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材与生态建筑(通用8篇)
生态建材与生态建筑 篇1
摘要:在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传统的建筑材料越来越不适应目前的房屋建筑,在目前“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社会理念的影响下,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生态建材被广泛的进行应用,并且起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生态建材的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节约能源并减少消耗,本文结合生态建筑和生态建材的主要概念,来对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材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房屋建筑设计,生态建材,应用
在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中,建筑资源的消耗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主要问题,目前不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同时传统的建筑材料的应用也给人们的生活和环节带来了较大的危害,在这样的情况下,逐渐引入生态建筑的概念,在房屋建筑设计当中应用生态建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环境,并且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生态建筑和生态建材的概念
一般情况下,生态建筑主要指的是遵循生态学的原则和方法,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为主要目标来进行的一种建筑模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对自然进行相应的改造和利用,以此来寻找一种适合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建筑环境,在对生态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包括了生态学和建筑学等两个方面的内容,在目前的房屋设计当中,这种新型的设计方法为传统的房屋建筑设计方法提供了新的设计理念,但是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需要将房屋建筑和周围环境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联系;另外,在进行房屋设计的过程中,对其中生态建材的选用,需要遵循相应的4R原则,这样的原则主要包括可更新、可循环、可再用和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对于不同的地区来说,房屋设计的理念和生态建材的使用都不相同,在进行设计之前,需要对人们的生态系统进行相应的考虑,并且将生态房屋的设计理念放到更为广阔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当中。
另外,生态建材的概念也来自于生态环境材料,其主要特征是首先是需要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和对资源的节约应用,生态建材作为生态建筑设计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材料的生产、使用、回收和循环等各个环节当中与生态环境相互联系并且保持协调,以此来达到最佳的使用性能。在这里,需要对生态建材和其它新型建材的概念进行区分,其中主要的区别是,生态建材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生态要求体现在材料生产使用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如果没有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考虑,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这样的建筑材料可能在其中的某一个环节保持着绿色节能,而在其它环节却没有按照生态的理念来进行相关的使用,在这样的情况下,评价的时候难免会出现相应的误差和偏颇,这样的材料的平常的建筑当中多有体现,比如陶瓷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生态性能,但是在使用废弃之后,这样的材料非常难以降解,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根据这样的描述,可以发现生态建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产原料尽量使用天然资源;生产技术无污染;产品制作不能使用污染环境的添加物;产品设计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材料的使用之后能够被回收利用或者降解;能够体现当地的建筑特色;将材料的包装减少到最少。
2 房屋建筑设计中生态建材的应用
在对房屋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遵循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这样的原则主要包括建筑的整体性,其次是建筑的高效无污染,在建筑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对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破坏,最后是房屋建筑的设计要以自然条件为设计基础,在这样的情况下,房屋建筑的设计才能符合生态建筑的整体设计理念,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2.1 对生态建筑材料的选用
生态建筑材料在生态建筑设计中占据着主要的位置,在对其进行选择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量,主要指的是在具体的建筑设计施工当中,使每一种建筑材料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本身的作用。杜绝建筑材料的浪费;另外是尽量使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以此来保证建筑的整体生态性;在对建筑材料进行生产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其中的每一个环节没有相应的污染和浪费最后是这样的建筑材料能够在废弃之后重新循环利用。根据以上的叙述可以看出,建筑材料的选择是一项比较复杂而又系统的工作,在具体的选择过程当中,不仅需要对建筑材料的性能进行考虑,而且需要对建筑材料的价格和整体的建筑风格进行考虑,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具体的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生态水泥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建筑材料,这是一种由各种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其本身具有较强的生态性,并且与传统的施工材料相比较,具有较为方便的环境相容性;对于化学建材来说,在进行生产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对其生产工艺进行不断的优化,一方面提升材料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需要保持建筑材料的环保性。
2.2 在生态建材中应用相应的可再生资源
在生态建材的具体应用当中,可以采用相应的可再生资源,以此来提高生态建筑的使用价值,一般情况下,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可再生资源为太阳能,在具体的房屋建筑设计当中,可以采用太阳能的光电系统,来实现建筑室内的日常照明,并且在实际的建筑施工当中,将建筑结构框架当中预先埋下光导纤维,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对建筑结构当中的承载能力和受力情况进行检测;另外,为了减少建筑材料的破坏情况,可以采用具有形状记忆的合金材料来进行使用,这样的材料一般都被使用到百叶窗和空调系统当中,以此来对两者的口径的进行相应的调节;房屋建筑中空调的冷凝热可以作为日常生活中热水的主要来源另外,可以选择通透性较好的建筑材料,通过建筑物材料表面的组织呼吸功能来对建筑室内的空气进行净化,同时也可以降低室内的温度,保证建筑的整体舒适性。
2.3 对建筑进行合理的设计
在对房屋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其首要目的是需要保证建筑的结构符合相关的设计要求,一般情况下,在具体的房屋建筑施工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建筑材料,在这样的情况下,可能会造成建筑材料的浪费,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人员在进行具体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建筑的合理设计,来节约建筑材料,比如说设计人员可以对钢筋的最小配筋率进行计算,从而减少其中金属的添加量;另外,设计人员可以根据房屋建筑的实际要求和设计特点,在混凝土当中加入一些添加剂,在一方面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整体硬度,另外还可以减少混凝土中水泥的使用量;最后,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对建筑外部的各个部门进行相应的保温隔热设计,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
3 结束语
在对房屋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生态理念的指导,同时也需要遵循生态建筑设计的主要原则,在生态建材的具体应用当中,需要根据生态建材的特点,来选择合理的生态建材,同时也需要利用相应的可再生资源,对房屋建筑进行合理的设计,以此来减少其中的能源消耗,实现生态建材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任文月.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材应用[J].中国建材科技,2015,24(3).
[2]陈耀.生态建筑观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6).
[3]丁岚.新型生态建筑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0).
[4]贾游.生态建筑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2).
