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态位

2024-05-25

企业生态位(共10篇)

企业生态位 篇1

引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企业为了适应多变的环境,创造和维持竞争优势,与资源相关企业相互作用而形成一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商业生态系统。Moore将商业生态系统定义为以组织和个人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生产出对消费者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经济联合体,具体由生产商、销售商、消费者、供应商、投资商、竞争者、互补者、企业所有者或股东,以及有关的政府机构等构成,涵盖了企业开展商业活动所需的各种资源[1]。骨干企业( Keystone)、主宰企业( Dominator) 和缝隙企业( Niche player) 是商业生态系统中的主要 “物种”[2]。面对动荡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保持商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成为企业及系统的长期发展的前提条件。商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是指,当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政策环境等外部条件发生较大变动时,系统能维持经营不受重大影响的能力,以及外部影响因素消除之后,系统恢复原经营状态的能力。生态位理论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以及生物体之间的竞争性等问题的重要理论[3,4,5],为研究商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本文应用生态位理论分析我国 ×× ( 整车生产企业) 商业生态系统中发动机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生态位宽度与重叠度,从企业生态位的视角对商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进行研究。

1 企业生态位

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每个物种都占有自己的生态位,它是生物不断进化形成的,在一定范围的时间和空间中稳定拥有的生存资源(包括食物、栖息地等),使其获得最大生存和竞争优势的特定的生态定位[6]。处于自然环境中的生物受多维因子的制约,其中时间、空间以及资源是3 个主要维度[7]。企业生态位是生物生态位隐喻而来,指在特定时期和生态环境里,企业能动地与其他企业以及生态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相对地位和功能作用。它既反映了企业在特定时期和环境的生存位置,也反映了企业在该环境的社会、经济、自然等资源生态位因子上的梯度位置,还反映了企业在生存空间的资金、物质、信息、技术和人力流动过程中扮演的角色[8]。与生物生态位不同的是,企业生态位是由企业管理者选择决定的,并且可以依据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变动或跃迁[9]。

生物学家通过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等一系列的指标对生态位进行刻画,形成了生态学中重要的生态位重叠理论和生态位分离理论。生态位宽度是指在生态位空间内,沿着某一特定路线所通过的 “距离”[10]。如果不同物种需求同一资源( 捕食的时间、生存的空间、食物类型等),将导致物种间对同一资源的争夺,即发生生态位重叠。各物种为了生存,会主动采取生态位分离策略以降低彼此之间的竞争程度,并逐渐找到适宜繁衍和生存的实际生态位。类比于生物生态位宽度,企业生态位宽度是指企业所利用的各种市场资源的总和,即对市场环境资源适应的多样化程度[11]。从单维的角度考虑,即表示企业在该资源中所占据的长度。一般来说,生态位越宽,企业更能够表现出多元化,适应能力越强;反之,企业发展越单一,应变市场的能力越弱[11]。若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成立的时间,以及企业控制的各种资源等因素存在相似,则企业生态位一定会发生重叠[12]。

若仅从资源维度考虑,根据重叠程度的不同,可以将企业生态位重叠分为4 类: 即生态位完全重叠、生态位基本重叠、生态位部分重叠、生态位完全分离(如图1 所示)[13]。生态位重叠的部分越多,则表明企业相似性越高,竞争越激烈[14]。在这4 种状态中: a. 企业竞争相当激烈,企业应当采取生态位分离战略; b. 表明两个企业生态位都较宽,存在严重的重叠,企业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应当适当的将生态位分离; c. 这种状态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企业之间只有小部分重叠,有利于企业良性发展; d. 企业的生态位比较狭窄,虽然企业彼此能够和平共存,不给对方造成伤害,但是难以应对市场的突发变故从而保持企业稳定发展,应当适当扩宽生态位,谋求多元化发展。

2 商业生态系统中的企业生态位

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生态位最重要的3 个维度是时间、空间以及资源。时间维度是指企业进入市场时间的先后、决策的及时性以及捕捉机会的能力等; 空间维度一方面是指其在商业生态系统的整个价值网络当中的所属位置; 另一方面是指在市场中企业地理分布的广度; 资源维度是指企业拥有并且能够控制的资源状况,主要包括资本、人力、市场、技术等方面[14]。在商业生态系统中,除骨干企业外,其它企业生产的中间产品通常不能直接销售给消费者,而是将中间产品逐级供应给上一级企业,最终由骨干企业生产为成品投入市场。由此可见,商业生态系统中的企业根据它们提供产品的类型( 即零部件、子系统、成品) 被分成了不同的层级。不同层级里的各个企业在系统中担任不同的角色、拥有不同的资源。所以,每层级之间企业的生态位是完全分离的;同一层级里的企业提供不同的中间产品,即系统中企业在 “产品” 资源维度上的生态位存在差异。因此,每个企业在系统中占据不同的生态位(如图2 所示)。在这个 “金字塔”层级里,位于低层级的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通过改变核心资源使生态位跃迁到上级,它们只有通过战略调整扩大或缩减生态位宽度,甚至移动生态位以应对外界的变化。因此,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的生态位布局相对稳定,能够保持系统结构的相对稳定,从而保持商业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营。

在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的生态位大多为完全分离、少数为部分重叠、极少企业生态位完全重叠。企业生态位分离,可能是生态位彼此相邻,也可能是生态位完全分开,这两种情况下企业之间都没有竞争,系统中各个企业各司其职、和谐共处,自觉维持系统秩序保持系统稳定。企业生态位相邻可能是企业彼此主动回避竞争的结果;企业生态位的完全分离,虽然两个企业没有竞争,但企业生态位彼此之间的空白地带表示资源是不完全被利用的。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生态位重叠会产生竞争。这是因为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的发展终究要受到各种资源的限制,企业的数量总会达到商业生态系统的 “饱和水平”。当资源都被占用时,生态位重叠将产生竞争。如图3 所示,纵轴表示资源的数量,横轴表示商业生态系统处于不同时间点的企业数量,当资源总量一定时(即k所在的位置),只要系统中企业的数量不超过A,都可以被系统容纳。若企业无限制地加入系统,必将导致企业之间产生激烈的竞争,甚至使部分企业退出系统。当某种资源稀缺时,系统中企业间的竞争将主要体现在争夺该资源上。例如同样为争夺骨干企业 “产品”资源的一级供应商,一旦一家 × 企业成功获取某一类全部 “产品”资源,且 × 企业的规模正好满足骨干企业的需求,那么该骨干企业就无法容纳第二家生产同类型产品的企业(除非骨干企业为了防患于未然希望有两家企业提供),任何想与 × 企业竞争的企业都会发现,当系统无法接纳也没有计划接纳生产同样产品的两家企业时,执意参与其中只会两败俱伤。因此,企业之间适度竞争,能给予企业适度的压力,促进企业积极效力于商业生态系统,有助于系统稳定。企业之间过度的竞争可能导致系统原本稳定的结构遭到破坏,倘若该企业为构成系统结构中关键的一环,那么很可能导致系统结构瓦解,难以保持稳定。

综上所述,企业想要长期与骨干企业保持合作,保持系统的稳定,与其与同一层级的企业之间相互争夺有限资源,不如通过改变自身的方式来开拓广泛的未被利用的资源空间,即避免生态位重叠,充分开发未被利用的生态位,尽可能使每个层级的企业生态位相邻。

3 企业生态位测量模型

3. 1 研究对象和生态位因子的选择

我国XX整车生产企业,有着较长的历史并且经历了复杂的变迁。通过对整车生产技术不断升级,扩充产能,引进更多新车型,建立发动机工厂, × × 整车生产企业不再仅仅是一个汽车组装厂,而是一个有研发能力的现代化汽车商业生态系统。选取 × × 商业生态系统生产企业网络中企业的生态位作为研究对象,可以为我国汽车制造商提供借鉴。

通过对我国 × × (整车生产) 商业生态系统的研究可以发现,整个系统的成员企业都长期稳定的将 “产品” (零部件) 提供给骨干企业,由骨干企业生产出最终产品投入市场。因此,可以认为该商业生态系统中每一层级供应商企业的生态位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基本相同,在商业生态系统中扮演基本相同的角色,但在资源维度上却有着明显的差异。随着 × × 整车生产企业对零部件需求量的不断增长,相同 “产品”的零部件供应商之间对 “产品” 资源的竞争越发激烈。因此,有必要从资源维度对 × × 商业生态系统的一级供应商企业的生态位进行分析。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多种资源的支持,而企业生态位在资源维度上则表现为对资源的占用情况。对于 × × 商业生态系统的一级供应商企业而言, × × 整车生产公司是供应商赖以生存和成长所必需的 “食物”资源。当 × × 公司购买供应商企业的零部件产品时,该企业就获得了骨干企业 × × 公司的资源,也就是对其资源形成了占用。对于不同供应商企业,由于提供的 “产品”有所不同,因此占有骨干企业资源类型不同。

3. 2 构建企业生态位测量模型

在生态学中,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分别是描述物种的生态位和物种间生态位关系的重要指标,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度测量方法主要有Levins公式、 Hurlbert公式、 Pianka公式、Petraitis公式等[14]。由于每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优点及缺陷,在实际的应用中可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在上述公式中,Levins的生态位宽度公式和Pianka生态位重叠公式可以借助资源矩阵(利用物种所占据的资源状态,即资源类型和资源数量构建的矩阵) 估算出,并能客观的反映出物种的生态位宽度以及与另一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度。如果物种占有的资源越相似,那么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度越接近于1,反之越接近于0。由于选择的是一级供应商提供给 × × 公司产品的种类和数量,符合Levins的生态位宽度测量方法和Pianka的生态位重叠度测量方法在生态学的应用要求,并且测量结果能够真实和客观的反映供应商之间对资源的占有程度和对资源的争夺程度。因此,选择Levins的生态位宽度测量方法和Pianka的生态位重叠度测量方法用于XX商业生态系统企业生态位的研究。

供应商企业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测量计算步骤如下。

3. 2. 1 构建 “产品” 资源矩阵———零部件矩阵

以 × × 商业生态系统中成员S个一级供应商为行,R种零部件类型作为列,形成表示一级供应商对骨干企业 “产品”资源利用状况的零部件矩阵[15,16]。

其中,Nij为一级供应商i供给零部件j的数量; Yi是一级供应商i占有产品资源的总数; Xj为零部件j的总数; Z是 × × 商业生态系统中所有产品的总数。

3. 2. 2 计算企业生态位宽度

利用公式(1) 计算企业生态位的宽度[17]。

式中,Bi为一级供应商i的企业生态位宽度。Pij= Nij/ Yi是一级供应商i供给零部件j的数量占该企业占有零部件资源总数的比例。Bi越小,企业生态位越窄; 反之,越大。

3. 2. 3 计算企业生态位重叠度

利用公式(2) 计算企业生态位重叠度[18]。

式中,αmn= αnm,αmn表示一级供应商m与一级供应商n的企业生态位重叠度; pma和pna分别代表一级供应商m和一级供应商n提供零部件类型a (a = 1,2,…,R) 的数量占它们提供给整车生产企业所有类型零部件的总数量的比例。企业生态位重叠度数值的范围在0 ~ 1 之间,生态位重叠度为0 表示企业生态位完全分离,生态位重叠度为1 则表示企业生态位完全重合,即 αmn数值越大,生态位重叠度也就越大。

4 实证分析

4. 1 企业的选择及数据采集

在生态学中,衡量物种生态位都采取的是时间点数据,那是因为通过对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的测量反映当下物种之间的生存状态和竞争状态。同理,对于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生态位的度量只需选取时间点数据,不需要考虑企业之间合作时间的长短等因素。因此,选择2014 年 × × 整车生产企业MEQS型发动机的21 家一级供应商为研究对象,原始数据如表2 所示。为了保护 × × 商业生态系统的权益,供应商企业名称用字母表示,即表2 的第一列所示,第一行为构成MEQS型发动机零部件种类的名称。表2 中的数据为每家一级供应商提供给 × × 整车生产企业MEQS型发动机相应零部件的数量(个/台)。

个/台

4. 2 生态位宽度及重叠度的计算

2014 年 × × 整车生产企业的21 家一级供应商分别提供给 × × 公司的零部件总量= 每台MEQS型发动机需要该零部件的数量 × 搭载MEQS型发动机汽车的生产量。由于每年 × × 公司生产的汽车总量是一定的,也就是生产的汽车总量是一个常数,所以对于每个零部件总量的考察可以化简为对每台MEQS型发动机需要该零部件的数量的考察。由于MEQS型发动机是定型产品,构成部件相同,对各种零部件的种类、型号和数量需求是一定的(表2)。

