函数即Ci (F) =ciFi。模型 (7) 、 (8) 右式第一项表示旅游地对旅游市场的成功侵占, 第二项表示由旅游地自然衰退导致的旅游者比重减少;模型 (8) 右式第三项表示强竞争旅游地对弱竞争旅游地的侵占, 从而导致旅游者减少。其他参数意义同模型 (4) — (6) , 所有参数下标为1, 代表旅游地1;下标为2, 则代表旅游地2。

3.2 生态位构建能力与旅游地发展模拟

图3给出了弱竞争旅游地在生态位构建能力变化的情况下, 旅游者和环境资源的变化动态。当强、弱竞争旅游地具有相同的生态位构建能力时 (图3a) , 尽管弱竞争者一般都具有略强的侵占性, 但仍无法与强竞争者抗衡, 旅游地旅游者数量迅速下降并走向衰落。当弱竞争旅游地生态位构建能力略强于强竞争旅游地时 (图3b) , 能与强竞争旅游地共存并缓慢达到平衡状态。当两地生态位构建能力差距进一步扩大时 (图3c) , 弱竞争旅游地完全可超越强竞争旅游地, 拥有更庞大的旅游市场。

总之, 只有当竞争力、侵占力、生态位构建能力三者之间达到相互制衡时, 旅游地才可能实现竞争共存。生态位构建可能是解释竞争旅游地之间稳定共存的潜在机制, 尤其对弱竞争旅游地的续存至关重要。如果弱竞争旅游地与强竞争旅游地相比, 其生态位构建能力不够强, 那么弱竞争旅游地最终只能走向衰落;只有其具备很强的生态位构建能力时, 才可能与强竞争者共存, 甚至超越。

参数c1=0.3c2=0.4σ1=σ2=2Rp=R1p=0.92α1=α2=0.5, m1=m2=0.001, λ1=0.05, λ2=0.3, λp1=1。图3弱竞争旅游地不同生态位构建能力下的

3.3 最佳资源量与旅游地发展模拟

当两地具有相互妥协的生态位构建力, 即两地能稳定共存 (图3b) 。如果最佳资源量都很小, 即两地的资源可利用空间有限, 那么两地旅游者以及环境资源最终的平衡态值均显著减小 (图4a) 。若弱竞争旅游地最佳资源量显著高于强竞争旅游地, 旅游地发展结果并无显著变化 (图4b) 。但当强竞争旅游地的最佳资源量有所提高时, 旅游地环境资源的平衡态值显著提高 (图4c) 。这说明旅游地的竞争力强与高资源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高资源含量又可进一步促进旅游者人数的增加, 最终实现稳定平衡状态。

注:c1=0.3, c2=0.4, σ1=σ2=2, α1=α2=0.5, m1=m2=0.001, λ1=0.05, λ2=0.3, λp2=2。

4 实证分析———以嵩山与云台山为例

4.1 嵩山与云台山竞争地位分析

嵩山隶属于河南省郑州市, 位于登封境内, 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世界地质公园。在整个景区中最有名的是少林寺, 为国家5A级景区。嵩山悠久的历史和极高的知名度, 在整个河南省的山岳型旅游资源之中具有极强的竞争性, 属于强竞争者。云台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 是焦作市为了实现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而开发的景区[17], 1999年正式对外开放, 2007年晋升为国家5A级景区。嵩山与云台山相距不远, 但云台山属于典型的后开发景区, 没有悠久的历史和很高的知名度, 与嵩山相比, 属于弱竞争者。

4.2 嵩山与云台山竞争态势分析

图5给出了嵩山与云台山1999—2012年历年的游客接待量情况。整体看, 除2003年SARS对旅游业冲击造成游客量猛降之外, 直至2006年嵩山游客量均呈现上升趋势, 而后却出现较大波动, 增长非常缓慢。云台山则始终呈现快速上升趋势, SARS也没有对该景区游客量造成大幅减少, 近几年来游客量更是迅猛增长, 已远远超过嵩山游客量。

注:数据来源于各景区。

自1999年云台山开放时, 游客量与嵩山游客量相比相差甚远, 但尽管作为弱竞争者, 云台山充分地进行了正生态位构建, 发挥了地质、地貌、历史文化等资源优势, 形成了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内涵丰富的旅游形象。在建立了良好旅游形象之后, 焦作市政府邀请相关专家学者编制了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开发规划。事实证明, 云台山景区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科学规划和建设, 以及突出人性化的精细服务等举措在游客心中树立了非常良好的形象, 拓宽了其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相比之下, 作为强竞争者, 嵩山景区旅游业的发展却历经曲折, 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 由于环境、社会、经济等问题, 旅游人数出现了下降;2000年之后由于当地政府加大了资源保护力度之后, 旅游业才出现复苏。但嵩山景区始终没有整合好区内丰富的旅游资源, 导致整个景区的游客量大部分都来自少林寺景区。由于管理、服务等一系列问题, 少林寺景区于2011年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要求限期整改;大量游客游览后也表示, 景区的管理和服务质量不尽人意。可以说, 多年以来嵩山景区在正生态位的构建上效果甚微。

嵩山与云台山的发展恰恰印证了当弱竞争旅游地生态位构建能力强于强竞争旅游地时, 完全可以超越强竞争旅游地, 得以拥有更加庞大的旅游市场 (图3c) 。强弱竞争旅游地之间的地位会因其生态位的构建能力而改变, 竞争的强弱地位是相对的, 即使原来处于弱势, 只要充分地发挥生态位构建优势, 完全可能超越强竞争旅游地, 并获得持久发展;而强竞争旅游地也不能因为自己的地位级别等优势, 就放松对正生态位的构建。

5 讨论与结论

本文建立了生态位构建作用下的单一和2-竞争旅游地发展的动力学模型, 并通过大量的数值模拟, 获得以下结论: (1) 对没有竞争的单一旅游地系统而言, 生态位构建作用使系统产生阈值效应, 旅游者数量变化对生态位构建能力非常敏感。旅游地必须采取积极的手段进行正生态位构建才能保证旅游者数量维持在平衡状态, 否则只会逐步走向衰落。 (2) 对2-竞争旅游地系统而言, 弱竞争旅游地的生态位构建能力要超过强竞争旅游地 (图3b) 才能与强竞争旅游地稳定共存;当其充分发挥了生态位构建优势时 (图3c) 完全有可能超越强竞争旅游地, 拥有更庞大的旅游市场。即旅游地的强弱竞争地位不是绝对的, 生态位构建能使强弱竞争地位发生本质改变。总之, 只有当竞争力、侵占力、生态位构建能力达到相互妥协时, 旅游地才可能实现稳定共存。 (3) 旅游地环境资源含量与旅游者动态之间存在正反馈关系, 较高的环境资源含量能促进旅游者数量增加, 影响旅游者平衡态 (图2a) 。但对竞争旅游地发展而言, 强竞争旅游地的环境资源含量作用更大, 强竞争旅游地产生较高的资源含量, 能有效提高系统内旅游者的数量与平衡态值 (图4c) 。

