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效率课堂(精选12篇)
语文效率课堂 篇1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 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精神状态发生了重大变化, 不仅促进了学习效率的大幅提高, 而且为每一个学生都提供了锻炼成长的舞台。但如何充分而有效地利用短短四十五分钟教学时间, 加大课堂教学的容量,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成了很多语文教师目前感到困惑的问题。
深入浅出的备课
1. 把文本的理解加厚。
每一篇文章中都有若干的留白点, 教师备课时就应当把这些留白点用理解和想像填补起来, 这是对文本的增“厚”。如《秋天的怀念》一文中, 可深入理解和解读的内容很多, 如“我活着有什么劲!”的言外之意;“母亲进来了, 挡在窗前……”一个“挡”仅仅是挡住窗外的风景吗;“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中“抓”住的是什么;母亲昏迷前最后一句话未说完就走了, 知道她想说什么……像这些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材深层次地理解和感悟。
2. 把作者的思想读厚。
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 倾注着作者深沉、真挚、丰富的情愫, 每一次的阅读过程就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所以, 我们要注重作者写作意图和文本蕴含的价值和意义充分挖掘。读出作者心中涌动的情感, 品出内在的意蕴, 这些深度理解不一定全部传递给学生, 但教师仍然要深入品味和体验, 因为深入才能浅出, 只有具备了“一桶水”的“积淀”, 才能为“一杯水”提供良好的水源。这是理解作者思想情感方面的增“厚”。《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 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对母亲无尽的爱, 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恨。其实更深一层的是在母亲的启发下, 儿子坚强的活了下来, 身体虽然残废了, 最终在母亲的鼓励下, 选择了坚强, 选择了“好好儿活”, 他的人生成功了。所以, 读懂作者思想情感, 就能深刻感受文本内涵。
3. 把作品的链接添厚。
教师要善于寻找作品延展的切入点, 横向拓展, 把与文本相关联、相类似的作品搜集整合到一起来阅读, 这种阅读可以进一步强化和丰富我们对文本的感受, 这又是一种增“厚”。在备《秋天的怀念》时, 我专门阅读了史铁生的作品《我与地坛》《合欢树》《庙的回忆》, 并仔细品味。语文课堂教学仅仅满足于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 更应注重课内与课外知识的联系, 注重语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给学生打开一扇窗, 使其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4. 精当巧妙的教学设计
合理、周密的语文教学设计应该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活动流程、教学策略方法的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等。在《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中, 我设计了三个学习目标, 这三个学习目标的制定基于对本课语文教学任务进行的详细的分析, 第二个学习目标“通过品读重点词句领会朴实语言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特别注重了阅读课必须有一个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重点目标。因此, 制定合理、明确的学习目标是语文教学设计的第一步, 教者必须关注对学生学习目标的定位, 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注意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
没有最好的教学设计, 只有最合适教学的设计。当然, 教学设计还必须由教学实践来检测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调整、修改、完善。理想的教学设计应该以学生现状为起点, 同时又以是否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终点。
真实有效的小组合作
1.交流的问题切入点要小, 具有可探究性、拓展性。以《秋天的怀念》设计的两个问题为例: (1) 史铁生的双腿突然瘫痪了, 这意味着将要终身与轮椅为伴, 这是多么残酷的打击。他有哪些表现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 朗读课文前三段, 找出作者无法面对现实的句子读一读, 并分析作者当时的心情。 (2) 儿子双腿突然瘫痪, 不想活了, 对于一个母亲来说, 那如同是天塌下来一样。那么母亲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认真阅读文章, 找出感人的细节, 抓住关键词句细细品味, 体会母亲无私的爱。稍后小组展示。从这两个问题可以看出, 在认真挖掘教材的基础上要研究学生, 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问题, 不能为设计问题而设计, 不能为小组合作而小组合作, 不要牵强, 应让学生有具体内容可讨论, 让学生乐于学习。
2.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小组合作交流之前, 学生应有良好的准备, 只有给足独立思考的时间, 才能使学生产生交流的需求, 不断地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 并对交流的问题产生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
3.教师必须要走下讲台。教师必须深入小组及时了解各小组交流的情况, 及时给予学生指导, 要特别重视对于学困生学习的帮助。有时教师也可作为某一小组学习的一分子介入其中, 充当组员的角色, 为解决问题献计献策, 把学生看成是共同解决问题的伙伴。这样, 不仅为这个组学生探究的成功或创新提供后盾, 同时也更好地激励其他组的同学奋发争先。■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实验初中)
语文效率课堂 篇2
曲沟镇一中
王振华
是一个老话题了,而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至今还没有圆满的答案。这里我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内容要讲到点子上
语文教学要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或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就难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效率必然低下。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即紧抓住课义的重点,牵动人隅而提挈全篇,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听潮》一文,这是一篇优美的以景抒情的散文,内容很丰富,阅读它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艺术的欣赏而且也可以从中受到深邃的人生的启迪。要教好这一课,关键在于指导学生朗读。但是,首先要对课文中那哲理性的主题有所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才能懂得这“伟大的乐章”的深刻含义。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呢?那就要抓重点。《听潮》的重点就是:海的“沉吟”与海的“愤怒”。紧扣这一重点进行教学设计,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时间要用在刀口上
“效率”的含义,就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45分钟的利用率。例如,我在教这《孔已己》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在预习中阅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课堂上以“鲁迅为什么给主人公起个„孔乙己‟这个名字”为题,启发学生设想一下孔乙己是怎样的人,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的作用,再让学生思考“孔乙己处在怎样的一个社会里”、“为什么孔乙己出场才可以笑几声”两个问题,最后以“孔乙已是怎样的一个人?可怜吗?可恨吗?可爱吗?”启发学生归纳课文。这样教,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要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章等知识。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能力训练。如《桃花源记》的教学,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妻子”在文中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本文中像这种文字形式相同而古今词义不同的情况,你能找出几例?
