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构建主义教学论文

2024-05-08

大学英语构建主义教学论文(精选12篇)

大学英语构建主义教学论文 篇1

1. 构建主义与体验式教学

构建主义 (constructivism) 理论源自认知心理学。皮亚杰 (J.Piaget) 最早提出了“认知结构说”, 后有学者从认知结构的性质与发展条件、认知过程中个体主动性的发挥、有意义学习理论和发现学习理论方面进行研究, 逐渐形成了构建主义的教学观。构建主义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 而是由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使用必要的条件和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1]。

角色体验式教学法最早是在美国社会学家范尼·谢夫特和乔治·谢夫特联合编著的《关于社会价值的角色扮演》中提出的。角色体验式教学法是首先由教师创设一种情境, 通过师生共同交流, 对知识进行整合, 然后学生扮演相应角色, 获取体验, 以便更好地理解与消化相关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社会性与实践性, 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根据学生情况创设情境, 调动学生积极性, 便于老师对学生进行测评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2]。

构建主义和角色体验式教学都强调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构建主义更多的是从认知行为的角度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 而角色体验式教学更注重教学的实施过程。这两种教学方法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 基于构建主义实施体验式教学的方法, 取其优点, 避其弱点, 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将收到更好的效果。

2. 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如今的大学英语教学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存在很大差距。因此, 大学英语要偏向于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并且不断改进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目前多数高校都使用了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改变以教师教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但是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只是把原有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 没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发挥教师的教学个性, 收效甚微。因此研究一套可行的教学模式, 为大学英语教学构建体验式、情境式的教学环境, 构建开放、愉快的教学过程,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实现教学与应用的结合[3]。

3. 基于构建主义的大学英语体验式教学模式

基于构建主义的大学英语体验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为主导, 注重对学生所学知识的重新构建, 利用多种手段和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协作学习和互动教学, 在教师主导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3.1 更新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以教为主, 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和控制者, 主导学生学习的全部内容,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仅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和概念, 没有独立的思维空间, 而是机械地记忆, 这种教学观念和模式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新的基于构建主义的体验式教学观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动探索者, 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 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 或者提出教学目标或要求, 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理解认识并重新构建知识意义。改变传统以教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 建立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教学新模式, 把学生以兴趣和学习情况进行分组或分层教学, 构建立体教学新模式[4], 引入影视文学教学和角色体验式教学, 让学生置身于现实交际场景中, 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主要以学生参与为主, 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构建为教学过程, 以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为目标, 实现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的有机结合,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2 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

传统教学中教师利用教学媒体把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 既单调乏味又一成不变, 缺乏互动性和灵活性, 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提供任务, 促进学生互动与交流, 还要通过创造良好的氛围, 创建有趣、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 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主动进行语言的学习和交流, 使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的压力和乏味, 使语言的交流和学习更畅快。课堂教学的组织方式要不断更新,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协作方式, 及时进行会话交流, 最终实现意义的构建, 激励学生进行思考, 重构知识之间的联系。例如可以在教学中加入游戏、比赛等教学环节, 引入影视文学课并进行角色扮演, 让学生多参与, 多体验, 真正达到自觉愉快的学习效果。

3.3 构建网络教学新模式

网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教学课件、教学案例和设计等教学资源, 供学生下载学习, 网络教学跨时空性及自主学习的特点, 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也方便了学生随时学习的需求。传统网络教学中资源内容单调、方式单一, 往往都是教师提供资料, 学生共享资料较少, 要注重学生再构建知识的总结与展示, 让学生对其进行评价及探讨, 在网络中进行交流, 有助于进一步对情境和语言的体验。

3.4 构建体验式教学新模式

体验式教学可以分成多个层次进行, 通过角色扮演、体验感悟和话题讨论等方式进行角色体验, 进而重新构建情境和知识意义。构建体验式教学课程体系, 形成多层次、开放性、实用化和以“用”为目的的课程体系, 根据课程体系设计多样性教学场景, 建立有效的体验式教学流程, 既让学生遵循一定的规律, 又不失灵活和想象的空间, 创造交流共享和体验情境重建的条件, 记录并分享学生的体验过程。体验式教学应以有利于创建良好的体验环境为基础, 以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为方向, 以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和自学能力为目标。可以根据知识点不同创设面试表演、商务谈判, 辩论比赛、模拟剧情等情境, 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表演。分组进行表演并摄制成作品进行比较、评价、交流共享, 在这里既进行角色体验式学习, 又进行体验感悟和构建知识结构。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又能充分发挥个体创造性和特色, 让学生自觉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再创造, 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成就感, 强化学习效果。

4. 基于构建主义的大学英语体验式教学应用时要解决的问题

重构师生角色, 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当学生的合作者和引导者, 学生则是知识建构的主动探索者, 两者平等协作, 互相促进, 师生和生生间是互动的。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情境创设和教学过程的监控及教学效果的评价中, 师生应共同探讨和分析, 互相交流、互相监督, 共同参与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不是知识的主要讲授者, 学生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情境的创设相适应, 大学英语教学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内容, 要根据不同内容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情景模拟与表演, 在情境体验和总结进行大学英语的学习, 情境表演和情景模拟的过程中能综合使用这些内容。

增强学习体验, 构建启发式、互动的、情境模拟教学过程, 让学生的学习体验具有方向性、目标性、互动性, 构建的教学环境要具有互动性、启发性和愉悦性, 能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参与的积极性, 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知识意义, 培养综合能力。

5. 结语

构建主义教学和体验式教学都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都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 基于构建主义的大学英语体验式教学既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又在一定的教学目标下创建启发式、互动的、情景模拟教学模式, 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效果,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教师和学生要努力适应教学角色的转换, 都是学习的参与者和合作者。

摘要:本文在构建主义和体验式教学理论的基础上, 阐述了基于构建主义的大学英语体验式教学新模式, 并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应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关键词:构建主义,体验式教学,大学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宋宜贞.建构主义理论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J].江苏高教, 2012, 3:86-87.

[2]李一鸣.谈角色体验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 2012, 5:55-56.

[3]吴杜娟.基于建构主义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讨[J].人文教育, 2013, 6:292-293.

[4]王红毅, 杨琼琼.大学英语多元立体教学模式研究[J].外国语文, 2012, 8:125-130.

大学英语构建主义教学论文 篇2

和谐社会发挥作用

学院:机电学院

班级:B120

5小组成员: 刘星雨0614120527刘叶爽0614120517

刘冲0614120501王钰铭061412052

3张艺飞0614120524李付增061412051

4张靖晨0614120533厉晓峰0614120515

执笔人:刘星雨

完成日期:2014年6月7日

【摘要】“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后继力量。

【关键词】学习,创新意识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对人类追求和谐美德美好传统的扬弃与超越,是对现实中国与世界经验教训的批判与反思,是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再认识与再总结。中国正面临着新的战略机遇期,各种矛盾日益凸现;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正在给我们的应对能力提出挑战;党执政的社会基础需要继续巩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此种社会的建设,从社会的层面看,就是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及其制度等的建设;从大学生的层面看,就是对大学生和谐美德的呼唤。“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后继力量。

首先,我觉得我们应该培养和谐的社会意识。因为意识决定行动,意识是行动的前提,有意识才使得有行动的可能,这充分说明了意识的重要性,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在意识方面绝不能落后。

那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呢? 在我看来,我们应具有公平正义的意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还应具有刚正不阿、坚强勇敢以及积极进取的意识等等。只有拥有了这些意识,我们才能真正在社会生活中提高自己。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融入现在这个错综复杂的社会。

其次,我们要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这是我们能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我学习的是数学,我想说的是大学的数学无论是从广度上来说,还是从深度上来说都不比小学和初中。因此,要学好专业知识,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行的。如果你想学好专业知识,你就必须下狠功夫,努力专研

