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绿色环境(共12篇)
生态绿色环境 篇1
绿色建筑是指在有效的节约资源的基础上, 尽最大能力为人们提供健康的居住空间, 它是在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基础上利用可再生环境资源所建造的一种建筑。在20世纪60年代, 著名的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就曾经提出过这一想法, 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重视, 该想法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实施, 在最近的地球环境危机中, 提倡并推广绿色建筑的理念已经成为了各个国家的重要话题, 由此可见, 绿色建筑是维护生态平衡, 保护环境的最佳选择。
1 绿色建筑的发展
1969年, 美国建筑师伊安·麦克哈格出版的《设计结合自然》意味着世界生态建筑学的诞生。1970年, 两次世界能源危机促使建筑界开展设计节能建筑, 其中“生态建筑”“地能源建筑”等仍旧是现在绿色建筑的主流设计。1980年, 世界自然保护组织首次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口号得到世界各国的响应。1990年, 著名的英国建筑研究所BRE公布的办公大楼建筑环境负荷评估法BREEAM成为世界第一部绿色建筑评估体系。1992年, 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中, 中国政府颁布了关于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相关纲要, 2000年, 世界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进入巅峰时期。
中国与2002年9月创建的“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标志着绿色建筑已经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 2013年1月6日, 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中提出, 我国在“十二五”期间需要完成10×108m2的绿色建筑, 并明确了绿色建筑的相关实施方案、政策等细则, 截止到2015年年末, 20%的城镇新建筑必须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纵观世界各国, 绿色建筑也逐渐步入正规并加大力度实施。绿色建筑的大力推广和发展, 对维护生态环境起着重大积极的作用。
2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2.1 建造特点
在绿色建筑过程中, 对建筑地的位置条件有着较高的要求, 土壤中不能存有毒有害等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且要地温适宜、地下水达到国家检定标准。其次, 绿色建筑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必须经过相关部门检验, 确保对人体和生态环境无危害后方可投入使用。
2.2 节能
在绿色建筑实施过程中, 可以根据建筑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势和布局, 通过自然通风的原理设计风冷系统, 使建筑能够有效的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 还可通过建筑地的地势条件合理的利用可再生资源设计太阳能取暖设施、发电装置等, 这样, 即可有效的节约能源, 又不会对人类的身心健康产生危害。
2.3 节水
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 合理考虑资源的使用和处置, 有效的减少资源使用的基础上, 力求资源的可再生。其次, 通过对建筑地水资源的调查, 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案, 有效的节约水资源。
2.4 节材
结合建筑地的气候特点和资源, 大力推广使用节能、安全、便利的绿色建筑材料, 尽量在建筑地附近取用原材料, 以便减少运输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
2.5 回归自然
绿色建筑物的外部体现要尽量和周边环境和谐一致, 这样有利于强调绿色环保原生态的理念。
3 绿色建筑的重要性
3.1 保护人体健康
建筑行业在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同时, 其对能源的过度消耗、对大气的污染也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的平衡, 而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则能有效的降低环境污染。绿色建筑设计的目标就是要保证人类的健康, 避免所处环境的空气质量、噪声、辐射等因素对人类的影响, 建筑设计过程中尽量采用无毒环保材料, 合理利用自然通风, 合理进行自然采光, 以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3.2 减少能源消耗
建筑施工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包含建筑材料的生产和运输过程、建筑物的建造过程和建筑室内环境的维护等实施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相关资料显示, 地球内部储存的“煤”资源仅有200年的开采年限, 石油也仅够开采30年, 天然气的“寿命”也仅比石油稍长。因此, 在延迟能源的消耗的同时发觉新能源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而推广绿色建筑则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
4 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
4.1 绿色建筑是维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生态环境的好与否均直接影响着人类的身心健康, 遵守自然界的生态规律, 本着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总之, 提高人们对生态环保的认知, 有效控制能源的过度消耗, 鼓励创新和研发新技术, 以便有效的利用可再生资源, 在城市环境建设中充分科学的解决人们面对的环境危机问题。
4.2 推广绿色建筑的意义
生态环境和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推行绿色建筑的有效实施即是国家有效改善环境的措施, 更是福利人们的伟大工程。所以, 要大力推广绿色建筑, 使人们在关注它的过程中, 了解到房屋建设所消耗的材料、资源以及室内的空气对环境、人体的影响, 才能更好的形成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随着市场需求的逐渐扩大, 绿色建筑才能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应用。
5 结语
目前, 国家和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绿色建筑, 它是每个国家和公民应尽全力推广的任务, 生态城市中绿色建筑的发展会影响整个国家乃至地球生态环境的好坏, 它可以帮助我们构建一个绿色、自然、和谐的生存环境。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不受破坏, 我们应全力推广绿色建筑, 为维护绿色家园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生态绿色环境 篇2
大家一定都学过《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吧,也都知道因为人类的影响,地球上的一些资源已经在慢慢的枯竭了。而目前又还没有发现新的适合人类移民的星球。“节约用水、垃圾分类、节约用电”等一系列环保标语大家也一定见过不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有没有做到呢?为更好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我向大家提出如下倡议:
一、请垃圾分类
1、与食品有关的垃圾,一般属于可回收的厨余垃圾。
2、塑料矿泉水瓶等,尽量把它捏扁后再分类入回收塑料的垃圾箱,而瓦楞纸板则请扔入纸制品垃圾箱。
3、如果我们把垃圾丢错了,就会增加分类保洁人员的负担,所以请事先分好类,再一起集中丢弃。
二、请节约用水
1、虽然地球表面的70%都是被水覆盖,但真正可饮用的淡水只占地球上所有水资源的不足10%。所以说淡水资源极其宝贵,千万不要浪费。
2、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可以节水,比如:可以尝试着用洗脸水去洗脚,再用洗脚水去冲马桶。
3、如果家中养金鱼,我们可以用养鱼的水去浇花,不仅鱼养得好,花也会更美。
大学校园景观绿色生态环境设计 篇3
大学校园总体布局及独立建筑等主体构造营造完成后,通过精心的环境景观布局,使校园环境设计更科学、更有利于学校区域空间的延伸和发展。美化校园,装饰建筑,创造一个以静为主,具保健功能、净化空气功能,建筑似自然生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艺术式校园;适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自然生態环境景观场所。
绿色生态规划原则
1. 注重校园外部景观空间生态健康设计
校园外部空间绿化植物配置应选择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充分利用具有生态保健功能的植物生理特性来提高环境质量,杀菌和净化空气,继而消除工作学习疲劳
校园的外部环境空间包括校前区、入口大门、功能各异的广场、庭园、人行道与车行道、山地、绿地、运动场、展示场、试验场、等等。空间的组织与划分应依据不同层次需要,组织不同活动空间;其中广场、庭园、露天剧场、展示场等是流线中的“亮点”,合理的绿植栽种和布置能够吸引学生停留、驻足,并由点带线,引导整个流线。通过道路、广场、绿地等环境元素组织、协调、沟通、运作,对各种功能进行梳理,供学生学习、交流、生活、运动、游戏、种植。
绿色植物的造型中的点、线、面的结合讲求丰富、变化,避免横平竖直式布局,而由各种美观多变的曲线、直线相结合,正向、斜向相搭配,产生丰富的景观视觉效果,为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望,各种空间中的设施设置、材料质感的应用,景观的创造应充分考虑人们钟情于自然的心理需求;关注人的审美习惯,以园林山水布置景观,并赋予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感情;
2. 合理选用区域生态绿化类别形式
在布局上增设建筑和园林小品,强化校园的园林氛围;在绿化上以常绿树为主基调,适当穿插季节性花卉,力求树木高低错落有致、疏密有序,形成优良的植物总体和局部效果,真正达到绿化、美化、净化、亮化、香化和静化,从而产生一种安静优雅的绿化格调,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学习环境。办公区前后种植低矮的植物进行装饰,不种植高大植物,办公楼后,以草坪为主,以低矮植物为辅,主要考虑不遮挡办公楼与教学楼的视线,教学区花坛,用植物做成色块。教工、学生宿舍区 教工区植物配置力求庄重,学生宿舍区力求开放活泼。教学区与体育活动区之间种植高大乔木作为行道树,形成植物隔离带,把校园动静环境进行区分,同时也可以挡住活动区灰尘,减少噪音。运动区以活动场所为主,局部宽敞位置设立植物景点,形成三五成群的植物景观,配置适当的四季花木。
3. 绿化平面规划与竖向设计相辅相成
因地制宜,绿化层次多元化。立体绿化要做好平面绿化和景观并进行垂直绿化和布景;同时点缀性的布置景点小园,组成一些立体图案,形成立体的景观氛围。校园生态环境景观规划以生态理论作指导,多层次、多类别树种造景,宜以植物造景为主,且以乔、灌、草复层绿化为佳。
校园绿化环境设计以寻求人与自然平衡为准则,将诗情画意写入校园,平面绿化、垂直绿化和局部小游园相映成趣;以园林艺术的手法构图,关注人的生理、心理需要,创造一个具有丰富内涵、情景交融的校园空间模式。同时又增加了绿化体积感,提高了绿化率,真正达到了立体绿化效果。
4. 体现校园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
历史环境的保护与纪念环境的创造融入到校园环境中,利用反映校史的建筑、雕塑、碑刻、纪念林地等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校园精神。以生态理论作指导,尽可能进行乔灌草复式绿化,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以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校区内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建筑环境,创建风格浓郁的环境特色,是建立富有精神内涵的校园环境的重要方法。
在学校扩建和改建中,尤要注意保留具有历史意义的空间场所和建筑实体,并让新的空间和实体与原有空间和实体相呼应,可设置一些纪念性环境,如杰出人物、教育家的雕像、纪念园、纪念林、壁画、纪念亭、展示廊、小品等来突出文化内涵和传统精神,加之现代因素的融入激励学生。
5. 以人为本,体现个性化特点
每个校园都有自己的发展足迹,在景观设计上应充分彰显这些个性特色,突出校园精神。景观造景如雕塑、碑刻、小品、标志物等与适当的绿色植被搭配则更能表现校园人文气息。校园小品宜简炼、含蓄,由此启发和暗喻学生多一些思索,多一些想象空间。
我们可以通过绿色环境的烘托将校园精神渗透到物化的环境之中。校园应充分利用本校地形、水面的优势,并巧妙运用校园外的景观造景、借景,做到崇尚自然,独特。个性化的造型和组成构架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一定的艺术水平,具有较高思想内涵,优先人文、张扬传统文脉,并融入现代精神。提高人的道德品质、艺术修养,完善人格,保持学校蓬勃向上、清新、净美的气质。
结 语
大学校园的“绿色生态设计”是高等教育与文化艺术结合的象征,校园景观是多种因素重叠交错的设计艺术,而“绿色”将成为大学的标志。针对校园环境的生态景观规划,提出校园绿化规划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即绿化景点规划要赋予其文化内涵,体现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统一。
绿色生态的环境景观布局,倾力创造一个以静为主,看似自然天成的可持续发展且引人入胜的校园绿色空间氛围。
谈绿色生态设计与场地环境的关系 篇4
