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课件在优化数学教学中的作用(通用9篇)
浅谈多媒体课件在优化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1
浅谈多媒体课件在优化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化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被人们认识、重视和采用,其效果也越加明显。下面就谈谈电教手段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电教手段的最佳选用,是小学数学教学任务完成的需要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特点的学科。在教学中,任何一个数学概念的建立、延伸、发展和运用;任何法则、公式的推导、理解和验证;对任何一组数量关系的内在联系的掌握,都需要学生有一种抽象概括及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但是,这种需要和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6—12岁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接受能力之间的距离是很大的。这种距离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中的种种困难。怎么突破这些难点、缩小这两者之间的距离呢?那就要想办法帮助学生完成思维上的过渡,即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由单一思维向综合思维过渡;由模仿思维向创造性思维过渡;也即要多采用直观教学。电教手段正具备这种特点。
投影教学简单易行、图像清晰、色彩鲜明,它可以把讲解、观察溶为一体,可静、可动。容易和其它教学手段相结合,便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录相教学声相结合,形、声、色、静动变化使多种信息同时刺激人的感官,能表现事物形象的各方面运动的全过程。其艺术感染力强,教学反馈作用大。
因此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选择恰当的电教手段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对“学”的指导上,可给学生提供依靠已知独立探索未知的条件,产生“教”与“学”双方的良性循环作用,真正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教学信息的传递、交流、沟通、反馈,活跃教学气氛,使教学程序不断调整、有效地完成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任务,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二、电教手段的直观形象性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利教学手段
学习动机是掌握知识,形成品格的重要因素。学习动机的关键在于兴趣和求知欲。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基础。小学生的兴趣是他们学习的直接出发点,好奇、好动是他们突出的心理特征。小学生乐于在玩中学、在动中求知、在喜悦中索取。所以小学生对采用电教媒体与其它教学媒体结合的课堂教学颇感兴趣,乐于接受。每当采用投影、幻灯、录相、计算机上课时,每当各种抽拉片、复合片、旋转片,各种彩色的投影教具、学具出现在学生面前时,那红色的五角星、绿色的三角形、彩色的小花、透明的彩棒、活泼的小鸡小鸭和各色各样的实物图形同时感染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时,强烈的刺激性使学生产生一种抑制不住的新奇,他们迫切地想看、想摸、想动、想探索个究竟。通过形、声、色的刺激,通过静、动、大小、虚实变化的演示,使学生的脑海中浮现出很多的联想,引起了极强的探索欲望。这种兴奋的状态正是引起、巩固和发展思维的基点,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学习动机是自觉的、积极的。在电教手段创设的愉快情境中学习,小学生便有“我要学”、“我乐学”的积极性。这时的课堂教学便是教师与学生两个积极性的最佳结合,也为实现课堂教学优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教学也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电教手段在课堂教学过程整体优化中的具体应用与作用
(一)电教手段在直观教学中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丰富而鲜明的感性材料
几何形、体概念的建立是抽象的。可以运用电教手段直观演示把几何图形和具体事物结合起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一年级教材中新增加“图形认识”一节。为了使6岁儿童初步认识长、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可以设计这样的复合片:
底片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几何图形。上面复合一片与底面一一对应的实物图:国旗、手绢、三角板和圆形钟面。
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入手,认识事物的外形。有了感性的认识再把实物图复合片揭掉露出各种几何图形,从而得到正确而抽象的概念。
讲“角”与“平行线”时也可采用以上方法制片。讲“角”时可设计:底片是锐角、钝角、直角等图形,上面复合一一对应的“张开一定角度的剪子、扇子、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等。讲“平行线”时可设计:火车的铁轨、无轨电车的电线、双杠等与底片上各种平行线相重合。便于为学生抽象地认识几何图形提供感性材料。
直观教学证明,人的感官和知觉,对教材感知得越是多种多样就越能促使学生牢固地认识和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规律。
讲一年级口述加、减法应用题时,学生头脑中“加”、“减”的概念没有完全建立,到三年级才揭示完整的定义。为了帮助学生准确地口头描述,可设计这样的抽拉投影片:
(1)底片是蓝天上飞着5只小鸟,移动片上画3只小鸟。演示时抽拉移动表示又飞来了3只小鸟,提问:一共有几只小鸟?
(2)底片是停车场上有9辆汽车,移动片上画2辆汽车,和9辆汽车合在一起。2辆车演示时抽拉移动表示开走了2辆汽车,提问:停车场上还有几辆汽车?
这种简单的一拉一动,使静变为动,使死物变活,在动态中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使学生清晰地悟出:两部分“合”起来就是“加”的意思。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就是“减”的意思。这本来很抽象的“加减”概念,一经演示就具体化了,从而帮助学生完成了从形象入手到建立抽象概念的第一步。
(二)采用电教手段突出教材重点、难点,体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制作投影片教学,不仅可以避免用语言表达的困难,也可以节省教学时间,使学生一目了然,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把深难的内容通俗化,化难为易,使学生豁然开朗。
第一,一年级讲“9加几”、“8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学生要理解和掌握“凑十法”。这要在数的分解与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时可采用投影片与散片结合使用。
例:9+
4、先出示9个绿皮球(一张片),再出示4个红皮球(散片),一共有几个皮球?
怎么想呢?边理顺学生的思路边演示;先想9加几得10,9加1得10。于是把4分成1和3,拉过一个红皮球和9个绿皮球放在一起凑成10。再想10和剩下的3加起来得13。
不把4分解成2和2,是为了突出凑十法的特点。
“8加几”,“7加几”同样的思路,同样的演示方法,重点都突出在8与7分别和几凑成10,就把另一个数(散片)分成几和几,凑十后再用10加几。这组演示学具可以多用,简单易变,有利于学生理解凑十法,又能判断分解数的要求分散难点,算理清楚,学生易于接受,效果也突出。
第二,二年级建立除法概念。区分等分、包含时,学生理解十分困难。我们抓住其本质特征,透过易混之处,用电教手段区分比较,使学生亲自感知,概念掌握是十分清楚的。
讲课时首先设计了两个题:
①把12朵红花,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朵?
