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误区与使用论文(共11篇)
浅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误区与使用论文 篇1
浅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误区与使用论文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走进了校园,走进了课堂。由于多媒体涵盖图、文、声以及动画、视频多种信息,它能够创设情境,集“文、声、图、景”于大成,充分发掘和展示文学作品内在的美学因素,具有传统手段无法取代的作用,同时多媒体具有多感官综合刺激的特点,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教学手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在教学实践和观摩学习中,发现当前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对多媒体课件目标定位还不够明确。下面就此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万般皆下品,唯有课件高”误区。
对多媒体课件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看得过于神奇甚至有些“崇拜”,学校挑选老师上公开课,更是指名非课件不行,评价栏上更是有一席之地,美其名曰:“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情况”。课件披上了一件最时尚的外衣。其实,多媒体信息技术只不过是教学的工具之一,就像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在工具的选用过程中不能认为工具越先进,教学效果就越好。“没有伯乐,谁识千里马。”
美国大众传媒学家施兰姆曾说:“如果两件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功能是一样的,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的那种媒体。” 也就是说要坚持经济原则,用最少的资源得到最好的效果。忌搭花架子,避免为课件而课件的形式化倾向。多媒体教学要以研究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目标为宗旨,不是研究用更多的媒体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做到该出手时方出手,该用时方用,不必用不用。倘若只追求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却毫无效果,那纯粹是教学上的时间浪费,甚至适得其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特别是在一些古诗词的教学中,如果刻意地将每一句肢解成为一幅图画,将深远的意境浅白化,其结果只能是剥夺了学生想象的权利,限制了学生个性化的感悟。有时,老师予以适当的启发,将存储在学生大脑“内存”中的情景调出,让其进行自由的想象,个性化的感悟效果会更好。
二、“乱花渐欲迷人眼”误区。
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盲目地追求 “高、大、全”,堆砌了大量的素材,把教学课件搞成多媒体成果展览。我认为,这是偏离了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初衷。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们借助多媒体手段,正是要用其在视听方面的表现力,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果一味追求直观性,追求异彩纷呈的场景,相反会使学生的注意力游离于课文之外。语文姓“语”名“文”,语文课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可是学生们的眼睛和耳朵被其他的媒介信息灌满,留给思维的空间就变得非常的逼仄,于是对语言文字魅力的感悟,对文章内涵的品味也就流于表面了。如一位教师教学《小镇的早晨》时,课堂伊始,课件播放了《梦里水乡》的MTV,整整花了5分钟的时间才引入课题,在教学过程中,又反复播放了小舟穿过小镇的动画,结尾时又播放了《梦里水乡》的MTV,一节课40分钟,学生欣赏影片用去了近20分钟。这样,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便无形中大打折扣。
所以无须耗费大量的时间把课件做得太豪华。好的课件应界面简洁明了,图文紧扣主题,音乐的节奏与教学内容相符,音响效果少用为佳,用得过度反而是一种干扰信息。要清楚利用多媒体是为了解决什么教学难点,不要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现代化技术同样要以人为本,课件的使用应达到“润物细无声”。
三、“喧宾夺主”误区。
我们必须明确:课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它的表达形式与导学软件是不同的。整个教学过程的讨论、感悟、讲解、评价,不能把课件当作中心来展开。有的教师辛辛苦苦做了课件,在实际教学中便不自觉的把“课件辅助教师”变成了“教师辅助课件”,一厢情愿的要将其贯穿教学始终,教师成了课件播放员,学生成了课件观赏者。例如:有位教师在一次展示课上,执教《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在讲解地球资源时,播放的旅游资源有桂林山水、黄山风光、庐山瀑布、长城、华山、泰山、张家界等课件;播放的水资源有长江、黄河、三峡、葛洲坝等;森林资源有小兴安岭、大兴安岭、井冈翠竹等;矿产资源有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山西大同煤矿„„再加上课堂伊始的“遨游中的地球”和课末播放的在太空中遨游的飞船、宇航员„„整堂课成了课件展示课。虽美仑美奂,却“喧宾夺主”。
如此高频率地堆积课件,留给学生的充其量只是某个或某些精彩的画面,而对于文本的内容、文本的内涵、文本的艺术却未能指导学生去理解、感悟、品味,真是“得不偿失”。同时,如此高频率地堆积课件,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处于被灌输的状态,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事先安排好的过程。在一个框框里,单纯与机器交互学习,教师和学生不能直接碰撞出灵感的火花,这样失去即兴发挥、忽略文本的教学怎称得上是高质量的教学呢?