提到场地与环境,我们也许想到的都是注册考试的场地设计要求,而设计中应该寻找建筑形式的基础,也就是与环境的关系却没有感受那么的深刻。主要原因可能是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其他学科的知识都不在我们关注的内容里,所以我们只会按照各种设计规范的要求来满足场地设计的各种需要,而遗失了对土地之神的赞美与理解。如果我们学的是环境学,地理学,气象学,水文学专业,那么设计也就会大大不同。我们活在一个生物的世界里,所以应该对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都有所了解,这样才会使得设计更加成熟。所以,我们要做的应该是首先了解物理上的知识,比如自然过程,自然环境,以及一些生物过程和生物环境,同时还要理解建筑在特定环境下的意义。有些环境极具包容性,有些却不是,建筑师应该能够区分这些环境,哪怕这些环境从大体感觉上来说可能是很相似的;有的环境只适于某一特定的目的,而不适于其他的;要能分辨这些不同的环境,对建筑师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比如当去恩施的土家族聚落,可以明显的感受到自己是在一个人工营造的环境之中,其中的建筑传达给我们某些文化气息,让感受者觉得这样的地方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有着适合本地方的表达形式,借助物质材料和建筑形式来体现的。
英国著名园林设计师、规划师和教育家麦克哈格认为建筑学有三个重要的领域:1)理解自然物理系统和生物系统;2)确定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建筑变革是否合适;3)了解历史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所提出的改进技术。从事生态设计并且因地制宜的设计建筑、景观、规划等工作的人所必需的要求就是必须非常的了解场地,知道场地是如何形成、如何发展以及其蕴含的深意,以便对它有针对性的改造。这样我们就能够分辨出哪些地方是适合改造的,并且能够找出适当的建设场地和适宜的改造方式。古人必须理解自然才能够生存,我们仅仅是要继承这种原则并把这种原则引入到设计之中。然而,现在很多建筑师已经忘记了这一点,割裂了这些自然元素之间的联系,不仅仅是在物质环境上,连意识上也失去了这种联系。如果我们想做到绿色生态设计,设计上需要我们理解场地,需要了解场地是什么,环境可以怎么样,哪些地区适合做什么与不适合做什么。同时,任何设计与改造也都需要适应环境。我们的设计应该能够让别人分辨出来这些地方的不同,不仅仅是因为那里的人,而是人、建筑、植被形式、动物等一切元素。
所有这些元素都能看出,对特定的场地需要特点的改造和适应。环境是有它自己的个性的,就像没有任何一个人和别人是一样的,每个地方也都是独特的,比如所有的动植物所生长的环境来说都是特有的,一旦作为建筑师的我们侵入到某个场地,这个环境下的动植物就会有所反应。一般来说,当我们说到什么环境的时候,我们的脑中已经出现了组成这些环境的东西,比如想到沙漠我们就会想到沙与仙人掌,它们之间都有奇妙的组合,我们的建筑也应该成为这个环境的一部分,融入它而不是生硬的介入,我们要做的应该是一个态度温和的建筑,而不是由一系列坚持自己意见的专家来构思策划、建设与控制的突兀建筑。那么,当有人建议你去学习自然的时候,不是要你就简单的去走走,不要停留在表面的东西上。学习自然意味着要了解自然的本质,只有关心了这些问题才是真正在进行建筑设计研究,我们探索进行的越深入,就能获得的越多,设计思路也就越能与自然相吻合与和谐,我们的创造力就越强。
2 土地的秘密
我们先从土壤来说,它就是有生命的,每块土地都是整个生态关系网的中心,是联系动植物以及人类生命活动的核心,我们在土地上建造建筑物是对土地的创造,但是我们现在的设计方法就缺少对土地本身就是生命的认可。
当我们拿到一块项目用地的时候,我们可能就会想着这里可以怎么做、那里可以怎么做,总想着可以在场地里留下建筑师应该有的印记。以至于我们太容易把某个场地当成展示自己设计作品的场所来看待,这样做肯定不能深入的了解场地。大卫德彭说,给予接受型的设计师是没有价值的,要首先对土地开放。有六个词语是应该牢记的:聆听,不作判断,空无,感知,谦卑,耐心。这些核心点总体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也都包含了一种有用的了解土地的个人技巧,即做追踪者,访谈者和研究者。踪迹就是生物在活动过程中留在土地中的表象,也就是对地球上发生故事的记录。比如人在小区里活动留下的痕迹其实和自然界里的动物留下的足迹一样,都可以看成是一种踪迹。在每次我们看到熟悉的环境时,应该试图让自己从中了解更多的东西。看的越多,就越能了解到这些东西的价值。我们可以试一试,从了解自己熟悉的环境开始,按照这样的方式去了解,我们会惊讶的发现对它们的了解会是这么少。比如可以一点一滴的追踪一些现象的起源和终点;比如为什么有些环境没有办法生长灌木、有些地方鸟类聚集多等等。观察我们和下面事物的关系:视野、天空、树木、动物。得出这些关系的目的是知道哪些地方让我们舒服,哪些地方不舒服。因为一旦我们掌握了这些信息,并尊重其与世界的联系,我们在其中的设计工作也会变得很生动、有生命力。通过这样的方法找出相似性并进行对比,就能很快而且深入的感受到其他地方的地域特征。
3 绿色生态设计
在生态设计的开始阶段,我们要先确定我们想要的目标,那就是健康舒适、光线充足、冬暖夏凉、节省能源、经久耐用,并且促进人与自然的健康发展。在做生态设计的时候有几个原则:首先,设计的时候尽可能充分细致;其次,绿色建筑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极其昂贵,不同造价的建筑都可以采用绿色设计,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技术调整;第三,生态设计不是一种建筑风格,而是一种建筑上的哲学,大多数绿色技术在本质上是不可见的,所以它们可以融入到任何一种建筑风格,其生态特征是建筑与环境的联系,并没有必要支配设计;第四,我们不能随意的把一系列的技术都运用到建筑设计中来,而是要量身定做,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运行成本降低,在许多情况下也会降低投资成本,整体的经济效益才会增加。比如安装了节能的窗户而没有降低空调系统的规模,使用高性能的厕所但是没有减小废物过滤设备的大小,尽管运行成本降低了,但是投资的成本还是会很高,所以要考虑到长期与短期的效应。最后,生态设计的作用不仅仅是节约能源,但能源消耗最小化却是核心目标。所以,在生态设计的时候,在避免浪费和过量使用的问题上我们要保持警觉。绿色生态设计的艺术不仅仅是安置什么到建筑里,还要将什么节省出去。最好的系统是我们不需要添加和删减的系统,就如同自然界中的植物一样。因此,绿色生态设计是比一般的建筑需要更多的考虑和筹划。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掌握新的技术和设计工具与方法,理解生态的内涵以及了解近期可被利用的建筑产品,它的各个方面的重要性是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的,但是第一步都要保证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是最小的。
4 结语
在世界各地如火如荼的绿色生态设计中,我们应该让人类与自然一起恢复健康,多一点让自然永恒的设计法则,落实到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应该不要将绿色建筑的生态手段看作普世性的原则,而是以务实态度在面对不同情况下,针对不同的场地环境来具体的设计。让大自然作为我们永远的伙伴,这样我们才能使这些构成复杂的交错在一起,所设计出来的场所才是植物、动物与人类喜爱的栖息地。
摘要:针对场地与环境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绿色生态设计与场地环境关系,阐述了绿色生态设计的设计理念;指出应以务实的态度,根据不同场地实际情况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以达到从介入场地的角度去思考绿色生态设计的目的。
关键词:场地,自然环境,土地,绿色生态设计
参考文献
[1]俞孔坚.生存的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6.
[2]郑辑宏.绿色建筑设计原则与设计方法[J].河南建材,2009(5):113-115.
[3]陈宇峰.绿色建筑的概念设计[J].陕西建筑,2008(9):24-26.
[4]马赫.特瑞本.自然的回归[M].吴琨,韩晓晔,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33.
[5]G.勃罗德彭特.建筑设计与人文科学[M].张韦,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27.
生态绿色环境 篇5
打造生态绿色校园
——长治市城区淮海小学事迹材料
淮海小学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城区,是一所具有六十余年办学历史的军工子弟学校。占地面积50余亩,现有36个教学班,学生1600余名,教师职工102人。
多年来,学校非常重视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在教师和学生中开展了环境教育的研究和讨论,开展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活动,形成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先后受到了国家、省、市环保部门表彰的集体荣誉有: 1、2001年获得山西省环保厅、教育厅授予的“绿色学校”的荣誉。2、2002年获得国家环保部、教育部授予的“绿色学校”的荣誉。3、2007年获得国家环保部授予的“校园环境管理项目学校”的荣誉。4、2009年,长治市环保局将我校确定为“长治市青少年环境宣传教育基地”。5、2011年2月12日获得国家环保部授予的“国际生态学校”绿旗的荣誉。6、2011年,在长治市绿色学校环保知识竞赛中被评为一等奖。
受表彰的个人荣誉有: 1、2008年,学校的杨素伟、张春智两位同志被国家环保部授予“校园环境管理项目学校优秀教师”的荣誉。2、2010年,学校的杨树宏、郭维明两位同志获得国家环 保部授予的“国际生态学校优秀教师”的荣誉。3、2010年,杨洋、曹蕾两名学生获得世界环境基金会、国际生态学校举办的环境保护宣传海报参与奖荣誉。4、2009年,张春智同志被长治市人民政府授予“环境保护先进个人”。2010年,杨树宏同志被长治市人民政府授予“环境保护先进个人”等荣誉。
发挥宣教引领,打造生态校园。2010年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走可持续发展教育之路 发挥绿色学校的特色 学校长期以《中国绿色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为支撑,通过绿色校园、和谐校园的深入创建,不仅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了可持续发展教育,而且还利用学校的环境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提供丰富资源的机会,着重加深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与创建绿色学校的关系的理解,让学生从小掌握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技能,并形成科学正确的价值观。
(一)确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
学校以环境教育为突破口,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目标,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文明观念。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涵要求学生不但会欣赏自然,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自然,亲近自然,认识自然规律,遵循自然规律。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方面,开展了成长档案记录,贴红星、赠喜报,说给老师的心里话等活动,还将“绿色、和谐、科学发展”作为学校的发展理念,制定了符合时代精神的个性化行动策略。
(二)开发了“绿色教育”的校本课程
学校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主阵地的作用,扩大绿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以现有的学科为主要载体,结合相关学科进行渗透教学。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从环境意识的培养、环境行为的养成、环境实践活动、环境基本知识四方面制定了 各年级段的绿色教育目标。同时,整合资源,积极开发绿色教育校本课程。学校先后开发的校本教材有《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实施指南》、《绿》、《综合实践教育活动探微》、《生活中的数学》等。把环保宣传教育通过学生进入到家庭、社区,按照学校的绿色行动计划,在寒暑假安排学生进行一系列的环境保护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学校在环保部宣传教育中心指导下参加了国际生态学校项目,为推进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三)加强了长治市青少年环境宣传教育基地建设 2009年12月,学校承担起了长治市青少年环境宣传教育基地的教学活动、环境教学研究、环境教育讲座等工作。为此,学校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大力加强基地建设,编撰了《长治市中小学教师环境教育的论文和教学案例》一书。2010年,成功承办了长治市中小学绿色学校环境保护知识竞赛,同时,还对长治学院、长治医学院的大学生环保志愿者进行了环境教育主题讲座等活动。
二、把环境教育融入校园文化
多渠道开展环境教育 学校把环境教育融入校园文化,以一系列的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环境宣传教育。2010年,开展了主题为“我们与周围的环境”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入工厂,了解如何处理污水、有害气体等,加深理解排污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走入社区,调查环境问题及根源,共同商讨对策,为社区环保做贡献;让学生走入大自然,了解植物、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情感;让学生走入家庭,把学校印发的节能减排倡议书带回家,以小手牵大手,不仅让学生养成节约一粒粮、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的良好习惯,还有效地动员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到节能减排活动中来。2010年,利用“节能活动宣传周”,围绕“低碳生活 学校在行动”这一主题,组织学生齐动手,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进行“废品再利用,我有小妙方” 的废旧物品再利用教育实践活动。同时还利用“六一”这一重要节日,举办环保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以及环保手抄报、绘画、征文比赛。除此以外,学校还开展了许多特色活动,把环境教育有机的结合到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之中。如:
——环境小报《淮海小学》。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编辑绿色教育小报,充分表达了孩子们对美化环境的向往,对自然、社会的热情关注和对环境问题迫切参与的愿望。
