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电教媒体在说话课教学中的作用

2024-07-07

谈电教媒体在说话课教学中的作用(共12篇)

谈电教媒体在说话课教学中的作用 篇1

谈电教媒体在说话课教学中的作用

三水区西南中心小学

岑少敏

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声像同步,图文并茂,界面友好的特点。能为说话教学创设生动、形象和逼真的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从而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和审美情趣;拓展学生的语言;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众人面前能有胆量地说。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说话水平的目的。

一、激发说话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向人表达的欲望,逐步养成爱说的习惯,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由于直观的刺激作用,使学生提高对所学问题的兴趣,激发起能够战胜疲劳的新力量。”说话教学亦然,教师借助于电教媒体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利用活生生的画面和音响刺激学生感官,拨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说话动机。

如教学看图编故事--《皮球掉进池塘了》,上课伊始,电视屏幕上出现茂盛的大树,碧绿的草地,清澈的池水,活泼可爱的小猴„„生动的画面配上轻松悦耳的音乐,为学生营造出和谐欢快的学习氛围。接着,指导学生由景到猴到事,一一观察,说说画面大意,使学生对故事的前因后果有一个整体了解。进而启发引导:“我们能想到小猴是用什么办法捞起皮球的吗?”饶有兴趣的问题进一步激起学生说的欲望。然后相机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要开动脑筋,帮助小猴想出更多的好办法,并且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讲给大家听。比一比,看谁的办法多,谁的办法好,谁讲的故事完整。

二、激发审美情趣

小学生对客观世界具有审美情趣,容易激发说话动机。因此,我特别注重运用电教媒体创设让学生感兴趣的丰富多彩的情境,引导他们在感知情境中,产生审美的情趣,进入审美活动中去,形成以“境”之“美”激发审美之情,又由审美之情激发描述情境之“美”的动机,进入以童心和童情去表现客观情境美的语言活动中去。

有一次上课,我用多媒体组合出示了一只小白兔在长满野花的草地上蹦蹦跳跳。全班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发出欢笑声,表达对小兔子活泼可爱的喜爱之情。我充满感情地说:“啊!这是一只多么美丽、多么可爱的兔子!你们喜欢吗?”同学们兴奋地说:“很美!”我接着说:“大家仔细看看,小兔子美在哪里?”于是,学生在我的指导下,从兔子的形态、毛色、五官、四肢和尾巴一一展开审美活动,用喜爱的感情和生动的语言把小兔子的外形描述出来。我在教学过程中既有句子的训练,又有说好一段话的训练,并引导学生在描述白兔的语言活动中,表达喜爱动物的童情,使学生在充满爱美的话的状物素描中,尝到了说话的乐趣,感到说话的“易”和“乐”,因而爱上了说话。

三、拓展语言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更应重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恰当运用电教,能帮助学生说出通顺连贯,生动优美的语言。

例如,教学《小猴子下山》末段,讲到重点词句“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时,并不急于分析讲解,而是用摄像头投影相应的插图,并问学生:图上小猴子神态怎样?学生有的说生气,有的说后悔,接着启发学生思考:这时小猴子会说些什么呢?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联系上下文很快说出自己的感受:“我真不该太贪心啊!”;“早知这样,我才不追小兔呢!”;“我为什么什么也没有呢?”„„学生用不同的语句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不是人云亦云,有自己的语言创新。

四、发展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作。启发想象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又为学生说出内容具体,给人耳目一新的话创造了条件。小学生的想象主要通过对事物的表象认识而产生。表象越丰富,想象就会越感兴趣。在说话课教学中,善于运用电教媒体提供直观、多彩、生动的形象,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表达思想的欲望。

在设计《春天多美丽啊》这个说话软件时,我有意识地把天空中的几朵白云做成了不同的形状,而且白云的形状会变化,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结合丰富的客观表象给学生造成“直接的印象”。学生把白云比作是“刺胃、棉花、骆驼、小鸟”等,还用上了“有时像„„有时像„„有时像„„”的句式进行表达,激发了学生说话的兴趣,使学生在说话中展开想象,激活思路。

五、发展思维的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通过思维,学生可以认识那些没有作用于他们的事物,也可以预见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可见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智力发展的核心,是学生获得新知识,进行创新性学习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

