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 诵读 讲话(共16篇)
弟子规 诵读 讲话 篇1
《弟子规》诵读展示上的讲话
紫金山街小学
邢好丽
同学们,《弟子规》是我们的生活规范,它依据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我们怎样为人处世, “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 仁慈的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首先应该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我们的学校也是一个大家庭,和同学们交往时要平等友爱,团结互助。学习《弟子规》,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我们的世界才会更和谐。
同学们,我要提一个问题,请你们告诉我答案是什么。下列两种情况,哪一种情况老师感到更高兴:
1、你们的家庭作业得了100分;
2、你们做作业从不拖拉,养成了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作业的习惯。我想告诉你们,答案是2。为什么呢?难道得了100分还不值得高兴吗?得了100分当然很好,但是,老师教育你们的目的不是让你们每人都得100分,而是让你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品德习惯。100分只能说明当前的知识你掌握的很好,而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则可以让你受用一辈子,让你们面对每次的作业和任务的时候,都能够认真面对,负责任地把学习和工作做好,如果你们在实小六年的学习中,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老师们才真正感到欣慰,因为老师们完成了教育你们的任务,而你们也圆满完成了学习的任务。今天我们举行全校《弟子规》诵读比赛,实际上就是想要通过这个活动,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习惯,什么是错误的习惯,怎样养成正确的习惯,怎样改掉错误的习惯。
最后,我希望大家明白,这次比赛仅仅是学习弟子规活动的一个开端,学习弟子规,实践弟子规是我们紫金山街小学学生的必修课,一年级要学,六年级还要学。学了以后,一定要规范我们的行为,只能记住弟子规的原话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按照弟子规的要求,形成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习惯,这才是我们的目的,这样的学生,才不愧为我们紫金山街小学的学生。
弟子规 诵读 讲话 篇2
一、多种教学形式,理解体验《弟子规》的内容
1.结 合教学活动
根据大班幼儿的思维主要依据具体事物的形象和对它们进行联想这一特点,我把要教授的《弟子规》中的相应部分结合图画编成一个个小故事讲给幼儿听。当孩子听得懂小故事和明白老师解说的各种现象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高了,学习能力增强了,记忆效果也显著了。每周一教授一个新内容,其余时间把已经学过的部分适当复习,这样幼儿就不容易忘记。
2.观 看卡通动画
动画片是幼儿熟悉喜爱的,每天下午的小点心后,我都会播放《弟子规》的卡通小故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每次活动我都力求有声有色,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弟子规》,在潜移默化中将《弟子规》的精髓印在脑海里,让孩子们仔细慢慢地吸收它,充实自己。
3.朗 诵接龙比赛
枯燥无味的说教,对于成年人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更别说是5、6岁的大班孩子。为了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接受《弟子规》文化的熏陶,我根据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朗诵接龙比赛。男女生分为两队接龙,或师幼接龙,顺利接龙成功的一队可以获得大苹果奖励, 提高孩子们学习积极性,也增添了乐趣。
4.评 比文明宝贝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 ,让孩子们学会自主探究。在我的课题研究中,这一点得到了良好的体现。大班孩子已经有了判断对错的能力,我充分发挥他们的这一能力,并结合幼儿爱说、爱表现自己的这一特点,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充分领略《弟子规》的要点,每周评选出文明宝贝。
二、联系生活实际,渗透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幼儿园班级日常生活中的规则,行为习惯包括很多内容,如礼仪教育、劳动、日常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良好的日常习惯与生活方式包括行、坐、卧的日常行为举止和言谈的把握程度,对待衣食住行的态度和整洁化等要求。
1.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在一次家园联系单上,子涵的妈妈写着:我家宝宝不爱刷牙,吃饭前也不洗手,希望老师能帮我们教育教育孩子。
其实在幼儿园里, 大家从小班就养成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习惯,都能做到饭后漱口、饭前便后洗手等。但是回到从小生活的家里,这些行为习惯很容易被搁置。我结合健康领域的相关内容,与孩子们开展了一次故事会。故事中健健小朋友起床了不漱口,饭前便后也不爱洗手,最后只能到医生阿姨那里去拔牙,看肚子疼的毛病。故事讲完之后我问孩子们:健健为什么会到医院去?他以后会怎么做呢?在讲故事的时候,我特意观察子涵的表现,他听得很认真,但慢慢就低下了头,应该是联想到自己在家的表现有点不好意思了。
在活动的最后,我请孩子们一起诵读《弟子规》的相关内容: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并将这几句用简笔画表现出来放在语言区,让孩子们时时都能看到,提醒自己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2.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随着国家放宽二胎政策,整个中国迈入“二胎潮”。对于大班这些已经有点懂事的孩子们来说, 突然有个弟弟妹妹会给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
