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环境下构建英语教学新模式初探(精选9篇)
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环境下构建英语教学新模式初探 篇1
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环境下构建英语教学新模式初探
九江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毛仙娥
[摘要](Abstract)高中英语新教材是根据交际教学法而编写的,它要求教师在多媒体与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本文主要谈论以下三点:第一:多媒体与网络在听力教学活动中。第二:多媒体与网络在对话教学活动中。第三:多媒体与网络在评价活动中。
[关键词](Keywords)多媒体与网络英语教学新模式
随着时代一日千里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交往、思维方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伴着二OO八年北京奥运的脚步,全国掀起学英语热潮,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深知肩上担子的沉重。英语教学如何打破传统教学,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成了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带着这样的思考,我有幸成了田中语、数、英“四结合”省级课题组的成员。我们活动小组在九江师范图书馆、田中多功能报告厅等许多地方多次听专家报告及有经验老师的典型示范课,每次的活动我们都及时地精心总结,吸取了丰富经验。在此基础上,我常常自己动手做多媒体课件,并运用它上了全校性的公开课,深受师生好评。通过大量的实践,我尝到了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带给师生的甜头。它的运用,给英语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
下面是我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环境下中学英语新型教学模式的一点探讨。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媒体与网络在听力教学活动中
听力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着很大的比重,而传统的听力教学局限于老师说,学生听;磁带读,学生听。学生所动用的感官只有耳朵和手。枯燥的教学形式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而在多媒体与网络环境下进行这项教学就要生动得多。例如:我常用华东地区优秀期刊《English Pictorial》中的听力内容放给学生听。因为它配有相应的图象材料有助于学生对听力内容的理解,对人物对话语言所适宜的环境有更深的了解,从而达到准确运用的目的。定期为学生播放原版电影或有声读物,如:《Titanic》、《The Sound Of Music》、《True Lies》、《Jane Eyre》、《Ghost》等,培养学生语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听力水平。网络同时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远程听力训练及更为有趣的活动形式。
其操作程序为:
学生:聆听――观察――思考――判断
教师:设计――观察――引导――判断
二、媒体与网络在对话教学活动中
语言的功能在于它的交际性,口语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人的英语水平,越来越多的人寻找在汉语环境下提高口语水平的有效方法,而多媒体与网络帮助实现了这一愿望。
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大多用图片或道具为学生创设操练情景。但是,教师所创设的情景往往给学生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在这种非真实的情景中教师无法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有效性的对话操练。多媒体与网络的.应用,能生动地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学生充分调动听觉、视觉等感官,而且能使全体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快速而大量的语言实践。例如:我在教《The Lost Necknace》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课件:
先播放《The Lost Necknace》录像剪辑,学生看完后,我立刻把上节课所教的九个词语:possible / wouldrather / continue / cost / atall / payoff / debt / atmost / becauseof 打在屏幕上,要求学生编一段对话(分二人小组进行,时间七分钟)。学生思维很活跃,都愿意表演,效果比分角色朗读好得多,兹举一组对话为例(经修改)。
Mrs. White:I wonder if it is possible for us to leave in such weather.
Mr. White:Oh, please don’t say anything about the weather.
I would set out even in a storm.
Mrs. White:Do you mean you’d like to go right now because of
being anxious to return?
Mr .White:Not at all.
Mrs. White:What for, then?
Mrs. White:I’ve been thinking of the cost. Time is money, you
see. If we continue to stay here a few days, we’ve
to pay a lot more money.
Mrs. White:Then, why not call your father and ask him to pay off
the amount of money for you first. And you can try
to manage to pay the money back to him, say, in at
most two or three days.
Mr. White:Ok. There’s nothing to be done now. Let’s try.
其操作程序为:
学生:观察――聆听――跟读――对话
教师:设计――呈现――引导――总结
三、多媒体与网络在评价活动中
1、多媒体在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形式的评价上。
充分利用多媒体或互动教室,播放VCD,教师可让学生点击自己最喜欢的内容及呈现方式,教师通过网络统计,用柱状图直观显示。
其操作程序为:
学生:观察――思考――评价
教师:设计――呈现――总结――评价
2、多媒体在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上
将课堂学习内容设计成多媒体练习,让学生尽快完成练习,同时完成对所学内容的评价。这种方法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At A Tailor’s shop》时,把单词wander / sight ( catch sight of ) / throw off / up and down / look through / select 等单词用Powerpoint 制作成幻灯,并配有相应图片,让学生点击该单词并迅速背出,背对者,课件里出现“好棒啊!”等声音,若背错,就会出现“加油啊!”等声音。学生非常乐意让多媒体进行评价。
其操作程序为:
学生:观察――聆听――思考――评价
教师:设计――观察――指导――评价
3、多媒体在师生交流的评价上
教师申请一个e―mail,并教学生也申请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可以向教师发送邮件,教师定期整理邮件,总结评价师生课外交流状况。
其操作程序为:
学生:思考――动手――观察――评价
教师:设计――呈现――分析――评价
4、多媒体在测试型评价上
过去的测试型评价局限于简单的考核,写评语等,而多媒体支持下的评价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且省时省力,便于统筹。如:运用多媒体听、视觉的优势进行听力测试,学生将正确答案选中,教师可通过网络进行评分,筛出错例,具体评价。
其操作程序为:
学生:观察――聆听――理解――选择
教师:设计――呈现――分析――评价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对多媒体与网络环境的探索是无止境的。找到这两者之间的最佳契合点,将会帮助广大的英语教师创设出更符合学情的新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高英奎主编《Special Rank Teachers》 第1期
2、陈慧英《英语听力教学刍议》[ J ]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1月
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环境下构建英语教学新模式初探 篇2
一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的优越性
多媒体网络技术引进到大学英语教学领域, 对促进教学的改革 (teaching innovation) 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教师以前以传统的直观教学思想和程序教学的模式编制课件, 使学生按照传统教学观念的要求进行个别学习, 不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价值。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大学英语教学过程, 就能够使学生真正进入视觉、听觉与触觉等感官并用的境地, 将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融为一体, 使之变为共同参与学习进程的立体动态方式。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人的自然习惯, 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更高的学习效率。心理学家研究表明, 人类使用视觉获取的信息约为83%, 靠听觉获取的信息约11%, 还有3.5%来自嗅觉, 1.5%来自触觉。多媒体网络技术既能看得见, 又能听得见, 还能进行操作, 这种通过多种感官获取的信息, 自然比传统的教学模式优越得多。有关知识记忆的研究表明, 人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 自己听到内容的20%, 自己看到内容的30%, 而自己既看到又听到的内容能记住50%, 如果把这些信息再用讨论的方式表达出来则可以记住信息的70%。从增进记忆和提高效率的角度考虑, 在学习过程中, 同时对多种感官进行刺激是非常重要的, 多媒体网络系统正是提供了这种学习环境和综合性的 (comprehensive) 学习方式, 因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各个器官的功能。多媒体技术中的文字、图像、动画、视频可以作用于视觉;旁白解说、音乐可以用听觉;友好的交互方式则是更大限度地发挥了人的眼、耳、手等器官的协同作用。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交互作用, 又可以使师生进行更好地交流。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 达到了对知识信息的 (knowledge) 传授和习得的目的。语言学家Krashen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强调情感过滤的重要性, 他认为情感因素会导致习得者“情感障碍”的产生, 语言的输入因此会受到情绪的影响。相对来说, 在校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 学习兴趣较低, 因特网这个语言环境是可以帮助英语学生减少情感障碍的产生。多种多样的语言材料可以使学生任意选择, 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可以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 在一个虚拟的交际世界里, 学生因此消除了许多担心被人笑话怕丢脸的焦虑, 使他们能够大胆地使用所获得的语言进行交际, 增强了他们学习英语的成就感 (feeling of achievement) 。
