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与语文课堂教学

2024-10-18

多媒体与语文课堂教学(精选12篇)

多媒体与语文课堂教学 篇1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一支粉笔一张嘴, 上课从头讲到尾”的传统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式, 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它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信息丰富等特点极大地优化了整个教学过程, 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有利于知识的获取, 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感受, 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设计、选用各种教学媒体, 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气氛中获取信息, 培养能力。多媒体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 了解学生, 而且要精心选用教学媒体, 形成教学内容的合理结构, 从而做到“功在课前, 效在课上”。但有些教师在设计、选用教学媒体时只注意表面文章, 不重实效。如何更好地使用多媒体为小学语文教学服务, 我在这里谈几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目的明确, 讲究实效

多媒体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 因此在选用媒体时, 切忌盲目性, 随意性, 要从确实的目的出发, 才会有好的效果。如果以一节课为研究对象, 那么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文内容来确定这一节的教学目的;其次, 在一节课中可能会运用不同的媒体, 如黑板、投影、挂图等等, 那么运用各种媒体, 既要为这一节课的目的服务, 又要考虑运用媒体的具体目的。只有这样来思考问题, 才能使“目的明确, 讲究实效”这一点落到实处。一般以下几种情况可以考虑使用多媒体。1.在解决教学的重点问题时使用。2.在学生需要用形象的感性材料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时使用。3.提供图文资料, 开阔学生的视野。4.在课文语言表达抽象, 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讲清或教学效率不高时使用。

二、适时、适度地引进多媒体辅助教学

听了很多节公开课, 发现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过程中存在一些错误。有的过分追求全程效果, 整节课从头到尾都使用课件, 从上课“欢迎使用”到下课“谢谢合作”, 用电脑的播放代替教师的讲解, 使得教学效果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有的只追求课件的“外在美”, 忽视了重点、难点的解决;有的只是在出示题目时频频使用课件, 仅仅充当了电子黑板或投影片, 未能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有的把界面色彩搞得纷繁复杂, 以为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其实反而使学生眼花缭乱, 注意力被鲜艳的色彩所吸引, 而忽略了课堂教学应着重掌握的知识。如在教学过程中, 以多媒体代替教师评价, 学生答对了, 出现鼓掌声或者“你真棒”的赞扬声;答错了, 出现砸碎玻璃或“再想想”的声音。这样的点评比教师亲自点评更有效吗?未见得。要改善这些现象, 关键是要注重实效, 把“是否体现了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工具的优越性, 是否有助于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作为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否有效的衡量标准, 转变“为电脑而电脑”的备课思路。事实上, 也并不是每堂课都需要辅助教学, 一节课从头到尾都要用辅助教学, 常常只是在一堂课的某个阶段才使用电教手段, 因此, 教师课前要周密考虑, 哪些内容、哪几个环节运用最适宜、最有效。

三、学会忍痛割爱, 切忌滥用多媒体

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 有的老师确实下了不少功夫, 有精美的视频, 有可爱的动画, 在教学时难以取舍, 要么重复播放, 要么反复出现, 即使再美的东西, 也经不起这样的考验, 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有意义。作为教办的语文教研员, 我就曾经听过这样一节课《蝴蝶谷》, 该教师在制作课件是制作了一个精美的动画———各种各样的蝴蝶上下翻飞, 确实很美, 在教学时, 这个动画就反复出现多次。第一次是在导课时, 刚一出现, 马上吸引了所有学生的目光, 下面听课的老师也暗自赞叹, 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第二次是在讲解课文时出现的,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五颜六色的蝴蝶上下翻飞”的情景, 她又一次播放了这个动画, 这时已经有少数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看了。过了不久, 他又第三次出现了这个动画, 目的是让学生欣赏, 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 这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已经无动于衷了, 在下面说悄悄话, 互相打闹, 课堂秩序有些乱了。这样不但有违初衷, 还适得其反。究其原因, 动画反复播放, 已使学生对其丧失了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取舍, 忍痛割爱, 好钢用在刀刃上, 把最精彩的东西放到最佳的位置上, 切忌滥用多媒体。

四、要使各种媒体技术相互结合

有的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后, 尝到了甜头。就片面的认为多媒体教学是万能的教学工具, 厚此薄彼, 甚至忽略其他媒体的使用。教学中只用一种媒体, 学生所接受的是单一的刺激, 一般说来效果不好。我们要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其优缺点, 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不能忽视其他媒体的许多特色功能, 如幻灯片的放大功能、投影仪的展示功能、教学实物的教学功能和黑板的板书功能, 而音响媒体最有利于培养听、说、朗读的能力, 有利于培养语感;光学媒体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 有利于对缺乏直接经验的事物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 就要注意选择最容易达到确定目的的媒体。这些都是计算机所不能代替的。

五、教师要熟练的掌握设备性能和提高操作能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干扰。如有一个老师在公开教学时就曾经出过这样的笑话, 忘记把幻灯片切换到放映模式, 让学生在普通视图下上了一节课, 效果可想而知。是大意?是紧张?不管怎么说, 这不能不算是一个较大的失误。虽然这是个别现象, 但也从侧面反映出我们的教师中还有少数人不能熟练操作使用多媒体, 这必然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 难以发挥多媒体的真正优势。要想避免这种尴尬, 除了参加必要的计算机培训之外, 还要多练习, 多制作, 多使用, 熟能生巧, 即使在授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也可以从容应对。

总之, 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时刻注意以“服务学生、发展学生”为宗旨, 认真考虑课件的使用价值, 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缜密思考、科学设计, 将媒体资源恰如其分地应用到语文教学中, 才能实现以媒传知、以媒生情, 才能为学生认识过程的重点、难点服务, 并为其感官提供愉悦的刺激,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

多媒体与语文课堂教学 篇2

多媒体教学具有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能够使学生在有益身心健康和积极愉快的求知气氛中,获取到知识的营养,获得了美的享受和情感上的共鸣,赢得潜移墨化的教育效果。

一、激发兴趣,主动学习。

精心设计电教教案,从内容安排和媒体形式上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学生就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与思考,就会体验到创造的乐观,这样就诱发了学习的主动性。

1.动手演示,品悟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可能每篇课文都富有生动的情节性,有的是介绍一种常识,有的则寓理于文。表面看来,这类课文平凡无奇,学起来就会感到枯燥乏味。针对这种教材和学生感知的实际,恰如其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无疑将成为学生渴求知识好奇之火的助燃剂。例如教学《蝙蝠和雷达》这一课时,教师运用动态的课件,结合演示和讲解,揭示了蝙蝠飞行的原理后,又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演示“飞机夜航,追击敌机”课件。学生很快明白“夜航机上的雷达相当于蝙蝠的嘴和耳朵。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遇到敌机这个障碍物,无线电波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飞机收到信号就可以对敌机作出反应──打得它有来无回。”