我班有一个很聪慧的女孩子叫海林, 她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娇娇女, 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等方面, 都比同龄孩子出色。可升入大班的半年里我发现她总是闷闷不乐的,家长开放的时候她妈妈说,因为有了小弟弟。弟弟的出生在她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所以海林对弟弟充满敌视,嫌弟弟吵,不爱理爸爸妈妈。在学习弟子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时候,我特意花了一定时间来解释,并结合绘本故事《我又有了一个弟弟》引导幼儿理解兄弟姐妹在一起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要学会谦让弟弟妹妹。
谦让不仅表现在对自己的弟弟妹妹方面, 还有很多小朋友是独生子女,他们习惯自己是唯一,遇到问题时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特别在做客过程中,孩子们之间很容易发生争抢行为,导致不欢而散。我选择绘本故事《做客真麻烦》,让孩子们学习怎样才能做到文明做客,包容谦让其他好朋友。
三、家园共同合作,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家长反映孩子在家比较任性,依赖性强。在幼儿园里已养成良好文明的行为习惯到了家里被淡化,甚至被废止。甚至有个别幼儿不会使用礼貌用语,见到长辈,直呼其名。因为种种现象,我们不得不重视幼儿文明礼让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家长也意识到这点。班级利用家园共育、家校路路通等一系列活动,将孩子的情况、学习的《弟子规》的内容通过家校路路通发给家长, 在班级网站和班级门口提供培养孩子文明礼让行为习惯的指导方法。在这学期家长积极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在家也与孩子一起学习《弟子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就是养成习惯。说文解字中说:教,就是上行下效;育,就是教人从善。养成教育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对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知识需要道德的引导,良好品格的养成更是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摘要:《弟子规》是清代学者李毓秀撰辑的著名儿童启蒙读物。它以学规、学则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学习和品德修养方面的指导,曾被誉为“开蒙养正之最上乘”的读物,对后世产生了普遍而深远的影响,特别其中养成教育思想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诵读《弟子规》 促进养成教育 篇3
《弟子规》是一本操作性很强的经典读物。它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礼物。它短小精悍,三字一句,两字一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它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它以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我们师生。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诵读过程中,思想、行为、习惯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都发生了很多变化。
一、诵读《弟子规》,学生在家庭里孝顺懂事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长的掌上明珠,甚至几个老人宠着一个孩子。绝大多数在“众星捧月”的氛围里成长,往往自我意识过强。我在向同学讲述《弟子规》中的内容时,注重了其中的伦理道德、礼仪风范对孩子的熏陶,从实际生活入手联系书中内容,让孩子知道在家里,在父母面前他们应该怎样做。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都想做父母喜欢的孩子,所以他们越来越喜欢《弟子规》的内容,指导了他们的言行。孩子变得知礼懂礼,心胸宽广,尊老爱幼了。听到家长们一句句热情洋溢的肺腑之言,感受学生的点滴变化,懂事可爱的面孔让我看到了更加美好的未来。
二、诵读《弟子规》,学生在集体中宽容团结
自从学校开始学习《弟子规》以后,取其精华,联系生活实际,解决了不少学生思想上的问题。比如从生活小节入手,教会孩子如何才能有良好健康的行为习惯、儒雅大方的仪容举止、稳重服人的话语言谈,以培养他们严谨、诚信的生活态度;使孩子懂得对人要宽和,待人要慈爱,要以理服人而不能强加于人,更不可自私自利、妄自尊大、爱富嫌贫、喜新厌旧,以培养他们一颗仁爱之心。一段时间的学习,孩子们良好的习惯渐渐自觉养成,他们有了评判对错的标准。一些细节之处就可以看到他们的改变。比如:看到老师主动问好,侧身让路,老师发本薄双手接过;关心老师,乐于帮助老师处理一些班级中的事务;同学之间能够互相宽容,谦让有礼,很少为了一件小事争吵不休了;孩子们不比吃穿,却在学习方面勇于竞争,班级里形成了积极向上乐观团结的好风气。告状声音越来越少,孩子们想到的是我应该怎样做,而不是我不应该这样做。
三、诵读《弟子规》,学生在学习上快乐得法
《弟子规》循循善诱,使孩子懂得读书要专心、用功,要坚持到底、勤做笔记、不懂就问,不要见异思迁,同时还要保持学习环境的干净与整洁,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班的学生虽然才是小学二年级,可是他们在学习上已经拥有很多好的习惯。如善于发现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合作学习的习惯,不耻下问的习惯,善于总结的习惯。敢于表达的习惯等等等。
我们学校把诵读经典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对于师生都有益处。背诵《弟子规》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学贵力行”,学一句我们就做一句,实践一句。把圣人的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有些影响是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但是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弟子规》诵读串联词 篇4
【开始语】: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女)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合)下午好!