那么究竟该如何确定多媒体课件的地位,该如何使用课件呢? 我认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正确定位在于“辅助”二字,即帮助教师更好地教(辅教),帮助学生更好地学(辅学),因而我们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避免“越位”。即要求把握好课件在教学中的结合点,防止越俎代疱,影响教师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的发挥。
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指出:“教学的主导者是教师,而不是教学装置。”因此不能因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教师就蜕化为仪器的操作员或是课件的讲解员,成了现代教育手段的附庸。多媒体课件应突破传统教学中演示工具的局限,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不能以课件的演示去掩盖或替代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也不能一味追求形象直观,从而削弱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更不能面面俱到和盘托出,剥夺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余地。
二要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力戒“错位”。
要选择好课件在教学中的切入点,要把多媒体技术用在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教学重点、难点问题上,我们需要的是画龙点睛,而不是画蛇添足。如《桂林山水》课件设计时,根据课文中介绍的桂林山与水的各三个特点,给予学生直观的图片形象,同时补充几幅桂林山水实景的影片,从而使学生更深刻体会到桂林山水风光的秀丽,从而深刻地理解“甲天下”的原因。
三要讲究适时适度适当,防止“偏位”。
即在设计课件时,不能陷于形式化的误区,那些花俏的画面只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媒体外在的形式上,而不是聚集于媒体表达的实质内容上。在使用课件时,还要讲究适时适度适当,并非都是多多益善。那种整堂课大都使用图片欣赏,录像资料的课件极易使学生产生视觉、心理疲劳,反而抑制了大脑对信息的接收效果。
总之,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最忌“该用而不用,不该用而无目的、无计划地滥用”。教师要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多媒体课件,在运用课件时,应以文字教材为中心,不受课件的限制和左右,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灵活地调用课件各个模块里的内容,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真正地体现了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
浅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误区与使用论文 篇2
一、新瓶旧酒式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活动的过程, 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任何教学手段的应用, 都应以此为准则, 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的信息技术自然也不能例外。但是, 一些课堂出现了将教师的讲解改为多媒体的演示, 一些所谓的课件也只是照抄课本, 把语文课本上的文字、图片搬到了大屏幕。课堂上, 教师手按鼠标只管一路点来, 照“屏”宣科, 忽略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则随着屏幕呈现内容, 步步紧跟, 失去了积极参与学习的机会。这样的课堂, 虽然有现代化教学手段包装, 由“机灌”代替了“人灌”, 但其实质仍是“满堂灌”, 这种整合与靠语言与粉笔的传统教学没有本质的差别, 是穿新鞋走老路, 是背离现代教学理念的, 对改进教学没有多大用处。
二、多多益善式
教学中, 一些教师在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时, 一会儿放录像、听音乐, 一会儿用计算机控制、显示画面、网络链接, 一会儿又使用投影, 将各种手段都尽可能地使用。课堂上老师使出“十八般武艺”, 忙得不亦乐乎。这样的语文课堂看似热热闹闹, 静心思考, 学生的收获是什么呢?在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好像用得少了就不是整合。事实上, 需要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内容, 应该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应是使用其他媒体无法讲清或难于讲清, 或者是虽然能讲清但教学效率低的内容, 其目的是弥补教师授课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不足等。我们在选用教学媒体表现形式时, 最基本的要求是强调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效果。媒体选择的恰当、合理是关键,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多媒体功能, 展示媒体的特点。在设计信息媒体时, 首先要吃透教材, 在什么地方可整合信息技术?使用什么样的信息媒体?该媒体对教学过程起什么作用?其次要熟悉媒体的功能。在设计信息媒体的过程中, 还要把握教学时机, 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环节, 决定了教学媒体运用的最佳时机。精心策划才能恰到好处, 而不能一味追求手段的多、场面的热闹, 造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媒体泛滥。
三、本末倒置式
当前一些语文课件讲究视听冲击 (图片、影视片段往往是课件的主要组成部分) , 而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春》, 不是让学生透过文字去体味“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情态, 而是用动画设计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情景;教学《葡萄沟》, 学生在网上一会儿欣赏葡萄沟的风光, 一会儿听少数民族歌曲, 一会儿查询葡萄干生产工艺, 教师还设计了孩子画葡萄、品尝葡萄干的环节, 忙活了半天, 唯独忽略了学生对课文本身的理解感悟, 整节课因技术应用的不合理而支离破碎。众所周知, 信息技术应该是手段, 它只不过是用来学习语文的一个工具,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语文课必须把语文的“根”留住, 不能让手段“喧宾夺主”, 代替学生的感悟、涵咏、体验, 让课堂失去“语”性。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 其媒介是语言, 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能力的提高是离不开对文字本身的感悟的。用影视替代学生的文本的阅读, 用图片代替学生的想象, 显然是与语文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的。语文学习需要对文本进行品味, 对情感进行体验, 这是无法用一两个或一组画面来固定的, 如果忽略语文学科的特殊性, 而试图将有着丰富想象空间的语文直观化、图像化, 那就把语文课上死了。
四、拿来主义式
目前, 真正能利用计算机制作所有课件上课的语文老师并不多。在这种情形下, 教师想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怎么办?当然是“拿来”。一个成功的课件是制作者在深入钻研教材, 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 结合其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 因此, 它不可避免地凝聚着制作者的教学习惯、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识等主观因素, 就这个角度而言, 课件是个别的, 不可移植的。有些教师不管课件是否能达到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实际, 课件是否适合自己的教学流程, 只是“拿来”, 更有甚者, 会根据课件的内容设计教学环节。这种盲目引进的结果只能是造成课堂机械、僵化、缺乏个性。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学中对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班级不同, 课件的内容、流程也应不同。
现代信息技术为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翻开了新的一页, 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 可以使教师教得更轻松, 学生学得更愉快,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之路, 任重而道远。因此, 对每一位教师来说, 应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 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机嵌入”, 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无缝链接”,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 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欧阳芬.新课程下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5.
[2]祝智庭.教育技术培训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浅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误区与使用论文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程;整合;误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日益普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引起教学方式的革命,其深远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信息技术以其信息量大、直观性强、趣味性浓、形式多样等优势,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气象,同时也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一些缺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程度不同的滥用、误用信息技术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新瓶旧酒式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活动的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任何教学手段的应用,都应以此为准则,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的信息技术自然也不能例外。但是,一些课堂出现了将教师的讲解改为多媒体的演示,一些所谓的课件也只是照抄课本,把语文课本上的文字、图片搬到了大屏幕。课堂上,教师手按鼠标只管一路点来,照“屏”宣科,忽略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则随着屏幕呈现内容,步步紧跟,失去了积极参与学习的机会。这样的课堂,虽然有现代化教学手段包装,由“机灌”代替了“人灌”,但其实质仍是“满堂灌”,这种整合与靠语言与粉笔的传统教学没有本质的差别,是穿新鞋走老路,是背离现代教学理念的,对改进教学没有多大用处。
二、多多益善式
