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2024-06-09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精选10篇)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1

《中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清塬中学吕东锋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中学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行新课程标准之后,课程教材表面上看容量并没增大,难度也没有增加,但是学生要轻松伴随新教材的学习还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授课时,教学艺术性,教学方法也是否够灵活,用于课堂的教学素材是否丰富,会导致学生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是否积极,从而影响学习状态。因此,合理的采用课堂情境教学对于调动学生的学生兴趣至关重要。对于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教学课堂效果是明显的,对于不合理的课堂教学情境设计,会导致课堂教学的枯燥,甚至顾左右而言他,达不到教学目标,这样一旦不能调动起来学生,那么学生就不能很好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就不会产生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就不能充分调动起来,也就更谈不上自主学习。

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形成能力、发展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精心设计和选择问题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它能营造一种和谐“气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联想、思考、探索、去发现规律且解决问题,并伴随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情境的呈现,能引发学生合理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激发起

1学生头脑里一系列的思维加工活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

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鉴于以上原因,为了研究能否从课堂上来改变学生学习现状,同时也响应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号召,从而成立了《中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小组,希望通过最前沿的最基础的课堂入手,来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本课题制定研究目标时,遵循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的原则,即整个课题是一个有针对性的整体。每一个构成课题的要素内部又自成一个小的系统,将课堂教学的教师、学生、教材等各个内在要素统一起来,并通过与外在环境相互联系发挥其整体功能。本课题的具体研究任务是通过对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建立适合本地区或者本校特色数学课堂教学,具有可行性、操作性、实用性的的一套基本操作形式。

问题情境是指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己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打破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者“角色”,真正“融入”学习活动之中。

问题情境的有效性

有三层含义:

①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

②有效率:教学效果和教学投入的比值;

③有效益:指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从操作层面上说,有没有效益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学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程度的高低。

问题情境的成分主要有三个方面:①问题情境的核心成分是新的、未知的东西,是为了正确地完成所提出的作业和必要的活动而应当加以揭示的东西,未知的东西的最大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概括性,这是问题情境难度的标志。②问题情境的第二个组成成分是对新的、未知的东西的需要,这一成分反映了思维的动机方面。③问题情境的第三个组成成分是学生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包括学生已达到的知识水平和学生的创造能力。问题情境的这些组成成分表现了思维的内部条件,只有在具备这些内部条件的情况下,才能产生问题情境。

数学情境是产生数学概念、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背景和前提,也是学生初步感受数学问题的基础和条件。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就是呈现给学生刺激性的、有意义的数学信息,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其发现问题、提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主要摸清本校本地区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到的基本教学设施和方法,以及教师和学生基本情况。

2、调查阶段。主要是调查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现状。特别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在应用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及时积累案例素材,撰写相关材料。

3、实验阶段。主要是针对怎么样合理“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存在的具体问题,从理论、实践两方面进行研究,制定对策,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从而使课堂情境教学不再成为“花瓶”。

4、结题阶段。主要是对自已的研究成果进行一个总结,整理各种反馈信息和数据,完成各项成果资料,做好课题研究的结题。

研究方法

(l)文献法。阅读、思考有关著作、期刊上关于创设问题情境及其有效性的论述,进行归纳、整理。

(2)案例研究。收集数学问题情境典型教学课例,加以评析;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创设问题情境。

(3)实验研究。开展实验研究,分析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态度以及学习成绩的影响作用,检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四、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初期阶段:开题报告;

2、中期阶段:中期报告;

3、末期阶段:结题报告;课题组成员发表相关的教学设计(课件)、教学案例或论文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2

一、兴趣先行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通常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手段来让学生习得好的学习方法。采用适应学生心理特征的手段和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和保证。学生对数学课是否有兴趣主要是看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能不能吸引学生。首先, 老师必须在教学方式上下工夫, 选择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 注重学生的亲自实践, 从不同的角度对数学教学进行编排。其次, 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只有学生有了兴趣, 思维才会有兴奋点, 即“临界点”。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去主动学习, 真正展示自己的才能。这种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教学方式, 对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二、精心选择教学方法

巴班斯基说:“现代教学的鲜明特色, 乃是教学方法的丰富多彩, 乃是有目的选择有一个课题的主要教学方法, 所选的方法要能很好地完成相应的教学和教育任务。”

1. 采用多种多样的灵活的教学模式。

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实践起到推进作用。教学理论需要建立在较为稳固的框架程序中。教学模式能够将其理论具象化, 对教学实践有直接性。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只是对知识进行强调和传授, 一味灌输教学内容。改革后的教学方式, 不仅仅是在课堂中进行知识的传授, 更要在思维方式上进行传授, 以培养学生的主动的创造性思维。