嵩山与云台山属于同一地域内的山岳型旅游资源, 以往学者对旅游地竞争进行研究时, 却很少以此为例, 这可能与云台山是后开发景区, 两者的地位级别相差悬殊有关。但通过分析发现, 嵩山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优势和海内外极高的知名度, 却因其各种环境、服务等问题导致游客数量在波动中缓慢增长;云台山作为后起之秀, 通过不断挖掘自身优势构建正生态位, 游客数量逐年增长并远远超越了嵩山景区。该案例充分印证了模型模拟的结果之一, 即生态位构建作用使强弱竞争旅游地的地位发生了改变。

通过模型模拟, 本文获得了以上较普适的结论。但由于是初期研究, 模型建立选取的旅游地发展与竞争要素相对简单, 并且只建立了2-竞争旅游地的发展模型。现实中, 影响旅游地竞争发展的要素很多, 旅游地的发展也绝不是封闭系统, 甚至完全的2-竞争旅游地发展系统在严格意义上也很少存在。因此, 要从根本上了解旅游地竞争发展的动力学机制, 需要考虑更多的现实因素, 并建立竞争旅游地发展系统, 这也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摘要:将生态位构建引入旅游地发展这一复杂系统研究中, 建立了具有生态位构建作用的单一旅游地发展和2-竞争旅游地发展的动力学模型。大量数值模拟表明:1生态位构建使单一旅游地发展产生阈值效应, 旅游者数量对生态位构建能力非常敏感, 旅游地须采取积极的手段进行正生态位的构建。2对2-竞争旅游地系统, 两地的演化结果取决于相互间生态位构建力的差距, 生态位构建为解释旅游地的竞争排斥与稳定共存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机制。3旅游地的环境资源含量与旅游者动态之间存在正反馈关系并影响旅游者数量的平衡态。

生态位构建 篇4

1 研究方法

1.1 基于文献回顾的内容分析法

以主要源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以及Emerald管理学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网络资源的国内外关于医院平衡发展评价的相关文献为研究资料。采用基于文献回顾的内容分析方法,围绕“平衡发展”“可持续发展”“医院”“医疗机构”“公立医疗机构”“影响因素”“作用因素”“评价”“生态系统”“生态链”“生态位”“概念模型”“生态位理论”“balance development”“developing in balance”“sustainable development”“hospital”“medical institution”“public hospital”“influencing factor”“evaluation”“assessment”“ecological system”“ecological chain”“ecological niche”“concept model”“the Niche Theory”等重要词汇,进行编码、分析、统计、归纳、关系梳理、重构与总结阐述等,进一步提出观点。

1.2 深入访谈法

围绕包含公立医疗机构在内的医疗行业生态链,遴选代表性的生态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卫生相关部门、医药及相关企业、医药院校、保险机构、医疗机构、医院管理研究及社会咨询机构)及其代表性的成员(含患者及居民)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其对公立医疗机构平衡发展的看法,在公立医疗机构平衡发展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利益诉求及带来的影响。

1.3 概念模型构建法

根据扎根理论,从公立医疗机构及相关生态元的利益诉求中筛选各影响因素(亦称生态因子),并根据生态位诸理论[4,5,6,7,8,9,10],梳理诸生态元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关于公立医疗机构平衡发展的作用与方向,建构公立医疗机构平衡发展评价体系的概念模型。

1.4 专家咨询法

针对公立医疗机构平衡发展的影响因素与评价体系概念模型,遴选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疗机构、医药院校、医药企业等来源的专家,开展咨询活动,并根据专家反馈对概念模型进行修正。

2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医疗行业生态系统

2.1 医疗行业生态系统与医疗机构生态位

生态位指一个生态群落中,一个物种和其他物种相关联的特定时间位置、空间位置和功能位置[11]。生态位理论揭示了生态系统中每一个个体、种群和群落在长期的生存竞争中拥有一个最适宜的时空、功能位置———生态位。课题组将公立医疗机构视作一个生命体,它根植于医疗行业生态系统中,同样遵循生态位理论。

医疗行业生态系统是由医疗行业生态链及行业外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支撑而共同构成,各组成部分在各自生态位置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彼此之间相互影响、协调运作,见图1。公立医疗机构为代表的医疗机构,处于医疗行业生态链的中游。如果用生态元来表示生态链中的每个组成部分,公立医疗机构则是医疗行业生态链中游的生态元。在医疗行业生态链上,对公立医疗机构平衡发展产生影响的不仅有来自上下游的生态元,如院前急救机构、临终关怀机构,还有来自中游的平行生态元,如基层医疗机构、社会医疗机构,更有处于行业外环境的生态元,如政府机构、行业主管支持机构、检查监管机构、行业评价监督机构、行业支持机构、人才培养机构、物业服务提供机构及行业影响机构等。

医疗机构生态位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医疗机构以其掌握的各类资源为基础,通过医疗机构内部各项管理子过程的交互作用,主动获取[12]医疗机构生存、发展能力以适应环境,从而选择和占据的医疗行业生态系统中的恰当位置。这里所谓的恰当,指的是医疗机构拥有其生存、发展所需要的时空、资源,与其他医疗机构间不存在“你死我活“的恶性竞争,有良好的外在条件与内在战略布局,强调外在条件的充分性与内在战略布局的差异化。从医疗行业生态系统不难看出,公立医疗机构的平衡发展需要考虑生态系统中各生态元带来的影响。

2.2 公立医疗机构平衡发展的影响因素

结合卫生系统宏观模型[13]及战略分析有关原理[14],如图2示,与公立医疗机构平衡发展密切相关的因素很多,除了当前因素,还有未来因素;除了行业外因素,还有行业内、机构内因素;除了空间因素,还有资源因素(不包括空间因素带来的资源)。厘清影响因素,是评价公立医疗机构平衡发展的基础。根据生态位理论,可以把公立医疗机构平衡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归为四类,即生态位维度影响因素,如时间、空间、资源等;生态位宽度影响因素,如行业内外资源、机构内资源等;生态位密度影响因素,如医疗卫生资源空间分布、区域卫生规划等;生态位重叠度影响因素,如服务人群、疾病分布等。根据矛盾论的原理,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15],因此,行业外与行业内的因素对公立医疗机构平衡发展的影响最终还是通过机构内的因素发挥作用。

