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建筑(精选11篇)
绿色生态建筑 篇1
1 绿色建筑概述
是生态建筑伴随着生态议题出现的建筑类型, 在表现其生态特征的同时也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对其审美规律的探讨, 能帮助我们了解生态建筑的本质, 也是对传统美学规律的一次审慎检视。我们的绿色工作尽管与许多其它的绿色设计师有共同的目标, 但还是有着自己与众不同之处。因此对任何一个设计师来说一个发人深省, 紧迫的问题就是:怎么来迎合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就商业行为而言, 正如设计一样, 最有效的生态解决方法即通过与环境的融合而更持续的发展。如果把我们所从事的一切与自然环境以一种有益的方式融合在一起或者设计一个自我构建的环境 (包括住所、设备、基础设施、产品、玩具等) , 这对于环境绝无任何危害。简单的讲, 生态设计就是生物融合的设计;通常被视为有三个层面:物质的、系统的和临时的。要解释清楚这三个层面并赋于实际行动, 这对每一位设计者都是一种挑战。
就全球而言, 建筑物每年要消耗全世界使用原木的25%、石料的40%、用水量的16%和能源的40%, 绿色建筑已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解读绿色建筑, 其释义为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 最少程度的占有和消耗地球资源, 用量最少且效率最高地使用能源, 最少产生废气物且最少排放有害环境物质, 成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利于生态系统与人居系统共同安全、健康且满足人类功能需求、心理需求、生理需求及舒适度需求的宜居的可持续建筑物。城市生态系统因高效率、高能耗的城市运行、环境的人为污染与扰动建设, 使其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遭受到难以弥补的割裂、破碎与损害。绿色建筑在城市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作为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一部分, 将成为城市生态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绿色建筑不能孤立于城市生态系统而独立规划、设计与运行。
2 绿色设计与绿色技术初探
对于到底什么是生态设计、绿色设计, 在当今有太多的混淆和概念不清。在社会上就有相当一部管理层面的人士简单地认为景观就是绿化, 绿化就是绿色, 把绿化设计等同于绿色设计。设计者往往也会错误地理解:如果一个建筑在绿色分级或评价体系中得分较高, 那么一切就万事大吉;这种态度势必会产生自满的情绪, 而导致设计停留原地。绿色分级或绿色评价体系对实现目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作为一个设计者, 绿色分级只能是一个最低标准, 每个设计者都应实现甚至超越它。
绿色设计理论的提出, 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 有专家学者就提出设计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创造商业价值, 也不是包装和风格方面的竞争;设计强调的应该是认真对待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 为保护地球的环境而服务。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今天, 人们赋予绿色设计的内涵更加宽泛, 绿色设计是以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作为其跟本出发点, 绿色设计是集生态系统、自然景观、整体和谐、集约高效、生态技术为一体的综合网络。绿色设计的目标着重考虑的是建筑在整个生命周期内 (设计、建造、施工、使用) 自然资源的利用, 对环境和人的影响, 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及可重复利用性等环境属性。
实际的建设活动中, 有绝大多数的建筑正导致我们现在生物圈的物种无机化与单一化。长此下去我们无法平衡生物圈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比例, 只能增加更多的人造产品, 从而降低我们生物圈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我们必须从平衡自我构建的环境入手, 扭转趋势。我们可以改善提高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的相关性。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加强生态联系, 特别是在我们的设计中, 可以从水平或者垂直两方面把周围环境都考虑到。伴随着生态系统联系的提高, 更重要的是把自我构建的环境要素融合到周围的环境中, 实现生态系统化, 借此创造一个“人造生态系统”, 它与自然的生态系统和谐共存。由此我们提高了人类在生物圈中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绿色设计必须优先发展被动式节能, 合理选用绿色技术。绿色技术在许多国家是指减轻环境污染或减少原材料、自然资源使用的技术、工艺或产品的总称。在许多具体的技术措施方面, 如最好地利用当地的气候能源, 营造改进内部舒适条件, 而不使用任何机电系统。绿色建筑的能源系统是绿色建筑的核心, 也是绿色建筑生态策略的重要部分, 从城市到绿色建筑再到绿色建筑室内, 体现在绿色建筑的规划阶段、单体建筑设计阶段。绿色建筑之外的城市能源系统对城市节能来说极为重要, 能源规划可以形成良好的建筑能源外环境。针对气候环境、资源利用、能源效率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对策略总结如下几点:
(1) 规划合理布置建筑单体的朝向, 以获得尽量多的冬季太阳辐射热, 减少冬季热负荷;
(2) 减小建筑的体形系数, 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 合理确定窗墙比, 降低冬季采暖能耗;
(3) 提高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 合理选用遮阳措施, 降低夏季空调能耗。综合考虑冬季防风和夏季导风, 提高通风的效果, 实现过渡季节自然通风;
(4) 充分利用自然采光, 减少建筑照明能耗;
(5) 大力发展太阳能技术。它是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 太阳能也是一种清洁、充足、可再生的能源。如光伏发电技术作为外墙和屋顶材料应用于满足建筑物自身能源的策略以及利用太阳能热水系统为人类提供生活热水等;
(6) 通过智能控制实现压力、温差作用, 进行热量传递、促进空气流通、保持环境卫生;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对建筑物内部环境进行控制和改善是绿色生态建筑的重要能源策略和设计手段。
健康、生态的人居环境营造, 还需要人们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
3 绿色设计技术优化及其意义
绿色技术的优化还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提升, 建立完整一整套技术支撑措施和管理办法。在建筑外部环境方面, 绿色设计技术应在满足人居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 还应考虑和保证空间环境应有的基本功能、生态问题、环境质量、经济效益等。当前, 人们所关注的如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与水处理、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等新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推广应用。
以往我们在做新建或改扩建时, 考虑更多的是建筑的外观、建筑内部空间、根据功能的需要增加或减少相关的配套系统, 而对诸如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功能的演化、先进节能技术的运用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等长远问题却没有进行深入地研究。这其中既有业主实际需求的限制:即主观因素的限制, 也有时间、资金的局限:即客观因素的限制。但如果摒弃急功近利的浮躁, 在预算造价的控制下, 对建筑进行绿色生态设计的系统分析、研究并主动运用成熟的节能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形成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 对现实建筑体经济、环境及社会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也是有实际的意义, 表现在:
(1) 可以节约大量的建设资金;
(2) 可以减少拆迁工程量;
(3) 降低运行能耗, 节约使用费用;
(4) 改善建筑内外环境, 提高使用舒适性;
(5) 改善原有建筑所在地区的局部环境。
从我国社会经济现状和生态建筑理论技术发展现状出发, 全面应用生态技术, 采用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方式, 循序渐进、分布发展、探索研究和不断总结, 这也是推广及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生态建筑的现实需要。
4 对发展绿色生态建筑及住区的建议
4.1 加强我国评估机制的建设
制定评估体系为的是建构衡量生态建设水平和健康舒适程度的参照系, 通过评估对象与标准的比较, 找出对象在生态建设方面的差距, 明确其发展方向。而确立一套评估体系是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而我国刚刚起步, 很多基础数据还是在累积当中, 因此目前的评估体系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完善。
4.2 因地制宜进行生态建设
(1) 依据气候特点采取相应措施
建筑设计策略必须突破被动模式或生物气候设计的传统方式, 因为这可能会严重影响到建筑形式及围护系统的构造。被动模式要求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 我国属于大陆性气候, 这种气候特点下的建筑能耗以热工能耗为主, 因此, 不应只是将建筑设计与当地的气象条件联系起来, 在建设中要很好地利用当地的气候能源, 也要利用适当的建筑手段来削弱外界气候对室内舒适环境的不利影响来改进营造建筑内部的舒适环境。
(2) 提倡被动优先的生态策略
被动式生态策略是指顺应大自然的阳光、风力、气温、湿度的自然条件, 尽量不依赖常规能源的消耗, 以规划、设计、环境配置的建筑手法来改善和创造舒适的宜居环境。不同气候区对被动式生态策略的选择影响很大, 因此, 需要根据气候区特点选择成熟优先的被动生态策略, 并辅以优化的主动式生态策略。
(3) 多种方式促进绿色生态建筑的发展
政府对绿色生态建筑的建设应在政策上支持, 在经济上扶持, 是生态建筑乃至社区得到发展的重要因素。另外, 生态建筑要讲究经济效益, 算细账, 在能源、材料、水资源等方面与普通建筑相比究竟能节约多少, 有多少经济效益, 从而让开发商和老百姓认识到绿色生态建筑所带来的实惠。因此只有寻找尖椒上的支持点, 建立相关的保障体系, 使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平衡, 才能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