(男)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国学经典经久不衰,(女)中华经典《弟子规》便是镶嵌在传统文化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男)《弟子规》是人们的生活规范,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
具体列述了学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女)今天,我们共读中华经典,聆听古诗书韵。(男)今天,我们诵读千古美文,传承华夏文明。(合)请欣赏我们四年级四班带来的《弟子规》诵读表演
【结束语】
女;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男;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女;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液中流淌 男;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全班合;谨记圣训,传承美德
弟子规诵读表演资料 篇5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经典诵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外来文化急剧入侵我国,校园文化也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意义重大。我校根据市县两级教育局的指示,在校园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学习,使中华经典诵读出现在每个班级,让每个学生都把经典诵读当成一种乐趣。这次的弟子规诵读表演就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的。
因为受演出时间的限制我们这次演出诵读了弟子规的总序和入则孝两部分,虽然不是很长,但使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参加这次演出的学生是二年级的七名女生,她们的年龄适合这种情景剧的表演,不会因为年龄太小而怯场,也不会因为年龄太大而显的羞涩。她们的表演活泼可爱,大方得体。
本次表演形式多样,清新,有领诵,吟唱,齐诵,接龙诵等多种诵读方式,在诵读中,加入了很多贴近孩子们游戏的情景,使表演富有生活气息,就像是几个孩子在闲暇时,在嬉戏时诵读弟子规。
弟子规诵读新闻报道 篇6
----吾山小学举行《弟子规》诵读比赛
李志信 王安平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为了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全面检测学生读背《弟子规》的熟练程度,激发学生读背《弟子规》的浓厚兴趣,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11月7日下午,吾山小学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弟子规》诵读比赛。校领导和全体师生参加了活动。
活动中学生们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吟诵,让人充分领略到了国学经典的艺术魅力,也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普遍好评。
通过举行比赛,学生们受到了中华文化经典的熏陶,同时在能熟练背诵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不仅懂得了常规的礼仪、懂得了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浅谈《弟子规》与班级管理 篇7
一、背诵《弟子规》,育班级文化之根
小学生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如何在这张纯净的白纸上,彩绘出最优美的底案呢?俗语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习首重立志,所谓“学贵立志”。所以,第一节课我和所有的孩子共同立了一个志向,即“诵读弟子规,做谦谦君子”。怎样的人能称为君子呢?让我们一起去学习《弟子规》,它会让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先背诵《弟子规》的第一章节入则孝,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利用中午时间指导学生认真背诵,与此同时,我们规定每个语文早读前5分钟,全班起立齐诵《弟子规》。通过《弟子规》的反复诵读、吟咏、背诵,同学们思想上都能接受古圣先贤的谆谆教导。很多孩子在家里的“小皇帝”,现在也开始懂得尊重父母。学了《弟子规》后,一些孩子能用里面“话说多,不如少”这一条规定要求自己;有的同学以前对父母不是很孝顺,能用“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来反省自身。虽然并不是每一个学生接触了《弟子规》之后,都能做的很好,但是都有所改变。
二、内化《弟子规》,让心正促行端
何为“内化”,“内化”就是让学生从思想上从内心懂得《弟子规》所阐述的道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深刻理解《弟子规》。因为是一年级的孩子,所以每读一小段,我就认真地讲解,并且每天分享一个《弟子规》小故事。当我们背诵了“冬则温,夏则清”时,我给他们讲《黄香温席》的故事,当孩子读到“居有常,业无变”时,我就讲解《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在班级管理中不断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向学生灌输“道德”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内心上有对“君子”的理解和向往,使学生在对《弟子规》的学习中明白懂“孝弟”“敬老尊贤”“谨而信”“泛爱”的重要性,让这些成为他们心灵中永恒闪耀的启明星,指引他们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热爱班级。以至使由心而发的“道德”成为他们终生的追求。这样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也有了依据,以“弟子规”的标准强化管理,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逐步走上思想形式的正轨,这样既强化了管理的合理性,同时使学生受益终生。
三、践行《弟子规》,做谦谦君子
虽然有了《弟子规》这样一套行为准则,学生也懂得要做一个怎样的人,但由于年龄小,自我约束力比较差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对学生提出一些严格细致的要求,如进门喊“报告”,不走后门,与老师接送东西用双手等。对坐、立、行走的姿势也有明确要求,起坐无声。每天早上的师生第一次见面,要求的“路遇长,即趋揖。”
同时,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要求,凡事必须从自己做起,率先垂范,既所谓“修之于身,其德及真”,用班主任自己的实际行动垂范于学生,榜样于学生心中。如每次上课问候时,我也都用《弟子规》里面的要求还以90度鞠躬或者表示赞扬。这样一种师生交流的方式虽然看似有些陈旧古板,但是自我感觉这鞠躬鞠下去的是身体,躬下去的却是谦卑和尊重。于鞠躬者自己而言,虚怀若谷态度温和受人尊重;于被鞠躬者而言,心情舒畅满足感激胸怀仁慈。长此以往,在潜移默化中,不仅形成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精神面貌。促进学生向心力的产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对一些屡教不改的同学我先对他仔细观察,了解其心性,以合理的输导在配合以硬性的制度,绝不能因为班主任的工作失误,破坏了班级的整体管理或损伤了学生的内心。比如让他罚抄《弟子规》,并和他一起找到原因,共同反思。在我的深耕细耘下,我班的学生思想上有了很大的变化,打架的同学少了,乱丢乱抛的现象少了。
当我们全班已经都能熟练地背诵《弟子规》全文了,我也有意识的搞一些班级主题活动,如母亲节,开展“知恩报恩,心动行动”;针对一些打架现象开展“见人善,即思齐”的故事会。有时组织学生看于丹教授主讲的《交友之道》及袁了凡的《了凡四训》等经典视频。看完之后,我们师生一起评点讨论,并且一起互相解疑答惑。
为学与做人,做人乃是第一要义。教学生学做人,学做真人,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让我们扎根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土壤中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建设民族的精神的家园。