2.3 医疗机构间的竞争与其生态位的关系

2.3.1 生态位的重叠是医疗机构竞争的本质原因

当医疗机构的空间距离较近或者服务功能及内容相似时,生态位即发生重叠,尤其是服务功能内容相似且空间距离较近时,重叠度进一步加剧带来竞争。根据生态位理论可以将医疗机构间的生态位关系分为完全重叠、交叉、毗邻和分离,其竞争强度按序递减。提示为了避免医疗机构间的恶性竞争,应尽量避免生态位重叠,要么在医疗机构布局上预留足够的空间距离,要么在履行的服务功能与提供的服务内容上突出特色,即强调专科专病特色。

2.3.2 医疗机构生态位的竞争是多重竞争

医疗机构生态位的竞争[16]是以医疗资源为主的多重竞争,包括患者需求、成本、技术、价格[17]等方面。其中患者需求的竞争强调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的优质、全面及满足需求程度;成本的竞争强调医疗机构满足患者需求所支付的成本高低,主要体现在医疗设施、医药、人力等方面;技术的竞争强调医疗机构技术水平高低,主要体现在高水平医务人员引进及现有人力培训方面;价格的竞争强调医疗机构提供同等水平服务的价格高低。技术、价格都是患者就医流向的驱动因素。

2.3.3 医院生态位的错位或分离是医院竞争的结局

自然界物种之间相互竞争的结果是达到彼此竞争的平衡态,表现在生态位互不干涉,这种现象叫做生态位错位或生态位分离。医疗机构的竞争亦如此。为了避免恶性竞争浪费资源,一般宏观上采取区域卫生规划,微观上采取差异化策略,使彼此生态位错位或分离。提示医疗机构若需平衡发展,应通过宏观、微观的努力,实现生态位间的相对平衡。

3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公立医疗机构平衡发展评价体系的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18]是人们内在思想与诉求的外化与表现。根据生态位理论可知,医疗机构若需平衡发展,在医疗行业生态系统及行业生态链中应拥有恰当的生态位。鉴于生态位具有维度[19]、宽度[20,21]、密度[19]、重叠度[20,22]等表征,评价公立医疗机构能否平衡发展,不妨从生态位维度、宽度、密度和重叠度这四个方面展开,见图3。

3.1 生态位维度

公立医疗机构能否平衡发展,应考量其生态位占据维度的情况。其中,空间维度体现在公立医疗机构的空间规模、是否存在分支机构等。空间维度直接影响到房屋建筑面积、床位数,进一步影响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就医体验。时间维度主要考察公立医疗机构是否具有长远的发展眼光,是否能够洞察社会、经济、文化等形势发展将带来的战略格局。清·陈澹然在其《寤言二迁都建藩议》中指出“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事者,不足以谋一时”,足见时空维度的重要性。资源维度体现在公立医疗机构占据的来自行业内外、机构内的各种资源,涉及政策、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环境、法律、人群健康情况、行业文化、竞争对手、战略盟友、行业品牌等,还涉及医疗机构信息化、医疗资源、人员基础、体制机制、价值观,以及服务产出的质量、效率、公益性等。

3.2 生态位宽度

公立医疗机构能否平衡发展,还应考量其生态位占据的宽度情况。所谓宽度,指的是占有时空的大小、资源的多少。不论是行业内外、机构内,如前所述存在诸多资源,亦往往存在相应的时空特点。如医疗机构信息化,其发展阶段、涉及范围、覆盖程度、存在介质、实现手段等,表现出时空、资源等维度的性质。又如人员基础,主要指公立医疗机构人员的政策知晓率、员工自由度、自主管理率、机构价值观认同度等,反映人心向背,即对机构是否具备高位的满意度、认可度,是否拥有统一的愿景,机构是否建立强大的文化,均将影响到机构发展后劲。根据文献回顾与访谈结果,公立医疗机构生态位宽度可细化为行业外、行业内、机构内三个方面,其中,行业外部因素除政策(医改、物价、医保、卫生总费用占比、宏观政策布局等)、经济(GDP或GNP、可支配收入等)、社会文化(物流成熟度、医患和谐、患者满意度、文化认同度等)、技术(科技发展水平、信息化等)、环境(自然地理类型、气候类型等)、法律(出台与落实情况)外,还包括人群健康(健康期望寿命、婴幼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行业内部因素包括行业文化(执业信条、公益性)、行业品牌(医院专科声誉等)、战略盟友(医联体或共同体、社会资本办医、移动医疗、医生集团等);机构内部因素以公益性、价值观、质量与效率为核心,包括医院信息化、医疗资源(编制、床位、医务人员数量结构分布、医疗设备、技术水平、资产使用情况、财政投入占比、基础设施、医院文化及贯续医疗度等)、体制机制(领导体制格局、法人治理、人事制度、绩效薪酬制度等)、人员基础。

3.3 生态位密度

生态位密度指单位时空中医疗机构的数量,分当前和长远两个阶段。着眼当前,表现在医疗卫生资源的空间分布上;着眼长远,则依赖区域卫生规划。考量公立医疗机构生态位密度的本质仍在于分析医疗机构占有时空资源的多寡,但强调权衡占有时空资源的相对数。

3.4 生态位重叠度

生态位的重叠度强调考察医疗机构占有时空资源的重叠程度。文献回顾与访谈结果提示,公立医疗机构生态位重叠度主要表现在政策资源、疾病分布、服务人群、患者就医驱动等几个方面。其中,政策资源的重叠度用于分析公立医疗机构相关政策的覆盖面,或者是这些政策在医疗机构内部的具体落实情况;疾病分布与服务人群的重叠度,主要受疾病谱及人群结构、分布的影响;患者就医驱动的重叠度,指的是患者到医疗机构就诊的动机,是疾病、机构为中心,还是专家为中心。不论是政策资源、疾病分布,还是服务人群、患者就医驱动,均是医疗机构服务内容、治疗病种及学科建设情况等重要表征,即考察相互间服务内容、治疗病种及学科是否重叠及重叠程度。

4 结语

构建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公立医疗机构平衡发展评价概念模型,有利于跳出医疗行业本身,从“生态文明”的视角,更宏观、全面地审视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影响因素,明确机构发展方向及其在行业生态链中的位置,特别是资源占有情况,从而调整发展战略。同时,概念模型有利于指导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公立医疗机构的管理者认清形势,总结公立医疗机构发展改革的一般规律。综上所述,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公立医疗机构平衡发展评价概念模型,拓展了分析公立医疗机构改革的视野和思路,便于全面审视公立医疗机构平衡发展态势,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为指导公立医疗机构平衡、可持续发展提供直观、可操作的参考依据。然而构建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概念模型只是搭建了公立医疗机构平衡发展评价体系框架,尚需进一步开展评价体系研究及实证研究,探索公立医疗机构平衡发展的关键因素和评价指标,这是课题组的后续研究工作。

