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多媒体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设计的探索(共9篇)
课堂多媒体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设计的探索 篇1
英语多媒体课堂的教学过程规划与方案设计
摘要 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和谐多层的语言氛围,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教师需要多花心思准备英语课堂教学,让教学内容更加充实,让师生之间的语言信息交流变得多样化,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关键词 英语;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1-0123-02
结合这么多年的具体的语言教学实践工作,笔者研究了如何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生动地展现出英语课要学习的感性材料,创设出最佳的英语情境,优化英语课堂的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成功突破。英语教师不仅要做到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与学生建立起平等互信的和谐关系,还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除了英语专业知识水平不断地提高外,在当今的现代化教育教学理念的督导下,还要掌握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中的实际运用,让多媒体技术的好处充分地体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出它的实用价值。
英语是大部分学生感到难学并且不爱学的一门学科。这样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学生不感兴趣,就不会动脑筋,更谈不上认真思考。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一种最实际的内在原动力。英语教师要做到寓教于乐,使学生保持饱满的情绪。在此情况下传统的教学手段也越来越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成长在计算机时代的学生也不满足于老式的教学程序,就愈发显现出英语情境化教学的重要了。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它具有其独特的教学优越性。英语教师要在驾驭教材、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好自己的教学过程,充分考虑教学细节,把知识性和趣味性溶为一体,使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长期存在。
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更为直观的文字、图片材料。可以把字体设置成不同的颜色,加入符合教材内容的图片,格式有gif、swf等,比起单一的黑板白字更加赏心悦目。在英语教学中,单词的学习相对来说非常枯燥乏味,不容易于掌握记忆,要永久记忆更是难上加难。对于单词的学习,传统的方法往往就是英语教师领着读或用录音机播放,学生跟着读,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中使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觉。如教学有关动物的一些单词,当学习tiger(老虎)一词时,笔者事先找到一张猛虎下山的图片,老虎再“吼叫”一声,然后领读或者播放录音领读,学生当时就记住了。让学生知道了老虎的字形、字音、字意,为课后学习英语记忆单词减轻了负担。
同样,在学习英语句子的时候,笔者也利用多媒体来展示英语句子的情境,便于学生掌握句子的含义、句型的结构,从而达到快速记忆的目的。再如学习篇章,英语教师适度加入切题的情境,就更可以起到简化加深印象的作用,让学生在乐趣中牢牢记住学过的篇章。
英语课堂既要讲究艺术性,还要讲究实际可行性,英语教师需要多花心思准备英语课堂教学,让单调的英语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随时随地动口动手主动表达他们的思想,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笔者把词汇放到句子里,再运用多媒体把抽象的文字符号以各种绚丽多彩的画面呈现,动词以肢体语言来表现,名词以实物或静物画面表现,其他难以单独表示的就配以恰当的语言环境,或用手势、表情、简笔画等来辅助表现,这样就会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又能够全面地调动学生看、听、说、想等多方面的积极性。
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了音、视频等声形结合的学习材料,把教材文字转化为生动的情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以往的学生只能看黑板、听英语教师一言堂的单调模式,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也变得丰富而生动。学生从无兴趣转化为有兴趣,从抑制状态转化到兴奋状态,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其次,利用多媒体进行分层次教学,能够照顾到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发挥他们的多面性。这增强了英语课堂活跃程度,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不产生死角。尤其是让差生也参与进来,这样就彻底改变了传统课堂只是英语教师领着几个学生疲乏地活动,把英语课堂变成全员参与、面向全体学生,从根本上解决了差生无事做、优生不耐烦的弊端。由于在教学中对差生实行了水准适度的教学,顺其自然地调动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完全改变了他们自卑和落后的心理,为落后生向中等生转化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在教学活动中,把教学层次由低向高发展,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时提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各自的发展。每节课还适度安排一些高层次的问题,对培养优生大有益处。这样就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活学活用。英语教师要行之有效地处理好分层题目与分层学生之间的关联。笔者把不同的题签发给不同的小组,学生了解了相应的题目之后,笔者调控整个课堂,师生共同由低到高地逐层解决分层问题。如此就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热情,为下面做题铺平道路。英语课堂的重点在于解决中档题,因为在这个层次中所学习的是要求大多数学生都应该掌握的学习内容。这部分问题解决得恰当,就为高深题搭好了一座桥。在解决高难度题目的时候,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求知态度来随时处理,让优生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来解决难点。这样,三个层次的学生的思维在英语课堂中自始至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差、中、优等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学习。
最后,有效率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总复习,能够更多、更准确地汇总学过的知识点,彻底改变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一场面,更多地发挥英语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减轻师生双方的负担。在进行英语语法复习教学时,笔者把平时分散的语法知识形成一个专项讲座,不是旧知识的堆积,而是规划出重点语法条例,便于学生记忆。可以挑选典型的习题来巩固所学的内容,同时强化知识结构。笔者总结过相似的词组,辨析过类似的句式,感到效果非常好。
多媒体尤其适合高三阶段英语知识的强化复习。在复习的时候,多媒体的超大容量是非常有效率的,可以囊括所学的很多知识,也可以让学生轻松掌握。但是英语教师设计的环节不宜过多,要少而精,能够牵制住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保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了。笔者还在课前或者课后下发知识点,用来巩固复习课堂上的内容。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扩大英语课堂上的知识容量,还能处理更多的专项和综合习题。当堂解决了难题的运用,把学生从课后繁重的题海中解放出来。另外,多媒体课件还可以反复利用,随时根据课堂的需要进行调整。它真就像一个百宝箱一样,既解决了师生的应急之需,又提高了英语课堂效率。
总之,英语教师如果能够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就可以将抽象的文字变成生动易懂的图像画面,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无意识注意并维持有意识注意,进而突破英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加大力度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并掌握英语教学内容。让难学的英语知识易学、好学,自然学生的成绩也就理想了。英语教师要合理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英语,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最终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课堂多媒体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设计的探索 篇2
在多媒体系统的使用过程中,我们非常清楚地知道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必须能正确表达学科的知识内容、反映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个别专业课还必须体现出良好的人机交互功能。我们目前基础课教学中所采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基本是以PPT作为开发工具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这些以PPT作为开发工具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使传统的“黑板+粉笔”变成了“屏幕+鼠标”。当然,如果能以PPT作为开发工具,再辅助其他软件如Flash、微课视频等的配合,就能做出更加优秀的课件,但对非计算机专业的任课教师来说这将是很大的挑战。学校虽然近些年也花了较大的投入进行教师的微课等各项相关技能的培训,但对我们这些非专业的老师来说,在具体制作运用过程中困难较大,最终部分教师也是学过算数,不了了之。尤其是云桌面的运用,使操作更为简便,内容可以更加丰富,教学准备的容量也可以非常巨大。但如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避免形式大于内容,如何真正体现现代化教学的优势,这是实践给我们提出的更高、更远的要求和目标。
1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践分析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学材料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一个较为明显的效果就是可以通过生动的画面视频等取代枯燥的文字或老师的说教,形象生动地表达教学内容,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对提高教学质量也非常有帮助。兴趣往往会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利途径。用PPT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可以将教师写黑板的时间用于和学生的互动,也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讨论,进行各类互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上效果显著。
