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设计理念

2024-06-26

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精选12篇)

生态建筑设计理念 篇1

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使得人类不得不反思自身的发展模式, 生态环境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行动应运而生。在对人类行为认真反思的时代, 传统建筑的设计理念和生态学理念正在逐渐融合, 生态建筑的概念也随之产生。

将生态学逐渐引入建筑, 把人作为一种生物纳入研究视野, 生态建筑就有了萌芽的土壤。生态建筑理念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1866 年, 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首先用生态学的观点来总结人类活动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伴随工业化而来的快速城市化又催生了生态学对城市环境的关注, 特别是快速发展时期出现的城市环境恶化召唤着生态学家为城市发展献计献策。自20 世纪60 年代以来, 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对人类生存的严重威胁。同时也认识到, 大自然不是一个可以随意征服改造的物质世界。人类为了自己的明天, 必须要与大自然和谐共生。面对这些严峻的社会问题, 国际社会正式提出了“生态城市”的概念, 以其应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来指导城市建设, 其思想渊源与理论基础是16 世纪英国人摩尔的“乌托邦”, 18~19 世纪傅立叶的“法郎基”, 欧文的“新协和村”,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以及20 世纪三四十年代柯布西耶的“光明城”和赖特的“广亩城”等。

当前建筑业是巨大的能耗产业, 将生态原则整合纳入到传统建筑的设计体系已经逐步提到议事日程来。于是建筑学的研究对象开始从个体建筑转向群体建筑, 进而转向广义建筑或称人居环境, 建筑科学也从传统建筑学走向广义建筑学或人居环境科学。

所谓“生态建筑”, 其实就是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通过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 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 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生态建筑设计既不是建筑设计简单加上一个漂亮的生态名词, 也不是将传统的设计理念彻底地推翻。生态建筑是从选址、设计、建造、使用直至废弃的整个过程中主动遵循生态原则, 积极主动的运用新的设计手法和科技手段, 创造与自然和谐协调的居住环境。

生态建筑学目标是一方面使得当代和后代人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得到满足, 另一方面使得生态环境的胁迫效应逐渐减少,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是可持续发展的真谛。21 世纪是城市的世纪, 也是生态的世纪, 建筑设计的生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生态意识的日益普及, 生态建筑学必将从目前的理念阶段发展为一门具有独立方法论的应用基础科学。

现在人们往往通过遵循就近环保的原则选择建筑材料, 利用清洁能源 (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以及各种再生能源) 供给建筑, 采用高效的建筑设备提高利用率, 使用生态智能系统与活水净水生态工程等来实现建筑的节能和生态化。而事实上, 生态设计应该是在一个成型的设计系统里对能源和材料谨慎使用的整体考虑。因此, 生态建筑的建造需要优秀的设计和工程来创造一个健康愉快的居住空间, 使得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关联, 最终实现建筑的生态化。

1 建筑外部生态景观设计。

目标是建筑场地规划与景观设计方案能够改善局部小气候在尽可能小的物理空间容纳尽可能多的生态效应。建筑布局能影响局部气候, 将室外气候控制得离“舒适区域”越近, 那么制造一个舒适的室内气候所需消耗的能量就越少。合理的建筑布局能够降低建筑物本身的能源消耗, 从而节省开支。因此, 应综合考虑建构及布局设计方案, 使之有助于发挥施工地点本身特点。同时, 应该根据当地的生态系统综合考虑被设计的系统和布局所需要的植被。如绿色空间和建筑绿化、动植物生境和生物多样性的营造、水景观和其他人工景观的特异性、公共空间的美化、与对当地自然环境的亲和性、适应性等。这些充分体现地域特点, 与当地自然生态景观融为一体的设计能有效调节局部气候。

2 建筑内部居室生态工程。

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建筑结构设计中, 赋予建筑以生命活力。是使得建筑具有当地文化特色, 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充分通过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建筑绿化等来实现建筑自动隔热制冷以及合理对建筑内部光、温、湿、气的控制, 提升建筑内部环境的舒适性、无害性、方便性和生态合理性, 实现建筑使用过程中的低能耗。

3 建筑场地生态恢复工程。

在建筑小区引进城市农业和庭院经济, 在建筑的屋顶、中层及立面营造绿色立体空间, 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占用土地的原有生物生产或生态服务功能进行恢复, 对系统的经济效益进行补偿, 为居民提供一种更接近自然的空间。其次, 建筑场地中需要关注建筑的具体位置, 基地面积的增减、形状的变化, 道路, 需要铺设的地方等等都应该符合生态学的土地利用方法。

参考文献

[1]段永康、秦现军, 生态建筑的探究.山西建筑, 2004.

[2]游娜, 生态建筑与绿色建筑.基建管理优化, 2003.

[3]周若祁、张树平, 绿色建筑.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9.

[4]高兴敏, 生态建筑的实现形式.陕西建筑, 2008.

生态建筑设计理念 篇2

1低碳生态理念下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1.1将绿色建筑视为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

在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必须转变传统的设计理念,运用创新的意识,将该建筑物体视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这样一来,整个系统就能够针对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应用,并根据这些条件来开展建筑物内部空间和结构以及外形的设计。建筑物建成以后,不会对当地大的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其内部的采光、取暖等系统也能够完美结合并相互协作。设计过程中,应当注重选择合适的朝向,这样一来就能够将阴影及太阳能等进行充分的利用;结合室内外的空间进行设计,促使空气流通顺畅;建筑空间要能够体现科学化,提高空间的灵活运用性,保障其拥有可改造的余地,能够在重新改造下进行重复利用。

1.2建筑环境的整体规划

首先,在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该建筑中这一小的生态系统环境,还要结合当地整个的生态系统环境进行全面的考察,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够促进土地的合理使用,促使建筑对当地的社会、生态及经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设计中为了促使物流和能源能够顺畅,要加强对自然本质属性的研究,促使各个环节和区域功能更加合理;其次,综合考虑绿化、间距和朝向等各个方面内容,促使其得到充分的循环利用,整体的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注重以智能和小型为主,这样一来能够提高整个建筑的`绿化效果,并促使能耗量得到降低;在选择建筑材料时,要尽可能选择对环境和空气污染较小的材料,从整体上对建筑的绿化进行考察。在进行建筑区域内绿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选择多种植被,绿化环境形成一定的立体感和层次感,将建筑区域内的绿化同整个城市的绿化建设相结合,促使绿色建筑的生态系统同城市生态系统相辅相成。

2低碳生态理念下绿色建筑特征

低碳生态理念下的绿色建筑指的是在建筑物中各个设备及施工过程和建筑物的整个使用过程中,化石能源的消耗将被降到最低,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据有效数据显示,在每年所产生的废气当中,建筑物产废气占有一半以上,有40%的二氧化碳是由建筑物排出的。在这种情况下,绿色建筑要想实现低碳环保,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节能。因此该建筑应当具有以下特征。

2.1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现阶段实施节能最主要的方法就是通过将一部分热量进行提前储存,并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对其加以利用,从而减少能耗。在这过程中能够对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生物能等)进行充分的利用,减少对煤和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在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及太阳运行轨迹等客观条件,通过选择太阳能蓄热和通风等技术,对可再生能源进行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针对建筑物的表面要应用保温和隔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在冬季有效利用太阳能来进行取暖,夏季则能够在这样设施的保护下降低室内温度,为人们提供更加科学、环保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2.2加强建筑材料的再生利用

在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要加强对其材料选择的考虑。从建筑材料的方面来看,要想实现绿色低碳环保,最重要的就是建筑垃圾的减少,因此增加对再生建筑材料的应用是一项有效措施。在对建筑保温隔热能力进行加强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新型的墙体原材料。现阶段,建筑的外表是否具有较高的保温隔热功能是影响建筑环保性能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据调查,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建筑的围护结构都具有较低的保温隔热功能,不仅需要在夏季增大空调的开放量,在冬季也需要增加对煤炭资源的利用来进行取暖,能耗量非常大,而且人们居住的环境也达不到舒适的程度。所以,要想有效实现建筑节能,最佳方法就是增强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功能。

3低碳生态理念下绿色建筑设计要点

低碳生态理念下,绿色建筑的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设计过程中如果只重视节能技术和设备的应用是达不到有效节能的效果的,必须通过设计师精细的设计,促使各项设备和技术进行科学有效的结合,实现系统设计的定量化。这一设计要求该建筑从整体上能够实现协调和平衡,综合考虑多种限制性因素,如资金、材料等,追求应用最少的投入和最佳的手段实现节能设计目标。从这个角度来看,低碳生态理念下的绿色建筑拥有以下两个设计要点。

3.1节能建筑系统设计

这一设计的实施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它应当在不改变装机功率的基础上进行,达到节能目的的手段是将能源利用率提高。例如,应运用空调热泵来代替空调机,因为前者更加节能。同时,加强对太阳能伏电和风力发电机等可再生能源机械的应用;加强对新节能技术的应用,以此来减少煤炭等对环境污染较大能源的使用,使生态平衡得以维护。例如我国西部地区拥有较多的沼气、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因此设计中应当能够体现对这些资源的充分运用。

3.2环保建筑系统的设计

对生活舒适度的考虑是这类型设计的主要目标,设计中要以促进能源设备装机功率的降低为主。设计中充分体现了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并能够促使室内的通风和温度达到人们的需求。建筑物在为人们提供良好环境的过程中,最佳的状态就是能够实现冬暖夏凉并保持良好的通风。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使用功率较小的空调和系统即可。该设计方案中,设计师应当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外界条件,如方位和朝向等,促使风能和太阳能得到充分的运用。墙体表面玻璃、窗口和建筑材料都要进行优化设计。要想实现科学合理的设计,整个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必须针对一定的客观条件不断的对设计图进行修改和完善。