——环境小卫士。我校组建了一支环境小卫士,在校内开展文明、礼仪、校园环境的组织管理工作,在校外曾深入到母亲河、五龙口自然保护区、长治湿地公园等地,作调查访问,写出了《长治湿地公园的功能》等调查报告。
——校园环境日活动。多年来,规定每月的第一周的周五为校园环境日,集中全校师生进行环境知识的宣传。
——校园广播站环境热线。兼采访、编辑、广播于一体,向同学们介绍环境小知识,解答他们提出的有关环境方面的问题。
——班级文化凸显“绿色理念”。学校要求每班开辟“绿色之窗”,以宣传板面的形式定期进行宣传,每月更换一次,孩子们以“春芽、蓓蕾、绿色……”冠名的栏目图文并茂、知识丰富、寓教于乐。
——环境科技节。每年的4月为环境科技节,科技节围绕世界卫生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的绿色教育为主题,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知识竞赛、游戏娱乐、才艺展示”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绿色夏令营。夏令营活动期间,开展参观工厂、农村、大自然、军营,考察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人们如何解决环境问题、做环保游戏等活动。
——以小手牵大手。开展“我把节能减排带回家”活动,通过签名、发放宣传材料,起到学校社区联动的作用。——科学考察和实验。在教师及环境监测专家的指导下,对学校周边护城河水样进行监测,并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水质分析。
——红领巾一条街。让学生走上街头,深入社区捡拾垃圾、粉刷墙壁、擦洗栏杆,共建和谐文明的新社区。
——创办绿色教育网站。我校学生李斯、任皓、原立新等同学制作的电脑绘画、课件《绿色天使》《学校的变化》《智能垃圾箱》《多功能鞋》等作品得到教育部基教司、中央电化馆的一等奖表彰,并多次为学校争得荣誉。
通过以上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同时也极大地在社会宣传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知识。
三、发挥环境宣教作用,打造生态绿色校园
学校是长治市青少年环境宣传教育的基地。为进一步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学校率先在省内开展了“国际生态学校”建设,并按照创建生态学校的步骤,实施了“七步法”。第一步:学校于2009年10月建立了生态学校委员会,并于10月28日举行了生态学校委员会成立大会。第二步:环境评审。学校对校园环境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并写出了评审报告。第三步:制订行动计划。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每个年级都制订了切实可行、学生喜闻乐见的行动计划,每个年级都指定行动负责人进行引领,分步骤予以实施,提高了学生环保意识和主动参与环保行动的能力。第四步:监测和评估。为确保实施的过程符合所制订的目标计划,学校在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对所取得的成果及时进行表扬,对各年级和各班收集的废纸、废塑料瓶以及节水节电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后予以公布,充分调动了师生参与环保行动的积极性。第五步:与课程相结合。学校教学处组织教师对环境教育进行研讨,撰写环境教育论文、教学案例,编写校本教材,把环境教育与日常教学融入一起,提高了学生的 综合素质。第六步:宣传和参与。为了使更多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学校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站、网站、校报、黑板报、宣传栏、文化走廊、班队会等阵地进行宣传,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并注重向社区辐射,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第七步:建立生态规章。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学校每个年级的生态委员会,制定出了本年级的生态规章。2010年11月,学校将相关文字和影像资料报送国家环境教育宣传中心后,得到了他们充分的肯定,并于2011年2月12日授予淮海小学“国际生态学校”绿旗荣誉。
同时,学校通过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并借鉴了先进学校的成功做法,建立了一套系统化、规范化,重在持续改进生态校园、和谐校园的创建模式:即:确定理论核心——完善管理制度——分工合作——开展校内、课内外活动——总结提升。国际生态学校的成功创建,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环境教育水平,是我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拓展办学渠道、提升学校品牌的重要举措。
生态绿色环境 篇6
关键词: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灯具设计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人类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由此导致发展与日益短缺的资源和污染严重的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面对日益枯竭的资源和每况愈下的环境,如何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可持续发展问题将会是人类21世纪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只有坚持可持续的绿色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才能促进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VictorPapanek)在其著作《为真实世界而设计——人类生态学和社会变化》中最早的提出绿色设计思想。该书主要强调设计应该认真考虑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为保护地球的环境而服务,强调了设计师应该承担的社会及伦理价值。他所倡导的“有限资源论”为后来的“绿色设计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绿色设计并不是一个具体概念,它没有形成一个确切的定义或范畴。从广义上讲,绿色设计是一种思想或理念,是从社会生产的宏观角度对人的行为与自然、社会之间关系的思考与整合。从狭义上讲,绿色设计是指以节约资源为目的,以绿色技术为基础,以仿生学和自然主义等设计观念为追求的产品设计方式。
在提倡生态文明的今天,绿色生态设计已成为工业设计延伸和发展的新趋势。而本文探讨的绿色生态环境的竹制灯具设计,就是充分利用绿色生态环保材料并遵循“绿色消费”的理念,同时在设计和制造中优化结构,使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一目前中国灯具设计的现状和不足
据有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灯具消费市场份额约占整个装修费用支出的5%至10%,并且这一比例还在逐年增长,人们对灯具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然而我国灯具设计不足却显而易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灯具的材料多是金属和塑料,这些材料的使用给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2 灯具设计普遍没有独特的结构设计,只是简单抄袭模仿,同质化严重,缺乏富有美感的造型和个性化的设计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3 灯具的功能简单,“点亮”不应该是灯具单一的功能,应赋予产品艺术的美感和文化的内涵。
4 灯具的设计生产和使用中无法较好的做到节能环保,应将节能、低耗、长寿命、运行节省、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产品各个方面。
因此,灯具设计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人们对形式美感的简单要求和生产的机械化。只有对造型、结构、功能等要素进行综合性的系统设计,达到符合消费者多层次的审美需求和使用要求。同时在当今全世界都在倡导以绿色环保生态节能为主题的生活观念的背景下,灯具设计被赋予了一项新的使命,那就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节能新观念,做到可持续发展。
二 绿色生态灯具设计的内涵
绿色设计,又称为生态设计,也被称为可持续设计。但是,无论哪种说法,都有一个共同的核心思想,即以环境保护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尽可能地减少因产品的生产、使用或报废而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绿色生态灯具设计的内涵是指以绿色生态灯具设计的评价指标充分考虑在灯具设计的取材、设计、生产、使用及废品处理整个过程中,努力实现人、产品及环境三者的协调统一。运用绿色生态的材料,设计和制造优良的灯具产品,在满足照明的需求下,同时满足人们对健康,安全的要求,实现产品的效益最大化。取材上,应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设计上,绿色生态灯具设计应该结合取材赋予产品一定文化内涵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生产上,通过采用无污染的制造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的污染;最后的使用和报废处理上,强调更具有天然、无污染和可降解性。这样,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就很好的应用于产品的设计、生产、使用的整个循环中。
三 绿色生态理念在竹制灯具设计中的运用
(一)使用天然材料是绿色灯具设计的物质前提
在绿色生态灯具的设计第一阶段,材料的选择应尽量考虑采用无污染、可持续发展并能循环利用的绿色再生材料,减少对自然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同时还要保证灯具设计为人类的照明提供方便,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从而实现人、产品和环境的和谐统一。
竹制灯具的设计使用天然竹材,具有很多优势。在我国,竹材资源充足、分布广泛、品种丰富、价格低廉。此外,竹子生长周期短、具有密度高、韧性好、强度大的特性,便于加工,可降解,不易污染环境等。同时,我国竹材制品的加工使用历史悠久,其加工工艺也较为成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因空心有节、坚韧挺直等自然物性与传统的审美趣味、道德意识相吻合,而被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成为谦虚、坚贞、孝义、气节的精神象征,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物质载体。
在当今倡导绿色消费的时代,灯具产品需要开展绿色生态设计。因此,在做绿色生态灯具设计的过程中,如何精心选择和合理使用的合适材料成为关键。尽量减少使用短缺或稀有原材料,尽可能充分利用的可回收和良好的相容性材料,利于回收和循环再使用。无论是竹材的物理特性,还是其代表的人文特性,以及其体现的独特地域性文化风情,都表明竹子是绿色生态灯具设计的较优的材料选择。通过绿色生态环保设计,使用竹子作为原材料,节省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和扩大了产品创新设计的空间。因而,采用竹为原料,为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提供了物质基础。
nlc202309032221
(二)结构设计是竹制灯具设计的重要内容
在本文中,竹制灯具的结构设计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指竹制灯具形态的构造,另—方面是指竹制灯具的包装结构设计。
其一,竹制灯具设计除了尊重民间传统工艺基础外,更应该倡导从工艺结构、构成方式对竹制灯具形态进行新探索。合理利用、充分发挥竹材特性,把握竹材韧性、硬度等;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年限的竹材,设计竹制灯具的合适结构;掌握竹材不同连接方式,学习传统捆扎编织法、榫卯结构连接法等,同时,不断探索非竹材连接构建与竹材组合的构造方式,进行可拆卸的灯具结构设计,实现灯具的循环利用。
其二,针对现有市场上灯具包装结构较复杂的问题,本文提倡精简灯具包装结构。着重考虑灯具包装设计的外形要素,优先选择节省原材料的几何体,减少体积,精简结构,方便产品运输和存储。
(三)竹制灯具包装设计的多功能化
现有灯具包装设计具有功能单一化特征,长期以来,灯具包装设计注重本质功能——保护灯具、防止损坏,却忽略了多样化需求。传统灯具包装大部分应用纸质材料,直观传达产品信息。现有的灯具包装大多数都穿着华丽塑料外套。而塑料被称为20世纪世界上“最糟糕”的发明,它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对环境造成了灾难性的危害。
本文提倡将灯具的包装及其功能性联系在一起,使其具有包装的外在功能同时,还提供灯罩的直接利用功能。将灯泡与灯罩联系起来一起使用,灯泡取出后,包装盒可转换为灯罩使用。竹制灯具包装设计应该应用生态设计原则,其基本的标准就是低消耗、可重复使用、可再生、易降解,而这些与包装材料的关系尤为密切。因此,针对包装材料的选择,提倡使用低碳环保的纸质手提袋包装,一方面,纸质材料方便回收利用,减少污染,净化环境;另一方面,手提袋可以再利用,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四)绿色环保观念是竹制灯具设计的核心
文中所提倡的竹制灯具设计,不仅仅是传统的手工生产的竹制灯具设计,而应是适应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变化的新时代绿色生态设计的要求。这就要求其设计理念符合绿色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绿色生态灯具设计中,要求新时代的灯具设计师科学地研究灯具产品、人与环境三者的关系。在设计构思阶段,灯具材料的选择、搭配上,设计师要充分考虑材料、产品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考虑材料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性中对人和环境产生的潜在影响。在设计阶段,考虑零部件的尺寸与材料利用率的关系,考虑能否节约自然资源。在生产过程中,预测对工人的健康有没有危害,产生了何种类型的废物,对环境有多大的损害等。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有毒有害物质,能否实现最佳使用效果,以提升生活质量。在灯具的废弃处理过程,能够实现回收再循环利用,材料能否快速降解,对环境又会产生什么样影响等。总之,当今的灯具设计师必须用一种全新的系统设计思想参与设计逐步引导消费者朝着健康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进行绿色消费。