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大学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创新活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各方面的创新活力,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作为先进知识的掌握者,民族创新精神的养成有赖于大学生的拉动。从大学生群体中流溢出的科学文化精神,从大学生群体中走出的富有创造能力的人群,其自身所带有创新的活力,播散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要以提高民族创新能力为己任,全面发展,学习科学精神和勇于创新精神,形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在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各个领域中,全方位寻找自身所属的位置,加强基础性、前瞻性和前沿性的科学研究,努力解决带有全局性、基础性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不断增强国家整体实力。

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文化基础大学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其自身所蕴涵的文化力量,在与社会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起着引领和整合的作用,大学的文化辐射,在不断地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作为大学文化的引领者,大学生应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要有较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修养。除了自己所需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应具有适应自己将来工作需要的外语水平,“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片面口号早已过时。列宁说的好,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所以只有全面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才能大有作为,畸形片面的知识结构,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大学生应以一种守望的精神,入世的态度,勇敢地承担起社会教化的责任。当前,在社会思想、文化、价值多样的形势下,大学生群体要以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对人类社会长期积累的文化进行严格的选择、认可、加工和整合,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要发扬大学生群体创新的品格,提炼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新的大学精神,并使之成为大

学乃至社会的一种文化意识,塑造出适合全社会的人文和科学精神,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品位,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国大学文化所蕴涵的人文、科学、创新等精神,让它服务社会,引导社会文化潮流。要发挥各种文化沟通和融合的桥梁作用,用大学文化整合社会文化,将大学的责任、大学所崇尚的精神以及大学“润物细无声”的教化功能,渗透到当代中国的文化理想和精神生活中去,丰富和提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和品质,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抵制和消除腐朽、没落文化,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水平。总而言之,在这除旧迎新的时刻,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大学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为最终实现全社会的和谐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能量。

参考文献:

大学英语构建主义教学论文 篇3

【关键词】构建主义 高中英语词汇 互动式教学

英语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在讲解词汇的过程中,由于内容比较枯燥乏味,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词汇教学的效率不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引入了互动式教学模式,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词汇教学的效率,并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词汇提供了便利。

一、互动式词汇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构建主义

1.学生要成为主动构建者。学生要成为主动构建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学生应该发挥主体作用,用探索、发现的方法去发现构建词汇知识的意义;第二,在构建词汇知识意义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的活动构建词汇知识意义,并对学习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收集资料证明自己的理论;第三,要通过联系的思维方式,将自己学到的知识与相似的知识进行联系,通过对两者进行比较加深对词汇的记忆。

2.教师要成为学生构建意义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学生构建意义的引导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通过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助力;第二,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设情境,在创设情境中应该将要学习的词汇和相似的词汇包含在内,创建两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当前学习词汇的意义;第三,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可以采取小组谈论或者是辩论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词汇,并在此期间,培養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引导学生构建合作的意义。

二、基于构建主义的高中英语词汇互动式教学

1.转变教师的英语词汇教学观念。在高中英语课堂中,教师应该引入互动式教学方式,通过师生之间的友好沟通,加深学生对词汇的记忆,从而实现英语词汇教学的目标。在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认为背诵单词是学生课后应该做的事情,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只是领着学生读几遍单词,简单的讲讲单词的意思,然后就进行其他内容的教学。这样的词汇教学方式不仅没有给学生留下深刻记忆,而且加重了学生课后的学习压力。甚至有的同学不背诵单词,从而导致英语学习跟不上进度,最终自我放弃。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提高对词汇教学的重视程度,为了解决学生记不住单词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词汇教学中引入互动式教学,通过轻松有趣的课堂教学帮助学生记忆单词。

2.在词汇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词汇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学习知识。教师在互动式教学课堂中,应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答,并对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进行评价,并在课堂上采用各种有趣的方式,开展词汇实践活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词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法、实物法等有趣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体现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在教学中开展游戏教学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词汇。在英语教学中,词汇是一切教学的基础,尤其是在英语阅读理解分析教学中,若是学生掌握的单词量少,将会增加阅读理解分析教学的难度,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词汇,教师可以将文章中含有陌生词汇的语句提取出来,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比赛的方式让学习进行词汇竞猜,猜出最多的小组获胜。学生在猜测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解释,这样就会使课堂的气氛轻松愉悦。当学生竞猜结束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翻译,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词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Art》文章的时候,可以将课文中有关重点单词 adopt、attempt、conventional、technique 等的句子提取出来,然后学生去猜测单词的意思,当学生猜出来之后让学生翻译课文,从而加深学生对单词的记忆程度。

三、结束语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词汇是学习英语知识的基础,若是学生的词汇量不够,将会增加英语学习的难度,尤其是在阅读理解中,若是学生有很多的词汇不认识,就不能正确的理解文章的意思,这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学习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提高对词汇教学的重视程度,在构建主义下开展互动式词汇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宏祥.解析建构主义指导下的高中英语反思性写作教学[J].中学生英语(高三版),2014(4):26.

[2]张宏祥.解析建构主义指导下的高中英语反思性写作教学[J].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9):92.

大学英语构建主义教学论文 篇4

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英语课堂教学内容滞后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原有的英语课堂教学主要采取讲授式的教学形式,英语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注重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比如说词汇、短语等内内容的讲授,主要目的是为了应付四六级考试,但是随着近些年来教育部门加大了对教学改革的要求,对教学大纲、教材的开发以及教学评估等都进行了改善,然而在实践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式的影响,在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中仍旧采取语言知识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导致教学资源不能被充分的利用,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无法得到提升。而且由于以英语语言为主的英语教学内容较为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无法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英语课堂教学中,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基本要求。

2.课堂教学形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英语教学课堂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不论是教内容的选择、教学的进程以及教学活动的设计上主要是以教师为主,而且最终考核的方式也是由教师为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去教导学生,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很难得到保障,虽然有些教师有意识的转变与创新教学的方法,但是以教师为主的教学课堂上,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让旧比较单一,最终的教学实效性不能够有效提高。而且以教师为主的课堂形式上教师与学生实际互动的机率少,也就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二、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观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

1.以英语知识应用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学内容主要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教师以及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的意识不是很强,再加上受高校硬件设施有限等,导致英语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实际的需求,但是随着数字信息科技的发展与普及,高校教学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而英语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认识,减少单纯对语言知识的讲解模式,需要深层对英语语言背景知识以及文化传统进行深层的讲解,从而改变学生只能够了解语言知识,而无法实际运用的现状。另外在对英语教学内容的改革中,教师要把对英语知识的运用当成是英语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兴趣进行设计,比如说可以根据学生的准也特点以及未来就业等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在教材为依据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补充一些与英语知识运用有联系的实际内容,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体体会中不断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英语学习更加感兴趣,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改革英语课堂教学形式。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式是要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中心地位,教师开展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展开,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自身的教学能力选取适合的教学方式。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的根本需求来进行设计,这就需要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而不能够仅依靠教学大纲以及教材来组织教学。当然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并不是改变教师的课堂地位,而是需要教师从原有英语课堂的控制者身份转变为引导者与组织者,教师可以设计富教学活动,主要以增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主动探索英语知识,使学生的知识体系逐渐得到完善。其次,教师要尝试运用多种丰富的教学方法,从而改变传统教学课堂的枯燥乏味的现状。在高效学习期间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衱探索能力也处于在非常重要的时期,传统教学方法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出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尽快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运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讨论法、自主学习法等,从而促使学生在对英语知识的交流与探索中逐步提升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再次,教师要充分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来引导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教师要正确的把握引导者的地位,不能让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以及学习软件代替教师,在对新的科技知识的运用中应该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建立必要的联系,以提升学生的兴趣为主,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为主要目的。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英语学习环境,不仅能够改善英语课堂气氛,而且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有了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激发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以及自信心,努力构建自身认知结构。

总之: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大学英语教师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积极转变自身的认识,把英语知识应用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并要改革传统英语课堂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对英语知识运用的学习以及探索中去,更好的提升大学英语教学的成效,推动英语教学尽快实现教学目标。

摘要: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强调以学生的为中心,以教师的引导为主要的教学理论,该理论的应用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发挥出了重要的引导作用。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观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张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及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09).

