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建筑设计(精选8篇)
浅谈生态建筑设计 篇1
浅谈休闲农庄的规划、设计与生产经营
安徽省六安市金土地农业科普示范园 陈全勇副研究员
前言:休闲农业和生态旅游,是目前方兴未艾的一种旅游模式。休闲农庄既是珍禽花木、绿色蔬果的集中种养基地,又是游客接近自然、观光休闲的最佳去处。它能够充分挖掘现代农业的生态优势和乡村人文优势。建设一批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高品位景点,发展休闲农庄是提高农民收入一个行之有效的成功载体。随着我国人们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现代城市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以及竞争的日趋激烈,他们都渴望拥有多样化的旅游,尤其是希望能够在典型的乡村环境中享受优美的田园风光,放松一下自己疲劳的身心。
根据资料显示,当前世界旅游业与石油、汽车工业一道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三大产业,也是世界上从业人员最多的行业。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奈恩比曾经预言,旅游业的产值将占全球GNP的10%,消费者的支出有11%都花在旅游上,旅游业很可能成为21世纪的“产业金矿”。很多学者都一致认为:旅游业将成为今后世界上最大的产业。
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近二十年来在国际上兴起的旅游,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Lascurain)于1983年首次提出。当时就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第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第二是生态旅游的对 象不应受到损害。针对目前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一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目前各国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破坏环境等问题,已经将旅游业从生态旅游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同时,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展开,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在韩国,分布于丘陵沟谷和河川平地之间的传统而安静的乡村群落和规划有序的梯田稻田、人工草地和果园给城市游客都留下深刻印象,这样的优美景观也大大的推动了该国的乡村旅游业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生态旅游在西方社会也引起重视并获得迅猛发展,我国的生态旅游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受到学术界关注,1995年1月我国成立了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分会,国家将1999年定为中国的生态旅游年。
休闲农庄是现代旅游业向传统农业延伸的一种新尝试,也是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发达地区的一些大城市周边的休闲农业旅游已见初步成效。如四川等地区迅速发展起来的农家乐等。休闲农业以生态旅游为主要特色,再以农业观光为基调,不仅符合由传统观光型向休闲型和特色旅游转变以及开展绿色旅游、绿色消费运动的国际趋势,而且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的特点,也十分适合我国当前人口众多的国情
休闲农业和生态农庄在我国兴起与发展的时间已有20年左右,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各地休闲农业蓬勃发展,休闲农庄数量急剧增加。但我们从各地的实践来看,众多休闲农庄尚缺乏系统化的规划理论予 以科学指导。这也极大的影响了我国休闲农庄的建设水平,更束缚了我国休闲农业快速发展的步伐。我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我国休闲农庄的规划原则、理论、规划内容等等,我想这将对我国农庄的规划建设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休闲农庄的规划原则
1、休闲农庄的规划理论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我们从学科角度看,也是一门与生态、农业、旅游、城市规划、甚至餐饮和乡村文化等相交叉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休闲农庄的设计,首先要求有突出的、特色的主题。以鲜明的现代农业特色来展现和规划区域的风貌,并使之与周边旅游风景资源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利用原有的人文、自然资源创造出独特的景观形象和游赏魅力。
我们设计休闲农庄的主题就是要表达规划设计中的中心思想,这也是我们休闲农庄企业文化的核心。主题的确定,我们就要突出休闲农庄特色,营造具有吸引人气的氛围。整个休闲农庄的规划设计要时刻呼应主题,体现主题,突出主题特色农业文化的内涵。我国台湾在休闲农业方面拥有30余年的发展经验,现在已经涌现了一大批主题鲜明、个性突出的休闲农庄,这些主题包括水果采摘、竹、茶叶、名花异草观赏、昆虫收藏、奶羊、奶牛、螃蟹、鳄鱼、鸵鸟等种养殖体验。他们能够创新不断,使游客始终每次前来都充满新奇感。再如韩 国的一些农村乡间小道上,二边的绿色果园,花卉等每天都吸引了大批城市市民前来此观光休闲。
我国休闲农庄的发展规划,我想应该在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上如:农产品、农耕文化、区域自然风貌为前提,以科学的规划、设计、修建为手段,再以现代化创新的经营管理理念为载体,展现给游客以生态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尝、农事活动体验和传统农耕文化回味为目的,把新农村建设与体现传统农庄风貌充分的结合起来,还要讲求“原汁原味”,避免“视角污染”,追求设施与农业系统、生态系统、人文景观系统的和谐统一。向游客提供一种自在、自然、幽静、野趣、新奇的新型游乐空间,尽力体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消费心态。使之形成一个集生态旅游观光、现代高效农业、优化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功能为一体的原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娱乐新型农庄。
2、休闲农庄的生态理论
我们谈到休闲农庄,就不能够不提现代生态学这门学科。生态学(Ecology),它是最先研究生物界的内容,包括了所有的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几个层次。我们再规划休闲生态农庄时候必须要保护景观区的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的良性循环。环境是生产力,这是现今新兴的一种共识理念。环境是观光园发展的前提,也是物质基础。我国目前的农村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问题较为严重,重要因为大量不合理的施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我们急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来加大规划和建设力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改变 现有的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二是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控制和防治农业环境的再污染,生产更多的绿色食品。现在在我国已经有一部分农庄经营者们开始在有机蔬菜、有机水果、放养家禽、不再以配合饲料饲养生猪和鱼等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但受传统观念、技术、资金的限制,还有很多农庄在整体规划设计中,没有能够充分的把握好可持续发展理念,此为卖点的少之又少。
我们要知道,发展休闲农业的本质上就是发展生态农业,遏制常规旅游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业收入的同时,协调经济与生态的关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其实生态农业技术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深厚基础,但是目前仍存在低技术、低效益、低规模、低循环的不足。我们应当运用现代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采用先进的生态工程技术和现代农业科技来作为指导,引导我国休闲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乡村文化展示
休闲农庄的规划设计应与当地乡土文化充分结合。休闲农庄的开发,要注重农业文化和民俗文化内涵的挖掘,以文化来支撑旅游脉络。有很多人士认为乡村文化是低俗的,我不这样认为,我想乡村文化只要存在就应该有它存在的价值,虽然没有高雅,但是能够给游客带来快乐,所以我一直认为乡村文化就是我国特色的快乐文化!“越是地方的,越是世界的”,我们在休闲农庄的规划中,文化内涵在农庄中的份量,与农庄所具有的吸引力是成正比的,休闲农庄的主题必须 要与地域文化密切相连。台湾的许多休闲农庄主都具有很强的传承和展示乡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充分挖掘和整理乡土文化,邀请当地民间艺人参与表演,能做到让特定的乡土文化贯穿于整个庄园中。再如我国东北的很多休闲农庄将二人转容入到农庄中参与表演,既让游客感受到大自然无限风光,又能够尽情享受民族快乐文化的魅力。
4、因地制宜
休闲农庄的动人之处在于其自然之美、乡土气息、农业文化与娱乐休闲等元素的充分结合。我们要求按照“准确定位、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完善、科学管理、综合开发” 的原则,坚持保护、开发、利用并重,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相统一。宜果则果,宜渔则渔,宜牧则牧,产业对接,注重结合,不要盲目照搬别人的项目,应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我们要在内容设置上办出自己的特色。我们还要特别注意在农庄建设规划设计中,不应大兴土木,切忌将整个场地样推土机推成一块平地来规划设计,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原有的各种资源,如自然地形地貌,自然植物群种,使其这些资源来发挥其天然的优势,我们只要因地制宜的进行合理规划布局,还能够减少基础性投资。
5、兼顾季节因素