摘要:本文通过基于文献回顾的内容分析法、个人深入访谈法和专家咨询法,以生态位理论为指导,从生态位的维度、宽度、密度和重叠度,构建了公立医疗机构平衡发展评价体系的概念模型。生态位为公立医疗机构平衡发展评价体系提供了新视角,概念模型为厘清医疗行业生态链、梳理公立医疗机构平衡发展的影响因素、促进公立医疗机构平衡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生态位构建 篇5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企业为了适应多变的环境,创造和维持竞争优势,与资源相关企业相互作用而形成一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商业生态系统。Moore将商业生态系统定义为以组织和个人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生产出对消费者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经济联合体,具体由生产商、销售商、消费者、供应商、投资商、竞争者、互补者、企业所有者或股东,以及有关的政府机构等构成,涵盖了企业开展商业活动所需的各种资源[1]。骨干企业( Keystone)、主宰企业( Dominator) 和缝隙企业( Niche player) 是商业生态系统中的主要 “物种”[2]。面对动荡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保持商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成为企业及系统的长期发展的前提条件。商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是指,当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政策环境等外部条件发生较大变动时,系统能维持经营不受重大影响的能力,以及外部影响因素消除之后,系统恢复原经营状态的能力。生态位理论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以及生物体之间的竞争性等问题的重要理论[3,4,5],为研究商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本文应用生态位理论分析我国 ×× ( 整车生产企业) 商业生态系统中发动机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生态位宽度与重叠度,从企业生态位的视角对商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进行研究。

1 企业生态位

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每个物种都占有自己的生态位,它是生物不断进化形成的,在一定范围的时间和空间中稳定拥有的生存资源(包括食物、栖息地等),使其获得最大生存和竞争优势的特定的生态定位[6]。处于自然环境中的生物受多维因子的制约,其中时间、空间以及资源是3 个主要维度[7]。企业生态位是生物生态位隐喻而来,指在特定时期和生态环境里,企业能动地与其他企业以及生态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相对地位和功能作用。它既反映了企业在特定时期和环境的生存位置,也反映了企业在该环境的社会、经济、自然等资源生态位因子上的梯度位置,还反映了企业在生存空间的资金、物质、信息、技术和人力流动过程中扮演的角色[8]。与生物生态位不同的是,企业生态位是由企业管理者选择决定的,并且可以依据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变动或跃迁[9]。

生物学家通过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等一系列的指标对生态位进行刻画,形成了生态学中重要的生态位重叠理论和生态位分离理论。生态位宽度是指在生态位空间内,沿着某一特定路线所通过的 “距离”[10]。如果不同物种需求同一资源( 捕食的时间、生存的空间、食物类型等),将导致物种间对同一资源的争夺,即发生生态位重叠。各物种为了生存,会主动采取生态位分离策略以降低彼此之间的竞争程度,并逐渐找到适宜繁衍和生存的实际生态位。类比于生物生态位宽度,企业生态位宽度是指企业所利用的各种市场资源的总和,即对市场环境资源适应的多样化程度[11]。从单维的角度考虑,即表示企业在该资源中所占据的长度。一般来说,生态位越宽,企业更能够表现出多元化,适应能力越强;反之,企业发展越单一,应变市场的能力越弱[11]。若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成立的时间,以及企业控制的各种资源等因素存在相似,则企业生态位一定会发生重叠[12]。

若仅从资源维度考虑,根据重叠程度的不同,可以将企业生态位重叠分为4 类: 即生态位完全重叠、生态位基本重叠、生态位部分重叠、生态位完全分离(如图1 所示)[13]。生态位重叠的部分越多,则表明企业相似性越高,竞争越激烈[14]。在这4 种状态中: a. 企业竞争相当激烈,企业应当采取生态位分离战略; b. 表明两个企业生态位都较宽,存在严重的重叠,企业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应当适当的将生态位分离; c. 这种状态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企业之间只有小部分重叠,有利于企业良性发展; d. 企业的生态位比较狭窄,虽然企业彼此能够和平共存,不给对方造成伤害,但是难以应对市场的突发变故从而保持企业稳定发展,应当适当扩宽生态位,谋求多元化发展。

2 商业生态系统中的企业生态位

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生态位最重要的3 个维度是时间、空间以及资源。时间维度是指企业进入市场时间的先后、决策的及时性以及捕捉机会的能力等; 空间维度一方面是指其在商业生态系统的整个价值网络当中的所属位置; 另一方面是指在市场中企业地理分布的广度; 资源维度是指企业拥有并且能够控制的资源状况,主要包括资本、人力、市场、技术等方面[14]。在商业生态系统中,除骨干企业外,其它企业生产的中间产品通常不能直接销售给消费者,而是将中间产品逐级供应给上一级企业,最终由骨干企业生产为成品投入市场。由此可见,商业生态系统中的企业根据它们提供产品的类型( 即零部件、子系统、成品) 被分成了不同的层级。不同层级里的各个企业在系统中担任不同的角色、拥有不同的资源。所以,每层级之间企业的生态位是完全分离的;同一层级里的企业提供不同的中间产品,即系统中企业在 “产品” 资源维度上的生态位存在差异。因此,每个企业在系统中占据不同的生态位(如图2 所示)。在这个 “金字塔”层级里,位于低层级的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通过改变核心资源使生态位跃迁到上级,它们只有通过战略调整扩大或缩减生态位宽度,甚至移动生态位以应对外界的变化。因此,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的生态位布局相对稳定,能够保持系统结构的相对稳定,从而保持商业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营。

