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多媒体应用

2024-08-04

语文课堂多媒体应用(共12篇)

语文课堂多媒体应用 篇1

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具有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二者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环境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可以超越时空限制, 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立体式的课文情境,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某些教师热衷于从网络上下载精美的多媒体课件, 在课堂上照搬多媒体课件教学, 而不注重自己的修正与开发, 只为吸引学生的“眼球”, 导致“缘木求鱼”, 无益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更不能充实学生的学识。真正意义上的制作课件要花费大量时间, 更是建立在熟悉教材、设计教法的基础上, 吃透教材的备课过程中的。

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使之有机融入语文课堂, 使其成为语文教学的“润滑剂”, 从而为课堂教学服务, 使课堂教学活力实现最优化呢?

一、精用课件, 思路清晰──享受“同伴陪行”

教师上课时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教学思路清晰时, 如行云流水;当教学思路紊乱时, 一团乱麻。即使我们在备课时已经深入钻研了课本, 学习了教学参考书, 了解了学生实际, 但仍然会出现上课时挂一漏万, 甚至于出现“思维的盲点”的现象, 让我们感到无所适从。

有了信息技术的辅助, 教师制作好多媒体课件上课, 这种情况就能避免。因为按照备课教案做好课件, 就能将“挂一漏万”的情况消灭于准备阶段, 即使在上课时出现大脑思维的“盲点”, 也能让多媒体课件来补救。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件的制作中做到不粗制滥造, 也不过于追求完美, 更不应为了制作课件而制作课件。对于一般的上课来说, 我们可以制作幻灯课件, 因为它简单, 易上手, 操作也简便。至于所用的音响效果、色彩布局、展示功能等, 只要对学生有利就行了。课件的内容及出示顺序, 才是制作时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我们在制作课件时要根据教学重难点精心选取制作内容, 做好板书设计和精选练习题, 力求让课件优化教学过程, 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 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二、巧用课件, 难点突破──享受“自驾旅行”

“用得好不如用得巧”, 多媒体教学课件亦如此 , 若我们熟练运用课件上课, 并巧用课件解决教学难点, 则教学成功率将大大提高。CAI课件制作和应用的适当性, 即针对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和大纲 (课标) 教材的科学规定, 这是原则;而其适时性则就教学过程中的灵活运用、有效发挥, 这是方法。确定CAI课件的最佳应用时机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我们一定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 根据课件和学科特点确立它的最佳作用点和最佳运用时机。

1.最佳作用点──“四两拨千斤 ”

(1) 激发兴趣 , 引发动机。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有效教学需要学生具有有意义的学习心向, 即学习兴趣。多媒体手段便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展现多层次多形态的情感场景, 能诱导、激励、唤起学生感悟;图、文、声、像并茂, 立体式的信息刺激学生多感官, 便于引发学生兴奋, 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进而产生稳定而持久的注意, 从而激发强烈的探究热情。上课铃声一响, 学生坐定, 而他们的心思还很难极快地进入课堂, 情绪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如果根据教材特点, 适时使用多媒体手段,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就等于构建了一座桥梁, 使学生迅速而顺利地进入教学活动。

(2) 引发共鸣 , 传递情感。

无论是抽象思维还是形象思维, 都离不开心象的操作。符号与心象的转换, 既能让学生准确而透彻地把握所学知识, 又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然而这种转换恰恰是教学中的难点, 尤其是当这个符号是学生较陌生的知识时。多媒体课件所包含的虚拟技术能超越时空, 化虚为实, 变抽象为具体, 适时使用, 有效帮助学生实现由符号到心象的转换, 传递文本情感。

2.把握最佳时机──“画龙点睛 ”

(1) 学生感到疲惫时使用──一剂“清新剂”。

心理学研究表明, 一个成年人有意注意的维持时间大约十五分钟, 我们的课堂却有四十五分钟, 而且学生还不能算是真正的成年人, 因此他们在课堂上注意力分散就在所难免。所以有经验的教师不是指责学生, 而是深入思考如何使学生产生稳定而持久的注意, 从而维持学生饱满的学习情绪, 适时使用多媒体课件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一节课的后半节, 学生最容易产生疲劳, 少数学生会表现出不安情绪, 如不及时调控, 则会导致教学效率的下降。有经验的教师会借助CAI课件再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 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时使用──一剂“兴奋剂”。

多媒体课件是课堂教与学的工具, 而教又得以学为终极,归根结底,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学生活动应该是课堂的根本活动, 教学中使用什么媒体, 怎样使用, 都必须考虑学生活动的展开。因此, 我们在课件设计时必须动脑筋设计学生的活动, 让学生操纵媒体, 参与课件演示, 避免学生觉得枯燥。当然, 如果将其理解为把鼠标从教师手里移到学生手上, 那么, 就连课件设计的意图都难以很好地体现, 它需要在课件中设计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内容, 既可以激发兴趣, 又能实实在在地激活学生思维。在语文教学中, 有些知识学生感到枯燥, 而且学生也很容易忘记, 但必须记住。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就要运用生动形象的网页, 让学生感知知识的内涵, 增进理解, 强化记忆。

三、活用课件, 张扬个性──享受“快乐畅游”

“用得巧不如用得活”告诉我们 , 灵活运用是最终目的。那么,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任教班级的学生情况, 修改出有自己个性的教学课件。如有的老师针对自己班的学生好动、坐不住的特点, 在语文生字词的学习课件中用上一些音响效果, 以引起学生注意;也有的老师觉得自己是个沉稳的人, 不喜欢采用有声音的课件教学 (朗读示范除外) ;有的则根据自己活泼、俏皮的个性在课件中增加一些动画或有动感的花、草、树、鸟等图案, 以增强课件的形象性, 不一而足, 而这些都是在集体备出课件的前提下进行的个性化修改, 有了自己的“心水”课件, 在上课时就更觉游刃有余、舒缓有度了。