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虽然经过专家们的屡次修订,以适应新时期新时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但总体格局并没有实质性的改观。在课本教材中,某些内容和知识点仍旧比较抽象和复杂,学生看了经常会感到茫然和乏味,教师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而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起丰富的想象能力,最终达到理解与接受的效果。
2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进一步思考
从长期来看,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手段未必会有更为长久的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播放更重要的是启发和引导,以便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教学内容。因此,无论配备多么先进的设备,制作出多么精致的PPT或匹配到多么精彩的影像资料,任课教师在其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最突出的是学生被PPT吸引忽略了记笔记,学生没有时间也容易放弃思考,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学得很不踏实。在一些比较活跃的班级,教师往往需要同时兼顾PPT的播放、讲解,不时地提醒学生注意画面要反映的主题,并还需要分出精力维护好课堂纪律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这样下来,有时的确会严重影响自己的教学效果,特别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自己的授课风格和授课特色。综合其它课程老师的实践,普遍认为多媒体尤其是微课的介入,有些课堂完全演变成视频的播放,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其实无论何种多媒体,都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规律,在教学中应该起到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效果。多媒体教学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恰当地运用,才会产生最佳的效果。
另外,在课件制作上也存在不少问题。目前的课件,多数仅限于课堂演示操作,很难适应不同类型的学生,当然也不能适应于教学风格各异的教师。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需要自制课件,而开发课件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很多教师在花费那么大的时间和精力去制作多媒体课件是否值得这个问题上很是犹豫,自主开发课件积极性不够。而且老师们自己开发的课件内容虽符合教学要求,但水平参差不齐。如果能有奉献精神和专业能力的教师,在学校统筹下,建立具有开放性的各类课程的教学资源库,那么各位任课教师就可以利用教学资源库和多媒体开发工具制作成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课件。
3结语
总之,以多媒体技术为灵魂的现代信息技术赋予了传统教育新的内涵,为教学实践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于多媒体这个现代化教学手段,我们既应充分认识它的先进性和作用,又不能盲目迷信。当信息化带来更大更高的效益,当网络传输给我们更快更多的信息时,一定会有人需要或强迫自己停下来做进一步的思考。这也会让我们对思维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是简单的创新和运用就可以满足学生、老师、学校对当下乃至今后教学的规划和期盼,我们共同希望的是即使通过一系列冰冷的数据,电子化产品的普及和运用,仍旧会有人的情感、思维、创造在里面。作为一名任课教师,有义务使学生由被动不想学转变为主动想学,有激情地积极追求更加完善的课堂教学过程。也期待有更多的新颖的教学方式能够以积极的方式呈现出来,尽可能地达到使用其它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实现的教学效果。
摘要:在多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多媒体的应用已渗透到各行各业,特别是教育教学的实践部门,在各种层次的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把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本文通过对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探索和实践体验,较为详尽地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利与弊进行了剖析和总结。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教学,云桌面,微课
参考文献
[1]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凯文.凯利(Kevin.Kelly).失控.[M]新星出版社.2010.
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结合探索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勾股定理;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6-094-01
近些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其在各行各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优势,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能够使课堂变得更加的生动、有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鉴于初中数学中勾股定理章节内容的特殊性,如果教师可以有效地将教学内容和多媒体技术结合,则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加容易地掌握勾股定理部分的内容。
1. 通过多媒体例子引入勾股定理
“万事开头难”,如果教师可以给课堂教学起一个好的开头则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所以说课堂内容的切入点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基于此,教师在开展勾股定理课堂教学之前需要对勾股定理这部分的知识有详细的了解,对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查,并要依次为依据来对课堂进行仔细地分析和设计。初中生正处于智力成长的高峰期,其各方面的能力和认识还很不完善,对于外界任何新鲜的事物(如多媒体等)都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因此,如果教师可以在开展数学课堂的时候可以有效地利用多媒体,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其自主地投入到课堂教学的学习中来。
例如,教师在开展有关“勾股定理”部分内容的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来为学生播放一组有关的视频:“第一个视频,我国铁路乘坐法中明确规定,乘客不得携带长度超过2米的物品上车,而小明却手持一根长度为2.2米的竹竿登上了火车,管理人员也没有去阻拦小明,这是为什么?第二个视频,小刚家里因为装修需要临时搬家,在搬卧室内部放置的衣柜的时候发现衣柜的高度已经超过了门框的竖向高度,请问小刚能否顺利地将卧室内的衣柜抬出屋外?小刚经过仔细的测量后发现,如果将衣柜斜着则可以顺利地抬出屋。”经过上述两个视频的观看后,教师可以询问大家:“大家有没有发现上述两个视频中的主人公是通过什么原理来达到目的的呢?其实这个原理不难理解,大家只需要仔细地听我讲完本节课的内容后就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通过这种富有趣味的形式来引入教学的内容,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热情,从而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
2. 借助多媒体将抽象的勾股定理具象化
目前,初中教学中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是采用考试的形式,但是实践表明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习过程通常要比学习的结果更为重要,学生只有对所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来,并自主地掌握有关的学习技巧和方法,而如果学生仅仅以高分为目标的话,学生往往可能通过采取“蒙混过关”的方式取得过一次好成绩,但是却不能够将这种状态持续下去。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培养。勾股定理部分的知识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其通常比较静止、抽象,有时还会与其他方面的知识进行有效地结合,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要想学生牢固的掌握勾股定理部分的知识,教师就必须要通过适当的手段来将这一定理具体化、形象化,而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3. 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生本教育理念
生本教育是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其主要是对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变革,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由其自身来决定学习的内容和进度,从而可以使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由于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故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实现生本教育,而生本教育的学习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勾股定理部分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首先为同学们布置一道题目:“一根笔直的竹竿竖立在地面上,将其从中折断,现已知被折断竹竿的地面部分距离竹竿的底端为30厘米,折断的竹竿长度为40厘米,求这根竹竿的高度?”。然后教师为了题目的形象性,可以借助动画的形式为学生演示竹竿折断前后的详细过程,并要引导学生对于本道题展开思考,通过动画的演示,学生很容易知道现在的解题关键在于折断部位竹竿的长度的求解,而对于折断部位竹竿长度的求解则需要借助本节课的勾股定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勾股定理的兴趣。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和普及,将它合理地应用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如果教师可以巧妙地将多媒体应用到勾股定理的课堂教学中,则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该部分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尝试着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
[参考文献]
[1] 杜艳波.多媒体与实践教学的结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4,18(3)
[2] 罗春.谈谈初中数学“勾股定理”的教学[J].金色年华.2012,23(12).