休闲旅游业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季节因素对休闲农庄的旅游产品种类、建设规模、客流容量等有很大影响。如在我国每到双休日和一些特定的假日都游客人满为患,平时游客相对又很少。还有在我国北 方的一些地区,因一年中寒冷月份居多,导致农业观光的旺季时间较短。而在我国南方气候及其生态环境就相对比北方要好多的,如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农业景观所呈现的自上而下由农耕或园艺型经济林用材林到山地草场的递次变化,特别是江南山地立体农业特征极为突出,山地资源丰富多彩,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故我们在休闲农庄的规划中,应本着兼顾季节因素的原则,北方可以可以利用大棚温室等农业设施发展农庄种植业,也可以特种养殖为主体,来避开这些不利因素。总之,我们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季节性等实际情况,合理调整休闲生态农庄的观光项目,尽力做到一年四季都能够为游客展现一幅忙闲有序、农业景观四季变化分别有致的具有自己特色的乡村场景。
二、农庄的生态规划
我们了解了生态理论与休闲农庄建设的理论以后,那我们怎么样更合理的规划农庄呢。20世纪60年代后,国际社会对工业化所引起的生态危机给予了广泛的关注,以《增长的极限》、《寂静的春天》等著作为代表,国际上掀起了基于生态基础上的人类理想栖息环境研究的热潮,生态学与规划学的融合日趋加快。
如今,现代生态学已不再是生物科学分支下的小学科,其性质已超越生物科学,甚至也超越自然科学,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科学体系,并逐渐浸入其它领域。从科学的发展动态看,21世纪已成为了生态学的世纪,生态学已成为解决一切与生命现象有关问题的一般科学方 法。生态学给各学科的结合提供了一个共同的研究平台。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它的生态学化以及各学科与生态学的结合。我国相当一部分农庄主是在房地产行业和流通行业中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因看好休闲农业的发展前景转而投资休闲农业,对休闲农业旅游者的需求、休闲农业的特征和趋势等他们都缺乏深刻认识。在当前的各农庄规划中,各农庄主往往或根据经验融合自己对休闲农业的体会而自行设计,或直接照搬照抄先进地区的代表作,粗制滥造,大动土木,建筑外观雷同,内部布局失当,功能单一而接近,大多数只是简单的提供吃,住,玩之类的简单服务,很少有精品,造成旅游者没有新鲜感,所以回头率低。为了走出这一怪圈,我们在休闲农庄的规划建设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利用农庄的天然植物群落
在休闲农庄内,天然植被和人工创造植被往往担负着生产、娱乐、观赏、生态等诸多功能,因此不同结构层次的植物群落共同存在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们在规划农庄时就需要对当地现有的一些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认真研究,最好的方法我们建议是尽量保存现有的植物群并加以合理利用。
农庄所在地域现有的天然植物群,都是其更能够适合该地域生长的植物类型。这对我们规划休闲农庄而言,是十分宝贵的财富。我们在建设休闲农庄时,必须要以具有地域性的植物群来作为我们农庄的背景。即使我们人工创造植物群也要兼顾地域性,长期性和效益性。休闲农庄的天然物群落须有一定数量的植物品质组成,而不同的植物品种组成,特别是一些在当地有优势的特色品种,它们决定了我们农庄外貌,也就决定了休闲农庄植物的观赏特征。
天然植物群落应该适应当地区域的气候条件,一般都会形成不同的垂直结构,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有的复杂、有的简单。而我们人工种植的农作物或者绿化树种等就要简单得多。另外,休闲农庄区内的主要植物,是我们的一种永续利用资源,我们如何“永续”,还要创造出与当地气候环境相适应的顶极植物群落。按照植物群落学的理论,我们可以对区域内的生物资源,特别是植被资源做出更加合理的配置和开发,以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
2、人工创造农庄植被群落
前面说了,我建议最好的办法就是要保护好农庄地域现有的植被,在现有的植被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更加合理优化。我一直不赞成在休闲农庄区内开始就完全破坏原来的植被而全部进行人工创造植被。目前在我国的很多农庄特别是南方地区的一些农庄主都犯了这样严重错误!当然,如果在北方一些地区本来没有原植被,那我们就必要进行人工创造植被。人工创造植被时,我们要根据当地的地域气候等条件,选择适合本区域生长的有一定特色的品种,在选择品种同时,我们要把品种选择视作农庄的一种永续的利用资源,并能够产生长期的经济效益。因此,我们必须要利用科学规划理论与当地气候环境相适应的顶级高效益植物品种。如短期内可以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特色果 树,苗木花卉,还有中长期的绿化类树种,如广玉兰,香樟,桂花,玫瑰树等。这对于休闲农庄的建设管理,农庄形成的特色和前期,中后期农庄的收入来源,经济效益,意义都十分重大。
3、农庄的景观与生态
在20世纪,美国著名城市学者路易思·芒福德就说:“城市与乡村不能截然分开,城与乡同等重要,城与乡应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果问城市和乡村哪个重要的话,应当说自然环境比人工环境更重要”。众所周知,现代城市人口越来越稠密,生态环境越来越脆弱。将来的城市必须要与田园结合,从这种结合中才能够产生人类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由此,我们的休闲农庄的规划也应该与现代城市的规划进行有机的衔接起来。
我们在规划休闲农庄时,可以运用现代城市景观生态学有关方面的理论,把休闲农业的旅游理解为将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与休闲观光结合起来的经营方式。我们要改变传统农业中以单一生产为主的经营方式,我们的休闲农庄不仅能生产有机绿色食品、工业原料等,而且还可以作为生态旅游资源来开发利用,形成独特的农业生态景观、山水秀丽的田园风光景观等。但各种形式的休闲农业生态旅游,在很大程度上均可表现为一定的土地利用方式,即景观的空间配置结构。然而,目前一些休闲农庄的规划和设计,实际上多具有区域实用性和偶然性,很难形成全新的景观空间配置结构。所以,发展休闲农业生态旅游要以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为指导,通过规范的方法和途径对各类农业景观进行合理的空间配置。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农业景观的建设、改善和塑造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这样才能够增强我们农业景观对游客的吸引力。充分发挥农业景观的生态、休闲和参与功能,是提高休闲农庄的开发价值和综合效益必须手段。
我们可以根据农庄的现有的特色甚至复杂地貌,在一些周边区域适当利用小斑块与小廊道的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对庄园进行更加科学规划与管理,廊道可以弯曲,宽窄可以根据地貌适当调整,一定要与内部主交通道路相结合起来,廊道可以二边栽植葡萄,藤本月季等形成一条绿色走廊。小斑块可以分为玫瑰种植园,珍稀植物种植园,瓜果种植园,荷花种植园,香草种植园等等。我们根据当地气候等条件只要合理的规划做好了,这样就能够更充分的发挥农庄的生态功能和使用效益功能。农庄区域内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与物种多样性的景观是密切相关的,而参与了人为活动的休闲农庄,生态系统则往往是比较脆弱的。所有的地被植物,乔木,常绿化植物必须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够起到保水,护土等生态作用,我们只要用这个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农庄规划,才能够有利于增强以后农庄生态系统的更加稳定性。
4、农庄的环境规划
景观规划就是一种合理使用和管理土地的活动,能保证人、植物、动物、及其生存所依赖的资源都有适宜的生态环境或存在的位置,这就是指所有农庄开发利用的项目都与自然存在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的农庄规划人员必须具备生态规划理论和生态规划知识。当前,我国的许多农庄主,一般都是采用铲除固有的原生草坪,然后再铺上进口草皮来覆盖地面裸土的绿化方式,虽然用草皮覆盖裸土能够减少扬尘源,愉悦视觉,但由于草皮草种单一,这种方式早已经被国际上的生态农庄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让当地的野花野草生长起来,形成景观独特的土生原生态草坪。在这样的自然原生态草地中的草类植物种类是多样的,能为当地的昆虫、鸟类等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因此有很好的保护当地生态的功能。
其实我们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懂得园林美的民族,也是最早开始用培植花草、栽种树木的方式来为自己的居住环境增加美感、欢愉和舒适度的民族。古人数千年的园林实践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搞中国特色绿化的经验和知识。在与其他国家信息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各类西式园艺方式在不断的流入中国。哪些我们可以借鉴,哪些我们必须避免,如何判断和决定取舍,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参照中国古典园林能营造的环境效果来发现别国的园艺方式是否适宜中国。比如,中国园林能带来的典型环境效果有:挡风、消暑、降尘、保水、养土、吸噪、乡土物种特色明显等,而进口的美国冷季型草坪却在以上方面毫无任何环境正效应。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一直没有草坪部分。种植草坪起源于英国北部苏格兰地区,他们当时需要大量草坪用地来建设高尔夫球赛,在那里海风大、气温低、小雨不断,树木生长困难,且草地遍野。而我国的一些高尔夫球场是需要花费高昂费用来维护,在苏格兰却是可以在半天然状态存在的,因为中国的气候条件差异太大了,这就是为什么流行于欧美国家的草坪园艺很长时间未能进入中国园林 的原因之一。一段时间以来,我国一部份农庄一味求洋、不根据中国传统园林理论,“造就”了大批雷同、生硬、突兀、浅薄的建筑,既不符合我国的实情,又与当地的文脉完全脱节,游客很难产生美感。对此我们应深刻反省。
三、休闲农庄的规划内容
什么是休闲农庄,目前在我国很多人们思想里,可能大多数只是简单的认为休闲农庄就是好看好玩,各有一点点特色的这么一种印象。但是,我们从现代社会发展学和经济学上来讲,我认为在我国的休闲农庄创办和经营远远不只这么简单。最近十多年来,我参与过国内数十家休闲农庄的规划,我都进行了后续的跟踪调查。我发现,我国的现代休闲农庄市场定位很多很广。一个休闲农庄前期的市场定位将会直接影响到该农庄以后的发展成败。经过我多年的总结,我认为在我国目前创办的农庄主可以要分为以下几个类型:如观光休闲型,观光生态型,观光生产经营效益型三种。
观光休闲型:在我国目前比较流行,建的也比较多,这一类型大多数都是从事工业和房地产行业的老板,他们经过资金积累后将大量资金投入到该行业的。他们的优点是都有很强的资金实力,但缺点是往往都不懂农业,不懂生态学。他们相信风水,一般都是选择一块好的风水宝地,然后照搬别人的东西,在休闲农庄内大多数只进行餐饮、棋牌、卡拉OK、聊天、住宿等项目,只以休闲为主,让游客缺乏体验。观光生态型:由于需要良好的地域风景资源,占地面积大,投资大,靠门票收益收回投资慢,其它收入来源有的不明确或者十分有限,所以在我国目前建设这个类型的农庄相对较少。