2. 选择最优化、最高效的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方式是多样的。我们在教授几何学的时候, 会让每个学生自己动手做可以活动的一个模型, 然后运用于课程教学。如在讲授两条直接的关系的时候, 学生就可以通过模型来了解,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更加清楚地学习到知识, 也能让学生有兴趣参与到教学中来。此外我们在讲课的时候, 还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 采取谈话、指导等多种方式来进行教学。

3. 突出教学重难点, 并巧妙转化。

在刚刚工作的几年里, 我对于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度并不是很准确。为了让学生明确重点、难点, 我围绕重难点来展开。为了学生能够对课本的疑难点和重点有明确的了解, 我在上课的时候会特意在黑板的一角将疑难点写下来, 让学生引起重视。对于教学重点, 我会利用板书, 或借助模具和投影仪来对学生进行直接教学, 这对学生大脑有刺激作用。在教学中也可以穿插一些与知识相关的笑话, 增强新知的吸引力。

4. 了解学生, 将解题方法教给学生。

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 高中数学教师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总结, 也要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鼓励。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老师需要围绕学生来进行教学。对数学解题的过程, 可以用8个字来概括, 即理解、转换、实施、反思。第一阶段, 让学生理解解题的思路。第二阶段, 对问题进行转换, 探索问题的解决途径。第三阶段, 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法。第四个阶段, 反思问题。

三、教会学生分析

很多数学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在进入高中后, 会对数学失去兴趣, 认为数学很难学。在听讲的时候, 那些证明就想从天而降一样, 看起来非常过瘾, 但是一旦让自己去做, 就会有思绪混乱不清, 不知道从哪里下手的感觉。这是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时候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即知道结果是怎么得到的却不懂得过程是如果形成的。这种现象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束缚, 很难让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所提高。这种现象的改变需要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将原本的从寻找答案的突破口转变成如何对寻求答案进行分析, 要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解答, 让学生举一反三, 只有真正掌握了这个技巧, 学生才会觉得解决问题更容易, 更方便。在讲课的时候, 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讲对于题目的理解和思路, 对学生正确的思路给予肯定, 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对于那些不正确的思路要分析问题出现在哪里, 并告诉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

四、总结

因此, 在新课程背景下, 老师们要深入了解课改精神, 必须立足新教材, 将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自主的创新能力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尝试对新知识的探索, 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最后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有效构建。要经常思考和研究, 并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 然后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 努力实现教学的高质量和轻负担。这样就能让学生喜欢数学并愿意去学习, 是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好方法, 也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我国的教育改革遇到很多问题, 在素质教育的提出和普及的过程中, “轻负高质”成为了重要的核心问题。高中数学是相对比较单调的一门课程。在素质教育中, 对于如何减轻学生的负担实现高质量教学, 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轻负高质的基础上对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轻负担,高质量,高中数学,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谢国栋.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0, (7) .

[2]贾玉娟.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数学教学策略[J].学科教学探索, 2009, (7) .

[3]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9.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育;效率

在当代的课堂学习中一直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老师让做什么学生就去做什么,几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尊重学生,对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应该提起足够的重视,进而提起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课堂效率。

1.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学生在课上的学习效率与教师在上课之前的准备有直接的关系,一个周密、完整并且有着确定教研目标的课堂必定会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首先应该考虑到学生在上课时对于知识层面上理解的深度,也就是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所以应该严密的考虑到一个星期上数学课的课时,以及一个星期知识的传授量,对于不同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的不同也应该做出不同的教学方案去及时应对。其次,对于数学层面上知识点的重难点也要做出相对的区分,防止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抓不住重点,导致时间过多的花费在一些无用的地方,进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数学的学习,不仅是一个全新的认识过程,更确切的说是一个情感过程。情感教学方面才是当代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的兴趣,使学生可以喜欢上学习数学。首先,应该更改枯燥的上课方式,给学生营造一个舒适、和谐、愉快的上课环境。比如可以利用PPT的教学方式,在上数学课的时候可以通过PPT上展示的一些动漫情节使学生不把学习当做是一种任务,轻松愉快地完成上课任务,另外还要注意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至关重要的一步。比如在课堂上老师面带笑容,使得学生在本能上对老师有一种亲切感,另外快乐的情绪也会感染到学生上课时的心情,另外在学生回答对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时,要做出相应的夸奖,对于没有回答上或者回答的不全面的同学也要做出相应的鼓励,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性以及听课效率,抓住学生在上课时迸发出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学习热情。

3.巧设问题的情景,科学引导

在进行新的数学教育上,应该构思新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带入一种想象的环境中,或者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将基础的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例如讲述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时候,可以安排几个小朋友上台做游戏,如何正确公平的分食一个苹果,并且通过已经学习的知识,运用恰当的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当然也要将数学教育生活化,利用身边的常见的物品使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在老师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独立考虑这些问题,自主做出解答,一是使学生在独立做出题目后有一种成就感,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加强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在这一点上,老师的正确音带==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针对学生的思想做到有的放矢的指导。

