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2024-06-01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共12篇)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1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 计算机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课件为传统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它发掘教材中美的因素, 融入美学, 制作出色彩艳丽、生动逼真的动画。通过精美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动静结合的效果把丰富多彩的世界呈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情绪饱满、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就这样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多媒体课件具有良好的视听效果,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人的视觉、听觉是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 获得的信息也最大。多媒体课件具有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的多种信息功能, 它将声音、图像、文字很好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它充分调动视觉、听觉两大器官功能,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起好奇心, 激发求知欲, 活跃思维。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知倾向, 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 是智能和心理发展的催化剂。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 就会激发内在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 就会聚精会神, 努力追源, 并感到乐在其中。心理学研究指出, 认知活动是与人的情感活动紧密联系。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 在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情感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有利于学生入情入境, 借境悟理,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多媒体课件有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 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亦有其规律。学生学习过程中, 经常会有公式、抽象的理论、定理等难以记忆。多媒体课件有利传递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储存。其特有的优势对学生产生一定强度的刺激, 引起学生的注意, 加深记忆。例如, 物理中的半球实验, 仅仅通过语言描述, 学生会感到很抽象, 不能理解, 不会有深印象, 更不便于记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表现出来, 画面中首先出现两个半球, 黏合到一起, 抽空里面的空气。让两匹马来拉这个球, 没能拉开, 同时响起轻音乐, 接着出现四匹马、八匹马来拉这个球。音乐逐渐加强, 马也累得浑身是汗, 仍不能拉开这两个半球。最后出现l6匹马, 音乐更加强烈, 经过16匹马的几次努力, 两个半球终于被分开了。通过这样的多媒体展示, 使学生对大气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加深对本节内容的掌握。事实表明, 多媒体展示能使学生久久不忘, 对今后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多媒体课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中常有一些宏观的自然现象、逝去的景色或者需长时间才能感知的事物, 因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 无法让学生亲眼看见;一些微观的事物和微小的变化, 无法通过仪器设备让学生进行观察, 这些都是课堂教学的难点。而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直观具体、感染力强的感性认识材料, 使学生看到了事物在运动、发展、变化。真情实感取代了凭空想象, 难题无须多讲, 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学生通过听、视、评、悟充分感知原先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 适应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 从而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多媒体计算机通过模拟演示, 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 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达到培养智能, 启迪思维的目的。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传统教学过程是教师讲学生听, 教学方式单一。使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节省时间, 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的恰当运用, 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促使学生始终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学会学习, 提高能力。学生当堂学习新知识, 当堂消化吸收, 无需课上损失课下补, 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 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能起到促进作用。利用多媒体课件独特的优势, 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 采用优化的教学课件, 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引人入胜, 容易理解和记忆, 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使教学质量有质的飞跃。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2

内容摘要:

现代教育技术推动的教学改革是一项十分急迫和复杂的工作,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

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声、像并茂的方式进行形象化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方面的不足,为教学带来了质的飞跃。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中的广泛运用,使常规的教学如虎添翼,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正如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其对教学既有促进作用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下面谈一下多媒体教学的发展趋势、课件制作要点及其多媒体使用的利弊。关键词:多媒体 课件教学

一、研究目的

多媒体技术在给教学带来新的理念的同时,也暴露了相当大的弊端。本文就当前普遍开展的多媒体教学进行研究和探讨,深入分析多媒体教学的存在的优缺点,以便于扬长避短;总结多媒体教学的课件制作心得,以便于合理运用,能让多媒体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中。

二、多媒体教学现状分析

1、传统教育手段及优势

就是教师依教学进度,把课本内容依序讲解给全班学生听;学生则经由上课专心听讲或练习,以及课后的温习来熟练课本与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必要时,教师会补充许多教材或经由考试增加许多练习的机会。传统教育也有以下优势:简单方便、经济快速、可以应付考试。

2、传统教育手段存在问题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师“教”,重视学科经典内容的讲授。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基本采用单一传递、讲授、灌输的方式,忽视交流、合作、主动参与、探究等学习方式。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是什么”的知识,对“为什么”和“怎么办”的知识知之甚少。

3、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产生巨大的阻碍,如何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以适应新时期教学要求的需要,就成了一项紧迫的任务。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口、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多媒体教学的发展趋势

上世纪多媒体教学主要形式是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多媒体组合教学为主,后计算机多媒体教学逐渐取代了以前的多种媒体的组合教学,教学效率和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但它还没有完全脱离单一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目前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多媒体教室中应用。另一种使用形式是在计算机网络教室中应用。利用多媒体教室,开展多媒体教学,投资少、普及率高,适合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现状,是一种更有发展前景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模式。

四、多媒体课件及课件发展概况

何克抗教授对多媒体课件下过定义:它是用于辅助教师的“教”或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以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多媒体课件是一种程序化的教材。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有这样的困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之后的教学效果提升了多少?学生对课件内容的感知度有多高?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是否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课件?对全体学生的错误知识的整体分布又是怎样的情况?以上这些问题是否可以通过课件本身反映出来?

多媒体课件应该倾向于能够直接的反映出这些问题,这就是课件的智能化发展的方向。可以设想根据学生认知模型提供的信息,通过智能化的运算与推理,动态生成因人而异的教学的内容与策略;通过智能诊断机制判断学生的学习水平,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同时向学生提出更改建议,以及下一步学习内容的建议;通过对全体学生出现的错误分布统计,智能诊断机制将向教师提供教学重点、方式,测试重点、题型的建议等。相信这样的设想不是空想,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 , 加之正确按照课件制作原则、熟练使用制作软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现代教育理论,智能型的人性化的多媒体课件必将成为教师教学、学生自学的最有效的好帮手。

五、多媒体课件制作要点:

1、课件设计的原则。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必须服务于教学,其目的是改革教学手段和提高教学质量。还应该切实地贯彻其设计原则,并发挥它的指导作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通用性、可控性、科学性、容错性、界面友好、操作方便。

2、课件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

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所指出,教学活动应是“一种旨在影响学习者心理过程的外部刺激”,“教学活动必须与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相吻合”。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每一名学生的知识、生活认知层度有一个清晰的了解,那么在做课件设计时才能突出重点,因材施教。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去寻找学习主题与学生认知结构的有效的结合,用最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外部刺激去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完成对多媒体课件建构。例如:我们在对学生讲解《春晓》时,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突出的是形象记忆,课件制作时,要有鲜明的形象,将“落花”、“流水”、“啼鸟”等意境元素加上,形成一幅淡雅的中国画,将会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3、课件制作尽可能真实、简洁。