2.再现生活,情感体验。

电影、电视、录音等视听工具具有景、情、声的特点,用它们创设立体的教学情境,再现教材的意境和形象,能激发和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他们输送更多的积极情感的“营养”,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得到陶冶情操。例如教学《冀中的地道战》一课,先让学生自己设计出地道图,在观看影片《地道战》的片段,了解和课件播放地道的原貌模拟图,让学生在对比中,从建筑结构的精巧设计中体会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让学生从观念上能够正确对待劳动人民,让与它们距离遥远的英雄形象更加具体、生动起来。

3.沟通内外,自主探究。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电教手段得到更广泛的运用,沟通了课内与课外的联系。教师可让学生自己(或在家长帮助下)制作录音带。磁带上录下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内容、感情、语调、还录下了家长的评议意见。然后利用语言兴趣活动时间组织交流、评比。播放录音时,你可以从各人或是洋洋自得,或是垂羞,或是抿嘴微笑,或是一本正经的不同神态中观察到他们对自己学习成果的极大关注和满身心的欢乐。

二、丰富情感,陶冶心灵。

课文教学中通过电教手段的模拟直观,更能激起丰富的想象,受到深刻的教育,产生强烈的共鸣,陶冶静化学生的心灵。大海是神秘而诱人的,大海怎么会唱起欢乐的歌呢?课文《大海的歌》描述了大海美丽的景色和海港繁荣的景象,赞颂了祖国建设的新貌。配合教材,给学生欣赏一段“浪涛声”。只听得喧哗的浪涛声中传来了几声海鸥的鸣叫,是那么逼真,那么使人神往!学生似乎一下子来到了烟波浩渺的大海,和大海一起欢歌,一起涌上无数朵感情的浪花„„学生和课文中的“我”融成一体,正驾驶语言文字之舟犁开着一道道“爱我大海,爱我中华”的波澜。同时,在这特定的意境中,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了自然的美丽、河山壮阔,激发了学生对祖国深深地爱。

三、赏析动画,感受美。

在审美阅读中,作为审美对象的课文要引起学生的审美感受,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消除认知障碍。因此,教学时巧用多媒体可以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使学生目观其形、耳闻其声,形成相应的审美心理。例如《瀑布》一课,若单凭语言文字和课文插图,学生很难领会到瀑布声和形的雄伟壮丽。教学时,可利用多媒体对课文相关内容进行捕捉、剪辑,制成课件,加上配乐诗朗诵。这壮观的景象、优美的乐曲、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他们全神贯注地听朗读,尽情欣赏雄伟壮丽的瀑布画面,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受了自然美的沐浴。产生了强烈的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这里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取得了学文、悟道、审美的和谐统一。

四、对比文本,鉴赏美。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语文教材语句丰富、生动形象、词义多变、富有诗情画意的特点,运用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多媒体手段,把学生带进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文章为什么美,美在何处。例如在教学《燕子》这一课中燕子的外形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处理文学信息的独特功能,把这两段文字输进计算机:其一,全身的毛都是黑的,还有一双翅膀和一个小尾巴;其二是课文的原句,并在“乌黑发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凑”、“活泼机灵”几个词用不同颜色表示。教学时教师不断将两个句子切换,让学生对比、分析、理解比喻句的作用,从而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句子描绘的优美、形象,从中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五、播放图片,创造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在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基础上,教师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对生活的构思、加工、提练、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并通过自己的口或笔表达出来,这也是语文教学读写训练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应借助多媒体的播放功能,让学生以直观为线索进行启发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美。例如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时,在学生理解第一行诗句后,播放配有优美音乐的录像,学生边听、边看、边想。教师问:“如果你置身在这般景象中会有怎样的感觉?”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香炉峰上的团团雾气,在阳光中变成了紫色的云霞,啊,多美的景象,我仿佛漫步在烟雾缭绕的仙境中。”在让学生边看壮观的瀑布边展开丰富想象的同时,教师提问学生:“你们觉得眼前的瀑布像什么?”有的说:“瀑布从高高的山上奔腾而下,仿佛一条白色巨龙从天而降。”有的说:“这长长的瀑布像天上仙女手上挥舞的银纱,美极了。”运用多媒体的播放功能在教学中展示美的对象,能使学生从中体验美、发现美、表达美,创造想象出一幅幅美的画面。

多媒体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篇3

一、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情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而且可以对学习中的疑难之处,采取再现情境的方法,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获取能力的浓厚兴趣。比如笔者在讲八年级语文(上册)《故宫博物院》时,就是把图片制成课件,按照中轴线从南向北介绍故宫,这样比教师在教室、滔滔不绝地讲要好得多。当阅读课文第六段找立足点和方位词时,图片只能看到外观,立足点大殿正中朱漆方台、殿顶的中央雕金蟠龙又怎能看得见?此时,笔者让学生看课件的同时,也把传统语文教学使用的故宫建筑群沙盘模型通过大屏幕放给学生看,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为课堂教学营造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这时,再讲说明文立足点什么时,学生就很清楚了。

二、运用多媒体感知语言,可以培养语感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强调抽象思维而忽视了形象思维的发展。这就造成语文课上“老师讲学生听”。如何才能使学生爱上语文课,能对祖国的语言文字产生兴趣呢?如何才能使学生意会到语言文字的“味道”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感就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它的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它的训练仅靠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的读还不够,要以形象思维理论为依据,恰当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效果会更好。如笔者在教中学语文名篇《观沧海》时,首先师生多诵读几遍,然后选用多媒体让生观看电视剧《三国演义》中,鲍国安所演曹操站在高山之巅,面向大海,目光深邃,胸襟开阔的吟诵。此情此景的神韵可谓绝妙至极,将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以美妙和谐的音响,化抽象的文字为可观的图像,使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大大引发学生心灵的感知、情感的共鸣,读出“情”,悟出“理”。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想象力

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教学中,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进行想象的说话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深刻和创造性。而电教媒体在说话训练中,又极其有利激发并培养学生想象力。在讲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时,笔者让学生在声画背景下观看了一个flash课文朗读,之后,让学生运用比喻、拟人、联想等手法描述大地回春、万物复苏、花草树木竞相争荣的景色,进而展开想象,对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的景象进行描述评比,使学生由欣赏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想到农民辛勤劳作的夏天,并产生喜爱之情,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效果很好。

