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效率之我见

2024-10-14

课堂效率之我见(通用10篇)

课堂效率之我见 篇1

关于提高课堂效率之我见

学校教育活动的主阵地是课堂。教育改革是通过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改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新课程理念最终要通过课堂中的教学得以实现。如何将思想理念转化为改善教学活动,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这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那么,应该如何来提高课堂效率呢?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导入的“有效性”——良好的开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导入正是起着这样的作用。成功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兴趣盎然、精力集中、思维活跃,理解和记忆的速度会大大提高。导入方法有:游戏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演唱导入法、直观导入法等,无论是哪一种导入法,都要求导入的“有效性”。

二、朗读的“有效性”——语感的培养

朗读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中国中小学生来说,由于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大力推行英语朗读教学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朗读具有视觉上的因素,它要求朗读者仔细看着语言材料,又具有口语的因素,朗读者大脑想着发音,然后专注地念出声。英语朗读能够体现出英语教学的内化真谛,大量准确的朗读能够促进听力和口语的同步提高,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

三、活动的“有效性”——语言的运用

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言,在活动中运用语言,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听、说、唱、演、玩等形式学习新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习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在设计活动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反馈,如,像 Do a survey 这样的活动如果设计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设计和组织得不好,就会造成课堂纪律混乱,学生无法控制的后果。最后的反馈也非常重要,这样可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评价的“有效性”——真情的交流

这里所说的评价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表现的口头评价。口头评价作为师生感情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看似平常的话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热情,为学生的不断发展提供新的空间。英语新课标指出:英语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而口头评价就是形成性评价的一种。所以,我们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口头评价,以此来作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手段。

课堂效率之我见 篇2

关键词:课堂效率,板块式教学,分层次教学

现在全市各学科积极推广实行导学案, 目的就是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 我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加强学生养成习惯的培养, 形成了以下的课堂教学思路:

(1) 设置情境, 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

(3) 深入探究, 合作研讨;

(4) 拓展延伸, 开阔思路;

(5) 布置作业, 复习巩固。

一、教学步骤

1. 设置情境, 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多种渠道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如温故知新, 承上启下;开门见山, 揭示课题;巧布疑阵, 引人入胜;多种渠道, 创设情境等多种方法。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情境教学法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 以生动、形象、直观的场景来激起学生学习的情绪。如讲《我的母亲》时, 可以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讲授《三峡》时, 可放映幻灯片使学生领略三峡壮丽的自然风光。

2. 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

首先教会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采用圈点批注法进行预习, 简单说, 就是四个字:圈、画、写、问。圈: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并查字典解决。画:画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或句子。写:写出词语或句子的精妙之处。问: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圈点批注法主要为了给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既是对课文内容的熟悉, 又是一种发现式的学习过程。此外, 课前鼓励学生查找资料来辅助理解文章, 课前预习为提高课堂效率作了准备。

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是一脉相承的, 自主学习的过程是预习进一步深化的过程。在整体感知时, 我们按“分层次教学”的原则检查自主学习的效果。比如, 让基础差的学生上黑板书写查找的生字并注音, 让中等学生朗读课文, 让好学生归纳文章内容、感知思想感情。这样既能抽查学生是否预习了, 又能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掌握情况。

3. 深入探究, 合作研讨

在研读与探讨之前, 教师要把相关问题按照逻辑顺序设计成问题组, 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 有重点地研读, 再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四人小组进行交流。一则交流各自的学习成果。二则提出各自的疑难问题, 达到让学生教学生的目的。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 找那些研读得好的学生发言, 目的是为了给其他同学做出示范;同时了解到学生的疑难点, 为课堂上重点讲解作准备。

4. 拓展延伸, 开阔思路

为了提高学生迁移思维的能力, 我们又采用学练结合加以巩固, 采用比较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采用名著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例如, 学习胡适《我的母亲》, 让学生自读老舍的《我的母亲》, 比较两篇文章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点。名著则让学生通过读书交流会和手抄报的形式进行交流。

5. 布置作业, 复习巩固

作业的布置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重点, 或者是生字书写, 或者是文章诵读, 或者是写作练习。形式多样, 读写结合。既是对课堂知识的梳理归纳, 也是对课程学习的预习和发现。在作业布置时, 我们根据学科特点有目的向学生推荐阅读的书, 如学过“再塑生命”, 让学生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完《项链》, 让学生读莫泊桑短篇小说等。

二、学法指导

课堂上, 教师是引导者, 我们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但我们不能忽视教师方法的指导。古人云:“受之以鱼, 不如受之以渔。”比如朗读的要求有四条: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读出重音、读出感情。分析句子有三步:找修辞、品意味、说好处。写景状物要注意三点:抓住景物特征、运用修辞手法、语言准确生动。鉴赏优美的作品, 归纳合理的方法, 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又有利于指导学生的写作。为了规范答题步骤, 减少失分点, 说明方法可分三步进行:讲方法, 说作用, 明特征;品味说明语言可以这样更完整:释词义, 说变化, 讲特点。经过这样的方法指导, 学生一遇到某个知识点, 就会对其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有利于自主学习的进行。