在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的生态位大多为完全分离、少数为部分重叠、极少企业生态位完全重叠。企业生态位分离,可能是生态位彼此相邻,也可能是生态位完全分开,这两种情况下企业之间都没有竞争,系统中各个企业各司其职、和谐共处,自觉维持系统秩序保持系统稳定。企业生态位相邻可能是企业彼此主动回避竞争的结果;企业生态位的完全分离,虽然两个企业没有竞争,但企业生态位彼此之间的空白地带表示资源是不完全被利用的。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生态位重叠会产生竞争。这是因为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的发展终究要受到各种资源的限制,企业的数量总会达到商业生态系统的 “饱和水平”。当资源都被占用时,生态位重叠将产生竞争。如图3 所示,纵轴表示资源的数量,横轴表示商业生态系统处于不同时间点的企业数量,当资源总量一定时(即k所在的位置),只要系统中企业的数量不超过A,都可以被系统容纳。若企业无限制地加入系统,必将导致企业之间产生激烈的竞争,甚至使部分企业退出系统。当某种资源稀缺时,系统中企业间的竞争将主要体现在争夺该资源上。例如同样为争夺骨干企业 “产品”资源的一级供应商,一旦一家 × 企业成功获取某一类全部 “产品”资源,且 × 企业的规模正好满足骨干企业的需求,那么该骨干企业就无法容纳第二家生产同类型产品的企业(除非骨干企业为了防患于未然希望有两家企业提供),任何想与 × 企业竞争的企业都会发现,当系统无法接纳也没有计划接纳生产同样产品的两家企业时,执意参与其中只会两败俱伤。因此,企业之间适度竞争,能给予企业适度的压力,促进企业积极效力于商业生态系统,有助于系统稳定。企业之间过度的竞争可能导致系统原本稳定的结构遭到破坏,倘若该企业为构成系统结构中关键的一环,那么很可能导致系统结构瓦解,难以保持稳定。

综上所述,企业想要长期与骨干企业保持合作,保持系统的稳定,与其与同一层级的企业之间相互争夺有限资源,不如通过改变自身的方式来开拓广泛的未被利用的资源空间,即避免生态位重叠,充分开发未被利用的生态位,尽可能使每个层级的企业生态位相邻。

3 企业生态位测量模型

3. 1 研究对象和生态位因子的选择

我国XX整车生产企业,有着较长的历史并且经历了复杂的变迁。通过对整车生产技术不断升级,扩充产能,引进更多新车型,建立发动机工厂, × × 整车生产企业不再仅仅是一个汽车组装厂,而是一个有研发能力的现代化汽车商业生态系统。选取 × × 商业生态系统生产企业网络中企业的生态位作为研究对象,可以为我国汽车制造商提供借鉴。

通过对我国 × × (整车生产) 商业生态系统的研究可以发现,整个系统的成员企业都长期稳定的将 “产品” (零部件) 提供给骨干企业,由骨干企业生产出最终产品投入市场。因此,可以认为该商业生态系统中每一层级供应商企业的生态位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基本相同,在商业生态系统中扮演基本相同的角色,但在资源维度上却有着明显的差异。随着 × × 整车生产企业对零部件需求量的不断增长,相同 “产品”的零部件供应商之间对 “产品” 资源的竞争越发激烈。因此,有必要从资源维度对 × × 商业生态系统的一级供应商企业的生态位进行分析。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多种资源的支持,而企业生态位在资源维度上则表现为对资源的占用情况。对于 × × 商业生态系统的一级供应商企业而言, × × 整车生产公司是供应商赖以生存和成长所必需的 “食物”资源。当 × × 公司购买供应商企业的零部件产品时,该企业就获得了骨干企业 × × 公司的资源,也就是对其资源形成了占用。对于不同供应商企业,由于提供的 “产品”有所不同,因此占有骨干企业资源类型不同。

3. 2 构建企业生态位测量模型

在生态学中,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分别是描述物种的生态位和物种间生态位关系的重要指标,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度测量方法主要有Levins公式、 Hurlbert公式、 Pianka公式、Petraitis公式等[14]。由于每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优点及缺陷,在实际的应用中可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在上述公式中,Levins的生态位宽度公式和Pianka生态位重叠公式可以借助资源矩阵(利用物种所占据的资源状态,即资源类型和资源数量构建的矩阵) 估算出,并能客观的反映出物种的生态位宽度以及与另一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度。如果物种占有的资源越相似,那么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度越接近于1,反之越接近于0。由于选择的是一级供应商提供给 × × 公司产品的种类和数量,符合Levins的生态位宽度测量方法和Pianka的生态位重叠度测量方法在生态学的应用要求,并且测量结果能够真实和客观的反映供应商之间对资源的占有程度和对资源的争夺程度。因此,选择Levins的生态位宽度测量方法和Pianka的生态位重叠度测量方法用于XX商业生态系统企业生态位的研究。

供应商企业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测量计算步骤如下。

3. 2. 1 构建 “产品” 资源矩阵———零部件矩阵

以 × × 商业生态系统中成员S个一级供应商为行,R种零部件类型作为列,形成表示一级供应商对骨干企业 “产品”资源利用状况的零部件矩阵[15,16]。

其中,Nij为一级供应商i供给零部件j的数量; Yi是一级供应商i占有产品资源的总数; Xj为零部件j的总数; Z是 × × 商业生态系统中所有产品的总数。

3. 2. 2 计算企业生态位宽度

利用公式(1) 计算企业生态位的宽度[17]。

式中,Bi为一级供应商i的企业生态位宽度。Pij= Nij/ Yi是一级供应商i供给零部件j的数量占该企业占有零部件资源总数的比例。Bi越小,企业生态位越窄; 反之,越大。

3. 2. 3 计算企业生态位重叠度

利用公式(2) 计算企业生态位重叠度[18]。

式中,αmn= αnm,αmn表示一级供应商m与一级供应商n的企业生态位重叠度; pma和pna分别代表一级供应商m和一级供应商n提供零部件类型a (a = 1,2,…,R) 的数量占它们提供给整车生产企业所有类型零部件的总数量的比例。企业生态位重叠度数值的范围在0 ~ 1 之间,生态位重叠度为0 表示企业生态位完全分离,生态位重叠度为1 则表示企业生态位完全重合,即 αmn数值越大,生态位重叠度也就越大。

4 实证分析

4. 1 企业的选择及数据采集

在生态学中,衡量物种生态位都采取的是时间点数据,那是因为通过对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的测量反映当下物种之间的生存状态和竞争状态。同理,对于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生态位的度量只需选取时间点数据,不需要考虑企业之间合作时间的长短等因素。因此,选择2014 年 × × 整车生产企业MEQS型发动机的21 家一级供应商为研究对象,原始数据如表2 所示。为了保护 × × 商业生态系统的权益,供应商企业名称用字母表示,即表2 的第一列所示,第一行为构成MEQS型发动机零部件种类的名称。表2 中的数据为每家一级供应商提供给 × × 整车生产企业MEQS型发动机相应零部件的数量(个/台)。

个/台

4. 2 生态位宽度及重叠度的计算

2014 年 × × 整车生产企业的21 家一级供应商分别提供给 × × 公司的零部件总量= 每台MEQS型发动机需要该零部件的数量 × 搭载MEQS型发动机汽车的生产量。由于每年 × × 公司生产的汽车总量是一定的,也就是生产的汽车总量是一个常数,所以对于每个零部件总量的考察可以化简为对每台MEQS型发动机需要该零部件的数量的考察。由于MEQS型发动机是定型产品,构成部件相同,对各种零部件的种类、型号和数量需求是一定的(表2)。