教学中,一些教师在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时,一会儿放录像、听音乐,一会儿用计算机控制、显示画面、网络链接,一会儿又使用投影,将各种手段都尽可能地使用。课堂上老师使出“十八般武艺”,忙得不亦乐乎。这样的语文课堂看似热热闹闹,静心思考,学生的收获是什么呢?在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好像用得少了就不是整合。事实上,需要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内容,应该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应是使用其他媒体无法讲清或难于讲清,或者是虽然能讲清但教学效率低的内容,其目的是弥补教师授课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不足等。我们在选用教学媒体表现形式时,最基本的要求是强调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效果。媒体选择的恰当、合理是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多媒体功能,展示媒体的特点。在设计信息媒体时,首先要吃透教材,在什么地方可整合信息技术?使用什么样的信息媒体?该媒体对教学过程起什么作用?其次要熟悉媒体的功能。在设计信息媒体的过程中,还要把握教学时机,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环节,决定了教学媒体运用的最佳时机。精心策划才能恰到好处,而不能一味追求手段的多、场面的热闹,造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媒体泛滥。
三、本末倒置式
当前一些语文课件讲究视听冲击(图片、影视片段往往是课件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春》,不是让学生透过文字去体味“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情态,而是用动画设计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情景;教学《葡萄沟》,学生在网上一会儿欣赏葡萄沟的风光,一会儿听少数民族歌曲,一会儿查询葡萄干生产工艺,教师还设计了孩子画葡萄、品尝葡萄干的环节,忙活了半天,唯独忽略了学生对课文本身的理解感悟,整节课因技术应用的不合理而支离破碎。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应该是手段,它只不过是用来学习语文的一个工具,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语文课必须把语文的“根”留住,不能让手段“喧宾夺主”,代替学生的感悟、涵咏、体验,让课堂失去“语”性。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其媒介是语言,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力的提高是离不开对文字本身的感悟的。用影视替代学生的文本的阅读,用图片代替学生的想象,显然是与语文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的。语文学习需要对文本进行品味,对情感进行体验,这是无法用一两个或一组画面来固定的,如果忽略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而试图将有着丰富想象空间的语文直观化、图像化,那就把语文课上死了。
四、拿来主义式
目前,真正能利用计算机制作所有课件上课的语文老师并不多。在这种情形下,教师想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怎么办?当然是“拿来”。一个成功的课件是制作者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凝聚着制作者的教学习惯、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识等主观因素,就这个角度而言,课件是个别的,不可移植的。有些教师不管课件是否能达到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实际,课件是否适合自己的教学流程,只是“拿来”,更有甚者,会根据课件的内容设计教学环节。这种盲目引进的结果只能是造成课堂机械、僵化、缺乏个性。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学中对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班级不同,课件的内容、流程也应不同。
现代信息技术为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翻开了新的一页,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可以使教师教得更轻松,学生学得更愉快,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之路,任重而道远。因此,对每一位教师来说,应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机嵌入”,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无缝链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欧阳芬.新课程下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新华出版
社,2005.
[2]祝智庭.教育技术培训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杨九俊.小学语文课堂诊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浅谈多媒体课件的误区 篇4
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有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教师的素质,另一个是英语教学课件的制作水平。教师的素质是相对稳定的,因此使得CAI的教学效果就主要地由课件的制作水平体现。所以编写高质量的英语教学课件是提高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之一。一般情况下,英语教学课件是英语教师和计算机教师共同协作完成的,但由于英语教师大多不懂课件制作,而计算机教师又不懂英语教学,所以做出的课件常常存在各种问题,影响了CAI的教学效果。在此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英语课件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人类的学习行为是外部刺激和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所提供的外部教学活动与学习者的个体内部心理相吻合,就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教师传授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因此,课件在整体设计上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而且还要使课件的展示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已成为课件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但在实际的课件设计中,这个原则却难以得到充分有效的贯彻。有些课件在设计时仅仅是将教材内容按原顺序、原结构、简单直接地植入课件,搬进课堂,很少考虑教学内容的展示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没有将英语教学中听说领先和形象直观的教学原则真正体现到课件的设计思想中去,而是凭感觉、想当然地将原来幻灯教学的模式照搬到多媒体课件设计上来,以为多媒体教学就是加上声音的幻灯教学,这实际上是对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一种误解。因此,在这种观念下设计的课件,是不可能真正突出英语CAI的教学特征的。
二、课件设计需要全盘考虑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并不是所有的教学都能够做成相应的课件,也不是所有的能制成课件的教学内容都必须通过课件来呈现。比如课文中常见的情景对话就比较适合用课件来呈现,而听力训练虽然也可以制成课件,但一般情况之下倒不如使用录音机更方便。有些课件的内容与表现形式需要在事先就做好编排、处理,否则做到后面就可能发现:某些内容由于开发水平与设备条件的限制而做不下去,或者勉强做出了,但实际效果却达不到要求,甚至还不如采用常规教学方式那么好。记得在2001年10月份,全国小学英语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沈锋老师曾经在常师附小上过一节示范课,上课内容为Lesson 19, 本课内容的对话部分也能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现,但沈锋老师整节课只是用了图片和录音机,她所采用的常规教学方式取得了令人赞叹的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我觉得并不是什么内容都能作成课件,也不一定能做成课件的内容教学效果就一定好,而应该从教学实际出发,具体内容具体分析,因此在制作课件之前进行全盘考虑是很有必要的。
三、长时间、大容量课件的弊端
有些教师为了突出可见的作用,使用了长时间、大容量的教学课件。由于课件太长,以至于取代了常规的英语教学,而使英语教师变成了计算机的操作者。这样的课件有几个明显的弊端: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了禁锢。2、长时间、大容量课件的制作会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人为地提高了CAI教学的难度,影响了教师使用CAI的积极性。3、实践证明长时间、大容量课件的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学生在长时间观看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和心理疲劳,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难以保持,甚至产生厌倦心理。因此,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前提下,课件制作宜小、精、短、简。
四、隐藏在课件中的浪费
有许多课件只是为了一些教师的竞赛课或示范课而做,大多实行的是“定身量做”的方式,使得做好的课件只适应某个教师的某一堂课,缺乏通用性,造成时间与精力的浪费。还有一种隐蔽的浪费,那就是课件制作过于求精求细,也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例如,我在介词in , on , under 的教学过程中决定使用一些英语教学动画,这些使用AUTHORWARE制作即可,为了使课件做得更加精致计算机教师选用FLASH制作,那制作难度与时间都将增加,而实际效果两者差不多。在使用图片时,也有类似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图片不用过多的修饰,处理就可以达到教学的要求。例如,在低年级教学中比较car,truck,bus时,要画一些汽车,其实只要用简单的图形就可以说明问题,如果要进一步地修饰,虽无不可,但时间、精力与制作难度都会增加。所以在课件中使用的教学素材够用就行,适用就好。
五、英语教师应该真正参与课件设计
浅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误区与使用论文 篇5
一个好的课件如只是使用多媒体课件,只能通过图片,声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却无法把主要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这时还离不开教师形象直观的板书。下面以《海陆变迁》这节为例,做个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从“沧海桑田”引到海陆变迁,以及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学习本节知识,要求能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的原因。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千变万化的自然界充满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设置探究性和悬念性很强的问题,开启学生求知欲望;根据学生已掌握的地理技能,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三、设计思路 1.教学目标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
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海陆变迁的原因。
板块相对运动形成的地表形态。3.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法、小组合作探讨法等
四、教具准备
有关彩图、投影片及录像、纸片(用来模拟板块运动)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小学刚刚毕业,进入初中阶段学习,相信你们的生活都发生了不少改变。对于这种改变我们可以用“沧海桑田”这个词来形容吗?我们先一起了解“沧海桑田”这个典故的由来。
播放:沧海桑田的录像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我们知道沧海桑田是指非常大的改变,而它的原意是海洋与陆地的相互变化。那么这种变化只存在神话当中吗?地球历史上有没有经历过这种。
讲解新课
出示投影:展示 喜马拉雅山地区,海底世界,荷兰的围海造陆工程这三幅图片,注意找到地表形态变化的证据。教师提问:地表形态发生过变化吗?有什么证据呢?