课堂多媒体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设计的探索 篇4
摘 要:文章探索了在高职院校的《飞机构造基础》课程中应用职教云课堂APP的教学过程。首先,分析了高职学生学习情况及《飞机构造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在此课堂中应用云课堂APP来提高教学效能的方法。其次,重点探讨了如何将云课堂APP与传统的课前预习、课中互动及课后复习三步教学过程更好地结合。最后,总结现有的实际应用经验,为其他高职专业基于云课堂APP的课程教学应用提供了一定参考。
关键词:飞机构造基础 云课堂 教学过程 探索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8)02(a)-0210-02
随着信息化教学技术的逐渐普及,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发展,而传统的教师灌输内容,学生被动吸收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因教学效能和学习效率均不高而有待改进。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教育的逐渐应用,基于此背景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尽管,早期部分学生由于各?N原因未能得到完善的终端设备,导致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但如今,移动个人终端如手机、平板在当今高职院校学生中普及率极高,特别是手机。那么,学生只需下载基于云技术的课堂教学APP即可随时随地实现在线学习。
云课堂是基于互联网,采用云计算技术、融入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创新课堂,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环境满足教师和学生课堂教学互动与即时反馈需求的移动教学课堂。本文以我校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飞机构造基础》课程为例,探索如何在智慧职教云课堂APP下做好课前预习、课中互动以及课后复习这重要的三步教学过程,以此为其他高职院校使用云课堂APP来充分使用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内容提供参考。《飞机构造基础》课程授课对象及教学现状分析
1.1 授课对象分析
《飞机构造基础》是民航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对于高职学生一般是安排在大二上学期,是连接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以及后续的实训课的桥梁。
我校学生也具有高职学生的一些普遍特点,如:学习兴趣比较浓厚,但缺乏学习主动性;学习目的比较明确,但只停留在应付考试;学习基础差,知识点需要教师讲解多遍,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易玩游戏,学习方法不当等。
1.2 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校的《飞机构造基础》是基于民航行业标准和机务维修工作过程,以国内外各大航空公司普遍使用的主要机型为例,主要向学生介绍飞机结构、重量与平衡、液压系统、起落架系统、飞行操纵系统、座舱环境控制系统、燃油系统、防火系统和防冰排雨系统等内容。这些内容与学生今后工作需考取的民航维修基础执照内容紧密联系。而该课的特点是涉及知识点多,且有些较抽象,课本图片不清晰或与现役飞机略有不同。最终导致教师授课量大,学生学起来吃力,不易理解,就放弃听课,授课效果一直不理想。
为了改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了充分利用我校在智慧职教上建设的国家级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资源库(现为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资源库备选库),我校教师引入云课堂APP软件进入课堂辅助教学,授课对象为16级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学生普遍反映该授课模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职教云课堂APP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2.1 职教云课堂APP简介
职教云课堂是利用智慧职教上已建设的资源库或已有的资源构建出适合本校本班教学的专属在线课程,而智慧职教是一个教学资源库平台,类似慕课,即不同的职业院校的不同专业均可在这个平台上创建一些专业课程及学习资源,供学生、教师和社会学习者学习。所以,智慧职教属于资源库的建设层面,职教云课堂属于资源库的应用层面。职教云课堂使用版本分为教师版和学生版,终端分为网页版和APP版。教师可在职教云课堂网页版上添加资源、创建课程、创建班级、发布资源、组织课堂活动、导出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可在职教云课堂上加入班级、学习并下载资源、参与课堂活动、课后答题、查看自身评价数据等。而移动APP版较之网页版,界面友好简洁,功能清晰实用,使用易上手,兼之个人终端的普及与使用灵活,在我校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
2.2 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上课前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上课前,教师根据需讲授的内容导入相关的预习资源及小测验到职教云APP中的“课程设计”下相应的知识点。
教师导入预习资源及测验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直接在职教云APP网页上传资源导入,第二种是导入在智慧职教上已建好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资源库下的《飞机构造基础课程》的资源。
教师在预习资源的选取上,应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选取具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较强的直观体验感,同时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与生动性,所以尽量选取相关的短视频。如课程第一章《飞机结构》主要讲解机翼及机身结构,网络上视频极少或不适合教学,那可去飞机维修厂录制课程所需要的详细机翼和机身结构视频。在上传视频时,可设置相关思考题,学生据此视频内容,回答思考题。同时学生可对资源评价、提问及纠错,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互动情况进行答疑和评分。
教师在测验的选取上,应注意题目数量不宜过多,6~8题最佳,学生能快速完成,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增强其积极性。
教师完成课前预习资料后,即可在教师版APP上给每个班级发布公告,学生在学生版APP上即可接收公告,查看公告并按要求完成预习。
这种在课前相互反馈的学习行为可使教师调整适合学生预习的资料,也能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带着问题去听课,评分机制能督促学生做到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2.3 课中互动
传统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情景模拟法、分组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而在职教云课堂APP上“课中环节”的签到、分组、头脑风暴、讨论、提问、测验和投票等功能更有效地实现这些方法。
由于我校《飞机构造基?A》课程是合班教学,人数较多,教师可利用“签到”功能进行快速点名,让学生进行“一键”签到或“手势”签到。
教师如采用“讲授法”教学方法,则可利用APP里的“投屏演示”功能,将存放在职教云上的“课程设计”里的教学课件通过与电脑连接,投影到屏幕上,这样既避免了教师携带存储教学课件的U盘的不便,也方便学生在所讲的每一张PPT,每一个短视频下进行评价、提问、纠错及做笔记,通过这个过程可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如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真正学起来,教师可根据该课程知识点较多的特点,利用云课堂APP里的分组,将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自由选择知识点来准备资料,制作PTT,然后派一个代表上台讲解。在讲解的同时,学生和教师在云课堂APP上自由投票评选出优秀的作品进行奖励,同时组内成员之间相互投票,选出组内贡献大和贡献小的成员,分别进行奖励和惩罚,以此督促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这种网上自由投票节省了时间,避免了同学之间的尴尬,体现了公正性。
另外,在教师讲解及答疑过程可进行互动,针对一个问题进行头脑风暴,或讨论、提问等环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讨论,讨论结果提交至APP上。由于教学班级人数较多,教师只需快速浏览讨论结果,筛选一些好的结果进行点评并奖励,对一些错的结果要及时纠正,并重点讲解,但是对一些提交了与主题完全无关的结果的同学应进行适当惩罚,防止其恶意扰乱课堂秩序。