由表2 可知,21 家供应商中7 家的企业生态位相互重叠,以相应的9 个 “产品”资源———零部件类型作为列,形成如表3 所示的零部件矩阵。利用公式(1) 计算7 家供应商的生态位宽度。如表4 所示,供应商J的生态位最宽,为3. 0000;供应商S和供应商U的生态位最窄,宽度均为1. 0000,余者在1. 0000 ~ 3. 0000 之间。

利用公式(2) 计算7 家供应商的生态位重叠度。如表5 所示,供应商R与供应商Q的生态位完全重叠,重叠度为1. 0000; 供应商A与供应商J的重叠度最小为0. 2243, 余者在0. 2243 ~1. 0000 之间。

个/台

注: 表中空白处表示企业之间生态位分离,没有重合部分。

4. 3 计算结果分析

7 家供应商的生态位宽度在1. 0000 ~ 3. 0000之间,生态位重叠度在0. 2243 ~ 1. 0000 之间。生态位的宽度反映了供应商在商业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生态位的重叠度反映了供应商对骨干企业零部件产品资源的占有程度。供应商之间重叠度越大,则其生态位相似性越大,之间的竞争也越大。图4 是7 家供应商的生态位分布图,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客观地反映了这些供应商在商业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之间的竞争程度。

由上述分析可知,MEQS型发动机的21 家零部件供应商中,14 家供应商的生态位分离,5 家有一定程度的重叠,2 家完全重叠,客观、准确地度量了相关供应商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刻画了供应商之间的竞争程度。 × × 整车生产公司为了应对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将会调整和开发新的车型,并会要求商业生态系统中零部件供应商进行相应的配合,对于某些应变能力、研发能力较弱的供应商或者规模达不到要求的供应商,系统会引入提供相同零部件的供应商,这是导致 × × 商业生态系统中某些企业生态位产生重叠的原因。

5 研究结论与启示

(1) 由实证结果可以看出, × × 商业生态系统中供应商之间生态位分离、部分重叠、完全重叠的状况并存,说明供应商之间存在着对相同资源的争夺,有的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还非常激烈。作为实证对象的21 家供应商均从2005 以来与 ×× 整车生产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生态位的研究结果能够反应 × × 整车生产公司的一级供应商之间生态位的实际状态。二级及以下供应商以小企业为主,无法采集到实证研究所需的数据,缺少这一层面的实证结果是本文的不足。

(2) 企业生态位的重叠表明企业之间具有竞争关系。竞争有利于促进供应商改进产品质量和提升生产效率。商业生态系统是互利共生的经济体,系统中的所有企业都有其生态位,各司其职,以骨干企业为核心协同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整车生产企业作为骨干企业是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者和领导者,应采取有效的策略使每一层次的供应商之间具有合理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来促进供应商之间进行有效的竞争,在不断提高系统整体竞争力的同时,保持商业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发展。

(3) 从生态学的视角看,生态位的分离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但是,供应商之间生态位的分离意味着没有竞争,可能使供应商产生惰性,对商业生态系统的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骨干企业应使这些供应商认识到它们与商业生态系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关系,采取对策促使、激励此类供应商不断进行自我超越,这对于维持商业生态系统的稳定,促进商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企业生态位 篇2

一、生态位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生态位是生态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自提出至今已经历百年发展历程,它不仅推动了现代生态学的发展,更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企业管理、教育教学等诸多非生态学领域,为此类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

关于生态位的概念,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过论述,但仍未形成统一定义。其中,美国学者惠特克(Whittaker)对生态位的阐述最受学界推崇,他认为生态位是物种在一定环境的群落中有不同于其他物种的自己的时空位置及功能地位。由此定义可以看出,生态位是物种生存发展的时空结构,也包括物种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方式。

生态位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一是生命主体。即生态位的研究对象,一般包括个体、群落、生态子系统等。二是外在界限。即生态位的研究范围,比如:生命主体所特有的时空位置。三是环境因子。指生命主体生存所必备的各类条件及具体指标。四是表象特征。指生命主体在生存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形态、习性等各方面特征。

二、公务员人际生态位及其表现形式

从生态位的视角来看,人际生态是由各类人际生态位构成的,人际关系也可以看作是人际生态位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将公务员人际生态位定义为公务员个体在公务员系统和日常工作中所处的地位及发挥的作用,它通过公务员人际关系具体表现出来。

借鉴生态学里关于物种之间相互关系的划分,可以将公务员人际关系分为以下四种:竞争、中性、合作和共生。竞争与合作是最常见的两种关系,其中,竞争表现为双方需求同一稀缺资源,彼此相互阻碍甚至对立,而合作则表现为彼此互惠互利,但可以缺少对方。当彼此的合作上升到不可或缺的程度,就达到了共生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一方的退出或不配合,会影响到双方的利益。中性关系是双方彼此独立互不影响,这种关系在现实中基本不存在,因为在公务员系统和日常工作中,个体之间都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三、公务员人际生态位的偏离与重叠

公务员人际关系一般包括上下级关系、同级关系以及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各类关系交错复杂、相互作用,它们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形成了公务员人际生态。当公务员人际生态位发生偏离和重叠时,就意味着个体优势没有得到最大发挥,对于共同资源的竞争导致了彼此对立,而这些都将直接影响着公务员生态系统。具体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下级公务员与上级领导相互疏离

在公务员生态系统中虽然存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但两者在本质上应当是一种和谐共生、民主平等的关系。然而,受传统阶层管理体制影响,许多部门管理方式较为封闭、僵化,有些领导甚至会强化官僚主义机制,处理问题独断专行,不尊重或者压制下级公务人员。还有些领导任人唯亲,以亲疏远近做为考核提拔的评判标准。这使得原本就处于被动位置的下级公务员极易产生沮丧、愤恨的心理状态,对上级领导安排的工作心生抵触,对自身发展的期望大幅下降。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工作效率也会大打折扣。

(二)同级公务员之间竞争过于激烈

每个公务员个体在生态系统中都占据着各自的生态位,在工作中是合作、共生的关系,但在晋升、评优等方面难免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由此产生的竞争关系会影响公务员生态位的稳定发展。良性竞争虽有利于激发公务员工作积极性与创造力,提高工作效率,但过度强调竞争会使公务员精神压抑,人际关系紧张,在工作上相互推诿、争功好利,缺乏应有的沟通协作,甚至导致行政失范。

(三)公务员与人民群众之间存在冲突

公务员是行使国家行政职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主体,是政府部门与社会群众交流的桥梁。在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中,公务员与人民群众以公共信息和公共服务为媒介相互作用构成了独特的“生态链条”,彼此之间是鱼与水的协同共生关系。然而在现实中,一部分公务员办事推诿拖沓,无视群众的利益与诉求,甚至以损害公众利益来谋求私利,这些行为不仅污染了公务员生态系统,也影响了政府机关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由此引发的社会群体性事件也常常见诸报端,社会影响恶劣。

四、公务员人际生态位的矫正

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会导致公务员人际生态位偏离,阻碍公务员个人成长,破坏人际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想保持公务员人际关系的平衡,应当从完善认知、健全制度和优化环境三方面入手,建立起积极合作与相互依存的公务员人际关系,塑造健康稳定的公务员人际生态位。

(一)完善公务员认知

在上下级关系中,一方面要提高下级公务员心理调试能力,强化工作中的适应力和承压力,另一方面也要让上级领导意识到他们在公务员人际生态中起到的关键作用,认识到上下级之间不仅仅是简单的命令与服从,更是共赢共生的关系,生态系统中各个生态位是平等的,应当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同级间关系上,公务员个体应当认清自己所处的生态位状况,发挥和拓展自身的生态位优势,当生态位与他人重叠时主动做出调整,通过学习进修等方式改变或创造新的生态位,妥善处理好与同级其他公务员的人际关系。在与人民群众关系上,公务员要端正工作态度,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始终保持与民众之间血肉相连的关系,风雨同舟,协同共进。

(二)健全公务员管理制度

首先,要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考察分析每一位公务员的生态位状况,最大化挖掘、发挥个体生态位优势,推进公务员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优化,做到各司其职,人尽其才。其次,要完善公务员晋升机制,时常关注公务员生态位发展状况,确保公务员能力与职位、薪酬相匹配,同时也要加强晋升监管力度,保证其公正性与合法性,落实公务员晋升公示制度,建设公平公正的公务员人际生态环境。最后,要加强日常工作管理,提高公务员服务意识和水平,将群众的意见与评价计入公务员日常绩效考核之中,切实做到严以用权、权为民用。

(三)优化公务员人际环境

在公务员生态系统内部,要敢于打破部门之间的隔阂,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拓宽人际交流渠道,鼓励公务员之间相互交流、增进了解,打造融洽、和睦的组织氛围,消除差序格局和落后的行政文化,强化公务员人际关系的情感联结,培养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于公务员生态系统外部,要加强与人民群众、社会团体的良性互动,实行政务公开制度,增进社会对政府和公务员队伍的了解,提高群众满意度,营造和谐友好的外部环境。

引入生态学中的生态位概念,是对公务员人际生态研究的一次探索与尝试。对于政府组织而言,深入考察公务员生态位,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开发、引导和利用,不仅能够推动公务员个人成长,优化人际生态,更能促使公务员系统形成合力服务社会,重构政治生态。

企业生态位 篇3

企业生态位是指在企业生态系统中,一个企业与其他企业相关联的特定空间位置、时间位置和功能地位,包括基础生态位和实现生态位(Hannan和Freeman,1977)。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基础生态位和企业集群,包括该企业自身的规模,资源(自然、人力、资本)优势,技术、信息优势,市场优势,与竞争对手的关系,企业集群的水平,政策制度优势等。与生物生态位不同的是,两个在基础生态位上完全相同的同行企业之间会发生激烈的竞争,竞争优势较强的企业很可能会占有发生重叠的空间部分;企业共生与生物共生不完全一致,企业共生不会出现寄生模式,而是互惠模式;物种对基础生态位的调整仅限于特定的自然资源空间,而企业可以通过自主创新优化实现生态位,从而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许多规模和实力都很弱小的中小型企业可以与巨型企业在市场中共同生存和发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们拥有不同的基础生态位以及不断调整优化的实现生态位。

原发性企业是指改革开放后由民间资本、民间工匠、专业市场有机结合逐渐发展起来的生产和经营单位,主要分布在传统产业中,如纺织业、服装、小五金、小商品等,以中小企业集群网络的组织形式存在和成长。原发性企业依靠企业所在地的内生力量自发形成,较好地结合了所在地的自然要素禀赋优势和历史文化因素,表现出强烈的地域植根性、共生性、不易移植性等特征[1]。纵观世界和中国的实践,通过招商引资、产业转移、国家投资等外生力量推动无疑是促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但不能忽视内生力量自发形成的原发性企业的作用,而且内生力量越强大与外生力量的合力就越大。原发性企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自主创新是原发性企业成长的动力,健康的企业生态系统、不断优化的企业生态位是它自主创新成长的保证。从广西的实际情况看,广西经济发展主要由外生力量推动,内生力量薄弱,一些地区的政府急于改变落后面貌,盲目招商引资,引进落后、污染的项目,给外资超国民待遇,等、靠、要国家投资,忽视本土力量的成长,原发性企业处于企业生态系统的低维度生态位,粗放型成长。要实现广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必须激发原发性企业的自主创新成长,从企业生态位优化的视角分析促进广西原发性企业自主创新成长的机制具有现实意义。

2 企业生态位视角下广西原发性企业的概况及成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广西原发性企业的概况

广西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力资源、海洋资源、动植物资源和旅游资源,有浓郁的壮民族为主的多民族文化底蕴,再加上改革开放后国家鼓励非公有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广西原发性企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在广西的企业生态系统中,占据企业生态系统中央的是外生力量推动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外资参股的国有企业和国有企业改制后的大中型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广西的主导产业:汽车、机械、有色金属、电力、制糖、建材、食品等,原发性企业主要是集体和民营的中小企业,处于企业生态系统的边缘,生产经营特色产品,形成低水平的企业集群。从广西原发性企业成长过程以及形成的企业集群来看,广西原发性企业一是以轻工业为主,如北海珍珠企业集群,荔浦的衣架企业集群,玉林福绵镇服装企业集群,北流市日用陶瓷企业集群,横县茉莉花茶企业集群,誉为“绣球村”的靖西县新靖镇旧州村等;二是分散在各个区域的批零贸易和饮食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三是重工业上游的采选矿,由于重要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中,民营企业没有矿山,很大程度上依靠盗采的矿源,或者与某些政府官员勾结获得发展机会,滥采乱挖,污染严重。