真实不仅拥有认知上的价值,只有在真实情境中所提出的问题也才最具有挑战性与针对性,对问题的解决也才更能显出它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对每一种媒体的效果、情境展开的过程、细节的运用以及问题情境的出现都应力求真切与真实,即使是对一些特殊内容的,也应尽可能地接近真实。

对真实情境的创设,计算机技术具有其他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进行情境创设时要尽可能运用那些真实的媒体,减少对这些媒体的技术处理与修饰,因为真理、定律从来都是朴素的,简洁的。

4、课件制作要突出整体性。

多媒体课件在结构上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它的非线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对课件的设计时要有整体的意识,既要考虑到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的协调,不同界面和模块的统一,还要保证在非线性的结构中总体的协调与完整。

有的老师在制作课件时,一味的设置各个内容的动画及声音效果,学生只顾觉得好奇了,而忘记了上课的内容,结果造成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几乎没有什么印象,教学效果无从谈起。

5、课件制作要把握“度”。

多媒体的优越性是不言而喻的,并不是说在课堂上使用了多媒体就一定能改善教学,更不是说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位教师在一堂课里,仅使用了5分钟的多媒体手段,然而,听课的老师几乎都认为那是一节最成功的多媒体教学课。可见媒体使用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可用可不用则不用,不能只追求形式,而忽略学习的对象和主体。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之前要认真钻研教材,找准媒体与教材的最佳作用点,进行有的放矢,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6、课件设计必须注意交互性。

现代化的技术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思想与之相适应。使用多媒体教学有些教师所理解就是制作几张幻灯片,其实质就是将黑板板书换成幻灯片。如果整个课堂教学形成了由教师操作、计算机演示、学生“洗耳恭听”的新的“填鸭式”模式,这样多媒体的优越性根本毫无体现。

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教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课件结构上,可采用模块化思想,变线性结构为非线性结构,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同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还可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提高自由度。能及时对学生的回答或提问做出正确的响应,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六、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优点。

1、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以其本身的直观形象性特点而具备了最佳的视听觉效果,这对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提供的许多可能性往往是我们普通教学手段所难以企及的。它会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使课堂生动活泼,并带领学生进入课文创设的特有情境之中,让学生通过直接的视听感官作用,产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很自然的步入到积极思维的状态中。在一些课文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把多媒体课件运用到课堂上,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我在上《行道树》插了几幅图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如果让学生从文本去找,需花很多时间,我从网上下载了两幅图片,学生一看就明白,非常形象,学生便感同身受。

一堂课45分钟,学生的注意力,兴奋点也不可能都集中于老师的讲解上,并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线上,这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等特点有关,他们对单一的语言文字讲授理解上比较困难,因此注意力会不自觉的分散,而在此刻适时适度地插入涉及重点内容的相关图片、录像、音乐,既可起到解释或归纳作用,又再度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的求知兴趣,让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2、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化解教学难点。

人类对于知识地掌握总是从感性过渡到知性。而借助多媒体课件,就恰恰可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让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功能,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以赏析文言文《观潮》为例,在初步理解意思后,显示几张钱塘江潮的图片或是播放一段录像,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江潮的气势,那么“仅如银线”“玉城雪岭际天而来”“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学生自然而然就理解了。再加上潮水来时的轰鸣声,学生进入了意境,心理上的或舒缓或紧张,形成了课堂情绪的起伏。

七、多媒体课件教学的缺点及对策。

多媒体给教学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这一点勿庸置疑,但是难道所有的课时用多媒体都是好事吗?学生思维培养了吗?我认为如果不能很好地遵行我在第五章所讲的要点和原则,课堂多媒体教学就会出现很大的弊端。

教学是让学生领悟语言、艺术、数学逻辑等各方面的魅力,就必须要重视师生间情感的交流,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去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激活学生思想的火花,形成情感交流和思想的碰撞。而教师的妙语连珠、行云流水般的语言,精彩别致的板书设计、抑扬顿挫的教学,师生间探讨互悟的快感等,都是多媒体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可课堂上只要点点鼠标就什么都有,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少得可怜,甚至越变越少,本应生动活泼、充满情趣的课堂就会变成人与机器技术设备间冷冰冰的对话。试想一堂优质课,黑板上只字全无,教师忙着操作电脑,所讲语言枯燥乏味,学生只是盯着画面看,课堂上本应融融的氛围荡然无存,这还称得上优质课吗?

课堂教学的精妙在于艺术性地激发学生的情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产生顿悟,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的火花,而不是把预先设计的教案表演得如何淋漓尽致。滥用多媒体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师生之间的交流。每个有经验的教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和面部表情接收信息,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得到鼓励,受到启发。这种交流是无声却必不可少的。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就隔断了这种无声的交流。对策: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教学中教师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 讲解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这种对学生心理所产生的正向影响,是任何形式的媒体所不能达到的。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忌机械、单纯的操纵电脑,应适当走动,尽量多的关注学生的感知、情感等方面的变化,用体态语言、面部表情及口头提示等方面与学生交流教学信息,活跃课堂气氛。优秀的课件应该是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思想、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多媒体技术的巧妙结合。不能只考虑知识的呈现和多媒体能否运行,更要注意学生的感受。

采用多媒体教学也是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但在使用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虽然使用了多媒体教学,但仅仅是“教师+电脑”,这样只不过是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就与我们的教育思想背道而驰。

教师的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是其人格魅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具有持续连贯的耳濡目染的影响力。但在教学中有的老师不是自己板书,而是用多媒体展示笔画及书写过程,教读课文不是自己范读而是跟读课件录音。长此以往,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如同一个放映员,其威信将大为下降,其教学效果也将大打折扣。应牢牢把握课堂节奏,重视学生表情、语言等信息的反馈,有张有弛的调整教学进度,注意课堂互动,给学生留下一些思考的空间,还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发挥最佳教学功能。

任何教学的媒体都有其所长,亦有其所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多媒体与其他的常规媒体有机配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随时调整、修改板书的内容,而且教师的板书过程就呈现了知识的生成动态过程。如果用了多媒体来代替黑板,就会影响学生视觉感知的一贯性,使学生对整节课教材的重点、难点的把握受到影响。

3、极有可能偏离教学主题。

在课堂教学中,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上的问题一直大量而广泛地存在着,最突出的问题是:超量、超限、超时的“信息轰炸”。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唯恐体现不出电脑能够储存大量信息这一优势,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尽数罗列,而在使用时,受课时限制,只能加快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这样的课件教学极易导致视、听觉的疲劳,思维训练也不足,这样的教学既缺乏实效,又超出了教师精力承受度,偏离了课件使用的本义,弊大于利。