4结语

从“包豪斯”理念谈生态建筑设计 篇3

【摘要】小到饰品、生活用品,大到建筑造型、景观设计,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充斥着设计感。然而经济的快速发展随之带来却是环境的骤降,在建筑设计师们作品中人与生态和谐共处的主题越来越强烈。近两年出现的高频率词语“雾霾”,再次使人们重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人们的生活和生命的重要影响。而在这过程中“包豪斯”重新回到部分设计师的视野之中,在设计中寻求人与自然的平衡点。因为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关键词】建筑;生态;包豪斯

包豪斯作为现代设计的开端其影响是深远的,从包豪斯的书籍中我们能找到和发掘,一些至今时今日依旧适用并值得发展和延续下去的思想。从小范围城市建筑的范围扩大以及建造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光污染、粉尘、建筑垃圾....),到大的全球环境破坏等等,越变越糟使我们在建筑过程中将视角转向生态文明,意识到建筑与生态的结合,改变我们的生存环境,建造与周围环境协调与融合,进而做到人与自然、人与建筑相互融合的生态建筑。

一、现代建筑状况分析

建筑有别于自然空间是人类通过一些材料将其从自然空间中围隔出来的生活空间,最早的建筑形式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的窝棚,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全、遮风避雨,功能及样式比较单一。随着发展,工业化和商业化的时代到来,在物质文明丰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建筑本身的要求越来越多。然而置身于高楼林立的一二线城市中,仍然面临着“买房贵、住房难”的问题。人口向大城市的涌入,也迫使城市建筑建设的加速。不断扩大的建筑面积,以及越盖越高的建筑随之带来的是一系列的问题产生。当步入人口密集的城市中,逐年缩小的绿地上盖上了一栋栋楼宇。硬铺盖的道路方便生活却破坏地下水循环系统。而在建筑施工中伴随着产生的一些噪声、大气、土壤污染和一些废弃物的产生、资源浪费等应该引起我们的在建筑中足够的重视。人们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使得自己的居住空间越来越紧凑、与自然隔离的越来越远。

二、“包豪斯”的建筑精神

包豪斯宣言曾说过:“我们要思考和建造新的未来大厦,建筑、雕塑、绘画将结合在它统一的形象中。这座大厦像由许多工艺技师的双手将之矗立云天的殿堂,将成为新的未来信念的晶莹标志”。我们可以看出包豪斯构想是伟大的,设计的理念在当时更是卓越的。

在设计理论中,包豪斯提出:将艺术与技术做到新统一、设计的目的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我们步入在繁华的城市中寻找人与自然的平衡点时,包豪斯的理念让人们看到的是设计的方向。包豪斯的建筑精神是对建筑设计美的追求,也是对科学技术合理化的尊重。在设计的基本理念中,包豪斯要求的设计要以人为中心的,这体现着这设计的服务主体是人类,也同样的设计中强化了设计服务与人类生活的要求;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类是渺小的,甚至在一些方面对自然我们无能为力,大自然赋予地球于生命,同样也意味着自然也可以剥夺生命。自然不是神,也不是某个单一个体,而是一种生命体系,我们敬畏自然也是在尊重我们自己的生命,包豪斯倡导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加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融的关系。

三、现代建筑中的包豪斯的影响

包豪斯奠定了现代建筑的观念和风格,并对战后形成的国际主义建筑风格起了决定性作用。包豪斯的三任校长都是建筑设计师,其中格罗皮乌斯和密斯都是现代主义建筑的奠定者。包豪斯校舍也是现代主义建筑的重要标志。包豪斯从格罗皮乌斯到密斯在建筑设计上彻底告别传统建筑,新技术,新结构的运用,创造了新的建筑风格——现代主义建筑。在人类的生活条件中不能缺少阳光。在选购房屋时,建筑与建筑之间的距离以保证采光效果,以及较大窗户及阳台更多的良好采光时间得到了现代人的青睐。这也正符合包豪斯所提出的建筑理念。本身德国法古斯工厂、以及包豪斯校舍就是包豪斯风格的杰出表现。合理的建筑空间距离,是我们对自然赋予我们光以及空气的追求。

“无所不在的建筑”作为包豪斯综合的艺术作品。建筑是树干,然而其他的艺术是树上不断生长出的枝和叶,它们一起组成茂盛的树冠。将各种艺术设计力量联合起来共同的完成建造这个“大厦”的任务,通过艺术手段来造就完整的、符合人性的环境。

包豪斯对建筑设计的巨大影响在现代设计中是首当其冲的。在中国·北京798艺术区里,佩斯北京现址是典型的包豪斯风格建筑。园区内井然有序的规划、合理的交通布局、风格独特的包豪斯建筑等多方面的优势,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和艺术机构前来租用闲置厂房并进行改造,逐渐形成了集聚艺术气息的多元文化空间。

四、结语

日新月异的变化,使得建筑也朝着多元化发展,人们不断探寻现代建筑该是什么样式,然而现代建筑就是研究建筑的美,城市的美,但美本身是一种价值,必然要涉及到人(鉴赏者和创造者)价值判断,其实最主要的就是要“以人为中心”。“包豪斯”似乎是个代表,代表这现代设计的开端,代表着设计的一段历史。有学者一次性否定“包豪斯”认为其早已过时。然而我并不认同,对于思想和精神我们应该批判去对待。任何一种精神都具备时代的属性,人们不去传承不去发展,精神将会变为历史,因为时间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唯有我们批判的吸收,然后与时代相适应,精神才会有新的春天。设计本身分为创作和创造,设计本身的意义在于为了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一座城一座建筑,在生活中如果我们一味的追求利益,而牺牲自我的生活条件或者自然环境,终究人类会将自己推上末路。

参考文献:

[1]伍思杨.新建筑[J].生态城市理念,2012(4)

[2]马小歌.试论绿色生态建筑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13

[3][美]佩德·安克尔.从包豪斯到生态建筑[D].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德]鲍里斯·弗里德瓦尔德.包豪斯[D].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5][美]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D].天津美术出版社,2008

浅谈生态建筑设计理念 篇4

关键词:生态建筑,自然,节能

一、提出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生态建筑从本质上说是节能建筑,是20世纪中期出现的一种意在限制人类的掠夺性开发,以一种顺应自然的友善态度和展望未来的超越精神,合理地协调建筑与人、建筑与生物以及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建筑新概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意识到先进的科技文明在给人类带来生产和生活上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可怕的、灾难的后果。工业化学、汽车工业和核工业的发展,使地球的污染更加严重;城市的无序开发使得人居环境日益恶化;地下资源与森林资源的无节制的开发与破坏,使生态危机进一步加剧。正在这种情况下,现实问题迫使人们改变旧的工业生产模式,同时人们开始在建筑空间做了重大考虑,这样生态建筑设计也被提上了人们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日程,生态建筑设计做到了适应自然、保护自然、美化自然的目的。

二、生态建筑的定义及其在建筑空间设计中运用的现实意义

生态建筑包括绿色建筑、自然节能建筑、科技节能建筑。生态设计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运用充分体现了人类对建筑空间设计的进一步认识,在建筑设计中如果巧妙地运用了生态设计理念可以巧妙的利用资源,以减轻对自然资源的损害。

美国著名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赖特的设计就是热忠于对天然材料的使用并将它们在建筑整体中充分地展露,使其成为人工物与自然之间的有力联系。他很善于利用材料和装饰取得与周围环境的内在联系。赖特坚信有机建筑是理想建筑的观念,其中:“活”的观念和整体性是有机建筑的两条基本原则;与环境协调体现材料的本性是有机建筑在创作中的具体表现。流水别墅充分体现了赖特热爱大自然的设计风格,在设计中他尽量采用当地的原材料,注重从自然中发现建筑材料、就地取材。

生态设计在建筑空间设计中运用的最终目的是减少使用建筑材料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对自然不利影响从而不损害他人以及后代人的生存需要。生态建筑空间是一种真正把建筑的形式美和功能没的完美结合,既能满足人们赏心悦目的需求同时又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这就体现出了生态建筑空间设计优越于那些只是盲目追求比高度第一、比形式第一的单纯的形式设计理念。

三、生态建筑建筑空间设计实例

1. 柏林国会大厦

柏林国会大厦是一项改建工程,它的前身是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帝国大厦。这项工程巧妙地利用了原有资源、自然能源、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建筑中央的议会大厦上部建有直径40m、高23m的玻璃穹顶,顶下是嵌有360块镜面玻璃的倒锥体,二者的透光和反光作用,使议会大厅能够得到充足的自然光。穹顶内还有一面可随日光照射方向变化而自动调整方位的遮阳板,用以防止眩光。穹顶下的倒锥体又是一个拔气道,利用其烟囱效应,同一系列的风口、风道共同构成一套有效的通风系统。利用地下蓄水层循环利用热能,夏季将多余热量储存在地下蓄水层中,以备冬季使用;冬季将冷水输入蓄水层,以备夏季使用。

2. 上海世博会的建筑

上海的世博会建筑体现了节能、降耗、减排、防污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空间设计理念,它针对目前我国还缺乏真正意义上全智能生态建筑空间设计的空白,计划在浦西园区内设计和建设一栋实用型生态住宅,体现未来20年后智能化生态建筑科技发展水平,作为上海世博会绿色节能的试点项目。

上海世博会主要是临时建筑,不可再利用的混凝土和砖石等材料一般很少采用。高能耗材料,如钢铁、玻璃等材料,由于具有可再利用、易于预制和装配的特点,将在节能技术处理后,广泛使用在世博会的展馆建筑中。

四、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生态设计人类享受到生态平衡的自然更能让人体会到人居环境的清新与高雅。没有人会驳斥这样一种对人类如此有益的建筑设计理念。在当今社会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小到个人家庭装修大到国家级建筑设计及装饰无不设计到环保再生这一设计理念,环保型生态建筑空间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理想式空间形式。