2.2 企业生态位视角下广西原发性企业成长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区域发展不平衡,行业或企业集群内基础生态位基本相似,竞争非常激烈。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的区域经济布局首先是初步划分为桂东、桂中、桂西三大经济带,为了充分发挥各地优势以形成广西整体优势,1997年广西的区域经济布局又划分为桂南沿海、桂中、桂北、桂东、桂西五大经济区。2007年10月以来,广西启动主体功能区区划工作,广西主体功能区划分为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域、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4种类型。从现状看,这些区域经济布局仍以国有经济为主导,仅有桂东南经济区域以乡镇工业为重点。桂东南经济区域主要是以梧州、玉林、贵港三市为核心的经济区域,是广西原发性企业发展最好的区域,而其他区域的原发性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广西原发性企业依据本地资源形成了特色企业集群,但是行业或企业集群内基础生态位基本相似,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竞争非常激烈,甚至是恶性竞争。“东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的北海珍珠已逐渐昔日黄花,全市超过100公斤加工规模的企业只有一两家,而在广东加工规模最高的已经达到2至3吨的年加工规模,淡水珠混入南珠牟取暴利等不正当竞争愈演愈烈[2]。占全国锰资源近四成的“锰都”广西,低效率的锰矿遍地开花,上海、浙江等许多民营锰加工企业纷纷入驻,加剧竞争程度。

2.2.2 代工模式,贴牌生产,面临东南亚国家的竞争。在企业生态系统中,决定企业生态位的主要因子是需求、资源、技术、制度。需求和资源是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子,需求环境保证企业价值的实现,资源环境为企业提供价值生产的物质基础;技术和制度是企业发展的限制因子,扩大或缩小企业取用资源的范围,也扩大或缩小企业需求的容量[3]。从广西的实践来看,原发性企业能成立和发展的基础是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历史上有生产和技术基础,如玉林福绵镇因六万山盛产兰靛、生长葛麻而自古家家户户用葛麻(后用棉花)纺线织布,用兰靛染色,缝制衣服。纺的线纱、织的布匹、逢的成衣,沿南流江下销合浦、北海。到了明清以至民国时期,福绵人种棉、织布、染蓝、裁衣,长盛不衰。在计划经济时期,“以粮为纲”、“以钢为纲”等制度因子限制原发性企业成立和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制度变迁扩大企业取用资源的范围,也扩大企业需求的容量,福绵镇福东村办起福绵镇第一家服装厂,当年便为村里赚回了20万元[4]。广西原发性企业大多采取代工模式,即来料加工、贴牌生产,形成一定的需求环境。代工模式完成广西原发性企业的资本原始积累,但随着人民币升值和工资成本提高,广西原发性企业面临东南亚国家的竞争,中国一些长期的订单将被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一些企业所取代。

2.2.3 主导企业带动性不强,产业链短,形成作坊式企业集群。按企业生态位理论,中小企业加入到生态系统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加入到以主导企业为核心的分包制的价值网中,如汽车公司及其众多的供应商形成的企业生态系统;二是在主导企业的带动下,以中小企业为主不断形成和发展的区域性企业集群,如美国的硅谷和我国的东莞、温州的小企业集群[5]。从广西的实践来看,这两种方式都有,但主导企业带动性不强,产业链短,原发性企业获得发展的空间小。广西大中型企业的原料配件供应往往采取自投资或吸引外资建子公司或接近一半左右到区外采购,原发性企业无技术生产能力,所以第一种方式主要是主导企业与原发性经销企业的合作,原发性经销企业主要负责销售和服务,如柳州五菱汽车集团采取4S店经销模式,原发性经销企业完全是主导企业的附属机构,规模小,没有话语权;广西的主导产业主要是传统产业,产业集中度低,竞争激烈,所以第二种方式中主导企业本身规模就不大,往往围绕某一特色产业来做,形成作坊式企业集群。虽然玉林福绵镇初步形成了一条以服装生产为核心,涵盖水洗、电脑绣花、辅料生产、市场营销等相关产业配套发展的服装产业链,也形成彬辉圣、喜莉喜、兄弟龙、帝皇等品牌,但还是缺乏带动性的主导服装企业,原发性服装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竞争非常激烈。大多数原发性企业与大中型企业如玉柴集团、玉药集团等关联性不强,没有发挥大中型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国有企业改制转变而成的大中型民营企业往往走多元化经营道路,依托某一资源产业,重点投资房地产行业,很难发挥其带动作用。

3 企业生态位优化促进广西原发性企业自主创新成长的机制分析

企业生态位优化包括企业生态位合理化和企业生态位高级化两大内容:企业生态位合理化是指关键种企业和关键种企业集群之间在企业生态系统中实现和谐互惠共生;企业生态位高级化是指关键种企业和关键种企业集群在企业生态系统中由低维度企业生态位向高维度企业生态位动态演进[1]。

3.1 企业生态位合理化促进广西原发性企业自主创新成长的机制分析

3.1.1 培育关键种企业。在企业生态学中,关键种企业就是它们的消失或削弱能引起整个企业群落和企业生态系统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企业。世界最大运动鞋制造商美国耐克公司在中国约有180家代工厂,雇用逾20万名员工,大多数是低工资的流动农民工。2009年3月25日,在经济消费持续低迷的情况下,耐克公司宣布将停止向3家中国工厂和1家越南工厂下单,原因主要是配合Nike全球供应链整合及降低成本支出[6]。尽管耐克公司强调不会放弃中国市场,但面对东南亚国家的竞争,与全国许多加工贸易企业一样,广西原发性企业面临调整代工模式,重新界定行业或企业集群内的基础生态位,筛选出关键种企业和关键种企业集群,形成和谐互惠共生的企业生态系统。一般来说,具有较强的关联效应、能够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能够迅速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创造较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多的附加价值的原发性企业才可以作为关键种企业[1]。关键种企业应以研究开发和品牌推广为主攻方向,与其他企业形成互补合作关系。

3.1.2 在共生的企业生态系统下技术创新拓展产业链,制度变迁做强做大企业。如前所述,技术和制度扩大或缩小企业取用资源的范围,也扩大或缩小企业需求的容量,广西原发性企业的成长过程就是需求环境、自然资源环境和技术引进、制度变迁相结合的结果。市场环境的变化、广西主体功能区区划的实施等决定企业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转变发展方式才有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但是技术创新是风险和收益并存,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弱,只能采取保持现状或进行技术模仿的策略,在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环境下,大企业往往是“智猪博弈”的牺牲品。因此,在共生的企业生态系统下实现技术变迁,产学研结合,降低风险,拓展产业链,提升企业集群的上升空间,大中小企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共生的企业生态系统需要制度的维护,如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增加广西原发性企业更多的上市机会;提供企业合作的政策制度环境;形成保护知识产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斩断官商勾结利益链条等法律制度环境。更重要的是通过实现制度变迁,改革代工模式,对接国内外市场,继续引进西方国家先进技术,走出去利用东南亚国家的劳动力资源,形成本土关键种企业和关键种企业集群为核心的代工模式,从而做强做大企业。

3.1.3 重构基础生态位,促进企业生态位合理化。在上述需求、资源、技术、制度环境的基础上,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合作以及广西实施主体功能区区划的机遇,重构广西原发性企业的基础生态位,对接大企业生态系统,按市场原则合理平衡布局,通过技术创新形成较高水平的关键种企业和关键种企业集群为核心的企业生态系统,企业集群内企业的基础生态位各具特色,关键种企业和关键种企业集群之间在企业生态系统中实现和谐互惠共生,如图1示意。

3.2 企业生态位高级化促进广西原发性企业自主创新成长的机制分析

企业生态系统是个多维度的空间,中小企业一般处于低维度生态位,类似于只有长度和宽度的平面,视野狭窄,纯生产型或纯销售型企业,资金、技术、人才有限,竞争力弱,盲目跟着市场走,容易被市场冲击。而大企业处于高维度生态位,类似于立体面,视野宽阔,有些企业把生产或销售外包出去,以研究开发和品牌推广为主攻方向,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容易被市场冲击。一个企业创立之初不可能就处于高维度生态位,但处在低维度生态位的时候,就应积极寻找与处于高维度生态位企业合作的机遇,积极引进、消化技术并不断进行技术创新,逐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需要有企业家的远见卓识和胆识以及企业家精神,就会形成低维度空间的关键种企业和关键种企业集群。正是企业不断地调整和优化自己的生态位,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就会逐渐由低维度生态位向高维度生态位动态演进。

不同时间序列资源、需求、技术、制度生态因子所起的主导作用不同,企业所处的维度空间也就不同。每一维度空间都会形成关键种企业和关键种企业集群,它们率先进行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形成所在维度空间的竞争力。随着技术引进到技术创新,关键种企业和关键种企业集群由低维度企业生态位向高维度企业生态位动态演进。如图2示意,企业初创时期属于企业的幼稚期,处于1维度空间,关键种企业和关键种企业集群在自然资源和需求环境的基础上形成资源竞争力;当企业进入扩大生产规模阶段时属于企业的成熟期,处于2维度空间,关键种企业和关键种企业集群在技术引进和制度变迁的基础上形成产销竞争力和资本竞争力;当企业打响品牌时属于企业的强壮期,处于3维度空间,关键种企业和关键种企业集群通过企业家精神,不断创新,以研究开发和品牌推广为主攻方向,形成技术创新竞争力。

注:参考梁运文著《战略演化、制度变迁与“产业竞争力“创造性毁灭”》[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251图8-3.

4 分析结论及政策建议

4.1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企业实现信息化建设和管理

关键种企业和关键种企业集群之间的和谐互惠共生意味着大中小企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单个的个体会受到整个企业生态系统的影响,所以每个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企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沃尔玛公司和微软公司早就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如沃尔玛的采购系统向其供应商提供宝贵的有关消费者需求和偏好的实时信息,同时提供给零售商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极大的成本优势,通过分享信息资源,沃尔玛能够更好地通过整个企业生态系统来匹配供给和需求,增强了自身和合作伙伴的反应力;微软公司使其他软件公司能够轻松的运用windows操作系统创建程序,而这些公司提供给微软新windows系统源源不断的应用程序[7]。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广西原发性企业必须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实现企业之间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优势互补,使企业准确定位,形成各具特色的基础生态位,在良好的企业生态系统下大中小企业实现和谐互惠共生。

4.2 培育企业家精神,使技术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

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企业家精神通过创新作用于企业战略,使得企业能够不断寻找和创造新机会,培育、积累和控制机会所需的资源,通过市场竞争和产业集群的价值增值乘数效应、集聚效应、交叉效应和渗透效应,促使企业所在产业的竞争力不断跃升,出现突变[8],从而推动企业由低维度企业生态位向高维度企业生态位动态演进。广西原发性企业能生存和发展与它的创始人的远见卓识和胆识有关,但如何做强做大却需要企业家精神。目前广西原发性企业大多缺乏企业家精神,视野狭窄,“制造至上”,“市值至上”,安于现状,不敢冒险,缺乏“技术至上”的企业文化理念,因而企业很难做强做大。培育企业家精神,不是盲目要企业冒险,而是要企业通过学习,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和谐互惠共生的企业生态系统给企业创造互相学习的机会,学习模式由最低层次的“薄基础——弱互动”,演进为“薄基础——强互动”、“强基础——弱互动”到最高层次的“厚基础——强互动”(魏江等,2003),使技术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

4.3 产学研相结合,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

广西原发性企业特别是关键种企业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以研究开发和品牌推广为主攻方向。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条件:一是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二是有外部投入,而广西原发性企业大多两个条件都没有具备,只能另辟第三条件途径:产学研相结合。国内外实践证明,产学研相结合是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有效途径。把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纳入广西关键种原发性企业的生态系统,有利于降低风险,拓展产业链,提升关键种企业集群的上升空间,如玉林福绵镇服装企业若与高等院校的艺术学院或从事艺术设计的科研机构进行合作,融入“壮族文化”的元素,可能会开辟另类风格的服装;作为“壮族文化”的壮锦若能融入现代“时尚”元素,可能会挖掘更大的市场潜力。产学研相结合是一个长久的合作过程,风险共担,利益同享,以技术创新作为合作的动力,也是互相学习和企业家精神的培育过程,必然会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4.4 依法斩断官商勾结利益链条,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