所以,通过在课堂的互动,一方面教师可以快速地了解学生的掌握知识点的程度;另一方面,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拉近学生与教师的之间的距离。而所有这些课堂互动的行为都可以记录在云课堂APP上,教师可据此对学生总体表现进行评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2.4 课后复习
课堂结束后,学生可在APP上对这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教师可据此反思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能力。教师在课后可针对本节课中学生暴露出来的错误、重点、难点;使用APP里的“作业”功能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在云课堂APP上按时完成作业。教师一定要设置作业完成时间,施加学生学习的紧迫感,戒除学生拖拖沓沓的恶习。
由于我校《飞机构造基础》课程内容是紧扣民航维修基础执照考试题库,所以,客观题较多。那么学生在APP上答题就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真正做到“随时随地想学就学”的目的。而教师也可以在教师版APP上进行批阅与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另外,教师也可查看学生的错题情况,从而在下次课堂上进行重点复习。云课堂APP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分数进行记录,以此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方便教师对平时成绩的统计。结论
《飞机构造基础》是民航维修类专业的专业课,是一门涉及飞机多个系统知识的综合性课程,也是专业必修课程。通过以上的分析可得以下结论与建议:
(1)职教云APP是一种新的教学辅助工具。在坚持职教云APP的同时,应注意将传统教学方法与职教云APP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将这种信息化教学方式与各自专业课特点相互融合,才有利于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建设。
(2)教师需要不断提高信息化教学本领,根据具体课程的内容及特点制作,不断丰富职教云APP上的教学资源,根据自身的教学风格、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职教云APP功能,熟练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教学效能。
参考文献
课堂多媒体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设计的探索 篇5
【摘 要】 介绍“六步三段两分支”教学过程模式,结合《三角形中位线》一节的教学设计,阐述“六步三段两分支”教学过程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关键词】 “六步三段两分支”;三角形中位线;变式练习
华东师范大学皮连生教授根据新型智育理论(该理论以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观为核心),吸取加涅的课堂教学过程模式的优点,在《智育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六步三段两分支”教学过程模式[1],如图1.该模式示意图中间一列代表学生的学习过程,左右两侧表示针对学习过程所采取的教学步骤.其中“六步”是指:不论哪类知识,其完整的学习过程都经过图1的6个步骤,同时也就相应地有6个教学步骤.“三段”是学习和教学的6个步骤可概括为3段:1至4步为第1段,中心任务是知识的理解;第5步为第2段,中心任务是知识的巩固和转化;第6步为第3段,中心任务是知识的提取和运用.“两分支”是指: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过程的前4步相同,从第5步开始出现分支,右边一支表示程序性知识的变式练习和迁移,左边一支表示陈述性知识的巩固和提取.该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该模式反映了知识分类学习的思想.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按照该模式中的各阶段和步骤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对于数学中陈述性知识的教学宜采用模式中的1至4步及左侧的5、6步,而对于程序性知识应采用1至4步及右侧的5、6步.该模式能清楚地解释基本课型的结构,有利于我们依据该模式来设计课的构成、顺序和时间分配,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僵硬的模式束缚,强调根据不同的知识类型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本文以“三角形中位线”一节为例探究该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应用.1 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如何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主要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引起学生注意与告知教学目标,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呈现精心组织的新信息,阐明新旧知识的联系.1.1 引起学生注意与告知教学目标
这一步对应学习过程中的注意与预期.在这一步中,教学的任务是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机,从而引发学生的注意.注意是信息进入人脑的门户,没有注意,不可能产生有意识的学习,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各种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注意的方法很多,可通过设计悬念、类比联想、实验演示、使用教具等方法引发注意.教学目标可以根据需要调至合适时候再告知,不一定非要在此步中告知.教学设计 小亮要想测量一个人工湖(见后面的图10)最宽的地方的长度,如何测量呢?
设计意图 通过这样的设计,引发学生的思考: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然而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是无法解决的,此时教师再告诉学生:等学完本节课的知识后就知道如何解决了.通过设置悬念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的注意.1.2 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
这一步对应学习过程中的激活原有知识.在这一步中,教学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回忆与新知识有关的原有知识,否则学生只能机械的学习.认知心理学认为,决定有意义学习出现的唯一最重要条件是学生原有知识的性质,包括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其认知结构是否具备相应的知识准备,以及原有知识是否巩固等.教师可通过复习、提问、操作或测验等方式让学生回忆起原有知识[2].教学设计 请同学们说说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回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激活原有知识,同时为后续探索和证明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作铺垫,因为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主要是通过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1.3 呈现精心组织的新信息
这一步对应学习过程中的选择性知觉.在这一步中,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感受新知识的信息刺激,使新知识能被学生有选择地感知.为此,教师可以根据新知识性质的不同,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如教师呈现例证,教师对概念的言语界定,学生动手操作等形式.教师如能合理利用多媒体呈现教学内容,则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知觉效果[3].教学设计 1.同学们,请拿出一张纸画一个三角形并把它剪下来.请大家尝试:剪一刀将三角形剪成一张三角形纸片和一张梯形纸片,并将它们拼成一个平形四边形,你能做到吗?(然后请学生说说是怎么做的,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拼接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2.图2中线段DE是△ABC的中位线,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角形中位线.同学们能不能给三角形中位线下个定义?(学生叙述或在教师指导下叙述三角形中位线定义.)