总之,多媒体教学,运用鲜活的画面、优美的音乐等媒介,绝妙地与教学内容浑然一体,使学生如临其境,各种感官得以调动、强化,对思维的训练更趋灵活、全面、立体,使语文课堂教学大放光彩。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大幅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篇4

一、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中,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情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 而且可以对学习中的疑难之处, 采取再现情境的方法, 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 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 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激发学生探求新知, 获取能力的浓厚兴趣。比如笔者在讲八年级语文 (上册) 《故宫博物院》时, 就是把图片制成课件, 按照中轴线从南向北介绍故宫, 这样比教师在教室、滔滔不绝地讲要好得多。当阅读课文第六段找立足点和方位词时, 图片只能看到外观, 立足点大殿正中朱漆方台、殿顶的中央雕金蟠龙又怎能看得见?此时, 笔者让学生看课件的同时, 也把传统语文教学使用的故宫建筑群沙盘模型通过大屏幕放给学生看, 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 荡起思维的火花, 为课堂教学营造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这时, 再讲说明文立足点什么时, 学生就很清楚了。

二、运用多媒体感知语言, 可以培养语感

在以往的教学中, 我们强调抽象思维而忽视了形象思维的发展。这就造成语文课上“老师讲学生听”。如何才能使学生爱上语文课, 能对祖国的语言文字产生兴趣呢?如何才能使学生意会到语言文字的“味道”呢?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体会到:语言文字的训练, 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语感就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和迅速领悟的能力, 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 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它的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它的训练仅靠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的读还不够, 要以形象思维理论为依据, 恰当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 效果会更好。如笔者在教中学语文名篇《观沧海》时, 首先师生多诵读几遍, 然后选用多媒体让生观看电视剧《三国演义》中, 鲍国安所演曹操站在高山之巅, 面向大海, 目光深邃, 胸襟开阔的吟诵。此情此景的神韵可谓绝妙至极, 将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以美妙和谐的音响, 化抽象的文字为可观的图像, 使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 大大引发学生心灵的感知、情感的共鸣, 读出“情”, 悟出“理”。这样, 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可以激发学生想象力

想象是思维的体操, 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 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教学中, 只要教师引导得法, 充分挖掘教材因素, 经常进行想象的说话训练, 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深刻和创造性。而电教媒体在说话训练中, 又极其有利激发并培养学生想象力。在讲七年级语文 (上册) 《春》时, 笔者让学生在声画背景下观看了一个flash课文朗读, 之后, 让学生运用比喻、拟人、联想等手法描述大地回春、万物复苏、花草树木竞相争荣的景色, 进而展开想象, 对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 暑气蒸腾、麦浪翻滚的景象进行描述评比, 使学生由欣赏作者热爱春天, 憧憬未来的欣喜, 想到农民辛勤劳作的夏天, 并产生喜爱之情, 达到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的目的, 效果很好。

多媒体与语文课堂教学 篇5

摘要:

多媒体运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在给教师教学注入了生机的同时,也带来了困惑。怎样才能对多媒体教学进行准确定位,我认为应以先进的科学的现代教育理念作指导。更教育观念,重新思考自己的教学方式,走出误区,通过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最佳整合,为语文教学改革开辟新道路,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开拓一片新天地。

关键词:多媒体传统教学整合创设情境创新教育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人类的教育活动越来越受到新的信息技术的影响。我国中小学教育不断受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强烈影响和冲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科学地综合选择和运用各种教学媒体的基本能力,在现代信息社会显得越来越重要。

教师的工作是一个具有特殊性的专门化职业,这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有关教学的方法与技术。如同医生做手术时运用手术刀的技术,否则会误人子弟。所以作为教师应在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创造性地选择、运用一定的现代教育教学方式和技术。多媒体教学是我国目前最有代表性的教育技术,它“是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

一、走出误区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正以令人惊喜的速度走进课堂。这种新的技术手段、方式、方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讲授内容,追求“省时”“高效”的课堂目标,确有明显的优势,亦为沉寂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清新的风”。但由于认识的偏差,目前,多媒体教学走进了误区:

(一)公开课一定要用多媒体;

(二)教师一手放录音一手按鼠标,俨然一位多媒体的操作者;

(三)将原来写在黑板上的内容用PowerPoint(电子幻灯片)搬到了银幕上,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替代功能取代了真正的现代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四)以视听代替想象和朗读;

(五)一味追求形式等。著名教育家钱梦龙先生在《为语文教学招“魂”》一文中指出:“今年由于多媒体的广泛运用,不少语文课上快餐式的‘读图’几乎取代了‘读文’的训练,这又进一步加重了语文教学失魂落魄的症状。”确实,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也好,网络环境也好,大多数教师使用的仅仅是它的演示功能。我们语文教师如果就语文学科原来的一套东西纹丝不动,肯定只能和现代教育技术简单“拼合”或勉强“掺合”,那么,怎样才能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由“拼凑”提升到“整合”,怎样才能走出误区?

二、更新理念

教师应为语文学习的终身化打开一片新的天地。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关键,我认为教师应吃透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下面就我在教改中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首先应该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并促进教师角色的进一步转变,促使我们必须对现代教师、学生及其与现代教育技术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如何迎接现代教育技术给教育带来的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严肃而又紧迫的任务,面对这种挑战,我们必须对现代教育技术有清楚的认识,必须进行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科学、合理的整合。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要广泛进入语文学科;另一方面,语文教学要广泛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这种现代教育技术不是强加的、附带的、可有可无的,它是与语文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最佳的整合方式便是课件,而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有效途径,是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处理的软件。但它绝不能代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创造,不能代替教师上课时的随机应变。1 所以多媒体绝不能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替代物,更不能使课堂教学变成千篇一律的桎梏,因此我们必须对运用多媒体教学进行准确定位。

三、实践与运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往往比需要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介入教学无疑带来了一种新的活力。大量的作品通过声情并茂的图片、声音、影视等手段不断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学生对情境的情感体验,充实了语文课堂的内涵。美国教育家F·戴维在为“认知法”制定的基准体系中提出,教师应该尽量为学生营造一种欢欣鼓舞、多姿多彩、激动人心的课堂环境。而多媒体就是很好的营造工具。