②有12朵红花,每个小朋友可分3朵,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学生列式都是12÷3,怎样理解这个算式的意思呢?只靠讲,学生很难理解。只有通过分摆演示才能突破这个难点。在投影仪上师生分别分摆比在讲桌上分摆清晰,可以放大又可看分摆的全过程。
演示中突出等分、包含的本质区别:
①题分时先从12朵红花中取3朵分给每人1朵,再取3朵每人1朵直到分完。突出按份数分一次拿3朵,每人分一朵,保证每人分得一样多,即等分。
②题分时,先拿3朵分给一个人,再拿3朵给一个人,直到分完。突出看12朵里有几个3朵,(按一份数分),即包含。
以上方法学生清楚地看到不同的分的过程。突出了同一算式的两种意义。因此,演示数学,信息传递快,而且紧扣教学重点。难点处也会迎刃而解。
第三,三年级进行“倍”的概念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些问题的解决基础是一倍的概念,必须予以重视。
教学中采用抽拉片和散片效果都十分明显。制作片子的关键是突出“两量倍数比较时,谁是标准”。例:有8只小鸡、2只小鸭,小鸡的只数是小鸭的只数的几倍?
先出示小鸡再出示小鸭。而后把两只小鸭框起突出一份。然后抽拉移动小鸭这一份数和小鸡对应比较,有一个两只便和小鸭有一个同样多,有几个同样多就是小鸭的几倍。反复抽拉比较后得出,和小鸭比,有一个同样多,就是小鸭的一倍,因此以小鸭只数为标准数,是一倍数。另一个数中有几个一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抽拉片为学生理解一倍数创设比较的情景,使学生知道“倍数关系”是对两个数的比较而言的,不是孤立存在,不能单说哪个数是一倍数或几倍数,必须明确谁和谁比,以谁为标准。而“倍数”是在“份数”的基础上过渡来的,份数可单独存在。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第四,四年级讲乘法分配律时,对内在知识规律的理解,可采用透明小散片,便于变化、便于组合,既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又可在教学重点上使师生双边活动最佳结合。
演示过程可以这样进行:
①把画有3件上衣,3条裤子的散片同时给学生,并出示例题:一件上衣6元,一条裤子4元,买这些衣服一共多少元?
②学生独立思考,移动组合探究解题方法,并用语言理顺自己的思路。
③学生逐一演示自己的解题方法:
学生A:先把上衣放在一起,再把裤子放在一起,用“连加”计算:(6+6+6)+(4+4+4)=30(元)
学生B:认为连加可以简算:6×3+4×3=30(元)
学生C:把散片重新移动: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组成一套,有这样的3套,所以:(6+4)×3=30(元)
④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判断。计算结果都对,哪种方法好?学生们异口同声认为第三式好,是最优综合式。观察得出:
6×3+4×3=(6+4)×3
学生通过散片位置的调整,思维就按照有理有序的路子展开,最后教师再执果索因,讲叙算理。教学中师生间总保持着一种良好的心理平衡,这种气氛有助于学生潜在的智力得到发挥,难点也就不难了。
第五,在应用题教学中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及内在规律的掌握是比较困难的。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基础与关键。教学中必须在此突破。
例:“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应用题,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学习小数、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在教材一册中开始渗透解题思想,在四册中正式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比多”、“比少”应用题的规律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中采用投影演示突破几个基础概念,使学生在头脑中形象地建立起:“比较”的思想,一一对应”的思想,“同样多”、“多几”、“少几”等的含意。理解“谁和谁比,”以谁为标准,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片①七个绿三角形和七个红圆形相比较,一个绿三角形和一个红圆形上下用虚线连接,表示一个一个对应,谁也没多、谁也没少,说明三角形和圆形同样多。
片②先出示七个绿三角形,再在下行旁边出示二个圆形,表示圆形比三角形多2个,圆形一共有多少个?
学生理解到圆形中还有和三角形同样多的七个,在同样的基础上加上2,就求出比7多2的数是9。
片③先出示七个绿三角形,提问:圆形比三角形少3个,圆形有几个?
怎么想呢?根据学生的思路演示:假设圆形和三角形同样多,复合七个红圆形,再从七个圆形中去掉3个,抽拉去掉3个圆,底片留下3个圆形的虚线,表示去掉。学生可清楚地看到在假设同样多的基础上减去3,就求出比7少3的数是4。
学生在动手演示中,就孕伏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和“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数量关系,为学习解答应用题做好准备。学生对算式中:7+2,7-3中的7就不会误认为是绿三角形的数目,而是与绿三角形同样多的圆的数字了。这也正是渗透了任何一种简单应用题,都是由两部分已知条件组成的规律。对初学应用题的一、二年级小学生来说也是必要的知识渗透。
(三)投影学具的使用为学生创设动脑、动手、动口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以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其聪明才智得到发挥。
第一,一年级讲授乘法意义时,由于6岁儿童有意注意时间不长,教师就采用每人6个小钮扣为投影学具,在教学的一开始就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重点上来。通过对小钮扣的分摆,创设探究概念内涵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
①设计两层提问、两次操作活动:
一问:把6个小扣分成3份怎么分?学生实际分摆,并把各种情况在投影上演示。分的情况有:“1、1、4,“1、2、3”,“2、2、2”,三种。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每份的个数有什么不同。突出认识后一种分法每份都同样多。
二问:按每份同样多,你可以怎么分?学生二次操作中强化每份同样多,渗透对相同加数的认识。分的情况有:“2、2、2”,“
3、3”,“1、1、1、1、1、1”三种,让学生根据分的5种情况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并说明算式意思,认识什么是相同加数。
②设疑过渡,引出乘法
教师提出求100个7是多少?学生列式感到麻烦,引起求简的欲望,这时引出乘法。学生把有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2×3”、“3×2”、“1×6”同时列出求100个7就是7×100。表示求100个7连加的和。方法简便。
③通过反证,深入理解乘法意义,提出为什么1+2+3不能改成乘法呢?因为加数不相同,强化概念内涵。“1+1+4”学生提出可改成“1×2+4”。接着教师提出“3+3+3+5”可以改写成乘法吗?讨论,学生思维逐步活跃,他们改写成以下算式:“3×3+5”,“3×4+2”,“3×2+4×2”等。理解概念后运用是很灵活的。
这一简单的小扣学具,经动手演示,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在分摆交流中学生们充分地表现了自己聪明智慧、在短暂的时间内通过自己的直观感知“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这种深刻的感知、靠教师讲是不可能取得的。
第二,利用彩色透明的“奎逊耐彩棒”进行投影教学,把数与形有机结合使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趣味化,对形成概念、理解算理,发展思维、培养探究能力有着特殊的作用。
五年级“数的整除”这教学概念枯燥难懂、难记,用彩棒教学,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如:理解“求一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为什么相同的质因数只取一个,为什么每个数独有的质因数都要取,这样所取质因数的连乘积才是这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其道理深,不好懂,但用彩条一摆就能一目了然。举一小例:求4和10的最小公倍数。演示过程:①分解质因数:4=2×
2、(两条红棒相交),10=2×5,(一红一黄两棒相交)。
②取质因数:公有红棒取一个,(2),两数独有的一红一黄都取来,(2、5),三棒相交表示:2×2×5=20。4和10的最小公倍数是20。
③引导观察:如果两数公有质因数都取:
2、2、所得结果:2×2×2×5=40,不是4和10最小的公倍数。如果两数中独有的不取,观其棒,就不能包含任意一个数的所有质因数,因此也就不是4和10的公倍数了。
形的移动、观察易理解,算理清楚,直观、具体,学生好掌握。如果用短除式讲解,数字抽象不易讲清,学生难懂又没兴趣。
第三,四年级教材中出现“倍数多几”、“倍数少几”的应用题。尤其是求一倍数的逆向思维题目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果用散片学具演示不仅可以直观突破难点,还可以启迪学生多向思维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比如:在投影仪上摆出三只小鸡为一倍数,再摆出10只小鸭,和小鸡同样多可摆几份,余几只,摆后让学生观察后用语言表述图意,要求学生能说出:
①小鸭的只数比小鸡的3倍多1只。
②小鸭的只数比小鸡的4倍少2只。
③鸭鸡的和比小鸡的4倍多1只。
④鸭鸡的差比小鸡的2倍多1只。
⑤鸭鸡的和比小鸡的5倍少2只。
⑥鸭鸡的差比小鸡的3倍少2只。
接着提问:怎样才能使鸭的只数是鸡的整倍数呢
①把小鸭的只数去掉1只,鸭是鸡的3倍。和是鸡的4倍,差是鸡的2倍。
②把小鸭的只数添上2只,鸭是鸡的4倍,和是鸡的5倍,差是鸡的3倍,学生自己通过“拿走”或“添上”的动做,强化了只有先处理倍数所带的量,才能得到整倍数,有了相对应的量和倍数才能求出一倍数。这个散片应用的目的正是解决学生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错误思维,只有把多的量去掉,把少的量补上才能找准对应关系。这个训练为以后分数、百分数量率的对应也打下了基础。在较复杂的数量关系的理解中,恰如其份地使用电教手段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
第四,在几何部分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地利用已学过的基础知识,采用投影图形学具,着眼于图形内在联系进行转化,使学生自己推导各种公式,寻根问底,探究规律,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仅举两例说明:
①对梯形面积教学时,让学生自做一组学具即若干个梯形,其中包含直角梯形、等腰梯形、两个颜色、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梯形。教师不做任何提示,给学生充分的研讨时间,学生联想已知通过折、剪、补、拼等办法,可以想出很多种计算梯形面积的方法,请学生一一演示并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最后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学生a,把两个全等梯形一正一倒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底恰是原梯形的(上底+下底),高相等,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学生b:取一直角梯形,连接一条腰中点与梯形顶点、沿线剪下这个三角形拼在下底处成一个大三角形。大三角形面积=底×高÷2。底是原梯形上底加下底,高相等,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学生c:取一梯形,沿两腰中点连线(中位线)剪下,倒放在下底处成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底是原梯形(上底+下底),高是原梯形高的一半,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还有学生沿梯形的高剪下一直角三角形,倒移放在另一侧成长方形。有的把梯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推导面积公式等等。学生想象力是很丰富的,方法有八、九种之多。
②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去传统教法是使用现成的木板拼割教具,按教材规定,只有通过长方形这一条思路推导,显然有它的局限性,限制学生思维,只扶不放,结果只有死记结果。在这种教法的启发下,把教具变为活学具,让学生自行探讨,才能形成一种能力。于是我们制做了透明演示学具与投影片配合教学,效果是好的。方法如下:
让学生自己做两个等圆纸板,并把其中一个圆等分6份,一个等分16份。然后利用所分小扇形探讨圆面积的计算。这里首先要突破一个难点才能引导学生准确地推算,分割后的小扇形要看成近似的小三角形,否则概念不准确,为了使学生科学地理解它的可行性,可信性,教师首先设计“曲变直”的复合投影片:把一个圆均分两份,观察半圆中的一半周长这条曲线的弧度;把这圆均分四份,八份,十六份后,这条曲线的弧度变化,随后把复合片中的圆形去掉,只剩这几条曲线;学生很快观察出:分割的份数越多这条弧线就趋于直,形象的观察使学生相信把小扇形看成近似的三角形,圆的半径近似小三角形的高,是有根据的。创设了这个情境之后学生的创造力是极丰富的,他们经过拼摆变形产生很多新颖的构思。
还有的把16个扇形拼成大三角形、大梯形、大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等等。
在学生多种推导演示之后,学生对这个公式确信无疑。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判断、选择哪种办法好,使思维简约化。
学生的学具不会很大,要演示清楚,投影就显示了它的放大作用,交流演示使教学气氛活跃,死图变活为学生丰富地联想、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思维的天地,学生利用扎实的双基展开思维,又在发展思维的同时,促进了对双基掌握及灵活的运用能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不难证明电教手段只有溶于课堂教学之中,才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在同样的教学时间内,由于学生成为思维的主体,师生处于积极状态之中,所以使知识信息量加大输出,又使思维信息量加大反馈,加大密度节省课时,减轻没有必要的师生负担。最大限度地取得教学最佳效果,为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运用电教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第一,深入钻研教材,选择适用电教手段的教学内容,是上好电教课的基础。
现行教材不是每个内容都适用电教手段来完成的。要目的明确,从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只有选用电教手段才能达到教学过程所期望达到的理想状态时,才可选用。
第二,电教课的关键是突出教学难点和重点
电教手段的运用要有较强的针对性。有些教材重点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或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叙述清楚时即可运用电化教学的优势进行教学。对内容抽象,枯燥;实物小,看不清楚,示范又不准确易产生误差时,采用其它常规手段效果不佳时,也同样适用。
第三,适时地把握电教手段使用的时机是上好电教课的保证。
在教材关键处,用于学生思维的“愤悱”之时,在学生思维的最佳时刻,如思维的疑点上,兴奋点上,有效地集中学生注意力,促使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时刻使用效果比较好。
总之,只有认真地备好课,周密地计划,明确电化教学用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用,怎么用,达到什么目的,收到什么效果,才能真正达到促进实现教学过程整体优化的目的。
电教正在运用中发展、完善,又在研究中不断提高。只有我们共同在改革中不断探讨,才能取得电化教学的最佳效果。
浅谈多媒体课件在优化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2
一、形象直观,再现教材
传统教学模式延续了上千年而没有多大新的变化,多媒体的出现一则让老师感到新奇,引导督促他们去开发研究新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二则学生对老师在讲台上喋喋不休地灌输早已厌倦,面对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教学,好奇心不仅得到了满足,还被激发了学习的热情,甚至是制作可见的欲望。因此从客观上讲,它诱发了师生了解新技术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愿望。传统教学中形象的科目很少,而多媒体教学则可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制作图片动画甚至小电影来向学生授课。
二、创设情境,化难为易
利用多媒体学习数学,教师要深挖教材,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丰富的数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中生对形象逼真、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动态图画、卡片、实物等感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学生的创新精神。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模拟大量的音频、视频、电影和电视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学习,勇于探索,自觉地去发现。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能清晰地展现实物图像,而且能通过跳跃、移动、变化、闪烁等手段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进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三、获取信息,把数学学习引向生活
利用学生在生活中熟知的,常见的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例如案例:出示多媒体“我”在吴忠购物,国贸商场提出的优惠销售方法是所有商品按九五折销售,而新世纪商场提出的优惠方法是凡一次购满500元可领取九折贵宾卡。请同学们帮老师出出主意,“我”究竟该到哪家商店购物得到的优惠更多?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被很好地调动起来了。活势形成,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四、开拓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学生思维的功能
多媒体教育,既可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还可以相互交流,这种教学方式完全可以按照个人需求进行,教学的内容、时间及教学方式甚至教师,都可以按个人意愿选择,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自主学习的现代教学方式。教师更多的是作为一个管理者和引导者,将创造献给更具挑战性和个性化的师生交往与共同探索。根据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应用的广泛性的特点,教师要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增加学生思维的自由度,鼓励学生探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灵感,开拓学生创新思维。
五、借助多媒体技术的灵活性,可活跃课堂气氛,开拓学生视野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留给学生必要的思维空间和必要的演算推理时间,不能让多媒体成为学生思考注意力的分散因素,因此一般不宜频频使用课件。教师课前要周密思考,哪些内容、哪几个环节运用最适宜、最有效。教育应以学生为本。计算机多媒体是教师教学的一种教学工具,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应该形成以“学生”为主,“师生互动”的教学思维,力图营造一种积极愉快而又富有智慧的教学情境,更好地将学生的情感与认知、感受与理解、动手与动脑、学习主体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数学智能整体而和谐发展。
六、扩充信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最优的教学过程应该在规定时间内,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高可能性的水平。“因为提高活动效率和节省时间这两个法则,是劳动活动的普遍法则。”利用多媒体可以进行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对信息进行优化处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直观和形象,包容的信息量更大。动画又比图形更形象和生动,利用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容量大,速度快,效果也更好。