提这个问题的目的是理解“妻子”这一古今词的意义,但它在提问方式上却转向操作能力的要求,这就使学生的求同思维和归纳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四、功夫要下在备课上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大抵是无效劳动而已。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抓教学重点问题,前文已经论及,但需要一提的是,有些课文,如《故乡》,它不仅有重点,还有难点和要点,而这些又是一个有机的辩证的统一
初中语文课堂效率初探 篇3
1 更新理念,转变角色
要想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和神圣感,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学生是否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与教师的态度密切相关。一般学生总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而心底里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师,所以教师更新理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 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对象观,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放下架子,放松面孔,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大舞台,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他们敢不敢问,愿不愿问,善不善问,取决于我们教师教学的成败。
2 激发兴趣,培养信心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因而在课堂学习中保持良好地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要听要想要问,思维也被激活。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使学生的兴趣受到保护和激励。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励兴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引入、启发式谈话引入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又用妙乐唤起学生美的体验,设计各种巧练,品味美的意蕴。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在品味文章遣词造句之,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主动与老师交流,与同学争论,整堂课气氛活跃。朗读课文更是抑扬顿挫,有声有色,语言积累水道渠成,达到了优化的效果。课堂效率大大的提高。
3 激励质疑,启迪思维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语文课堂结构,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以前,对待学生的这类插话,我认为是“耍小聪明”“出风头”,甚至是“目无师长”,“破坏课堂纪律,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往往恼羞成怒,加以斥责、讽刺,这样做,有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但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而且在学生心目的威信也大打折扣。
其实,知识浩如烟海,教师不可能万事精通,被学生“问倒”之后,教师要表现出“不知为不知”的坦诚,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千万不能怕尊严而训斥学生。同时,教师还要虚心好学,积极探寻学生所提出问题的答案,也可以让学生带着新的问号下课,引导他们自主学习,鼓励他们的创见之疑,创见之问。这样,自主学习就落到实处,使学生张扬个性,积极主动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一例多说,养成解题的思维习惯
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反过来,良好的逻辑思维,又会引导出准确、流畅而又周密的语言。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只强调“怎样解题”,而忽视了“如何说题(说题意、说思路、说解法、说检验等)”。看似这是重视解题,实则这是忽略解题能力的培养。由于缺少对解题的思维习惯、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只囿于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中,这与当前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
语文效率课堂 篇4
一、为课堂增“趣”添“新”
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考虑以增加课堂趣味性, 注入新鲜活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课堂是属于学生的, 他们才是主体, 才是主角, 如果重心偏移, 将失去课堂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课堂上有时会出现学生走神、做小动作的情况, 不但会扰乱课堂纪律, 影响其他学生学习, 而且会干扰教师有效的教学。这些不“安分守己”的学生, 很多老师一直头疼不已, 并且软硬兼施也不见成效。其实这些所谓的“害群之马”并不一定是真的一无是处, 仔细分析他们的行为, 我们会发现这或许是课堂缺乏生机、趣味的“警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需要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 别致新颖的导入如同美味可口的“开胃小菜”。抓住学生的心理, 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导入新课的方法众多, 需要因地制宜地灵活运用。讲授《做一片美的叶子》一课, 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我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树叶分发给学生, 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叶子的形状特点, 看看有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了, 发言积极踊跃, 虽然得到的结论是统一的,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但是对于树叶的形状形容得各有千秋。这不仅培养了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可以运用图表导入, 图文并茂地创设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里感受课文的精彩, 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其次, 通过课堂表演的形式, 使课堂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眼前, 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在《小露珠》课本剧中, 学生积极地投入表演, 连道具都是学生亲手制作的, 其中“小青蛙”、“小蟋蟀”不但灵活地把握住了动作语言, 还模仿了动物的叫声, 互相间团结合作, 惟妙惟肖地再现了课文的情境, 给师生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连平时背诵课文颇费口舌的“老大难”也能对课文的精彩部分脱口而出。让学生参与课堂的表演, 不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更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二、注重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必须让学生打好扎实的阅读基础。
