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态绿色经济(共7篇)
草原生态绿色经济 篇1
为增强全社会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意识, 促进草原生态和草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 哈尔滨亿丰集团董事长冯燕建议进一步深入贯彻实施《草原法》, 依法保护草原、建设草原、发展草原。
冯燕代表表示, 近年来,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过度放牧, 我国90%的草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和盐碱化, 草原生态恶化, 生态屏障功能日益丧失, 草原畜牧业整体效益下滑, 农牧民增收趋缓, 生存环境日益严峻。加上个别地方不顾资源环境承受能力,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非法征占开垦草原, 乱采滥挖草原资源现象时有发生, 引起牧民群众不满, 甚至引发冲突, 影响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因此, 迫切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 加大草原保护建设力度, 共建和谐美好家园。对此, 冯燕代表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适时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执法检查。通过执法检查, 营造全社会人人关注草原, 共同保护草原资源和草原生态环境, 共同建设中华民族生态屏障, 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早日重现中华大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 我国共有天然草原近60亿亩, 面积仅次于澳大利亚, 居世界第二位, 草原面积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的41.7%, 是全国耕地面积的3.2倍, 森林面积的2.5倍, 是国家陆地面积最大的生态屏障, 也是我国黄河、长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辽河和黑龙江等几大水系的发源地或水源补给地, 直接关系到下游的生态安全, 对中华民族的长远生存和永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草原生态绿色经济 篇2
防范森林草原火灾守护绿色生态家园作文1
至今难忘那揪心的场面:熊熊燃烧的大火在夜的黑幕上映出了一片通红,这火灾的突然来临挠乱了村子原有的宁静。在树枝燃烧的“滋滋”声中,消防队员们紧张而快速地摇动着喷水器;村子里的壮年们惊恐慌张地拖救亲人和财物;老人和小孩则被这突然的灾难吓得大哭不止;飞禽走兽慌乱奔逃,有的尾巴上还带着火苗;而花草树木在还没来得及呼叫就无助地葬身于火海……
火灾就像魔鬼一样,总喜欢在人们的疏忽之间张开它的血盆大口,去凶残地吞噬充满生命的气息和造福于人类的森林,它不顾附近百姓的安居乐业,毫不留情地将他们的家园化为灰土;它不顾花草树木的婀娜多姿,生机勃勃,残忍地将它们化为焦炭;它也不顾小鸟在林中飞翔的那份惬意,野生动物在其中居住的那份自在,狠心地将它们吞噬。它所到之处,原有的美丽倾刻间化为死一般的灰黑,魔鬼则为这灰黑得意地吐着浓烟。浓烟过后,人们失去了用绿装饰的家园;花草树木失去了它们宝贵的生命,大自然也增加了一块充满悲伤的疤……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悲剧发生呢?是猎人不经意间丢下的一个烟头;是野炊者由于粗心而没有灭尽的火堆;是农民没考虑周全而在森林旁燃烧的杂草堆;是节日里只顾着乐儿而燃放的烟花……但是,人们为什么会“不经意”“粗心”“没考虑周全”呢?归根到底是森林防火的意识淡薄。
为什么又要增强人们的防火意识呢?因为森林是人们乐于居住的家园,它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对大自然来说,它是大自然美丽的衣裳,同时也维持着生态平衡,为许多野生动物创建了舒适的家园;同时它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地下淡水资源……可是目前的现状对森林非常不利,越来越多的森林火灾频繁发生。尤其在春秋气候干燥的两季,火灾一发生,就会让国家蒙受巨大的损失,就会出现那揪心的场面。因此,提高全民的森林防火意识就特别重要。
我们只需少在森林附近燃放烟花,少在森林里抽点烟,就可能避免火灾的发生。愿全民共同努力,不要让悲剧重演。
防范森林草原火灾守护绿色生态家园作文2
当阳光从山头慢慢照进森林的时候,大树伯伯对着柏树公公说:“柏树老弟,我们的家园什么时候才可以平静下来呀,昨天又被人类给烧了半个森林,怎么办呀?”“诶,是啊!”柏树公公望着对面被烧得惨不忍睹的同伴们叹气说道。
近几年,被暴风、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破坏的森林面积不断加大,全球的森林覆盖率也在逐年递减,因此而引发了更多的自然灾害。可人类不仅视如罔闻,还不加节制的滥砍滥伐,肆意纵火,给森林带来更大的伤害。要知道森林作为地球上可再生自然资源及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历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是氧气制造厂、是粉尘过滤器、是天然蓄水库、是天然空调……森林带给人类无穷无尽的好处!它是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它们默默无私地为人类奉献自己,却没有换来人类的回报。
大树伯伯和柏树公公想着想着,不禁流下了伤心的泪水。正当它们愁眉不展,不知如何是好之际,远远的飞来了一只小鸟。小鸟来到他们身边,见它的好朋友们都很伤心的看着远方。它随着树们的视线,看到了远处被烧得伤痕累累的各类树们,它们曾经都是自己的伙伴啊,现在却成了一片灰烬。小鸟也为大树们落泪,为失去了自己的好朋友感到难过。可是,它忽然又想起了什么,快速地飞回柏树公公身边,并且叽叽咕咕的讲了起来。柏树公公听了,也不觉笑了起来。
原来,小鸟告诉它:人类的未来掌握在小朋友们的手上,要想人类对森林好,就得从小朋友开始。于是,大树伯伯和柏树公公邀上所有树木和小鸟们一起,用自己的方式去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和小朋友们做伙伴,告诉他们如何保护森林。小朋友们听完大树的故事,也从自己开始,去做一个环保小卫士,保护森林,预防森林火灾。小朋友们也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大人,让大人们也提高防范意识,杜绝野外用火,预防森林火灾。
让我们一起大声的说:“保护森林,人人有责,和树木,大自然做永远的好朋友。”
防范森林草原火灾守护绿色生态家园作文3
“防火”这个词,那是人人都记忆深刻呀!可是,人们是天天讲,天天说,只是在嘴巴上唠叨着,从来不从实际活动上做出表率,难道必须要在火灾这个“魔鬼”向我们“袭击”以后才觉醒吗?事实上,火灾事件也是像细菌一样的,在慢慢繁殖,总有一天等它们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向人类发出摧残。
在美国某一地区,由于一些小孩子在燃放烟火,一不小心,让一朵欢快的小火苗随着风儿四处去旅行,等到人们发现时,那儿已经变成了火的海洋,所有人都追悔莫及。损失了9亿美元,这毕竟还是看的见的有形资产的估计。那些强韧的树木、美丽的绿化带、翠绿的小草消失在那块地区,何时才能恢复呢?这个损失我想用美元是无法估量的。一群纯真的孩子只是在欢快的玩着烟火游戏,居然给人们带来了如此大的灾难。可能都怪他们吗?我想肯定没有人告诉过他们在吹着大风的日子里,玩火很危险的。
而这样的事情同样发生在我们的身边。秋天是万物成熟的季节。包括那让人看了就垂涎三尺的番薯,要是用火烤一烤,不用吃就让人沉迷于那浓重的香味。可是秋天的那枯黄的落叶、那干枯的小草、那干燥的天气,都是火灾最好的“温床”。前次,船寮村里的两个小孩去白岸偷着烤番薯,一不小心,火苗窜到了松树上,烧着了那干枯的树枝,幸好我的伯父一帮人经过那儿,看见松树着火了,连忙一起帮忙救火,才没有酿成大祸。回来时,伯父跟我讲起这一幕,我简直不敢去想象要是大火发生时,没有大人经过那儿,那是不是也要发生美国那样的悲剧了?