三、教法研讨

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科特点, 不断变换教学方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提高课堂效率创造可能。比如情景教学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描摹虫鸣鸟啼, 我们播放一段大自然的音乐, 清脆的鸟鸣声, 潺潺的流水声激起学生对声音的亲切感受;为了让学生描绘出美丽的四季, 我们展示四季的图片, 绚丽的画面给学生视觉上美的感受;为了让学生深入探究文章主旨, 我们设计阶梯式的问题, 引导学生步步深入作品的意境中。再如朗读教学:于诵读中体会作品的美感, 在认知朗读的基础上, 对颇具特色的文段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抓住一个词语, 一个段落, 在读中细细品味, 以达到以读带讲的效果。

课堂上运用生动的表演再现文章内容。如学习《石壕吏》时, 我们组织学生表演。课堂表演把古文融入生活, 缩短了古典文学与生活的距离, 贯穿了语文教学实践性的特点。绘画是语文学习方式的一种迁移, 学习“核舟记”运用简笔画, 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形态和位置关系。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简洁的笔画, 枯燥的文字变成了形象可感的画面。“课程改革促使教师观念的转变, 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方式进一步转变。”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一个巧妙的情境设计, 就可能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一次动手实践, 就可能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

我在探索的同时, 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在基础年级, 想靠学生的自觉自律来完成学习任务, 有一定的难度。怎样既抓好了基础, 又培养了能力, 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又能提高学习成绩, 这实在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需要我不停地探索, 不断地反思改进。

参考文献

课堂效率提高之我见 篇3

一、科学使用教材

1、创造性使用教材

我觉得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必须通读教材几遍以上,才能理解编写者的思路,把握教材的重点和特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通过阅读并思考,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从而确定教学的重、难点,设计合理的教学设计。创造性适用教材,还要善于对教材提供的信息情景进行取舍和信息整合。而不要一味的迷恋教材,一切照搬教材。

2、深入浅出,体会教材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动脑,要善于深入钻研,把深奥的知識通俗、浅显地讲出来,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去探究,如果没有教师对教材深入的理解,对教材的驾轻就熟,就不可能去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因而,教师必须实现与教材文本的深层次对话,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内容的表面,要深刻挖掘教材中蕴藏着的丰富知识内涵,自己真正理解了教材,才能引导学生与教材进行对话,从而达到理解教材、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的境界。

3、广泛吸收、纳百家之长

我们使用的教材是青岛版新课程教材,我觉得其他版本的教材在尊重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各有自己的特色.我在学校图书室借阅了几套不同版本的教科书,从而让我在教学中虽然使用一套教材进行教学,但使用的却是几种教材的思路和方法,相得益彰。

二、培养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

1、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主动学习。

作为一个教师,要精心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乐意学数学。首先要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教师在导入时,必须精心设计,设计的活动要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用精彩的探究过程、有效的小组合作吸引学生。如:引入“乘法的初步认识”,我采用了和学生比赛“看谁算得快”的方法,让学生产生也想掌握快速计算的法宝,从而激起对乘法的探究欲望。在讲授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时,我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测量身高、课桌、书本等学习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具的长度等,使他们觉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我们每个人联系很密切。在学习百分数时,让学生自己查找生活中的百分数资料,感受百分数很有用,生活中百分数应用很广泛。其次,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敏捷的观察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发展智力的必备条件。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力。例如学习图形时,让学生用眼睛看,观察物体的表面。再次,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的兴趣。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理智的积极活动和独立克服困难探索知识的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化为学生的真知,把真知转化为能力。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渴望知识,探索真理的欲望。让他们产生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有没有什么规律?等想法,带着这些想法再去研究问题。这样目标明确,探究意识浓厚,探究会更有效。

2、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多方位、多感官参与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通过视觉体验能掌握知识的25%,听觉掌握15%,如果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不是40%,而是65%.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动用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感知材料,让他们的眼、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之中来.例如,在观察物体时,让学生自己不断变化方位,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反面、上面等角度来观察物体。例如在认识图形时,我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摆一摆,滚一滚图形,把图形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滚动的圆柱体和球体,另一类是不能滚动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再通过进一步观察他们的特点和特征来了解它们.例如在学习圆锥体的体积时,让学生通过装土,装沙,装水,让学生体验到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同底同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让学生动手操作,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技能,也提高了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

3、鼓励学生多问,大胆质疑,,促进主动学习.

苏格拉底有句名言:"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我们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争论和各抒己见。首先我们教师要放下架子,创设一种民主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鼓励那些大胆思索用自己的方法来观察和思考、理解事物的学生,使他们得到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情感冲动的机会。其次我们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中,主动发现提出问题,并让他们自己尝试去解决。即使错了,也不要打击学生,而要肯定学生的这种主动学习意识。如遇学生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施以援手,共同学习进步。

三、 重视练习,精心设计.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设计练习题时,我们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要根据教学实际设计出多层次,逐层递进,深入强化的练习。

在对乘法口诀进行复习时,我设计了如下的练习:对口令。即把乘法口诀的每句口诀一个同学说出前一部分,另一同学说出后部分或是小组对练、师生对练。鼓励家长与孩子对答。小组夺红旗。教师先写出算式,按组接力写积,看哪组先算完就夺得了红旗。各小组、各班级进行口诀大比拼。

