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位特征

2024-08-06

生态位特征(精选9篇)

生态位特征 篇1

战略性新兴产业强调新产业业态及其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要影响。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稳步推进, 为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河北省可借助北京、天津两市的成功经验和有效模式, 结合已有的产业基础和优势, 以产业生态位理论为指导,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的概念内涵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及产品的市场空间和地位作用, 其形成通常需要经历一个复杂过程, 这个过程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及产品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各种经济社会环境因素不同层面、不同程度地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的有效培育和顺利发展。河北省各地市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各不相同, 例如石家庄以提升省会功能和壮大服务经济为主, 唐山以率先转型发展和发展循环经济为主, 保定以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驱动发展为主, 邯郸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 张家口以发展绿色经济为主, 承德以生态保护与绿色并举发展为主, 廊坊以创新发展和高端发展为主, 秦皇岛以港口转型升级和生态旅游为主, 沧州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为主, 邢台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 衡水以壮大经济实力为主。因此,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也应有所差异。

通过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构建特定的生态位空间, 促使各利益相关者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形成有效合力, 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的成熟发展和产品的应用推广, 不断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规模化, 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系统认识和准确把握发展过程, 对于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的选择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发展过程也可视为内生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五个环节: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二是产业的培育和建立;三是产业政策的制定及扶持;四是产业规模的扩大和产业市场的稳固;五是产业生态位评价及扶持政策手段的撤消。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的内生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各环节依次递进, 逐步转化。

作为一个功能体, 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更多表现为系统化运作发展。各构成层面有机结合、相互关联, 形成相对稳定的关系结构, 即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的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对于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的作用最明显, 除了确保各构成层面之间的关系稳定, 还能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提供必要的资源条件, 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的功能表现。实际上, 资源和信息的互动开放本身也会形成相对稳定的资源空间, 满足生态位发展不同阶段的资源需要。经过长期运作发展, 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会逐渐形成高适合度生态位空间, 这个空间有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快速提升。高适合度生态位空间通常意味着较强的市场影响力和辐射力, 它能够延伸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链, 推动相关产业及产业集群发展, 提升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二、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的基本特征

(一) 时空性。

主要体现和反映河北的地域特点。目前, 河北省具备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好条件。一是优越的地理位置。河北地处华北, 内环京津, 是首都北京连接全国各地的交通枢纽, 多元立体的交通运输网使得铁路、公路货物周转量位居大陆首位。二是良好的产业基础。煤炭、钢铁和建筑材料是河北省的传统优势产业, 目前河北省委省政府以壮士断臂的勇气, 一方面加快对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集中力量有选择性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合理的产业结构。根据2014年的数据统计, 河北省三大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1.7%、51.1%和37.2%。[1]。尽管第二产业的比重较高, 但从发展走向上看, 第三产业的比重还有上升空间。

(二) 专业性。

专业性也可称为专业化, 是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的重要特征, 具体表现为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依附产业技术、生产、经营管理、产品销售等方面的专业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的7大领域和24个发展方向, 都拥有核心的产业技术、生产流程、管理方式和市场范围等, 每一个方面都体现战略性新兴产业某个领域或方向的专业化特性。随着河北省各地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 各地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品牌也会逐渐形成, 进而从整体上塑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品牌, 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竞争优势。从组成来看, 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主体包括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银行、大学、科研机构以及社会组织等, “各主体之间的联系是建立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之上”[2]。

(三) 社会性。

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紧密性, 使得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体现出明显的社会性,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为构成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的基本主体———人具有意识性和能动性, 存在于人类社会活动之中是其最基本的特征要求。二是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的形成发展离不开各种环境因素的支持, 特别是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维度的因素, 其中社会环境中政治因素、科技因素、教育因素、文化因素和国民心理因素等, 都会引起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的发展变化。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通过商业模式和科学技术的创新, 促使企业生产目标进入可持续发展, 引导社会大众转变传统的消费理念, 自觉将节约型消费升级为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方式中的主流。”[3]

(四) 整体性。

在构成上, 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可分为产业人力资源生态位、资金生态位、技术生态位、产品生态位、管理生态位、信息生态位和品牌生态位等。按照实现程度这些层面的生态位可细化为理想生态位、现实生态位和潜在生态位;按照生命周期还继续可分为形成期生态位、发展期生态位、成熟期生态位和衰退期生态位。各层面的生态位相互联系、紧密结合, 共同塑造和决定了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正是由于具有整体性特征, 要求不能够脱离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这个整体来片面认识、孤立分析和抽象研究每个层面, 而应该将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对待, 综合考虑各层面。

(五) 可控性。

在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中, 人既是核心的“构成者”, 也是关键的“调控者”。虽然产业生态位由诸多层面组成, 且各层面之间存在复杂关系, 但人仍然居于整个产业生态位的最高控制点上。实际上, 以人为中心的产业生态位是其区别于物种生态位的根本特点。也正是由于人的存在和参与, 使得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表现出了可控性特征。由于产业生态位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影响因素的复杂多元往往能够引起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结构功能动变, 控制机制的缺失必然会导致产业生态位结构紊乱和功能弱化。按照一定的控制原则, 依据科学的控制手段来有效设计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的运作发展, 使其能够合理化解外部环境的干扰, 增强稳定性和发展能力。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从生态位理论视角来看, 要准确定位, 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概念和特征。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

参考文献

[1]河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河北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5-2-28

[2]张聪群.产业集群互动机理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35

[3]赵冬梅.依托京津发展河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1:32

生态位特征 篇2

生态位原理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和体现

“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城市生态位是一个城市给人们生存和活动所提供的生态位,是城市提供给人们的或可被人们利用的各种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的集合。它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现状对于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和生活活动的适宜程度,反映一个城市的性质、功能、地位、作用及其人口、资源、环境的优劣势,从而决定了它对不同类型的经济以及不同职业、年龄人群的吸引力和离心力。

城市生态位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资源利用、生产条件生态位。一类是环境质量、生活水平生态位,简称生活生态位。其中生产条件生态位,简称生产生态位,包括了城市的经济水平、资源丰盛度;生活生态位包括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总之,城市生态位势指城市满足人类生存发展所提供的各种条件的完备程度。一个城市既有整体意义上的生态位,如一个城市相对于其外部地域的吸引力与辐射力;也有城市空间各组成部分因质量层次不同所体现的生态位的差异。如有的学者认为,城市市中心的生态位在城市各个空间组成部分是最优越的。对城市居民个体而言,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断寻找良好的生态位势人们生理和心理的本能。人们向往生态位高的城市地区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与客观规律之一。

品牌生态位理论发展概述 篇3

关键词:品牌,生态位,生态位测算

0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企业面临着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竞争的焦点对于正处于经济转型, 产业结构调整期的中国来说无疑就落在了品牌的竞争上,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的市场环境, 企业采用什么样的竞争策略, 不仅关系到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取胜, 而且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目前, 实际的品牌竞争和品牌管理需求与以往的品牌理论已不能匹配, 20世纪90年代后国内外品牌学者努力探索新的品牌理论和品牌管理模式。许多学者根据仿生学的理论, 将企业看作一个个有生命的个体, 从品牌生态位的角度对企业品牌的竞争做出了研究与探讨。

1 品牌生态学发展

著名品牌学者大卫阿克 (David A.Aaker, 1998) 在《创建强大的品牌》中提出了基于单个企业品牌系统的“品牌群的概念”并指出这是认识品牌的一个全新的角度[1]。美国学者温克勒 (Winkler, 1999) 在《快速建立品牌:新经济时代的品牌策略》中提出和探讨了“品牌生态环境”的概念和管理问题, 并指出品牌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充满活力的不断变化的有机组织[2]。品牌生态学的研究从这些对品牌生态概念的研究方面得益匪浅。西方学者主要观点见表1。

1998-2001年王兴元对名牌生态系统进行了研究, 首次提出了“名牌生态系统”的新理论, 描述了名牌生态系统的成员组成及其利益平衡;名牌生态系统演化过程及其运行机制, 名牌生态系统核心能力及其扩张;名牌生态系统竞争与合作研究;名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预警性及其调控策略等问题, 基本上形成了名牌生态学的研究框架。这是国内首次将生态学应用到营销领域和品牌领域[3]。张锐等 (2002, 2003) 提出了“品牌生态系统”、“品牌生态管理”和“品牌生态学”的概念也进行了研究, 指出品牌生态管理就是对整个品牌生态系统的管理。并指出“品牌生态”的提出将从四个根本性转变把品牌理论和实践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即从品牌个体研究转变到品牌系统研究、从品牌系统研究转变到品牌生态系统研究、从品牌生态系统研究转变到品牌生态自组织系统研究、从品牌生态的要素和关系研究转变到品牌生态自组织系统的平衡与发展研究[4]。

王兴元教授在2004年对品牌生态学产生的背景进行了综述, 并提出了品牌生态学的研究框架。此后对品牌生态位测度及评价方法和品牌生态位原理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品牌生态学中隐喻研究的方法和意义。这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带动了国内品牌生态学的研究和发展。我国学者的主要理论观点见表2。

随着品牌生态位理论的提出, 王兴元 (2008) 对品牌生态位原理进行了总结, 将其总结为:品牌生态位重叠、品牌生态位分离、品牌生态位泛化、品牌生态位特化、品牌生态位动态变化、品牌生态位关键因子控制、品牌生态位多维竞争弱化、品牌生态位协同共生以及品牌生态位保护等原理[5]。其中应用较为广泛和研究较为成熟的品牌生态位理论主要有:品牌生态位适宜度理论、品牌生态位重叠理论、品牌生态位多维重叠弱化理论等。

2 品牌生态位测算研究

品牌生态位的测算可以从生态位维度,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的重叠度等方面来进行。其中, 品牌生态位宽带和重叠度是描述品牌生态在品牌生态系统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指标, 所以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两个指标上。

品牌生态位宽带和重叠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1) 品牌市场生态位宽度。它是指现实品牌生态位的限度, 其宽窄的描述主要依据品牌生态位在一个市场资源。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2) 品牌生态位重叠。它是指品牌在市场中所处的位置和所利用市场资源存在交集的状态。研究生态位重叠对企业制定品牌竞争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其测度公式为:

其中, Oij代表品牌i和品牌j的生态位重叠;Pia和Pja分别代表品牌i和品牌j对市场资源a (a=1, 2, …, n) 的利用, 或者说是品牌i和品牌j占有市场资源a (a=l, 2, …, n) 的个体数。品牌生态位重叠值的取值范围是0到1, 0表示品牌生态位完全分离, 1表示品牌生态位完全重叠, 即Oij越大, 品牌生态位重叠值越大。

此外, 在品牌综合竞争实力评价方面, 王颖聪 (2009) 运用AHP和模糊评价对样本品牌的综合竞争实力进行了定量测评, 对生态位重叠的竞争格局进行评价[5]。其原理与王兴元 (2008) 提出的模糊综合评价法模型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 公式如下:

式中, ω1, ω2, …ω8为权重, 构成品牌生态位状态评价指标体系, f1, f2, …f8分别是品牌对外部环境的适合度、品牌宽度适合度、与其他品牌重叠适合度、市场资源适合度、品牌自身能力、品牌市场地位、品牌区域盈利性以及品牌市场竞争强度。

虽然研究者们目前在品牌生态位影响因子的界定和测度方法有较大的差异, 还没有达成共识, 可以预见, 针对具体某品牌的生态位, 所得到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会有差异, 但品牌生态位测算对于制定有效的品牌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结论

综上所述, 品牌生态位在近几十年中显示出了蓬勃的发展势头, 尤其是在品牌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的测量方面, 研究者们都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 这和品牌生态位的本质属性不无关系, 即品牌生态位是一个多维生态位变量的集合体。此外, 品牌生态位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由于起步较晚, 发展时间不长, 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缺少实证研究作为理论的支撑, 品牌生态位的相关概念界定不清, 品牌生态位测量标准不统一等。

参考文献

[1]Asler.D.A.创造强势品牌[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4.

[2]温克勒.快速建立品牌:新经济时代的品牌策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

[3]王兴元.名片生态系统分析理论及管理策略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

[4]张焱, 张锐.国内外品牌本性理论研究综述[J].北京工商大学出版社:社会科学版, 2004 (1) .