(4) 加强生态教育, 加强生态建设的公众参与
在设计回访调查中发现“绿色、生态”并非客户的主要购买点, 它起到的主要作用只是激发购买者的好奇并因而成为一个重要的加分因素。客户对产品的购买更倾向于一些传统的因素如交通便利性、教育医疗基础配套设施等。客户特别关注的部分往往与自身生活环境密切相关。要使生态技术充分发挥环境及经济优势还有赖于其在建筑体使用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感受与认识, 否则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生态目标, 在经济上也将付出重大代价。因此, 我们认为加强教育和宣传, 提高老百姓的绿色生态意识外, 还应借鉴发达国家在绿色生态区域建设中强调公众参与的重要环节, 许多生态社区的建设更是市民自发进行的。只有通过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 养成节俭和适度消费的观念, 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使人们深刻地了解绿色生态的内涵及建设的重要性, 人们才会自觉地从自身做起, 积极的参与到生态社区的建设当中, 从而使生态建设从绿色设计——绿色建设——绿色建筑——绿色生态区更具有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市场。
4.3 人性化住区环境的营造
住区环境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有生物环境, 即人是住区环境的主体, 很早就有人提出营造一个自然、建筑、人生和谐共处的住区环境了。人的居住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社交、休闲、私密性、自然回归性、舒适性七个方面。住区环境的舒适性又是衡量居住水平的重要标志, 然而影响住区环境舒适性的因素有各个方面, 其中, 住区的热岛现象与空气污染等又是人们议论较多的问题。
近几年, 国外也有相关部门收集了大气、噪声、污染物等监测资料, 结合对城市气候学的研究成果, 从住区选址、开发强度控制、交通系统与绿地系统4个方面, 探求解决住区热岛与空气污染等问题的措施及经验。住区环境不论是整体空间还是庭院空间, 不论是道路系统还是绿地系统, 在探求人性化、生态化的问题上都是需要不断地研究的, 对设计者来说, 只有充分了解人的居住需求和居住行为心理, 才能设计出人性化的住区环境。
摘要:最有效的生态解决方法就是通过与环境的融合而更持续的发展, 使我们自我构建的环境中所有的排放物和产品将不停地循环, 再投入使用, 最终融合到自然环境中。发展绿色生态建筑, 加强生态建设的大众参与, 为人性化住区营造一个自然、和谐的环境。
关键词:绿色设计,生态建筑,被动式节能,住区环境
浅谈绿色建筑及绿色建筑设计 篇2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在人们生活中的日益升温,就要求设计者对什么是绿色建筑以及绿色建筑的建造对于人们的生活有何影响有深刻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节能环保、经济适宜、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
1、绿色建筑及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而绿色建筑设计是能充分利用周围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的建筑;绿色建筑还可以满足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热环境、噪音和电磁场辐射等因素的要求。
2、绿色建筑的特征:
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较,其耗能大大降低。绿色建筑在当地自然环境的基础之上,尊重当地人文,适应当地气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没有明确的建筑模式和规则。绿色建筑充分利用大自然所给予我们的资源,如绿地、阳光、空气等,注重内外部的有效联通,其开放的布局与较封闭的传统建筑的布局有很多区别。绿色建筑较传统建筑的优势在于:(1)低碳环保,并且可回收利用性强。绿色建筑在建构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都是低碳环保性材料,与传统建筑相比,对人体危害程度大大降低。即使被拆除后的材料,也可以回收再利用,大大降低了成本。
(2)拆除时及拆除后对周围环境影响小,可在很短时间内恢复原貌。。因绿色建筑所用材料为低碳环保性材料,拆除时所产生的粉尘及噪音等污染比较少,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原貌。如果需要在原址进行其他的工程时,也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3、绿色建筑的内涵:
3.1节约环保
节约环保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呵护生态和减少污染,将因人类对建筑物的构建和使用活动所造成的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和生态的再造能力范围之内。
3.2健康舒适
创造健康和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是人们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基本要求之一。只有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适用和高效的活动空间,人们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3.3自然和谐
自然和谐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亲近、关爱与呵护人与建筑物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将认识世界、适应世界、关爱世界和改造世界自然和谐与相安无事地统一起来,做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只有这样,才能兼顾与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才能实现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
4、绿色建筑设计:
4.1减少建筑材料生产运输及使用过程中的能耗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使用过程中的节能,还应考虑蕴含在建筑材料本身中的能源消耗量。在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选用生产能耗低的建筑材料;在建筑建成后使用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耗,所以应重点从建筑本身来做好节能设计,可通过建筑体形设计达到节能效果,如平面布局、平面形状、进深、体形系数、表面面积系数、长宽比和朝向等因素,都与建筑的节能效果有很大关系。合理设计建筑的墙体、门窗、屋顶、热缓冲区及有效遮阳,提高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也对建筑节能有着重大意义。
4.2合理利用资源
清洁能源的利用 ,太阳能是一种资源丰富的清洁能源,在建筑中可加强太阳能的利用,如设计并建造太阳能光电屋顶、太阳能电力墙和太阳能光电玻璃,将太阳能转化为建筑本身需要的电能和热能。此外,风能也是一种开发利用较为方更的一种清洁能源,除了建筑的自然通风外,还可以安装风力发电和风力致热设备,将风能转化为建筑内可直接使用的能源。充分、合理并最大限度的利用大自然为我们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并将其转化为建筑所需要的有效能源,是绿色建筑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环节之一。
回收利用旧建筑材料 ,加大旧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尽可能地降低能源和物质投入及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出,这是绿色建筑体系最重要的内在机制。可将建筑拆除过程中的建筑材料,如木地板、木制品、混凝土预制构件、铁器、钢材、砖石、保温材料等,经过加工和改造,在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的条件下,利用到新建筑中。
4.3 环境负荷最小化
降低环境负荷 。建筑生产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并带来较高的环境污染。所消耗的资源和能源大部分是不可再生的,而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也是短时间内难以恢复的。因此,建筑师在对材料进行选择时,应具备并增强生态和经济的意识,选择对环境造成的负荷小的材料,如生态水泥、绿化混凝土、高性能长寿建筑材料、家居舒适化和保健化建材等。以及使用预制模数构件来减少建筑垃圾,将对环境所造成的负荷降低到最小限度。
4.4设计手法多样化
采用灵活多适的设计手法 ,建筑师在设计中应充分预见到建筑应当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而改造,采取适应性改变、灵活性设计等策略,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益,以提高整体资源利用率,减少寿命周期的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人们通常认为绿色建筑比普通建筑的投资成本要高很多,这也是其推广的最大障碍之一。其实从长远来看,如果加强绿色建筑的管理,采取综合性的设计,可大大降低建筑的建造和后期运行的费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绿色建筑对于人类的生存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减少传统建筑,加大绿色建筑面积及合理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结束语: 总之,绿色建筑能提高使用的舒适性,节约资源和降低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并降低环境负荷,对于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解决能源危机,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故建筑设计者应在建筑设计中掌握绿色建筑设计的要点,贯彻环保节能的设计理念,实现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王有为.实施绿色建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J].浙江建筑. 2008(9).
薛明.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探讨[J].后勤工程学院报.2009(5).
黄宁.建筑环境评估体系及比较.建筑学报,2005(1).
