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未来之家

2024-06-17

生态建筑未来之家(精选5篇)

生态建筑未来之家 篇1

0 引言

生态建筑所包含的生态观,有机结合观,地域与本土观,回归自然观等等,都是可持续发展建筑的理论建构部分,也是环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生态建筑其实也是绿色建筑,生态技术手段也属于绿色技术的范畴。21世纪是信息时代,更应该是生态文明时代。

一般来讲,生态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生态建筑就应该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自然环境。“人一建筑一自然”是构成建筑世界的三个要素。其中人是第一位的。生态建筑将三者融合,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过程的一部分。它尽可能利用建筑物当地的环境特色与相关自然因素。使之符合人类居住,并且降低各种不利于人类身心的任何环境因素作用,同时,尽可能不破坏当地环境因子循环,目的还是为了人类拥有更好的生存环境。

1 生态建筑的含义及特点

1.1 生态建筑的含义

生态建筑涉及面广,是多学科、多工种的交叉,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是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平衡互动作为发展的基点。生态建筑不是仅靠几位建筑师就可实现,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代表了新世纪的方向,是建筑师应该为之奋斗的目标。

1.2 生态建筑的特点

以建筑设计为着眼点,生态建筑主要表现为:采用多种绿化方式以改善周围小气候,采用大跨度轻型结构以增强空间的适应性。生态建筑的设计,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整体、全面地考虑设计区域内部与外部环境关系;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不可分割;建筑材料尽量使用天然材料;尽量使用天然能源与再生能源;采用节能技术和防治污染措施;宅址选择远离污染源;尊重设计地段内的土地、环境及植被的特点,因地制宜;建筑产品体现出生态文化与艺术的内涵;设计过程中的多学科综合性。

2 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及技术特征

生态建筑经历数十年的实践,逐渐形成了一些重要的设计思想、原则和方法。从本质上来讲,生态建筑设计是一种由生态伦理观、生态美学观共同驾权的建筑发展观。

2.1 尊重环境

注重与自然环境的结合,人与建筑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的活动必须和自然建立起一种协调的关系,应尽可能减少人工环境对自然生态平衡的负面影响,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与大自然协调发展。

2.2 以人为本设计原则

在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人的因素,建筑是为人所用,所以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人的舒适性和使用的方便性。人的一生70%时间在室内,必须考虑人的生活质量和自然环境。

2.3 资源经济原则

在建筑中,减少和有效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如采用生产、运输低能耗,人和小型车辆可运输的建筑材料;短寿命、易耗品进行再利用;利用太阳能;利用气流;收集建筑屋顶和外表雨水进行利用;中水利用,低速洗浴喷头,较小冲厕水箱,高压冲厕,乡土景观等等。

2.4 全寿命周期设计原则

在建筑寿命期内,在材料、设备的生产和运输,设计、建造、运行和维护,拆装后材料的再利用等方面,减少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2.5 生态建筑地方性

任何一个区域规划、城市建设或者单体建筑项目,都必须建立在对特定地方条件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其中包括地域气候特征、地理因素、地方文化与风俗、建筑机理特征、有利于环境持续性的各种能源分布,如地方建筑材料的利用强度和持久性,以及当地的各种限制条件等等。

2.6 生态建筑技术特征

(1)具有高度的战略性,与持续发展密不可分。(2)建立“安全而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供应系统。(3)高效率地循环利用副产品。(4)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5)日益智能化。(6)对高技术的容量很大。(7)不是某一单项技术,而是一个技术群。

3 生态建筑设计的可持续性、延续性及其全面性发展趋势

人类按照国际社会所承认的原则、运用高新科技、探索生存生产和生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进行设计。在最大范围内使用可再生的地方性建筑材料,开发利用旧的建筑材料和构件。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采用被动式能源策略,尽量应用可再生能源。完善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减少建筑体量,将建设所需的资源降至最少。减少建筑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资源以及建材的浪费。以做到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在遵循自然因素的前提下,从传统工作和生活形态中汲取养分,提取要素,结合当代建筑科技特点和居住需求,再现建筑地域空间文化特点,表达建筑的个性的建筑设计创作,就是所谓的建筑中的时空延续。然而,仅有时空的延续性,并不能符合现代人的要求。为此,还必须考虑其时空的全面性。