[5]王兴元.品牌生态位原理及其对企业战略的启示[J].企业经济, 2008 (3) .

生态位特征 篇4

关帝林区典型弃耕地杂草群落植物种群

生态位研究

摘要: 通过在关帝林区实行全面踏查,在初步掌握林场主要植被类型的基础上,针对弃耕地和草地,分别对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组成进行样方法调查,综合考虑各物种在样方内的表现选取15个植物种进行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计算,分析群落特征和群落构建,阐明群落生态位特征及其调控因素。结果表明:铁杆蒿的生态位宽度最大,为5.662,说明该物种在杂草植物群落中环境适应性、资源利用能力较强,占据了较宽的生态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生态位宽度最小的则为田旋花,为1.033,说明该物种的环境适应幅度较窄,竞争力薄弱。生态位重叠的计测结果得知铁杆蒿与并头黄芩的生态重叠值最大,为0.845,当可利用资源不足时,易产生激烈竞争.其生态位重叠值最小的是达乌里胡枝子与蒲公英,值为0.015,说明它们之间几乎不存在竞争。研究该弃耕地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及其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对于指导该地区的人工植被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关键词:生态位;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杂草群落

山西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Research on Niche of Weed Plant Population of Typical Abandoned Farmland

in Guandi Forest Zone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farmland and grassland with the over all investigation in Guandi forest zone,are composed of survey sampling method in the shrub layer and herb layer species.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various species were selected in the 15 plant species niche breadth and niche overlap of computation,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structure of community , clarif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y niche and control factors.Research shows that Artemisia Sacrorum has the biggest niche width, get 5.662, explain that the weeds species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in plant communities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capacity are stronger, occupy a wide ecological amplitude, so the specie has a stro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 forest.The minimum ecological niche are Field Bindweed, get 1.033, explain that the specie environmental adaptation scope is narrow and is weak competitive species in forest.The niche overlap measurement results that Russian Wormwood and Scutellaria Scordifolia overlap value maximum,get 0.845.When the resource is insufficient to produce intense competition.The niche overlap value of the minimum are Lespedeza davurica and Dandelion, get 0.015, explain that there are virtually no competition between them.Variation the natural restoration process and species diversity of vegetation in the abandoned land, It has important theory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guiding the area of artificial vegetation construction.Keywords: ecological niche;niche breadth;niche overlap;weed community

杨晓倩:关帝林区典型弃耕地杂草群落植物种群生态位研究

目录

1退耕地草地群落植物种群生态位研究综述..............................................................1 1.1生物多样性与植物种群生态位.........................................1 1.2 恢复演替与植物种群生态位..........................................2 1.3 植物功能群与植物种群生态位........................................3 1.4 环境胁迫与植物种群生态位..........................................4 2.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5 2.1 研究地区概况......................................................5 2.2 研究方法..........................................................5 2.2.1 样地设置.....................................................5 2.2.2 植被调查.....................................................6 2.2.3 重要值计算...................................................6 2.2.4 生态位宽度和重叠计算.........................................6 3结果与分析...........................................................................................................7 3.1 生态位宽度........................................................7 3.2 生态位重叠........................................................7 4 结论与讨论..........................................................................................................8 4.1 结论..............................................................8 4.2 讨论..............................................................9 4.2.1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的关系.................................9 4.2.2 弃耕地杂草群落恢复对策......................................10 参考文献..........................................................11 致谢..............................................................11

杨晓倩:关帝林区典型弃耕地杂草群落植物种群生态位研究

前言

关帝林区是山西省最大的省直国有林区,森林资源雄厚、物种丰富,有林地和灌木林地占经营总面积的75.3%,木本植物种类达220余种。是黄河流域不可多得的绿色宝库,在山西省生态环境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太原市、晋中盆地及汾河走廊的生态屏障,对于改善和优化黄河中游的生态环境发挥着积极作用(王言荣,邢芳芳等,2002)。退耕地生态系统恢复的标志就是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和稳定的群落结构,并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探讨该地区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及其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对于指导该地区的人工植被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王正文,2004)。生态位既是群落种间关系的结果,又是群落特性的发生与发展、种系进化、种间竞争和协同进化活力的原因(陈昌笃,1996)。生态位不仅与物种多样性,物种竞争密切相关,而且还与群落结构和功能及演替与物种进化,群落物种积聚原理有关。生态位研究的意义,即研究农田杂草生态位,可以预测杂草群落演替,提高农田生态系统中气候、营养等资源的优化利用率;指导农业生产实践,从而减少投入,降低成本;推动生态位研究领域的积极发展(张国斌,李秀芹等,2007)。

1退耕地草地群落植物种群生态位研究综述

1.1生物多样性与植物种群生态位

生态位理论历来就是解释群落生物多样性和群落共建的重要理论,受群落生境异质性的影响,种群竞争导致物种占据不同的生态位,导致群落生物多样性增加。但近来,生态位理论受到群落中性理论的挑战,并出现了整合理论解释群落组成结构、功能特性和动态变化(黄建辉等,2000)。

在探讨植物群落空间位置上的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综合影响时,Weiher(1999)验证了植物种群生态位的空间位置变化会影响生产力进而导致多样性变化。黄建辉等(1994)提出竞争排斥理论认为高生产力将降低群落的生境异质性,使得生境变得更为均匀,从而使得种群竞争排斥增加,导致物种占据不同的生态位进而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杜国祯和李自真(2007)通过对高寒草地的牧草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生产力的研究表明,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复杂程度与生物多样性呈正线性关系。

因受植物种群竞争导致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黄建辉等(2000)提出种能理论,表明当有更多的能量输入群落或系统时,导致种群竞争增大,支持更多物种和营养级的可能性越大,植物种群生态位改变,生物多样性或丰富度在中等生产力水平时最高;任洪玉(2003)在研究黄土高原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实验中发现,群落的组成和环境发生变化的同时,其物种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高,但是丰富度指数的峰值出现在群落变

山西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化的中间阶段,即群落中性理论。Chase M.R.(1995)研究证明中度干扰能增加生物多样性,这是因为大陆的多次断开和岛屿的形成,植物群落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这些都是对物种形成和多样性增加的重要动力。同样,群落中不断出现断层、新的演替、斑块状的镶嵌等等,都可能是维持和产生生态多样性的有力手段。

随着植物种群生态位时间位置上的变化,生物多样性也发生着不同变化。杜国祯等(1991)对甘南亚高山草甸的植物群落进行了生物多样性种间关系和种群动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位在时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发生改变,物种多样性是增加的。温仲明(2004)在研究黄土沟壑区植被自我修复与生物多样性变化的结果表明,随着植被时间推移,物种多样性大体经历了由高到低而后逐步恢复稳定的变化过程。李裕元(2004)研究子午岭植被自然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植被时间推移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均表现为抛物线变化规律。

1.2 恢复演替与植物种群生态位

生态位理论是植物群落的演替恢复的重要理论基础,对于追踪群落的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以便准确地刻画群落各组分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生态位动态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生态学家们在探讨植物群落演替进程中的生态位动态变化中取得了具有生态系统经营管理和构建人工生态系统的多项理论和生产成果(金则新,2002)。

研究植物恢复演替的过程,了解群落各组分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生态位动态变化,可以帮助人为的控制演替方向。王伯荪和马曼杰(1982)对鼎湖山森林群落 25 个植物生态位演变的研究和陆阳(1986)通过对广东亚热带森林群落的格局与演进的研究,表明群落演替恢复的过程并不是所有植物生态位都发生演变和更替,而主要以骨干框架中的优势种群生态位为标志。张耀生和赵新全(2002)对中华羊茅草地进行演替恢复的过程中表明,演替恢复是一个植物种群生态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位置变化,种数逐渐增加,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逐渐上升的过程,生态位的分布伴随演替的进行亦趋于均匀化,从而使群落的结构复杂化,群落稳定性逐渐增加。其中大量的研究都强调了植物种群的生态位特性在演替过程中的重要性,其中优势种群的更替导致群落的演替,演替的最终结果是形成顶极群落。

通过在不同地域开展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坡面森林植被恢复演替技术,日本山寺喜成等(1993)在人工辅助自然植被演替的总体思路下,结合生态位理论探讨天然植被定向恢复演替技术,取得了一大批具有理论和生产意义的研究成果。陈志阳(2010)认为坡向对退耕地植被的生态恢复具有一定的影响,阴坡更利于退耕地的植被恢复。这主要是由于阴坡比阳坡光照时间短、水分条件好,低耐旱和喜阴物种易存活,利于植被的生长发育,使得其植物群落的生态指数均高于阳坡。

根据不同的演替恢复环境,提出不同的改良措施。景维杰等(2004)通过对黄土丘陵区现有的生态环境进行研究,表明自然植被的演替恢复较缓慢,可以通过植物的结构2 杨晓倩:关帝林区典型弃耕地杂草群落植物种群生态位研究

特征和土壤性质的变化规律,进行干扰(如补植、补播等)达到人为的加速演替,促进自然植被快速恢复。余作岳(1996)在“热带亚热带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生态学研究”中提出封山育林、林分改造和透光抚育是按照演替规律,人为促进顺行演替的发展途径。这些工作对我国群落演替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1.3 植物功能群与植物种群生态位

从植物功能群角度探讨植物种群生态位系统功能与稳定性维持机理、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与响应以及水分、养分利用效率等是植物生态系统研究的重点。生态位理论对植物功能群与群落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植物功能群与群落生产力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动态关系等进行了深入分析。但由于目前尚缺少一个规范、统一、明确的植物功能群研究方案,全球植物功能群的整合研究面临着外来物种及杂草的入侵以及人类破坏已对生物多样性保育等现实问题,继续开展植物功能群的稳定性的研究(强胜、曹学章,2001)。

群落水平的稳定性可能是由物种和功能群水平上的主要成分的互补作用引起的。白永飞等(2001)用功能群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内蒙古地区草原群落植物功能群组成及与群落初级生产力的关系分析,研究表明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群落生物量生产的可变性负相关,从物种到功能群到整个生物群落而逐渐增加。Gurezky等(2005)表明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不依赖于物种的数量,而是取决于存在的关键种和功能型。江小雷等(2004)的研究显示,功能群多样性和功能群成分均对系统功能有显著影响,物种数一定时,功能群多样性较高的群落其生产力水平也较高,而功能群多样性一致时,含C3、C4功能成分的群落其生产力水平较其他群落的高。陈佐忠(2000)认为,不同响应类型的功能群间的补偿作用可以增加群落稳定性。

不同环境因子对植物功能群的影响是多样的、复杂的和动态的。郑淑霞等(2007)把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作为不同的功能型,得出结论是随着气候干旱的加剧,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LMA(比叶重)均呈增加趋势。王成和金永焕(1999)通过研究发现植物地上、地下部分虽然分别占据着不同层次的生态空间,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关联。地上部分鲜重生物量是影响根系生态位的主要因子,它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合理经营地上部分,是促进地下部分健康生长,进而获得更大根系生态位的重要手段。胡建忠和正佳丽(2002)认为根系生态位垂直空间分布大多数为典型的表层聚积型。植物群落根系比单一种群或纯林根系具有更高的生态位指数。退耕地植物群落根系的生态位指数较为接近天然植被,明显高于农作物根系。

通过对农林渔牧业的研究,发现外来物种的入侵造成植物生态特性改变,引起种群生态位变化。彭少麟等(1998)从外来植物入侵及其对生态功能的影响的角度进行研究,彭少麟等(2000)通过对农林渔牧业的实验,研究证明外来植物引入或入侵,已对植物群落功能群产生影响,它们引起的生态系统平衡改变、生态位发生变化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造成了间接损失。同时,人工干扰也影响种群生态位的变化,如白永飞等(2006)

山西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探讨了放牧干扰对荒漠草原群落结构和功能群生产力的影响,表明在不同的放牧干扰下,群落的功能群组成一致,只在数量上存在差别。董全民等(2005)的研究显示,禾草和莎草类功能群的盖度、生物量、组成及高度与放牧干扰呈显著的负相关,而食杂草类和毒杂草类功能群与放牧干扰呈显著的正相关。因此需要研究通过人工调控达到改善生态的目的。