低年级的学生思维具有很大的成份的具体形象性,他们常常以一定的具体感性认识为基础,展开“形象--抽象”的思维活动。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指导看图说话《小兔搬南瓜》的第二幅图时,思考“小白兔看到车轮产生什么样的想法?”学生很难把车轮和南瓜联系起来说。于是我就利用CAI软件在电视的屏幕上出现车轮和南瓜图,问学生:“车轮和南瓜的形状都是怎样的?”学生一看电视屏幕就讲出了答案,我又问:“你们平时看到的车轮会怎么样?”学生一时想不出答案来,我马上在电视屏幕上出现滚动的车轮,学生立刻说:“车轮会滚动。”我又顺着学生的思路继续问:“车轮是圆的,会滚动,那么南瓜也是圆的,会不会滚动呢?”学生异口同声说:“也会滚动。”“你们真聪明,和小白兔的想法一样。”我边说边出示滚动的南瓜。接着我请学生说说第二幅图的内容。学生纷纷举手,争着发言。

学生借助具体语境进行了初步抽象:圆形的东西都会滚动。其思维以触及了属种概念,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六、训练说话胆量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语言表达与所处环境有着紧密联系。有些学生课堂上说话时声音细微,语言不清,而课外说话又音高八度,快如流水。其重要原因就在于课外生活为其说话提供了“自由”的天地。可到了课堂上,面对严肃的气氛,小部分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表现出羞涩和胆怯,一旦让其当众发言,他们便会出现大脑“一片空白”,嘴巴“不听使唤”的现象。这就告诉我们,课堂里,通过情境创设,淡化课堂气氛,强化生活气息,淡化学生角色,强化情境角色,使课堂接近生活,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思维”、“自由表达”的氛围。这样,纵然胆量再小的孩子也会在这自由生活中自由演说。

如,看图说话《扫雪》,其画面反映儿童生活,富有儿童情趣。为缩小课堂与生活的差距,教学时运用电教媒体巧妙转换,合理变更,把“看彩图说话”变为“看热闹说话”。具体这样引导:第一步,一边利用媒体组合出示带动感的画面,一边旁述说:“小朋友,你们都见过雪吧!这是一年的冬天,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天放晴了,放眼望去,大地变成了银色的世界,突然一阵阵笑声从远处传来,是谁呢?他们在干什么呢?是怎样扫的呢?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看一看热闹。”(出示扫雪的热闹场面)第二步,认识地点,找出景点:这热闹的地方在是哪里?你怎么知道的?——了解地点;再说说“扫雪、铲雪、运雪”分别怎样热闹吗?——分点叙述;第四步,整体联系,叙述热闹:我们已经看了热闹,现在该回去了,如果回回去有人问你怎样热闹,你能说吗?我们得好好练一练,回去好说给别人听一听。——整体叙说。

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自由表达,学生就能从根本上克服羞涩和胆怯,就有了说话的胆量。电教媒体就其“音”与“像”充分显示了“具体、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在说话课教学中,通过提神的“音”和醒脑的“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器官,确实能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和审美情趣,使他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大胆说话,真正尝到了说话的乐趣,从而提高了说话的能力。

(获2002学年度全国优秀论文奖)

谈电教媒体在说话课教学中的作用 篇2

一、运用电教媒体,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要孩子们感兴趣了, 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思品课的新课导入至关重要, 它往往决定着学生能否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教师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方式, 使用投影、录音等电教媒体,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使学生很快进入愉悦的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奋点, 为“晓之以理”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教学《做有礼貌的孩子》这一课时, 我先通过投影仪, 出示几种小动物的行为, 然后我提问:“谁能告诉老师, 这些小动物谁的做法是正确的?谁的做法是错误的?找出来, 你能帮助它们改正错误吗?”当学生看到这些色彩鲜艳的投影片时, 兴趣立马被提了起来, 而老师恰当的提问正迎合了学生当时急于回答问题的心态, 因此, 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 兴趣盎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设想一下, 如果这节课不借助电教手段, 学生一定会对空洞的口号感到反感, 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形象的投影让学生的心被老师牢牢抓住, 课堂教学水到渠成。

二、运用电教媒体, 突破教学难点

思想品德课中的很多道理或观点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是经过高度概括的抽象的条文, 有些道德观点甚至表现得空洞, 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 更别提付诸于行动了。在教学中, 我根据教材重难点和学生实际, 运用电化教学, 把抽象、深奥的内容化为浅显、生动的感性材料, 使学生易于理解。

