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与效率

2024-07-07

课堂与效率(共12篇)

课堂与效率 篇1

课堂观察是指教师用以收集学生学习活动相关资料、分析学生学习结果达到教学目标程度、实施课堂学习测评的重要方法。

目前,我们的课堂观察更多的是停留在浅表层面: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注意状态、适应状态、参与状态和发展状态等四个方面。

之所以强调这四个方面,是因为年轻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表现出单纯依靠课前预设,一味追求完成预设教学任务的教学心理,缺少对教学对象的“现场感”,致使师生互动出现梗阻,表现出教学过程不顺畅,教学目标难以达成,教学效率低下等现象。此外,年轻教师驾驭课堂的经验不足也易造成课堂效率低下,比如对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关注不够,处理不到位,没有很好把课堂的临时生成转化成具有教学功效的有利资源;教学内容输出单向,不是师生间的和谐互动,不是学生在“学”上的主动与自觉。

在教学能力养成初期,我们不能忽略课堂观察,通过我们的眼、耳、脑的联动,让教师的思想、情感与思维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力量,这是课堂观察能力培养有效、高效的目标。

一、观察注意状态

“注意”是心理学术语,在学习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学习需要学生具有注意的广度、稳定性、较强的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的能力。

一般来讲,对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自主性强的学生来说,高中生课堂学习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很少有持续集中于学习上的学生。

学生主要表现:

1.课前:预习不充分,导学案完成质量不高,不能及时有效进行复习。

2.课中:注意力不能坚持集中(不同表现:溜号、瞌睡等),课堂活动不能有效吸引注意力。

3.课后: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缺少注意意识,更缺少整理意识。

教师调整方略:

1.明确预习和复习的内容。特别要指明重点和难点,让学生预习和复习有方向,学习有目标。

2.坚持新课教学前对预习和复习内容检查制度,检测内容、检测形式动态调整;检测时间控制在不影响新课教学效率内,建议课堂结构模式为1(课前检测)+6(新课教学)+3(课堂整理和练习)。

3.建立目标导入意识。以课程标准、高考大纲为依托,确定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具化为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目标为方向,引领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

4.利用注意转移和分配的特点,注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变化。教与学都要得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在学法,让学生通过变换学习方法,实现注意力集中在所教所学的内容上。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练的多种学习方式的运用。

5.课堂组织意识必须强,既要有教师的言,又要有教师的行。对全体学生经常使用课堂组织用语,如“抬头看黑板”“注意下面一个特殊现象”“请把黑板上的重点整理到笔记本上”等。对那些走神的学生,可采取临时提问、直接提醒及走到身边提醒等方法。

6.打破教师课堂站位的固定化模式,避免讲台固化,走到学生中间更能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二、观察适应状态

适应,是针对难易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对同一学习内容表现出的同一性学习行为,这也是孔子在2500年前提出因材施教思想的原因和目的。课堂效率离不开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适应。同样,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让更多的学生适应学习内容,从而接受学习内容。

学生主要表现:

1.难以融入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表现为对某些甚至全部内容的困惑。

2.学习效果不明显,效率低下,所学与所练脱节。

教师调整方略:

1.科学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充分备课,把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周全。充分利用课堂生成,必要时对预设内容做出相应调整。

2.科学处理好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学生,就是学习陌生的东西,就是运用已知解决未知问题。所以,以旧知为台阶,为梯子,引导学生善于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解决未知的问题。

3.科学处理好所讲与所学的关系。讲得清楚明白并不意味着学生学得清楚明白,重在思路的引导,而不是简单地知识传授,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表现出“导”的作用。“会学”和“学会”是课堂的核心。

4.科学处理听讲与整理的关系。突破传统上以讲为主的模式,注意学生理解和记忆问题的滞后性。课堂要讲究留白,给学生自主整理和思考的时间。

5.科学处理记忆与理解的关系。我们都希望所学的内容学生能够记得住,但往往事与愿违。这就是“左耳听右耳冒”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与人的三种记忆方式有关。三种记忆方式是瞬时记忆(0.25~1秒,最长不过4秒)、短时记忆(5~20秒,最长不过1分钟)和长时记忆。在课堂上它们表现不同,我们要避免让学生停留在瞬时记忆的层面。

三、观察参与状态

高中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策略,这也是学生自觉参与课堂学习的重要表现形式。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我校全面使用导学案,让学生更多地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状态,依据参与状态,调整或改进教学方法。

学生主要表现:

1.上课发言不积极主动,不能进入小组研讨的角色。

2.课堂上“练”或“说”的表现欠缺,缺少主动板演的意识。

3.对导学案的利用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

教师调整方略:

1.对设问进行不同层次的设计,设问要辐射到不同学习层面的学生,既要考虑面对同一问题,全班可能表现出的不同思维结果,也要考虑同一问题的易化分解以降低问题的难度。要善于化难为易,化大为小,化深为浅,为问题的最终解决铺设必要的阶梯。表现在课堂上,学生应该是敢说,善说,会说,主动地说。

2.课堂发言是激活课堂,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角色的主要表现形式,更是学生内在思维活跃的表现。教师要善于运用调动学生主动发言的不同方法,比如,激将法、激励法等。

3.设计研讨教学法,要对研讨问题进行优化。优化的标准就是更多学生可以表达不同层次的观点,都可能有话说,只是程度不同、深度不同。细化小组研讨的程序,从问题指定、研讨指导、中心发言、生生协作、师生优化等角度设计或实施研讨。

4.课堂上要普遍运用板演法,无论文理科目。教师要有教室里“行走”的意识,发现学生在课堂练习中表现出的不同过程、不同结果,为课堂板演的扩展教学积累素材。要鼓励学生主动板演,要确定板演特定对象和内容。

5.课前认真批阅导学案,以发现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课中注意观察导学案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的“导”的作用体现得是否充分。即使是知识检测性的内容,如果学生回答或整理得不是很好,我们也可以通过课上的观察对学生提出课下整改要求。

四、观察发展状态

学生主要表现:

1.经过检测发现,学生对知识的连贯性掌握不好,缺少建立前后课堂学习所涉及知识的连续性意识,前挂后连意识和能力不强。

2.学生往往更多地表现出“听”课,而不是手、眼、耳、心的联动式学习,懒散状态时现,结果往往是听得明白,做不对。

3.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特别是运用已知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欠缺,不能建立已知与未知之间的紧密联系。教师调整方略:

1.进行全面的课堂组织。课堂学习是眼、手、耳、心联动的活动,缺一不可。要经常提醒学生看黑板、记笔记、做练习、认真听讲、仔细思考,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往往成为制约课堂学习效率的因素。

2.注重规律、方法、技巧的总结与归纳,帮助学生形成学科思想,形成答题的“建模”意识,形成探因、归类、注重结论的推导过程认知,注重对学生解题思路的引导。

3.重视审题能力的指导与训练。问题解答得正确与否,与审题密切相关。要帮助学生建立多重审题意识:审题干、审材料(条件)、审要求;审已知,审未知;审考查的方向和内容,审答题的要求和规范,审答题的过程和结果。

摘要:课堂观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在课堂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注意状态、适应状态、参与状态、发展状态,根据学生的主要课堂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关键词:课堂观察,教学效率,教学策略

课堂与效率 篇2

(第一章

第二章)

填空

1、(讲授)在教学活动中占重要地位,它一直是教学活动中的最基本方法。

2、讲授的(优点)在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能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

3、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特定的(功能)和(局限性),讲授也不例外。

4、并不是所有知识都适用于(讲授)教学。

5、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讲授方法,是讲授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6、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7、(教师的提问)是课堂中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简答

1、讲授有哪几种表现形式?