火灾的危害你知道吗?很多人肯定都会自信满满的说“我当然知道”。但事实未必。在很多人眼里,火灾只是损失了很多颗树木,很多座房屋,还有很多的——这毕竟是看的见的。但是它潜在的危害知道吗?如果哪一天,我们的山上翠绿的树木都不见了,变成光秃秃的,那会引发台风袭击我国;少了这道屏障,泥石流会淹没大地;沙尘暴会迷糊我们美丽的地球。而我们这些人类也会生存在生死的边缘。
趁灾难还没有来临的时候,觉悟吧!让我们时刻注意身边的火灾隐患,把它们消除在萌芽的状态。让这个“魔鬼”永远没有横行肆虐的时候。我们大家为了这一共同的目标,努力吧!
防范森林草原火灾守护绿色生态家园作文4
森林有地球之肺的美称,它能够大量地吸收二氧化碳,不断制造我们人类所需的氧气。森林是氧气制造厂、是粉尘过滤器、是天然氧吧……森林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好处!森林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是森林却时刻面临着火的威胁!火可以使宝贵的资源化为乌有!
我给大家讲几个事例:2004年,在福建省某镇一个山场。一个农民在菜地里烧杂草不小心引发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达28公顷,火灾延续19小时,扑火费用2。6万元!造成8人死亡!2006年,某国有林场因村民因抽烟引发森林火灾。森林草地受害面积1000多亩,4名扑救人员死亡!就在今年春节的时候,几个小男孩因玩鞭炮,而引发的一场火灾。
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有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种,其中,人为因素比自然因素要发生得多。人为因素主要有玩鞭炮,抽烟乱丢烟头等。火可无情,不是闹着玩的,有句古话说得好:玩火者必自焚!人们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就可以给森林带来灭顶之灾,给人类自己带来不尽的伤痛!是人们薄弱的防火意识导致了一次次惨痛的后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越来越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了。生活中关爱绿色活动也越来越多了,那为什么环境还会遭到严重的损失呢?因为我们生活中是离不开木材的。这些木材给我们多大的帮助啊!才使我们的家园有今天的辉煌。
森林里的树木是人类生存的唯一希望,也是动植物需要的唯一家园。那我们怎样做才能让树木永远造福人类呢?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为了我们有一个美丽的家园,都要做到森林防火,在不小心之中,烧毁了很多树木,给森林带来了严重的损失,有时还会发生洪水或引起沙尘暴,给人类严重的惩罚。
保护环境,从而保护森林,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是一种绿色的力量使我们可爱的家园变得如此美丽。绿色是生命的源泉,绿色是世界的希望。绿色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绿色是动物和植物的家园,绿色是和平与安宁,绿色是实现与梦想!让我们多一份绿色的环境,少一份火灾的危害,为我们的美好家园增一份绿色吧!
防范森林草原火灾守护绿色生态家园作文5
古往今来,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原来的她被小辈们装饰得楚楚动人。可是,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呼喊!
森林作为地球上可再生自然资源及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历史可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有地球之肺的美称,它能大量地吸收二氧化碳,不断制造人类和其他生物所需的氧气。森林是氧气制造厂、是粉尘过滤器、是天然蓄水库、是天然空调……森林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好处!森林是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它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森林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是森林却时刻面临着火的威胁!火可以使宝贵的自然资源化为乌有!火可以导致人们失去宝贵的生命!有多少人类文明在火中消失?有多少宝贵财富在火中消失?所谓的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林池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的危害和损失的林灾。森林火灾是一种火灾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十分困难的自然灾害。
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也是林业最可怕的灾害,它会给森林带来最有害,具有毁灭性的后果。森林火灾不只是烧毁成片的森林,伤害林内的动物,而且还降低森林的更新能力,引起土壤的贫瘠和破坏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甚而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尽管当今世界的科学在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但是,人类在制服森林火灾上,却依然尚未取得长足的进展。
一片森林的形成往往需要几十年甚到几百年,就像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样,毁树容易种树难,每年冬春之际,是火灾多发的季节,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发生火灾,如上次苍山发生的火灾,已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做好森林防火工作迫在眉睫,为保护我们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我们必须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发展生态经济 建设绿色衢州 篇3
绿色中国:到了衢州,我们发现天很蓝,空气很清新,衢州素有浙江生态屏障的美称,您能否具体介绍一下衢州的生态环境?