智能与绿色建筑文集编委会.智能与绿色建筑文集[A].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绿色奥运建筑研究课题组.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生态建筑与建筑生态化 篇3
关键词:生态建筑,建筑生态化,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
1 生态技术和生态建筑
人、建筑、环境是建筑发展的永恒主题, 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 生态问题日趋严重, 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方式。特别是1992年178个联合国成员国通过了《里约宣言》, 为促进地球生态系统的恢复, 实现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生态技术在这一背景下, 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成为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快车和实现保证。生态技术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 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 注意整个系统的优化, 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 减少浪费和无谓损耗, 以较小的消耗获得丰厚的目标, 从而获得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 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建筑领域内, 从德国托马斯《太阳能在建筑与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一书出版到近年来美国建筑界的绿色建筑运动, 从北京大兴义和庄的“新能源村”建设到国外在生态高技术下建造的各种形式的生态建筑, 可以说, 生态建筑的发展在理论上、技术上以及建筑设计的实践上都取得可喜的成就。生态建筑有时又被称为“节能建筑”、“绿色建筑”, 严格地讲都是不全面的。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 是指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 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 采用现代科学手段, 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构筑物。
2 建筑生态化
生态建筑从早期仅停留于对气候、生物反应的关注到今天运用替代能源, 注重建筑生态高技术的研究, 人们对建筑有了更新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建筑生态化问题。它是将建筑融入大的生态循环圈, 从整体的角度考虑能源和资源流动, 将建筑建造、建筑设计、建筑使用过程中的消耗、产生纳入整个生态系统来考虑, 从而改变资源与能源单向流动的方式, 趋向良性循环的模式。清华大学吴良镛先生提出的“建立人居环境循环体系”, 将人居环境纳入动态的生生不息的循环体系即是对这一思想的提倡。它对建筑的要求不仅仅是建筑的使用过程, 而是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建筑的生态化, 一般应具备如下的基本特征:
第一, 能为人类提供“宜人”的室内空间环境。它包括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 清洁的空气, 好的光环境、声环境以及灵活开敞的空间。
第二, 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上, 对环境的索取要小。主要指节约土地, 在能源与材料的选择上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则。
第三, 对环境的影响要最小, 主要指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以及减少光污染、声污染。
3 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条件
虽然生态建筑才刚刚起步, 但它的发展有着深厚的社会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
从“以人为本”到“以环境为中心”的社会思想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人本主义是西方实现现代化的主导思想之一, 始于文艺复兴时期。自18世纪以来的整个现代化过程中, 以人为本的思想构成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哲学基础。人本主义观念明确确立了人的意志自由及其对自然界的优越地位, 地球有限的自然资源被视为“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而遭到滥用和破坏, 对环境的污染也大大超过了自然界所容纳的限度, 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几十年, 实际各国无一例外的遵循西方模式, 才使得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将资源与环境问题突出地暴露出来成为世界问题。
1972年联合国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 世界各国认识到人类必须在自然环境所提供的时空框架内发展社会与经济, 同时按照自然资源所赋与的条件安排自己的生活方式, 从而重新界定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确立了“以环境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世纪末, 西欧等发达国家提出“生态现代化”的目标, 我国各地也在尝试建设花园城市、生态城市, 这标志着延续200年的“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模式向“以环境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过渡, 从而使发展生态建筑具有了广泛的社会思想基础。
共同的社会生活理想是世界各国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道德基础。这就是将即时利益和整个人类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公正合理的与他人分享我们这个地球的有限资源。《里约宣言》指出, 为今后世代的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 为保存、保护和恢复地球生态的健康和完整进行合作, 各国应本着全球伙伴精神, 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努力中担负应有的责任。生态环境问题不是某一小区、一个城市或国家的问题, 有些生态小环境通过一些努力是可以改善和提高的, 但大的生态环境的改善与资源的利用不是靠某一地域的改善而能达目的的, 必须是人类的共同意志。《里约宣言》为世界各国发展生态建筑奠定了初步的社会道德基础。
4 生态建筑的发展动向
目前, 生态建筑在各地方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西欧和北欧是发展较好的地区, 主要建筑有:建于苏格兰偏远地区的斯特林村屋工程, 建于柏林的戴母勒奔驰办公室, 托马斯设计的建于慕尼黑的住宅联合体以及法国的法兰克福商业大楼;在美国, 1948-1959年麻省理工学院所建“3号”、“4号”太阳房均为实用住宅;近年来在日本和新加坡均有具有现代意义的生态建筑建成。总的来说, 各国建筑师都在潜心研究生态建筑的技术和设计方法, 从建筑设计上看, 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将建筑融入自然。就是把建筑纳入与环境相通的循环体系, 从而更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 使建筑成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尽量减少对自然景观、山石水体的破坏, 使自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如日本1995年落成的“Acros福冈”, 它是一个集文化商业办公为一体的综合设施, 该建筑向公园层层退台, 在退出的平台上做屋顶绿化, 这样建筑与公园绿化融入一体, 通过高技术实现能量循环利用。第二种是将自然引入建筑, 运用高科技知识, 促进生态建筑化, 人工环境自然化。如马来西亚杨经文设计的绿色摩天大楼。它在现代都市中引入自然, 再现自然, 运用生态技术, 将植物、水体等自然景观引入建筑内部。
5 生态建筑与发展中国家的建筑设计
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 生态建筑代表了21世纪的发展方向, 实现建筑的生态化在21世纪的今天变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更为迫切。客观来讲, 生态建筑在发展中国家推行和发展仍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够, “以环境为中心”的设计观念尚未形成或成为社会的共识;
二是生态建筑本身的经济合理性问题, 目前由于建筑生态技术和材料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 导致建筑单方造价过高从而使建筑业主望而却步, 开发商也因生态建筑需要更多的前期投入而回收速度缓慢而不愿冒险开发;
三是各国政府的相关政策尚不到位等。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 发展生态建筑首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 要加大生态环境的教育, 在可持续发展原则上建立一套新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其次是国家用制度推进生态建筑及其技术的发展, 如推行市场准入制度, 补贴建立示范性的生态住宅小区, 无偿推广实用生态技术等。四是在建筑设计中先从中、低技术开始, 如节能技术、通风技术等。
生态节能绿色建筑论文 篇4
实施绿色生态节能建筑的目的是保护环境,减少能耗。在绿色生态节能建筑中,人是中心思想,自然生态环境和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建筑是既满足人们的需求又符合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连接条件。所以说,实施绿色生态节能建筑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绿色生态节能建筑不单单是一个生态产品,而是一个拥有自己独特特征的、复杂的、系统的、庞大的、与人文相关的事物。
2.绿色生态节能技术的分类
在绿色生态节能技术中有四点是需要我们了解关注的:第一点,建筑围护结构在节能建筑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所消耗的能源量在整个建筑运行所消耗的能源总量占有很高的比例,超过了百分之五十,这也就是说,若想将建筑能源的消耗量降低,就一定要设计好建筑围护结构。将围护结构设计成节能形式的,最主要的就是应用好建筑材料,施工人员可以选择保暖性能和隔热性能优良的建筑复合材料,其次,还需要注意的就是施工技术和节能手段。第二点,建筑能源设备系统绿色节能技术设计的领域很广,它涵盖了楼宇式热电冷联供技术、输配系统节能技术和空调冷热能源节能技术等多个方面。第三点,建筑环境控制系统绿色节能技术是一项综合性技术,它包括绿色照明、自然通风和空调末端节能技术,它将自然环境和技术进行了有效的结合。第四点,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在生态节能领域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它包含了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多项可再生能源,它为是我们在这个地球上更长远的生活的重要条件之一。