记得执教《艰苦奋斗》一课时, 我先在 (1) 班教学, 当时并没有做很多的准备工作。可“艰苦奋斗”是一个抽象的道德概念, 对于生活在新时代的小学生, 只听老师讲, 是很难体会到的。我讲得口干舌燥, 孩子们头脑中还是, 一片空白。下课后, 我从网上下载了电影《铁人》, 把王进喜脚踏荒原, 头顶蓝天, 发扬人拉肩扛、自力更生的精神, 为祖国找石油的场面剪辑下来, 在给 (2) 班上课时放给学生们看, 同时不失时机地引出: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们从小要养成艰苦奋斗的良好习惯。这样就把很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 便于学生理解。

三、运用电教媒体, 充实课堂内容

“学生的学习应当不是死记硬背, 而是生动活泼的智力生活。”小学思品课中的每一次课都是通过一两个简短的故事说明道理, 如果教学中仅是照本宣科, 教学手段单一, 难以收到实效。而适时运用电化手段充实、丰富课堂内容, 配以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手势, 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爱祖国》一课时,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是这课书的难点。如果老师只是简单地设问:“同学们, 你们爱祖国吗?你们为什么爱祖国?”可以想象, 学生的言辞一定枯燥无味, 抑或空洞无物。怎样使学生深刻地体会爱祖国的内涵, 是决定这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我通过课前收集资料, 课堂上播放录像片段, 使学生认识了祖国版图, 知道了我国各族小朋友都是中国人。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领略同一季节祖国东南西北呈现出的不同景色, 感知祖国幅员辽阔;再播放新疆的哈密瓜、葡萄, 海南的荔枝、椰子, 北方的鸭梨、苹果, 使学生感知祖国物产丰富;接着播放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广场、源远流长的长江与黄河、神奇秀丽的黄山和桂林山水……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 迅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怀。看完录像后,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学生说:“我们的祖国真美啊!”有的说:“我们的祖国这样美丽,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长大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这样一来, 借助电教媒体, 丰富了课堂教学, 也使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达到了高潮, 教学难点随之迎刃而解。

四、运用电教媒体, 实现由“理”到“行”

根据思品课讲究明理、激情、导行的课堂教学特点, 教学中, 我们应努力追求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学生的思想、行为教育结合起来, 达到两者的统一。而将多媒体合理、灵活地运用到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 能将理论知识生动化, 使理论中蕴涵的思想教育得以升华, 从而指导学生的行为。

如教学《过马路, 不乱跑》一课时, 我首先通过听故事《我的教训》, 使学生懂得了不遵守交通规则会带来惨重的后果, 接着采用投影仪展示出每年在交通事故中死伤的人数及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录像中一个个“血的教训”, 触目惊心的事例, 真实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在孩子们的内心引起强烈的震撼, 从而让他们产生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强烈愿望。

在此基础上, 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行环节:首先, 出示红绿灯模型, 认识红绿灯, 采用抽拉投影片进行演示, 使学生懂得了红绿灯的作用, 明白了在有红绿灯的路口应怎样过马路;接着用投影出示一组填空题, 通过“考考你”的形式使学生轻松地了解了基本的交通常识;然后用投影仪出示交通法规中对行人的具体要求, 同时放录音“交警叔叔的话”, 对学生渗透初步的交通法规意识;最后利用投影为孩子们创设情境, 请他们扮演“红领巾交通警”, 对违反交通规则的人进行批评教育。孩子们积极思维, 热心参与, 在分析比较中得出结论, 实现由“理”到“行”的过渡, 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谈电教媒体在说话课教学中的作用 篇3

一、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古诗不是儿歌,不能一读即懂。在这种情况下,巧妙地利用电化教学的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及其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鲜明、生动、清晰的视觉形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师生之间的共鸣,就能变“畏学”为“乐学”了。如在教《望庐山瀑布》时,他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庐山风景图”;然后指着各个景点逐一向学生介绍庐山的秀美风光;最后,把“庐山瀑布”来个特写,声情并茂地介绍道:“同学们,庐山风光中最壮观的要数‘庐山瀑布’了。你们看,它在千丈青山的衬托下,飞流直下,溅起一阵阵水雾,多么令人神往!从古到今,我国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为它倾倒,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大诗人李白看了庐山瀑布后写下的诗歌?”至此,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已呼之欲出,在这种状态下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电教手段帮助理解字词

