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2024-09-01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效率(精选10篇)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篇1

浅谈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校时间变短,要在缩短了的时间内完成以往的教学内容,这就必须向课堂要效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提高思想认识

初中学生,甚至部分高中学生都认为地理是“副科”,普遍不重视。而且在很多农村初中没有专业的地理教师,都是其他学科教师兼职,教师也不重视地理,可想而知,地理教学会是什么样子。所以,首先得让师生们都认识到地理的重要性,教师好好教,学生好好学,让学生“想学”。

教师要告诉学生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自身包含了文科和理科,与生物、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等学科均有联系,学好地理可以提高我们的综合能力。地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用,如天气预报,地震,泥石流,全球气候变暖,环境保护等,这些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初中学生上第一节课时,教师就要向学生强调以上的两点,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是对他们自身很有用的,同时教师也要帮助学生去认识,去体会地理的价值和作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想学”。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去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一切,那么教师就必须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在新课程改革中,强调了新的师生关系——民主。教师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师生之间应该是相互尊重、赞赏的关系。只有这样的关系才是和谐的,只有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的促进教和学。有的时候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一种逆反心理,教师抓的越紧他越不肯学,他们就是不想屈服于教师的威严。所以只有师生关系变的民主了,教师不再高高在上,课堂氛围轻松,学生就会自愿去学习了。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对某事物感兴趣,他学习起来就很快,也会学得很好,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就是指学习兴趣。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学生的课堂效率就能提高不少。学习兴趣可以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教师首先得对地理感兴趣。教师对地理有兴趣,上课就会有激情,就会去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教师的情绪,行动就会感染我们的绝大多数学生。学生们听起课来就比较有精神,学习效率就会有所提高。

(二)、教师必须得有丰富的知识,这里不仅仅包括地理知识,还有其他,比如历史、化学、物理、政治等等。地理知识本来就包罗万象,我们的初中学生好奇心又比较强,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只有这样教师上课才有话讲,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听”,昏昏欲睡,课后再去背诵。这样没有活力的课堂,大多数学

生不喜欢,他们会对这样的课反感,只是被动地去接受教师讲的东西,而没有兴趣,这样学习效果也不会很好,课堂效率就比较低。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就把学生吸引过来,让他们对地理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1、借古诗文教学

古诗文,词语琅琅上口,运用古诗文,也可以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比如在讲地球自转的时,可以用“坐地曰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两句诗词形象说明了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讲天气时,可以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说明夜里下雨了,这就是很明显的天气状况,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可以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述了“一山有四季”的景观,这样的例子还很多,这里就不再多举例了。

2、巧借歌诀、谚语、顺口溜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把一些相关联的知识编成简洁明快的歌诀,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记忆也较容易,再适当引用一些民谣、谚语、顺口溜进行教学,通俗易懂,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在讲内陆地区大陆性气候特征时可以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两句话很形象地描述了内陆地区温差大的特征,在讲内蒙古高原时可以借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来描述内蒙古高原的景观特征,形象生动。在讲长江时,可以用下面的顺口溜:长江源头沱沱河,流自各拉丹东山。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入东海。宜昌湖口上中下,黄金水道六千三。这段顺口溜告诉了我们长江的源头,干流流经的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上、中、下游分界点,注入的海洋,这么多的知识点,用几句短短的话概括了,简明扼要,学生比较感兴趣,又易记忆。

3、借用谜语

中国人自古就喜欢猜谜。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些谜语可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例如在讲宇宙、天体、太阳等知识点时,可以用下面的谜语“说它多大有多大,日月星球全容纳,无人知它始和终,也没左右和上下”(宇宙),“千颗星,万颗星,北天星星数它明,有它给你指方向,夜里航行不用火”(北极星),“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工,一朝一日不见它,不是下雨就刮风”(太阳),另外,在讲中国的城市时,也可以借用下面的谜语,“一路平安”(旅顺),“船出长江口”(上海),“拆信”(开封),“空中码头”(连云港),“全面整顿”(大理)等等。这些谜语本身就很有趣味性,在教学过程适当应用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4、穿插趣味故事,利用地理漫画教学