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模式之中, 使得英语教学变得可听、可视、可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定位于把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课堂, 具有前所未有的优势。
(一)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引进多媒体网络技术符合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多媒体网络化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既不是外部事物的简单呈现, 也不是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的展开, 而是学生与外部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对外部事物进行的意义建构。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构成学生自动自主学习的四大要素, 即强调学生在一定的意义情境中对所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 使每个学生的研究成果在学习集体中共享, 以明了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 英语教学更是离不开这个大前提。也就是说,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 教学模式应该包含四个重要步骤:在教学过程中的情境设置、教师的协助指导、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和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 为学生提供与知识有关的场景, 以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中, 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通过主动搜集和分析材料、数据, 对所研习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 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和同学的讨论中获得正确的结论。
多媒体网络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完全符合建构主义教学观所提出的四个教学步骤。首先, 它能够为教学提供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多种情景:视频和虚拟对话场景的提供, 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收多元化, 充分体现了认知观点, 实现语言教学的多方位立体输入, 帮助他们深刻理解;同时纯正地道的语音语调利于学生模仿,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 教师作为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 在此类教学模式中起着指导作用:课前利用网络获取信息, 制作或者选择教学课件, 课中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多媒体仪器获取信息, 进行自主学习。同时, 多媒体网络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设备以及网络技术, 能够对教室里的学生进行随机分组, 讨论教师事先写在教学板上的主题。教师则可以随时进入小组参与讨论, 或通过文字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最后, 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根据教学要求, 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水平, 在情境中自我发现问题, 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二) 认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语言学家罗杰斯作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 他强调的是人本主义学习观, 开展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重视教人胜于教书, 强调有价值的经验学习和过程学习方式, 提倡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使其获得学习的方法或经验;而教师的任务则是建立真诚互信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的情感和意见, 接纳学生的价值观念, 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 以达到培养能适应变化和懂得如何学习的人。大学英语在多媒体网络化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胜任这样的教学角色:在完成了情景创设、共享资源提供、组织合作学习等活动之后, 教师可以指导和启发学生根据各自的需求和兴趣, 使用多媒体网络资源, 掌握教材内容, 了解文化背景, 学习相关的语言知识;更为重要的是, 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 学生能够随时进行自我检测, 这种自我学习、自我发现的过程, 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比如学生可以在多媒体网络中听到纯正的英美语音语调, 通过对比自身的语音素质, 就能够发现自我发音的不足, 进而在语言学习方面取得不断进步。
(三) 遵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教育部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明确指出,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变应该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 向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使教学模式具有交互性、可实现性和易于操作性;并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在听、说、读、写、译等五种能力培养中, 特别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多媒体网络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因其网络强大的信息储存、动态更新、交际互动、多媒体呈现, 使其成为一个与真实社会并行的、丰富多彩的网络化教学模式, 学生因此而能够直接接触目的语的文化和语言, 这不仅有利于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而且也能促进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网络化大学英语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在时空上的限制, 使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更加灵活, 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网络化大学英语教学充分76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12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以任务为基础的现代教学理念, 很好地协调和体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 更注重向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和实践的转变, 也是向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导向的终身教育的转变, 较好地完成《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规定的学习目标。
二大学英语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崭新的 (modern) 教学方式,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生动形象、主动灵活、资源共享等特点。它能根据学生的经历、学习风格, 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different teaching strategies) , 并能根据反馈信息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针对多媒体网络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对在校英语系学生随机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 接近90%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能够满足学生学习英语的需求。
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强调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 (multimedia net work technology) 促进教学, 因此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主的多媒体网络化教室的相应创建就成为必须。进行多媒体网络化的大学英语教学, 需要教学环境中配备有教师操控的主控台:多媒体电脑、屏幕广播、屏幕监看、终端遥控、资料扫描、语言交谈、信息发送等功能, 是具有现代科技教学手段的授课教室所应必备的;学生端要配有电脑, 电脑与国际互联网相连。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方便实用的教学素材组织编辑功能, 将一些相关的语言材料存储在服务器上, 对学生进行语言输入, 供学生讨论参考。利用网络教室的分组功能, 使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运用他们所学的英语表述某些人物、事件或社会现象, 使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效果 (practical effect) 得到提高。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监控台参与讨论和进行点评。教师可以采用各种视频揭示背景知识 (back ground knowledge) , 利用多媒体课件简洁地切入课文的相关内容, 提炼篇章重要信息, 提示分析文章脉络, 总结归纳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法;在课件的辅助下进行启发性的提问,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推论、假设、概括 (analyse、deduce、suppose、generalize) 等高级思维活动来构建与课文相关的知识, 从而培养学生对整体篇章的理解力。