课前准备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在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的运用多媒体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在教学高中语文第四册的《词七首》之前,先让学生查找词的有关常识,了解了词是入歌的,我又让学生从网上下载了李煜的《虞美人》、李叔同的《长亭送别》、李清照的《月满西楼》、苏轼的《水调歌头》等,并让学生学唱。事实上学生在学唱时感知了词的基本内容,也感受到了词人的不同情感与不同的风格流派。以诵读(唱)促理解,读(唱)而有感,感而能发,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的多媒体运用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魏书生说:在教学的导入阶段,“导语设计得好,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一堂课有个良好的开端”,“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电光火石,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记得我在讲授高一语文的《神奇的极光》一文时,我紧扣“神奇”二字做文章。开场时轻点鼠标,一组形态各异、色彩纷呈的极光图片展现在学生眼前,面对如此神奇的景象,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来了,兴趣陡然高涨,探究问题的意识自然也就增强了。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了。

在教学展开阶段,灵活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刺激其求知的欲望,从而能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在突破《神奇的极光》的重点、难点——极光的形成时,我联系现实生活,拿平时大家熟知的电视作说明,并及时呈现了电视成像示意图,将抽象难懂的理论具体化、直观化了。学生既对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从理论的高度得以认识,又对自己陌生的事物有了清楚的了解。为了锻炼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我还设计了一道自主选择题:当你作为一位探险家或旅行家或科学家或摄影爱好者„„时,你会对哪些内容感兴趣?会关注哪些信息?为什么?并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回答,整堂课效果非常好。

创设情景,激发动机。我在讲授杜甫传诵千古的名篇《登高》时,对于作者,学生比较熟悉。所以我先让学生回顾过去学过的杜甫的诗歌,整体感受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然后用多媒体播放配乐的朗诵词带,创设了一个极为伤感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动机,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后在教师的诵读方法指导下,学生自主诵读,既可以根据注释粗知诗歌内容,也可以借助工具书、阅读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只须稍加点拨,在这种阅读中加强了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感知和深入思考。在随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背诵比赛中,学生表现积极,效果很好。

优秀的多媒体教学应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互整合。因为语文是一个兼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这已经为最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肯定。学生在自主学习、讨论争辩、独立探索或合作学习后,应让学生交流与沟通,此时教师的点拨作用是关键。我在分析《项脊轩志》的写法时,设计了三道题:

1、本文在题材的选择上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2、本文最让你感动的事情是什么?为什么?

3、生活中最细小的事往往也是最感人的,在家庭生活中有你感受最深的小事吗?请说说看。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的述说让每个倾听、关注的人感动不已。那些平常被自己忽视的、不以为意的,或是认为理所当然的事一经说出,就不再是小事了,学生的思想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所以我觉得大问题、好问题,能带活一堂课。

柳永的《雨霖铃》是一首送别诗,我先设计一张素色的无任何点缀的男女主人公送别图,然后出示问题:如果你是导演或画家,请结合全词和生活经历,为愁苦不堪、生离死别的一对恋人添置背景。学生的兴趣很高,纷纷出谋划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联想力、想象力与表达能力,能身临其境感受词人与恋人凄楚哀怨的离情别绪。

四、感悟与启迪

语文教学与多媒体 篇6

教师们知道,学生若对某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一种专心学习的“内驱力”,就会进入一种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开放式的知识宝库,蕴藏着取之不尽的丰富资源,再加上多媒体设施进入课堂,充分发挥了声、光、图、色、影的综合效力,为学生创设了更为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兴趣。下面仅就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设施辅助初中语文教学,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 养眼。生趣过去的语文教学方式一般是:让学生感受“文本”想象、分析、归纳、表述(口头、书面)、巩固练习。遇到那些具体介绍某一事物的文章时,这种学法就显得很单调、枯燥,学生的学习状态也相当被动。现在有了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设施,情势发生了很大改变。

我确实花了不少时间去网上寻找蝈蝈,终于在辛苦得来的大量图片中筛选出一只浑身翠绿,有着鼓溜溜大眼睛的帅气蝈蝈,还有一只玲珑剔透,造型生动的“冰糖蝈蝈”。当制成的课件一展示出来,就贏得了孩子们的一片喝彩声。他们戏称“大眼睛”的为“蝈蝈王”。一看就喜欢上了,自然探究起来也格外来劲。他们除了仔细观察蝈蝈的外貌外,还十分认真地研究了它的生活习性、嗜好以及科学工作者们对它的评价等,小图片带来了大收获。学习方式也由原来静止的、被动的转变为动态的、主动参与式的。

2.体验。感悟多媒体设施介入课堂,也加快了课堂教学的进程,在各单元知识点强化练习或总复习时运用课件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节奏紧凑,教学效率提高,为四十五分钟“扩容”。课文中一些比较复杂的说明、描写部分,过去要费许多口舌也不一定说清楚,现在却变得好理解多了。如《斑羚飞渡》一课中最激动人心的场景 — 老斑羚要用自己的身体为小斑羚做“踏板”,这是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飞渡,是课文中最关键的情节。在组织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我们又从网上下载了用Flash制做的课件,动画式展示了斑羚飞渡这悲壮一幕。

3.情感。激荡在激发情感方面,多媒体教学设施也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如学习《贝多芬》一课时,我用多媒体播放“命运交响曲”,提示学生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反复倾听的过程中,他们听出了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的忧伤、孤独与痛苦,也听出了当命运之灾降临时,他内心汹涌的波涛声,那是他对艺术执着的热爱与追求,旋律中回荡着这位音乐巨人要与命运抗争的决心与誓言。良好的多媒体音响效果,丰富了学生的视听体验,使他们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当课文内容涉及到孩子们比较陌生的事物时,多媒体课件也显示出其直观展示的长处。

4.个性。活力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创造一种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然而,学生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他们各自的学习起点、反应速度、记忆品质、学习方式以及对新事物的认知、领悟能力都存在很大差异,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很难顾及到这种差异,因而也就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利用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却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使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如我们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双向性,了解学生的心理及现状,便于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由于没有面对面的顾虑、拘束,学生多数能放开胆子说出心里话,教师可适时点拨、鼓励、解答问题。

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互动性,我还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学习内容或学习方式。如通过网上信箱检查学生的作业,帮助爱好写作的学生批改作文;同爱做课件的学生交流资料、图片等,使他们打心眼儿里喜欢学习语文。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下,一些学生不再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饶有兴致的事,故而乐此不疲,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释放与展示。

5.探究。拓展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并逐步形成能力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通常是围绕一个需要探究的问题展开的。如在进行语文综合活动《戏曲大舞台》的教学过程中,先布置学生搜集资料,去网上、报刊杂志上搜集,或采取现场观察、采访有经验者等方式,探究什么是戏曲?戏曲在我国的形成?厦门的地方戏曲有什么剧种?在什么地方表演?有什么特色?有哪些著名剧目等。围绕着一个大主题“辐射”出来的许多小问题展开专题性研究。计算机网络为学生开展这种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其一是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利于学生快捷地搜集信息;其二是信息的多样性需要学生去判断、选择、归纳、整理,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在探究中有意识地将学生的目光引向人生,引向历史,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在探究中纵横开拓,开阔视野,使语文课的学习有了更加厚重的文化内涵。