学生,不管是小学生,初中生还是高中生,他们毕竟还是“孩子”,都有童心,都很好奇,大多喜欢听故事。如果教师整堂课讲故事,他们可高兴,可有兴趣了。但全堂讲故事也不实际,不过可以穿插一些小故事,这样可以适当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到密度流时可以引用“1944年6月英美联军的潜艇在德军的严密监控下,成功利用地中海深处的密度流,关闭发动机,借助洋流运动的水力,成功地躲过了德军的监视,实现了诺曼底登陆,成为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这则小故事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会对这个知识点产生兴趣。另外,可以适当选用一些地理漫画来辅助教学,有一些热点环境问题,如植被的破坏,环境污染等,这类题材的漫画也不少,例如在讲森林资源利用问题时,可以选用“小鸟的悲哀”这幅画,画面上,小鸟哀求:“请把我带走吧!”看过这幅画,学生就可以了解到,由于滥砍乱伐森林,森林面积在不断减少,生态环境也严重恶化,使得生存在森林中的野生动物失去了得以栖息的地方,所以小鸟恳求工人把它也带走。漫画很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利用电化教育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计算机也应用到了日常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也不是件稀罕事。

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优势,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讲高中必修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宇宙空间、地球、太阳、银河系,全部显示在学生面前,加上动画效果,让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切身体会,可以感受到宇宙的浩瀚。再比如说讲到初中聚落时,可以把世界,中国不同地区的聚落景观通过多媒体课件显示给学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通过以上这些形式各异的教学方法,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课堂效率也就跟着提高。

(四)开展地理课外活动 开展课外活动,留一些实际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课外去调查研究,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途径。比如,让学生去调查家乡河流污染情况,让他们去找出污染源,再让他们去想方法解决污染问题。学生只要认真去做了,他们就会感受到河流污染的严重性,就会有一种使命感,责任心,这样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手段,只有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爱学,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好知识。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通过教师的激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才是地理教学的真正目的。

四、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课程标准指出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可见正确的学习方法对有效掌握地理知识是很重要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地理知识内容广泛,丰富多彩,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就轻松多了。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很重要。

1、指导学生读书 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一个主要来源就是课本,所以学会读书就是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前提和途径。这里的“读书”不是简简单单地把每个字、词、句子读完,而是要真正掌握知识。所以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内容,理顺地理知识结构,搞清重点地理知识的联系和因果关系。

通过不断地进行阅读指导,最后让学生自行编制学习提纲、自制图表、自行提出问题,并力求独立得出较完善的答案。

2、指导学生读图、用图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特色,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会读图就是能够应用地图和地理知识分析地图、掌握地图的语言。比如说看到地形图就能知道这里是盆地,这里是高原等等。所谓用图,就是具备能够根据地图上的各种符号和颜色说明各种地理问题的能力。例如:当在地图上看到塔里木盆地的位置和地形时,便可说明其气候、河流、植被、农牧业、交通等大致情况。即能够把地图的各种惯用符号、颜色联系起来说明问题。

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必须掌握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图例、方向。只有掌握了这几个基本要素,才能看懂地图,这是基础。所以必须让学生识记这些基础的内容。其次,要经常把地图拿出来用,有些学生上课从来不带地理图册,根本就看轻了地图的作用。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找机会让学生来读图,例如,讲到某个城市或国家,让学生在图上指出来。尽量经常知道学生来分析地图。最后多做填图和分析地图的练习,还可以让学生自绘地理图表。如: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人口增长折线图等。

3、理论联系实际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而事实上地理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教学中要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在讲到季风气候时,可以联系我们当地的气候特征,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这个地区夏季易发生洪涝灾害。在讲到交通时,让学生来说一说,从我们

这里坐火车怎么去上海等等。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学习,这也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态度,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好方法。学生学会了如何去学习,会学了,就能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取得高效率,教师要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做好引导者、促进者,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想学、爱学、会学。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掌握知识,不是被动地区学习,有利于学生地理素养的形成,掌握对其终生有用的地理知识。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篇2

一、地理教学现状

在地理教学中,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般不会考虑到培养学生的兴趣或者调动积极性。高中地理知识内容繁杂, 课堂安排略显紧张, 因此, 教师一般会选择“不浪费时间”的课堂活动, 自己一个人从头讲到尾, 而不会顾及到与学生的交流。虽然教学速度提高了, 但这样单向的教学也使师生间的交流减少, 教师无法真正了解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自己所传授的知识。实际教学中, 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使得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 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 达不到教师预想的教学效果。

由于这种不合理的教学模式, 导致学生在课后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来消化课堂的大量内容。但是课后由于缺少正确的指导, 学生对重难点的认识容易出现错误, 因此学生在学习中会比较被动, 难以完全吸收学到的知识。