1. 读书时, 需要学会眼到, 口到, 心到, 手到。简而言之, 就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2. 边读边思考。
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说明了什么道理, 对我们有哪些启发, 课文用了哪几种写作手法等, 一边读一边想, 逐步提高阅读的能力。
3. 联系上下文。
课文中会有一些生字词语, 学生难以理解, 但联系上下文却可很容易掌握。例如:在《学会查“无字词典”》中, “烈日当空, 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中的“蔫”在字典中有3种解释: (1) 不声不响, 悄悄; (2) 植物失去水分而萎缩; (3) 精神不振, 不活泼。联系上下文, 烈日当空说明太阳光很强烈, 把树上叶子的水分都蒸发了, 所以, 学生很容易的就能找到确切的选项, 选第 (2) 种解释。
三、注重课内和课外的有机结合
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 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研究, 畅所欲言分享各自的读书体会和心得, 交流感想和发现, 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 在交流中研究, 在读书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享受学习的快乐, 不断吸取知识的“营养”。
当然, 并不是仅仅依赖于课本这种单一的“精神食粮”, 还要让学生在生活这片丰硕肥美的“果园”里采食更多的营养。正如《学会查“无字词典”》这课中, 我们学到的道理:学习语文, 不仅要从书本中学, 还要从生活中学。毕竟课内的阅读是很局限, 语文教学要不拘泥于教材的学习内容, 大胆拓展学习资源, 让小课堂联系大社会, 扩大学生的视野。注重课内和课外的有机结合,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 获得结论, 在自主实践中获取知识, 形成能力。
四、鼓励学生“敢于开口, 善于表达”
班级中存在着一些乖巧懂事的学生, 他们的作业完成得很好, 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性格过于内向, 上课发言的次数寥寥无几, 出现“金口难开”的现象。面对这样的学生, 我们应当多鼓励、多引导。教师亲切的鼓励, 同学热心的帮助, 就如同冬日里缕缕阳光给稚嫩的“幼苗”披上了一件温暖的“外衣”。因此, 教师必须正确地用各种评价手段, 适当地赞扬学生, 鼓励学生, 即使是一个手势、一个饱含欣赏的目光都会滋润学生的心田, 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所以, 教师要营造良好和谐、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课堂效果要及时反馈
课堂练习的布置要紧紧抓住每课的重难点, 课堂反馈要像渔夫捕鱼撒网收网一样, 一张一弛, 要及时查漏补缺, 针对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对症下药, 及时订正。新知识要有适当强化的过程, 学生才会逐渐掌握, 灵活运用, 因此要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 但不是盲目地实行题海战术。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篇5
费时多,效率低,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提高课堂效率入手,向40分钟要质量。现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控制教学时间,把时间用在刀刃上
效率的含义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衡量一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形式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小学生每堂课仅40分钟,而教师传授知识需要时间,师生双向交流需要时间,学生实践需要时间,因此40分钟对教师对学生都是极其宝贵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这40分钟的利用率。怎样才能科学地利用好课堂教学时间呢?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在教学中,要努力做到巧问、精讲、压缩问与讲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听说读写。也就是要将教师传授知识的时间,师生双向交流的时间(提问、讨论、听写)以及学生实践(作题、操作等)的时间三者恰当地分配好,并让它们相对独立又耳硝彦叉,互相渗透。可将三者时间的比例大致分为15:15:10,这样分配教学时间,有利于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
二、要讲究教学方法
选择和运用正确、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因此,对不同类型,不同体裁的课文应该使用不同的方法。如:阅
追寻语文课堂的效率 篇6
一、语文课堂上提问的有效性
教师教学的重要且必要的手段是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教师在提问方法、技巧和水平上都存在高低差异,必将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效果。学生在课堂上虽然有点难以自控,但是民主意识逐渐的增强,个人自我展示的想法更多更加浓厚,善于表现自己,在语文学习上面对这批“青苹果”的莘莘学子,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呢?那就要体现在语文课堂上的提问上了。提问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获得期待的成果,实现预期的目标,这个也是教学这个大环节中的主要部分,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产生疑问并且解决疑问的过程,其中教师提问的方式是至高重要的。那么,教师下功夫去提高课堂提问技巧和艺术水平,就一定会保证教学质量和成效。有利于学生感悟到知识、揭示出矛盾、发展思维个性。
实例:在语文教学修饰语的意义过程
“我想象它看到一只野兔,因人类的扩张在平原上已近绝迹的野兔,梭罗在《瓦尔登湖》中预言过的野兔。”
“想象”:作者没有亲眼见到,只是想象。追问:为什么要强调是“想象”——作者所见到的田野没有或极少见到野兔,这正是作者的忧思所在。不说忧思而担忧之情拳拳可见——含蓄,却有发人深省的魅力。
“因人类的扩张在平原上已近绝迹的野兔”。追问:为什么作者在野兔前加了一个长长的限制定语?作者认为野兔在田野上近乎绝迹,是由于人类的扩张所至,一针见血——发人深省。
“看到一只在田野上空徒劳盘旋的鹞子,我想起田野往昔的繁荣。”“往昔的繁荣”,加一定语“往昔”,却多了警醒的力量:为什么繁荣在往昔?今天呢?谁为失去繁荣负责?看似平常的语言,却有举重若轻的力量 ——发人深省的见解。
这一些机智的提问可以让学生更有利的了解到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教师的提问能力强,其效果更是相应的。现在提倡学生是主体地位,教师是为学生乐于去学习语文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为学生自我去有独到的见解服务的,是为学生开发潜能而服务的。
二、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性
众所周知,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含着很多的环节,不是简单的“1+1”,需要通过师生双方的密切合作,才能畅通无阻保证教学的有效调控和信息交流。学生只有渴望学习,主动求学,参与进来语文课堂,才能抵消之前对语文的反感以及被动的状态,更好的有效的就是能够在大多数的学生期待教学中产生一定的力量,带动学习,提高对语文的兴趣,更好的投入进去。那么,班级中的积极成分就要被教师紧紧的抓住并好好的利用。
语文课堂管理又具有民主性、灵活性。语文是基础学科,它的知识是块状的方式呈现的,作为课堂管理的主导者——教师,应该掌握学生学习知识的特征,随时察颜观色,见风使舵,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调控好学习的进度和对象。
在语文课堂上要实现高效教学及高效管理,离开学生的学习主动参与性,肯定是零的收获。文科教师就要学习理科教师,要善于将自己的教学目的具体单一化,再实现更多的学习目的。这样学生在具体目标的吸引下,所产生的兴趣和动机将更为明确强烈。学生的参与性逐渐增强,语文课堂的效率自然是会提高的。
实例:在教学《姥姥的端午》中的幻灯片:
出示:读哪个时期的端午,我从______(原文)读出了______ ?