3.进行绿色生态节能建筑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
3.1地域和建筑功能
我国占地面积辽阔,跨越了多个气候带。所以设计人员在进行绿色生态节能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地质等多个因素,从而将建筑的形式、体貌、功能与当地的环境进行良好的融合。
3.2将多方位技术手段进行合理应用
在进行生态节能建筑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要有一个全方位的思量。工作人员不仅要计算好建设的初始投入情况,还要计算出在整个建筑的可使用周期内,企业要在该项建筑的维修和运行上所做的投入情况,从而找到一个最佳的投入方式,使其有一个最佳方式来进行节能环保。
3.3能耗的指标计算
一个合理有效的绿色生态节能建筑设计是可以以数字方式呈现的,就是说,工作人员可以准确的计算出整个建筑的能源消耗量、二氧化碳排放量、投资的数额和收回成本的最贱年限。这些数据是有很大的作用的,它是管理人员在做出决策前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在施工结束后,检查人员在对建筑进行审核时的验收标准。
3.4建筑艺术要与建筑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
绿色生态节能建筑设计是一项包含艺术性和技术性的工程。其中,技术性能是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在进行绿色生态节能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到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结构特点,根据其功能和结构决定建筑的形式,然后再用艺术化的手段将建筑设计出来。将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不单单加强了建筑的视觉效果,还提高了建筑整体的功能性与适用性,使广大居民住起来更加舒适、更加安心。
3.5可以很好的平衡舒适与节约这两个性能
如今,我国提倡建设节约型的和谐社会,建筑行业也在积极的响应这个号召。一个好的建筑设计是能够很好的平衡舒适和节约这两个性能的,它既不过度的追求舒适奢侈,又不能单一的考虑节约低耗,而是将舒适与节约这两个性能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这样,既符合了人们的居住需求,又满足国家低能低耗的规定。
4.有关绿色生态节能建筑设计的实例
4.1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应用:太阳能电池应用在屋顶建筑中
太阳能电池也被称为光伏电池,它的优点有很多,如:它的燃料是免费的,也很容易维护,可以在多个地方进行安装,对生活环境无污染、无噪音,太阳能电池还可以在较为边远的地区和农村进行应用。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太阳能电池已经被应用到建筑的外表皮设计中,这种设计不单单降低了能源的消耗,还有很强的视觉冲击性。如加利福尼亚圣莫妮卡的科罗拉多州法院就是应用了这种太阳能系统与屋面相结合的技术,解决了人们对能源的大量需求。
4.2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玻璃幕墙运用
在外墙建筑设计中,可以在外墙上安装玻璃幕墙,值得注意的是玻璃幕墙要与建筑的内层留有一定的空气空间,以便于形成空气缓冲层。而且,在玻璃幕墙和内部墙体要有不同的开口分割方式,这样建筑就会拥有一个良好的通风情况。在进行绿色生态节能建筑设计中,还要考虑到阳光对屋体的辐射情况,设计人员可以在空气间隔之间加上隔热、防辐射的措施,这样,人们的生活空间会更加舒适、清凉。
5.结语
从绿色建筑走向绿色生态城区 篇5
紧凑、低碳、经济、和谐是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基本准则
紧凑,即建设用地功能混合、适度的高密度,采取措施尽可能减少市民的通勤距离,规定严格的城市用地扩展边界等。
低碳,即城市规划和设计尊重自然,提倡公交优先、方便自行车或步行出行,推行以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为目的的绿色建筑等。
经济,即提高经济活力与创新意识,生态城市必须发展经济可行的生态技术,降低发展的成本,实现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
和谐,即以人为本、安居乐业,建立宜居、健康城市,扩大社会包容性与公平性,保护文化遗产和传承。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状况
从全国来看,我们建设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的积极性较高,对于城市发展转型,国家、各地政府乃至老百姓都非常重视。在全国生态城市的建设热潮中,已有200多个城市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建设指标。
生态城市建设可分为三类:既有城市生态化更新;新建生态新城新区;灾后重建改造型生态城镇。
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和积累,我们已经有了如下的一些进展:
一是逐步完善生态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例如天津中新生态城、曹妃甸生态城等都已编制了总体规划、绿色交通规划等专项规划,以及全覆盖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二是因地制宜创新制定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不同的城市都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
三是试点推广生态低碳技术。例如深圳坪山和光明新区开始探索推进低冲击开发建设模式,天津、无锡新城开始引入地源热泵技术提高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比例。
四是出台有关促进生态城市建设的政策和法规。无锡市就颁布了国内第一例生态城地方性法规,其他地方政府也针对生态建设、产业结构转型、环保、低碳节能新技术应用等制定了相关鼓励政策。
五是探索生态城规划管理的方法和机制。
国家支持生态城市建设的具体举措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积极和各地政府、企业等共同推动生态低碳城市的建设。
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分工。
由城乡规划司牵头,对低碳生态试点城镇和绿色生态示范城区进行规划建设审查及批复工作;由城市建设司牵头,以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按照低碳、生态、绿色模式,加快城区环境改造,开展节水型城市、绿色交通城市、“无车日”等活动;由建筑节能和科技司牵头,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动绿色、超低能耗建筑等的实施。
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财政部联合起来,对各地建设低碳生态城市进行一些财政上的转移支付和补贴。
对太阳能光电在建筑中的应用每瓦补助10-15元;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国家财政将给予每个示范城市5000-8000万元的资金补助;北方地区建筑总面积仅占全国城镇建筑总量的10%,但是能耗却占全国建筑能耗的40%,国家财政对严寒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补贴55元/m2;推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与监测;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
三、关于绿色建筑,除了给予财政、政策支持外,提出了一些硬性目标、要求和指标。
2014年起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2015年起直辖市和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海南等省新建房地产项目的50%以上达到绿色建筑标准;2016年起城镇新建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十二五”期间实施北方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高耗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6千万平方米,在夏热冬冷(冬暖)地区进行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试点5千万平方米;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25亿平方米。
对超过节能标准的低能耗建筑以及二星以上绿色建筑给予财政资金奖励;引导以绿色建筑为主体的生态城区建设发展;奖励资金向公益性建筑倾斜。
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设想
生态文明的建设,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生态环境、气候变化、人居的保护与完善;二是在生态保护的过程中对经济的促进;三是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的制度。
首先,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推进既有城市的生态化更新。通过城市规划引导建筑、交通和循环系统的改造,优化产业结构,有组织、有系统地引导城市实现发展转型。
其次,加大生态城规划建设的技术和政策支持。发展紧凑型城市,以产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为重点,引导混合用地;新增城市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构筑多样性的交通体系和可步行城市;推广低冲击式的城市开发模式,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将城市融入当地生态系统;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建筑风貌;全面推行绿色建筑。
再次,改革创新生态城市体制机制建设。精简机构,建立效能型政府,创造适合绿色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强“软件”建设,建设服务性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培养市民的生态环保和节能意识;加强科技创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精细化管理;发展适应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降低发展成本。
第四,规范生态城市试点并逐步扩大试点数量。印发《低碳生态城试点城(镇)申报管理暂行办法》;增加生态新城新区试点;继续对生态新城新区试点进行考核。
最后,推广生态城市建设经验。在生态新城选址上,要重视生态新城新区与中心城市发展协调互动的关系;强调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尤其在设计与施工中采用新的低碳生态技术和方法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抓紧完善生态城市数据监测,使管理工作中方便统计、能够考核;逐步建立包括强制性内容和指导性内容在内的统一标准体系,使城市的建设目标、重点内容、评价标准等达成一致。
绿色建筑走向绿色生态城区
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把人居环境建设、社区建设、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及出行方式等与绿色生态理念有机融合,通过绿色建筑单体向绿色生态城区尺度推进,实现低碳生态城市质的飞跃。
论述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 篇6