当然,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是万能的,它不能代替教师的教,更不能包办学生的学,它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因此,我们要努力寻求现代教育技术与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摘要:多媒体课件集直观、形象、多样、趣味性于一身,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给数学教学也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让数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随着教学设备的不断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融入逐渐改变着数学课堂教学,它美化了教学环境,扩大了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展示,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浅谈多媒体课件在优化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3
一、营造娱乐氛围;促进“两脑”发展
现代理论认为:人的大脑有和谐工作的两个部分,“学术性”左脑和“创造性”右脑。大脑左半部分主要起处理语言、逻辑、数学和次序的作用,大脑的右半部分主要起处理节奏、旋律、音乐、图像和幻想的作用。我们都听过配乐诗朗诵,给学生阅读课文时也可配有音乐,因为音乐可以帮助你放松,激活右脑接收新信息,并帮助学生将信息移入长期记忆库中。国内外有大量的实践证明,在一定的音乐氛围中进行学习,能明显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学中,根据这一原则在多媒体课件中配上适当的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既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想象,又可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使学生的左右半脑和谐发展。
二、控制教学过程,促进思维发展
1激活思维
数学教育专家们认为:“现代教学的特点在于力求控制教学过程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就能起到这一作用。如在教学《圆》这一章中的“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节时,可设计这样一个课件:先播放一段巴金的“海上日出”的文章,并插入图片:一轮红日从海平面上冉冉升起。这样可激活学生的思维,而直线和圆的各种位置关系也一目了然。
2培养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和组织者。如果教师能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激起学生学习的情感,创设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研究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会孕育而生,多媒体技术就是这些方面的很好媒介。
三、刺激学习需求,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兴趣是数学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它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对学生而言,兴趣是他们从事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生只有对数学知识的内容和数学思维的方法产生了浓厚兴趣,学习的积极性才会长久。显而易见,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运用现代化多媒体特有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能够直观生动地刺激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说,直观性教学是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
四、节约课堂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在我们原有的教学中,教师的板书、教具的演示、教学挂图的张贴等等,往往占用了一节课中不少的时间。有时一不小心,还会出现图片或小黑板从黑板上滑下来的尴尬局面。因此学生在课堂中作业完成不了,教师上课拖堂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可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生动、便捷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教师通过精心制作的课件,在“超文本”状态下,只要操作小小的鼠标,就可以让学生一边眼看精美的教学图片,一边耳听教师的生动讲解或多媒体播出的声音。动静结合,轻松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容易掌握其内枉规律,完成知识的构建。
五、利用直观演示,掌握学习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中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强,而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开展视、听、说、写、画、做等活动,教师要通过运用多种教具、教学手段的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这也正显示了多媒体课件区别哥传统教具无可比拟的优点。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联想的空间,突破课堂教学难点。
例如,函数图像的变换问题,学生都感到难以理解。而现代多媒体技术对图形处理能力很强:利用此特点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对变化定格分析,为大家创造一个真实世界中难以感觉到的虚拟世界。这样。将抽象的内容通过直观的视频展示,加强了直观教学,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六、感知新兴科技,激发学习动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正以其特有的优势走进课堂,成为广大教师的得力助手。它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通过多媒体教学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动手操作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这一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能了解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提升思维活动的层次,培养数学学习的基本素质。学习方法的迁移也将有助于其它内容的学习,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生热爱科学技术的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4
内容摘要:
现代教育技术推动的教学改革是一项十分急迫和复杂的工作,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
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声、像并茂的方式进行形象化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方面的不足,为教学带来了质的飞跃。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中的广泛运用,使常规的教学如虎添翼,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正如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其对教学既有促进作用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下面谈一下多媒体教学的发展趋势、课件制作要点及其多媒体使用的利弊。关键词:多媒体 课件教学
一、研究目的
多媒体技术在给教学带来新的理念的同时,也暴露了相当大的弊端。本文就当前普遍开展的多媒体教学进行研究和探讨,深入分析多媒体教学的存在的优缺点,以便于扬长避短;总结多媒体教学的课件制作心得,以便于合理运用,能让多媒体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中。
二、多媒体教学现状分析
1、传统教育手段及优势
就是教师依教学进度,把课本内容依序讲解给全班学生听;学生则经由上课专心听讲或练习,以及课后的温习来熟练课本与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必要时,教师会补充许多教材或经由考试增加许多练习的机会。传统教育也有以下优势:简单方便、经济快速、可以应付考试。
2、传统教育手段存在问题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师“教”,重视学科经典内容的讲授。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基本采用单一传递、讲授、灌输的方式,忽视交流、合作、主动参与、探究等学习方式。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是什么”的知识,对“为什么”和“怎么办”的知识知之甚少。
3、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产生巨大的阻碍,如何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以适应新时期教学要求的需要,就成了一项紧迫的任务。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口、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多媒体教学的发展趋势
上世纪多媒体教学主要形式是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多媒体组合教学为主,后计算机多媒体教学逐渐取代了以前的多种媒体的组合教学,教学效率和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但它还没有完全脱离单一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目前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多媒体教室中应用。另一种使用形式是在计算机网络教室中应用。利用多媒体教室,开展多媒体教学,投资少、普及率高,适合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现状,是一种更有发展前景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模式。