4.在课堂学习中注重动手实践

如果想要数学成绩提升的速度快,就必须要有亲自动手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方法。老师在数学教学层面上,也要引导全体同学积极主动的参加到学习活动中。之后学自己真正的会做了,能够完成实践,才能够真正的达到融会贯通,使学生能够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可以完全的消化,理解。还有就是需要学生自己多动手动脑去思考问题,习惯这种解题的方式,才能达到真正的融会贯通。比如在学习观察物体的时候,老师可以拿一些教学模具,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碰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了解这件物体的形状,重量及其特性。在学生自己动手这一项,一方面通过实践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提高了数学教学的教学质量。

5.重视课后与课堂的紧密连接性

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方面,其特点是系统性强,前后的衔接大,课后 及时的复习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有更加牢固的记忆,同时课后复习也给了学生更好的总结、探索的时间,不仅可以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同时也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是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牢记水平与接收能力的局限性,有一些知识分散在几节课或者几个学期,这就更加考验老师对于知识点的划分情况,以及在课后,学生对于知识的巩固和理解,需要会更加有意识的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系统化,以便于收获到良好的教学成果。在课后作业上,学生作业的难易程度也應该做出适当的调节,由浅至深,层层递进,使学生在做题的时候掌握数学题的几种做法以及较快的领悟出自己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因此更加要重视起相关知识点的课后复习,加深印象,进而取得更好的课堂学习效果。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需要正确的利用起教材的内容,并且通过研究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认知程度及其自身的天赋,联系实际,创设情境,研究出一套适合的教学方法,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最大程度上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正确的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在数学教学的40分钟内,能够让学生沉浸在学习数学的兴趣海洋中,老师和学生一起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才能使学生的素质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宗元. 浅谈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6(01)

[2] 王玲玲.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5(20)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4

专题研究开题报告

(2014—2015学 第二学期)中卫九小 三、四年级数学组

课题名称: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课题组成员 负责人:官小华

组 员:马霞 李秀红 白慧云

所在单位:中卫市第九小学(三、四年级数学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根据平时作业以及单元测试和期末测试的质量分析情况看,发现我校学生在计算方面普遍存在速度慢、方法不灵活等因素,从而造成学习质量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数学组的教师通过讨论,决定开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计算的兴趣,能灵活运用各种运算定律,快速、准确地完成各种有关的计算。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计算能力是指学生数学基本计算中的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本课题旨在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在此同时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探寻如何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高算法的多样化,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研究的内容

1、分析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和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

2、课堂上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突破口和计算训练方法等策略。

3、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养成的研究

4、加强口算速算和估算教学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材料,掌握理论,研究现象。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

2、问卷调查法。通过平时观察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学生在计算课堂中态度与思维方面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状况,分析原因,研究策略。

3、前后对比法。研究过程中对实验的学生进行测验,从中发现这个班的计算水平,研究结束时再次对实验学生进行测验,在对比中得出最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在数学组推广。

4、经验总结法。实验教师围绕研究课题,结合研究实践,积极进行经验总结,及时将教学实践上升为经验理论,并初步形成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经验体系。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课题研究的步骤:

1、申报阶段(2015年3月)

根据本校教育教学情况选题,申报课题。

2、准备阶段(2015年3月—4月)

加强理论学习,开展调查研究,进行初步探索,制定实施方案。主要围绕新课程理念和数学计算教学的理论,组织开展学习,丰富实验教师的知识贮备;实验教师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流程。调查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制定课题实施方案,为开展研究作好准备。

3、实施阶段(2015年4月—2015年11月)

(1)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基础,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计划并备好每一课。在数学课堂中要扎实地落实好计算的训练。

(2)教师密切观察学生的表现,分层次进行作业布置。既要关注能力相对好的学生更要关心能力相对低的学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

(3)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突破口和教学训练方法等策略。

(4)课题开题,完善方案,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原因,找出解决方案,将方案与全校数学教师交流,寻求验证,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并将较为成熟的方法在全校推广。

4、总结阶段(2015年12月)

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准备验收。分析总结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情况,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为结题做准备。实验教师撰写研究论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六、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专题研究》开题报告。

2、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专题研究课堂教学设计与相关教学论文。

3、《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专题研究》结题报告。

4、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等形式。

5、整理相关资料。

七、课题组成员的分工

1、官小华:负责撰写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记录研究成果。

2、马 霞:负责照片和调查性资料的收集。

3、李秀红:协助马霞整理过程性资料、整理好研究成果。

4、白慧云:准备上好《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专题研究》的汇报课。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专题研究开题报告

2014—2015学 第二学期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5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数学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途经,在教学中怎样提高课堂的效率?我认为关键在于实施有效的课堂提问,因为提问是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思维的最直接最简便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借以接受学生反馈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提问能帮助教师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控课堂教学。设置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来。因此,精彩而有效的提问能使教学有声有色,可以增强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达到“看似信手拈来,实是苦心经营”的境界。究竟怎样设计使课堂提问恰到好处,才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效率呢?