五 结语
绿色生态的竹制灯具设计符合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它倡导生态保护的可持续设计理念,响应我国政府的建设生态文明的号召,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探索促进人、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1世纪,可持续发展观念引导下的绿色生态设计应成为中国灯具设计师追求和探索的方向。基于竹材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一定的文化内涵,绿色生态的竹制灯具设计将会成为我国灯具设计师追求和探索的一个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叶翠仙 沈洁梅.环保家具的绿色生态设计与制造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2期
[2]高丰 孙建君.中国灯具简史.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7
[3](日)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朱锷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4]金东.竹制灯具的形态设计研究.硕士论文2011年
[5]许美琪.家具的生态设计家具.2002.05
绿色生态园区的水环境净化措施 篇7
关键词:水系,雨水,再生水,湿地,生态沟渠,植物
一、概述
园区位于环境优美, 景色宜人, 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的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内, 海河水系下游。规划总用地面积:198.72h a (水域面积:75.86ha, 陆地面积:122.86ha) , 园区内水环境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从功能上说, 体现了水景住宅的设计主题, 同时又为该园区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存提供了物质基础。
气象和水文:冬季主导风向为北风和西北风, 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最大冻土深度690mm;地下水位高且含盐。
地块区域划分:根据小区水系周边规划地形和分界线, 对湖水汇水流域进行划分, 分为外湖、内湖水系 (以下简称水系) , 如下图所示: (图1)
如图, 内湖水域面积:29.02ha, 水量约84.7万m3;
在园区的西侧和南侧边缘地带, 是生态湿地景观公园和生态塘水系, 全长约2.3km, 湿地及生态塘面积约合3ha。园区基址西边界是柳河, 宽约50m, 常年通水, 属劣五类水质。按天津市水利部门要求, 水质达到一级B标准方可排入柳河干渠。园区基址南边界为市政大黄堡路。
由于园区基址处于自然湿地保护区内, 地下水条件较好。场地地下潜水静止水位标高3.89~3.40m, 表层地下水属潜水类型, 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 以蒸发形式排泄, 水位随季节有所变化。一般年变幅在0.50~1.00m左右。本场地标准冻结深度0.60m。园区位于上游的第一分洪区内。分洪水位按20年一遇的分洪标准确定为标高4.50m, 为该地域水系的最高水位。
湖水设计常水位:3.6m, 最高水位4.2m, 洪水位:4.5m, 总水量约:248万m3。
二、水源及水量分析
(一) 水源条件
经与当地水务部门的沟通得知, 本场地地下水的含盐量相对较高, 偏弱碱性不利于植物生长;如果开采承压水作为水景补水, 非常的不经济, 环境代价也很大。经过下面的分析, 本场地水系的补水主要来源于柳河、雨水和再生水。
1、柳河
场地西侧的柳河是本项目唯一可利用的地表水系, 现场目测渠宽约30~40m, 实测流速约0.17m/s, 大黄堡路桥下水深不少于2m, 估算当时输水量应不少于每小时3万立方。规划区西侧边界约1.6km, 按2m有效水深, 30m的宽度计算, 蓄水量应不少于9.6万立方。因此, 把柳河干渠作为本区水系重要补水水源。
柳河取水优势体现在: (1) 常规水量供水保证度高, 尤其在需要大水量供给时, 如场区内春灌季节或雨季后期的湖体蓄水。 (2) 地域水势条件好, 现场可实现重力直流供水。 (3) 沿线长, 向柳河取水和排水可选择的位置多。 (4) 经济性能好, 属于废水利用, 使用无需付费。
柳河取水劣势在于:柳河旱、雨季输水水量和水质变化大。对园区水系水质水量造成波动。
2、雨水
本场地平均年降雨量569.9mm, 一日最大1 5 8.1 m m, 一小时最大92.9mm。园区内大面积的水系有利于雨水蓄存, 雨水利用率可达到95%以上, 经济合理且环保。但是雨水会将空气中和地上的营养物杂质带入水系, 处理不当将成为水系的主要面源污染源。因此, 要使雨水有序有处理地进入水系。
3、再生水
来源于生活污水, 本场地建设7个污水处理站, 采用MBR生物膜工艺。根据工艺特点, 处理站出水中N的含量可能会超标 (理论去除率63%) , 如果利用再生水直接进行补水, 水系藻类会大量繁殖、水体缺氧产生恶臭气味。因此, 需要再通过生态湿地做深一步处理。达到1级A标准后, 再参与到园区水系循环。
北方的生态湿地冬季处理效果不好, 污水处理站排放水的N含量会对水系水质有影响;但是冬季室外气温低, 微生物和藻类的生长也受到抑制。具体效果待水系循环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检测, 根据结果或采取措施。
4、其它
本场地处于分洪区内, 在汛期有分流洪水进入。在北侧、西北侧及东北侧引水渠入口设格栅, 并结合景观密植水生植物, 分层次对来水进行过滤和拦污, 以阻隔水中悬浮物为主要目标。
(二) 水量计算
水系补水量计算以年为周期以月为单位进行。计算元素有:平均降雨量、水面降雨量、陆地降雨量、水面蒸发量、绿化用水量和渗透量。根据场地现状滞水情况和地质报告, 地下水渗透流失水量可忽略不计。具体计算如下:
式中:W-补水量;q1-水系亏水量 (含水系蒸发量及绿地道路用水量) ;q2-雨水补水量 (含水面降雨量及陆面径流量) 。
采用天津市的多年月平均降雨、蒸发量数据进行水量平衡计算, 得到如下表所示结果:见表2
计算得出正常降雨年份:
水系年可回收利用降雨约45万m3;水系年亏水量:103万m3 (其中水面蒸发水量约56万m3;年绿化及道路洒水量约47万m3) 。故此, 内湖平均年需补水量58万m3。补水将来自雨水、柳河和再生水。
最大补水月为每年四月, 平均月补水量12万m3;最高日补水量约为4000m3。在每年的3-11月进行湖水循环处理。水系循环除景观因素外, 主要是受进水水质、水温、气温等因素影响。本次项目水系控制进水达到景观水体观赏类水平, 并配合局部水系维护措施, 初步确定水系水力停留时间为30~60天。按相应水质负荷条件, 在水力设施配套的前提下, 可初步设定内湖的最短水力循环时间为30天, 最大循环水量为28000m3/d.
在水系循环的区域, 存在一些涡旋死角, 考虑将灌溉取水口尽量设置在这些位置, 以加速该区域的水体交换, 防止局部水质恶化。
考虑到再生水和雨水的水质变化较大, 除了构建生态湿地优化再生水水质外, 生态沟渠内内设曝气氧化塘, 循环净化, 提高湖体自净能力。正常年份, 通过循环量的调节, 水系3~11月每30天循环一次, 每天循环湖水约28000m3时, 每年通过地表径流和天然降雨进入水系的总氮、总磷等污染物将基本被生态系统去除。
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2)
三、生态湿地和沟渠
生态沟渠是水系循环必须要设的一条狭长水路的简称, 在生态沟渠内按功能划分有潜流湿地、氧化塘, 还有植物密植的水塘。
潜流湿地面积约6000m2, 作为在小区水系统中惟一具有净化水质功能的水体系统, 湿地在整个小区的湖水循环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湿地系统主要用来进行再生水的深度净化。补水水源中富含大量微生物与氮、磷、氨等化学元素, 经过水生植物生态塘过滤, 再通过光合作用和化学反应将有害元素从水中分离出来, 并利用土壤中的某些物质与水中的部分化学元素结合。
氧化塘, 主要手段为曝气, 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的无害物质。在这一区域大量种植有净化水体功能的水生植物与湿地植物, 通过植物的根系或植物分泌的液体对水体进行净化, 并营造特殊的湿地景观。
生态绿色环境 篇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要求高校与时俱进,作为高校教学、科研辅助机构的图书馆更应走在信息时代的前列。构建绿色图书馆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培养馆员和读者的绿色环境意识、彰显文化生态模式的有益尝试。绿色图书馆的创建,是21世纪图书馆发展的一种趋势,是高校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的需要。
1 概念界定
“绿色”象征着生命和希望。它焕发着浓浓生机,代表了清新、健康、和谐发展的景象。“绿色”的本质是拒绝“污染”,净化生态环境。我们这里所探究的“绿色”,已突破其自然本义和属性,既是指一种保护环境、崇尚自然、珍视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又是指生命力、青春活力和人文素养。生态文明观是一种新的生存发展理念,它的主要原理是全面协调、共同进步。因此,绿色图书馆应是自然环境清洁优美,文献资源健康科学,服务方式便捷文明,信息传递通畅无阻,生态良性循环的新世纪图书馆。
2 创建绿色图书馆的必要性
2.1 创建绿色图书馆是生态发展的需要
生态,即生物的生存状态。环境是社会发展不可忽略的因素,合理改造环境,保持良好的社会生态,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一个发展观的问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生态环境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为传播人类文明的图书馆,同样是营造满足人们求知欲望的良好生态环境。创建绿色图书馆,必须具备先进的技术和严格、科学的管理手段对图书馆进行综合监测和治理,形成一个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图书馆环境。
2.2 创建绿色图书馆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电子、虚拟图书馆无法替代绿色图书馆。有人会问,进入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时代,还有必要建造绿色图书馆吗?笔者认为:如今是有进入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的趋势,但由于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制约了图书馆向科技电子迈进的速度,所以,并非所有的图书馆一下子都成为电子、虚拟图书馆。同时,出版物中绝大多说仍是纸质出版物,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电子、虚拟图书馆。除此,电子、虚拟图书馆也存在很多缺陷。面对面进行交往,是人的一种固有的精神需要,是人类社会性的体现。人与人的直接接触不可能被电子多媒体所取代。以藏书和阅览为传统特征的单一功能的图书馆也在朝着功能多元化、服务范围和内容广泛化的方向发展,使图书馆成为一个社会文化中心。创建绿色图书馆是21世纪图书馆的必然趋势和重要任务。
2.3 创建绿色图书馆是树立人本管理理念的需要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即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以满足人的多元需要、尊重人的个性为前提,以创造适合发展的环境条件为基础,以参与管理和自我管理为手段,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中心来进行各项管理活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正逐步从“以物为本”的物质型文明,向“以人为本”的信息文明时代过渡。创建绿色图书馆,就是充分调动和发挥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读者创造安静、优雅的学习环境,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使广大读者在阅览之余,不仅能够放松身心,还能陶冶情操,使图书馆成为真正的精神家园,从而将“绿色文化”渗透到图书馆工作的各个方面。
2.4 创建绿色图书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21世纪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国家文化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在和谐社会的创建中被提出更高的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都要求创建绿色图书馆。创建绿色图书馆,要关注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文化、人与心灵的融洽,力求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这是办馆水平的提升和精神文明的升华,是提升馆员和读者的绿色环境意识,彰显文化生态绩效的有效举措,对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必将起到推动作用。
3 创建绿色图书馆的途径
3.1 创建绿色理念,顺应时代要求
绿色图书馆是一个崭新的观念。它不仅是绿化问题,还涉及到能源、环境、空间、生态等诸多方面。绿色图书馆不仅是指馆外种植树木、铺设绿地,馆内摆放花草盆景,形成一个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并与图书文化融为一体的图书馆环境,更重要的是“绿化”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以顺应新时代的要求。
3.2 树立以人本的管理理念,体现人文关怀
要做好图书馆工作,首先必须处理好领导与馆员之间、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领导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馆员的积极性,做到唯才是举,人尽其才,各得其所。其次,读者与馆员之间要相互尊重,工作人员对读者要和颜悦色、谆谆诱导,营造一种和谐的关系,才会便于图书馆的管理,让图书馆真正成为“馆员之家”和“读者之家”。
3.3 营造绿色环境,彰显绿色精神
