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析开放式教育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论文

2024-06-15

小析开放式教育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论文(共9篇)

小析开放式教育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论文 篇1

小析开放式教育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论文

(一)整合课程,构建语文学习的桥梁

“整合课程”(又称“综合课程”)是当前我国正在着力建设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整合课程实质上是一种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使学校教学系统中分化了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它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整合课程针对学科课程知识结构的单一性,以各种整合形式来挖掘和利用不同知识之间,知识、技能和能力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使它们成为有机整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新知识,还培养了知识的综合与迁移能力,完成新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花钟》一课时,笔者根据教材的需要,在课堂上创设吸引学生的情景:播放许多花儿竞相开放的课件,配上欢快的音乐。这一情景将学生带入文本中,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下,情感得到激发,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在理解课文的难点句“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时,笔者通过设计师生间的对话,将数学、常识、语文三门学科的知识巧妙地融合、重组。学看时钟是数学方面的知识技能。让学生知道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了解什么花大致是几点开,这也是常识知识。“万寿菊开了,大致是下午三时。蔷薇开了,大致是凌晨五点。”这又用“大致”进行了说话训练,学生可以用“也许、左右、大概、大约”等词来替换回答,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大致”一词的理解,更是一种对词语的活用和内化,可谓是一举多得,也使得多门学科的组合浑然一体。

(二)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语文课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听、说、读、写,以及与此相关的观察、思维、想象、情感等。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创设情境,重视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对话,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在《惊弓之鸟》这篇课文的教学中,笔者创设了两个情境,给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交流、对话的机会。情境一:更羸不用箭就将大雁“射”死的消息,在大雁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因此《大雁报》记者小雁写了一则报道(出示)。学生在畅谈感想中质疑、释疑。情境二:大雁的母亲要为大雁告状,可是她该状告何人呢?请大家以律师的身份,自由选择角色,为自己的当事人辩护(学生自由选择角色进行准备)。学生在交流、辩护中讨论“到底是谁害死了大雁?”。在这两个环节中,因为学生之间有了思维的碰撞、语言的磨砺,所以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充分调动。在激烈的辩论过程中,就谁害死了大雁这一问题,学生们纷纷陈述了自己的观点。有的说应怪文中没出现的那个猎人,是他最先射伤了大雁;有的说应怪魏王,他不让更羸射箭不就没事了吗?还有的说就是更羸害死的大雁,所以应该怪更羸……学生们固执己见,据理力争。最后,在辩论中“小律师”们慢慢统一了看法———其实应该怪大雁自己呀,它是自己吓死自己的,谁也怪不着。至此,课文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三)课外知识延伸,快乐学语文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拓展阅读,做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比如,学习了古诗《咏柳》和《春日》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做诗配画来展示;学习了《荷花》后,让学生欣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并搜集一些写荷的`诗句,欣赏荷叶、荷花的美;学习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后,让学生查找保护环境的课外知识,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并作为班级黑板报的资料;学习了《路旁的橡树》之后阅读《为树让路》;学习了《和时间赛跑》之后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学习了《太阳是大家的》之后,举行诗歌朗诵会。另外,结合园地的教学,我还让学生收集成语、歇后语、谚语、举行赛诗会,进行成语接龙比赛等等。这些与语文知识相关的不拘形式的活动,都有利于拓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学中的探究讨论、质疑问难,有利于学生进入领悟课文的更高层次;课外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有利于学生学会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的方法,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从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断发现知识的内涵和规律。

(四)联系生活,构建生活中的语文

语文教学方式的生活化,就是架起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之间的桥梁,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加强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在生活中运用。

1.日常生活“语文化”让学生逐步具备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和运用语文的“本能”。在商品经济大潮中,蹩脚成语、套用词句现象随处可见,学生所处的语言文字环境是“无错不成报”“无错不成招牌”“无错不成广告”,这些错误信息恰好给学生提供了生活化、社会化的语文试题。笔者在班上组织了“啄木鸟纠错小组”,鼓励学生把语文学习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中,让学生记录或者拍摄在生活看到的错字,制作成小简报的形式,在班上交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学习语文的乐趣,把身边的生活环境演变成语文教学的大课堂。

2.班级生活“语文化”学生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班级中度过。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笔者组织学生每天举行早读课后五分钟的班级故事会,由学生轮流上台读故事。笔者还成立了班级朗读兴趣小组,坚持每周活动一次。在做好学生朗读能力训练的同时,还对学生的优秀朗读作品进行展评,让学生都以会朗读,会说话为荣,树立榜样,促进班级整体水平的提高。笔者还设立了班级日志,引导学生留心班级、校园中有意义的事,并随时记下来,哪怕是简单的一句话、动情的一段语句也可。长期积累下来,这些也会形成一篇篇文笔优美、感情真挚、内容生动的好文章。

3.社会生活“语文化”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运用规范的语言文字,学习健康向上的文化知识,自觉运用语文这个工具。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的“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口语交际教学要求让学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围绕这一活动的开展,笔者首先带领学生阅读了许多有关祖国传统文化的文章,结合生活中、学生身边的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兴致很高,纷纷说出自己知道的传统文化。根据学生们的发言,笔者归纳出以下三个方面: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艺;古老的民族艺术,如:京剧、相声;独特的风俗习惯,如,春节放鞭炮、清明扫墓……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由组成小组,进行调查、访问、搜集资料,再把收集到的文字、图片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小组内交流,并讨论展示研究成果的形式,最后写出自己在整个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学生们都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向大家展示成果:有的小组以图画的形式,有的小组以手抄报的形式,有的小组以习作的形式,还有的展示实物……这让我们看到了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惊人的创造力。

这次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了听、说、读、写多种能力。在活动中,学生们通过调查、走访、查找资料,与他人合作、交流,进行总结,运用不同的形式展示成果等,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探究、创新的能力等,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学生们通过活动,了解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更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总之,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教师作为指导者和参与者,在开放和多样化的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析开放式教育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论文 篇2

关键词:开放教育,英语统考,导学效率,途径

我院开放教育(以下简称开放)专科起点本科的学员, 所学专业基本为英语、艺术类以外的其他专业,学员英语统考课程为《大学英语(B)》。从历届统考(网考)的情况来看,学员考试合格率偏低(以2014年秋学期为例,合格率仅为50.81%)。提高开放英语统考学员的合格率,成了英语辅导教师迫切研究的课题。而提高开放统考课程的导学效率,应是探讨的重点。本文认为,可通过如下途径来提高英语统考课程的导学效率。