3.三角形中位线有什么性质呢?请看图3,在△ABC中,D是AB的中点,E是AC的中点,试猜想DE和BC的关系并证明,可以小组讨论.4.同学们能不能总结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学生叙述或在教师指导下叙述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三角形中位线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为后面探索和证明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进一步作铺垫.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既得到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接受了新信息,又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了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认识.1.4 阐明新旧知识的联系
课堂多媒体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设计的探索 篇6
平时作业的形式有个人独立完成的紧跟课堂进度的单项练习、以小组形式完成的较为综合有一定工作量的项目模拟开发。平时作业得分标准设计“3+X” 过程考核网络教学管理平台的设计开发
学生的学习认知是个由浅入深、逐步积累的过程, 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 关注学习过程, 加大过程考核力度, 必然会加大教师的工作量, 给过程考核的实际执行带来难度。此时可以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用, 实现网上作业提交、批改、点评等功能, 尤其可以借助网络测试系统完成过程考核的测试要求, 减少执行难度, 保障过程考核成为可能。由于本课程就是讲解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技术, 因此也是作为本课程学习成果的体现, 开发了一个基于“3+X” 过程考核的《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课外学习量化考核评价系统。该系统分为教师和学生两种用户权限, 分别具有以下功能:
4.1 教师用户
注册登录之后, 可以发布课程的公告信息、注册相关学生信息, 上传学生课后学习需要完成的各类任务资料(如PPT 课件、微课程视频课件等),在线出题, 由系统自动批改客观题, 主观题手动批改后将成绩上传, 在线统计考勤、在线批改作业、网站可以自动计算测验成绩、作业成绩、考勤成绩、课后学习(如微视频的观看) 成绩, 按照教师指定的“3+X” 考核标准计算平时总成绩, 教师也可以在线和学生交流、答疑、互动。
4.2 学生用户
学生在教师对其身份进行了添加之后, 可以登录系统修改个人详细信息及密码, 可以在线测试,查看测试结果, 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课后学习、提交作业、查看教师批改结果, 可以看到本人及全班同学的本次阶段性平时成绩、历史平时成绩记录和期末平时总成绩等。
5 结束语
课堂多媒体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设计的探索 篇7
《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并强调:新的教学模式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且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 要合理继承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秀部分, 发挥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基于多媒体与网络的3T教学模式能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 保留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精华, 并融入了交际教学法的长处。此外, 该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使用英语的良好环境, 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调动他们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 有利于学生提高听、说、读、写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1 基于多媒体与网络的3T教学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3T是Tas k-bas e d, Te xt-re cons truction和Te am w ork的简称 (劳诚烈, 1998) , 基于多媒体与网络的3T教学模式是指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基于任务的教学活动, 语篇重建活动和分组学习活动, 旨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 (Vgotsky, 1978) 认为,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非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应该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而非知识的灌输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构建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还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 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教材知识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而非教师传授的内容。人本主义理论 (邵瑞珍, 1998) 提倡在教学中以学习者为中心, 挖掘学习者的内在潜能, 重视学习者的个别差异, 并看重兴趣、情感在学习中的价值。
2 基于多媒体与网络的3T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1 多媒体网络模式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把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课件及服务器上作为补充资料的精读课教学与教师点拨、指导、检查和学生操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选用的教材是《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全新版) , 它吸收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精华, 采用教师精讲与学生多练的双主体模式, 可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此外, 与之相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丰富了教学资源,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实践的积极性。但学生课后往往缺乏自主性, 为了督促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 我们制定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40%, 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教师定期检查布置的任务, 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基于多媒体与网络的3T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后, 独立地或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这有助于学生形成个性化和协作化学习,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2.2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3T教学模式的引入
基于任务的教学活动 (Task-based) 是指在教学中, 处理或理解语言后所进行的各种学习活动 (刘润清, 1993) 。在气氛宽松的学习活动中小组成员通过互助合作来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在多媒体网络课堂中开展基于任务的教学活动是语言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但在学生执行任务之前及完成任务之后必须有一些关于重点内容的讲解及重点结构的归纳总结。
语篇重建活动 (Text-reconstruction) 是指让学习者以课文语篇为基础, 使用课文中列出的重点单词, 词组, 语言结构等语言材料, 重新组织课文内容的语言学习活动。在基于多媒体与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中, 我们可针对基础较薄弱的一级班学生使用各种不同的语篇重建活动, 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其中复述课文是最基本的语篇重建活动, 也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多种语篇重建活动的使用可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 并能有效的培养其语言应用能力。语篇重建活动可通过分组学习活动来进行。
分组学习活动 (Teamwork) 是指两个或更多学生一起参与一项学习活动;在分组学习活动中, 组员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某个指定的学习任务;其目的是给学生提供更多开口说话的机会 (Brown, 1994) 。分组学习是组织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 它可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语言习得、内化的支持环境。通过访谈及问卷调查发现, 分组学习活动能有效地使学生克服在参加语言交际活动中可能产生的焦虑感, 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分组学习活动也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练习和使用目的语。
2.3 教学设计
以《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全新版) 第一册第四课Tony Trivisonno’s Am e rican Dre am为例, 说明基于多媒体与网络的3T教学模式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以应用。
(1) 围绕课文主题, 笔者设计了二项小组讨论形式的预热活动:A.What is your dre am?B.In your opinion, w hat is Am e rican dre am?学生分组讨论, 然后汇报结果。 (2)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浏览学习多媒体课件中相关的背景知识及服务器上作为补充的资料。 (3)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读完课文, 然后二人或多人讨论并回答课文内容问题。教师巡回参加各组讨论并给予针对性指导。 (4) 教师提问、总结, 并进行针对性讲解。 (5) 教师点拨并讲解课文中难点、重点, 必要时进行操练;同时学习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的难点、重点。 (6) 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书面及口头形式复述课文内容, 务必使用课文中的重点单词、词组及重点结构。 (7) 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向小组长复述课文内容, 然后教师进行抽查。 (8) 教师有针对性地点拨并讲解课文练习中的难点及重点结构。
3 基于多媒体与网络的3T教学模式的实验及讨论
我们对2010级新生进行了分级教学, 据高考成绩将学生分为一级班、二级班、和三级班, 按照《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三个层次中不同要求确定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与自学能力, 我们选择了合适的教材、多媒体课件及服务器上作为补充的材料, 使基础较薄弱的一级班学生通过多媒体网络环境下3T教学模式的训练, 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 培养他们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尤其是听说能力, 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并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 该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对2010级数学与统计学院英语11班 (实验班) 和12班 (对照班) 两个学期的期末成绩进行了比较。第一学期英语11班 (实验班) 的期末成绩平均分为72分, 而12班的期末成绩平均分为70分;第二学期英语11班 (实验班) 的期末成绩平均分为75分, 而12班的期末成绩平均分为71.5分。另外,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学习效果反馈进一步证实了该模式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有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学生要学的科目多, 专业课负担太重, 考试多, 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不足;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不够强, 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 他们对自主学习不习惯;我校的分级教学没有真正作到把尖子生挑出来, 让他们吃饱, 把差生挑出来进行针对性地补习, 结果基础很差的学生几乎没有提高;分级教学沉重打击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分级教学沉重打击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我校的分级教学只是简单地以高考成绩4分之差把学生划分为一级班 (130分以下) 、二级班 (134-130分) 、三级班 (134分以上) , 一级班学生占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二, 他们产生了很强的自卑心理, 英语学习情绪低落, 不少人发展为自暴自弃。
4 结语
基于多媒体与网络的3T教学模式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 克服了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的弊端;同时也克服了多媒体网络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满堂看”的弊端。更重要的是该模式有效弥补了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在面授过程中融入了听说和讨论相结合的环节;有效改变了基础较薄弱的一级班学生所表现出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学习策略欠佳、主动思考缺位、一心二用等现象;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丰富的信息资源与多媒体教学课件相结合, 弥补了传统授课模式中内容和形式上的不足, 学生的语言输入得到了补充。
摘要:为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及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满堂看”的弊端, 文章提出了基于多媒体与网络的3T教学模式;探讨了支持该模式的理论基础;论述了该模式的设计及应用;并通过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和两学期期末成绩的分析等方式, 进行了试验研究;最后指出, 基于多媒体与网络的3T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与网络,3T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Brown, H.D.Teaching by Principle: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Pedagogy[M].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 Regents, 1994.