生产经营效益型农庄:可以更加灵活的安排农业产品生产和经营,同时也可以不断进行创新,让前来游客不同季节始终充满新奇感觉,固定游客率和好评指数都会大幅增加。这个类型的农庄目前在我国比较流行,前景十分广阔,我想这个类型的农庄也是我国将来农庄的重点发展方向。所以,今天我就和大家谈谈观光生产经营效益型的休闲农庄的建设吧。
1、分区规划
典型的观光生产经营效益型的休闲生态农庄规划,一定要分区布局,我认为主要包括五个必须的部分:生产区、农业科技展示区、产品销售区、景观区和休闲区。我建议农庄经营者,农庄规划建设最重要的是做到你的特色,这个特色不是哪一点,我认为农庄要根据不同的季节能够提供不同的特色服务,让一个游客一年中来农庄几次,每次都有新的感觉和新的体验,也就是要求我们的农庄主必须培养忠实的长期的目标消费游客,这样才可以做大做强。
农庄的建设可以根据资金等情况,采取分期实施、逐步完善、适度规模发展。一定要采取对服务内容进行细分,量身定制不同的游客可以接受的消费价格,以获得更多的游客消费群体。并坚持生态优先、方便经济原则,使环境优美、服务体贴到位、提高品味,吸引留住客游客和游客还会再来。
2、生产区
生产区通常选在土壤、气候条件良好,有灌溉和排水设施的土地上,大概占农庄总规划面积的50%左右,生产区内主要的生产项目为:农作物、果树、蔬菜、花卉园艺等种植,畜牧业,林业经营,渔业养殖等。生产区要突出项目和品种的特色,以生产珍稀,独特,高质量的农业产品,让游客观赏以后很快就能够产生购买欲望。必要时还可以营造具有吸引力的氛围,能满足多层次游客尤其少年儿童的求知、求真、求趣的需要。生产区主要还让游客认识农业生产的整个全过程,尽可能的能够让游客在农庄内参与农事活动,让他们从中充分体验现代农业生产的乐趣。
3、农业科技展示区
休闲农庄是地域性较强的主题项目,必须要有丰富的创意才能把它激活,才能够有效的整合生态资源。所以我们在农庄规划的时候,要求每一个创意都必须含有战略因子。农业科技展示区和生产区一样,也应该选在土壤、气候条件良好并且有排水和灌溉设施的地段,大概占农庄总面积的10%左右。要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适当新建一些温室、沼气、太阳能等现代化的生态农业设施,适当引进一些国内外珍稀植物和动物新品种。农庄的农业科技展示区主要功能就是开展生态农业的科技示范、农业科普教育的示范、农业最新品种的示范等项目。通过把这些好的品种和好的技术都浓缩到这里,向游客展示现代农业独具魅力的一面,来增强游客对现代农业科技和传统农业知识的 认识,加深他们对农业的了解,我们还可配备导游解说员和一些必要的宣传资料。
4、产品销售区
产品销售区位置要在交通便利、位置明显之处,一般要坐落在主干道两侧,如有条件,最好能够临近园区外道路,这样既可以争取农庄内游客消费又可以兼顾农庄外过客的采购需要。产品销售区大概占总面积的5%左右。我国现在的许多农庄都将发展重点定位于农家餐饮,这样品位不高,特色也不浓,发展定位上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其实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休闲农庄并不仅有生态观光区和餐饮这样卖点,事实上我们的农庄已经将生态区、休闲娱乐区、综合服务区已经连成了一条链,人们可以在一次游玩中尽情领略不同特色的生态风光。我们可以根据做大做强农庄旅游产业化。我们可以有组织地形成规划设计,建立一个能够立足市场需求的生产基地。我们以特色产品入手,开发立体农业,做到特色服务,唯庄所有、唯庄所售。如生产有机特色食品、并适当开展营销,推动产业队伍形成。我们还可以把包括当地民间工艺品、特色民俗纪念品、园区旅游纪念品等。通过产品销售区的建立,可以提高农庄的经济效益,也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更可以通过特色旅游纪念品的销售,达到宣传农庄、提高农庄名度的目的。
5、景观区 景观区通常位于地形丰富多变,原有景观资质良好的地段。大概占总面积的30%左右,景观区内可以设置观赏型农田、特色观赏瓜果,特色观赏苗木、特色花卉、湿地风光区、水际风光区等等。景观区可以使游客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田园风光和自然美景,是游人放松身心、体会农业魅力的理想场所。当然这个不是我们每个的农庄都能够创造的条件,我们要根据农庄建设所在地的现有条件来灵活运用几项。尽力体现田中绿野、山中绿荫、道中绿廊、沟中碧水、庄中花、草、树相映衬。
6、休闲区
休闲区要建在位于环境好的地段,一般是修建度假饭店和休闲娱乐功能与一体建筑群。占地约为农庄的10%左右,休闲区内可设置的项目有:如小木屋、传统民居,阳光餐厅等,另外如乡村风情,表演活动场所,渔家垂钓等等。休闲区的开发使游人能够深入农村乡村特色的生活空间,体验乡村风情的特色活动,享受休闲农业带来的文化乐趣。但是目前我国的一些农庄经营者,他们从景观的创意、设计、布局、命名等都不错,可以看出其独具匠心。可是呈现在我们游客眼前的景观往往是十分粗糙,造型失真,有的投入使用不久就一片陈旧破败的景象。当然这是施工方的问题。在我们这样一个乡村人情的社会里,工程往往由当地建筑队承包,而当地工程队由于专业素养、施工经验、见识等的天然欠缺,总与设计方的设想相差甚远。农庄休闲区的建筑群是代表农庄形象,体现农庄档次的核心板块。也是农庄经营效益最好的项目,所以,我们在投资建设休闲建筑群时,一定要认真规划设计,承包给实力强大,信誉好的大公司来承建。
四、休闲农庄的交通道路规划
农庄的交通道路规划包括对外交通、入农庄交通、内部交通、停车场地和交通附属用地等等方面。
主要道路:连接对外和农庄主要景点的主要路面,路面宽度一般为5-8m,道路纵坡一般建议小于10%。
次要道路:深入各个景区点支路面,路面宽度为2-4m,地形起伏可较主路大些,坡度大时也可做平台、踏步处理。
游憩道路:为个景区内的游玩、散步小路。布置自由、形式可以弯曲多样化。
五:观光生产经营型休闲农庄生产规划
生态林区:重点种植经济效益高的绿化树种,包括珍稀物种园及其保护区、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林区等。
观赏(采摘)林区:一般位于主游览线、主景点附近。要求处于主游览视线内的植物形态、色彩和高品质的品种都要有特殊视觉,可满足观赏采摘要求。
生产区:为观光园的核心部分,主要养殖一些特色品种,如野猪,豪猪,山鸡,孔雀等等。也可以种植一些经济效益高的品种,如有机瓜 果菜,绿化高档树种,四季桂花,食用玫瑰树等等。再让这些种植与养殖有机的结合起来,最好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链。生产区以生产为主,一些容易发生疾病的小区域应该禁止游客入内。
1、景观绿化规划
休闲农庄用地一般都选择在开阔的场地,如农田、草坡或具有地形起伏多变、景观特征良好的农业用地上,垂直尺度景观变化与水平景观伸展具有空间意象上的连绵特征。在植物的搭配上,要与园林建筑如廊架、屋顶等充分配合。景点空间外轮廓、道路、农田、水岸线等线性景观适宜运用自然曲线线性,与丰富的地形变换、植物景观天际线等天然要素相融合,展现自然的独特魅力。
对于农庄中大面积的开阔景观,如大片稻田、缀花草坪等,如过于平淡,缺乏空间变化及层次,可采用园林设计手法中的障景、漏景、隔景的手法以使空间感更加突出,提升景观的可观性。设计中要对原有地形进行适当改造,以适应观赏者对景观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对现状的不良景观进行适当改造与优化,做到精益求精。休闲农庄内农田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农田的布置要和园区其他要素相互融合、衔接流畅,各景观要素的组合要自然和谐、相辅相成。可借鉴“大地构景”手法打造大型景观。
2、风景林
风景林是以美学观赏为主要功能的森林景观,风景林的规划要以观赏树木为主。尽量做到林相整齐、优美,色彩变幻多样,这样可引 发人们的观光兴致。还要经过人工艺术开发形成人们乐于游憩的空间环境。利用植物高低错落,互相组合,形成观赏效果极佳的绿海景象。
3、各景区植物景观
以乔木为主,花灌木与草花相结合为辅。根据各园的主题立意和文化氛围,布置色彩丰富、季相变化多样的树种,形成高矮不
一、前后有序的自然效果。如小型果彩色树种,玫瑰,盆栽荷花睡莲等等。尽力体现田中绿野、山中绿荫、道中绿廊、沟中碧水、庄中花、草、树相映衬。
4、休闲农庄植物景观
以大片的农业作物组成绚烂多姿的田园风光,成片的观赏花卉和观赏药材、可观花观果的亚乔木沿路或集中栽种,高大的乔木适当点缀,形成田园牧歌般的自然佳境。
5、道路两旁的风景林带
道路是联系各景区、景点的通道,是游人的必经之路。主要道路两侧栽植以乔木为主,适当配置少量花草灌木,随路的自然曲线结合路旁的地形,不等距地自然式种植,使其高低错落、疏密有致。
支路由乔木与灌木结合的树丛自然植于路边,形成“林中穿路”,还可形成“花径”,以花的娇美姿态和艳丽色彩吸引游人,特别是盛花时节,游人从浓郁的花丛中穿越会获得美的享受与熏陶。路口与道路的转角处,巧设对景、障景、透景,形成不同的空间,给游人以生动变幻的视觉感受,丰富了游路景观。
台湾的休闲农庄十分重视打造自然生态游道,如垂榕步道、榄红步道、樟林小径、百香果绿色隧道等。在特定的游道两旁有意识的突出的大规模种植单一植物,既构成了一道别致的风景,又便于步道的命名,也便于游客对庄园内道路的识别和记忆。要做到这一点绝对不难,难得的是经营者时刻不忘形成特色、重视游客感受的这份心思。我们完全可以创造自己的玫瑰树大道、杜鹃步道、香樟大道、桂花小道、玉兰大道、樱花谷等等。
6、景点及接待设施周围的植被规划
景点周围的植被要突出景点的内涵,人文景点的周围植物配置要同人文景物相宜,自然景点周围植被好的要保护原貌。
接待设施旁的植物配置要与建筑谐调统一,对不同类型、形式、色彩及功能的建筑要选择与之相宜的树木及采取相应的配置方式,以衬托建筑、谐调和丰富建筑构图,赋予建筑以表现时空的季候感、强化建筑性格的认知感,及烘托建筑环境的氛围感。
在接待设施附近的开阔地带和场地配置一定的草地和草坪,可供观赏、休憩、野餐。甚至在紧急时可做停机坪。
六、农庄的环境保护规划 旅游业的发展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而旅游资源并不是可再生资源,保护好环境就是保持正常的生态平衡,达到良性循环。保护风景资源不被破坏,使旅游业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我们保护好了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了我们人类自身及其生存环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旅游景区内的一切景物和自然环境必须严格保护,不得破坏和随意改变。建设农庄的时必须遵循保护为主、适当合理开发的原则,实行依法治理,切实保护好农庄的生态旅游资源。
1、生态环境保护
休闲农庄的环境质量包括空气、水质、卫生、噪音等方面。为了保持农庄的空气质量,对于农庄区域内的接待服务设施和其他人居地区的取暖供热、饮食制作,最好应用沼气和太阳能,也可以使用木柴、稻草、天然气或者低硫煤来做燃料,如果使用煤做燃料我们要求配置高效消烟除尘设备,严格控制烟尘的排放。交通工具要尽量采用电动车、人力畜力车或排污率低的车辆,严格控制有害气体的排放。如有水岸边际原有建筑搬迁、拆除、砍伐植被、我们必须尽可能的恢复其自然景观。
对农庄规划区内所有裸露地面,宜种植草坪和花草树木,进行全面绿化、美化,做到黄土不露天,无尘土飞扬。在重要景区建立复合型绿化噪音屏障,有效减少噪音污染,创造宁静、温馨的气氛。农庄内不得使用高音喇叭广播,进入车辆严禁高音鸣响,全面减少噪声。庄 园内的宾馆、疗养院、饭店等生活污水、垃圾等,必须有净化消毒设施。区内农田不能使用污水灌溉、不能施用农药及化肥。对交通不便的景点产生的旅游垃圾,最好就地沼气处理,也可以采用设置焚烧炉就地处理的方法,焚烧炉采用气化焚烧炉,气化焚烧炉可低温气化垃圾。在景区每300-500m设立水冲式公厕,生活污水、公厕排污要分别处理后排放,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封闭化和无害化,在主要景区、景点建立污水排放系统。对固体废弃物,如塑料、玻璃、易拉罐等废弃物要有效控制,实行统一处理。在农庄区外应该选择设置封闭挤压式生活垃圾站一座,在景点、游憩点和旅游线路每隔一定的距离内,设置废物回收箱。
2、景观资源保护