大学英语构建主义教学论文 篇5

(作者: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 张艺鑫)

“清华女生铊中毒”、“复旦大学投毒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宿舍命案”、“南昌航空大学宿舍腐尸案”等校园悲剧一次次在上演,本应是和谐宁静的校园,忽然间变得“刀光剑影”,让人扼腕叹息。我国大学生杀人的频率如此之高,举世罕见。偶然出现一两起,可以说是凶犯的个人原因,接二连三地发生,就不得拷问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忽略。

与此同时,今年全国各地多名大学生因为熬夜、少运动等原因导致猝死的情况又不得不使人产生疑惑:当代大学生到底在忙些什么。大学校园本来是大学生释放青春的自由舞台,充满机遇与挑战。然而,无数大学生拒绝人际交往,拒绝参加体育运动,拒绝汲取新鲜的知识营养,像吸毒的病患在午夜时“精神抖擞”地打游戏;像消渴症患者一样无论地点、时间地看电子书、电影,在白天时昏昏欲睡,导致身心俱疲。日复一日,面黄肌瘦,身体机能遭到严重的破坏,直至猝死。猝死事件引起社会的关注,更加令人担忧的是还在走在同样歧路上的一大批学生,她们失却了曾经的梦想、失却前进的动力、失却自我的节制,消磨宝贵的青春时光和健康的身心。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要素,也是个体精神世界的重要构念。个体或群体的价值观状况反映着个体、群体乃至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对个体和群体的行为乃至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规范、解释和预测。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 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正发生深刻变化。如何根据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的现状, 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也是高校思想道德建设中急需解决的新课题。

本论文将分析当代大学生偏失行为的呈现所隐含的价值取向的扭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科学内涵为依据,以学生的视角,对学校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提出建议和对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三个倡导”,虽然还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式表述,但为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的基本范畴,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的科学内涵。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的价值。从另一个角度理解,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价值行为。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相较于70年代经济的衰弱、60年代文革时期的政治**和文化迫害,生活在当代的大学生无疑是幸福的。我,作为一名大学生,颇有这样的感受。同我们的父辈母辈相比,我们不用在学习和生计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经济的快速发展,小康社会的建成,让我们有足够的能力抛弃杂念,心无旁骛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我们不用经历高考制度的不健全。如今,高考的合理化、透明化、公开化,使得每一位学子都拥有一个公平竞争继续学习的机会。大学更是一个充满民主的舞台;在文化上,我们专业课的设置在一步一步地被改进着,顶尖的教师队伍、浩瀚的图书收藏,无不会我们创造最好的学习条件;雷锋月、志愿者的活动的开展又怎能否认大学为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所付出的心血呢?一切看起来都似乎那么美好,然而平静大海下确是漩涡和暗礁,正是因为这些未放在考评和文件中的一切一切的危险心态和行为,在侵蚀着校园的精神和文化。在这里,我着重讲“和谐”。

和谐——生活方式的和谐。作为青年中佼佼者的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应该是健康、文明、具有较高审美情趣的, 然而一部分大学生生活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在生活习惯方面。和谐所指向的不仅仅的外在的交际和谐,还指向一个人生活的和谐,尤其表现在生活习惯方面。在前文,我们看到如此多的大学生因“过度疲劳”猝死。其原因大多的熬夜。熬夜是提前消耗寿命的行为。除了熬夜,观当代学生,睡懒觉、不吃早饭、吃垃圾食品,造成身体的不和谐,甚至悲剧。其根源则是“享乐主义”的产物,肆意打发宝贵的年华,不合理的消费,不节制的放纵,刻意回避甚至完全抛却责任,实在令人痛心。

第二, 在情绪反应方面。现实生活中一些大学生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 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些大学生在遇到失败与挫折时, 对情况不做分析, 有时把情绪发泄指向自己, 造成对自己的厌恶和排斥, 长久如此就会形成自卑个性。比如近期人大研究生因感觉自己处处不如人而跳楼自杀的事件即是这一心态的极端表现,而自卑心态却是很多大学生都有的消极心态,十分不利于未来的持续发展。

第三, 在社交方面。一些大学生集体观念淡薄, 处处以自我为中心, 以个人利益为半径, 在社交生活方面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的不协调上。如有的学生希望别人理解自己, 但又不愿意主动向别人敞开心扉, 甘于在人际交往中担任 可有可无角色, 充满对社交生活失望情绪与冷落感;有的学生信奉自我设计、自我奋斗, 对他人、对集体不关心、过问, 使自己游离于集体之外;有的认为自己有才能, 却不被人发现, 常有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产生怀才不遇的郁闷和对他人成功的嫉妒心理, 从而表现消极、甚至嘲讽同学;有的交往功利化、世俗化。

针对这一现象,我以为必须要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大学生整天生活于大学校园之中, 学校的正面教育, 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具体,我提出优化校园文化, 创造合理社交环境的对策。优化校园文化必须从优化社会文化大环境出发, 因此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全

社会都来关注当今大学生社交方式的变革, 创造健康合理的社交环境, 这样,优化了的校园文化, 对当代大学生社交方式变革的引导才能行之有效。具体有:

1.1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以形成良好的思想基础, 使大学生学会调适心理, 适应大学新生活。

1.2加强学生社团的管理。学生社团能活跃学生思想, 也为学生提供互相交流、增强了解的机会。但由于学生社团具有自发组织的特点, 有必要对其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 引导大学生课余生活。

1.3建设良好的班集体。良好的班集体中有健康的舆论、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强烈的集体精神, 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监督和引导作用。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人类文明历史进程创造的最重要的成果,是全人类最大的价值共识。这些价值都属于人类文明天然继承者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形成的时代精神的真正体现。

相较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恐怕是最大限度为学生给予自由发展空间的平台了。如今,关于大学的“自由”问题存在着很多争论,有些人抱怨大学的查到问题,认为拘束了学生的选择,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另有些学生认为学校的放松是低要求的表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是指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然我以为:许多大学生做到了自由,却没有能够全面的发展。以高校社团为例。

高校学生社团作为体现大学生共同志趣、爱好,并依自愿原则组成的群众性组织,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重要平台,也是高校发挥育人功能,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然而,由于近年来高校社团发展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部分社团功能存在一定的异化现象,甚至出现了一些违背社团设立初衷的不良现象。如在某 大学S 学院L 同学一入学就加入了学校社团联合会,因工作能力突出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认可,并在大二被破格提拔为学校社团联合会主席。平时他大部分时间被社团工作占满,甚至经常出现旷课的情况,但是每门课程的成绩都很好,后来他向部分同学透露了其中的玄机,原来每场考试结束后,只要感觉不妙,都请团委老师出马帮忙搞定。他曾和一些同学半开玩笑的说“大学学习没什么了不起,只要与老师关系搞好了,统统的都能搞定!”以上的例子只是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中的一个典型事例,但真实反映了当前高校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认真反思,理性应对。

社团是让大学生张扬青春,自由发展的民间组织。然而,这样的组织不但没有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相反,一系列的不平等、不公正的举措在抑制教育,污染校园精神。学生社团的商业化和功利化倾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针对这一现象,我以为学校应确立建设校园组织发展的基本原则,保证学生组织的健康发展。在宏观上确立组织建设的先进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所谓先进性原则指在学生组织建设中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谓创新性即组织的建设要反映时代要求,体现时代性、创新性并自觉做到与时俱进;所谓导向性即组织在体现自身自发性、开放性、动态性的特质的同时,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主流价值观,弘扬主旋律并努力开展积极、健康、向上的组织活动。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坚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准则,最终都要落脚于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上,这就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如果没有这些行为规范,再好的理想目标也不可能实现,再好的价值准则也不肯能得到遵守。