一、调研学情成竹在胸

开放教育本科学员的情况较复杂,不可不加区分而采用单一的导学策略。应对学员进行充分调研,做到胸中有数, 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制定导学计划、采取适宜的导学策略。我们根据发放给学员的调查表数据,经过统计汇总、分析,发现我院开放本科学员的情况,大致特点有:

1.人员构成杂学习目的异。学员来自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工作岗位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学习目的的差异。

2.空闲时间少集中辅导难。学员大都在企业一线工作, 岗位变动频繁,地域分布较广。集中学习困难,以业余学习为主,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整块的学习时间。难以满足开放英语统考集中、强化的要求,严重影响了学习效率。

3.年龄跨度大英语基础差。学员中既有刚出校门的“小字辈”,又有工作数十载的“老学员”。“小字辈”玩心重, 学习上投入少;“老学员”离校时间长,所学英语遗忘甚多。

大部分学员发音不准确,词汇量少(通常不足1500个单词、短语,不少学员甚至在500个词汇以下),口语、听力和写作能力均较差。不少学员以汉语的思维习惯学英语。

学员的以上特点,加之他们学习英语的独特认知心理规律与英语教学固有的内在规律之间的矛盾,造成开放英语统考课程的教学辅导困难重重。

二、区分对象因材施导

影响语言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是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开放英语教学亦不能例外。辅导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员个体差异这一客观实际,兼顾大多数学员的学情,“抓中间、带两头”。并根据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找出开放学员学员个体差异中的相似点,再对他们进行科学分组,分别为各类小组制定合适的辅导计划、学习目标,因材而施导, 并适时指导各类小组进行互助学习。这既利于培养学员在学习中互相协作、帮助的团队精神;又避免了部分学员人多面广场合的“畏众”情绪;也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以便针对性地进行指导、释疑。

三、科学诱导力扫心霾

学员英语基础差、学习困难多,固然是不争的事实。而他们学习英语困难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则是其在心理上的障碍。表现在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畏难和急于求成的心理。

要想取得学习英语的良好效果,消除学员的畏难情绪、 树立学员学习的自信心,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不厌其烦地对学员进行科学的疏导、帮助他们消除心理疑虑,使其对英语学习有一个清醒的心理,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并帮助学员制定适宜的学习计划,充分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对于学员所表现出来的急于求成的心理,也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认识到,学好英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必须持之以恒、日积月累。

教师还应对学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学习效果进行抽查,以便让学员能够及时认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的改正、完善。

四、多彩活动调动热情

所谓“导学”即指导学员完成开放教育相关课程的学习,是为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程学习的基本路径。寻求跟开放教育及学员的实际更贴近、更直观、更生动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

辅导教师除了充分挖掘开放学员的已有知识经验,通过启发、鼓励、指导,来提升开放学员的自学能力外,还应组织学员,开展适时、适量、适宜的各种、各类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英语小活动(诸如:小戏剧英语角色对话等活动)、 协作互动活动等。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员的潜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学风。

在教学班级群的基础上,还可以另建英语学习交流平台 ——英语交流QQ群,指导、鼓励学员用简单的英文交流学习体会、经验,也可以用英文提出建议或问题,以便教师了解、 掌握学员的思想、学习动态,既可以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又可以使辅导教师及时给学员以指导、服务和答疑。

辅导教师既要关心学员的学习过程,又要关注学习的结果,还要对各种活动进行及时评价。评价时,应注重个体的差异,以鼓励为主,激发每个学员的上进心,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进一步发挥。

五、巧用资源事半功倍

现今,可用的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并不匮乏。但过多的开放教育资源,让学员“满箩拣瓜”,又会让学员陷入另一种困扰。很多学员不懂得科学、合理的选择,总以为“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其结果是“乱打乒乓”,收效甚微。如果巧妙使用有效的教学资源,却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这方面,我们进行了如下尝试:

1.指导学员充分利用本院网站、江苏开放大学和国家开放大学的网上学习资源。其中江苏开放大学和国家开放大学网站的开放教育平台,均置有跟考试大纲配套的开放课堂,IP课件等学习资源。我们还在本院网站上传了《东台学院开放教育本科英语统考课程(大学英语<B>)导学改革实施方案》、《大学英语B辅导课件1复习方法指导》等系统资料, 便于学员查阅、学习。

2.指导学员掌握多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及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学习的能力。选择较为适合学员英语水平、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尽量使学习的难度和学员的英语水平相配套、吻合。

3.向学员介绍一些教辅资源,以利于拓宽学员的视野、 丰富学员的知识面。我们编选了数套《英语统考课程拓展训练题》,共学员选择使用,以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还将有关英语学习的网址链接到辅助教学网页上,学员可以点击相关链接以得到最新的信息、资料。

4.我们还加强了考试之前的技术指导。主要内容有:试题结构分析、历届试题特点分析、答题技巧分析、应试心理指导、模拟机考等等。

学员对我们上述做法反应较好,学习热情得以激发,学习效率得以提高。学员参加15年春学期的网考,合格率提高到近60%,较前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综上所述,影响开放本科英语统考课程导学效率的因素很多,而开放学员自身差异的影响尤为明显。辅导教师应根据开放学员的具体实际、结合开放英语统考课程的自身特点,采用灵活、有效的导学策略,力求进一步提高本科学员英语统考课程的导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高瑛.成人英语教学现状及创新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0.07.

[2]刘娟.黄贤锋,柳州市电大网络教育统考课程“大学英语B级”的教学策略浅析[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4.