二、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对策

(一) 保证教学质量

学生对所学知识认识不足, 使得学生在串联知识点的时候容易出现问题, 无法建立正确的知识网络。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应该重新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 不能一味追求教学进度。因此, 教师教学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知识的吸收程度, 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进行重点教学, 确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都能达到高效率。

(二) 培养学生的兴趣

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 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就要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使学生产生对自发学习地理的动力。教学需要以实际生活为背景, 结合有趣的具体知识来分析书本内容。单纯书本知识的教学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学生往往只会死记硬背, 对地理知识不能灵活掌握。因此教学内容需要加强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将地理从课堂中分离出来, 这样可以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存在, 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三)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 有一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总是愿意花很多时间听自己喜欢的教师的课, 因此, 与学生关系良好的教师, 其教学也较为容易, 学生对这门课的积极性也较高。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让学生和教师增加交流, 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并且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

(四) 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不能仅仅局限于单一的教学模式, 而需要发散思维, 设定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等方面也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长期单一枯燥的教学会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并且滋生对地理学习的厌恶感。

(五)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当代教育界普遍达成了一个共识, 就是教育的目的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还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所以, 学生不仅要有课堂学习, 还需要结合实践活动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实际教学中, 要想推行这样的方法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传统教学中, 有些教师不能正确认识到实践教学的意义, 从而省略了让学生自主实践探究的环节, 导致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之间不能建立良好的衔接关系, 使得实践教学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因此, 要想推行实践教学方法, 教师就要从思想上摒弃原有的旧观念, 将实践融入到教学中, 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

(六) 完善地理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 从一定程度上说, 教学评价体系决定了教学设计的质量。目前的教学评价体系在实践教学方面是有欠缺的, 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危机处理能力、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 这些内容和成绩无关, 但是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这些内容也需要在地理教学评价体系中有所体现, 从而全方面地培养学生。

重视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 其最终目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技能。学生在发现、分析问题, 搜集、整理信息, 归纳、总结得出答案的过程中的不同表现和学生在不同环节中所展现的天赋, 都是教学评价应该了解的。另外, 合作过程中, 学生对自身能力的认识、同学之间的看法, 这些都可以在教学评价中得到体现。

总之, 在教学中, 我们广大地理教师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将地理教学做到科学高效, 从一门学科的学习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从而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的一大成功。

摘要:经过十几年的探索研究, 高中地理教学的整体模式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十多年的教育改革, 总体发展不错, 但仍有许多值得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还需要高中地理教师继续研究和反思。本文中笔者对目前地理教学中的现状进行了简单论述, 并就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希望可以对高中地理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帕孜来提.中学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1

[2].黄晓明.中学地理教学实践中的学生真实性评价[D].华中师范大学, 2008.

[3].陈锦涛.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J].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2 (06) .

[4].张宏兵.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 (教研) , 2011 (12) .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篇3

下面我主要从下几个方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一、优化课前准备

第一,指导学生预习。地理是一门十分注重与生活相结合的学科,指导学生对新课进行整体预习。例如,在講人口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在假期调查自己家族人口增长和迁移的状况,了解自己家族人口变化的特点,并试着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为学习人口的发展、分布做充分的准备。而且还要做好课前预习,每次上课前将相关的预习题留给学生,指导他们有针对性的自学,找出疑难问题。

第二,加强教师上课前的备课。地理是一门综合类学科,它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教师要钻研教材、定好目标,背诵学生该背的内容,典型例题自己先要做,及时补充专业知识。和同学科其他教师集体备课,探讨教学方法。上课时,根据各班学生实际情况和自己独有的思考充实教学的各个环节,确保上课不打无准备之仗。

根据学生基础,量身确立目标:因“材”施教也应因“才”施教,教师备课时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应给于不同的目标要求,让学生都能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喜欢地理课堂; 选取“五性”素材,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案例教学虽然不是地理教学的唯一途径,却是一条有效途径,因此材料的选取至关重要,这其中既包括文字表格素材,也包括图片视频等素材,“基础性”“典型性”“针对性”“生活性”“时代性”五性素材的选取确实不易,但是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因为盲目的选材无济于事,既浪费时间又误导学生,是教学的大忌;

设计教学活动,激励学生全心参与:生为主体,师为主导,精彩的文本设计不如精彩的活动设计,地理作为一门介于文理之间的基础学科,更需要人体多种感官的参与,因此在教学中要运用友善用脑的理念去设计一些活动,地理课堂上让学生眼观、耳听、口说、手动、脑思,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会使学生感到参与的快乐,因学而快乐,因快乐而学。