在学习比例尺时,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比例尺,绘制自己家房子的平面图,并制作一期板报“我爱我的家”展示展览同学们的作品;小组合作活动课上参观校园,在老师的指导下,绘制学校的平面图。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绘制山东省和全国地图。学生亲手经历创作的过程,看见自己的作品成形,很自豪,体验成功的愉悦感。

在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时,让学生利用已经建立的一平方厘米、一平方分米、一平方米的尺度,先去估计家中常见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再尝试用自制的学具去测量,整理好数据,做好统计;结合以后学的计算公式,再去计算实际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完整体验估计、估测,经历精确测量的完整步骤。在操作完成练习的过程再有所收获与反思。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篇4

岑溪市三堡镇沙村中心小学黄燕

摘要:语文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我认为还得旧话重提,着眼课堂,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只有走“提高课堂效率”这条路,才能实现“课改”要求,才能响应“减负”的号召。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正方:

看到这个题目,我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因为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一个老话题了。既然是个老话题,也就预示着这个问题的确一直存在着。而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至今也还没有圆满的答案。

一直以来,大家对语文教学效率的总体评价是:费时多、效益低,脱离实际,学生负担重、能力差。造成这种现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重要的问题还是应该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着手。因为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在整个教学计划中语文课占用课时比较多,所谓“费时多”即指此。那么,下面我就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就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深入钻研教材,课堂胸有成竹

钻研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虽然课堂是动态生成的,会有很多预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但我认为备好课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师只有提前精心备课,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才能在课堂上运筹帷幄,游刃有余,从容应对课堂上发生的一切。所以在每次上课前,我都会花很大功夫去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熟悉了教材,了解了学生,明确了教法学法,心中才会踏实,走上课堂才不会茫然。这样,即使课堂上遇到了我预先没有想到 1的问题,我也能总揽全局,不会手忙脚乱,运用我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智慧去轻松解决。当然,课堂教学效率也就会因为我的充分准备而在无形中提高了。

二、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奉行“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方式,一切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教师多致力于如何去教懂学生,如何去教会学生,而学生则常常成为了课堂上的听众。老师无意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他们本身存在巨大的潜能,同时也忽略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和感受,使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反感情绪,从而使他们对学习语文持消极态度,学习主动性低下。因此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向提高学生素质转变,必须体现教为客、学为主的原则。我的教学思路是:以教法渗透学法为指导思想,以改进学习方法为突破口,以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减轻负担,提高素质为最终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促教,以教导学。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什么?著名科学家达.尔文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语文教学应教给学生听、说、读、写的方法和基本学习方法。从现代科学意义理解,方法是指人们在有关的活动领域,把握事物规律,完成某种任务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工具和方式的总结。古人也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足见指导学法在语文教学中是何等重要。

课前预习的方法适用于每门课程,而对于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更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课前预习,学生掌握了其中的重点、难点,也有了疑难点,这样在老师讲课时,学生就会有目的的听,带着问题听,这样既加深了印象,又增强了记忆,比无目的、无重点、无计划的被动听有诸多好处。课前预习在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同时,又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一举两得。

四、营造课堂气氛,培养探究精神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自己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是学生学习过程智慧的火花,证明他的学习思维得到了发展,作为教师要鼓励这种思维。一

般情况下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可以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与探究精神。在反复的辩论与分析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教育最注重以人教人。”“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因此,教师在授课时,需注重营造互学氛围,让学生敢于参与,勇于表达。营造民主氛围,实则是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和提供相互诱发、相互冲击、相互补充的智慧碰撞机会,为实施合作探究教学提供环境,更有利于课堂中师生合作,实现目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合作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实践操作来深入理解课文中蕴含的知识并进行内化。合作探究是一种参与,一种交流,一种激励,一种创新。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启发或与其他学生共同地形成他们自己的研究讨论学习方式和活动计划,这也是当今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合作探究教学改变了过去由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或由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的状况,使语文教学转变成为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的新型教学。

五、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苏联教育家说:“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生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如《北京的春节》一课,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网络展示当地的节日风俗,通过创设视听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讲授《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教师根据“流落街头,几次檫燃火柴产生幻想,冻死街头”几个情节制作课件,课堂展示给学生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师生仿佛身临其境。这种以声音、图形创设课堂情境,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六、充分体验成功,让学生树立自信

每一个人都有成功的欲望。对学生而言,当其在学习上取得成绩,得到老师的肯定、赞许时,他们兴高采烈,心里像喝了蜜一样,反之,他们兴致索然。成功,像一支兴奋剂,让学生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励他们积极进取。我不是吝啬自己对学生的表扬与激励,而是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尽可能多的尝试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当学生学有所获,取得进步时,我给予表扬、鼓励。我向同学们展示学生的优良习作,优秀作品(如手抄报、剪报、读书笔记等),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看到光明的前景。这样做,学生从中得到心理上满足,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语文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有好的方法引导学生,则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之中学得知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实践证明,以上几种方法比较可行。

教学论文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之我见 篇5

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多媒体及其相关载体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手段与信息平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运而生,发展迅速。如何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的课题。本人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获得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更新教学理念,凸现学生主体