学生回答:发生过,喜马拉雅山发现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
教师讲述:这位同学看书很认真,回答得很正确。(打开PPT)在图上可以看到,海洋生物应该是在海洋里,却出现在海拔几千米的高峰上,这就说明,喜马拉雅山区曾经是一片海洋。这就属于海洋变成陆地的有力证明。那有没有陆
地变成海洋的证据呢?那我们一起来看活动中的四个现象。
教师提问课本活动题 学生依次回答课本活动题
教师讲述:地表形态变化变化大体上分为海洋变成陆地,和陆地变成海洋。教师讲述:根据最新测定的数据表明,珠穆朗玛峰平均每年增高1厘米多,我们能够察觉吗?(不能)是因为这种变化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那有没有短期内可以改变地表形态的现象呢?
学生回答:地震和火山喷发
打开PPT:岩层的运动而导致地面的震动形成地震。炽热的岩浆沿着地壳裂口冲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地震火山的破坏力及其强大,很短的时间内就能使一个地方变成废墟。其实不仅仅自然现象改变地表形态,我们人类的活动也可以对其改变。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我国不少地区曾出现大面积围垦湖泊,与河争地的热潮。据统计,全国被开垦的湖泊至少有100多万公顷,致使一些湖泊缩小或者消失。围湖造田就是很典型的人类活动改变地表形态的例子。
板书:
海陆的变迁(原因)——自然因素:地壳的运动、海平面的升降
人为因素:人类的活动
过渡:海陆在发生变化,那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是否发生过改变呢?请同学们阅读第二部分大陆漂移假说,找到假说的提出者是谁以及假说的具体内容。
过渡:海陆在发生变化,那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是否发生过改变呢?请同学们阅读第二部分大陆漂移假说,找到假说的提出者是谁以及假说的具体内容。
教师提问活动 学生集体回答
教师打开PPT,边播放边提醒学生注意泛大陆形状的改变和改变的时间。重复播放一遍。
教师讲述:假说提出者魏格纳是德国著名的科学家,他无意中发现南美洲和非洲的轮廓能够吻合(打开PPT),于是他就猜测这两块大陆本来是不是连在一起的,为了证明这不是巧合,魏格纳做了大量的考察。发现非洲和南美洲的古老底层能够对应。(打开PPT)
师生互动实验:纸代表完整的大陆,线条表示不同的地层,这样撕开之后在拼合起来,线条能够吻合的话,也就说明非洲和南美洲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教师讲述:除此以外他还发现非洲和南美洲都有两种动物,海牛和鸵鸟,(打开PPT)这两种动物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却可以出现在大西洋两岸的同纬度地带这也说明南美洲和非洲本来是连在一起的。
教师讲述:魏格纳一生都在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在他50岁生日的那一天,深入格陵兰岛考察时,他失去了踪迹,就再也没有回来,直到第二年四月才发现他的尸体躺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之中。
教师提问:听了魏格纳的事迹之后,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学生回答:坚持真理,勇于探索
板书:大陆漂移假说——德国.魏格纳
大西洋——面积在扩大
太平洋——面积在缩小
过渡:然而当时的科学家们反对都他的观点,因为无法解释漂移的动力来
自哪里。直到30年后,板块构造学说的提出,人们才终于承认了大陆漂移假说的正确性。那什么是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分为哪几大板块?请阅读第三部分,板块构造学说。
教师提问活动 学生回答
教师打开PPT:要求学生说出箭头所指的地方分别是什么板块。提问:(打开PPT)太平洋板块和其他板块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太平洋板块和其他板块有些不同,其余板块即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教师讲述:看到红色的箭头便是板块运动的方向,那么两个箭头相对表示什么呢?碰撞挤压,容易形成山脉。
实验:书的两边分别代表不同的板块,当两个板块向相互挤压的时候,交界部分就会隆起,形成山脉。
教师讲述:那么箭头指向相反的方向表示什么呢?张裂拉伸,形成裂谷和海洋
教师讲述:用板块运动理论解释下列现象,(打开PPT)红海的扩张是非洲版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地中海的收缩是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喜马拉雅山的升高是因为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
教师讲述:板块构造学说能较好地解释一些现象。大家看到书上海洋的生成和发展阶段图,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海洋的形成。(打开PPT)
过渡然而板块的不停运动不仅仅会形成大洋,同时,还会导致火山和地震。请同学们朗读第四部分注意火山地震最剧烈的地区是哪里。
教师讲述:(打开PPT)对比一下,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和板块图,能得出什么结论吗?两大剧烈的火山地震带是在板块的中心还是板块的交界?也就是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交界比较活跃。全球平均每年大约发生的500万次地震,绝大多数都发生在这里,全球现有500多座著名活火山,基本上也都分布在这两大地带。那同学们知道哪些地震呢?