实施开放式教学 提高劳技课效率 篇3

一、开放师生关系

开放式教学是一种需要新思想的教学。在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路人,还是参谋、朋友、听众;而学生不只是“收音机”,他们更多的是知识的探索者、实践的操作者、规律的发现者。因此,教师必须转变家长式的作风,做学生的亲密朋友,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开放的课堂空间,以广博的胸怀,去包容全体学生;睁大赞赏的眼睛,去发现那些“闪光的金子”。对学生的一些有创意的想法或做法,教师应大加赞赏,以期待的目光、鼓励的微笑,传递给学生一种亲切、信任、友好的情感信息,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充分保护,理想的翅膀得以放飞。

二、开放教学内容

劳动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很强的地方性。学科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劳技教学的内容应根据诸多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科学、合理的调整。由于不同的地区存在着风俗民情、教育环境、教学设施、学生的实际等方面的诸多差异,因此,统一的教学内容不一定能适合所有的学校和学生。我们可以把劳技课的内容分为几大块,如手工制作、家庭烹调、园林花艺、金工木工、生活常识等等。在每一册的教材中,依据地方特色、季节和学生的年龄,分别安排以上这几块内容,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劳技课中学到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如“家庭烹调”的课上,可以教学生制作一些地方特色的菜肴和小吃,以提高学生自立的能力。

三、开放教学场所

1.走出课堂,走向课外

小学生天生爱玩,如果把劳动技术教育与学生课外活动相结合,运用比赛、游戏、表演等方法,寓教于乐,一定会事半功倍。儿童好胜心、进取心特别强烈,组织合理的小型比赛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激励方法。如低段安排刷牙、穿衣、洗手、洗手帕等比赛,高段可进行钉纽扣、做垫子、做蝇拍等比赛。由于比赛时学生十分投入,因此效果肯定不错。

2.走出学校,走向社会

有些劳动技能的培养只限定在学校内是无法完成的,最好能走出学校,走向更广阔的学习天地——社会。比如:陶艺课可带学生到田野中,挖泥、摔泥、揉泥、捏泥。我们还可以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密切与家长的联系,规定相应的家务劳动内容,每生一卡,由家长负责督促并填写执行情况,每周反馈一次。以此鼓励鞭策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劳动,成为真正的小主人。

四、开放教学评价

“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学生能否抬得起头取决于评价的机制是否科学。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监控作用。评价应由单一的学业评价转向全面的评价。

在学习活动中,每个人所获得的体验与结果是不同的。比如,炒青菜活动,学生A第一次大胆地举起了小手;学生B作为小组长,组内合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学生C虽然青菜炒得有点过,可他在结束时主动洗好锅、擦好桌……因此,看似简单的一次炒青菜活动,包含了太多可评价也值得评价的因素。所以,在活动之前可设计一张活动评价表。(附表)

这种评价方式变单纯的教师对学生评价为教师、学生等共同参与评价,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合作与交流等,有利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顺利地完成活动。

小析开放式教育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论文 篇4

绥阳县城北小学:王 梅

[摘要]古诗文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比较特殊的课文,对于古诗文的教学如果单靠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张嘴,那么古诗文里的“美”是很难表达出来的,学生也是很难品味到古诗文的意境美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多媒体走进课堂辅助教学,多媒体融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于一体,能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再现古诗文独特的意境美和意味美,让学生从中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古诗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古诗文 提高效率 古诗文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比较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精练、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这些都给小学生的理解和品味带来了困难,也增加了古诗文教学的难度。对于古诗文的教学单靠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张嘴,那么古诗文里的“美”是很难表达出来的,学生也是很难品味到其意境美的。传统的古诗文教学有四步:一是读熟古诗文,二是教师讲解诗意,三是背诵古诗文,四是默写古诗文。这样的教学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即使已经会背古诗文了,也无法感悟到古诗文的意境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多媒体走进课堂辅助教学,多媒体融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于一体,能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再现古诗文独特的意境美和意味美,让学生从中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古诗教学效率。

一、利用网络,教师可进行充分的备课。

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我却不但要给学生一桶水,更要给学生长流水。这充分地说明了我们要终身学习,才能顺应时代潮流,才能给予学生想学的知识,才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只有我们博览群书,才能在面对学生的质疑时深入浅出的解答。因此在上课之前,教师要进行精心的备课。课前要查阅诗人的简介和写作背景资料,以及与这首诗相关的内容。教师只有在课前作好充分的知识储备,才能在课堂上表现得游刃有余。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们需要制作教学课件,要制作较高水平的课件,对于我们非专业的老师来说简直比登天还难,而在网上,我们可以利用现成的课件资源加以修改,这样既节省时间,而且效果也好。同时在教育平台,我们可观看名师课堂实录,专家论坛,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以便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

二、运用多媒体,体会诗中的意境美 古诗最重要的特点是讲究意境,诗的意境美是千姿百态的,有的雄伟壮阔;有的绚丽纤细;有的悲凉凄婉;有的豪放豁达;有的含蓄典雅……因此,在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媒体,通过色彩鲜艳的动态视频、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等手段,给学生提供与所学古诗有关的背景材料,为学生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情境,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诗歌的意境中去。

1、用画面入境。中国古典诗歌文字精炼、意境深远,很多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很难从精炼的词句中领略诗情画意,若单凭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的觉得枯燥无味,如果教师能将抽象的语言化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那么教学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杜甫的《绝句》,诗中描写了他的住处—成都郊外浣花溪草堂附近明媚秀丽的春景。诗中包含了许多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色彩明丽、黄翠相对、白青相映、互相衬托,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如此丰富的信息仅凭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是很难将学生领进色彩清丽的春景中的。教学中,课件展示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可爱的黄鹂在翠绿色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飞向蓝天,诗人坐在窗前看到了西岭的千秋雪,门前停泊着从东吴而来的万里船,这样一幅春景图直接映入学生的眼帘,一下子将学生带进生机勃勃的春天。又如白居易的《忆江南》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那如火如荼的春花,澄碧温莹的春水。如果让教师用语言来形容,远不及将这样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一下就被江南的美景所吸引,能真正理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还可鼓励学生根据诗意大胆想象,自己动手等配画,如古诗《所见》、《小池》……画好后在投影仪上展示。一张张充满重稚的画面,展现了他们对诗意的理解程度,也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更让他们在诗的意境中受到了美的熏陶。通过

2、用音乐渲情。古诗词中有不少本身就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沟通起来,尽可能地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可作用于听觉的音律,有利于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如《牧童》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儿童晚归休憩图:草场、月夜、笛声、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全诗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的表现了牧童悠闲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我出示了一个牧童躺在柔柔的草地上,望着天上的明月,享受着晚风的抚摸,并适时播放乐曲《牧笛笛子》,用音乐来渲染情景。在美妙的音乐中学生仿佛走进了这美丽的原野,和这位快乐的牧童一起嬉戏。鼓励学生也用自己优美的语言把刚才的所见所闻描述出来,实际上也是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情况。

三、示范朗读,体验古诗的韵律美

古诗词是讲究韵律美,节奏美的。在教学中,只有学生能美美地朗读了,才能真正感悟到诗中的意境美。而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低段的学生要读出感情是很难的,此时需要教师的示范朗读,但若普通话不好,可采用多媒体技术,用形象直观的画面、旋律优美的音乐、韵律悦耳的录音朗读,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意境,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起他们的共鸣。