我们在进行建筑的绿色设计的过程当中, 有以下几个需要严格遵守的原则, 需要我们详尽的理解。其一是在进行绿色的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非常需要注重的是人与自然, 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辅相成, 自然天成。并且是需要我们的绿色设计与周边的相关环境的相适应和和谐统一。在保护好我们的环境的同时, 不可以破坏性的利用, 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实现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节约使用土地和我们有限的资源。其二是我们在遵循其他原则的同时, 必须要牢记我们在建筑的设计当中最根本的目的就是, 使人们生活的更加的舒适, 这是我们的建筑的最基本的原则和最根本的作用。切不可以为追求可持续发展而弃最舒适的原则于不顾。这其中需要两者兼顾, 有一个合适的度, 我们应当要掌握好。
绿色的节能设计的建筑时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在我们的建筑的绿色的设计当中, 是要比以前的传统的设计当中使用的材料和资源更加的少, 减少了我们的消耗, 从而实现了节能的效用。并且在我们的绿色建筑设计当中, 非常注重的一点就是我们的建筑垃圾的产生, 通过科学的更高效地设计和建筑配置, 实现了减少平时建筑垃圾的产生, 而且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 这一点是非常有意义的, 不仅能够创造出更加安静、舒适、干净、健康的环境, 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更高层次的要求。让我们生活的社区更加的美好。让我们生活的城市更加的舒适和美好, 乃至对于我们国家, 让更多的人更加舒服而安全的生活, 是他们都能够拥有一个美丽的生活环境。使我们的民族更加稳健的强大。
2 绿色节能的建筑设计的理念
绿色的具有节能效用的建筑的指导理念是绿色的建筑设计理念。在这当中, 我们具体的绿色的有节能效用的建筑时绿色设计的具体呈现方式, 同时也体现了我们的科学发展观, 更加注重可持续性的发展理念。这与我们之前的传统的观念是大相径庭的, 更具有现实的意义。在绿色的设理念当中, 最主要的科学依据是两点, 一是气候变化之理论, 二是节能环保。我们在进行设计当中, 应当遵循因地制宜原则, 更近乎具体的环境的状况不同, 对我们需要进行设计的建筑物进行更加科学的和合理的布局。
3 详述绿色的建筑设计
3.1 绿色的建筑设计当中之节地设计
在我们的城市当中, 土地的资源是非常珍贵的。而在建筑的设计当中, 节地设计指的是我们的建筑物尽可能的减少占用的土地面积, 并且尽可能少的占用绿化的面积, 实现在最少的土地上, 设计出功能完备的更加环保的建筑设计方案并使之付诸实践。
3.2 建筑的绿色设计之通风设计
不管我们的需求怎样提高, 也不管我们的建筑设计理念如何变迁, 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是我们的建筑的通风条件。利用好了自然环境中的风, 可以有效的减少人们对于空调的使用, 从而实现了节能的效果。更加绿色的有效利用通风的理念, 可以让环境来改善我们的家居环境, 实现我们的家居内部的空气和外部环境的交换, 是人们的居住更加的舒适。
3.3 建筑的绿色设计与建筑的技术之结合
我们的绿色的建筑不仅仅是一个单纯实现人类居住需求的当所, 更是一个非常具有艺术性的伟大工程。而我们在具体的实践当中, 更应当有效的结合技术与艺术。
3.4 建筑绿色设计中之隔热保温
建筑物的设计过程当中, 具有好的隔热保温效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具有了良好的隔热保温效果, 那么就能够实现比如减少人造降温设施和人造取暖设施的使用, 从而实现了我们节能的目标。我们有相关的研究显示, 建筑物在隔热和保温当中的能量消耗占了非常大的比重, 这对于能源的消耗是影响巨大的。并且比如我们的供暖设施和空调设施, 在使用的过程当中都是需要消耗燃料或者电能的, 前者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后者的氟则对臭氧层有严重的侵蚀。
4 建筑的绿色设计之发展趋势
4.1 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崭新的时代, 科学技术、文化、经济、人类文明不断的进步当中。这个时代也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各种新的先进的科学技术, 高科技的材料等, 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我们在设计的过程当中, 应当考考虑到文化性的体现, 并且要善于运用并且要运用好这些更先进的技术, 更先进, 更节能环保的材料。
4.2 建筑的绿色设计中之人性化体现
不管是节能或者传统的设计理念, 最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我们的建筑时为人服务的, 必须体现出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满足更多的更好地生活, 我们必须坚持的是舒适的、健康的、生态的、节能的设计理念, 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设计之能力。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由于我国的绿色节能设计以及这方房的施工技术的起步和发展比较晚, 在具体的实践当中会有相当的问题。而我们设计师, 必须有意识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以适应时代的需求。节能的绿色的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发展的趋势。我们应当牢记并且做好这一点, 做好在实践当中的建筑绿色设计, 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 并且让居住者更加的舒适, 便利。
摘要:随着谁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的发展, 我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但是在高速的发展当中也伴随这一些问题, 比如日益严峻的环境和生态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课题, 人们已经认识到了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危害。而在我们的济建筑设计当中, 不仅仅要满足人们对于居住的最基本的要求, 还应当符合现代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我们的绿色是建筑设计应运而生。环保的绿色并且兼具节能功用的建筑设计是最基础性原则。只有我们做好了绿色的节能建筑设计, 才是顺应社会的潮流, 适应时代的发展, 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本文详尽的研究了绿色建筑设计方面的现状, 以及当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以飨读者, 希望此文能够对绿色设计方面起到一个理论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设计,节能
参考文献
[1]夏逸平, 夏禹, 华雪.绿色节能建筑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方向[J].中国环境管理, 2011 (05) .
生态建筑与建筑生态化的研究 篇7
建筑学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就是人, 环境以及建筑之间的关系, 伴随当前环境的不断恶化, 人类也越来越注意当前的生存状态, 建筑的内涵与人的生存之间的有效结合。世界已经签署了各种宣言和条款, 可以反映这一情况。这一意识有助于帮助环境自我修复, 改变污染严重的状态, 并促进发展的积极可持续。此时的生态技术变得越来越受到关注, 原因之一就是它和当前可持续发展的意念相互符合, 生态技术利用了生态学的意义, 并且十分注意节约资源, 减少消耗, 提升利用率, 把伤害环境的工作降到最小, 并能够获得较为客观的经济效益, 促进能源间的相互利用和配合, 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状况, 促进人与资源之间相和谐相处, 达到良性发展的状态。
在建筑领域内, 从德国托马斯《太阳能在建筑与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一书出版到近年来美国建筑界的绿色建筑运动, 从北京大兴义和庄的“新能源村”建设到国外在生态高技术下建造的各种形式的生态建筑, 可以说, 生态建筑的发展在理论上、技术上以及建筑设计的实践上都取得可喜的成就。生态建筑有时又被称为“节能建筑”、“绿色建筑”, 严格地讲都是不全面的。
2 建筑生态化
生态建筑的工作从前针对的对象是生物以及气候, 现在有了扩展, 目标伸向了能源的多样化利用。并且在手段上更为先进和高效, 人们对于建筑的理解上也有了变化, 引入了生态化的概念。它将大的生态概念和小的建筑活动融在一起, 从这两方面的结合出发, 来考虑能源和投入的流通过程, 从设计中的消耗和投入进行思考, 将其作为生态活动的一个子系统来完成思考, 进而使从前单一的流通模式变成两种互换的状态。促进良性作业的行车:。吴良镛曾经提出类似的概念, 就是使环境与人的关系能够循环起来, 使人的生存进入到生物循环的链条, 并成为其中有利的一个因素, 它对于建筑本身的要求则超越了使用范围, 而进入整个生态环境的意义, 下面讨论生态化的几个特点:
第一, 可以为人类带来合乎生理需要的生存环境, 它应当具备适宜的空气, 洁净的环境, 良好的采光, 低噪音, 明亮宽敞, 使人们的居住舒心愉悦。
第二, 建筑必然要利用生态资源, 这时候必然要使某些资源得到消耗, 而生态建筑力求使消耗降到最低, 包括空间以及材料选择上的节约, 以及对某一资源多次使用, 多采用可循环能源等等。
第三, 对环境的伤害要降到最低, 有害废物, 声音, 光等的影响降到最低, 与环境和谐相处, 能够共荣共生。
3 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条件
尽管生态建筑从提出到实施时间不长, 不过它的发展具有必然性, 其理论和操作性都有长久的发展潜力, 也将得到大众的认可。
从“以人为本”到“以环境为中心”的社会思想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人本主义是西方实现现代化的主导思想之一, 始于文艺复兴时期。自18世纪以来的整个现代化过程中, 以人为本的思想构成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哲学基础。人本主义观念明确确立了人的意志自由及其对自然界的优越地位, 地球有限的自然资源被视为“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而遭到滥用和破坏, 对环境的污染也大大超过了自然界所容纳的限度, 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几十年, 实际各国无一例外的遵循西方模式, 才使得70年代的石油危机将资源与环境问题突出地暴露出来成为世界问题。
1972年联合国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 世界各国认识到人类必须在自然环境所提供的时空框架内发展社会与经济, 同时按照自然资源所赋与的条件安排自己的生活方式, 从而重新界定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确立了“以环境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世纪末, 西欧等发达国家提出“生态现代化”的目标, 我国各地也在尝试建设花园城市、生态城市, 这标志着延续200年的“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模式向“以环境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过渡, 从而使发展生态建筑具有了广泛的社会思想基础。
共同的社会生活理想是世界各国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道德基础。这就是将即时利益和整个人类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公正合理的与他人分享我们这个地球的有限资源。《里约宣言》指出, 为今后世代的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 为保存、保护和恢复地球生态的健康和完整进行合作, 各国应本着全球伙伴精神, 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努力中担负应有的责任。生态环境问题不是某一小区、一个城市或国家的问题, 有些生态小环境通过一些努力是可以改善和提高的, 但大的生态环境的改善与资源的利用不是靠某一地域的改善而能达目的的, 必须是人类的共同意志。《里约宣言》为世界各国发展生态建筑奠定了初步的社会道德基础。