由表2 可知,21 家供应商中7 家的企业生态位相互重叠,以相应的9 个 “产品”资源———零部件类型作为列,形成如表3 所示的零部件矩阵。利用公式(1) 计算7 家供应商的生态位宽度。如表4 所示,供应商J的生态位最宽,为3. 0000;供应商S和供应商U的生态位最窄,宽度均为1. 0000,余者在1. 0000 ~ 3. 0000 之间。

利用公式(2) 计算7 家供应商的生态位重叠度。如表5 所示,供应商R与供应商Q的生态位完全重叠,重叠度为1. 0000; 供应商A与供应商J的重叠度最小为0. 2243, 余者在0. 2243 ~1. 0000 之间。

个/台

注: 表中空白处表示企业之间生态位分离,没有重合部分。

4. 3 计算结果分析

7 家供应商的生态位宽度在1. 0000 ~ 3. 0000之间,生态位重叠度在0. 2243 ~ 1. 0000 之间。生态位的宽度反映了供应商在商业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生态位的重叠度反映了供应商对骨干企业零部件产品资源的占有程度。供应商之间重叠度越大,则其生态位相似性越大,之间的竞争也越大。图4 是7 家供应商的生态位分布图,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客观地反映了这些供应商在商业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之间的竞争程度。

由上述分析可知,MEQS型发动机的21 家零部件供应商中,14 家供应商的生态位分离,5 家有一定程度的重叠,2 家完全重叠,客观、准确地度量了相关供应商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刻画了供应商之间的竞争程度。 × × 整车生产公司为了应对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将会调整和开发新的车型,并会要求商业生态系统中零部件供应商进行相应的配合,对于某些应变能力、研发能力较弱的供应商或者规模达不到要求的供应商,系统会引入提供相同零部件的供应商,这是导致 × × 商业生态系统中某些企业生态位产生重叠的原因。

5 研究结论与启示

(1) 由实证结果可以看出, × × 商业生态系统中供应商之间生态位分离、部分重叠、完全重叠的状况并存,说明供应商之间存在着对相同资源的争夺,有的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还非常激烈。作为实证对象的21 家供应商均从2005 以来与 ×× 整车生产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生态位的研究结果能够反应 × × 整车生产公司的一级供应商之间生态位的实际状态。二级及以下供应商以小企业为主,无法采集到实证研究所需的数据,缺少这一层面的实证结果是本文的不足。

(2) 企业生态位的重叠表明企业之间具有竞争关系。竞争有利于促进供应商改进产品质量和提升生产效率。商业生态系统是互利共生的经济体,系统中的所有企业都有其生态位,各司其职,以骨干企业为核心协同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整车生产企业作为骨干企业是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者和领导者,应采取有效的策略使每一层次的供应商之间具有合理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来促进供应商之间进行有效的竞争,在不断提高系统整体竞争力的同时,保持商业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发展。

LED广告的媒介生态位分析 篇6

在目前广告业整体增长幅度稍有放缓的情形下, 户外广告与新媒体广告的增长速度却发展迅速, 这使得LED广告成为了广告行业的翘楚。LED是取自Light Emitting Diode的缩写, 中文译为“发光二极管”。LED广告兼具户外广告与新媒体广告的功能, 在我国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时期LED广告与城市建设交相辉映, 在户外广告领域发挥其强劲的经济拉动作用。2008年奥运会的召开则直接推动了体育场馆用屏数量的快速增加, 同时由于奥运会用屏对LED显示屏的品质要求较高, 因而高端屏幕的使用比例相应有所增加, 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将带动LED显示屏市场的增长。

LED广告在未来的数字化生存中是一种独特而出色的信息传播方式。用媒介生态及媒介生态位理论, 为我们研究LED广告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一、LED的个性化生存:创造图像时代新的媒体接触点

随着大众对LED广告的关注越来越多, 为了更清楚地看待LED的现状和未来, 我们将LED广告看作是有机体, 作为有生命的有机体, 它必占据着一个生态位。奥杜姆 (E.P.Odum, 1959) 给生态位 (niche) 下的定义是:“一个生物在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状况, 而这种位置和状况则决定于该生物的形态适应、生理反应和特有的行为 (包括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 。”“一个生物的生态位不仅决定它生活在什么地方, 而且决定于它干些什么。” (1) 把握好自身的生态位, 抓住时代契机, LED广告有望成为图像时代的广告新宠儿。

媒介形态的变迁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图像媒介的作用早就被人所认识。早在20世纪20年代, 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一书中就指出:“图像总是最能确信无疑地传输思想方式, 其次才是唤起图像记忆的文字。”米切尔声称现代社会已经步入“图像时代”, 并将其框定为托马斯·库恩所称的范式。他认为, 如果说上一个“范式”是由语言学、语义学、符号学、修辞学等所主导的, 将艺术、媒介和文化都视为“文本”的“文本时代”, 那么目前我们所在的范式则是由图像主导的“图像时代”。 (2) 英国著名的艺术批评家伯格面对强有力的视觉景观作出如此评价:“在历史上的任何社会形态中, 都不曾有过如此集中的形象, 如此强烈的视觉信息。” (3)

生活方式的变化驱动户外媒体的发展, 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的受众不断分化后, 户外媒体已成为真正的大众媒体, 其独特价值无可替代。作为一种新媒体广告形式, LED广告是新媒体技术与户外广告发布形式的完美结合。LED显示屏的特点是画面色彩鲜艳、立体感强、高亮度、大尺寸, 此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广告发布、医疗、航天等众多领域。 (4) LED广告作为一种环境媒介被大众消费, 它全时空覆盖的特点使信息能在最大范围内得以共享, 且形象生动逼真、声色优美感人能充分调动人体各种感觉器官, 穿透力和影响力极强。很多迹象表明, 影像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纽约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詹里姆·布鲁诺通过研究发现, 人类记忆的10%来自于听觉, 30%来自于阅读, 60%则是通过视觉和实践获得。 (5) 然而, 当我们被精妙的LED广告吸引时, 也许不会意识到这些电子显示屏所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以及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微妙变化。广告是当今时代最出色的大众媒介, 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它可以利用媒介特别是电视图像的独特魅力制造流行共识、传播流行神话。商品通过广告的影像形成难以抵御的诱惑, 构成大众的欲望诉求, 并通过广告的乌托邦话语将消费群体习性化与归类化, 使消费者群体“重新部落化”。 (6)