生态建材与生态建筑 篇2
摘要:病态建筑综合症(SBS)已成为我们面临的最普遍的室内卫生难题之一。文申强调了病态建筑综合症是由多种非特定性因素的共同作用,包括主体作用因素和客体作用因素,其中主要的因素是通风系统问题和室内的各种挥发性污染源,受感染的人群也表现出非特定症状的综合症。建筑设计者们应是避免和消除病态建筑综合症的主力军。指出建筑设计应从早期注重人体对气候生物的反应,发展为利用替代能源和适用技术,并且逐渐转向寻求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
关键字:病态建筑综合症节能自然能源生态建筑
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升高,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近年来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改善室外空气的质量,试图消除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然而事实上我们大部分人8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对室内环境品质的关注和对室外关注相比却非常少,近年来由于室内环境的污染造成的对人群的身心的伤害的病例逐渐增多,长期在某些建筑物内工作的人群常会出现眼、喉刺激、鼻塞、头痛、头晕、恶心、胸闷、乏力、皮肤干燥、嗜睡、烦躁等症状,已引起国内外环境专家们和卫生专家们的广泛重视和深入研究,此种症状被称为病态建筑综合症(SBS,Sick Building Syndrome),也称为不良建筑综合症,由于主要发生在带有空调的建筑物内,国内也有的称为空调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目前世界上有将近30%的新建和整修的建筑物受到病态建筑综合症的影响,大约有20%~30%的办公室人员常被病态建筑综合症所困扰。
一、病态建筑综合症的定义、症状及危害
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空调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病态建筑综合症已成为我们面临的最普遍的室内卫生难题之一,把它定义为建筑物内人群由于长期接触灰尘、蒸汽、气体、真菌、细菌和其它室内空气污染物积攒于某一结构内)而产生的综合症状。除此之外还有不适宜的照明,不舒适的热环境或过分噪声等。
受病态建筑综合症感染人群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呼吸道的炎症、头痛、疲乏、注意力集中困难、粘膜或皮肤炎症等。建筑内人群常群体(并非全部)发病,通常认为病态建筑综合与特定的建筑有关,但由于不同的建筑内发病因素不同,导致不同症状的盛行,甚至在同一建筑,由于微小气候和个体因素不同,症状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病态建筑综合症属
于非特定症状的综合症。但大多数人的症状都在周末、假期或者离开建筑物而减轻甚至消失。受病态建筑综合症感染的人群轻者提不起兴趣,对工作厌烦,工作效率降低,导致亚健康,重者会发展成更严重的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目前国内没有确切的数字。据Woods在1989年估计:病态建筑综合症每年在美国造成10亿美元的医疗消费和100亿美元的生产力损失。另外,据1993年USEPA(美国环境保护署)估计,每年美国因为病态建筑综合症造成的矿工和生产力损失高达600亿美元。
二、病态建筑综合症的病因
虽然典型病态建筑综合症大部分都产生在带有空调系统的建筑内,但不能简单的说空调系统就是产生或诱使病态建筑综合症产生的根本原因。现在虽然有很多的病因学说,但并没有哪一个或哪一组环境因素已被确认为引起病态建筑综合症的病因,一个比较流行的病因学说是若干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共同毒性作用,其依据是病人的症状与这些化合物在高浓度时的神经毒性和炎症反应相符合,但实际上大部分情况下这些化合物的浓度都很低;有些研究人员认为是由于建筑物内的生物污染和空气内由真菌、细菌传播的毒素;有些研究人员考虑了照明不足、电磁污染,噪声污染以及长期呆在空调房间内导致免疫系统的退化;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在强调社会因素、工作压力、职位、工作满意度,家族病史以及年龄和性别的因素。
比较有说服力的观点是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而且其中的每个因素也不是独立作用的,可能会产生交叉作用。例如工作压力过大或工作不满意,造成内分泌功能的紊乱,通过呼吸系统排泄会产生一系列的毒素,空调的冷凝水又给这些毒素提供了滋长的环境,借助空调系统的风系统传播到整个建筑物内,由于长期呆在空调房间内导致退化的免疫系统对毒素的免疫作用较弱,最终致使机体易发生病变。
引起病态建筑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客体作用因素和主体作用因素,客体作用因素是指由于周围环境的各种污染引起的毒化作用,主要有通风系统的原因、空气过滤器的疏于管理和失效、冷凝水排放不利、建筑维护结构的渗水、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不善、室内的各种挥发性污染源、室内生物污染、电磁污染、照明不足、噪声污染等;主体作用因素是指由于建筑物内人群的自身因素导致的毒化作用,主要有持续
工作时间过长、工作压力过大、工作不满意度高、低职位、长期呆在空调系统中导致的免疫系统的退化、哮喘史、皮肤问题、呼吸道反应过度或前期患有的疾病,以及女性也比男性有更多危险性等。其中主要的原因是通风系统问题、室内的各种挥发性污染源。
1、通风系统的问题
通风系统的问题又可分为新风量不足、换气效率低、新风入口位置不当以及通风管道污染。70年代以来由于面临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建筑节能成为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建筑师们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气密性和热绝缘性,往往把窗口封死,新风量也减小到最低限度,甚至有些建筑的新风口也被封住,在室内只使用循环风,从而导致室内有害物浓度不能通过稀释降低。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所(NIOSH)曾对529个存在空气质量问题的建筑物评估后发现,其中280座建筑物通风不合格,占调查总数的53%。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大学劳伦斯实验室论文指出NIoSH对上千所学校调查评估的49份报告得出了以下结论:新风量不足占到84%tnl。美国供热、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协会(ASHRAE)已意识到需要加严建筑物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必要性。1989年,ASHRAE将商用建筑物的最低室内新风通标准提高到0.42~0.57m3/min·人(8~10L/s·人),相当于以前的4倍脚。但在实际的应用中此类问题还是比比皆是。
换气效率是另外一个重要的但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有些建筑新风量达到要求,但由于新鲜空气没有送到工作区就被污染,从而导致比较低的换气效率和较高的空气年龄。为了保证新鲜空气的利用率,80年代北欧学者提出了使用示踪粒子的方法作实验研究,近年来又提出采用个性化的送风方式,即少量洁净空气在没受污染前和缓地送到每个人的呼吸区附近。新风入口位置不当是指新风与排风口距离过近或新风口附近的空气污染较严重,从而导致新风口吸入的新风就是已受污染的空气,最终会加重室内有害物的浓度。
通风管道也是容易被污染的地方,在建筑物在建时,风管就常常是建筑灰尘甚至建筑垃圾的藏身之处,运行后如果不加管理,就更会有大量的真菌栖身、繁殖。据从事治理病态建筑综合症的专业公司HBl分析了1000多幢建筑物中室内空气污染问题后发现:10%空调管道重度肮脏,32%处于中度至重度污染,里面有树叶、昆虫、啮齿类小动物,这些都是细 菌、真菌以及空调系统污染的来源翻。
2、室内的各种挥发性污染源
室内的各种挥发性污染源主要包括装饰装修材料、清洁剂、杀虫剂、除臭剂、办公用品(如计算机、复印机等)以及人自身散发的有机污染物等。目前新居的装修都比较考究,所使用的各种涂料、油漆粘合剂以及墙纸、墙布等装饰材料中散发出来的铅、酚、甲醛、石棉粉尘、放射性物质都会引起头昏、失眠、皮肤过敏等亚健康表现,严重的会导致疾病。有些建筑材料如作为墙体的煤渣砖和矿渣水泥、作为地面的花岗岩都会释放出气体氡,再加上室