比如在指导朗读《望庐山瀑布》时,我先请同学观看媒体画面,让学生从瀑布跌入山谷的壮丽景象中,感受到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气势;紧接着再播放经典古筝曲伴奏的朗读录音去感染学生,为学生在朗读的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做示范。通过配乐录音示范,学生很快明白第一句中的“生”字应读重音,语速放慢,以突出香炉峰的烟雾袅袅上升的情景。第三句中“飞流直下”是形容瀑布笔直而下,气势磅礴,因此读这一句的时候吐字要有力、响亮;而“三千尺”则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读的时候可以适当拉长音以增强气势。第四句中的“疑”是诗人大胆而新奇的想象,应以重读来表现诗人对大自然的由衷赞叹。

在学生基本掌握读的技巧的基础上,再让他们跟录音试着读,孩子们很快就读出了诗的韵味,读出了诗的抑扬顿挫,无形中也受到了美的熏陶。

五、启发想象,运用语言表达美。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由于古诗语言具有高度凝练性,往往给读者留下很多的“艺术空白”。而多媒体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有效地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进行艺术的再造,感受诗的意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同时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升华。

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时,在学生理解第一行诗句后,播放配有优美音乐的录像,学生边听、边看、边想。教师问:“如果你置身在这般景象中会有怎样的感觉?”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香炉峰上的团团雾气,在阳光中变成了紫色的云霞,啊,多美的景象,我仿佛漫步在烟雾缭绕的仙境中。”让学生一边看壮观的瀑布一边展开丰富想象的同时,教师提问学生:“你们觉得眼前的瀑布像什么?”有的说:“瀑布从高高的山上奔腾而下,仿佛一条白色巨龙从天而降。”有的说:“这长长的瀑布像天上仙女手上挥舞的银纱,美极了。”实践表明,运用多媒体的播放功能在教学中展示美的对象,能使学生从中体验美、发现美、表达美,创造想象出一幅幅美的画面。

六、使用多媒体,增大容量、拓展阅读

在古诗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本内容精心设计了课件。课堂上,教师只要点击鼠标,就能在短时间里使学生看到清晰的画面、逼真的录像、动听的音乐……在可以大幅度减少板书、绘图等花费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增大课堂容量,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相关信息。

新课程要求一至六年级背诵160篇(段)优秀诗文,一节课中,除了完成对本首诗的教学,还可对学生进行拓展阅读训练,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使学生对作家、作品、诗歌的风格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譬如,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适时拓展品读李白的“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使得学生更加了解于李白与孟浩然的这份深情厚谊,课堂尾声时拓展品读送别主题的古诗——《赠汪伦》、《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等等,整合了古诗主题,以一篇带多篇。

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将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促进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和理解,在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古诗文的教学效率。参考文献:

1、周仁济.古诗赏析及教学.上海教育版社

小析开放式教育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论文 篇5

所以, 现在摆在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问题, 首先不是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 而是教学胆量如何。能力不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去提升, 教学胆量没有才是最为可怕的。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教学胆量呢?

不管平时的语文检测和统考试题如何, 不管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语文考分“理想”和“不理想”, 只盯准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去教学, 这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语文教学胆量!

只要你坚持这样去做了, 最受惠的还是学生, 随着中国各地小考、中考和高考语文试卷的进一步科学化, 学生会从你的这种靠谱的语文教学中受益, 即便在考试中暂不能受益, 也会在以后的求学和工作中受益, 所以, 如此靠谱地从事语文教学, 你最后就能成为这些学生一生中最好的语文老师或最好的语文老师之一, 这应该就是你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最大动力, 因为一切的教育最终通向人的完善和成长, 教育最终在人的完善和成长中得到检验。

笔者所认可的“靠谱”的语文教学又是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呢?

靠谱的东西往往是最为朴素的。

靠谱的东西往往也是离真理最近的。

我们本能地认为, 我们所认可的靠谱的语文教学, 是出于现实生活的语文教学!

我们朴素地认为, 生活是语文学习之源, 生活铺就语文学习之路!

然而, 我们长期的语文教学和学习却忽视了生活, 抛弃、轻视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我们的语文教学, 从书本到书本, 最为可怕的是连书本上有血有肉的整体文章也被开肠破肚地细分下去, 搞无休止的分析, 搞大运动量的丢弃人文内涵的语词操练!这样的操练对应试教育而言必不可少, 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却帮不上大忙, 甚至连小忙都帮不上。长此以往的无效劳动出现在语文课堂和课外, 多么令人痛心。

其实, 国人学习语文的此种误区由来已久, 许多有识之士指出过这种情况, 陶行知先生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教育所以弄到山穷水尽, 没有路走, 是因为大家专靠文字、书本做唯一无二的工具, 并且把文字、书本这个工具用错了。”[1]

陶行知先生针对此种情况, 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

众所周知,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是反对“洋化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坚强旗手。陶先生原名文浚, 早年曾信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 改名知行;后体悟到王阳明学说的不足之处, 主张“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 遂又改名行知。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他在1927年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时提出来的, 这一思想体系吸收了杜威反传统教育中的积极因素, 又加以他的成功改造, 形成了“教育以生活为中心”的理论学说。

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与我们的朴素认识较为一致, 我们本能地认为, 生活是语文学习之源, 生活铺就语文学习之路, 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则从不同方面对“生活教育”理念作了科学而朴素的阐释, 令人十分信服, 所以,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我们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指南!

每一个想要从事靠谱的语文教育的老师都有必要好好地学习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及其内容。

每一个有从事靠谱的语文教育之想法但还未付诸行动的语文老师, 更有必要学习或重温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 通过自己的进一步学习, 找到从事靠谱的语文教育的根据, 从而进一步增长从事靠谱的语文教育的胆量, 将内心理念化为实际的行动!

我们重提和重温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 便有如上的意义和作用!

靠谱的东西往往是最为朴素的, 朴素的东西往往是离真理最近的,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最朴素不过的, 它恰恰揭示了教育中最为可贵的事实:

生活是教育之源, 生活铺就教育之路!