为了帮助学生纠正对计算机作用的认识偏差和兴趣偏差,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计算机学习和使用的轨道上来,计算机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正确认识信息技术教学的功能和意义,充分重视并发挥课堂教学效率,正确引导学生在操作和实践过程中,获得正确认识和成功体验。另外,计算机教师也应该从教学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们可以多使用课件类、游戏类教学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在教学中感到兴趣。例如本人在小报制作这节教学中就利用了AUTHWARE课件来教学,并且让学生参与制作,把学生的作品上传至局域网展示给大家看,放一周看各个作品的点击率,这样不仅让学生自己去欣赏自己的作品,同样也可以展示给其他的同学,带动他们热爱学习计算机。

二、精心安排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夸美钮斯也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导入方法进行导入课堂教学的。

1、问题式

带着问题去学习,能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有的放矢。问题式导入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惑学习新课内容,在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中解决问题,从面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比如在学习《认识计算机》这一节时,在导入中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① 计算机有哪些本领?② 计算机的特点有哪些?③ 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④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计算机?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老师的指引下,通过书本介绍的内容,逐个解决问题,从而很好地掌握本课内容。

问题式导入的第二种形式是在新授内容之前,直接向学生提出本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开门见山,重点突出。比如在《文件操作》教学中,一上课就开门提出本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① 用拖放法复制或移动文件。② 用拖放法删除文件。用这种方法导入,使学生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有的放矢。总之,问题式的导入,能够使学生目标明确,抓住重点,激发兴趣。效果也比较好。

2、演示式

演示式的导入也就是能过课件的演示进行导入课堂内容,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比如,本人在教学WORD贺卡制作这一课时,先通过电脑演示几幅精美的电脑贺卡,当学生边欣赏边赞叹时,我趁

机插入:“同学们,这些贺卡美不美啊?它们都是通过WORD制作出来的。其实很容易,你们只要通过今天的学习,也能设计出一幅幅美丽的贺卡。”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兴趣一下子就被提高了。在进行FRONTPAGE网页制作教学时,我挑选部分以前学生制作的比较优秀的个人网页展示给学生看,当同学们看到或精美或生动活泼的网页时,都非常羡慕,迫切希望自己也能制作出类似的网页,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得以迸发,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学习态度,从而为下面的学习铺平了道路。

3、对比式

将以前学过的知识同即将要学习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突出新授内容的优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进行“EXCEL图表的建立与编辑”教学时,我将文字、表格、图表三种形式的信息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先展示文字形式的信息,指出缺点后转换到表格形式的信息,最后再展示出图表形式的信息,让学生通过三种形式的对比,强烈感受到图表形式的优点:形象、清晰、一目了然。从而引出学习图表的目的与好处,明确学习目的。所以说,好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三、培养信息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所不可忽视的内容。信息技术教育要着眼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也就是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向学生提供“资料库”,让学生到“资料库”中去获取有用的材料。有的学生利用“资

料库”中的各种各样的图片、表格,经过处理,完成一份图文并茂、精致华丽的电子贺卡送给老师,有的学生制作课程表、值日表、通讯录来管理班级。也许有的学生运用笔和纸进行学习的能力不如别的同学强,但他们分析、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却高于其它同学,这正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所在。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受到了信息素质的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自己的能力和意识,学习计算机的动力也就提高了。相信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一定会对增加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顺利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采取多种手段,及时巩固课堂知识。

1、少讲多练。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重在操作的课程。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了一节课不如操作10分钟。所以本人认为,在许多需要操作的课程中,应注重少讲多练,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新授学习内容和方法。最后巩固练习。其中,导入和新授的时间应该压缩在15分钟左右,余下18分钟到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上机练习。达到巩固,熟练和提高的目的。

2、分段教学。在教学中也可采取分段授课,分段练习的方法,教师先讲授一段知识,然后让学习练习,完成后再讲授下一段知识,再让学生练习。通过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及时吸收教学内容,及时消化。教师也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如在EXCEL的《工作表基本操作》中,我先演示数据的几种插入与复

制方法,然后提出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刚学的知识完成几步操作练习。让学生马上吸收、消化这些知识。然后再继续下面的数据的移动与删除等教学任务。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非常顺利地接受新知识,而且也比较容易消化知识,教师的教学效果也能很理想。

3、运用多媒体课件,巩固知识。这种手段主要是针对一些知识性课程。这一类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一些微机的基础理论知识,比如《认识计算机》、《初识WIN98》等。理论性较强。这些课程中知识的巩固,如果采取一般的方法,是单调的。但可以做成课件,如填图等练习形式,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比如在《初识WIN98》教学中,我把桌面同各种图标名称、作用等做成匹配题,让学生通过移动对象进行配对,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巩固了知识,培养了学习兴趣。

提高小学生识字效率之我见杨新荣 篇6

实验小学杨新荣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识字教学效率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单调冗长的识字过程中,简单机械、枯燥无味的教法,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容易产生疲劳,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语文课程标准》也把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可见,识字教学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1、做游戏识字