答:讲授的表现形式有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

2、讲授的优点与不足是什么? 答:优点:在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能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

不足没有充分的机会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及时作出反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

3、讲授对教师的语言的特殊要求有哪些? 答:(1)、语言要清晰、准确,既有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又要通俗明白。

(2)、语言要生动、形象并富有感染力。

(3)、语言要简明、具体。

(4)、语言要具有启发性。

4、影响讲授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答:(1)、讲授自身的局限性。

(2)、教学内容的性质。

(3)、教师的专业化性质。(4)、教学对象的特点。

5、讲授纯在的问题有哪些? 答:(1)、教师视讲授为“禁区。”

(2)、教师讲授失当,导致“满堂灌”。

(3)、教师讲不到位,讲授效果差。

6、讲授纯在的主要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1)、把讲授绝对化。

(2)、把讲授肤浅化。

(3)、把讲授歪曲化。

7、讲授教学之合理性分析: 答:(1)教学的基本任务和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讲授、学生以接受方式学习是学校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基础知识的一个主要的手段。

(2)知识分类理论为讲授教学的运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3)奥苏贝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为我们从新评价言语讲授教学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模式。

(4)讲授教学是提现师生交往互动的一个重要方式。

8、提高讲授效率的策论与方法有哪些? 答:(1)遵循正确的讲授原则。

(2)科学把握讲授诸要素。

(3)全面掌握学生情况。

(4)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手段。

9、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什么? 答:(1)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2)对教学进行调控和反馈。

(3)促进学生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

10、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整体性原则、目的性原则、针对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梯度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明确性原则、全体系原则、交互性原则。

11、课堂提问的基本阶段:

答:引入阶段、陈述阶段、介入阶段、评价阶段。

12、有效课堂提问的基本特点: 答:(1)有效课堂教学提问是师生交流的重要形式。

(2)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问是实现教学目标整合的重要手段。

(3)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问四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过程的。

13、课堂提问中纯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1)提问主题偏颇。(2)提问次数偏多。(3)提问对象:“窄化”。(4)提问目的异化。(5)提问语言模糊。(6)提问形式单一。(7)问题设计不当。(8)提问处理简单。

(第三章和第四章)

一、填空

1、(),即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

2、课堂讨论的方式即(小组讨论)和(集体讨论)。

3、讨论教学选题需要坚持:课程内容的(重点),学生渴望解决的(难点)、(疑点)、有同意见可以发表的(辩点)、学生所思所想的(热点)。

4、组织讨论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5、为了提高讨论教学的实效,在考虑讨论教学时,要灵活运用多种方式讨论,可终合运用(情景式讨论)、(对话式讨论)、(辩论式讨论)、(咨询式讨论)和(研究式讨论)等。

6、课堂管理被赋予了“(活动)、(过程)、(技术)、(艺术)、(行为)和策略”等内涵。

7、课堂管理的功能:(组织功能)(促进功能)、(协调功能)、(维持功能)。

8、教师在运用有效沟通策略时应注意:善于(倾听)、善于运用(肢体语言)。

二、名词

1、讨论法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发表意见,展开讨论,其目的在于加深和运用学生的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2、情景式讨论:是指教师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情景、以创造条件来感染学生。

3、赏识:是指认识到了人的才能而加以重视给予赞赏。

4、健康课堂管理:就是通过为每个学生营造一种以相互信任和尊重为基础的愉快、健康、高效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自强。自尊、自立的心理,促进学生心理、社会多层面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在课内外过一种健康。

三、简答

1、讨论教学所应该注意的问题?

答:(1)、讨论前的准备要充分。

(2)、论题的选择要精准。

(3)、讨论要适时而用。

(4)、对讨论的过程把握要恰当。

(5)、不可缺少总结。

2、提高组织讨论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答:(1)、充分做好讨论前的准备工作。

(2)、把握时机有张有弛。

(3)、突出重点,深化知识。

(4)、形式多样,氛围宽松。

(5)、教师要当好听众。

(6)、加强教师指导,调控整个研讨过程。

(7)、灵活运用多种方式的讨论。

(8)、及时反馈,明细讨论结果。

(9)、培养学生讨论骨干。

3、课堂管理的要素?

答:(1)、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部分,其目标主要是为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人格的全面发展。

(2)、协调课堂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课堂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课堂管理极少是一次调整行为就可以完成的,往往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在多次反馈和调整中使管理的内容不断丰富、层面不断提高。

(4)、课堂管理的理念不仅在于教师对学生行为的控制,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行为的一种促进,是对学生良好行为的激励和鼓励,最终使学生能由他律转向自律,保证学生的成长。

4、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

答:(1)、重视课堂管理本身的教育功能。

(2)、突出学生的主体发展。

(3)、坚持面向全面学生。

(4)、重视学习活动的过程管理。

5、课堂管理有以下两下目标?

答:(1)、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

(2)、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

6、课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1)、唠叨过度,效率低下。

(2)、批评惩罚多,鼓励关怀少。(3)、偏爱与偏见。(4)、体罚和心理虐待。(5)、课堂管理应变能力差。(6)、领导方式失偏。(7)、任务中心的管理风格。(8)、课堂教学中的管理主义倾向严重。(9)、教学偏差。

7、如何创设和谐的课堂环境与氛围?

答:(1)、充分开展情感教育,创设情感环境。

(2)、运用幽默,机智地创设吸引人的课堂环境。(3)、充分给予学生赏识。(4)、教师用语应多陈述性语言,少评价性语言。(5)、实现课堂公平,与学生平等相处。(6)、加强师生互动。

8、教师在使用惩罚时应注意什么?

答:(1)、惩罚的目的只是纠正学生行为偏差的,不是恐吓或报复学生。因此即使将要或正在实施惩罚,也应本着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

(2)、教师实施惩罚应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而不是学生本身,即对事不对人。

(3)、教师采用惩罚应建立在与学生充分沟通的基础之上,应力求有效避免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做出过激或失当得行为,从而造成不应有的严重后果。第五章:提高概念规则学习效率的则略与方法

1、概念学习的概念?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概念学习是意义学习中最基本的类型,掌握概念是个体学习、解决问题乃至进行创造的必要前提。

2、概念的结构主要包括什么?

概念的名称、概念的定义、概念属性、概念例证。具体分述如下:

概念名称:概念名称是指人么用某个符号或词汇代表或命名同类事或事物。

概念定义:概念定义是指同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的概括,一般以语言形式描述。

概念属性:概念属性是指概念的一切正例所具有的共同本质属性,也成关键特征,即通常所指的概念内涵。

概念例证:概念例证是指概念的可知觉的实际例子。

3、概念的学习过程?

包括概念的获得和概念的运用两个环节。

4、儿童概念同化的基本方式?

类属性同化、总括性同化、并列结合性同化

5、概念学习的意义?

知识的简化作用、知识的扩充作用。

6、影响概念学习的因素?

学习者的主观因素、概念本身的客观原因。

7、规则学习的概念 规则、规则学习的界定

规则学习的两种形式(从例子到规则的学习

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

规则学习的重要性

8、影响规则学习的因素

学习者的内部条件

学习情境的条件

9、概念、规则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概念和规则的机械记忆

概念、规则的过度练习

概念、规则的理解偏差

10、概念、规则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学忽视学生观念、规则学习时的知识经验

二、教学忽视学生概念、规则学习时的心理体验

三、教学忽视学生概念、规则学习时的心理发展阶段

四、教学降低了学生概念、规则学习的认识操作水平

11、提高概念、规则学习效率的教学策略

帮助学生回忆先行知识

给学生提供恰当的样例

给学生练习的机会并提供反馈

授予学生以学习策略

第六章 提供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1、阅读

阅读时一种从印刷或书写的语言符号中获取意义的心理过程。

2、阅读教学

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养成阅读习惯,形成阅读能力的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阅读教学的目标