陶先生对“生活教育”的解释是:“从定义上说, 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 用生活来教育, 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2]这也就是说, 要把教育放到生活中去, 要用生活本身来教育人, 教育要提升人们的生活。陶先生从这一思想出发, 提出了生活教育的三大主张,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它们分别揭示了教育的源头、阵地和方法。

一、“生活即教育”, 指出了教育的真源头

在陶行知看来, 自有人类以来, 生活就是教育, 人过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生活教育既然是人类社会本来就有的, 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 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 便是受好的教育, 过坏的生活, 便是受坏的教育”。陶先生还认为生活要与教育相一致, 如果“过的是少爷生活, 即使天天读劳动的书籍, 也不算是受劳动教育”。陶先生还说:“生活教育与生俱来, 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 进棺材才算毕业。”“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由此可见, 陶先生所认为的“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有:第一, “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本来就有的, 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第二, “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 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 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 “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 是一种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所以, 就语文学习而言, 教材中的范文充其量只是学语文的例子, 学习语言文字的源头在生活那里。

二、“社会即学校”, 指出了教育的主阵地

陶行知认为自有人类以来, 社会就是学校;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 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 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如果从学生的立场上看, 社会是学生用来学习的主阵地, 生活是学生所要历练的主要教育内容。

陶先生指出:“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 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 学校里的东西太少, 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 教育的材料, 教育的方法, 教育的工具, 教育的环境, 都可以大大的增加, 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从前的学校完全是一只鸟笼, 改良的学校是放大的鸟笼。要把小孩子从鸟笼中解放出来……解放了空间, 才能收集丰富的资料, 扩大认识的眼界, 以发挥其内在创造力。”“在社会的伟大学校里, 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先生, 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同学, 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学生。随手抓来都是活书, 都是学问, 都是本领。”

在这里, 陶先生明确地指出了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主要需面向社会, 社会生活的内容才是教育的主要内容。只有把学生放到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去学习, 他们的知识才能真正丰富起来, 才能培养出真正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

陶行知在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时说:“我们要以宇宙为学校, 奉万物为宗师, 蓝色的天空是我们的屋顶, 灿烂的大地是我们的屋基。”陶先生认为学生的认识水平代表着他们的思想见识和价值观念, 学生的认识水平提高了, 语文素养才会得以提高。所以,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事, 语文课堂不可能担负起语文学习的全部, 只有让学生的语文学习通向生活, 通向社会活动, 他们的语文学习才会呈现丰富多彩、学用自如的面目。

由此, 面向社会的生活实践, 才是学生丰富生命体验、培养审美情趣、学好语文的有效途径, “实践出真知”。因此, 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和参观访问等方式, 关注本地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以及国内外的重要事件等, 让学生在这样的亲历亲为中, 提高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生命的体验, 读懂前人和今人的优秀语文篇章, 写出承载自己生命体验的真实华章。

所以, 语文素养教育的落脚点应该在社会, 课堂教学只是学语文的一种方式和途径, 社会才是学生尽情邀游、提高语文素养的海洋。

当然, 陶先生提出“社会即学校”的命题, 并不是主张取消学校, 他不过是借此高度强调教育的主阵地在社会中, 而不在学校内;另外, 他提出的这一命题也向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要求学校很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任务, 以不断适应社会需要, 推动社会向前健康发展。

三、“教、学、做合一”, 指出了教育的好方法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论的方法论。在陶先生看来,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 也是教育法, 它既是生活现象之说明, 又是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 对事来说是做, 对己之长进来说是学, 对人之影响来说则是教, 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的三个方面, 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陶先生说:“教学做是一件事, 而不是三件事。”它的含义是, 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 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 “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 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便怎样学, 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 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 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教学做有一个共同的中心, 这个中心就是‘事’, 就是实际生活”, 可见, “教学做合一”主张以实际生活为中心, 这是从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上, 强调教、学与生活实践的结合, 强调以“行”求知, 达到“学用一致”。

陶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告诉我们, 老师、学生、社会生活是三位一体的, 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 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 教学要以“做”为中心, 强调以“行”求知, 以做求学, 以学求教, 反对为读书而读书。由此, 在语文学习中, 不是老师拿着既定的语文教材走向学生, 而是学生带着探寻社会和人生所生的问题走向老师, 老师起到学生学习路上良师益友的作用,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明白了事理, 提高了认识, 言语认知和言语表达的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综上可知,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是疗救中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一剂良药。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 尤其可为那些虽有朴素的“生活教育”理念但还没有勇气去践行的语文老师打了气, 增了胆, 为他们从事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坚强的理论武器。

有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及其内容给他们撑腰, 给他们壮胆, 给他们指导, 他们的语文教学改革之路便有了起点, 并且不会因为暂时看不到眼前的利益 (如在准应试教育中让学生得虚假的高分) 而停止前行的步伐!陶先生是坚决反对“洋化教育”和“传统教育”的伟大旗手, 是国内外公认的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杰出的人民教育家, 我们有理由跟着他继续走下去, 谁发现和掌握了教育的朴素真理, 我们就跟着他前行而义无反顾!

诚然, 近二十多年来, 中国的最高教育主管部门 (教育部) 的教育官员、科研人员及教育战线上的众多有识之士, 继陶行知之后, 亦注意到了国人学习语文的老毛病, 发现了中国中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即语文老师比较重视对范文作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 (因为语文试卷中多有相关的考点, 这样的试卷好出、好改、好给分) , 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就相关问题分析来分析去, 占去了学生大量的语文学习时间, 影响到学生大量地去领悟和记背那些反映个体生命体验和人性魅力的优秀篇章, 也不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从事丰富的社会实践, 如此的语文教学, 学生的语文素养可想而知。

有鉴于此, 教育部近几年先后颁行的《语文新课程标准》和《语文课程标准 (修订稿) 》一致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因而,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应该“沟通课堂内外, 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 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3]

总之, 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已经重视以学生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课程资源了, 认为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及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 都是语文的课程资源, 如图书、报刊、音像资料、网络信息、自然风光、风俗习惯、文史典故、时事新闻等等。如此界定的语文课程资源, 使得语文的含义丰富了, 语文的外延扩大了, 语文亲近生活了, 从而使得生活有多宽广, 语文便有多宽广。很明显, 这样的《语文课程标准》已经表现出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高度认可和重视, 这是令人十分欣喜的事情!