4 生态建筑的发展动向
目前, 生态建筑在各地方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西欧和北欧是发展得较好的地区, 主要建筑有:建于苏格兰偏远地区的斯特林村屋工程, 建于柏林的戴母勒奔驰办公室, 托马斯设计的建于慕尼黑的住宅联合体以及法国的法兰克福商业大楼;在美国, 1948-1959年麻省理工学院所建“3号”、“4号”太阳房均为实用住宅;近年来在日本和新加坡均有具有现代意义的生态建筑建成。总的来说, 各国建筑师都在潜心研究生态建筑的技术和设计方法, 从建筑设计上看, 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将建筑融入自然。就是把建筑纳入与环境相通的循环体系, 从而更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 使建筑成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尽量减少对自然景观、山石水体的破坏, 使自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如日本1995年落成的“Acros福冈”, 它是一个集文化商业办公为一体的综合设施, 该建筑向公园层层退台, 在退出的平台上做屋顶绿化, 这样建筑与公园绿化融入一体, 通过高技术实现能量循环利用。第二种是将自然引入建筑, 运用高科技知识, 促进生态建筑化, 人工环境自然化。如马来西亚杨经文设计的绿色摩天大楼。它在现代都市中引入自然, 再现自然, 运用生态技术, 将植物、水体等自然景观引入建筑内部。
5 生态建筑与发展中国家的建筑设计
从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 生态建筑符合当前时代的发展, 生态化建设在当今已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特别是针对发展中国家来说, 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消耗和污染状况十分严重, 另一方面环保的意识还不能深入人心, 引不起合理的重视, 所以, 应当说对环境的监管和重视程度还是不到位, 还没有形成以环境和契约为重点的工作意识, 在某些方面难以形成全社会的共识。环保工作十分落后。
三是政策问题较为落后, 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生态建筑更要从理念方面开始投入起, 使观念先深入到每一个人员的心中。以可持续为原则, 建立相关的管理办法, 促进工作的开展和形成, 另外国家在各个方面对于生态技术进行投入, 这当中包含市场准入, 示范园区等规划, 并零收入促进相关技术的推广, 第四个可以注意技术的循序渐进, 先从低水平, 再逐步提高档次, 通风技术和节能技术就是如此。
绿色生态建筑 篇8
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同时, 也伴随着各类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崛起和环境压力的增大, 人们对于生产建设和资源消耗间关系的重视程度越加提高。作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性产业, 建筑行业也是资源、能源消耗大户, 特别是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 被公认为世界环境变暖的主要原因。建筑行业环保状况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进入21世纪以来, 以环保、节能为特点的绿色建筑发展迅速。大量绿色建筑的出现, 不仅有利于资源、能源的节约和充分利用, 更使得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趋向和谐。
1 绿色建筑与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
与传统建筑不同, 绿色建筑从项目实施规划、设计阶段, 就将环境因素纳入考虑、分析的范围, 力求人造建筑与自然环境充分结合, 降低建筑生产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建筑使用时可以满足人们生活、居住、工作的要求, 为使用者提供安全、舒适、绿色、环保的居住空间;使用期限到期后的拆除回收阶段也不会对自然环境产生明显损害。绿色建筑是环保理念的一个重要发展分支, 是环保理念和建筑产业相结合的产物。它将人造建筑和自然环境在设计上有机地结合为一体, 从而达到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目标。绿色建筑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思想, 遵循科学规划、高效利益资源、废弃物循环利用、建筑功能丰富、居住效果优良为原则, 为使用者实现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享受, 同时达到自然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将建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作用降到最低。
绿色建筑设计是绿色建筑的前提和基础。设计者在正式开始设计前, 对项目选址周边环境开展细致深入地调查研究, 全面地掌握项目所在地自然地质状况和社会环境。在此基础上, 围绕客户提出的要求, 进行科学合理的建筑设计。通过大量先进、高端的建筑材料、施工机械和管理方法, 为用户提供健康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并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和建设及使用成本。实施绿色建筑设计需要全面考虑自然环境、建筑本身使用效能及项目投资等多种影响因素, 综合利用各种资源, 采用系统论的管理方法进行设计, 达到建筑在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上的最优化。
2 开展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2.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为使用者创造一个健康的人居环境是绿色建筑设计的一项重要职责。围绕这个中心, 绿色建筑设计在室内空气质量、热环境、噪音和电磁场辐射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深入的改良设计, 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上述环境因素对人体产生的负面影响。在设计细节上, 绿色建筑设计主要或全部采用毒害低施工材料或无毒材料。在墙面和吊顶等重要建筑部分, 尽量使用绿色无毒、低毒涂料, 一般以陶瓷、硬木等材料进行地面装修, 这些材料不含CH3O, 化学耗氧量低, 有利于人体健康。在建筑系统和机械系统材料选择方面, 尽量选择潜在污染能力小的材料, 对于污染能力大的木制品、地毯、涂料、密封膏、织物等能不用就不用。通过合理设计, 科学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 确保室内空气流通状况良好。提高室内热环境水平, 根据人体需要选择最适合的温度、湿度和气流, 让使用者获得最佳感受。提高供水质量, 有条件的可以选用直饮水。在采光方面, 既要考虑到使用者对光线的实际需求, 有利于人体健康, 又要通过必要的调整, 使室内光照环境更加美观, 并且有利于节能。通过使用吸声材料或采用隔音设计, 提高建筑隔音效果, 为使用者提供一个安宁舒适的环境。
2.2 坚持能耗最低的原则
所谓能耗最低, 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建筑施工材料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消耗的能源最少, 二是指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消耗的能源最少。
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1) 建筑材料生产运输过程中能耗最小化。绿色建筑的理念不仅仅在于建筑物本身及其建筑施工过程, 更是要追溯到施工材料的生产过程中去。由于建筑市场对材料的选择决定了施工材料发展的方向, 所以在进行建材选择时, 要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同时, 尽量选择生产能耗低的建筑材料和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材料, 比如金属材料等, 以实现建筑业的良性持续发展。此外, 为减少施工材料在运输环节的能耗, 在选择材料时, 要将注意力向本地生产、运输线路短、成本低的施工材料倾斜。
(2) 建筑使用过程中消耗能源最小化。建筑的使用过程一般都比较长, 这个阶段的能耗水平在建筑从施工到拆除整个过程各个阶段中是最高的。提高建筑节能水平, 就要以使用阶段为重点。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 提高建筑整体节能水平。通过对建筑平面布局、平面形状、进深、体形系数、表面面积系数、长宽比和朝向等形体设计及墙体、门窗、屋顶、热缓冲区等部位的优化设计, 都可以有效改善建筑保温隔热性能, 降低建筑能耗。
2.3 大力推广新型清洁能源的利用
为降低能源压力, 人们已经在多方面开发新型能源应用。光伏太阳能以其资源丰富、清洁环保的特性称为新世纪重点开发的新型能源之一。加大太阳能在建筑行业的应用, 可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常见的有在屋顶、墙壁、玻璃等部位使用太阳能设备, 通过光电转换, 将太阳辐射转换为热能和电能, 供建筑正常运转使用。除此之外, 风能也是我国重点开发的新能源之一。我国幅员广阔, 风能资源充沛, 通过风力发电设施, 可以将风能变为建筑使用的电能。
2.4 坚持环境负荷最低化原则
开展绿色建筑设计, 最基本的一项原则是保护环境, 降低建筑建设、使用及废弃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其中重要一项内容是减少建筑施工期间排放的建筑垃圾、废水、废气等。
(1) 选择环保型建筑材料。当前建筑行业在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废弃物, 并造成巨额资源、能源消耗。针对这个问题, 设计人员在选择建筑施工材料时, 不仅要考虑经济成本, 还要考虑环境成本, 尽量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选择对周边环境污染少的施工材料, 常见的有生态水泥、绿化混凝土、高性能长寿建筑材料、家居舒适化和保健化建材等。多使用预制构件, 避免产生建筑垃圾。
(2) 施工工艺科学合理。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可以认为是各种资源、材料的使用、加工方法。通过合理的优化设计, 使用更加环保的施工方法, 提高材料使用效率, 降低废弃物产生。
3 结束语
绿色建筑符合环境保护理念, 是今后建筑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推进绿色建筑设计的深入研究, 有利于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 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对于我国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大建筑企业要牢牢抓住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宝贵契机, 加大绿色建筑研究应用力度与投入, 努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争取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涛.论绿色建筑设计的内涵与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1 (9) .