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需要, 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创造交际语境、设置课程、使用大量的英语教学软件、提供各种类型的音频视频材料和建立自主学习评估系统;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所提供的丰富的多媒体网络信息资源, 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要进行音频视频学习、在线交流、同声翻译等。这些学习手段都能为学生创建语言学习的真实情景,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这种视听功能和语言识别技术, 既能听又能看, 在讨论交流中又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的学习方式, 使知识获取的效果大大优于传统教学, 学生由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知识接受者和运用者,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增强了他们的英语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使用多媒体网络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有一些方面是值得探究的, 需要认真对待。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关键, 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 大学英语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应该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的形成, 不仅仅是培养学生使用高新科技的能力。网络化时代, 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涉及面, 已经远远超越了英语讲授课堂上所能提供的范围。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充当组织者、启发者、评论者、引导者的角色, 以全新的教育观为指导,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教学带来的革新, 避免学生过多地漫游于高新科技带来的惊喜, 而忽略了英语学习这个重要课题。将多媒体网络技术引进大学英语教学, 绝不等于取消传统的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确实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功能, 而且是常规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但是多媒体网络并不能代替一切教学手段。教师必须有效地均衡 (balance) 传统英语教学与多媒体网络化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 使授课更加精炼 (perfect) , 把多媒体网络化英语教学作为传统课堂英语教学的拓展, 方能获得大学英语教学事半功倍的成效。
教师对多媒体网络技术引入大学英语教学要有充分地认识, 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不仅要求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电脑多媒体设备, 而且需要教师不断研究和探索多媒体网络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更重要的是要深刻理解现代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旨, 遵循学术性、趣味性、时代性、应用性并举的课程教学原则, 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地研究、检验和完善 (study test and consummate) 教学模式, 总结经验, 探讨良策, 以保证我们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的的实现。现在各种英语教学信息软件很多, 网络资源丰富, 教师使用媒体和资源的方法不同 (using different methods) , 其效果也不一样, 因此多媒体软件运用必须要注意尺度, 要适度适当。在使用大学英语教学软件和网上资源授课时, 应把一篇教学内容纳入整体的教学设计, 首先提出学习要点 (key points of study) , 然后通过课程文化背景讲解和讨论来学习;这与把教学软件中的内容不加选择地演播给学生, 其教学效果会迥然不同。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实践, 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环境下构建英语教学新模式初探 篇3
【关键词】新媒体 英语听力 形成性评价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口经济学院教学改革重点项目《以构建能力测试为主体目标的外语课程考试模式改革与研究》(编号:hjyj2012008z)、海口经济学院教研教改项目《新媒体环境下英语专业听力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模式的改革研究》(编号:hjyj201202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94-01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说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特别是在英语教学中的使用。以往大家关注的是互联网等技术带给英语的全新教学理念、内容、及手段,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逐渐产生,英语专业学生如何有效使用新媒体所提供的丰富资源来学习,以及英语教师怎样利用新媒体来有效的监控评估学生的学习,这是新媒体环境下专业英语教学研究的新方向。
一、新媒体的资源优势
(一)新媒体的含义
新媒体是指在新技术的支撑下而出现的媒体形态,比如数字广播和电视、网络、触摸媒体等等,其突出的特点是图文并茂,声像俱全。越来越多的英语学习者可以通过新媒体来接触这些生动真实的语言学习资源。例如,有些媒体推出了英文版的手机报,学生可以通过其中中英对照的新闻版块来学习英语,而且不会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二)新媒体所独具的资源优势
随着新媒体资源不断的出现,互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各高校开始积极的创建属于自己的校园网,还在实际教学中不断的扩大互联网的使用范围。新媒体作为新的传播形式,具有许多传统的多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在当前的英语专业听力课堂上,由英语教师主导视听资源,并统一控制听力学习的进程,在期末学生统一接受教师的评估考核,且传统的语音室自主听力软件不能及时的进行更新,这很难反映出学生的听力能力是否有所提高。随着新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运用到专业英语听力的教学中,对于英语听力教学思维优势日益凸显出来,不仅提高了英语听力课程的教学实效,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起到了巨大作用。
二、新媒体同英语听力教学的关系
听力课程是高校专业英语的一门主要课程,在英语专业课的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是以往的英语专业听力教材陈旧,并且英语教师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通过放磁带或光盘的方式,让学生边听边做练习,最后由教师对答案或者稍加解释,这样听力练习就算完成了。在这种情况下,英语专业的听力课程很难获得成效。新媒体的出现,促使高校的专业英语教学从传统的教师讲授的模式过渡到现在的新媒体教学模式。利用新媒体将声音、图像、文字巧妙的结合起来,使之具有直观、高效、趣味的特点,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英语听力课程教学的有效率。
三、形成性评价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有效利用新媒体丰富的学习资源
形成性评估是指将评估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对学生平时学习中的表现、取得的成绩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是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观察、记录、以及反思等作出的发展性的评价。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并且形成性评价是双向的,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也可以促进英语教师有意识的总结经验,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原有的知识与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及处理,在英语专业听力课程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鼓励学生合理有效的利用新媒体提供的丰富的资源,保证学生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采用合理的形成性评估方式
1.建立科学合理的测试方法
利用网络、手机、MP4、MP5等,让英语听力学习可以随时随地的展开,为了防止学生盲目的进行试听,而实际听力能力没有取得有效的提升,英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分时段进行评估,以此确保学生在新媒体的环境下紧靠教学大纲来学习。
2.建立多元化的评估方式
新媒体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电子杂志、网络视频、数字广播等等,这些都是学生们可以采用的视听渠道。听力形成性评估可以将这些形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问答、作业、日记、自我评价等方式,引导学生有目的性的完成听说练习。新媒体的学习形式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多元的评估形式也能够减少学生负面情绪的产生。
3.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形成性评估的教学模式是专业英语听力课上的练习与课后巩固,学生资助选择与教师推荐,教材内容和学生兴趣的完美结合,能够确保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在做完阶段性评估之后,英语教师应整理听说结合的项目,同时收集好评率高的视听内容,表扬学习效果最好的学生。与传统的英语听力课堂相比较,结合科学评估的听力课堂内容更加丰富。
4.建立反馈机制
评估只有有了反馈结果才会发生作用,反馈结果是对教学结果的显示,同时也能够指导师生进一步的提升。英语教师的反馈应以激励学生为主,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英语教师应以关怀的态度来指出学生的不足与欠缺的地方,并向学生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此外,英语教师还要注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以及学习积极性与主动的提高。
四、总结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英语学习者可以通过多种新媒体来获得大量真实、生动的英语学习资源,学生也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进行英语学习。我国的新媒体的应用还处在初始阶段,未来新媒体的应用将会逐渐增多。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下,将形成性评估引进英语听力教学,促使英语教师能够有效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监督学生进步,进而提高学生的成绩,让学生拥有比传统英语专业听力课堂上更多的展示机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饶小飞.罗森塔尔效应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形成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外国语文,2012(S1):l55-158.