如此, 如今从某些从教个人到教育主管部门, 对语文的教和学都有了比较清醒和较为科学的认识, “生活教育”理论已在相当多的语文科研人员和语文教师那里深入人心, 引为结论, 这是可喜可贺的。

然而, 由于语文平时检测和升学考试试卷的难尽人意, 并且这样的难尽人意还会存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因为对中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的科学检测工程是个较难彻底攻克的尖端课题) , 所以, 便会有语文老师还会徘徊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 他们有时从事应试教育, 有时从事素质教育, 有时为了眼前学生的语文考分而完全丢掉了素质教育, 让语文教学再次回到高分低能的教学老路上去。所以, 面对中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如此现状, 我们有必要重提和重温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 先哲的声音和告诫我们不能忘记, 要时刻铭记!

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给我们精神养料和前进动力, 使我们从事语文教改的步伐坚定, 再坚定, 毫不动摇!

摘要:陶行知先生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 此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样三个组成部分。陶先生的此一教学理念在当代中国依然散发着恒久的光辉, 指引着现今的教育工作者从事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卷二[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5:23.

[2]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1:86.

注重情感教育,提高教学效率 篇6

【关键词】情感教育 平等和谐 寓教于乐 激发热情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262-01

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激励学生,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激情,从而达到教育的目地。我在数学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让学生感受情感,走进教学课堂。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要作学生的良师益友,在课后经常与学生拉拉家常,做一些小游戏等,久而久之,学生有什么心里话就主动与我说;其次,做学生的心理医生,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再次是做学生的严父慈母,爱他们就给予他们父母般的关心。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往往注重“师道尊严”,课堂上学生只能跟随教师的指挥棒转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教学只是“教”而缺少“学”,学生的主体作用被抑制。新教育观提倡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去学习、发现、获取知识的过程,这种新教育观念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和谐的,学生学习缺少压迫感,从而学习将变得轻松、愉快。

二、寓教于乐,保持学生的高涨情绪

高涨的情绪是对事物认可、支持、满意的一种心理表现,它是以积极、主动为特征的。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适当穿插一些有趣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游戏,并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如:我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对于分数 7/8,要求学生猜一个成语,有部分学生通过思考,知道谜底是七上八下,这部分学生获得成功的激情,另一部分学生也觉得有趣,从而使求知欲得到相应的题高。

三、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数学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热情开展数学的课外活动能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开展数学活动时要注意到:内容要丰富多彩。如数学游戏,猜数学谜语,介绍数学家的故事等,把所学教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等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激发学生审美能力

数学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美,如对称、和谐、简洁,奇异等,我们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美、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绪。

五、确保学生获胜的喜悦感

在对待全体学生上,要以信心待之,以信任之目視之,以信任之耳闻之。尤其在对待后进生上,更要以信任为前提,不能抱有成见,否则,会使想要进步的同学失去机会。老师博大的胸怀既爱“白天鹅”,也爱“丑小鸭”,班主任要善于利用信任的金钥匙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同时让学生多参与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掌握知识、发现规律、解题成功的喜悦感,是唤起学生对知识怀有兴趣的重要条件。一旦指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学生感受到成功,那么数学将会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实际问题一旦被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那么学生将会产生强烈的喜悦感。如在平面图的面积公式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平面图,自己推导面积计算公式,并使用实际生活中的事举例说明面积计算的广泛用途,这时学生便获得强烈的愉悦感。

六、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让全体学生都有所收获

传统的教学由于受不合理的评估标准影响,教师的眼光往往只放在尖子生身上而忽视后进生的进步。新教育观念提出:“为了一切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在新教育观念下,我们更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辅导,并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全体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全体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收获。

小析开放式教育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论文 篇7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不断提高,二十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的最伟大的成果之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被引入教育教学,学生的阅读对象不仅有文字和图片,而且有大量的有声读物、动画、视频资料。它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而使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得心应手。

【关键词】 小学语文;现代技术;教学效率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获取信息,拓宽素材积累空间,促使学生建立素材“信息库”,对素材分门别类收集,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搜集、贮存、加工、处理能力。在阅读教学预习中,采取单元整体预习的方法,利用已有资源如网络、杂志、书籍等,在作者、背景、知识、出处及相关方面查找整个单元的资料。课堂教学中,学生随时提取适合某一阶段学习内容的资料并转化成自己的语言适时补充。如:《无声的竞赛》一文中,我们以“八骏图”引入,首先感观徐悲鸿的大作,然后展示学生查找的其他有关资料。这样,通过多渠道获取的信息,使文章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宽,徐悲鸿这一伟大的爱国画家的光辉形象就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学顿生异彩。有的学生阅读时,朦朦胧胧觉得有些词语能看懂,但对自己的理解又没有把握,通过《金山词霸》进行词语意义查询,便理解该词语了。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积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便会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促进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情境教学是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创设教学需要的特定情境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学校校园网的建立,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教学创造了优异条件。教授《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我们首先通过计算机向学生展示杨梅树、杨梅果的诱人图片及视频资料并配以播音员朗读课文的动人声音,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产生了要了解、探究杨梅树、杨梅果的欲望。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适时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气氛,制造氛围,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使他们更加兴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便愈加强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利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学组织形式,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计算机网络创设的智能化学习环境,是实现主体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理想环境,是儿童智力、能力、心理发展的一种理想环境。在计算机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获得知识是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通过独立探索或者和同伴协作交流,在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下进行的。

如在教学《张家界》一课时,教师在课前下载了“中国张家界”的精美网站的全部网页,学生在上课时可以非常方便地利用脱机浏览进行查阅,从而对张家界的秀美风光有了个比较全面具体的感知,课间教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在计算机中完成,那就是“如果你是一个导游,你如何写一篇导游词,介绍张家界最突出的一个景区?”完成后,由教师将学生的作业复制在教师机的共享文件夹中,供同学们阅读及讨论,最后还选择公认优秀的作业,将其打印出彩色的作业来,粘贴在“学习园地”上。这就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逐步得到了培养。

在网络学习中,很容易造成学生过分依赖网络的“孤独”心理,沉湎于虚拟的时空中。因此,我们必须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将学生分成小组,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学习项目。这种教学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选择、整合其他成员观点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与他人合作的技能。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紧密,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如:教完《与命运挑战》一课后,我们设计了一个家庭作业——我是个健全的人,我将为家乡留下些什么?让学生给老师、同学发电子邮件,与老师、同学交流阅读感想,从而对霍金用顽强毅力,在科学上做出重大贡献的事有更深的理解。学生在与老师、同学交流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写作能力、又培养了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在第二天的课堂交流时,学生都充满了自信,在讲台上,或在小组上,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在与同学的观点进行碰撞中,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得到强化。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術手段,引起学生共鸣