北京奥运会提出的口号是“绿色奥运”、“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就提出了生态环境不是一个国家人民的事情,大家相互影响,生态环境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作为拥有世界最大人口数量的国家,我们应该在生态建筑空间设计上走得比现在更远。相信不久的将来生态建筑空间设计在中国会有突破性的进展,这将会带给当代中国人一个真正健康舒适、和谐优美的花园世界。

参考文献

[1].万元书.当代西方建筑美学.[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07

[2].项秉乘.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赖特[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设.1992.03

[3].沈清基.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M].同济大学出版设2000.07

基于生态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分析 篇5

基于生态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分析

阮希进

摘要:生态主义已成为景观设计师内在和本质的考虑,其创造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景观。对基于生态规划设计理论的应用现状进行了阐述,对生态设计的原则、生态设计思想与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方式、人类与城市园林景观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关键词:生态理念;园林景观;设计

以人为本,以可持续发展为准则的生态规划设计成为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而生态园林又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西蒙兹说:“景观设计师的终生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谐共处。”久居高楼如林、车声嘈杂、空气污染的城市之后,人们又企盼着亲近自然和返回自然,于是返朴归真成为时尚。

随着席卷全球的生态主义浪潮,人们不得不站在科学的视角上重新审视园林景观行业,设计师们也开始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设计已不再停留在花园设计的狭小天地或是图纸上的空谈,而开始介入更为广泛的园林景观设计领域。对场地生态发展过程的尊重、对物质能源的循环利用、对场地自我维持和可持续处理技术的倡导,具体到每个设计,都体现了浓厚的生态理念。在设计中对生态的追求已经与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有时甚至超越后两者,占据首要位置。生态主义已成为景观设计师内在和本质的考虑,其创造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景观。1.生态规划设计理论的应用现状

各类生态学,包括植物生态学、水文生态学、环境生态学、污染生态学、森林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等,都在景观设计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生态学中的整体论、系统论和协调机制更是指导景观设计的根本理论。随着生态学的发展,景观生态学理论逐渐完善并且对大范围景观规划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景观设计中,景观设计师应注重将生态科学技术和景观美学原则相结合,创造出完美的景观作品。

尽管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生态思想已经被融入到规划构架中。但是,由于以能量流和物质流为研究对象的生态学和以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的景观规划之间缺乏连接的共同点,直接把生态学应用到景观规划具有很大困难。80年代以来,以研究景观要素(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关联及景观整体结构、功能和变化为 本文来自58期刊网(http://)请登录网站进行阅读和查询。

主的景观生态学则弥补了生态学的这一缺陷,从而得以迅速发展起来。

园林景观生态学专注于土地或景观,利用空间和生态系统在一定的范围内达到特定的美学效果。另外,景观生态学是在完整的格局内操作,并且在不需要完全了解外部细节的情况下理解整体或所有系统。这种整体和跨领域的研究方式克服了传统上郊区和都市景观的差异性,提供了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澳德姆(Eugeneodum)的“分室模型”提出了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哈贝(Haber)在此基础上将景观生态学思想应用于景观规划设计,并在1986年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景观生态规划方法。

2.生态规划设计理念与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 2.1生态设计的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具有科学、艺术和社会三个方面要素构成,三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不同的景观设计师和景观作品对三个方面有不同的侧重,因而指导思想和表现形式不尽相同,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设计就存在缺陷。如果从这点来理解,生态设计思想作为景观设计中科学原则的重要部分,应当贯穿设计过程的始终。

景观设计师的任务和责任已转变为帮助人类合理的进行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及为人类创造户外活动空间,所有的景观设计都必须建立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之上,生态设计应是景观设计中的一个普遍原则。在设计过程中,不应当将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应将人看作自然系统中的一个因子,生态设计意味着人为过程与生态过程相协调,遵循生命的规律,对环境的破坏达到最小。但是这个最小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所以生态设计应当是在现有的知识和技术条件下朝这个方向的努力。

2.2生态设计思想与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

作为生态景观设计,不应单纯地把重点放在设计上面,也不能完全放在自然本身上面,而是应该把重点放在“结合”上面,这其中包含着人类的合作和其他生物的伙伴关系的意思。作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他寻求的不应是武断的硬性的设计,而是去充分地利用自然提供的潜力,当然这还必须要根据自然本身的限制条件来设计。例如,设计中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而消 本文来自58期刊网(http://)请登录网站进行阅读和查询。

耗的能源,减少施工中的废弃物,并且保留当地传统的一些文化特点。

越来越多的景观设计师在设计中遵循生态的原则,这些原则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但具体到每个设计,可能只体现了一个或几个方面。通常,只要一个设计或多或少地应用于这些原则,都有可能被称作“生态设计”。充分利用场地上原有的建筑和设施,赋予新的使用功能。高效率地用水,减少水资源消耗是生态原则的重要体现。一些景观设计项目,能够通过雨水利用,解决大部分的景观用水,有的甚至能够完全自给自足,从而实现对城市洁净水资源的零消耗。在这些设计中,回收的雨水不仅用于水景的营造、绿地的灌溉,还用作周边建筑的内部清洁。或者利用自然净化的机理设计各种人工湿地,水的流动、水生植物的生长都与水质的净化相关联,使景观被理性地融合于生态的原则之中。2.3人类与园林景观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关系

尽管从外在表象来看,大多数的景观或多或少地体现了绿色,但绿色的不一定是生态的,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形成和保持效果的景观,并不是生态意义上的“绿色”的。设计中应该多运用乡土植物,尊重场地上的自然再生植被。自然有它的演变和更新的规律,从生态的角度看,自然群落比人工群落更健康,更有生命力。一些设计师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在设计中或者充分利用基址上原有的自然植被,或者建立一个框架,为自然再生过程提供条件,这也是发挥自然系统能动性的一种体现。从大的尺度来看,一片森林作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一片水域作为一个水域生态系统,一片湿地作为一个湿地生态系统;从小的尺度上看,景观内的一个池塘、一小片树林、一条溪流同样可以被视为生态系统。在对某一尺度上的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所要考虑和实现的目标,是运用生态学原理使各个生态系统内部的结构与物质和能量流尽可能达到动态平衡,同时与相邻生态系统保持有机的联系。任何尺度意义上的景观,特别是城市景观系统,与其关系最紧密的是人类自身。

人类的活动和影响自始至终全方位的贯穿于整个景观系统。无论是在时间和物质空间上,还是在精神空间上,均对不同尺度的景观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某市风景区土地整体规划布局,首先保护景源地、生态林地和历史遗迹,同时调整土地资源结构,建立适合风景区的土地类型体系与模式,并且突出风景区的特点,逐步把具有游赏价值的土地资源化为风景游赏用地,沿滨河路形成统一的风 本文来自58期刊网(http://)请登录网站进行阅读和查询。

格,拆除或搬迁不符合要求的建筑,结合风景点改造林地、园地作为风景游赏用地。利用山谷地形,作为野外露营用地。居民社会用地尽可能集中发展,避免土地浪费占用风景游赏用地。

生态园林强调植物的健康生长是发挥生态效益的前提,主张运用植物相生厢克、生态原理营造园林植物群落,强调植物群落功能和景观的统一性,从而形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植物群落,最大程度地实现生物多样性。风景区的种植规划划分为古建园林景观区、生态保护林景观区、山体彩化色叶林景观区、风景林景观区四个植物特色分区。通过植物群落整体季相、小块面的节奏变化、色彩变化,产生引人入胜的景观效果。在生态效益的基础上更要有较高的游赏价值。3.小结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是沟通人与自然的具体途径和手段。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景观的首要任务。受此影响的生态学景观设计思想当是未来的景观设计的主导思想。随着行业的发展,生态设计的理念将不断地被补充进新的内容。

参考文献

住宅生态室内设计理念的构建探索 篇6

关键词:住宅;生态室内设计;设计理念

0 引言

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期盼。但由于环境污染加剧,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出现了不利于人类持续发展的严重自然灾害,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生态室内设计作为人们办公与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新兴的室内设计理念,同时也是现代化室内设计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因此,为改善人们的居住和办公环境,给予人们舒适感、归属感以及安全感,使人们在工作学习之余,能使紧张的神经得以松弛,室内设计师们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与原则,打造生态、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这是住宅生态室内设计的核心理念与内涵。

1 生态设计理念的实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设计理念逐渐趋向生态化和个性化,所谓生态设计理念,实质是指与生态过程协调发展,尽可能降低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并使其影响达到最小化,这样的设计称之为生态设计。这样的协调设计过程有利于尊重生物的多样化,减少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利用,对保持营养与水循环、改善动植物栖息地的环境质量以及人居生态环境系统的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态设计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相协调的方式,通过对大自然的适应,全方位、多角度的衡量设计途径给环境带来的冲击,有效地确保了生态平衡与环境健康发展。在当代设计装饰行业中,室内设计师在设计创意过程时,自觉地将生态设计理念考虑并纳入至节能环保观念中,尊重自然、协调自然,同时应当遵循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把室内设计、室内装饰推到一个全新的高度,给与其一种全新的定位理念,不断研究、积极探索,使室内设计师创造一种更加人性化、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相处的生存环境。

2 生态室内设计实施的原则

由于当前市场机制不够健全,知识产权不能够被有限的保护,对于生态室内设计不能给与一个明确的定义。所以说生态室内设计需要有一个原则可以遵循,可以在实施过程中,做到不忽视能源的浪费,做到对大自然应有的人性关怀,这些都是我们应当考虑到的出发点。我们所提倡的生态室内设计不同于传统的各种设计,它打破了传统、单纯的人性需要的设计目标,同时摒弃了传统的设计理念,所研发的一种新的设计模式。在生态室内设计时,其必须遵循的原则可以分为以下几点:第一,适度消费原则。在室内设计中,部分设计师把低碳环保作为一种宣传手段,故意强调科技含量,给业主推荐进口的、价格不菲的装饰材料,大大提高了装饰的成本,导致生态室内设计成为了高档的代名词。环保健康的生活环境并不是依靠上档次的材料维持的,设计师们必须明确生态设计理念,尽量采用节能产品,实现以最低成本投入获取最大化室内环境的高质量回报。第二,生态美学原则。生态美学是由生态学和美学相互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基于传统审美基础进行生态室内设计时,尤其是要注重自然的生态美,避免刻意的雕琢。