[2]史冬梅.新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1).
[3]林莉兰.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英语学习策略和英语学习效果研究-英语听力教学改革实验[J].外语研究,2006(2).
[4]李烨辉.浅析新媒体语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中国传媒大学外语部教学改革为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6):124-125.
作者简介:
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环境下构建英语教学新模式初探 篇4
摘 要:“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但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媒体层出不穷,对传统教育的模式提出了挑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也需要采用团体教学模式、多维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打破学校、课堂的地域范围,使学生的学习能够与外界信息互动,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团队教学;多维教学;实践教学;开放性
目前,我国正处于重大的社会转型期,不断深化的经济、社会改革,使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元化。各种思想观念交织碰撞,各种文化意识相互冲击,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背景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如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认清形势和任务,把握时代的脉搏;并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大学生会珍惜和维护国家稳定的大局,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发学习、健康成长,这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形势与政策”课最大的特点是政策性、动态性、时效性,从2005年正式走进高校课堂以来,在学生思想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实效。但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师生之间的信息差已不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在专业方面更加深入;且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不同的学生,对社会事件的认识和理解不同,有个体的明显差异,教师也不能千遍一律灌输式地传递信息;另外,形势与政策瞬息万变,课程设计上,必须紧跟社会变革的步伐,切实走进现实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并真正转化为学生内在学习、探索的动力。
二、现有教学模式的弊端
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大部分以系辅导员为主,专职教师很少。系辅导员担任日常的党建、团学、学风、就业等工作,行政工作较多,同时又承担“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任务。同时,“形势与政策”课备课难度大,内容需要紧跟国际、国内形势发展进行更新变化,否则就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得不到同学们的认可,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另外授课任务重,学生数量多,授课教师人员不足,工作量大,“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不理想。
其次,“形势与政策”课没有固定统一的教材,容易造成教学内容混乱。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较快,时效性强,需要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特点与未来发展迅速进行分析预测,才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辨明是非、坚定信念。因此,这门课程每个时期的教学要点可能不尽相同。这就造成该门课程一直没有相对固定的规范来建立教材体系,许多时候都要靠教师的个人的喜好、判断力、经验以及知识积累来更新教学内容,但如果老师把握不好,便会导致教学内容的混乱。例如有些老师的教学内容过于教条死板,有些老师过于夸夸其谈,借机宣泄自己对社会的不满,这样就达不到本课程的预期目标,甚至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让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课程的教学模式单一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如今,互联网已成为中国社会运行的基础设施,网络信息传播向着各个区域、各个领域、各个群体扩张渗透,丰富的信息数据库成为各种信息服务的基础支撑,信息接受者和使用者同时加入了信息的传播与创造;而大学校园的主体都是“90 后群体”,他们思想自主开放、接受能力强,网络等媒体使他们的知识面更广。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讲授方式,教学手段单一落后,课堂多以老师教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未能充分关注学生的利益诉求,师生之间的互动,缺乏与实践教学相融合。这种重灌输轻自学、重结果轻需求、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必然会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最后,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它的考核方式不灵活,难以达到教学管理目的。?m然高校里也有一些采用以写作小论文等方式作为学生的评价,但仍然主要以传统的纸质试卷对学生进行考核。同时,高校在对这门课程考核时,存在追着要求学生合格的现象,似乎个别学生不合格会将责任追究到学校这一方。考核的不严格、有水分,也造成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也较难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加强教学监管的目的。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思考
1、团队教学模式
团队管理理论认为,团队是指一种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团队的首要特征是其具有明确的共同目标,即团队成员都要清楚地了解所要达到的共同目标及其所包含的重大现实意义。而“团队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多名教师组成一个教学团队,每名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和特点来承担教学内容中自己擅长的专题,从而达到共同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突破了一门课程指定一名教师授课的传统方法,极大地发挥和挖掘了教师的教学潜能,整合了教育资源,形成了育人合力。比如在授课教师中较大比例是辅导员,辅导员都有自己的研究专业和工作方向,比如学习马克思主义、比如学习思政教育、比如学习国际政治方向等共同讨论并制定教学计划。
另外,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形成师生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比如,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课程教学和当前形势,针对教师给定的研究专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类似的实践调研,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多维教学模式
伴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网络、智能手机普及水平的提升,高校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时效性更强,这些为实现新媒体环境下“形势与政策”课多维教学模式提供了条件。新媒体环境下多维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教学论指导下,围绕教学目标将多维教学方法、多维教学手段、多维教学组织形式等融为一体的带有新媒体特征的立体综合体系。该模式既包含带有新媒体特征的多维教学渠道: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网络教育等,又包含具有新媒体特征的多维教育层次:知识、方法、能力、修养,还包含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讨论式、体验式、互动式、实践式等优化组合的多维教学方法。
当“形势与政策”教育处于这样一个完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当学生接收到一种信息后,很难判断信息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如何发挥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阵地作用,引导学生筛选过滤接受到的各类信息,并朝着课程的教育方向发展,这一课题也成为任课老师需要考虑的方向。在课堂教学渠道上,可以利用慕课和公开课的资源,共享优秀教师资源;也可以通过网络调研的形式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在教育层次上,不仅教会学生必要的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收集信息、筛选信息并利用信息的能力,如何在网络阵地合法合理地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并守住法律的底线,不随意转发;另外高校任课老师应主动占领网络教育新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教育的主动权,努力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网络教育平台,开设个人微博、分院微信公众号或者学生组织微信公众号,推送信息、发布评论。
3、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性是“形势与政策课”作为哲学社会科学所具有的基本特性,开展实践教育活动是形势与政策从书本走进社会、从理论走进实际的重要载体。结合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和要求,开展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可以使学生更直接更深刻地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实现育人的目的。
比如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商学院会结合分院实际和特征,围绕学生关心的热点和关注的焦点,特别是结合党和国家重大政策出台、重大活动开展和重大节庆日等契机,通过开展演讲比赛、大合唱、名著阅读、参观考察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 “三观”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另外我们充分挖掘优秀校友资源,通过校友的求职、留学等经历,分享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帮助在校学生准确把握社会动态,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形成主动学习思考的氛围;同时,我们也会聘请社会导师,发挥校外人士知识经验优势,通过校外人士与在校大学生结对的方式,着重致力于大学生学以致用及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促进其职业化和社会化。