[2]Vgotsky, L.S.Mind in Society[M]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3]劳诚烈.3T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 (4) :34-36.
[4]刘润清.《朗曼语言学词典》[Z].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3.
课堂多媒体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设计的探索 篇8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课堂教学设计学习情境设计行动导向
前言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倡导以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只有在行动中,在工作过程中学生才能有效地获取工作过程知识,获得建构或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提倡在一种综合的行动中进行思考、学习,按照一个完整的行动过程来进行教学,并要求学生尽可能地独立完成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通过这个过程不仅累积知识,还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
《图形设计与制作(Illustrator)》课程是我院图形图像制作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下面以“设计制作宣传单页”这一学习情境为例,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进行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分析
该学习情境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为:(1)了解宣传单页;(2)了解纸张的开度;(3)掌握在Illustrator软件中绘制基础图形的方法;(4)掌握“剪刀”工具、“排列”命令、“混合”工具以及“剪切蒙版”的使用方法;(5)掌握宣传单页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2. 教学过程设计
2.1 情境创设,提出任务
学习情境是在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设计的,学习的“情形”和“环境”。学习情境的载体是一个“学习与工作任务”,即“内容是工作的学习任务”,即“内容是工作的学习任务”,简称学习任务(学习性任务)。
“设计制作宣传单页”的学习情境一:
热带风暴水上乐园举办“2010沙滩宝贝”活动,需要制作各种宣传品。现需要设计师制作一种小的双面广告宣传单,用于柜台、报刊架等地方摆放。具体要求如下:根据客户提供的文字和图像素材,制作宣传单页。做到页面清爽,重点突出。宣传单页的尺寸为85mm×185mm。
2.2 项目分析,操作示范
要设计与制作宣传单页,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广告宣传单”,以及宣传单页的设计与制作方法。教师课前要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课件,内容包括“广告宣传单”的含义、宣传单页的设计与制作的方法和技巧等,使学生对学习任务有更深入的了解。
接下来教师要通过演示一个具体案例的制作方法,使学生既能巩固已学的知识,也能学习新的技能。已学的知识包括“路径查找器”调板的运用,新的技能包括“剪刀”工具、“排列”命令、“混合”工具以及“剪切蒙版”的使用方法等。
2.3 实践操作,独立完成
“设计制作宣传单页”的学习情境二:
“比约克”少儿英语学校要制作一些宣传单页放置在前台书架上,供咨询者随手索取。尺寸要求为85mm×185mm。在制作这个单页时,客户提供文字资料以及正面所需要的一张图像。背面底图要求设计人员自己设计制作。
学习情境二要求学生按照要求独立完成宣传单页的设计与制作,教师在这个阶段所起到的是引导和提示的作用。教师首先要分析该宣传单页的行业特点,然后引导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在学生制作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教师应给予一定的指导和提示,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该学习任务。
2.4 分组讨论,确定方案
将学生进行分组,6人1组进行讨论,选取其中一个作品进行集中讨论和修改,设计出一幅自己小组的作品,各个小组长负责对小组作品进行整合、统筹。这样,小组成员既可以将自己的作品与其他组员分享,也可以在讨论中学习到其它组员的设计思路及操作技能,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使每个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以及为团队做出贡献的乐趣,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协作能力、学习能力和统筹能力。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对于争执不下的问题也可以给予相应的引导。
2.5 作品展示,互相评分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作品的展示和演说,负责对小组的设计思想、制作方法等进行介绍,对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阐述,以便对其他同学做启示。其它小组的成员扮演客户,在该组展示和演说完之后,要提出个人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如果能给其他组方案提出合理意见的,可给该组的学生考核加分。这样可以避免小组成员不听取介绍,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每小组发一张评分表,对除本组外的其它组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分。评分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设计思路(25分),版面安排(25分),难度技巧(25分),整体效果(25分)。
在作品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鼓励、少批判,尽可能地放大作品的优点,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建立信心,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不断地进步。在进行完成果展示评价之后,各小组根据反馈意见再对自己组的作品方案进行完善和修改。
3. 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包括:运用Illustrator软件设计与制作宣传单页的能力。方法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的能力、制定计划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能力包括:团队合作能力、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小结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设计以行动导向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要求按照职业工作过程来确定学习领域,设置学习情境,组织教学。它是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项目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并掌握相关技能,同时获得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关键能力。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做中教,以做促学,通过解决学生身边的一些现实问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米靖.现代职业教育论.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172.