首先要优化思维程序,循序渐进,使提问具有启发性。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按照一定的程序来展开的,所以课堂提问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从而促进学生的有序思考。缺少启发性的问题是蹩脚的问题,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的思维空间不断扩展。由于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在思考问题是往往不全面或遗漏某些条件,得出片面结论。在学习新知识时,不善于循序渐进,把握住要点和重点。如果老师能不断追问,质疑,概括,总结,学生就会全面系统的掌握知识并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割一割,拼一拼的方法,并适时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前面学过的正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教师在这里有序的启发,不仅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是提问要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注意力涣散是,提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往往能唤起他们的注意力。提问必须考虑趣味性、挑战性,引人入胜,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循循善诱,学生心中存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更能激发起他们的兴趣,这样就能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第三是提问要有预见性。每一堂课都有一个主题内容,根据这堂课的主要内容,设计出紧紧围绕主题的问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集中在这一主题上展开。在教学中,如果提出较空泛,发散的问题,学生容易跑调,很难引入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白白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

第四是提问要有大众性。提问能引起思维共鸣,大多数同学跃跃欲试,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争先恐后要求回答,话匣子一下打开了。这样,有利于师生对话交流,有利于使课堂教学交际化。

第五是提问要有价值。老师不能追求表面的热闹和浅层次的师生互动,使课堂提问流于形式,表面上看有问有答,形式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提问的问题缺乏实用价值。我们在设计的问题必须具有学习价值,引发思考和探究,引起对所学内容更深层的思考和把握,让人回味无穷;而不是与所学内容毫不相干,不能引起思维共鸣,只是想填补课堂时间。

第六是提问要清晰、富有逻辑性。提问必须清晰明了,学生一听就知道问的是什么,以及期待何种回答。

第七是提问要具有创造性。好的提问能激发不同角度的思维,因而也有各不相同的回答,涉及的知识面宽广,综合性强。课堂提问既要讲科学性又要讲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好的提问,需要我们老师做有心人,精心设计问题,把问题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的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第八是提问要给与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老师在等待学生回答时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如果时间过短,学生思考问题不透彻,达不到教学效果,必须留给他们一定的思考时间,提供一个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使所学的知识深深植入脑中,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第九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有效的评价。针对学生所回答的问题,不能停留在“对”,“错”,“太棒了”,“好极了”等几句简单的评价。时间长了学生会感到乏味,回答对的要及时予充分的以肯定。回答的不对,老师可以和学生及时探讨,并在探讨中,发现学生好的点点滴滴,肯定他们好的一面。学生哪怕回答不出来,教师也应该尊重鼓励和耐心诱导。因为他们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试图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的语言、眼神、表情、身体动作等都是有效的反馈方式。提问不只是老师的事,如果能激发学生主动提问,让提问、回答、评价充满教学的整个过程,产生互动的教学场景,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因此,课堂提问必须精心设计、触动“神经”,学生引领到探求问题的忘我境界,不仅使学生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而且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信心和勇气,从而增强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篇6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 教育的与时俱进要求教师也紧随时代前进的步伐, 将现代先进科学的教育技术引进课堂, 融入自己的教学中去。就小学数学而言, 由于学科本身的严密性、逻辑性以及创造性, 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索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果能够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能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数学课堂焕发出蓬勃生命。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情境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触及学生的情绪和精神领域,从而把学习活动变成学生的精神需要,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整合恰恰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有机组合,图、文、声、形、像并茂,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具有丰富的感受性和新颖性,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学习“认识上下”时,以看图讲故事的形式引入,利用多媒体播放《弯弯的月亮》歌曲,让学生边听边想这首歌曲的歌词中所描绘的美丽景色,理解其中的数学知识。这样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

二、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优势作用,突破小学数学教学重难点

新课标明确规定,通过对学生的过程与方法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在讲解“体积”这一节的知识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展示不同物体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理解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梯形的腰、上底和下底以及高的含义,进而为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做了铺垫。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技能得到提升,个性特长得到有效发挥,能够轻松地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多媒体课件的科学使用,利于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生活中,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培养,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用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解决简单问题。

三、整合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实现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数学,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新教材建立了探索性学习方式,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作为重点,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愿意学数学。选材上吸纳了学生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的有趣的和有启发性的情景和事物,让他们在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中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在问题探索中,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发展不同,教材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特点,结合数学活动,设置了“练一练”“说一说”“我的小天地”“问题讨论”“数学冲浪”“自主小天地”等学习模块。教师把这些制作成 Flash 课件,通过必答和抢答形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养成交流、研讨的习惯,学会表达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另外,教师在讲课的最后环节利用 PPT 课件展示给学生相关信息,为学生补充相应的数学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知识水平做自己喜欢的题目。这种教学极大地丰富了数学课程资源,学生的个性特长也得以张扬,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空间。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呈现多元化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新课标》中指出:我们的数学要尽可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工具将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动画等形式和友好互动的界面为学生提供数字化资源、创设虚拟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数学规律。