世界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客观上必然扩大人类的活动范围,主观上必然要求扩大人们的视野,增加了认识客观现实的难度。而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正是让大学生把握世界形势、树立规划意识的重要阵地,通过形式、内容和授课思路的调整,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不断培养提高大学生认识和把握形势的能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环境下构建英语教学新模式初探 篇5
广告学专业的目标设置应在继续通识教育的同时深入贯彻新媒体思维,在新媒体环境的导向下,市场对广告学人才的需求对于学生所掌握的`广告专业和新媒体的相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通识教育和人文教育为目标,是保证广告学专业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前提,深入贯彻新媒体思维负荷当下经济环境中对人才范式的知识和思维转型的要求,有利于具有互联网思维和新媒体经济知识体系人才的培养。
2.2 进行广告学专业媒介类课程设置的变革
新媒体环境下,一方面广告运营中媒介策略的地位有所上升,消费者的媒介选择被强化,而媒介的地位开始有所弱化,消费者的媒介接触开始呈现碎片化的现象,另一方面,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广告学教育仍然停留在从传统的新闻传播角度研究媒介的地步,缺乏对媒介类课程的整体规划以及基于新媒体环境这个大背景下的课程改革设置,无法适应当前人们的实践需求。广告学专业的课程设置需要转变传统的新闻传播理念,站在广告运营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合理规划,今后应该尽可能增加对新媒体的应用课程的数量,增加传授媒介的相关课程,增加基于媒体的数据类课程,而对于与传统媒介传播与市场营销的理论类课程则应该相应减少。
2.3 开展微信互动课堂,借助多样的新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微信互动课堂是指由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教学辅助,科学性的设置微话题,组织学生利用微信平台进行讨论,再由教师进行点评的互动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源自于20世纪70年代又联邦德国的K沙勒和KH舍费尔首先提出的交往教学论,旨在探讨师生关系。8月。第十二届中国广告学教育研究学术会议在井冈山召开,与会业界以及学术专家纷纷提出要就新媒体的发展进行广泛探讨,一直呼吁高效的广告学课堂要适应网络社交媒体和手机媒体等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满足微时代大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创新学习需求。
2.4 进一步实现广告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诚然,广告学的发展得益于媒介环境的便利,外部环境对广告学的扩张起来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我们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广告学今天的发展状况也离不开其它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趋势的加强。在今天,学科之间的交叉性有利于学生更容易掌握课堂知识,简化知识的繁琐性。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应该把握住学科之间的交叉性,拓展广告学课程的知识体系,使得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发展更具包容性,同时,也不能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应该结合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等教学方法的实践,使得课堂教学在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知识领悟能力,拓展课堂所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2.5 对于创新的新媒体教学环境,要更注重学生反馈机制的设定。
在新媒体环境下,知识更加具有灵活性,教学时空的不设限性决定了反馈机制存在的必要性,新媒体互动平台为老师和学生的良性沟通提供了便利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对教学方式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教学模式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相关企业应该具体制定对该类院校所培养的现代人才进行广告设计应有的知识结构,注重学生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的培养,注重教学薄弱环节的发展,针对性地进行改善提高。
3 总结
广告学专业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市场理念、终身教育理念、特色理念、人力资源共享理念教育理念,一般人文类专业一般更注重书本知识的积累,注重学生内涵的培养,与之不同的是,广告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则将培養重点放在了学生外在能力的拓展和延伸上。该类专业的学生往往会比本科学院其他专业的学生更注重自己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当掌握各项必备技能,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竞争力。在新媒体技术发展的这个大背景下,对广告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创新发展,对于该专业设置下的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直接现实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耀晗.融合与创新——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传媒发展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120:24-26.
[2]王云.新媒体视角下高校高层次人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策研究[J].中国报业,(10):64-65.
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环境下构建英语教学新模式初探 篇6
概述:本文重点论述了网络环境下互动式教学的模式构建原则、方法步骤和优势,目的是为了发挥网络环境的优势,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网络
互动式教学
模式
随着计算机网络在学校的逐步普及,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组织教育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已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为此,我在几年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网络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归纳,愿与大家作一交流。
一、网络环境下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构建网络环境下的互动教学模式,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着眼点,以学生能力的提高为归宿,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现代教学理论,体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创新”的认知过程,使学习过程由“吸收、储存、再现”转向“探索、研究、创造”。为此,构建这种模式应遵循以下原则:
1、网络化原则: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提供的各种功能,借助多媒体技术、网页浏览、文件下载、电子邮件、信息发布、教学课件等多种手段,发挥现代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建立网上虚拟学习环境、虚拟实验、网上题库、网上考试等,利用计算机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计算机网络功能与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教育教学服务。
2、互动性原则:教学模式要充分体现网络互动性,让学生参与教学、了解新知识的形成过程,达到目标——过程 —— 结论的递进。具体地讲:其一:参与教学目标的确立,有助于学生从“要我学习”向“我要学习”转化;其二:参与教学过程中重点难点,通过人机交互, 人与人的交流,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使学生从“我会学习”向“我要学会”转化;其三:教师要带领学生参与回顾,掌握知识的全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由“我会学习”向“我要学会”转化,实现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的教学目标。
3、自主性原则:给学生充分发挥和想象的自由空间,淡化强制与约束,给予更多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是该教学模式的关键要求。利用网络交互功能,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同时,提供可选择的学习方法、学习资源和知识检测练习,由学生自主选择,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再通过网络,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帮助和指导,随时调控教学过程,检测学习效果。
4、层次性原则:该原则是指在网络互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尽相同的特点,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给学生独立的思维空间,这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具有独特的优势。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喜悦。这也是“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全面提高”的教学原则的充分体现。
5、合作性原则: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运用网络互动模式教学既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适宜的环境,还可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良好的空间,利用群体的智慧,实现优势互补,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采用网上讨论、网上评论、网上答疑等形式,建立起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联系。
6、创造性原则:在网络互动教学中,更能体现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在网络环境下,创设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相结合多媒体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推陈出新。
二、构建网络环境下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一般方法步骤
第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创设网络环境,编写互动教学软件,建立应用模式框架。这是该教学模式的起始环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组织材料,设定问题引起矛盾,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并要构建相应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思考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第二步:以网络为依托,采取分层指导、自主学习、共同讨论等形式,充分发挥互动模式的优势,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探究知识的过程,让现代教学手段给学习带来兴趣,从疑问、分析到问题的解决,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取新知识,本环节中,个别化学习起到了关键作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学习要求,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环境,使学习更有成效。