大学精神有不同的概括, 在此不一一列举。大学这一词汇及所蕴含的意义, 给人一种神圣、神秘的感觉。有人说,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大学是云集大师的圣地, 大学是科学发展的源泉, 大学是铸造人生的熔炉, 大学是引导社会的灯塔, 大学是人类的精神家园, 大学是社会发展的加速器和动力站, 尽管这些形形色色的比喻把大学看作经济的发动机、文化传统的保护者、国家声望的象征、个人潜能的开发者、公正的社会秩序的创造者以及知识的源泉等等。但任何对大学的隐喻都是蹩脚的, 大学的内核应是自由自治、学术研究、追求真理, 这才是大学恒固不变的精神所在。而一个自由自治的学术组织, 必须要有一批安于寂寞、皓首穷经的学者坚守, 否则精神家园将坍塌无存。

然而,我们在大学——这座曾经的象牙塔,发现了一批在“奔波”于“政治”组织,汲汲于功名利禄的有志青年。大学生重新定位本职责任的要求迫在眉睫。

针对这一现象,我以为学校一方面需抓好自我教育与典型教育, 增强监督机制。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防止学生干部功利化倾向, 必须进一步推动自我教育与典型教育, 建立干部评议制度, 加强对学生干部的考核、监督力度, 全面提高学生干部素质。树立榜样, 充分发挥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针对学生干部群体思想活跃, 功利性强, 为人民服务意识较差的实际情况, 组织学生干部进行社会实践考察, 在实际锻炼和考察中, 引导学生干部学习孔繁森等优秀干部的先进事迹,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 还要注重发现、培养、宣传学生中的好干部, 好事迹, 以此端正干部的参选动机;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监督、制约机制, 在这方面, 可以学生干部评议制度为载体, 加强对学生干部的考核和监督, 要求每个学生干部都要承担一定的社会工作并在政治理论、学习、卫生、工作等各个方面对学生干部提出具体的要求, 通过干部评议制度, 对不合格的学生干部提出整改意见, 并对性质严重者给予相应的处分。

另一方面学校应积极开展学术型活动,鼓励学术研究的开展,回归知识的殿堂。大学的创新精神, 一是指向科学研究, 它鼓励人们开拓科学这个无禁区、无止境的疆界;二是指向社会发展, 以新思想、新制度导引社会, 改造社会, 推动社会进步;三是指向人才培养, 它把培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作为根本任务;四是指向大学自身, 它鼓励人们进行文化的积聚与交流, 加强纵向的积累和横向的联系, 广泛吸收异域新质文化作为补充养料, 从而迸射出创新的火花。马克

思曾讲过, 自由是创造的前提。人们进行科学研究, 正是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 求得自由的一种战斗。科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科学家、技术专家也需要自由, 这里的“自由”可理解为有更多的时空和在身心上有更多的松驰。减少对权力政治的杂念和渴望,方能静下心来进行学术的研究和创造。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总体来说,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刻苦学习。品学兼优,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道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敏于创新,勤于实践,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全面发展。保持个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人民日报,2004-1 0-1 5.[2]熊磊.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研究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4:22.[3]包卫党,陈东.高校学生干部中功利性思想状况的调查及分析.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4,6 [ 4] 郑义臣.当代大学生社交方式重构导向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 5] 雷焕贵, 段靖.大学生性观念导向的人性化思考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 6] 杨晓慧.中外大学生生活方式教育比较 外国教育研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篇6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

一、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在“文化强国视域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缺失与重建”一文中,作者从个人利益观方面;道德价值观方面;信仰和精神追求方面论述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出现的问题,说明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缺失的问题。而在陈章龙的“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共识机制问题研究”中,他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他说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经历着深刻的社会变革,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交流日益频繁、交融不断深化、交锋更加激烈。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也在交流、交融和交锋的环境中出现新的转型。

二、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有学者从信念为魂,品学为本,创新为要,国家为基四个方面表述了当打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并提出了四者捡的关系:信念为魂、品学为本、创新为要、家国为基”的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层级递进的整体,它并不是我们的最新创造,而是长期存在于社会的价值体系和大学生角色特征中的思想内容,是我们结合新时期新要求而进行的新抽象新概括。其中,“信念为魂”是当代大学生最为核心的价值追求,“品学为本”是当代大学生立志成才的主要任务,“创新为要”是当代大学生学习实践的时代主题,“家国为基”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保证。

周文华和王强在他们的“试述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一文中,他们认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应当包括以下几个内容: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加强理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把发扬优良传统与勇于创新相结合;发扬现代集体主义精神,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践行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有学者认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既要体现中华民族特色,具备时代精神,有统一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涵盖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艰苦奋斗精神,又要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易于被学生自觉内化;既要包含远大的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又要有符合大学阶段成长要求的当前目标。,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理想目标,包括政治、思想、理想、信念等方面的内容;二是生活目标,包括成才、个人发展、基本素质等方面的内容。基本内容概括为“爱国爱党,志向高远,自强自立,重德守信,追真求善,实践创新”。

三、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的途径

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正在形成时期,价值的自我性与社会性是大学生自身应该作出的两难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内容,要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通过多种有效途径来进行。对于高校来说,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理论素质教育与实践能力教育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有学者认为:通过构建高雅校园文化加强对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探索和运用社会实践等“境遇式”教育形式的育人手段。

有学者认为:提出了“三堂课”论断,他认为:重视“第一课堂”共识教育的教学活动方式,在“第一课堂”的教学中要从灌注式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向交往互动的方式转变;第二课堂活动是围绕教学目标,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尊重学生对教育享有的“参与性”和“选择性”为前提,以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并重视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学活动;校园文化特别是学生宿舍作为大学生“第三课堂”的文化是引导人、鼓励人、激励人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一种精神力量,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行为规范有深刻影响。

总之,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做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中心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意义,切实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对学校办学水平评价的重要指标,扎实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坚持文化强校的发展战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教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抓住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精髓所在;才能打牢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才能使我国当代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杨业华,湛利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研究意义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4

[2]韩丽颖,杨晓慧.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凝练[J].思想教育研

究,2012(11)

[3]马小军,赵亚军,郑丽波.文化强国视域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缺失与重建[J].前沿,2012(9)

大学英语构建主义教学论文 篇7

1 构建自由和谐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在英语课程教学中, 创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 能够让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 更好地激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通过以和谐的学习氛围来升华教学, 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 让学生能够尽情释放他们的才华, 增强其学习潜能。

围绕学生学习的情感需要, 构建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 能够让课程教学更具有人文性。首先, 在教学中营造轻松活泼的语言教学情境, 鼓励学生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 大胆地表达和交流。其次, 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多样化的形式来进行学习探究过程, 保护他们学习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最后, 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的学习机会, 让学生能够快乐学习和积极表达, 以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力。

通过构建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 为活跃教学氛围奠定基础。在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 (下同) 模块七Unit1 Living with technology的“Reading B TV and audio devices:a review”的教学中, 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TV and audio devices的发展历程, 让学生能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 理解与阅读和学习内容相关的主题, 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增强其理解感悟能力。在此基础上, 可要求学生就What do you know about TV and audio devices?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让学生能够对文本的语言文化知识有所了

2 构建语言情景实践活动, 帮助学生理解感悟

创设情景实践活动, 能够使学生的理解感悟更为真切和深刻, 能够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这与新课程英语教学所倡导的——运用接近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来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的要求是一致的, 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理解、感悟和综合运用能力。