杂草入侵对植物种群生态位也造成严重威胁。强胜和曹学章(2001)从外来杂草方面入手研究其对植物群落功能群的影响,黄宝华(2002)对豚草的研究,张金良(1998)对北京地区三裂叶豚草的研究,李扬汉等(2002)对毒麦的研究以及仲崇信,卓荣宗(2002)对大米草常年的研究,表明杂草的入侵已经严重影响了植物功能群稳定性,导致生态平衡改变,春在季杂草大量生长期间,杂草对资源的利用程度会出现较大的重叠,而冬季大量杂草消亡,使得其重叠指数减小。因此需要研究通过人工调控达到改善生态的目的。王彦龙等(2008)研究证明在人工调控之下,人工播种的垂穗披碱草及入侵的优良乡土牧草冷地早熟禾、中华羊茅能充分利用群落资源,改善生态。对于稻田中的杂草,李盾和尚占环(2006)研究证明“黑土滩”次生毒杂草植物其幼苗更新力强,群落生态位越加趋于稳定。褚建君(1998)通过实验得知稻田中的主要杂草种群在不施用除草剂和水稻油菜连作的情况下,能够长期共存。由于综合环境条件的相对稳定,这些杂草种群在群落内对空间时间、资源的利用方面,以及相互作用的可能类型,趋向于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但是杂草种群之间,大都存在着生态位的重叠。因此,在杂草防除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杂草在时间和环境的相似性,选择对二者均有防除效果的除草剂来防除,以便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4 环境胁迫与植物种群生态位

即使是最稳定的群丛也不完全处于平衡状态,凡是发生次生演替的地方都受到环境胁迫的影响。如今植物种群生态正经历盐碱化、水淹、沙化、荒漠化以及人工污染的各种干扰,导致植被组成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格局发生变化。但许多生态学家认为干扰是一种有意义的生态现象,能预测退化草地的恢复演替方向,为荒漠草地植被恢复和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它引起群落的非平衡特性,强调了干扰在群落结构形成和动态中的作用,并提出各种防御措施来改善生态环境(许中旗、李文华等,2004)。

通过盐碱化草地出现的斑块可以分析出该地区的干扰程度。常学礼和邬建国(1998)对盐化草地的斑块形状进行了研究,发现斑块的形状一般呈几何形状,这是因为人类干扰所形成,因而易于出现相似的斑块形状。陈利顶和傅伯杰(1998)则表示斑块形状指数越小,斑块的形状越规则,简单;斑块形状指数越大,斑块的形状越复杂。陈子萱等(2007)通过对右玉盐碱化草地的研究,发现杂类草的竞争能力较当前优势种强,预测该盐碱化草地的利用价值进一步下降,需对该盐碱化草地进行合理有效地改良和治理,使该盐碱化草地恢复或重建其生态功能。杨晓倩:关帝林区典型弃耕地杂草群落植物种群生态位研究

了解水淹干扰对植物群落的影响,方便治理与保护。刘志民等(2002)探讨了草地受到水淹干扰后,原有的植物种间关系必然受到影响,导致植被组成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格局发生变化。王正文和祝廷成(2003)表明湿生植物对水分有相似的生态需求,它们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倾向于在水淹程度较重。

对于草地沙化、荒漠化,生态学家提出了许多保护措施,让草地的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有利于草地植被恢复。殷建(2012)提出的封育措施对沙化草地植被的恢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证明了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度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线性关系。表明在一定年限范围内,禁牧、休牧和补播3种措施对草地恢复、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积极作用。郑元润(1999)通过对奇台荒漠生态系统的物种研究提出生态位重叠为零的理论,一种是这两物种的生境方式完全不同,另一种就是物种生长稀疏分布不均匀,在荒漠中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较大。

2.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地区概况

研究区为山西省关帝山林区,位于吕梁山脉中段,东西宽约96km,南北长约120km,最高海拔2838.7m,最低海拔780.5m,平均坡度17.8°。林区范围跨越吕梁地区的8个县市。林区属暖温大陆性山地气候,地质地貌系由花岗岩隆起形成的亚高山山地,地形破碎,山体陡峭。关帝山林区总面积42.29万hm2,占全省总面积2.7%;林业用地32.16万hm2,占全省林业用地4.9%;有林地18.67万hm2,占全省有林地14.7%。林区活立木蓄积1491.56万m3,占全省20.64%;林区森林覆盖率56.66%,高于全省森林覆盖率40.66个百分点。关帝山林区的森林资源在全省占有较大比重,关帝上林区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全省也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部分地区过度及不合理的水土开发,生态环境问题日趋凸现,造成大量耕地被迫弃耕,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生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面对弃耕地面积的不断增大,人们即开始了弃耕地的恢复重建工作。本研究主要从弃耕地植被生物多样性、演替恢复规律、植物功能群及环境胁迫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根据植物群落生态位特性对典型弃耕地的恢复提出建议。

2.2 研究方法

2.2.1 样地设置

通过在林区实行全面踏查,在初步掌握种子园主要植被类型的基础上,针对弃耕地和草地,分别对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组成进行样方法调查。在研究区内,样方的设置分为20 m×20 m的大样方,共计33个,对样方内的灌木采用每木调查,在大样方的4个角和中心位置再布设5个5 m×5 m的小样方进行草本植物的调查,综合各物种在样方内的盖度及其在样方中出现的频率选取了15个植物种,进行生态位特征分析。各个样方的基本状况见表1。

山西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表1 样方的基本状况

Table1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plot 样方号 Quadrat number 01 02 地点 site 四科里 四科里 海拔 elevation 1472m 1472m 坡度 slope 15° 13°

坡位 Slope position 中坡 中坡

坡向 aspect 南偏东15° 南偏东15°

物种组成

species composition

杠柳 铁杆蒿 并头黄芩 田旋花 大车

杠柳 山刺枚 蒲公英 山棉花 山野豌

豆 山西马先蒿 沙棘 铁杆蒿 艾蒿 山野豌豆 并头黄

芩 蒲公英

艾蒿 旋覆花 长茎飞蓬 山野豌豆

大车前

达乌里胡枝子 艾蒿 田旋花 山棉花 山野豌豆 长茎飞蓬 蒲公英 并头黄

芩 杠柳 达乌里胡枝子 山野豌豆 蒲公

并头黄芩 田旋花 艾蒿 长茎飞蓬 03 04 05 崔家榆 崔家榆 呼榆沟口 1543m 1543m 1522m 10° 13° 6°

下坡 下坡 下坡

北偏东40° 北偏东40° 北偏东5°

06 呼榆沟口 1513m 15° 下坡 南偏东5°

2.2.2 植被调查

在种子园所辖范围内,在不同离地条件下分别选取典型植被群落,调查群落结构,即对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组成进行调查,掌握其密度、高度和盖度,计算重要值,分析群落的优势种,对群落进行命名。2.2.3 重要值计算

灌木层和草本层重要值计算公式如下:

RDRCRH3

式中,IV为重要值,RD、RC、RH分别代表相对密度、相对盖度和相对高度。2.2.4 生态位宽度和重叠计算 IV(1)Levins生态位宽度计测

BiPijlnPijj1r [1] 式中,Bi为种i的生态位宽度,Pij=nij/Nij,它代表种i对第j个资源的利用占全部资源利用的比例,nij为种群i利用资源状态j的数量,本文以种群i在第j个样方的重要值表示,r为资源等级数,本文为样方数(王琳、张金屯,2001)。杨晓倩:关帝林区典型弃耕地杂草群落植物种群生态位研究

(2)生态位重叠计测

PPijrkjOpj1rr2PijPkj2j1j1 [2] 式中,Pij和Pkj分别为种i和种k在资源位j上的数量特征值(楚光明等,2005)。

3结果与分析

3.1 生态位宽度

通过(1)式计算15个主要群落组分种的生态位宽度(表2)。

生态位宽度是反映物种对环境资源利用状况的尺度,它不仅与物种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征有关,而且与种间的相互适应和相互作用有密切关系。生态位越宽,表明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对各种资源的利用越充分,且往往在群落中处于优势地位(张峰,上官铁梁,2004)。由表2可知,铁杆蒿的生态位宽度最大,为5.662,其次是艾蒿和山刺玫,生态位宽度分别是4.432和3.882,说明这些物种在杂草植物群落中环境适应性、资源(养分、水分、空间等)利用能力较强,占据了较宽的生态幅,是此林区植被在演替过程中的主要优势树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尤其是在可利用资源量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更是如此。田旋花、蒲公英、并头黄芩等生态位宽度较小,说明这些物种在该环境适应幅度较窄, 处于劣势。山野豌豆、山棉花、山西马先蒿的生态位宽度居中,可能是因为所处环境与自身特性受到限制所导致。

3.2 生态位重叠

通过(2)式计算15个主要组分种的生态位重叠(表3)。生态位重叠是两个物种与生态因子联系上的相似性,也反映了植物间的潜在竞争关系。当2个物种利用同一种资源或共同占有某一资源(食物、营养成分、空间等)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张金屯,2004)。由表3可知,物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普遍较大,大部分分布在0.1以上。铁杆蒿与并头黄芩的生态位重叠最大,为0.845。其次是大车前与艾蒿为0.780。说明它们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达乌里胡枝子与蒲公英,值为0.015,说明它们之间几乎不存在竞争。但在本次实验中,一些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物种之间生态位重叠却较大,如:田旋

山西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花与大车前、田旋花与山棉花,这是适宜生境以斑块形式存在造成的。

表2 关帝林区典型弃耕地杂草植物群落生态位宽度

Table2 Guandi forest typical of abandoned farmland weeds community niche width 物种号 Species number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种名 species name 杠柳 山刺玫 沙棘 达乌里胡枝子 铁杆蒿 旋覆花 并头黄芩 田旋花 蒲公英 山野豌豆 山西马先蒿 山棉花 大车前 长茎飞蓬 艾蒿

拉丁名 The Latin name

生态位宽度值 niche breadth value

2.773 3.882 3.040 1.880 5.662 1.890 1.560 1.033 1.355 2.466 1.973 2.167 1.577 3.880 4.432

排序 sort 6 3 5 11 1 10 13 15 14 7 9 8 12 4 2

Periploca sepium Rosa davurica Hippophae rhamnoides Lespedezadavurica Artemisia sacrorum InulabritannicaL.Var Scutellaria scordifolia Convolvulus arvensis Taraxacum mongolicum Viciaamoena Fisch Pedicularis shansiensis AnemonehupehensisLem.PlantagomajorL Erigeron elongatus Artemisia verlotorum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1)通过Levins生态位宽度公式计测群落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铁杆蒿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值为5.662,说明该物种在杂草植物群落中环境适应性、资源(养分、水分、空间等)利用能力较强,占据了较宽的生态幅,在此林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生态位宽度最小的则为田旋花,为1.033,说明该物种的环境适应幅度较窄,是林区竞争力薄弱的物种。杨晓倩:关帝林区典型弃耕地杂草群落植物种群生态位研究

表3 关帝林区典型弃耕地杂草植物群落生态位重叠

Table 3 Guandi forest typical of abandoned farmland weeds community niche overlap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0.113 0.233 0.410 0.262 0.214 0.274 0.566 0.211 0.083 0.220 0.353 0.281 0.385 0.064 1 1 2 3 10

0.058 0.542 0.385 0.123 0.387 0.433 0.538 0.336 0.253

0.807 0.459 0.340 0.423 0.780 15 0.210 0.224 0.260 0.281 0.097 0.429 0.678 0.293 0.274 0.288 0.559 0.364 0.429 0.235 0.264 0.557 0.247 0.535 0.320 0.665 0.304 0.285 0.328 0.319 0.076 0.353 0.038 0.131 0.248 0.542 0.015 0.343 0.146 0.269 0.467 0.359 0.306