[2]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教课程开发与实施,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课堂多媒体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设计的探索 篇9
宁夏青铜峡市第五小学 数学课题组(执笔 李思国)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是: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总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新课程是一场以教育价值观转换为特征的教育改革,其核心理念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在教育中共同成长”;在课堂教学中,强调“三维整合”的“学科素养”的教学目标。这种大众化的教育思想,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力求做到“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教学设计,作为教学理念、理论转化为有效教学行为和实践的中介者,是对教学过程及其要素进行的系统设想和具体策划的过程。新课程教学价值取向的转换,必然对传统意义上 “以知识技能掌握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挑战,呼唤课堂教学有效设计的创新。
2、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理念需要
从客观原因上说,小学教师本身的工作量大,有的教师执教多门学科。要求这些教师对每一节课都认真仔细地进行教学存在有许多困 1
难。不少教师是草草地看教材,进课堂,尽管教学任务完成了,但这种完成任务式的教学到底能不能吸引学生,能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能不能向学生揭示数学的本质---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就很难说了。大多数教师不进行教学设计或设计低效的教学设计,其客观原因是工作量大,事实上,主观原因是思想认识的问题。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到有准备,只有有准备的教学行为才能为较高的教学质量与效果提供可能。
3、教师教学设计过程中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数学课程知识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按螺旋上升的方式构建起来的,新课程标准中更突现这一特点。同一领域的学习内容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要求,同一个主题或模块学习内容的相关度很高,需要教师从课程整体入手进行教学设计。然而,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不能整体去把握课程内容,他们不清楚数学知识体系结构,不熟悉课程内容的前后知识关联性,目光往往聚焦在所教学期的教材和教学用书上,仅仅通过教学用书上的一些教学建议来设计自己的教学,缺乏对课标内容学习的整体理解,各年级的教师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和交流。目前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存在一些普遍问题:(1)缺少“关于数学”的知识,导致对数学本质特点和数学教育价值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和思考;(2)缺少“数学学习”方面的知识,对数学教育理论缺乏更新,以致对新课程理念理解有偏差;(3)缺乏教学设计方面的理论和方法,以致教学设计缺乏科学系统性,实际操作不得力;(4)缺乏有力的前期分析,以致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5)缺乏整体优
化设计意识,导致教学目标对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方式的选择缺乏指导作用;(6)缺乏发现问题并进行设计研究的意识,以致教师发展性意识和能力较为薄弱。一些教师除了参加优质课评选能够深入进行教学设计外,我们身边老师使用的教学设计有几个是经过自己真正思考而设计出来的?实际的情况不容乐观。
教师们也反映出“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出现脱节”,“很多时候高年级讲的一些内容,学生在低年级就学过了,或者很多必要的知识基础不具备”。如:教案是“写给别人看的”,教案搬家问题严重;教学设计写成课堂实录,对学生情况预设太少; 教学设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前后教学脱节或重复;对“学生太熟悉了”,缺少对学习者分析;缺少“关于数学 ”的知识,以致对数学本质特点和数学教育价值缺乏全面深入认识和思考;教学目标确定“本末倒置”,照搬教学用书,教学目标空泛、含糊;“生活味”和“趣味性”有了,“数学味”没了等等。这些现象使得教学设计成为了教师的负担,没有真正为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挥作用。
4、提高教师教学专业素养的需要
新课程实施需要教师从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的“创新设计者”和践行者。因此,创造性设计课堂教学的能力已成为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方面。目前,在教师专业培训中较为注重理论知识学习或某些专业技能的培训,而在有效教学设计方面的培训十分忽视。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缺乏有效教学设计方面的培训指导。因而,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仍停留在传统意义上“学科本位” 的教“课本知识”的浅设计层面,缺乏对学习主体经验和需要,学习者建构过程、课程资源、学习情境、学习方式、教师角色、学习群体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还依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弊端:①重“教”轻“学”;②重结果,轻过程;③重知识掌握,轻探究能力;④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因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三维教学目标难以整合,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课程资源不能有效利用,学生学习主动性未能有效激发。为此,本课题研究也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的需要。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当前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主客观原因;认真梳理影响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设计所蕴涵的内容、因素;研究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途径、方法;探索提高教师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设计的策略;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为教师能够设计出适应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设计指明方向,切实减轻师生的学习负担,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分析影响教师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设计质量的内容及主客观因素,揭示新课程数学教学活动过程及诸因素与学生学科素养形成之间具体的关系和规律,以丰富对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设计的认识。
(2)探索并形成新课程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设计的若干设计模式及具体操作方法。
(3)通过课题的研究,征集一批经过广大优秀教师精心设计、不断实践完善的教学设计,建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设计”的资源库,供全市小学数学教师使用,实现资源共享。形成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设计案例及指导意见,作为教师学习和进行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设计的参照。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广大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在教师中普及新课程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设计的模式和方法,切实提高教师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设计的能力。
2、课题研究的内容
(3)进行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收集和积累典型的数学有效教学设计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探索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设计的具体的方式、方法,形成可供教师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设计参考的案例。建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设计”的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进而形成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设计的指导手册。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原则
1、系统性原则:教学设计有着严谨的体系和完整的系统,如知识间前后照应,环节间的密切相连,内容间的连惯性,绝不能将教学的各部分内容割裂、孤立,违背教学设计的系统性。
2、方法性原则:教学设计本身讲究策略,是为了实现某一教学目的而制定的一项活动,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某种方法的运用的过程。
3、有效性原则:有效是每个教学设计的命脉,是指教学设计完成预设的活动和达到预设结果的程度。
4、创新性原则:创新是教学设计的灵魂,创造性研究各种新颖有效的教学举措,这样的教学设计才更有实效。
二、国内外课题研究综述
教学设计以现代课程论、教学论、系统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心理学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纵观国内外,大量的有关教学设计的研究已经对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做了详实的阐述,为我们提供了必要的借鉴。诸如教学设计的环节、步骤、方法,教学设计要考虑的因素等。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学习者和学习环境的分析确定教学应该包含的知识和技能,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开发教学材料,进行形成性评价,根据形成性评价获得的数据修正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能够有效地降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负荷,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当前有效教学实验及其研究越来越强调“设计意识”(或“教学设计”)和“反思意识”(或“教学反思”),越来越强调课堂教学不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更新和调整的事情,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
从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有效教学设计理论的具体论述中可以发现:两者都比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效益的提高,以及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效果的可测性或量化。但国外学者比较侧重于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整体的把握,所做的研究理论普遍性很强,但缺少