第三步:引导学生实践,提高应用水平,教师通过网络互动,组织学生探索新的知识,摸索新的学习方法,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知识迁移,使掌握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
第四步:利用网络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调查研究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以此做为下一步教学改进的依据。教师要听取各方面对教学的看法和意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其更加合理化,达到教学模式的进一步优化。
第五步:组织网上交流,归纳总结学习心得,发布学习体会,并可以借鉴别人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在总结和交流中得到发展,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三、网络环境下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网络环境下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依据现代教学理论,发挥网络环境的优势,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通过实践,,我认为网络互动式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点优势。
1、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由于此模式利用网络手段,给学生以更大的自由支配空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主动权。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该模式的核心,是让学生真正作为主体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情,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上都能积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探索新知识、获取方法、获得体验,增长智慧和提高能力。
3、有利于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改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过程的组织者、辅导者和服务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成为学习的主人。
4、有利于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品质的成熟发展和潜能的开发。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与学生实现多种形式的对话,如对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采取专门讲解,对自制能力差的学生采取必要的约束,对学习水平高的学生采取扩充学习内容等办法,这样有利于个别辅导和因材施教。使学生都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5、有利于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利用网络互动,采取分组讨论、分组学习、分组考试等形式,增加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相互启发,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6、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辅助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既扩大知识面又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
7、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由于网络互动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但要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更要有丰富的本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才能游刃有余熟练驾驭课堂教学,另外该模式下的教学灵活性大,教学过程中有宽松的环境,可操作难度大,因此更有利于教师教学艺术性的展现和创造性的发挥。
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环境下构建英语教学新模式初探 篇7
一、传统模式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不足
多媒体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无法逾越的优势, 具有传统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传统教学存在着老师为主导, 学生为辅的应试教学, 它往往剥夺学生的兴趣和想象能力, 只是给予学生内容, 而未能激发学生学习。
1.1教师主导课堂, 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以往的语文课教学都主要是老师做“灌输”性的教学, 重点放在老师的“教”, 而弱化了学生的“学”。在阅读上也是由老师在分析阅读课文的思想, 简单的叫同学划分段落, 课后由学生反复记忆。长期如此, 导致学生被动的学习, 丧失学习兴趣, 降低学习质量和效率。
在教学中, 老师应该是引导者, 是负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是启发者, 启发学生中阅读中获得知识;是解惑者, 解答学生的阅读中的疑问。在教学中, 教师如果只是重视应试的结果, 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 不利于他们在学习中获取自信, 提高自身学习的能力。
1.2教学形式单一, 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有一定的模式, 但是生硬的搬这种模式是没有办法达到教学目的的, 阅读教学必须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编排。
传统阅读课堂的形式单一、僵化必定会将课堂营造出一种没有生气、没有创造力的气氛。老师按照参考书问, 学生按照老师的思路答, 没有任何的启发性和自主学习的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少之又少, 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和能力, 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学习能力。
二、使用多媒体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2.1多媒体应用于阅读教学的优点
多媒体教学, 可以运用丰富的阅读材料和生活中的案例来进行教学活动, 弥补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它的作用集中表现于以下两个方面:
2.1.1多媒体教学可以延伸阅读教学的范围, 突出阅读教学的人性化
多媒体打破了书本的限制, 将图、文、声集于一体, 在给学生提供丰富学习资料的同时, 更是给他们带来全感官的刺激, 这对他们在语文中的教学体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独特的综合性, 便于教师为学生解决阅读中的难点和重点, 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的屏幕内容的可逆性更是区别于黑板, 黑板只能写了擦, 而多媒体可以将内容反复播放, 便于学生记载。多媒体能够将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内容合理的分配组织, 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联想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学起来轻松, 教师将教学设计得更加人性化。
2.1.2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语感最好的方法是大量阅读, 阅读又是建立在兴趣上的。为了引导学生阅读, 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播放《魔方大厦》, 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进一步推荐《魔方大厦》的书籍以及郑渊洁其他的童话给学生。
像《快乐星球》、《皮皮鲁历险记》都是有童话形象和动画片的离线故事, 在利用多媒体引起同学兴趣后, 可在全班开展读书组, 一起讨论故事的情结, 并且可以鼓励同学互相推荐书, 老师再将推荐书目通过多媒体放映出来, 甚至可以放映一部分章节, 激发同学对阅读的兴趣。
2.2 媒体技术进行阅读教学的步骤
小学阅读课堂我们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通篇阅读,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掌握整个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对文章进行简单的分段;
第二步分析文章, 对每个段落都进行分析, 包括了解每段的中心思想和表达形式, 分析每段的思想含义;
第三步, 深入阅读, 在充分理解阅读文章的段落含义基础上, 总体把握通篇文章的主要思想, 掌握文章行文脉络, 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
这三个阶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在此基础上, 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对阅读进行深入的剖析。
首先, 在初读接段, 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跟阅读相关的语音、图片、或者视频进行阅读的引导。例如《草船借箭》的课文, 首先用视频或者图片向同学们介绍当时三国的局面, 介绍周瑜、诸葛亮和曹操, 让他们的形象在学生中有一个初步的意识, 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可以有一个生动的动画形象在脑海中。
其次, 在第二个阶段, 剖析课文。剖析课文需要老师引导学生自我剖析, 引导同学积极的回答课文的分类方式, 以及为什么这样分等。
在同学们对课文进行剖析后, 老师可以将阅读中的提问列在多媒体屏幕上, 如教学《晏子使楚》时, 可以将这几个环环相扣的问题放在屏幕上引起学生思考:“晏子到楚国是去见谁?楚王最初是怎样的态度对晏子的?后来楚王对晏子和晏子的国家是怎么看待的?对于楚王的出言侮辱, 晏子进行了怎样辩驳?最后楚王与晏子最后发生了什么”然后通过这些问题和答案, 将课文的脉络串联在一起, 通过动画的演示, 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并且加深印象。也可以将问题一起列在, 屏幕上, 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自己会的问题, 以提高同学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避免同学因为前几个问题不会而导致后来的课失去兴趣。
第二阶段是最重要的阶段, 也是最好利用多媒体的阶段。在此阶段, 老师可以通过图片、音乐、视频对阅读课文进行剖析和引导同学深入了解, 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找出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