0.164 0.845 0.324 0.757 0.139 0.429 0.402 0.390 0.088 0.322

0.338 0.454 0.378 0.262 0.340 0.445 0.495 0.25 0.630

0.487 0.726 0.323 0.391 0.472 0.43 0.204 0.550

0.349 0.387 0.531 0.797 0.737 0.556 0.433

0.141 0.416 0.465 0.348 0.087 0.396 注:1杠柳2山刺玫3沙棘4达乌里胡枝子5铁杆蒿6旋覆花7并头黄芩8田旋花9蒲公英10山野豌豆11山西马先蒿12山棉花13大车前14长茎飞蓬15艾蒿

(2)通过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计测,表明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对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强,分布较广,因而与其它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也较大。有着相似利用资源能力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值较大。铁杆蒿与并头黄芩的生态重复值最大,为0.845,当可利用资源不足时,易产生激烈竞争.其生态位重复值最小的是达乌里胡枝子与蒲公英,值为0.015,说明它们之间几乎不存在竞争。

4.2 讨论

4.2.1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的关系

由于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植物自身的特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因此,二者有一定的联系,同时又有很大的区别。王仁忠(1997)关于生态位的研

山西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究认为,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能够与其他更多的物种有较高的生态位重叠度,而生态位宽度较低的物种,则与大多数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也较小,但与本研究中得出的结论不完全相符。本文在研究铁杆蒿与山刺枚的生态位重叠发现,生态位宽度都较大的物种间,其生态位重叠度不一定就高,它们的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值分别是 5.662 和 3.882,属于群落中的优势种,但是它们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只有0.28。其原因是,生态位宽度大的植物,对环境条件要求较低,生态幅度大,相应的与其它物种生态重叠的概率就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与其它物种的生态位重叠程度就高。另外,在自然演替较好的流域中,依据优势种与非优势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度大小,可以判断优势种的主要伴生种。同时也可以判断优势种间的相互竞争种,无明显竞争的优势种,则可能成为流域内顶级群落的优势种。4.2.2 弃耕地杂草群落恢复对策

以Clements(1997)为代表的群落恢复演替理论认为顶极群落是稳定的, 其余演替阶段都是不稳定的, 而本实验则证明不同演替阶段有不同的稳定性特征。植被群落恢复实质是植物与土壤、水分和气候等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而且群落物种多样性会随立地环境的变化有所差异,阴坡的各物种多样性指标明显高于阳坡,但其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因此, 弃耕地杂草群落的恢复应选择适应区域气候、土壤、水分及各类干扰的人工干预途径, 提高草地初级生产力和经济价值, 并保证草地质量及演替方向,以达到恢复生态的效果。杨晓倩:关帝林区典型弃耕地杂草群落植物种群生态位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昌笃.注目世界动向,迎接21世纪中国生态学新发展[J].科技导报,1996,1(2):7-9.[2]张国斌,李秀芹.岭南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的生态位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4)[3]黄建辉.物种多样性的空间格局及其形成机制初探[J].生物多样性,1994,2(2): 103-107.[4]杜国祯.李自真.青藏高原退化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探讨[J].自然杂志.2007(03)[5]温仲明.黄土丘陵区植物叶片与细根功能性状关系及其变化[J].生态学报.2011(22)[6]李裕元,邵明安.子午岭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植物多样性的变化[J].生态学报,2004, 24(2):252-260.[6]王伯荪,马曼杰.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演变[J].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 1982,1(1):142-156.[7]山寺喜成.自然环境を再生すゐ绿の设计[M].东京:森北出版,1993:30-55.[8]景维杰,韩蕊莲,侯庆春,等1不同间距水平阶集水及造林效果的研究[J]1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19(3):38-401 [9]白永飞.陈佐忠.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植物种群和功能群的长期变异性及其对群落稳定性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00,24(6):641-647.[10]余作岳.彭少麟.热带亚热带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生态学研究[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6:22-49.[11]张耀生,赵新全.高寒牧区中华羊茅人工草地退化演替的数量特征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2(03)[12]陈志阳.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主要植物群落自然恢复演替进程中种群生态位动态[J].水土保持通报.2010(04)[13]强胜.曹学章.外来杂草在我国的危害性及其管理对策[J].生物多样性.2001(02)

[14]江小雷,张卫国,严林,等.植物群落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J].草业学报, 2004,13(6):8-13.[15]白永飞,李凌浩,黄建辉,等.内蒙古高原针茅草原植物多样性与植物功能群组成对群落初级生产力稳定性的影响.[J]植物学报,2001,43(3):280~287.[16]陈佐忠.内蒙古半干旱草原气候生态相互作用问题——IMGRASS计划初步结果[J].地学前缘.2000(02)[17]郑淑霞,上官周平.黄土高原油松和刺槐叶片光合生理适应性比较[J].应用生态学报.2007(01)[18]金永焕,王成.长白山区天然红松阔叶林乔木种多样性变化[J].山地学报.2004(01)[19]胡建忠,郑佳丽.黄河上游北川河流域种子植物的区系特征[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2(04)[20]彭少麟.恢复生态学与广东省复合农林业的发展[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0(03)

[21]董全民,马玉涛,李青云等.牦牛放牧对小蒿草高草甸暖季草场植物群落组成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5,25(1):95-102.[22]黄宝华.基于MODIS数据FPI-NDVI火灾监测方法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2(02)

[23]张金良.北京地区三裂豚草封锁除治技术的应用,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暨第3届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究会论文集[Ml.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4]李扬汉.稗属杂草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J].杂草科学.2002(03)

[25]王彦龙,马玉寿,孙小弟,施建军,董全民,盛丽.格姆滩黑土滩人工草地植物量及营养季节动态研究[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1)

山西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26]许中旗,李文华,许晴,等.禁牧对锡林郭勒典型草原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 2008,27(8):1307−1312 [27]郑元润.高效持续防治荒漠化新途径初探——毛乌素沙地“三圈”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林业科技管理.1998(02)

[28]李盾,尚占环,龙瑞军,马玉寿,丁路明.青藏高原“黑土滩”次生毒杂草群落成体植株与幼苗空间异质性及相似性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2008(05)

[29]褚建君,黄建中,王庆亚,李扬汉,傅德清,陈惠英,吴延祥.油菜田草发生消长规律的研究[J].杂草科学.1998(02)

[30]金则新.浙江天台山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序列群落物种多样性[J].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2,19(2): 133~133.[31]常学礼,邬建国.科尔沁沙地景观格局特征分析[J].生态学报.1998(03)

[32]陈利顶,傅伯杰.景观生态学中的格局分析:现状、困境与未来[J].生态学报.2008(11)

[33]陈子萱,田福平,牛俊义,王军强,轩春香.玛曲高寒沙化草地植物生态位特征研究[J].草地学报.2007(06)[34]陈志阳,田小梅.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主要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14):280-282 [35]刘志民,寇振武.科尔沁沙地荒漠化及生态恢复研究展望[J].应用生态学报.2002(12)

[36]王正文,祝廷成.松嫩草原主要草本植物种间关系及其对水淹干扰的响应[J].应用生态学报.2003(06)[37]张金屯.数量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8]张峰,上官铁梁.翅果油树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04,24(1)B70)74.[39]王言荣,邢芳芳,刘洁;山西省县域生态环境脆弱度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05.02.[40]GURETZKY JA, MOORE KJ, BRUMMER E C, et al Species diversity and functional composition of pasture that vary in landscape position and grazing management [J].Crop Science, 2005, 45: 282-289.[41]Weiher E.O.,vander Werf A, Thompson K, et al.Challenging Theophrastus: A common core list of plant traits for functional ecology[J].Veg.Sci.,1999, 10(1):609-620.[42]Chase M.R., Boshier D.H., Bawa K.S.Mircosatellite markers for population and conservation genetics of tropical tress[J].AmerJ Bot,1995,82(1):468-475.Oecologia,2006, 149:115-122.杨晓倩:关帝林区典型弃耕地杂草群落植物种群生态位研究

致谢

本论文是在郭跃东老师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题目选定、实验数据研究的过程,到最后的论文撰写,郭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勤奋的敬业精神都让我受益终生,我将以此激励自己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上积极进取,勇往直前。在此衷心感谢郭老师在整个论文撰写过程中的谆谆教诲和亲切关怀。在论文完成过程中,还要一些同学和学姐学长们给我的指导和意见。在此一并向你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深深感谢林学院的领导和老师对我的关怀和培养。同时论文的完成也得益于同学的帮助,在此对我的同学以及朋友表示忠心的感谢!感谢我的父母,他们是我的精神支柱和动力,使我能够顺利的完成我的学业。最后对参阅本论文的评阅和答辩工作的老师表示感谢。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论文设计 中曾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以及在设计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

杨晓倩

LED广告的媒介生态位分析 篇5

在目前广告业整体增长幅度稍有放缓的情形下, 户外广告与新媒体广告的增长速度却发展迅速, 这使得LED广告成为了广告行业的翘楚。LED是取自Light Emitting Diode的缩写, 中文译为“发光二极管”。LED广告兼具户外广告与新媒体广告的功能, 在我国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时期LED广告与城市建设交相辉映, 在户外广告领域发挥其强劲的经济拉动作用。2008年奥运会的召开则直接推动了体育场馆用屏数量的快速增加, 同时由于奥运会用屏对LED显示屏的品质要求较高, 因而高端屏幕的使用比例相应有所增加, 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将带动LED显示屏市场的增长。

LED广告在未来的数字化生存中是一种独特而出色的信息传播方式。用媒介生态及媒介生态位理论, 为我们研究LED广告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一、LED的个性化生存:创造图像时代新的媒体接触点

随着大众对LED广告的关注越来越多, 为了更清楚地看待LED的现状和未来, 我们将LED广告看作是有机体, 作为有生命的有机体, 它必占据着一个生态位。奥杜姆 (E.P.Odum, 1959) 给生态位 (niche) 下的定义是:“一个生物在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状况, 而这种位置和状况则决定于该生物的形态适应、生理反应和特有的行为 (包括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 。”“一个生物的生态位不仅决定它生活在什么地方, 而且决定于它干些什么。” (1) 把握好自身的生态位, 抓住时代契机, LED广告有望成为图像时代的广告新宠儿。

媒介形态的变迁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图像媒介的作用早就被人所认识。早在20世纪20年代, 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一书中就指出:“图像总是最能确信无疑地传输思想方式, 其次才是唤起图像记忆的文字。”米切尔声称现代社会已经步入“图像时代”, 并将其框定为托马斯·库恩所称的范式。他认为, 如果说上一个“范式”是由语言学、语义学、符号学、修辞学等所主导的, 将艺术、媒介和文化都视为“文本”的“文本时代”, 那么目前我们所在的范式则是由图像主导的“图像时代”。 (2) 英国著名的艺术批评家伯格面对强有力的视觉景观作出如此评价:“在历史上的任何社会形态中, 都不曾有过如此集中的形象, 如此强烈的视觉信息。” (3)

生活方式的变化驱动户外媒体的发展, 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的受众不断分化后, 户外媒体已成为真正的大众媒体, 其独特价值无可替代。作为一种新媒体广告形式, LED广告是新媒体技术与户外广告发布形式的完美结合。LED显示屏的特点是画面色彩鲜艳、立体感强、高亮度、大尺寸, 此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广告发布、医疗、航天等众多领域。 (4) LED广告作为一种环境媒介被大众消费, 它全时空覆盖的特点使信息能在最大范围内得以共享, 且形象生动逼真、声色优美感人能充分调动人体各种感觉器官, 穿透力和影响力极强。很多迹象表明, 影像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纽约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詹里姆·布鲁诺通过研究发现, 人类记忆的10%来自于听觉, 30%来自于阅读, 60%则是通过视觉和实践获得。 (5) 然而, 当我们被精妙的LED广告吸引时, 也许不会意识到这些电子显示屏所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以及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微妙变化。广告是当今时代最出色的大众媒介, 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它可以利用媒介特别是电视图像的独特魅力制造流行共识、传播流行神话。商品通过广告的影像形成难以抵御的诱惑, 构成大众的欲望诉求, 并通过广告的乌托邦话语将消费群体习性化与归类化, 使消费者群体“重新部落化”。 (6)

在重视图像传播的时代, LED广告的横空出世打破了单时空覆盖, 转向了全时空的强效覆盖。LED电子显示屏的广告动感立体、色彩艳丽, 加上大尺寸的辐射效果, 往往以先声夺人的气势吸引大批受众的眼球, 因而创造了全新的媒体接触点。