4 国内外生态建筑的发展现状

美国和澳大利亚从1978年以后在建筑物上设置太阳能接收系统,建筑师们结台自然气候,开发了取之不尽的天然资源与非传统性能源,设计并建造了许多节能、无污染的绿色建筑。为降低建筑物照明、采暖、降温和通风等消耗的能量,建筑师们设计了太阳灶、太阳能发电、太阳能光电转换等装置。

日本1995年建成首幢高层住宅生态建筑。房间的墙壁上留有通风口,使住宅内形成良好通风效果。在大楼前,装有风车,由风力发电为公共走廊照明提供辅助电源。居民洗涤用水是“超太阳能集热器加热”,即使雨天也能使水温达55℃,每户居民在阳台上装有一种垃圾处理机,将每户生活垃圾加以处理成植物生长用的肥料。据测算,每户一年可节约空调用电费和煤气费约57000日元。

5 结束语

生态建筑不是刻意的产物,而是自然而然,早就包含在建筑历史中。可以预见,绿色建筑和绿色设计在人类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定会不断完善和走向成熟。人类应回归自然,而城市的绿色设计、住宅的生态化,恰恰是人类回归自然的必然趋势之一。

摘要:生态建筑是一个新兴的、动态的和发展中的概念。本文作者总结了生态建筑的特点,并通过国内外生态建筑的现状分析,对生态建筑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物,自然,绿色,生态

参考文献

[1]张国强.生态建筑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

[2]慕春暖,谢复春.论建筑的生态性与可持续性发展[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0,(03).

生态建筑未来之家 篇2

放学铃声响起,勤快聪明的智能书包帮我收拾好书本后,跟着我一起走出教室。节能环保的太阳能无人车准时来到校门口接我回家,校门口不再拥挤着等待的家长们。到了小区楼下,智能云梯已经打开门请我进去,不用等待,更不用与别人一起挤电梯,智能云梯快速又平稳地将我送达到家门口。听到“您好,欢迎回家”的悦耳的声音,这是我家的智能系统已经打开。

我走到门前,门会自动打开,我不用钥匙,也不用指纹,也不用说话,它会自动识别主人。家里的温度让我特别舒服,智能空调会按照不同的季节和气温来调节房间的温度,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春天不湿,秋天不干,总是保持得刚刚好。

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智能家仆哄着8个月大的弟弟走过来。弟弟看见我高兴极了,他还是喜欢我抱着他玩。没过多久,智能书包提醒我应该做作业了,它就在旁边陪着我。当我做错了或者碰到不会的题目时,智能书包会主动提醒,并帮我解答疑惑,指导功课。

当我做好作业,爸爸妈妈刚好下班回到家。妈妈不用再去厨房,只听妈妈说:“开饭了。”智能大厨将一桌香喷喷的饭菜端到餐桌上。餐厅里自动发出柔和的灯光,同时响起美妙的音乐,我们一家人开始享用一切,非常自然舒适。吃好饭,我们到客厅休息,剩下的就交给智能大厨,他会收拾干净。

到了晚上睡觉时间,智能书包提醒我要早睡早起,明天还要上学,于是我回到自己的房间。智能窗帘已自动拉拢,睡眠灯光也已自动开启。我躺到床上,智能床自动播放起我喜欢的睡前故事。在我进入梦乡后,它会自动停止播放,卧室里的灯也会自动熄灭。

生活在未来之家 篇3

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曾经可以俯视整个上海的锦江饭店被淹没在水泥森林中。太多数人终于告别了“72家房客”式的生活,从弄堂里的亭子间走向封闭但宽敞的公寓。2010年,上海市人均居住面积从几十年前的4.5平方米上升到17平方米。

随着住房条件的改善,人们的住房理念也在变化。曾经只是建筑概念的‘智能住害’已经受到更多开发商关注:轻点鼠标,社区内的各种信息便在家庭电脑上一览无余,出门后,家中设备自动关闭,安防系统启动……这样的情景已在一些社区变成现实。

智能化是未来之家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另—个正在被更多建筑师考虑的要素是“绿色低碳”。上海唯一参展世博会的实物案例——“沪上一生态家”项目,展示了智能绿色未来之家的样板。这座白墙黑檐、带着江南水乡味道的四层小楼,通过“风、光、影、绿、废”五种主要生态元素的构造,让一个未来的生态住宅穿越时空来到大家眼前:用“垃圾”造的房子,会“呼吸”调温的墙面,自动调节的屋内光线,用回收的雨水冲马桶……