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认识时间》教学中,我运用课件中很多的情景图,一幅上学的图,在图左边有钟表,上面是具体的时间;还有放学图;星期天,起床几点,吃饭几点,出去玩的时间,回家的时间,吃中午饭,看电视时间等,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学习的知识,准确的说出每件事情的时间,从而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学生在应用中学会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间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推广,新教材在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生机的同时,也让教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教材为教师提供了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师应对新教材的编写意图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灵活机动地调整教材的结构,同时还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弹性化的教学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兴趣。新教材上配有形象生动的插图,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变枯燥无味的数学学习为富有情趣、新奇的探索活动。(数学网)例如,在教学“位置”时,笔者没有用教材设计的例题,而是通过多媒体展示现实生活中学生自己的前后、左右、上下等场景,使学生置身于场景之中,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实际场景进行互动,准确地辨认位置后再让学生的目光转向课本。这样,书上内容以练习的形式,使得问题迎刃而解,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很好。

我们过去教学的一大问题是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过于重视书面知识而轻视日常生活中的知识。故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分析、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提出教学要求和问题,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然后进行讨论、总结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实践探索常常是与合作交流密不可分的。首先,数学课堂中注意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活动要求将学生可以就近分组或混合编组,真正做到保证学生在活动中优势互补,从多种层面扩大学生的信息量。其次,小组内要明确分工,引导合作交流。在活动前要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各自责任,在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小组长,每次侧重一个主题。最后,学生讨论后,把结论总结出来,用实物展台进行展示,直观形象地把本组观点展示给学生。这样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篇7

一、把握学生心理,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 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 学习起来就会乐此不疲, 也就是说: “乐学之下无负担”。作为教师, 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就该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状况, 积极引导, 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明确数学教学目标, 突出重点, 化解难点

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 出色地完成数学教学任务,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们首先要明确每一堂数学课里的教学目标, 所要讲解的重点, 化解的难点。教学目标是对期望学生达到的学习结果的概括性表述, 学习者通过某课程的学习之后在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所产生的行为变化或变化的结果。它是目标教学的灵魂, 主宰着整个教学活动, 一方面, 是教学的起点, 是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指示方向, 引导轨迹、规定结果的重要作用, 因此, 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在数学教学中, 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 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 教学目标又是教学的终点, 是标准。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 而整堂的数学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 教师在上课开始时, 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 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 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 刺激学生的大脑, 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 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 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三、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提高教学效率

爱是学习的动力! 学生喜欢一个教师, 也就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课程。除此之外,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 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 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 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 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教师在课堂上只有充分尊重学生个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引导学生探索、创新、总结归纳、反思, 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与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 从而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率。课堂外及时反馈信息, 及时给予评价, 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与学生关系融恰, 促使学生充满信心, 富于探索, 敢于创新, 这对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非常必要, 也是促使学生坚持自主性学习的重要因素。

总之, 课堂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既要提高教师授课效率又要提高学生听课效率, 只有两者都得到提高, 并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 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效率;方法;练习;观念

新课标下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培養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变换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已经不是“一支粉笔走天下”。多媒体、电脑的介入,使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要结合课堂内容,充分利用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适时的点拨。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这样的方法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二、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强项、弱项,来进行筛选讲解例题和题目训练,这样有系统性、有条理性、有针对性的练习,能够达到各个击破的高效性。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哪些地方薄弱,哪些方面还不够熟练,挑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具有通解、通法的题目,让学生具有针对性的训练,这样各个击破的方法具有针对性、系统性、条理性、有效性。

三、更新评价观念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新课程给每个学生提供了相同的机会,增设了许多弹性内容,以满足各类学生的不同需求。只注重成绩的结果性评价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相应的评价更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而言,不管是教师的评价,还是学生的互评,他都渴望得到一定的认可,获得成功感。教师在评价时应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关注每个学生平时的学习行为表现,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提高课堂效率,必须既要提高教师的授课效率,又要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只有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张燕.以兴趣激发为抓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2).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9

一、课题提出的原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我校组织的针对课堂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中,其结果反映出我校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如下几个共性问题:一是教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课堂教学盲然;二是新课前盲目出示学习目标,淡化了情境创设,整个教学机械呆板,不够生动,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三是教师讲得太多,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太少,学生无法当堂完成作业;四是教师较多是关注自己的教,而较少关注到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自学流于形式;五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面太窄,差生容易被忽视,造成学生两极分化严重等等。存在这些问题的课堂,其教学效率很难保证。这种“教师中心,机械模仿,系统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缺乏思辩与创新,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体现,学习积极性被压抑,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空谈。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这种缺乏生命活力的、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是探索出适合我校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意义:改变我校现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可以解决我校课堂教学中现有的一些问题,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而且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