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可以使得学生愉快识字。

(1)开火车。按照小组或座位快速念出老师出示的生字。这个游戏很适合课堂上操作,能使全体学生兴奋起来。

(2)摘果子。所认读的字词在果子的反面。老师点名,学生上台任意摘,摘下后认读背面的内容。读对了,带着大家读两遍,并把摘下的果子作为奖品送给他。

(3)大转盘。转盘周围用生字排成一圈,转盘指针转向哪个字,就读出哪个字。

(4)大风车。教师先制作一个大风车,在纸板上写上生字。教师先转动风车,请学生读字音并请该小组的同学进行“一字开花”(扩词)。讲得又对又多的组为优胜。

游戏的种类繁多,方法各异,还有“换衣服”、“送信”、“找朋友”、“火眼金睛”等。游戏使用的时机以及时间的长短可以随便控制,在游戏中,枯燥乏味的汉字很容易记住。

2、猜字谜识字

小学生字形分辨能力差,遗忘率高,认清字形、记忆字形是儿童识字的难点和关键。猜字谜识字法把识字教学与我国自古就有的“猜字谜”游戏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把握字形结构、笔顺、笔画的特点,加强对生字的观察、分析。很多汉字都可成为一则谜语,如:八只脚——趴;十八张嘴——杏、束、呆、困;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美;人在高处走,云在脚下行——会;辛辛苦苦说句话,站在两边争论它——辨;辛辛苦苦种个瓜,时时刻刻抱住它——瓣„„猜字谜识字寓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不但能激起学生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谓是两全其美!

3、儿歌识字

儿歌琅琅上口,生动有趣,它永远是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文字样式,一旦记住便终生难忘。在苏教版第二册《识字8》一课中教学形声字“睛、晴、请、情、蜻”时,可先复习基本字“青”,然后出示根据几个字的字义相关的几幅图片。每幅图片的下面编了一首儿歌: “加上什么水清清,加上什么表心情,加上什么说声请,加上什么天气晴”,让学生看图、看字、想问题。最后学生回答出:“加上‘氵’水清清,加上‘忄’表心情,加上‘讠’说声请,加上‘日’天气晴”,并编成了这样的儿歌:“天晴晴,水清清,请你来,做事情。小朋友,爱眼睛,小蜻蜓,夸你行!”另,在《乌鸦喝水》一课中,有这样两个生字“渴”和“喝”。教学时,把两个生字放在一起出示,让他们进行对比。学生通过细心比较后得出结论:这两个字的部首不同,部件相同。据此编首儿歌:“口渴需要水,渴是三点水。喝水要用口,喝是口字旁。”„„在琅琅的儿歌声中,学生的识字能力得到加强,语言表达得到锻炼,主动识字愿望得到了提升,课堂识字效率得到了提高。

二、重视学法指导,教给学生自主识字方法

新大纲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生学习经验的积累,发挥其主体性,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发现行之有效的识记方法,独立掌握生字,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形成识字能力。”在苏教版国标本教材中,编排了专门的“识字”单元来帮助学生集中识字,就是要学生掌握识字规律,学会方法,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1、读记笔画法

在学生刚掌握一些基本笔画、部首时,可采用“读笔法”,即独体字、合体字的难易部件按书写笔画顺序边“书空”边读出每个笔画名称。如:“方“字的笔画顺序为:点-横-横折钩-撇。

2、部件分解法

以字的结构、掌握的部件和独体字读出每一部件名称的方法,称为“部件分解法”。

如:听=口+斤;池=氵+也。

3、字形分析法

教给学生分析字形的一般步骤,让学生知道如何对有关结构单位分合加减,从而逐步建立识字的思维模式。如:全包围的字:国、圆、回;半包围结构的字:远、运、逃、近;上下结构的字:草、落、泉、花。

4、比较法

汉字中有许多字在字音、字形方面都很相象,字义却相差很远,怎样来识记区别这些字呢?可以用比较法学习,就是把这些字写出来进行比较。如:青、蜻、清、请、晴、睛,这些字分别在二三册中出现,可对这些字进行字音、字形、字义上的比较,再组词,就易记住了。

5、熟字带生字法

有些生字可利用学过的熟字加一部分或去一部分变成一个新字。如:每加木是“梅”、蝌去虫是“科”。

6、偏旁识字法。

在学生学过形声字识字的基础上,学生基本上了解了常用字偏旁所代表的含义。如木字旁:大多是与树木有关的字:如松、柏、桦、树等;与水有关的字:如河、清、湖、海等;与动物有关联的字:如猫、狗、狐狸等;这样的形声字有许许多多,知道了偏旁的意义,看看声旁,就大体知道了这个字的读音和含义。这样学生有了认字的积极性,有些字即使没学也能大体了解字义和读音。

此外,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脑筋想一些合理的方法识字。如“滚”,右边笔画较多,孩子们开动脑筋,很快想出了识记办法:“滚”的右边,是把“衣”拆开,放进去一个“公”,不过,“公”的捺要改成点。用这样的方法,学生很快记住了这类难字,并且记得相当牢固。

三、倡导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识字学习参与性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等方法,从“音、形、义、情”方面引导学生去探讨,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认识、学会和记住这个字的。

学生之间通过合作学习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在课

堂上大力开展学生间的合作活动,如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在识字教学中可以采用“生生互动”的合作教学形式,凝聚学生集体的智慧,做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读准汉字的拼音、分析汉字的结构特点,熟练掌握汉字的字形。如,教学“明”字时,让同组的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有的学生说“明”与“太阳”有关系,所以是日字旁,有的学生说“明”与“月亮”有关系,所以它的旁边有“月”字等,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样就会让一些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合作性学习迎刃而解。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识字教学插上双翼