最后, 第三个阶段中采用多媒体技术来统领全文。在这个阶段, 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做课文的视频整体放映,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通过视频的放映将同学在课文中没有抓到的细节表现出来, 通过课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情感, 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上一个层次, 便于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除此以外, 也可以只是利用多媒体做课文背景的导读。
如学习《桂林山水》的时候, 可以给学生播放漓江风光的视频, 伴随桂林的民歌, 将学生引入情景之后再进行课文的阅读。
三、多媒体阅读教学的注意事项
多媒体教学是有利有弊的, 不能因为多媒体教学的便利性而忽视了教学目的和方法去泛滥使用, 一味的将多媒体代替板书教学, 用课堂实录光盘代替教师讲解。
或者, 老师在教学中过分的追求课件的华丽, 将精力花在多媒体的变化、繁多中, 大量的文字和图片堆砌鹅城一个课件, 喧宾夺主。
这样的使用只能适得其反, 前者可能导致同学对课堂内容觉得无聊, 进而丧失兴趣;后者又可能因为都多媒体内容花俏而分散注意力, 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合理的进行多媒体教学, 激活了小学阅读教学, 是课堂环境生动, 学生获益多多。尽管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些弊端, 但是我们始终相信, 提哦你刚刚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探索和研究、不断的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改善教学方法,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好, 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卢俊荣.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想象情景的创设[J].青少年日记 (教育教学研究) .2012 (09)
[2]王立秋.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小学阅读教学的利与弊[J].网友世界.2014 (06)
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环境下构建英语教学新模式初探 篇8
关键词:美术课;美育观;多媒体教学;目标明确;最佳途径;因材施教
美术课作为艺术课的一种形式,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早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如何在教学中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如何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度过每堂课,全面提高各方面的素质,是新课改的主流。
一、树立“多能力”的美育观
人,不仅作为静态审美中的审美参与审美活动,而且开始作为在动态审美活动中发展着的、创造着的人被关注。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多能力”的学生应该成为我们培养的目标。根据新的教材,选择适合自己的新的教学方法。美育的重点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并且力争人的全面的最优化的知识,全面育人,育多能力的人。转变传统的育人观念,以培养人的审美观、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情趣为出发点。将美学和其他科学互相渗透乃至融合,引发了美育系统的结构的重构,将使美育成为开放的生态系统。
美术职业教育一方面要向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如美术造型技能训练,美术知识的传授,艺术修养的陶冶等;另一方面要向学生进行技术教育,如技法的传授,技术的训练等。这两种教育的目标分别是培养学生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即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而现代社会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便是培养文理相通、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互渗透的复合型人才,美术教育的教学特色也在这里。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培养创新能力是美术教育的核心。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力的培养一是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创造思维方法,二是让学生丰富多方面知识和理论,提高修养。美术和工艺的学习对提高创造力有很大关系,但不能代替创造力培养的本身。会画一手好素描而不甚出色的设计成果,这是美术教育中“高分低能”的一种表现,在教学中应引以为戒。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当前,在美术教育实践中,美术课内容的丰富与教学课时的稀少,形成的多彩与教学方法的单调等种种矛盾。的确需要我们找出一条能有效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使我们的美术教学真正做到短时高效、丰富多彩。因此,如何在规定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益是我们在制定美术原则时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所以我们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美育手段推进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特别是形象性的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运用,在不增加课时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审美积极性,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目标明确
当代各个发达国家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高度提出了艺术教育的目标要求,从“纯粹艺术”教育解脱出来,使学生在创造艺术形式的过程中获得美感体验。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美术的本身,而是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利于学生积极灵活地适应21世纪的社会变化,使学生在未来中学会生存。
四、寻找最佳途径
实践证明,美术和音乐融合,可以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的效果。如,在上美术欣赏课时,将绘画配上音乐,将使学生对静止的画面产生动态的感受。把美术和音乐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拓宽艺术空间,增强艺术趣味,培养学生的艺术现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应该思考如何把二者更加灵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取得最佳效果,鼓励他们积极去寻找各自不同的表现方法。
除了美术与音乐的相互配合外,美术与其他艺术形式也都可以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比如,美术与舞蹈,美术与表演等等。总之,我们美术课应该尽可能地融合各种艺术形式,充分调动人体的全部感觉器官,从中体会艺术的魅力。
五、因材施教
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注意因材施教,在全面了解学生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教师应按照学生的需求进行个别指导。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各种条件,设置多种情节,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按照学生艺术才能和兴趣爱好组成小组,为他们制定教学程序,确定教学内容,定时训练,促成发展。我们艺术教育,应该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有个性、有思想、有活力、有创新意识、多能力的人。为此,我们应该不懈努力,积极探索美术教学模式改革,以职业教育为中心,将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艺术观,就业观的教育结合起来,贯穿到学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全过程中。
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环境下构建英语教学新模式初探 篇9
临洮县椒山初级中学 梁彦雄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科技、生活及教育领域的广泛使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育已悄然而至。传统的封闭和和以教师、考试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已不能适应新的教育的要求;建立开放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成为迫切要求,而且逐步地变成现实。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要素的教师,该以一种怎样的姿态来面对?本文从分析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内容、特点和原则切入,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网络教育的变革,并在此基础上对网络环境下教师角色的定位作出了一定的思考。
【关键词】网络教育 特点 模式 角色转换
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活动。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个性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其主体地位也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学习方法通常采用自主性学习,与此相适应,传统意义上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将不复存在。教师的角色地位也将从长者、智者和权威的地位转变为同志和协作者。了解网络环境下教学的特点 ,明确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变迁 , 准确地把握网络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 对于做好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工作是有益处的。特别是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对当前我们的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因此,教师教学模式的改革和角色转变是势在必行。
一、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的内容、特点和遵循的原则
当前,教育部门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的基本要求是“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基于这个要求,我县的情况是:大部分学校宽带网络已接通。多媒体设备进教室的占50%,教师拥有自己的网络空间的还不足10%。至于后面的两个服务平台那是政府的事。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网通了,资源你会找吗?你是否有自己的网络空间?你是怎样上好一堂多媒体课的?在你的学校里,你能方便地使用校园网上的资源吗?见于这些问题,我作为一个学校的信息技术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因此,我认为相关的培训势在必行。
在已经建立了网络教室和校园网的中小学校,将网络技术有效地运用于教学中,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大家共同关注与积极参与的课题。可以