内通风不良,氡气不断积累,可达很高浓度,氡气又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嗅气体,研究表明,室内氡超标是引起肺癌、胃癌、白血病的元凶之一,儿童与胎儿更为敏感,己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是19种最重要的致癌物质之一。室内装饰材料除了作为主要暴露源外还作为二 次污染源,如先吸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微粒等再释放出来。这些单项污染物浓度(VOCs)在室内都不高,甚至低于任何国家标准,因此目前开始采用综合污染物浓度(TVOC)指标。日本在不同城市8幢办公楼中选取16个房间测量VOCs的结果是,单项VOCs值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300mg/m3,而TVOC值在许多情况下大于300 mg/m3。发现在日间14:.00和19:00出现最高值,可达800和850,而在夜间则在400 mg/m3以下。节假日较平稳,在400mg/m3左右,同时也说明有工作人员在内时也散发了有害物质。
三、病态建筑综合症的解决与生态建筑
由于病态建筑综合症与特定的建筑物相关,起因是非特定性的,表现出的症状也是非特定性的,如果把解决的主要任务交给卫生专家们和医务工作者,则犹如亡羊补牢。因此,建筑设计者们应是避免和消除病态建筑综合症的主力军。
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的建筑设计主要是将满足人体的生物舒适感觉(冷、热、干、湿等)作为设计出发点,而没有充分考虑人对建筑的作用和影响以及人对自然的依赖性,企图用建筑物隔绝人与自然的关系,希望在建筑物营造一个恒温恒湿的人工环境,使人永远处在最舒适的环境中,然而事实却是长期在此环境中的人群并没有感觉舒适,反而引起人的免疫系统的退化以及人对自然界适应力的下降。病态建筑综合症就是其附属产品之一。60年代以后,随着与生态建筑设计密切相关的绿色运动中的深层次生态学、生物建筑运动、盖娅运动以及后来的可持续思想的完善,生态建筑的设计理论大大丰富,建筑设计的关注点逐渐变化,从早期注重人体对气候生物的反应,发展为利用替代能源和适用技术,现在逐渐转向寻求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要实现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生态建筑设计,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把自然引入到建筑内部
人类的进化史,虽然有很多人类不断改造自然典故,但更多的是人类为了适应自然,不断的进行自身进化的历史。几个世纪以来,人类逐渐适应了有四季轮转、昼夜更替、风雨雪晴的气候变化,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清风细雨、蓝天白云更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令人赏心悦目,没有理由把它们隔在建筑物之外。
2、节能及自然能源的采用
自从七十年代能源危机以来,资源紧缺、能源昂贵已是不争的事实,节能己逐渐成为建筑设计中的限制性措施,例如德国法律规定在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复杂的能效问题。采取资源有效回收利用的措施,可谓在限制的同时也为建筑设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四、生态建筑的措施
生态建筑的实现和完善是一项需要长期不断探索的工作,更需要建筑系统各个方面的设计者们互相配合,通力合作。
1、把绿色引入建筑物内部
大量的资料表明,绿色植物可以使人的精神放松,心情舒畅,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精神疲劳和视觉疲劳,某些植物的淡香甚至可以刺激人的神经系统,使人的轻微的振奋,创造出一个生机勃勃、轻松室内环境,还可以一定程度的减轻由于持续工作时间过长、工作压力过大、工作不满意等主体作用因素。
绿色植物也可以通过白天的光合作用,释放大量氧气并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吸收甲醛、苯和空气中的细菌等有害物质。夏季可以通过蒸发作用使建筑物室内温度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增加10%—20%。
绿色植物可以放置在室内的边庭,也可以作为室内人员休息放松和交流的场所。另外此边庭也可起到人与自然界的缓冲作用。
2、自然材料、无毒无害材料的使用和室内污染
源的控制
由于建筑材料挥发的有机化合物是病态建筑综合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建筑材料的选择是生态建筑设计中的重点之一,应尽可能选用一些低放射性、低污染的绿色建材和绿色涂料以及一些可再生的绿色材料,甚至一些经过加工和原始建材,例如应用坚固的木材框架,掺加了石灰和胶泥的黏土坯砌块。另外,还应选择污染小的室内的设备,保持室内宠物、人等生物的清洁卫生是消除室内污染源的重要措施。
3、太阳能的利用
太阳能是自然界赋予人类的无穷无尽的绿色资源,目前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直接利用,如太阳房、蓄热墙等,太阳直接进入室内既能为室内提供基本的照明也能杀灭细菌、病毒等致病性微生物等作用或者由建筑维护结构蓄存后缓缓释放给室内来调节室内温度;二是间接利用,通过集热器等装置将太阳能收集后,再合理地将所收集的热能用于各种用途(如为空调系统提供初级热源或用于地下室的除湿);三是转换利用,通过光电板的光 电转化作用,为建筑提供部分电能,在此方面清华大学的设计中心楼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4、自然通风的采用
通风系统的问题是也引起病态建筑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建筑的日益“封闭”,往往借助机械通风来实现建筑的通风换气,但鲁宾对44座全空调、部分机械通风以及自然通风建筑中病态建筑综合症的调查结果表明,在自然通风的办公建筑中,病态建筑综合症的发生率是相当低的。
尽量采用自然通风也符合人、建筑和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思想,尤其在过度季节,大部分建筑内,自然通风足能满足室内环境的要求,从节能的角度来看,可以节省大笔的能耗费用,经济效益可观。除了传统的设置活动窗外,在建筑的中间设置中庭也是通常的作法,并且中庭的顶盖可做成活动透明状,甚至可对顶盖加热,由于中庭垂直的温度梯度,借助空气的热压作用,在过度季节可使建筑物内实现良好的通风效果。冬夏季关闭中庭顶盖,冬季还 可行成温室效应,夏季要对顶盖设置外部遮阳。
5、“高温”冷水和“低温”热水的利用
“高温”冷水指的是深层地下水。地球内部蕴涵巨大能量资源是无法估计的,地球深处由于岩浆等放射出来的巨大能量能为我们提供一个恒定、安全的可替代能源。目前在地球能量的利用中,深井水回灌技术是一项成熟的方案。主要作法是:在一些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通过将深层(80~100m)地下水抽到地面,经过热泵的交换后将冷却水再回灌至地下(通过另一口井),可以作为空调的天然冷源,符合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低温”热水指的是建筑物内厨房、洗衣房以及一些热生活废水,这些热水的温度仍有三四十度,通过换热器回收这部分热量,可以用于冬季热泵或冬季空调送风的热源。
6、建筑物内热能的回收和利用
建筑物在大量耗能的同时,也在释放出大量能量。例如对于大中型的建筑物,内区大量由人体、设备散发的低品位热量的回收,可以作为内区的吸收式制冷方式的热源,也可采用水源热泵方式,作为外区热泵供热的热源。
7、科学化的管理
生态建筑的实施离不开科学化的管理,管理不善是导致病态建筑综合症的另外的重要原因之一。科学化的管理依靠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科学的管理制度,再完善的设计,离开了科学的管理,也会失去作用。
五、结语
在这个这称为“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的时代,生态觉醒和绿色浪潮为人类自身健康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思路,生态建筑已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文中的几点拙见,希望能抛砖引玉,引发更多的对生态建筑的探索和思考。
病态建筑综合症与生态建筑
作者: 姜坪,赵秉文,卫军锋,Jiang Ping,Zhao Bingwen,Wei junfeng
作者单位: 310018,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100080,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刊名:
南方建筑
英文刊名: SOUTH ARCHITECTURE
年,卷(期): 2005(3)
生态建筑与风水等 篇3