一般来说,落后地区国有经济比重大,主要依靠资源性产品,但重要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中,允许民间开发的资源也是由政府现管官员发包,在执法不力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官员的寻租行为,形成官商勾结的利益链条。官商勾结利益链条的存在,是目前广西盗采矿源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败坏广西形象,为重大安全事故埋下隐患,严重破坏广西的生态环境。我们应该吸取2001年“717“南丹特大矿难血的教训,依法斩断官商勾结利益链条,杜绝官员和企业的短期行为,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只有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广西原发性企业才能真正以广西这片热土为基础,在健康的企业生态系统里和谐互惠共生,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推动企业由低维度企业生态位向高维度企业生态位动态演进,迎来希望的春天。

摘要:从企业生态位视角分析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和分析方法。内生力量自发形成的原发性企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自主创新是原发性企业成长的动力,不断优化的企业生态位是它自主创新成长的保证。分析企业生态位优化促进广西原发性企业自主创新成长的机制,企业生态位合理化促进广西原发性企业在企业生态系统中实现和谐互惠共生,企业生态位高级化促进广西原发性企业由低维度企业生态位向高维度企业生态位动态演进。

关键词:企业生态位优化,广西原发性企业,自主创新

参考文献

[1]覃巍.企业生态位视角下西部原发性企业的自主创新成长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9-13

[2]曾俊峰.北海“南珠”产业何日再笑春风?[N].广西日报,2009-04-23(10)

[3]钱辉.生态位、因子互动与企业演化——企业生态位对企业成长影响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4]福绵.“世界裤子之都”传奇[M]//陈延国.奔腾的南流江.北京:红旗出版社

[5]李玉琼.网络环境下企业生态系统创新共生战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6]韦常春.耐克大砍外包订单中国代工模式求变[J/OL],赢周刊:www.ceoun.com,2009-04-3

[7]LANSITI M,LEVIEN R.Strategy as Ecolog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4(3):70

生态位现象与广告的定位策略 篇4

[关键词] 生态位企业竞争广告定位

生态位现象是俄罗斯微生物学家格乌司提出的,因此,也叫格乌司原理。格乌司原理:如果两个竞争种能共存于同一个生存环境之中,那么它们一定是生态位分化的结果,也即它们的生态位之间存在着分化。如果没有这种分化或者生存环境使这种分化不可能,那么,一个竞争种将消灭或排除另一竞争种。

生态位分化是由于竞争,竞争个体各自从其部分潜在的生存和发展区退出,从而消除生态位重叠,实现稳定的共存。由此可见,不同生物在同一生存环境中共存的前提是生态位分化,而生态位分化的结果是产生生态位差异,消除生态位重叠。

经过几千万年的生物进化,大自然给每个物种提供了一个适应其生长的特殊环境——生态位,在自己的生态位上,每个物种都具有其它物种所没有的优势。它只要保持和发展这种优势,就会继续繁衍下去,否则,就会被大自然淘汰。作为以宣传企业品牌为己任的广告定位策略,也必须针对自己相应的生态位。所谓广告定位策略是指在众多的产品机会中,寻找具有竞争力和差别化的产品特点,配合适宜的广告传播手段,使产品在目标消费者心中占据理想的位置。

企业间的竞争,既可能是实力相当者的竞争,也可能是实力相差悬殊者之间的竞争。当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要避兔正面冲突,而另辟路径,以期获得竞争的胜利。适时恰当的回避策略在品牌广告定位的运用中,多采用从观念上把商品市场加以区分。

一、生态位的避让定位

如果两个企业同时去争夺同一个市场,必定会造成“两败俱伤”,这种“两败俱伤”的结果,是任何企业都不愿意接受的。虽然市场竞争是客观存在的,然而,无论什幺时候,竞争策略总是要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只要有可能,就得避开竞争对手的制约,避免双方无谓的争夺,这对任何一方都是有利的。

处于弱势的企业,为避免与强势企业正面交锋,而采取的回避正面焦点、开发寻求侧面新领地的迂回式竞争方式,是一种变被动为主动的定位策略。如广东华凌冰箱面对国内冰箱巨头们的技术和实力优势,根据自己合资的特点,反行其道,扬长避短,广告打出华凌冰箱与日本原装三菱冰箱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完全相同”的独特定位,适合了广东人喜爱原装进口产品的消费心态,一直成为广东地区最畅销的名牌之一。

目前,市场上企业竞争日益加剧,产品出新呈“鼠系繁衍”状态。每个企业都在努力保证自己的产品具有明显的“个性”特质,使之能够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一种独特的商品概念,在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

错开生态位的主要途径就是利用自身的“个性”优势形成自己的特点。

例如:王老吉清热暗疮片的广告定位策略就是如此,该产品问世时面临的市场环境是,整个祛痘产品的大市场有四、五十个亿,主要是外用化妆品占据着90%的市场份额,而清热暗疮片等口服类祛痘产品约占10%,外用产品宣传攻势较大,主导着整个市场格局。王老吉药业的“清热暗疮片”在外用产品的左右夹击之下,如何突围并成为强势产品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选择一是继续立足于10%的份额内:首先这里空间太小,其次在这里已经有很高的份额,所以这里成长性很不足。选择二是立足于四、五十亿整个祛痘产品的大市场,这样我们必然和现在占据主导地位的外用类产品发生关系!如果能够简单和迅速的突破迪豆们所仰赖的心理定式,让消费者在购买时开始犹豫怀疑,开始感到买外用产品不是那么想当然,消费者的眼光就很可能转到清热暗疮片上来,市场机会就开始出现。其实有一个道理很简单,这就是:——痘痘长在脸上,根却扎在身体里,只有“清身体的火”,才能“祛脸上的痘”——这是广告定位策略的立足点,也是真正足以改变市场格局的概念!

任何优势产品都不可能占领同类产品的全部市场,也不可能占据全部优势。所以,产品问世晚不要紧,重要的是具有善于寻找和创造空隙的能力,以求避开生态位的重叠。运用这一策略,最关键的就是要善于发现有利于挤占空隙的因素,这就要求策划人员对市场十分熟悉,并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综合的能力,机会一旦出现就决不放过。

现实生活中往往还有一种现象:你越是以企业自我为中心,拼命挤垮竞争对手,企业的业绩反而平平,反之,企业与竞争对手共同谋求发展,实现真诚合作,却能成倍地提高双方效率。美国商界有句名言:“如果你不能战胜对手,就加入到他们中间去。”现代竞争,不再是“你死我活”,而是更高层次的竞争与合作,现代企业追求的不再是“单赢”,而是“双赢”和“多赢”。

例如:惠普与康柏合并,共同打造“新惠普”,这是企业竞争的更高境界,也是现代企业竞争的主流。因为竞争对手也是相对的,当企业抱着良好的愿望去发展同对手的友好关系时,对手也会成为该企业经营必不可少的“朋友”,共享双方的优势。因此,竞争的各方都乐意利用尚未有对手竞争的资源转移到不与其它物种发生重迭的生态位去,或尽量在少重迭的生态位中生存发展。

二、生态位的选择定位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选准了“生态位”,干什么都容易成功,偏离了“生态位”,干什么都容易失败。纵观成千上万的企业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虽然原因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生态位”的得失制约着结果,同样的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为什么在此地能成功,到彼地不能成功;同样的一个平台,为什么有的人能成功,有的人不能成功;同样的一个人,为什么前期能成功,后期不能成功。这些都是“生态位”在起作用。

一个没有能力与大企业抗衡的中小企业,你就不要去充当老虎的角色,而甘心当一个猴子,猴子的优势是灵活。如温州﹑宁波等地的中小企业,他们的经营思维是“船小不到大海中去同大船相争捕小鱼﹐而是在小河里捕大鱼”。因为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它有反应快、应变能力强的特点。这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所说:“小企业的成功信赖于它在一个小的生态领域中的优先地位。”

可以这么说,吃老鼠的猫即使成了老虎,充其量也只能吃狼吃狗,决不能吃狮子吞大象,这就是“生态位现象”。

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是选择生态位的关键。对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自身实力等原因,无法和大企业相抗衡,因此就要利用自身优势,选择大企业无法占领或尚未重视的市场。比如美国著名的“七喜”汽水公司诞生之前,美国的饮料市场已经被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等可乐饮料占领,仔细斟酌后,七喜设计了这样的广告词:“七喜,非可乐!”它以一种“是非”的方式和可乐饮料发生联系,这样一来,市场好象变小了,饮料只剩下两种选择:不是可乐,就是七喜,七喜从此站住了脚跟!

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所说:“小企业的成功,依赖于它在自己熟悉的一个小的生态领域中的优先地位。”

例如:迪斯尼乐园在主题活动策划与促销中常常提及到的“梦想成真”,是他们用来“俘获”顾客的利器。“梦想成真”绝对是迪斯尼最独特最有力的“杀手锏”,试问世间还有哪个游乐园能够如迪斯尼一样给予孩子们那么多迷人的梦想呢?只有迪斯尼才有实力说自己能让人“梦想成真”,后起的深圳欢乐谷不可以,他并不具备迪斯尼品牌所独具的特色文化。欢乐谷当然可以将迪斯尼所有的游乐设备“依葫芦画瓢”完整的复制一遍,然后也装模作样高喊“梦想成真”,但那样并没有用,因为顾客不认可,他们压根儿就不相信欢乐谷能让他们“梦想成真”。在他们心目中,这个位置只属于迪斯尼。于是,在迪斯尼的强势挤压下,欢乐谷必须另寻他途。欢乐谷的品牌USP是“繁华都市开心地”,四年来,深圳欢乐谷通过种种活动与公关策划,不断强化着自己的这一定位优势,它想告诉顾客:欢乐谷能让你从繁忙的都市工作生活中解脱出来,释放自己。想释放自己,就到欢乐谷。

欢乐谷的这一品牌定位极其精准的区隔了迪斯尼。如果说迪斯尼是抓住了人们心目中的童年记忆,那么欢乐谷就是抓住了现在都市人群终日繁忙奔波之余的脆弱情感。

三、生态位的改变定位

企业的生态位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应根据生态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进化等条件不断变化,以求长期的生存与发展。例如沃尔玛公司在进驻中国南京时,考虑到南京人的消费习惯是喜欢到商业集聚地,因此改变自己在美国的生态位策略,不再以村镇作为细化生态位,而是走入商业集聚区,并于开业当天就实现了巨额销售收入。

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是美国艾维斯(AVIS)出租汽车公司的广告定位。艾维斯公司的规模仅次于出租汽车业的“老大”赫兹公司,连年亏损。为走出困境,艾维斯公司决定重新定位设计自己的广告:在出租车行业中,艾维斯不过是第二,那么为什么还租用我们的车呢?因为我们更加努力呀!结果,由于广告定位正确,给顾客和社会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公司的经营业绩逐年上升。我们认为,艾维斯公司广告定位成功的经验有三条:①自定第二的位置,给社会以诚实可信的印象,容易产生积极的情绪效应;②有目的地强化自己与第一名的关系,这一线索有利于消费者产生由此及彼的关系联想;③定位第二又不甘心第二,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和帮其一把的热情。

在经济发达的市场中,每种产品都有成百上千,要去寻一个“虚”位空隙是很不容易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想自己的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设法将竞争者在人们心理已占据的位置重新定位,重新创造一种秩序。而要达到这种目的,必须对竞争者的品牌形象进行研究,找准其缺点或弱点,并以此为由重新定位。产品通过重新定位,发现并且占据一个有利的定位。它不但可以帮助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独特的形象,而且可以阻止竞争者采取同样的定位或者模仿自己的定位,从而使产品在竞争中获得绝对的优势。

万宝路(Marlboro)是全球知名度最高和最具魅力的国际品牌之一,在多项权威性的国际品牌评估排行榜中,它总是出现在前十名。但是,早期的万宝路香烟并没有我们今天所看见的这种辉煌成就。实际上,在1924年,莫里斯推出万宝路时,并不是卖给男人抽的,而是针对女性目标群,定位为“柔若五月”的女性香烟。广告表现则以时髦的女性,手持香烟的优雅姿态为主画面。由于女性消费市场相对狭窄,二战期间的万宝路的销售摇摇欲坠,眼看就要消失于市场,再加上战后冒出的三个强劲品牌骆驼(Camel)、Lucky Strike及Chesterfields,使得万宝路的前途雪上加霜。狭路逢生的万宝路在面临灭顶之灾的情况下不得不转变经营策略和广告战略,不断进行探索和改进。定位由消费群体相对小的女性香烟“变性”为具有男子汉气概“万宝路香烟”,使万宝路得以从一个面临失败的产品发展成一个世界地年品牌。

万宝路通过其成功的美国西部牛仔深入人心,消费者无论是接触到其产品最物质的东西,如产品包装等,还是其广告传播,都能很清晰的联想到一个很男性化的品牌形象,形成“哪里有男子汉,哪里就有万宝路”的良好认同度。而且其牛仔的形象是与时俱进的,结合它所进入的国家,其牛仔形象也能很好的与当地文化相融。这就是万宝路的核,一种文化的实质所在。

四、结语

一个企业的成败原因有很多,找准企业的“生态位”应该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因为它要求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基于“生态位”现象的广告定位策略,无疑是明智的选择,无疑是智者的策略!