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展现思维过程不可过于具体,要给学生适度留白,多媒体的使用可以和动手操作、形象性和抽象性有机结合,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也有利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抽象思维和创造想象能力的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首先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多媒体教学仅仅是辅助教学手段,不能代替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喧宾夺主只能适得其反,无法体现多媒体教学手段应有的魅力,教师始终是教学的灵魂,使用多媒体教学是教师的一种基本技能,不管将来的多媒体科技繁荣到何种地步,教师的光芒在讲台上应该永远不会被淹没。参考文献

多媒体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3

关键词:需要;手段;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341-01

一、选用多媒体是完成小学数学教学任务的需要

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抽象性特点的学科。在教学中,每一个数学概念的确立、拓展、演变和运用;任何数学法则、公式的推导、理解和验证;对每一组数量关系的内在联系的掌握,都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这一要求和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接受能力之间的差距甚远。这种差距成了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的一大障碍。怎么突破这些难点? 那就要求数学老师设法帮助学生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由单一思维向综合思维、由模仿思维向创造性思维过渡这三大难关------多采用直观教学-----多媒体教学正具备上述特点。

多媒体在教学易于操作、其图像清晰、色彩鲜明,可以把观察与讲解溶为一体,动静结合。便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另外通过形、声、色、静动的变化使多种信息同时刺激人的感官,形象展示事物形成和变化的每个环节。其艺术感染力强,教学反馈作用大。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设计科学的教学流程,真正把学生推到教学的主体地位,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教学信息的传递、交流、沟通、反馈,活跃教学活动,达到有效完成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大面积提升教学质量的总目标。

二、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可激发动机调动积极性

掌握知识,形成品格的重要因素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关键在于兴趣和求知欲。有了学习的动机,就有了学习兴趣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基础。小学生的兴趣是他们能过进入学习的直接出发点,好奇、好动是他们突出的心理特征。小学生乐于在玩中学、在动中求知、在喜悦中索取。所以小学生对多媒体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颇感兴趣,更乐于接受。通过多媒体形、声、色的刺激,通过静与动、大与小、虚与实变化的演示,使学生的脑海中浮现出很多的联想,引起他们极强的探索欲望。这种欲望是引起、巩固和发展思维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所引发的学习动机是自觉的、积极的。也为优化课堂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多媒体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与作用

1、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丰富而鲜活的感性材料

在数学教学中几何形、几何体概念的建立是抽象的。可以运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把几何图形和具体事物有效地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教材中新增加“图形认识”这一节内容时。为了使6岁儿童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几何图形,可以设计这样的复合图片:底片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几何图形。上面匹配一片与底面一一对应的实物图:如国旗、手绢、三角板和圆形钟面,帮助学生很好的认识几何图形。

例如:在学习“角”与“平行线”时也可采用以上方法制片。讲“角”时可设计:底片是锐角、钝角、直角等图形,上面复合一一对应的“张开一定角度的剪子、扇子、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等。学习“平行线”时可设计:火车的铁轨、无轨电车的电线、双杠等与底片上各种平行线相重合。使空间想象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利用电教手段突出教材重难点,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制作投影片教学,不仅可以避免用语言表达的繁琐,也可以节省教学时间,使学生一目了然,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把抽象的内容通俗化,化难为易,使学生豁然开朗。

例如:在一年级学习“9加几”、“8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学生要理解和掌握“凑十法”。这要在数的分解与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时可采用投影片与分发卡片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二年级在学习建立除法概念、区分等分、包含时,学生理解十分困难。笔者抓住其本质特征,用电教手段区分比较,突破难点,使学生亲自感知,理解概念。在三年级学习“倍”的概念教学时。“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这些问题的解决基础是一倍的概念,必须予以重视。

3、投影学具的使用为学生创设动脑、动手、动口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其聪明才智得到发挥

例如:一年级讲授乘法意义时,由于6岁儿童有意注意时间不长,教师就采用每人6个小钮扣为投影学具,在教学的一开始就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重点上来。通过对小钮扣的分摆,创设探究概念含义的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第二,利用彩色透明的“奎逊耐彩棒”进行投影教学,把数与形有机结合使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趣味化,对形成概念、发展思维、培养探究能力有着特殊的作用。第三,四年级教材中出现“倍数多几”、“倍数少几”的应用题。尤其在学习关于“求一倍数的逆向思维”这类题目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果用卡片学具演示不仅可以直观突破难点,还可以启迪学生多向思维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第四,在几何部分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地利用已学过的基础知识,采用投影图形学具,着眼于图形内在联系进行转化,使学生自己推导各种公式,寻根问底,探究规律,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通过以上多媒体教学案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不难证明只有将多媒体溶于课堂教学之中,才能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使学生学得快乐、轻松,老师教的省心、高效。总之,只有认真地研究学生,吃透教材,明确电化教学用在什么地方,何时使用,怎么用,达到什么目的,收到什么效果,才能达到促进实现教学过程整体优化的目的。多媒体教学在运用中不断发展、完善,来突显其先进性。这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讨,才能使多媒体在教学中发挥其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 华《课程与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4

一、合理运用多媒体,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化学《绪言》一课是关键,我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性能优异的生活日用品,让学生感受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物质世界里;通过播放四大发明图片与其解说以及工业炼铁的影片片段,让学生明白化学对人类发展的巨大贡献;而五彩缤纷的焰火,云雾缭绕的仙境,神奇及时的人工降雨……这些信息的传递,无疑让化学科学披上了神秘的面纱,学生深刻认识到:个人的衣食住行,社会的发展都与化学息息相关。在以后的化学中,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注意从社会热点问题、科学史实、化学家的贡献、小故事、图片以及剪辑影片、动画等方面出发,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适时播放相关内容,因为静止不动的图像、文字和数据,学生就容易疲劳,从而觉得乏味,用不了多久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这样既丰富了教学方式,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设计仿真实验平台,合理借助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很强的实验性,例如,《汽化和液化》一节中,课本只是在习题中提了一下,学生并不是很清楚,学生通过多媒体演示实验探索影响蒸发快慢因素,不仅掌握了这个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很好地领会在什么时候要用到控制变量法、怎么用、用时要注意哪些问题这一重要的化学方法。再如,讲到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时,播放了错误操作所引起后果的动画,加深了学生对该实验正确操作的认识。由此可见,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会比老师讲学生听作用要大很多。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扩大信息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把学生的信息来源从课本扩大到更广的范围,为学生提供新颖的学习氛围。如在教完一个模块后,利用多媒体设计有关实验现象、反应原理等小实验,要求学生观看情景后思考、相互交流,这样让学生充满新鲜感,积极思考,将实际生活情景与化学理论联系起来,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教学“石墨的性质”时,借助多媒体出示近年来新型的城市高架交通工具———轻轨电车,具有污染小的特点。当轻轨电车开动时,电车上裸露的“电刷”沿架空电线滑动,电刷材料中含有石墨。当学生看到这一新型工具,一下子来了兴致,经过学生的主动学习,得出了石墨具有“导电、润滑、耐高温”的性质。