古诗中的一些字词都应讲古义,用今义讲是不合适的。如“儿童急走追黄蝶”中的“走”当讲“跑”,而非今之“走”;有一些字词的解释又是很特殊的,如“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当讲“因为”,而非“坐下”;更有一些词应当结合具体的语境帮助理解,如果教师生搬硬套,学生是不能牢固掌握的。如他在教白居易的《草》时,就借鉴于永正老师的教法进行——

师:“离离原上草”中“原”指的是草原,“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呢?请看——(投影出示草原图,图上的草长得非常繁茂)

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高很密。

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一棵挨着一棵,一眼望不到边。

师:说得太好了!你们看了这幅图,一定知道“离离”的意思了吧?

生:“离离”就是草长得非常茂盛。

师:说得对极了!谁能把这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生:……

一个小小的投影片,就帮助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并掌握了“离离”的意思,还适时进行了说话训练,何乐而不为呢?

三、运用电教手段指导练习朗读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虽然短小精悍,但意境深远,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回味无穷。在反复的诵读中,对诗的含义会有更深的理解和意会。而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则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带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在教完《望庐山瀑布》后,他播放了一段庐山瀑布的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让学生跟着配乐录音练读,这样读起来既感情真挚又抑扬顿挫。最后,他把孩子们的朗读录下来,放给他们听,再跟课文录音比一比、评一评,然后再读。学生对这首诗的气势和内涵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得到了更深刻的领会。

四、运用电教手段提高欣赏能力

如古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于理解、体会。而多媒体课件的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他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多媒体动画。画面上,草木葱茏,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峰峦叠嶂。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多媒体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学生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仅仅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儿便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缭绕之中。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将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美、领悟美,从而达到提高欣赏能力的目的。

总之,在古诗文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电教手段,不仅能让学生兴趣盎然,学得扎实有效,更能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安县教师进修学校)

谈电教媒体在说话课教学中的作用 篇4

邵阳县谷洲镇中学刘立平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教学改革带来了一片生机,它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显示出了独特的内在魅力,它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多媒体技术,这已经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它的运用不但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还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与保持,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课程改革的启动,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课堂教学过程是课程的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在此,本人谈一下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创新的教学氛围,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此,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可以通过多媒体对课本、图形、图像、动态和声音等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了学生的眼、耳、脑等器官,让他们兴奋起来,创造了一个使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的情境。所以,在教学

软件制作过程中我们注重利用图形、音乐和动画等多种信息来补充刺激学生的多种器官,使教学内容真实化、趣味化和多样化,有力地唤起学生的注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例如: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我设计了有关的教学课件,使用这些课件时,屏幕就出现了:美丽清晰的地平线上,太阳开始露出了可爱的笑脸。将这一美丽的景物形象地比喻为直线和圆的关系。在舒缓、优美的《日光曲》音乐的伴奏下,一首“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散文诗轻轻诵来……组合成一个巨大的、诱人的“探索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悟”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在公共点个数方面存在的本质特征,教师提示学生去发现:直线和圆有几个公共点?位置关系可分为几种类型?分类的标准是什么?能否像判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那样,通过数量关系来判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样,使学生学会运用联想、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去探索问题实质,并且这样探索的兴趣也会持续下去。

二、运用多媒体,指导学生把握探索的方法

在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庞杂的问题明晰化、静态的问题动态化,而这些目标的达成,是靠运用电教媒体来实现的。特别是CAI,可以闪烁、变色、平移、翻折、旋转和透视等,还可以设计问题模型和供学生探试的情境,这为指导学生的探索方法,开辟了崭新的天地。如我们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寓教于乐的特点,设计运用了二次函数增减性的二维动画片。

这样,就有机地把数形结合、化归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地学会研究、探索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自我探索的习惯。

三、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初中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电教媒体,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概括的过渡,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如《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一课中,先使用计算机演示长方体和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引出了新知,同时发展了学生空间观念。通过以上的观察、练习,再用计算机演示本课时的学习难点“正方形的平面展开图”。这样,利用电教媒体演示,能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结构,解决抽象性数学的知识与学生形象思维的矛盾,建立空间观念。