3 生态室内设计理论的构建

(1)树立科学发展观念。近年来,城市空气、地下水、土壤、森林、海洋湖泊等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受到了威胁。因此,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念,营造一个绿色、安全、清新的生产环境,积极保护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就是发展,“以人为本”作为其核心,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在注重经济数量的同时,应提高对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视程度,强化环境保护的力度,努力协调经济建设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二者良性、有序的运行与发展。因此,在生态室内设计时,应引入科学发展理念,为设计师们营造一个绿色的设计环境,从而设计出具有人性化、生态化、自然的室内感觉,这必将对我国的环保工作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2)树立生态审美意识。若想更好的实现生态化、自然化的行为动态,首先,需要在思想上树立生态审美意识,从自然与生态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人类的行为,有利于推动环保工作的顺利进行。生态审美是在协调好人的生存状态与环境关系的基础上,对于人类生存环境进行美学价值和生态价值的讨论。生态审美又叫生态美学,是美学与生态学交叉形成的学科,也是生态学从美学中抽取的审美因素,同时美学是从生态学中扩展的研究领域,将美学和生态学进行结合,形成了新的生态美学。生态美学的核心内容是提倡系统整体观点,反对人类中心主义;提倡现实主义,反对自然扭曲;提倡社会责任,反对环境污染,并最终实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在住宅室内设计时,应尽可能多的发现自然美好的事物,树立生态审美意识,构建生态设计理念,从而室内设计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3)树立人本主义理念。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事物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朴素的人本思想,当时以民本思想的形式出现。因此,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当今,社会和国家所提出的生态主义思想,最终的目的为了创造出一个适合人类生活、生存以及发展的环境。人不是独立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也不可能独立存在于自然之中,没有自然界的给予,人类就丧失了生存的基本条件,这就是我国强调生态、保护的原因。因此,在住宅室内设计过程中,应树立人本主义的设计理念,在满足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再使人类获得安全、健康、幸福的生存及生活状态。

4 结束语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在社会及人类头脑中的深化,现代住宅室内设计逐渐向生态化、绿色化、人性化、多样化等方向发展。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类对住宅不仅仅局限于实用等需求,更注重的是生态与环保。因此,在室内设计时,设计师们应积极构建生态设计理念,树立科学发展观念、生态审美意识、人本主义理念,切实解决室内设计中的环境问题,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和谐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应丽艳.生态设计在住宅装修中的实用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

[2] 徐翠翠.生态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10.

[3] 罗静.浅谈住宅生态室内设计[J].科技信息,2010(30):279.

[4] 仲留莹,张轶.生态设计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体现与应用[A].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3第37卷增刊(总第191期)

论述生态办公建筑设计的技术理念 篇7

1 现阶段传统的办公建筑面临的挑战

1.1 耗费的能源及资源较多。

由于办公建筑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对各项办公功能的要求比较多, 对使用效果的要求也比较大, 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及建筑施工的过程中, 要首先考虑其功能应用, 这就导致了建筑工程的能源及资源消耗比较大。这其中最主要的能源消耗形式是电能、煤及天然气, 通常办公建筑要比普通的用于居住的建筑高出好几倍的耗能, 所以节能减耗是现阶段办公建筑首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1.2 办公建筑缺乏生态环保理念。

生态环保理念在进行办公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现阶段的办公建筑设计者在进行任务及方案设计时, 往往缺乏环保理念的培养, 无法自觉地做到协调好人、自然及建筑之间的关系, 也没有做好对办公建筑周边的人文及地理环境的考察, 从而无法总结出相应办公建筑的设计核心, 也无法将各种生态设计环节融入到办公建筑中去。

1.3 办公建筑设计者在生态取向上存在一定的误区。

办公功能齐全及生态效果完善的办公建筑需要有专业的设计师进行打造, 无论从设计的理念方案、及设计的原则上, 都要秉持正确的生态取向。而在现实的设计过程中, 办公建筑设计者往往由于没有收到过相关方面的学习, 或者没有相关的设计经验, 就会导致设计方案在整体的取向上偏离舒适健康的原则。在办公建筑设计中一般容易出现私密性缺失、通风不畅及中央空调的安装不当等问题, 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办公效果。

2 生态办公建筑的活性体系理念

2.1 要符合舒适化的设计理念。

现阶段人们对办公建筑的设计要求不单单停留在功能全面的层面上, 还要求有美观舒适的办公环境, 所以在进行办公建筑的设计过程中, 一定要关注舒适化的设计理念, 从而提升人们的工作环境, 进而保证了工作的质量。工作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相当大的时间比例, 也是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 所以人们对工作的重视程度要高于其他生活环节。办公建筑设计者要考虑这方面因素, 不断优化办公环境, 提升其舒适度, 根据科学合理的设计理念来避免工作过程中光线、噪声、有害材料的给人们带来的困扰。

2.2 要能够运用自然体系的设计理念。

运用自然体系的设计理念主要是指在进行办公建筑的设计过程中, 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 例如自然光、风力等来实现能源及资源的节约, 并且实现办公环境的改善。生态办公建筑的自然体系理念的运用要时刻把握好人的需求, 并以此为基础扩大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保证办公建筑能够最大限度地接受阳光的照射以便节约电能, 保证通风效果的运用能够精简空调系统的安装, 所以说自然体系的设计理念为办公建筑解决了能源消耗量大的难题。

2.3 要合理运用自调节生命体特征的理念。

从建筑的生命周期来看, 从决策过程、设计过程、建造过程、使用过程、拆除过程, 表现出类似生命体的那样的产生、生长、成熟和衰亡的过程。同所有生命体一样, 建筑应当具备自我调节和组织能力以利于自身整体功能的完善。这种自调节一方面是指建筑具有调节自身采光、通风、温度和湿度等的能力, 另一方面建筑又应具有自我净化能力, 尽量减少自身污染物的排放, 包括污水、废气、噪音等。

3 生态办公建筑的设计技术理念

3.1 生态化的办公建筑空间组合设计。

办公建筑空间设计, 要综合考虑到建筑空间的组合, 庭院空间利用, 工作场所的布局特征和空间的经济性问题。而生态设计要求空间分区应进一步考虑节能和舒适度的需求。办公楼里不同的空间对温度、自然光和景观的要求是不同的。如普通办公室对温度要求苛刻, 其次是会议室和多功能厅, 门厅、走道和楼梯交往空间等对温度的要求相对较低。因此交往空间可以作为内外环境的缓冲区。它的设定温度可以更接近室外, 从而形成了室内外温差的梯度转换。这不但可以优化能源消耗, 亦能减轻人们对室内外剧烈的温度变化造成的不适感。生态设计对传统设计实践的发展是:从功能分区、动静分区进一步扩展到光、气、舒适度的环境缓冲分区。生态化设计在确定交通核位置时, 不仅仅出于经济性和结构均匀性的考虑, 也出于热工效应和环境舒适性的考虑。最有效的平面空间布置是东西向双核, 南北为主朝向的模式。

3.2 结构体系的生态化。

人类的建筑活动自古以来就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涉及生态问题, 人类文明是在模仿自然和适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 因此建筑创作需要不断地从自然界中汲取灵感。建筑结构形态对自然界的模仿不仅蕴含着高超的技术含量, 而且还体现出极富张力的美学特性, 采用与生长环境相适应的结构是最佳的结构形式。

3.3 生态的建筑表皮设计。

建筑表皮是指具有改变建筑室内外物理环境功能的建筑外围护结构, 包括外墙、屋面和底层架空的楼板以及与其共同作用改变建筑室内外物理环境的附属构件, 如遮阳设施、表面绿化等。建筑表皮作为内外空间的转换介质, 通过室内外物质、能量、信息等交流对物理环境因子具有反射、吸收、透射和转换等作用, 不同程度地改变建筑室内外物理环境的品质。建筑表皮所使用的材料及其构造方式不同, 会对室内外声、光、热等物理环境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传统的建筑设计多关注表皮的装饰功能、视野以及表面视觉机理等的建筑学因素。而具有生态环境的建筑设计也会同时关注表皮的控制和支撑功能:关注太阳辐射热、自然光、风、人的生理舒适度、烟雾和有机化合物气体的污染等要素。

3.4 生态的办公建筑形态设计。

在进行工作及生产的过程中, 实现办公建筑的形体生态设计有助于建筑资源及能源的节约, 合理的办公建筑形态不仅能够增大工作使用面积, 而且能够协调各个工作流程的速度, 实现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的提升。在进行生态的办公建筑形态设计的过程中, 一定要根据各种建筑应用形态的优势进行不同工作用途建筑的选取, 进而优化其办公环境及节约办公资源。

4 结论

在面临竞争日趋激烈的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 一定要根据办公建筑的实际应用要求来进行设计理念的应用, 将生态的办公系统融入到建筑的发展及建设过程中, 实现高效、绿色、环保、人文的工作氛围, 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并且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耿智勇, 魏子东, 董茜.宁夏建筑绿色环保节能的分析[J].江西建材, 2015.