二、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采用“小组学习”、“分组讨论”、“一帮一结对子”等的授课方式,这样可以使每一节课的活动设计更加的切实可行。例如在讲述《水资源》这一节知识的时候,我要学生在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几个人一组,开放式的课堂学习,对“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句话进行分组讨论。学生便能通过观察和日常生活把水循环的意义概括出来。例如:在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时,借用一些关于酸雨、温室效应、全球沙漠化危害等的影像资料,这样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让学生对环境问题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在讲长江、黄河时关于干流、支流、和流域这些概念时,有的同学这三个概念弄不清,此时,教师不妨站在讲台上向两侧平伸胳膊,解释到:“从我的头到脚相当于河流的主干,我的两条胳膊代表了支流,我胳膊能触及到的地方那就是流域。”一个问题就这样被肢体动作和简单的几句话解决了,同时还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三、转化教师角色

高效课堂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学生是主体,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否发生变化,教师应针对这种变化提供相应的服务。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师也在成长,在新课改推进过程中,教师要用心去呵护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通过优化教学细节来营造一种足以润泽学生心灵的民主关系,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教学的过程变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在课堂上可以多用一些“你认为呢”“谁还有不同的意见”“我们一起来探索”“我们开始活动”“非常好”“太棒了”“请坐”……的话语,以此来鼓励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创设平等、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

四、认真反思教学过程

教师的反思大多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作为一名老年教师,教学反思尤其重要。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高效课堂要求很多知识让学士讨论互相学习,可是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能有些学生所谈内容大多是完全脱离了教材的内容,有些学生甚至在活动过程中趁机打逗,表面看上去很热闹,似乎每个学生都在参与活动,但实际上,教师对课堂的驾驭到底怎么样?当整个活动结束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是不是很好?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流于形式,在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实践得出结论这才是高效课堂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活动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严谨,对于活动的每一步都应该给予学生清晰地描述和指导,然后再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新课改的这一要求实际上是对老师能否掌握整体课堂教学过程、能否驾驭课堂的一个重要挑战。

五、地理课堂的最终目标

“高效课堂”要以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一堂课中做到身动、心动、神动,使每一个学生肯学、想学、会学、爱学,让每一个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地理老师变了,我们也变了,每堂地理课后,我们都会有新的收获……学习地理已不再是我们的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篇4

浅析怎样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贵州省罗甸县边阳中学付杰

【摘要】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学习地理知识,并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不断地体会和领悟其中的地理思想与地理思维方法,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素质。因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地理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习效率;素质教育;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234.86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07-0049-01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学习地理知识,并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不断地体会和领悟其中的地理思想与地理思维方法,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素质。因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地理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主导的含义是“引导事物向某个方面发展”。很多教育者对教师的主导作用都有着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安安静静的听;教师连续提问,学生胸有成竹的回答,就是发挥了主导作用。教师主导作用是扮演好一个指导者、组织者和激励者的角色,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努力程度往往是其学习效果的决定因素。因此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定期进行自我判断、自我指导、自我反应、自我观察、自我调节、自我激励以及自我评价。总之,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而是师生互动和交流的平台,是引导学生提高的场所。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所需能有机结合。也就是说教师的教育观念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的效果。

二、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创设与教学相呼应的具体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充分的体验所学知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时刻处在一个安逸的环境中,使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高速运转状态,从而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充满兴趣。构建生动的教学情境,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自己的思维方式,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最终独立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现代气息,要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与教学有关的素材及时引入课堂,以增强教学的时代性。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的创设原则,进行了以下尝试:

1.设置悬念,构建迫切学习的教学情境。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实际上是以“疑”为纽带的动态统一体系。

2.实验操作,形成手脑并用的教学情境。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动作操练直接影响着思维的发展。如在“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教学时,可请学生上讲台进行实验操作,并以学生操作获得的结论为感性材料展开教学,那么,褶皱、断层这些抽象的知识就容易理解了。

3.案例引发,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学校附近土地利用的变化过程为案例来学习城市的发展;以长江为例来学习河流的流域治理等等。

4.多媒体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这种教学方式的效率非常低,并且可以降低学生对学习所产生的兴趣,结果将对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教学质量也很难提高。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来解决这一弊端,它能将网络可储存性、大容量性、交互性、远程性和全面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适当的选择属于自己的试题进行训练和学习。它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三、开展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能力