孙建国:衢州市位于浙江西部,钱塘江源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浙江省的重点林区和重要生态屏障,所处的浙闽赣交界山地区域是“全国生态保护纲要”所确定的九个全国性生态良好地区之一。全市共有林地面积98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0.9%,是林业部两个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区之一,拥有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衢州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地表水绝大部分是一二类水,饮用水源水质合格率100%,市区是全省唯一饮用国家一级水源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全年保持在二类以上水平。
绿色中国:现在有种观点认为,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是鱼和熊掌的关系。请问您怎么认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孙建国:我们的理念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发展经济特别是发展工业经济,必然会对生态建设带来压力,但从科学发展的理念来认识,加强生态建设,推进生态文明,与发展经济应当是有机统一的,而不是矛盾对立的。科学协调的发展,不会以牺牲生态为代价,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衢州作为钱塘江源头地区,对整个流域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对浙江发展全局负有重大政治责任,同时生态建设也是衢州自身发展的需要,是衢州人民的愿望。所以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始终坚持的原则,特别是在发展工业经济中,我们将付出更大的成本来防治环境污染,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在近年的发展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追求既有速度更有质量的发展,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始终把生态作为衢州最大的优势,长远发展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努力保护好、发挥好这个优势,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绿色中国:衢州怎样利用自己的生态优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孙建国:近年我们在利用生态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方面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衢州实际的“高起点、特色化、跨越式”发展之路。“高起点”就是注重发展定位的科学性,发展规划的前瞻性,项目建设的高水平,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分散后集聚、低水平粗放型的发展弯路。“特色化”就是要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城镇,弘扬生态文化,打响生态品牌。“跨越式”就是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通过选择好的项目,抢占发展先机,争取在发展速度、质量水平和竞争能力等方面有一个跨越式的提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在发展生态经济方面,我们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实施工业提升工程,积极引进和培育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附加值的工业企业,初步形成了以氟硅材料、装备制造和高档特种纸等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群,小型矿山风动机械工具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名列前茅,单晶硅、有机硅、超细钙等新型材料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林业,实施特色农林产业品质提升工程、“兴林富民”工程,全市建成特色、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510个,总面积120万亩,建有笋竹特色基地116万亩,柑桔胡柚48万亩、花卉苗木基地9万亩、名茶基地5万亩,初步形成了毛竹、畜禽、花卉、柑桔胡柚、食用菌、名茶、蜂产品、水产品等特色主导产业,开化龙顶茶、柯城不老神鸡、衢江一品红柑桔、江山蜂产品、常山胡柚等一大批名特优产品享有较高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龙游被评为“中国竹子之乡”。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坚持走山水型度假旅游和乡村休闲旅游并重之路,初步形成了“休闲衢州、观光四省”的旅游品牌,2006年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在建设生态城镇方面,按照“有特色、有实力、有品位、有魅力”的要求,强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塑造城市品牌,充分展示山水园林、历史文化、现代气息等个性特征,2007年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在弘扬生态文化方面,重点是充分挖掘、提升和弘扬江源文化崇尚自然的文化积淀,培育以开化根雕、常山柚石、龙游竹海和江山古道等为主体的生态文化产业。在打造生态品牌方面,坚持每年在上海举办生态衢州推介会,宣传衢州生态环境,推介衢州生态产品,扩大生态衢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绿色中国:近几年衢州在推进生态建设特别是环境污染整治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呢?
孙建国:为了保护好生态环境,我们制定了一个长远的规划,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总体上分三步走:第一步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这个目标我们在2006年已经实现了,衢州已成为浙江省首个实现“一片绿”的地级市;第二个目标就是再通过一两年的努力,到2009年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第三步争取2010年,最迟到2015年,建成国家级生态市。
在生态建设方面,这几年我们狠下决心,也是花了较大代价的。大力实施生态市建设“六个一”工程,坚持绿化造林,倡导义务植树,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抓好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坚持治旧控新,整治环境。几年来,建成重点生态公益林263万亩,绿化示范村202个,自然保护小区131个;淘汰了水泥机立窑117条,关停淘汰落后和污染严重的造纸、味精、化工、电镀、冶炼、炼油、灰钙、活性炭企业700多家、生产线100余条,关停了“五小”企业包括小化工企业260多家,关停了349孔小石灰窑和604个灰钙棚,埴埋了有着1000多年生产历史的竹料腌塘12000多个,这在历史上是没有过的。同时,对新项目严格把关,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共否决了1000多个不符合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的项目。
绿色中国:关了这么多的企业,近几年衢州的经济发展速度有没有减缓呢?
孙建国:恰恰相反。近年来,衢州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十五期间,衢州的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都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2002年到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翻了近一番,年均增长14.5%;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22倍,年均增长30.7%,财政总收入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22.1%。2007年,衢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5%,财政总收入增长27.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9%,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35.4%、利税增长36.8%,这些指标增幅不仅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有些还在全省名列前茅。以衢江区为例,共关停了49家化工企业,每年财政减收2000多万元,但这两年发展势头仍然强劲,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增长20.7%,财政总收入增长20.4%。
绿色中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衢州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特别是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呢?