老师的阅读建议:以“字、词、句、段对人物的表现作用”为话题,自选文句并联系上下文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感悟。
1.自己独立思考,在书上做好记号;2.小组讨论交流;3.集体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巧设情境,为学生合作学习提供机会。在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形成与学生进行双向交流的形式。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进入愉悦的学习情境中,让他们自觉地、主动地去尝试思考并解决问题,一定会其乐无穷。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要报以信任的态度,以激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取得的每一个成功,让他产生自信感。这么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又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课堂的效率自然在学生主动参与下提高很多。
三、语文课堂上更多的关爱
苏霍姆林斯基说:“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良好起点。语文课堂上可以去感化学生的心灵,爱的教育的实施。情感本来就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这个力量不容忽视。只有热爱自己学生的教师才能去教育、雕塑每个学生。教师要像对待自己的子女般去爱护、关心学生。只有教师的心里有学生,学生的心里自然有你。走进学生的身边,去了解他的家庭、兴趣、生活,走入学生的内心。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和蔼可亲、真诚真心。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语文课堂上能更好的利用这一点,诠释这一点,发扬这一点。只有师生关系处在这种关爱、和谐、平等之中,语文课堂上学生才能更多的直言不讳,把整颗心投入到语文的海洋中,去体验,去翱翔!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篇7
一、营造学习氛围, 体现学生个性
课堂氛围活跃, 是指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通过主导作用采取恰当的方式打造轻松愉快积极的课堂氛围, 在这样的课堂环境当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相关研究表明, 无论什么样的人, 若是处于非常愉快的环境当中, 他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就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换句话说, 基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特征以及年龄特征来说, 如果在课堂上能保持积极的状态, 那么就能更加有效的对教师教学活动进行配合, 以求保障课堂教学能够顺利开展。初中语文教学相关字词知识的传授是基础, 但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拥有正确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例如:学生在阅读文章《孔乙己》时, 学生自身对孔乙己的看法, 教师不应该对他们的思维模式进行限制, 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全面的分析角色的内心世界, 即使看法不随主流, 但是这是培养树立独立意识的良好手段。因此,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要重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要突破传统的“灌输”教育方式, 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 保持积极的师生互动, 最终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打造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和谐平等的提出自然是对专制教学氛围的改善, 当代初中语文教学, 要以学生的个性为出发点, 学生与教师的地位在教学中应该是平等的, 要抛弃传统教学中“以师为大”的教学理念,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质疑态度, 直观来讲就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实现平等交流。由于传统教学模式中, 教师单方面的主动权, 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畏惧感, 最终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当代初中语文教学, 这一现象必须得到重视和改善, 保持课堂上良性的师生互动, 才能真正提升教学效率。
二、善用多媒体打造情境, 为学生创设富有生命力的课堂
(一) 巧妙的引导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当前可以利用的多媒体教学优势, 引导学生的思路, 可以通过一些动画软件、音频软件的配合, 对学生空间想象进行正确的引导。初中语文教材涉及到很多描写景观的文章, 而针对这类课文, 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 因为, 美丽的景观仅仅是让学生靠文字的描述来进行想象、理解是无法真正得到具体的形象的, 因此,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对学生的想象进行正确的引导, 这样便能帮助学生实现全方位的空间遐想。
(二) 趣味的想象
什么是趣味的想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重视利用初中学生的丰富想象力来促进实现更加高效的学习。基于初中学生的特点, 自身思维的差异性决定了面对新事物的时候, 他们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想象力, 而此类情况下, 教师要从教学内容与特点出发, 对学生进行有目标、有计划的引导, 进而一起创新性的展开想象, 从而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
例如:学习《黄鹤楼》这首诗歌时, 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好关于“黄鹤楼景象”的视频、图像等等, 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们看, 视频结束之后, 学生对黄鹤楼景象有了初步的印象, 紧接着在诗歌朗读录音的引导下, 对诗歌所要表达的真实寓意有了了解,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 泛览眼前景物, 即景而生情, 诗兴大作, 脱口而出, 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 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 但音节洪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 一气呵成, 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然后在鼓励学生去亲身体验诗人触景生情那份感觉, 学生尝试着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 并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进而表达自己富有个性的见解。
(三) 多样的写作
如何实现多样的写作, 关键是教师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进行正确的指导, 无论哪一个教学环节, 都必须重视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特征, 不能对写作内容进行格式性的硬性规定, 这样才能保障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灵活发挥想象力, 最终实现学生头脑中的思维与思路的真实描绘。例如:在学习《智取生辰纲》这篇课文时, 初中学生一般真正看过《水浒传》原著的比较少, 就算是热播的电视剧他们也不会关注太多, 至于《水浒传》中的人物关系他们更是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学习这篇课文时, 若是一开始就让学生一味的去读, 去理解, 必然导致学生对半文言的课文理解混乱不清, 甚至不知道在写什么。因此, 在多媒体的帮助下,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欣赏《智取生辰纲》的短片, 在观看之后学生能对小说情节进行一定的把握, 随之再对课文进行理解, 最终达到提升课堂效率的目标。
总之,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入, 素质教育是当前必须积极推崇的教育理念, 当代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必须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对于广大教育者来讲, 不仅是挑战, 更是一次改革的机遇。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全力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本文笔者结合多年初中语文教学经验, 针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问题进行研究, 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高升明.浅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学习, 2011, (01) .