四、多媒体技术加强了对学生情感教育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介绍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能源材料、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等方面知识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化学工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培养学生的高度社会责任感;通过化学现象和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树立物质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化学家化学探究活动的严谨与艰辛,探究过程中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化学素养。当然,要真正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丰富教学经验的同时,还要注重教学新理念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生在学习中才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图文并茂、音形兼备,它的使用能有效地促进化学课堂教学的快节奏、大容量和高效率,使教学内容由抽象变为直观,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拓展内容贴近生活,促进学生情感,提高教学效率,为打造初中化学高效课堂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摘要:<正>在农村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中占绝对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仅凭“一只粉笔、一块黑板”进行着灌输、填鸭式的教学。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声、像、影合一的特点,能使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和形象,在教学过程中,同时使用视觉、听觉等多种官能,明显地提高学习效果。运用多媒体辅助农村教学,能优化农村课堂教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5

【论文摘要】多媒体以其庞大的容量、丰富的表现形式、直接的感官刺激迅速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教师应从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出发,探讨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目的,从而探究申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应该遵循的一些原则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 多媒体 目的特点 原则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正如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其不完善的一面一样,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可谓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语文教师要把握语文学科自身的特殊性,从语文教学的目的出发,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让多媒体技术真正服务于中学语文教学。

一、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国家教委颁发的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学好课文和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义言文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其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这是中学语义教学的方向、原则,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作的发和归宿。即使语文课堂引入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也不能背离这个出发点,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一样要遵循这一大纲要求。

二、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目的

多媒体的引入为传统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带给学生全新的视觉冲击。在不违背中学语文教学目的的前提下,语文多媒体教学又有其自身独特的目的。作为教师课堂教学重要的辅助手段,多媒体的应用应包含以下功能:

1.多媒体应用要能提供更丰富的课堂教学信息容量。语文课是进行语言信息输入(吸收)和输出(表达)的课,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个信息传导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交换、储存、处理而实现的。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是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要在一定时间内为学生传导最多的信息,使他们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应尽可能地扩大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单位时问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加快信息传递、知识整合的速度,以增加课堂的密度。

2.多媒体的运用要善于创设情境、启发想象。现在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范文,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注重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前提下,增加了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章。学习这些文章,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思维.丰富了他们的语言。但教授这些文章时,如果仅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如果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特性,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中,体会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利用多媒体,能更好地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这样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引人多媒体时一定要善于创设文章情景,启发学生想象。

3.多媒体教学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语文学习兴趣是指学习者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力求探究语文知识和技能、带有强烈愉悦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也在学习活动中生成与发展,它可以成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一切学习活动包括语文学习活动在内都应该有浓厚的兴趣伴随。教师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种新型、先进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生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激起其强烈的求知欲。"

4.利用多媒体要能活跃课堂气氛。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将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口头语言及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并将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把学生的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拨动他们的心弦、使之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三、语文多媒体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要正确把握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定位。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完善和补充。无论多媒体技术怎样先进,功能如何完善,它也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更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只能是“弥补”教师授课时的不足,只能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必要技术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巾,要正确把握多媒体技术的定位,不能本末倒置。

多媒体服务于教学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不能为了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

1.教学性原则。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所以,首先关心的是利用某个课件进行教学是否有必要。应该选取那些常规方法无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观察不清的内容;选取课堂上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选取能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情景)、资源环境,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源的内容。

2.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无疑是课件评价的重要条件之一,演示模拟原理要正确,要反映主要的机制,细节可以淡化,要尊重事实,允许必要的夸张。科学性的基本要求是不出现知识性的错误。

3.简约性原则。课件所展示的画面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画面的布局要突出重点,避免或减少引起学生注意的无益信息干扰。要注意前景与背景的色彩对比,线条的粗细。避免多余动作、减少文字显示数量(有可能,尽量用语言声音表达),过多的文字蒯读不但容易使人疲劳,而且容易干扰学生的感知。

4.艺术性原则。一个课件的展示不但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使人赏心悦目,获得美的享受,所以优质的课件应是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展示的对象结构对称,色彩柔和,搭配合理,有审美性(这是比较难做到的,但是我们所追求的)。

5.适度运用原则。就是利用认知学习和教学设计理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教学信息传播效率,增强教学的积极性、生动性和创造性。把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不要“满堂灌”),让他们理解、思考、交流、质疑。

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6

关键词: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情境 训练思维 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资源相对来说很匮乏,而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于一体,资源丰富。课堂中如果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欲望。同时可以变抽象教学为直观教学,更好地使学生增长知识,为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从对教材的补充方面讲。

教材中有些知识点介绍得比较笼统,缺少系统化,有时候需要教师做必要的补充。这就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某些知识点和做相应的补充,避免老师干巴巴地讲解,学生枯燥乏味地听。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但拓展了课堂教学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2.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上讲。

(1)调动教师学习主动性

当教师充分认识到媒体教学的好处后,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学习一些和多媒体有关的知识,因为信息闭塞,外出学习机会甚少,他们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就必须不断学习,这样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2)从提高教师教学工作效率上讲

采用媒体教学时,可以采用双人备课或多人备课的形式。因为媒体课件便于存储,重复使用,可以不断添加修改,集多人智慧于一体,大大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3.从学生角度讲。

媒体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新奇的事物。如果正确巧妙地运用于课堂会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便于创设学习情境

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丰富是不言而喻的。在学生刚刚接触到化学新学科的时候,有些新的名词不能理解,有些表述的现象不是很清晰,还有一些抽象的概念,诸如关于宇宙之类的说法更困惑。面对这种情况,可适时地用媒体展示相关资料、图片,使他们的思维有更广阔的空间,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这就便于学生学习、理解,他们会很自然地按着老师的思路进行下去,也就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2)突破想象的局限性

如果对难以观察的现象缺乏想象,学习理解起来就会很难。例如:大的宇宙世界,小的原子世界,多媒体技术利用模拟动画等把这部分知识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使内容的呈现形式形象化,增强生动性、直观性,使枯燥的知识充满趣味性,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3)有助于开展实验教学

初中化学中某些有毒有害的实验,如果学校条件不能保证安全进行,可通过多媒体展示其他老师的教学案例或动画模拟,也可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造成动物的死亡,浓硫酸的错误稀释。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错误实验操作顺序等实验带来的后果,不适合做演示实验,但借助多媒体就能充分展现出来。学校相对来说实验器材有限,配套设施不完善,对于一些无法完成的实验,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特别对于某些学生没有亲手进行的实验,可以借助虚拟实验软件,展现实验情境,纠正错误操作,提高学生对科学实验的灵活运用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4)训练思维的敏捷性