对自然界中美的欣赏是人类的共同需求。图书馆硬件建设要强调利用绿色投资、绿色技术、绿色计划,结合当地的综合气候条件,尽可能地使用环保材料,建筑设计人性化、生态化,进行全方位立体绿化,如在大厅、楼道拐角、阳台、楼顶等处设计喷泉、瀑布、长廊、假山、花坛、并种植绿色植物,与馆外的绿地、树木、池塘、亭阁、林荫道等融为一体,形成图书馆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创建绿色图书馆,要通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营造一个激发读者求知欲望和探索热情,轻松、惬意、健康、舒适的人文环境,强化服务效能,彰显绿色精神,不断提升图书馆的凝聚力和宣传力,为先进文化建设与传播作出贡献。
3.4 创建绿色服务模式,形成特有的文化与精神生态环境
绿色图书馆强调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建设绿色图书馆必须使服务手段高科技化,服务方式人性化,高服务质量的发展思路,使用户和图书馆文献的距离得到最大限度的缩短,使得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提高的同时,加强对图书馆文献的管理与利用。硬件建设方面,要加快建立多媒体电子阅览室、语音学习室、视听资料学习室等,创造一个先进舒适的阅读环境给读者。服务手段与方式方面,服务理念和管理模式都要以读者务中心,因此重点突出主动式服务、参与式服务、全开放式服务、远程服务,尽可能全方位地为读者提供便利条件,形成图书馆特有的文化与精神生态环境。
3.5 提高馆员的文化素养,建立一支健康向上的馆员队伍
图书馆员的素养决定着图书馆文化的色彩,绿色图书馆对其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馆员注重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思想素质,同时还要不断拓展视野,更新知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绿色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图书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充分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培养馆员的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及生态品德、生态人格,正如绿色的大自然,泽惠人类,不争名利;像水一样,营养万物,施恩不求回报。
3.6 提供绿色文献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馆藏体系
藏书建设是图书馆的一项基础工作,藏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未来发展。绿色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文献内容的健康性、科学性、实用性,突出特色,注重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并重,互相补充及时更新,保持馆藏图书的新鲜活力,形成一个系统完整、全面配套、科学合理的馆藏体系。构建绿色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体系时,应深入调查、广泛听取读者意见,多渠道收集学科门类多样、品种丰富的优秀书刊及电子信息资源。
3.7 维护信息生态环境,净化网络信息
面对浩瀚复杂、良莠并存的网络信息,绿色图书馆要运用信息调控手段,控制网络链接,优化网络文化环境,杜绝垃圾网站,充分发挥“网络导航员”的作用,保证读者不受信息污染,彻底消除文献信息交流障碍,有效控制、消除信息垃圾和信息污染。首先,要提高读者的防范意识,积极引导读者正确认识信息和网络,培养读者具有健康的网络评价能力。其次,要严格网络管理,建立健全网络管理制度,制定网上活动规则,以便规范和约束读者的网上行为。
4 结语
绿色图书馆的创建,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体现,是人与自然、图书馆与社会和平共处、协调发展的必然结果。努力构建绿色图书馆,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图书馆人的共同目标和共同追求。作为图书馆人,在挑战与机遇面前,应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以实际行动彰显绿色精神,强化服务效能,优化环境氛围,为创建绿色图书馆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摘要:本文阐述了绿色图书馆的概念及创建绿色图书馆的必要性,最后建设性地提出了创建绿色图书馆的途径。
关键词:绿色图书馆,和谐社会,人本管理
参考文献
[1]杨芳.IS014000理念与绿色图书馆.图书馆学研究,2005,(3).
[2]徐秋萍.高校“绿色图书馆”的建筑学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4,(3).
[3]梁春阳.也谈绿色图书馆——兼与武春福先生商榷[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3,(3).
[4]张文惠.网络时代的绿色图书馆[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5]邓勤.高校绿色图书馆建设的理论支持[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4,(5).
[6]吴小英.绿色图书馆展望[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5).
生态绿色环境 篇9
(一)
城市绿色照明是指通过科学的照明规划与设计,采用节能、环保、安全和性能稳定的照明产品,实施高效的运行维护与管理,提升城市的品质,创造安全、舒适、经济、健康夜环境,体现现代文明的照明。
城市绿色照明是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内容,按照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十一五”期间,各地积极推广城市绿色照明,强化节能管理,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城市照明设施迅速发展。2010年末,全国657个城市共有道路照明灯约1774万盏,“十一五”期间净增道路照明灯567万盏;城市照明节能任务基本完成,道路照明节能取得明显效果,实现节电14.6%;支路以上道路照明基本淘汰了低效照明产品,景观照明中超标准、超能耗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
城市照明节能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逐步完善。2006年,住建部发布了《“十一五”城市绿色照明工程规划纲要》,提出了具体节能目标和落实措施,进一步明确城市照明规划在引导资源节约方面的前瞻性和权威性作用,从源头上把住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关;2010年住建部出台了《城市照明管理规定》,首次明确了“城市照明”的定义,成为城市照明管理各项行为的准则,对推动城市照明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城市照明节能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示范扎实稳妥地开展。国家低碳照明研究中心举办了“2010国际低碳生态灯光艺术展”,通过国际著名照明大师的实景创作作品,引导管理者正确认识我国照明行业发展现状,提高欣赏水平,增强从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特别是在规划设计领域,领悟到大师的低碳设计理念;2010年底,住建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开展了城市照明节能的专项监督检查,初步建立了城市照明节能监督检查制度,全社会的城市照明节能意识明显提升。
半导体照明(LED)的推广应用不断扩大。为推进节能减排,2009年初,国家推出“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LED)应用示范方案,在上海、天津、石家庄、大连等21个城市开展试点工作。去年5月,又确定北京、合肥、青岛、广州等16个城市为第二批“十城万盏”示范城市。试点工作的开展,推动了LED在道路照明的应用,截至2010年,我国已有81个城市安装LED路灯超过50万盏,并彰显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我国总共有657个城市(不包括约2000个县城和2万个左右的小城镇),市政照明中仅市政道路路灯就有1774万盏,景观照明数量巨大;特别是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城市人口每年净增加1000多万,路灯每年还将增长150万盏左右,而且这一进程还要持续25年甚至30年,如果大力推广LED照明,其节电可观。我国作为建筑业大国,每年新建建筑21亿平方米,而每个建筑单元里最少就有20盏灯;“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3600万套保障房,会有5亿到6亿盏灯的应用潜力,光是这两项建筑照明,如果30%用LED照明,就可以节约1000多亿度电。目前,我国农村还有将近2000多万农户缺电少电,假如这些农户使用太阳能和LED一体化,取代大电网供电,则可节电500多亿度,如采用传统的大电网延伸到这些地处偏远的小村庄,不仅75%的电力将消耗在线路上,而且其维护成本极其高昂,总投资要超过500亿元,分户的太阳能光电与LED照明一体化设施,每户仅需1600元就可以解决照明问题,而且维护费用极为低廉,再加上容纳我国近半数城镇化人口的2万个左右的小城镇,推广LED市场容量巨大。因此,LED推广应用将是我国节能减排的主战场之一。
虽然我国城市绿色照明推广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总体上看,城市绿色照明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城市绿色照明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存在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十一五”期间有40%的城市没有完成城市照明规划的编制或规划没有节能篇章或未按规划执行;城市照明管理方式还比较粗放,缺少精细化管理;公共服务水平还比较低,有路无灯现象仍然存在;对城市照明质量和节能缺乏有效监管,不能适应节能减排形势的要求。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为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城市照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城市照明走绿色路线是必然选择。
为此,住建部出台《“十二五”城市绿色照明规划纲要》以推动城市绿色照明工作。《纲要》要求,“十二五”时期,要紧紧围绕城市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把推进城市绿色照明,促进城市照明节能,提升城市照明品质作为城市照明工作的核心,以构建绿色生态与健康文明的城市照明光环境为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城市照明发展方式的基本出发点,倡导绿色照明消费方式,在满足城市照明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降低照明的单位能耗,提高城市照明的质量和节能水平,实现城市照明发展方式的转变,努力构建绿色、健康、人文的城市照明环境。
(二)
“十二五”期间,我们城市绿色照明要达到什么目标?这是我们开展城市绿色照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纲要》明确提出了城市绿色照明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总体目标是:
发展城市绿色照明,建立有利于城市照明节能、城市照明品质提升的管理体制和运行维护机制;完善城市照明法规、标准和规章制度;建立和落实城市照明能耗管理考核制度;积极使用节能环保产品和技术,提高城市照明系统的节能水平。
具体目标是:
以2010年底为基数,到“十二五”期末,城市照明节电率达到15%。
2015年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和东中部地区县级城市,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划编制要求,完成城市照明规划的编制或修编工作,并按法定程序批准实施。
完成《城市照明规划规范》、《城市照明节能评价标准》编制;修订《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等相关标准规范;研究制订城市绿色照明评价方法和标准。
完善城市功能照明,消灭无灯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城市道路装灯率应达到100%;道路照明主干道的亮灯率应达到98%,次干道、支路的亮灯率应达到96%;道路照明设施的完好率应达到95%,景观照明设施的完好率应达到90%。
城市道路路面亮度或照度、均匀度、眩光限制值、环境比及照明功率密度值(LPD)应符合《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的规定。照明质量达标率不小于85%;新建道路照明节能评价达标率应达到100%,既有道路照明节能评价达标率不小于70%。
景观照明应严格按城市照明规划实施,控制范围和规模,加强设计方案的论证和审查,并应满足《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等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逐步实行统一管理,建立和落实运行维护的长效管理机制。
城市照明高光效、长寿命光源的应用率不低于90%。在满足配光要求的前提下,高压钠灯和金属卤化物灯光源的道路照明灯具的效率不低于75%,半导体路灯灯具的系统效能不低于90lm/W。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等光源及配套镇流器的能效指标应满足相关标准能效限定值的要求,优先采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电子镇流器。照明线路的功率因数不应低于0.85。严禁在新建项目中使用高耗、低效照明设施和产品,用两年时间全面淘汰城市照明低效、高耗产品。
(三)
城市绿色照明不是一个具体项目,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规划与设计、建设与使用、维护与管理等等方面,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实施城市绿色照明,必须突出重点、有序推进。根据《纲要》要求,我们重点要做好七大工作:
一是抓好城市照明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城市照明主管部门要会同城市规划等相关部门,组织具有城市规划编制资质的单位编制城市照明规划,对不符合城市发展、不满足节能环保要求的城市照明规划应及时修编。城市照明规划的内容应包括功能照明和景观照明,符合国家相关城市照明规划的要求,并有独立的节能篇章。