景观资源保护也包括了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保护。农庄区内的一切景物和自然环境,我们都必须严格进行保护。旅游区内的各项建设都应与景观协调,在游客集中的游览区内,不得建设大型工程设施,同时根据景观审美原则,合理地改善植物品种结构,使得森林景观更加丰富。对景区的重要景物、古树名木,要有计划地进行调查、鉴定,并制定具体保护措施。改善交通、服务设施和游览条件,按照规划确定游览接待容量,有计划地组织游览活动,不得无限制地超量接纳游览者。加强安全管理,保障游览者的安全和景物的完好。
3、生物资源保护 生物资源包括动物资源和植物资源两大部分,农庄区内的一切生物资源都是重要的旅游资源。生物资源的保护要坚持保护、培养、合理利用相结合的思想,从而实现生物资源可永续利用的目的。
保护森林动植物资源,不仅保持了景观资源,而且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应监视、监测旅游区内环境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尽量为野生动物创造生息繁衍的好环境,如挂鸟巢、安放水槽、食槽,帮助益鸟益兽度过恶劣的气候环境,使其长居于风景区内。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不要破坏或影响自然植被和物种的生长、繁衍环境,特别要保护好珍稀植物和古树名木。
要保护好野生动、植物,必须要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的宣传教育工作。自觉遵纪守法,并能与违法行为作斗争。旅游区内禁止开荒,杜绝火灾,确保旅游区的生态平衡,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员,实施管理与保护,开展观鸟旅游活动,增建服务设施,其收入用于保护建设。给游人提供一定的场地使之与动物交流,达到陶冶性情、培养爱心的目的。
4、植物病虫害防治
在对植物资源保护的同时,应做好病虫害的防治。要建立预测预报制度,查清病虫害的种类、危害程度、地点、规模,做到早预防早发现与防治,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尽量防止环境受到污染,对改进的各种观赏树种及绿化树种必须严格地检验,防止外来病源入侵。
七、休闲农业管理规划
1、休闲农业发展资金筹措
根据本地情况设立休闲农业发展专项资金,把休闲农业资源开发和产品开发列入农庄的基本建设计划中,多渠道筹措休闲农业建设所需投资,要充分利用国家助资、财政补助、银行贷款,建立投资基金、利用外资、集体投资、个人投资及多种融资渠道解决,建立科学合理的筹措资金办法,开辟新的投资渠道,提高休闲农业投资效益。
2、休闲农业人力资源开发规划
将休闲农业人才培训作为一项长期性的休闲农业基础工程常抓不懈。建立一支从休闲农业开发、管理至旅游服务的业务水平较高、素质良好、职业道德规范的人才队伍;加强与省内外成功的休闲农业旅游基地及教育部门的联系,代培高层次的人才;建立休闲农业营销、策划、管理人才培训制度,定期进行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检查、培训。加强工作人员的管理,建立正常的人才流动机制。
1、休闲农业组织管理体制
(1)管理体制 应在休闲农业主管部门的统一管理下,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并且有法人资格。其工作职能是负责休闲农业旅游区的全面开发建设与经营管理。
(2)机构设置
合理的机构设置是使休闲农业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保证,分设以下各部门:综合管理部、开发建设部、技术部、旅游经营部、财务部、安全保卫部等。
2、政策措施
建立、健全休闲农业发展的系列规划,使休闲农业开发的管理进一步科学化。经营中要争取相关部门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资金支持,将休闲农业开发作为重点项目扶持。
八、观光生态农业模式所具备的各种特征
2003年农业部科技司今年向全国征集到370种生态农业模式或技术体系,通过专家反复研讨,遴选出经过一定实践运行检验,具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型生态农业模式,并正式将此十大模式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农业部的重点任务加以推广。这十大典型模式和配套技术是: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平原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畜牧业生产 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渔业模式及配套技术;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冶理模式及配套技术;设施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观光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如果你即将创办自己的农庄,那就看看下面的休闲生态农庄主要具备的一些特征,然后计算一下,你已经具备和能够办到那几点:
1、观光:
一是地理风貌观光:如:观赏特有的山大沟深、山尖坡陡、梁峁纵横、绵延不断、群山环抱、多路相连、多村点缀的风光,观赏春花、夏绿、秋黄、冬褐四季分明的山色,观看农村田园风光、高山流水。二是物候观光:如:早观日出、晚观霞,晨看浓雾、夜听风;春看山花烂漫,夏尝风雨彩虹,秋品山村秋色,冬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三是古迹文化观光:如:了解民情、民意、民风。
四是现代生态农业:如:珍稀动植物新品种,现代农业种植与养殖新技术,还有其它特色的,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项目。
2、休闲:
住:宿冬暖夏凉的高档宾馆、土石窑洞、小木屋、农家小院;吃:坐土炕、吃农家饭;玩:垂钓、游泳、日光浴,骑乘、狩猎、棋牌、山地健身等;娱:在演艺广场与民间演艺人员共同参民歌民俗剧的演出。
3、采摘: 根据不同收获季节,指导、组织游客直接进入田间地头、大棚、园子里用农民特制的筐、篮、篓进行有偿采摘新鲜水果、时令蔬菜、瓜果,让游客即体验收获的喜悦,又观赏田园风光,即增长见识,又感受劳作。
4、购物:
用自行编织的形状各异、规格不同的筐、篮、篓将生产的杂粮、野菜、蔬菜、水果、肉类或经特殊加工的熟制品盛于其中,进行包装,并收集农村针织、编织、剪贴、手工等工艺,让游客根据喜好、能力自行选购。
5、品尝:
在采摘品尝、入住品尝农庄的特色产品的同时,还应该有农家土菜,让游客真切感受乡村的饮食文化。
6、农事活动
根据农事季节,让游客在农艺人员的指导下,参与有偿农事活动,也可以直接将田、园、圈租赁、承包给游客,由农艺人员代管,让游客参与季节管理及生产种植、收获等农事活动全过程。并广泛举办粮、菜、蔬、果生产竞赛活动、赛畜活动及农产品交易活动,吸纳周边村、镇、县农户参与,打造农事活动节令盛会。
7、农耕文化:
挖掘文化资源,大力开展农艺展示、大秧歌演示及婚事活动,让游客参与其中,做到天天有展示、夜夜有演示、时时有婚事,随到随体验。
体验式家庭生态农庄设计方案一
一、指导思想:环保、体验、盈利
本方案适宜我国南方山场面积比较大的地区,我们要求拥有土地5亩左右,山场面积20亩以上,水面积5亩以上,山场和水面积越大越好。
1、环保。农庄的建筑材料是环保的,能源是绿色的(沼气、太阳能等),它的垃圾和粪便等也是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利用(生产沼气、养殖蚯蚓)的,从而让人们从日常生活的角度,直观地理解循环经济和环保的过程。这个循环过程可以这样表示: 清洁能源———太阳能、电能、风能等 种养殖产品——————生活消费和出售
(包括游客亲自采摘瓜果蔬菜、购买土鸡和土鸡蛋)(利用生活和养殖生产的废弃物)
生产沼气、养殖蚯蚓——————种植蔬菜瓜果和土鸡
2、体验。在田园风光和农家小院的娱乐的氛围中在地里大棚里亲手采摘各种瓜果蔬菜,在桂花树和玫瑰树下自己拣土鸡蛋,并他们带回去作为家用或馈赠亲友的送礼。这样的经历,将会给久居都市的人们带来新奇和愉悦的感受。
3、盈利。建造一个生态农庄,在出售种养殖产品运营中产生利润。
二、盈利模式:
1、基础产品:养殖、种植产品收入
2、附加项目:旅游(食宿和当地地方土特产品出售)收入。游客参与的家庭作坊制作(自酿米酒类、垂钓)。
3、参观门票收入
三、谋篇布局(以下建筑布局、风格,必须在幽雅、闲适的景观设计框架之中)
1、餐厅(可以设在种植区内);
2、宿营区(木屋或帐篷);
3、种植、养殖区;突出大面积四季桂花,桂花树下养殖桂花土鸡,产的是桂花土鸡蛋。
4、野餐区;
5、作坊(礼品酒类、果疏加工、特色烧烤)区;
6、办公和宿舍区
四、基础项目内容 指种植、养殖项目。性质和要求:基础性好、对下游项目有良好的牵引性。每个单项本身就应该产生利润。
1、经济作物(水果、蔬菜等,废弃部分如根茎叶等可以养殖,养殖粪便可以生产沼气)、观赏性植物(如食用花卉、观赏蔬菜等);
2、家禽(提供散养土鸡,出售鸡蛋,粪便用于生产沼气);
3、规模、建筑设施及预算:循环饲养1000只左右土鸡,年出栏12000只商品桂花土鸡,蛋鸡1000只,年销售土鸡蛋18万个,我们需要养殖保温大棚一栋、六位一体温室大棚(种植附加值高的蔬菜瓜果)一栋;沼气设备一套;动植物种苗购买和生产流动资金。预计10万元左右。
五、附加项目内容
1、假日休闲:客房、餐厅(餐厅可设在植物温室内,冬季可用)。前期先建餐厅,客房可在收到效益后滚动完成;
2、体验旅游:农事体验、作坊加工体验;
3、野外生存训练:食物采集、野炊、防寒防暑训练、露营(适合在山区或模拟山区环境中进行);
4、规模、建筑设施及预算。a、建造生态住宅一套(包括居室、厨房、卫生间和一个庭院,150平方米),约需10万元;b、作坊加工区:制作米酒、农家烤肉及袋装食品等,场地50平方米约需5万元。
六、盈利预期
1、投入25万元,当年既可以开始赢利。
年销售土鸡12000只,每只赢利20元,可以获得利润22万元。
年销售土鸡蛋18万只,每只赢利1元,可以获得利润18万元。发展餐饮,水产品销售,垂钓,瓜果蔬菜的销售完全可以维持农庄的所有开支。多年后,种植的四季桂花和玫瑰树都已经长成了大树,有是一笔很大的收入。
这个投资效益的目标应该不算高,这只是最初的情况保守估计,一段时间以后,随着来的人气的增多,餐饮的经营额应该会有较大的增长。
浅谈生态建筑设计 篇2
随着城市的发展, 世界各国的园林绿化建设的经济投入也在不断地递增, 人们对于环境质量的提高也越来越迫切, 人们希望能够充分发挥城市绿化方面的生态效益, 从而保护和改善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环境, 所以生态园林最主要的目的是提倡并大力发展生态效益方面的园林绿化, 让更多人的知道园林绿化对于城市环境的作用, 栾川生态园林作为中原肺叶, 具有生态效应和经济效益, 它给城市环境的改造带来丰富的变化。
1 关于栾川生态园林的概述
栾川是一个绿色的森林王国, 其中总面积已经达到了2365平方公里, 其森林的覆盖率变已经达到了83%, 故有一种“城在山中、水在城中、楼在绿中、人在画中”的最真实的写照, 所以经过蓝天白云下山与水的交融, 人与自然的和谐, 以及美丽的园林景观, 让整个山城充满着诗情和画意, 尤其是栾川生态园林的春色、春意和春景能够让观众迅速地走入心境, 所以栾川一座典型的生态宜居园林城市, 真正浑然天成。
2 栾川生态园林的主要功能
栾川生态园林包含了综合公园、红色旅游、风景名胜、乡镇园林、区域性公园、带状公园等, 组成了一个环境优美, 风景怡人的生态园林区。
2.1 栾川生态园林能协调生态环境
在人类生活与资源利用的情况下, 环境的质量非常重要, 人们的生活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 人们在生活利用资源的过程, 由于有限资源在不断地减少, 环境遭受破坏, 人口密集的都市化地区更需要生态园林的存在。人们要持续生活下去, 更需要提高生活的质量, 调节人类的生活, 使资源和环境能够可持续发展, 保证合理分配资源, 维护生态环境, 所以要想实现人类和谐改造环境, 就必须加大劳动力的投入和资金的投入, 开发相应的生态园林。
以栾川园林当中的伊尹公园为例, 它是栾川县第一座在原有山体地貌改造成的风景名胜古迹, 由于伊尹公园是以山体为载体, 所以是以自然景观为基础, 创造出具有特色的绿色山景, 从而改造了城市的面貌, 优化了人类居住的环境, 是一个集休闲娱乐、观光游览和生态环保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山体公园。