二、LED广告的生态位创造策略

在广告媒介竞争激烈几近饱和的大局势下, LED广告以其全新的姿态开创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在广告市场这块大蛋糕上分取了自己的一份。作为一个新生事物, LED广告是在广告媒介丛林中新成长出来的一个有机生命体。从无到有, LED广告媒介实现了生态位的创造。

当人们面对一个地方已经饱和且竞争充分的媒介市场, 为了避免因猛攻这一市场而造成媒介巨大损伤, 针对当地市场被忽视的“空白生态位”直接引种或创办媒介以迅速填补空位、形成优势的竞争措施, 被称为生态位创造策略。 (7) 而LED广告媒介的发展是其向空白生态位进军、向相关生态位扩张、在竞争不充分的区域扩展生态位的策略选择。挖掘新的媒介生态位创新了自己, 并通过新的传播科技和经营手段创造新的广告媒介需求。

LED占据了特定的生态位之后, 并不意味着它可以一劳永逸, 因为它的生态位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相对的、暂时的、动态的。LED广告的演进占据了原先报刊、广播、电视的部分广告生态位, 对它们形成挑战。但是, 因为这些广告媒介都是根据自身的特定和功能建立和发展的, 因而它们的生态位并不完全重叠, 所以各个广告媒介需要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运用不同的工具和载体, 针对不同的受众和资源, 组织媒介生产和实行错位竞争的销售措施, 分工协作、共存共生, 寻求建立一种新型“竞合关系”, 即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模式。 (8) 北京广播学院的田本相教授将这种现象喻为“植物群落式”, 它们就像生长在同一个空间的植物群落一样, 各株所占据的只是自己才适宜的生存空间层次, 虽然共同利用同一空间、土壤、养料与阳光, 却能和谐共处。

任何一种媒介都必须有其特殊的时间与空间上的位置与状况, 即有其特殊的生存与发展的土壤和条件。LED广告找准了自己的生态位, 通过对生态资源和媒介优势的充分利用, 实现了广告媒介的差异化竞争, 分散了经营风险, 并确保了整体生态位的占据。

三、竞争中LED的互惠共生策略

在当今世界, 媒介市场不再是早期人们所想象的那种你死我活的争斗场, 而是由各种相互联系的共生要素组合在一起的生态系统。有传播学者认为, 新的媒介不是自发或独立产生的, 而是从旧媒介的形态变化中逐渐形成产生的, 所以旧的传播形式通常不会死亡, 它会继续演进和适应。它们之间似乎是一种相互协调、共进共荣的关系。正如杰克·富勒所说:“每一种媒介都有身的优势与劣势, 新媒介通常并不会消灭旧媒介, 他们只是将旧媒介推到它们具有相对优势的领域。”

生态学告诉我们, 生物在保持自己优势的同时还要适时扩大自身优势, 这也是生物能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LED广告的发展也是一样, 它的生态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也会随着整个媒介生态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所以, 在广告媒介竞争中, 不仅要保持个性发挥优势, 还要适时使优势最大化。因此LED广告的媒介生态环境总是处于一种流动状态中, 它追求的是一种动态的平衡。LED广告媒介需要竞争, 因为竞争可以激励它在大环境下能不断衍变, 并且在动态的发展中产生新的平衡, 从而使整个媒介生态显示出勃勃生机。

LED广告的诞生和发展无疑给广告界的生态环境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它在形式上、内容上也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紧随社会进步。在生存发展的土壤和条件改变时, 还必须结合新的生态资源, 扩大优势。袁薇佳在《生态学视野中传播媒介形态变化》中说:“就人类传播媒介的发展来看, 每一媒介的出现到成熟都走过了一条根据自身技术的优势准确进行定位, 从而在传统媒介已充分发展的空隙谋得自己发展的路。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定位都开创了人类交往和社会活动的新方式”。LED广告发展离不开对自身所处的生态位的正确认识。如何做到既能立足于所处的独特生态位进行媒介经营, 又能够灵活地按经营目标来实现优势最大化, 让LED广告媒介尽早适度地经受市场经济的考验, 是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四、结论与建议

在目前的广告媒介生态环境中, LED广告面临着多方面的竞争:一是传统媒体同新媒体广告的竞争, 二是主流媒体同非主流媒体广告的竞争, 三是国内媒体广告与海外媒体广告的竞争。在此媒介市场上, 机遇与挑战并存, LED广告得牢牢把准自己的生态位, 同时使自己的优势最大化, 扬长避短, 以技术为保障, 坚持绿色传播的原则, 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同社会协调发展。

然而, 当户外数字化广告日益走向繁荣时, 一些社会环境问题也浮出水面, 如LED广告电子显示屏妨碍道路行车安全、对附近居民形成光污染或噪音污染等。针对这种情况, 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对户外LED广告产业出台相应的监管措施, 这不仅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 排除交通安全方面的隐患, 也有利于确保每位公民的空间权利。

首先, 在制度上, 出台相关监管措施, 提高行业准入门槛。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户外广告位置的申请以及许可工作, 并将LED电子显示屏设置纳入户外广告设置规划, 实行总量控制,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安全评估, 不能形成光污染、噪声污染、电磁辐射污染等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同时, 这一系列监管措施可以杜绝小型企业通过空间占位谋利的行为, 从而保护大中型户外数字化媒体企业的运营利益, 有助于市场走向良性发展。

其次, 在管理上, 对城市LED屏幕设置作出具体规定。对城市LED大屏幕及街道LED屏分别设立限制。出于安全考虑, 将户外电子显示屏设置在城市公共广场或步行街的适当位置, 在城市主干道两侧不得播放活动画面等。

再次, 在技术上, 制定LED电子显示屏的安全技术标准。建议电子显示屏采用先进技术和节能环保的优质材料制作和安装, 尽量减少材质的能源消耗, 减低声、光污染。

另外, 在内容上, 对广告信息的播出作出限制。户外电子显示屏播放的广告、新闻等应符合广播电视管理和知识产权管理的有关规定, 并让其承载一定的公益及政府宣传作用, 使其融入城市整体形象的建设之中。

参考文献

①尚玉昌、蔡晓明编:《普通生态学》 (上册)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P.283

②张巨岩:《权力的声音》, 三联书店2004年版, 第133页

③周宪:《崎岖的思路》,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第134页

④汤筠冰:《LED广告的视觉传播形态、特征及趋势》, 《现代传播》2008年第1期

⑤[美]保罗·莱斯特著, 李长俊译:《视觉传播:形象、载动、信息》,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第447页

⑥⑦邵培仁:《媒介生态学》,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8年3月第1版, 第208页、第74页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股东关系分析 篇6

生态位理论是生态系统结构中的一种秩序和安排,不同类型物种拥有不同的生态位,生态位相近、重叠或者完全相同,就会发生残酷的竞争。 从公司治理的实践来看, 股东种群生态位的识别及其相应生态对策选择的研究工作迫切需要得到关注。 大股东之间控制权争夺事件逐渐显现, 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不同类型大股东之间存在严重的生态位重叠现象。因此, 本文从生态学的视角解析股东生态位理论及其本质内涵, 为今后进一步研究不同股东生态位状态下股东的生态对策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一、股东生态位的界定

(一)自然界中的生态位

Grinnel[6]最早认为生态位代表物种需要的环境资源和占据的空间位置,随后Hutchinson[7]认为生态位是生物单位生存条件的总和,而Whittaker[8]提出生态位是种群在时间、 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随着生态位内涵不断的发展和深化,发现生态位的概念重点在于位置和关系上,其中位置指物种在系统中的时间位置或者空间位置;关系是指种群间的生态关系。

(二)从自然生态位到股东生态位

从自然生态位到股东生态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生物体与股东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1)无论自然人股东还是由若干人构成的法人股东,都与生物体一样具有有限的生命;(2)在一定空间内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股东构成股东种群或群落;(3)股东之间的生存发展如同生物物种一样均是一种生态关系。

另一方面, 生物生态位和股东生态位具有各自特殊属性,也存在本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1)生态位的选择性。 生物生态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选择性空间较小, 而股东可根据自身利益诉求或资源禀赋自主选择是否进入某生态环境;(2)生态位的区域范围。 生物生态位的区域范围基本就在生物活动的范围里,比较固定;而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提高,股东之间的地域约束越来越小, 生态位区域范围较广;(3)生态位对环境的反作用。 股东不仅要适应错综复杂的环境,更主要的是能动改变环境。 生物生态位与股东生态位的简化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三)股东生态位的概念界定

生物与种群之间的共性要大于个性, 从种群角度研究生态位即可得出个体的生态位, 所以把具有一致识别特征的股东归为一类, 再结合股东生态位与自然生态位的相似性以及差异性, 将股东生态位定义为股东种群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能动地与其他股东种群及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地位。

股东关系的研究从自然生态学领域中获得理论和思想上的灵感, 股东生态位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股东间的合作与竞争。 将生态位理论引入股东关系研究中的目的在于, 研究不同类型股东之间及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以实现不同类型股东在数量、关系以及利益等方便的均衡发展,最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股东财富最大化。

二、股东种群类别的划分

股东种群是股东生态位的研究对象, 其科学的分类是研究处于同一环境或不同环境下的股东种群之间的生态关系的基础。

(一)自然界中的分类依据

生物学分类主要是依据物种的特征及其在进化过程中的亲缘关系来划分的。 继达尔文提出适者生存理论后,Hamilton[9]提出了亲缘选择理论(Kin Se-lection Theory), 认为自然选择忽略了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 即使利他行为可能会给利他主义者带来危险,但利他主义者仍然会帮助自己的亲属,来增加与利他主义者相同的基因遗传给后代的可能性。

(二)股东种群划分的理论分析

对于股东群体来说, 前期研究主要集中在股东间的代理关系上, 忽略了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10],其中最明显的社会关系就是亲缘关系,具备了借鉴生物种群分类的基本因素。

亲缘选择理论为解释股权制衡失效提供了新的支持。 股权制衡度主要反映其他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牵制力量,但研究结论却大相径庭,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忽略控股股东的亲缘选择行为。 随着会计准则的日趋完善和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 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以获取私有收益的所要承担的风险和成本就越大[10],自身直接适合度接近于极限,控股股东若要提高其广义适合度,就要帮助关系近的股东,即便这可能会存在这些股东种群背叛的风险, 但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传承良好关系的可能性。

(三)股东种群类别

结合亲缘选择理论, 本文借鉴自然界依据亲缘关系远近,将股东群体划分为控股股东、关系股东、次关系股东和其他股东。 其中,控股股东指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或按股权比例、 公司章程等能够控制公司董事会组成、左右公司重大决策的股东;关系股东指直接与控股股东存在持股关系或亲缘关系等经济或社会关系的股东; 次关系股东指不直接与控股股东但与关系股东或者彼此之间存在经济与社会关系的股东。

三、股东种群间生态位关系分析

(一)股东生态位关系分析的意义

适者生存理论和亲缘选择理论为深入研究股东群体提供了突破口,能够在公司治理理论基础上,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不同股东种群生存的不同行为对策,都是为了占据相对自身最有利的资源,这需要理性分析和处理与其他股东种群生态位的关系, 是分析股东生态位关系的现实意义。

首先,有利于合理配置股东资源。 在股东生态位基本重叠状态下,资源更容易显现它的紧缺性,而在股东生态位分离状态下,存在资源闲置,这就需要股东扩充资源利用范围,减小共同资源的竞争,同时使闲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其次,有利于促进占据与能力相匹配的股东生态位。 不同股东管控或者驾驭风险等能力的差异决定了他们获取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从而决定了股东种群间的生态位边界;最后,有利于寻求股东种群间互惠共生的均衡状态。

(二)股东生态位关系的理论分析

股东种群之间生态位的关系存在三种形式:股东生态位基本重叠(Shareholders’ Niche Breadth,“2b ” ) 、 股东生态位部分重叠(Shareholders ’ Niche Overlap , “o ”) 和股东生态位分离(Shareholders ’Niche Separation ,“s ”)。 假设股东种群1 和股东种群2 是任意两个股东种群, 则股东生态位的关系分析如图2所示。