参考文献:

[1](英)帕金森:不可不知的管理定律[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年

[2]张文松:企业战略能力研究[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

[3]吴柏林:广告策划与策略[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年

企业生态位 篇5

关键词:物流,生态位,生态位结构模型,物流联盟

生态位理论是进化生态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其系统演化、竞争协同、群体互动的哲学视角为我们研究社会性学术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近年来, 随着生态位概念的不断拓展, 生态位理论被广泛的应用到了产业集群、城市发展、人力资源应用等领域, 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样, 生态位理论能为物流市场和物流企业的研究提供新的视野。

本文基于生态位理论视角, 研究物流企业的发展路径问题。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为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1 研究综述

生态位一词由Grinell (1917) 最早明确提出, 即“恰好被一种或者一个亚种所占据的最后单位”。1977年, 汉纳首次将生态位概念和研究方法推广到企业研究中, 从此开启了用生态位理论研究企业发展的历程。

对于物流企业的研究, 一直以来都是热点论题。从西泽修 (1970) “第三方利润源”到现如今延伸到对第五方物流的研究, 主流研究路线大都以成本和利润为起点展开。本研究注意到物流企业集群和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似性, 试图从物流企业的生命属性的角度, 生态位理论的视角展开对其发展路径的探索。

2 物流企业集群与生态群落类比

物流企业集群与生态群落有极强的相似性, 这是我们能够将生态位理论应用到物流企业集群研究中的基础。

2.1 物流企业环境与生物种群环境

生物种群的生态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外部环境存在于生物群落外部, 通常不能为本种群所直接控制;内部环境存在于组织内部, 种群个体之间的分工协作创造了内部环境。物流企业的企业环境也是如此, 各个企业既共同面对宏观环境的变化, 同时又要面对内部同行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2.2 物流企业的演化与生物群落的进化

Evolution在生物学领域被译为“进化”, 在企业管理文献中被译为“演化”。在生物学领域代表着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在企业生命周期中更多的是表达它的一个变化, 而非进步。但是, 从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上看, “自然选择”的过程都会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2.3 间断均衡

生物学家艾德里奇和古尔德 (Eldredgenad Guold, 1972) 提出的间断均衡理论认为生物演化历程是由长期的稳定加短期的突变组成。物流企业集群发展也有类似的发展路径。

3 物流企业间的生态位关系

3.1 物流企业的生态位

物流企业间的生态位模型类似于Hutchinson的生物生态位的n维超体积模型:每个企业对资源 (如客户需求) 及环境变量 (如宏观经济) 的选择范围所构成的集合构成了其生态位。因为资源及环境变量是多维的, 所以一个生物的生态位就是一个多维的超体积。如果把其成长的各种环境资源条件分别作为一个维, 物流企业在每一个维上将有一个存在范围, 称其生态位宽度。抽象到公式可以表达为:Y=F (X1, X2, …….Xn)

Y为物流企业的生态位空间, X为物流企业的生态位维度, F为物流企业的生态位函数。X, X, …….Xn的维度集合共同组成了N维超体积模型, F的函数关系, 将N个维度的相互影响关系表达了出来。

3.2 物流企业的生态位重叠与分离

Hurlbert (1978) 在研究物种竞争时, 将同一资源位的两个物种所占据的生态位称之为重叠。因此, 我们将两个物种 (或生态单元) 共同占用同一资源位称为生态位的重叠。一般来说, 生态位重叠是物种竞争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在资源充足而且生态位是完全分离的情况下, 两个物种都能占有自己的全部生态位, 则两个物种是不会发生竞争的。但如果资源有限, 则在同一生态位上的两个物种必将发生激烈的竞争。但这个物种在其他维度上的分割可以避免它们之间的竞争, 形成共存的局面。但如果两个物种在资源维、时间维、空间维等所有维度都重叠的话, 必将导致激烈的竞争。则其结果就是要么一种被淘汰, 要么两个物种的生态位发生部分或者完全分离, 从而形成共存的局面。在现实世界中, 绝大部分物种竞争的结果一般是发生生态位分离, 形成共存局面, 也形成了多彩缤纷的世界。

而要有效的规避物种之间的竞争, 一般采取“泛化”和“特化”两种方式。

比如在物流企业生态系统中, 一部分企业为了规避竞争, 为拓展其生态位, 适应环境的要求, 发展综合性战略;而另一些企业则为了强化自身某一特殊功能, 适应环境要求, 即形成了“专业化”经营战略。我们在学术上将第一种现象称之为“泛化”, 将后者称之为“特化”。但这两种方式都有效的规避了竞争。

3.3 物流企业生态位的扩充与压缩

我们将物种拓展生态位的现象称为之为生态位的扩充。无论是自然界的动植物个体还是广大人类要扩充自己的生态位就必须不断的增加自己的体能、增大各自所占的物理空间并增强各自的适应能力。在自然生态系统中, 在资源有限或者竞争条件下, 一物种入侵其他物种生态位, 引发竞争, 其结果是使种群中的某些物种的生态位被压缩, 甚至被淘汰, 释放出原有生态位, 这样最终实现优势物种生态位的扩充。

在物流企业生态系统中, 由于竞争成本和利润市场的存在, 使得物流企业各自的生态位不可能实现完全分离。而且因为生态位完全分离是以高利润市场生态位出现、新企业加入为代价的, 在这种情况下, 不但不能有限的实现原来物流企业生态系统中物流企业生态位的分离, 反而增加了新的物流企业, 加剧市场竞争, 从而引发生态位重叠与分离悖论。因此, 在物流企业生态系统, 物流企业之间的生态位整合是力求通过所有物流企业之间的互利合作与资源整合, 实现集群内企业实际生态位的扩展与更新, 实现帕累托改进。

4 物流企业发展的最优路径

4.1 一定生态承载力下的物流企业业务量分配:内部横向合作

资源约束不管是针对生物群落还是物流企业群体, 都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发展条件。因此在一定的“生态承载力”下的企业数量问题为物流企业集群所不能忽视的问题。物流企业的发展资源是有限的, 一定时期、一定区域的物流企业数量不能超过其生态承载力。如果物流企业数量超过了其生态承受力, 其结果是, 现有的企业不能获得充足的业务机会, 收益能力下降, 导致“共输”局面的出现。如果物流企业数量少于物流生态系统对其需要的数量, 虽然物流企业集群内部的生态位宽广, 生存无忧, 但是会制约到外部其他企业系统的发展, 最终还会回归到物流企业生态承载力需要的物流企业数量中来。

假定物流行业提供的最大业务量为Q, 用qn代表第n个物流企业的业务数量, 则Q= (q1+q2+q3+…qn) 。每笔业务的收益和业务的数量之间是递减关系, S=S (Q) , 为了简便, 我们不妨假设S=100-Q, 完成每笔业务的成本是常数, 假设为4, 而假设现有三家物流企业, 则这三家物流企业的收益分别为:

若要现实三家物流企业的最优选择, 则就必须是在三式相等时, 解上式得:

从上式可以看出, 各家物流企业应该联合起来, 各自限制各自的业务数量, 通过这种协同来实现自身最大利益。但这种协同是一种狭义的协同, 根据公式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如果从社会的角度 (由政府担当代理) 出发, 总的业务数量应为48, 即每家物流企业的业务数量应为48/3=16, 每家物流企业的业务分配量24其实是在过度开发行业资源。

因此, 内部合作, 自我约束不要过度开发现有业务能够实现物流行业的良性发展, 能够实现全行业的最大利益。

4.2 拓展生态位, 延伸产业链:外部纵向合作

物流企业在自身的生态位上“希望获取更多”和“资源只有这么多”的矛盾一直存在。通过物流企业的内部资源分配的约束只能让大家吃饱饭, 不能吃好。这只是一个短期的均衡行为, 而非长期均衡。企业发展的欲望随时会打破均衡, 寻找更好的发展路径:

假设物流企业的一家客户的需求曲线为:P=A-aD

其中为价格, A为常数, D为市场需求量, 而α>0。

其收入曲线为:R=DP=AD-aD2

假设物流企业的服务价格为W, 而其客户的边际成本为MCR, 则其客户的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W+MCR=MR=A-2aD假设物流企业的边际成本为MCW则其利润曲线为:

则物流企业和客户的最大利润分别为:

总利润为:

如果物流企业和客户合二为一, 成为一家企业。则产品的边际成本为MCW+MCR, 合并后的企业利润函数为:

显然有:

合并前后额利润差异为:

因此, 在物流产业集群可利用资源一定的情况下, 向上下游企业拓展是物流企业做大做强的一个可选路径。

5 物流企业发展的对策选择

通过从生态位的视角对物流企业发展路径的分析, 使我们得到如下启示:

(1) 物流企业应重视对自身生态位的分析和维护。要综合考虑社会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科技环境及其相互关系, 努力建立起一种相互和谐、相互促进的优化机制, 营造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

(2) 既要重视物流行业的自律管理, 又要兼顾物流企业自身对发展的追求。物流企业生态位的重叠使得其对生存空间的追求, 往往将自己推向恶性竞争的边缘。从行业福利出发, 进行整体行业的自律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同时, 在行业良性竞争的前提下, 可以引导部分先进的物流企业向拓展生态位宽度和深度的方向上发展。鼓励他们创新物流业务, 提供增值服务。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 G E.A treatise on limnology.Vol.Geography physics and chemistry[M].New York:Wiley, 1957, 11~53.

企业生态位 篇6

关键词: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生态位,重叠与分离

生态学起源于生物学, 但已经超越了生物学的范围。20世纪70年代以来, 生态学思想逐渐向经济管理领域渗透融合, 把生态学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前沿课题和研究趋势。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内有机体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企业技术创新与其技术创新环境的关系, 实质上也是一种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生态关系, 这与生物个体与其环境的关系有本质上的一致性。为生态学在企业技术创新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行性。

一、生态位与技术创新生态位

(一) 生态学生态位

1. 生态位概念。

在长期生态适应和生物进化中, 生物与环境形成了利用改造与供养支持的一一对应关系, 每个生物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都占据独特的资源并产生相应的影响。在生态位理论形成发展过程中, 对生态位的定义大致可以归为空间生态位、营养生态位和多维生态位三类。其中, 多维生态位概念是被广泛接受的生态位概念, 英国生态学家G.E.Hutchinson (1957从空间、资源利用等多方面考虑, 对生态位概念予以数学的抽象, 提出了生态位的多维超体积 (n-dimensional hyper volume) 模式, Hutchinson认为, 生物在环境中受着多个而不是二个或三个资源因子的供应和限制, 每个因子对该物种都有一定的适合度阈值, 在所有这些阈值所限定的区域内, 任何一点所构成的环境资源组合状态上, 该物种均可以生存繁衍, 所有这些状态组合点共同构成了该物种在该环境中的多维超体积生态位。

2. 生态位的态势理论。

生态位是生物单元在特定生态系统中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地位与作用。生态位态势理论认为:自然界中的任何生物单元都具有“态”和“势”两个方面的属性, “态”是指生物单元的状态, 是生物单元过去生长发育、学习以及与环境相互作用积累的结果。“势”是指生物体单元对环境的现实支配力或影响力, 如能量和物质变换的速率、生物增长率、占据新生境的能力。