2.2 栾川生态园林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
栾川县通过劳动力的改造和资金的投入, 使园林的发展更加迅速, 不仅可以增加该地区的经济收入, 又能够实现城市环境的美化。栾川县将生态建设与改善人民居住环境紧密结合, 在增加绿色的同时, 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也在不断地提高, 现在栾川县建设了以生态乡镇为单位的城市园林系统。林业的建设, 将青山变成了林农的“金山”。通过园林生态设计使栾川生态园林的综合效益迅速提高, 从而建立了依托森林资源的旅游业, 所以栾川县以森林景观为主的景区就达到了14家, 到了2011年, 全县接待游客就达到了605万人, 所以实现了旅游总收入22万, 森林旅游与休闲服务业年产值达到了3.2亿。
3 栾川生态园林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植物配置需要以绿地的自然情况作为前提
在建设栾林生态园的时候, 需要根椐植物的生态和生态的习性合理地搭配, 配置成乔、草、藤复层植物的群落, 能够遵循植物群落的自然生长规律, 形成良性人工干扰, 这样可以形成一个合理、稳定, 能够实现自我更新的可持发展的植物系统。栾林生态园林可以选择适应栾林气候的乡土植物, 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在引种、迁移和运输过程中的成本。
3.2 植物配置城要考虑四季的变化
生态园林的花木种植是中国传统行业, 生态花木种植的起源可追溯到农业发展的早期阶段。中国人对生态花木种植可谓是情有独钟, 尤其是生态花木种植能生产大量的植物, 并且用于生态园林的设计, 不仅可以美化环境, 增加城市绿化, 而且陶冶情操。植物配置需要考虑一年四季给植物带来的变化, 我们要考虑一年四季营造出来的生态园林的景观, 对于冬季寒冷的时候, 阔叶树需要进行落叶的休眠, 所以在植物的配置时需要注意阔叶树和针叶树的搭配, 使植物生态效益能够在一年四季保持良好的状态。
3.3 生态园林运营过程中需要保护园林植被
在园林绿地当中我们需要营建一个热爱自然植被的风气, 以提供避灾避难的场所, 同时让人们能够近距离感受到绿地的美好, 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处的目的, 满足人们对于生态园林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 同时在运营过程, 如果生态园林中出现了病虫害, 那么就不能用一些化学药剂, 而且是要采用生物学的方法, 对绿地进行生态的保护, 防止化学物质对绿地造成破坏。
长期聘请花木种植专业技术人员, 设备较齐全, 技术力量雄厚。为了保证生态园林项目顺利实施, 项目建设单位建设了生态园林花木种植技术培训中心, 常年聘请一流专家作为项目建设单位的技术顾问, 并定期举办种植技术培训, 这样才能在运营过程中, 保持栾川生态园林的经济效益。
4 结论
生态园林的建设, 不仅需要有城市的建筑作为骨架, 而且还需要有合理的植物与之相配合, 体现景观当中的生态美和自然美, 园林的植物配置需要考虑生态设计的原理, 同时还需要遵循美学的原理。师法自然, 先注意生态, 后建设景观的原则, 另外生态园林的设计还需要根椐经济性、文化性和知识性等方面的内容, 不断地扩大生态园林植物的功能, 充分发挥其综合的功能, 使生态园林能够真正地服务于人类。
参考文献
[1]沈泓.生态园林:园林的美丽意象[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1
浅谈生态建筑设计 篇3
摘要: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基础设施和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大程度的进步。但是由于我国当前建筑工艺落后,能源使用粗放,造成了公民建工程的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随着我国能源储备的不断减少以及环境质量的不断恶化,寻找绿色节能技术并在生态建筑中广泛应用成了建筑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所以本文作者结合当前市场发展的需要和现状,对如何在生态建筑施工中使用绿色节能技术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生态建筑;绿色节能;施工
前言:随着生态建筑建筑工程的发展,社会对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问题也越来越重视。随着我国能源一路报警,各大高校、施工单位和社会团体对节能和绿色的施工技术的研究纷纷提上日程。绿色节能技术范围广阔,它涵盖了包括节能技术、新能源技术、污染处理技术和再生资源利用技术等新型科技,不仅为建筑业的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带来理论基础,也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是提高我国建筑业整体水平和科技含量的重要推动力。可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提高我国的建筑业的国际地位,转变国际形象。
一、生态建筑设计概述
1.1 生态建筑概念
广义上的生态建筑设计,将建筑物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建筑设计。力图通过空间组合、节能环保技术、再生资源材料以及各种生态循环系统实现建筑物内部系统的生态化转换,达到居住条件与资源消耗的平衡。生态建筑设计的最终归宿是居住者优先级,在这个前提下,实现建筑空间的合理布局、节能减耗、资源再生、循环利用,让建筑物与自然环境有机的融为一体。但是生态建筑设计并不是无原则的概念主义设计方式,而是讲求一定的设计原则,注重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科技与传统的有机统一,而不是混乱的各种技术的堆砌。使用生态建筑设计,是以保护自然环境与人类居住环境为目的,不能以牺牲其他自然环境来提升一部分人的居住环境。
1.2 当前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现状
“十一五規划的”提出的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结构的目标,我国的经济结构开始了转型,由粗放型经济像集约型经济转变,提高产业科技含量,降低单位能耗,保护环境是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之一。近十年来,我国生态建筑中的绿色节能技术无论是在设计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上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对比,我国的生态建筑设计、绿色环保材料的开发和使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生态建筑的内部空间规划有待提升、绿色节能技术的推广面积、应用比例和范围需要提高。以单位面积的采暖施工能耗为例,发达国家整平均体水平是我国的2.5-3倍,房顶热量消耗为4倍,外墙热量消耗为3.5倍左右。
我国在建的500亿平方米的商品房中,90%以上属于高能耗的施工建设模式,生态建筑设计的比例严重不足。此外,建筑设计生态化的趋势还很不明显,绿色环保材料的使用不足原材料的1%。工程为了节省建筑成本,不惜以提高建筑的使用成本为代价,缩减生态技术应用比例。这些问题都阻碍了我国建筑设计生态化的发展趋势。此外,生态建筑施工中的染废弃物处理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不仅时常发生扰民事件,而且在处理过程中也会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和有毒物质,加剧了居住环境的恶化。
二、建筑设计生态化要点以及未来趋势
2.1、保暖防寒的生态化设计
采暖、保温是我国北方建筑中必不可少的施工内容,根据作者的研究,当前我国北方的生态建筑中,大部分使用的是集中热水采暖,还有一部分使用小区地暖。前者会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和盗用,而后者的使用成本较高且技术成熟度不够,一些经济基础较差的居民难以承担起使用和维修费用。对此,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节能采暖技术,利用循环水系统,通过套管进行管道连接进行供暖,相比集中供暖,循环水采暖技术不仅取暖效率提升了30%,而且节约了北方冬天宝贵的水资源,延长了供暖时间,提高了热能利用效率。体现了生态建筑节能的设计理念。
2.2、屋顶节能生态化设计
屋顶是建筑物承受太阳照射的主要结构,其设计理念也是当前设计中争议最大的一部分。当前建筑工程中存在着对于房顶形状和建筑材料设计的理念性争论,部分学者认为应该从扩大房顶面积,提高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率这一角度进行房屋屋顶设计;另一部分专家坚持认为改变房顶结构,减小承受太阳辐射的面积,为顶层用户提供足够的保护功能。
笔者看来,为了达到节能绿色环保的目的,可以适当牺牲房顶的可利用面积,采用多种结构设计,使用绿色植物等材料为建筑物提供天然的保护,或者直接使用天然植物屋顶结构。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还可以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此外,对于太阳能的利用,可以用其他方式进行悬挂,比如侧壁悬挂,提高建筑物外立面的使用率。增加建筑物设计中的节能理念
2.3 建筑施工中生态化能源的使用
2.3.1 新型环保液体燃料的使用
目前生态建筑施工中使用的醇基液体燃料大多数是甲醇为主,也有加入少量的工业乙醇,混配的醇基液体燃料。由于甲醇热值较低,燃料消耗量是柴油燃料消耗的1.8倍。但由于醇基燃料燃烧完全,再配置效率高的施工设备(汽车、大型施工机械等),使其热效率提高,甲醇燃料消耗量与柴油比完全可以达到柴油的1.3倍。所以在众多的绿色燃料中,醇基燃料由于具有来源广泛、丰富、排放低、燃烧彻底清洁卫生、节能环保,深受广大建筑设计师的喜爱。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广为使用。当前国家要做的就是大力降低制造成本,普及推广醇基液体燃料在生态建筑中的使用程度。
2.3.2 其他绿色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随着国家对生态建筑建筑物环保节能要求的进一步提高,设计者和施工者要更多的考虑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比如因地制宜的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水电能等可再生资源引入生态建筑主体,降低对常规能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性。由于可再生资源对建筑物的损坏较小,从长期来看,使用可再生资源一般可以在20年左右收回建筑设计和施工成本,达到环境效益和经济成本的统一。
总结:
综上所述,生态建筑中绿色节能技术的使用受成本和技术因素影响较多,况且依照我国生态建筑物的发展现状来看,绿色环保材料本身的产量和质量也需要不断提升。本文作者结合当前生态建筑中的技术材料现状,对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够推动我国建筑施工的进一步生态化。
参考文献:
[1] 傅筱.让技术适宜——集筑得失 [J].城市环境设计.2012(1)