生态建筑设计理念 篇8

关键词:城市建筑,生态理念,规划设计

成都绿地主塔工程, 高468米, 占地面积448亩 (含裙楼) , 规划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 预计投资120亿元。主塔工程于2012年正式奠基, 预计于2017年交付使用, 届时将成为成都市乃至中国的新地标之一。

绿色生态化建筑是绿地集团一直以来不断追求的目标, 对于成都绿地主塔建筑的设计工作, 绿地集团当然没有放弃绿色生态的理念。因为成都绿地主塔是绿地集团的最新的标志性建筑, 所以, 在绿色生态设计方面, 应用了很多新的技术, 以确保打造一个低碳、节能、宜居、智能化的绿色建筑典范。

1 成都自然地理环境

成都位于成都平原西侧, 西面紧邻我国第三阶梯的边缘, 西部是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横断山脉。成都市境内海拔超过5000米的高山有138座, 其中, 大邑苗基岭珠峰高达6239米。也就是说, 成都市西部在短短的百余公里内, 平均海拔就上升了5000多米, 这种特殊的地貌特征造就了成都市的典型气候特征。

因为虽然成都市区海拔不高, 只有不足600米, 但是, 成都周边属于第二阶梯, 东侧山地平均海拔在1700~2200米, 西侧为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横断山脉, 阻挡了西风和北风入境。所以, 成都夏季气候属于高原凉季风气候, 冬季因为横断山脉的阻挡, 寒冷空气入境的可能性不大。所以, 成都夏季平均气温23.2~24.6度, 冬季平均气温6.2~7.7度, 全市极端最高气温仅为37.7度, 极端最低气温仅为零下5.1度。全年温差较小。

因为东面来的湿润空气在成都境内得到突然抬升, 所以成都的降水量较大, 晴天较少。2009年8月, 成都出现了28天连续阴雨天的极端气候状况。成都全年降水量为759.1~1155.0毫米, 蒸发量为841.1~1066.1毫米, 全年日照约825.7~1202.9小时, 光照日仅为20%, 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雷暴日方面, 成都年均雷暴日为28~35天, 雷暴是建筑物安全的最大挑战, 如何避免雷暴给建筑物的影响, 也是成都绿地主塔的最大挑战之一。

受到山区特殊地貌条件影响, 成都的大风天气较少, 年总大风日仅为0.4~3.1天, 极端天气大风风速为20.1米每秒。

也就是说, 成都绿地主塔在空调耗能方面的压力并不大, 就雨水利用、内部照明、通风系统等方面做足功夫, 可以基本保证建筑的生态环保要求。

2 建筑整体设计方面的低碳节能技术

成都绿地中心作为超高层建筑, 容积率仅有2.89, 绿化率超过了45%, 楼间距超过300米, 这种设计理念, 源自绿地集团的“美式运动社区景观体系, 打造高品质有氧生活之品”一贯设计理念。

也就是说, 成都绿地集团的开发理念, 已经远远不是简单的对于规划空间的高比例应用, 而是出自更加宜居的最高追求。因为超低的容积率, 导致绿地中心主塔的钢材消耗量和商砼消耗量比相同规模的建筑要小的多, 仅占到同等建筑规模消耗量的30%左右。而超高的绿化率, 使得绿地中心的广场本身, 就成为城市绿肺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基于自然通风的空调系统

因为成都绿地主塔的净高度达到了468米, 所以, 烟囱效应远超过了建筑物的通风量要求, 足以满足建筑物的通风需要。因为烟囱效应在建筑物内是一柄双刃剑, 所以, 建筑物内放任的烟囱效应在发生火灾时无异为一个定时炸弹。所以, 我们如果要利用绿地主塔468米高度差带来的巨大能源, 所以, 必须对烟囱效应进行合理的管控。

首先, 我们将建筑物分为5段, 每段高度约为90米, 每个分段设立溢流管道, 支持烟囱管道中的气流可以在分层中溢出建筑物, 不会影响以上的楼层。同时, 我们采用集束式的烟囱管道, 管道采用防火材料砌成, 截面为圆形, 内径1200毫米。较小的内径可以适当的增加烟囱效应的风阻, 且可以使用集控系统及时的切断通风系统与中央烟囱管道的联系。

为了规避不可控的烟囱效应的发生, 我们采用了楼梯间和电梯的转乘方案, 确保每部电梯及楼梯的连续高度不超过90米, 用户可以通过转乘空间实现电梯的转乘。而因为电梯井和楼梯通道的分段, 导致了因为电梯井和楼梯通道带来的不可控的烟囱效应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同时, 因为烟囱系统的巨大剩余能源, 我们在烟囱系统的末端安装了风能收集装置, 风能收集装置产生的电能, 足够满足整个大楼的公共照明系统的自持。

4 雨水的疏导及利用

因为成都绿地项目的总用地面积达到了448亩, 而成都市的年降水量约为759~1155毫米, 所以, 成都绿地项目范围内的雨水收集量可以达到22~34万立方米, 按照收集效率60%计算, 我们每年可以节约用水13~20万立方米, 成都非居民自来水的终端价格约为4.3元每立方米, 如果对绿地范围内的雨水进行合理的收集再利用, 每年可以节约水费约55~86万元。

绿地主塔采用三段法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 首先, 楼顶平台的汇水, 从原来的雨水线导流法, 变为直接收集法, 将天台雨水收集后, 经过尼龙净化阀的初步过滤, 汇聚到天台雨水系统中直接储存。建筑物外体汇水, 冲刷建筑物表面的纳米防尘外体涂料后, 汇聚到墙裙雨水收集通道中, 通过多级尼龙过滤系统, 汇总到雨水池中。绿化带的雨水, 在灌溉绿化带后, 相当一部分进入到地埋的涵沟和窨井中, 用污水泵抽取, 经过多级尼龙过滤系统的处理, 汇聚到雨水系统。通过在类似工程中的应用经验, 该套雨水收集系统的效率超过60%, 可以满足系统的雨水利用需求。

收集的雨水可以用于公共卫生间系统、洗漱池系统、保洁专用龙头等系统, 也可以经过更为复杂的处理系统, 进行杀毒杀菌处理, 使其达到引用水的标准。

5 自动感应技术及休眠技术

楼宇公共照明及卫生间系统中使用感应技术已经是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概念, 目前, 声控照明和红外感应卫生间系统已经在几乎所有的建筑中得以普及, 但是, 并不是说声控和红外感应技术是成熟的较为传统的技术就并不作为建筑绿色节能的措施来使用。反而, 我们应该更加扩大声控技术和红外感应技术在建筑物内的布置力度。

目前, 男用小便池、洗手池、蹲便器的红外感应装置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所有的公共照明系统已经实现了声光综合控制。比较进步的是, 我们将被动WIFI人员定位也应用到了楼宇节能中。当楼层中的WIFI接入数量减少时, 我们会自动将本楼层中央空调和烟囱通风口的开关关小, 这就大幅度降低了建筑物的耗能。

另外, 在电梯技术方面, 我们启用了电梯休眠技术。也就是说, 在电梯中没有乘客, 且在一段时间内并没有人触动电梯按钮时, 电梯会转入休眠状态, 此时的电梯主电源断开, 仅控制系统在待机状态。当有人重新启用电梯时, 我们才根据电梯轿厢的楼层关系, 启动距离该乘客最近的电梯轿厢前往乘客位置, 而其余的电梯仍处于休眠状态。这一技术的使用, 会在夜间及非上下班高峰期, 降低至少80%的电梯耗能, 每小时节约数百度电能消耗。

6 结束语

城市生态建筑是人类建筑科技发挥到极致的一种面向自然的回归, 我们追求舒适安逸的空间的同时, 还希望得到更加贴近自然的享受。这需要我们动用各个领域里最尖端的所有科技成果, 对建筑进行科技的武装。建筑行业已经不再是搬砖和泥的粗重行业, 也不再是单纯的劳动密集型行业, 现在的建筑是一个智能化生态化的系统, 这个系统, 我们称之为城市生态建筑。

参考文献

[1]段国志.试论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 (03) :264.

[2]叶微微.可持续的生态建筑设计分析[J]中华民居 (下旬刊) 2013 (09) :44-45.

生态民居的设计理念 篇9

生态建筑就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 运用生态学、建筑学以及现代高新技术, 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建筑与其他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与自然环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新世纪最具有前途、最具有魅力的建筑形式之一。它不断地寻求人、建筑 (环境) 、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

中国民居结合自然、结合气候、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运用天然材料, 室内外空间的相互渗透, 丰富的心理效应和超凡的审美意境。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所体现的“原生态”思想是经过长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 并且总结出可传承的建设经验。我们创造新的人居环境, 必须重新开发认识、继承和借鉴。

2 生态民居构筑的生态性

民居分为现代民居和传统民居, 那些历史性、地域性、文化性、整体性、建筑性和生活性都做到了较好传承的民居就是原生态民居。其价值不仅在于建筑本身, 还在于它们承载着原汁原味的乡土生活, 承载着原生态环境的历史印记。

中国民居在选址上按风水的基本原则和格局, 追求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处于这种环境中的民居, 冬季可避寒风, 夏季可通临南向季风, 并有良好的日照和防洪涝水淹的优势, 有利于形成良好生态循环的小气候, 并较好地解决了日照、通风、保温、防热、反光和防噪等问题。传统民居关于环境的选择, 住房型态的分析等都反映了实际生活的利弊, 是经过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生活经验总结。另外, 建筑群落空间布局依山就势, 充分地结合地形地貌。一般来说, 北方民居多屋顶厚、墙厚, 庭院宽大、开敞以获得更多的日照。南方民居多为天井高深、庭院狭小、室内空间较大, 因为南方需要躲避烈日和有利于通风。比如, 在土楼建筑形式里面, 它的平面形式为圆形, 采光通风相对均匀, 节省建筑材料, 风阻较小, 受力均匀, 所以在建筑形式上是合理的, 能做到以人为本, 包含着中国古代的技术精髓, 不论从结构、构造、还是从与自然结合的角度上看, 它们都极好的应用了生态建筑技术。传统民居中的“原生态”模式及其深层含意, 对现代人类追求美好居所和居住环境的创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西北窑洞