培养阅读兴趣

教授阅读方法

提升阅读能力

培养阅读习惯

4、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词句教学

段落教学

篇章教学

5、常用的阅读方法 总览阅读法

快速阅读法

跳跃阅读法 比较阅读法

专题阅读法

6、词语教学的基本要求

注意引导学生积累和丰富词汇

启发学生把握词语的意义

指导学生恰当地表达和运用词语

7、词语教学的一般策略

促进学生积累和丰富词语的策略

深化学理解词语的策略

提高学生选词用词能力的策略

8、句子教学的内容

明确句子的结构形式

理解句子的理想意义

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

体味句子的表达功能

9、段落教学的内容

划分段落层次

概括段落大意

明确组合方式

研究衔接技巧

探讨表达功能

10、段落教学的要求

划分段落层次应在学生熟悉的基础上进行

应立足于发展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要善于处理分层划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段落层次要结合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进行

11、段落教学的方法

明确要素法

梳理线索法

把握思路法

编写提纲法

逐段概括飞

归纳列表法

12、篇章主旨教学的内容

理解文章的基本蕴涵

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怀

揭示作品的社会意义

归纳作品的主题思想

13、篇章主旨教学的要求

立足于文本分析

要坚持正确导向

要注意情感体验

要重视整体把握

14、篇章形式教学的内容和要求

内容:认识结构特色

把握表现手法

体会语言风格

要求:要突出重点

应联系学生的作文实际

应从具体作品出发,在细致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综合 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认识把握写作特点

要把篇章形式的教学与作品内容的分析结合起来

15、单元阅读教学的优势

体现了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使阅读能力的培养目标和单篇课文的学习要求更加具体、明确

强调举一反

三、知识迁移,保证了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学策略

重视阅读材料之间的纵横比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现代思维方式的较高层次的阅读能力

16、单篇课文阅读教学过程

认读感知

在读思考

精读品味

熟读欣赏

17、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

(90页)

18、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目标异化

教学过程僵化

教学内容割裂

教学主题缺失

19、对于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分析?

答:阅读教学之外的原因(应试教学的束缚,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

阅读教学自身的原因(忽视阅读本身的不确定性,对阅读教学的认识偏差)20.促进学生阅读理解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答:激活原有知识策略,确定重要信息策略,质疑释疑策略,概括信息策略,推理策略,监控理解策略。

21.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能的教学策略方法? 朗读,精读和略读。

22.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与方法

充实阅读教学的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阅读实践活动。23.影响学生阅读的因素包括: 1.学生选择阅读材料的自主性,2.阅读材料的特征连贯性和关联性以及生动性 3.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4.参与式的学习组织形式

(第七章至第八章)

一、填空

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要充分发自身的(能力创造性),以(学生)为主体,选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去尝试)(体验)(发现),不断提高学生创造性培养的教学策略。

2、(创造性)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是人类(智力能力)的最集中的表现。

3、创造性结构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创造能力)二是(创造的人格特征)。前者可分为(创造性的思维)和(创造性的功能)。创造性思维又可分为(想象)、(发散的思维)和(直观的想象)这些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人的基本素质决定的。

4、教师对待学生提高的态度是指(教师对学生提问产生的一般而稳定的心理倾向)包括(积极倾向)(消极倾向)两个方面。

5、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文化知识)

6、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创造性的效率,就是把(创造性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法方式)相结合,在充满(科学性)、(艺术性)的创造性教学中,把传授知识与发展学生各种能力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起来。

7、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统一,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合,是(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的互补,是(显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的交融。

8、(学习效率)是课堂教学效率的一部分,也是课堂教学取得罗高效率的首要前提与重要保证。

9、一个学会学习的学生应当(善于确定学习目标)善于使用(学习策略)同时,更要具有较强的(策略迁移能力)

10、学会学习就是掌握(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11、课前的准备包括(备意识)(备教材)(备学生)和(备策略)

12、教师把策略落实到每节课,须注意(实施程序)、(具体指导)、(环节把握)三个方面。

13、在整体建构策略教学序列的过程中,以策略计划做指导,分为四个阶段:(准备)(呈现)(运用)(迁移)。

二、名词解释

1、创新思维:(105)

2、教学结果:(110)

3、学习策略:(119)

4、学习策略教学:(120)

5、渗透模式:(125)

6、交叉模式:(125)

7、备策略:(131)

三、简答题:

1、课堂创造性缺失的表现在哪里?(106~110页8点)

2、创新手段华而不实具体表现?(109)

3、课堂创造性缺失的原因是什么?(110~112)现行的教学评价标准有几个明显的特征?(112)

4、进行创造性思维有哪几点?(114)

5、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在实际教学中有四种做法?(115)

6、什么是发散提问法?(116)

7、学习策略的特点可以总结为哪八条?(119)

8、学习策略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21)

9、教师在教学中对学习策略的引导不足表现在哪几点?(121)

10、在学习策略教学法中存在的问题中,教师应该怎样做?(123)

11、学习策略教学模式有哪几种?(124)

12、学习策略教学的实施原则有哪些?(126)

13、教师对学习策略要有适当的选择,选择原则要做到哪几点?(127)

14、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策略教学提出了哪六点主张?(127)

15、怎样做到充分了解学生,优化教学结构?(130)

16、策略教学计划的制订包括哪几点?(130)

四、论述题:

课堂上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方法是什么?(116~118)

第九章改善课堂人际关系的策略与方法 第十章营造有效课堂教学气氛的策略与方法

一、名词解释:

1、人际关系:(137页)

2、课堂气氛:(143页)

3、课堂教学气氛:(149页)

4、移情:(156页)

5、课堂内物理环境因素(159页)

6、洞悉:(162页)

7、兼顾:(162页)

8、波纹效应:(164页)

二、填空:

1、课堂教学气氛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的三种类型。

2、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政治的)、(经济的)、(教育的)、(心里的)甚至(物理的),因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他需要各方面的努力。

3、研究表明,教师的(课堂领导方式)、(教师的移情)、(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教师的焦虑)、(教师的教学能力)等都是影响课堂教学气氛的重要方面。

4、教师的移情体验有(熟悉感)、(和睦感)、(理解感)、(依赖感)和(睿智感)等。

5、学生的移情体验有(接近感)、(安定感)、(共鸣感)和(依赖感)等。

6、教师期望效应的实现过程包括(教师形成期望)、(教师传递期望)、(学生内化教师期望)以及(教师维持或调整期望)四个基本环节。

7、(教学)是教育解决(整体文化传递)和(文化接受活动)的手段之一。

三、简答题:

1、现实课堂教学气氛营造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1)教师高压控制课堂;(2)学生学习兴趣不浓;(3)班集体学习风气不良;

2、智力因素类型有哪些?(1)直接性(2)波动性(3)中转型(4)反馈型

3、各年龄段儿童能持续学习的时间是如何分配的? 6---8岁为30--40分钟;9----12岁为40---50分钟;13---15岁为50---60分钟。

四、为保持全班学生对课程的参与,教师可以采取哪些方法?(163页)

五、如何提高学生的主体性?(145页)

六、人际关系的分类有哪些?(136页)

七、师生之间是积极的双向互动过程,这种互动过程具有哪些特点?(138页)五点

八、课堂教学中人际关系对教学效率的影响?(139页140页)(1)教师的爱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2)教师期望与学生的自我实现预言;

(3)教学中人际关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4)教学中人际关系影响着学生自我意识;

(5)课堂教学中学生间关系对教学效率的影响;

四、分析题:

一、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136-137)

二、当前师生关系存在哪些问题?(141页)

三、导致不良师生关系形成的原因分析?(141页)

四、对课堂教学中人际关系问题的思考?(142-143)

五、论述题:

1、论述学生是改善课堂教学人际关系的主体?(144--145)

二、论述教师在改善课堂教学人际关系中的主导作用?(145--146)

3、现实课堂教学气氛营造中存在问题原因有哪些?(154--160)

三、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康尼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教师实现良好的课程运作,必须掌握哪几方面的技术?(162--164)

(第十一、十二章)

一、填空题。

1、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而且是(个体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

2、自主学习是针对(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与之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

3、自主学习的倡导者是:(卢梭)(第斯多惠)(杜威)等都是自主学习的倡导者。

4、维列鲁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维果斯基);操作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是(斯金纳);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班杜拉);认知建构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弗拉维尔)。