(二) 技术创新生态位

结合生态学中生态位的概念, 本文将技术创新生态位定义为:技术创新主体在特定的技术创新环境中, 技术创新活动对环境中的资源的占用及由于技术创新活动的实施而具有的对技术创新环境的影响。

技术创新生态位同样具备“态”、“势”两个方面的属性。“态”是指过去技术创新主体的技术创新活动的积累及与技术创新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势”是技术创新主体对技术创新环境的现实影响力或支配力。

二、企业技术创新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排斥

在自然界中, 当两个生物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它环境变量时, 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 这时就会有一部分空间为两个生态位的n维超体积所共同占有。

企业技术创新生态位的重叠源于企业对技术创新环境中有限的创新资源的争夺, 企业力求最大限度地追求所需的创新资源, 而企业间所需求的资源相似程度越高, 可能致使企业间技术创新活动的竞争越激烈。

当企业之间技术创新生态位出现重叠时, 企业之间显现明显的竞争关系。企业技术创新生态位的重叠, 包括完全重叠和部分重叠两种可能, 即: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生态位完全被包围在另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生态位之中;一部分生态位空间是被两个企业共同占有的, 其余则为各自分别占有。在发生技术创新生态位重叠的情况下, 两个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竞争结果将取决于两个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将会占有重叠的技术创新生态位空间。

三、技术创新生态位分离

当两个企业的技术创新生态位出现重叠时, 两个企业之间必将发生一定程度上的竞争, 为避免过于激烈的竞争, 增加企业对技术创新环境的适应程度, 企业可以主动进行企业技术创新生态位的识别与分离, 在市场竞争中与竞争者分占不同的技术创新生态位, 充分利用市场中的全部环境资源, 使相互竞争减少到最低限度。

(一) 市场维度的生态位分离

技术创新企业要根据市场中的需求情况、自身能力及竞争状况综合分析, 选择适当的技术创新战略实现生态位的分离。

一般来说, 当某种产品出现巨大的市场需求, 且企业本身的研究开发能力和市场风险的承担能力较强, 企业可采用领先创新战略, 形成一种主导型的市场地位, 占据市场需求和竞争地位的有利空间, 形成具有较大竞争优势的生态位。如果已由领先创新者首先进入市场, 但市场仍有大量的需求空间, 此时技术创新企业可采用跟随创新战略。若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方面的目标为低成本、高市场占有率, 则该企业在技术创新时, 更适宜采用模仿创新模式, 以降低产品成本, 来占据低成本低价格的市场空间。

(二) 技术环境维度的生态位分离

技术环境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大量的知识、技术支持, 使得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广阔的技术选择空间,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积累、技术创新能力及能从技术环境中获得的技术支持。

企业要从自身的市场定位出发, 密切关注技术环境技术、知识信息, 根据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 选择最适宜技术领域实施技术创新活动。

企业的创新技术选择受技术环境的技术供给情况、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及对外来技术的吸收能力的影响, 而具备必要的技术开发能力和吸收能力也是将新技术与企业原有技术匹配融合, 发挥新技术系统效能的重要条件。技术创新企业要加深对技术生命周期的认识, 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和新技术信息, 加强其可行性论证, 提高企业“技术机会”的选择能力, 减少盲目引进, 注重引进质量, 增加市场机会, 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资源的使用强度和使用效率。

四、技术创新生态位的扩充

在市场经济下, 任何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都存在力求最大限度地获取技术创新环境中的资源和侵占更优的技术创新生态位的强烈欲望, 都希望占有更高的市场份额。处于不同技术创新生态位的企业具有不同的技术创新水平, 其达到最优水平和发展的策略也是不同的。

(一) 技术创新资源的泛化——“态”的扩充

由于技术创新资源有限,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 具备使用泛化技术创新资源能力的企业往往比那些使用特定资源的技术创新竞争者更具竞争优势。技术创新资源的泛化主要包括技术创新源的泛化, 创新资本的泛化。

1. 技术创新源的泛化。

技术创新源是技术创新构思的来源,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冯·希普尔对许多行业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论表明, 不同行业的创新源的分布有很大的差异, 制造商、用户和供应商都是重要的技术创新源。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企业应积极获取泛化创新资源, 以此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进步。

2. 创新资本的泛化。

企业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 同时也应是技术创新投资的主体, 但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创新活动的风险性都要求企业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形成有效的资金支持结构和风险分担机制。对大中型企业, 可以通过发行股票、转让债权、产权等多种途径来筹集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 改变企业只靠财政拨款、银行贷款来搞技术创新的状况, 同时充分利用国内外金融机构贷款, 利用贴息、信用担保和风险投资等经济杠杆, 进一步扩大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渠道;对中小型企业, 我国已建立了支持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资基金, 中小型企业可以寻求这些投资基金的支持。

(二) 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势”的扩充

企业技术创新生态位扩充的一项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获取对技术创新环境的更大的影响力, 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正是企业获得这项影响力的重要渠道。企业要实现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要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塑造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

任何高绩效企业的企业文化都是难以复制的, 而创新文化就属于此类文化。创新文化将确保企业中的所有的人力资源被调动起来并释放出自己的创新潜力。

2. 构建基于速度的创新优势。

在知识经济时代, 时间就是资源, 速度决定命运。企业要提高自身的快速反应能力, 准确及时地把握市场信息, 以时间和速度上的优势弥补资源上的弱势。

3. 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要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和造就具有敏锐的创新意识、懂技术、会管理、敬业精神强的企业家;要造就一支年富力强、有专业知识而又德才兼备的科技人才队伍;要培养具有较强的市场开发能力的营销人才。

4. 加强与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与交流。

产学研相结合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企业要利用其在资金、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优势, 结合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在人才、技术、研发条件等方面的优势, 实现优势互补, 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能力。

五、结束语

本文运用生态位理论对企业技术创新进行的研究, 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必须懂得适者生存的道理, 在其所处的技术创新环境中寻找合适的生态位, 以求得生存和发展。企业技术创新生态位的改变有可能十分迅速。因此, 对于企业来说, 一方面要技术创新活动开始之初找准原始的技术创新生态位, 另一方面, 则必须随着技术创新环境的变化、其他企业技术创新生态位的调整或扩展而不断地对自己已有的技术创新生态位进行扩充。

参考文献

[1]曹凑贵.生态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朱春全.生态位态势理论与扩充假说[J.]生态学报, 1997 (3) .

[3]尚玉昌.生态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4]黄鲁成.基于生态学的技术创新行为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企业生态位 篇7

一、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现状

(一) 中注协会计所、注册会计师处罚数量

从表1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通过2008年至2011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 全行业会计师事务所处罚数量2008年到2009年有所下降, 2009年与2010年持平, 2010年到2011年又有所下降;证券资格类事务所处罚数量从2008年到2010年有所下降, 但2011年又有回升趋势。全行业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处罚数量2008年到2009年有所下降, 2009年到2010年数量急剧上升, 增幅达124%, 2010年到2011年又有所下降;具有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处罚数量2008年到2009年有所上升, 2009年到2010年持平。

(二) 中注协会计所、注册会计师处罚类型及其数量

从表2、表3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会计师事务所处罚的类型主要有公开谴责、行业通报及训诫, 其中, 行业通报所占比重最大, 其次是公开谴责, 训诫相对数量较少。对会计师处罚的类型主要有公开谴责、行业通报及训诫, 其中, 行业通报所占比重最大, 其次是训诫, 公开谴责相对数量较少。从中注协对具有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检查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中注协对会计师事务所处罚中, 公开谴责所占比重最大, 其次是行业通报, 训诫相对数量较少。对会计师处罚中, 训诫所占比重最大, 其次是行业通报, 公开谴责相对数量较少。

数据来源: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官网。

数据来源: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官网。

二、会计师事务所风险制约因素分析:基于生态位视角

(一) 基于核心层的事务所内部因素———处罚成因

近年来会计中介行业深化诚信建设、强化监管的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 总体而言被检查事务所的风险意识普遍增强, 执业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但还存在不足。从表1-表3可知, 近几年会计师事务所以及注册会计师的处罚数量呈现总体下降趋势, 但从2010年到2011年数据可知, 证券资格事务所处罚数量以及全行业注册会计师处罚数量有小幅回升, 全行业事务所处罚数量及证券资格注册会计师处罚数量下降不明显。从2011年中注协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通告 (一号至五号) 发现的违规问题主要有:质量控制制度过于原则, 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业务质量控制复核和监控制度未有效执行;事务所质量控制环境、合伙人 (股东) 机制和人力资源等方面问题比较突出;审计计划流于形式;对函证、监盘等重要的常规性审计程序实施不到位;重要审计领域未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普遍存在专业人才缺乏。可以看出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体系, 执行审计准则、遵守职业道德守则以及专业胜任能力等方面。

(二) 基于同业竞争层的生存、成本效益因素

从图2可知2005年至2010年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数量稳步增长;从表4中注协发布的2012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排名中, 可以看出与“四大”相比, 我国事务所处于劣势之下, 竞争仍然相当激烈。一方面是国内同行竞争数量增加, 另一方面国外竞争者占据强势市场地位, 使得会计师事务所生存压力增大。降低收费成为事务所招揽业务的手段之一。然而, 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的目的在于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其中的一员也不例外。因此, 日常审计实务中, 成本效益原则常常被极端化。由于降低收费, 总收入下降, 会计师事务所增强了对低成本投入的追求, 相当多会计师事务所以降低收费、缩短时间、减少人力等方式缩减审计程序, 使得审计过程中存在不全面、不规范、不认真履行, 进而不能获取充分、适当审计证据的问题。最终导致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下降, 执业风险增加。

资料来源: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官网。

(三) 基于监管层的行政责任风险因素

会计师事务所涉及的法律风险分为行政、民事和刑事责任风险, 其中本文所述为行政责任风险。行政责任是指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在提供专业服务时, 因违反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受到行业管理部门处罚的一种责任, 它本质是一种职业责任。从表2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处罚类型来看, 中注协对会计师事务所及会计师处罚类型主要为:公开谴责、行业通报和训诫。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与行政责任风险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业务竞争激烈的市场条件下, 事务所迫于生存的压力会在可能承担的行政责任风险与可获取收益之间进行博弈。具有较高行政责任风险的行业管理的相关法律能对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的行为进行有效地规范, 能引导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的行为向对整个社会有利的方向发展, 能有效地惩罚和预防会计中介行业的违法行为, 最终会提高事务所执业质量;而具有较低行政责任风险的行业管理的相关法律对事务所或会计师的行为规范能力弱, 在较低行政责任风险与较高收益进行博弈时, 事务所可能会选择后者, 因此可能会导致较低的执业质量, 会计师事务所的总体执业风险加大。

(四) 基于审计信息消费层的逆向选择因素

据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 (第二十五号) , 2011年各地财政部门共检查企事业单位23396户, 会计师事务所1398户。检查发现, 部分企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到位, 存在会计核算不实、随意调节利润、以假发票报账、违规发放补贴等违规问题, 少数单位还存在私设“小金库”、少缴税款、编制虚假财务报告的问题;各地财政部门共检查发现违规问题金额552.29亿元, 查补税款9.11亿元。从中可以看出,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环境不理想。当被审计单位在主观上要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时, 其必然加强业务处理上的隐蔽性, 这加大了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风险。如图3所示, 在执业环境不佳, 被审计单位对虚假会计信息存在主观需求时, 事务所为迎合被审计单位会出具低质量的审计报告, 达到保住客户的目的, 从而将高质量的审计报告驱逐出市场。

三、会计师事务所风险控制对策

(一) 核心层:落实质量控制系统, 提升专业胜任能力

一是建立基于审计流程的质量控制系统并有效执行。很多事务所缺乏相应的质量控制机制, 或者虽然设计了质量控制机制但过于原则, 缺乏有效执行。事务所应根据《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规定, 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系统, 并加大执行监督力度。需要将质量控制贯穿于整个审计流程, 即接受审计委托阶段, 初步评估, 审计风险阶段, 计划、设计审计方法 (即制定审计策略) 阶段, 实施审计程序阶段, 完成审计工作阶段, 出具审计报告阶段, 达到层层监控。制度有效执行的关键在于事务所领导的思想及执行力, 因此, 必须通过相关法律约束, 政策鼓励, 优化执业环境等多种措施提高事务所领导的质量控制意识, 然后逐步分层执行。二是提升事务所整体专业胜任能力。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企业的组织结构、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使得会计处理方式更多依赖职业判断, 从而增加了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难度。CPA必须提高自身专业胜任能力, 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提升职业道德水平, 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经济业务。而事务所执业质量的高低, 并不仅仅取决于几个拔尖的专业人员, 而是和事务所内的每一位专业人员联系在一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 事务所要制定相应的人才发展、培养计划以及合理晋升制度, 创建优秀企业文化, 培养并留住优秀人才。