孙建国:衢州是浙江省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畜禽生产基地,年产粮食84.3万吨,饲养生猪550.8万头、家禽2606万羽,农业生产在农民收入中占有重要比重。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按照“20字”方针要求,一方面,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衢州新农村建设经验在浙江全省推广。
在整治农村面源污染方面,我们大力开展“五整治一提高”工作,整体推进畜禽粪便污染整治、生活污水污染整治、垃圾固废污染整治、化肥农药污染整治、河沟池塘污染整治和提高农村绿化水平。目前,全市已有1933个村实施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占村庄总数的74.33%完成685家畜禽规模养殖场生态化治理,占污染总量的80%;累计建成户用沼气池30660只、38万立方米,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45%通过实施农村沼气工程,大量的垃圾、污水和畜禽粪便,转化成农民厨房里的燃气和农业无公害生产的有机肥,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环境。我们通过大力实施农村道路绿化、水系绿化、高标准农田林网、村庄绿化、庭院绿化、经济林建设等一系列绿化工程,使全市的生态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全市共新建绿色通道1600公里,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9个,202个村已达到省、市级绿化示范村标准,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展示了衢州良好的生态形象。
草原生态绿色经济 篇4
关键词:采矿方法优化,机械化,草原环保,安全高效
1 概况
锡林郭勒盟山金阿尔哈达矿业有限公司是山东黄金集团全资子公司, 公司于2010年4月15日收购该企业, 是锡林郭勒盟和东乌珠穆沁旗重点企业。公司年设计开采能力60万吨, 主要生产铅、锌、银精粉。选厂日处理能力1000 t, 公司接手后经过扩建现已达到日处理能力2500 t。并拥有探矿权8处, 探矿面积316.8 Km2。
1.1 矿区自然地理及经济条件
(1) 矿区位置与交通条件。
矿区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满都镇辖区内, 处在东乌珠穆沁旗的东北方向, 距离约225 km。
交通以公路运输为主。东乌旗政府所在地乌里雅斯太镇距北京约800 km, 东乌旗到满都镇190 km, 满都镇到矿区35 km, 有简易公路相接, 交通条件尚可。
(2) 矿区自然地理。
矿区地处内蒙古高原, 海拔高度一般在920~1060 mm之间, 其中阿尔哈达山海拔高1056 m, 区内切割程度较浅, 相对高差多在100 m以下, 为丘陵区, 地形相对平缓, 地表植被发育, 为大面积草原牧场。
该区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 风季长, 最大风力8级以上, 年平均气温2.5℃, 最低气温-37.4℃, 最高气温38℃;年平均降水量242.9 mm, 最大降水量为457.3 mm (1998年) , 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8月份, 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1%, 一日最大降水量为24.3 mm, 年平均蒸发量1596 mm。
(3) 区域经济。
矿区内粮食、蔬菜、日用品及设备、原材料等均需由东乌旗及霍林河市供应。
1.2 矿床地质特征
(1) 矿体特征。
矿体主要分布在Ⅰ号矿脉带内, 赋存在板岩及凝灰岩内。呈脉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 局部膨大, 有分支复合现象。沿走向呈豆荚状, 矿体呈厚—薄—厚的趋势。矿体厚度多为1~6 m, 局部富积地带达到25 m, 走向280°~320°, 倾向南西, 矿体倾角25°~65°之间, 多为35°~45°。经探矿工程控制主矿体下盘共圈定一百多条规模不等的矿体。
矿体以隐伏矿体和盲矿体为主, 矿头埋深在12~93 m, 矿体的赋存标高在330~977 m之间, 走向延伸1000 m左右, 矿体相互之间呈平行排列, 相互之间距离4~100 m不等。
1.3 矿区水文地质及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1) 矿区水文地质。
矿区位于额仁高毕复式向斜北翼, 为一套向北缓倾的单斜构造。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 通过基岩出露区补给地下水。
(2) 矿化蚀变带。
区内Ⅰ号矿体赋存于一系列北西向断裂带中, 沿走向和倾斜方向呈舒缓波状, 有分支复合等特点。早期为压扭性, 从成矿初期到后期经历了从张扭性—压扭性多期构造运动, 致使矿化蚀变带岩石破碎强烈。蚀变岩带宽一般在1~2 m, 破碎带一般宽0.10~1.00 m, 并有0.2 m左右的灰白色断层泥和角砾岩。角砾成分为泥质扳岩或凝灰岩。角砾直径一般在5 cm左右。岩石较破碎, 含水微弱。
1.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本矿区的矿岩根据岩石形成时代、成因类型、岩性及工程地质特征, 以及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等, 主要分为泥质粉砂质板岩、凝灰岩、铅锌矿体岩、矿化蚀变岩。根据地矿部门的计算及分析, 区段内矿体及上下盘围岩, 岩体质量等级属一般岩体, 稳固性中等。
2 采矿方法
2.1 原有采矿法
结合阿尔哈达固有的矿体赋存条件, 原采矿方法以空场采矿法为主, 多为浅孔落矿留矿法, 此类方法是将矿块划分为矿房和房柱, 分两步回采, 先采矿房后采矿柱。在回采矿房时采场临时留矿, 主要起到继续上采的工作台作用, 而对维护采场只是起着临时辅助支撑作用。回采几条成规模的矿体, 多数规模较小的矿体受空区治理难度的限制都被搁置了。
2.2 存在的问题
此种采矿方法需做完采准、切割工程后才能进行回采作业, 形成回采能力需要一定的周期, 受特殊成矿条件影响采准切割工程多为人工作业效率低下, 难易提高机械化设备的应用。
由于上盘围岩稳固性差, 回采中需对上盘进行锚杆、串带支护, 且临时支护撤离后上盘极易垮塌, 导致预留的矿柱、间、顶柱无法进行回收, 造成支护量和损失量都很大。
随着开采深度的下移, 采空区面积增大, 受地表厚大砂层影响, 春夏两季大量雨水沿裂隙空区渗入到井下形成自然垮塌, 导致地表塌陷区逐年扩张, 对草原植被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矿山每年要额外支付昂贵的草原补贴费。
草原植被生长繁殖所需的水分主要来自冬季的化雪和春夏两季的自然降水, 年降水量的流失导致矿区周围草原植被繁殖期增长, 草原沙化日益严重, 草原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鉴于以上原因,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两率指标, 提高回收率, 提高科学化组织生产管理, 保护草原原生态平衡发展, 进行采矿方法优化。
2.3 采矿方法优化
山东黄金集团并购该公司后, 秉承建设绿色环保矿山的理念积极与当地政府部门洽谈磋商, 致力于采矿方法的优化研究, 采用矸石充填上向分层机械化采矿法。
见图1~4所示。
总体思路:斜坡道为机械化采矿盘区, 采用折返式脉内布置方式;中段运输沿用漏斗放矿、有轨电机车运输方式, 与现有生产系统接口, 巷道掘进的废石为充填骨架材料, 来源丰富, 即减小运输提升费用, 又减少废石场占地面积。
技术方案:采准工程布置方案设计及优化:针对待采矿脉赋存特点, 研究脉内采准布置方式, 脉内斜坡道, 脉内溜井、脉内充填巷道的设计应用, 降低了采准工程成本, 减少了采掘废石量的产生;斜坡道规格设计满足设备安全运行要求, 设计坡度满足设备需要;废石充填采用铲运倒运方式。
脉内斜坡道采准先行, 同时满足探矿需要, 为后续的分层采矿提供通风、充填、出矿等条件;主要的脉内采准工程有:斜坡道、通风充填天井、顺路溜井等。
工序:斜坡道分层联络到回采分层, 四周留设保安矿柱嗣后回收, 首采分层回采结束后制作假底, 每分层废石分段充填, 留设2.0~1.5 m空顶;废石由铲运设备经充填天井卸载回采空区, 机械平场, 转层后对充填达不到高度段找平。顶板采用全支护, 确保安全。
创新点。
(1) 经济:脉内斜坡道采准工程布置, 减少了脉外工程量, 灵活布置探采结合工程, 降低了探矿成本, 提高了采切工程的价值;全废石充填采空区, 充填材料就地取材, 废物利用, 减少了废石提升成本, 经济效益明显。
(2) 高效:斜坡道采准, 为铲运机、坑内卡车等大型无轨采掘设备的应用提供条件。机械化提高了采矿效率, 降低了采掘工人劳动强度;
(3) 安全:充填处理采空区, 消除了地表塌陷的安全隐患, 为多中段平行作业提供安全技术支持;井下采空区得以治理很好的控制了地表塌陷区域的扩大。有效控制沙化范围, 草原生态得以控制。
(4) 成本低:采准工程位于脉内, 基建废石填充采空区, 节约了废石提升成本和地表废石堆存成本。
(5) 技术经济指标先进:采矿损失率降低了9.7%, 贫化率降低了6%, 分层回采兼顾分层探矿和主采矿脉周围零星小盲矿体的回收, 极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3 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为便于技术经济指标比较按照总部统一的定价、税率进行计算, 掘进成本执行本单位实际结算合同价, 经济盈利指标计算到采出矿工序, 相对于本单位现有采矿法进行比较, 选冶工艺不参与计算。
3.1 技术经济指标 (以留矿法为对比)
上向水平分层废石充填采矿法相对于浅孔留矿法回采方案:
采切工程节约1370立方, 考虑假底制作、废石充填的前提下, 折合费用278.47万元。
金属量多回收4213.3-3708.7=504.6吨, 价值691.3万元。
采矿量增加11.24-10.15=1.09万吨, 采矿成本增加1.09*85=92.95万元。
相对盈利万元=6 9 1.3+2 7 8.4 7-92.95=876.82万元。
由此可以推出结论:单就试验采场而言, 该成果相对于浅孔留矿法回采, 可多盈利876.82万元。
4 结语
该方法对于围岩不稳固, 兼顾相邻薄矿体回采有明显效果, 提高资源回收率。机械化设备的采用降低人工作业强度, 大幅度提升了安全作业条件。结合上阶段工程投入废石回填井, 更加提高回填效率从而提高回采效率。经济效益明显。
参考文献
[1]解世俊.金属矿床地下开采[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0.