多媒体教学与“享受”牵手, 理想便与人生共存, 幸福就跟生命相伴。在享受心态下从教, 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便成了教师最大的快乐, 学生在自由、和谐、愉悦的氛围中体验思想与生命的成长。师生共同成就彼此的幸福快乐生活。

语文课堂多媒体应用 篇2

【摘要】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当今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广泛运用于各科教学当中,当今社会正走向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能够有效地渲染课堂气氛,还能创设情景,启迪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 多媒体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

当今社会正走向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对语文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握时代的脉搏,具体探究:什么是多媒体教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什么需要多媒体教学;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最大限度的优化小学语文教学下面我以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情况来谈谈它的魅力和优势。

一、巧用多媒体手段,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画面生动,图、声、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课堂效率。如在教《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其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懂得不要以静止去看待事物,否则会坏事的道理。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设置船动、剑不动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先观察然后再问学生:“古人到了岸边会找到剑吗?”由于观察了直观、动画的图片,大大提高

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不需老师多讲解,学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这一道理,教学的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的语文教学,单靠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张嘴,课文里面的诗情画意很难表达出来,而且,这样做学生听起来乏味学起来枯燥,课堂效率很难提高。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灵活使用电教媒体,使内容,目标,媒体,主体这四者关系完善和统一起来,课堂就不呆板,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有味道,课堂上的枯燥感和疲劳感就得到消除。例如指导《天上的街市》在加强朗读的同时,反复播放银河系录像片段和配有《月光鸣奏曲》的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边看边想象,想象天上美丽的世界,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想象力的开发,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突破课文的重难点,使课堂优化。

在语文教学中,各类文体有其特点,我根据课文的内容特点设计使用电教手段,使课文的重难点得以突破,如教第12课《鸟的天堂》一文,课文的第二部分写的作者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赞美大榕树表达的喜爱之情,学习静态描写的方法,我先放课件录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投影幕上的美丽画面,着重抓住画中榕树的枝、叶、根等几种不同的景物特征,启发他们想象当时的情景,从中领略南国翠绿而美丽的榕树,然后体会“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的含义,就是赞美了生长茂盛的大榕树,表达了

作者对榕树的喜爱之情。这样,大多数学生都能根据画中的景物,一下子就把第二部分的内容理解了。尤其足文中的一些词语:“一簇”、“堆”、“不留缝隙”、“翠绿”、“颤动”,学生都从直观现象得到感知,进而理解其意。

四、巧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思维训练,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又如教第13课《草原》,学生未见过一碧千里的草原景色,因而课文中“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等重点句学生较难理解,我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草原的风光课件,把一碧千里的草原景色带进了课堂,稍一引导观察,学生立即明白“并不茫茫”的意思是不朦胧,“流入云际”实质上是因为草原广大,远望去,草原与天相接,那翠绿色的小草和天相拥抱,就有“流入云际”之意境。这样,学生从直观的画面上理解了课文中较抽象的知识,这对提高学习效果很有益处。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用 篇3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语文教学;兴趣;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2-284-01

一、创设情境,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克服困难,探索科学的奥秘,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营造一种再现课文情境的氛围,让学生在声音、图形、文字的效果下,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和运用文字技巧。多媒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功能,使学生在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和轻松的音乐所造成的氛围中激起学习兴趣来,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如我在执教《狼和小羊》一文中狼每一次找碴儿的部分时,先播放动画,然后让学生说说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书上哪一部分写出了这一画面?让学生带着问题或没有感知到的部分,在课文中寻找答案,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课文的学习。又如在授《小壁虎借尾巴》,在课的开始就以动画的形式出现课题:动画中的小壁虎摆着长长的尾巴在墙角飞快地爬动,捕捉蚊子。突然墙角下窜出一条蛇,咬住了小壁虎的尾巴,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画面中打出了课题——《小壁虎借尾巴》。动画中生动的画面配以有趣的音乐,一下子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为画面激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急于想学习课文。

二、突破教材重点

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多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改变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静止平面的教学方式,使平常的教学跳出时空的界限,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从而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兴趣盎然,同时,课文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抗日英雄的豪迈气概,我采用“情景再现”的手法,让学生欣赏《狼牙山五壮士》这样一部讴歌抗日精神的影片。让学生耳闻目睹,在如临其境中激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激情中记住这次奋战,学习抗日英雄的伟大壮举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是情!

通过影片展示的图像、动画、声响效果,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憾,对英雄人物有了深刻的认识,自然而然地体会了抗日英雄们的气概,受到了英雄人物的熏陶。而这些,是仅仅靠分析文字无法达到的效果。

三、营造淳美意境

兴趣是学生认知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把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创设意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是否贯彻愉快教学的标志。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电教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进而创设出引人的意境,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

我在教学《九寨沟》一课时,将电影《英雄》进行了剪辑,截取了其中关于九寨沟的片断,上课伊始进行了播放,美伦美幻的场景,澄碧如洗的水流,绿树红花的点缀,再加上一段悠扬婉转的音乐,九寨沟那美丽如画引人入胜的景色完全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当电影片断结束时,学生皆沉醉其中,无不为这美丽的景色所倾倒,无不向往去那美丽的地方,于是我们很自然的进入了这一课,在课文中进行畅游,整堂课学生兴致盎然,仿佛身临其境。

学生如能沐浴在美的环境中,他们的精神世界就十分愉悦。语文教材是装满美的宝库,在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不仅可以把课文教材中的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直观地再现出来,而且往往比课文的描述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加上电化教学特有的构图美、色彩美、音乐美等因素,不仅可使学生辨别出客观事物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同时也使他们对美的事物产生学习、领会、把握的兴趣,陶冶了他们的审美情操。

可见,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点,它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语文课堂教学应用多媒体的思考 篇4

多媒体教学技术是现代教学技术的重大突破, 使当前的语文教学发生了巨大变革。语文教学应用多媒体, 课堂教学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多媒体教学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把信息技术、信息方法、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的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的一种新型方式。把计算机及网络作为学习的工具, 实现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新性。