教学中,我千方百计使学生先对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再去探究。如在进行语文校本课程“走近茶文化”的教学时,我启发学生思考的开场白是:我们闽南人有喜欢饮茶,以茶待客的习俗,你们知道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我们饮用的茶叶是哪里出产的?闽南出产茶叶吗?福建出产哪些茶?最有名的茶是……?学生的想象被“激活”后,会带着类似的疑问去网上搜寻,去图书馆查找;去附近茶馆考察;去欣赏茶艺表演,还有的在父母的指导下进行茶道演练。从这堂课的教学实践中,我得到了两点启发:一是学生学习的潜能是无穷的,只要教师为学生提供更为开放、灵活的学习空间,一些学生完全能够独立地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二是面对大量的信息,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尚待提高。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一定会加快学生的知识经验积累,逐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6.会用。用好在用多媒体设施辅助教学时不能滥用课件。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课型、所有的课文都适合用计算机辅助授课。教师应视实际情形定夺。如一些议论性、说明性的文章就不一定采用多媒体课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注意不能远离甚至脱离“文本”,于无意间省略了学生对书面语的体验过程,导致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反应迟钝,排斥、厌烦, 甚至领悟力下降。学生一旦对课件产生了依赖性, 只对图片发生兴趣,便降低了对文字的敏感性,想象枯竭,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

多媒体与中职语文教学 篇7

1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活课堂教学信息

由于传统教学是一种以“填鸭式”为特征的封闭模式, 缺少学生的主动参与, 不可能使整个知识信息“活”起来。多媒体技术的介入, 打破了沉闷死板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气氛, 它使知识信息呈现出多种状态, 从多渠道发挥作用。首先用文字描述声音不如直接播放声音更为直观。例如大海的咆哮声、山谷的回音、虫鸣和鸟叫, 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其次, 在传统教学中, 有许多动态的过程也都是由静止的图像来表示, 这就需要学生进行想象;而对于计算机辅助教学来说, 它采用了动画, 用动态来表示全过程, 使教学中许多讲不清、不易讲的内容能在几分钟内由动画形式表现出来, 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再次, 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使用不同色彩、字体、形状来表示不同的内容, 使学生在学习时一目了然。可见, 多媒体技术可以将知识转化为声、光、色、动静转换的动态, 让抽象、静止的知识概念“活”起来, 引起学生的兴奋, 把课堂教学激活, 从而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2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是双边活动。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而我们的传统教学颠倒了这种关系。多媒体技术手段, 将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联系在一起, 对学生的感官进行综合的强烈刺激, 调动了学生内心深处潜伏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了形象思维的情感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 使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能更好的理解和感悟。如在《林黛玉进贾府》中分析王熙凤时, 播放电视剧的录像, 让学生亲眼感受邓捷对王熙凤的注释, 既可以让学生理解人物形象, 又能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本身的兴趣, 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又如“三·八”节, 我想让学生写篇赞扬母亲、讴歌母亲的文章, 课上说明作文意图后, 放了一段录像《山村母亲》, 随着屏幕上动人画面的展示和画外音的穿插, 将人间至情———母爱演绎得淋漓尽致, 录像放完后, 学生们几乎都潸然泪下, 不用我在强调什么, 在泪眼模糊中大家都拿起笔。

3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充分挖掘课文中潜藏的情感

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 而文学作品的特征就在于它的形象性和情感性。传统教学中, 教师往往只能凭借自己的语言、动作来诱发学生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但效果却经常不好。因为很多课文历史悠久, 学生受年龄、时代、生活阅历的局限, 凭已有文学修养很难深刻理解历史上曾有的生活或情感。如果在课堂中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 这一难题就迎刃而解了。讲《荷塘月色》时, 我给学生放《荷塘月色》的电视散文录像及孙道临朗诵的《荷塘月色》的录音带, 随着“月色下的荷塘”, “荷塘上的月色”, “荷塘四周”等一幅幅画面直观、形象逼真的展现, 学生如身临其境, 不用老师多讲, 学生就深刻感受到了什么是素淡朦胧, 什么是和谐宁静。再加上委婉深沉、渗透力极强的朗诵, 视听结合, 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作者寄寓景中的淡淡的哀愁和苦闷彷徨的情绪, 又如讲《六国论》, 因文章借六国以赂秦求和最终亡于秦的史实来讽刺北宋统治者要以史为鉴, 刻意维护国家利益。内容涉及较广, 所以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比较困难。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战国七雄错综复杂的形势和宋王朝与西夏、辽等地方诸侯对峙的局面, 中央王朝文强武弱的特征和原因以及像苏洵这样正直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们的心忧天下的胸怀等内容, 都恰当地组合在一起, 十分钟的时间就将以前一节课的内容很轻松很清楚地讲给学生, 而且学生理解感受都很深。

从以上三方面可以看出, 多媒体技术的介入, 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封闭式, 促进了课堂教学活动的全面开放, 使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效率得到全面优化, 为课堂教学格局的改变和模式的重建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和途径, 为课堂教学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条件。因此, 实现课堂教学现代化,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摘要:为充分调动和挖掘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更大限度地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 本文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激活课堂教学信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挖掘课文中潜藏的情感等三方面充分阐述了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它的介入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封闭式, 促进了课堂教学活动的全面开放, 使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效率得到全面优化, 为课堂教学格局的改变和模式的重建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和途径, 为课堂教学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条件。

多媒体与语文课堂教学 篇8

一、多媒体技术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的语文教学,沿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单靠教师说讲的形式,很容易造成学生厌学情绪。在教学过程中灵活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多媒体自身声像并茂、视听结合,以直观、形象的图像、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例如,一年级识字课,老师可以编制识字测试课件,让学生在微机室自己测试前几天学过的生字,测试的形式有听音选字、部件搭配、判别笔画、选字填空、正误比较等。根据学生的测试结果,可得到计算机奖励:大红花并伴有一首优美的乐曲;“还不错,要更加努力!”的评语;“前面的内容没学好,请复习!”的要求。使以往枯燥乏味的识字课变得津津有味,学习过程中学生还能不断地得到计算机的鼓励和表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都能充分地调动起来。