2.1 西北窑洞

西北高原的窑洞建筑具有省工省料、节约耕地、保护植被和冬暖夏凉等优点。尽管黄土高原地区传统窑洞民居具有“冬暖夏凉”等多种生态特性, 是典型的与环境“共生”的乡土建筑窑洞的温度。人们挖窑洞时, 都选择土质比较坚硬的地方, 这种厚而坚硬的“墙壁”不易传热。所以, 窑洞的顶和壁既不能直接从大气中吸热, 也不会直接向大气中散热, 只有窑洞口直接和外界接触。因此, 窑洞里的气温变化总是落后于外界的气温变化, 而且温差变化不大。另外, 联接成组窑洞的下沉式庭院在窑洞住宅组群的生态环境中能起到“藏风聚气”、“沟通天地”的作用。窑洞分为平顶式、靠崖式、天井式三种, 每一种都各有特点, 适用于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窑洞建筑蕴含着很多绿色节能的思想, 如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适应气候, 生土材料施工简便、便于自建、造价低廉, 有利于再生与良性循环, 符合生态建筑原则。联合国科学考察团对我国窑洞建筑进行综合考察后认为:“窑洞十分适合人类居住。它温、湿度适宜, 外界气候及大气中的放射物质对人的影响较小, 不仅可以减少气喘病、风湿病、皮肤病等, 还可大大降低北方寒冷天气采暖的能源消耗。”

2.2 江西民居

江西民居中的开合式天井具有集水、纳阳、通风、采光、消防等多种功能, 它是我国民居中独特的天井形式, 运用活动式格棚调节遮阳, 争取良好的室内物理环境又取得丰富的光影效果。其动态设计的理念对现代庭园设计也是有益的。有的民居用活动开闭的格棚调节日照。阳光暴晒时封闭天井遮荫, 并且藏气通风, 其建筑功能是出色的, 有效地改善了居室环境。

2.3 湘西吊脚楼

从气候上分析, 湘西地区属于夏热冬冷地区, 在全球的气候分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季冷热、干湿分明,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相对干燥。土家族聚居, 向来“散处溪谷, 所居必择高峻”、居于依山傍水的地方。吊脚楼以吊脚之高低来适应地形变化, 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土方开掘, 不须破坏地貌, 还可以隔绝潮湿, 促进通风, 保证居室私密性。吊脚楼充分利用在古代取之不尽的木料, 以之加工成材。这些直接取自大自然的建材在其全寿命过程中 (包括原料-材料-建筑-拆除) , 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吊脚楼的形态在现代建筑中也普遍使用, 虽然竹木材料已变成了钢筋混凝土, 但其气候设计原理并未改变。

2.4 新疆民居

在干热气候区的新疆等地方, 太阳辐射强烈, 空气干燥且风沙较大, 白天与夜晚温差大。当地的传统民居往往采用一种内向封闭式的防热方式来减弱太阳辐射热, 还可抵御风沙的侵袭。新疆民居典型的布局方式是房间围绕一个内院进行布置, 所有的门窗都朝向内院采光和通风, 外墙非常厚实且很少开窗, 给人一种简洁之感。另外, 为了遮阳, 当地居民尽可能的将生活空间设置在建筑产生的阴影里 (如以葡萄架来限定的阴影空间) 。

2.5 闽南民居

在群体布置方面, 闽南传统民居采用有组织的密集建造的群体优化效应。福建传统村落的街巷通常较窄, 高高的院墙夹着曲折的街巷, 曲径通幽。建筑密集地建造在一起, 厚重的土墙不仅可以隔热, 还有巨大的蓄热作用。另外, 天井的热压通风作用只有在密集建造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因为建筑必须长时间处于阴影中, 建筑周围的空气温度才可能低于天井上空的空气温度, 温差实现了天井的热压通风。民居用材主要取材于当地的天然材料 (如土木砂石、草竹芦苇等) , 有些材料还可以循环利用。

3 中国民居气候设计经验

(1) 民居结合地形, 就地取材, 强调选址和环境, 重视大气候的影响和小气候的调节, 民间建筑十分注意适应当地气候特点, 由地理环境和风俗决定其特色, 尊重自然, 并有相对恒定的模式。

(2) 在炎热、多雨潮湿地区采用大开口、易通风的开放形式, 特别是庭院和天井是民居中的采光通风口。天井高深对风产生的吸力增强, 通风量加大, 也遮挡强烈日照。

(3) 在寒冷地区的布局紧凑封闭, 采用高墙厚重型结构, 只开少数小窗, 在多雪地带采用大坡度屋顶。

(4) 广东地处亚热带, 气候炎热, 湿度大, 雨量充沛, 多台风。民居通常是前塘后山, 傍水而居, 坐北朝南, 梳式布局, 注重绿化。小天井、敞厅、趟栊、推拉天窗、檐廊、冷巷和风火山墙等都是采光、通风、隔潮、避热、防雨和防风等行之有效的办法。另外, 注重将岭南传统建筑形式与西方建筑形式相结合, 对外来经验兼收并蓄, 为我所用。

(5) 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 如北方的敦实厚重, 南方的轻盈灵秀, 西北的粗犷朴实, 东南的华丽多姿。同一地区的民居又由于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的不同, 形成各自特点。

(6) 挖掘传统民居的规划设计思想, 继承传统民居中的精华, 如四合院的院落围合、空间组织;徽派民居的土地规划、建筑风格;江南民居的水体利用、造园艺术;闽南民居的集体群居、社区文化, 等等。

4 民居生态性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4.1 建筑必须与所处的地域环境相协调

建筑本身是人类所处地域环境的一种元素, 必须与环境共生共荣。建筑不应该从环境中孤立出来, 应着眼于整体环境, 包括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只有与环境相协调, 对自然资源利用效益最大, 对自然环境损害最小的建筑才是有机的、可持续的建筑。

4.2 建筑必须立足于本土

传统民居是经过长时间经验的不断积累而成的, 它们具有传统的融于自然质朴的建筑风格, 当代建筑应该以传统民居为基础。赖特曾提到:“最好的建筑理论在中国”。他把老子的建筑空间理论作为校训刻在赖特学院的墙上, 还推出力作“流水别墅”等来实践有机建筑理论和环境共生观。我们应该反思, 外国人尚且懂得用中国前人的建筑理念, 我们自己却把它摒弃掉了。

4.3 中国传统民居的借鉴与创新

中国传统民居无论是在建筑的风格、形式上, 还是结构用料上, 对于今天的建筑来说, 是非常值得借鉴的。随着建筑的发展, 中国的生态建筑也随之从乡土建筑往高技派发展, 也出现了一些生态型的办公建筑。现代生态建筑重视利用技术解决生态问题的高技术设计手法, 不仅作为生态设计的一部分, 也为建筑多元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富于生态意义和时代特征的方向。生态高技术建筑灵活多变、永恒运动的特性, 使它能够更加积极有效地引人异质要素, 不断完善与充实自身, 达到与生态自然相和谐。

面对已经无法自行修复的自然生态世界, 面对当代建筑领域存在的意义丧失与普遍的价值观瓦解的现象, 生态高技术建筑正在积聚创造能量。它主要是要求建筑师在设计时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 创造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和谐的光环境和声环境, 同时要保护好周围的自然环境。总之, 建筑师应该运用生态学原理, 通过构建自然通风系统, 追求贴近自然, 建造出舒适宜人的建筑物。

5 结语

安藤忠雄说过:“建筑扎根在与固有风土和文化相关的土地上, 是承载人们日常生活的容器。”建筑本身是各地区、各民族根据自身的特点发展起来的, 建筑之所以具有民族形式, 是其本身的客观规律。我们要在设计思想上要树立“遵循自然, 回归自然”的理念, 尤其要考虑建筑与气候、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同时, 必须学习国外的先进的技术及经验, 以达到节约能源, 保护自然环境的要求, 并在学习国外的先进的技术及经验的同时尽量保持中国特色和传统, 从而实现现代生态建筑的理念, 减少能源的消耗, 适应各地气候, 创造适宜我们居住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谢浩.传统民居气候设计探讨[J].住宅科技, 2010 (11) :14~17.

[2]沈福煦, 刘杰冲.古代建筑环境生态观[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56~59

[3]汤国华.岭南湿热气候与传统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36~138

生态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篇10

自从1869年德国学者赫克尔提出生态学的概念以来, 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当代生态概念的重新兴起, 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 由能源与环境危机引发的整个人类社会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与反思。此后, 生态学得到了迅猛发展, 并从一个生物学的分支学科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学科。

在建筑领域, 20世纪6O年代, 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把生态学和建筑学两词合并为, 即生态建筑学。1969年, 美国著名风景建筑师麦克哈格所著《设计结合自然》一书出版, 标志着生态建筑学的正式诞生。

20世纪9O年代,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融人到生态建筑思潮中来。1993年, 美国国家公园出版社出版的《可持续发展设计指导原则》中列出了“可持续的建筑设计细则”, 标志着生态设计理念走向了规则化。

2 建筑设计中体现生态建筑的基本特征

2.1 要尊重自然环境, 优化设计, 节约资源, 提高建筑的环境物理条。调研设计地段的各种气候条件, 例如温度、相对湿度、日照强度、风力和风向等地域因素;充分考虑建筑场地, 如朝向、定位、地势地貌、布局;评价阴影范围、引导空气流动;顺应自然环境及保护环境;利用自然能源、再生资源, 如太阳能、天然冷源、风能、水能等。可在屋面架设太阳能集热器、风力微型发电机。

2.2 保护土地和植被, 注意建筑地域的生态环境, 确保一定的绿化覆盖率, 在建筑内外创造田园般的舒适环境。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环境材料, 形成当代乡土建筑。