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告诉我们, 完全可以搜寻更适合教学的好例子克服仅仅依靠纸质教材中的资料, 可以直接选取更适用的课程资源运用于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直接指导阅读或写作等方法与能力的培养, 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对知识信息要加工, 经过系统整理、结构性整合过程, 有助于知识的识记、理解、保持和提取, 有助于知识内化与能力的形成。

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感兴趣, 才能产生学习的动机和热情, 才能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主要靠一本书, 一张嘴, 一支笔, 甚者再多上一张挂图、一块小黑板讲课。教师单一、抽象的讲解, 致使学生学习感到枯燥, 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而多媒体教学利用声、图、文并茂的手段, 符合孩子的心理和认知规律, 使学生心情愉悦, 身历其境, 在寓教于乐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化解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多媒体技术在利用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象等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 变抽象为具体, 变静态为动态, 增强了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感性认知。对于重点和难点知识, 再现语文教材中的有关形象, 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 降低学生理解问题的难度, 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三、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 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多媒体教学情境渲染了课堂气氛, 作用于学生的心理, 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 达到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小学生的情感丰富、细腻, 有追求美的强烈愿望。情感打破了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的消极的思维定势, 使学生从内心产生探索求知的热情, 激起创造的欲望, 使他们的道德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

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多媒体丰富的信息资源, 提供了学习大量的资料, 为拓展学生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对培养思维能力有独特的效果。教师通过网络整合信息运用于教学, 加大了教学容量, 扩大了课外教学内容, 丰富了学生的思维, 强化了思维能力, 开阔了视野, 拓宽了思维的广度, 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多媒体教学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是增强教学效果不可或缺的手段, 但凡事都有利弊。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一文中告诫说:“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 信息技术带来的不只是积极的效应, 也给我们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和问题。”

1. 唯技术论观点

多媒体是现代教育的趋势, 但不是唯一的手段。有的教师认为应用媒体技术就是以机器代替教师, 盲目追求教学媒体高档次, 以为教学媒体的现代化就是教学的现代化。教师能用三言两语把某个复杂的问题讲得清楚透彻, 并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逻辑力, 是任何现代技术不能代替的。又如传统语文教学中的讲授、背诵、分析等教学方法, 虽被抨击得很多, 但它仍具有很多优势, 多媒体不能代替传统教具、教师讲解在课堂教学的作用。教师要挖掘黑板、粉笔、挂图等传统教学的积极作用, 发挥投影仪、计算机等多媒体的独特生命力, 要灵活结合运用, 不能以多媒体一味代之, 搞一刀切。

2.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 而不是多媒体。课件按照教师自己的教学设计安排, 没有估计学生主体地位在课堂上的生成。教师教学方式单一,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在教师鼠标的操作下完成, 引导着学生在课件的引导下思考, 学生被动地学习, 跟着教师走。学生的探究学习融入不到课件中, 成为割裂的对立面, 互相无法融合。学习如同看电影, 成为课堂的旁观者, 本末倒置, 完全背离了我们使用多媒体的初衷, 背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原则。

3. 教学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互动, 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 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 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成功的潜在因素。有的教师过分强调“人机教学”, 忽略了师生间的沟通。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件屏幕上, 消弱了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气氛, 减弱了和谐师生关系形成的气氛, 缺乏师生之间面部表情、形体语言等真情实感的流露。

4. 引导学生正确的多媒体应用意识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越来越难管教, 自制力弱, 对网络聊天、游戏等感兴趣, 放学后安心学习变得很困难。其实, 在科技发展的大环境下, 现在的孩子才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电子产品。产生过度对多媒体网络的依赖心理, 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比如, 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心理变得孤僻、情绪抑郁, 不愿参加社交活动和体育锻炼。教师和家长要有意识帮助孩子正确认识网络, 养成良好的应用多媒体的习惯。

(1) 注重亲子关系, 加强沟通。小学生心智模式不成熟, 处于孩童阶段, 表现为年幼无知, 没有准确的判断力。家长要摆平心态, 不要把所有问题归咎于孩子, 要心平气和的与孩子进行沟通, 寻找出现依赖问题的诱因, 对症下药。

(2) 教育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孩子树立学习的目标, 努力学习, 珍惜时间。让孩子把网络多媒体当成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工具, 从中放松娱乐, 但不能沉溺其中, 浪费时间精力。

(3) 鼓励孩子多和同学、伙伴相处。如果孩子离不开电脑, 要想办法让他们走出去, 参加体育活动、游戏等集体活动, 在集体活动中找到交往的乐趣, 而不是沉溺于一个人的世界。

语文课堂多媒体应用 篇5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应注意的问题

摘要:在轰轰烈烈的语文教学改革中,多媒体教学以其它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正逐步走进课堂,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显示出语文教育改革的美好前景。同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

21世纪是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教学技术影响改变着人类的教育方式,语文教学也改变了单一的书本文字型教材形式,多媒体技术成为促进语文教学发展的主要手段。它适应了知识更新加快,知识传播简捷的要求,使教学内容更全面,更直观,更具体,更生动,同时使教师操作方便,学生更于接受。

(一)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上的优势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历来被许多人公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诱发情感体验,通常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时,课件先播放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影音材料,并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创设一种悬念或愉悦的情境。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新颖、形象、直观、艺术化的特点,可以创设出悦耳、悦目、悦心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无疑会诱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参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求精神。如学习《沁园春·雪》时,先播放这首歌的MTV,使学生既为优美的画面、雄浑的歌声所陶醉,又被磅礴的气势、豪迈的情怀所折服,进而产生一种探究课文内容的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讲授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不看课文,集中听配乐朗读,优美的语言、动听的音乐、充沛的感情,把学生带入了一个阳光明媚、鸡犬相闻、人们怡然自乐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沉浸在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心灵得到净化。