二、多媒体教学课件,有效解决教学难点

课文教学中,总会遇到一些科技知识含量高的地方,单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这种情况下,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能清楚明白地解决问题。例如,《蝙蝠和雷达》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其教学的难点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是如何辨别障碍物和方向的。这一原理源于蝙蝠,用语言进行描述的话很难使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为此我们可以制作课件,将蝙蝠(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立即反射回来”这一原理直观地再现出来,使学生一看就懂,有效地解决了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提高课堂效率。

三、多媒体技术再现历史,陶冶学生的情操

历史是不能够重来的,所以当学生学习一些感人至深的革命老前辈的闪光事迹时,往往缺乏激情,调动不起情绪。引入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

《一夜的工作》讲述的故事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学生对课文的学习缺乏激情。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多媒体运用:导入课文时,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周总理的伟大事迹,让学生了解我们的第一总理。讲授课文时,将周总理的一组照片制成“连环画”,配上音乐和教师的解说,再现周总理一天的生活和工作。学生从中了解到周总理一天的生活和工作,进一步激发起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这样学生既学习了课文,又受到了革命老前辈的精神熏陶,陶冶了情操。

我看多媒体与语文教学 篇9

一、多媒体教学, 化抽象为形象, 突出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所包含的虚拟技术能超越时空, 化虚为实, 变抽象为具体, 适时使用, 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由符号到心象的转换, 使教学获得最佳效果。教学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一课时, 让学生观赏有关济南冬天风景的视频材料, 学生仿佛置身于冬天的济南,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刻体会老舍笔下特有的冬景。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 可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浓缩为三拳, 设计动画, 一拳重过一拳, 三拳致人死命, 情节惊心动魄, 充分展示鲁提辖见义勇为, 嫉恶如仇, 粗中有细的性格, 课堂教学事半功倍。教学《听潮》一课, 主要特点是用文字来塑造声音的形象, 学习的重点之一就是通过朗读领略大海刚柔相济的美。这对内陆的学生来说, 是难以理解和体会的。在教学中, 通过播放自制的潮起潮落的VCD以及以潮水声为背景音乐的范读录音, 使学生充分调动起自己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并将获得的信息在大脑中汇聚成对大海的立体感性印象, 起到化抽象为形象, 变深奥为浅显的作用, 突破了重点、难点, 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多媒体教学, 有利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而多媒体的辅助, 让学生的学习资源不再局限于教材、课堂和学校, 而可以延伸到社会、网络, 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进行自主拓展阅读与交流, 真正体现生活处处皆语文, 实现语文教学“小课本, 大课堂”的目标。例如执教《向沙漠进军》一课之后, 针对学生对土地沙化的现实忧虑, 让学生围绕“防沙”“治沙”的探究专题, 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拓展和延伸, 可上网或从课外书上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 写出活动后的感想、设想、报告等, 在全班进行交流, 既增加了知识, 又增添了环保意识, 还培养了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活动、合作探究、交流表述等综合实践能力, 使学生真正学到语文, 用上语文。

三、多媒体教学, 有助于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现代语文教学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而这需要他们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 但现实生活的某些场景往往又稍纵即逝。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 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之中观察无限的生活。例如, 观看了一台联欢晚会, 要是马上要求学生写作文, 可能他们就会因为印象不深而只能写出有血无肉的作文;如果利用摄像手段将晚会的场景反复再现给学生, 让他们多角度地观察思考再综合, 那么他们定能写出令人满意的文章。

四、多媒体教学, 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人人都具有审美感受能力, 更何况是当代中学生。教师教读一首古词、新诗、元曲, 其中的情感美和意境美单凭文字是很难再现的。只有借助美术、音乐等多媒体手段才能使学生直接感受到其中的美。如教《沁园春·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两首诗词, 用美术可以展示我国北方美丽而奇寒的雪域风光, 诗中的实景和虚景、动景和静景、远景和近景均能以流动的画片一一展现;用音乐还能表达两位不同时代诗人的不同胸襟, 同时诗中豪迈、惆怅的情调, 也能以此一一抒发出来, 让学生得到审美的享受。实践证明, 重视运用多媒体教学, 能够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得益彰, 它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增, 最大限度促进其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但是, 不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会带来副作用。

(1) 多用、滥用多媒体, 使多媒体主宰课堂。有的老师为了追赶时代潮流, 把多媒体奉若神明, 甚至认为用了多媒体, 就是现代化教学。于是一些课从始至终都用多媒体, 不患多而患寡, 并用多媒体取代其他一切常规媒体。多媒体固然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但其他常规媒体的特色和功能也不容忽视, 如投影的静态显示功能, 幻灯的实景放大功能, 挂图的真实再现等, 都是多媒体不能完全替代的。所以, 教师不能滥用多媒体, 而要增强媒体的效益意识, 讲求媒体选择与组合的最优化原则, 用得其所, 追求实效。

(2) 多媒体唱过场戏, 教学设计缺乏系统意识。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生命体, 各个环节应该环环紧扣, 不能脱节。教学过程也应该像行云流水般自然、和谐, 成为一个有机的组织系统, 并且应该有教学高潮出现。但是教学高潮的出现不是借助多媒体“弄”出来的, 而是前几个环节酝酿的结果。然而, 有些教师为了使课堂热闹起来, 在教学过程的某个环节, 利用多媒体的形、光、声、色的多维刺激优势, 刻意挑起一个教学高潮, 就像一棵果树没开花就结出果子一样。即使教学过程设计得比较科学合理, 在应该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地方使用了多媒体, 但也由于操作的局促, 表现得很机械, 不和谐。因此, 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 一定要把多媒体优化到教学过程中去, 使之与其他环节血脉相连, 融为一体。

(3) 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一只小鸟在屏幕右下角不停地拍着翅膀;一行文字显示出来的同时伴随着一幅鲜艳的插图和动听的音乐;一个问题答对了, 不但听到一阵热烈的掌声, 还出现一个摇头晃脑、眉开眼笑的小人头……这都是现在多媒体教学中常用的一些调动学生兴趣的手段, 可往往使得许多学生只注意这些音乐和动画, 甚至还讨论屏幕上哪些地方怎么怎么好玩, 并提醒周围同学注意。学生兴趣是调动起来了, 可注意力却分散了。所以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同时, 应注意课件不要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浅谈多媒体与语文教学 篇10

教师一向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任务是根据教学任务,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策划教学方案并付诸实施。在教学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在角色定位上,教师集教学目标的制定者、教学策略的设计者、教学过程的实施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者、学生人格魅力的引路人于一身。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教师的左右之中,学生则处于一种被动受支配的地位,其学习主体的作用难以得到发挥。然而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变教师的“教为主”为学生的“学为主”,要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主动健康活泼的学习。而多媒体可以达到这一点,它通过图、文、声、像等多种渠道完成教师所不能达到的理想境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目的。