四、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新课标中明确规定:应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然而常规教学由于受时间、空间等限制,无法有效地创设较多的实际问题情境,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用电教媒体就能恰如其分的解决这个问题。如在学习《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上给出的探究情景,发现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神州行和全球通两种电话卡各有各的优点,但当自己要为父母选择适合的电话卡时,应该如何选择呢?这样用多媒体设置场景,帮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真切,情趣盎然。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五、运用多媒体,加强学生思维训练

“数学是人类思维体操”,学生是在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受到思维训练的。因此,现代数学教育观特别强调要重视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过程和知识发生过程的展现,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借助各种电教媒体的经验替代功能,将感觉器官、思维触角延伸到浩淼深邃的多维空间,从而达到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虚为实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拓展教育的时空领域,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展示的奇妙绚丽的声、光、形、色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特别是在引导学生用变维(改变问题的维度)、变序(改变问题的条件、结论)等方式(发散式)提出新问题,将问题链引向课外或后继课程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

发挥电教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篇5

一、仍准确表现体裁和音色

法国一位著名演员曾说:“嗓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任何图画的感染力,远远比不上舞台上正确发出的一声叹息那样动人。”由此看来,音乐教学使用电教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以唱歌为例,象《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保卫黄河》、《欢乐颂》等齐唱、轮唱、合唱歌曲,如果由教师一个人范唱、是不能表现齐唱的雄壮有力、轮唱的此起彼伏、合唱的丰厚和声效果的。从人声分类看,独唱又分为童声独唱、女声独唱和男声独唱,从基本音区看,又有女中音和女高音、男中音和男高音等音区的不同。音乐教师是女性的,唱不了男声;是男性的,又唱不了女声。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是什么?就是使用电教手段,播放教学录音带,因为只有它才能准确地表现体裁和音色,准确地表现音乐形象。

二、能深化德育和美育

音乐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如在唱歌教学中,电教媒体能够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具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对深化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种功能。

(一)教育功能。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和音乐欣赏教学,根据歌词等内容,虽然可以通过说教对学生进行性格情操的陶冶,思想感情的净化和道德行为的规范,但远不及设计绘制投影片后来演示教学内容及用录像来指导学生观看教学内容所获得的效果好。如欣赏《铁蹄下的歌女》这首歌,除制作、演示《铁蹄下的歌女》的投影片外,我还给学生放映了当今“舞台上的歌星”的录像画面。在画面的对比下,让学生感受到:同是歌女,因处在两个不同的社会,因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境况,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感染功能。它包括愉悦感染和悲凉感染等,指的是歌曲的内容通过电教媒体再现情景后,学生的情感受到激发而产生的共鸣。比如教《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首歌,在幻灯映出的“青山、白云、河水、梯田、果树、松柏、麦浪”背景下,然后播放歌曲的演唱录音,这样把学生置身于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艺术氛围里,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热爱歌中的家乡和我们自己的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美感功能。美是客观存在的。音乐除了声音的美之外,形式美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能被人的感官所接受。如洗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的第七首──《保卫黄河》,通过放映演唱录像,使学生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和听觉方面,身临其境地强烈地感受到了磅礴的气势美和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美,从心灵深处接受了美的教育,美的熏陶,进而热爱美、追求美,就会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并为这种美好的生活和未来而奋斗。

三、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浅谈电教媒体在古诗教学中的运用 篇6

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的古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积淀,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是挖之不尽的美的宝藏。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现代电教媒体帮我解决了这个难题。它的丰富的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创设古诗的意境,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弥补了传统古诗教学的枯燥和乏味,让古诗教学轻松自如。

一、解题激趣 古诗的题目简洁凝炼,概括全诗的内容,破题方能入诗境,古诗的解题一定要新颖别致,引人入胜。教古诗时,恰当运用声像媒体,从解题入手,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紧扣题眼--“望”,可借助录像创设情境,那凌空飞下、气势磅礴的瀑布,使学生顿生身临其境之感。在红日映照下,庐山上紫烟缭绕,宛若仙境;瀑布飞流直下,轰然作响。那色彩、那声响、那形态、那气势、那魄力无不撼人心魄。这样用录像生动地再现庐山飞瀑,让学生视听结合,整体感知诗境,题目不解自破,为进一步学习古诗、领会诗意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中,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把学生融入到课文的氛围中,及时引导,破题释疑。如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先播放录像,激发学生的情感,以加深对题目的理解。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人们要在这一天全家一起登高远眺。而此时作者独自漂泊他乡,身边又没有一个亲友,不能和家人团聚,悠长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只好独自一人眺望远方,那深邃的目光,流露出的是绵绵的思念,此时此刻,也许兄弟们已经登上山巅,头上都插上了茱萸,在一起尽情地谈笑,那爽朗的笑声在山谷中回荡,不知不觉,两行热泪便滚落下来。一组组动人的画面,使学生进入课文意境和气氛之中,带着感情去理解课题,加深了对“忆”字的理解。