以往识字教学无非是反复让学生多读、多写、死记硬背,学生兴趣不大,教学效果也不佳。如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文字、图画、声音、动画、视频等综合信息效应,为识字教学插上双翼,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教者乐教、学者乐学,让教与学两方在教学的双向活动中领略共同参与的愉快,从而达到提高课堂识字效率目的。

1、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让汉字活起来

汉字是一种形象文字,每个汉字有着自己的生命,有的汉字就是一幅画。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为汉字加以色彩、声音、动作,赋予汉字的活力,这样更能为低年级学生接受。如“飞”字,字形犹如一只小鸟飞翔的图像,教师根据字形特点通过计算机制作可以扇动的翅膀,并加上小鸟的鸣叫。这样,通过制作的“飞”字,便像小鸟一样“活”了起来。学生看到这个活的“飞”字,瞬间就激活了想象力、学习兴趣与识记的积极性。

2、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形象展示汉字的演变

汉字在经过两千多年的传衍、演变,很多汉字与最初的表音达意的那个字有很大的区别,有些甚至不能通过字形看出所包含的意义。如“令”,解释它的字形与意思的联系,老师总觉得语言表达不能穷尽其义,学生听得也是不明就里。但现在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动画制作技术展示的演变过程,意思、形态一目了然。当学生看到汉字的形态演变过程,不仅增强了兴趣,而且加深了印象。

3、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汉字字形的归类学习

将许多表示相同或相近意义的形符所构成字联系在一起,可以找出本部类汉字的内在联系,能够正确使用和加深理解。如“足”部的跑、跳、跨、啃,又如“雨”部的雪、雷、雾、霞等。许多字声符相同,形符表示意义或类别的构成子系统,可以帮助记忆,增强迁移能力。老师有意识地将这类形态的字放置在一起,将相同的部分做反复闪烁处理,然后比较不同部分的差异,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功能很快就能被学生领悟。

4、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突出字形记忆的重点、难点

学生在开始识字写字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难题就是笔顺笔划。学生学习的特点往往先入为主,第一次笔顺笔划写错,以后很难纠正,直接影响人的一生。此种情况可以通过计算机制作逐笔书写效果并用反复闪烁的方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和重视,从而解决识字中的重点和难点。

提高英语课堂效率之我见 篇7

师生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

首先, 作为老师, 既要备好课, 又要备好自己。备课, 一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学情研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等问题, 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学案。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能游刃有余地驾驭教材, 同时又能恰当的对课本的知识精心加工。二要备学生。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都不一样。课前要考虑到每位学生的情况, 给每个学生定位, 为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任务,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三要备自己, 即教师在上课前应该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做到精神饱满, 头脑清晰, 胸有成竹。另外,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当备好课堂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 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例如在阅读课文之时, 由于英语是语言学科, 对于推测字里行间隐藏的含义, 学生可能会做出各种各样不同的理解。

其次,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在英语教学中, 经常会有学生抱怨课上听不懂, 归根究底, 是课前没有做好预习。如果学生不坚持在每节课前先预习, 那么在理解材料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困难。当然, 对于课前的预习, 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课型, 不同的学案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

二、优化课堂结构

要优化课堂微观结构教师就要:

1. 优化课堂提问。

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 有些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 无效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 耽误了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 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 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 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 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2. 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

课堂上, 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 就马上要求其回答, 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 而且有效性很差。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 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 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 课堂组织松散, 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 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 这样, 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 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 要减少“讲与听”, 增加“说与做”, 尝试“教与评”。

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保持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再好的教学方法和形式, 若天天是单调重复, 学生对其兴趣也会慢慢减退, 课堂效率也将大打折扣。所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 应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力避形式单一, 而应多种教学方式相容, 使教学活动内容丰富而精彩, 使学生处于情绪高昂的积极状态中。英语报告、英语演讲、英语短剧表演、听英语歌曲、学唱英语歌曲、看英语电影、英语辩论赛、英语海报设计等活动可根据教学情况穿插进行。课堂上多元教学形式使课堂气氛处于活跃状态, 学生能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参与实践、认识、分析、体味和感受。教师要在授课时, 随之介绍一些外国的风土人情、文化背景, 名人轶事, 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罗杰斯所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 对提高课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第一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只有尊重学生, 才能取得学生对你的信赖。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 不要挖苦讽刺回答错误的学生。第二要热爱学生。热爱是教育的保证。没有教师的挚爱, 也就不可能有学生的乐学。第三要了解学生。不了解学生的学情, 就无从指导学生的学习。。第四教师要经常听取学生对于本科学习的建议, 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要尽最大可能地尊重学生意愿选取学习方式。营造和谐氛围的主动权在教师手中, 教师必须主动地承担改善师生关系的责任。

五、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

美好的情境, 可使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 激发出思维的极大活力, 使学生们在这种氛围中产生想用英语去思维、表达的愿望和乐趣, 以愉快的心境去获得知识。为此, 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语言魅力及其高超的教学艺术给学生创造出一个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 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