学生回答 板书:
板块运动:
张裂拉伸——如红海、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扩张(交界处火山、地震)碰撞挤压——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的形成 两大火山地震带: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教师提问:如果地震来了该怎样保护自己呢?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地震来之前会有些什么前兆呢?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唐山地震前兆 播放:火山视频
总结:(打开PPT)学了四个部分,应该重点掌握哪些。活动:非洲和南美洲的拼合
六、反思与不足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知道“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
点,了解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些优点,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首先,在教学设计上教学内容比较紧凑,各环节的衔接较自然,使知识能够比较系统的传授给学生;其次,课外的教学资源插入非常得当,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能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如,紧扣教学内容,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海陆变迁”视频动画进行导入,调动学习氛围,激发学习欲望;再次,学生回答问题时能较好的进行引导和及时做出评价,师生间的交流适当。如,在学生运用所学观点解释地理现象时,学生一时无法做出解释或答偏了,能够引导学生慢慢得出正确的解释。最后,采用了较多PPT图片,培养了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这是地理教学中学生能力目标培养的一大重点。本节课的知识点的讲授、问题的提出以及解决都是通过读图来完成的。
教学多媒体使用误区的论文 篇6
职教语文信息化教学中多媒体使用误区。
信息化教学使职教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更加接近生活,也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现代化技术支持。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集声音、文本、图形、动画于一体的特点,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能将教学内容立体、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充分让学生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动口,使人的视觉、听觉乃至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都能快速地参与到学习内容的全过程之中,因此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由于多媒体课件视频、音响、动漫、师生互动等交相应用,学生也为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所吸引,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在这样课堂中也显得比较活跃。于是一些语文公开课、观摩课等教学中多媒体课件成了必备的教学手段,这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于是,多媒体课件渐渐成了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形式。在这种情况下,有些语文教师认为在语文教学中非用多媒体教学不可,从而使语文教学多媒体使用走向了误区,具体有以下一些表现:
一、符合新课改要求
有的教师认为,只要课堂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就符合新课程、新课改的要求。为了配合课堂使用多媒体,常把一些并不适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加到自己的课堂中。比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诗时,从网上搜集了许多关于徐志摩爱情生活的图片及内容,课堂上学生喜欢听这些故事,表面看课堂教学效果很好,可实际却偏离了主题,这样流于形式的信息化教学,只能使自己的课堂增加一些无效信息,不但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各种课型都可以使用
部分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效果很好,于是不分课型,也不管学生是否适合运用多媒体上课,坚持每堂课必使用多媒体教学。这样做的结果是自己整天忙于做教学课件,而根本没有时间进行学习来充实、提高自己。有时因时间问题,直接从网上下载,或者是把别人制作好的课件复制过来使用。教者在没有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忽视了课件是有个性、不能随意移植的,忽视了所任教的学校、学生不同,只是盲目地使用,其结果只能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机械,缺乏个性。长期下去,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就会下降,同时,由于每堂课都使用多媒体教学,上课模式一成不变,学生会失去兴趣,难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忽视听说读写能力训练
多媒体课件中,教师往往设定了一个固定的程序,体现教师的教学设想,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按照设计好的内容进行演示,学生也顺着教师设计好的道路前进,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果课堂上学生不配合,教师就只能自己回答。这种课件的教学,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声色俱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再关注课文本身、体悟文章中的优美语言了。既然职教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使用存在诸多问题,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以下方法:首先,要把多媒体课件当成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工具。要正确认识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所起的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与课件课堂教学的`关系,不能不切实际地利用多媒体来迎合时尚,不顾及学生的学习实际。
要充分考虑教材所选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其次,认清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学手段的一种。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而教学手段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服务的,因此,制作课件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如何使用多媒体课件,同时还要注意多媒体与课本的关系。课件制作根据学生所用的课本,必须以《中职语文教学大纲》为主,以课本内容为主,根据教学实际选择能真正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素材,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
浅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误区与使用论文 篇7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以文本、动画、视频和音频等多种信息渠道,展现了一个生动、形象、具体的丰富多彩的世界,给教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技术手段,也给教学技术上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教学法也正在进行着变化,从传统的灌输式、填压式到讨论法、启发法和研究法的提出和使用;教学手段的变革也深深地影响着教学方法的实施。为此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经常用到的方法。然而多媒体课件使用得多了,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素质的提高。
2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误区
2.1 课件使用频率过高
毫无疑问,多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课堂教学的现代意识。课堂上因有了多媒体的配合而热闹了许多。但面对这样热闹的场面,教师常常会有眼花缭乱的感觉。可想而知,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会是什么样子。而且教学内容繁多,由于时间的关系不得不加快幻灯片的替换频率,重要内容转眼即逝,没有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时间久了多媒体在学生心目中的新鲜感也慢慢减少了。
2.2 重复教材内容
多媒体课件的编写与制作应与教案紧密配合才对。而教案的内容又是来源于教材,这就难免多媒体的内容与教材的内容相重复,其实多媒体主要是配合教材来把内容更完美的展现出来,因此多媒体尽量要涵盖教材中没有明确提到的一些其他重要知识。
2.3 以机代人,由教师“一言堂”变成计算机的“满堂灌”
使用多媒体手段后,有的老师错误地认为多媒体可以代替教师完成一切课堂程序,但多媒体不可能取代教师,它是而且只能是一种辅助工具。媒体越是现代化,越要重视教师的作用,因为任何媒体都是由人来操作的,而把多媒体作为主导的讲课方式是不可取的。
3 多媒体课件使用遵循的原则
3.1 正确性原则
正确性是多媒体课件设计的首要原则。因为课件应根据教学设计的要求,以一种生动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完成新一层次知识的建构。所以,我们在设计课件时,首先要考虑课件的科学性。也就是说,多媒体课件设计不能出现错误。
3.2 配合性原则
虽然多媒体课件对教学工作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对教学而言,它仅仅是教学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始终要明确的一个设计原则:多媒体课件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无论时代怎么进步,它始终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所以在设计课件时应注意多样化,但是再好的教师,再好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面对所有的学生。
为了使教师把课教活,学生学得主动,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到制作课件的行列。教师自己动手制作教学课件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重新整理和备课的过程,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使所教知识呈现更加生动活泼、形象直观、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能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出教师独到的设计意图。在多媒体课件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理顺技术与教学的关系,不但要考虑它的视觉效果,还应该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考虑它对学生的启示作用,切忌华而不实。只有这样,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3.3 结合性原则
多媒体课件教学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多媒体课件教学是辅助正常教学的有力工具,因此它与教学的内容要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做到多媒体课件与板书完美的结合,板书出现的内容尽量多媒体不再显示,这就要求两者间要有很好的结合。
3.4 美观性原则
优秀的多媒体课件都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制作多媒体课件无疑是一种艺术创作,需要美术设计、绘画、音乐、微机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多媒体课件除了对画面的要求较高外,对音乐的配置也十分讲究。一般来说,背景音乐以舒缓抒情、节奏平稳的旋律为宜,而且音乐的配置应根据内容来选择。
4 结论
总之,多媒体技术功能强大,若能正确地使用它来“辅助”教学,不仅能为课堂添光增彩,而且往往会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多媒体手段只不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传播信息的桥梁,是教学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它只能是教学过程中的辅助工具,不能脱离课堂而存在,不能脱离教师和学生而存在,更不能包办一切。我们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是要注意避免走入误区,并且学会正确的有效的使用多媒体课件。
参考文献
[1]王野成,房莉.剖析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误区[J].中国医药导报,2006(36):55.