(二) 同业层:合理竞争, 实现共赢

当前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竞争处于价格竞争与质量竞争相互交织的阶段, 单纯的价格竞争无疑会使事务所偏离正确的发展轨迹, 所以应采取多种措施将事务所间的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个体会计师事务都处在相应的生态位中, 而事务所生态位各层间是相互影响的, 同业间的合理竞争、共赢发展需要本行业、监管层、消费层特别是被审计单位以及大的经济社会环境共同努力。

(三) 监管层:加大行政责任风险, 实现风险联动

会计师事务所涉及的法律风险分为行政、民事和刑事责任风险, 行政责任风险相对较低。有研究表明法律惩戒对注册会计师决策有重要影响。随着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日趋完善和法律惩戒力度的不断增强, 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和审计行为的变通也会增加。因此, 监管部门应制定系统、规范的处罚标准, 对违反规章制度的会计师事务所适当处罚。同时, 财政部门在制定并运用行政处罚时应考虑与民事处罚和刑事处罚的联动效应, 增强事务所风险成本, 使事务所更加自觉地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四) 消费层:优化执业环境, 实现良性循环

每个会计师事务都处在相应的生态位中, 而事务所各层间生态位又相互交织、互相影响。因此, 消除或降低被审计单位对虚假会计信息的主观需求, 优化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环境, 实现各层级间的良性循环成为控制会计师事务所执业风险的终极保障。

参考文献

[1]韩晓晨、李枝霖、蒋浩、叶世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研究——基于LAD会计师事务所》,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

[2]袁春生、汪涛武、唐松莲:《审计独立性、行业专长与财务舞弊行为——基于证监会处罚公告的经验证据》,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3]柳艳秋:《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形成机理与控制对策研究》, 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4]张丽君:《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

品牌生态位理论发展概述 篇8

关键词:品牌,生态位,生态位测算

0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企业面临着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竞争的焦点对于正处于经济转型, 产业结构调整期的中国来说无疑就落在了品牌的竞争上,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的市场环境, 企业采用什么样的竞争策略, 不仅关系到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取胜, 而且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目前, 实际的品牌竞争和品牌管理需求与以往的品牌理论已不能匹配, 20世纪90年代后国内外品牌学者努力探索新的品牌理论和品牌管理模式。许多学者根据仿生学的理论, 将企业看作一个个有生命的个体, 从品牌生态位的角度对企业品牌的竞争做出了研究与探讨。

1 品牌生态学发展

著名品牌学者大卫阿克 (David A.Aaker, 1998) 在《创建强大的品牌》中提出了基于单个企业品牌系统的“品牌群的概念”并指出这是认识品牌的一个全新的角度[1]。美国学者温克勒 (Winkler, 1999) 在《快速建立品牌:新经济时代的品牌策略》中提出和探讨了“品牌生态环境”的概念和管理问题, 并指出品牌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充满活力的不断变化的有机组织[2]。品牌生态学的研究从这些对品牌生态概念的研究方面得益匪浅。西方学者主要观点见表1。

1998-2001年王兴元对名牌生态系统进行了研究, 首次提出了“名牌生态系统”的新理论, 描述了名牌生态系统的成员组成及其利益平衡;名牌生态系统演化过程及其运行机制, 名牌生态系统核心能力及其扩张;名牌生态系统竞争与合作研究;名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预警性及其调控策略等问题, 基本上形成了名牌生态学的研究框架。这是国内首次将生态学应用到营销领域和品牌领域[3]。张锐等 (2002, 2003) 提出了“品牌生态系统”、“品牌生态管理”和“品牌生态学”的概念也进行了研究, 指出品牌生态管理就是对整个品牌生态系统的管理。并指出“品牌生态”的提出将从四个根本性转变把品牌理论和实践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即从品牌个体研究转变到品牌系统研究、从品牌系统研究转变到品牌生态系统研究、从品牌生态系统研究转变到品牌生态自组织系统研究、从品牌生态的要素和关系研究转变到品牌生态自组织系统的平衡与发展研究[4]。

王兴元教授在2004年对品牌生态学产生的背景进行了综述, 并提出了品牌生态学的研究框架。此后对品牌生态位测度及评价方法和品牌生态位原理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品牌生态学中隐喻研究的方法和意义。这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带动了国内品牌生态学的研究和发展。我国学者的主要理论观点见表2。

随着品牌生态位理论的提出, 王兴元 (2008) 对品牌生态位原理进行了总结, 将其总结为:品牌生态位重叠、品牌生态位分离、品牌生态位泛化、品牌生态位特化、品牌生态位动态变化、品牌生态位关键因子控制、品牌生态位多维竞争弱化、品牌生态位协同共生以及品牌生态位保护等原理[5]。其中应用较为广泛和研究较为成熟的品牌生态位理论主要有:品牌生态位适宜度理论、品牌生态位重叠理论、品牌生态位多维重叠弱化理论等。

2 品牌生态位测算研究

品牌生态位的测算可以从生态位维度,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的重叠度等方面来进行。其中, 品牌生态位宽带和重叠度是描述品牌生态在品牌生态系统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指标, 所以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两个指标上。

品牌生态位宽带和重叠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1) 品牌市场生态位宽度。它是指现实品牌生态位的限度, 其宽窄的描述主要依据品牌生态位在一个市场资源。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2) 品牌生态位重叠。它是指品牌在市场中所处的位置和所利用市场资源存在交集的状态。研究生态位重叠对企业制定品牌竞争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其测度公式为:

其中, Oij代表品牌i和品牌j的生态位重叠;Pia和Pja分别代表品牌i和品牌j对市场资源a (a=1, 2, …, n) 的利用, 或者说是品牌i和品牌j占有市场资源a (a=l, 2, …, n) 的个体数。品牌生态位重叠值的取值范围是0到1, 0表示品牌生态位完全分离, 1表示品牌生态位完全重叠, 即Oij越大, 品牌生态位重叠值越大。

此外, 在品牌综合竞争实力评价方面, 王颖聪 (2009) 运用AHP和模糊评价对样本品牌的综合竞争实力进行了定量测评, 对生态位重叠的竞争格局进行评价[5]。其原理与王兴元 (2008) 提出的模糊综合评价法模型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 公式如下:

式中, ω1, ω2, …ω8为权重, 构成品牌生态位状态评价指标体系, f1, f2, …f8分别是品牌对外部环境的适合度、品牌宽度适合度、与其他品牌重叠适合度、市场资源适合度、品牌自身能力、品牌市场地位、品牌区域盈利性以及品牌市场竞争强度。

虽然研究者们目前在品牌生态位影响因子的界定和测度方法有较大的差异, 还没有达成共识, 可以预见, 针对具体某品牌的生态位, 所得到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会有差异, 但品牌生态位测算对于制定有效的品牌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结论

综上所述, 品牌生态位在近几十年中显示出了蓬勃的发展势头, 尤其是在品牌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的测量方面, 研究者们都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 这和品牌生态位的本质属性不无关系, 即品牌生态位是一个多维生态位变量的集合体。此外, 品牌生态位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由于起步较晚, 发展时间不长, 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缺少实证研究作为理论的支撑, 品牌生态位的相关概念界定不清, 品牌生态位测量标准不统一等。

参考文献

[1]Asler.D.A.创造强势品牌[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4.

[2]温克勒.快速建立品牌:新经济时代的品牌策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

[3]王兴元.名片生态系统分析理论及管理策略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

[4]张焱, 张锐.国内外品牌本性理论研究综述[J].北京工商大学出版社:社会科学版, 2004 (1) .

[5]王兴元.品牌生态位原理及其对企业战略的启示[J].企业经济, 2008 (3) .

大学学科建设现状的生态位思考 篇9

关键词:生态位;大学;学科建设

1.生态位理论及其在大学学科生态系统中的意义

生态学是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1866年创立的,是研究生态系统与其环境系统间作用规律的科学。生态意识即是对生态知识及生态系统正常运转意义等的认知和维护心理。从广义范畴上讲,无论研究哪一门学科的人都应该具备生态意识。在生态学看来,没有一种生命有机体是可以孤立存在的,任何一种有机体都必须依赖于周围的环境——生物和非生物,都必须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才能生存。

生态位理论是生物学中研究生物体之间的竞争性、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等问题的重要范畴。生态位是生态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通常是指在生态系统及其群落中,一个物种与其他物种相关联的特定的时间位置、空间位置和功能地位。它既表示物种生存空间的特征,也包括置身其中的物种的概貌,如物种可利用的资源条件、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以及与其它物种的关系等。生态位理论揭示,在自然界中,一个生态位只能有一个物种,没有两个物种生活在同一生态位中:如果同一生态位中出现了两个物种,则必然会发生激烈的种间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既便是亲缘相近,具有相同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两个物种也不例外。如果物种形成并拥有适合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生态位,就可以弱化与其它物种的恶性竞争,确保生物群落和生物圈的有序和稳定。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态位理论不仅是分析物种的资源环境与能力如何协调统一的重要方法,也是探求在物种与物种互动、竞争和协同的过程中,物种个体如何提升自身当前的生存发展水平以及未来演化能力的重要思想。

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是一个由多学科构成的生态系统,学科或学科群的某些特性,直接影响大学系统的特性。大学中的每一个学科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联系的,某一学科发生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其他学科,进而引起整个大学系统发生某种程度的反应映或变化。同时,大学中的学科也具有相对独立性,每一个单体学科不仅有自己独特的组分,如学者、学术信息和学术物质条件,而且还有自己的系统边界,以此区别于与其他学科。作为大学系统的子系统,学科具有结构与功能双重属性,即学科的组分与结构发生某种变化,学科的功能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比如,若某一个学科的学科梯队发生变化,该学科的地位、作用和社会影响力就会发生相应变化:杰出的学科带头人可以帮助一所学校创建高水平的学科,但是其离去也会给该学科带来重大损失。

大学学科关系十分复杂,各学科之间不仅存在线性的链状关系,还存在立体交叉的网状关系。大学中的每一个学科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术组织,有各自的边界和小环境,但本质上所有学科都是同一“学科谱系树”的一个分支,不同学科之间存在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同时,大学学科系统具有显著的层次性结构,在纵横两个方向表现出垂直和水平分离特征。从纵向看,大学普遍存在大学科系统套小学科系统、小学科系统套更小学科系统的现象,逐级叠加构成学科生态“金字塔”,从塔顶到塔底依次为学科门类群、一级学科群、二级学科群,每一学科门类通常包含多个一级学科,每个一级学科往往拥有多个二级学科,而每个二级学科常设多个研究方向即三级学科。从横向看,同一层级的不同学科彼此相对独立,但又密切联系,一个学科往往既是另一个学科的资源争夺者,同时又是该学科的重要资源,即不同学科之间既竞争又共生。

学科类似于生命体,具有一般生命有机体的功能系统、生存与发展的欲望和新陈代谢,也经历着成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生命周期,并接受着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选择,具有食物链特征、种群特征、群落特征和生态系统特征等。和自然界的生物体一样,大学学科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由小变大的生物演变过程。在此过程中,新学科不断出现并替代老学科,学科发展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生态化趋势。

大学的学科生态位,是对学科在学科生态系统中生存、发展与演化水平的一个客观定位。学科生态位以大学学科个体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大学学科群内单体学科相互之间的差别,探究大学学科之间及学科所占据生态位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学科生态位是由学科自身状况、外部环境、环境对学科的影响、学科对环境的作用以及学科与学科间的相互关系共同决定的,是学科在与外部环境“平衡一不平篌__一新的平衡”的矛盾运动中逐渐形成的。

大学学科生态位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在整个学科系统中的生态位,代表了对该学科发展现状的认识和对未来走向的预见,如带头学科和当采学科;二是同一学科在不同大学问的生态位,它反映的是水平,展示的是特色;三是不同学科在一所大学学科系统中的生态位,表现为强势学科、支撑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定位。