2.化静为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计算机能为师生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难免枯燥无味。而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克服了这一缺陷,静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轨迹运动,可以像拉窗帘一样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静态的图画可以像动画一样变化移动,可以像流水般呈现一幅幅变幻的图像,色彩可以变化,速度可以控制,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起来,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口技》中,利用多媒体呈现许多动物的图片,运用动画模拟动物的叫声,将学生引入到即将学习内容的有关情景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活跃了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进了学生的形象思维。

3.变难为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它不仅能展示文字、图片、图像声音于一体,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多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还能拓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认识难度,变难为易。反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顺利地过度到抽象思维,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还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培养并发展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在《三峡》一文的教学中,三峡的风光,文章是怎样把三峡形势的险峻和优美的景色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问题。教师可以依据课文设计景图:将两座山绘成门样,两山夹缝中滔滔长江水急流回旋,冲破两山阻隔,一泻千里。远处,红日碧水间,一叶白帆飘荡而来。借助幻灯投影,物象直观,由文到图,学生就能理解“两岸连山,略无缺处“的意义,对文章的意境的理解就容易了,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整合信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借助幻灯,点明文章题旨;利用课件,理解课文内容。在运用媒体创设情境的基础上,我们再组织学生利用各种信息工具(手段)主动地获得相关的学习信息,使他们在探索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也提高了能力。例如,学习《春》这篇课文时,在播放了课文录音后,我们马上便组织学生理清结构层次,弄清文章主旨。如果单凭学生自己去分析,很难较好地把握。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主动去查阅有关的参考资料,可以让学生按课文后面的网址去浏览网上信息。然后,教师组织综合汇报各种信息,师生共同甄别比较。最后,学生根据大家提供的信息,独立确定自己的认识和观点。指导品读,激发创新,培养思维能力。

多媒体提供的现象清晰、直观、生动,能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到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间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学生的观察力的形成、想象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

二、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正如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多媒体教学在日渐显示其优越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应注意的问题。针对目前在语文多媒体教学中的情况,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语文多媒体教学也要注重情感,不要过于强调娱乐,华而不实,哗众取宠

我们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所选择的影视、音乐、图片等资料一定不能脱离教学目的和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要进行充分的教学设计, 制作的课件千万要注意,不能过于体现娱乐性,而缺少文学性。过于色彩感,过分的强调学生的欣赏,会使课堂过于活跃,上课时虽热热闹闹,却偏离了教学主题,导致学生认为语文多媒体教学课好听,好玩,但没有教学重点。提倡利用网络的资源优势进行语文教学,但一定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指导到位。千万不要把网络变成了游戏机。文学的特点决定了语文学习必须注重情感的体验,要和作者进行情感的交流。不要简单的用图片来代替学生的诵读、感悟。

2使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要适当合理,不能脱离实际。

第一,多媒体辅助教学信息量大、密度强,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包容大量课文内容和课外知识,通过点击鼠标就能展示给学生。大大地节省教师的教学板书时间,一目了然的板书亦能让学生轻易掌握,往往一课时可以上完传统教学两个课时或更多的教学内容,这种情况如果教师运用不适当,非常容易造成学生的疲倦,幻灯片的播放学生很难做好充分的笔记,如果加上很多的习题必将形成变相的“题海战术”,很可能造成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所以,过多地、不结合实际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时不但收不到应得的效果,甚至还会适得其反,不能紧密地与教材、教学要求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教学目标不能实现,甚至完全脱离开书本,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第二,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和运用语言和文字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和领悟力。因此,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应该以语言和文字为本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将视觉、听觉有机融合,提供教学所需的视听形象。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语文能力的转化阶段(语言文字内化阶段和语言文字的外化阶段)的不同特点,合理使用多媒体。

也就是说,在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课堂教学中,在语言文字内化阶段要慎重使用多媒体提供的视听形象,以避免视听形象对语言文字的冲击;在语言文字的外化阶段则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视听形象调动学生的情绪兴趣,为语言表达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3使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多媒体是现代教学工具,在教学中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它亦只是实施教学的一种手段,不是唯一的,不能说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功能,会致使学生感觉是看教师演戏,教师只是一个“解说员”,形成“以机代人”或“以机代教”,忽视了语文教学的个性。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本教育,所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重视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比以机代替更为重要,凭借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生动的讲解,通过灵活的或适当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行之有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4使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不能忽视对课文的朗读。古人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多读是符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因为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记忆力最旺盛的阶段,这个年龄智力和技能的主要优势就在于记忆。学生读的次数多了,对课文的内容理解也会逐渐加深,不但可以锻炼其记忆的能力,又可以发展其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其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而利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往往会形成教师的一言堂,由于人机交流方便,界面好,操作方便,教师往往只注意完成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上很少注意到朗读这个重要环节,往往一节课下来学生只需要注意屏幕上出现了什么就可以了,很容易形成疲劳,也不能有节奏地调节课堂气氛,不能很好地刺激学生的神经系统,学生的印象自然也就不深刻了。

总之,从总的方面来看,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能够化静为动,变难为易,寓乐于教,激发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抽象问题形象化,突出重点和难点,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节约传统的板书时间,开阔知识面,增加信息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中对课堂产生审美情感,使他们获得美的陶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等等。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又应从实际情况出发,适当地采用,不应抛弃了一直以来都沿用的优良传统、优秀教学经验,应努力寻找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其现代性特点,这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为语文现代化服务

语文课堂多媒体应用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  多媒体技术  优化教学  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3-0019-01

一、优化教学情景,启发学生兴趣

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情景。可以运用录音、投影仪、影视、图片等,给不同年级的学生编排不一样的教学情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更好的发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情和欲望。