四、多媒体课件及课件发展概况
何克抗教授对多媒体课件下过定义:它是用于辅助教师的“教”或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以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多媒体课件是一种程序化的教材。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有这样的困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之后的教学效果提升了多少?学生对课件内容的感知度有多高?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是否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课件?对全体学生的错误知识的整体分布又是怎样的情况?以上这些问题是否可以通过课件本身反映出来?
多媒体课件应该倾向于能够直接的反映出这些问题,这就是课件的智能化发展的方向。可以设想根据学生认知模型提供的信息,通过智能化的运算与推理,动态生成因人而异的教学的内容与策略;通过智能诊断机制判断学生的学习水平,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同时向学生提出更改建议,以及下一步学习内容的建议;通过对全体学生出现的错误分布统计,智能诊断机制将向教师提供教学重点、方式,测试重点、题型的建议等。相信这样的设想不是空想,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 , 加之正确按照课件制作原则、熟练使用制作软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现代教育理论,智能型的人性化的多媒体课件必将成为教师教学、学生自学的最有效的好帮手。
五、多媒体课件制作要点:
1、课件设计的原则。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必须服务于教学,其目的是改革教学手段和提高教学质量。还应该切实地贯彻其设计原则,并发挥它的指导作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通用性、可控性、科学性、容错性、界面友好、操作方便。
2、课件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
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所指出,教学活动应是“一种旨在影响学习者心理过程的外部刺激”,“教学活动必须与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相吻合”。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每一名学生的知识、生活认知层度有一个清晰的了解,那么在做课件设计时才能突出重点,因材施教。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去寻找学习主题与学生认知结构的有效的结合,用最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外部刺激去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完成对多媒体课件建构。例如:我们在对学生讲解《春晓》时,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突出的是形象记忆,课件制作时,要有鲜明的形象,将“落花”、“流水”、“啼鸟”等意境元素加上,形成一幅淡雅的中国画,将会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3、课件制作尽可能真实、简洁。
真实不仅拥有认知上的价值,只有在真实情境中所提出的问题也才最具有挑战性与针对性,对问题的解决也才更能显出它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对每一种媒体的效果、情境展开的过程、细节的运用以及问题情境的出现都应力求真切与真实,即使是对一些特殊内容的,也应尽可能地接近真实。
对真实情境的创设,计算机技术具有其他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进行情境创设时要尽可能运用那些真实的媒体,减少对这些媒体的技术处理与修饰,因为真理、定律从来都是朴素的,简洁的。
4、课件制作要突出整体性。
多媒体课件在结构上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它的非线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对课件的设计时要有整体的意识,既要考虑到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的协调,不同界面和模块的统一,还要保证在非线性的结构中总体的协调与完整。
有的老师在制作课件时,一味的设置各个内容的动画及声音效果,学生只顾觉得好奇了,而忘记了上课的内容,结果造成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几乎没有什么印象,教学效果无从谈起。
5、课件制作要把握“度”。
多媒体的优越性是不言而喻的,并不是说在课堂上使用了多媒体就一定能改善教学,更不是说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位教师在一堂课里,仅使用了5分钟的多媒体手段,然而,听课的老师几乎都认为那是一节最成功的多媒体教学课。可见媒体使用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可用可不用则不用,不能只追求形式,而忽略学习的对象和主体。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之前要认真钻研教材,找准媒体与教材的最佳作用点,进行有的放矢,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6、课件设计必须注意交互性。
现代化的技术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思想与之相适应。使用多媒体教学有些教师所理解就是制作几张幻灯片,其实质就是将黑板板书换成幻灯片。如果整个课堂教学形成了由教师操作、计算机演示、学生“洗耳恭听”的新的“填鸭式”模式,这样多媒体的优越性根本毫无体现。
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教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课件结构上,可采用模块化思想,变线性结构为非线性结构,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同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还可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提高自由度。能及时对学生的回答或提问做出正确的响应,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六、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优点。
1、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以其本身的直观形象性特点而具备了最佳的视听觉效果,这对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提供的许多可能性往往是我们普通教学手段所难以企及的。它会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使课堂生动活泼,并带领学生进入课文创设的特有情境之中,让学生通过直接的视听感官作用,产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很自然的步入到积极思维的状态中。在一些课文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把多媒体课件运用到课堂上,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我在上《行道树》插了几幅图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如果让学生从文本去找,需花很多时间,我从网上下载了两幅图片,学生一看就明白,非常形象,学生便感同身受。
一堂课45分钟,学生的注意力,兴奋点也不可能都集中于老师的讲解上,并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线上,这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等特点有关,他们对单一的语言文字讲授理解上比较困难,因此注意力会不自觉的分散,而在此刻适时适度地插入涉及重点内容的相关图片、录像、音乐,既可起到解释或归纳作用,又再度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的求知兴趣,让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2、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化解教学难点。
人类对于知识地掌握总是从感性过渡到知性。而借助多媒体课件,就恰恰可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让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功能,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以赏析文言文《观潮》为例,在初步理解意思后,显示几张钱塘江潮的图片或是播放一段录像,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江潮的气势,那么“仅如银线”“玉城雪岭际天而来”“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学生自然而然就理解了。再加上潮水来时的轰鸣声,学生进入了意境,心理上的或舒缓或紧张,形成了课堂情绪的起伏。
七、多媒体课件教学的缺点及对策。
多媒体给教学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这一点勿庸置疑,但是难道所有的课时用多媒体都是好事吗?学生思维培养了吗?我认为如果不能很好地遵行我在第五章所讲的要点和原则,课堂多媒体教学就会出现很大的弊端。