图2中,状态(a)为股东生态位基本重叠。 两种股东种群的生态位分离度s均小于其生态位宽度b1和b2,说明它们几乎利用相同的资源,存在着严重生态位重叠现象, 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发生激烈的竞争,还与各自的生态位宽度相关,从长期看,竞争的结果是要加大生态位的分离度,向状态(b)发展以减缓种间竞争;状态(b)为生态位部分重叠。 两种股东种群的生态位分离度s均大于其生态位宽度b1和b2,说明两个股东种群间生态位重叠较少,这意味着物种之间存在比较适度的竞争,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状态(c)为生态位分离。 两种股东种群的生态位分离度s大于生态位宽度b1与b2之和, 说明两个股东种群间不存在生态位重叠现象, 但两个曲线之间的资源未被完全利用,造成资源闲置,随着股东种群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变化, 闲置资源必然会被逐渐利用,因而状态(c)也有向状态(b)变化的必然趋势。

四、结论与启示

信息生态位视野下读者权范式分析 篇7

一、读者权范式分析的新视角:信息生态位

本文借鉴生态学中的生物生态位原理,从理论上对信息生态位的维度与宽度进行探讨。

(一)信息生态位之维度。

信息生态位是多维度的。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将信息生态位归纳为三个维度,即功能维度、资源维度和时空维度,其分别对应信息功能生态位、信息资源生态位和信息时空生态位三个方面。

1. 信息功能生态位。

信息功能生态位是指信息人在信息环境中所充当的角色及其所承担的社会职能,反映的是信息人在信息社会中的角色定位和信息人之间的职、权定位。在信息环境中,信息人可以是信息生产者、信息传递者或信息消费者。信息人的信息功能生态位主要是由其信息素质和社会分工决定的,而信息人的信息功能生态位又决定了其工作任务、活动内容及对信息资源的需求。

2. 信息资源生态位。

信息资源生态位是指信息人在信息环境中占有和利用信息资源的状况。这里所谓的信息资源是指广义的信息资源,主要包括图书和情报知识信息内容资源、信息技术资源和信息客户资源等。由于信息资源总是稀缺的,因此,信息人必须获取、占有和利用相应的信息资源,在信息环境中取得相应的信息资源生态位。信息人的信息资源生态位主要是由其信息资源需求、信息资源获取与利用能力决定的,而信息人的信息资源生态位又决定了信息人在信息环境中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3. 信息时空生态位。

信息时空生态位也是复合生态位,包括信息时间生态位和信息空间生态位。信息时间生态位是指信息人的信息活动占用的时间段。信息空间生态位是指信息人生存空间(信息人所在地)和活动空间(即信息人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和提供信息服务的空间)的类型(现实空间或虚拟空间)与区位。信息人的生存和活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必须取得相应的时空生态位。信息人的信息时空生态位主要取决于信息人的信息活动性质和信息时空占有与适应能力,又决定了信息人的信息活动效率和效益。

(二)信息生态位之宽度。

在信息生态系统中,信息生态位宽度是指信息人在不同的信息生态维度上对多个信息环境因子适应、占有和利用的范围与数量。信息生态位宽度表示信息人具有信息功能和利用信息资源多样化的程度,也反映了信息人信息资源利用能力和竞争水平。在不同的信息生态位维度上,有不同的信息生态位宽度的概念,其含义有所差异。

信息功能生态位的宽度是指信息人在信息环境中充当信息角色的类型和承担信息职能的多少。如前所述,信息人在同一时期内可以只充当一种信息角色,也可以充当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角色,充当的角色越多,其信息功能生态位就越宽,只充当一种角色,则其信息功能生态位较窄。即使是同一信息角色,承担信息职能多的信息人的生态位比承担信息职能少的信息人的生态位宽。信息资源生态位的宽度是指信息人在信息环境中占有和利用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信息时空生态位的宽度主要是指信息人在信息环境中占用空间类型的多少与占用空间的大小及占用时间的长短。如果某信息人占用了多处信息空间且每一处空间都较大,或只占用一处信息空间但该空间很大,则该信息人的信息空间生态位较宽;如果某信息人只占用一处信息空间且该空间不大,则该信息人的信息空间生态位较窄。一个信息人占用的信息活动时间越长,则其信息时间生态位越宽。社会分工的粗细程度、信息资源的丰乏程度及信息人的生存竞争能力等对信息生态位宽度有重要的影响。

生态位现象对所有生命现象而言具有普遍性,生态位原理不仅适用于生物界,而且适用于人类社会。信息时代,人类的各项社会活动都与信息有关,信息生态位是人类社会活动最基本、最基础的生态位。因此,借鉴生态学中生物生态位的原理,研究信息生态位理论对丰富信息科学和生态科学的内容,指导人们在信息社会中和谐而有效地开展各项活动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信息生态位中读者权的范式转换

(一)式微到正统,读者的从属性地位到读者至上的理念转换。

读者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其形成和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是随着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受到重视的,确切地说,是图书馆私立性、封闭性与少数人专用性向图书馆的公众性、开放性和民主性的转变而形成的。

考察我国图书馆的发展史不难看出,先有图书,再有图书馆收藏,图书馆收藏起源于官府,据《史记》记载,老子就做过“周守藏宝王史”,春秋战国之际,随着“学在官府”局面的打破,图书的收藏也从官府发展到民间。孔子、墨子为了办学的需要,收藏图书作为教材,如孔子就收藏和整理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商周至清朝,中国图书馆虽已发展了两千多年,但图书资源基本上为奴隶主或封建朝廷和官府所有,民间图书资源也只为少数学者作为私家藏书。这些藏书,无论哪一种形式均不对民众开放,而只为特定对象服务,也就无读者权可言。到清朝末年,由于民主运动的发展和高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提出了图书馆应面向全体民众的民主主义思想,主张图书馆应以教育民众、启迪民智为宗旨,允许并吸引人民入馆读书。由于民主思想的推动,清朝廷被迫废止科举,兴办学校和图书馆。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长沙建立我国第一所现代公共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宣统元年(1909年)在北平建京师图书馆,即现在北京图书馆前身。随着国家公共图书馆的建立和开放,普通民众才有入馆利用图书资源的机会,也才有人民利用图书馆藏书,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权利。由此可见,我国现代图书馆思想的倡导者康有为、梁启超提出的图书馆应面向全体民众开放,赋予人民利用图书馆藏书的权利,是读者权的萌芽,但还不是完整的现代意义上的读者权。

图书馆是社会教育机构之一,其职责是收集、整理、汇编图书资料,向社会公众提供图书馆服务,帮助学习,鼓励创新,使读者权能充分实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适应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多方面的需求,我国图书馆积极探索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模式,尤其是服务理念方面,把“读者至上,以人为本”作为办馆的理念和指导思想。

(二)从边缘到中心,借助公民文化权利,读者权利正在引起关注和重视。

在我国图书馆界,正面提出保护读者权的文章著述几乎没有,这与我国尚未制定图书馆法不无关系。我认为,日本学者森耕一和佐佐木顺二在《图书馆法解读》和《图书馆利用者权利宣言》中对利用者权利所作的概括,仍值得我们借鉴。结合我国的实际,读者权归纳起来大致有七项:

1. 接受“最好图书馆服务权”。

什么是“最好图书馆服务”?佐佐木顺二解释道:不是指服务的数量指标,也不是仅仅和图书馆的经费状况相联系,而是指和国力与经济力等相适应的图书馆服务,包括接受最好的图书馆员提供的服务。笔者认为,最好的服务,既包括图书馆的硬件,如图书馆的建筑水平、藏书内容、借阅设施等应是最好的,又包括国图书馆的软件,如馆员的服务素质、服务态度等都是最好的。

2. 不接受区别对待的权利。

任何读者在利用图书资源和图书馆设施的过程中一律平等,不能将读者分为三六九等,划分“专家”、“学生”借阅室,区别对待,甚至规定图书馆的设施什么人能使用,什么人不能使用,等等,对读者不能一视同仁。这是对读者权的侵害,读者有权拒绝。

3. 阅读自主权。

读者为了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和提高自身素质,对阅读内容和方式有自主决定权,不应受别人支配和安排,更不允许人为地设置障碍进行阻止。如古代的“焚书坑儒”、现代的“文化大革命”大肆禁锢书籍,以及现在有些图书馆打着市场经济的幌子,对读者阅读图书资料设置名目繁多的收费服务等,都是有损读者阅读自由权的行为。

4. 咨询权。

咨询权是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料向图书馆工作人员询问图书信息的权利。日本图书馆法在图书馆服务的法定内容中明确规定:图书馆员具有丰富的有关图书馆资料的知识,能够承担利用者的咨询。通过咨询,读者能快捷地了解新的图书资料信息,节省个人查找的时间,提高阅读效率。

5. 读者阅读秘密被严守的权利。

时下,人们热衷于讨论“隐私权”问题。个人对图书资料的利用范围和借阅登记也是个人隐私,应受法律保护却是鲜为人知的。1979年日本改定的《图书馆自由宣言》明确规定了“图书馆为利用者保守秘密”的内容。读者阅读什么图书,属于利用者的个人秘密,除法律规定的情形外,图书馆不能将利用者的读书事实向外部泄漏。跟日本相比,我国图书馆在保守读者秘密方面几乎是空白的。

6. 读者人格尊严权。

读者人格尊严权是指读者在利用图书馆资源获取知识和信息时,享有其人格尊严得到尊重的权利。这是读者权精神权利的重要内容。我国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某些图书馆和某些图书馆工作人员,为读者服务的意识淡薄,不是以服务者,而是以读者的领导者自居,对读者某些“不规范”的借阅行为进行训斥,动辄实施“罚款”,甚至怀疑读者窃书,对读者进行非法搜身,责令读者写书面“检讨”,并张贴公示,这是违反图书馆服务宗旨,有损读者人格尊严权的行为。

7. 图书馆管理的参与权和建议权。

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服务机构,如何保障提供最好的图书馆服务,满足不同读者的利用要求,其运作和管理应该采用召开听证会的形式,经常听取读者的建议,引导读者自觉为图书馆的管理献计献策,允许读者“参政议政”。因为,图书馆经营管理直接关系到读者权利的行使和实现。

综上所述,读者权是读者利用图书馆的图书资源获取科学文化知识和信息的权利,是读者受教育权的权能之一。读者权具有权利义务的统一性,它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读者权的内涵将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目前,我国尚未制定《图书馆法》保护读者权,我们在谈读者权的法律保护时,只能在宪法、教育法的相关规定中寻找法律依据,这虽然不影响读者权作为公民文化权的存在,但我国拟制定的《图书馆法》中很有必要设专章规定读者权。

摘要:文章以信息生态位理论为视角, 展示了读者权利范式分析新维度。从几个不同方面论述了读者权, 包括功能生态位、资源生态位、时空生态位等。强调人即读者是信息生态系统的主体, 人的积极态度是系统进化的先决条件, 要重视人的认知程度。

关键词:信息生态位,维度与宽度,读者权

参考文献

[1]邱萍, 陈浩义.基于信息生态位视觉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的认识.图书馆学研究, 2010 (12) :60-63.

[2]娄策群.信息生态位理论探讨.图书.情报.知识, 2006 (113) .

[3]肖峰.信息生态的哲学维度.河北学刊, 2005 (1) .

[4]黄俊贵.关于读者阅读权益问题的思考.图书馆, 2003 (2) .

[5]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4:485.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42条、第50条) .

[7]李朝先, 段克强.中国图书馆史.贵州教育出版社, 1992, 2:39.

[8]李国新.日本图书馆法律体系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0, 6:11.

[9]日本《图书馆自由宣言》序言主文 (1979年改定) .图书馆法规基准总览:16.