初尝低碳生活

1970年,全国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10%;现在这一比例已变成28%,并仍在不断上升。建筑已成为与工业和交通并列的“能耗大户”。

“如果不注意建筑节能,到2020年,我国建筑总能耗会达到10亿吨标准煤,相当于三峡发电三十四年的总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李迅说。

对建筑能耗的忧虑最早来自学界。早在上世纪90年代,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江亿、朱颖心等学者就开始向许多房地产开发公司“推销”绿色、低碳建筑理念,却遭到大部分企业的拒绝。

渐渐地,部分开发商开始在售楼广告中宣传建筑的“绿色”和“智能化”。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梁俊强指出,实际上很少有项目涉及节能玻璃、太阳能、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

不过,也有一些先锋派悄然开始“低碳”社区的实践。2000年起,上海住友名人花园的600多户居民,不仅享受了四重安全防范系统、“水电煤”三表远程信息采集系统等智能产品,中水处理、太阳能发电等环保技术也被引入了社区生活。

在该小区,花草使用的是剩菜剩饭提炼出来的天然绿肥;清洗走廊过道的是处理过的中水;而晚上亮起的路灯则是太阳能的。

2004年,全国首幢生态建筑示范楼在上海闵行区莘庄工业园建成,它就是“沪上·生态家”的原型。这座主体为白色和浅灰色的小楼,乍看就像一座乡村别墅,却集成了太阳能光伏发电、外墙保温、雨水收集回用等各种技术,比同类建筑节能75%以上。

2009年底,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它虽然没有创造一个环保的“丹麦童话”,但其倡导的低碳未来却获得了全世界的空前认同。

2010年,一幢未来生态城的样板楼已经矗立在上海崇明陈家镇:屋顶上的太阳能装置一年可发电约6万度,楼外的风力发电装置一年能发电约4万度;办公区的百叶窗会根据阳光强度自动调节角度,一旦办公区人员全部离开,灯光会自动关闭;楼顶的通风塔依靠热压产生自然通风;厕所不但节水,还能分别回收大小便……

陈家镇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振飞说,这幢生态楼是为“未来”而准备的。除此之外,该镇还将启动可容纳3万人居住的实验生态社区项目,社区将采用目前生态样板楼所使用的多种节能技术。

对“乐活”的全新诠释

人类对理想居住的追求其实从未改变:冬天不冷,夏天不热,空气清新,低噪适光等等,然而实现起来往往顾此失彼。“沪上·生态家”作为“零能耗”的生态智能住宅,带来的不是技术的冷冰冰,而是对“乐活”的全新诠释。

“让建筑像从大地中生长出来一样,向着太阳。”20世纪美国著名的建筑大师莱特曾有这样的追求。“生态家”就像具有生命和大脑一样,知道如何聪明地利用自然能源。

不必担心停电,屋顶上巨大的太阳能光热设备可提供能源;不必担心空调病,百叶窗外的遮阳设备可以隔热;取暖完全来自于地热,墙体上密密麻麻铺设着像毛细血管一样的管道,管中流动的溶液会把地下土壤中的热量带上来,用以调节整幢建筑的温度。更令人惊奇的是,不用去医院,在“生态家”中,聪明的建筑可帮你测量血压、脉搏、血糖等健康指标……

今天任何灯火通明的城市繁华背后,都是大量能源的消耗。但“生态家”的能源不但能够自给自足,一旦有富余,还可输送给城市电网。

在“生态家”,雨水将会神奇地变成纯净水。地面雨水经由“跌水”,层层落人雨水回用景观水池中。跌落的过程也是水质净化的过程,雨水中的杂质被水面利,植的水生植物叶片、根系滤去,落入水池后,在水体中种植的生态浮床系统的作用下,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

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教授龙惟定说,建筑节能要与人文环境、生活习惯,特别是当地气候环境有关。“生态家”的建筑形体就迎合了上海夏季主导季风方向,面南朝北条状布置,设置多路横向贯穿风道,增强穿堂风通风效果。

建筑表达文化内涵

讲究自然生态并不排斥人类的文化。山墙、老虎窗、石库门、花窗等上海传统建筑元素,穿堂风、自遮阳、自然光、天井绿等上海本土生态浯汇,都将在“生态家”里重新回归。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实现生态技术以及本土文化价值信息的双重传导,促使人们重视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环境。”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師范一飞说。