说,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方向。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进行学习分析,提供学习资源、认知工具以及学生选用学习资源或外界帮助主动建构知识、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支持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模式。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的特点是:一是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已不再是信息的唯一来源,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主动地获取信息,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自然地改变为以“学”为主。在网络环境的教学实践中,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毫无疑问的得到了肯定。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有教师作为主要的信息源,众多的学生充当着传播对象的角色;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本人作为信息源的优势已不再突出,学习者还可以从网络课件中获取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本身就对学习者有相当的吸引力,加之获取学习资源的手段是一种极其热门的社会化行为--上网,很适合青少年追求社会化、成人化的心理特点,因此往往能够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起到了全员参与学习的效果,真正让孩子们动起来。二是网络教育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育,具有传统学校所不具备的教学行为个人化和学习行为个人化的特征,它彻底地改变了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表现方式的多样化还从客观上给个别化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在网络环境的课堂教学中,学习者通过人机交互能够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进度,不仅实现了个别化学习,还能通过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个性,使整个学习过程快乐而深刻。三是网络教育还有利于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它通过信息技术集声音、文本、图形、图表、图像、动画于一体,把教学内容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的多种感官能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信息,使学生能快速地理解学习内容,它能使各类教育的资源共享。四是网络教育还能调动多媒体手段为教学服务,打破了传统教育的种种时空限制,它引入观察、讨论、协作、演示、模拟和交互方式到教学过程当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创造性。五是交互网络技术还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来设计学习过程和方式,使学习方式、进度和过程更能适应学生的自主化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原则。教育的本体功能 2
是对人的关注,网络化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实践才能实现;以问题为中心的原则。网络化教学中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驱动力,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问题为主线,激发学生的知识储备,诱发探究动机,引发学生不断进入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民主、平等、和谐的原则。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长足发展,高度智能化的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将在相当程度上替代教师的职能,这样,教育模式和教师的角色地位都将不可避免地引起变化
二、网络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的区别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主动建构为指导思想,采取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使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真正实现个别化的教学。如果学习中遇到了问题,可以通过协作学习,通过学生与教师或学生与学生,甚至与认知工具之间的交互得到解决。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是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路线,即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习者尝试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
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指导思想,采取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个教师面对着全班不同智力、不同水平、不同要求的学生,按照同一进度、同一方法进行教学,即使教师希望对每一个学生进行适应其能力的个别教育,他也是很困难实现的,那些不能适应这种教学方式的学生,由于处在不利的学习环境中,不可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三、网络环境下教师的角色转换
传统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即教师将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传授给学生,众多的学生充当着传播对象的角色;由于信息来源主要是教师,教学中常以教师为中心。而在网络环境下,教师本人作为信息源的优势已不再突出即教师已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信息源,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说法显然不当。那么,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否取代教师的地位?答案是否定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当中不可能或不应该被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所取代,相 3
反教师在这种模式下的重要性更大了,计算机只是一种信息加工和呈现的工具,教师惟一选择是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教学组织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的群体协作,网络化的教学设计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制作教学课件、搜索资源,如何把它们整合成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形式。总之,教师角色应该发生比较大的转化。具体如下:
教师应该成为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使用者和多媒体课件的优化组合者。教师首先应努力掌握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使用方法;学会熟练使用教学媒体和资源服务系统。充分利用文字教材、视频、网上课堂和讨论、音频、光盘以及相应的教学、实验设施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将教学资源清单以及使用方法,及时向学生介绍,使学生能随时借阅、复制、上网学习。尤其要结合各种教学媒体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学习知识,娴熟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逐步习惯自主学习。同时,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及教学的需要来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通过信息技术集声音、文本、图形、图表、图像、动画于一体,充分利用人的视觉、听觉乃至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以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可触可感的方式将教学内容立体地多维地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其多种感官都能快速地参与到学习内容的全过程之中,达到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信息,使学生获得做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应该成为教学过程的导学者。教师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帮助其找到完成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掌握学习的规律和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辅导,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组织学生讨论,但是绝不越俎代庖、粗暴地干预学生自主探索的探究进程,不片面追求所谓“唯一正确”的结果而抹煞“求真”的科学精神。在信息技术的使用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辩证地认识网络信息,帮助学生去粗取精;鼓励学生采用数据采集软件、数据处理软件、图像处理软件、文字处理软件等收集、分析数据,解释数据之间的联系,为最终的探究结果提供真实、可靠的证据。以达到相互启发教学相长的目的。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小组协同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证明,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开展协作式的学习,对提高学习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协同学习小组可以是网上的虚拟小组,即对某一版块学 4
习资源感兴趣的学习者,自主组成小组,在Internet 中 BBS 上实行交互学习。还可以通过E-mail和 聊天室等方式进行交流。教师应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尝到协作式学习的益处,从而真正在教学实践中转变学习观念,为协作学习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活动中,师生是平等互动的,教师除了要求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外,还要善于帮助学生把问题转变为课题,基于情境的问题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核心,是凝聚、激活人们知识技能的触发点,教师的辅导可以以小组和个别辅导为主,进一步分析学生所提出问题的背景资料,掌握学生现有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储备情况,要及时的帮助学生修订研究计划,注意检查各种文档撰写过程中的规范。
【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环境下构建英语教学新模式初探】推荐阅读: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导学探究自主学习”阅读教学模式09-25
多媒体网络教学评价初探论文08-02
多媒体及网络技术与教学模式的改革06-21
新媒体下网络营销11-11
初探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11-16
云环境下虚拟多媒体教室的构建研究07-04
新媒体环境下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