二是推进城市照明信息化平台建设。要积极推进城市照明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城市照明信息监管系统,统计城市照明设施的基本信息和能耗情况,进一步提高城市照明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
三是加强城市照明能耗管理的监督考核。要建立健全城市绿色照明节能评价体系,重点考核城市照明质量和节能减排水平,开展绿色照明示范城市创建活动,形成长效监督检查机制,逐步将城市照明考核纳入到政府工作考核体系中,明确责任,采取有效的奖惩措施,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四是落实城市照明建设全过程管理。要加强城市照明建设全过程监管,严格按照建设程序规范管理,提高城市照明建设水平。严格以城市照明规划为依据,做好城市照明的年度项目计划工作,照明设计纳入施工图审查,施工与监理必须严格按照审批的设计方案实施,把好城市照明工程竣工验收关,保证照明设施安全稳定运行。
五是推广高效照明产品,加快城市照明节能改造。要制订高效照明产品的技术规范和应用导则,制定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实施方案和鼓励政策。以保证照明质量为前提,积极应用各种节能技术措施,优先选择国家认证的高效节能产品,推进城市照明节能改造。严格控制公用设施和大型建筑等景观照明能耗,严禁建设亮度、能耗超标的景观照明工程。加快淘汰高耗低效照明产品,在道路照明中禁止使用多光源无控光器的低效灯具,在景观照明中严禁使用强力探照灯和大功率泛光灯等产品。
六是积极开展城市照明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试点示范。要根据本地情况和实际需要,加快开展半导体照明、可再生能源等新产品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研究制订相关应用技术条件或导则,条件成熟时,适时逐步扩大应用。建立应用新产品新技术的科学机制,积极探索合同能源管理在城市照明行业的应用。
七是开展城市绿色照明宣传教育。各级城市照明主管部门要认真组织业务培训,加强城市绿色照明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宣传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技能素养。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倡导低碳节约的生产方式和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城市绿色照明健康有序发展。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全社会的宣传教育,引导全民树立城市绿色照明的观念。大力宣传城市绿色照明的各项政策措施和取得的工作成效,营造有利于推进城市绿色照明工作的舆论氛围。
可以这么说,以上七项工作真正落实了,那我们的“十二五”城市绿色照明目标的实现就有保障了。
(四)
“十二五”的城市绿色照明目标和任务已经明确了,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措施是否有效、得力。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完善法规,加强监管;以人为本,功能优先;节能降耗,控制污染;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五大原则,在四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机制。要深化城市照明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有利管理、集中高效”原则,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努力实现城市功能照明和景观照明的集中管理。明确管理权限和责任,提高城市照明管理的整体性和高效性。坚持“建管并重、管养分开”的原则,完善管理机制,制定合理的管理流程,科学组织城市照明的规划、设计、建设、验收及运营维护等环节,使各参与主体协调配合,相关部门积极联动。
二是健全法规标准,加强行政执法。要积极开展城市照明管理立法的基础性研究。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城市照明管理办法和城市照明节能规定,为管理和执法工作提供法律依据。不断完善城市照明标准规范建设,为城市照明建设提供技术保障。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严格执行强制性条文,依法查处违反城市照明各项管理规定的违法违规行为。
三是落实目标责任,强化监督管理。各级城市照明主管部门要围绕城市绿色照明工作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将城市照明节能工作纳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考核体系,严格实行目标责任制。要以照明节能为抓手,以信息系统为依托,定期开展城市绿色照明检查和通报,做好城市照明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工作。
四是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保障能力。地方人民政府城市照明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支持城市绿色照明发展的经济政策,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保障城市绿色照明工作的经费,解决城市照明规划编制经费和节能改造经费。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大对照明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加快照明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研究,提高城市绿色照明技术和管理的科技创新能力。
要实现城市绿色照明的预期目标,要重点突出、措施得力。当前,当务之急是要抓好宣传教育,必须使照明工程的设计、科研、生产维护专业人员,各行业、各地区、各企业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绿色照明工程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这就是:绿色照明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政策手段和技术措施,不能片面化、简单化。要广泛宣传群众,倡导低碳节约的生产方式和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全民树立城市绿色照明的观念,营造有利于推进城市绿色照明工作的舆论氛围。使大家都充分认识到,城市绿色照明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节能、经济效益问题,而更重要是着眼于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大课题,它已不完全是传统意义的节能,是要满足对照明质量和视觉环境条件的更高要求,因此不能靠降低照明标准来实现节能,而是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照明工程设计水平和方法,提高照明器材效率来实现。
如今,城市照明已成为城市梳理自己的夜间面孔的最好工具,成为“健康舒适、优质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不能把绿色城市照明理念只停留在专家和政府官员的倡导上,应该动员一些大企业、大城市率先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如果我们都能关注到绿色照明的城市化,都能注意到普通照明灯具及光源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并关心二氧化碳气体的减排,那么大家的共识就会形成绿色照明的市场需求。有了市场的需求,绿色城市照明才能真正在全社会广泛地被推广应用,达到实现节能减排、绿色照明的目标,真正帮助城市从人与人的和谐,发展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中国“绿色照明”发展大事记
1993年,经贸委开始组织制订我国绿色照明工程计划,并在上海、广东、北京等地区试点实施。
1996年5月,经贸委宣布成立中国绿色照明工程领导协调小组;9月印发了《中国绿色照明工程实施方案》。
1996年10月,“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上,“中国绿色照明工程”全面启动。
1998年4月,我国实施《节约能源法》,其中包括照明节电的约束条款。
2000年,经贸委、建设部、质监局联合制定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国绿色照明工程”的意见》。
2001年9月,经贸委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全球基金共同组织的“SETC/UNDP/GEF中国绿色照明工程促进项目”正式启动。
2002年初,经贸委、财政部、科技部、质检总局等部门成立了中国绿色照明工程促进项目协调小组。
2004年5月,建设部开始实施《节约能源——城市绿色照明示范工程》计划。
2004年11月,发改委发布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将照明器具列入节能重点领域。
2006年7月,发改委、财政部、质检总局、环境保护总局等部门联合组织编制的《“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发布,绿色照明工程是其中之一;
建设部发布《“十一五”城市绿色照明工程规划纲要》。
2009年4月,由科技部推出“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示范城市试点方案在21个城市启动实施,最终十个LED照明推广示范城市的经验将向全国推广。
2009年9月,科技部、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制定的《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明确提出推广合同能源管理、需求侧管理等节能服务新机制。
2011年3月,在修改的《公共机构节能“十二五”专项计划》中“绿色照明工程”被定义为公共机构节能的重要工程。
2011年5月,科技部确定北京、常州、合肥、青岛、广州、海口、宝鸡等16个城市为第二批“十城万盏”示范城市。
2011年11月,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联合印发《关于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的公告》,决定从2012年10月1日起,按功率大小分阶段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
生态绿色环境 篇10
1 研究区域概况
基于黄家湖绿色公园现有规划区域面积、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以及空间管理上的开放性等特征,确定研究区域范围。黄家湖绿色公园位于湖南省益阳市以北10km处,东经112°19′,北纬28°37′,资水尾闾,南洞庭湖滨,水域跨5个乡镇,水域面积11.67km2,东临甘溪港,西与迎风桥镇毗邻,北与沅江三眼塘接址,南跨过鹿坪、香卜垅乡,总面积18.67km2。黄家湖区属冲积平原,湖泊沉积物依次为砂、细砂、湖泥等,具有湿地的各项特征,湖底高程最低处27.5m,平均高程在28.5m,常年平均水深2m左右,总蓄水量8 000万立方米。水域宽阔,湖汊众多,岛屿、洲子星罗棋布。
2 旅游环境承载力计算与分析
2.1 资源空间承载力(REBC)
总量模型:Dm=S/dDa=Dm×(T/t)
式中:Dm为瞬时客流容量(人);Da为日客流容量(人);S为风景区游览面积(m2);d为旅游者游览活动最佳密度(m2/人);t为旅游者游览1次平均所需时间(h或min);T为每天的有效游览时间(h或min)。
流量流速模型:Dm=L/d′Da=(V×T)/d′
式中:L为游览区内游览线路总长度(m);d′为游览线路上游人的合理间距(m/人);Dm及Da的含义同前;V代表游客的平均游览速度。
黄家湖绿色公园总面积18.67km2,其中水域面积11.67km2。可供游览面积2.82km2,占总面积的15.1%。游览线路长37.2km,其游客游览率近100%,且停留时间较长,此处取值为6h(见表1)。年可游览天数确定为360d,则:
日容量REBC=28.52万人次(夏半年);REBC=23.66万人次(冬半年);
月容量REBC=月开放天数×日容量,计算得4~10月月容量855.6万人次,11月至翌年3月月容量709.8万人次;
年容量REBC=夏半年月数×月容量(夏)+冬半年月数×月容量(冬),计算得年适宜容量约为9 538.2亿万人次。
2.2 生态环境承载力(EEBC)
旅游地的生态环境承载力取决于3个变量,一是旅游地自然生态系统净化与吸收污染物的能力,二是旅游地人工系统处理污染物的能力,三是单位时间内人均产生的污染物数量,包括旅游者和风景区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等常住人口。生态环境承载力计算公式为:
式中:EEBC表示旅游地生态环境承载力;Ni为每天单位面积对第i种污染物的净化能力;S为旅游区面积;Hi表示每天人工对第i种污染物的处理能力;Pi表示每位游客一天产生第i种污染物的数量(见表2)。根据表2计算结果,可以得出:日综合承载力EEBC=min(EEBC1,EEBC2)=1.223 7万人,年综合承载力EEBC=440.5万人次。
2.3 交通设施承载力(SEBC1)
黄家湖绿色公园在益沅公路侧旁,从益阳市区沿益沅公路驱车10min可到达公园南入口,从入口到公园内部现有接摇公路连通。黄家湖绿色公园东侧有益七公路连通益阳到七鸭子,在沅江市境内,有乡级公路连接公园北入口。西入口在益沅公路东侧500m,进入方便。园内陆路交通以乡级公路为主要干道,有2~3m宽小路,可向南北分支通达各个景点,经调查走访旅游路线不构成交通设施承载力的限制因子。
在西入口、南入口和北入口处建有大型生态停车场,停车位60个;在黄家湖宾馆处建有拥有40个停车位的生态停车场;在珍奇竹园附近、知青站附近建小型生态停车场。停车位按120个计算,综合考虑自驾车和旅游车载客量,各类车辆的平均载客量按15人计,最大周转率按6计,则日单向运输能力为1.08万人。
2.4 供水供电设施承载力(SEBC2)
景区内设有固定式取水设施,各旅游景区(点)根据实际情况,直接取用湖水或由自来水厂供水,根据水质情况采取相应的水质净化措施,净化后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道路、广场及绿地浇洒均直接取水。黄家湖绿色公园不存在供水问题,供水设施承载力相当于无限大。由于旅游区内各景区(点)比较分散,而且距离较远,所以各景区(点)单独从高压环网上T接,进入景区采样高压电力电缆直埋敷设,引至各景区(点)变电所,低压出线采用低压电缆以直接敷设方式引向各用电处。为保证景点用电,又节约费用,主要景点采用柴油发电机作为后备电源,形成自备后援供电能力。
2.5 住宿设施承载力(SEBC3)