品牌生态位理论研究述评与展望 篇8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任何生物在生存发展过程中, 都与所处的环境、利用的资源和其它物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生态位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专有名词, 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概念。其中, Hutchinson (1957) 提出的生态位概念为大多数研究学者所认可。他将生态位看作是影响一个物种或种群生存和繁殖的独立环境变量所构成的一个多维超体积资源空间。这一观点是从生物种群自身层面出发, 认为生态位是种群在生境中占据的资源空间和位置。另一部分学者的观点则是基于生态系统层面, 将生态位看作是种群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地位和作用。

同生物物种一样, 品牌存在于一定的市场生态系统之中, 具有明显的产生、发展、成熟及衰亡的生态学现象和特征, 与其它品牌为争夺市场资源而发生着激烈的竞争。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原理可以有效地解释品牌管理中的诸多现象和问题 (王兴元, 2006) 。美国著名品牌营销专家Lynn B (1999) 将品牌描述成复杂的生物, 认为品牌系统具有极其复杂的生态运动行为。Winkler (1999) 在其著作《快速建立品牌》中也讨论了品牌的生态环境问题。

二、品牌生态位理论研究回顾

生态位理论作为生态学领域最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 20世纪末被引介入品牌管理研究领域。目前对品牌生态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品牌生态位的概念、测量、竞争与演化以及评价四个方面。

(一) 品牌生态位概念

对品牌生态位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两种代表性观点, 一种是从被研究品牌自身角度出发, 强调品牌在生存发展环境中占据的位置和对资源的利用。品牌生态位是品牌在市场中所处的位置和所利用的市场资源的综合状态, 是品牌生存条件的总集合体 (王兴元, 2006) ;主要体现在品牌对各种资源的使用及依赖程度 (赵红等, 2008) 。第二种观点则是强调品牌在整个品牌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 是品牌所提供产品或服务能满足顾客需求的时间、空间、类型及其与相关品牌“种”和资源之间的功能关系 (王仕卿, 韩福荣, 2008) 。姚慧丽, 曾蓉 (2008) 基于生态位态势理论, 将品牌生态位看作是品牌的“态”和“势“的综合:品牌的“态”指品牌当前的状态, 是品牌在过去的发展中积累的结果;品牌的“势”指品牌对环境的现实影响力, 它决定品牌的未来走向。这一观点实际上是对前面两种观点的一种整合, “态”主要描述了品牌在环境中的现存状态, 隐含了位置和资源利用这一内容;而“势”强调对环境的影响, 反映了其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功能和与其它品牌“种”的关系。

(二) 品牌生态位维度与测量

品牌生态位描述了影响品牌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变量所构成的一个多维超体积资源空间, 是一个多维的概念, 因此关键维度的判别更加重要。王启万, 王兴元 (2011) 通过实证研究提出了品牌生态位构成要素的10个维度:品牌环境、品牌资源、品牌市场、品牌企业、品牌载体、品牌属性、品牌资产、顾客战略、品牌传播和顾客感知。这一研究成果第一次较为全面的对品牌生态位的构成维度进行了概括和提炼, 也为品牌生态位的测量提供了基本依据。

品牌生态位的测量主要包括品牌生态位宽度与重叠度测量两个方面。品牌生态位宽度是衡量品牌利用市场资源的广度以及对特定资源依赖程度的指标。品牌生态位重叠度是指品牌在市场中所处的位置和所利用的市场资源存在交集的状态, 当两个品牌利用同一市场顾客资源或共同占有他环境变量时, 就会出现品牌生态位重叠现象 (王兴元, 2008) 。

目前对品牌生态位宽度和与重叠度的测量研究基本上是引用了生态位理论中的测量模型和方法。王兴元在品牌生态位的案例研究中, 将Levins公式应用于个体品牌生态位的计算, 并提出了区域品牌生态位宽度的计算公式;赵红等也运用levins公式, 将用户资源映射为网站提供的服务, 对互联网的5大门户网站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进行了测量比较。这些研究中应用的都是单维度测量方法, 多维度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的测量方法在品牌生态位的测量研究中较少出现。

(三) 品牌生态位竞争与演化

根据生态位原理, 品牌生态位与品牌竞争有密切联系。当两个品牌的生态位分离时, 不存在竞争。当两个品牌的生态位重叠时, 如果共同利用的市场资源丰富, 则竞争较弱, 甚至没有竞争;如果共同利用的市场资源稀缺, 则竞争较强 (廖成林, 杨恒, 2007) 。品牌生态位竞争研究方面, 王兴元 (2008) 深入探讨了品牌生态位重叠、分离、泛化、特化、缩放等品牌生态位原理, 并分析了其对企业品牌战略的影响及启示。这些品牌生态位原理, 从一种新的角度对品牌成长及其市场竞争规律进行分析与阐释, 并为企业品牌战略制定及运作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姚慧丽、曾蓉 (2007) 选取了产品实体、品牌情感、品牌个性作为有效影响品牌竞争的三个维度并对品牌差异化策略进行了研究, 指出品牌生态位在这三个维度上的分离会形成品牌的功能性差异、情感性差异和自我表现型差异。廖成林等 (2007) 从广义管理视角下的信息成本范畴内提出了“行为识别成本”和“实力识别成本”两个概念, 并运用行为生态学的“鹰-鸽”博弈及其扩展博弈模型对品牌生态位策略进行了分析, 研究发现决策者可以根据识别成本的取值范围来选择品牌生态位策略。

品牌生态位演化研究方面, 王仕卿, 韩福荣 (2008) 基于逻辑斯蒂方程构建了品牌生态位演化的种内竞争模型和品牌生态位拓展的种间竞争模型。

(四) 品牌生态位评价

目前已有的品牌生态位评价研究主要是引入生态位适宜度概念和生态位态势理论, 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将生态位的影响因素划分为不同的维度, 通过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对品牌生态位进行评价。具体来说, 评价的内容主要有两类:品牌生态位的适宜度评价和品牌生态位的竞争力评价。

品牌生态位适宜度是指一个品牌在市场中的现实生境条件与最适生境条件之间的贴近程度。贴近程度越高, 表明品牌对其拥有的市场资源生存条件的适宜性越好, 并且具有较好的供应链成员利益平衡状态 (王兴元, 2000) 。品牌生态位适宜度测量研究方面, 王兴元 (2006) 提出了品牌生态位适合度的统计分析模型, 并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复合系数评价法和标杆品牌贴近度评价法应用于品牌生态位适合度的测定和评价。马小森、韩福荣 (2006) 认为资源、需求、技术、制度、竞争状况等是影响品牌及品牌企业的生态位适宜度的主要因素, 并通过研究建立了品牌生态位状态的综合评价模型。赵红借鉴David.A Aaker的思想, 将品牌竞争力看作是由品牌知晓度、品牌知名度、品牌忠诚度、品牌美誉度和品牌联想度5个维度构成, 基于生态位原理提出了品牌竞争力的评价模型。姚慧丽、曾蓉 (2006) 则从品牌的“态”和“势”两方面分析影响品牌生态位的因素, 认为影响品牌“态”的因素包括经营范围、企业规模和市场地位三个方面;影响品牌“势”的因素包括品牌强势度、品牌创新能力、品牌传播能力、品牌扩张能力、品牌成长能力五个方面,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品牌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 其评价结果实际上是综合反映了生态系统中一个品牌的生存状态和竞争能力。

三、述评与展望

通过对品牌生态位相关研究文献的回顾可以看出, 生态位理论为品牌管理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 对品牌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 品牌生态位的研究使得企业管理者开始更多地关注品牌自身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如何在所处生态环境中选择适合的位置, 与其它品牌实现互利共生, 协同发展成为品牌管理的关键问题, 从而改变了传统管理实际中一味的强调资源的争夺, 竞争强化的观念, 有利于品牌的可持续发展。其次, 品牌生态位重叠的研究揭示了品牌竞争的实质, 而通过品牌生态位分离可以实现错位经营, 从而有效地规避竞争, 降低竞争强度, 为品牌的差异化策略提供了依据。品牌生态位宽度研究可以帮助品牌企业调整对市场资源的利用状态与水平, 从而规避市场资源变化可能带来的风险。最后, 品牌生态位的评价研究是对品牌在环境中的生存状态进行判断, 从而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品牌自身的运行状态, 也为下一步的优化提供依据。品牌生态位的演化与优化存在着一致性, 品牌演化的过程就是从当前状态向更好的状态的转变过程。因此, 品牌生态位的演化与优化研究为品牌定位以及竞争策略提供了指导。

从另一方面看, 品牌生态位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由于起步较晚, 发展时间不长, 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品牌生态位相关概念界定不清

目前学者们在品牌生态位基本概念的界定和理解基本达成一致, 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单体角度出发, 强调品牌在所处生态环境中的位置和对资源的占据;另一类是从品牌所处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 强调其与环境中其它成员的关系、在系统中的地位和功能作用。但是, 在品牌生态位的宽度、重叠度和适宜度等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解上观点仍然不统一。实际上, 品牌生态位宽度概念描述的是品牌对市场资源利用的多样性程度或品牌对资源的利用比例与生境中资源可得性比例的拟合程度, 反映了品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品牌生态位重叠度概念描述的是两个品牌对生境中资源利用状况的相似性程度。重叠度越高, 两个品牌越相似, 越趋向于同一个“种”, 其间发生竞争的可能性就越大。但生态位重叠仅是竞争产生的必要条件, 是否引发竞争还要综合考虑环境中资源的丰富性、资源的再生与消耗的相对速度等因素。品牌生态位适宜度的概念被表述为现实生态位与理想生态位之间的贴近程度, 但在现有研究中对理想生态位的表述较为模糊, 缺乏清晰明确的解释。

(二) 品牌生态位测量标准不统一

品牌生态位的测量方面, 目前应用较多的主要是基于生态学领域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的单维度测量方法, 如levins宽度测量公式和对称、非对称α法重叠度测量公式。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许多生态学专家也对这些测量方法进行过评价和改进, 但那些经过改进、更为科学的测量方法在品牌生态位研究中应用的仍然较少。

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的测量与生态位关键维度的选择以及各维度上资源状态的划分密切相关。然而, 生态位关键维度的选择及资源状态的划分并没有权威和统一的标准, 因此导致测定程序难以标准化, 不利于品牌生态位的比较研究。

(三) 品牌生态位演化与竞争研究欠缺

目前品牌生态位演化与竞争的相关研究文献总体上数量较少, 品牌生态位的形成机理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化规律等还有所欠缺。现有品牌生态位竞争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生态位分离原理和生态位态势理论。这些研究多是在对生态位理论进行引介之后, 简单的结合错位分离等原理进行讨论, 提出品牌的竞争策略建议, 一方面缺乏系统的分析, 所提出的对策建议针对性不强;另一方面也缺乏相应的实证研究。

(四) 品牌生态位评价和优化体系尚不明确

由于学者们对生态位关键维度的选择依据不同, 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相差较大, 导致评价结果反映的内容也不一致。有些评价结果反映的是品牌对环境的适宜程度, 有些则反映的是品牌的竞争力情况。品牌生态位优化研究方面, 已有的研究主要定位在品牌企业间的关系优化, 生态位优化的内涵及内容体系尚不明确。

综上所述, 品牌生态位理论的研究今后可以在以下几个方向进一步深化和加强: (1) 统一和规范品牌生态位的相关概念, 加强品牌生态位关键维度研究。将影响品牌发展的生态位关键维度进行归纳提炼, 建立各维度不同资源状态的划分标准, 从而为品牌生态位的测量与系统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 (2) 改进现有品牌生态位的测量方法, 建立多维度品牌生态位的测量模型。品牌生态位是一个多维超体积资源空间, 单个维度上生态位的完全重叠或高度重叠在引入更多生态位维度时可能会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因此, 多维度的品牌生态位测量研究更有意义。 (3) 进一步深入品牌生态位的演化与优化理论研究, 明确演化与优化的内涵、内容体系, 过程及方法, 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品牌间的合作共生、协同发展问题。 (4) 运用生态位的基本原理, 结合不同行业和企业管理实际, 在应用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品牌生态位竞争等问题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Lynn B.Upshaw, 戴贤远译.塑造品牌特征[M].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2]王兴元.品牌生态位测度及其评价方法研究[J].预测, 2006, 25.

[3]王仕卿, 韩福荣.品牌生态位界定及其演化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

[4]王兴元.名牌生态系统成员构成特点及其利益平衡[J].商业研究, 2000, 10.

[5]王兴元.品牌生态位原理及其对企业品牌战略的启示[J].企业经济, 2008, 3.