5、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

6、合作学习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

7、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小组合作)。

8、合作学习的前提是(有共同的目标导向)

9、合作学习的动力资源是(教学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

10、合作学习的评价标准是(团体成绩共同取得进步)

11、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是(约翰逊兄弟)

二、名词解释

1、自主学习的特征:(168)

2、自主学习的内容:(167页下)

3、合作学习:(181页下面)

三、简答题:

1、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有哪些?(169-171)

2、提高自主学习和策略和方法?(173-180)

3、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是什么?(182-183)

4、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有哪些?(183-185)

5、合作学习的价值内涵有哪些?(185-186)

6、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有哪些?186-188

7、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188-190

8、提高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方法?191-197

第13——15章复习题

一、填空

1.探究学习是(1964)年由美国教育家、芝加哥大学的教授(施瓦布)首先提出的。2.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和(参与性)等优势特征。3.探究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同时还是一种(教学理念),蕴含着学习的(动态过程)。4.“问题解决”教学是一种(高效)和(发展性)的教学。5.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是(问题情境的创设)。

6.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是进行思维的重要保证。7.观念是人们对事物的(基本看法)和(整体认识)。8.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是生活在信息社会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9.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10.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学习的过程是由“(学)、(思)、(习)、(行)”四环节组成的。11.(联想)和(想象)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

12.根据信息作用的感官通道的差别,可以将教学媒体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和(视听媒体)3类。

13.按信息流动方式可能把教学媒体分为(单向教学媒体)、(双向教学媒体)和(自学媒体)3类。14.根据教学媒体的物理性能可以分为(电声类教学媒体)、(光学投影类教学媒体)、(电视类教学媒体)和(机读类教学媒体)4类。

15.现代教学媒体传递信息的方式不仅具有(直观性)、(生动性)、(鲜明性),而且更具(新颖性)。16.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17.学习是从(认识问题的存在)而开始的。

二、名词解释

1.探究学习(199页)

2.“问题解决”教学(211页)3.问题情境(213页)4.教学媒体(227页)

三、简答题

1.探究学习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99-120页)2.探究学习分为哪几类?(120页)

3.探究学习与探究式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区别?(200-201页)4.研究性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关系是什么?(202页)5.探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202-204页)6.选择主题时应当注意什么?(207-208页)

7.提高探究学习效率的策略与方法能哪些?(206-210页)

8.为什么说“问题解决”教学是一种高效和发展性的教学?(211页)9.己有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有哪几个环节?(212页)10.问题解决教学的基本教学程序是什么?(212页)11.问题情境应该具备哪几个要素?(213页)12.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是什么?(213-214页)13.问题解决教学应遵循哪些些理念?(214-216页)

14.问题解决教学向教师提出了哪三个方面的挑战?(217-219页)15.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用好问题解决教学策略?(221-225页)16.什么样的问题是好问题?(221页)17.教学媒体的作用是什么?(227-228页)

18.教学中选择教学媒体主要应考虑哪几方面?(230页)19.现代教学媒体的特点是什么?(231页)20.现代教学媒体的功能有哪些?(231-232页)

21.媒体运用如何做到从实际出发,避免追求表面,处处滥用?(238-240页)

四、论述

1.探究学习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04-206页)2.论述教师在问题解决教学中的角色。(216-217页)

3.谈一谈教师在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时有哪些误区?(219-221页)

谈谈教师与课堂效率 篇3

关键词:效率;目标;重点;教学设计;知识;丰富;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310-01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如何在一堂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课的能力,做到减负增效,提高课堂的效率,是广大教师教学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努力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每一节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老师是否在课前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首先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备好课,还要备好学生。要想备好课最基本的要求是: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重点,把握教学难点。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明确教学的重点是什么,就可以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当详则详,当略则略,主次分明。抓住课文的难点,教学设计的形式,问题的处理方式才不会单一,语文的课堂才会丰富有趣,才会是一个完美的知识殿堂。把握提问艺术,给学生成功的愉悦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每篇待授课文,备课时就要抓住其重点,并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取其精华,安排教学密度。不必面面俱到,只需抓住关键一点,深入突破,让学生深入理解。如果学生一拿到课文,即发现有新的学习任务,而这任务又并非高不可攀,自然有了新的探索兴趣。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有效的保障。“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 ”,这些丰富而重要的内容,只有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才能准确把握,深刻理解。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经验看来师生关系也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高中阶段的学生情感依然处在容易波动的时期,师生关系融洽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反之,学生会产生偏科,对学生的全身心发展不利。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喜欢某位教师,也会对这位教师传授的课程感兴趣。作为教师,要想让学生喜欢自己,就要注意塑造自身的形象。广博的知识、优雅的谈吐和高尚的人格是教师形象的魅力所在。教师要不断地充实、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用自己广博的知识去征服学生,使学生心悦诚服,产生学习兴趣。教师不仅在教学内容、思维方法上影响学生,而且以自己的整个人格的力量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尊重、信任学生也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学生只有得到人格的尊重和必要的信任,才可能扮演“主角”,参与知识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才能激发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与学生坦诚相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乐其道,才能提高学习兴趣,积极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三、给学生成功的愉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有一种成功的情感体验反复多次,就会产生学习的愉悦感。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设法给学生以成功的满足。课堂提问,问题不宜过难或过易。问题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可望而不可及,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丧失信心和兴趣,影响课堂效率。问题过易,学生不用思考便能回答,不具挑战性,即使答对,也无成功感,同样也会影响课堂效率。要提高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必须要对语文具有浓厚的兴趣。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除了让学生“亲其师”以外,还要寓教于乐。经常改变课型,有的课以读为主,有的课以表演为主,有的课读写结合……;课堂中随时引入故事,设置悬念等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生活处处有语文,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应该引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比如朗读比赛,社会调查,辩论赛,猜灯谜,成语接龙等。这些活动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做为语文教师,不要放弃了这个有利的阵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教师在设置问题、提出问题时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和保持浓厚的兴趣。另外,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可能多种多样,无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应对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及时肯定,对学生能提出问题应以表扬,让学生体味教师赞赏的愉悦。学生有了成功感,就对自己有了信心和兴趣,也就更主动、更积极、更专心地学习语文,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营造良好课堂气氛,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课堂效率与无意注意 篇4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教师习惯于满堂灌, 一堂课四十五分钟往往一讲到底, 课授完了, 教师也累得声嘶力竭, 气喘吁吁。讲课的效果怎样呢?学生昏昏欲睡!死气沉沉!事实上, 中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在十五分钟左右, 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无意注意, 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更新教学理念,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效率。

怎样利用无意注意来提高课堂效率呢?1、运用生活中的事例材料吸引无意注意, 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对纯粹的政治理论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政治教学中务必要理论联系实际, 选材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 选取典型性、时代性强的材料, 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 吸引起无意注意, 促使其去思考问题, 提高课堂效率。近日, 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 伤亡惨重……上课时我一提及这个新闻材料, 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过来, 我接着提出了几个相关问题,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创设情境, 让学生身临其境。在传统教学中, 老师常常一味的说教, 这样容易使学生厌倦, 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创设情景,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互动活动中来,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 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使学生在自主参与的活动中掌握知识, 明白道理, 实现教学目标。3、巧用突发事件, 转移学生注意, 提高课堂效率。在每节课之前, 教师都会精心的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 但有些突发事件是无法预料的, 一旦事件发生, 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转移, 如果能巧妙利用, 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4、在教学中运用语言技巧, 引起无意注意, 提高课堂效率。语言是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 也是教师教学和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重要工具。教师教学语言水平高, 语言正确精练, 严谨流畅, 幽默含蓄, 会深深的吸引学生。因此教师在讲课时, 既要注意语言表达的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 又要注意声音速度的快慢, 强弱, 音调的变化等。例如在讲重点时,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放慢语速, 加强语气, 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5、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 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从而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多媒体教学将各种文字、声音、图象、动画等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 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 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枯燥无味, 最大可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之中把视觉、听觉等感官调动起来, 集中注意力,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引起无意注意有客观和主观因素, 从客观方面讲, 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如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 从主观因素讲, 人的需要、情感、兴趣和精神状态都会引起无意注意。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心灵的门户”。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将两种注意有机地结合起来, 把握注意的规律, 灵活运用无意注意,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全面提高课堂效率。

摘要:无论干任何事情, 效率很重要, 课堂教学更是如此, 应该主意如何在无意注意中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率,无意注意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堂与效率 篇5

初中历史作为小学科,学生不可能有过多的课外时间来进行预习,所以预习只能通过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进行完成。本人的操作是在课前的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看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让学生熟知本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点。

以下用七上的《第八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为例。

本课的课程标准是●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第八课《铁器和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的预习题用投影打出共有以下几条:

1、什么是“千耦其耘“?什么是个体农耕?