经统计,包括社会总床位和旅游宾馆床位,黄家湖客房床位数总共约3 917床,分布于景区各个景点,游客在景区平均旅游时间为2d,游客基本需居住一夜,如果居住率按50%计算,则景区住宿设施日承载力为7 834人。
2.6 社会心理承载力(PEBC)
黄家湖生态旅游的发展给益阳市带来许多显著变化如城市繁荣、生活改善、就业机会增加,旅游业是益阳市重要产业之一,多数居民对旅游发展持支持和乐观态度。居民对旅游者的接纳程度较高,可以认为,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居民心理承载力将不会构成黄家湖生态旅游发展的瓶颈。
2.7 旅游环境承载力综合计算与分析
综合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计算遵循经济学中的水桶原理,即最小限制因子决定最终的综合承载力值。
式中:ETEBC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REBC为资源空间承载力;EEBC为生态承载力;SEBC指基础及服务设施承载力;PEBC指心理承载力;OPT为Optimism的缩写。由于综合旅游环境承载力等于最小的分量承载力,那么最佳承载力应该是对各分量承载力的优化组合。
旅游环境承载力综合值:夏半年TEBC=min(285 200,12 237,10 800,7 834)=7 834人/d;冬半年TEBC=min(236 600,12 237,10 800,7 834)=7 834人/d;月容量REBC=月开放天数×日容量,计算得月容量23.502万人次。年容量REBC=夏半年月数×月容量(夏)+冬半年月数×月容量(冬),计算得年适宜容量约为282万人次。
从旅游环境承载力综合值计算中可以看出,黄家湖绿色公园的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综合值由住宿承载力决定,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与目前黄家湖绿色公园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关。
3 环境承载力调控对策
调控黄家湖环境承载力应该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改善自身条件,从根本上增加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二是淡旺季调控,解决承载力分布不均问题。目前在山水风景区常见的调控措施主要有密度制约调节、环境制约调节和阈值调节3种。密度制约调节,是指当旅游活动强度超过了环境承载力时对旅游活动强度进行控制的一种方式。密度调节可以是对旅游者数量进行直接控制,也可以通过开辟新的旅游项目、旅游路线,采取季节差票价等措施以实现旅游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流。环境调节是对制约旅游活动的环境因素进行调节,其常用方式为风景区的扩建、新景点主要是人造景观修建;废弃物处理工程规模的扩大;按时封闭部分景点进行生态恢复;区域协作突破经济制约;交通条件的改善、交通工具的增加等。阈值调节是基于承载力的环境决定性和和空间异质性的一种调节方式,正是由于不同的环境背景决定了承载力的特性,所以可以通过对空间结构甚至生态系统的改造来提高承载阈值,如山地风景区内登山道路的加宽和台间空地的设置、新生态物种的引进、扩大绿化面积进行生态补偿等。
摘要:选择和分析了山水类风景区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分量指标,构建了山水风景区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组成体系,对各个指标值进行了计算,最后综合分析,得出了黄家湖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并提出了相关环境承载力调控对策。
关键词:黄家湖绿色公园,环境承载力,调控对策
参考文献
[1]李丰生.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漓江风景名胜区为例[D].长沙:中南林学院,2005.
[2]李雪飞.峨眉山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峨眉山:西南交通大学,2005.
[3]赵赞,李丰生.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桂林漓江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8):2380-2383,2385.
[4]李江天,甘碧群.旅游生态环境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6):34-38,143.
[5]池彭军,徐辉,杨志辉.江西省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J].商场现代化,2006(24):202.
生态钟山 绿色崛起 篇11
记者:陈县长,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在一些有关钟山的资料上看到钟山是千年古郡,请您先介绍一下钟山的历史传承好吗?
陈书莹:好的。旧志云,山有石,叩之, 若钟鸣之声,是名小钟山。钟山县正因有“小钟山”而得名。钟山就坐落在五岭之一的萌渚岭和都庞岭余脉南麓,古属苍梧郡,后属临贺郡,今属地级贺州市。在钟山,可以找到新石器早期人类的踪迹,可以窥见秦皇汉武的雄风与伟业,更可以领略自然的造化钟秀与民族文化的丝丝沁润。
钟山自古人杰地灵、民风淳朴,钟山人民敢于追求真理、驱除邪恶的英雄气概更是广为传颂。据史料记载,1942年7月,桂林发生了反共“七·九”事件,中共广西省工委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国民党特务到处搜捕我党同志的白色恐怖中,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广西省工委书记钱兴决定将省工委机关由桂林转移到今天的钟山县英家,在当地群众的掩护和支持下,地下党组织得到不断发展壮大。1947年6月5日,英家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动了震惊广西的武装起义——英家起义,夺取了英家乡公所所在地英家粤东会馆,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揭开了解放战争时期广西各地革命武装斗争的序幕。如今,总投资2000多万元的英家广西省工委革命历史纪念馆主体已完工,正在加快内部装修和布展工作。而这一段红色革命历史已经成为钟山各族儿女的光荣记忆,优良革命传统正在激励着钟山人民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两千多年前,秦始皇的几十万大军进军岭南,踏出了170多公里的潇贺古道,也带来了深厚的中原文化。钟山人自古重视文化教育,人才辈出。如今钟山保存着较多的古民居,如龙道村、玉坡村、松桂村和英家村等等,青砖绿瓦,祠堂壁画,几乎每一处古居门前都镶嵌着石刻对联,对联雕工精湛、书法绝妙、寓意深远,钟山读书学风之隆盛,文化氛围之淳厚可见一斑,这在整个广西都是极为罕见的。徜徉于钟山的乡村寨落,玉坡恩荣石牌坊、大田古戏台、莲花古戏台和丹霞古戏台等这些散落民间的昔日明珠,虽繁华远逝,却仍有余音绕梁的乐章。今天,在建设美丽乡村、促进社会和谐进程中,它们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令人欣喜的是,钟山人在精心呵护着这些历史古迹的同时,也从未忘记对当地特色民风民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董家垌山歌”、“瑶族羊角长鼓舞”、“蝴蝶歌”和“门唻歌”等等,这些含有独特地域色彩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活动,今天,仍在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记者:请您具体介绍一下钟山县“一轴两翼三区”的发展战略?
陈书莹:“一轴两翼三区”的发展战略是钟山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来的。“一轴”,指以323国道为中轴,构筑工业发展长廊。“两翼”,一是北翼,在公安、燕塘、花山、两安、红花等乡镇发展以旅游业和资源型加工业为主的产业带;二是南翼,在钟山、回龙、石龙、凤翔、珊瑚、同古、清塘等乡镇发展以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业和循环工业为主的产业带。“三区”,一是县城滨江新区:建设占地3000亩集大型专业交易市场区、综合仓储区、商业区、中心商业区、住宅区于一体的仓储物流综合区,全力打造钟山县城新城区。二是钟山工业集中区:于2008年12月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A类产业园区,2014年10月升格为贺州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园区由正科级单位升格为正处级单位,更名为“贺州市钟山工业园区”。园区按照“一区多园”发展模式,总规划面积2072.75公顷,主导产业为有色金属采选加工、机械新材料、碳酸钙新材料、轻纺产业、农林产品加工、石材建材等。三是十里画廊旅游区:钟山县十里画廊旅游区地处桂粤湘旅游黄金节点的钟山县城西北18公里处,国道323线和桂梧高速公路旁,景区面积约36平方公里。景区以良好的乡村田园生态环境和奇特多姿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为基础,以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岩溶峰林景观、国内罕见的象形奇石、古朴秀丽的乡村田园风光和神秘独特的幸福文化底蕴为特色,是广西不可多得的特色旅游资源,被评为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随着贺州市“五高三铁两江一机场”立体交通网络建设的加快推进,景区得天独厚区位优势凸显,交通更加便利,开发前景广阔。目前我县正加紧完善旅游发展规划,加强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工作,加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打造集观光、休闲、娱乐和度假于一体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全面实施“一轴两翼三区”发展战略,是推进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重大抉择。发展是硬道理,没有好的发展、快的发展,幸福钟山就无从谈起。这些年,我们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我们要把握规律、顺时应势,树立新的发展理念,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建立新的发展机制,构建新的发展格局,推动全县经济转型,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风险、主要困难。但我县发展用地储备充足,一大批重大项目和重点税源企业将在年内竣工投产出效益。新常态下我县还面临“六大机遇”:一是生态建设政策机遇前所未有。贺州市于今年5月被列为全国生态保护和建设示范区,这标志着贺州市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正式进入国家层面,国家将持续加大对示范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在示范区内安排有关专项资金和实施相关政策。这为我县进一步发挥生态优势,发展生态健康产业,实现“绿色崛起”的目标赢得新机遇和新动力。二是“高铁经济带”前景广阔。随着贵广高铁的开通运营和县内交通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钟山将成为湘桂及西南诸省通往粤港澳多条经济大动脉上的交汇点和桂东交通枢纽之一,桂粤黔三省区联手打造“贵广高铁经济带”的重大机遇将使我县更好地对接东部产业转移和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融入珠江三角洲1小时经济圈和“高铁经济带发展先行区”,把区位、生态、资源优势加速转化为产业发展动力。三是新型城镇化加快发展。近年来我县先后引进资金20多亿元开发建设了河东商贸城、至尊国际、旭日财富中心、壹号商业广场等一批大型房地产项目,结束了我县无20层以上高楼的历史,总建筑面积达65万平方米,可吸纳城镇人口1.89万人。我们要充分把握国家重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自治区将钟山列为25个中小城市培育对象之一的有利时机,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综合承载力为支撑,以打造广西中小城市和贺州市副中心城市为目标,强化规划、产业、交通、环境“四个对接”,实现城镇功能、经济发展、区域布局、平安宜居“四个一体化”,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集约高效、绿色发展、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多元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四是“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机遇难得。贺州市是广西惟一的全国“多规合一”试点市县,可“先行先试、允许突破”。我们要切实把握好这一新机遇,加强规划修编衔接,深入开展空间规划改革试点,着力解决我县各项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协调等突出问题,形成横向纵向“无缝对接”的“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全面强化政府空间管控能力,改革政府规划体制,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五是工业园区发展潜力巨大。随着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机制的优化和升级,钟山工业园区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土地、人才、资金、信息的“洼地”效应将更加突出,园区发展必将进入全新时代。六是长寿之乡创建取得重要成果。我县各项指标均已达到“中国长寿之乡”的标准,在今年6月26日的“第二届中国长寿之乡”认证评审会上以全票通过了中国老年学学会组织的专家认证评审,目前已进入结果公示阶段,有利于宣传推介钟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悠久的人文历史,进一步提升钟山影响力。2014年我们成功创建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牛奶、水果、蔬菜产业发展迅猛,现代特色农业体系逐步形成。我县经济社会各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
nlc202309020958
我们要抢抓机遇,坚定信心,奋发有为,乘势而上,再创辉煌。
记者:钟山县在“一轴两翼三区”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主要发展方向有哪些?