摘要:首先,讲解《弟子规》故事,让学生明白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怎样做,育班级文化之根。其次,是内化《弟子规》,用《弟子规》净化学生心灵。最后,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践行《弟子规》。从而让学生成为一个谦谦君子。
弟子规诵读新闻报道 篇8
----新嘉中学《弟子规》诵读比赛报道
本报讯(校园记者孙新艳)“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为了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全面检测学生读背《弟子规》的熟练程度,激发学生读背《弟子规》的浓厚兴趣,11月30日,新嘉中学初二级部在多媒体教室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弟子规》诵读比赛。校领导和全体初二师生参加了活动。
比赛采取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以抽签的方法每班最终选出三个小组代表全班上台表演。活动中学生们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吟诵,让人充分领略到了国学经典的艺术魅力,也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教师和学生。
通过举行比赛,学生们受到了中华文化经典的熏陶,同时在能熟练背诵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不仅懂得了常规的礼仪、懂得了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诵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9
现在的小学生,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匪浅。
《弟子规》中的德育观研究 篇10
关键词:弟子规,德育观,孝悌,诚信
《 弟子规》 原名《 训蒙文》 ,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 后经贾存仁修订改编而成为《 弟子规》 ,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之一,其影响与重要性仅次于《 三字经》 。 《 弟子规》 内容采用《 论语· 学而》 篇中的第六条:“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154全文共360句,1080字,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文体方式编撰而成,因而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极富音乐性。 从《 总叙》 、《 入则孝》 、《 出则弟》 、《 谨》 、《 信》 、《 泛爱众》 、《 亲仁》 和《 余力学文》 八个部分加以阐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 弟子规》 就是教导我们如果做人处事,虽然成书年代较远,并且其思想主要取自封建社会,但其中蕴含的道德教育思想在今天的社会仍然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深刻的启发意义[2]97。
一、重孝悌的家庭伦理教育
中国传统的重要道德规范之一便是孝悌。 所谓“ 孝”,指孝顺父母,“ 悌”, 指尊敬兄长。 孝悌是适应古代宗法等级制度而提出的,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把孝悌推崇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如“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强调孝悌可以使人们形成服从统治者的习惯,防止被统治者犯上作乱。“ 百善孝为先”在《 弟子规·总叙》 中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将孝悌摆在德育的首位,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可见其地位的突出[3]187。
《 入则孝》 这是学生主修的第一门课 。 入指的是在家 ,即在家要孝顺父母。 心里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如果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孝顺了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 为人子女怎样做到“ 孝”,最重要的是要听从父母的教诲, “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孝经》 中也云:“ 夫孝,得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要尽心服侍和奉养父母。《 出则弟》这是学生主修的第二门课。 出指出了家门在社会中,指兄弟之间的关系,就是在社会上要能够顺从长上,能奉侍兄长,和睦相处。 在血缘关系中,除了父母与子女关系之外,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是最亲近的了。 在封建社会时代,和睦的兄弟关系直接影响到整个家庭的幸福与安定,足见对“ 悌”的重视。 现在实行计划生育以后,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虽然没有直接的手足之情, 但是“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可以将兄弟的概念推广到同学、朋友,这是“ 悌”的扩展和延伸[4]98。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元素, 家庭的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而家庭是以亲情关系的和谐来维系的,因此,可以说,亲情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和起点, 只有家庭教育打好基础,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才能更进一步发挥作用。 而现在的家庭教育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如关于子女赡养父母的问题,出现了子女抛弃父母或置年迈的父母不顾,把他们送到敬老院, 成为孤苦老人,或者与父母远隔异地,仅仅是给予物质上的资助,而多年不去看望老人。 他们以为物质上的给予就是对父母多年来养育之恩的回报,而实际上,这些远远不能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也许,年迈的父母最大的心愿并不是子女每个月给他们多少生活费, 而是在自己耄耋之年,子女能陪在自己的身边,如此安享晚年。 另外一种现象就是夫妻关系不和,离婚率高;兄弟之间不和睦等等现象。 家庭意识的淡化,使目前的伦理亲情令人担忧。《 弟子规》对于今天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有一系列针对家庭问题的思想借鉴[5]154。
二、注重品行教育
注重培养个人完美的品格。传统道德文化在不断的实践中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道德规范,主要包括仁、恕、忠、孝、诚、信、礼、义、廉、 耻等思想内容,涉及伦理道德,对今天的我们培养完美的人格依旧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1.人际交往。 诚实守信是人际交往的重要信条。《 信》 是学生主修的第四门课。 信是指言语上要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阶梯的第一步。人无信则不立。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言行一致, 表里如一。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华夏民族最崇尚的品质,已传承数千年。 朋友之间的交往,只有做到言而有信,才能够朋友信之,推心置腹,否则,朋友之间充满虚伪与欺骗,那么就无法得到真正的友情。 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因此,与朋友之间的交往,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信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就不要随便答应。 