在构建语言情景实践活动时, 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和学习重点, 优化环境教学, 创设与文本学习环境相似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情境的运用:首先, 要有助于升华学习内容, 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其次, 要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语言学习和交流表达的需要;最后, 要能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交流, 像朗读对话、模拟表演等, 以此来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开阔思维。

构建情景化的教学实践活动, 能够更好地丰富教学过程,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 在模块三Unit3Back to the past的“Reading Lost civilizations”的阅读教学中, 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Reading A”中的习题, 让学生发挥想象思维, 运用调查采访的形式来了解文章表达的主题大意。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记者、当地群众、科学研究者等角色, 围绕”Why do many people think Loulan disappeared?”和“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article?”等问题来进行互相交流, 以此提高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水平。

3 构建自我发展评价模式, 增强学生学习自信

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长处, 这不仅是优化学习过程的需要, 更是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增强语言学习自信心的需要。从教学实践来看, 构建自我发展评价模式, 不仅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更是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的需要。

笔者以为, 构建自我评价模式, 能够让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到充分体现和满足。首先, 教师应鼓励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收获等进行自我发展评价, 了解学习动向。其次, 教师应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效果来恰当地评价自己, 特别是对自己的进步予以评价。最后, 教师应鼓励学生对自己在语言学习发展中的成果, 通过一定的展示平台予以直观地呈现, 以增强学习自信心。

如上所述, 将构建主义理论运用于课程教学, 能够在拓宽学生知识视野的过程中, 增强学生的认知体验, 促进其知识技能有效地内化生成。以构建来架构课程教学过程, 使得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更为顺畅, 以增强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 满足他们的学科综合素养全面发展和提升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黄素云.建构主义理论对高中英语教学的作用[J].文理导航 (中旬) , 2012 (2) .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大学英语构建主义教学论文 篇8

高职英语口语课程教学中, 我们需要设置大量的模拟情景训练, 使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有效地沟通和解决问题。因此, 所选教材要将知识融入到情景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形式当中。具体来说, 要求教材内课文的篇幅不宜过长, 但主题力求完整;内容不宜过难, 且要有实际操作性;课文形式与情景、案例形式相结合。本着“听说领先”、“培养能力”的宗旨, 可以将听力和口语相互结合, 在创设的视听说情境中练习操作, 活学活用。教材内容要及时更新。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是动态的, 即没有一种知识是永远、绝对正确的, 相反, 所有的知识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 在人们的实践检验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所教授内容灵活改变教学法来取代传统的“灌输式”, 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和交流合作法:

“情境”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之一。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 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获取知识或技能, 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

情景式教学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非常有效, 因为几乎所有口语训练都有其特定的场景。在英语口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创设与英语教材内容相关的情境, 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和启发意义的问题, 让学生去思考、去尝试解决。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中, 让学生们根据所学内容对工作中可能发生的真实情况进行模拟训练, 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了具体环境下的语言练习, 使他们的语言符合每个扮演角色的身份, 同时又增加了对话的真实感, 使学生们能够更加容易地记住某种环境下所用的正确交流的句型。因此, 用情境法学习英语, 学生们会更积极地投入到角色当中去, 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学生在情境中学、在实践中学, 让他们能够很快地把这一部分知识内容融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 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交际教学法即交际法, 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为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 主张采用句型加情景模式来进行语言的学习, 鼓励并激发学生多接触和使用目的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注重学生的实际需要, 重视在特定社会环境中培养交际能力。在高职英语口语学习中, 交际法可以让学生注意和了解语言的习惯用法以及文化背景。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中注意敬语的使用和说话的语气。比如问别人的姓名, 日常用语说:“What’s your name?”就可以了, 但在饭店中得加上敬语, 说:“May I have/know your name, please?”“Could you tell me your name, sir/madam?”在服务员对客人服务中, 说话的语气也非常重要。曾经有一个学生实习时, 不注意把汤洒在了客人昂贵的衣服上, 该生一直说:“Sorry, Sorry, Sorry.”结果导致了客人的严重投诉。通过交际法, 我们知道, “Sorry, Sorry.”在口语中是不太认真的抱歉, 就等于汉语中的“对不起了。”“不好意思。”而诚恳地道歉应说:“I’m sorry.”“I’m awfully sorry.”或“I’m terribly sorry.”用交际法学习就可以避免这些意外的差错。交际教学法独有的趣味性, 还可以让学生的积极性高涨。通过这样积极主动的学习, 学生对所学的英语单词和句子也都加深了记忆。

在高职英语口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开展鼓励学生参与的语言活动。小范围的合作练习更有利于学生们愉悦地交流。在建构主义理论看来, 每个学习者都是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去接受、理解知识。所以小组要让所有成员都能够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之中, 进行交流与合作学习, 使学生在小组中开展学习活动, 最后由教师综合评价。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依赖、共同负责, 全面掌握知识。学生最终要融入社会, 因此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学会学习, 还要学会交往、合作, 学会在交往、合作中更好地学习。交流合作的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语言的交际能力,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个人和同伴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

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 如何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紧密结合教学实际, 有效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艰辛的过程, 在我国缺乏真实语言环境的条件下, 荚语口语教学是学习者学习英语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技能和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正确策略, 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切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大学英语构建主义教学论文 篇9

一、理论可行性探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如果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对新知识进行重新认识、理解、吸收, 那么他就能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构建主义理论强调在教学中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地位, 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发展创新能力。词汇和语法英语学习的两大基础方面, 而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体现, 教师的工作就是把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 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能力。

二、影响阅读的因素

1.词汇短语方面在阅读过程中, 由于词汇量的不足, 学生很容易被生僻词汇所难倒。词汇量的匮乏严重影响着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注意“一词多义”和“一词多变”的现象, 即一个单词常常有多重意思和含义, 它的单复数形式和词性有多种变换, 学生经常知道某个词用作名词时的含义, 但被用作其他词性时就不知道了, 有些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是不规则变化的, 学生如果不多加注意并记忆, 在阅读中碰到的话就会感到非常陌生, 阅读起来就会很困难。例如, mouse是老鼠的意思, 它的复数形式为mice, goose是鹅的意思, 它的的复数形式为geese。这类的名词复数很容易被学生误认为是生词, 就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文章想表达的真正意思。英语中的词组、短语更是千变万化, 形相近而意不同。形式相近的词组往往含义相差巨大, 稍不注意就会弄混淆。例如, in charge of和in the charge of都有负责、掌控的意思, 但是前者表示某人负责某事, 表示主动, 后者表示某事被某人负责, 表示被动, 学生如果无法清楚地区分二者的区别, 就十分容易曲解文章的意思。可见词汇和短语是影响阅读的重要因素。

2.语法方面除了词汇和语法外, 语法也是影响阅读的重要因素。语法知识的不足很容易导致学生分不清哪句话是主句、哪句话是从句, 分不清定语、补语、状语、插入语, 也就分不清文章中的逻辑顺序和主次关系, 比如说:From the standpoint of success, a good work ethic is no less important than an education, success does, in fact, depend on the total integration of both aspects.在这个句子中, 学生如果没有足够的语法知识, 判断清楚其中的主语、宾语, 分析明白句子的结构, 就很难理解这句话所表达的真正含义。由此可见, 语法对阅读效果的影响非常大, 教师除了要对语法知识点仔细讲解, 还要加强学生的语法训练。对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及同位语从句等从句, 各种时态及其被动态的构成等基础语法知识, 教师都要仔细讲解, 强调认真记忆和灵活运用。在具备了一定的语法知识后, 学生在阅读中碰到复杂的句子时就会主动分析句子结构, 弄明白修饰成分, 搞清楚主被动关系, 即使遇到个别生词, 也不影响理解文章大意。