向语文课堂要效率 篇8
单招毕业班,学习任务繁重是不言而喻的。学生除了要应付语、数、英三门基础课之外,还要花很大的精力在专业课上,这样,对学生而言就产生了一个矛盾,那就是如何合理安排各门功课的学习时间。每个任课老师都希望自己所教的科目能有所建树,有时在课堂教学之余,还要利用自习课等课余时间,给学生开开小灶。主观上的无法合理安排时间和客观上的自主学习时间减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就在学生中比比皆是。为了使语文能够在激烈的“课程大战”中站住脚,为了使学生更扎实、更轻松地掌握语文,我在教学中借用了足球赛场上的秘籍———抢、逼、围,目的是向课堂要效率,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减少学生课余复习语文的时间,减轻学生学习语文的负担。
一、“抢”———抓紧教学的分分秒秒
要做到“抢”,首先必须对自己提出严格要求,我给自己定下这样一条规定,那就是在预备铃声响之后就要走进教室,站在讲台上。或许这2分钟对于整堂课的45分钟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少就能成多,十个2分钟就是20分钟,一百个2分钟就是200分钟,尽量不让一分一秒溜走。除了积少,我还积压,积压课堂上每一秒能利用的时间充分给学生讲解知识要点,而一些常规性的工作,如校对练习、默写知识要点等,我尽量放在早自习上,不占用上课的宝贵时间。
课堂提问这个环节,也是我“抢”的一个重要阵地。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是以思维为中介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设计问题时我注意几点:第一,讲究问题的层次性。“心中装有学生”,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什么问题该问谁,为各个层次的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积极应对,从而获得成就感,满足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第二,注意问题的有序性。“心中要有教材”,知识的呈现是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我根据教材内容挖掘出知识点之间内在的联系,先提问什么后提问什么,环环相扣,详略得当,安排有序。第三,把握提问的时间。日本的一些教育家就曾将课堂提问分为“重要的提问”和“徒劳的提问”。“徒劳的提问”,我尽量避免;简单的问题,我有意识地加快节奏,如采用全班集体回答等的方式;“重要的问题”,控制学生思考的时间,如果遇到学生回答不出的问题,往往或者请他人作补充,或者直接给出答案,所以在课堂上,我经常用到的提问句式是“请大家脱口而出”,“我给大家1分钟时间思考”,等等。
二、“逼”———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人在一定的压力下,会激发自己的潜能,所以我常采用适当的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惰性及各种客观因素之下,学生的学习能力一般不可能100%地发挥出,往往是只能发挥出一小部分,课堂的学习效率未必能达到我们预想的效果。为了向课堂要效率,我实行“四逼”政策:“逼”学生“记”,“逼”学生“想”,“逼”学生“做”,逼着学生“写”。
1.“记”。
这是文课学习的一大要素,当课堂上遇到一些要背诵的课文片断,要记忆的知识要点,等等,只要是不太难的,只要是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的,我都要求大家在课堂上当场背诵,当场检查,把要学到的知识点及时消化,就大大节省了回家复习的时间。
2.“想”。
遇到相类似相关联的课文、作家等,就要求学生能成体系地联想、联系起来。比如在讲到文言文中“序”的分类时,就请大家联想曾经学过的文章,并给与归类,如《送东阳马生序》是“赠序”,《兰亭集序》、《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序》、《滕王阁序》三篇是“书序”。
3.“做”。
经过调查发现,学生课余的时间大量地花在做数学和专业课的练习上,而对于语文作业的重视度则小了许多,因此,只要课堂上有机会,我就留一些时间用来给他们做练习。既然是逼着“做”,自然是要提出要求的,一般来说,我在课堂练习之前会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在规定的时间,如10分钟或15分钟之内做完;二是作练习时不可以翻阅书本或笔记等,考查自己的课堂掌握程度;三是下课时要交上来批阅。这样,施加一定的压力,学生的练习也会提高质量。我反对那种既加重学生负担,又达不到预期效果的盲目多练的题海战术,所以在处理作业时做到三个字“少”、“精”、“活”:所涉及的知识每一次都在新的联系中再现,就能使学生每做一道题都有新的发展。同时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不搞"一刀切",有必做题,选做题,有不同难度分层次的练习题,通过完成作业,各类学生都得到发展。
4.“写”。
学生学习语文最头疼的问题非“作文”莫属,越怕就越写不好,越写不好就越怕写,容易形成恶性循环。但是作文在高考卷子中,占总分的比重是最大的———三分之一。为了让学生啃下这块“硬骨头”,我逼着他们“写”。一般写作文的程序是“审题—立意—构思—成文”这样几步,在以往的作文课或者考试中,学生完成一篇习作,往往需要花上1个小时到1个半小时,乃至更多的时间,而我尝试着让学生在一节课也就是45分钟之内完成。一开始,我心里也没底,这么短的时间能写完吗?即使写完,质量会高吗?当我第一次在班级里提出这样的要求时,学生也一片哗然。但是不施加压力,你怎么知道弹簧到底能弹多高,所以我这一“逼”,也“逼”出了一定的效果,几次下来,大部分学生已经能达到这样的要求,而且在保证速度的同时,质量也没有下降。
三、“围”———构建课堂的和谐氛围
鲁迅先生说:“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历史证明,一味的“强压”政策,要么培养出一群麻木的笨蛋,要么会激起群众的反抗,而我两种情况都不愿看见。所以我的“抢”“逼”都是在一个前提下进行的,那就是———“围”。所谓“围”,就是用积极引导和激励赞赏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断听到鼓励的话语,赞美的话语,减少已经相当沉重的心理压力。
在课堂中,我从不使用激烈的措辞批评学生,面对这样一群不堪重负的孩子,我也从不吝啬自己的笑容,适时的微笑可以缓解过重的压力。但是,我的鼓励和赞赏并不是“批发式”的,更不是“程序化”的,只要学生犯错,我还会直言不讳地提出批评。如,一次在讲公益广告词时要大家写关于“环保”的广告词,一个学生用时下最流行的《洗刷刷》中歌词套用到“节约用水”的广告语中,当她把她的作业向全班同学展示的时候,引起了全班的哄堂大笑,我及时鼓励了她的创意很新颖,但也客观指出作为公益广告词,这则广告未免有些过于娱乐。只有建立在客观评价上的鼓励赞赏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有些学生对考试产生疲倦心理、畏惧心理,有的甚至还有了所谓的“考试综合症”,我就把手边准备的有关心理验收的材料《高三心灵鸡汤》发给学生,在课堂上给出时间,和学生们一起分析、解决他们存在的心理障碍:如何面对压力,如何让注意力更集中,解决记忆力下降问题,等等。也许这些可能被认为和前面所说的“抢”有所矛盾,但是古人之言就可以解答:“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学生求知,提高课堂效率的外在驱动力。
向课堂要效率,让课堂45分钟有限的教学时间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既减轻学生课余学习的负担,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门技术, 更是一门艺术, 本文就职业学校单招毕业班语文教学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潜能、启迪学生思维、优化课堂教学, 构建和谐氛围, 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等方面作了论述。
关键词:职业学校单招毕业班,语文教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查有梁.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与教育科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6.4.
[2]钟以俊.中外实用教学方法手册.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0.10.