在大学生态系统内,每个学科均有自己相应的生态位,学科间的竞争表现为生态位的争夺。通常学科的多样性、异质性程度越高,学科生态位的差异性、空间就越大。如果大学生态系统中的学科种类数量少、异质性程度低,大量相同或相似学科的生态位难免相互叠加,致使生态位空间变窄。而假如大学系统中的学科多样而异质,不仅可以弥补学科生态位空缺,使学科生态位互补,提高资源利用率,还可以使系统中的不同学科互为资源,优化整个学科系统资源结构,从而优化大学系统内部生态环境。

2.大学学科生态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建国后长期受苏联模式的影响,发展一直滞后于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战略,我国大学学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很多时候忽略了学科的生态性。例如,对学科生命现象缺乏了解导致学科定位不清,对学科生长方式缺乏认识导致割裂学科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对学科生态环境缺乏综合考虑导致重物轻人等等。学科生态现象严重失衡主要表现在:学科建设目标定位不清:过分注重单个学位点的建设,忽视学科整体优势的形成;没能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重视组织结构的调整,忽视学科之间协作、互动机制的形成:强调行政管理,忽视学术权力等。这些问题已危及到了大学学科建设。

从生态位角度看,高等院校特色的形成首先需要科学的定位,要明确自己的办学类型和层次,即是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专业性应用型大学还是职业性技能型院校。然而,我国高等院校在学科建设过程中由于定位不准确,学科发展战略定位趋同,特色不鲜明,片面追求“高、大、全”,平均发展和机械模仿现象突出。由此导致综合性、多科性和高水平等成为我国大学学科发展战略定位上的流行术语。同类型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生态位高度重叠现象。生态位重叠主要表现在同类型、同水平和同层次的高等院校之间差异不大,没有鲜明的特色和个性,表现为千校一面。在高等教

育跨越式发展过程中,部分院校在学科建设指导思想上盲目攀比,脱离自身院校的办学资源和学科基础的实际情况,不考虑区域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特殊需求,一味追求规模大、层次高的研究型大学办学模式,求学科发展之全,在学科建设上一哄而上,遍地开花,忽视自身学科结构与特色而盲目效仿重点院校的学科结构和学科建设,陷入随波逐流,没能形成特色和优势学科。这种学科建设的发展,从学校自身发展过程中看似提升了学校的整体实力,实际上却忽视了原有的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没有形成准确而科学的学科发展战略定位。

上述问题的成因,根据生态位理论可解释为学科生态位的争夺,即低位上移和同位相类。例如,在我国大学中,一些处于高水平的学科,在现实利益驱动下片面追求短期收益,不惜以丧失发展机会为代价,利用自身优势而高位低移,竞争、挤占其它学科的生态位;一些处于较低层次和较低水平的学科,不顾自身条件限制而低位上移,盲目机械模仿高水平学科的发展模式;一些层次和水平相近的学科生态位趋同,致使资源重复分配,学科间竞争加剧,从而严重制约了我国高水平大学的建设。

我国目前许多同类型同水平和同层次的高校之间差异不大,没有鲜明的特色和个性,表现为千校一面。也就是说,在生态位上定位雷同,这就难免会存在生态位高度重叠现象,导致同类生源的竞争就业市场和科研市场的竞争以及对师资资源的激烈竞争等等。为避免这种生态位高度重叠现象,同类高校应在学科建设上做文章。

3.大学学科建设的生态位策略

学科生态位是对学科在学科生态系统中生存、发展与演化水平的一个客观定位。在大学学科生态系统内,每个学科均有自己相应的生态位,学科间的竞争表现为生态位的争夺。

大学提升学科生态位的关键环节,就是要根据学科自身固有属性以及对所处生态位的认识与把握,调整其具体战略定位与战略行为模式。每一学科只有在自己适宜的空间才能生存和发展,强者只能在自己的生态位上是强者,弱者只能在自己的生态位上才能生存并寻求发展。大学学科系统发展战略的选择总体上应坚持生态位策略,即生态位分化策略、生态位扩充策略与生态位协同策略。

首先,应科学地进行发展定位,要切实制定好学校的发展规划,确定学校办学层次、规模、学科和专业、科研的发展规划,在学校的发展中有意识地通过努力,不断提高办学层次和水平,不断扩大学科生态位空间;同时每一学科应立足于自身生态位基础之上的竞合互动,认清自身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科学布局与规划,明确其在大学学科生态系统中的定位与目标。

其次,应该在加强自身特色建设的基础上,借鉴生态学的思想来制定学科发展战略,根据生态位分化、生态位扩充策略来定向扩充和改变学科生态位,实现差异化竞争。要在创新中提升,并不是简单地模仿和照搬其他高校的模式和方法,而是要根据自身条件、市场需求和新的竞争对手的情况,科学分析和制定发展战略,发展自己的特色,树立自己的品牌,在创新中不能简单地丢弃原有特色,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形势发展的变化,不断优化和发展自身的原有特色。

再次,要强化创新中的特色建设,各学科要在把握自身已有的特色和优势的前提下,从质量、观念、教学内容和方法、制度等创新点中寻求重点,集中精力在某一或某几个方面进行突破,从而逐步形成适应新生态位空间的特色。要找准学科发展生态位,通过生态位分离来减缓竞争压力,根据自己独特的优势,发展若干重点学科,建设好特色学科并使之成为优势学科,在适宜的空间生存和发展,避免学科生态位重叠,防止因生态位错位导致丧失特色而弱化竞争能力。一是保留若干具有深厚学术底蕴、能够体现学校传统特色且具有明显优势的学科,二是扶持和培养一些社会和经济发展急需的应用型学科。而这些学科并不是凭空制造的,它是建立在某些有共同学科背景及良好结合前景的学科之上,这些学科彼此渗透、相互交叉,学科间互相支持、互生共长,形成和谐、统一、结构合理的基础型学科。千万不可“高位低移”、“低位高攀”或“同位相类”。

最后,大学学科生态系统是一个各学科共生、共栖的环境,是有规律的有机共生,彼此提供营养,相互作用。大学应根据生态位协同策略构建整体优化的学科生态系统结构和协同发展的学科生态环境,形成各学科同生共荣、协同进化的发展态势。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股东关系分析 篇10

生态位理论是生态系统结构中的一种秩序和安排,不同类型物种拥有不同的生态位,生态位相近、重叠或者完全相同,就会发生残酷的竞争。 从公司治理的实践来看, 股东种群生态位的识别及其相应生态对策选择的研究工作迫切需要得到关注。 大股东之间控制权争夺事件逐渐显现, 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不同类型大股东之间存在严重的生态位重叠现象。因此, 本文从生态学的视角解析股东生态位理论及其本质内涵, 为今后进一步研究不同股东生态位状态下股东的生态对策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一、股东生态位的界定

(一)自然界中的生态位

Grinnel[6]最早认为生态位代表物种需要的环境资源和占据的空间位置,随后Hutchinson[7]认为生态位是生物单位生存条件的总和,而Whittaker[8]提出生态位是种群在时间、 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随着生态位内涵不断的发展和深化,发现生态位的概念重点在于位置和关系上,其中位置指物种在系统中的时间位置或者空间位置;关系是指种群间的生态关系。

(二)从自然生态位到股东生态位

从自然生态位到股东生态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生物体与股东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1)无论自然人股东还是由若干人构成的法人股东,都与生物体一样具有有限的生命;(2)在一定空间内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股东构成股东种群或群落;(3)股东之间的生存发展如同生物物种一样均是一种生态关系。

另一方面, 生物生态位和股东生态位具有各自特殊属性,也存在本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1)生态位的选择性。 生物生态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选择性空间较小, 而股东可根据自身利益诉求或资源禀赋自主选择是否进入某生态环境;(2)生态位的区域范围。 生物生态位的区域范围基本就在生物活动的范围里,比较固定;而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提高,股东之间的地域约束越来越小, 生态位区域范围较广;(3)生态位对环境的反作用。 股东不仅要适应错综复杂的环境,更主要的是能动改变环境。 生物生态位与股东生态位的简化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三)股东生态位的概念界定

生物与种群之间的共性要大于个性, 从种群角度研究生态位即可得出个体的生态位, 所以把具有一致识别特征的股东归为一类, 再结合股东生态位与自然生态位的相似性以及差异性, 将股东生态位定义为股东种群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能动地与其他股东种群及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地位。

股东关系的研究从自然生态学领域中获得理论和思想上的灵感, 股东生态位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股东间的合作与竞争。 将生态位理论引入股东关系研究中的目的在于, 研究不同类型股东之间及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以实现不同类型股东在数量、关系以及利益等方便的均衡发展,最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股东财富最大化。

二、股东种群类别的划分

股东种群是股东生态位的研究对象, 其科学的分类是研究处于同一环境或不同环境下的股东种群之间的生态关系的基础。

(一)自然界中的分类依据

生物学分类主要是依据物种的特征及其在进化过程中的亲缘关系来划分的。 继达尔文提出适者生存理论后,Hamilton[9]提出了亲缘选择理论(Kin Se-lection Theory), 认为自然选择忽略了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 即使利他行为可能会给利他主义者带来危险,但利他主义者仍然会帮助自己的亲属,来增加与利他主义者相同的基因遗传给后代的可能性。

(二)股东种群划分的理论分析

对于股东群体来说, 前期研究主要集中在股东间的代理关系上, 忽略了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10],其中最明显的社会关系就是亲缘关系,具备了借鉴生物种群分类的基本因素。

亲缘选择理论为解释股权制衡失效提供了新的支持。 股权制衡度主要反映其他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牵制力量,但研究结论却大相径庭,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忽略控股股东的亲缘选择行为。 随着会计准则的日趋完善和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 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以获取私有收益的所要承担的风险和成本就越大[10],自身直接适合度接近于极限,控股股东若要提高其广义适合度,就要帮助关系近的股东,即便这可能会存在这些股东种群背叛的风险, 但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传承良好关系的可能性。

(三)股东种群类别

结合亲缘选择理论, 本文借鉴自然界依据亲缘关系远近,将股东群体划分为控股股东、关系股东、次关系股东和其他股东。 其中,控股股东指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或按股权比例、 公司章程等能够控制公司董事会组成、左右公司重大决策的股东;关系股东指直接与控股股东存在持股关系或亲缘关系等经济或社会关系的股东; 次关系股东指不直接与控股股东但与关系股东或者彼此之间存在经济与社会关系的股东。

三、股东种群间生态位关系分析

(一)股东生态位关系分析的意义

适者生存理论和亲缘选择理论为深入研究股东群体提供了突破口,能够在公司治理理论基础上,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不同股东种群生存的不同行为对策,都是为了占据相对自身最有利的资源,这需要理性分析和处理与其他股东种群生态位的关系, 是分析股东生态位关系的现实意义。

首先,有利于合理配置股东资源。 在股东生态位基本重叠状态下,资源更容易显现它的紧缺性,而在股东生态位分离状态下,存在资源闲置,这就需要股东扩充资源利用范围,减小共同资源的竞争,同时使闲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其次,有利于促进占据与能力相匹配的股东生态位。 不同股东管控或者驾驭风险等能力的差异决定了他们获取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从而决定了股东种群间的生态位边界;最后,有利于寻求股东种群间互惠共生的均衡状态。

(二)股东生态位关系的理论分析

股东种群之间生态位的关系存在三种形式:股东生态位基本重叠(Shareholders’ Niche Breadth,“2b ” ) 、 股东生态位部分重叠(Shareholders ’ Niche Overlap , “o ”) 和股东生态位分离(Shareholders ’Niche Separation ,“s ”)。 假设股东种群1 和股东种群2 是任意两个股东种群, 则股东生态位的关系分析如图2所示。

图2中,状态(a)为股东生态位基本重叠。 两种股东种群的生态位分离度s均小于其生态位宽度b1和b2,说明它们几乎利用相同的资源,存在着严重生态位重叠现象, 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发生激烈的竞争,还与各自的生态位宽度相关,从长期看,竞争的结果是要加大生态位的分离度,向状态(b)发展以减缓种间竞争;状态(b)为生态位部分重叠。 两种股东种群的生态位分离度s均大于其生态位宽度b1和b2,说明两个股东种群间生态位重叠较少,这意味着物种之间存在比较适度的竞争,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状态(c)为生态位分离。 两种股东种群的生态位分离度s大于生态位宽度b1与b2之和, 说明两个股东种群间不存在生态位重叠现象, 但两个曲线之间的资源未被完全利用,造成资源闲置,随着股东种群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变化, 闲置资源必然会被逐渐利用,因而状态(c)也有向状态(b)变化的必然趋势。

四、结论与启示

上一篇:性格心情因素下一篇:金矿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