在重视图像传播的时代, LED广告的横空出世打破了单时空覆盖, 转向了全时空的强效覆盖。LED电子显示屏的广告动感立体、色彩艳丽, 加上大尺寸的辐射效果, 往往以先声夺人的气势吸引大批受众的眼球, 因而创造了全新的媒体接触点。

二、LED广告的生态位创造策略

在广告媒介竞争激烈几近饱和的大局势下, LED广告以其全新的姿态开创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在广告市场这块大蛋糕上分取了自己的一份。作为一个新生事物, LED广告是在广告媒介丛林中新成长出来的一个有机生命体。从无到有, LED广告媒介实现了生态位的创造。

当人们面对一个地方已经饱和且竞争充分的媒介市场, 为了避免因猛攻这一市场而造成媒介巨大损伤, 针对当地市场被忽视的“空白生态位”直接引种或创办媒介以迅速填补空位、形成优势的竞争措施, 被称为生态位创造策略。 (7) 而LED广告媒介的发展是其向空白生态位进军、向相关生态位扩张、在竞争不充分的区域扩展生态位的策略选择。挖掘新的媒介生态位创新了自己, 并通过新的传播科技和经营手段创造新的广告媒介需求。

LED占据了特定的生态位之后, 并不意味着它可以一劳永逸, 因为它的生态位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相对的、暂时的、动态的。LED广告的演进占据了原先报刊、广播、电视的部分广告生态位, 对它们形成挑战。但是, 因为这些广告媒介都是根据自身的特定和功能建立和发展的, 因而它们的生态位并不完全重叠, 所以各个广告媒介需要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运用不同的工具和载体, 针对不同的受众和资源, 组织媒介生产和实行错位竞争的销售措施, 分工协作、共存共生, 寻求建立一种新型“竞合关系”, 即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模式。 (8) 北京广播学院的田本相教授将这种现象喻为“植物群落式”, 它们就像生长在同一个空间的植物群落一样, 各株所占据的只是自己才适宜的生存空间层次, 虽然共同利用同一空间、土壤、养料与阳光, 却能和谐共处。

任何一种媒介都必须有其特殊的时间与空间上的位置与状况, 即有其特殊的生存与发展的土壤和条件。LED广告找准了自己的生态位, 通过对生态资源和媒介优势的充分利用, 实现了广告媒介的差异化竞争, 分散了经营风险, 并确保了整体生态位的占据。

三、竞争中LED的互惠共生策略

在当今世界, 媒介市场不再是早期人们所想象的那种你死我活的争斗场, 而是由各种相互联系的共生要素组合在一起的生态系统。有传播学者认为, 新的媒介不是自发或独立产生的, 而是从旧媒介的形态变化中逐渐形成产生的, 所以旧的传播形式通常不会死亡, 它会继续演进和适应。它们之间似乎是一种相互协调、共进共荣的关系。正如杰克·富勒所说:“每一种媒介都有身的优势与劣势, 新媒介通常并不会消灭旧媒介, 他们只是将旧媒介推到它们具有相对优势的领域。”

生态学告诉我们, 生物在保持自己优势的同时还要适时扩大自身优势, 这也是生物能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LED广告的发展也是一样, 它的生态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也会随着整个媒介生态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所以, 在广告媒介竞争中, 不仅要保持个性发挥优势, 还要适时使优势最大化。因此LED广告的媒介生态环境总是处于一种流动状态中, 它追求的是一种动态的平衡。LED广告媒介需要竞争, 因为竞争可以激励它在大环境下能不断衍变, 并且在动态的发展中产生新的平衡, 从而使整个媒介生态显示出勃勃生机。

LED广告的诞生和发展无疑给广告界的生态环境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它在形式上、内容上也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紧随社会进步。在生存发展的土壤和条件改变时, 还必须结合新的生态资源, 扩大优势。袁薇佳在《生态学视野中传播媒介形态变化》中说:“就人类传播媒介的发展来看, 每一媒介的出现到成熟都走过了一条根据自身技术的优势准确进行定位, 从而在传统媒介已充分发展的空隙谋得自己发展的路。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定位都开创了人类交往和社会活动的新方式”。LED广告发展离不开对自身所处的生态位的正确认识。如何做到既能立足于所处的独特生态位进行媒介经营, 又能够灵活地按经营目标来实现优势最大化, 让LED广告媒介尽早适度地经受市场经济的考验, 是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四、结论与建议

在目前的广告媒介生态环境中, LED广告面临着多方面的竞争:一是传统媒体同新媒体广告的竞争, 二是主流媒体同非主流媒体广告的竞争, 三是国内媒体广告与海外媒体广告的竞争。在此媒介市场上, 机遇与挑战并存, LED广告得牢牢把准自己的生态位, 同时使自己的优势最大化, 扬长避短, 以技术为保障, 坚持绿色传播的原则, 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同社会协调发展。

然而, 当户外数字化广告日益走向繁荣时, 一些社会环境问题也浮出水面, 如LED广告电子显示屏妨碍道路行车安全、对附近居民形成光污染或噪音污染等。针对这种情况, 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对户外LED广告产业出台相应的监管措施, 这不仅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 排除交通安全方面的隐患, 也有利于确保每位公民的空间权利。

首先, 在制度上, 出台相关监管措施, 提高行业准入门槛。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户外广告位置的申请以及许可工作, 并将LED电子显示屏设置纳入户外广告设置规划, 实行总量控制,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安全评估, 不能形成光污染、噪声污染、电磁辐射污染等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同时, 这一系列监管措施可以杜绝小型企业通过空间占位谋利的行为, 从而保护大中型户外数字化媒体企业的运营利益, 有助于市场走向良性发展。

其次, 在管理上, 对城市LED屏幕设置作出具体规定。对城市LED大屏幕及街道LED屏分别设立限制。出于安全考虑, 将户外电子显示屏设置在城市公共广场或步行街的适当位置, 在城市主干道两侧不得播放活动画面等。

再次, 在技术上, 制定LED电子显示屏的安全技术标准。建议电子显示屏采用先进技术和节能环保的优质材料制作和安装, 尽量减少材质的能源消耗, 减低声、光污染。

另外, 在内容上, 对广告信息的播出作出限制。户外电子显示屏播放的广告、新闻等应符合广播电视管理和知识产权管理的有关规定, 并让其承载一定的公益及政府宣传作用, 使其融入城市整体形象的建设之中。