生态建筑学一方面把人类聚居场所视为整个大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因而要求建筑物应当符合大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的共生规律,一方面把自然生态视为一个具体建筑结构和对人类产生影响力的有机系统。因而要求人类在建筑规划选址时应考虑其自然生态环境的结构功能和对人类的种种影响,从而合理利用、调整改造和顺应其建筑生态环境。
自有人类伊始就产生了建筑学。人类出于生存本能需要寻求一种遮风避雨、防范天地虫害的场所,仅仅依赖自然山洞土穴不能提供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进一步需求,于是便出现了人工建造的简陋的居所,如有巢氏在树上搭建的茅棚,山顶洞人挖掘的窑洞,便是人类为避免自然灾害和野兽伤害而建造的人工建筑的原始形态。
随着原始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初步发展,人类逐渐对居住的家所提出了高一些的要求,除了对建筑的实用性、安全性要求之外,还增加了美观性、密闭性、健康性的需求,并希望与周围环境协调,有利于居住者的身心健康。周朝初年,周武王想在洛邑建都,就召请周公“相宅”〈即勘察风水〉,便将人对建筑与环境的需求上升到了对风水要求的层面。
随着人类建筑的多样性发展,民房建筑与官邸建筑,寺庙建筑与宫廷建筑,以及现在的企业与学校,商铺与饭店等等,对于生态环境的要求都各有不同。这些建筑所处的不同地理位置,其建筑材料,建造形态、规模、风格、方位与色彩等等也都有各自的特点,这种因素对于不同身份职业,不同生命信息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力和作用力,并产生不同的正反效应。
现代风水学的内涵与使命之一,就是要将传统风水学的合理内涵与现代生态建筑学相融合,即研究建筑的方位、形态、材料色彩等对于不同人的身心健康与事业发展的正负效应,也研究建筑的种种要素结合格局对于大自然生态的正反影响;掌握对建筑要素及其格局的调整、优化,使之与人体生命信息和整个自然生态更协调、更同步,以更有力的科学方法,探索人、建筑物、自然生态三位一体和谐共生的客观规律。
编辑:晓荇
测测代的财运
化雨
你对着镜子,认真地皱一下眉,让两条眉毛尽量靠近一些。这时,从你两眼间出现的纵向皱纹的条数,可以知道你理财的天赋。
A、有一条清晰的竖纹;
B、有两条清晰的竖纹;
C、有三条清晰的竖纹;
D、有四条以上的竖纹。
结果诠释:
选择A的人的财运是:
对金钱十分执着,性格很吝啬。虽然滴水不漏,但却没有投资的才能。最主要的缺点是对投资的环境没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只关注局部的得失。
选择B的人的财运是:
非常会理财,财运很佳。对投资的分析力和判断力都很好。稍动脑筋,即可得到两三倍的投资收益。
选择C的人的财运是:
对金钱不大关心,也不会为其所左右,是个随心所欲的人。有余钱的话常用来照顾晚辈和部属。
选择D的人的财运是:
劳苦命,理财能力差,在金钱方面虽然操劳甚多,但获得较少。
生态建材与生态建筑 篇4
1.1 传统材料的转型
随着生态文明社会的发展, 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已成为工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我国作为以传统建材产品为主的生产国, 同时也是城乡建设规模宏大的发展中国家, 近年来正在逐步对传统建材进行生产工艺技术与产品性能质量的改进。目前的建材市场品种繁多, 可进入市场的水泥、玻璃、陶瓷等传统工业产品的品种质量也有较大的差异, 如何识别和选择传统建材, 不仅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 而且要对不断变化的转型产品市场能够及时了解。这是现时期选择建材产品的基本状况。
1.2 新型材料的创新
新型建筑材料在我国已经有30年的发展历程, 如石膏板、矿棉板、各类金属、非金属的型材制品等都在不断的创新中填补着高速发展的建设市场, 普及利用的范围不断扩大。在住宅产业化的进程中, 一批新型复合材料体系进入新型建材市场。新型材料的创新方向主要围绕建筑结构的变化和现代建筑功能的要求展开, 为了实现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 新型材料也在不断的创新与完善中。
1.3 适宜于绿色建筑的产品体系开发
绿色建筑的兴起对建筑材料的需求提出了更加科学和规范的要求, 无论是传统材料还是新型材料, 都在顺应着绿色建筑和生态人居的发展趋势。适宜于绿色建筑的生态环境建材产品体系开发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2 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建设需求
2.1 强化绿色建筑设计的选材职责
作为专业从事绿色建筑设计和建设的机构对生态环境建材的选择是有一定基础的, 但对多数从事城乡建筑设计和工程建设的人员与机构, 生态环境建材的选择还缺乏应有技术知识的实施能力。
2.2 工程建设中的材料选用标准确认
目前, 工程建设中的选材标准基本可以概括为:产品标准配合设计标准。首先, 所有应用在建筑工程中的建材产品必须要达到相应的产品标准 (包括国标、行标、企标等) , 即工程建设中必须使用合格的建材产品, 具体建材的型号、规格等, 是根据工程设计文件中对材料性能、规格等的要求来确定的。设计文件编制的重要依据就是国家及地方的设计规范、标准等。工程建设中的选材标准就是选用既符合产品标准, 同时满足设计标准的材料。而目前的建材产品标准和设计标准对建材产品的生态环境性能要求几乎没有, 建材产品的生态环境性能无从评价、确认, 更无法作为工程选材的依据。
3 绿色建筑设计中的选材原则与方法
3.1 选材原则
绿色建筑的选材原则是基于传统选材原则基础上进行补充完善, 加入对建材产品的生态环境性能方面的要求。除了达到产品标准, 满足设计要求外, 我们主要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要求:
1) 节约资源
选用生产过程中单位消耗资源量更少的;
选用耐久性好、长寿命的建材产品;
尽量选用可回收再用或再生的建材产品;
尽可能选用利用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材产品;
选用利用率高、施工现场边角废料产生量少的产品。
2) 节约能源
选用生产过程中单位综合能耗更低的;
选用有助于降低建筑运行能耗的建材产品;
尽量选用“本地化”的建材产品, 降低运输能耗。
3) 保护生态环境
选用在全生命周期内对生态环境不利影响小的建材产品;
选用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功能性建材产品。
4) 健康安全
选用在全生命周期内对人体健康无害的建材产品;
选用对人体健康有利的生态功能性的建材产品;
选用对其他生物健康威胁小的建材产品。
5) 构造得力、施工简单
选用构造做法可靠的建材产品;
尽可能选用施工工艺简单的建材产品。
6) 工厂化程度高
选用工厂化程度高的建材产品。
以上原则还要本着因地制宜的生态策略, 根据具体项目的实际情况, 加以分析和运用。
3.2 选材方法
配合“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研究项目“绿色建材产品应用技术体系的研究”, 建立一套利用计算机软件辅助系统进行绿色建材选用的方法。该方法是在保证所选材料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 加入了对建材产品“绿色度” (生态环境性能) 的关注, 通过比较, 使用户得到既满足功能要求, 同时经济上可以承受的“绿色度”程度最高的建材产品。
这套软件暂定名为“绿色建材选用系统”, 其主要由“数据库”与“操作程序”组成。其中, “数据库”是本软件系统的基础, 它包括“绿色建材信息数据库”和“规范标准数据库”两部分;“操作程序”是指用户可以直接运行使用, 并能实现特定功能的程序部分, 其又包括:“绿色建材查询模块”、“规范标准查询模块”、“帮助模块”。
4 绿色建材信息数据库
4.1 绿色建材信息数据库的构成
“绿色建材信息数据库”中的“绿色建材”与“生态环境建材”本质上没有太多差别, 可以认为是同一概念。该数据库中参数的设计, 主要考虑了关键性能、绿色度、价格三方面的因素, 分为基本信息、关键性能指标、绿色度评价、价格四类数据。
4.2 绿色建材信息数据库的功能
该数据库主要是为软件系统的“操作程序”服务, 是被“操作”的对象, “操作程序”主要是对该数据库进行一系列运算, 从而实现相关的功能。
4.3 绿色建材信息数据库的管理
数据库的管理工作主要可分为两部分:新增数据的录入和已有数据的维护。其中, “新增数据的录入”是指向数据库内录入新的条目;而“已有数据的维护”又包括数据的更新 (修改) 和条目的删除。
5"绿色建材查询模块"
5.1 功能定位
绿色建材查询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功能:简单查询、分类浏览数据库、高级查询、查询结果的显示与操作等。
1) 简单查询
简单查询, 是指用户通过输入"关键词"来检索绿色建材产品的功能。它是通过在"绿色建材信息数据库"中特定字段上对用户输入的"关键词"进行检索来实现的。