[2]陈国山, 翁春林, 等.金属矿地下开采[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8.
[3]邓秀跽.钱孔留矿法采矿的生产实践[J].现代矿业, 2009 (8) .
草原生态金融工程与低碳经济 篇5
低碳经济的雏形, 可以追溯至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 英国2003年颁布了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其中提出英国能源的未来是创建低碳经济, 英国遂成为世界上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国家。
此后的一系列事件, 如应对气候变化的后京都谈判的开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第四次评估报告的发布、巴厘路线图、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的通过等, 使低碳发展道路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关注, 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行动也不断走向深入, 并逐步形成了全球共识。我国也高度重视低碳经济的相关问题, 为应对气候变化做了大量工作。“九五”计划、“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都把降低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作为重要指标。2007年我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确定了中国长期应对气候变化的框架。同年, 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 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 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1月, 清华大学在国内率先正式成立低碳经济研究院, 重点围绕低碳经济、政策及战略开展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为中国和全球经济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自英国提出“低碳经济”一词后, 国内外学者对低碳经济的概念、实现的可能性、实现的途径、碳汇价值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尽管学者们研究的角度不同, 所提出的思路也有所差异, 却普遍忽视了草原的固碳减排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 草业碳汇的关注度远远低于林业碳汇, 这方面的相关研究较为少见。而草原生态金融工程正是看到草业碳汇的价值, 并且充分利用了清洁能源和金融工程的方法, 还结合了广大牧民的利益。总之, 草原生态金融工程十分符合当前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
二、草原生态金融工程的涵义
草原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植被类型之一, 草地生态系统作为一种自然资源, 具有多功能性。但长期以来, 人们注重的仅仅是草原、草地承载多少草给牲畜, 生长出多少饲料, 而忽视了草原在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固碳减排等方面的多功能性。
我国是草原大国, 全国草原面积近4亿公顷, 约占国土面积的41.7% (1) , 占世界草原总面积的30%, 居世界第二位。草原资源是我国生态系统中天然形成的最有价值的生态屏障, 但是目前我国90%的可利用草原都发生了不同程度地退化, 其中沙化、退化和盐渍化的草原面积已经达到了1.35亿公顷。
现有的一些保护草原和治理沙尘暴的措施, 如退耕还草、退牧还草、封栏育草和建立禁牧区、禁猎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等, 很难从根本上扭转“一边治理、一边破坏”、“治理速度赶不上退化速度”的被动局面。究其原因, 主要是大部分措施和项目没有充分考虑到牧民的长期收入问题, 没有把造成草原生态退化的牧民脱贫致富的压力通过合理有效的途径释放出去, 就很难根除草原超载过牧等问题。政府实施扶贫攻坚、牧民定居工程、草原建设、防灾保畜基地建设等措施, 只能缓解牧区目前面临的经济困难, 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牧区的贫困落后状况。也就是, 在草原生态项目建设中, 草原经济发展缺乏一条完整、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在遵循草原生态规律下, 探索一条适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
草原生态金融工程是一项集生态、经济、社会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 涵盖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产业建设工程, 包括风能发电 (部分地区也可以考虑太阳能发电) 工程、水利工程、草场恢复及建设工程、畜牧工程、生态旅游工程等。与已有的实施项目不同, 草原生态金融工程综合了生态恢复、产业链建设、牧民致富以及功能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等多方面的考虑, 调动政府、牧民、企业等多方力量的积极参与, 探索出草原生态治理、草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新模式。
草原生态金融工程通过构造财政资金、信贷资金和社会企业资金相结合的金融支持体系, 引导地方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的整合, 形成一条多元化且集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业链。这一过程, 将当地资源 (主要包括土地、草、地下水、风能、太阳能等) 就地转化为生产力, 在促进草原生态恢复的同时也加快了牧区经济发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 系统解决了草原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草原生态金融工程可考虑广泛发展家庭生态牧场 (也可以结合草场联营形式) , 建立风能发电 (部分地区也可以考虑太阳能发电) 系统抽取地下水, 采取喷灌这种比较节水的灌溉方式给草场浇水。并实施500亩/5000亩草场建设方案, 即5000亩的草场中, 以500亩进行人工灌溉的饲料草场建设, 剩余4500亩保留自然草场。为保证自然草场很好地恢复, 严格限定4500亩自然草场的载畜量。饲料牧草生长、自然草场恢复和畜牧养殖的互动, 不但可以改善生态环境、美化草原的景观和优化人居环境, 还可以增加当地牧民的收入。因为, 牧民的收入除了保留原有的畜牧养殖的收入外, 还可以新增人工灌溉草场的饲料的收入, 草原的恢复和建设还将推动当地草原旅游进一步的发展, 带动当地经济的滚雪球式发展壮大。
三、草原生态金融工程与低碳经济
1. 低碳经济的概念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途径研究——国合会政策研究报告2009》一文中将“低碳经济”界定为: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 与传统经济体系相比, 在生产和消费中能够节省能源,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同时还能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势头。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模式, 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的开发, 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 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的核心是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创新和制度创新, 当然还包括人类生存和发展观念的根本转变, 即摒弃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 通过低碳的经济增长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实现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 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 积极实践低碳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发展新型的低碳工业, 建设生态文明。从而避免走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和先粗放后集约的工业化道路, 走低消耗和低排放的新型发展模式, 它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2. 草原生态金融工程与低碳经济
目前林业碳汇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国内外已经有不少林业碳汇项目正在实施。然而, 草业碳汇还未得到应有的关注, 草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固定在土壤和植被中, 草原碳汇是不亚于森林碳汇的珍贵资源。
“首届碳汇草业研究会”向全国发出倡议书, 呼吁积极开展草业碳汇的研究, 摸清草原的碳汇家底, 积极发展草产业、沙产业——这都是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重要内容。全国政协常委董恒宇在研讨会上强烈呼吁:要像重视森林一样重视草原、要像重视基本农田一样重视基本草牧场、要像重视农业一样重视草业。
草原生态金融工程正是看到草原在生态、经济、社会这三个方面的无限潜力, 草原生态金融工程属于低碳经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保护和治理草原, 可以为固碳减排作贡献。草原上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 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定在植被与土壤中, 减少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草原和草产业在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发挥着极大的作用。草原的治理和恢复可以为国家和世界增加碳汇资源。在全球呼唤低碳经济的今天, 保护现有草原, 治理退化草原, 发展草地资源, 可以有效地增加草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 是低成本的固碳减排的一种途径。据测算, 1亩天然草原固碳能力为0.1吨, 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0.46吨。由此推算, 我国60亿亩草原固碳能力为6亿吨, 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7.6吨 (1) 。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温室气体, 为我国的减排作出突出贡献, 也将为缓解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作出一定贡献。
其次, 草原生态金融工程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进行草原灌溉。风能和太阳能是可重复利用的清洁能源, 属于低碳经济的范畴。我国大部分草原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单独的太阳能发电系统或风能发电系统, 由于受时间和地域的约束, 很难全天候利用太阳能和风能资源。而太阳能与风能在时间上和地域上都有很强的互补性, 白天光照强时风小, 夜间光照弱时风能由于地表温差变化大而增强, 太阳能和风能在时间上的互补性是发电系统在资源利用上的最佳匹配。草原地区地处边疆, 地广人稀, 面临这样的问题:一方面这两种清洁能源的发电具有不稳定性导致并网困难, 另一方面草原深处用电困难, 网电运输的距离远、成本高。草原生态金融工程正好能解决这个问题, 就地发电就地使用, 这将改变地方资源难以使当地居民受益的现状。
四、结论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和形势不容乐观, 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矛盾、能源结构、总体技术落后等现状短期内无法改变。草原生态金融工程完全符合我国当前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保护和治理草原可以为固碳减排作贡献, 另一方面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进行草原灌溉, 属于低碳经济的范畴。总之, 草原生态金融工程将改变地方资源难以使当地居民受益的现状, 它将惠及广大牧民, 从根本上改善牧区的贫困化问题, 走上低碳经济的幸福道路, 从而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Koji Shimada, Yoshitaka Tanaka, Kei Gomi, Yuzuru Matsuoka.Developing a Long-term Local Society Design Methodology Towards a Low-carbon Economy:An Appli-cation to Shiga Prefecture in Japan[J].Energy Policy, 2007 (35) :4688-4703.