三、提高高中生阅读能力的措施

1.抓好语言知识教学语言知识对于语言教学来说十分重要, 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语言知识的教授。语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前提, 如果学生连基本的词汇和语法都掌握不好, 那么下面的英语阅读就无法开展, 就无法进行更深层次的英语学习。因此, 教师要重点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 运用多种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本文从词汇、语法等英语基础知识开始谈起。

(1) 词汇。

1) 教给学生简单可行的单词记忆方法, 辅之以音标教学帮助学生在遇到生词时加以识记。

2) 学新单词时, 教学生联想该此的同义词、反义词和其他词性, 并分别造句, 全方位、多角度地记忆单词。

(2) 句型。

1) 复合句、长句、难句等结构复杂的句子在高中英语阅读中常常出现, 教师要对学生做好五种基本句型 (SV、SVO、SVP、SVO i O d、SVOC) 以及并列句、复合句、并列复合句的教学。

2) 做好语法的教学工作除了从句、时态等基础语法知识外, 还要做好非谓语动词、省略句、倒装句以及插入语等的教授, 消除学生的阅读障碍, 使学生获得高效的阅读效率。

2.注重阅读语境的分析很多学生在做阅读理解时一遇到生词就无从下手, 立即就去翻字典。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文章的结构, 联系上下文, 找出文章中暗藏的线索, 并运用自己以往的英语学习经验来加以推理, 以此推测出生词的大致含义。例如:The Olympic Oath is repeated by all the contestants during the beginning exercises“We swear that we will take part in the Olympic games in loyal competition, ……”这句话中, 我们可以看出“oath”发生在比赛之前, 再联系我们swear说的话, 可判断oath为“誓言”的意思。在Hear, with Chinese restaurants, Chinese postboxes, and even odd telephone-boxes that look like pagodas (塔) , 根据look like pagodas塔似的boxes, 推测“odd”为“奇异的”。通过不断反复的做题训练, 学生的推断能力得到锻炼, 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3.注重阅读情境的创设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注重阅读情境的创设, 因为知识的呈现需要相关的情景。这样的知识才是最真实的、生动的, 也有助于学生的深刻理解。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因此,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背景知识介绍、文化背景介绍等, 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模块2, Unit2 An Adventure in Africa, 模块6, Unit3 Cultural Differences, 模块9, unit 1, Canada——Land ofMaple Trees和Unit3 National Flags——colors and cultures时。就创设这些国家的音乐、生活、风光等情境来介绍其历史、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等知识。这样, 学生对这些国情有深入的了解。从而提高阅读的效果。

4.由教会知识转为教会能力构建主义认为学生是学生自主构建的过程, 而我们往往会忽视学生学的过程。这是导致教学质量不高的根源。要提高教学质量, 就要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让所有学生都能学好英语, 就要更新教学理念, 改进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过程。用过构建主义理论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学英语, 在教师指导下开展自主学英语活动。学生能否学会学习, 关键就在于教师是否有教会学生学习的自觉意识和教学对策。采用科学方法, 不仅让每个学生都学会, 更重要的是让每个人都会学。要改变那种教师只管教、不管学的错误观点, 真正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学, 学会怎样学, 明确学什么。这样才能做到“既教书, 又育人”。

5.由死记硬背变为智学英语构建主义教学理论认为, 英语阅读应以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作为着眼点。在遵循英语阅读规律的前提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已有的经验与阅读材料的知识背景, 给学习材料赋予心的意义。这样, 学生才能有效的开展阅读活动。因此, 英语阅读教学首先应该是智学, 通过发挥学生智力因素的作用, 从而感到阅读活动是快乐的。等到学生体验到阅读能力进步后, 才能获得学习的愉快体验与学习的乐趣。智学阅读英语学习法还意味着在活动教学或用英语做事的过程中, 不要忽视教学过程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系统性。

总之,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 抓好学生平日里的基本功练习, 以此为基础, 做好检查督导工作, 给予恰当中肯的评价, 表扬先进, 鼓励后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在教学获得的经验应该灵活的运用, 让各种方法相辅相成, 相信让学生接受系统科学的训练, 一定会在英语阅读上取得明显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方红梅.运用CAI课件激活语篇阅读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 2013 (08) .

[2]邹艳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根源与逻辑起点[J].校园英语.2012 (9) .

大学英语构建主义教学论文 篇10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大学英语的人本主义教育模式来说, 就是充分的尊重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重视学生在英语学习基础和专业能力上的差异, 重视语言学的形成规律, 探索出一条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多维度的新教育模式。使之能够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 进行不同的教育环节的设计和实施, 实现教学相长, 和谐共赢。回顾大学英语教育走过的20余年所经历的多次重大改革, 我们发现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实现人本主义精神仍然任重道远。

1. 从纵向角度看大学英语人本主义的缺失

20世纪80年代, 大学普遍开设英语教育课程, 但因教育方式方法的缺失, 教学模式仍然是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教与学的关系成为单纯的学生被动接收, 学生被当成接收知识的“容器”, 教学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输入却极少输出, 学生的主体性被整体压抑。这一时期最普遍的教学法是“语法翻译法”, 教师依靠有限的辅助设施, 如黑板、录音机开展教学。进入90年代后, 出国热的潮流对英语教学提出极大的挑战, 人们不再满足单纯的背单词、学语法, 而是要与他人交流。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意识开始觉醒, 课堂教学也悄然改革, 同时教学设施也有所改善, 这一时期课堂教学的中心悄悄地在向受教育者主体挪移。这是大学英语人本化教育的第一步, 但这一步还被众多高校设置重重障碍, 即大学英语的学习与学位甚至学历证书挂钩, 学生学习英语不知有多少是出自本身的爱好和追求。

20世纪90年代末至2003年的第二轮改革是从传统的“精英教育”向当代的“大众化教育”转折时期, 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由于90年代后期大学扩招, 高校学生的基础差异也有着扩大化的趋势, 英语分级分类教学模式便应运而生, 直至今日高校英语教学仍然采用此种模式。尽管分级分类教学还有不尽完善的地方, 但他在贯彻因材施教、人本教育中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 为大学英语的个性化教育打开了另一扇大门。这一时期英语教学在课程、教育方案、硬件设施等方面均有着优化, 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但仍然存在教育主客体关系的缺失、英语教育的工具性本质和目的性本质的缺失等非人本主义的问题。

2003年以来的第三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着力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 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评价体系等都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其标志就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出台, 这也是大学英语教育人本化改革的一大步。主要表现在“教育理念上提倡建构主义思想, 承认学生语言能力的自我建构自我完善, 突出个性化实用性教学, 跟进了时代的需要”。新《课程要求》提出“评估要以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出发点, 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建立多样化评价体系。”虽然说大学英语中仍然存在国家等级考试、英语专业等级考试, 但单纯的以分数为本的局面已经得到初步缓解, 教学目标和方式方法也朝向人本化迈进。

2. 从横向角度看大学英语人本主义的缺失

从大学英语教育20余年的发展脉络看, 大学英语教学从”填鸭式”教育逐步向素质化教育迈进, 英语教学中的人本主义精神也开始得到具体体现, 但就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模式和发展来看, 虽然20年来有着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 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育仍然存在四个主要问题。

一是对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性定位不准。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07年教育部颁布的《课程要求》, 可要通过大学英语教育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 达到什么目标没有进行准确的定位。如果仅是通过学分和基础的培养, 那毕业后不从事与英语相关的工作, 大学期间所受的英语教育岂不白白浪费?