结束语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 要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在于既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 又要发挥好教师引领的作用。在教学中, 通过对以上几点的强化和深入, 我相信我们的课堂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多种能力的主要渠道。提高课堂效率对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在日常教学中探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 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 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应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永恒的主题。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之我见 篇8

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

备课时,教师要对教材深入钻研,准确把握,吃透教材,达到一个高屋建瓴的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提出准确的学习目标,才能对他们给予恰当的指导。只有把握教材知识的总体性、系统性和逻辑性,才能有步骤、有计划地分配学习内容,才能考虑如何使学生分析、掌握教材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突出思想与方法的教学,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1.突出重点

要明确一节课的学习目的和要求,找出重点、难点,考虑采用怎样的策略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设计的练习题应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要抓住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为了避免走弯路,我们应做怎样的铺垫、怎样讲解,面对几十个程度不同、参差不齐的学生,会出现怎样的问题,应采取怎样的措施,运用怎样的语言进行指导,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2.语言精练

课堂语言应力求做到准确、精练,富有启发性、激励性,过渡自然。语言要精练必须服从于教学规律,采用最优教学方法,放心大胆地让学生思考、讨论、猜想、总结,教师的语言只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优化教法学法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点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常言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那么怎样才能“得法”,我认为:第一,必须注重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优化组合,在优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下功夫,要把教学内容与方法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第二,必须想方设法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注意把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注重组织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师应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良好习惯的培养者。近年来,我不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尽量做学生的引导者、激励者、协调者和情感交融的合作者。在合作讨论中,要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形成,分享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并要注意学生勤奋学习,勤动脑、口、手习惯的培养,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习惯。

2.营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和保证。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使他们在课堂上充满激情,充满活力。

三、及时反馈总结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

一个单元或一章节内容授完,要认真整理、全面复习,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例如,通过课堂练习、提问、板演,了解各个层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练习题量要适中,形式多样,对重点、难点知识,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并注意“因材提问”。通过作业的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和及时纠正,以便提高下次练习的正确率。要变式练习,注意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看学生是否从根本上掌握了所学知识。然后运用螺旋式上升的方法,看學生能否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对有疑难、易混淆的知识要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论证和讨论等强化理解。

为了提高反馈速度,有时可以互相交换练习题,请一名优等生读答案,大家相互批改,订正结束,看谁是优胜者?对正确率100%的学生给予表扬,希望他们再接再厉。存在的普遍问题教师引导讨论、讲解,集体解决;个别错误,找出原因,鼓励学生及时更正。课堂作业尽量做到当堂完成,当面批改,及时反馈,及时小结,查漏补缺,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课堂是师生间有计划、有目的的共同活动,在师生的双向活动中,只要我们认真把握内容与方法的优化组合;只要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优化教法,不断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激发学生的内动力,不断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毅力,把树立学生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把“活”学、“活”用的思想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其中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乐于学数学,善于学数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把“寓”教于“乐”的思想贯彻始终;唯有这样,才能不断地为学生的学习增添“正能量”,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高效课堂之我见 篇9

--------怎样打造历史高效课堂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历史科目就是死记硬背,把知识点背下来,考试就会取得好成绩。但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初中历史考试越来越灵活,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虽然初中历史被人们称为“副科”、“小科”,而历史教学任务很重,课时安排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要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提倡高效课堂就太有必要了。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如何打造高效历史课堂,我做了以下思考: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动力。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二、教师博览群书是高效课堂的有力保障。

1、教师要熟悉历史课标,能够把握历史课标,更好的运用历史课标。教师要有驾驭教材的能力。对考纲中注明的每章每节“清楚”,“明白”,“理解”,“掌握”“运用”熟记于心,知道每章每节在整个历史这条长河中的地位,重要性。从而教师就能形成一种“删繁就简”的能力。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才能够就目前的考试,利用课堂仅有的40分钟,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2、教师要尽可能多的研究试题,知道每个知识点的出题的方式、方法,以便在讲课的时候把每一种问法告诉学生。只有老师了解了每一种考法,在教学中才会得心应手。

3、教师本人要经常充电,做到“与时俱进”。教师要关心时事,关心热点,做到以史为鉴。

三、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1、历史课堂教学要注重历史主干,解读课题,把握脉络,理顺关系。

2、历史教学要突出形象性、生动性与情感性的特点,引导学生的思维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四、好的课堂检测形式是高效课堂的的保证。

历史课课堂检测应采取多种形式,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布置适当的课堂练习题。

翻转课堂之我见 篇10

翻转课堂以其不可阻挡之势,随着教育改革的大潮滚滚而来,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不能因循守旧、一味退缩,而应迎头赶上做改革的弄潮儿。

所谓,“翻转课堂”也称“颠倒课堂”或“颠倒教室”,是指学生在家观看教师事前录制好的讲课视频以及拓展学习资料,课堂时间用来解答学生自主提问、订正学生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传统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教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而在“翻转课堂”上,这种形式受到了颠覆,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佐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化则是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