二、品词析句

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所至,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古诗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学习成为负担。而电教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有深刻的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

如古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录像地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教师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画面上:草木葱笼,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山峦叠民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录像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享受。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索,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级绕之中。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

三、优化朗读

古典诗歌由于其艺术形成的特殊性,也就具有了语言、音乐、绘画、情感多种因素的美。在挖掘这些美的因素时,多媒体技术有着强大的、无可比拟的优势。古诗押韵合辙,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呈现出抑扬顿挫的音乐美。然而要想把古诗读出韵味来,也并非一件易事。因为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贯穿其间的往往就是“情感”这条看不见的线索。那么在帮助学生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我们就要通过朗读体会诗的节奏、诗的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时,我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诗画欣赏”。这时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我先让学生听配乐诗朗诵,伴着舒缓的弦乐,学生静静地坐在那里,眼中看到的是意境深远的写意画,耳中听到的是曲调宛转的古曲,充满激情的朗诵。此时,诗、书、画、曲多种美的因素融为一体,既使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了强大的感染与震撼,也使学生产生了一种要努力读好古诗的强烈愿望。学生有了读好古诗的强烈愿望,学生们在练习时都特别认真。一个同学读完了,其他同学真诚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主动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用朗读表达给大家听。学生们积极地、主动地揣摩着、品味着诗句。这时,我悄悄地点击电脑,教室中再次响起舒缓的古曲。惊奇的是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用情地朗诵起来。朗朗的书声,悠扬的乐声交融在一起,是那样的和谐、那样的动听。每位同学都在朗诵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美,朗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动画演示

中国古诗文字精练,意境深远,具有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的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很难从精练的词句中领略诗情画意。一个动画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于一身,易于表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如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中,全诗紧扣一个“愁”字来展开描写,学生对诗境的体会,对情感的体验只从文字中很难获得。此时,出示动画:一轮上弦月向东边滑落,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江边的枫树红叶刷刷飘落,江面上闪动着点点渔火,诗人静卧船中,辗转难眠,“夜半钟声”不时传来,不但衬托出夜的静谧,而且揭示的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怎一个“愁”字了得。学生在观看这个动画时,自然感受到这诗中意境凄凉而悠长,体会诗人的愁绪难耐。

五、扩充知识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在古诗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信息容量大的优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它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学生可以在课件提供的信息之中浏览,也可以在网络上探寻并获取更多的信息。其中有广泛的学习内容和多样的呈现方式,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自主地采撷信息,表达自己的见地。由于信息源头和渠道拓宽了,因而学生获取的信息也更丰富了。教育者为教好每一首古诗,可以把大量相关资料输入多媒体电脑里,这些资料可以涵盖诗人生平、时代背景、古人和今人的点评、诗歌涉及的人事物、出典和诗体介绍等。师生只要点点按按鼠标,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信息的超文本可跳转的组织方式,就可让所需要的材料跳出来,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迅速查找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学生利用课件提供的多种认识途径,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学习方法:了解作者简介、时代背景,再弄清诗体、诗意;熟读全诗,领会意境;揣摩诗人所运用的借物咏怀、直率表白、寄寓、隐喻、讽刺、颂扬、说理、借喻等多种技巧,欣赏诗人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流派和婉约、豪放的风格。这样,领悟能力较强的学生能有时间学习诗人的代表作和其他资料;其他学生,也可以在课件和网络中驰骋,争取师生的指导、帮助,理解和掌握古诗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在数码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势头迅猛无比的今天,教师如果能多多利用多媒体教学,将会为教学工作拓展出一个巨大的空间,语文当中的古诗教学也会更加生动,更加精彩。