语文效率课堂 篇9
亚里士多德说:人的思想是从发问开始的。恰如其分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探究知识, 使其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教学从根本上说, 是教师的教学引导着学生思考, 又让思考着的学生促动教师思考。而在这一互动过程中, 问题是最好的催化剂, 教师的思考和问题意识起着主导的作用。然而, 在实际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却存在不少的误区, 主要是———
1.问题过于泛化。上海某区教育学院调查6所中小学:教师每堂课平均提问30次以上, 最多者在45分钟内提了98个问题, 平均每分钟提2.2个问题, 事实、记忆、理解类的问题占80%左右。过于泛化的提问会挤占学生的思考时间, 影响其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一堂课时间有限, 大胆舍弃, 化繁为简, 不让枝枝叶叶掩盖主干, 是教好课的本领。
2.问题过于肤浅。语文课上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提问:“你觉得这篇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最让你感动是什么?”这些问题看似很好, 但具体操作起来就有问题, 是从写作手法回答?还是从内容本身来回答呢?由此可见, 太过笼统肤浅的问题, 以及缺乏目的性的提问只能让学生无言以对, 等于没有提问。
二、优化语文课堂设计问题的策略
《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 先其易者, 后其节目。”讲的是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一问三不知的问题必然是失败的, 而人人皆知的问题必然又是无效的。所以优化问题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带着问题走向学生, 带着学生走向问题。有位教育家说得好: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位置。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学生只有积极地思考才能获取果实, 难易适中是优化问题设计的核心原则。如何优化问题设计, 具体有以下方面———
1.问题的设计要创设开放情境。问题是情境的焦点, 情境因问题而存在, 问题因情境而有效。基于问题的情境是有效情境, 基于情境的问题是有效问题。问题是对话的焦点, 开放性、启发性是对话的本质。如《中国石拱桥》 (八年级上册) 的主问题设计:请在“中国石拱桥”前加一些修饰语, 并说明理由。学生的回答可能很多:历史悠久的、结构坚固的、形式优美的、还在发挥作用的、废弃不用的、数量庞大的……这样的回答无疑符合学生实际的认识水平和想象能力。这样的开放性问题设计, 学生的参与度高, 从而能极大地丰富课堂内容, 是很贴切的问题。
2.问题设计要抓住文章主干。生动活泼的动态课堂讨论始终有一条鲜明的“讨论线索”。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设计主干问题, 也称其为“核心问题”, 将其作为对话的联系线索。核心问题的设计要着眼于对课文的全面理解品读, 着眼于引导学生深层次地参与课堂学习讨论。所以, “核心问题”就是阅读教学中的主干问题, 能起到“一问抵多问”的作用。设计主问题的方法: (1) 围绕文本主旨设计主问题; (2) 根据内容层次设计主问题; (3) 联系人物遭遇设计主问题; (4) 针对关键语句设计主问题; (5) 结合写作特色设计主问题。
3.问题设计要拓宽思维路径。教师应善于把知识“问题化”, 让提问既与学生的已有生活积累有关, 又属于认知缺失或空白的区域。在“老师的哪种提问最能激活学生思维”的问卷调查结果中, 紧扣课文内容———46人 (7%) , 联系作者生活———107人 (17%) , 联系老师生活———88人 (14%) , 联系学生生活———392人 (62%) 。如杭州惠兴中学吴雪梅老师针对《孔乙己》结尾:“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是这样设计的———
师: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请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生1:死了, “我”长久没有看到他来喝酒了。
生2:我也认为死了, 因为掌柜把“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念叨了一年多, 也没见孔乙己来还。
生3:课文对孔乙己最后进酒店的神态、语言和动作的描写, 暗示他活不长了。
生4:不一定, 他腿断了, 但两只手还可以替人家抄书, 养活自己。
师:假如你是作者, 你会怎么写, 为什么?
生5:我会安排他死, 因为文中写“他脸上黑而且瘦, 已经不成样子”, 说明他的身体已很差了。
生6:我安排他死, 因为他好吃懒做, 靠偷窃度日, 是没有好结局的。
生7:我也安排他死, 因为在这样的生活和精神的重压下, 他是活不长的。
很明显, 这种提问要回答好, 首先要充分理解文本, 还要充分结合时代背景, 更要结合生活的实际体验, 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大大地得到了拓展延伸。
5.问题设计要注重后续提问。课堂问题设计要关注后续性问题的生成。后续提问主要有两种:衍生问题 (后续再生问题) ———在师生对话中动态生成, 是教学流程的衍生物;加工性问题———将学生的质疑加工成新的问题,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初始回答, 进行深入探究。
摘要:发问是引导教学对话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最重要的手段和途径, 也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问题是对话的焦点, 对话教学的核心是问题, 没有问题就没有对话。课堂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 加强问题引导是对话教学课堂设计的关键一环。文章主要从创设开放情境、抓住文章主干、拓宽思维路径、注重后续提问四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
语文效率课堂 篇10
一、创设愉悦情境, 催生语文学习情愫
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迅速, 对知识的渴求、成功的渴望, 更加情真意切, 作为教师要有效利用这一特点,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教学中, 通过有效设疑, 制造悬念, 让学生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心境。如, 笔者在讲授《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时, 我是这样导入的:“‘人贵有自知之明’, 就是要了解自己, 辨证评价自己, 今天, 我们要学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就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 他在生活中是如何做的呢?请同学们细读课文。”让学生质疑中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加深对课文知识理解、掌握, 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带着愉悦的心情走进文本, 又怎么不会对语文产生兴趣呢?