(一)使用录音进行课堂教学,启发学生兴趣

声音是人们进行信息传递,表述感情以及进行人际交往和交流的重要途径。然而录音是一个存储和给予声音信息的媒介。比如,在教学初中语文课时,教师可让学生先对文章进行初步阅读,接着再放录音,学生在听课文录音的同时,心绪也会随着朗读者的阅读而情感起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录音教学的优势,可以让学生先是默默地听,然后再跟随录音轻声朗读……多读几遍能够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使用录音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了学生对于新内容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替课文的深层次解析奠定了牢固的基

(二)运用投影仪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兴趣

投影仪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如果使用的好,肯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比如,在教学初中语文课时,当学生不能通过形象的比较来领会课文所表达的含义时,教师可以通过运用投影仪,根据文章内容做出形象可感的图片,让学生通过看图片来感受和比较,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具体化,让课文不只是文字优美而且有生动形象的画面。这样做,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发展学生的立体思维,课堂教学效率也成功提高了。

(三)运用影视进行课堂教学,加强学生兴趣

影视教学的特点是视觉与感官相结合,形象生动直观,它能模仿的再现文章中的各类教学事物,拥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感召力,比如在教学初中语文时,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文章内容的同时,可以先播放一段跟文章相关的影视视频,接着再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章,然后可以和前面观看的视频相结合,说说每个人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最后教师在加以指导,学生就能够轻松理解文章意义,也使得学生对于影视所展现的内容牢记于脑海中,这样,就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轻易的理解文章,吸引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使用直观形象,解析课文重点和难点

多媒体表达方式的形象化和多样化,方便了语言文字和实际物体间的联系,它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变动为静。心理学的研讨显示:在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假如使用的感官越多,它们的作用越得到充足施展,那么新知识就越容易被领悟和把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为手段空间和时间的局限,很多教学内容涉足到的一些事物学生不能直接观看到,或者平时虽有看到但却没有用心去观察,但是假如教师能够借用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事物变为可感的、化静为动的想学生展现教学情境、显现事物整个的变化发展过程,为学生达成由抽象思维到形象可感的跳跃,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一)化静为动,生动会意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存在插图,这可以辅助学生领悟文章内容,然而因为书本篇幅的局限性,图片没有立体感,此时教师能够充足显示多媒体的作用,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生动会意,利用多媒体图片很好的展现了文章事物,也下降了学生的领会文章含义的难度,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其它感官,很好的打破了教学难点。

像这样,让学生的其它感官加入到学习中去,不但能让学生在生活观察和社会实践中发现和理解词语,更能让学生深入领会文章含义。课堂教学中采用的图片可以是书本上原有的图片化动为静,也可以依据文章内容找寻新的图片,把教学内容简单化、明确化,直观化,让学生在放松、愉悦中开拓思维,领会新知识。

(二)化文为图,巧妙解疑

文章的内容是多样的、多层次的,但是也有主次和难易程度的区分。从前对于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虽然重复讲解、陈述,学生听起来却还是云里雾里,教学目标很难实现,重点依旧在,难点仍不解。学生如果只知死读书,就会导致学生只知道是这样,但是却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但是如果教师把文章中晦涩难懂的内容通过图片来进行讲解,在展现图片的基础上在进行通俗易懂的说明和讲解,学生无法领会的难点就能借助图片迎刃而解。

(三)演绎趣味,融入生活

所谓“演绎”就是把文章改编成舞台剧,让学生加入其中进行表演,把课堂变成表演舞台,让学生担当演员,不仅可以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而且还能有趣的来打破文章的重点。但是如果想让学生快速进入角色的表演当中去,还是需要教师借用多媒体技术,营造一定的气氛,让学生有感同身受的感觉。把文章改编成舞台剧,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幻灯片在屏幕上展现出来,吸引学生参与到角色的扮演中去。这样的舞台剧表演,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记忆力,而且还能使学生享受整个教学过程。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提升。

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多媒体应用 篇7

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教学思想认为, 老师是传播道理、传授学业、解疑答难的人。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 以老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充满校园。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按部就班继承前人的知识, 却缺乏创新精神。

现在信息的数字化已成为现实, 它必将带来教育方式、方法的重大变革。在过去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潜在能力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从而影响到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将有力地改变这种不良局面。因此, 我在教学活动中就有意尝试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一、展示范读, 调动情感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教学目标、教师、学生、媒体等构成的相互作用的运动整体。把多媒体引入语文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优势, 能收到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加教学的密度和容量、加速教学信息传递、提高教学效率的课堂优化效果。

虽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以完成学习目标为目的, 但精心设计的教学多媒体课件, 仍具备其媒体本身的特点, 尤其是视听类媒体, 适当地发挥其逼真的声色效果, 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播放语言标准且有感情的视频课文朗读, 让学生边看边听, 当学生的情弦被拨动起来后, 对课文具体而真切的美感体验就油然而生了。

二、以“媒”设景, 情境交融

多媒体教学在再现形象方面独具优势。如果在教学时根据需要依“媒”设景, 则可将学生带入声情并茂的情境中去, 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 于不知不觉中得到感悟能力的培养。教学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时,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亭亭的舞女的裙”般的荷叶, “袅娜地开着的”、“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荷花;“含蓄而有风度”的小屋, 光线形成的“花蕊”般的群山。这一幅幅画面风光秀丽、美妙自然, 让散文的神韵出神入化地感染了学生, 学生的情思自然会飞向文学的自由王国。这样的教学, 不仅能让学生领略到自然风光的秀丽, 而且能引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加强科学性, 注重实效性

多媒体教学要以研究运用多种媒体、优化学习目标、提高教学效益为宗旨, 而不是研究用更多的媒体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在媒体的运用和操作上要加强科学性, 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不同的教学重、难点来选择最合适的课件。要力求切题、重点分明、难点突出, 要把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篇8

一、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多媒体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把全班同学分成6—10个小组,针对课题,设计从上而下的问题,既有需要全班共同解决的整体问题, 又有具体到每个小组和每个同学的子问题。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及其他手段查找资料,合作解决问题。充分尊重学生独特性,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师生平等对话,共同探讨,合作解决问题。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激发兴趣,集中注意力