2.3 要增强自然环境与使用者的联系, 建筑物作为联系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中介, 应尽可能多地将自然的元素引入使用者身边, 这是生态设计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尽可能增加自然采光系数, 建立高品质的自然采光系统;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 建立自然空气循环系统;创造开敞的空间环境, 使使用者能更加方便地接近自然环境, 如利用退层设计屋顶花园。

2.4 考虑可持续发展要求, 建筑要留有一定的余地, 节约资源、减少建筑以及建筑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使建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有足够的面积以备将来发展。再生能源的利用:沼气、水循环系统、垃圾资源化;建筑的再利用:比起拆除新建既可大量减少建筑垃圾, 又可减少资源的浪费;近20年在欧美有许多成功作品问世。

2.5 要体现对使用者的关心, 不管建筑如何进行设计、处理, 最终都应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也就是作为人类每日起居、生活、工作的微观环境, 建筑环境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质量。生态建筑在注重环境的同时还应对使用者以足够的关心。如:建立立体的多层次绿化系统, 净化小环境, 改善小气候;利用自然的方法创造适宜的温度、安静环境, 保证舒适感。

3 在居住区建筑设计中体现生态理念

3.1 健康舒适

健康舒适是生态建筑的主题。生态住宅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 意在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即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 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住宅里要控制室内空气中各种化学污染物的含量, 使室内有良好的采光、通风, 达到一定标准的热舒适、光舒适和声舒适:外环境里, 要营建必要的土壤绿色环境、水环境, 有适宜的能遮阳的大树, 甚至有山光水色和田园风味, 有花香鸟语等怡然自得的天成之趣。

3.2 高效清洁

高效清洁是生态建筑的重要目标。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生产力水平较低且各地不平衡、耕地资源匮乏的国度。在今后的20-30年内正处于加速“城市化”的阶段, 由此预计, 21世纪上半叶, 我国居民的住房需求将是居高不下的。在各类消费品中, 住宅是其中耐久性最长、耗用资源最多、同生态环境结合最密切的产品。

房屋投入使用后, 仍需不间断地用水、耗电、供热、制冷、产生垃圾等等, 这就使得生态、环保和节能的任务尤显重要。在对自然资源的使用方面, 讲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 立足于将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两方面结合起来, 所关注的不仅是节约不可再生资源和利用可再生洁净资源, 还涉及节约资源 (如建材和水) 、减少废弃物污染 (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以及材料的可降解和循环使用等, 应尽量采用各种生态技术实现废水、废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 使其得到再生使用。

3.3 和谐优美

在生态文明的新时期, 从人类持续发展的高度正确平衡人对自然的权力和义务, 使人类由牺牲环境、牺牲大量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牺牲子孙后代为代价换来的, 当前大部分区域短暂的“繁荣太平”的气氛中转变为以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特征的“绿色文明”。在生态社区里, 真正让人们体会到:什么是民主、平等和祥和, 什么是尊老爱幼, 什么是人与动植物和谐共处, 什么是诗意的栖居。

4 在工业区建筑设计中体现生态理念

4.1 工业建筑外部空间与环境设计

外部建筑空间虽然不是直接处于生产活动的第一线, 但它确是生产活动和生活功能的外延, 构成生产有机体的重要一环, 从这些意义上看, 它可以说是生产与生活的第二空间。对于外部空间与环境, 往往可以采用设计手法, 利用合理的规划, 结合适当绿化, 就可达到一定效果。

4.2 工业建筑与景观环境

工业建筑中的绿化与庭院对恢复疲劳、调剂视力、缓解紧张情绪、陶冶情操、消声、滤尘、调节小气候等均有积极作用。如采用屋顶绿化, 还可起到降低屋面表面温度, 减少结构传热, 改善室内热环境的作用。

4.3 工业建筑与城市规划

在目前的城市规划中, 根据城市生态环境类型主导功能目标进行城市结构、模式配置的设计, 以实现综合功能优化为目的, 利用丰富的小区多样性进行模式配置, 形成多方位复层结构模式、多样式混和结构类型的接近自然的城市生态环境。

在因地制宜、体现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基础上, 更加注重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建设主旨, 在注重景观效果的同时, 把提高生态效益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工业建筑与城市环境是建立在一个统一的生态系统、社会系统和景观系统之中, 所以在进行工业建筑设计中不应忽视与城市在气象环境、景观环境自然环境、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的方面的协调关系。应做到规划选址合理, 顺应气候条件等。现代城市规划已有了明确的工业区划分, 也是考虑到了生态因素, 与创建生态城市相符。

4.4 工业建筑内部空间与环境设计

工业建筑内部是工作人员直接活动的场所, 而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散发的各种有害物, 如粉尘、有害蒸汽和气体以及余热和余湿等, 如果不加控制, 会使室内和室外的空气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 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5 结束语

我国的建筑设计因一度引进西方形式, 许多所谓的生态建筑有“形”而无“神”。因此, 以严谨的态度研究建筑设计生态理念及它的表现方式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建筑领域生态理念的发展过程, 对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的基本特征进行探讨, 提出居住区和工业区建筑的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邹永华, 宋家峰.关于生态建筑的哲学思考咖.建筑学报.2002 (12) .

生态建筑设计理念 篇11

关键词 生态理念;城市居住区;景观更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7--02

在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生态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尤其是近年来人们对环保的关注度日益升温,如何营造出绿色的生态城市居住区已成为人们最注重的话题。这时,有关生态理念的城市住区景观设计便应运而生,如何才能在整体上把握城市居住区的生态性,已成为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1 何为生态理念的城市住区景观设计

1.1 设计概念

生态理念的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是指广泛地应用生态学的原理,规划出具有合理的建设结构功能,保护并高效利用一切自然能源与资源,并且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将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相结合,使居民能够身心健康的城市居住区。

生态理念的城市居住区作为城市系统的一部分,也是城市生态建设所必须的一部分,生态理念的城市居住区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设计设计生态居住区,通过生态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提高人类居住环境的质量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质量,将人工设施和自然环境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要求。

同时,生态理念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在考虑经济性的同时,还从整体上考虑了自然、社会和人的所组成的和谐系统,创造出了具有多样性的居住环境。由于生态理念的城市居住区其本身并不产生能源,属于城市中的消耗主体,因建筑活动自身就会对环境产生巨大的破坏和影响作用,所以在生态理念的城市居住区中更应该体现出一种全新的环境保护意识,以此来增强人们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并通过调整居住环境中的生态理念的生态关系和生态因子使城市居住区变成具有人工生态、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能够高度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居住场所。

1.2 设计特点

作为生态理念的城市居住区,最突出的设计特点就是节能与生态并存,以”生态、绿色、环保“作为标志。首先,在材料的选择、建筑物的设计和绿色植物的搭配上,应尽量避免制不可再生资源与可再生资源的浪费;其次,在设计手法和设计的理念上,应充分体现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后,在对材料的选择上,要选用低污染和绿色建材的建筑材料,确保对人不会造成伤害。

还有,生态理念的城市居住区要具备合理的区住条件。生态理念的城市居住区应该建设在生态环境比较好的区域,也为以后的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

(1)就是要做到远离污染源,城市居住区不能建筑在污染盛行风的下方,或是建筑在重度污染的河道的下游两边;

(2)城市居住区的建筑地点可以考虑建在已有的大型绿地上,按照”借景”的原则,将居住区布局在绿地的周围。

(3)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和完备的生活、娱乐配套设施也是生态理念城市居住区的一大特点。充足的活动空间和完善的设施是满足居民休息、娱乐、和保持健康等社会活动的基本需要。

完备的生活配套设施应包括:物质、能量和信息能够快速的输入、输出,包括通讯系统、交通系统、供电供水系统、供暖系统等;

社会保障系统则包括:邮政、银行等商业设施、医疗卫生和保安设施等;文化教育娱乐系统包括:娱乐设施和居民休息设施等。

2 国内外居住景观设计的对比

日本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在建造方面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

例如:日本的美琳别墅,其设计的风格较偏向回归田园,风景的景观尺度适宜,在乱石堆砌的挡土墙上,四季花草都充满活力,生机盎然。小区内,山水辉映,流水穿插于各步行道路之间,并在每个节点上用花岗岩堆砌出精美的地面装饰,将生态的设计理念完美地展现了出来。

日本对居住区的景观设计理念,同时也充满了人性化与个性化的,将艺术与文化充分地表现力出来。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园林的景观规划和项目规划建筑方案是同步进行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景观设计的合理性,保证小区内的景观与建筑能够相和谐,从而使小区的实用功能和景观功都能够得到充分满足。

而我国,在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居住区景观设计时,将人文居住环境和城市生态质量放在首位,往往忽视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的紧度,没有充分使得久居在闹市居民的身心在最大程度上获得释放和享受。

3 我国未来生态理念城市居住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

3.1 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在对居住区的设计风格和建筑风格发展方向来看,未来我国的居住区风格将变得更加地人性化和合理化。由于人们对审美意识的不断提升,通过市场经济下的选择,现如今,盛行的“万国风格”将从单纯地“盲目从洋”回归正常,更多的居住区将选择适合于自身气质的建筑风格,从而形成“百花齐放”的发展趋势。

同时,富于个性化的居住环境也能给居民带来亲切感和自豪感,给生活带来无限的趣味。在这一个性化的形成中,建筑物、设施小品和环境都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也就要求居住区内每一个组成部分都要有可识别的特征,不能千篇一律。

3.2 向高密度发展下的立体景观发展

在城市化进程和房產市场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能开发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这就要求人们要不断提高对土地的利用程度,使得城市居住区不断向高密度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居住区内的景观设计也应顺应“高密度”的发展趋势,不断向立体景观的方向发展。