谈电教媒体在说话课教学中的作用 篇7

一、电教媒体教学能怡情悦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思想政治课有其自身的特点,体现在它的逻辑性和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如按传统的填充式教学,教师讲解枯涩,学生理解吃力,效果较差,不感兴趣。电教媒体技术集图像、文字、声音、录像于一体,全面刺激人体器官,能使学生从多角度轻松舒畅地接收信息,并使其记忆长久,为全面理解课本知识铺平了道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采用了以下办法。

1. 经常动眼,勤于观察。

观察是发展创造能力的基础,只有通过观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才能进行思维加工,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政治课的概念、原理,看起来很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其实他们都是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客观事物中概括出来的。什么是物质?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生不好懂。但是,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带学生到市场去调查,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了解自然,接触社会,与万物为友,向社会学习,扩大视野,增长才干,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学生也就不难理解了。

2. 开动脑筋,勤于思考。

动脑是发明创造的关键,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变无疑为有疑,变有疑为无疑。提问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还要多角度、多变化,如问学生什么是物质,不一定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换一个提法:“物质就是桌子,树木就是物质,这种说法对不对?”就比较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思考。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胡思乱想”,尽量去想最佳的方法,去找最优化的答案。

二、电教媒体教学能节时省力,增大课堂容量,还可以进行网络教学。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方式,一节课教师要在黑板上密密麻麻地书写定义、原理、主要知识、关键用词等,还要加上板书,往往繁琐、费力、耗时。而使用电教媒体手段,教师只需课前把准备在黑板上书写的内容分别绘制成图片、录像带、光盘,借助网络教学,课堂上按照教学程序,得心应手地把影像呈现在视屏上,既清晰又规范,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既节省了板书的时间,又降低了劳动强度,还加大了课堂传递信息的容量,从而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轻松地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同时,图片制作一次,只要注意保存,还可反复使用。

三、电教媒体教学能做到动静结合,创设教学环境,优化教学结构。

政治教材的文字、材料、插图等静止单调,学生理解吃力,不感兴趣。如果把这些创造性地制成投影、录像带、光盘,由静态变成动态,将死图变成活图,动静结合,声像合一,就不但创设了教学环境,为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拓宽了思路,强化了理解,而且能使学生从声色俱佳、形象逼真的动画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有效地调节教学结构。

四、电教媒体教学能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当一个人需要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时候,他就把自己的思维发动起来了。思维因问题而发动,因问题而深入,并以问题的最终解决为目的。电教媒体图文并茂,逼真的画面包含着深刻的原理,隐藏着高深的问题,教师应诱发学生通过直观图像思考问题,以达到启迪思维,培养创造力的目的。

1. 遇事多问,勤于提问。

问题是培养创造能力的起点。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曾深有体会地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异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有的教师提出:“学生提不出问题怎么办?”是的,能提出问题很不容易,这是因为书本上讲的东西,都有一定的“道理”,人们不容易跳出这个旧框框。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问题。比如,讲到某个概念或原理,就可以这样提问学生:这个原理为什么是正确的?有哪些原理和事实作为依据?又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呢?你能举出相反的例子来推翻书本上的原理吗?告诉学生学习最好是学会发现,要用凝视的眼光去审视一切,思考一切,研讨一切。

2. 积极动手,敢于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而实践也是培养和发展创造能力的先决条件。古今中外,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努力实践的结果。创造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通过实践发展起来的。1590年伽利略在意大利名城佛罗伦萨的比萨斜塔,亲自动手做了著名的落体实验,证明了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轻重不同的物体同时落地,推翻了古希腊伟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长期统治人们思想的谬论:即重的物体一定比轻的物体落下得快,这是绝对可靠的理论。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在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坚持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实践,让学生动脑、动手,手脑结合,课内课外结合,重视调查研究,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增长才干。给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走自己的路。

五、电教媒体能培训教师,提高师资素质。

以电教媒体为教学手段,教师是关键,而培养教师具有正确地使用电教媒体的能力则是关键之关键。许多学校开办了电脑扫盲培训班,使教师了解计算机基本操作程序,掌握运用计算机软件的一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课件制作培训,努力使他们成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行家高手。学校通过举办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观摩课、优质课,举行自制课件竞赛,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增长了才干,提高了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和素质。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教师是培养健全发展的创造性人才的灵魂的工程师,要学生做到自己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教师应该首先培养自己的创造意识,严格要求自己,对教学情景的布置、教材的选择、内容的充实、教法的采用、知识的更新等都应经常进行思考。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篇8