教学是让学生领悟语言、艺术、数学逻辑等各方面的魅力,就必须要重视师生间情感的交流,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去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激活学生思想的火花,形成情感交流和思想的碰撞。而教师的妙语连珠、行云流水般的语言,精彩别致的板书设计、抑扬顿挫的教学,师生间探讨互悟的快感等,都是多媒体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可课堂上只要点点鼠标就什么都有,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少得可怜,甚至越变越少,本应生动活泼、充满情趣的课堂就会变成人与机器技术设备间冷冰冰的对话。试想一堂优质课,黑板上只字全无,教师忙着操作电脑,所讲语言枯燥乏味,学生只是盯着画面看,课堂上本应融融的氛围荡然无存,这还称得上优质课吗?
课堂教学的精妙在于艺术性地激发学生的情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产生顿悟,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的火花,而不是把预先设计的教案表演得如何淋漓尽致。滥用多媒体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师生之间的交流。每个有经验的教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和面部表情接收信息,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得到鼓励,受到启发。这种交流是无声却必不可少的。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就隔断了这种无声的交流。对策: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教学中教师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 讲解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这种对学生心理所产生的正向影响,是任何形式的媒体所不能达到的。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忌机械、单纯的操纵电脑,应适当走动,尽量多的关注学生的感知、情感等方面的变化,用体态语言、面部表情及口头提示等方面与学生交流教学信息,活跃课堂气氛。优秀的课件应该是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思想、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多媒体技术的巧妙结合。不能只考虑知识的呈现和多媒体能否运行,更要注意学生的感受。
采用多媒体教学也是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但在使用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虽然使用了多媒体教学,但仅仅是“教师+电脑”,这样只不过是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就与我们的教育思想背道而驰。
教师的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是其人格魅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具有持续连贯的耳濡目染的影响力。但在教学中有的老师不是自己板书,而是用多媒体展示笔画及书写过程,教读课文不是自己范读而是跟读课件录音。长此以往,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如同一个放映员,其威信将大为下降,其教学效果也将大打折扣。应牢牢把握课堂节奏,重视学生表情、语言等信息的反馈,有张有弛的调整教学进度,注意课堂互动,给学生留下一些思考的空间,还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发挥最佳教学功能。
任何教学的媒体都有其所长,亦有其所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多媒体与其他的常规媒体有机配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随时调整、修改板书的内容,而且教师的板书过程就呈现了知识的生成动态过程。如果用了多媒体来代替黑板,就会影响学生视觉感知的一贯性,使学生对整节课教材的重点、难点的把握受到影响。
3、极有可能偏离教学主题。
在课堂教学中,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上的问题一直大量而广泛地存在着,最突出的问题是:超量、超限、超时的“信息轰炸”。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唯恐体现不出电脑能够储存大量信息这一优势,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尽数罗列,而在使用时,受课时限制,只能加快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这样的课件教学极易导致视、听觉的疲劳,思维训练也不足,这样的教学既缺乏实效,又超出了教师精力承受度,偏离了课件使用的本义,弊大于利。
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展现思维过程不可过于具体,要给学生适度留白,多媒体的使用可以和动手操作、形象性和抽象性有机结合,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也有利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抽象思维和创造想象能力的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首先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多媒体教学仅仅是辅助教学手段,不能代替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喧宾夺主只能适得其反,无法体现多媒体教学手段应有的魅力,教师始终是教学的灵魂,使用多媒体教学是教师的一种基本技能,不管将来的多媒体科技繁荣到何种地步,教师的光芒在讲台上应该永远不会被淹没。参考文献
浅谈多媒体课件在优化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5
[ 08-12-29 15:03:00 ]
作者:未知
编辑:studa0714
[摘要]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代写论文的一门学科。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 多媒体教学 辅助作用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多媒体课件正是这样一座桥梁。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学习情景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巧妙成功的开头,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采用情景的引入,让学生一起走进超市,并伴以节奏轻快的音乐,很快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在音乐结束时,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小朋友,我们买东西需要什么?”学生很快回答:“钱。”这时,屏幕上出现“人民币(钱)”。通过多媒体展现的模拟情景,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新课的教学中。
又如,在教学《变与不变》时,我运用学生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让学生看看石头放进玻璃瓶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这样,在很自然的状态下引出了新课。
像这样,播放一段画面,倾听一段录音来引入课题,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引导着,教学紧凑,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运用多媒体讲解重难点时,可以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浅谈多媒体课件在优化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6
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教学目标】
·学会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学习
·认识课件的常见功能
【教学内容】
·语文课件的常见功能和基本操作方法
·数学课件的常见功能和基本操作方法
【课前准备】
把多媒体课件的配套光盘(小学语文课件“四季的脚步”、数学课件“时分的认识”)复制到学生所用计算机的指定文件夹中,并在桌面上建立相应的图标。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应用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辅助学习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教材通过案例的方式让学生初步建立起了对多媒体课件辅助学习的`感性认识。建议在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与学科教师合作,切实开展信息技术与语文或数学课程的整合,通过整合让学生体会多媒体课件的功能以及对自己学习的作用。
【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和数学课程的整合过程中,让学生逐步领会到多媒体课件的基本功能和用途。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计算器”程序的应用和鼠标单击的操作
(教师出示题目:983+518?(131-57))
二、讲授新课──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学习“四季的脚步”
师:计算机不仅可以进行运算,而且还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这节课上我们先请计算机当一回语文老师,教我们学习“四季的脚步”。
(教师打开“四季的脚步”课件)
朗读“四季的脚步”
师:请同学们认真听计算机是如何朗读“四季的脚步”这首诗的,边听边看屏幕上画面,想象四季的景色
(教师打开朗读页面)
师:大家说计算机朗读得怎么样?大家想不想读一读?快跟着计算机练一练吧!
(引导学生依次打开“课件”→“朗读”)
(教师指多名同学分节朗读,引导学生评价)
做“四季的脚步”练习题
师:刚刚大家朗读得都不错,现在计算机老师要考考大家,能不能回答一个问题。
(教师打开课件中的“练习”→“填空”,学生回答)
(学生打开课件,自己检查答案)
师:计算机最喜欢春天,他写了好几首“春天的脚步”儿歌,大家要不要读读看?看看计算机写得好不好?
(引导学生打开“练习”→“编儿歌”,学生朗读)