2、从个体农耕到“千耦其耘”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3、各国为什么要进行变法?变法最成功的是哪国变法?

4、在变法后的秦国,如果你想授予爵位,你该怎么做?如果你想摆脱劳役你该怎么做?

5、变法的内容哪些条文是有利于国富的?哪些内容是有利于“兵强”?

6、商鞅变法的影响是?

以上的问题让学生在15分钟之内迅速找出答案。然后课堂提问进行反馈,第一个问题较简单,学生在书上能找到,主要是让学生进入课堂的自习的角色中。第二个问题需要在书中提炼,自学能力较高的学生能说出来,这就提示老师在讲课时要重点给学生分析铁器和牛耕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第三问题只要仔细看书就能找到答案的。第四个问题是看书的举一反三的题型。第四和第五个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面。第六个问题也是书上能找到的答案。以上的预习难易适中,涵盖了本课的基本内容。

在学生自习的时候,要求让学生在书中用笔画出答案,在学生自学时,我开始巡视全班学生自学情况,从中能看出有些同学自学能力较强,表现在速度较快,答案在书上划的答案正确。也表现在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时是否准确,一语中的。

对于学生在反馈回答错误和找不到回答要点的问题要进行重点的讲解分析。学生通过自学节省了上课老师讲的时间,也能让学生熟悉课本,了解课本的知识点。老师只做重点难点的知识点讲解也就是铁器和牛耕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对社会阶级关系产生的影响,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学生自习时鼓励学生就书上不懂的字词、句子和老师在提的自学的问题中有不明白的和讲课中有不明白的提出问题。比如学生在这课中会对一个字词产生疑问,就是“什么是车裂”,这个小问题可以牵出一个大问题“商鞅变法到底是失败了还是成功了?”可以引发学生的大讨论,从中让学生明白改革的曲折性,以及评判历史改革的标准暨以生产力和社会进步为标准。

在学生自学时,我一般会让学生参考作业本“新课程指导与练习“中每课后面都有一个与本课有关的故事,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如本课中的课本故事是“商鞅的南门立木”,既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能对本课的重点内容新的解读,加深学习印象。

提高课堂效率的探讨与实践 篇6

关键词:提高课堂效率;探讨;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163-01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高效课堂是新课程的基本诉求,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一个授课老师都有自己的见解。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一线从事物理教育,回首自己的教育生涯,总结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精心备课

高质量的备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力保证。这堂课的知识结构是什么,怎么安排;重点难点有哪些,怎么突破,只有了然于胸,课堂组织才能流畅,课堂效率才能提高。备课时要静心研究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特点,大胆剔除太繁杂的内容,紧扣课标要求,避免变质化、复杂化。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课时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储备等。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错误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用丰富多彩的肢体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教师不能板着一幅铁面孔说教。教师应该有丰富多彩的肢体语言,该笑时要微笑满面,如春风拂柳;该叹息摇头时要叹息摇头,表示惋惜和无奈;该激动起来时要激动起来,表明老师也是一个情感丰富的血肉之躯。这样做到表情丰富多彩,方能从情感上感染学生,从心灵上打动学生。同时,恰当的肢体语言与抑扬顿挫、饱含激情,声情并茂的课堂语言结合起来使语言具有鼓动性,把学生的激情充分调动起来,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达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课堂上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心声

课堂上教师自己要学会倾听,认真聆听学生的课堂发言,欣赏他们思维的闪光点。面对学生的议论和回答,无论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认真地倾听学生的讨论与思考的过程,当他们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结论时,教师应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并与之进行较好的交流、讨论,做到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充分发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回答问题不可能都是正确的,也不可能与你的标准答案一字不差,因此,我总是先肯定他们回答正确的一部分,再帮他们分析不足部分,或经过学生讨论共同分析学生为何错的那部分,而不是一概否定他的答案。这样,他们就有勇气回答下一个问题,积极参与老师的教学,不懂就问。

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要耐心等待,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要有充分的耐心,不要逼学生立刻回答,要给他留一定的思考时间,留一定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充分思索,表达各自的意见,老师做到上课随和但不随便,学生也能在老师的肯定和赞许中自主学习,学习积极性就会更高、课堂效率就会更高。

四、重视实验教学

物理本来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老师害怕做实验浪费时间而讲实验,其实反而没有节省时间。因为效果不好,反而要花大量的时间来补漏。初中生的形象思维教好,就应该通过实验创设的物理情境,让学生很自然地理解知识。如在做“声音使烛焰摇晃”“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等实验时,可以看见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个个兴趣盎然,教师稍做点拨,学生很自然地得出物理知识和原理,并且印象深刻。

学生实验也不要变成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喜欢实验,特别喜欢能自己亲手做实验。满足学生这种迫切需要的心理,同样是激发、培养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如果以演示实验代替,教师在实验时,学生无法观察到温度计,处于无任务状态,白白浪费时间,也不利于课堂的管理。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发现了水沸腾时需继续加热但温度不再升高,一下子化解了本节课的难点,推翻了可能存在的“越加热,温度越高”的错误认识。省去了很多教师苍白的解释,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利用多种教学形式

单一的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出现感官疲劳,注意力分散。这就需要我们综合采用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分组讨论、教师讲授、学生阅读、多媒体演示等多种形式教学,协调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有效。尤其是运用多媒体可以增大课堂容量,节省板书时间,多媒体直观性强、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我们学校各班级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施,为我们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了平台,我们要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设施,使其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在《平面镜》中,通过长镜头播放“浇不灭的蜡烛”,让学生感到惊讶,融入趣味性,激发学习热情,再转到短镜头播放整个实验装置,学生恍然大悟,并以此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成像位置、成像大小、像物距离。利用多媒体,瞬间即完成了引导、猜想,效果明显。又如每学完一章,教师事先拟订好题目写在投影上,然后布置学生课前准备,课上或组与组之间或男生与女生之间进行对抗赛。教师打出投影片之后,看谁答得又快又准确,在小黑板上记下各组的得分。参与激烈的竞赛和角逐,学生的那股兴奋劲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反复做题、讲题所无法达到的。这种方法能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应变能力也能得到提高,课堂效率自然很高。

提高初中课堂效率的实践与思考 篇7

一、课前精心备课

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上好一节课, 必须做好精心的准备。传统教学中的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具、备学生、备教法、备板书、备作业、备资源等, 我们要继承。

课程改革以后, 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精彩生成。恰当、合理处理好教学生成是教学的宝贵资源。备课时对课堂生成要有思考和预案, 当然更多的生成还需要教师临场发挥。

初中课堂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 对于不同的内容, 帮助学生选择好最适合学习的方式, 同时教师要备好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二、课堂精心组织和引导

1. 激发兴趣, 增强活力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学习就会积极主动, 学得轻松而有成效。

(1) 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多种, 比如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通过研究、探索、延拓创新问题创设情境, 通过操作实验创设情境, 通过游戏创设情境, 通过典故创设情境, 等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等选择。