此外,《 弟子规》还教导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以相互指正缺点与学习对方优点而共同进步的。“ 见人善, 则思齐“”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正如孔子所言“: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2.行为习惯。 良好的习惯对个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细节决定成败,即便是用餐、行走、就座等,都要做到尊老爱幼,谦虚礼让,这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弟子规》在《 谨》一章中教导我们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一是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朝早起, 夜眠迟。 老易至,惜此时”,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对健康有益,珍惜美好时光。岁月不待人,青春要珍惜。现在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与电视,荒废了美好读书时光,应以此自省。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因此要珍惜光阴,爱惜时间。第二是饮食起居方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早晨起来务必洗脸刷牙,如此便能精神倍爽,大小便后务必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才能确保健康。 关于饮食方面“,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日常饮食中不能挑食也不可偏食,多吃蔬果,常吃八分饱,不要过量,以免危害健康,要使学生从小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明白农民伯伯种田的辛苦,明勤俭之道。第三是衣着方面宜朴素舒适。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很多攀比现象,如衣服讲名牌,手表讲名牌等等,这都是一种虚荣心理的表现,其实,一个人不要求穿的多么奢侈,但一定要整洁干净,符合自己的经济条件,这样也会给人一种十分舒适的感觉,正如“ 冠必正,钮必结”“、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
三、重实践的文化知识教育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儿童天真未泯之时,最容易教育,也最需要教导。《 余力学文》一章是说,除了主修的其他六门课外,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要好好地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这是辅修的课。 也就是说,我们能够做到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之后,如果还有时间就要学习古文经典。 实际上,道德教育与文化知识的传播同等重要,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实际上是道出了知识文化与德性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如果所学的知识不实践力行,一味读死书,容易养成华而不实的习性,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 但另一方面,如果只是一味地做,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着自己的偏见行事,这样一来就会蒙蔽了真理,也是不对的。正如孔子所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育理念中,德智体美劳,德育为先,正是对德性的重视,有了德性的正确指导,知识和文化才能更好地为自身和社会服务。 关于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知性合一,将学问上的研究与探索投入实践,身体力行。 现在社会有些学习成绩特别优异的学生,但是在德性方面却做得不够好,仗着自己的优异成绩而瞧不起学习成绩稍差者, 这就是没有将德育与知识很好结合的一个例子。 因此,学校教育一定要重视从小培养学生德育与知识并重的意识,如此才能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用之人。
四、社会公德教育
《 泛爱众》 是学生主修的第五门课。 泛爱就是博爱,就是与他人在一起相处,要讲平等博爱,爱人者,人恒爱之。“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这与佛教所谓的大爱有相同之处,同是天地万物所生,应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 “ 道人善 ,即是善 ,扬人恶 ,即是恶 ”,“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以德报德,以德报怨,要常记住他人的恩惠,要时刻惦念着回报,而对于他人的私怨要释怀。“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 当今社会,如何使社会公德观深入每一个民众之心依然是重点考虑的问题。
弟子规诵读比赛评分细则 2 篇11
一、评分规则
1、本场比赛采用百分制打分原则,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所得平均分即为最后得分。
2、每个班级诵读结束后,由5位评委进行不记名打分。本次比赛的最终成绩,将会择日进行公布。
二、评分标准
1、服从指挥,快速、安静的站好队形(加20分)
2、能整齐、完整、流畅地完成诵读内容(加20分)
3、吐字清晰,声音宏亮,正确的把握朗诵节奏(加20分)
4、感情处理得当,富有表现力、感染力(加20分)
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读书感悟 篇12
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了《弟子规》里:“父母教,须敬听。”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我们应该恭敬地聆听。
这时,我心里觉得非常惭愧,因为以前一直认为爸爸妈妈讲的道理是多此一举,把它当做耳边风,继续我行我素。结果,在生活、学校方面碰到很多困难。正所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爸爸妈妈把他们丰富的人生经验教导给我们,是为了让我们勤奋向上,少走弯路,做一个学业优良、对社会有用的人。
“父母教,须敬听”是我们做子女要遵守的最基本美德。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尊重老师、尊重他人。听取一切对自己有用的道理,早日成为一个上进,有益社会的人。
《弟子规》不仅仅告诉我们以上的道理,而且里面还有许多哲人的话,需要我们好好理解、体会、遵守。
《弟子规》与当代学生的养成教育 篇13
1. 呼唤《弟子规》的回归。
《弟子规》, 它原名《训蒙文》, 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 出则弟,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 两句一韵编纂而成, 分为五个部分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 并改名为《弟子规》, 是启蒙养正, 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 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有人说它已经过时了, 还有人说它是一本用来枷锁、封锁人们思想的书, 是封建统治的工具。当然, 我们也承认《弟子规》确实存在部分对于现代教育而言是不合时宜的内容, 可是, 我们也不能否认《弟子规》是一本经典著作, 其对于现代教育启示作用也是可以想见的。
2. 素质教育中介入《弟子规》学习的尝试。