绿色生态建筑 篇9
现如今,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各类能源消耗量不断增加, 为了合理利用各项资源, 必须倡导可持续发展。建筑工程能源消耗量比较大, 为了降低建筑能耗, 促进绿色建筑发展, 必须对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
2 建筑能耗的基本内容
2.1 建筑能耗
建筑能耗主要指非工业建筑耗费的能源, 如公寓、小区、花园、商城、旅馆、地铁、体育馆等建筑, 它是众多民用建筑耗费能源的总称, 民用建筑建设使用过程中, 会以照明、供冷、供水、供电等形式不断耗能, 能源消耗是民用建筑提供各种服务的基础, 见表1。
2.2 中国住宅建筑能耗分析
城镇住宅用能 (不包括采暖) 是指除严寒和寒冷地区采暖能耗外, 城镇住宅所消耗的能源。2011年我国的城镇住宅能耗为15350万tce, 占我国建筑总能耗的22.34%。该类建筑的各终端用能用途能耗相关数据分别占住宅总能耗的10.4%, 18.5%, 22.2%, 31.1%, 9.5%和8.3% (见图1~2) 。
3 绿色建筑与节能建筑概述
3.1 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指的是在建筑使用期限范围内, 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避免资源浪费, 包括节约能源、土地、水资源及材料, 同时还应该尽量避免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为人们提供健康、适宜的生活环境, 促进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3.2 建筑节能
建筑节能从广义而言指的是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能耗降低。建筑全寿命周期指的是建筑从收集原材料、设计施工、安装使用、维护保养直至拆毁的过程, 在建筑建设过程中, 必须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 综合运用各种技术和方法, 有效降低建筑工程能耗。建筑节能从狭义而言, 只需要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加强能耗控制。
4 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的关系
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 不能独立发展, 而且两者之间也没有具体的矛盾, 按照发展的步骤来说, 在实现绿色节能建筑的时候, 第一步也是关键的步骤就是坚持绿色设计, 绿色节能建筑也是建筑设计的一种体现, 更是设计的最终目的。现如今,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人们对于建筑的类型以及功能的追求也增多, 如果建筑的功能还是单一, 那么仅能满足建筑中的一部分要求。人们希望自己生活的场所更完善, 也希望它具有较多的功能以及能够让人们放心居住。当前, 建筑要有节能环保的要求才能适合时代的发展, 而且还能让居住的环境更舒适。在建筑设计建设中加入节能环保的因素, 有利于提升建筑工程绿色节能性能。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融入绿色节能技术, 能够有效控制建筑能耗, 使得建筑具有多样性特征, 同时还能够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因此,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 应该将建筑的功能与环境以及环保相结合, 使建筑的绿色水平上升, 进而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5 建筑绿色节能设计要点
5.1 对建筑工程合理布局
充分利用建设用地做好建筑物的总体布局, 合理的总平面设计可以有效地节约用地、提高建筑物的土地利用率。建筑物合理的朝向能更加充分地利用自然采光和日照, 节省冬日采暖和夏日室内制冷的能耗, 有效改善居室环境。建筑平面设计尽量采用规则平面造型, 减少平面变化, 减少外墙面积, 合理控制层高, 考虑一定建筑面积的最佳节能层数与层高, 这些设计手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节能效果。
5.2 加强自然采光与自然通风设计
新型的绿色建筑必须能充分利用舒适、健康、环保、节能的自然光源。自然光源对人体视觉器官最为适宜, 是最优良的光源。照明的耗能占住宅耗能的40%以上, 如果充分利用自然光源, 又能节省大量照明的电能消耗。建筑师必须树立绿色光环境设计理念, 更多地采用自然光源的设计方法和技术, 如镜面反光玻璃板和金属反光板等自然采光新技术对建筑的自然采光提供更为方便的途径。通过技术手段让居室尽可能多地通过自然通风来实现室内外空气对流, 改善室内气流条件和冷热环境, 而不全部依赖机械排风或使用空调, 节约建筑物能量消耗。所以, 在进行场地总平面规划时, 结合建筑物的通风要求, 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日照间距与建筑物背风面风影区的位置关系, 要尽量为每个建筑物留出一定的迎风面, 在设计中对日照间距和风影间距综合分析, 合理取舍, 实现自然采光与自然通风的最佳配合。
5.3 提升建筑隔热保温性能
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 提升建筑保温隔热性能至关重要, 通过良好的建筑设计, 综合运用人造降温设施和人造取暖设施, 能够有效提升建筑工程隔热保温效果, 确保建筑工程设计能够达到节能目标。根据调查研究发现, 建筑物在隔热和保温方面的能耗在建筑总能耗中占有很大比重, 比如供暖设施和空调设施,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或者电能, 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后者的氟则对臭氧层有严重的侵蚀。
5.4 提升水循环利用率
绿色建筑设计必须充分考虑水的循环利用。在设计时要结合现有条件, 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 实现循环用水, 比如实现住宅小区雨水收集回用、住宅建筑中水的处理和再利用等都是比较切实可行的技术手段。绿色建筑要实现节水目标, 就需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即将废水、雨水回用, 增加雨水和中水处理系统, 实现水的循环利用。雨水的收集、利用、排放与绿色建筑规划密切相关, 如建筑区域屋面、绿地、道路等的占地面积与其表面铺装材料直接影响雨水径流量与下渗量, 若以增加雨水下渗量为目的则势必要选择透水性较好的路面、广场等铺装材料, 改善绿地基质, 增加其蓄水量。屋面绿化也会蓄留部分降雨, 减少屋面雨水的径流量, 径流系数可从0.9降到0.3左右。在雨水、污水外部管线设计时, 结合利用城市道路现状地形坡度条件规划设计雨水、污水管道的纵向坡度, 尽可能实现雨水和污水自流, 节约排水运营成本。北方有许多城市地下水过度开采而形成地下水漏斗现象, 在城市雨水系统设计时, 雨水集水井增设雨水下渗措施, 作为补充地下水源的一个有效手段, 实现“海绵城市”目标。道路与停车场雨水径流水质较差, 雨水收集时需要考虑合适的截污措施———如低势绿地、生态滞留系统等。
5.5 推广应用节能技术和太阳能技术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 必须综合考虑当地气候环境特征, 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建筑物保温、隔热、遮阳、西晒、防风和防雨等技术手段;合理应用当地的建筑材料, 尽量节约工程建设成本;利用新型的墙体材料, 提升建筑保温和隔热性能;将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生活用电电源。建筑物温度能量大部分都是通过围护结构消耗的, 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在提升室内热工环境及建筑节能性能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 还可以应用外保温技术、内保温技术以及夹心保温技术, 这样能够有效改善围护结构, 进而降低建筑能耗, 提升建筑绿色节能性能。除此以外, 建筑物门窗系统和玻璃幕墙在建筑中的能耗比较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 新产品的不断出现, 窗及玻璃幕墙的性能已获得了极大的提升:新型高性能玻璃使窗及玻璃幕墙的保温及防辐射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新建筑型材及隔热技术大大提升了幕墙和窗体热工性能, 提高了建筑节能效果。太阳能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主要涉及光电、光热两个方面, 建筑物表面的太阳能光伏系统可提供采暖和照明所需要的能源。
6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其对于能源的需求量日益提高, 导致能源短缺越来越严重。因此, 在建筑工程设计中, 必须提高节能保护意识, 积极推广并应用绿色节能建筑。
参考文献
[1]李敬, 张泽葭.绿色建筑的环保节能设计[J].商品与质量:房地产研究, 2014 (07) :448.