多媒体素材在老师鼠标的轻轻点击下,立刻呈现在学生面前。—使教师灵活控制前后内容之间的衔接,既可以单独讲某个知识点,又可以串起来前后连贯学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连贯、系统,克服以往教学知识点分散的缺点。一个页面能同时展示很多信息,容量大,有利于学生分析比较,例如:习题反馈学生学习效果,帮助建立知识体系等,效果都比较明显。大量信息资源提前优化储备,根据课程需要,随机组合链接,课堂上直接提取应用,自然加快学习节奏,丰富学习内容,增强思维的敏捷性,提高教学效率。

(5)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今天的学生从各种媒体获得的信息量很大,但学生缺乏对信息的收集处理、理解运用,而教师对信息材料的加工整理,是教给学生学会从生活社会和科学发展中获取有效知识,学习对信息知识的收集处理和转为己用的方法,更好地发挥网络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媒体教学虽有众多好处,但应用时需要遵循几点要求

1.多媒体不等于电子黑板。

若把它当做教材和黑板的复制体,单纯作为文字和图片的载体,既白白浪费资源,又耗时费力,事倍功半,失去它的使用价值。

2.多媒体不是“万能充”。

方法是为目的服务的,多媒体的使用要适合教学实际需要,不必上课就用,每环节都用,过度使用可能会适得其反。

3.“华丽”有余,内涵有限。

课件的制作不能喧宾夺主,不要让动感画面夺走学生的思考能力,多媒体的选择要用在突破重难点上、创设教学情境、拓宽学生视野、实现有效教学上,设计时避免使用过于绚丽的色彩、频繁变幻的图片切入。

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篇7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历史课更加鲜活

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好奇的本能,有意识地创设“解决问题”的氛围,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促使学生对新事物产生兴趣, 并能自觉主动地观察事物, 从而找到问题的特点和解决思路, 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并进入到较为理想的求知状态。教师可利用多媒体, 通过播放背景音乐、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和文字资料等创设历史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如,在“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节课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创设各种动态情境: 播放有关三国时期的人物图像、电视剧、电影片段,将学生引入到当时的环境中去, 让学生有切身感受, 从而加深他们对历史人物及事件的印象。

二、 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自主学习,使能力得到锻炼

让学生通 过多媒体 进行自主学习,可以使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如,在“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课 中 ,教师可首 先播放新编历史京剧《曹操与杨修》片段,然后将画面定格在曹操的白脸脸谱上,告诉学生曹操在京剧中被描绘成白脸的奸臣;然后再播放《百家 讲坛》中易 中天教授对曹操的评价,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曹操 的艺术形 象和历史 形象的差异,激发学生对曹操探究的兴趣;最后再让学生运用事先通过网络 查询的各 种信息资 料进行思考论证,实施研究活动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补充、纠正和完善原有认识,认识历史中真实的曹操。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了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并创造了丰富的条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 (虚拟和真实)应用他们 所学的知 识 ( 将知识“外化 ”), 最后通过学生自身 行动的反馈 信息形成 了对客观 事物的认识。

三、 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使思维更加活跃

探究学习设计是整个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在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和“随机进入教学法”等。如,应用“随机进入教学法”讲授“新航路的开辟”一课,教师可用flash动画演示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 然后让学生列表对 比归纳他 们航海的 特点。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归纳,得出结论,教师再利用PPT展示学生的结论,并加以评论。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flash动画能很清晰地看出航海家的航海路线特点, 这个过程可以使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利用多媒体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使学习更具实效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学习效果 评价主要 分为两个 部分:一是学生的自我评价;二是教师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主要是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应用的测评,可以是教师编的针对性试题,如分为A、B、C三类梯级试题, 学生根据教师分好的小组用 计算机在 局域网中 答题,通过提交直接查看成绩。成绩可以在小组内加以比较, 便于学生和老师了解学习情况, 这种方法具有针对性强、反馈及时、操作简便的特点。在这点上,多媒体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五、合理利用多媒体,使人机更加和谐

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8

关键词:多媒体,学习兴趣,课堂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已逐渐被广泛地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在化学教学中, 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能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 能动画模拟微观世界比较抽象的东西,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提高学生的素质, 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具体作用为;

一、多媒体的使用,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获得成功的动力, 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多媒体教学不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教师在化学课上, 如果可以合理地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或者计算机等媒体, 直观生动的把所要讲的东西展示给学生, 就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热情, 使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的学习。例如, 教师在准备向学生介绍有关钠的化合物时, 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照片, 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一系列钠的化合物, 包括苏打、小苏打、食盐等。例如在讲“生活与化学”时, 利用多媒体课件, 在大屏幕上不断展现科技发展的产物、大自然的美景、熟悉的生活用品、衣食住行等, 加上教师的引导, 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和生活生产的关系是如此紧密, 认识到原来化学就在人们身边。现场的气氛大大刺激学生的情感, 在教师的指引下, 学生们就能轻轻松松地度过这节化学课。

二、多媒体的使用, 有利于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但由于条件等方面的限制, 无法进行演示实验。例如:在做电解水的实验时, 由于没有电解器实验很难成功, 我们就可以在网上去下载别人的课件, 通过动画演示, 形象生动。再如:我们在讲溶液导电和金属导电时, 也可以利用多媒体, 演示各自的原理, 从而对二者有较深刻的认识, 能体会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利用多媒体可以把枯燥的内容形象化, 让学生牢牢地掌握好二者的导电原理——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工作中, 我们有时需要实验装置图、实验操作步骤、展示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绘制图形等, 所有这些用粉笔在黑板上画或书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利用多媒体一下子就解决了。

三、多媒体的使用, 能够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 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过程中, 教师经常花较多时间板书, 特别是上化学计算课时写例题、画图例的时间更多。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 传统板书在具体操作中既花费时间又不可以随意跳跃, 因而容易造成课堂容量减少。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 就大大的减少了教师的板书时间, 这样老师就有时间讲解更多相关的知识和他们的应用, 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丰富了课堂内容, 而且从根本上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弊端, 给学生较多自由时间复习巩固, 优化了课堂教学, 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比如我们归纳每一章的知识网络时, 需要教师写许多字, 要花的时间就比较多, 但如果运用多媒体, 就可以节省比较多的时间去讲解其他知识了。又比如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 如果把一个个的例题板书出来, 就单单是板书题目, 就花去一大部分时间了, 但如果有多媒体的辅助, 那么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把题目展现在学生眼前, 就可以花较少的时间板书, 较多的时间讲解了。总之,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大信息量的传输, 高密度知识的传授, 这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技术中的图片和动画都各有其优势, 图片相比单纯的语言而言更加形象和直观, 其包含的信息量更加丰富。而动画不仅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 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听力。不但速度更快、容量更大, 效果也更加好, 直接加大了课堂的教学容量。在多媒体对学生视觉和听觉双重感官刺激的作用下, 学生的注意力更加容易集中, 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