“建筑不仅表现科技,还应传递建筑师的理念,表达文化内涵。”在范一飞看来,上海建筑文化的载体就是石库门,这种萌生于19世纪,盛行于上世纪20年代的建筑,承裁着几代上海人的人文传统和生活模式。

作家程乃珊说,百多年来,上海人心目中的理想居家,“游子夜半梦回的屋里厢”,根本不是什么豪宅华厦,仅仅只是一幢青灰或赭红砖砌成的房子,“石库门已成百年海派文化的图腾。”

石库门、老洋房是建筑师的灵感源泉。“生态家”的外立面墙砖,用15万块年代久远的石库门旧砖砌成。这些材料,是范一飞团队花了几个月时间从上海市中心街巷的工地里“淘”来的。

老建筑的自然采光手法也为未来低碳建筑借鉴。在“生态家”,天井变成了采光中庭,老虎窗成了屋顶天商,结合智能化信息集成管理系统,可以统筹自然采光、遮阳系统,通过对室内外光线的感知,还可以自动调控遮阳系统位置或方向。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老洋房善于利用绿化的手法同样适用于未来。容易拆卸更换的模块式绿色植物被种植在建筑外立面上,使“生态楼”清新可人。这些植物不需要特别照顾,智能化装置控制的“滴灌”技术用最少的水资源将植物“喂”得恰到好处。

“我们是用现代的栩料、现代的技术、现代的结构来重现古代的智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说。

生态建筑未来之家 篇4

使命在肩责无旁贷

记者置身北新建材深切感到, “绿色建筑未来”这一理念在公司上下已经深入人心, 不管何人谈起绿色建筑, 内心总要流露出一种冲动。这冲动是对当今环境资源的忧虑, 也是对北新建材绿色产品的自信, 更是对未来美丽家园的憧憬。

中国号称“造城”大国, 特别是经过近10多年来的“造城”运动, 中国城市建筑的现代化程度和速度确实有目共睹, 第一高楼、地标性建筑层出不穷。然而, 在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中, 大量传统建筑的建造也引发了建筑能耗高、碳排放量大、未来建筑垃圾无法处理等环保难题。据住建部相关数据显示, 国内建筑的建造、运行及建材生产合计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49.5%。采暖能耗更为惊人, 北方地区采暖能耗是欧洲的6倍之多。采用大量钢筋水泥生产的建筑, 在对未来造成巨大压力的背后, 却是中国建筑的低寿, 平均寿命只有27年!不难想见, 这些建筑拆除后将形成庞杂的的建筑垃圾无法处理, 给后人留下巨大的生态隐患。

相比于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 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建筑现状更加堪忧。作为农业大国, 中国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 而中国广大农村目前却有300亿平米左右建筑不节能、不安全、不舒适、不美观。中国的农村住宅在建设过程中绝大部分没有按照《村庄规划标准》进行总体规划, 呈现出村庄道路、管线铺设、配套设施无规矩、杂乱无章, 交通不便、居住功能差等特点。农村地区建造房屋多以砖瓦、木材等为主要材料, 这对土地资源、环境资源、森林资源和能源资源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浪费。

与此相对照的, 是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 正积极地推动中低层轻钢结构住宅的应用与发展。澳大利亚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快速安装预制住宅”的概念, 并在高强度冷弯薄壁钢结构出现后的几年内, 就发布实施了应用规范。近年来, 澳大利亚每年约建造6亿美元的轻钢龙骨独立式住宅120, 000栋, 约占澳大利亚所有建筑业务产值的24%。在美国, 轻钢结构的房屋在1935年仅占美国建筑市场的15%, 短短65年间, 这个比例就快速上升到75%, 美国采用该体系建造的房屋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55, 000栋剧增为2000年的325, 000栋。在这些国家, 住宅用构件和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及其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程度也非常高, 几乎可以达到100%。

上述这些资料, 对记者来说真可谓不听不知道, 一听惊一跳。而对于北新人来说, 早把这种中国传统房屋建筑的固疾、世界绿色建筑的潮流, 看成是一种危机、一种鞭笞、一种挑战、一种责任。王兵董事长掷地有声地说:“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关键在建筑节能。要实现‘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只有大力推广绿色建筑, 才能改变中国城市建筑窘境和落后的农村面貌, 真正实现‘生态梦’、‘中国梦’。北新建材作为新型建材行业的领跑者, 告别传统建筑, 绿色建筑未来, 使命在肩, 责无旁贷!”