陈书莹:一是以园区为平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去年,钟山县工业集中区更名为贺州市钟山工业园区,园区管委会作为贺州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由正科级升格为正处级。这为钟山经济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构建了一个承接产业转移平台、产业集群栖息地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载体。
如今,钟山县大园区加快建设,大项目加速集聚。顺利完成了贺州市钟山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修编,总投资1亿元,全长5.5公里、路基宽度达21.5米,集绿化、路灯、排水排污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标准园区主干道工业大道初现雏形,总投资1.5亿元的县城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新建标准厂房3.5万平方米、道路5.5公里、污水管网9公里;我们按照“一区多园”模式重点建设石材建材、机械新材料、碳酸钙新材料、高新综合园区及轻纺产业园,在建项目25个、新建项目2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个,中源人造岗石(一期)顺利投产,旭平首饰、邝氏陶瓷、香港(钟山)兴利通纺织以及九鼎饲料、宏源矿业、永辉石业、宝盛石业等重点工业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2014年,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2.3亿元,增长38.6%,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42%;工业增加值10.1亿元,增长41.2%,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0.7%。
我们紧紧围绕“生态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主题,立足区位、资源、生态等优势,着力打造特色园区。坚持以新型工业循环产业立县,紧紧围绕贺州市培育壮大碳酸钙和新型建筑材料“两个千亿元产业”目标,加快石材建材产业培育,推动花岗岩资源依法有序开采和板材加工行业规范管理,整体包装燕塘特色石材园区项目,通过引进大企业,运用新技术、新设备,开发新产品,推动石材产品多样化、规模化发展,构建“石材荒料开采—板材及工艺品加工—石材废料回收加工粉体—合成人造石材—新材料”的循环石材产业链,有效实现资源的循环高效利用。同时,推进木材加工、建材等行业整治,鼓励兼并、联合、重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力争年内新增规上企业8家以上。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重从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三大领域扶持发展新兴产业项目。提高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使用率,推行标准化良好行为,积极推动政府质量奖评审工作。争取新凯骅集团创建“自治区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通过现场验收。加快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打造专业分工明确、产业互相配套、科技支撑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
二是以核心示范区为依托,提升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质量。钟山境内地势比较平坦,土壤肥沃,水利资源丰富,属低丘陵地区,台地、谷地、盆地相间,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提供了优良气候条件。
近年来,钟山充分发挥政策、资源、区位、产业等优势,深入实施“农业稳县”、“农业品牌”、“科技兴农”三大战略,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着力构建科技含量足、信息化水平高的特色高效农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稳步发展优质稻、反季节蔬菜、贡柑、马蹄、毛豆、甜玉米以及特色养殖业,其生产规模逐年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特别是2010年以来,钟山县扎实开展自治区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行以标准为核心、基地为依托、企业为龙头、品牌为引领、市场为导向的 “公司+基地+标准化”、“公司+合作社+加盟农户+标准化”示范区发展模式,展现出了强大生机活力,带动了全县无公害农业发展。2014年,钟山县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成出口备案基地5.02万亩,特色贡柑产业技术集成示范项目获科技部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和自治区“十百千”产业扶贫贡柑示范项目立项,贡柑种植示范基地被评为2014年全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先进单位,英家大头菜再获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银奖。
我们要全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建设要素集中、产业集聚、技术集成、经营集约的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带动贡柑、优质稻、蔬菜、马蹄等主导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重点抓好佳欣果蔬、德福果业、田园蔬菜、佳园果业等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和贡柑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力争将佳欣果蔬万亩标准化生产基地建成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不断开拓农村农副产品流通市场,发展壮大特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扎实推进秋冬季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引导连片开发、规模经营,提高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三是深入推进生态乡村活动,进一步改善民生。在巩固完善清洁乡村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投入本级财政资金2000多万元,争取上级资金2000多万元,以“空心村”整治为突破口,积极推广村民“自筹资金、自主建设、自我管理、财政奖补”的“三自一补”模式,深入推进生态乡村活动。目前,全县树立了底村、唐月村、杨岩塘村等10多个群众自己动手打造的生态示范村屯品牌,新建湿地公园、休闲公园、微菜园等200多个,种植绿化苗木1.65万株,绿化面积247.5亩;完成村屯一村一“品”规划100个,成功申报自治区级生态示范村18个,在建的生态乡村综合示范村24个、精品示范村5个;确定自治区级村屯绿化示范点50个、一般村屯绿化示范点302个。
钟山县就是要通过大力实施“一轴两翼三区”发展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产业新增长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特色城镇,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合作,使钟山社会更加平安稳定,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宜居,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升级,人民幸福指数更加稳步提高,加快建设平安宜居富裕幸福新钟山。尤其要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力促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力促城市转型、产业转型、园区转型、企业转型。我们就是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好,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生态经济,着力构建优美舒适的生态环境体系、高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公平均等的民生保障体系,推动全县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改善,让钟山人民的收入更称心、居住更舒心、保障更安心、平安更放心、生活更顺心。
绿色植物在城市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篇12
一、绿色植物的滞尘作用
城市灰霾的出现, 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目前, 霾污染正在成为影响城市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颗粒物尤其是细颗粒物 (PM2.5) 被指为产生霾污染的首要原因。绿色植物的滞尘作用是治理雾霾的有效途径。在夏日, 屋顶铁质框架或沥青表面温度升高, 形成散热, 导致微小的粉尘颗粒长时间停留在空气中, 傍晚铁和沥青表面开始降温, 夹带着粉尘的气流下沉, 并停留在植物的叶片上。经过计算, 一公顷针叶上的灰尘一年后为40吨, 而树叶的重量在100吨左右, 也就是说树叶的滞尘重量能够达到自身重量的五分之二。
二、释放氧气, 吸收二氧化碳
绿色植物有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 能够防治温室效应、热岛效应。在温暖、阳光充足的条件下, 每公顷森林每天吸收空气中的220-280公斤二氧化碳, 并释放氧气180-200公斤。在炎热的夏天, 每平方米草坪每小时能蒸发200克的水, 能够显著增加空气湿度, 还能够保持水土, 减少空气中的尘埃, 起到杀菌作用。另外, 绿化可以减少土壤、建筑物墙壁和人行道的热辐射, 为居民的户外休闲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基于绿化的生态作用, 在国外的住区设计中, 60%以上的用地被用于绿化, 地表一般用草坪覆盖。
三、吸收有害气体, 提高空气质量
植物能够吸收有害气体, 净化空气。经验表明, 城市森林公园是净化城市空气的积极推动者, 通过森林公园的建设可以显著提高空气质量。面积为600-1000公顷的森林公园, 能够使空气中的悬浮杂质减少10%至40%。另外, 道路绿地能够有效治理公路运输排放的废气, 其效用范围可达7%至35%。根据城市的大小、经济发展状况、住房密度、气候特征、物种等因素, 适宜的绿化植物种类有所不同。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型城市中, 美国枫树、白柳、加拿大杨树、鼠李、英国橡木等植物能够有效吸收工业排放的有害气体, 减少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乔木和灌木对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也具有不同的净化能力, 如香脂白杨能够有效吸收甲烷, 丁香、金银花等花灌木能够吸滞石灰粉尘, 杨树叶片吸收硫等等, 其对各种污染物的敏感程度取决于植物的保护机能。
四、释放负离子, 净化空气
空气中的负离子能够吸收烟雾等空气污染物, 对人体健康产生有利的影响, 因此, 空气的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空气中负离子的浓度。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大量的负离子, 经测定, 森林中一立方米空气中的负离子的数量为2000-3000, 同样体积的空气, 在城市公园中负离子的数量为800, 在工业区内为200400, 在一个封闭拥挤的房间内仅为25-100。森林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与海洋相比, 高出2-3倍, 与城市相比则高出5-10倍。桦木、日本红橡、花序梗白柳、银枫、西伯利亚落叶松、西伯利亚冷杉灰山、丁香、黑杨树等植物都能够有效增加空气中负离子浓度。
五、挥发性植物的杀菌作用
挥发性植物是指能够分泌特殊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植物, 这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能对空气中的细菌产生抑制作用, 具有杀菌的功效。研究显示, 城市空气中的病原体数量达到森林的10倍以上。不同植物的杀菌作用有所差异, 如松树林比桦树林空气中的细菌污染减少约2倍。城市中的挥发性植物, 对城市的空气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如合欢、桦木、梨树、铁树、橡树、云杉、茉莉、金银花、柳树、荚、板栗、枫树、落叶松、石灰、桧木、杉木、梧桐、丁香、松树、杨树、樱桃、苹果树等。挥发性物质的释放率受到季节、昼夜、土壤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多数植物的抗菌能力的峰值出现在夏季, 在夏季能够达到更好的杀菌功能。
六、降低噪音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车辆的集约化发展, 导致很多地区的噪音污染严重。有研究表明, 噪音影响人的身心健康。高强度的噪音, 不仅损害人的听觉, 而且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视觉、智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人体的一些疾病其实是由噪音引起的。植物具有很强的吸收噪音的功能, 研究人员发现, 不同种类的植物降低噪音的能力有所不同。如针叶树 (如云杉和松树) 就比落叶树 (包括乔木和灌木) 吸收噪音的能力更强。有研究表明, 植物能够吸收高达25%的声能, 其余声能则进行反射和消散。吸收噪音效果较好的植物有云杉、冷杉、铁树等。减少噪音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种植的方式。经测定, 单排种植的树木 (宽度为10米) , 可降低噪音3-4分贝;同种植物种植两行 (宽度为20-30米) , 可降低6-8分贝;种植3-4行 (宽度25-30米) , 能降低8-10分贝;群植的乔灌木宽70米, 可降低10-14分贝;多行种植, 绿化面积宽100米, 可减少12-15分贝。
总而言之, 防治大气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城市绿化建设力度, 增加城市绿化覆盖面积。在绿化建设中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从全局出发, 合理建设公园绿地、附属绿地、居住绿地、防护绿地等部分, 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的连续性、整体性;二、以城市森林公园、环城绿化带等绿化建设为重点, 发挥森林的“绿肺”效果;三、针对城市用地的特点, 采取平面绿化、立体绿化、屋顶绿化等多种多样的绿化方式, 发挥城市绿化的最大效益。四、通过积极宣传, 使群众树立开展绿化、保护绿化的意识, 全面促进城市绿化建设与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张, 绿化面积越来越少, 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很多城市出现不同程度的雾霾天气。多项研究表明,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是增加城市绿化。绿色植物在城市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滞尘作用;释放氧气, 吸收二氧化碳;吸收有害气体, 提高空气质量;释放负离子, 净化空气;挥发性植物的杀菌作用;降低噪音等。在分析绿色植物作用的基础上, 提出了增加城市绿化的建议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