二、创设语言内涵丰富的意境

教师比学生一定是早一些体会到,深一些体会到语言文字中的意境的; 教师一定是先于学生被语言文字中的意境感动了的。那么,教师就可以带着种种体验感受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助于他们获得体验、获得感动的情境。例如,在讲授《春雨的色彩》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画面: 优美的雨境中显示着课文中最能体现意境的句子,让孩子通过图画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这些能描写春雨的句子,图文并茂,学生一下子便进入情境之中来切身地感悟春之韵美! 引领学生步入文本的境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为学生创造情境,激发情感,启迪思想,使他们通过直观、形象,步入文本境界,感悟课文内容,达到既定的学习要求。通过配乐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使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升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 “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教育中的口语、文字、黑板、粉笔、模型、实物等手段要实现开放型的多元目标已捉襟见肘。现代信息技术以其本身特有的功能而具备了趣味性的特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着极高的价值。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能使学生通过电脑手段,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而且能充分利用资源平台的使其发挥更大的优势。

例如,我在讲授《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优势,从网上下载了一个Flash动画,让学生们看了以后,上讲台来续编故事: 假如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会怎么办? 要求按照Flash动画的情景,恰当地穿插旁白。学生们的积极性像炸开了锅一样,既有利于了解课文内容,以便下一课时的开展,又锻炼了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课件的恰当使用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更好地理解了课文,知道在困难面前不能停止不前而应该积极动脑想办法。直接升华了文章的表达思想,不必老师泛泛讲解。

四、教学反思与构想

多媒体教学与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使语文教学改革如虎添翼。信息技术手段为语文教学创设情境,为学生朗读创造氛围,帮助学生自然、准确地理解语言。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撑,巩固练习就能“寓练于乐”,提高学生的兴趣; 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信息技术”这一现代教学手段,在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兴趣、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教学效率。

首先,是教师的教学理念要与信息技术的理论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优越的学习平台,为此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解脱出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平台”上施展才华,动手、动脑,长知识,长才干。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利用网络教学,需要比相对简单的多媒体教学有更高的技术支持。教师要熟悉网络管理,熟练地进行网页制作,还需要掌握必要的网络编程知识,构建利于学生浏览的资料库。为了增加教学的互动性,方便学生交流,可以创建网上论坛。因此,为了适应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把自己首先融进现代信息技术中去。

其次,要使信息技术与语文文本内容相融合。正如《新课程标准》中所说,语文教学必须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那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也不应例外。任何游离于语文学习规律之外的信息技术表演,都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教师对文本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融会贯通,根据语文学习的规律,找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切入点。将两者融为一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再次,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出发,使之能够跟上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才能实现二者融合。因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实施网络教学,唱主角的是学生,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对网络知识的了解,决定着网络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展。因此,

在进行网络教学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适合、适度为原则,这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适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比如,在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浏览,搜集资料的时候,有的学生出于好奇,随意登录其它网站,浏览与学习语文无关的内容,教师必须及时提醒,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有的学生在操作上不够熟练,影响了学习进度,还有极个别学生只习惯听教师讲课,自己动手能力较差,对这此学生要多加辅导,提高他们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尽快适应网络教学,这样才能保证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网络教学的研究实施,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凭一时的冲动,五分钟的热度,是不能奏效的。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果。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需要有能适应现代技术要求的高素质的教师。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对多数教师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有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如果望而却步,知难而退,是不行的。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认知的途径,网络教学将给教育带来新纪元。这是教育教学领域里的一场深刻的革命,来自各方面的阻力,不可避免。

总之,多媒体的互动性和流动性对课堂教学提出了强烈的变革需要,如何吸纳信息技术教育的优越性,采用何种教学手段作为观念的变革,如何充分利用网上的教育资源来加快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改革,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总结。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是执教者智慧、激情和技巧熔铸而成的艺术,而任何艺术品都在于突破因袭的模式,创造独特的美学风范。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

初中语文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 篇11

“多媒体”,把语文多媒体教学搞成了多媒体“展示”。

一、多媒体教学存在的不足

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审美教育,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也可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但是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也有其不足:课件内容华而不实,助长了教师和学生的惰性,而且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需花费教师大量时间。课堂教学时,教师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因材施教,而是根据课件的情况,把学生的思路硬往课件的模式中拽,事实上就是让课件统治了课堂。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道知识点却不知如何应用知识进行实践操作。

二、合理选择多媒体教学手段

恰当的媒体选择,其教学功能发挥与教学的需求相一致,可以使语文教学如虎添翼,产生积极的教学效应。多媒体的恰当选择,是获得媒体应用积极效应的重要前提条件。网络的发展,对传统的教育形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利用最好的学校、教师、课程和图书馆进行学习而不必受时间、地点和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为了适应教学的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完成教育观念的转变,把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学为中心的方式。其次,要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探索无论对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有新的要求。

三、正确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克服传统教学的缺点,将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而且也改善了师生教与学的环境。

教师要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不是什么地方都用,要注意节奏,避免哗众取宠、走马观花,注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培养。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不可能取代教师,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如果课件统治课堂,教师就不能因材施教,师生就难以进行情感交流。计算机再怎样更新,它总需要人的操作和管理,课件需要教师制作与开发,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情况需要教师去把握,学生的学习活动需要教师去引导。课件统治课堂,人性化的师生人际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交往所取代,严重妨碍了师生情感的互动。教学手段变了,但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没有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要处理好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不能心中只有多媒体教学工具,而忽略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不管执教者上课采用何种形式,不管是什么内容的课,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永远只能是辅助位置。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花费时间量大,容易使教师放松对教材教法的研究。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想把课本丢开,这是概念上的错误。课件具有可编辑功能,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需求进行选用或编辑制作,达到符合教学的需要,以使课件成为教师所设计课堂教学的一个有力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的种种功能设置,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教师不能为了使画面漂亮、文字富于变化而反复运行演示,花费大量时间,否则会对于课件设计付出太多,却无力去钻研教材教法。

总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可以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我们不能因为多媒体教学中出现过偏漏失误而因噎废食,而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多学习、多探索、多思考,扬长避短,设法使它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语文教学。