浅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误区与使用论文 篇8
1.语文教学视听欣赏取代语言感悟
文质兼美的文章,语言优美、形象丰满、哲理深邃、意趣横生,可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留给我们广阔的思维空间,这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和代替的。因此,不是任何语言文本的任何教学环节都适宜采用多媒体教学。然而现在不少教师却不问是否必要,一味简单地用屏幕画面诠释或演绎文本内容,致使原本内涵丰富、意蕴深刻、意味隽永的语言文本变成了呆板肤浅的声像展示,粗暴地侵占了学生的再创造空间,扼杀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学生感受到的不再是语文,而是影视和音响。其实这样做无疑过分强化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而忽视了对抽象思维的训练,学生也容易对图像产生依赖而养成思维的惰性。那么,创新思维从何而来?
语文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运用多媒体的时候,千万不能忽视语文教学的个性,要认真指导学生“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品味语言,领悟语感;积累语言,积淀语感;运用语言,习得语感”,不能用多媒体代替学生语言的实践活动。
2.因“热闹”冲淡教学效果
由于多媒体“热”,不少教师一哄而上,用多媒体上课,全然不顾教学目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媒体都会有干扰因素,信息越多,干扰因素越多。学生被太多无关的花哨信息左右,感官刺激太多反而抑制了深层次的思维活动。教师在制作课件过程中,如果刻意追求表面上彩色的背景、立体的文字、美妙的音乐、二维三维动画、影视录像应有尽有,看起来热热闹闹、新颖,让学生大开了眼界,实际上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整体教学效果的本质提高。
语文本来就是以语言文字为主的,如果教师淡化语言教学而强化多媒体的声光影像,这就不是什么语文课,而是音乐、美术欣赏课了。
3.为公开课而使用多媒体
一堂完美的公开课,计算机是肯定要用的。于是,为了这一节课,执教者使出浑身解数,动用许多教师的力量围绕这一节课转。帮他绞尽脑汁设计脚本,帮他夜以继日地泡在电脑房,苦战多日甚至是多月,才“磨”出一个课件,多么不容易啊!而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完成许多日常工作,哪有这么多时间来“磨”?不是为了上面检查,不是为了上公开课,谁还愿意去费这么大的力气呢?
如果现代媒体技术成了公开课的“专利”,是为了公开课而特意准备的“礼物”,那么,它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顶多不过像
我们家客厅里的摆设。这不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悲哀吗?
4.为了应付检查而牵强使用
在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也被某些检查逼迫着使用多媒体,比如说有些检查是检查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的(为了防止多媒体教室闲置),我们的教师平时可能不愿意在里面上课,但是领导说了,多媒体的开课率要达到多少多少,你一月最少在里面上几节课等等,我们的老师没办法,只好在多媒体教室上课。这样上的课,最多把我们的多媒体教室当小黑板使用。试想,如果把多媒体当小黑板使用,它收到的效果还不如小黑板。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要的只是小黑板的效应,为什么还去多媒体教室上课劳民伤财又伤神呢。只有我们的老师认为我们到多媒体教室上课是必要的,才能全身心准备教学内容和合理利用多媒体展示它,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多媒体才能得到最充分的使用,我们的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虽然说现阶段多媒体教学使用存在着一定的缺憾,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的整体变化,它必将成为教学中的主导教学方式,随着广大教师认识以及使用水平的提高和我们现阶段的教育形式,其前景是也必定是光明无限的。
浅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误区与使用论文 篇9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为教师节省了不少板书的时间,已经成为教学的潮流,但是多媒体的长时间使用,也造成了许多问题,让学生缺乏对文章的语言认识,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灵魂的交流,而且教材书也被冷落了,大家一节课光盯着屏幕看,所以本文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对策,使多媒体发挥它真正的辅助作用,我希望能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应用中存在的误区
1.多媒体的使用占据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
由于多媒体使用起来方便,又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很多教师把大部分心思花在制作多媒体教材上,整节课都是学生和机器间的互动,而教师则忙着播放多媒体,教师越来越依赖多媒体,从而课堂的主导地位也被多媒体取代,也因此使教师和学生间的沟通缺少了,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
2.课本教材被冷落
课堂上,教师频频播放多媒体,而学生则放弃了看课本,整节课都盯着屏幕,使教学中的教材被冷落,再加上教材远不如多媒体有趣,教材死板,没有色彩,长此以往,学生越来越不想看教材,少了对文章最直观的感受和对语言的体会。
二、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应用误区提出的对策
1.科学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容量
教师应该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与学生真正的交流上,认识到多媒体只是对课堂教学起辅助作用,应正确控制多媒体的使用量,做回属于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带领学生在多媒体的辅助下进行知识的传授,注重学生的接受程度,使多媒体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2.强调学生对教材的学习,适当地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在课堂中只能起辅导作用,教师和学生更应该强调对文章语句原汁原味地体会,多媒体应该被用来对知识进行延伸,间接性地引起学生注意,提高课堂效率。学生也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对教材的多读多写以及心灵的感受上。
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多媒体教学也成为教学的主流,由于教师对多媒体缺乏全面的认知,导致课堂主导地位的动摇,学生对教材也越来越陌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效率。本文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科学应用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做出了对策,希望能得到教师的关注,有一个新的认识,从而发挥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浅谈体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 篇10
浅谈体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
与体育教师的关系
湖州中学弁山校区体育组
李云涛
摘要:多年的体育课教学,讲解、示范,练习成为一种体育课的定型规律;老师每次重复的教学,学生在学习中显得枯燥无味,没有新鲜感,课堂缺少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通过两年多尝试教学法的学习、运用,改变了对体育课定式的教法;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为适应新世纪体育教学的发展要求,为克服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三个不利因素:
1、教师的喜好与特长影响教材的选择;
2、教师年龄影响教材的选择;
3、技术动作难示范影响教学进程。我们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来辅助体育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多媒体在用于体育教学时面临着一些问题如:
1、对课件要求较高;
2、传统体育观念的影响;
3、屏幕显示;
4、课件匮乏。体育教师只有通过多方努力搜集和制作优质的多媒体课件,才能使体育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体育教学、应用、多媒体课件、泛化过程及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特征。因此,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就成为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全面的、均衡的发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正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改革体育教学。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当今电化教育的领先技术,已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应用,它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不利因素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师的原因,有三个不利因素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制约着体育教学的发展