例如, 学习《黄金分割》一课时, 我就选择了创设应用情境的方法。首先出示四张“小羊吃草”的图片, 在这四张图片中, 小羊处于画面的不同位置。然后询问学生:“你觉得哪张图最赏心悦目?”再抛出芭蕾舞演员跳舞时为什么踮起脚尖、很多女生为什么喜爱穿高跟鞋等问题,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根据初中学生的基础情况, 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让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这个目标。学生取得了一点进步, 我都要给予适当的肯定、表扬、鼓励, 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有一次, 我问学生:“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有的学生说它是分数, 因为它有分数线、分子、分母, 完全符合分数的要求, 是分数当然就是有理数;有的学生说, 它是无理数, 如果它是有理数, 它就是有限小数或者是无限循环小数, 它的2倍同样是有限小数或者是无限循环小数。对这两种意见, 我都给予肯定———肯定他们积极思考。然后, 让他们辩论, 解决该问题。对于学困生我们要善于从他们身上找出闪光点, 让他们感觉只要再加把劲, 一定也会成功。还要容忍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错误, 理解并帮助他们, 让他们在收获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收获了师生认识的沟通、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和心灵的对话, 收获智慧、积极、主动和创新。

2. 提倡自主探究学习、合作探究学习

自主探究学习是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和相对宽松的时间, 让学生在其中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实践来达成学习目标。由于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 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也就存在差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选择实现学习目标的途径、达成目标的时间和程度也就不一样。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进步, 评价学生时不搞一刀切。

合作探究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合作学习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新知识、新思想的构建者和创造者, 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贡献者和分享者, 能充分体验学习的愉悦, 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也就产生了学习的动力。合作探究学习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合作探究学习面向全体学生, 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3. 鼓励质疑, 激活思维

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 是获得真知的必要步骤。教师在教学中应正确引导学生, 让学生从不问到问、从敢问到善问。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敢于质疑;抓住各种机会训练, 使学生学会质疑;把握质疑的时机, 引导、鼓励学生质疑;通过释疑、质疑、再释疑、再质疑, 不断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习的过程往往就是质疑、释疑、再质疑、再释疑的过程。在这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引导, 使学生勤思考, 多分析。从谬误一步步走向正确, 从浅薄一步步走向深厚, 从生疏一步步走向熟练,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质疑水平。

4. 让学生进行反思, 完善自我

学会反思, 是学习方法的本质和核心。反思能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 动摇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 从而唤起思维, 激发内驱力, 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反思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 重构自己的经验, 形成自己的行为策略和方式, 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经常反思自己的认知过程。解题前, 反思这个题目与以往碰到过的有哪些联系, 有什么区别, 如何把已有的经验用上去。解题后, 反思本题运用了哪些思想方法, 这种思想方法对解决同类题型能否推广。出现错误时, 反思错误的原因和修改的方法。在反思中弥补知识上的不足和思维上的缺陷, 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在错误后的反思过程中得到优化。

教学中要倡导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变式训练。精心创设一个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能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的由浅入深、多层次、多变化的问题情境, 启发探究, 引导反思。

5. 教师积极组织、参与和引导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组织好课堂学习素材, 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 适当穿插一题多解的思考题, 组织学生了解方法和思想, 组织好学生分组竞争, 组织学生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资源, 组建多元化的评价制度。

引导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是课堂提问。课堂提问要把握“四度”和“五性”。“四度”是角度、难度、梯度、密度, 遵循的“五性”是目的性、系统性、启发性、民主性、趣味性。当然, 提问还要把握最佳时机。

教师也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 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 与学生融为一体, 在探究过程中适当点拨学生。

三、充分发挥师生的情感效应

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育, 它能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情感教育是人性化的教育, 将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美感、愉悦感与幸福感,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体现;情感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完善学生的品德, 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情感渗透。

教师要富有激情, 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 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率。用自己的激情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开发学生的潜能, 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火花。教师要有对教育事业的热情, 把教育好学生作为教师本人生命中最快乐、最幸福的事。用对教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学好本学科的情感。

关爱每一位学生, 从学生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言行和对他们的要求。坚持教学反思, 检讨自己教学过程的得与失, 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 让学生尽可能对学习产生兴趣, 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上好课。

要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当学生回答的问题或某种想法被教师肯定后, 我们便可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看出, 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即使在后面学习中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会反复钻研、探讨。

四、坚持教学研讨和反思

教无常法, 创建高效的初中课堂, 需要我们精心打磨, 不断完善。坚持教学研讨, 在研讨中相互取长补短, 能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英语言语控制与课堂教学效率 篇8

一、提出英语言语控制的依据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英语言语的输出, 实际上受到多种因素程度不等的制约, 这些制约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母语制约:学生在母语环境里学习英语, 缺少情感因素和体验性因素, 通常习惯于所掌握母语的中介转换作用, 其母语思维定势, 制约了运用英语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

语言知识制约:言语技能是每个人为提高言语能力所必须掌握的, 而言语技能受到语言知识的制约。因此, 要充分认识语言知识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避免片面强调言语技能训练的简单做法, 从而减少学习英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提高时间和精力的利用率。

程度制约:由于知识基础、言语技能和思维能力等的不同, 学生在对英语言语信息的接收与处理上会出现不同结果。换言之, 所要学习的客体内容是否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认识结构相适应和认识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的现实思维规律, 将影响学习效果的优劣。

二、英语言语控制的涵义

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 并不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依据前述制约因素, 对教师所输出英语言语加以有计划、有目的的约束、洗炼并优化, 则是具体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对自己所输出的英语言语的多少、难易、速率、时机等予以充分准备和恰当把握, 是使教师的外部控制与学生自主控制协调一致,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英语语言思维发展的重要一环。

提出英语言语控制问题, 旨在有效地突出以交际为目的的实践性教学原则, 避免“新瓶装陈酒”、“穿新鞋走老路”的简单抑制或机械减少英语言语的输出的做法, 大大减少所学英语形成一个空洞的外壳的可能性。从英语言语控制这一新的角度探索、研究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问题, 对于解决长期困扰人们思想的增加语言实践的量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系问题, 最大限度、最富成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无疑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三、实行英语言语控制的一般途径

(一) 加大课前投入, 巧用英语授课

1认真准备所授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知识点, 设计用英语讲哪些部分, 将要使用哪些主要句型和词汇等, 对所要输出英语言语的主要环节胸有成竹, 以课前教师的“多”和“费”, 换取课堂上学生的“精”和“省”。

2设计英语言语的艺术性。利用英语语言生动、风趣、优美、口头性强等特点, 精雕细琢, 反复磨炼, 把教师的艺术语言和其它英语信息输出的手段 (文字、符号、等) 结合起来, 增强教学语言的感染力, 激发学生情感, 使其进入最佳思维状态。

3设计英语言语的系统性。遣词造句恰当、自然、流畅, 言简意赅, 思路清晰。注意教学内容的深浅度和所授知识的层次, 区分不同学习阶段, 经过“包装”, 特别是“深加工”, 把所要讲解的英语知识的系统性转化成教师输出英语言语的系统性。

4设计英语言语的直观性。直观是认识现象本质、揭露现象内在属性和规律的一个重要途径。用多姿多彩的形象化的语言来解释抽象化的内容, 使学生直观地感受教师所要表达的意思, 在理解并接受教师所授知识的同时, 又能收到一定程度的英语言语刺激效果, 循序渐进地提高英语言语创造性表达的能力。

5设计深浅适当的英语导入语和结束语, 以诱导学生愉快地步入新知识天地, 激励学生的英语言语创造精神。

(二) 注重言语声音, 强化语感效应

语感是由有关的表象、想像、联想、情感等多种心理因素构成的, 在刹那间不假思索的情况下感受语言的一种心理现象。教师在输出英语言语时, 单是自我感觉良好是不够的, 所要达到的传神入化, 应当包含学生心悦诚服的积极响应, 使师生双方产生协调一致的心理体验, 否则, 便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师生双方这种较为一致化的言语心理体验, 我们姑且称为“语感效应”。