2) 分类浏览数据库
用户可以通过点击相应的链接, 直接进入绿色建材信息子数据库中, 浏览子数据库中的全部数据。
3) 高级查询
高级查询是在分类浏览子数据库的基础上, 根据各类建材的特点, 提供给用户更多的检索条件, 相对于“简单查询”, “高级查询”的获得的检索结果更加准确, 更贴近用户的需求。高级检索中提供给用户的检索项, 均采用下拉菜单式, 由用户选择, 不需要用户再进行手动输入。各检索项之间按照“and”的逻辑运算。
4) 查询结果的显示与操作
查询结果可以通过页面上的相关按钮实现选择、排序、比较、保存、打印等功能。
5.2 操作方法
1) 单一建材产品的比选
通过查询结果的排序、比较的功能, 可以辅助用户对单一建材产品的选择。
2) 多种建材产品组合的“选材方案”的比选查询结果生成备选材料列表;
在备选材料列表中选择相应的建材产品组成选材方案, 系统会计算出选材方案的绿色度评分;通过对各方案绿色度评分的比较, 可以辅助用户对选材方案进行选择。
6 软件系统的其他功能
该软件还具有相关规范、标准的查询功能。
7 科技创新的经济效益与发展前景
7.1 经济效益分析
绿色建筑设计中如何对生态环境建材进行比选, 是实施绿色建筑设计和工程建设、验收的重要环节, 建立“绿色建材与绿色建筑的互动软件系统”, 不仅使建筑选材科学客观, 而且为工程设计、工程建造、工程监理、工程验收等多方面的人员带来便利。主要经济利益体现在选材的专业性、经济性、科学性等方面, 克服了由于主观和随机性选材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与综合性价比不合理。
7.2 市场发展前景
“绿色建材与绿色建筑的互动软件系统”及工程应用方法将改变建筑与建材两类相关领域长期互动不足, 互通不畅的局面, 使绿色建材真正为绿色建筑提供基础性支撑, 同时通过这样的技术和实施平台, 不仅可以提高绿色建材在市场上的客观认知度, 也使绿色建筑的建设得到科学、经济的绿色建材的支撑。相互促动必将引领建材与建筑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摘要:生态环境建材是支撑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建设的重要基础条件, 如何建立统一的标准和方法比选生态环境建材是绿色建筑工程设计、建设、监理、验收等环节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简要介绍建立“绿色建材与绿色建筑的互动软件系统”的主要目的与实施方法, 以推进生态环境建材产品与绿色建筑工程选材的有机结合。为建材与建筑互为支撑、互为改进、共同展开技术创新奠定基础。
探析生态建筑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篇5
绪论
现如今人类能随心所欲的改造自然,却无法改变和包含人类本身在内的许多事情,对环境的生物适应能力,对环境污染忍耐度已经达到最大的极限。在我国大规模的进行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建设热潮中,人们逐步对建筑的生态特点和人文内涵的认识都有了很大观念上的改变,城市基本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是要认识到营建生态型修建的重要意义,将建筑设计中的生态环境质量提到了空前重要的高度。
生态建筑的概念
运用生态学、建筑学和其他学科技术依据本地天然生态环境建造的建筑,生态建筑是建筑与周围环境有机的结合。实现人、自然建和建筑的和谐一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生态城市是一种经济高效、环境宜人、社会和谐的人类居住区,是人类社会聚居地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可持续的、符合生态规律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其生态城市也具有着独特的特征,即和谐性、生态持续性、高效性、整体性和开放性等。
生态建筑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1.生态建筑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
当今社会,人口的迅速增长,自然资源枯竭,破坏生态平衡,对环境的污染最为严重,改善全球环境已经成为在恶劣的环境下,面对一个优先问题,城市,景观,建筑,环境,可持续发展,建筑,城市规划,景观建筑学科开始建立定居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类思维。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生态问题,及其在同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方。
2.生态建筑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出发点
建筑学,城市建设与自然为人类采取更直接的繁殖体,环境可持续性这充分显示了伟大的人他自己,一个现代化的城市,许多建筑物彼此,相互影响,最终构成完整的系统和开放。城市消耗这些能源和污染的空气,水和固体废弃物排放,建筑本身,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社会因素要考虑协调规划的所有组件,制造和环境平衡自然彼此,能源规划,交通,人口,水,地形等规划要素。随着新型建材和建筑的生态化发展被安排在符合环保要求,出发点是城市设计和建造可持续建筑。
生态建筑在城市发展中的不足
城市发展中的国家,尽管其中许多已被生态建设和建筑相关的概念和生态建设中的城市,如中央公园等名称的原型,但由于生态文明的理念,城市低碳和生态建设,近年来这一概念的发展,而建筑的规划和建设周期比较长,相对较少的从概念到建设城市发展所面临的生态建筑而言,没有多少实际应用中,下面所有的缺点;
1.对于生态建筑的理念不足
主要表现在城市建设者在建设规划尤其公共建筑,设计尚未开始建设生态因素加以考虑,同时考虑到经济,社会和文化公共建筑的影响,但只是作为生态因素要求建设市规划需求,如公共建筑必须是绿色的面积等,但从来没有这个想法会融化与周围建筑,使建筑物是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为众多房地产商业,只为生态简单理解为绿色,环保和绿色环保只是漂浮在周围的建筑,而不是融入建筑。
2.对于生态建筑的实际应用不足
主要体现在设计和施工建设的实际施工中,一些城市的市政建设,无论是商业还是公共建筑,节能环保理念欠缺,建筑商经常采用环保材料如一些装修工作,但开工建设的设计,一些设计师将要设计的建筑物的建筑作为环境友好性,能源效率,较少涉及,关于建筑和装修材料的选择对能源的应用也越来越偏少,导致城市建设确实取得了不少建筑仍采用旧建筑,旧的高能源消耗,低环境。
生态建筑的提高途径
1.加强生态性的建筑材料与施工方法应用
在施工中,节能和环保的建设取决于建筑材料的选择,从节能材料和装饰工艺的选择是否采用建筑节能改造将一个显著的影响,保护环境,也将使用环保系统将促进安全最佳城市环境。该方法包括:建筑施工,施工工艺顺序,所以不会对整个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利用建设复杂的方法将有效促进环保建设生态城市,可以有效地使建筑在周围的建筑,以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在实际应用中建立生态建筑评估指标体系
生态建筑作为建筑理念已经在世界上推广使用城市发展已经在中国可以学习的方法和评价体系已经有迹象生态建设和建立生态城市建设它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普及,评估是否一个建筑是生态建设,生态建设已经达到了城市建设应能获得并提高在此基础上,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你可以模拟说明当地的法律法规,并最终作为一个因素建筑设计和施工必须加以考虑。
生态建材与生态建筑 篇6
冀志江1988年河北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 1994年获得河北工业大学半导体专业工学硕士, 随后在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物理系任教, 2000年他毅然放弃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物理教研室主任的稳定工作, 考入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进行博士深造, 师从生态环境建材研究开创者金宗哲博士, 从此开始了他在生态环境材料研究领域辛苦卓绝的求索。
求索创新 科研硕果累累