探究式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 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其特点是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型”式学习,打破书本知识观点的束缚,让学生参与地理现象的.分析研究, 能够给予学生更开放、自由的思维空间,更易于思维创新。同时,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和综合性规律明显,更能推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对于传统“知识型”课堂教学,“探究型”教学模式更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基础知识的应用研究, 而相对减轻课堂45 分钟内课本基础知识的讲解,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四、走出课堂,注重社会实践

课堂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室,还应该让课堂中的知识传授活动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习知识,使课堂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就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而言,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因此,不但上课时要结合实际经常教学生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让学生体会到地理课程的实用性。到野外观察更是学习地理所必需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需的,有时候教室以外是我们最好的课堂。

比如学习“陆地地形”时,笔者就组织学生考察本地地形的种类和特征;讲到“环境保护”时,就组织学生到废品回收站和垃圾处理站参观,然后要求学生回校写考察报告。让学生走出校门,有利于学生了解自然、了解社会,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篇5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有所获,就要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活跃起来,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通过长期的探索,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中途径:一﹑巧设语文课堂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为此,我在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在教学《桃花源记》一文时,我播放典雅优美的古曲《春江花月夜》,学生仿佛进入到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中,不由自主的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开展分组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

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而新课标认为学生是关键,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要提高课堂效率,就要在语文课堂上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甚至可以让学生去“标新立异”、去“异想天开”,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

三、教学中相信并尊重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如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篇6

第二,展示分享一定要根据学情出发,经由小组合作学习已经解决的问题,或者比较简单、客观、不存在歧义的问题,不需要进行展示分享。这个环节以解决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为主(共性问题是由各个小组成员的个性问题汇总而成,小组通过合作学习无法解决的个性问题上升为小组的共性问题),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加强课堂教学质量。展示分享是课堂学习环节的一个重点,教师的身份定位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要作为观察者、组织者参与课堂学习,如何把握“生进师退”的时机,如何穿针引线,如何深化提升学生的展示内容,这些要素比传统课堂教学更需要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功力。当然,在课堂教学改革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应该根据学情、学科、教材,打造个性化教学,不要套用固定的模式和流程。

第三,通过制定规则,提高学生的听说质量。例如,教师可以随机提问学生,让学生重复其他人的发言内容,以此检验学生是否认真听讲,是否真正听明白了。关于说的能力,可以让学生通过提炼关键词、罗列小提纲等方法进行锻炼。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发言时间进行限定,比如提出“不能超过多少分钟”“力争简明扼要”等要求,让学生明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也是一种能力。

第四,让学习真正发生。教师要纠正“解决问题越多,课堂效率越高”的观念,一堂课的效率高低并不在于解决了多少问题,而在于生成了多少新问题,在于是否产生了思维碰撞的火花,在于学生从他人身上借鉴到多少学习方法……如果课堂时间有限,学生无法消化一部分内容,教师也要尽量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后继续研究学习。

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课堂效率 篇7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长期以来,地理课没有受到学校、学生的重视,不受重视的结果之一就是学习的质量大打折扣。要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此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一旦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他就会奋力去追求和探索。同理,只要学生对地理产生极大的兴趣,就会成为他们学习地理的内在动力。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既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

在地理课的教学过程中,从本质上看,是要通过教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因此,这就需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兴趣。在情境中动情,在情境中共鸣,潜意识地进入学习状态,形成一种“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的境界,从而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那么作为教师,一方面,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包括文字部分和图表部分)充分而深刻地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兴趣点,从而加以利用;另一方面,必须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与学生可以看到的、得到的联系起来,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地理知识的丰富多彩性。

二、依靠精彩的讲解吸引学生

精彩的讲解会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很好地掌握地理知识,达到教学目的。那么,精彩的讲解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或者说如何才能做到精彩?