参考文献

①尚玉昌、蔡晓明编:《普通生态学》 (上册)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P.283

②张巨岩:《权力的声音》, 三联书店2004年版, 第133页

③周宪:《崎岖的思路》,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第134页

④汤筠冰:《LED广告的视觉传播形态、特征及趋势》, 《现代传播》2008年第1期

⑤[美]保罗·莱斯特著, 李长俊译:《视觉传播:形象、载动、信息》,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第447页

⑥⑦邵培仁:《媒介生态学》,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8年3月第1版, 第208页、第74页

生态位构建 篇7

关键词:生态位,高职院校,特色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要求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一要求明确的指出了今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应该更加注重内涵, 注重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从理论上深入研究自身的发展定位, 合理地提出有助于推动自身定位科学化、合理化的策略体系, 寻求与自身相符合的特色发展路径。

一、生态位理论概述

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研究物种之间的竞争性、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等问题的重要理论, 它揭示了生态个体、种群和群落生存与竞争的基本规律。生态位就是指在生态群落中, 一个物种和其他物种相关联的特定时间位置、空间位置和功能位置。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不同的生物物种 (如动物、植物) 的营养与功能关系上各占据不同的地位。每一个物种在某个生态因子的维度上, 都有一个能够生存的范围空间, 在此范围空间的两端是该物种生存的耐受极限。例如, 在动物界没有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是完全相同的。否则, 物种之间就会发生激烈的竞争, 对此我们称之为生态位现象。

二、高职院校生态位原理

高职院校生态位的确立, 是与其生态系统共同进化的各个组成部分 (内外部环境) 有关的。运用生态位理论来研究高职院校的发展问题, 首先可以给高职院校的生态位做个界定。

高职院校在一定的时期需要吸收资金、教师、学生、政策信息、知识等资源, 组织好这些资源, 协调好他们之间的关系, 经过知识的传递、信息的交流, 资金的运用, 物资的消耗, 转化为政府企业、高职院校、社会团体、科研院所等部门所需要的资源的组成部分。只有资源被转化, 高职院校才能生存。这些资源以及资源间的相互关系是高职院校的生存空间, 即高职院校的生态空间。而一定的生存空间范围、一定的时间段内, 高职院校获得输入资源以及输出资源的能力是有限的, 他只能占据整个高职院校生态空间的一部分, 这部分生态空间即可称为高职院校的生态位。高职院校应自觉地在适合自己能力、个性和优势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需求、能力、个性, 根据不同的目标和方向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最终实现在一个区域内处于不同生态位的高职院校能够获得不同利益、形成不同特色的格局。但是, 现实情况往往是高职院校个体间教育资源利用的时空重叠即生态位重叠现象长期存在。

三、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生态位审视

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 理想的状态是高职院校有别于其它高等院校, 形成特有的生态位核心内容, 避免生态位的重叠。然而, 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张, 现有的资源总会出现短缺, 职业教育以及其它层次教育之间在所难免地出现了激烈博弈和生态位高度重叠的现象。

1. 生态位选择不明、办学目标趋同

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是人们对高职院校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持有的教育观念和哲学思想, 是高职发展的远景和方向的指导原则。办学理念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绩效的取得和目标的实现。然而, 很多职业院校单纯的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合理求真、使命引导、学术自由、大学自治、积极应变”等理念, 理念趋同现象严重, 制约了自身的健康发展。

2. 分工协作和合理定位的意识不强

很多院校跟风上学科、上专业, 追求“人有我有、人有我大、人大我全”, 盲目向综合性方向发展, 而并不追求发展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 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质资源。领导层“跟着人家学”、“追求短期效益”、“多上热门专业”的思想使院校之间缺乏分工协作意识, 缺乏根据自身实际定位自身目标、职责、任务的精神, 最终导致角色错位、职责不清, 竞争力不强。

3. 生态位选择过程简单, 缺乏合理论证

高职教育发展的生态位选择应该与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条件相关, 应该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进行多层面、全方位的研讨, 而不能简单随意地进行。寻求适合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教育教学机制、体制和模式, 系统分析与合理总结社会发展不同层面的人才需求及规格要求, 确立适应和满足多层面社会发展要求的培养模式, 并据此确定职业院校内部结构的发展体系必不可少。

四、高职院校生态竞争力的培育

1. 形成办学特色

高职院校要创新办学特色, 必须把自身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进行有效融合。逐步建立企业、行业组织办学的促进机制, 扩大高职院校投资主体的生态位宽度。

在专业设置上, 要以市场的客观需求为导向, 贴近企业, 贴近生产、管理、服务的第一线。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努力创新办学体制与运行机制, 努力摸索适合学院特色专业发展的校企合作之路。在专业建设上从自身的办学历史中寻找到不同于他人的比较优势, 形成属于自身的“人无我有”的品牌。

2. 进行专业定位与课程设计

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 学校与企业要紧密合作, 学习内容紧贴企业要求, 做到毕业上岗就能完全胜任岗位, 适应企业文化。

具体做法是, 在专业定位和课程设计上, 首先专业教师要根据工作岗位和职业的典型任务归纳出该专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通用技能, 并据此来确定学习目标, 以此为依据进行课程设计。第二, 专业教师要与企业工程师一起制定教学大纲、编写教材、组织教学。其中重点是进行载体的选取和学习情境的设计。而这些都要来源于企业或者生活中真实项目、任务或者案例, 从而达到尽可能贴近企业岗位需求的目的。第三, 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要通过现场讲授, 创设生产场景, 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

3. 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据相关调查显示, 企业大多认为目前高职毕业生只能够胜任本职工作, 职业迁移能力弱, 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最欠缺的能力主要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分析总结能力、计划能力、寻求帮助团队合作能力、积极沟通交流能力等。这一事实告诉我们, 只有使学生学会工作和生活中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即职业核心能力, 才能使毕业生获得长远的发展。高职院校要明确毕业生的职业核心能力需求, 然后据此匹配与之相适应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和方法, 从而构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案。这样, 学生在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同时, 也能具备较快适应岗位实际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当然, 这些能力的培养是需要通过各方的合作才能够完成的。包括专门的职业核心能力必修课, 职业核心能力大赛、各种社团活动, 实习见习、实训及社会实践中的培养等, 这样才能形成卓有成效的培养模式。

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生源锐减的情势下, 高职院校只有通过各种手段创新内涵和外延, 将特色教育不断延伸, 显示出自己独有的特性, 才能尽可能地避免与其他教育形式的生态位重叠, 拓展和提升自己的生态位空间, 减缓自身的竞争压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玉宏, 孙云志.试论生态位视角下的交通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建设[J].交通职业教育, 2008, (6) .

[2]何培英.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等海洋教育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 2010, (1) .

上一篇:多渠道整合下一篇:施工阶段成本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