语文学科具有非常明显的情感性,“文章不是无情物”。凡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是作者真情的流露。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感知文章情感美,就必须让学生充分朗读。朗读是书面语言有声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合理使用,把文本变成可感的声音,使作者的喜、怒、哀、乐以及是与非、美与丑的辨别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以《七律•长征》为例,在指导朗读时,我播放了课件(毛主席扮演者唐国强的朗读),并配有红军长征的画面,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听着、看着、想着,情不自禁地读着,有的眼睛湿润了,有的表情刚毅了。

总之,通过实践与探索,我们深深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整合优势,以及美好的前景,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继续探索下去,使学生由依赖课本学习转向利用资源学习,由依赖老师学习学会自主学习,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促使语文教学健康愉悦地向前发展。

小析开放式教育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论文 篇8

一、构建充满真情的课堂氛围, 用教师的情感搭建师生情感传递的桥梁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教学作为人与人之间特殊共同体内的交往, 要求在交往中富有人文气息, 使每个参与教学活动的人都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 特别是精神上的满足。”可见, 作为双边活动中的教师和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 情感上的满足和愉悦是信息有效传递的保证。事实上, 师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技能的信息传递, 更要构建彼此情感态度互动的平台。特别是新课标下的数学教材, 迎合学生心理, 让学生感觉既清新又亲切, 贴近学生生活, 很多学生对课本内容既充满好奇又心存困惑, 既心怀憧憬又稍有担心。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善于发现学生的这种心理, 在教学中, 给学生展示教师的真诚、信任与期待, 当学生遇到思维障碍时, 教师通过细心的观察、耐心的指导、真情的鼓励、真诚的赞赏, 传情于生, 寓情于教, 使学生在自由、安定、踏实的环境中敢问、乐说、自然地将自己融入数学课堂, 不断满足自己对数学学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创设富含情感的活动情境, 用数学趣味诱发学生浓烈的数学情感

情感总是寓于一定的情境之中, 尤其是初中生, 他们的情感活动更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富含情感的情境, 让学生如临其境, 触“境”生情, 自然引发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 促使学生在活泼、快乐的状态下学习, 从而对学生积极情感的形成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如在学习“展开与折叠”的内容时, 我创设了这样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课前买来卡纸, 课堂上亲自动手折叠并剪开, 从探究正方体的几种平面展开图入手, 让学生感悟展开与折叠, 此间教师适当指导, 细心点拨, 教会学生发现图形展开与折叠的空间关系。很多学生活动中非常活跃, 探究兴趣浓厚。他们看到自己亲手做的立体图形非常兴奋。在这样的情境中, 不但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更将学生置于了一个欲罢不能的境地, 促使他们主动地深入学习。可见, 创设情境不但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知识奥秘的热情中, 还可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这样的过程既是学生认知训练的历程, 更使学生获取了情感的陶冶。

三、营造学以致用的氛围, 通过感受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要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学在实际中中的应用”, 让学生养成“关心自然, 关心社会的情感”。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 联系学生生活, 从学生身边蕴含的数学现象入手, 给学生呈现相关的数学问题, 让数学知识融入在解决有关生活现象的具体问题中,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非常实用的一门学科, 从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 我让学生想象遍布大街小巷的拉面馆师傅做拉面的现象, 并由此引发新课教学。通过这样熟悉的生活事例, 学生们感到充满趣味, 又容易接受。由此,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实际问题, 可以让学生深切理解数学并不是那么的枯燥无味, 那么的抽象, 从而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中, 不断体会到数学学科的价值, 滋养数学学习的情感。

四、引导学生感悟数学之美, 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培育情感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能引发人的愉悦的情感。同样, 数学学科中蕴含着大量的美育素材, 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 让学生充分感悟数学之美, 可以使记忆更长久, 理解更深刻。如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数学教材中数字的简约美、数字与图形巧妙结合的和谐美;奥运五环旗的简洁美;数学图形的对称美等, 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美育因子, 使之恰如其分地渗透在教学之中, 让学生去感受, 去体验, 去感悟, 去创造, 不断培养他们的积极情感, 使他们经历美的教育和熏陶。

小析开放式教育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论文 篇9

无论任何教育机构, 只有牢固把握好质量关, 才能可持续发展。在高等教育竞争激烈的今天, 紧紧把握教学质量这条生命线,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是我国开放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建设高水平开放大学的必然选择。本文将以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主线, 研讨如何切实提高开放教育教学效果。

一、开放教育学习者特征

开放教育学习者较之普通高校学习者的有很大差别, 要想提高开放教育的教学质量, 首先必须有针对性地把握好开放教育学习者的特征。

1.学习者差异性大。开放教育学习者各方面的情况千差万别, 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年龄跨度大;自主学习能力普遍不强;工作压力大, 有的周末还要加班, 使得大部分人不能全身心长时间参加学习活动。

2.学习目的明确, 即提升学历。当前学习型社会环境下, 不断学习和提高各方面能力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也有很多时候, 学习者是迫于用人单位对学历有所要求的客观压力, 使得他们学习目的明确, 即尽快提升学历。

3.学习者基础专业知识不扎实。开放教育学员大多已经在各行各业工作了数年, 甚至有的学员所在的行业或岗位与其专业并无直接关系, 基础专业知识长期不用导致大量遗忘, 严重影响开放教育阶段的学习效果。

4.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开放教育的办学模式体现了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现代教育理念, 但通过对开放教育学习者的观察发现, 这种模式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始终处于充分自主学习的状态, 正好相反, 绝大多数学习者理论上可以随时进行自主学习, 但实际情况是很少学习。

二、当前开放教育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开放教育相较普通高等教育有着许多鲜明的特点, 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许多新的特点还在不断的涌现, 但在目前的开放教育中无论是教学还是管理都还在沿用较为陈旧的方式方法,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服务意识不强。部分教学和管理人员思维僵化, 不能适应开放教育的特点, 提供支持服务的意识不强。对开放学习者学习目的明确、基础知识不牢、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等特点不引起足够重视, 对他们普遍存在的工作和学习冲突较大、出勤率低等问题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不能针对他们需要的灵活、弹性和充分交流的方式来制订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2.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不能紧跟时代发展。在很多教学点, 教学计划长期不进行修订, 仍然沿用过去几十年不变的单一化教学模式, 没有以学习者为中心, 教学模式远远落后于现代开放教育的水准, 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速度。以管理类课程为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管理类的案例和实战经验层出不穷, 如果还按照过去的循规蹈矩的面授教学模式, 势必不能适应学习者的需求。