二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三是以研促教,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意义:促进我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三、研究现状 1.为了了解课题在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发展趋势,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专著、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结合我校实际教学情况,从中比较发现: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深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研究发现必须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重教法轻学法、重训练轻反馈、重进度轻效度的教学问题进行反思和矫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正成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但研究都还处于起始阶段,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所以对此课题的系统研究将具有一定的紧迫性和时代性。

2.全国著名课改专家李炳亭先生近年来专注于“高效课堂模式”的推广实践工作,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论素养,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特别是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受到全国教育同行的高度评价。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高效课堂等。但是这些“高效课堂模式”适用中学生的比重较多,而适用于小学的内容占的比重较少。

四、研究的内容

(一)课题的界定 1.对“高效课堂”的界定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立足点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2.对“教学模式”的界定

“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计划或模型,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也就是各种教学活动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从而组成的具有动态性的过程,从微观的教学活动的角度看,它具有变化性,但宏观的过程角度,又具有比较稳定的过程形式。一种教学模式由几种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实施的教学活动组成。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在某个具体领域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1)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听评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途径,调查研究目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通过理论学习,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学生观是什么,对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3)通过对当前国内有影响学校的课堂教学的观摩学习,研究他们课堂的特点、模式、课堂评价、要求和管理等。

(4)研究教材,教材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载体。研究对教材把握、处理的度和呈现形式。

(5)研究学情,要分析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

(6)研究学法和学习方式,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研究自学、帮扶、互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存异质疑、交流展示等学习方式的组织和引导要点。

(7)研究教法。立足学情和教材不同内容和课型,运用什么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高效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理论学习、观摩学习、教材研究、学情研究、学法教法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五、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适合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乐学、会学,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通过本课题研究,增强教师的教研意识,促使老师们加强学习和交流,打造一支爱学习、会研究的教师队伍。

六、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播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其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倡导的学习原则:①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应该置学生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②在教学目标上,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

七、研究的对象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小学部学生。

八、研究的方法

文献研究,行动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等。

九、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14年3月——2015年3月,共分为四个研究阶段。

(一)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4年3月——2014年4月)(1)确定研究教师,组建课题研究组。

(2)文献查阅,查阅有关资料对课题进行可行性论证。(3)制定师资培训计划,组织研究教师学习,更新观念。(4)拟定研究计划,拟写研究方案。(5)设计和编写问卷调查表

(二)第二阶段:课题研究阶段:(2014年5月——2014年8月)(1)实施前测。(2014年5月)对教师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模式进行摸底调查。

(2)对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找出问题并分析问题的普遍性和同一性,根据存在问题制定相应的研究策略及研究方法。

(3)开展课题研究。根据制定的研究策略及研究方法,围绕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实施研究。

(4)组织研究教师2周搞一次课堂教学研讨,4周搞一次研究交流。(5)一边研究一边总结,一边反思一边修正研究计划,并及时写出研究反思、论文、课例分析、阶段小结等。

(三)第三阶段:课题中期总结阶段

(1)形成阶段性成果,进行中期论证(2014年9月)。实施中测,通过问卷、测试等方法对课题进行中测,总结前一段研究情况。

(2)根据前一段研究情况,找出存在问题,指定下一步研究计划,进一步开展后续研究。

(3)不定期展示本课题的研究成果。

(四)第四阶段:研究的总结阶段(2015年1月---2015年3月)(1)实施后测。2015年1月通过问卷、测试、听课等方式对课题研究进行后测,检查课堂研究成效。

(2)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3)对课题研究进行分析总结,总结研究成果,得出研究结论。(4)形成研究成果——结题报告。

十、成果的表现形式

课题以结题报告为主要成果,另外还有论文、案例、展示课等。

十一、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1、课题组负责人是市级骨干教师,曾参与多个省、市级课题的研究:于2004年完成了市级规划课题《小学数学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于2009年完成了河北省课题《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学科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课题《小学数学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获全国创新教育暨教育管理课题研究成果三等奖,秦皇岛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参与研究的河北省“十一五”教育技术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在省“十一五”教育技术科研成果评比中获二等奖,在省“十一五”课题中期评估中被评为良好;课题结题报告《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获第六届全国新概念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三等奖;所做《奇妙的宇宙世界》一课获市级创新教育课题研究课评比二等奖;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和研究工作,曾获国家级奖励4项,省级奖励8项,市级奖励10项,区级奖励10余项,具有一定的研究经验和实践能力。

2、课题组成员主持研究的省“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班级自主管理的研究》,其中期研究成果曾在秦皇岛市教科所举办的课题研讨交流活动上作展示,受到与会领导及全市参会教师的好评,此课题被评为秦皇岛市优秀科研课题,主持人被评为秦皇岛市科研实践“优秀教师”;所做《自主管理自主成长》一课被评为秦皇岛市课题研究优质课。