师:计算机能编“春天的脚步”,我们也能编。现在相邻的同学轮流仿照《春天的脚步》编儿歌,看哪个小组编得最多最好。
(教师指多名同学朗读自己编的儿歌,引导学生评价)
三、讲授新课──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学习“时分的认识”
师:计算机可以教语文,而且还可以教我们学习数学。现在请按照老师的操作方法打开桌面上的“时分的认识”图标。
(教师示范课件的操作方式,学生自主操作课件)
师:请同学们在同计算机学习“时分”的时候,思考投影屏幕上的题目,并把答案写在纸上,看看谁最先答完。
【题目】
1.钟面上一共有( )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 )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 )个小格
2.分针走1小格是( )分钟,走1大格是( )分钟
3.分针从12转到6经过了( )分钟
4.时针走一大格是( )小时,时针从12转到6经过了( )小时
5.1小时=( )分钟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7
一多媒体课件具有良好的视听效果,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人的视觉、听觉是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 获得的信息也最大。多媒体课件具有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的多种信息功能, 它将声音、图像、文字很好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它充分调动视觉、听觉两大器官功能,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起好奇心, 激发求知欲, 活跃思维。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知倾向, 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 是智能和心理发展的催化剂。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 就会激发内在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 就会聚精会神, 努力追源, 并感到乐在其中。心理学研究指出, 认知活动是与人的情感活动紧密联系。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 在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情感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有利于学生入情入境, 借境悟理,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多媒体课件有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 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亦有其规律。学生学习过程中, 经常会有公式、抽象的理论、定理等难以记忆。多媒体课件有利传递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储存。其特有的优势对学生产生一定强度的刺激, 引起学生的注意, 加深记忆。例如, 物理中的半球实验, 仅仅通过语言描述, 学生会感到很抽象, 不能理解, 不会有深印象, 更不便于记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表现出来, 画面中首先出现两个半球, 黏合到一起, 抽空里面的空气。让两匹马来拉这个球, 没能拉开, 同时响起轻音乐, 接着出现四匹马、八匹马来拉这个球。音乐逐渐加强, 马也累得浑身是汗, 仍不能拉开这两个半球。最后出现l6匹马, 音乐更加强烈, 经过16匹马的几次努力, 两个半球终于被分开了。通过这样的多媒体展示, 使学生对大气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加深对本节内容的掌握。事实表明, 多媒体展示能使学生久久不忘, 对今后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多媒体课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中常有一些宏观的自然现象、逝去的景色或者需长时间才能感知的事物, 因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 无法让学生亲眼看见;一些微观的事物和微小的变化, 无法通过仪器设备让学生进行观察, 这些都是课堂教学的难点。而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直观具体、感染力强的感性认识材料, 使学生看到了事物在运动、发展、变化。真情实感取代了凭空想象, 难题无须多讲, 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学生通过听、视、评、悟充分感知原先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 适应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 从而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多媒体计算机通过模拟演示, 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 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达到培养智能, 启迪思维的目的。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传统教学过程是教师讲学生听, 教学方式单一。使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节省时间, 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的恰当运用, 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促使学生始终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学会学习, 提高能力。学生当堂学习新知识, 当堂消化吸收, 无需课上损失课下补, 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浅谈多媒体课件在优化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8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英语教学;图文并茂;高效课堂
时代在進步,科学在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网络在教学中的地位,尤其是在英语教学中占有明显的优势。为了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把网络信息、多媒体技术和英语教学相结合,会让传统的课堂图文并茂、有声有色。这是我们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因为它视听结合,图文并茂,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增加课堂知识容量,营造学习氛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一、更新教育观念,体现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更新观念,首先学校领导的观念要更新。领导的意识增强了,教师必然有所倾向。其次,教师的角色要转化。教师应从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从主角变成“伙伴”,甚至是学生。角色的转变来自于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观念的转变又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教师要从理念、思想以及社会的影响,慢慢转变。实施高效课堂必须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代替教师讲得多、学生参与少,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课堂。因为我们深知,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教师是知识潮流的引领者,教学手段要转化,教师必须尝试新的教学手段,从中掌握教学方法,悟出真谛,能使新的教学手段来源于多媒体,适应于学生,服务于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效性
多媒体教学集声音、图像和文字等于一体,能产生生动活泼的动画效果,这些动画映入学生的眼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还能达到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多媒体教学代替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式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枯燥乏味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直观教具进行英语教学,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扩大课堂的活动面,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同时,网络技术的资源共享、信息的快速输入输出等优势全面丰富了英语教学资源,使英语课堂教学多姿多彩、生动活泼,优化了英语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和有效的学习工具。