3.缺乏学科建设。开放教育因规模发展很快、专业设置变化较快, 广泛存在缺乏学科建设的问题, 这表现在:缺乏学科带头人, 学术氛围淡薄、科研条件差, 教师之间缺乏学术交流, 基本上是单兵作战, 对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的研讨较少, 缺乏团队思想等。虽然各级电大都有相同或相似的专业开设, 也都积累了一些优质的资源和经验, 但是, 受各种因素制约, 这些经验未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广泛研讨, 这些资源也未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有效共享。

4.教学资源与教育设施更新不及时。一些办学点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但在教学资源和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却跟不上:教师或管理者的规模与学习者规模不匹配;网上教学资源的建设投入不够, 有些分校的网上资源只是其他学校的翻版, 导致学习者学习兴趣下降;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手段匮乏等不能满足学习需求, 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5.质量监控体系不够完善。开放教育主要通过学习过程记录、统设课全国统考等手段进行质量保证。学习过程监控, 主要依据出勤率、网上资源浏览次数、形成性考核作业提交情况;统设课考试主要采取闭卷、开卷、半开卷以及基于网络的考试。这种质量监控和保证体系在执行中往往大打折扣, 根本无法对学习质量进行评价, 很大程度上形同虚设。

三、建设质量保障体系以提高教学质量

开放教育的教学, 同样也分为“教”和“学”两个方面。开放教育的“教学”过程要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支持, 通过学习过程中合理的引导、帮助和管理, 以及通过对质量的监控, 使其自主地、有效地掌握相关内容,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根据以上分析, 并结合开放教育的工作实践, 作者认为, 构建一套完整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 才是开放教育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这一质量保障体系, 由三个子模块相互配合而组成:学习服务支持、学习过程管理、学习质量监控。

1.学习服务支持。学习服务支持包括建立优质的师资队伍、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供充分的硬件保障。一是打造一支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按照合理比例组合而成的较为稳定的师资队伍, 强化学科建设的理念, 明确学科带头人和责任人, 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 开展教学研讨, 提供访问学习机会, 使教师具备优质的职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另外, 强化师资队伍的服务意识也尤为重要。二是通过自己生产、系统内整合、系统外借鉴等多种途径, 加强教学资源开发, 为学习者提供丰富、优质、即时更新、获取方便的教学资源。除包括书籍、音像资料、案例材料、各种多媒体学习资源、课后练习等, 还应包括网络数据库等电子资源以及相应的查询检索服务。三是增加硬件投入,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更新教学设备, 为实践环节提供更强大的支持。

2.学习过程管理。学习过程管理指为学习者提供充分的引导、帮助, 设置科学的教学计划, 合理的课程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 并提供教学管理服务和辅导员管理服务。一是根据开放教育学习者的特征, 结合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制订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实施细则等。创新开放教育的培养方案, 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 分析开放教育学习者需求和特征, 着力于学习者的职业生涯发展;在课程设置方面紧扣专业发展方向, 积极引入前沿科目和专业性较强的科目;改变传统单一教学模式, 采用分组讨论、团队运作、项目模拟等适合开放教育学习者的模式;精心设计实施细则, 加强实践环节, 使学习者的学习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改革考核模式, 注重过程考核和综合能力考核。二是利用网络技术手段, 建立全过程、全覆盖、一站式的学习服务平台, 并提供多种移动终端访问入口。通过此平台, 可为管理人员提供辅导员管理的通道, 如下发教学管理文件, 获取学习者信息, 下发考核成绩或成果等;为教师提供教学支持服务的通道, 如上传学习资料, 安排面授答疑活动、网上讨论活动、小组学习活动等;为学生提供导学助学服务, 学生通过该平台在引导和帮助下完成整个学习过程, 检索和获取各种学习资源, 参与学习活动, 提交学习成果。

3.学习质量监控。学习质量监控, 应当包括监测和反馈两个部分, 即监测学习者学的情况, 通过一定的分析评价模型进行学习质量评价, 并将结果反馈给学习者和教学管理人员。相比于传统的考核, 学习质量监测模块对学习者学习情况的监测, 重点应该放在学习过程上, 而不仅仅在于最终考核, 应处理好学习过程与最终考核的权重。监测点主要包括:面授、小组学习、网上讨论活动的参与情况, 网上多媒体资源的学习时间, 案例分析或论文的提交, 实践性环节的参与情况, 阶段性考核和最终考核的成绩等。另外, 将监测的结果反馈给学习者和教学管理人员,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及时的调整, 补差补缺, 对学习质量较低的学习者给予适当的预警和提醒, 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习。

四、结语

这是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 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 公民作为社会的一分子, 如果不能坚持终身学习, 将很快被社会所边缘化。开放教育作为全民终身学习的平台, 对我国加快经济发展、促进改革开放、提高全民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开放教育必须不断的探索形势的发展, 创新教学和管理模式, 建设精品学习资源, 利用网络与学习者无缝连接, 培养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和更新知识的能力, 使学习者能够很容易的获取有价值的资源, 真正学到知识, 切实提高能力, 从而推动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开放教育对学习者学习成效的评价体系应当有所创新。开放教育的意义在于提供全民终身学习的平台, 对学习者而言意义在于能够使他们提高能力和价值, 更好地适应工作和生活的需求。目前全国电大系统仍然采用原有的学制和文凭授予方法, 学制一般为两到三年, 时间跨度大, 所授予学历学位一般为某某专业本专科学位。这种学习成效评价体系较为单一, 不能适应学习者的不断变化的需求, 未来开放大学可以大量开展一些针对性较强的精简单科项目或培训项目, 配合相应的项目结业证书, 以满足学习者实用性和快速性的需求。

摘要:《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了“办好开放大学”的要求, 我国开始了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支撑转型为国家开放大学的试点。如何提高开放教育的教学质量是开放教育工作者长期研究的课题。根据开放学习者的特征, 分析当前开放教育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构建了一套质量保障体系, 以期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开放教育,教学质量,质量体系

参考文献

[1]姜进.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的转变[J].中国高教研究, 2011 (6) .

[2]孙利.对提高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与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 2011 (7) .

[3]韩民.关于开放大学试点的若干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 2011 (6) .

上一篇:初三议论文 : 感恩500字下一篇:去药厂实习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