打造全生命周期绿色生态链

正是强烈的使命感所驱使, 如今北新建材已实实在在地发展成为中国新型节能环保建材规模化生产和应用的引领者, 他们在“绿色建筑未来”的产业理念指引下, 坚持以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和升级为己任, 打造了四大业务系统:墙体及吊顶系统、住宅部品及建筑节能系统、建筑外围护系统、新型工厂化房屋系统, 这些系统产品不仅本身符合安全、节能、环保、低碳、舒适、生态六要素, 而且实现了从绿色原料、绿色生产、绿色产品, 到绿色运输、绿色建造、绿色应用、绿色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生态链, 为公共建筑和家庭客户提供绿色建筑综合解决方案, 实现了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具体说来有以下三大特性:

第一、以绿色生产方式生产绿色建材。北新建材首先从原材料的获取方式上, 大大减少了自然资源的消耗, 降低了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他们通过大量消纳电厂脱硫石膏、电厂粉煤灰、钢铁厂高炉矿渣等工业副产品进行资源综合利用,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通过生产过程的技术创新, 大幅降低了能耗, 整个制造过程节能减排, 产品本身绿色、安全, 通过了绿色环境标识认证。

第二、以绿色建造方式建造绿色建筑。北新建材产品密度相对较轻, 以石膏板为例, 其重量只有传统加气块混凝土的三分之一, 从而大大降低运输物流环节的能耗。房屋建造可实现工业化预制、产业化输出。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 通过干法代替湿法的工艺改良, 以及轻钢结构建材的广泛应用, 大大缩短建筑整体建造时间, 节省成本、减少施工现场污染。房屋建成后, 保温、节能、环保、舒适, 建筑运行能耗大幅降低。

第三、打造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建筑。未来如需进行建筑拆除, 不仅拆解方便, 而且90%的材料都可回收再利用, 直接用于其它建筑安装, 或作为原材料循环使用, 从而大大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用新型房屋助建“美丽乡村”

放眼中国农村, 绝大部分地区的住房仍处于“秦砖汉瓦”时代, 居住性能低下, 安全性能得不到保障。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雅安地震的惨状历历在目, 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由于住房安全性能的低下而得不到保证;耕地的硬化、森林的减少、水土的流失等生态环境的破坏, 首当其冲的罪魁祸首就是高耗能的传统住房。

为了改变农村的落后状况, 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北新建材研发出了高技术含量的新型房屋, 包括轻钢结构房屋、木结构房屋、“太空舱”模块化组合房屋和智能化折叠式房屋等多种产品, 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最适合新农村建设的是既能抗震减灾又节能环保的新型轻钢房屋建筑技术。

北新建材的新型房屋技术是一个以结构技术为主, 兼顾建筑内外装饰、保温隔音、水暖电气和建筑设备配套及生态学等方面的完整高效节能型绿色建筑体系。房屋性能优越, 可抗8级地震、12级台风, 6面保温, 通风防潮, 可有效避免“冬天结冰”、“夏天返潮”, 而95年寿命的结构安全保证, 更称得上是真正的“百年建筑”。北新建材的钢骨房屋墙体厚度仅为传统房屋厚度的1/3, 使得室内使用面积高出传统结构10%以上, 建筑面积利用率大大提升。由于采用干法施工、工厂化组装, 房屋耐候性强, 其建造不仅不受季节、气候和地理条件的限制, 建造速度也得到大幅提升, 建成一栋两层别墅或新农村住宅并达到基础装修拎包入住水平只需要两个月左右, 彻底改变了传统建筑的弊端, 真正实现了住宅生产的工业化, 实现了“不用砖头、不用水泥”建造的生态房屋, 充分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求。

2012年, 是北新建材打造“美丽乡村”, 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他们与北京密云县石城镇人民政府正式签订的石城镇桃花地新农村建设项目, 是北京市首个新农村项目示范小区, 是密云县政府和北新建材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召, 立足于改善农民居住环境,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加快农村建设步伐, 共同推进绿色低碳环保建筑产业发展的典范。该项目采用的北新薄板钢骨建筑体系, 通过“工厂模块化”规模生产, 充分满足了国家提倡的建筑节能减排、转型升级建设的需求。