现在“90后”的孩子, 他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 家长对他们溺爱有加, 于是, 孩子在家中睡懒觉者, 在家不做家务者, 在家中天天对着电视者, 大多数也。而甚至有的孩子, 不知道孝顺父母, 还想着家长和老师应该为他做些什么, 必须做到些什么。我们不得不注意这批“90后”孩子的发展, 如何去教育好这些孩子?这也是我们素质教育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也许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 我们会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什么要在我们的素质教育中加入《弟子规》的学习呢?首先, 孩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它关乎国家未来发展, 因为在几十年后, 中国的发展就主要依靠这群人, 他们是中坚力量, 如何让他们拥有良好的生活、行为、思想观念, 对于中国的发展, 其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其次, 结合我们现在孩子的受教育情况, “90后”孩子受到家长过分溺爱, 以致需要孩子养成的习惯不能养成。《弟子规》中教导我们:“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这些内容似乎在我们生活中已经流失, “每个国家都应该珍惜自己的过去”, 那才是真正属于中华民族的自我。
二、《弟子规》对学生的养成教育的启示
教育家孔子曰:“少年居性, 习惯之为常”。而培根《论人生》中更明确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 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 人自幼年就应通过教育者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可见, 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他的一生都有直接影响。我就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经验, 谈谈心得。
《弟子规》不是用来读的, 而是用来做的。我在开学初, 利用早、晚自习和周会课与学生一起学习《弟子规》, 并结合课外读物在理论上予以充分的学习。这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前提, 距习惯的真正养成还有一段距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心里知道该怎样, 未必就能养成好习惯, 必须怎样去做, 才可以养成好习惯”, 要让学生怎样去做, 便有赖于班主任的督促、鞭策。因此, 我又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1. 制订班规。
要让学生自己根据学习《弟子规》的收获, 制订出《学生操行评分表》, 每周的周会课对每个学生进行加分或减分。并认真贯彻执行, 班主任参与、由值周班委主持, 全班同学共同开展检查、监督, 做到赏罚分明。
2. 班主任要“勤”。
要勤观察、勤发现、勤表扬、勤纠正, 让做得好的同学有光荣感。让做得不好的同学以前者为目标, 不懈追求。并要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时时跟踪, 记录。
3. 持之以恒。
养成良好习惯不是一蹴而就, 我们师生都作了长远打算。师者, 允许学生习惯形成有个过程;生者, 一步一个脚印, 不图快。师生密切配合, 教师督促, 学生认真练, 频繁练, 学生要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比如学生每周都要读三次以上的《弟子规》, 在开学的第一、二个月里每天写好自己的善言善行, 父母生日及节日里给父母写感恩信, 并定期做总结汇报。这样学生很快地养成了习惯。
羊安小学诵读弟子规活动总结 篇14
—— 羊安小学诵读《弟子规》活动工作总结
诵读经典就是让孩子们读“最精华的书”、“最永恒的书”、“最有用的书”,诵读经典,就是让孩子们在一生记忆力最旺盛、心灵最清澈的黄金时期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源头文化的精华而终身获益。我校早在2007年开始就已在全乡范围内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上学期我们按照教育局要求将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的活动进一步细化,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悟古训的深刻内涵,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价值观,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现将前一阶段活动总结如下:
一、建立诵读网络组织,保障活动顺利开展
我校在开学伊始就组建了由德育副校长、辅导员、教研员、教导主任、各年级组长为主要成员的经典诵读活动小组,领导小组负责总体指导、安排诵读活动的各项工作。下设以年段长为核心,各班班主任为主要力量的年段活动小组,在各班级成立了以班主任为核心,学生代表为主要力量的活动小组,并制定了《诵中华国学经典,做华夏文明少年》活动方案。为此,学校组织召开全体师生动员会,进一步明确诵读《弟子规》的重要意义,提出具体诵读要求,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开学初,学校对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进行大力宣传。利用教学楼内的亭廊文化宣传《弟子规》相应的故事;通过红领巾广播站播放《弟子规》内容、德育小故事、学生学习实践《弟子规》的心得体会;凭借校讯通平台,发信息至学生家长,请家长积极参与并检查督促子女学习实践《弟子规》,为我们学校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得到了学生和广大家长的有力支持。
三、健全制度,保障诵读活动有效进行
为了多方面、多角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科学有效地实施机制是保障活动开展好、实施好的根本,在活动开始之初,我们制定了切合学校实际的活动实施方案。
1.经典诵读要求全员参与,师生共读,真正让国学诵读声飘满校园。组织教师充分利用晨读、语文课、每周班会课,指导学生诵
读《弟子规》,并对其中的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在理解中诵读、记忆。
2.诵读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学期开学初,要求全体教师在课前让学生进行精彩五分钟的课前展示,同时班主任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诵读内容的温故与知新,难点解惑,活动延伸。
3.诵读活动践行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诵读弟子规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从学生的坐、立、走、着装、说话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瑾》中有这样一句话“冠必正、纽必结”,是要求帽子要带端正,衣服纽扣要扣好。因此,我们要求学生要时刻用这句话检查自己的着装,低年级,教师要时刻关注、提醒学生按要求把衣服穿好,纽扣扣好。开展诵读活动以后,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
4.教师与学生共同诵读《弟子规》。弟子规不仅对学生的言行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我们成人也有很深的指导意义。很多教师在与学生共同诵读的同时,自身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通过诵读《弟子规》,让自己学会了教育孩子的方法。《弟子规》诵读活动贯穿于师生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延伸至师生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课内课外德行修养行为的一致化。
5.建立诵读活动家校互动机制。我们注重把诵读活动的范围向家长延伸,利用家长学校的桥梁、纽带作用,把家长纳入到活动范围,把诵读活动的目的意义向家长宣传,引领家长参与到活动中,营造全方位的活动氛围,实现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效果的最大化。让家长与自己的孩子一起共同诵读《弟子规》,用《弟子规》中的要求指导自身的言行,为孩子做出示范,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现在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在上学的路上,家长跟学生一起背诵《弟子规》,有的家长还给孩子讲述弟子规中的小故事,确实达到了家长与学生共同诵读弟子规的效果。
四、搭建诵读平台,指导学生积极实践