三、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吸引学生强烈的兴趣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很窄,仅限于课本和课堂。而现在利用多媒体课件,整节课信息量大,内容丰富,色彩鲜明,学生的积极性高,参与性强,这就是用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的区别。尤其是精讲和多练相结合,听和看相结合,拓宽了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上网找一些适合教学的课件,课堂上展示给同学。如,单词的学习,这些单词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难以理解。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这些图片。图片直观的展示,可以加深学生对单词的记忆、理解。多媒体教学可以活化教材,使英语教学呈现情景化。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情景,使学生真正地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四、使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近几年,我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感受到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拓宽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因为它们是动态的视觉与听觉的结合。图像鲜明生动,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学习材料,同时配以声音,能够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积极性高,参与性强,课堂效率自然就会提升。对于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借助多媒体动画,可以把这些过程模拟演示出来,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进而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多媒体教学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会占有首要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发挥最佳效用。
总而言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恰当、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学习英语的情境,解决英语教学的视听等有关教学问题,可以最有效地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与认识,恰到好处地为英语教学课堂提供便利,成为帮助教师成功教学的有效工具。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从而引导学生在优质的课堂上获取英语基础知识,达到最佳效果。
浅谈多媒体课件在优化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9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教学的现代教学手段和内容,其突出的作用,正在逐步被人们认识、理解、接受和应用。我通过制作并使用多媒体课件,深深体会到课件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
一、什么是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即多媒体课件)是将计算机作为主要教学媒体,直接介入教学过程,为完成教学目标而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为一体,密度高,容量大,直观性和趣味性比较强,而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多功能全方位地虚拟真实情境,为教学提供互动空间,同时还能对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多媒体技术为构建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多种便利条件。教学领域是最适合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领域。多媒体的辅助和参与将会使教学领域产生一场质的革命。
教师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还要不断加强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强大优势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小学生一旦对某种事物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因而观察细致,记忆深刻,思维敏捷,积极主动。计算机声像兼备,既直观又生动,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他们的兴趣就能大大激发出来。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产生整体效应。学习效率最高,视听并用的理解记忆率,远远大于光看、光听的记忆率。作为教师,我深刻体会,在教师使用传统的学具授课时,学生的积极性远不如教师授课时使用生动的课件。因此教师应该在现代化手段的下,将多媒体教学深入每个教学点,让学生在教学中起着主体作用。教师只是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件作为创造更多元、更高效的教学模式出现。多媒体在教学中,即可用于课堂教学,也可用于课外辅导,他所显示出的巨大优势往往令常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
三、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和效果
(一)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课题,让学生“入境”
进行新课的学习时,在导入中,枯燥地讲解,或者是煽情地演说,都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了。那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则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学生,并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
(二)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各种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对其所要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才会主动的积极的去学习。当今社会要求教师本身彻底转变自己的教育思想观念:一方面改变过去的“应试教育”为现今的“素质教育”;另一方面,要彻底改变老一套的“填鸭式教学法”,也就是说弄清“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变老师主动“教”为学生主动“学”。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然后对学生“授之以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突破语文教学的重难点
每篇课文、每个课时,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一些教学难点。这些难点,有的是因为课文的内容较难理解,有的是因为学生自身的生活阅历还不够丰富,有的则是受一些条件的影响等等。对于这些在教学中出现的难点,解决的方法当然很多,比如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等。但有些课文或句子,却不是这些传统的方法所能很好地解决的。此时,如果运用多媒体来进行理解,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用多媒体课件加大课堂信息容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多种感官活动的综合运用过程。通过应用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有声形并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教学活动情理交融,有张有弛,学生动脑、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更准确生动地感知所学知识,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巧用课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到教育中,将为教育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多媒体教育技术的模拟功能,是较早开发和利用的一种辅助教学功能,特别是传统的电教媒体所特有的。模拟教学模式,主要是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模拟功能把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不易实现的实验通过动画、录像、投影的形式,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显示屏幕上,进行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同时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学生对乌鸦想出的办法不容易理解,为什么它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就能喝到水了呢?教学时,我就根据各个教学重点环节,利用录像分别再现乌鸦到处找水,以及往瓶子里一颗一颗放小石子的情景。像这样运用多媒体来展现其真实画面,学生才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才有破竹之势,学生的能力才能有更进一步提高。
四、结论
【浅谈多媒体课件在优化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推荐阅读:
多媒体课件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08-31
多媒体课件在数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07-03
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07-29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论文10-02
多媒体课件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11-09
关于多媒体课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07-29
浅谈多媒体在美术课堂教学示范中的作用05-26
论多媒体课件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07-04
浅谈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