二是英语的语言功能作用发挥不出来, 语言教育重视度不够。目前的英语教学, 仍然停留在单纯的听说读写等方面, 对于将英语作为一门系统的语言学习, 还是没有普及开来。

三是英语书本知识和英语实际应用没有有效结合。知识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和个人的成长收获, 可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侧重书面的考试和理解, 缺乏双语教育的开展。大学毕业后的英语教育和留学、工作仍然存在衔接不足的问题。

四是教学模式、方法滞后于素质教育改革。尽管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的今天, 个性化、人本化的理念深入大学之中, 但大班教学、灌输式、粉笔讲台仍是大学英语课堂最常见的模式。而那种分级分类、分层互动、资源化教学仍然得不到真正的落实。

二、人本主义对英语教育改革的意义

人本主义教育含义一方面是教育理念上充分尊重人的个性, 体现出对教育对象人格的尊重和关怀;另一方面是教育实践上充分提供人个性化的途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必须都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之上, 按照人性化的特点来设计和实施。为受教育者提供宽容、支持、和谐的人文学习环境, 让教育趋向于成为关注个体发展, 强调人本主义的教育, 成为培养人的探索创新精神的教育。在大学英语教育中树立、推广人本主义思想, 对于英语教学、英语教育改革来讲, 有着积极且重要的思想。

1. 社会需求要求大学英语教育中贯彻人本主义思想

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国际社会, 中国制造也步入国外各个领域, 对外业务的增加也使社会急需涉外人才。针对行业的特点, 在不同类型的高校开展针对性的英语教育, 不仅是国家现实的需要, 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原先英语的基础性教育, 更应该依托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兴趣相结合, 开设专业性高、针对性强的涉外课程。如国际法、物流、金融、会计等社会需求量大, 要求英语水平高, 专业性强的专门学科。

2. 个人需求要求大学英语教育中贯彻人本主义思想

英语的教育发展离不开受教育者的自身需求, 单纯的灌输教育不仅是学生不能获得社会急需的技能, 反而使学生忽视自身的需求和长远的发展, 因此, 大学英语教育中贯彻人本主义的思想, 更是符合人性化发展的潮流, 符合学生的切实利益。

一是将人本主义精神融入到大学英语教育中, 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策略意识。在教学中贯彻人本主义精神, 考虑学生个性需求,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动机, 教师结合社会和个人发展开展教学任务,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理解。实践证明,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好地感知。因此, 将人本主义精神和社会现实结合在一起, 把教育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

二是将人本主义精神融入到大学英语教育中, 不增加学习负担、不对现有课程产生干扰。人本主义的本质在于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学, 是启发式的教育模式的基础, 因此, 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开展人本主义精神, 不是将现有课程完全的放弃, 而是使学生变被动性学习为主动性学习。不会增加更多的学习负担, 特别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 用于英语学习的时间有限, 这种作法不会对现有课程和学习任务产生干扰。

三是将人本主义精神融入到大学英语教育中, 有利于提高学生认知能力。人本主义教育的实质是以人为本的开展教学计划, 分级分类的进行英语人才的培养, 使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知和行统一起来。学生们在真实语境中能够结合具体学习内容, 使用所学策略解决听说读写的问题, 完成学习任务, 在实践中体验, 在实践中认识, 在实践中提高, 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认知能力。

四是将人本主义精神融入到大学英语教育中, 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增强学习信心。由于人本主义教育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通过改善后的学习, 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活动中高效地掌握知识﹑培养学习技能;从而减轻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因此, 有利于增强学习的信心。

三、用人本主义精神构建大学英语教育的新模式

通过对中国大学英语教育20余年来的梳理和分析, 在结合社会的实际需要和经济发展状况的把脉, 人本主义教育和素质教育必然是大学英语教育的落脚点和着力点。但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中, 教师仍然是把教育看成是任务, 把准备好的教学内容一步步的机械性的复制式的灌输给学生, 从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内在需要。因此, 实现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的转换, 注重学生生命成长的关怀教育, 重视学生内在需要的新英语教育模式, 应该从以下三点入手。

一是正确的定位大学英语教育目标。公共英语课程作为高中阶段的继续, 一方面仍然要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基础上继续帮学生打好语言基础, 为其就业、发展和可持续性的学习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更要顺应信息化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潮流, 着重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 做到以学生为本,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 拓展学生接触其他文明的视野, 为发展和跨文化的交流做好坚实基础, 真正实现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相结合。

二是重视大学英语环境建设。语言教学中强调主动参与和习得性教育, 大学英语教育中要体现灵活性、情境性等知识特点, 利用必要的学习设施和环境, 通过建构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模式, 使学生尽快的融入到英语学习之中。大学英语教育应该创造一种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的、有丰富信息的环境, 为学生提供最为真实的语言信息输入, 引导、帮助学生外语知识和能力的习得和发展。如创设宽松、自主的学用结合的大学英语环境, 把学生从传统的压抑的英语环境中解放出来, 分析学生的合理的学习需要;借鉴程序教学、掌握教学的经验, 恰当的制定弹性教学目标, 实施分层教学和个别教学, 使每一个学生在其特长领域和能力领域都能体验到不断成功的愉快体验等。

三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人本主义的教学不仅是教师教育方式的改变, 同样包括受教育者即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 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教师应该在英语教学中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例如如何搜集资料以及解决此类问题的探索过程的注意问题等等。而协作式学习则是将一人学变成小组学, 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的程度促进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 旨在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 从而具有互补性的特点。通过师生间和合作和学生间的共同合作解决面临的英语学习问题,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又给学生以发挥自己思想的空间。最重要的是以这种方式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真正实现了英语的表述功能。

在当今社会, 高等教育肩负着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责任, 它传播人类积累的技术和文化精髓, 让受教育者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并在社会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大学英语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存在着些许不足, 我们更应该在传授语言技能的同时, 坚持人本主义的精神, 以人为本, 为祖国和社会培养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人文底蕴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6) P22

[2]搜狐网.“倡导人性化教育:考试请多一点人情味…”【EB/OL】.http://learning.sohu.com/2005/06/22

[3]吴天武.关于人性化教师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 (6) .P20-22

大学英语构建主义教学论文 篇11

关键词:高职院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构建

中国分类号:G718.5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的社会变革,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泛滥,高职院校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不容乐观,这就迫切需要在高职院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教育、认同教育、实践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院校中广泛传播、入脑入心。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工作,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高职院校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技术型技能型和实用型专门人才的艰巨任务,因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院校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1、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应有之义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其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价值理念、教学传统、建筑风格、制度体系、校风校纪等一整套集合体。高职院校较一般院校而言更强调职业性和技术性,融入了更多的职业相关特征、技能、道德和职业人文素质。校园的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一切价值观的核心和文化基石,是一所学校独特的文化标志,是学校独特性的源泉[1]。但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很多高职院校在学校价值观建设上存在重物质轻文化,自身定位不准,价值观念扭曲等问题,有鉴于此,高职院校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向导,着力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构建贯穿到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中,落地生根,以文化人。

2、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保障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经途径

当前,由于受国际环境、国内社会大环境以及網络文化的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令人担忧,部分学生信仰缺失,责任意识、荣誉意识、集体意识弱化,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逐渐抬头。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价值观如何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建设和民族的未来。大学生正处于三观确立的重要时期,如何有效抵制不良思想对大学生的影响,引导青年学生在价值观上明确方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任务紧迫,意义重大。高职院校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让高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容普遍接受,真正认同并自觉践行,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文化和思想基础。

3、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根本要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中央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高职生也是我国未来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在高职院校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重要策略,也是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根本要求。

三、高职院校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1、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在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通过各类文化宣传和文化教育活动,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本质上看,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校园文化中的彰显和落实。

2、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当前,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之中,使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并服从于社会理想的需要,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过程。

3、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在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中,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是积极引导大学生立志报效祖国和服务人民,就是要引导大学生养成一切从实际出发,力求知行合一的求是精神,就是要引导大学生培养温良恭俭、推己及人的人间关爱和厚德载物的博大胸襟和精神品格。