冀志江的博士课题是有关环境矿物电气石的基础及应用研究, 当时几乎所有关于电气石方面的中外文文献、专利他都查到并研究过了, 对国内各地的电气石矿进行了收集、理化测试、环境性能研究等实验工作, 采用新手段表征了电气石材料的自极化现象、红外性能、对水的作用等, 研究成果得到行业专家的认可。博士期间他发表了5篇一级学术刊物文章和1篇SCI收录文章, 申报国家发明专利4项, 到博士毕业时申请并获得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在行业内已成为知名的电气石材料专家。
冀志江博士毕业后留在了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主持环境与健康材料研究室工作。虽然平台搭建了起来, 但老师退休了、科研经费严重不足、没有人才队伍…一切还需从新开始。冀博士很快从学生转入室主任的角色, 组织完成了3项在研国家863课题、2项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十五攻关课题、3项科研成果转化课题、10项建材国家或行业标准课题;协助老师金宗哲教授对一直从事的“抗菌净化及产生负离子功能材料和建材应用技术”申报并获得了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在研究室进入稳步发展阶段, 冀博士并不满足于已开展的研究方向, 在分析研究国际上生态材料及建材的发展动态、关注相关学科交叉点的学术问题基础上, 他的目标更加广阔。在与科技部、建设部等领导的充分沟通后, 主持申报并获得了10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持计划课题和子课题的科研任务。
在科学创造中, 勤于思考、勤于动手、敢于怀疑、善于总结, 既能高屋建瓴、又要脚踏实地, 这是科技工作者应具有的素质又是科研迈向成功的保证。目前十一五课题研究已进入第5年, 虽然有些课题研究基础较薄, 但在冀博士的正确带领下, 在研究组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多项课题新技术新成果陆续推出。突出的新技术成果有: (1) 由冀博士担任课题负责人的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居住区与室内环境噪声控制与改善关键技术研究”课题, 现已完成了课题立项时的全部指标任务。2008年下半年研究推出的“新型金属隔声屏障技术”在河北京秦高速上进行了示范工程应用, 目前已通过了工程验收, 设计的T型顶部吸声新型隔声屏障技术产品在与国内及日本专家交流中得到肯定。由冀博士主持研发的“高效室内外用吸声涂覆材料技术”, 采用特殊处理的吸声棉与水性乳胶涂料体系结合, 解决了吸声吸收达0.4dB且能够厚涂施工的实际问题。 (2) 在研究室承担的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电磁辐射检测与防治材料研究”子课题研究中, 冀博士指导2位研究生系统研究了建筑物电磁屏蔽材料, 开发的电磁屏蔽吸波砂浆和吸波板材经试验测试, 常规性能都达到各自产品标准性能指标要求, 在2.0GHz~40GHz频率范围内吸波效果达7dB以上, 最大值可达29dB, 对多频段电磁波能够有效吸收。 (3) 由冀博士主持的“建筑室内湿环境改善材料和无机有机复合相变调温建材研究”子课题研究工作, 自主创新的相变材料包覆技术解决了相变材料在砂浆墙材中的应用难题, 独创的相变材料温差测试装置解决了大物料的相变温差测量问题, 填补了国内外在测试技术方面的空白。 (4) 承担的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功能型环保建筑涂料的研究”子课题研究中, 冀博士创造性的提出利用环境矿物材料研究吸尘涂料, 以减少或降低空气中的悬浮尘埃, 经清华大学测试, 做出的吸尘涂料对直径小于5μm的尘埃有较好的吸附降尘作用。此外还推出改善室内舒适度的调湿功能涂料、热反射隔热功能墙面屋面涂料、混凝土石材自洁防护涂料等功能涂料技术。
冀博士总是告诫研究室的年轻人“科研是基础, 一定要沉下心来把基础打好, 这关系到研究室的生存, 也关系到每个人在研究院事业的发展”。在做好在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同时, 冀博士还在构想着未来几年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 而且带领大家开始着手了十二五预研课题的探索研究工作。2008年国家科技部批准中国建材研究总院建立“绿色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冀博士率领的研究团队整体进入重点实验室, 冀博士受聘为生态环境建材领域学术带头人。
严谨务实 推进科技产业化
科技的产业化是科研的终极目标, 也是转制成科研型企业的研究院对下属研究室生存的实际要求。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产值指标, 更为了实现生态环境建材的产业化, 冀博士以务实的精神始终将科研成果的实际转化放在首位。
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要经历一个艰苦的生产实践过程, 而建材产品要高质量地应用到实际工程上并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更需要严谨的实验和全身心的投入。2008年北京奥运城市美化项目中, 在院所领导及熟悉工程的技术人员的引领下, 冀博士主持通过近3年的努力将自主研发的道桥防腐蚀涂料涂刷到了北京四环路上。自2006年上半年开始冀博士搬来实际道路用的路缘石防撞墩进行无数次涂料匹配实验室实验;跟随所里道桥工程专家郭工进行了多次实际路面施工实验:健翔桥30m实验段——初步摸索, 长虹桥实验段——技术改进, 大郊亭至四惠桥2公里的实验段——大型考验;经过一次次实验室实验和实际道路施工实验, 技术产品得到了北京公联道桥管理领导的认可。实际施工时, 道路施工只能在夜间零点到六点间进行, 冀志江博士经常夜间监督指导施工, 白天又到办公室做好材料生产调度等工作。在冀博士及各方人员严格把关及带动下, 大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确保了高质量产品和高质量施工, 完成四环路全长58公里、四面边道共计240公里的涂刷任务, 整个工程应用防腐涂料近百吨, 施工完的四环路得到北京市领导的认可。
除了道桥涂料产品, 冀博士带领的研发团队通过近10年的努力, 陆续将多种技术产品实现了产业化。如作为国内最早研发薄型隔热保温涂料技术的部门, 隔热涂料产品在厦门、重庆、江苏等地多个工程上大量应用;空气净化涂料、负离子涂料、抗菌净化材料等研究室早期技术成果也形成了产品, 每年有固定的产品销售收益。正在进行的十一五课题研究, 冀博士更是把研究同实际工程紧密结合, 研发的隔声屏障产品在京秦高速上进行了350米的工程示范, 研发的吸波砂浆在河南两栋受电磁波污染的民居进行了改善治理工程示范, 与河北知名板材企业联合开发吸波板材产品, 防污自洁涂料在张家口3座新建大桥上大量应用。
在实际工程应用和技术成果产业化过程中, 在一次次实验-调整-再实验过程里, 冀博士及其研究者们真切体会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通过实际工程考验的成果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成果。为此冀博士经常告诫自己和身边的人, 要严谨务实、不懈努力、以过硬技术产品经受市场考验。
锐意进取 引领行业发展
在与冀博士的交流中, 还有一个重要内容是生态环境材料及建材行业的发展。如果说科研和产业化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那么行业的发展就是高层次目标。冀博士的思路是做一个科研项目, 不仅要有材料研究成果, 还要留下检测、标准等实在的东西, 要起到真正推动此领域整体发展作用。如抗菌建材课题研究过后, 建立了建材行业首家通过国家计量认证的抗菌防霉检测室, 先后承担完成“抗菌陶瓷”、“抗菌涂料”等4项行业标准和1项国家标准。空气净化负离子课题研究后, 建立了国内唯一采用静态法测试材料负离子量的检测室, 制定的空气净化涂料标准解决了此领域一直没有标准可依, 产品功能判定较混乱的问题;制定的离子测试方法标准和产品标准成为国内该领域广泛采纳的标准。调湿功能建材课题研究中建立了材料吸放湿性能测试室, 该项测试能力通过了国家计量认证认可, 承担制定了2项调湿方面行业标准, 都是解决了统一测试技术难题和企业市场急需的标准。目前在相变、吸波、吸音降噪等方面, 测试技术和行业标准制定都在紧张进行。
检测和标准是从技术上促进产品和行业发展, 那么行业分会组织的建立将会更加促进生态环境建材的行业发展。为了推动生态建材的发展, 2005年冀博士向上级组织提出成立生态环境建材分会的设想, 2007民政部批准了该分会组织的成立, 冀博士任生态建材分会秘书长。经过几年的运行, 目前分会已发展会员70余家, 举办生态环境建材及环境功能材料专题论坛7次, 组织与国外生态建材方面企业专家的考察交流活动, 建立生态环境建材网站, 一系列工作使国内生态环境建材方面企业和专家找到了交流学习的平台。冀博士总体规划的“科研-产业-标准-行业”的实施, 在行业内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促进了生态环境建材行业的整体发展。
勇挑重担 培育研究团队