四、多媒体的使用, 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想象力, 特别适合于微观领域内容的教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化学概念及原理大多较为抽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 又摸不着, 且化学变化又是在原子的基础上重新组合的结果。因此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 学生较难理解。通过多媒体进行动画模拟, 能形象生动地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 变抽象为形象, 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 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理解化学原理。比如, 通过动画, 可以模拟分子、原子的无规则运动, 可以再现氯化钠、氯化氢等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再如, 利用课件, 能形象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 便于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教学。在学习复分解反应条件时, 学生对此条件的成因难以理解, 而且教师的叙述必须依托学生动态抽象思维, 采用动画制作溶液中离子的运动状态和离子结合成不易电离的生成物而使平衡发生移动——即反应发生的必要条件, 学生们从而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百闻不如一见”。运用多媒体教学, 将枯燥、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化成内容生动, 形象逼真的信息, 让学生乐学、爱学,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要学,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其想象力。

多媒体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篇9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多媒体成为引导者

多媒体英语教学能以文字、符号、图像、图形、活动影像和声音符号等多种媒体信息, 有效地重现事物的客观属性,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极大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英语教学可使学生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以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 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相应机能区, 比单一媒体信息刺激所引起的反应要强得多, 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提高了课堂效率, 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拓展学生的个性空间

传统教材都是以浅显方式组织教学信息, 而多媒体英语教学软件往往以超媒体结构方式组织教学信息, 它把多个知识点 (其载体可以是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或其它的组合) 称为一个“节点”, 从一个了点指向其它节点的指针称为“链”, 由节点和链组成非线性网状结构, 每个节点都有若干指向其它节点或从其它节点指向其它的指针, 学习者可以从任何节点进入学习过程。例如英语课教学的多媒体软件, 可向学生提供: (1) 课文情景再现 (其中包括生动的配景画面) ; (2) 课文译文; (3) 课文朗读及单词带读; (4) 课文重难点分析讲解; (5) 语法知识讲解; (6) 练习题库; (7) 各类与学习相关的知识竞赛或生动有趣的游戏设置; (8) 听、说、读、写的各式强化训练等多种学习途径。学习时可根据教师的要求或学习的不同层次, 向学生提供不同进度、不同方式的学习。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 可创设声、光、色、图俱佳的交互式教学环境, 使学生感到新鲜, 产生兴趣和求知欲望。宽松、自主的学习氛围, 可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

三、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创造意境, 形成互动式教学

在英语多媒体教学中, 使用多媒体软件中形象生动的实时动画, 严谨准确的授课和悦耳动听的音乐, 使学习内容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图文并茂, 栩栩如生, 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者变成了始终保持高度学习兴趣的主动参与者, 寓教于乐, 得以落到实处, 学习的成功也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突出了素质教育的实质。另一方面, 从实际情况来看, 多媒体英语教学不仅能保证教学大纲的贯彻实施, 而且带动了教育思想的改革和教学观念的更新。大学英语教改的质量意识关键是提高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多媒体英语教学摆脱了“应试教育”, 真正实现了英语听、说、读、写的“素质教育”理念。

四、优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传统教学中学生的任务是听、然后跟老师读, 这种教学手段单一不灵活、枯燥无味, 渐渐地学生对英语失去兴趣, 讨厌上英语课, 怕上英语课。而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通过丰富的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 对视觉、听觉的刺激, 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英语教学中, 单词、语法、时态的学习相对枯燥的, 传统方法是教师教、讲解, 但是应用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 并可以把重要的语法总结归纳出, 并用醒目的红色呈现出, 这样加深了学生对此的印象, 突出了重难点。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 能增大课容量, 提高课堂效率

英语知识有一个繁、多、杂的特点, 因而个别学生若不注意方法, 学起来就可能会逐步感到困难, 甚至渐渐失去兴趣, 由此我发现, 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 可进一步吸引学生, 使学生置身于音像、语音、文字的环境中, 节省了教师课堂大量板书的时间, 加快课堂节奏, 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听说训练机会, 有效地提高了听说能力, 可以提供更多阅读, 写作材料激活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六、有利于高校外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多媒体语言实验室里进行的不再仅仅是传统的外语课堂教学, 它涉及了个性化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模式、网络学习模式及模拟练习模式, 甚至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教学, 传统教学意义上的班级已经不存在, 这就彻底改变了一贯外语教学的模式和手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网络条件的成熟,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的特性拓展新的教学方法, 例如, 在进行外语听力训练时, 即通过变速不变调功能实现进行各种阶段的听力训练;学生还可以通过学生终端实现听看同步, 进入虚拟的语言环境, 身临其境学习外语。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系统接入局域网或互联网后, 学生可以进行网上自主学习, 教师也可以进行网上备课、授课、布置作业, 或者对学生进行指导, 从而使外语教学摆脱时间、空间上的限制, 为个性化学习, 自主式学习提供良好的平台支持。