1. 通过语言艺术调动学生的“神”。

课堂教学最忌讳平铺直叙,一个音调讲到底,教师被动地讲,学生被动地学,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逐渐被催眠,教师也无心再讲,结果是恶性循环。我们的教学要打破这一循环,要从讲课语言上下工夫。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地理这一学科涉及门类较多,知识跨度较大,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语言素质和修养。此外,地理教学除了语言要具备科学性、思想性、目的性,还要注意语言美,因为美的语言能给予人以深刻的印象。作为地理教师必须要掌握这门语言艺术。

2. 利用多媒体提升教学效果。

在地理课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以其信息量大、简洁灵活、动态感强、传递迅速、形象直观、声画皆备等特点被广大地理教师所采用。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处理好地理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有利于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也加强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多媒体技术对地理学科而言,它不仅使地理学科丰富生动的特点得到直观的体现,而且能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地理理论和地理内容,对实际的教学工作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3. 巧妙地设置疑问,以疑激趣。

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使学生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再激励他们去积极寻求解答,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渗透多元教育,提高素质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素质教育涉及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必须把素质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当中去,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方式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那么,在地理课教学中渗透多元教育就是应有之义。

在地理课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地理与美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前者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变化规律及人地关系的学科,后者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表达美的兴趣和能力的手段。两者乍看起来关系不大,但实际上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地理学科虽然比一般学科更重于理性,以说理为主,但一味追求理性的东西,会把课堂变成死气沉沉、枯燥乏味的一潭死水。要让地理教学过程变成一泉活水,必须注入美的情感,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在接受理性观念的同时,能感受美,获得丰富的美感,使地理教学成为一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活动。

在地理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地理课程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内容。祖国的大好河山,可以激发学生的强烈爱国情感;生态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人心,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加速现代化进程等。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开展不同的活动进行渗透教学。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地理教学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看法;要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适宜的条件,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特别是野外实践考察,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篇8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师生互动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地理老师一定要在深钻教材上下功夫,在课前针对知识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问题要恰当、科学、严谨,有启发性和思考价值,难易要适中,接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如,在一次公开课中教师讲的内容是“长江流域地区”,当讲到长江流域地区覆盖的范围时,老师问“长江支流流经哪些行政区?”这个问题设计太难,缺乏梯度,问题离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和思维阈限太远,学生摸不着底,所以学生在看了4、5分钟地图之后仍是回答不出来。另外,在提问时要注意把握好时机和技巧。有的先“提”后“问”,即先点名,然后再出示问题;有的“问”与“提”几乎同步,不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等。

善于倾听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课堂上,教师要耐心倾听,往往会捕捉到学生精彩的回答瞬间。但是在大多数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师拒听、枉听的现象。如课堂上,有学生正滔滔不绝地回答问题,教师突然说:“坐下吧!”即是拒听。教师心中的答案早已框定,让学生回答问题,一旦学生回答不出其框定的答案,就不断提问,直至达到,这种看似认真“倾听”,但实际上只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现象就是“枉听”。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理解,发现学生答问中的闪光点,并予以充分的肯定,才能倾听到学生的真实想法,这样才能倾听到孩子更多的话语;热情参与,正确倾听,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向有效。

二、熟练运用教具,提高课堂生趣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用到多种直观的教具来有效地辅助课堂教学。其中地图是最重要的一种,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能以无声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课文内容,能以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丰富多彩的地图,在色彩上极大地吸引了学生,有效地丰富了地理课堂教学,让学生从干巴巴的文字中跳出来,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其次图文转换能力也是地理学科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较高要求,其本质是学生基础知识与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反映。实现图文转化这一能力的跨越,学生基本能达到“会学”的境界。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便于操作的、实用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激情感染学生,师生共同进步

这里的“激情”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的表情、声音和情绪等整体状态都处在一个最佳的水平。这些因素将直接给学生以知觉刺激,对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直接影响。它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高涨的学习热情,能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让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使学习活动进入高效的快车道;相反,也会使学生情绪低落,学习被动,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或开小差,学习效率低下,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自然也根本谈不上有效的师生互动了。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过程,同时也是师生和生生情感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这种交流只有使参与者精力充沛、拥有较高的兴趣,才能使参与者产生不竭的动力,才能使交流合作获得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师们在上课前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以饱满的热情走进教室,满脸笑容走向讲台,以积极向上的情绪感染学生,带给学生阳光一样的感觉。调整自己的讲话的语气,配合富有吸引力的肢体语言,将为课堂学习和交流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四、运用激励评价,及时反馈情况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和带有明确指向性的评价理念: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就地理学科来说,很多学生存在不够重视、厌学等现象,所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恰当运用激励性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寻找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和表扬。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学习才更能深化、深入。

运用激励性评价必须客观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也才有益于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漫不经心的表扬或者没有价值的表扬则往往被学生忽略或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无论过程、方法还是探究成果都给予客观的评价,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等多种形式手段及时反馈学生在一个阶段或一堂课上的表现情况,做得好的及时肯定表扬,做得不好的及时指出,鼓励他及时改进,并明确努力的方向,这样使每一位学生都感觉自己在不断前进,都有希望,学习的兴趣才可能持久。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9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赵永忠