进入不惑之年的冀博士主持着研究室的全面工作, 研究室由最初成立时的2人发展成为有9名正式员工、6名外聘员工组成的平均年龄在33岁的年轻技术团队, 研究室产值也从最初的十几万元增长到五百多万元, 成为研究所发展速度最快的科室。冀博士的观念是一个人的力量有限, 要组成研究团队, 形成合力而集体发展。冀博士作为导师及协助其他导师, 先后培养毕业了7名硕士、2名博士, 很多学生毕业后留在了室里工作, 因此研究室的特色是年轻人多、学历高但工作经验少。冀博士经常语重心长地告诫年轻员工:“干科研要沉下心耐得住寂寞, 没有上下班区分, 要心里时刻装着所从事的研究内容, 知识技能掌握在自己手上谁也拿不走…”。在行动上冀博士更是身体力行, 晚上、周末经常看到他在办公室工作的身影, 6点钟下班经常要干到7点才回家吃饭, 辛苦的工程施工也总是冲锋在前。正是在他的言传身教下, 在对每个员工的合理安排下, 研究室每位员工负责一个研究方向, 多数员工克服了年轻人常有的浮躁、眼高手低等毛病, 逐渐沉下心来进入角色, 推进了各自研究领域的工作, 在专利、学术论文、产品等方面做出了贡献。2009年冀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荣获中央企业青年文明号。
工作之余, 冀博士也非常关心周围年轻人的生活, 在繁忙的工作中抽时间带领大家游泳、唱歌, 年轻人的找对象、业余时间看的书等都是经常交流的问题。如今研究团队在冀博士带领下, 为生态环境建材的科技发展而努力奋斗着。
“路漫漫其休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生态建筑与建筑生态化 篇7
关键词:生态建筑,建筑生态化,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
1 生态技术和生态建筑
人、建筑、环境是建筑发展的永恒主题, 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 生态问题日趋严重, 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方式。特别是1992年178个联合国成员国通过了《里约宣言》, 为促进地球生态系统的恢复, 实现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生态技术在这一背景下, 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成为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快车和实现保证。生态技术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 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 注意整个系统的优化, 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 减少浪费和无谓损耗, 以较小的消耗获得丰厚的目标, 从而获得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 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建筑领域内, 从德国托马斯《太阳能在建筑与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一书出版到近年来美国建筑界的绿色建筑运动, 从北京大兴义和庄的“新能源村”建设到国外在生态高技术下建造的各种形式的生态建筑, 可以说, 生态建筑的发展在理论上、技术上以及建筑设计的实践上都取得可喜的成就。生态建筑有时又被称为“节能建筑”、“绿色建筑”, 严格地讲都是不全面的。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 是指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 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 采用现代科学手段, 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构筑物。
2 建筑生态化
生态建筑从早期仅停留于对气候、生物反应的关注到今天运用替代能源, 注重建筑生态高技术的研究, 人们对建筑有了更新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建筑生态化问题。它是将建筑融入大的生态循环圈, 从整体的角度考虑能源和资源流动, 将建筑建造、建筑设计、建筑使用过程中的消耗、产生纳入整个生态系统来考虑, 从而改变资源与能源单向流动的方式, 趋向良性循环的模式。清华大学吴良镛先生提出的“建立人居环境循环体系”, 将人居环境纳入动态的生生不息的循环体系即是对这一思想的提倡。它对建筑的要求不仅仅是建筑的使用过程, 而是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建筑的生态化, 一般应具备如下的基本特征:
第一, 能为人类提供“宜人”的室内空间环境。它包括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 清洁的空气, 好的光环境、声环境以及灵活开敞的空间。
第二, 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上, 对环境的索取要小。主要指节约土地, 在能源与材料的选择上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则。
第三, 对环境的影响要最小, 主要指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以及减少光污染、声污染。
3 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条件
虽然生态建筑才刚刚起步, 但它的发展有着深厚的社会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
从“以人为本”到“以环境为中心”的社会思想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人本主义是西方实现现代化的主导思想之一, 始于文艺复兴时期。自18世纪以来的整个现代化过程中, 以人为本的思想构成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哲学基础。人本主义观念明确确立了人的意志自由及其对自然界的优越地位, 地球有限的自然资源被视为“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而遭到滥用和破坏, 对环境的污染也大大超过了自然界所容纳的限度, 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几十年, 实际各国无一例外的遵循西方模式, 才使得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将资源与环境问题突出地暴露出来成为世界问题。
1972年联合国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 世界各国认识到人类必须在自然环境所提供的时空框架内发展社会与经济, 同时按照自然资源所赋与的条件安排自己的生活方式, 从而重新界定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确立了“以环境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世纪末, 西欧等发达国家提出“生态现代化”的目标, 我国各地也在尝试建设花园城市、生态城市, 这标志着延续200年的“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模式向“以环境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过渡, 从而使发展生态建筑具有了广泛的社会思想基础。
共同的社会生活理想是世界各国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道德基础。这就是将即时利益和整个人类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公正合理的与他人分享我们这个地球的有限资源。《里约宣言》指出, 为今后世代的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 为保存、保护和恢复地球生态的健康和完整进行合作, 各国应本着全球伙伴精神, 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努力中担负应有的责任。生态环境问题不是某一小区、一个城市或国家的问题, 有些生态小环境通过一些努力是可以改善和提高的, 但大的生态环境的改善与资源的利用不是靠某一地域的改善而能达目的的, 必须是人类的共同意志。《里约宣言》为世界各国发展生态建筑奠定了初步的社会道德基础。
4 生态建筑的发展动向