七、学活和用好语言, 使语言的工具性得到落实

大量的听力训练及跟读模仿可以缩短学生的口音与地道英语之间的差距, 从而有利于提高英语水平。而在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下所培养出来的人大都只会读与写, 即“哑巴英语”。现代化的教学中正是多媒体应用为学习者创建了更多更真实的语言环境, 让他们在真实的语境中用英语进行交际, 从而使英语语言的工具性得到落实。提高语言素质, 增强了自信。面对枯燥、单调的英语教学内容和传统的教学模式, 学生往往会表现出一种烦躁、厌学的态度, 并显得很被动。而通过使用多媒体计算机, 则可以创造出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生动逼真的环境。教育技术这一独特的教学手段进人英语领域, 其教学方式有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等特点, 可进行快速的英语信息处理和图像传输, 从而让学生更直接更明了的了解自己所学的内容, 尤其是自己不熟悉, 甚至未见过、未体验过的。如在人教版英语高一下U-nit14里, 由于万圣节、盂兰盆节、宽扎节等在中国学生眼中是一个抽象的东西, 如何让他们融人这个氛围, 并轻松地了解外国的文化、习俗, 就成为了一个难题。于是, 笔者从网上搜集了大量国外过这些节日的资料, 然后做成集声、像为一体的播放资料, 一下就缩短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学生在优美的歌声和动人的画面中情绪高涨, 思维也极度活跃, 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 对英语了解得更多、懂得更多了。尤为重要的是, 播放资料中纯正、地道的口语能够直接刺激学生的听觉, 促进他们的口语模仿力, 增强了他们的自信, 激起他们用英语表达的欲望, 从而使他们敢于“opentheir mouth”。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10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改革,散文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的一种手段。也就是说多媒体教学可以把符号、语言、文字、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于一体,进行最佳的课堂教学。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以记人叙事、咏物抒情为主的一种自由、灵活、篇幅短小的文学体裁。在文学这株花繁枝茂的大树上,散文的品种最繁多,色彩最绚丽,最耀人眼目。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散文的基本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有利条件,采用各种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堪称散文经典,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真正做到图文并茂、声色俱全,本文就以《荷塘月色》为例谈谈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散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 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朗读是凭借声音语调,领会作者思想情感的阅读方法,它能把无声的文字化作有声的语言,把单纯的视觉作用转化为各种感觉的综合作用,从而加强对书面语言的理解和掌握。朗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感受力、理解力、欣赏力,而且可以激活思维,引起联想,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散文是最适合朗读的文本,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激发他们朗读兴趣,我在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反复放映配乐的全文朗读课件,让学生体会朱自清笔下的荷塘的宁静、优美,优秀播音员饱含忧郁的低沉嗓音也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怀着淡淡的哀愁漫步荷塘的苦闷心情,而如诗如画一般的夜景又使他忆起“采莲”的旧事,淡淡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学生同样可以从播音员轻快的朗读声中体会到作者淡淡的哀愁夹杂着淡淡的喜悦的复杂感情。多媒体课件以其优美的画面、饱含感情的朗读,加上轻柔的音乐作陪衬,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模仿那语调那感情去朗读,大大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水平,从而提高阅读水平。

2 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水平

多媒体信息,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更为生动形象,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即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语言美充分表现出来,同时刺激学生的生理感官,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调动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审美因素,从审美的角度研究教材、处理教学内容、设计审美的教学方法,然后带领学生以审美的目光去发现美、欣赏美。在教学《荷塘月色》时,笔者制作了一个课件,画面是一片绿色的荷塘点缀着一些白花,我充分利用图像软件,制作富有动画效果的画面,当朗读到“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颤动,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时,叶子在颤动、小花在隐隐发亮,充分展示叶子与花的神韵,特别那“一丝颤动”和“一道凝碧的波痕”在动画效果下惟妙惟肖地出现在画面上。当读到“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与花上”时,画面出现了流水的动感,学生深刻领悟到“泻”字用得恰如其分,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不知不觉沉醉在美景胜境之中。

3 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线索,增强整体感知

从形式上看,散文的结构是“散”的,开合纵横、任性自由,实际上,每一篇散文都有其内在的线索来作为组织材料的中心,散文凭借线索的作用,把看似离散的材料,凝聚到“不散”的焦点上,把各种各样的内容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散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分析文章篇章结构,理清课文线索,增强整体感知。以前,语文老师在分析篇章结构上只能通过黑板、教科书等媒体进行教学,这些媒体在承载信息种类的能力、使用和方便程度上都有极大的局限性,使得教学形式单调呆板。笔者在教学《荷塘月色》这一课时,运用动画效果,制作了一幅板书:

文章的思路是由文章的内容决定的,理清思路又有助于深入把握文章内容,增强整体感知。教师边讲解边利用多媒体动画设计,一步一步将学生的思路引到文章中,使学生很容易就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使学生了解到作者善于谋篇布局,使事物组织剪裁得单纯分明,布局完整和谐,浑然一体。这正如朱先生对自己一幅画的评语“布局那样经济,设色那样柔和,故精彩足以动人。”

4 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

多媒体教学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以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散文教学的另一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领会作品的深刻主题。而文章主题的体现无不与作者所处的年代、背景息息相关,一篇优秀作品的诞生也往往是那个年代的产物,作品的主题无不深刻反映那个年代的社会现实。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篇誉满文坛的写景抒情散文。它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精细描绘,表现了作者在大革命失败后,对黑暗的现实强烈不满,然而又找不到出路的苦闷抑郁的复杂心态,也真实地反映20年代后期不满现状的知识分子的苦闷、彷徨和探索的矛盾心理,从而显示出作品的时代意义。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那个年代那个社会的现实,笔者从网上收集了许多图片、电影片断,在简介作者时,展示朱先生的画像,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时,展示那个年代的电影片断,让学生了解《荷塘月色》写作的时候,正是大革命低潮期,时局动荡不安,当时知识分子面对黑暗现实,心中充满矛盾和苦闷,极力想解脱,又不能将忧国忧民之思彻底抹去这一心态,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题。

5 可以帮助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教学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向学生传递信息,在课文朗读中再配置音乐就可以达到图、文、声并茂的效果。散文往往以借景抒情的方式表现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使学生深入领悟文章内涵,感知作者思想感情,散文朗读中通过背景音乐的欣赏对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有很大帮助。《荷塘月色》开篇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全文定下了基调。这“颇不宁静”,正是作者对严酷现实的不满和苦闷心情的写照,在朗读中,背景音乐是缓慢低沉的,表现作者心情苦闷;他“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因此夜游荷塘,想使“颇不宁静”的心情宁静下来,背景音乐稍稍轻快;当作者来到荷塘边,置身于“无边的荷香月色”时,他也的确感到了某种超脱:“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乐曲带上了欢快的调子,表现作者心情舒畅。那弥望的荷塘,那田田的叶子,那袅娜的花朵,那缕缕的清香,那凝碧的波痕,那脉脉的流水,那薄薄的青雾,那淡淡的云影,那柔和的月光以及那光与影和谐的旋律……都让他的心得到了暂时的安宁,这时以宁静而悠远的轻柔音乐为背景,可以体会到作者,心灵深处的惆怅是难以排遣的,在淡淡的喜悦中夹杂着淡淡的哀愁;忆起江南采莲情景,使作者忘却了烦恼,这时背景音乐是轻快的江南小曲,表现作者在回忆中难得的愉悦之情。直到“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作者便从梦幻般的“另一世界”回到了依然令人苦闷的现实,乐曲戛然而止,留给人们无限思索的余地,回味无穷,学生边听朗读边欣赏音乐更容易体会到作者此时此刻想摆脱现实却无法摆脱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教学手段是继录音、录像等视听技术之后的又一种能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空间内,传播大量的信息的教育手段。它的使用使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也蕴涵着学习方式的变革。当然,我们也应该同样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教学手段只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的运用虽然冲击着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但是不等于说它可以包办代替一切。传统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仍不能抛弃,只有多种教学手段并存,各自发挥特长,优势互补,才能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11