[2]段胜辉.探讨绿色建筑节能设计[J].建材与装饰, 2013 (38) :1~2.
地产从建筑到绿色生态 篇10
上世纪末,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s)在西方国家兴起,并成立了国际性组织,制定了有关绿色生态建筑的指标体系,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1987年和1988年分别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关“健康建筑”的国际学术会;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了一项名为《21世纪议程》的文件草案等。20世纪六十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首次将生态与建筑合称为“生态建筑”,即“绿色建筑”。在1992年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与会者第一次明确地提出“绿色建筑”的概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业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绿色生态建筑”的地位越发显得重要,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和提倡,大力发展和推进“绿色生态建筑”,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绿色生态建筑与房地产业的关系
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房地产、建筑也是资源、能源消耗较火的行业。目前,我国建筑业物质消耗占全部物质消耗总量的15%左右,建筑能耗约占全部能耗的28%。在人类日常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建筑行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甚至超过汽车对环境污染的直接影响。因此,在我国推行“绿色生态建筑”迫在眉睫,倡导在这样一个高能源消耗、高资源消耗的行业推行节能环保建筑实践,将对我国乃至全球的绿色环保行动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大量的耕地、土地、能源被占用,原生态的城市环境被破坏。建筑业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健康、舒适、安全居住的同时,做到高效地节约资源、能源、土地、水和材料,是中国乃至全球建筑学家共同关心的话题。为此,国家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号召全民动员起来,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建筑”,推进建筑、房地产业向节能、环保、健康的方向发展。
2008年建设部颁布文件,我国将强制要求所有新建建筑必须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预计到2010年,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及城镇普遍实施节能率为50%的建筑节能标准;到2020年,所有建筑节能标准将得到全面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节能率为65%的建筑节能标准,大中城市基本完成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国内外绿色生态建筑的发展
北美绿色生态建筑的起源
绿色建筑运动在美国起源于七十年代的世界能源危机,使人们认识到节能与环保对人类生存的地球的重要性,揭示了绿色生态建筑的概念。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成立于1993年,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是一个非政府、非盈利组织,其成员来自于社会各个方面,以组织成员形式组成,主要有政府部门、建筑师协会,建筑设计公司、建筑工程公司、大学、建筑研究机构和建筑材料、设备制造商、工程和承包商。该组织成立后,其会员发展速度异常迅猛,从1993年成立时的23个发起成员,至2007年已超过1万个。其宗旨是整合建筑业各机构、推动绿色建筑和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引导绿色建筑的市场机制、推广并教育建筑业主、建筑师、建造师的绿色实践。加拿大绿色生态建筑的发展
加拿大绿色建筑委员会(CaGBC)成立于2003年,会员的发展速度以每月10%的速度增长,到2006年已经拥有会员1400个。其执行的LEED评估体系是在美国LEED 2.0版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两国的LEED体系非常相似,所以在2003年7月,两个委员会签订了LEED证书互认协议。其意义是LEED成为北美统一的绿色生态建筑的评估体系。加拿大绿色建筑委员会自成立之日起,就积极地在相关的建筑行业中推广绿色建筑实践。在委员会登记申请注册的项目从2003年的55个,发展到2006年的221个,到2008年在委员会已经注册的LEED评估专家达到了3000多人。对于一个非营利、非官方的组织来说,这样的成绩是相当大的。
北京奥运对中国绿色生态建筑发展的意义
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绿色奥运”的主题,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奥运场馆的建设,就发展成对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展示。在中国境内,从来没有一项盛事活动的举办使得上到政府官员下到普通百姓对建筑设计投入如此热烈的关注。绿色生态建筑就这样被隆重地介绍给市民,它是中国绿色生态建筑发展的“个重要的里程碑,被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授予LEED金奖。在场馆建设中用到的绿色设计主要包括:收集雨水,净化后再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节能措施-LOW-E(低辐射)镀膜玻璃幕墙等。这些绿色技术的应用,标志着绿色节能建筑已经开始在中国启动,已经从理论和口号阶段,进入到理性的实践时代。绿色生态建筑在房地产建设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存在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等诸多问题,若不及时改善,必将面临资源危机和生态危机。当前我国已有七成以上水系被污染,大气、土壤污染等也十分严重,城市热岛效应凸显,加上全球气候日益变暖,能源供应紧张有限,一些地区经常停水停电,对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做为一名房地产开发人员,怎样把“绿色生态建筑”的理念灌输到日常的开发过程中,为业主营造优美的环境,建造更多舒适、健康、环保的居住区,提升居住品质,节约土地节约能源,是我们每一个房地产从业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绿色生态建筑与房地产发展密切相关,其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1)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尽量减少住宅消耗的能量(如:出行、采暖、制冷、照明等),尽量选择在生产、运输和安装过程中能量消耗最少和产生污染最少的材料;尽可能在施工中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和对环境的破坏;尽可能降低用水量,最大限度地做到水的重复利用和循环使用等。
(2)健康和高质量的内部物理环境
绿色生态建筑应具有高质量的内部物理环境,尽量降低室内的空气污染程度,尽量运用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保持舒适的温湿度;同时采用符合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具备较好的室内空气和环境质量,保障人体的健康。
(3)将住宅及环境融为一体
绿色生态建筑运用系统学的观点,把住宅与环境系统结合,应该认识到各种因素(如:交通、景观、单体、施工等)之间存在着的相互联系。只有运用这种概念规划、设计和建造的住宅,才有可能综合解决各种矛盾,真正达到节能、持久、健康、舒适的效果。
(4)延长使用寿命、提高住宅质量
绿色生态建筑应该是使用寿命较长的住宅,能够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减少相应废弃物的产生,提高住宅质量可以降低维修费用,有助于减少因维修而引起的浪费和相应的水体、空气污染。
绿色生态建筑在房地产领域发展前景广阔,是未来房地产业发展的趋势。
(1)在建筑经济学领域,绿色生态建筑措施带来了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降低了建筑项目的风险。
(2)在规划领域,绿色生态建筑强调项目的生态特征和开发定位,充分利用场地的资源,减少不合理的建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使建筑与环境和谐相处。
(3)在设计领域,绿色生态建筑采用建筑集成设计方法并遵守环境设计准则,将建筑物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综合考虑建筑的间距、日照、结构等因素。
(4)在施工领域,采用绿色施工方法,加强环保意识,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干扰,减少填、埋废弃物的数量以及建造过程中消耗的自然资源量,并尽量将建筑物建成后对室内空气的污染减小到最低程度。
绿色生态建筑 篇11
早在2006年,原建设部就组织编制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2007年8月,原建设部又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2007.8)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建科[2007]206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开始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根据《管理办法》,原建设部负责指导和管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制定管理办法,监督实施,公示、审定、公布通过的项目,并颁发证书和标志;委托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负责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具体组织实施等日常管理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绿色建筑评价工作,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2008年4月,由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与绿色建筑专委会共同成立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绿建办”),设在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成员单位包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绿建办主要负责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管理工作,受理三星级绿色建筑的评价标识,指导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活动。
绿建办成立后,于2008年4月到7月组织了2008年度第一批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项目申报、评审和公示,共有6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
通过总结第一次评价工作,绿建办修订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组织编制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制定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使用规定》,成立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并进一步完善了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的申报评价程序。
《实施细则》明确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别用于对处于规划设计阶段和运行使用阶段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有效期分别为2年和3年。
近期,将按新制定的程序和要求开始继续受理规划设计阶段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申请。申请应由业主单位或房地产开发单位提出,鼓励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物业管理等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申报;申请项目应当完成施工图设计并通过施工图审查,符合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和管理规定,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
【绿色生态建筑】推荐阅读:
绿色生态建筑08-26
绿色建筑生态景观10-21
绿色建筑生态经济07-31
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10-26
生态绿色思想建筑设计07-07
绿色建筑设计生态文明08-15
构建绿色建筑生态链10-27
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11-12
低能耗绿色生态建筑发展研究07-15
智能混凝土材料在绿色生态节能建筑中的应用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