2010/1/8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以传授学生知识。由于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学生不仅主科课程安排的满满的,甚至很多的素质教育课如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也被占用,还有一些家庭条件好的还要给学生课外补补课,这无形当中就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的自由活动时间变少了。如何在减负的情势下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本人觉得我们应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完成适量有效的作业,尽量不占用学生课外的时间。现对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谈一谈自己一些浅显的看法。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除了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还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不断探究和寻找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下面我来具体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了,学生自然就愿意听你讲课了,这时课堂的教学效果肯定好。如果学生都不愿意听您的课,即使你讲得再好,教学的效果还是会大打折扣的。所以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爱学生并能够理解学生。特别是平时要给学生关心,多了解他们的一些需要。在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时必须要做到公平公正、不偏不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觉得老师是可以值得信任的,而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也会大大的提高。平时在班级的时候要多注意细心地观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时要及时地找学生谈心。如学生家庭出现矛盾时,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学生的情绪往往会出现波动,这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疏导。教学当中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班主任所教的这门学科往往是学生各门学科当中学得最好了,也许就是因为班主任和学生相处时间比其它老师长,班主任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与学生之间建立了比较好的师生关系。

二、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并信任他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当中,只有做到尊重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学生也才会信任老师。在处理学生之间的一些问题时,要掌握一个”度”,千万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要尽可能地保护他们的自尊,要知道学生犯错误应该是正常的事情。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 4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兴趣浓了,学习也会变得很轻松。在课堂之前复习旧知识中引出新知识或者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把问题一下子抛到学生面前,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学习的需要,问题的提出要以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为前提,使其充分感受到身边其实存在着物理,引起学生想要解决问题的冲动。例如:在《物体的浮与沉》一节,要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我们可以先提出问题:“浸没在水中的乒乓球为什么上浮,而浸在水中的铁块为什么下沉?”学生讨论后有的认为是乒乓球轻,而铁块重的原故,这时教师可以拿一个重的乒乓球和一个小的铁块放到水中,结果出乎大家意料,接着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哪些物体是上浮的,哪些物体是下沉的?怎么使上浮的物体下沉以及怎么使下沉的物体上浮,从而搞清物体的浮沉条件。

在课堂上要使学生能够对学习物理感兴趣,除了教师的语言艺术以及亲和力以外,教师的提问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问的语言简洁明了,能够扣人心弦,能够让学生去积极思考,能够让学生想出问题的答案,我认为就是好的问题。如果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没有一点反应,都不知道答案,这就是一个不好的问题。

三、优化实验探究过程,提高课堂实效

在物理教材中有大量的实验探究活动,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活动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不是所有的实验我们都是去认真地准备,然后让学生去实际做一做,亲身体验物体探究的过程。有的时候为了节约时间,我们会把学生实验改为演示实验,有些对实验结论的得出影响不大的实验干脆就在课堂上说一说,虽然所讲的知识学生也懂了,但学生缺少了实验探究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是不能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我们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学习者自身的经验和和自我发展,教师要为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即实验探究活动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结论的隐蔽性,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实验有更多的探究活动,真正使新的教学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对于教材中的每一个实验活动,我们都要认真地准备,并且要根据本地区学生的特点优化教学过程,使探究活动充分发挥作用。如果我们认真地准备每一个

/ 4

实验过程,让学生去亲身体验,学生也会对于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切实的提高课堂效率。

四、精心设计课堂练习题,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40分钟教师不能从头讲到尾,这样学生学习会感觉很累。如果教师安排10到15分钟的练习,效果会比较好。一堂好的课巩固练习也是非常重要的,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练习可以在复习旧知的时候安排,也可以安排在讲课的时候,还可以在讲课结束以后安排。练习要精心设计并选择一些典型例题,并让学生当堂检测。从练习中可以反映学生本节课学习的效果,从而进行适当的调整,并及时地进行矫正教学。

五、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优化教学过程

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物理这门学科来说有很大的帮助,因为物理这门学科属于科学的范畴,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实验可以通过电脑来模拟,有利于学生理解实验结论。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一节中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学生除可以通过实验操作得到结论,还可以在电脑上通过拖动蜡烛的位置来了解成像的规律,学生对于这样的活动也比较感兴趣,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多媒体课件的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素材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生动地展示物理这门学科的特色,使学生学习不感到枯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遵循教学的原则,更新新课标提出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探索,通过在教学一线不断实践,来丰富自己的教育理论,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效率得到切实的提高。