[2] 万受众. 我国新型建筑材料开发及应用 [J]. 浙江工程学院,201210(12):112 - 130.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问题 篇4
作为当代学生的我,在入学前对于“生态文明”没有具体的概念。入学后,在授课老师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专题后,我对生态文明建设有了初步的认识。此后,适逢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结合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有些许浅见。
一、如何理解生态文明的定义,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想要建设生态文明,首先必须清楚什么是生态文明。文明——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的积极的进步的状态和成果。生态——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等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构成的系统。生态文明——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社会文明形态。从纵向的维度,把“生态文明”看作人类社会最高的文明形态,是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时代,后在工业等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之上促使人们寻求一种新的、超越其上的文明;是全方位的,其包含生态化了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一种多元的、互动的、系统的、整体的、和谐的、稳定的、循环的和可持续的。因此我认为从这个层面上理解生态文明其应当包括:富足、循环的物质文明,多元、宽容的精神文明,民主、有序的政治文明,公平、公正的社会文明,以及良好、持续的生态文明。而从横向的维度,是把整个社会文明划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这也是十七大报告中“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的 1
几个方面;这时生态文明概念主要是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它与其他文明互为前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这需要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作后盾是不行的,没有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制度安排也是不行的,没有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更是不能持久的。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方面的建设如果最后造成人类自身家园的破坏和丧失,是谈不上文明的。因此,生态文明与其他文明是相辅相成的,它构成了和谐社会的生态基础。
其次,我们该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在党的十八大专题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胡锦涛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我们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二、建设生态文明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当代中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有哪些?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注意选择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大多采用低水平、低效率的粗放型经营方式,忽视了生态效益,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这些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与日俱增,因此,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等经济目标的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我国目前面临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比如:1.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为2。8万亿吨,居世界第六位,但由于人口数量多,人均水量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2.土地的荒漠化和水土流失:20世纪70年代,我国沙化土地面积平均每年扩展1560平方千米,到2003年,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已达174万平方千米;3.森林资源贫乏和草地退化:近年来,虽然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呈上升趋势,但天然林和成熟林的比例却不断下降,人工林面积虽然有所扩大,但林相单一,保护生态的功能要逊色许多;4.生物多样性减少:我国目前有3000种处于濒危灭绝状态,据联合国《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名单中,我国就占156个,约占其总数的1/4;还有气和固体废物的污染、荒漠化和沙漠化威胁及海洋生态恶化等等一系列问题。
三、如何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文明建设问题?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党章,把建
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首次明确下来。党的十八大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在胡锦涛总书记的多次重要讲话中均提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文明建设问题,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比如: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协调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之间的关系;2.全民动员,共同行动:要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让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人人都有责任,各行各业都要身体力行;3.大力开展媒体宣传: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尤其面对处于领导位置的人,更要大力宣传及贯彻生态文明观;4.政府体制改革:在过去建设的不足方面做出反思,尽快地弥补体制的缺陷,不能单纯地以GDP作为政绩考核的唯一依据;5.健全法律法规:惟有环保规则成为既定的制度和法律,防污治污的综合性约束机制才能真正的在社会中全面建立起来;6.加强大众的生态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生态道德修养要树立新的系统观,价值观,经济观,消费观,科技观,营造培育全民生态道德意识的社会氛围,、特别要重视青少年生态道德意识的培育和提高,只有使人们从小就懂得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道德观,才能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构筑起牢固的生态屏障,才能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切实防止破坏生态的悲剧重演。
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拓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提出的更高要求,必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其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迫切需要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只有实现了生态良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有坚实的生态基础;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和谐才能得以实现。
我们需要明白,地球环境是所有人和所有生物共有的财富,任何人都不能为了局部和小团体的利益而置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于不顾。搞建设求发展要保护环境,顺乎自然、尊重自然规律,改变违背自然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 生产生活方式。要转变自然资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传统观念,代之以“资源有限”、“资源有价”的新观念,要用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共存共荣的生态自然观,代替人是自然主宰的强权自然观。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环境保护与建设隐患大、矛盾突出,生态环境建设任重道远。
虽然我国现在存在着很多环境问题,但是近年来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我坚信,当每一个国民都具备了生态文明的理念,当惩治污染的相关法律臻于完善并付诸实施,当建立
起了环保公民意识,当污染者在社会中成为过街老鼠,当地方保护主义和官僚特权成为众矢之的,我们山青水秀的大好河山一定会重现。
我相信中国会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和谐我愿意为建设美丽的中国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比如:使用布袋,尽量乘坐公共汽车,倡步行、骑单车,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拒绝过分包装等。
主要参考文献: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 篇5
20110141 赵玉梅