3.课题组其他教师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课题组其他教师均具有一定的研究经验,又年富力强,能吃苦,肯钻研,长期在教学一线,有足够精力和时间参与课题研究。

4.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课题的主持人有多项研究课题和从事教学研究的经验,对打造高效课堂的认识已与所有实验教师达成共识,课题组其他教师也都长期关注、研究目前的课堂教学。另外我们还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著作,搜集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信息,因此前期的调研、分析工作开展比较顺利。

5.资料及研究经费:学校领导对课题研究工作极为重视,如果课题能得到批准通过,相关的研究经费将由学校全部承担,并努力争取安排实验教师外出学习,学校会尽最大可能保障课题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于春祥 《发现高效课堂密码》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1.4.1

2、王跃 《高效课堂的101细节》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3.1

3、刘金玉 《高效课堂八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8.1

4、苏鸿 《高效课堂: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7.1

5、李炳亭 《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0.8.1

6、赵连根 《从“有效教学”的“瓶颈”问题出发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上海教育科研 2007.2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篇10

内容摘要: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它在为基础教育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诸多的挑战,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新世纪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目前我镇小学生数学成绩整体不很理想,就我所教班级而言,相对于城郊其它学校还是有相当大的差别,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摆在我的面前。下面浅谈我在如何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一些浅析认识和做法。关键词: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设计多样的课堂教学 布置多种的类型作业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教学一向强调师道尊严。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居高临下,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的做法,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任务是要摆正师生以往不平等的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特别在小学,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极不成熟,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会产生很大的导向作用,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摆着师尊的架子,语言应该友善亲切,态度应该和蔼可亲,一改自上而下的传授方式,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辅导学生时,都应充分尊重和热爱学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一句赞赏的话,就缓和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所谓,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老师与学生是平等和民主的关系。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极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对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教师就与学生一起玩,一起学,互动互学,知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帮学生所忙。在课堂里,教师包办的事情要尽量少一些,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要尽量多一些,师生共同融入情境教学中去,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这时,教师才真真正正地成为学生的良朋知己。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在学习中学生只有有了主动性才能更好的挥主体作用,改变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和方式,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研究。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学习过程永远是一种对未来的探索过程,在数学课堂中有许多个体无法完成的内容,这是就需要组织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来自学生的多个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让学生感受与伙伴合作的快乐。小组合作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多种方法的生成,学生在独立思考、讨论和交流中不断体验成功,在欣赏自己、本组、全班同学的成果中不断增强合作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过程的内在品质,不是外在的表现形式。自主学习也必须建立在学生学会合作交流的基础之上,通过自主实现学习中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农村的孩子普遍存在不会学习,不会预习的现象,因此教师必须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要求他们在上课前将所要学习的内容提前阅读学习,达到熟悉内容的目的。遇到自己不懂之处,作上记号,以便在上课时,认真听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一内容。掌握科学的数学思维方法,以便领会理解复杂的知识。通过比较归纳,将多个有共同点的问题结合在一起,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从而得出结论,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这是教师要及时教给学生听课的方法,要求他们在听课的过程中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要抓住重点做笔记。在课堂上教师都会强调某些问题,即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在听时只是暂时记住和理解,因此要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复习和巩固。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不经思考乱回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发现自己在这节课中不足之处多想多问,要将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掉,不要将问题留过夜,保证做到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

三、设计多样的课堂教学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心理因素影响占主导地位。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明确学习的意义,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了乐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能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获得优良的成绩。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表明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在竞赛中,由于强烈的好胜心、好奇心驱使,他们总希望争第一,总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看哪一组算出来的人多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这里没有什么分组原则,总之要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得成功,想办法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这样对小学生的激励作用将会更大,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就会更高。