[2].付允.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3) :14-18.
[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应对气候变化课题组.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与政策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 2009 (08) :8-10.
[4].金乐琴等.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 2009 (01) :84-87.
[5].刘细良.低碳经济与人类社会发展, 光明日报[N].2009-04-21.
[6].任卫峰.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创新[J].上海经济研究, 2008 (03) :38-42.
[7].杨金贵.2010, 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来临[N].北京财经周刊, 2010-03-11.
[8].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途径研究[R], 2009.
草原生态绿色经济 篇6
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草原生态经济主要由畜牧业、草业和草药业构成。原畜牧业的份额约占90%, 草产品生产、加工、贸易约占9%, 自然草药等经济植物业不足1%。所以草原原生态经济健康运行首先要解决好畜牧业的发展。
一、畜牧业发展的转型
传统草原畜牧业的发展主要单纯依靠畜群数量的增加, 牧民为提高收益而盲目加大畜牧数量, 直接造成严重的超载过牧而破坏草原植被导致草原生态的恶化。所以, 畜牧业的转型发展成为必然。
1.在草原畜牧业中引入旅游, 发挥旅游经济的绿色爆发力。
具体做法可以由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各草原实际状况, 勘划出明确的草原边界, 测算出准确的载蓄量。国家帮助或牧户自行组建畜牧公司或择优引进外来公司, 国家核准颁发经营许可证给这些公司, 由这些公司在按面积与质量有偿使用草原的基础上, 对牧群进行公司化科学化正规化放牧经营, 畜牧数量不超过核定载蓄量80%, 以利于目前草原的休养生息, 待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到可观状态可酌情发放许可证按不超过核准载蓄数量放牧。畜牧公司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旅游实现, 不再依赖畜牧数量的增加, 每年新产畜牧幼崽数量除补充牧群中由于自然、宰杀等原因导致的减少数量外, 其他一律由有关部门核准数量由公司自己或出售给其他个人或公司在草原外围或农区进行圈养。
畜牧公司的主营业务与经济来源是草原生态畜牧旅游。草原生态畜牧旅游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与思路, 顾名思义就是把草原生态与畜牧揉合, 把畜牧转变为旅游资源。主要突出体验, 我们可以让客人放羊、放牛、牧马、套马、接生幼崽、剪毛、亲手做烤羊肉、奶茶以及奶酪等蒙古美食。临别草原, 游客可以带着自己亲手做的风干肉、皮酒囊以及奇特的草原畜牧体验与草原道别, 使之真正做一回蒙古人, 体验草原民族的粗犷豪放的生活方式, 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悉心指导和按标准收取费用。想想在辽阔美丽的大草原上, 朵朵白云下面, 把自己变成一个地道的羊倌, 打马牧羊, 与蓝天草原融为一体那将是何等心旷神怡的感受!旅游业在世界各地的发展事实证明其巨大的的爆发力, 不可小觑。就内蒙古旅游业的现状而言, 草原旅游近几年虽然异常好火爆, 但业务的开发和旅游的范围还相当有限, 很大比例集中在自然风光欣赏上, 体验式旅游很少, 畜牧体验游更是从来没有[2]。而笔者调查显示, 所有受访者都对畜牧体验游充满好奇和向往。所以草原旅游业的经济蕴藏价值和未来潜力都是非常之大, 而体验式的畜牧旅游必将成为旅游业龙头和未来草原原生态经济主要的利润增长点和支撑点。
2.创新经营方式, 拉长畜牧产业链, 提高单产效益。
把传统依靠增加畜牧数量增加效益的原始畜牧业的畜群普遍实现圈养, 而且要把效益的增长由原来粗放的单纯依靠数量转变到依靠品种改良和相关产品的产业化深加工上来, 提高附加价值, 实现公司化品牌化经营。拿草原羊的饲养举例, 可通过品种改良实现肉羊、毛羊和皮羊分类专业圈养, 提高产量。目前品种改良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并通过专业化深加工, 形成附加值高的下游产品, 提高经济效益。创出一系列行业拳头品牌, 例如现有的草原兴发、小肥羊、鄂尔多斯、蒙牛和伊利等。目前在羊奶产品的开发利用和深加工上力度远不及牛奶, 而科学试验证明羊奶的营养价值更高, 而且鉴于其产量小更为珍贵, 大有文章可作。另外如生态羊圈、饲羊饲料以及羊粪肥料等相关附属均可做产业化品牌化规模化思考而形成产业化生态经济经营圈。例如用羊粪开发有机肥料做成花土等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售、用玉米杆等开发出营养价值更高更适宜羊吸收生长的专业羊饲料从而减少或消除畜牧饲料长期以来对草原草场的依赖等。其他畜牧种类均可做相同思考。已经做了的加大力度做的更好, 做的不到位的或开发的盲点, 可加快开发尽快形成经济效益。
在制度和发展模式方面也要创新, 除把牧户纳入到现代化的公司化法人经营当中和加强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外, 可借鉴浙江临海上盘西兰花产业合作社的经验, 具体措施笔者赞同金祥荣和朱希伟先生所著《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制度创新》一文所做的分析[3], 篇幅所限在此不再详述。
二、草业的产业化发展
草产业是草原原生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长期以来, 我国草产品主要的服务于畜牧业, 也就是作为牲畜饲料而发展。发展的基本套路是简单的割草, 简单的加工为牲畜饲料, 简单的市场交换之后成为牛羊腹中之物。大多时候连简单的交换环节都没有, 牧户收割牧草直接作为家畜饲料。效益长期在最低级的经济循环中微量累积, 所以以我国草原面积占国土面积41.7%之巨草业经济却仍只占草原经济不足10%份额。尤其由于近些年连续过量恶性割草, 草原退化, 产量下降致使草业发展陷入更加难堪的境地。所以草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减少对量的依赖和提高对质的要求。
积极寻求牧草作为饲料的替代产品, 减少对牧草绝对量的依赖, 从而从源头上遏制过度割草对草原造成的不良影响, 同时适当加大作为饲料的草产品的深加工, 提高经济产值。有效的途径是用玉米杆等粮食作物副产品代替牧草或将其与牧草混合使用作为饲料, 并经过研究改良开发搭配更合理营养更均衡丰富的牛羊饲料, 提高其作为饲料的单位牲畜产出。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尽量让其更大程度的参与市场流通, 用市场经济机制平衡和优化分配。以此实现经济效益上的部分提高。