1.确保经典读本。为了让学生掌握经典国学《弟子规》,我们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分配原则,将经典国学内容进行合理分配,分年级进行《弟子规》的诵读。在实践的过程,也是老师们提高自身修养的过程。在指导学生经典诵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背的内容,教师首先要背熟;要求学生读的故事,教师首先要读懂,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诵读指导。
2.确保学生关注。利用学校红领巾小广播站向学生宣传《弟子规》的相应故事,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同时精心布置,为诵读的顺利开展推波助澜。我校力求每一层楼道内、每个班级内部布置都体现国学品读特色,学生在浏览校园墙文化的过程中,产生对国学知识的探究意识,营造良好的国学氛围。同时,我校还开展了一系列激发兴趣,保持热情,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鼓励教师们采用自己的方式,注意劳逸结合,可在班内采用比赛、接龙、师生对接、游戏、演唱、“我给经典配图”等多种方式开展活动。学校还将国学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开展了诵读国学经典的征文活动。
为了抓实开展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第一:每天早上晨读课的前十分钟规定为全校学生朗读、背诵《弟子规》的时间,学生一到学校首先读的就是《弟子规》的内容,早上一进校园,就能听到从各个课室里传出来的朗读《弟子规》的声音。每周的班会课,班主任首先是检查学生上一周要背诵的内容;第二:了解、表扬、推广在上一周实践所背诵内容比较好的学生,让实践比较好的学生上台谈心得体会;第三:指导学生学习本周规定的《弟子规》内容,并进行讲解和指导实践。
五、成效显著,长抓不懈
学校开展《弟子规》学习实践活动以来,成效显著,实现了校园精神面貌大转变,促进了良好校风、良好学风的形成和优化,使生生关系、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1.校园精神面貌新变化。
开展《弟子规》进校园活动以来,学校墙文化、教室、学习园地都张贴《弟子规》相关内容,校园里《弟子规》书声朗朗,氛围浓厚。仁爱、诚信、知礼入心田,师生精神面貌有新变化,文明礼仪满校园。同事、师生相见笑脸相迎,人人文明、守时、守信、关爱、奉献进取。
2.良好校风、良好学风的形成和优化
促进了良好校风的进一步优化。开展《弟子规》进校园活动以来,学校组织师生学习礼、爱、孝、谨、信等方面的内容,大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开展读《弟子规》内容,看《弟子规》经典教育小故事,听感恩主题歌曲,分享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和感想活动,把《弟子规》教育列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头等大事来
抓,达到了师生人人重视《弟子规》,人人背诵《弟子规》,人人践行《弟子规》的目的,有力地促进了良好校风的进一步优化。促进了“比学习、比进步”良好学风的形成。学生学习《弟子规》“有余力,则学文”,“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等内容,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的意义和方法,也明确了“亲所好,力为具”的道理。学生能努力学习,制订好计划,掌握适合自己方法。在学习《弟子规》的潜移默化,师生的相互感染下,学生不耻下问、不懂就问、相互学习、勤奋上进的学习风气正以勃勃生机的风貌洋溢着校园。
3.生生关系、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生生关系更加和谐。在《弟子规》教育中,学校重视学生关系的和谐建设。正如《弟子规》所述“兄道友,地道恭,事诸兄,如事兄”,“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着重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生能运用《弟子规》的内容分析、解决自己遇到的矛盾和难题,构建和谐的同学关系。
师生关系更加和谐。推进《弟子规》学习活动进校园以来,师生践行《弟子规》的内涵,从言、行、举止,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等方面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忠实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把爱、宽容、理解、信任、鼓励、进取作为师生共同的行为准则,形成师爱生,生敬,师爱师的良好氛围。教师的爱更温暖,教育更人性化,方法更科学化,师生的配合更默契,帮教更到位,沟通更融洽,师生关系更和谐,教育更有成效。
今后,我校将把《弟子规》教育活动长抓不懈,不断开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着重抓好三个“创新”。
1.理念创新。《弟子规》教育活动是一项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今后的《弟子规》教育活动中,将深入挖掘《弟子规》的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结合时代精神加以创新发展。
2.教育网络创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教育的功能只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学校将通过网络、校讯通、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社区共建活动、亲子活动等方式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与联系,更加及时把握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教育方法创新。进一步创新教育的模式,积极拓宽校内、校外两个空间和舞台,创造更多的体验空间让学生、教师、家长去参与、去体验、去学习。
经典诵读是一项灵魂工程,难在坚持,贵在扎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不懈,积极推进,将经典诵读与师生的行为品质结合起来,我们坚信经典诵读活动将会助推我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完善。
茅塔中学中学诵读弟子规活动方案 篇15
一、指导思想: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学者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学生创造未来的基石。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行程,是文化传承的通道。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为进一步推进语文规范、传承中华文明、振奋民族精神,努力打造书香校园,引导师生共同读书,与书为伴。茅塔中学特规划了“经典诵读活动”。此项活动, 不仅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还能使我校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
二、活动目的:
通过学习与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升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格素质,提高德育效能,促进学生积淀文化底蕴,努力营造书香校园,涌现一批“书香班级”,“书香学生”,“书香家庭”,深化我校读书文化教育。
三、活动主题
诵国学经典
品盛世文明
四、活动对象:
学校全体学生
五、实施措施:
1、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
2、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开展此项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六、活动内容及过程(2015年4月——2015年6月)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营造氛围,创设环境。
1、校园之声广播室把周三定为“国学经典日”,周三一整天的播音内容都为国学经典,让文明之声溢满校园。