2011级动科2班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通过学习十八大会议精神,感触颇深,这是一次胜利的大会。这次大会的亮点之一就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扩展到包含“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次对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得特别充分,强调它重要的战略地位,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理念方法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胡锦涛说,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建设生态文明与全球严重的环境问题密切相关。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没有充分注意选择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 ,大多采用低水平、低效率的粗放型经营方式 ,忽视了生态效益 ,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国目前面临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首先是水体污染严重。目前我国每年废水排放总量为 400 多亿吨 ,大大超过了环境容量 ,导致全国约有 50 %的地区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 ,约有一半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 ,还有 3.6 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其次是大气污染严重。在实行环境统计的 300 个城市中 ,70 %处于或超过大气环境质量三级标准。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超过 20 亿亩 ,约占国土总面积的 1/ 6 ,涉及近千个县。此外 ,还有荒漠化和沙漠化威胁 ,海洋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一系列问题。我国能源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且分布不均衡。我国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国70%多的国土不适宜和较不适宜大规模工业化、城市化的开发利用,土地等稀缺资源的约束也将强化。我国生态环境也非常脆弱,全国森林覆盖率20.36%,不及世界30%的平均水平,沙化土地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5,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3,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巨大,环境污染严重,人民面临的生存环境比较恶劣。这些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与日俱增。因此 ,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在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等经济目标的同时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生态方面来看生态文明的建设将带来许多益处。第一点:生态文明是经济转型的方向之一。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将推动构建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间的矛盾,走出一条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道路。
第二点:生态文明建设可以解决许多群众问题。目前,生态环境问题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一些群体事件由环境污染事件转化为了人民群众对政府政治决策的不满。所以可以在生态环境领域进行突破解决部分这类问题,这是因为在这一领域的相对而言既得利益群体的改革阻力会比较小,而且这又是目前人民群众重点关注的领域。可以先完善生态环境立法,试行由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到生态环境领域的政治决策中,让人民群众对涉及生态环境的政策及项目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第三点: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就是说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涵。生态文明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肥沃的土壤:动听的歌声、壮美的画卷、优秀的文化创意及丰富的旅游项目等都来源于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第四点:生态文明是社会民生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康社会建设的深入,群众关心的社会民生问题,不再单纯是“吃饱穿暖”,而是更高层次的物质与精神的需求。其中,对于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群众对乱砍滥伐森林的关注就可见一斑。而且据调查统计,生态环境问题也是很多富裕人员移民海外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建设好生态环境,对于改善社会民生具有重大意义。胡锦涛指出,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着重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形成全社会节能的良好风尚。以工业、交通、建筑为重点,大力推进节能,提高能源效率。加强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进展。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废物回收利用、余热余压发电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同时要形成全社会节能的良好风尚,人人树立从我做起,提高节能减排意识,使生态文明观念成为13亿中国人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自觉行动。
第二,加快污染防治,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好转。加强环境保护,全面实施污染防治重点工程,积极推进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及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等工作。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推动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同时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多方面来推进污染综合防治,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好转。
第三,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要紧紧围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加快发展引导和实现科学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技术、保护与利用各种自然资源的技术、可使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改善的综合治理技术和绿色过程的技术、生态微生物工程、环境友好工业等资源节约型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也应该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首先:,我们应该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的理念。大自然 提供给人类可资利用的资源是相对有限的,对于我国来说资源更是有限。因此我们要大声呼吁改掉人们一直以来“地大物博”的优越感。树立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的理念。目前我国面临的日 益严峻的生态状况告诉我们:必须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 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 中的一员。树立珍爱和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我们在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不能违背经济规律,同样也不 能违背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规律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 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对它承认与否、认识与否,违背了 规律都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其次,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带头倡导周边的人使用低碳生活生活方式,例如: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多走楼梯,还能锻炼身体,尽量不用一次性塑料袋,改用可循环利用的布袋,、节约用水,洗菜的水可以拖地冲马桶浇花,认为把水龙头开到最大才能把蔬菜盘碗洗得更干净,那只是心理作用等等。其实一些看似很细小的事情没有什么大的作用但是如果大家都这样做了还是会有很大的效果的。
最后,在书本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将学习作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范围,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质和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世界在不断变化,知识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掌握最新的技术和最有效的方法。所以我们应该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并用其发明创造出更多低碳环保的设备或者方法。
浅谈生态建筑设计 篇6
中国家电生态设计体系初建冰箱生态设计国家标准实施
“这是中国国内标准第一次对家电产品生产的源头--设计环节提出生态设计要求,这也是该标准的意义所在.”谈到已于9月1日正式实施的GB/T 23109-<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生态设计电冰箱的.特殊要求>时,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白连社对<电器>记者说,“目前这一标准已经把越来越多的企业注意力吸引到产品生态设计这一领域.”