4、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中,要认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入校园、教材和课堂,使荣辱观教育入耳、入脑、入心,不断增强大学生自觉抵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诱惑和腐蚀的能力[2]。

四、高职院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实施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引导学生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近年来,国家大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高校展开核心价值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要牢牢抓住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还要充分渗透到学校育人的整个环节之中,做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构建一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党员等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队伍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水平,提升他们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高职院校应充分借助各种媒介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相比较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介,手机网站、微信、微博、QQ等与大学生群体联系更为紧密,通过这些载体,高职院校可就大学生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等进行教育引导,多渠道全方位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知。endprint

2、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

如果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是前提,那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则是根本,因为人们只有将外在的价值观念内化于心,从思想上与价值观倡导的信念、原则相统一,在行为上与价值观要求的标准、规范相一致,对大众价值观的教育引导才称得上是落到实处。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教师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通过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传递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取向,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还要打造一批先进典型,通过广泛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通过邀请先进典型现身说法来引导、激励学生,使学生切身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和意义。

3、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教育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归根到底要落实到实践层面,既要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的育人特点,发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优势,完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通过实习实践课程,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同时,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有效形式,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有组织地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動,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大课堂,开展社会调查、技术咨询、挂职锻炼及青年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在实践中成长成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的重要稳定器,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感召力,构建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高职院校应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摆在首要位置,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让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地承担起社会赋予的光荣使命,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磨炼意志,砥砺品行,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烂的色彩。

参考文献:

[1] 傅佐东,任淮南,叶泽清.高职院校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策略[J],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68.

[2] 周国良.论高职院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10),86.

大学英语构建主义教学论文 篇12

一、体育精神与和谐校园

体育精神表现在多领域,如体育精神经常与体育运动背景中的赞赏行为相联系,然而体育精神并不仅仅体现在竞技场上,它也常常被扩展至生活的其它领域,尤其是那些关注公平竞争的领域。从实践的角度理解体育精神,可以看到它主要包含着体育造就及人们在体育运动中所体现的宝贵品质,并为社会观念所积极接受的积极意识,那就是公平竞争、运动员风范、光明磊落和合作精神。

和谐大学校园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校园是否和谐直接影响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一个公平的校园意味着在良性机制下机会的平等,竞争的公平。和谐大学校园是诚信友爱的校园诚信友爱是构建大学和谐大学校园的道德基础。诚信友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校园生活中的各种内耗和摩擦,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和事业的成功,使学校的整体利益最大化,增加学校的价值认同和凝聚力。

二、体育精神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它有不同层面的价值。体育精神作为体育价值的最集中体现,反映了体育主体的价值需求、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

适当的体育运动、良好的营养和社会关系,是抵抗生理和心理疾病的最佳办法,也是防范和矫治亚健康最有效的手段。大学生可以通过保持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合理的膳食结构,适当体育运动来防范和矫治亚健康。但体育锻炼作为走出“亚健康”最有效的途径,会使大脑和身体发生一些变化,使大脑和精神得到休息,使体内激素分泌平衡、舒畅,并能促进与大脑有关的化学物质的分泌。体育锻炼能使学生集中意念、增强神经系统功能、是积极休息的最好手段之一、可以发展大脑右半球功能。提高智力、锻炼学生不怕困难、积极乐观、勇于竞争、勇于争取胜利的精神。锻炼学生的性格,使学生性格趋于外向、磨练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与同伴相互配合、协作的能力。

三、体育精神与大学生团队建设

体育精神对心理相容性提供条件。心理相容性是团体成员之间,互相吸引、和睦相处。体育活动中,集体性、游戏式的项目,都蕴含着成员共存性的素材,为人们担当不同的角色提供了机会。每个参加者在其活动中,都不同程度的接受着团体活动的约束和限制,接受着团体活动的督促和激励,促使着每一位锻炼者适应群体的需要,这其中不仅是技术的、技能的,还包括精神的,体育参与者为了争得与自己相适应得地位而不遗余力,从而增强团队的稳固性。

体育精神促进团队凝聚力的构建。团队凝聚力是团队成员之间心理结合力的总和,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团队成员对团体所感受到的吸引力,从而自愿参与团体的活动;另一方面是团体对其成员积极地组织到团体活动去。体育活动恰恰具有加强团体凝聚力的作用,尤其是集体性的、竞技性的、对抗性的体育项目,通过这种手段,充分调动团体成员主动性、积极性挖掘自身的潜能,为自己的团体争光,从而促进团体凝聚力的构建。

四、体育精神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育精神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提高人的自然素质。体育运动的竞争性,规范性,实践性、集体性以及普及性都为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提供基础。体育精神完善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完善人格,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并且能够培养他们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体育精神促进人人平等的无歧视原则,促进大学生的社会素质提高。

当今大学生在培养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要培养爱国主义教育、德育教育;体育的公平精神促进了社会中人人平等的实现。北京奥运会上有西方国家王室成员,有身价千万的体育明星,有身残志坚的参赛选手,也有要靠比赛来生存的运动员,但是他们都是站在公平的起跑线上,在平等的竞赛条件下一较高低。体育精神也正是因为公平这一突出的魅力受到全人类的欢迎。随着体育事业的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同时成为人们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准则,从而促使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人人平等观念的形成。体育精神素养的塑造,促使了当今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

五、体育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法制的社会,是讲规则的社会。社会需要有秩序才能和谐,体育需要有规则才能同台竞技。体育竞赛中的规则是社会法律制度最好的“样板”,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精神的弘扬,使得人们对社会规则的重视,全社会民主法治观念的增强,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体育的规则,对我国和谐法制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体育运动不是个人孤立的活动,而是在与他人的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完成的,不仅仅要遵循运动自身的规律,还要遵守一定的规则,通过公平竞争争取胜利。体育是一种社会行为,在其活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必然会发生复杂的联系,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对体育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行为进行正确公平的评价和调节,体育规则正是适应这种需要而逐渐形成的一套规范、规定,以期达到规范和约束人们的体育行为,保证体育运动顺利的进行和健康的发展。

六、体育精神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大学校园的意义

体育精神与和谐大学校园的关系,不仅体现在体育精神的功能上,更与和谐大学校园建设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体育精神与和谐大学校园建设在学校育人这一根本目标上是一致的。人是有思想有情感有行为的,体育文化与和谐大学校园表面上一个是通过文化的形式、一个是通过环境的形式对人的培养与发展起着作用,但实质上它们都是对人的精神、文化、品质与身体、行为的教化。在培养人这一根本目标上,使命是一致的。因此体育精神与和谐大学校园建设,具有目标的一致性与内在的统一性这一显著特征。体育精神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体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是青年学生学习成长的场所,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场所,所以学校体育的宗旨是育人为主,健康第一,让师生们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参加体育活动成为师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健康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善状态”。称之为三维:身体健康维、心理健康维、社会适应维只有这三个维度协调、完善发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体育不仅使大学生身体达到了健康的目地,从另一层面也培养坚强的毅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激励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还可在竞争和团结合作中不断地超越自我,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精神,从而使“德智体”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大学校园的和谐发展。

摘要:社会主义和谐大学校园是近年来一直关注与倡导的,对于和谐大学校园的构建,需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的德育教育,家庭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等,体育精神强调“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提倡体育与文化、教育融为一体他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体育精神与和谐大学校园建设在学校育人这一根本目标上是一致的。那么体育精神的培养与和谐大学校园的构建有哪些联系?

关键词:体育精神,大学生,和谐校园,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黄莉.中华体育精神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闵健.论校园体育精神的特质与价值向度[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

[3]李龙谱.论体育精神在建构和谐大学校园文化中的渗透[J].体育世界,2008.

[4]龚秋玲.体育文明对高校内涵发展的影响[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0.

上一篇: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下一篇:大数据商业应用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