加大草产品的深加工力度, 提高质的产出。以常见的苜蓿草产品为例, 在生产条件中等地区, 每公顷干草产量为7000公斤, 在生产条件较好的灌区或降雨量550毫米以上的地区, 每公顷干草产量在12000-15000公斤, 产地售价按0.8元/公斤计, 每公顷干草产值在6000-12000元之间[4]。若通过深加工从苜蓿中提取叶蛋白、膳食纤维、叶绿素、不饱和必需脂肪酸等有效物质, 以此为基料, 应用于保健食品业、医药业中, 附加价值高达10倍以上。所以, 加快草产品深加工步伐, 对草产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其对草原生态的经济反哺能力是传统草业经济望尘莫及的。
三、发挥草药等经济植物的特色优势
草原经济植物产业在草原原生态经济中的份额很小, 似乎没有必要小题大做, 但发展不好对草原生态的破坏作用却是非常巨大的。目前内蒙古草原上诸如甘草、黄芪等药用植物和蘑菇、发菜等经济植物的开发利用更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农牧散户的乱采烂掘上, 没有规则没有规模, 更不用说深层次的经济加工和效益。
当务之急是加强监管力度, 限制散乱的乱采烂掘, 同时对采掘后留下的草原伤痕进行有效恢复和保护, 本着谁受益谁保护的原则, 责任到人, 奖罚并举。在保证草原植被不被实质性破坏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重点的对部分市场潜力好的产品进行人工培育养殖和系统深加工, 形成草原特色经济优势。
摘要:我国草原生态退化严重, 草原生态的保护与草原经济的发展成为一个难题。大力发展草原生态经济是突破这一难题的必由之路。草原生态经济主要由畜牧业、草业和草药业构成。本文以内蒙古草原为例, 分析了加快发展三项草原生态产业的对策和措施, 以期对我国草原经济的发展与保护有所裨益。
关键词:草原生态,生态经济,草原经济,农业产业化
参考文献
[1]给古勒其.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研究[J].经济科学, 2007, (2) .
[2]陈佐忠.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退化与围封转移[J].自然之友, 2003, (4) .
[3]金祥荣, 朱希伟.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制度创新.中国“三农”问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草原生态绿色经济 篇7
关键词:内蒙古草原,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草原总面积近88万平方公里, 居我国五大草原之首。广袤的草原是内蒙古1400万农牧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也是内蒙古以及我国“三北”地区的天然生态屏障, 又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场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其毛、绒、肉、乳、皮等畜产品在国内市场举足轻重。上个世纪60年代之后, 随着气候的恶化和大面积的垦草种粮, 加之超载放牧和不合理开采利用水资源, 绿草逐渐稀疏, 沙漠开始蔓延, 使草原生态日益恶化, 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内蒙古草原的沙化退化, 不仅严重危及内蒙古数百万农牧民的生存和发展, 而且直接威胁着首都北京和我国北方地区的生态安全。
一、内蒙古草地环境特征以及生态现状
(一) 区域特征
内蒙古草原是欧亚大陆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草原面积达7800多万公顷, 约占内蒙古自治区总土地面积的70%, 是耕地面积的13.5倍, 为森林 (有林地、灌木林、林网占地面积之和) 面积的3.5倍。从东到西, 依次分布着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等草地主要类型。在各主要的草原带中, 还镶嵌分布着许多隐域性地貌单元如沼泽和沙地等。由于草原所占的面积大、范围广, 内蒙古的生态环境主要受草地植被的状况所影响, 甚至整个华北的气候也要受到内蒙古草原的影响。
内蒙古草地的主体为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平原。东部为呼伦贝尔高平原, 中部有锡林郭勒和乌兰察布高平原, 西部有鄂尔多斯以及巴彦淖尔-阿拉善高平原。海拔高度一般在900-1300米之间。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左右, 从东北向西南逐渐增高。年平均降水量在各地区变化很大, 从东北向西南递减, 中部的典型草原区一般在250-350毫米之间。内蒙古草地光能资源丰富, 年总辐射量在115-167Kcal/cm2之间。全区风力强劲, 主风向为西北风。干旱、冰雹、寒流、大风及沙尘暴是主要灾害性天气。土壤以发育在第四纪沉积物母质上的草原土为主。由东向西地带性地分布着森林与草原土壤、草原土壤和荒漠土壤。非地带性地分布着沼泽土、草甸土、冲积土、风沙土灌淤土和盐土、硷土等。
内蒙古草原区动物和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估计有1600多种高等植物和570余种动物。草地植物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 发育了适应各草原区生活的各种形态、生理、生态特性。典型草原植被是内蒙古草原的主体植被, 向东常有草甸植物出现, 西部以及西北部则荒漠成分逐渐增多。
(二) 生态环境现状
目前内蒙古草地许多地区属于外界干扰强度超出了系统内部的调节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的时候, 使系统结构发生变化, 功能紊乱, 出现退化, 失去平衡, 生态系统就处于受损状态, 成为受损生态系统。其具体表现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 生产力下降, 物种减少;土壤结构改变, 养分降低, 水土流失趋于严重;系统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敏感, 抗干扰能力降低。
二、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退化原因分析
(一) 草原牧区经济结构不合理
目前, 草原牧区经济依然以第一产业为主体, 所占比重很大。由于产业结构单一, 单纯利用牧草资源, 对草原生态造成很大压力。2000年内蒙古统计年鉴数据显示, 在内蒙古地区, 草原占总土地面积的73.3%以上, 森林面积为15.8%, 而农耕地面积仅占总土地面积的6.4%。在地区生态系统中, 草地第一性生产力的主要消费者是草食性家畜, 1999年末总存栏量达4370万头 (只) , 折7039.6万个羊单位, 平均载畜率为1.23公顷/羊单位。由于多年的人类活动, 野生动物数量极少, 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已到了不可忽略的地步。在内蒙古地区, 草地植被的状况决定着该地区生态系统的好坏, 而草食性家畜则是控制草地植被的主导因子。
系统的投入和产出平衡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基本条件。有关学者研究, 内蒙古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平均每年每公顷流失1.18公斤氮和0.22公斤磷。长期以来, 系统内的物流以每年类似于此的规模向系统外流失, 造成了生态系统土地基质中营养物质的严重亏空。据有关资料报道, 锡林郭勒草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近30年来下降了一半。从一定意义上讲, 内蒙古的天然草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只出不进的耗散系统, 系统的内稳能力必然要逐步下降。由此也可以看出, 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中物流的出、入失衡是系统劣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 草地生产力的季节性分异与畜牧业生产