作 者:秦丽 作者单位: 刊 名:电器 英文刊名:CHINA APPLIANCE 年,卷(期): “”(11) 分类号: 关键词:浅谈高层建筑的生态设计 篇7
所谓的生态建筑, 就是将生态学原理实施到建筑设计中而产生的建筑。根据建设地的实际自然条件, 并结合生态和科学建设的原理, 利用现在技术手段, 并科学的安排各项生产组织和建设, 使建筑工程与生态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为了让生态建筑实现其环保的目标, 必须使用现代科技进行辅助生产。生态技术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属于交叉的行业, 它是以生物的方法作为研究的平台, 再利用建筑设计的原理和生态化的理念, 加上气候学等方面的知识, 采用现代高科技技术, 最终形成的一项系统的建筑生产体系。
一、建筑的生态设计
自然生态系统创造了人工生态系统, 首先要实现的是物质流之间的平衡, 就是生态平衡, 同时, 还应看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所以, 建筑的生态设计, 就是根据生态建设的原理和方法, 实现人、兼职、自然三方面和谐发展的目标, 营造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这也是达到各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主要途径之一。
生态建设的基本理念就是, 从建筑的材料、技术、形式等各环节出发, 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地理位置, 通过科学的方法做整合, 实现建筑内部的定能耗, 并实现建筑的环保和隔热, 通风, 采光等问题, 让建筑和自然生态之间能有一个好的发展, 保证建筑内部能有一个良好的调节气候的机能, 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共生融合的良性循环系统。
二、生态设计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生态设计手法要运用到建筑中, 就需要在建筑中的各个环节开展生态建设, 一般来说,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平面布局
高层建筑的选址很重要, 布局情况要适合整个环境的整体要求, 利用建筑物来改善改区域的气候和环境, 实现高效节能的目标, 使其与环境和谐发展, 具体手法有:
(1) 首先要有良好的通风环境, 开敞南面空间, 更好的利用夏季自然通风和采光, 北面留出的空间, 利用植被和环境的布局还改变冬季的“恶性风流”等问题。
(2) 一个开敞的自燃环境对生态的维护有很好的作用。多增加水和草的覆盖率, 减少硬质铺地和水泥地, 通过水和绿色植物来降低温度, 以便形成一个自然空调, 改善夏季炎热的气候。
(3) 建设可调节的植被, 这样做可以改变对传统绿色植物的片面理解。在南边广泛种植落叶乔木, 夏季叶茂遮阴, 到了冬季, 枝叶可以将阳光照射到室内, 北侧种常青树, 在冬季可以起到挡风遮沙的作用。
2、建筑外墙
(1) 双层外墙的设计, 可以有效的形成复合空间, 让空气在有效的空间反复循环和流动, 在夏季, 可以自然的带走热空气, 形成对流, 还可利用“热虹吸”作用, 把热空气由下而上的抽吸, 对流空气的形成可以达到良好的降温作用, 而冬天, 空气的对流可以实现保温, 降低了因采暖而消耗的能量, 同时还能降低噪音。
(2) 外墙遮阳的生态设计就是将遮阳作为一项功能性构件, 再与建设建设结合在一起, 是一个过渡性的构建。利用各种遮阳材料, 建立起遮阳的构建, 同时还丰富了建筑立面, 通常的做法是:
(1) 可控遮阳:对于气候多变的地区, 遮阳结构的设计可以根据气候特征来调节日照的面积, 利用百页系统, 实现最佳的遮阳、通风和采光; (2) 延伸遮阳:应用导轨将遮阳体延伸或收缩, 以调节遮阳的效果。 (3) 自然遮阳:墙面的攀藤植可以在遮阳和调节温度的过程中, 将温度降低3-5℃, 还带来了较好的视觉效果。 (4) 百页遮阳:固定的百页除了祈祷遮阳的作用, 还可以通风, 材质有铝合金和混凝土薄板。
3、太阳能的利用是生态建筑的目的之一
太阳能是现代生态建设中最关键的自然能源之一。太阳能的主要使用方式是利用屋面太阳能集热器来控制室内的温度, 并提供相应的能源, 还可以在屋顶设置太阳能光电板, 太阳能发电也是一项绿色能源, 与生态设计的目的十分吻合。
随着研究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建筑开始使用太阳能, 而使用的方式也在不断增加, 太阳能电池可以很好的使用在建筑设计中, 形成一种新型材料, 成为建筑的一部分, 如太阳能光电屋顶、太阳能电力墙以及太阳光电玻璃。这样不仅可以吸收更多的阳关, 产生更多的能量, 同时不影响建筑外观, 集中多想功能, 如装饰、保温、发电、采光等等, 这些都是未来建筑的新发展。
结束语
高层建筑是空间与环境艺术, 但也是工程建设的综合体。现代高层建筑使用生态设计, 在最大程度上节省了能源, 提高了环境的舒适度, 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是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城市中高层建筑的数量迅速增加, 而它们的功能和结构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高层建筑对城市的影响如交通、能源、环境等越来越大, 可见, 生态技术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意义重大, 同时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也应该是建筑发展的趋势。
摘要:生态技术在高层建设计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经济发展为主的新环境, 根据现代建设生产的实际情况, 综合分析了生态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生态建筑,生态技术,高层建筑,运用
参考文献
高层建筑生态设计问题浅谈 篇8
【关键词】城市化;高层建筑;生态设计
随着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在城市化水平飞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寸土寸金”的现象在各大城市笔笔皆是。于是高层建筑成为在有限土地资源下城市空间向竖向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高层建筑的生态设计应该受到更广泛的关注。
1.城市高层建筑的弊端
高层建筑对于解决人口向城市过度集中、城市规模迅速扩大有一定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有利于空间的集约使用,有利于城市公共资源的共享,但不容忽视的是,高层建筑的设计问题也会给城市生态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1.1高层建筑的巨大体型形成阴影区
高层建筑体量巨大,能大范围地遮蔽日光,形成面积很大的落影。这些阴影对周围地区的空间性质造成较大的影响,遮蔽了附近房屋的阳光,使一些房屋常年处于阴影之中,造成空间品质上的影响。
1.2高层建筑对局部小气候的改变
在高层建筑集中的地区,局部小气候将导致一些异常的变化。如风速的加大,造成较强的空气气流,形成“峡谷风”现象;风力环境的复杂性变得更明显,如产生气旋涡流,形成旋风;风吹到高层建筑上,一部分气流直冲向下,影响到地面建筑和行人安全与舒适度。
1.3形成“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本身具有“热岛”效应,特别是在城市中心地区,由于建筑密度大,高层建筑密切聚集,居民生活如取暖、使用空调等人工热排放加大,“热岛效应”越发显著,夏季市区气温要明显高于城市周边地方,且昼夜温差缩小。有关资料显示,在浦东高楼林立的区域内,夏季平均气温高于市郊1.6℃。由于通风性能差,不利于污染物的清除排出,大气污染可能导致各类疾病的发生。
2.城市化进程中的高层建筑生态设计策略
现代城市绿色生态型建筑设计应具备以下设计理念:舒适化的设计理念、运用自然体系设计理念、自我调节“生命体特征”理念。因此,在生态设计理念下,建筑设计时应注重营造完整的生态系统,注重建筑与自然生态的平衡,同时最大限度考虑建筑节能,具体应遵循以下设计思路:
2.1注重生态型高层建筑空间组合设计
高层建筑空间设计首先要考虑到建筑空间的组合,庭院空间、工作场所的充分利用以及空间的经济性,生态设计的空间分区要进一步考虑到节能和舒适度。从使用功能来说,建筑内部不同的空间对温度、自然光以及景观的要求不一样,普通办公室对温度要求较高,会议室和多功能厅,门厅、走道和楼梯交往空间等对温度的要求相对较低。因此,可以把交往空间作为内部和外部环境的缓冲区域,其温度比较接近于室外,形成室内外温差的梯度转换。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另一方面可有效缓解室内外剧烈的温度变化造成对人造成的不适感。生态设计发展了传统设计的方法,从功能分区上、动静分区进一步扩展到光、气、舒适度的环境缓冲分区。在确定交通核心位置时,不仅仅出于经济性和结构均匀性的考虑,也出于热工效应和环境舒适性的考虑。最有效的平面空间布置是东西向双核,南北为主朝向的模式。这样,电梯厅、楼梯和卫生间有了自然的采光和通风及朝外的视野。
2.2强调建筑物结构体系的生态化
人类的建筑活动自古以来就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涉及生态问题,人类文明是在模仿自然和适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因此建筑创作需要不断地从自然界中汲取灵感。建筑结构形态对自然界的模仿不仅蕴含着高超的技术含量,而且还体现出极富张力的美学特性,采用与生长环境相适应的结构是最佳的结构形式。
2.2.1树的结构形式。以树根、树干、树枝组成一个牢固的支撑体系,能承载起整株“植物”的重量,抵抗水平荷载,以最合理的方式传递力。同时,保证了“植物”的健康成长,在错落有致的树枝、树杆间保证每个部分充足的日照。
2.2.2竹的结构形式。竹子具有外直中空、劲节挺拔的外形特点。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说,竹子直径与高度之比如此悬殊,而能在劲风中不屈不挠,原因是其中空和节段的结构。这种结构特点可以应用到高层设计当中,不但外形有节节相生的竹子形态,大楼内部可以做挑空处理,增强其抗震性。
2.3做好建筑物的“表皮”生态设计
“建筑表皮”是指具有改变建筑室内外物理环境功能的建筑外围护结构,如外墙、屋面和底层架空的楼板以及遮阳设施、表面绿化等。建筑表皮作为内外空间的转换介质,通过室内外物质、能量、信息等交流对物理环境因子具有反射、吸收、透射和转换等作用,不同程度地改变建筑室内外物理环境的品质。建筑表皮所使用的材料及其构造方式不同,会对室内外声、光、热等物理环境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传统的建筑设计多关注表皮的装饰功能、视野以及表面视觉机理等的建筑学因素。而具有生态环境的建筑设计也会同时关注表皮的控制和支撑功能:关注太阳辐射热、自然光、风、人的生理舒适度、烟雾和有机化合物气体的污染等要素。
2.4在建筑形态设计时应着重考虑生态与节能
绿色生态型办公建筑的形体应该是有利节能的。建筑师熟悉建筑形体系数与能量损失的关系。球体的形体系数最小,其次是圆柱体,再次是方柱体。形体系数是影响建筑热量得失的重要因素,建筑形体系数越大,传热损失就越大。较小的形体系数不但有利节能,还意味着潜在的围护结构建材的节约和优化。
结语
高层建筑已成为许多城市建设的热点和亮点,作为城市化建设中的耗能大户,应加强生态设计的研究,运用整体的系统科学的方法运用生态原理进行分析,将生态化设计落到实处,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志峰、蔡方.现代城市管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4
[2]孙大明、田慧明、周志仁.绿色超高层建筑设计的重点与难点探讨[M]. 2001:23
作者简介:
王伏(1982.06),汉族,河北省沧州市人,本科学历,助教,黑龙江省牡丹江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建筑结构施工。
【浅谈生态建筑设计】推荐阅读:
生态建筑与建筑生态化01-20
生态建材与生态建筑05-29
生态建筑节能设计11-27
生态建筑特点10-17
生态居住建筑05-12
生态建筑设计理念06-26
生态居民建筑设计12-11
现代建筑的生态设计07-04
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10-26
绿色生态建筑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