一、有助于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能充分的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意向活动。认识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通常称为求知欲。而中学生对学科内容本身的兴趣是很重要的学习动机,它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特别大的。如果中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本身感到有兴趣,他们就会深入的、兴致勃勃的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从而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否则,中学生就很可能只是形式的、勉强的去掌握所学的知识。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它的意思就是说,对一种知识的兴趣和爱好是最有成效的学习动机。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具有明显的好奇心,在思维特点上又以形象思维为主,并且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阶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电视、电影和录像剪辑等多种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能给中学生以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这对于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认知内驱力和积极思维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可以解决逻辑问题,提供模拟和游戏,通过模拟问题的情境,训练中学生分析问题、作出决策和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并且教师还可以利用中学生上电脑课所学到的计算机知识,设计可以由中学生自己操作的课堂教学练习软件,体现人机交互和智能的两大优点。这样便可以使中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真正的爱好,感到这门学科值得去学习。

二、有助于提高中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质量

在学校教育中,运用各种教育工具,可以使得教育更为具体,从而造成更好看抽象。视听教育比语言、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为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同时,视听教育能够冲破时空限制,避免其它经验方式的不足。计算机辅助教学集中了传统的多种电化教学媒体,理所当然的属于视听教育的范畴。它为中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较为具体的和易于理解的直接经验,有助于强化思维的力度和提高记忆的效果。

历史学科的知识具有过去性、具体性的特点,而中学生在认识历史的学习活动中,虽然说其全部心理过程都起着作用。但是,感知是认识历史现象整个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类各种感官配合思维时都具有吸收知识的功能。其中,视听并用时的学习效率最高。所以,教师在讲授历史知识时,必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再现历史,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距离他们极其遥远而又难以记忆的历史知识。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多种媒体手段在这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它通过剪辑了电影、电视画面、动态的电脑动画和教师精心编制的解说词,把根本上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的”或“近似的”展现在了中学生的面前。它通过声、光、形、色、音等多种信息作用于中学生,在他们的大脑皮层留下了很多较为深刻的历史现象的痕迹,从而加深了中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的印象,大大的提高了中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质量。

三、有助于扩大信息量,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它有利于扩大信息量,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扩大信息量,完成教学目的,达到更好的教学效益,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多种媒体,有利于激发中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历史学习充满求知欲,从而更好的吸收新的历史知识。

比如,电视、电影和录像剪辑有重点突出、叙述简洁和高度概括的特点。它可以使教材中的某些内容通过画面直接表现出来,因而减免了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对许多事件的复杂的前因后果和发展过程的叙述,大量的节省了教师口述的时间而又不影响教学内容的完成,并且还为中学生能够自己动脑进行学习,从而使他们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提供了必要的时间保证。

在讲述战争进程的内容时,用计算机来处理,通过动画动态的显示出双方军队进军的路线、地点和时间,必要时伴以音响效果和闪光点。这样既吸引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加强了内容概念,化难为易,节省了时间,突出了重点。

在讲授理论性较强,头绪较多,关系错综复杂的高中教材时,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编制图示线索纲要,配合教材编制新的图表和课堂练习题,设计成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软件,根据课堂进程逐步演示。

四、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大量的信息通过图表显示出来,中学生不但对教材的内容理解得更深透,而且面对属于调查和解释疑难的学习任务时,还能展开更有意义的讨论。中学生通过观察图表,尤其是主板书的演示,提高了他们理解教材线索和编写逻辑提纲的能力,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逻辑思维的能力。从这个方面来看,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高层次人才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12

第一, 恰当地使用多媒体,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最好的老师总能给学生以兴趣。”每个语文老师都希望学生对自己所带的学科有浓厚的兴趣。然而, 传统教学中, 教师一般凭借一本课本、一本教参、一支粉笔、一张嘴, 几本教学资料或者再多上几张挂图、一块小黑板实施教学, 教师教得累, 学生学得也累。年复一年, 形式照旧, 枯燥单一, 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 有些学生甚至产生厌倦情绪。

多媒体进入语文课堂, 会一改过去“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的单调的教学模式。它借助计算机采集、加工、存储、输出信息极为快捷的优势, 对教学内容进行开放式的充实, 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 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形象、生动、有趣地向学生展现, 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变浓了, 学习投入了, 教学效果也自然会显著地提高。

第二,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 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加大课堂容量, 提高课堂效果。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将课文的重点、难点以问题的形式展示出来, 并配以声音、图像, 直观形象, 这样既做到了重点突出, 难点突破, 缩短了教学时间, 又能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如在教《变色龙》一课时, 在启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时的语言、动作、神态、服装、人物形象及其人物形象意义之后, 我投影完整的板书设计。这样做, 比我在黑板上板书快七八分钟, 之后我又利用节省的时间, 让学生想像奥楚蔑洛夫处理完狗咬人事件后巧遇将军的情景, 并进行说话训练。说完后, 指名学生读一读、评一评, 最后还要求学生把最合理的情节写出来。这样, 学生多方面地进行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增加了学生学习、思考的机会和训练密度。

第三, 让多媒体走进语文课堂, 有利于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优化教学效果。众所周知, 中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他们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心理学家研究成果证明:人们从语言信号获得的知识, 能够记忆15%;而从图象信号获得的知识, 能够记忆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 就能够接受知识内容的65%。电教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 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 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 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 因此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 《春》的教学中, 如果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一边欣赏春天的美景, 一边听课文朗读, 效果自然要比单纯地听录音或教师范读好得多。

第四, 让多媒体走进语文课堂, 可以变抽象为直观, 降低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学生与课文之间的对话是靠文字来完成的。从阅读课文到理解课文实际上是将文字变成直观形象的过程。因为受到知识视野、生活阅历等因素的限制, 青少年学生大多只能概念化地理解课文, 要把文字演化为真切的形象, 往往难度较大。多媒体技术正好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多媒体能以它声像、动画上的巨大优势, 化抽象为直观,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如教《愚公移山》时, 将故事情节制作成简易动画, 学生就能很容易理解故事内容, 并把握课文主旨。

第五, 利用多媒体课件, 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传统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直处于教学的控制与主导地位, 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 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但是,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 新课改要求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关系, 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倡尊重学生, 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启发学生积极动脑, 学会独立思考。多媒体教学提供的种种主动参与活动为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的发挥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 为教学创设了互动、和谐的教学情景, 实现了师生、生生互动, 从而使学生能真正体现出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上一篇:模块化数据中心发展下一篇:样品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