分析研究内蒙古草地初级生产力的季节性变化和畜牧业生产中的家畜对饲草的需求后不难看出, 季节性的草畜矛盾和区域性的超载过牧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因素。虽然天然草地的饲草生产力从总体上完全可以满足目前的家畜需求, 但季节性矛盾十分突出。天然草地的生产量集中于5—8月的夏季, 8月份的天然草地有2/3的饲草料盈余。但秋冬季以及来年的春季面临着严重的缺草问题。秋冬季草地尚有一些枯草可供牲畜拣食, 春季饲草不仅数量严重不足, 质量也比较差, 此时是牲畜最严重的缺草期。由于春季可食牧草很少, 放牧压力也就相对较大, 加之土地解冻后松软, 牲畜跑青践踏频繁, 刚返青的牧草又处于贮藏营养危机期, 春季放牧最易对草地植被产生严重的破坏。实践证明, 季节性 (春季) 的超载过牧是草地退化的重要原因。
(三) 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对内蒙古草原气象资料的分析表明, 从1970—1999年的30年来, 年降水和年平均气温均有所上升。与降水相比, 温度的上升比较稳定、明显。温度和降水年度间的变率均远大于上升的幅度。特别是降水, 丰年与歉年间相差可达3倍以上。从70年代到90年代, 年均温平均升高了1.4℃, 年均降水升高了15.1毫米。值得注意的是, 在这30年中, 各草原区气温均呈一致的上升趋势, 而降水则有所差异。东部的降水趋于增加, 向西逐步减少。东部的呼伦贝尔草原年降水增加了41毫米, 而西部的乌兰察布草原减少了11.6毫米。因气候变化引起的植被变化有明显的地带性推进特征, 内蒙古草原的退化则表现为全面的、以居民点为中心的点式分布。由此不难推出, 本地区的土地沙漠化、农田风蚀化、草场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三、内蒙古草原生态治理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 在我国整个草原上并非都出现了超载过牧问题, 在绝大多数草原超载的同时, 还有相当多的草原未曾利用, 这部分未利用草原仅仅体现着它的生态功能, 如前所述, 恰当地利用草原, 既能创造出经济价值, 又能对草原这种稀缺资源充分利用, 而且, 由于草原的特点, 恰当地利用草原, 对草原的生长比不利用还要好。我国部分地区草原资源利用不足。据全国农业区划办公室年编的《中国农业资源报告》, 我国千公顷南方高山丘陵草山和滩涂草地, 尚有一部分未加利用, 开发潜力很大, 尤其是被誉为“第二个新西兰”的千公顷亚热带高山、丘陵、草山和多千公顷的滩涂草地, 充分开发利用后, 至少可增加一万个优质商品羊单位, 而且还不至于超载过牧。
(二) 目前全年放牧, 过重依赖于天然草地的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 不仅对草地生态环境有极大的破坏性, 对畜牧业生产也十分不利。季节性的春季短期休牧是兼顾畜牧业生产、农牧民生活和草地生态环境三方利益的可行方案。无外来投入的草地畜牧业不能完全摆脱“夏壮、秋肥、冬乏、春死”的恶性循环。依据饲草的可利用数量, 适时调整畜群数量和结构, 是减轻缺草临界期草地压力的有效措施。农牧结合, 走饲料来源多元化, 生产方式多样化的道路。充分利用半农半牧区以及农区相对丰富的秸秆资源, 可以减轻对天然草地的压力, 有效保护敏感期的草地。这也是一种向天然草地生态系统进行物质投入的方式。“短期育肥”、“夏牧冬饲”、“北繁南育”、“南粮北用”等均是目前调整生产方式的一些思路, 值得试验、总结和推广。
(三) 实现内蒙古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和制度保障。尽管对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养护投资有一定的外部性, 但由于体现生态效益的防止生态经济系统退化的“生态产品”中, 仍然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部分, 又由于这类“生态产品”与工业和商业实现产业化经营后, 能产生整体产业的综合效应, 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向土地退化地区投资的行为就产生了。如内蒙古民营企业争着治理京津沙源地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1998年内蒙古的民营企业盘古集团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承包了100万亩沙丘, 到目前他们已种植柳树、沙枣等林木达1200万株。内蒙古伊诗兰雅有限责任公司投入3000余万元承包了乌兰布和沙漠10万亩的沙丘。开展植被建设要加大对生态产业的培育力度, 才能保护和鼓舞农牧民还草的积极性。“公司农牧户”是促进生态建设的重要途径, 它兼顾解决退耕还林还草与农村经济发展问题, 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通过龙头企业的纽带作用, 将千家万户分散的农牧民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结起来, 带动农牧民增收。
参考文献
[1]王永明.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5 (4) .
[2]苏和, 塔娜.内蒙古镶黄旗草原生态环境退化原因及可持续发展[J].中国草地学报, 2007 (1) .
[3]李青丰, 胡春元, 王明玖.浑善达克地区生态环境劣化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1 (9) .
[4]莱斯特R.布朗., 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M].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2.
[5]刘明远.荒漠化草原治理模式的制度性分析[J].北方经济.2003 (9) .
[6]李青丰, 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调整和生态环境治理对策-以锡林郭勒草原为例, 北京:草业科学增刊:中国国际草业发展大会论文集, 2002.296-300.
【草原生态绿色经济】推荐阅读:
草原生态恢复11-07
草原生态旅游05-08
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机制06-29
草原生态保护效益分析09-16
乡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07-03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实施方案范文09-06
半干旱草原植被建设生态需水相关问题的探讨05-27
平安县小峡镇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11-06
云南2017年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08-13
绿色建筑生态经济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