立体生态市居住区立体景观的重要发展方向。是指利用地面之上的各种不同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栽植于人工环境之上,使得绿色植物能够覆盖地面之上的各类建筑物,利用植物向空间发展的绿化方式,使得屋顶、围栏、壁面等都实现生态绿化。

立体景观设计因其设计占地面积少,能充分利用空间,能在整体上达到增强生态化的立体效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软化建筑物的轮廓,从而创造出更加舒适而亲切的景观环境。

4 结语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各国都在努力寻找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生态城市无疑将成为21世纪人类首选的理想发展模式。人类居住环境问题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部分,而居住区内景观设计又是人类居住环境中的重要部分,由此可见,只有发展生态理念的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的城市基础建设水平。

办公楼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理念 篇12

关键词:生态建筑,节约资源,发展趋势

1 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

生态建筑应用的是生态节能设计理念, 可细分为7个方面:节能能源、节约资源、回归自然、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生态建筑所在地的要求、绿色建筑采用的天然材料和天然生态可再生能源的选择。

1.1 节能能源

生态建筑广泛利用太阳能。广义的太阳能是指风能、化学能和水的势能等。建筑上的一些结构使用的是节能原料, 这会减少煤炭采暖或者空调等的使用, 减少废气的排放。建筑上的风冷系统, 使用的是自然通风的原理, 这样能够使建筑物更好的通风, 也让人住着更加舒适。

1.2 节约资源

建筑的设计, 建筑材料的选择, 建筑的施工, 以及建筑的装修等, 都要遵循节约资源的原则。节约资源, 要做到节约水资源, 土地资源, 以及其他的可再生不可再生资源。总之, 生态建筑遵循了节约资源的设计理念。

1.3 回归自然

回归自然, 就是在大自然中, 建筑物显得不突兀。生态建筑追求的是天然, 是绿色, 是舒服和和谐。回归自然, 建筑物与大自然的合二为一, 以达到了保护生态自然环境的目的。

1.4 更加舒适良好的生活环境

房子是用来居住的, 在考虑众多因素的时候, 还要考虑健康问题, 要选择健康无害的产品, 要根据国家标准来进行选材。同时, 生态建筑会特别注意室内的温度, 空气状况等。

1.5 对于建筑所在地点的要求

注意建筑所在地的选择, 涉及到土质、水质、矿物质等, 一定要认真的勘测当地的土地情况, 要做一个详细的勘测和记录。生态建筑在建造之前, 都会对建筑所在地做一个严格的选择。

1.6 采用天然材料

选择纯天然的材料, 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好处, 要严格筛选。

1.7 天然生态可再生能源的选择

在生态建筑的建设中, 应该选择自然环境所提供给我们的天然生态可再生能源。比如, 太阳能, 风力发电, 水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这样, 我们将会降低能源短缺的压力。生态建筑的建设, 对我们的生态环境是一份很重要的贡献。

2. 现代办公楼的生态设计策略

2.1 提高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建筑外围护结构的能耗有三个方面: (1) 外墙; (2) 门窗; (3) 屋顶。在大面积的墙体做围护结构的办公建筑中, 能耗方面主要是外墙, 现在多采用复合墙体, 主要分为外墙内保温和外墙外保温。其中外墙外保温的做法比较好, 可防止冷热桥。另外屋顶的保温和隔热也是不容忽视的。

2.2 门窗节能措施

现代办公楼多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 这种透明围护结构容易产生冷热桥作用, 所以提高玻璃幕墙的保温隔热是降低建筑能耗的重点。设计中可采用双层玻璃幕墙作为主要节能手段, 与单层玻璃幕墙相比, 双层玻璃幕墙具有更好的降低噪音干扰、隔热保温的优点。空气间层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被划分, 使得其内部的气流循环互不干扰, 有利于防火和隔音。

双层玻璃幕墙的优点在于: (1) 绝热好, 利于冬季保温, 夏季隔热; (2) 能更好地杜绝噪音和防火; (3) 能优化选择性地利用自然采光; (4) 遮阳系统可根据天气状况调节; (5) 办公区可以自然通风, 因为空气间层内的对角气流使得室内办公空间的空气静压小于双层幕墙空气间层的空气静压, 从而形成一个空气压力差值, 迫使室内不新鲜的空气被抽出; (6) 办公空间的自然通风换气提高了工作空间的空气质量, 减少室内综合征的发生。

使用节能玻璃是很好的节能措施。Low-E玻璃也叫做低辐射镀膜玻璃, 是表面镀上拥有极低表面辐射率的金属或其他化合物组成的多层膜层的特种玻璃。Low-E玻璃是绿色、节能、环保的玻璃产品。普通玻璃的表面辐射率在0.84左右, Low-E玻璃的表面辐射率在0.25以下。这种不到头发丝百分之一厚度的低辐射膜层对远红外热辐射的反射率很高, 能将80%以上的远红外热辐射反射回去, 而普通透明浮法玻璃、吸热玻璃的远红外反射率仅在12%左右, 所以Low-E玻璃具有良好的阻隔热辐射透过的作用。冬季, 它对室内暖气及室内物体散发的热辐射, 可以像一面热反射镜一样, 保证室内热量不向室外散失, 从而节约取暖费用。夏季, 它可以阻止室外地面、建筑物发出的热辐射进入室内, 节约空调制冷费用。Low-E玻璃的可见光反射率一般在11%以下, 与普通白玻璃相近, 低于普通阳光控制镀膜玻璃的可见光反射率, 可避免造成反射光污染。

2.3 带室内花园的中庭空间加强通风和采光

诺曼·福斯特的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大厦这个世界上首座生态型高层塔楼平面呈三角形, 犹如三片“花瓣”包围着一根中心“花茎”—“花瓣”是一些办公空间, “花茎”是一个巨大的中庭, 提供了自然的通风道。四层高的空中花园沿着建筑的三边交错排列, 使每一间办公室都有能开启的窗子, 可以获得自然的通风。电梯、楼梯和设备被成组地安排在建筑的三个角上, 强化了如同村落般的办公组群和花园。中庭空间具有如下的特点: (1) 室内中庭使得其周围的办公空间得以自然通风换气, 并能将日光引进建筑内部深处。 (2) 在中庭处, 每层均可设置带通透栏杆的室内阳台, 增强了视觉效果。 (3) 中庭开口处, 每层均可设置加密喷淋保护, 防止火灾发生时大火向中庭内部蔓延扩散。

3. 发展趋势

3.1 多元化和多样化

时代的发展, 也使得人们的要求在不断的改变, 对于办公楼的要求也更加高。尤其是现在人们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这就要求我们在办公楼的建设方面符合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要求。现代办公楼, 要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要求。比如对于办公环境的要求, 做到通风设施好, 一年四季, 要可以满足人们对于冬暖夏凉的要求, 办公的地方要宽敞舒适。

办公建筑由初期工业化管理的附属品, 到今天信息化时代创造财富的“工厂”, 无论是从总体规划布置、外部形象处理还是内部空间营造等方面都在与时俱进。以最新的设计理念为核心, 辅助以最新的信息技术、最新的材料技术和最新的结构技术, 那么在外部形象处理方面自然呈现出日新月异地发展。利用各式各样的新型材料和各种高技术手段对办公建筑加以塑造, 使之更富有现代气息。办公空间在历经了一个由模糊到标准再到多样的发展过程之后, 内部空间分割的灵活性就成为我们设计的主题之一, 在合理有序的基础之上根据不同的使用主体变换不同规格的空间, 时而私密, 时而开放, 时而集中, 时而分散。

3.2 低碳节能化

低碳节能是现代社会非常流行的一个词语。而且, 现在已经在社会环境的很多方面普遍应用。低碳节能是造福我们以及子孙万代的一项原则。所以, 办公楼的建设的趋势更趋向于低碳节能化。低碳节能化要求我们在生态建筑建造时, 进行可持续的规划, 遵循可持续的原则。每个建筑物开始建造时就要做好一个合理的规划, 要求我们进行环保采购, 这就需要建筑材料等要环保天然, 保证建筑的低碳节能化, 也同时保障了居住人们的身体健康。生态建筑的建设更趋向于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例如太阳能的使用, 风能、水能的使用。这样会降低建筑的能耗成本, 更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节约我们的社会资源, 提高人们的居住水平。

3.3 智能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智能办公建筑、智能化办公系统成为时下的主流, 追求建筑、自然、科技的高度统一。办公建筑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 重视高科技的可用性和普及性, 提高建筑自身的科技含量, 预留未来发展空间。利用一种智能化手段来搭建一个多元化、人性化的平台。其中, 从纵向时间轴来看, 采用一切高科技手段以达到低能耗、低运营成本、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从横向空间感来看, 采用一切高科技手段以达到室内环境 (包含声、光、热、温、湿等方面) 与人体工程学的协调统一, 创造一个回归自然、体现人性的办公环境。具体的讲, 比如智能呼吸式双层玻璃幕墙 (类似于建筑的“皮肤”)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高效能源系统、高效信息通讯系统、安全保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 (OA系统) 、火灾消防自动化系统、置换式新风系统等等。面对这些智能化的方式、方法, 我们在兼顾建筑经济性的前提下, 应当合理控制前期投入, 大力促进建筑的智能化发展。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建筑行业也在不断的创新与发展。生态建筑的发展, 对于我们自身的生活以及我们所居住的自然环境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现代办公楼符合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 相对于原来的办公楼, 空间上有更大优势, 通风设施好, 办公环境更加优雅, 会使人们的居住环境更加舒适健康;现代办公楼的建设, 也使得环境减少很多负担, 从环境保护出发, 更符合现代的要求。现代办公楼符合生态建筑的理念, 我们相信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 办公楼的建设也会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徐齐帆.办公建筑设计趋势浅析[J].中国集体经济, 2007 (04) .

[2]田世河.现代办公建筑设计浅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 (7) .

上一篇:互联网政治下一篇:谱估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