实践的针对性。而我国学者现在比较关注新课程观念下有效教学策略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然而,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同样缺乏针对性,未能形成操作性强的教学策略和评价策略。本课题就是基于上述原因而提出的。
三、课题关键词的界定。
“新课程背景下”,这里包括两方面含义,其一,是指在新课程理念、理论的指导和引领下;其二,是指基于新课程实践的现实、动态背景中。
本课题旨在综合运用和借鉴现代课程教学论、心理科学、系统论、教学设计理论等多学科理论,并以新课程教育理念为导向,以小学新课程下教学实践为基础,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和操作途径、方法。揭示教学活动过程、结构与提高教学质量、效益,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具体关系和规律,并形成可供教师学习、借鉴的数学有效教学设计案例和指导性材料。以便更好地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数学教学行为。减轻师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有效教学设计:就是对数学教学的过程进行事前的思考之后做出的供下一步进行有效教学的行动方案,做出有效行动方案的过程,就是有效教学设计。传统意义上的备课就是教学设计。
要进行有效数学教学设计,要充分研究学生的学习准备、学习条件与学习心理以及学生的学习基础;钻研数学学科本身的内容,正确认识数学教学的本质,认真研究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内容等
方面之后,对数学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流程做出一个行动方案。数学有效教学设计特别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过程、教学预期效果等都做一个可供数学有效教学实施的行动方案。以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在可能条件下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课堂有效教学设计,在这里是指教师对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活动过程所进行的有效设计。从设计范围来看,它包括对一个学习单元的教学设计,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也包括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情境的设计;从有效教学设计的特点来看既包括课前进行的有效教学设计(或称预设性教学设计,相当于备课),也包括课中进行的有效教学设计(或称生成性教学设计)。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教材及教师用书,梳理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设计中所蕴涵的内容,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有效性的主客观原因及因素,指导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2、行动研究法。将梳理而得的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设计的内容、方法、途径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经实践检验,分析效果后,修整再应用于实践,科学化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途径、方法体系,提高教师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设计的能力。
3、案例实验法:积极尝试实验,开展案例分析、个案研究等活动。
4、经验总结法:对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情况不断进行阶段性研讨、经验交流总结等活动,对实施过程加以调控,促进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4.7—2014.9)主要工作:
1、确立课题,收集、查阅文献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设计的内容及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因素,进行梳理、分析,确定研究目标、内容、申报课题并立项。
2、组织实验队伍,确定研究制度、措施、办法,拟写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14.9—2016.12)主要工作:
第一步(20114.9——2015.12)
(1)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学校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设计相关理论学习,举办和课题研究有关的讲座。
(2)开展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写好教学随记,收集典型案例,积累研究资料,写出初步研究效果分析报告。确定下一
步课题研究内容及研究策略。
(3)组织课题组人员进行研究汇报、交流。对课题研究进行中期评估,调整实施方案。
第二步(2016.1——2016.12)
(1)在小结中期经验的基础上,对实验方案进行修订调整,使方案不断充实完善,进行实践研究。
(2)继续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设计的教学实践,写好教学随记,积累研究资料,写出效果分析报告。
(3)举办和课题研究有关的讲座,组织课题组人员进行研究汇报、交流。进一步总结经验。
(4)建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设计”的资源库,第三阶段:总结交流阶段(2017.1—2017.7)主要工作:
(1)展示交流课题研究成果。(举办观摩研讨活动,举办专题讲座、课题研究汇报。)
(2)写出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对实验进行终结性评估。(3)做好总结及成果整理汇编工作,征集一批经过广大优秀教师精心设计、不断实践完善的教学设计,建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设计”的资源库,形成优秀案例集和指导手册供全市小学数学教师使用,实现资源共享。对研究成果逐步加以推广。
五、课题组成员及工作分工
课题负责人李思国:负责课题的选题、上报立项、开题报告、课
题研究实施方案、阶段研究报告、结题报告的撰写;确定研究目标、内容,制定研究计划;课题研究的实践工作,典型有效教学设计案例的收集、整理,阶段研究报告分析;“数与代数”领域有效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等。
成员及分工:
李伏晗: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开题、研究、结题工作的准备、工作分工;具体的实践研究等。
王丽:组织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讲座;分析,梳理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设计的内容及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设计的因素,撰写分析报告;“数与代数”领域有效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搜集“数与代数”领域典型有效教学设计案例、撰写案列分析等。
闫红梅、朱国栋:“图形与几何”领域有效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搜集“图形与几何”领域典型有效教学设计案例、撰写教学随笔、案列分析等。
金丽琴、尚学红:“统计与概率”领域有效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搜集“统计与概率”领域典型有效教学设计案例、撰写教学随笔、案列分析等。
孙桂英、杜小娟:“综合与实践”领域有效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搜集“综合与实践”领域典型有效教学设计案例、撰写教学随笔、案列分析等。
(课题组成员均参加实践研究,承担观摩课、研讨课等课堂教学,为课题研究积累典型有效教学设计案例、随笔、反思、课堂实录等。
教学设计案例及分析、论文、反思、随笔等由全体课题组成员承担。每位成员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还需完成课题研究的其它相关工作)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效果
本课题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现代课程教学论、教学设计理论、系统理论和有效学习理论等为指导;旨在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设计的理念、思路、途径、方法,能较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在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和教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最终研究成果: 通过研究使教师能够熟悉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设计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掌握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在典型有效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整理成能够对教师的有效教学设计具有指导意义的案例集或论文,建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设计”的资源库,供全市小学数学教师使用,实现资源共享;成为能够面向全体小学数学教师,指导其有效的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促进教师把已有的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中,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成果呈现形式:结题报告、有效教学设计典型案例集、优秀论文集、“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设计”的资源库、教师教学随笔、有效教学设计反思、典型教学设计展示的课堂实录、音响视频等。
七、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课题负责人李思国曾参与过省级以上立项课题的研究,作为区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有着丰富的课堂实践经验和科研经历;课题组成
员:闫红梅为自治区级骨干教师,王丽、金丽琴为吴忠市级骨干教师、朱国栋、孙桂英二人为青铜峡市级骨干教师。课题组教师都参与过区、地、市级以上立项课题的研究,都属一线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教学实践与科研能力。李伏晗作为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王丽作为教导主任能身体力行参加研究活动,对活动的指导和组织有积极的影响和经费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3、欧阳芬,吴快华,谭立义等.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公司北京公司,2010.1
4、吕世虎,陈清荣,钟志勇.新版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
5、张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
【课堂多媒体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设计的探索】推荐阅读:
多媒体与课堂教学设计论文10-22
多媒体与语文课堂教学10-18
多媒体与物理课堂教学11-15
多媒体课件与化学课堂教学10-09
多媒体对课堂教学的作用结题报告07-22
论多媒体课件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07-04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08-28
浅谈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的应用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