“翻转课堂”最早的探索者应该是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汗,在为表亲辅导数学功课的过程中,想到了制作教学视频,让更多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享受这一辅导资源。2006年11月,他制作的第一个教学视频传到了YouTube网站上,并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后来,萨尔曼·汗将这个副业逐渐变成了自己的主业,目前已经在网站上放置了2300多段免费视频课程、有5400万学生通过网络参与他的课程学习。比尔∙盖茨称其为“预见了教育的未来”。

“翻转课堂”的实践者之一——美国林地公园高中(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科学教师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Jonathan Bergmann and Aaron Sams)在2006年观察到,学生并不需要老师在房间里给他们讲授和传递信息,他们可以自己学习知识和内容。真正需要教师在身边帮助的时候,是他们在做功课遇到问题卡住的时候。可是,这个时候教师往往并不在现场。如果把课堂传授知识和课外内化知识的结构翻转过来,形成学习内化在课堂、传授知识在 1

课外的新教学结构,学习的有效性将随之改变。

于是,他们创新了教学方式,预先为学生录制在线视频课程,在上课前一天晚上,学生可以通过网上、或者U盘、DVD观看教学视频和PPT,可以多次暂停,倒带,做笔记或阅读。第二天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科学实验和讨论。教师鼓励学生自带数字化设备到学校,根据自己的学习步调进行个性化学习。教师在教室巡回,回答问题、监控实验、探讨更深的内容,并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这跟传统的“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方式正好相反,所以被媒体称为“翻转课堂”,并迅速流传开来。

经过两年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数据表明,学生在翻转课堂环境中比传统课堂环境中的学习效果更好,学生的考试成绩不断提高,学生和家长的反馈非常肯定。

萨尔曼·汗的教学视频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视频中唯一能够看到的就是他的手,不断地书写一些数学的符号,并缓慢地填满整个屏幕。除此之外,就是配合书写进行讲解的画外音。用萨尔曼·汗自己的话语来说:“这种方式。它似乎并不像我站在讲台上为你讲课,它让人感到贴心,就像我们同坐在一张桌子面前,一起学习,并把内容写在一张纸上。”这是“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与传统的教学录像作为不同之处。视频中的出现的教师的头像、以及教室里的各种物品摆设,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下。这样的微课将自主学习的权力给了学生,“所有人只要想学习,就可以来到这个平台,从最基本的东西开始,不断前进。他们可以在这里得到反馈、评价和训练。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调学习,而老师更像是教练。”而在线学习的自由也使教室里的教学发生了改变,孩子们到学校去已经不需要教师去讲解那些在 2

网上就已经了解到知识了,他们更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知识内化中所遗留的问题。教学方式就这样改变了,课堂不翻转也不行了。

从整齐划一的课堂教学,到在网上按照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选择课程选择进度自主学习,然后将学习成果带进课堂交流。这样的教学模式无疑是教学的一次革命,必然会冲击传统的教师主控的教学模式,进而给教学带来新的变化。需要指出的这里的关键在于自主,学生能否自主选择是否愿意自主选择,这是翻转课堂的基础,剩下的关键才在于微课是否能够给自主选择带来学习的愉悦。这样的课程除了技术信息的支持之外,背后还有与之相适应的给于学生自主地评价机制和教育体制,这才是微课受到追捧的主要原因。没有这样的自由发展,微课再多,课堂再翻转,只能让师生疲惫混乱。

“翻转课堂”之所以获得成功,得益于他们一直采用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主动学习,也得益于经常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视频教学等信息技术,学生灵活运用数字化设备已经成为学习过程的组成部分。这为“翻转课堂”准备了自主学习主体和数字化技术基础。但是,从根本上来说,“翻转课堂”翻转了传统教学结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建立起比较彻底的21世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也使教师上升到组织者、帮助者、指导者的“导演”的层次。

从“翻转课堂”的最初创意来看,结构和模式的翻转源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思考,其结果不仅创新了教学方式,而且撼动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的根基。从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的功用来看,“翻转课堂”基于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在形成“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学生(tech-savvy students)”的基础上,把学生灵活运用数字化设备作为学习过程的组成部分,鼓励学生自带数字化设备到学校,根据自己的学习步调进行个性化学习。如果没有高技术 3

素养的教师和学生,就不可能有“翻转”教学结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可见,信息技术已经远远突破“辅助教学”的概念而成为教育不可或缺的工具和要素。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流程;翻转课堂颠倒了传统的教学理念;翻转课堂颠倒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翻转课堂颠倒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除了教学视频外,还有面对面的互动时间,与同学和教师一起发生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所以它有以下“不是”:

不是在线视频的代名词。

不是视频取代教师。

不是在线课程。

不是学生无序学习。

不是让整个班的学生都盯着电脑屏幕。

不是学生在孤立的学习。

那么翻转课堂“是”什么?

是一种手段,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是解决了班级授课制中最大的问题——个体发展差异性问题,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是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

老师是学生身边的“教练”,不是在讲台上的“圣人”。

是混合了直接讲解与建构主义学习。

是学生课堂缺席,但不被甩在后面。

是课堂的内容得到永久存档,可用于复习或补课。

是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学习的课堂。

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减少城乡师资差异造成的教育不公平。

翻转课堂除了教学视频外,还有面对面的互动时间,与同学和教师一起发生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上一篇:远景设计院探讨乡村旅游扶贫如何着力下一篇:医院基建科工作制度和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