语言声音是信息传递的基本物质载体, 教师注重言语声音的磨炼, 是使自身英语言语输出的情绪体验与学生所获得的对英语言语信息的审美感受相融合,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三) 注意非言语信息的辅助调控作用

人们除了使用语言信息进行交往沟通外, 也存在着大量的非言语的交往, 即人体语言信息的传播。在语言信息传播过程中, 人的体语独具魅力, 发挥着语言所不能发挥的功能。如体态、手势、站姿、面部表情及其他动态行为等, 均能使教师的言语表达更富色彩, 更具说服力。教师自然、巧妙用之, 能够使学生如闻其声、身临其境, 大大促进英语言语输出效益的提高。

(四) 把科学而灵活的思维方法引入英语课堂教学

课堂与效率 篇9

一、书声琅琅,语文课堂的文韵之美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朗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虽然语文的教学模式处在不断的变革之中,但是朗读这种最为传统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不能忽视的。不懂得朗读,不会朗读的学生, 很难拥有较高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本上的文本都是精心筛选的精品,对这些文章的朗读,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体味其中的情感,更能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中国文学特有的美感和深层次的内涵,领会这些经典的文学之美,同时也为背诵打下了基础。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明确朗读的目的,不能只是为了熟悉课文任由学生泛泛地进行朗读,教师要在朗读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根据课文内容,把握语音的轻重缓急,注意停顿的时机和停顿时间的长短,根据文章情感的不同调整语速的快慢。当然, 在形式上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比如在朗读朱自清的《春》时,就应当使用轻缓的语调,较慢的语速,仿佛朗读者的整个身心都沉浸在春日温暖的阳光中,充分体现出朱自清语言中那种柔和的美;在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就要用圆润饱满的声音,磅礴的气势,激扬的声调,来展现毛泽东一代伟人的气魄和胸怀天下的气势。

在课文朗读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伴随着朗读的进行,文章所描绘的画面会在学生的脑海里逐渐地呈现出来,让学生体会到文章所表现的美,或是宁静之美,或是澎湃之美,又或是人文情感之美, 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所以,一个缺失朗读的课堂, 根本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美感与效率并重也就无从谈起。

二、张弛有度,语文课堂的节奏之美

正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对于教学节奏的把握,适当的教学节奏,能够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过快或者是过慢的教学节奏都不利于语文教学的进行。教学节奏太快,就会导致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进度,对自己失去信心,对语文课程失去兴趣; 节奏太慢,就会导致学生在课上有着太多的空余时间,注意力容易分散,影响教学进程。

教学节奏的快慢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调节,秉承 “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于那些反应快,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要适当地加快针对他们的教学节奏,提前布置任务,让他们提前进行思考。而对于那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就要适当地放缓节奏,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思考时间,传授知识的难度也应当有所降低。 要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适当的发展空间,既不局促,也不揠苗助长。

教学节奏的把握,还应当依照教材课文的年代远近。对于部分现当代作家创作的作品,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可以适当地加快教学节奏。而对于一些文言文,比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创作于东汉末年,距离现在的时间跨度非常大,语言晦涩难懂,特别是那些对三国历史没有什么了解的学生,理解起来就更加的困难。 面对这样的课文,就应该放慢教学节奏,不能为了教学进度,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虚无实。

把握教学节奏,教师同时也要注重自己语言张弛。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有美的享受。教师语速的变化,语调抑扬顿挫之间的转换,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感受,也影响着学生的听课效率。教师采用什么样的语速,是快是慢;采用什么样的声调,是高昂还是低沉; 是娓娓道来还是慷慨陈词,这一切都取决于所讲授的课文内容, 要根据课文内容改变自己的语言张弛。

所以,适当的教学节奏,可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能够使得课堂教学的结构更加合理,体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之美,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三、与时俱进,语文课堂的时代之美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日渐成熟,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经验越来越丰富。能够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生动的图像以及优美的音乐,配合文章内容的讲述,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视觉和听觉的体验,充分地领会文章之美。

对于多媒体技术的适度应用一直是语文教学中比较重要的课题,多媒体技术是不能够完全地代替老师的板书的,对于多媒体使用的程度,以及如何使用,依旧取决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对于那些接受能力较强的情况,或者是课程内容比较简单,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拓展知识,学习更多的课本上没有的内容;遇到比较难以讲解,或者学生接受起来十分困难的情况,就要注重课本知识的讲解,教师要将重点列成详细的板书,方便学生做笔记。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需要教师提前制作一个精细的教学课件。只有与课文内容相适应,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 内容充实丰富的教学课件,才能够起到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同时为学生提供美的享受。在教学课件中,教师要将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内容通过具体的图像表现出来,丰富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 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课件中选用的视频、音频资源,必须经过仔细的筛选,真正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之美,而不是破坏文章的意境。

所以,教师应该将多媒体工具作为语文教学的引子和延伸, 而不是将它作为语文教学的倚仗,只有这样,才是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让课堂充满美感。

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 篇10

一、贴近生活,注重体验

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教育活动, 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 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帮助学生参与社会、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创设 情景 ,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 ,培养他们 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促进他们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的发展。

二、组织讨论,学会交流

讨论是最常用的儿童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 种方法表 达自己的 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在品德与社会课上的讨论,教师应当有计划、有目的地 组织 ,防止形式上的讨论。

“品德与社会”课上能找到许多让学生参与讨论的切入点。 讨论,是“品德与社会”课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我们在教学时,要合理地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 中学会交 流 ,掌握学习方法。“品德与社会”与现在开设的“思想品德”课和“社会”课相比较,有一些突出的特点:

一是以育人为本,重在儿童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的培养, 目的是把儿童培养成为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性发展的好学生。

二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努力克服成人化倾向。

三是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道德情感 ,逐步形成 正确的价值判断,避免简单说教。

四是突出综合性,强调活动性。在该课程的具体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了“三活”。即师生关系平等鲜活,教育内容贴近生活,教学途径多样灵活。

1.教育事业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学生称老师为“ 恩师”,把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老师誉为“良师益友”。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而师生关系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同时它也是教育活动得以良好实施的前提和保证。

2.创设活动 ,使活动形式与实际情况相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 、兴趣爱好 等等 ,在创设活动时,笔者是从这几方面着手进行的:( 1) 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活动形式。( 2)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设计活动。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多具直观性,注意力集中时间 短 ,以有趣、有情的活动贯穿教学过程,是有效的组织方法 ,如游戏活 动、动手操作、小竞赛等。

3.训练习惯 ,使活动具有实效性。在学生探讨活动中 ,笔者要求学生不仅听老师的讲解,更要学会听取同学的意见,从中找到与自己想法一致与不一致的地方进行比较, 发现同学的闪光点,弥补同学的不足,同时,也完善自己的想法。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 电化教学手段已悄然走进课堂教学,给其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小学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强化了教育效果。

三、学以致用,回归生活

教学来源于实践, 又服务于实践, 这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而真理是在实践中才能体验其价值的,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能得到广泛的认同, 这是儿童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贯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学校思品教学产生怀疑,削弱了教育的引导功能。品德与社会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 应该是怎么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 你会怎么做? 人们会有怎样的评价? 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课上的认识,做到学以致用,回归生活。

课堂与效率 篇11

关键词:学生实验课前预习开放式评价课后反馈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1-0000-00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1.000

实验教学是化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演示实验教学和学生实验教学。相比于演示实验教学,学生实验课上学生参与度更高,更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切身体验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的过程,使学生既能完成对已有知识的认证,也能在具体操作中发现新问题进而探索新知识。因此学生实验课堂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信息,解析数据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形成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科学奉献精神的训练场。