当今时代的青少年大多活泼好动,课上注意力不集中。静态的文字、课本及教师的口语,满足不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他们在安静的教室里,认为老师是演员,自己是观众、是旁观者。因此,思想容易开小差,使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多媒体通过声、像、动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其新颖性、艺术性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学生创设符合其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兴趣。

三、易于理解课文,降低教学难度

在语文教学中,理解课文是教学中的重点。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们学到的古诗词充满诗情 画意,如果我们只是凭着一张嘴、一支粉笔,则很难描绘诗情画意。多媒体中图片、声音的巧妙组合,使学生有了广阔审美空间,能够尽情地领略这首诗的神韵妙境,品味这“诗中有画”的美景, 对诗的理解能达到一定高度。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时 ,使用课件 ,在悦耳的音乐声中 ,课题从背景为桃花流水的屏幕上飘入, 随后作者简介, 学生对作者的情况有所了解,屏幕上五幅小画,分别对应课文中的几幅春天的图画。随着画面的移动,学生个个翘首凝视,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带着对美的向往进入了课文情景。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信息传递渠道,增大课堂的信息容量。又如讲授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上,碧绿的菜地,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黄灿灿的油菜花,美丽如画,加只油蛉,鸣蝉高低相鸣的动漫效果。这样展示在学生面前的活生生的自然景观与呆板毫无生气的三味书房形成鲜明对比。 以上多媒体课件无不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起了突出重点、降低教学难度的作用,使学生易于理解。

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机整合, 使语文学科教学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新知识,使教学效率得到提高。运用多媒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能营造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有效地强化了课堂教学效果。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体现文章的主旨,既陶冶学生情操,又提高审美能力。

四、多种效果配合,提高欣赏能力

《唐诗宋词》是综合性极强的学习内容 ,涉及语文知识的方方面面。正因为诗词教学内容上的多样性、多元性,教学方法必须灵活,所以与信息技术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就可以借助各种媒介为教学提供丰富信息, 把单纯的课本知识向课外生活拓展,拓展诗词教学的空间。如《春江花月夜》一诗,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感受潮来时浪涌岸滩的声音,让学生感受月夜潮水浩浩荡荡的壮丽之美。通过创设视听情境, 调动学生视听感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师生仿佛身临其境,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五、信息量大,拓展教学范围

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将大量信息带给学生,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更新、更丰富的前沿资料。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每天都在增加和更新, 多媒体教学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制约,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

六、课堂延伸,发散思维

语文没有唯一答案, 中国语言文字的模糊性决定了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多义性。在语文教学中,教材中一些问题的解答是多样化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利用多媒体不仅在于能有助于课堂上突出重点或突破难点, 而且能引导学生在课外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这一节课的兴趣,甚至改变学生对这门学科教学的不好印象。学生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把知识向课外拓展,把问题向课外延伸,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

总之, 我们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结合所授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准备最适合的课件,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处理好多媒体与课堂讲授的关系,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摘要: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机整合,使语文学科教学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新知识,使教学效率得到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每天都在增加和更新,多媒体教学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制约,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

语文课堂多媒体应用 篇9

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应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多媒体课件是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而出现的, 然而, 在实践中, 很多教师却容易把其作为主角, 过分强调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而忽视了其他方面, 如教学语言的精确、必要的板书设计、师生之间充分的语言和情感沟通等。部分教师过分追求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精美, 从审美的角度尽善尽美, 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设计制作课件, 结果使得没有更多精力对教学其他方面进行精雕细琢。这样制作的课件容易导致舍本逐末的情况发生, 课件本身很华丽, 吸引了太多学生的注意力, 反而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另外,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板书是要教师一笔一划写上去的, 写是一个慢的过程, 也是一个教师给学生做示范的过程。在写的过程中, 教师一般会把相关的知识用语言传达, 而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却容易让部分教师忽视板书的作用, 直接将本来应该用板书呈现的内容用课件制作出来。虽然过程看起来相似, 然而, 相对来说, 用课件展示跟正常的书写是有着很大不同, 它不利于小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理解, 速度过快的话, 也影响学生的笔记。再有, 也有很多的教师由于多媒体技术有限, 课件本身的设计单调, 内容乏味, 素材选取不恰当, 都大大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多媒体课件在制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 我们要结合教学大纲认真研究教学目标和内容, 在完成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之后, 再着手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很多教师往往容易忽视这个问题, 在对教学目标和内容不明确、教学设计不清晰的情况下就着手课件的制作, 使得课件整体缺乏系统性, 使内容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部分教师不愿自己制作而直接从网上下载, 这种方式的弊端也非常明显, 因为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都要结合教师本身的特点进行, 会有个人的风格在其中, 用别人的课件并不难清晰表达出自己的需要, 使用中容易出现混乱的感觉。其次,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课件制作的素材选择也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有些小故事、图片和小视频的选择要考虑到学生是否了解、是否感兴趣。如在讲课中, 我们经常会举一些小故事、小例子来辅助说明, 一定要注意我们和学生之间的代沟。我们小时候喜欢的动画片、娱乐活动等都和现在的学生大不一样, 因此, 要多从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选择素材, 否则, 就收不到预期的课堂效果。另外, 教师争取做到一个学期的课件都有着统一的风格, 如课件模板要一致, 或者色调相统一, 这种做法可以让学生减少注意力的损耗, 把有限的关注点放在内容上而不是“百变的”设计模板上, 避免喧宾夺主的情况发生。最后, 我们要增强课件的重复使用性。每一次课件的制作都会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课件尽量要条理清晰、层次清楚, 教学内容和例子要分开, 这样便于我们再次使用时方便做出细微的调整。