四、布置多种的类型作业 数学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进一步理解、巩固、运用所学知识形成技能的手段,更是掌握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应变换形式,多一些操作、实践、应用、探究型题目,学生会耳目一新,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设计应用型作业 学生数学修养的优劣其主要标志是他的应用意识的强弱,即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老师可把抽象的知识融入到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加以运用,从而实现教数学到学数学、写数学到用数学的自然转变。在学完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后,我设计的作业是:到田野观察一块菜地的形状,测量相关数据,并算出这块地的面积有多大?有的与同学合作,有的与家长合作,都按要求出色完成了任务。这样的作业得到了家长的好评。学习了正比例应用题后,我设计的作业题是:用竹竿、卷尺,你能知道我校的旗杆有多高?在小组讨论出操作方案后,我带领学生们到校园按方案先量出竿高及竿影的长,再量出旗竿影子的长,很快学生就计算出了旗竿的高度。通过此类题型的训练,学生们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2)设计探究型作业 《课标》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作业中多设计探究题型。如在《圆的面积》教学之前,我设计的作业是:把学具中的圆片进行剪拼,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计算出圆片的面积。同学们纷纷动手把圆剪成若干相等的小扇形,拼成已学过的四种图: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近似的三角形、近似的梯形、近似的长方形。同学们用学过的图形面积公式,很快算出了圆的面积,这与传统的教师先演示,学生再操作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的教法相比,思路开阔的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数学转化思想得到了熟练应用。(3)设计游戏型作业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快乐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教学境界。游戏型作业更能体现作业的有效性这类作业在第一学段的教学中常常用到。如:通过玩扑克牌可以使学生熟练进行20以内加减法口算练习及表内乘法训练。通过24点拼凑,利于四则混合运算训练。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并让学生频频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又如:赛跑活动,能使学生感悟到比较快慢有两种方法:一是同时间比路程远近,即通常说的速度属于此类;二是同路程比时间,这样通过比赛学生很容易明确速度、时间、路程的各名称的含义,易于归纳出数量关系。在游戏中,学生轻松自然获取了知识,培养了数学情感。(4)设计操作型作业 动手与练脑密不可分,动手操作型作业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在学习圆柱体积后,设计的作业是:切1块长4cm,宽3cm,高5cm的长方体萝卜或土豆,把它削成圆柱(尽可能大),并算出圆柱的体积。通过操作、观察,学生发现了有三种削法,并明白了圆柱的底面直径、高各是多少,计算体积也就迎刃而解。总之,在我的教学工作中,作为一名教师,我总认为要做个有心人,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时间,才能调动大多数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大面积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著追求的目标,我们从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等方面,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问题突出和几点自己的思考:解读教材是基础,要注意吃透新课程理念,领会教材的意图,优化教学手段,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注重小组合作,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保证。

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经过这些年的实际教学,对有效教学我深深认识到:作为教师要把握好“吃”“用”“看”“练”4个字。

1.吃(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吃准学生: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课前准备中,教师不妨

1学生是否具备了新知学习所必需的认知基础?○2学生是否已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新知?掌握的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3哪些内容自己能学会?哪些内容需要相互讨论?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点拨和引导?只有准确人数、内容、程度如何?○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找准学习起点。二是吃准教材,把握教学目标:首先,目标的定位要准,要建立在教师对教材的深钻研以及准确把握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确定学生学习的重点和 难点。第二,目标定位要全,既要有知识技能的目标,又应有发展性的目标。教师着重要搞清哪些方面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需要在教学中“浓墨重彩”加以突破,哪些方面可做“淡化处理”,只需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稍作点拨即可。2.用

一是用好教材:把教材用好、用活、用实。用好,就是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或根据教学的需要,或针对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用活,体现在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在加工”、“再创造”、用实,就是是教材更加切合本地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

1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教二是用好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通过学生的自身活动才能实现。○学中,教师应设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前处于对知识的“饥饿状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绝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和好胜心理。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讲授方法,御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

2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成功的体激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有效的数学教学。○验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时心理求知的原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的机会,同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是多角度地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做出恰当的激励评价,给学生以自信,使他们获得满足感。尤其在学生的智慧火花闪现时,教师更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让成功的良好体验为学生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学生的潜能的发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看

一是看教学的总体效果。在课堂上,通过观察学生的发言、讨论等活动,查勘学生的课堂练习,进行课堂检测等手段,了解学生在本堂课或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情况,然后与既定的教学目标对照,以确定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如有差距,应高找到原因,然后针对问题,进行补缺。

二是看学生个体的进步情况。不同的学生,因为基础条件,思维习惯等各方面原因,在同样的教学时间内对同样的教学内容,学习的效果不尽相同。但教师关键要看学生个体是否有进步,即通过本堂课或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个体在知识和能力方面有没有提高,提高的程度如何。如果确实有学生没有取得进步或进步很小,教师可以考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适当的时机进行个体辅导、补差。这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练(有效的练习)

一练习要有“方”。每一次练习都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每一次教学的目标与重、难点成为练习设计的导航。设计的练习既要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又要有利于学生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区别,更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二练习要有“味”。练习要有味,值得是练习的设计要建有一定的生活味、趣味和思考味。

三练习要有“层”。学生因个体的不同总存在着接受能力、思维空间等方面的差异。因此,练习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一定的“层次”,能够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学优生“吃的好”。

四练习要有“时”。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对市区的认识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以往。因此,练习要把握“时机”。教师应抢在知识遗忘前,组织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练习。

练习设计时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起着监控巩固反馈的作用,使教学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总之,我觉得只要我们教师吃透着四个字,数学课就再也不会给人以枯燥乏味的感觉,数学课就一定能低消耗高效能,学生就一定能学的轻松,学得牢固。

上一篇:日日顺乐信下一篇:瓶邪石杂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