1.1 体育教师本身技能和个人爱好影响教材的选择
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能在此基础上,灵活的应用与创造新的运动技能。一个新的运动技能形成,必须通过教师用精练的语言讲解技术要领、高质量并规范的示范动作过程;学生通过听、看来感知技术过程,而且看是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这样就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技能技术水平和示范能力,否则很难把示范动作做的很规范,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一个失败的示范会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因此每个体育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总是把自己喜欢的、善长的内容安排的较多。时间一长,势必违反全面发展的原则。这种现象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是普遍存在的。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1.2 体育教师的技能衰退影响教材的选择
俗话说:“体育不养老”,人的年龄增长是不可避免地事实,体育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完成动作能力一定会下降的,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时,就会回避那些难以示范、技术性强的动作,最终的后果也是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的教师甚至不安心工作,寻找其他生路。这种现象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是无法克服的。1.3 很多动作技术示范比较困难影响教学进程
大家都知道,在体育教材中有很多腾空、高速、翻转的技术动作。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也就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这时教师只能反复示范,重复讲解,最终的结果是影响了教学进程,而且,过多的讲解和示范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认识。这也是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难题。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在努力探索改革途径的同时,课堂教学手段也发生了巨大变革。多媒体课件已逐渐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在教学实践中我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新的教学手段,解决了这些长期困扰着我的难题。2.信息技术是师生互动性充分发挥的最佳操作平台 2.1 多媒体教学的成效及互动效果
通过多媒体教学能超越习惯和经验的束缚走出课堂,吸取先进的创新理论和创新经验,对加强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丰富教学课堂知识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体育教师本身更应当不断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拥有广博的和前沿性的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这些仅靠教材和教学资源是不够的,必须借助信息技术,运用网络知识,接受远程教育和通信交流。作为独立个体的体育教师而言:在进行自己擅长的内容教学时,能讲解精练,动作示范也能高质量规范的完成,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也很快;反之,则出现不尽如意的现象,有时还会出现专业知识和教学手段、方法的不恰当,时间一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遭受打击。如果运用信息技术则会使这样的问题变得较简单。比如:因专业所限,我对足球运动的了解、掌握都有限,通过互联网向东师大体院老师请教和查阅相关资料文献,然后对网上所收集到的文字、声像素材,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画处理,再运用相关软件Flash或Powerpoint做成教学课件,课前在教室进行播放。当学生看到优秀运动员完美的技术动作时,很大程度上激起学习热情,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一改过去中学女生对足球不感兴趣的现象,很多班级的女同学还有成立女子足球队的想法。
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一种新鲜感,增强自信心,学生学习起来,积极认真。如田径课,跳远技术教学。器材:录放机、光盘。首先播放一遍田径锦标赛跳远实况录像,然后播放教学训练碟子,对整个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
效果:(1)田径锦标赛录像,世界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在跳远过程中优美、规范的动作,博得学生一阵阵掌声,运动员创造出好的成绩时,会让学生感到惊奇。a、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b、增强学习对田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径比赛的认识;c、优美的跳远技术动作,留给学生一个完整规范动作印象。d、教学通过放录像的方式给学生一个新鲜感觉。这一环节对接下来教学碟子播放起到一个增强学生信心的作用。
效果:(1)教学碟子播放——学生对跳远技术助跑、踏板起跳、空中动作、落地有一深刻的认识。①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跳远技术动作正确、规范的印象;②学生在观看中模仿,甚至有些同学跃跃欲试;这一环节对教学目的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对跳远产生兴趣,同时增强学生对跳远的信念。2.2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课件是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来优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新型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的成品课件或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自己设计制作的课件。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易如反掌。它注重对学生的启发、提示,反映问题解决的全过程。这种教学直观性强,能按我们的教学思路逐步深入。而对于个别动作可根据需要选定某一角度进行播放定格、讲解,使学生对动作技能了解得更透彻,更加明白。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环节,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表现出来或把空中动作停下来示范给学生看,这样就帮助学生看清了每个技术细节,更快、更全的建立起表象。加深了对动作的理解,缩短了泛化过程,对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学习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比如:背越式跳高,它要求起跳后达到最高点成反弓过杆,针对这一起跳后的空中动作,那位教师也无法“逐帧”慢动作,而多媒体教学就克服了这一难点,它不但能使学生观看到各种不同角度规格的技术示范和逐帧分解示范,并且还可以将过早或过迟“过杆”的动作技术进行比较,从而便于教师及时纠正和改进学生的技术,从而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另外,多媒体还配有各种实物声音,能使教学更加声形并茂,使学生更易进入情境。比如:在教学生学习“单手运球上篮”一课时,我们可以从QUTHERWARE里进行制作,把教学中的运球、抖腕、上篮等动作编制出来,放给学生看,在QUTHERWARE里,还可以根据我们所需的时间长短进行定格,可以把球在空中的运行路线、转动方向和进篮角度表现的淋漓尽致,并根据我们所需的时间来决定快放还是慢放。那清脆的运球声和篮球进篮圈时的碰撞声,不断的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对运球、投篮的抖腕动作、投篮的角度等细节理解得更加透彻,掌握得更加准确,促使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2.3 多媒体效应在实践中对体育教师制定教学计划的影响
多媒体教学在实际应用中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缩短了教学过程。更重要的是多媒体课件能够把老师做不好或做不清的动作环节表达清楚。这样一来教师就不用“扬长避短”了,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就会从全面发展学生各项素质的角度出发,而不受自身因素的影响。同时制作课件的过程也加深了教师对各项技术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讲解技术要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解决传统教学中解决不了的难题。
教育现代化的脚步越来越快了,计算机技术已走进了校门,进入了课堂。我们体育教学也应该尽早结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束那种“师傅手把手教徒弟”的传统教学方法,而进入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时代。3. 体育教师将多媒体用于体育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通过我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践,感觉到目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之所以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还不很广泛,我分析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3.1 对课件的要求。