然而学生实验课在实际教学中常出现的两种情况大大降低了实验课堂的教学效率。一是学生仅满怀着去做化学实验的憧憬和激动进入实验室,却面对着满桌的仪器和药品无从下手,既不知从何做起,也不知该如何正确规范的操作,更不知从哪些角度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结果。二是根据中国国民教育需求和教学规模的现状,几乎所有学校都存在学生人数偏多的情况。一位教师在一堂学生实验课上需要同时对几十名学生进行实验教学、指导以及评价。由于师生人数比例的偏差,教师精力和观察范围的限制,教师在学生实验时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所有行为,更无法对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情况和学生表现的行为做出个体化的指导和评价。基于以上两种情况,目前化学学生实验课几乎都存在着学生“做前很起劲”,“做时瞎弄弄”,“做完全忘光”的弊端,不能真正体现学生实验课在学生化学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

针对目前学生实验课堂的现实困境和学生实验课堂教学发展的要求,笔者以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学生实验为例,阐释提高学生实验课堂效率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实验前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做好实验准备

有针对性地做好实验前准备即是布置学生对即将要开展的学生实验进行预习,包括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所需仪器和药品的选择、实验步骤、操作规范、注意事项等。教材上设置的任何一个学生实验都是与课程内容直接关联的,只要教师课前精心准备,一份设计合理、简单明了的预习作业既能使学生胸有成足地踏进实验室,有的放矢的开展实验,也能在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的同时帮助学生对课堂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巩固。

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学生实验(上教版)预习案例设计:

该预习方案明确向学生指出本次实验目的是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学生完成预习作业的同时复习了溶液配制的步骤与某些具体操作细节,重温配置溶液实验过程所需仪器的选择和使用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溶液组成中溶质质量、溶剂体积计算训练。因而能达到预习实验和巩固课堂知识的双重效果。

二、实验中采用师生共同参与的开放式评价方式

开放式师生评价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作为评价者依据相应的评价指标对学生实验的过程、操作、效果等项目先以个体为单位进行分析和判断,然后通过交流总结共同生成结果的评价方式。

开放式师生评价实施过程中每位学生既是评价者也是被评价者。被他人评价时,由于个人荣辱感的使然,任何学生都希望获得同学的认可和称赞。在评价他人时,学生也希望自己的评价是合理而正确的,能被他人肯定和接受。无论出于哪一种目的,学生都会自觉的对实验过程中的每一项指标的内容和具体要求提前进行学习了解,能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实验预习作业。在实验时对整个实验过程的关注度也更高,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过程中去。

开放式师生评价实施可根据具体实验操作的内容以及实验时间的长短,灵活地安插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可以是伴随实验过程,针对每一步操作,边操作边交流评价;也可以某个实验环节结束后进行总体性评价。具体评价过程可参照以下模式。

1. 分步评价模式:

2. 总体评价模式

在学生实验课堂上学生人数远大于教师人数,学生才是实验过程中真正的评价主体。由于学生自身知识水平、智能发展的局限,学生的评价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要真正实施好评价,教师必须在课前将评估指标和评价标准以书面的形式发给学生,必要时还需与学生进行交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评价标准的具体内容和指标,以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他人进行科学、合理的的评价。以下是以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学生实验为例设计的评价细则:

根据具体的评价指标,实实在在地按要求去做,实际求是的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学生自己的实验规范意识得到强化,实验技能得到提升,学生个人的知识智能结构也逐步完善,实验课堂效率相应大大提高。此外,在实施评价时学生相互观摩、相互交流、相互监督、相互学习的经历也让学生学会尊重,理解他人,学会协作和宽容,有利于学生科学人生观建立和相互协调和相互合作价值观的形成。

三、 实验后对实验情况及时做出反馈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的每一个动作,如果要完成,就需要反馈,反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教师在学生实验时收集学生在实验中呈现的实验态度、实验操作规范、实验效果、实验数据处理等相关信息,进行加工后再将结果信息输送返还给学生,便于学生在接受反馈信息后能分析在自己实验行为过程中的优缺点以及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对正确的进一步强化,对错误的进行纠正,在反思中逐步加深记忆和理解,及时改正知识误区和弥补知识缺陷,构建和完善个体的知识体系,提高实验知识和技能。因此实验后将学生实验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对提高学生实验的课堂教学效果大有裨益。

学生实验结果反馈形式应该灵活多样。可以将汇总后的师生评价结果记录返还给本人,让其了解自己在具体实验操作节点中出现了哪些错误和问题,逐一进行改正。可以由教师抓拍下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场景照片,课后统一呈现,让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分析,相互督促提高。可以是教师将学生在实验中常出现或具有代表性错误的问题编写成题目,布置成回家作业,以书面习题形式让学生进行反思和纠正等。教师结合学生本身学习能力、具体实验内容、实验完成效果等多种因素,进行周密考虑,精心构思设计变换多种反馈形式,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四、 结语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获得直观感知的学生实验课是不可或缺的,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剂学习氛围,催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因此提高学生实验课堂效率也等同于提高整个化学课堂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祖浩.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教师教学指导书[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年,下册

[2] 邱德敏,雷光东.在化学实验教学评价中开展学生互评的思考 [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28卷第12期 第83-86页

课堂与效率 篇12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小学生,课堂效率,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于小学生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的要求。利用新的教学思想, 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进行改革,丰富教学内容已经成为品德与社会学科发展的必经之路。品德与社会的学科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下也面对着极大 的教育教学挑战。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已经成为当代品德与社会课教师的攻关重点,现分析如下。

1. 重视品德与社会课堂和生活的 联系

品德与社会课堂存在的意义就是教会小学生处理生活问题最恰当的方法,比如礼貌用语、文明行为等。但是, 在传统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许多教师没有意识到品德与社会课堂对于学生现实生活的重要意义。一些品德与社会教师倾向于利用现代的教学内容指 示学生未来的生活,对未来进行憧憬, 而不是引导学生从现在做起。所以,有一些品德与社会课堂是与生活实际相脱节的。在这样的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教导之下,学生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会保持一个良好的形象,而课下则会恢复“小恶魔”的状态。因此,在未来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课堂与生活实际间的联系,缩短两者的距离, 用课堂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当下的生活。只有这样,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效率才得以真正的提高,学生行为才得以真正的改变。

2. 重视品德与社会课堂和游戏的 联系

喜欢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加强游戏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激发出小学生的学习热情, 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品德与社会知识的学习活动当中来。课堂效率的提出也得益于游戏与课本知识的结合与使用。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开展游戏,教师可以满足小学生对于学习的心理要求,使其明确教学目标, 更好地促进课堂的开展。比如在进行《在爸爸妈妈的关心下成长》这一课,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到父母对于自己的关爱,领悟父母的养育之恩,学会理解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管教行为,学会报答父母。教师就可以从小学生的游戏兴趣点出发,以角色扮演,也就是小学生经常会玩的“过家家”的游戏入手,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教育孩子的辛苦。在游戏过后,教师要进行总结,明确引导学生进行游戏的目的。让学生对自己的游戏进行反思,体会品德与社会课堂为其带来的正确引导,规范日常行为, 以便更好地学习、回报父母。

3. 重视品德与社会课堂和个性的 联系

学生的个性决定他们对于品德与社会课堂的要求与期待是不同的。因此,教师不能用单一的方法进行品德与社会教学,要综合学生对于品德与社会课堂的需求,从学生的真实需求出发, 为学生提供具有层次性的教学。从小学生的角度来讲,他们更愿意接受直观的事物,深层次的品德与社会精神不利于学生理解,也不利于其运用。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要综合学生的个性进行教学方法与内容的设置。比如在讲解《让校园更美好》的时候,对于那些性格内向又喜欢安静的学生来讲,教师可以利用陈述式的教学方法,对让校园变得更美好的方法进行讲解。“爱护校园中的一草一木,尊敬师长,热情待人, 等等,都是我们为校园增彩的行为”, 这样的陈述更利于一些学生接受。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的重要举措, 对于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提高也有积极作用。

上一篇:企业竞争知识管理下一篇:头骨标本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