目前, 生态建筑在各地方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西欧和北欧是发展较好的地区, 主要建筑有:建于苏格兰偏远地区的斯特林村屋工程, 建于柏林的戴母勒奔驰办公室, 托马斯设计的建于慕尼黑的住宅联合体以及法国的法兰克福商业大楼;在美国, 1948-1959年麻省理工学院所建“3号”、“4号”太阳房均为实用住宅;近年来在日本和新加坡均有具有现代意义的生态建筑建成。总的来说, 各国建筑师都在潜心研究生态建筑的技术和设计方法, 从建筑设计上看, 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将建筑融入自然。就是把建筑纳入与环境相通的循环体系, 从而更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 使建筑成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尽量减少对自然景观、山石水体的破坏, 使自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如日本1995年落成的“Acros福冈”, 它是一个集文化商业办公为一体的综合设施, 该建筑向公园层层退台, 在退出的平台上做屋顶绿化, 这样建筑与公园绿化融入一体, 通过高技术实现能量循环利用。第二种是将自然引入建筑, 运用高科技知识, 促进生态建筑化, 人工环境自然化。如马来西亚杨经文设计的绿色摩天大楼。它在现代都市中引入自然, 再现自然, 运用生态技术, 将植物、水体等自然景观引入建筑内部。
5 生态建筑与发展中国家的建筑设计
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 生态建筑代表了21世纪的发展方向, 实现建筑的生态化在21世纪的今天变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更为迫切。客观来讲, 生态建筑在发展中国家推行和发展仍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够, “以环境为中心”的设计观念尚未形成或成为社会的共识;
二是生态建筑本身的经济合理性问题, 目前由于建筑生态技术和材料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 导致建筑单方造价过高从而使建筑业主望而却步, 开发商也因生态建筑需要更多的前期投入而回收速度缓慢而不愿冒险开发;
三是各国政府的相关政策尚不到位等。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 发展生态建筑首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 要加大生态环境的教育, 在可持续发展原则上建立一套新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其次是国家用制度推进生态建筑及其技术的发展, 如推行市场准入制度, 补贴建立示范性的生态住宅小区, 无偿推广实用生态技术等。四是在建筑设计中先从中、低技术开始, 如节能技术、通风技术等。
生态建材与生态建筑 篇8
绿色低碳、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各国共识。在人类发展史上,没有哪一个时代的人们比当今时代的人们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必须携手共同改变旧的生活方式,设计师们应该建造更多生态建筑以发展生态产业。以下是12个巨型绿色建筑设计,通过打造新型城市、新型社区和新型建筑解决淡水缺乏等当今世界面临的最紧迫问题。
1、迪拜太阳能垂直村
迪拜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国家,一座又一座令人难以置信的建筑在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除了沙子和创造性外,迪拜还拥有什么丰富的资源吗?答案自然是充足的日照。格拉夫特建筑设计事务所(Graft Lab)设计的垂直村落便充分利用了这种优势。建筑表面与太阳能收集器呈特定角度。太阳能收集器位于这个多功能建筑群的南端,装有自动旋转枢轴,可让日照时间实现最大化。
2、西班牙泡泡形淡水工厂
这家淡水工厂由一系列堆叠在一起的生物圈构成,从外观上看,它好像是一堆肥皂泡。这是一座怪异的高塔,其玻璃圆顶结构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能够利用红树过滤海水以获取淡水。红树可吸收咸水中的物质并渗出淡水。宝贵的淡水钻出红树体外后蒸发并凝结成露水,工厂内的淡水池则负责收集露水。
3、土耳其One &Ortakoy建筑群
这个名为“One & Ortakoy”的多功能建筑群位于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它拥有弯曲的有机形态以及被绿草和鲜花覆盖的起伏屋顶,与所在的美丽山区融为一体。这个建筑群位于奥尔塔科伊附近地区,现正在建造之中。它由两座建筑构成,正面使用天然石头打造。其中一座是住宅建筑,另一座则是商用建筑。
4、法国绿屋顶中学
马塞尔·塞姆巴特中学位于法国索特维尔·莱·鲁昂地区,紧挨着一家公园。这所中学巧妙地与周围的绿草和树林融为一体,让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存在。它的扩建项目由一家餐馆、学生宿舍、员工宿舍以及工作坊构成,绿色屋顶波浪起伏,能够起到天然的隔热作用。
5、苏丹摩天水塔
在面积广阔的苏丹沙漠,淡水成为最宝贵的资源之一,获取淡水的难度超乎人们想象。有意思的是,沙漠地下深处也隐藏着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湖,如果能够有效加以利用,当地居民的生活便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波兰建筑事务所H3AR提出了一种解决之道,即建造外形好似当地猴面包树的水塔群并利用地下泵抽水。水塔内建有一个水处理厂、一所医院、一所学校以及一个食物储藏中心。
6、集雨摩天楼
如何让建筑在最大程度上收集雨水?H3AR设计的集雨摩天楼可能给出答案。借助于覆盖整个外部的水槽网,雨水将直接流入一个处理厂。处理后获得的生活用水可用于冲马桶、洗衣服、其他清洗工作以及浇灌植物。根据H3AR的设计,摩天楼的皮肤与屋顶上一个巨大的碗状雨水收集设施结合在一起,在最大程度上获取雨水。
7、法国第戎多功能生态区
不妨想象一下,生活在一个充满绿色的社区从垂直花园和绿色屋顶到自行车道和生态友好型运动场,所有这一切都毗邻市中心将是怎样一番景象。在世界范围内,类似这样的生态区设计正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就包括法国第戎的多功能生态区。这个生态区由EXP建筑师事务所与Studiomustard建筑事务所、Sempervirens景观设计师事务所以及Even Conseil公司共同设计,将成为第戎未来类似开发项目的效仿对象。
8、分散式可持续社会
这一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打造一栋建筑或者一座城市,而是针对整个社会进行的一次重新构想。打造者CTRLZ建筑师事务所表示:“我们相信建筑不再是有关形式或者功能,而是有关各种各样的联系。网络系统的发展向我们展示了链接与联系的力量。”商业设施、食品生产、装饰性花园、住宅、公共空间以及能源获取都能以一种强调居民合作的方式联系在一起。
9、英国萨里地下绿化带酒店
英国萨里赫斯哈姆高尔夫俱乐部的地下五星级酒店由ReardonSmith建筑师事务所设计,酒店内建有豪华温泉会所以及高尔夫设施。为了防止不必要的土地开发,英国建立了绿化带。通过栖身地下这种方式,这家五星级酒店满足了有关城市发展的限制条件。此外,这一设计也同样能够降低对交通流量的影响。由于地上建筑栖身于现有林地之内,附近当地居民的视野不会受到影响,可以尽情欣赏那不可触摸的自然景色。
10、北京创意区绿化带
北京是一座快速发展的城市并且正在饱受空气污染之苦。这座城市急需富有创造性的绿化带出现,在为北京居民提供自然空间的同时防止进一步开发。不久之后,北京便将迎来一个由Unstudio公司设计的绿化带。这个绿化带不仅让当地居民有机会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同时又通过配备商店、餐馆以及公共交通等设施保持生活的便利性。在设计“创意区”的比赛中,Unstudio公司递交的方案最终胜出。他们打造的创意区将成为实验性建筑的一个展示平台。
11、马斯达可持续城市
马斯达是一座现代大都市,它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家商店以及每一个街灯都将具有可持续性。通过这种方式,它可能成为未来城市发展模式的一个先行者。已在规划之中的马斯达城由阿布扎比LAVA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将成为一个零废物和零碳排放社区。城内住宅、商业和娱乐设施全部坐落于一个巨大的广场周围,这一设计旨在成为世界其他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典范。
12、巴西巨型发电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