三、小学语文多媒体课件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 课前, 我们一定要将课件的前后顺序熟记于心, 将课件与我们的课堂设计融合起来, 这样才能在课堂中自然连贯的将其呈现出来。这就避免了诸如“该出来不出来, 该退下不退下”这类尴尬情况的发生, 这是很多教师在课堂中都曾经犯过的错误, 看似不大, 却破坏了课堂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打断了教师和学生的思路, 形成了不必要的干扰。其次, 要注意课堂的节奏感, 快慢适中, 以让学生能理解、能记下笔记为考虑, 这就要求教师注意每一堂课的知识量、信息量, 课件呈现的时间不宜太短, 最好把重要的内容用板书再次重复书写, 与学生一起体会中华汉字书写的过程, 感受其中不一样的精神涌动。另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随着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针对特殊课堂氛围的临场发挥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 而课件的应用却容易让教师不够沉浸于课堂当中, 容易使得课堂机械呆板, 缺乏灵活性和情感的流动。因此, 教师在讲课中也要注意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 把目光和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学生的身上, 观察他们的反应, 给出适当的反馈, 不能让多媒体课件把我们的课堂变得毫无生趣。

总之, 我们应明确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教学辅助的手段, 它并不是万能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心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扬长避短, 灵活应用, 使其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好助手。同时, 在具体实施教学时, 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并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或修正, 还可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互动性, 这样才算真正掌握了多媒体教学的精髓。我们应该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 各展所长,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摘要:在多媒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 小学语文课堂焕发出了更多生机。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互动性、生动性, 但同时也应看到在制作和使用中也容易出现主次不分、制作不精、使用不当等问题。我们要认真研究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技术的结合点, 以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重要考量, 让多媒体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小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课件,小学语文

参考文献

[1]吴伟民, 李婷, 杨玉洁.关于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再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 2011 (6) .

语文课堂多媒体应用 篇10

关键词:电教媒体技术,小学语文,教学

一、电教多媒体技术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多媒体技术广泛深入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今天,小学语文课堂对这一技术的应用,能够对基础教育发挥更加积极有效的辅助作用。电教多媒体技术对本就内容丰富、语言优美的语文起到形象画和趣味化。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以教师的课堂灌输为主要传授方式,其弊端在于使课堂气氛沉闷,小学生独立的学习和阅读理解得不到有效培养,更不利于他们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而电教多媒体具有的文本、动画、声音、图像等优势功能,为语文课堂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学信息素材,为教师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电教媒体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能最大化的调动和刺激学生的感官,又能帮助学生理解语文内容中的疑点、难点,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会随之大幅提高。电教多媒体技术对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推动一切事物前进的大动力。”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潜在动力。

二、电教多媒体技术能够生动再现语文课内容,给学生以身临其境感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教师的精心讲授是主导课堂的模式,也是帮助小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途径。这对于想象力丰富、思维跳跃、好奇爱问的小学生来说,不利于激发出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而电教多媒体在课堂中的深入应用,教师可根据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创设,通过音频、视频动画和图片,将课文中的文字具体化、形象化,教师再结合小学生性格及思维的角度对课文加以补充,这样语文课堂内容就可以得到生动再现,小学生也可以轻易地得到身临其境的体验和对课文的深刻理解,这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对于好奇心强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是由简单的语言激趣到综合的感官器官体验的外在形式,深化为本质的兴趣培养到学习内在动力的驱动,最终使小学生从小养成乐于阅读的好习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电教媒体的音像视频,对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内涵在情境创设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和和发掘,使学生既能更好地领会课文,又可以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和提升。比如,语文课中《瀑布》这一内容,由于多数学生没有亲眼见到过瀑布,所以单靠教师的语言补充描述、课文内容与简单插图是难以真正让他们领会到瀑布的意境。而电教媒体技术能通过音视频的播放,让学生在课堂中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师播放了美丽的瀑布的视频,通过真实的镜头,学生感知了近看瀑布“像一条白带悬挂在千丈青山”的气派,还有瀑布脚下的水珠飞泻“如烟、如雾、如尘”的水汽等。在学生欣赏完了瀑布后,在优美的乐声中,他们开始如痴如醉地吟诵优美诗文,仿佛置身于千丈瀑布的景色中,学生感受到了诗文的美丽的语言,又欣赏了瀑布的景色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一步步愈加浓烈了。电教手段的使用,促进了学生与作者、教者的情感交流,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小学语文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都可以利用多媒体轻松攻克

小学语文课文内容并不难懂,其重点集中于课文的某一段、句和关键词中,它往往牵动着小学生对整篇课文的理解。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且丰富的素材和信息,所以,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很有帮助的。学生对语文教材中重点内容的理解和准确把握,课文要表达思想感情深刻体会,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适当借用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解读,轻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通过看、听和形象、真实的感受,有效地激发了阅读过程中积极的心理因素,产生了理解课文的主动性。

四、电教多媒体能够使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和学习的根本都是为了让小学生能够通过语文学习,学会更好地说话和写作。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入运用,让学生的感官器官、思维和情愫被调动,使学生由对课文的领会过渡到对文中插图的延伸,由对课文的理解升级成日常写作的训练,从而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得到激发和提升。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多媒体的功能与优点充分与语文教材内容结合,这不仅是对课文内容量的增大和丰富,更能使整个课堂得到有效激活,结构得到优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他们个性的发展与发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

总之,现代教育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普及和深化,适时适度的加以运用,真正使现代教育技术成为辅助教育教学的利器。这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自我需要,表现出高涨的求知欲和愉悦的成功体验,又能将客体的教育学目标“内化”为自身素质,并不断引导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晓荣.充分发挥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小学教学研究,2010(4).

[2]刘中玉.恰当运用电教媒体切实提高教学质量[J].科技信息,2010(19).