北新房屋总经理尹稷华给记者讲了密云石城镇一个有趣的现象:由于农村传统观念比较强, 在项目建设初期, 一些群众因对新型房屋不了解而持观望态度, 只有部分村民参与了建房计划。但当他们看到家门口第一批新型房屋的建设过程及建成效果后, 又纷纷主动找到政府, 要求参与新农村房屋拆迁改造建设计划。他们说:咱农民如果都住上了这样的房子, 那就是真正过上小康生活了。能住上这样的新房, 就实现了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愿景了。

四川雅安发生地震后, 习近平总书记对灾后重建提出了要求:“要把安全、美丽、放心的美好家园建起来, 把学校建设得更坚固更美丽。”北新建材是这一要求的率先践行者, 5月26日, 承载着“安全、美丽、放心”要求的北新建材第三代“圆梦”房屋, 在北京成龙慈善基金会的支持下成功举行援建雅安老人安置院发车仪式。北新建材“圆梦”房屋, 圆的不仅是灾区老人的安居梦, 更是中国人民的美丽家园梦。

以家国情怀建造惠民工程

新农村建设、保障房建设是中国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推广高品质的房屋固然能使百姓受益, 但是在这个应用领域的推广又需要较低的价位, 这一点使得很多建筑、建材企业望而却步。另一方面, 由于农村房屋工程大多数是自建农宅, 没有统一的尺寸, 比如门窗系统, 需要一户一户测量, 逐樘定制, 这就需要强大的供货能力、定尺加工和高标准的技术服务。这些不利条件又使得小型企业也退避三舍。然而北新建材对此却主动请缨, 开拓前行。他们说:“咱作为中国住宅产业化的先行者和国家级住宅产业化基地, 又具备强大的系统集成优势特点, 咱不担当谁担当!”正是受这样的家国情怀所驱使, 北新建材甘愿为建设生态文明, 构建美丽中国做贡献。

基于这样的家国梦, 北新建材大胆尝试与政府合作, 推出了新农村抗震节能民居建设工程, 定制性地为农村新型房屋建设提供墙体及吊顶系统、门窗系统、采暖系统、涂料系统、塑料管道系统、纤维水泥外墙板系统、纤维水泥屋面瓦系统等在内的一系列优质节能环保建材产品, 通过缩短流通链、提供直供服务来降低供应成本, 并为农民的建设项目提供售前支持、方案设计、施工配合、售后服务, 全方位保障房屋的品质, 并实施一系列举措实现让百姓放心、满意:建立绿色通道, 避免了大型企业因流程规范引起的反馈延迟问题, 确保供货和服务的快速响应;成立专项技术小组, 每一户农宅均亲自测量、逐樘定制, 解决工程中尺寸差异问题, 并且做到一周三次日常维护;提升物流服务, 做到全程送货;提供优先供货, 解决了工期问题。

未来之家作文 篇5

未来的“家”未来深圳是美丽的,也是让人陶醉的;未来深圳是美好的,人和动物相处的深如姐妹之情。未来你还会担心环境污染大吗?当然不用怕,国博士已经发明了天然隔污屏障,这样污染东西的东西隔在外面,新鲜空气都在里面,而开的是太阳能汽车,工业工厂排出的都是新鲜的空气,因为排放管里按了过滤器,把有害的气体都过滤成新鲜空气。未来的你还会担心人和动物相处不好吗?不用担心!人和动物的感情已比姐妹还深,这也少不了科学家的功劳,多亏他们发明了翻译器,让我们更多了解了动物的心态,让人和动物相处的对人一样,人类再也没有捕杀动物,把他们的皮用来做衣服,现在可没用那样。

未来火箭不会像以前一样浪费燃料,它是靠喷氧气飞上天,火箭不像以前一样有很多节,他只有三节,一节是氧气喷射器,二节是做人的,三节是卫星,以前航天员会有失重的感觉,现在没有了,因为有了失重机,让人没有失重的感觉,以后从太空看地球,地球已不是一颗蓝星了,而是一颗绿星,因为到处都是树木。未来房子就像车一样,可以随便移动,想去哪就去哪,就不用像以前一样费力去搬东西,可以直接把房子开过去。未来的鞋子,不像现在脚长大了,就不能穿了,能随便调大调小。这就是我中未来的城市,让我们努力把它变为现实。让想象不再是想象,让它成为现实吧。

上一篇:地方性本科高校下一篇:传感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