生态位特征 篇9

1 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主体竞合分析及企业生态位

1.1 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主体成员竞合分析

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中存在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网络,存在着多条产业链,而产业链上的电信运营商、系统集成商、芯片制造商、通信模块提供商、软件及应用开发商、传感器制造商、网络设备提供商、用户和高校科研机构等主体企业,基于各自的核心竞争力进行竞争合作活动。

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主体间竞争本质是协同进化、同生共荣、实现共赢。从系统主体间生存、发展与演化这3个角度来分析主体间竞合规律,主要有以下表现:

1)主体共存发展。作为在物联网商业系统中一个主体,要想在系统中不断的生存与发展,就要不断学习,创新与自我发展,并按照系统中所在价值链及产业链的发展规律进化;

2)相互关联的主体间相互竞争。在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中,由于每个主体所承担的角色、分工及核心竞争力不同,可能会导致为争夺某种资源而产生竞争,并且在相互竞争的同时也会促进主体自身的某一方面的进步与发展,但这种竞争的结果会发生物联网企业生态位的分离,最后得以共生与系统之中,并共同促进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

3)主体协同共生。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的主体竞争与合作都是以各自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和前提的;在竞争合作的活动中,主体间相互依存,相互限制,相互协调,通过挖掘有利资源和优势能力,取长补短,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加强协作,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促进系统各项能力的共同进步,更好地服务于用户,创造更丰富的价值,维持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的高效与持续。

1.2 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企业生态位

由于企业生态位反应了企业在特定市场环境中的位置与作用[5],所以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环境下的企业生态位,可以定义为一个物联网成员企业在商业生态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和形态反应,与系统其他成员企业发生的活动关系,以及对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的适应性与利用的总和。可以从概念中了解以下几种含义:

1)物联网成员企业承担着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的价值和使命。系统中的每一个物联网企业都处在某一价值链的位置,并且通过与系统中其他成员企业进行活动行为,来组成整个价值网络,以此来完成整个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的使命,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每一个企业都不能凭一己之力完成所有需求服务。

2)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的可用资源。这些资源主要是:信息资源,如企业文化,市场信息等;用户资源,如客户和市场份额等;供应链资源;物质成本资源,如厂房、设备等。

2 主体间竞争合作演化模型

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的成员企业间的相互作用与物种之间的作用方式有很大的相似性,在生态学理论中,两种相互竞争的种群同时存在于一个生态系统中时,他们都会抑制对方种群数量的增长,而自身的种群数量增长会按照Lotka-Volterra模型描述的方式增长[6],该模型能反应出因顾客个性化需求对一个种群企业的产品成本、功能、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变化[7]。物联网的应用行业广泛,需要解决不同行业用户的需求,每一种物联网商品都要结合具体行业的专业知识,因此,单独的物联网企业很难完成于推广这种综合性的项目。然而现有的物联网产业中,由于我国缺少专业服务提供商,因此,有望主导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是实力较强的电信运营商与系统集成商[8],所以本文先讨论运营商与系统集成商两者之间的竞争合作模型,不考虑外界因素对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的影响。

2.1 问题假设

首先假设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中只有相互影响、协同进化的电信运营商和系统集成商2个物种企业,且两种企业的实力均衡,电信运营商和系统集成商各自环境资源的增长不仅取决于自身市场资源量,而且还要被对方所拥有的市场资源量所抑制,但各自的最大市场资源量不会超过环境资源容量。当两个成员企业单独生存时,其生态位演变均遵循Logistic规律。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中主体都息息相关,每一类主体作为一个种群都不能被取代消亡,否则物联网业务将无法完成,电信运营商与系统集成商作为两个种群不能彼此替代,一旦某一方无法胜任系统的价值创造任务,都会有新的个体从原种群来接替,继续完成所应承担的任务环节。淘汰与更替也仅是种群企业个体的更换,而并非是种间企业。

2.2 竞争合作演化模型建立

基于以上基本思想、假设和方法,构建如下的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电信运营商和系统集成商的资源要素竞争合作演化模型为

undefined

其中:R1,R2分别为电信运营商和系统集成商在物联网商业系统中的市场资源拥有量或者技术水平;r1,r2分别为电信运营商和系统集成商的资源量相对增长率;K1,K2分别为不发生竞争情况下其各自的环境资源利用最大容量;σ1为竞争效应系数(取大于-1小于1的常数),即系统集成商对电信运营商的发展所产生的相对抑制作用;λ1为合作效应系数(取大于-1小于1的常数),即合作中系统集成商对电信运营商的合作互惠作用,同理σ2,λ2可做相应解释。

2.3 竞争合作演化模型分析

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的竞争合作演化方程如上式(1)所列,令

undefined

得到电信运营商与系统集成商生态位变化率等值线,如图1(a)和图1(b)所示。

根据上述公式及σ1,σ2,λ1和λ2内涵可知,电信运营商与系统集成商之间还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竞争合作关系[9]:

1)若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的电信运营商和系统集成商的生态位是部分重叠的,如图3所示,2个成员企业市场资源占有量的竞争活动激烈,如果外界不加以任何约束的话,可能的后果是发生恶性竞争,不具竞争优势的成员企业必定会被淘汰,但具有竞争优势的成员企业将会占有重叠部分的生态位空间。即undefined时,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的两个主体都可能得胜,都能抑制对方,并且利用市场资源的能力都弱于可比较的竞争能力。系统存在3种平衡,如图2(a)所示,但此时的平衡点不稳定,稳定点平衡的条件是R2=K2,R1=0或R1=K1,R2=0,两个企业谁能胜出将取决于各自最初资源占有数量之比。

2)若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的电信运营商和系统集成商的生态位是完全分离的,如图4所示,说明它们占据着各自的全部生态位,并且没有市场资源的竞争活动发生,可能的原因是二者的企业生态位之前发生了较大部分的重叠,两个企业经过激烈竞争后为了达到共存的效果,都退回了一部分生态位,来求得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共存,此时系统中合作的效应远远大于竞争效应,双方在寻求积极的合作来弥补自身资源的不足。即σ1,λ1或R2等于0和σ2,λ2或R1等于0时,二者各自的市场资源增长量都遵循Logistic规律呈“S”形增长。当两企业各自生态位宽度达到各自所能利用市场资源量最大时,二者的生态位在系统中达到平衡,而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也是平衡的。

3)若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的电信运营商和系统集成商的生态位是彼此邻接的,如图5所示,两企业不发生直接竞争,这样一种生态位关系是由于双方回避竞争的结果。电信运营商、系统集成商都不能互相抑制对方,不能完全抑制对方的成长,说明竞争效应与合作效应达到了动态平衡,通过合作式的竞争来实现协同。即undefined,两企业的等值线相交于F点,此时两个企业所产生的竞争负作用大于合作正作用。在OK1FK2区域内,由于undefined,所以R1,R2都是增加的,稳定点逐渐向右上方运动。当两个企业的生态位状态位于undefined区域时,由于undefined,这时R1继续增加,而R2将逐渐降低,所以稳定点逐渐向右下方F点运动。当两企业的生态位状态位于undefined的区域内时,undefined,即R1将逐渐降低,R2继续增加,所以稳定点将向左上方移动,直到F点为止,如图2(b)所示。因此,这种情况下只有一个平衡点F,由于电信运营商和系统集成商各自拥有不同的竞争优势,都不会被对方淘汰,结果是它们将在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中共生,直到生态位分离时,达到合作互惠的最好结果。电信运营商和系统集成商可以在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中各自区域中最大市场资源利用量下以特定生态位宽度共生,两个企业根据平衡点的分配来占用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的资源。

2.4 模型扩展

对于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中成员总数为undefined的竞争合作演化模型,其竞争合作演化模型扩展,如图5所示。

因此,式(3)为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的竞争合作演化模型,其中其对研究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中主体的竞争合作进化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主体间实际的竞争合作活动更为复杂,其中的某两个主体可能因某一项目基于各自的核心技术而促成合作,也可能产生竞争活动,而多个主体间也存在合作竞争活动,并且基本的合作竞争规律符合前文的讨论结果,在一定的环境下,多个企业可以实现互利共生的均衡状态,以竞争活动促进更好的合作,实现协同进化,创造价值。

3 合作竞争演化模型Matlab仿真

基于以上的模型,运用Matlab对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竞争合作模型进行仿真分析:

1)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中电信运营商与系统集成商存在着竞争合作效应,当合作带来的为负效应时,取仿真参数R1=3,R2=1;K1=6,K2=6;r1=0.08,r2=0.08;σ1=0.5,σ2=0.5;λ1=-0.8,λ2=-0.8。仿真结果,如图7所示。

从仿真结果(1)可以看出,当合作环境对彼此产生的为负效应时,竞争作用明显,市场规模占优势的电信运营商最终会打败不占优势的系统集成商,也会产生市场垄断,但也达不到电信运营最理想的市场规模。

2)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中电信运营商与系统集成商存在着竞争合作效应,但系统集成商对电信运营商带来负的合作效应,电信运营商对系统集成商带来正的合作效应,取仿真参数为R1=3,R2=1;K1=6,K2=6;r1=0.08,r2=0.08;σ1=0.5,σ2=0.5;λ1=-0.8,λ2=0.8。仿真结果如图8所示。

从仿真结果(2)可以看出,当2个企业间的系统合作效应相反时,起初两个企业的市场资源占有量都会扩大,但到达一定程度时,竞争效果明显,得到负的合作效应的电信运营商,市场规模会逐渐缩小;而得到正的合作效应的系统集成商的市场规模仍会有所扩大,但达不到最理想的情况,两个企业的竞争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可能造成系统集成商在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的垄断,造成利益分配不均,资源不能公平共享,一方独大的局面。

3)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中电信运营商与系统集成商之间存在着竞争合作效应,并且合作带来的正效应大于竞争带来的负效应。取仿真参数R1=3,R2=1;K1=6,K2=6;r1=0.08,r2=0.08;σ1=0.5,σ2=0.5;λ1=0.8,λ2=0.8。仿真结果如图8所示。

从仿真结果(3)可知,当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中电信运营商与系统集成商合作带来的正效应大于竞争带来的负效应时,合作的作用更明显,两个企业能达到的规模比没有合作竞争作用时要大,都不能抑制彼此的增长,这说明两个企业都想要更强大,都应选择合作式竞争的策略,实现系统内的协同,才能达到理想的市场规模。

4 结 论

本文在模型分析中虽然只选取了2个占主导地位的成员企业,但在紧密不可分的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的每一环节的活动中,仍然可适用。通过上述分析,更加可以说明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成员间的竞争活动是为了更好的合作,更好弥补自身企业的竞争力不足,发挥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的协同作用来促进产业的发展。只有资源共享、相互分工协作、发挥各自的核心能力,在获取更多利益的同时引导系统内其他主体成员快速成长,在竞争与合作的相互作用中达到一种动态平衡,达到生态位邻接的一种协同状态,才能使物联网产业多元化、高效化、弹性化地发展。因此,从商业生态系统生态位的角度对物联网成员企业之间的合作竞争机制及演化机理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鲁铭,陈玉川.物联网价值网络的结构研究[J].经济纵横,2011(3):113-116.

[2]谌震文.从商业生态系统出发思考电信运营商进行产业链合作[J].通信管理与技术,2009(6):09-11.

[3]LIN Z A,KITTS J A.Elucidating strategic network dynamicsthrough computational Modeling[J].Computational and Mathe-matical Organization Theory,2008(3):20-23.

[4]吴江.基于互联网信息的国内移动商务战略联盟网络分析[J].情报杂志,2012(9):175-179.

[5]李玉琼,朱桂龙.企业生态系统竞争共生战略模型[J].系统工程,2011(6):71-77.

[6]伊辉勇,刘伟.基于产品种群竞争模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识别[J].管理科学,2007(6):16-22.

[7]卓翔芝,王旭,王振锋.基于Lotka-Volterra模型的供应链联盟伙伴企业合作竞争关系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0(1):134-137.

[8]张千帆,蒋越.物联网运营商与系统集成商协同工作机制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18):138-142.

上一篇:中医妇科下一篇:微生物快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