2、各班主办一期以“传承国学经典”为主题的黑板报,让学生们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无形的感受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第二阶段:推进阶段。以《弟子规》为依托,了解国学经典。
1、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请博学多才的教师为全校学生解读弟子规,让学生感受《弟子规》的文化内涵。
3、班主任对《弟子规》的含义,做补充讲解。
4、学校借助校园广播,播放《弟子规》歌曲,并在课间操,组织全校学生集体朗诵《弟子规》。
第三阶段:高潮阶段。中华经典诵读主题活动。
1、经典诵读个人赛。每班选出三名经典诵读之星,参加团委组织的经典诵读个人赛,校园之声播音员作为评委,为诵读选手打分。前三名的同学将在校园之声广播室为全校师生诵读国学经典。
要求:朗读、背诵流利、亲切,普通话标准,态度自然。
2、国旗下的经典诵读。利用升旗仪式的机会,每周安排一个班级为大家做国学经典展示。形式不限,内容从国学经典中自选。要求声音整齐、洪亮,富有感情,展示期间井然有序,能起到传承中华国学文化精髓的作用。时常不得超过六分钟。
3“诵读经典,收获成长”主题征文
内容:以“诵读经典,收获成长”为主题全校征文。要求:根据征文主题,围绕诵读弟子规,用笔记录下自己的成长故事,每班至少10篇,小学生不少于400字,初中生不少于500字。要求内容翔实,事例典型,反映真情实感。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
总结整个诵读活动的成果和不足。表彰一批在“中华经典诵读”系列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学生,各班评选出优秀若干个。最后各年级评出“书香班级”。表彰在“中华经典诵读”系列活动中形成特色和效果明显的班级。
弟子规 诵读 讲话 篇16
一、关注内容的生活化
(1)聚焦生活。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了适合他们理解的内容,例如,其中的孝悌部分是最基本的传统美德,很容易被幼儿理解。小班幼儿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教师应该坚持正面教育,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将弟子规应用贯穿于亲切活泼的一个个小故事中,让博大的传统智慧给孩子的成长以温暖的依靠。我挑选了“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进行一次弟子规的教学活动,自编了有趣的故事,并故意制作了夸张的长相难看的胖胖和瘦瘦的宝宝图片,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挑食会使人营养不良,长得瘦,吃得太多也会不舒服,容易胖。最后出示了一个正常的可爱宝宝的图片,让孩子对比,提问“你们喜欢哪个宝宝呀?你们想不想成为这样可爱的宝宝?”孩子们对此十分感兴趣,每次到了用餐的时候会说上这句朗朗上口的话,挑食的习惯渐渐改变了很多。
(2)巧作生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教师如果单一地根据制定的弟子规计划进行教学,或者仅仅依靠每周一次的教学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平时注意观察,根据孩子的需要生成一些活动。例如,一次午睡前,欣欣跑到我身边说:“马老师,我看到小宇口袋里藏了积木。”我随即蹲下来问:“小宇,你有没有拿积木呀?”刚开始他怎么也不承认,过了一会他主动地拿出了口袋里的积木,果然是孩子们最喜欢玩的雪花片。其实这样的事情不止一次发生了,有的孩子还喜欢把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偷偷带回家。小班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认为自己喜欢的就可以占为己有。于是我下午利用了一点时间给孩子们讲自编的《贝贝幼儿园积木不见了》的故事,引导孩子思考把幼儿园的玩具拿回家对不对,为什么。随即教孩子弟子规中的“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简洁的语言,孩子们一下子就记住了不能随便私藏幼儿园的玩具。
二、关注活动的趣味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因此,特别要关注活动的游戏性和趣味性,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体验成功的快乐。
(1)动一动。弟子规的记忆多半是依靠反复诵读,在诵读的同时孩子们可以感受到经典的韵律美、节奏美、思想美。例如,我让孩子边诵读边学一学古人的样子摇晃脑袋或者有节奏地拍手。这样不仅可以帮助记忆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弟子规的韵律和节奏。我还设计了很多游戏帮助幼儿巩固弟子规的学习,比如孩子们最喜欢玩的就是“碰碰响”,老师把弟子规遮盖住,然后说出意思,让孩子根据意思说出对应的句子,孩子们每次猜对一个都特别兴奋,这样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巩固了所学的弟子规,取得很好的效果。
(2)唱一唱。小班幼儿特别喜欢唱歌,除了让幼儿利用身体动作增加诵读的乐趣,我还和幼儿一起吟唱,选择了欢快、活泼的节奏将经典唱出来,也可以利用课间活动、饭后散步等轻松之余,享受经典的韵律美。
三、关注活动的情境化
(1)创设矛盾情境。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抓住时机创设问题情境,使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构成幼儿认识活动的内部矛盾,形成强烈的解决问题的内部动机,从而有效地调动幼儿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比如有一段时间,孩子们学习了语言活动“小兔乖乖”后特别喜欢小兔子的形象,于是我特意改编了一下,开展了“出必告,反必面”的活动。
(2)创设兴趣情境。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使幼儿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活动,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现场录音、多媒体课件等,让所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例如,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3~4岁的幼儿在“长辈讲话时能认真听,并能听从长辈的要求”,我们开展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活动。给孩子们播放了视频,小朋友的妈妈叫他吃饭,叫了半天也没反应,引导幼儿思考这样对不对,应该怎么做。
四、关注情感的延伸性
(1)活动延伸。通过这样真实的生活情景体验,让弟子规践行于我们的生活中,学以致用。教学活动结束,但我们的教育活动却没有结束,继续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中。例如,“出必告,反必面”活动结束,正好要离园了,“小朋友就要和老师分开了,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和老师说再见。”“那回到家见到家里人,你又会怎么说呢?”“要打招呼。”“要和爷爷、奶奶说我回来了。”……于是在班级门口接孩子的时候,“钱老师再见”“马老师再见”“阿姨再见”的声音此起彼伏在。
(2)家园互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不行的,必需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因此,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各方面都要加强对幼儿思想品德的教育,保护幼儿健康成长。我们通过家园联系站及家园联欢活动来进行教育活动。一次教学“称尊长,勿呼名”之后,班级里的一名家长在微信上发了这样一段话:“妈妈,我们老师也有名字的哦,(是吗,叫什么呢?)马老师叫小马,(晕倒,你怎么知道的呀?)因为钱老师叫马老师小马的。妈妈,我和你说,小孩子是不能直呼大人名字的,这样不礼貌。”
【弟子规 诵读 讲话】推荐阅读:
“诵读《弟子规》”启动仪式校领导讲话稿07-17
弟子规诵读活动方案10-22
《弟子规》诵读串联词09-27
二年级经典诵读弟子规06-19
《弟子规》诵读赛图文活动总结09-26
张嵩小学《弟子规》诵读比赛活动方案06-17
幼儿园《弟子规》诵读周活动总结09-10
同兴路小学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启动仪式讲话10-23
快乐诵读06-19
诵读实践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