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篇10

许 071114 数学与应用数学

课堂教学是指教师按照预定的教学方案,在给定的时空里,运用一定传授理论、技能、手段和方法,对一个班级或几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一定内容的讲授、谈话、辅导答疑操作示范训练技能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学校里,课堂教学是当今我国主要得教学组织形式,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得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渠道。数学教学在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更应该有其丰富的内容和真正的实效性。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实践进一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研究、探索教材,领悟新课程标准,一切以学生为本,一切以学生发展为目标,提高自身的数学专业素质、教育科学素质,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的效率。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的价值与作用受到公众的广泛注意。数字化的社会呼唤着优质的数学教育,新的教学模式不断产生,学生为主体的局面逐步形成,教师角色得到新的定位,“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形象获得新的理解,“创新”思想将溶入教师的血液之中。怎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成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成为一名负责人的教师,提高教学效率。

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老师给学生传授的知识首先必须是科学的,否则就会误人子弟。传授知识的科学性必须体现实际,符合客观规律。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备课不光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就是指应该把握教材,明确目的,联系学习实际,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教学设计抓住思维的主线,教具准备充分,板书设计清晰。例如:教学“组合图形”时,可让学生自制七巧板等学具,课上用来拼一拼、量一量、算一算。抓住求“面积和”、“面积差”展开教学。

2、联系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每一节课都有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教师要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最常用得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和实习作业法。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例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得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得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得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各种教学方法得运用,都是为一定得教学任务服务的。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易于接受,就会受到良好得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没有最好的教学方法,只有最适合的,因此,提高教学方法就是要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基础知识水平应采取相应措施。

首先,把趣味归还到学习中,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味数学的乐趣,在探索中获得成就感。老师创设问题情景并交给学生一些学习材料(实物材料、文字材料),让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将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扩展;而以学生为主体围绕教师的精心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自主参与研讨,体现讨论有中心,探究有重点,参与意识强,发散程度高,使学生认识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则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另外创设情景,提供事实、激发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对事物进行有序地定性研究,发现特征和规律,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质疑能力越强,思维就越活跃,也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是在学生的奇思妙想中产生的,只有有了问题,才会积极地去探索,才能打开学生的思维。)从而能更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标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创设情境,营造气氛,让学生乐于提问,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问题,因势利导,引领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寻求数学的乐趣。

其次,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增强数学的趣味性及应用性。教学大纲中指出,“在教学中,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和其它学科的实际问题出发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必要的逻辑推理,得出数学概念和规律”。能结合课题内容,注意从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引出问题或者从具体数学事例的考察中提出问题,或在教学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有很大作用。如果善于观察,我们能找出很多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引人课堂。我们提出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逐步概括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再回到实践中去应用,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命题的能力。

再次,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数学教学中发挥计算机技术的最大作用,更进一步挖掘数学的趣味性。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得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其显著的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深讲、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计算机引入数学课之后,计算机手段与传统教学完美的结合显得十分重要。不是计算机用的越多就越好,计算机作为有效的辅助认知工具是为教学服务的,要把它用的恰到好处。传统教学的优势应该保留,如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等。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计算机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把数学课堂气氛充分的调动起来!

最后,教师的责任心是教师提高教学方法的动力。在教学工作中,处于主导作用的教师具有责任心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应该做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人类任何社会活动总是有意识,有目的地朝着某个方向进行,同样课堂教学活动也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急学生之急,想学生之想,依据学生得认识结构和知识水平,制定贴切学生,切合实际的课堂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课的教学都要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得。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将这些内容简短地提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课堂教学中,教师随时会得到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师应采取措施,及时调节,或评讲,或回授,或纠错,教师更应该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好地组织下一课的教学。教师完成课堂教学后,也应该通过观察反馈来改进教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运用教学手段与发展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关系,如果因用某种教学手段,取代了使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则不可取。相反,若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而运用必要的教学手段,便应充分地运用。教师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改进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做为教师应该有责任努力做好自己,改进教学方法,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教学任务,完成教学目的,并且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将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抓住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心理特征。课堂教学要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合理分配时间,学习内容、呈现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然后创设情境,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主动探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个性,注意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使课堂教学更加活跃。

上一篇:弟子规 诵读 讲话下一篇:什么是佛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