兴趣是学习动力, 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内在兴趣, 就会主动探究、深入学习, 不用扬鞭自奋蹄。初中语文是一门集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为一体的学科, 广袤的自然风光、多彩的社会生活到处都有语文的影子, 融合了日月星辰、碧浪银波、蝶飞蜂舞、秦砖汉瓦、时事政治、真情流露等于一体, 字里行间中蕴含着引人入胜的兴趣因素, 催生学生的学习情感, 让学生从认识语文的人文价值, 体味语文的理性精神, 到欣赏语文美的韵味, 直至提高语文的学习效率。
二、优化教学方法, 提高语文教学成效
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能适合学生的方法, 就是学生适应的方法。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 我从三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是引导学生学会预习。预习是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让学生学会学习、科学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课堂教学与预习成效密切相关, 注重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实践中, 我每讲一篇新课文前, 先指导学生按照教学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预习活动, 通过预习, 扫清字词等方面的问题, 引导学生要对照思考题进行思考, 标出一时“搞不懂、猜不透、摸不清”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时集中精力听讲, 便于自己理解、掌握,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这样的有指导的预习, 学生的预习也就有章可循, 预习的效果自然可见了。
二是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方式方法, 创造一切机会和条件,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开展合作与探究, 让学生通过历练, 不断增进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如, 笔者在执教《社戏》第二课时, 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我”幼小的心灵里, 那夜的社戏为何让我如此难忘?我把学生分成小组, 让学生沙龙式地开展合作探究, 教师及时的给予启迪、引导、点拨。在这个过程中, 我不时地在组间开展巡视, 对后进生开展帮助, 对其他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点拨, 确保学生讨论与探究活动的深度与广度。在学生探究讨论的过程中, 学生也积极地学会了归纳、总结, 我也适时帮助他们进行提炼、拔高, 巩固学生探究学习成效。一节课结束, 就连后进生也兴趣连连, 收获颇丰。学生在合作中成长, 在探究中成熟。合作探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效。
三是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学习后, 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与总结, 引导学生科学罗列知识点, 让学生分体裁归纳、按单元归纳学过的内容, 对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 在脑海里形成前后呼应, 相互关联, 努力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总结, 让学生搜集文学常识, 写作知识, 从妙辞佳句到精美文章、从历史掌故到民间俚语、从术语名词到文学流派、从文学描摹到专题研究, 都要进行摘录抄写、整理,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开展分层教学, 兼顾学生个性差异
语文课具有人文性的, 所以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存在学习基础与认知能力上的差异, 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在课堂教学中, 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实际, 尽量兼顾更多的学生, 采取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使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得到提高。教师在备课时就要统筹考虑、区别对待, 在课堂提问设计上既要有拓展性较强的问题, 也要有难度一般、基础性的问题, 既要考虑优等生的认知能力, 也要兼顾后进生的学习实际。
平时在教学过程中, 我经常开展小组活动, 每次在开展分组探究时, 我就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因素, 注重优秀、中等、一般合理搭配。在课堂提问时向优秀生提问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 让优秀生讲述思考过程, 供其他学生借鉴。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练习给优秀生, 防止“吃不饱”的现象, 课后我及时帮助学困生夯实基础, 注重课本知识理解与语言文字基本运用, 对中等以上学生强调灵活运用与深入理解,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做到统筹兼顾。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 我经常及时的组织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检测, 对后进生适当降低要求, 对优秀生则抬高标杆, 设置一些附加题或拓展题, 尽量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
这样教师对学生倾注了更多的人文关怀, 自然也就激发起学生的语文情结、求知欲望, 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 切身感受作者笔下绚丽风光, 探求课文讲述的精神实质了。
四、拓展教学空间, 放大语文教学效用
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要在教学中要创新语文教学理念, 注重开发、利用语文教育资源, 把教学活动引向自然、走向社会, 拓展教学空间, 探索形式多样的, 与自然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教学形式。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 有很多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联, 只要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 就能增加生活经验体验和知识积累。如在教学《多收了三五斗》前, 我要求学生观察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了解一些国家近几年以来对农村的惠民政策使农民得到持久的保障、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使农村环境得到保护、使农村和谐稳定发展, 让学生体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活中, 农民生活的富足与幸福。然后再与所学的课文进行对比, 以增加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观察、感受、体验、领悟, 一定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文教学的效用也一定会放大。
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外, 教师还要组织一些主题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如遇到有争论性的话题, 我就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 对教学内容进行辩论, 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进行应辩, 提出自己的见解。双方唇枪舌战, 互不相让, 高潮迭起。多变的教学方式, 增加了学习的乐趣, 引起共鸣与思考, 这样, 把学生置于了思考、探索、创新的情境之中, 辩论时, 学生不断迸发出新的思维火花, 也提高了其分析人物、事件、阐述观点的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初中语文教学永远充满着活力, 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要不断创设诱思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开阔视野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语文的教学效用一定会不断提高。
摘要:当前, 教学教育工作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 各种教育教学模式层出不穷, 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诱思情境、改进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对新知探索的欲望,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新颖、独特的见解, 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要让活力充满语文课堂。
关键词:创设情境,优化方法,分层教学,拓展空间,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吴明亮.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课堂实践, 甘肃教育, 2007, 10
[2]徐庆春.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北师大出版社, 2009, 4
[3]郭亚芬.别开生面的中学语文实践活动,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8.6
语文效率课堂 篇11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这改变了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语文课堂也在一定程度上“活”了起来,教师们也想尽办法让学生参与进来,使语文课堂绽放光彩。
一、在新课程实施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学中出现了新的问题
(一)“自主”没有落到实处
课堂上“他主”现象明显,即学生在教师组织的活动中“忙碌”,交流、汇报、表演。很难看到学生进行独立的个性思考、自主学习,表面上热闹,实际上没有效果。
(二)“合作探究”成为形式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合作学习探究”、“自由讨论”等形式被教师们广泛采用,但存在无效现象。合作匆忙,盲目分组,缺乏深思熟虑,七嘴八舌,结果乱哄哄。热热闹闹一堂课后,有种华而不实的感觉。
(三)教师无原则的“赏识”
课堂上,教师为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无论是什么,是对还是错,都一律是“好”、“不错”,不能给学生明确的信息。
(四)探究的问题没有重点
探究学习形式化,探究的问题无意义,不需要探究的问题也探究,费时又无效果,教师只是简单地追求课堂效果。
课堂效果决定教学质量,是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要真正提高课堂效率,才能使语文课堂真正绽放光彩。
二、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使语文课堂绽放光彩,笔者认为应从以下角度出发:
(一)“自主”“探究”要有方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自主合作是語文教学中教师为活跃课堂的教学方法,但自主的课堂不是自由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务必要转换自己的角色,做好课堂教学的“导演”。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教师所提的问题必须有价值,有代表性,有启发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合作探究的自主高效课堂要求老师与同学都必须改变以前的教学方式和学习行为,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教师所提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要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要转变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应为“教师指导→学生自学→小组讨论→教师答疑→巩固提高”,让学生“动”起来,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例如,在《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给“大堰河”写一段墓志铭,每位学生先思考动笔,然后以小组形式展示,在班内交流,评比出最棒的小组,最棒的组员。小组之间竞赛上台展示。展示结果意想不到的好。
(二)在“合作探究”中,要正确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突出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往往提倡小组自由讨论的形式,然而学生只是把讨论探究的时间用来聊天,教师也只是把探究讨论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并没有提高课堂效率。
合作探究要有高效性,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再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在班内交流意见。
合作探究以小组讨论为宜,体现集体的智慧。小组讨论以4-6人为宜,每组选组长1人。每个小组的实力要均等,要处于同一起跑线,便于展开竞争。要建立学习小组间的合作、竞争机制。建立讨论学习中的规则,如发言规则。规定之后要求小组同学要积极讨论,互相提高,互相竞赛。在每个问题讨论交流之后,组长派代表发表本组讨论的结果。教师点评,总结。
例如,《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探究的问题是,“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为什么是“紫色的灵魂”,学生自己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最后派代表发言。
效果非常好,学生们很踊跃,他们能联系到《雨巷》中“丁香”的意象,还能联系到大堰河的一生、性格等,他们有不同的诠释和见解,展现了学生们集体的智慧。
(三)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提问的方式要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进行合作探究时,教师提的问题要避免假问题、空问题,要有代表性、思想性。为激发学生自我探究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间相互提问、相互解答,最终以小组竞争的形式,评比出哪个小组探究挖掘的问题最具代表性和思想性。为避免学生的提问简单形式化,可以让他们在自己本组先讨论解答。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以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雨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完,教师点拨后,给学生自己思考提问的时间,一个小组问,在诗歌第一小节“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而在最后一小节“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为什么最后一小节改成了“飘过”?
问题提出后,学生很感兴趣,小组间合作探究,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他小组也争先提出有代表性有思想性的问题,课堂活跃有趣。
(四)教师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要及时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以便督促学生完成预习学习,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复习和及时总结归纳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自我调动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享受成功的乐趣。为了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自主学习成果进行检查,并让他们进行成果展示,让学生感受到自我探究的乐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学习。
优化语文课堂 提高教学效率 篇12
一、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应围绕教材和新课标, 确立教学目标要求和任务, 这在教学中是主靶子、是核心。那种随心所欲、漫无目的地讲课如同无的放矢, 根本谈不到效率。例如, 我在教授《小狗包弟》一文时将教学目标就设置为“品文”和“品人”, 让学生通过感受文章句子, 走进作者巴金痛苦的内心世界, 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学生知道这一节课干什么, 他需要学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这样学生学习目的就明确了, 效率也就高了。
2.根据教学目标, 整合教材
教材的内容虽是单元形式, 但是仍显零散, 尤其是选修模块。比如, 在教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时, 我把杜甫的几首晚年诗歌整合在一起, 结合《人物传记》中杜甫的生平进行教学, 使学生对杜甫晚年的诗风及其现实主义的风格有了整体的了解与把握, 教学效果较好。
3.教学目标的确立要结合学生的实际
教师要善于寻找教材与学生生活的共通点, 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比如, 在讲授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篇文章时, 我紧扣情感目标, 针对我校学生多来自农村、父母在外打工这些情况, 利用史铁生对母亲的怀念, 唤起留守学生对外出打工的父母的思念, 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优化语文课堂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与课堂教学效率密切相关, 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就要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
1.注重候课
候课虽不是上课, 但其作用不可小觑。候课时教师的一个眼神能够让躁动的学生迅速安静下来;候课时教师在学生座位间的走动, 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候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的小细节。
2.导入要抓住学生的眼球
导入要灵活、新奇。一个好的导语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 为课堂教学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如教学王勃的《滕王阁序》一文, 可这样导入——展示四大名楼的图片, 然后问学生:面对如此美景你会用怎样的文字表达你内心的情怀?一句话就激起了学生急欲读文的强烈愿望。
3.注意师生互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在教授《将进酒》一文时, 我让学生反复地诵读、讲解, 感悟诗歌中蕴含的复杂情感, 我只是从旁引导。在活跃的气氛中, 学生很快把握了诗歌的情感,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尊重学生的个性
语文教学是个开放的教学,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尊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过分地强调“标准”就会使得学生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但是学生的理解应基于课本、基于教材, 切不可天马行空, 胡乱理解。
5.注重课后练习的反馈
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既要切中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又要注重从不同角度让学生巩固学习的知识, 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特别需要注重练习的反馈, 因为它是教学效果的直接反映, 通过它你能够改进你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环境
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尝试。
1.注重和谐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 信其道”, 现代社会更是要求教师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去面对学生, 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因此, 教师要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 能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对学生一点点的进步, 教师都要提出由衷的表扬;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小缺点、小错误, 教师要能够包容。这样语文课堂才能够成为教书育人的乐园。
2.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雷雨》是著名的戏剧篇目, 在教学伊始, 先通过影片赏析带领学生走近作品, 课中赏析人物形象、评析人物语言, 完成教学目标。安排学生表演课本剧, 进一步了解、把握人物。课本剧、诗歌朗诵、演讲等多样的教学形式优化了课堂教学环境, 提高教学效率。
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语文效率课堂】推荐阅读: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10-05
高中语文的课堂效率06-09
语文课堂效率的提高09-05
小学语文提高课堂效率07-27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08-12
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效率10-27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08-14
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心得谈10-16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几点措施论文05-13
语文阅读效率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