[3]林小苹.多媒体与语文教学[M].珠海出版社,2005.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应用 篇11

一、利用直观形象,理解课文重难点

多媒体的形象化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沟通了语言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它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在教学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许多教学内容涉及到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直接看到,或平时经常看到但观察得不够细致,教师如能借助多媒体手段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地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呈现事物变化发展过程,并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跃动的“思维空间”,就能为学生实现由形象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奠定基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由静变动,生动悟意。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插图,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由于篇幅有限,立体感不强,这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生动悟意。例如:我在教学《口技》这一课时,学生对抽象的声音描摹场景难以想像,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将大儿初醒、夫斥大儿、妇抚儿乳及众人救火等声音、场景一同展现在学生目前,使学生很轻松的理解了重点、难点,而且整堂课听得津津有味、聚精会神。

2、化文为图,巧解难点。

课文的内容是丰富的、多方面的,但有主次、难易之分。以往对课文的重、难点,教师虽反复讲述、说明,学生听起来却是“如坐雾里”,目的自难达到,重点依然在,难点亦未克。例如:在教学《海燕》时,为了突出海燕英勇顽强的战斗形象,我适时地放了海燕在乌云压海的环境中飞行、海浪拍击海岸、海鸥企鹅的呻吟的课件,很好地再现了暴风雨来临前的环境氛围,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同时也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3、演绎成趣,融生达情。

所谓“演绎”就是将合适的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参与表演,把课堂当剧场,让学生当演员,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可突破课文的重点。但要想使学生进入角色,演得成功,还需教师借助于电教媒体,创造一定的氛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我在教学《范进中举》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古代科举制度对学子思想毒害之深,我将此文改编成课本剧,利用多媒体将人物古装情境再现,将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张乡绅和众乡邻对他截然不同的态度以及范进中举后,发疯奔走集上的丑恶嘴脸画面逐幅映现在屏幕上。在一幅幅引入入胜的画面前,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抢角色配音表演,将范进的神态、动作、语言一一展示,非常出色,并加深了对本文主题的把握。这样的课本剧表演,既强化了记忆,又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享受。从而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二、激活思维,提高学生能力

1、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媒体,动静结合,声形并茂,能使学生的无意注意迅速转化为有意注意。如:我在教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一课时,首先,用录像播放一个片断: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海面上波光粼粼,如像亿万颗彩色的珠子在滚动,海底里有山崖、峡谷,海参在蠕动,还有大龙虾在爬行……这些奇妙的景物真实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很快就被这些生动有趣的画面所吸引。此时,我进行配乐叙述:在我国的南海上,那里有五光十色的海水、嬉戏的鱼群、动着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岛上有葱茏的树木、茫茫的沙滩、丰富的水产和矿藏,真是风光如画,物产丰富,她像一串珍珠在南海上闪耀着光芒,同学们想到那儿去游览吗?学生边眼观画面,边听其中之解说,深深地陶醉于海洋的五彩缤纷,千姿万态的神奇世界中,产生新奇感。电教媒体的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等特点,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所需的情境,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產生共鸣,从而使他们轻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运用多媒体,丰富学生的想像力。

学生通过画面展开联想,能领悟内容,发展思维。小学古诗内容反映的年代久远,语句精炼,很多古诗课本中没有辅助插图,这样往往造成学生理解困难和认识肤浅,教师有时也难以讲清。因此,我们就可以利用CAI课件,将诗的内容转换为生动活泼的画面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那效果就不一样了。如学古诗《湖心亭看雪》,通过展示一位老翁寒冬于雪中江面独钓的生动画面,让学生想像老翁的面部表情、动作以及当时内心的活动,就会使学生的脑海中栩栩如生地再现一位可敬的爱国诗人形象,从而训练他们丰富的想像力。

3、运用多媒体,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电教手段也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句的印象,增强记忆力。例如:初中语文《春》一课要求全文背诵,让学生按正常方式背诵,有一定的难度。如有机使用《春》一课录像带,先后播放出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的画面。学生目睹具体的场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到一定程度,让学生试背,由于画面形象,声音传真,能引起学生的联想,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学生便能很快地把这篇课文背出来。

语文课堂多媒体应用 篇12

●●有利于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多媒体技术集音、像、动画于一体, 生动形象, 在创设教学情境方面, 具有其它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开发潜力, 培养创新意识。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多媒体课件动态感知的优势, 创设情境。比如教学《黄果树瀑布》一课, 由于我们这里的孩子没有见过瀑布, 不知道瀑布到底是怎样的, 简单的说教作用不大。于是我播放了一段黄果树瀑布的视频, 学生从动态画面中一下子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的恢宏气势和它的美, 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这样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 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教学情境, 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 随着优美的音乐, 抑扬顿挫的声音, 化静为动, 动静结合, 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图形的变化过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这一优势, 在进行重难点讲解时, 通过多媒体的演示, 可以有效地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良好素材。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大部分是文本型的, 虽然配有插图, 但与真实的环境还是有不小的距离。把文本型的教材转化为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展示, 则学生看课件犹如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 有利于有效地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教《捞铁牛》一课, 捞的过程教材配有插图, 但是在捞的过程中到底怎么捞的从插图中无从知晓。我用flash动画形象逼真地展现了捞铁牛的过程, 从而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使学生对捞铁牛的过程有了形象的认识, 降低了学习难度。

●●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 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也大大简化了教师的操作, 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 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 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 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 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 用计算机展现出来, 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 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在有限的时间里, 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 提高教学效率, 激活学习的内因。比如教《烟台的海》一课, 课文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烟台的海的特点和它的美。由于我的学生身处北方农村, 没有一个见过海, 很难理解这一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 更好地激活学习气氛, 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录像这一电教媒体, 让学生观看不同的大海和烟台的海的录像, 有效地解决了学习中的难点问题, 提高了课堂效率。

●●有利于调整学生学习情绪, 端正学习态度

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 他们注意力持续的时间很短, 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 时间一长, 学生极易感到疲倦, 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 学习效率下降等问题。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 吸引学生, 创设新的兴奋点, 激发学生思维动力, 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上一篇:合成方式下一篇:液面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