多媒体与语文课堂教学 篇12

(一) 师生对于多媒体教学应用的态度。

1. 教师对于多媒体教学应用的态度。

根据对某校师生对于多媒体教学态度的调查, 我们了解到, 绝大部分的教师会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设备, 而且随着对多媒体了解越来越多, 教师使用多媒体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很多教师都认为, 通过多媒体教学, 极大地降低了教学工作的难度。教师在上课之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料比普通教学资料要更节约时间和精力, 也更容易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且多媒体教学课件也可以通过教师之间共享资源来获得, 更加降低了工作的数量和难度。但也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认可多媒体教学, 他们认为在多媒体教学中会出现一些难以掌握的问题, 偏离教学的最初目的, 影响课堂秩序。

2. 学生对于多媒体教学应用的态度。

大多数学生谈到多媒体教学时都持赞同的态度。他们称, 通过多媒体教学, 自己可以以一种更为轻松的方式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大部分的学生认为, 多媒体教学把原本枯燥无味的东西转化为更为多姿多彩的图片、影像等形式展示出来, 对自己更有吸引力, 上课时不会被学习以外的东西分了心。但也有一些同学认为, 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千篇一律, 没有什么新意, 并且,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 讲解的节奏比普通教学快得多, 这给他们的理解和记忆带来了更大的阻碍, 一些原本对语文课很感兴趣的学生, 由于在多媒体课上跟不上教师的节奏而渐渐地失去了对这门课的兴趣。

(二) 多媒体的应用对语文教学产生的意义。

语文课堂教学中, 多媒体的应用所带来的作用不可忽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依靠多媒体的应用, 语文教师能够展现自己独特的教学魅力, 将自己的思想、想要与学生沟通的内容、教材知识融合到多媒体中, 更为形象地进行教学。第二, 多媒体的应用,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度, 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直观地看到教学内容所要表达的画面、声音等内容, 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习压力减轻, 也就更有兴趣和勇气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第三, 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语文教学中要传达给学生的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 更要让学生们学会理解中华文化的精妙之处, 而多媒体的应用, 让单调的文字变为精彩的声乐、影像, 学生不断地受到这些美妙知识的熏陶, 就会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审美观。

(三) 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缺陷。

1. 文字、图片、影像等内容安排不合理。

语文课堂教学中, 多媒体使用不当的例子也有不少, 其中一种表现就是教师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时候, 将教学内容中的文字、图片、影像等安排得不合理。比如, 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 整个课件的版面上都是各种图片, 插入各种音乐等, 而与教材知识相关的内容所占据的比例非常小;而有些教师则是相反, 将教材中的内容几乎原封不动地搬上多媒体, 或者是在讲解某一比较严肃的知识时, 插入搞笑的图片、动画, 或者在讲解轻松的内容时, 配上低沉的画面、音乐。无论是哪种情况, 不合理的教学内容安排, 必然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2. 教师教学速度与学生学习速度脱节。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进行语文课教学时, 其他传统的教学工具, 如黑板、粉笔等就会使用得非常少。这时, 教师不必再写板书, 或者写得非常少, 那么, 在课堂上教师板书的任务将会大大减少, 在教学时便会不自觉地加快速度。而学生不同于教师, 他们依旧要做笔记, 要理解要记忆, 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 而教师在教学时没有留给他们充足的时间, 就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 过于注重演示, 忽略了课堂师生互动。

不少的教师都认为, 使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 只要将多媒体课件制作精良一些, 上课时只要将这些内容展示给学生就够了。于是, 在多媒体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将自己要讲解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的形成展示给学生, 忽略了学生们是否能够真的理解。在大部分学生都在认真观看教师的演示时, 那些存在疑问的学生也不敢打断老师和同学, 只能带着疑问继续听讲, 疑问越积累越多, 就会严重地影响接下来的学习。

4. 忽略了其他的教学演示方式。

有些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收获到了不少益处, 感受到了多媒体为教学效率带来的极大的推动力, 从此对多媒体教学过于依赖, 放弃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以至于每一节课, 都完全使用多媒体来教学。我们不能否认多媒体教学带来的重大作用, 然而, 事实上,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蕴含着几辈教师所总结的教学经验, 有着极深的学问。而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 发展到目前为止, 并不是完美的, 还需要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共同作用。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优化策略

(一) 合理安排多媒体教学内容。

多媒体教学工作中的一大重点, 就是设计安排多媒体课件中的教学内容。为了能够使多媒体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教学内容的安排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课件的整体内容要符合当前的教学进度。有些教师为了进行一次多媒体课, 而打乱原本的教学进度, 增快或重复教学, 都会对这一时期的教学形成很不利的影响。第二, 课件中的文字、图片、音乐等要比例合适, 符合情景。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要牢记其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 让学生学会更多知识, 因此, 在多媒体课件设计的时候, 无论是图文、影音的选择, 都要围绕教学内容而来, 不能喧宾夺主, 也不能偏离主题。第三, 突出教学重点。教师在进行多媒体课件设计的时候, 就要将重点的内容选择出来, 增加其在课件中所占的比例, 而不能对所有知识一概而论。

(二) 教师教学速度与学生学习能力相配合。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时, 要充分考虑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 把握好讲课的速度。在讲解到重点或难点的时候, 要多留给学生一些时间去理解、去记忆, 并且提醒学生做好笔记, 而对于一些不太重要的内容, 一带而过即可。

(三) 加强多媒体教学课堂中师生的互动。

大多数情况下, 应用多媒体来进行语文课堂教学, 学生们是非常兴奋的, 他们期待着看到教师的精彩演示, 听取教师详细的讲解, 同样的, 也希望能够发表自己的想法, 因此, 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 要注意与学生进行互动, 给学生更多接受知识和展现自我的机会。

(四) 多媒体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合理配合。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有些内容并不适合用多媒体来进行表达, 那么, 教师就要结合传统的演示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时, 会临时想起某些重要的知识或者发现课件中存在需要修改的地方, 多媒体的不便之处便暴露了出来, 这时,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教师就要利用板书等传统教学方式继续教学。另外, 传统教学方式也更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即兴发挥。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方式教学相结合, 才能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完美。

三、结语

自从多媒体技术被应用于课堂教学, 就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 多媒体教学在教育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语文课作为众多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将会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正确认识多媒体在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探寻更好的多媒体运用策略, 就能让多媒体的应用为教学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多媒体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能够达到传统教学方式所难以达到的效果。然而,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并不是完美无缺的,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 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为了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更大程度上发挥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优势, 就要对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深刻的分析, 并且积极探索多媒体应用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应用

参考文献

[1] .韩艳梅.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理论依据[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2

[2] .徐日纯.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多”与“少”[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7

上一篇:现代雕塑的材质之美下一篇:认知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