对开发多媒体体育教学课件工作者的水平要求较高。编制者除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外,还需有较高的体育理论水平,即有运动生理学、某体育项目的竞赛规则、裁判法以及体育常识和对我国年龄段身体水平情况的了解等诸多方面的知识,还必须懂得体育教学。因此,一个完善实用的多媒体课件的开发需多方面的努力协作才能够完成。
3.2 传统体育观念的影响。
某些教师的体育教学观念依然停留在一味的身体练习和单调的课堂理论课上,不重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或对多媒体技术知之甚少。当然,身体练习仍然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然而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往往比教师的示范讲解更直观、更生动、更易被学生接受。因此多媒体技术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易学易懂,印象深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主动从事身体练习。3.3 屏幕显示。
目前,国内较先进的电教室基本上已经配备了大屏幕液晶显示器或投影仪和一套完整的电子教学系统。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且大屏幕液晶显示器价格昂贵。如今大多数学校用于教学的计算机屏幕较小,这对于一个50人以上的教学班来说,教学效果势必会受到影响。
3.4 课件匮乏。
由于研究人员对体育科目多媒体课件的开发重视不够,致使在众多多媒体教学课件日益丰富的今天,体育教学课件却极为匮乏。虽然多媒体课件在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作为我们体育教师具备能制作一个有质量的课件的能力者很少,诸多因素都直接关系到体育课件量的发展。提出的对策如:收录中央电视台体育教学专题片、制作简单的体育教学动画片、聘请专业的电脑软件专家帮助制作使用的体育教学软件,使多媒体课件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其潜力。课堂教学是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的双边活动的主阵地。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并不能取代教师,但能大大优化课堂结构。
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体育教师更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使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加广泛合理。教学效果显著提升。但在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对体育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建议体育教师多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来更进一步的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以便在教学中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另外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潜力是巨大的。将多媒体技术引进体育教学领域潜力很大,只要我们不断探索,认真实践,就能够为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作出更多的贡献。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参考文献:
浅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误区与使用论文 篇11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方式;多媒体应用;使用策略
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小学科学教学也进行了教学方式的变革,不仅要在丰富的课堂体验中教授更多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多媒体教学方式还需要与小学生的科学教学内容相结合,并多进行课堂互动,充分地发挥多媒体在现代教学中的作用。
一、通过多媒体的应用激发学生多学好问的天性
在小学的科学教学中,往往一些生动的科学小实验和现象不能够在课堂上操作,通过教师的描绘小学生不能够通过自己的想象很好地建立情景,反而会觉得枯燥反感。而通过多媒体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在影像和图片的列举中,对教学科学内容作出生动的阐释,便于学生产生联想,在结合多媒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发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多学好问天性的释放,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科学和热爱科学的好习惯。
例如,在《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教学中,通过在水中溶解白糖和盐等物质的小实验,向学生展示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能力,用实验现象表达溶解的含义,并激发学生水还能溶解哪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对于盐和白糖的溶解量是无限大的吗?这是一种科学现象还是魔术效果,如果不断加入食盐,水的溶解能力又是多少,通过对问题的建立,激发学生主动求学的积极性,并通过教学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溶解,在营造好奇的氛围中,增加科学教学对学生的感染力,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讲解,引导生活和科学之间的紧密联系,并促进学生能够在生活中主动发问,并有能力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二、活用多媒体课件,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教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科学探究过程的有效监控、评价和管理等,将静态的科学知识动态化,使枯燥的科学知识趣味化。
例如,教学《沉浮》单元中潜水艇的模型以及工作原理时,由于学生的感性思维比抽象思维强,就可以做成多媒体动画,让学生全面了解、观察潜水艇的构造后,再反复观看它的工作原理。这比单纯用实验盒里的“潜水艇”教学效果要好。
三、活用多媒体课件,促进科学情感体验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依赖于学生个体的情绪体验。多媒体课件采用的影音信息能够极大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创设有效的情境,促进学生情感的深入体验。
例如,教学《我从哪里来》这课时,教师播放了一段母亲分娩时的录像片,孩子们被看到的画面深深地震撼了。孩子们真实情感的流露,不仅了解了自己出生时的情况,更重要的是真切地感受到了母亲的偉大,体会到了生命的珍贵,接受了一次良好的情感教育。
四、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增加课外教学
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实际上是对计算机的应用,计算机具有庞大的信息资料,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在计算机数据信息中都可以找到更多的资源,如,声音、影像、图片和动画等,并且能够在相应的课程内容中对相似问题进行拓展,增加了学生接受知识的广泛性,同时也给教师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增强了对课外学习的能力。并且这种能力的体现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应用,小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也可以进行网络知识的搜集,提高学生追求自然科学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云的观测》中,通过应用多媒体对近年来的典型云层变化进行超链接的播放,让学生了解到自然景观的神奇,观测在晴朗、多云和雨季天气中云层的变化,并通过云层的颜色和状态的改变预测天气变化,将这种生活中科学规律的变化传授给学生。并可以下载国外的一些典型云层变化的影响,将壮阔的云层变化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
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目标的科学教学中,由于教学目标的多元性,教学方法就不能简单地照搬知识传授的传统做法,必须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使用得当,就可以使科学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激活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合理地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浅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误区与使用论文】推荐阅读: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论文10-02
浅谈多媒体课件在优化数学教学中的作用05-31
浅谈语文教学中语言与思维的训练论文08-30
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07-29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2-16
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10-26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的使用(田应飞)06-14
《水力学》课件在教学中使用的利弊研究论文08-20
浅谈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