一、电教媒体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学生学习,喜欢从对具体事物的接触中获得愉快的体验,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通过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产生愉悦的视听效应,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二、电教媒体能拓展学生语文的视野

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提供更多资料,也就很难有效做到开拓学生视野。而电教媒体便可以化解这一劣势,可以展现大量的视听资料和文字图片资料,尤其是农村学校,没有电化教育只让学生自己凭空想象远离自己生活的东西是不可能的,只有和电化教育相结合,有画面有声音等才可以让小学生轻松理解它,才可以让学生更加广阔的接触到外界,从而极大地开拓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和眼界。教学《桂林山水甲天下》、《九寨沟》时,当课文中所描绘的美景通过多媒体课件一一呈现学生的眼前,他们不禁发出啧啧的赞叹,祖国的锦绣山川尽收眼底,深藏于心,焉不知他们没埋下一颗努力学习,将来到外面闯一番天地的理想种子?教学《长征》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万水千山只等闲”、“云崖暖”、“铁索寒”,教师播放五岭山、乌蒙山、岷山的图片,播放红军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的影片,当那些高大险峻的山脉、汹涌湍急的大河、寒光闪闪的铁链出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无不被红军英勇乐观的革命精神所感动,也更好地理解了诗中词语的意思。

三、电教媒体能培养学生的识记字词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手段,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它省时、高效、优质,且给人以美感,深得师生的喜爱。如:教学《识字四》(通过朗读课文认识“蜻、蜓、蝌、蚪”等11个生字),教师用课件逐一出示“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6种动物图片,让学生看图说名称,找动物图片贴在相应词语下面,用笔在动物名称下面做记号,送动物回家等环节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与该认的字多次见面,成功体现了“一回生,二回熟,多次见面就成了好朋友。”的识字教学理念。在学习生字情、清、请、晴和青等,通过电教媒体,让学生看到它们之间的相同和不同,区分辨认它们,从而学习掌握。写字时,用多媒体展现汉字的结构比例,用多媒体示范汉字每一笔的写法,用多媒体展示写得好的学生的字,让学生互动欣赏评价,使本来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变得趣味盎然。它因省时、高效、优质,且给人以美感,深得师生的喜爱。

四、电教媒体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和不被世俗所扰的宁静的内心世界,因此,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心灵的提升。电化教学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时,教师伴随着《神秘园》的乐曲,出示小女孩五次划着火柴后产生的幻想,出示凡卡写给爷爷的破碎的信,他的三声叹息、两段回忆,在音乐的衬托下,学生自然而然的将情感寄托在了语言的朗读上,充分调动了学生情感的基础,在这种气氛的渲染下,好多学生的眼眶红润了,并开始有小小的啜泣声,看着孩子们真诚的眼神,哽咽的话语,我的眼泪也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情感慢慢平静下来后,进入了课文的拓展部份:作为读者,你肯定有许多话想说,你想对谁说什么,请写下来。在忧伤的乐曲声中,孩子们默默地写着,默默地抒发着他们的情感。孩子们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升华,作为教师,我深深感受到了孩子纯净、善良的心。教学《借生日》这篇课文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现云云把生日借给妈妈的情形,展现父母为孩子操劳的镜头,然后让学生进行口头描述:“此时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大家羞愧地低下了头,有的说:“爸爸妈妈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可是我们连爸爸妈妈的生日在哪一天都不知道,我们太不应该了。“有的学生说:爸爸妈妈每天那么忙碌,可到我们生日的那一天,无论多忙都会给我们惊喜的,可是我们不仅没给过他们惊喜,甚至连他们的生日都记不住。”……此时,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还体会到父母对自己深深的爱,相信这些孩子们一定会更加理解父母,更加爱父母。

谈电教媒体在说话课教学中的作用 篇9

电教技术在学校课堂教学中令人耳目一新,教师看到了它切实的教育意义和作用。体育教学也应该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适应现当代中学生的需求。鉴于此,把电教技术引入体育课堂,实践证明,它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一、电教技术的运用可以很好地辅助教学,使体育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体育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新的运动技能。在体育课堂合理使用电教技术能让学生更快的掌握这种运动技能,甚至能创造新的运动技能。常规课中,学生掌握新的运动技能,教师必须通过语言讲解、示范动作,让学生来感知技术要领。由于每个体育教师的技术水平和示范能力的有限性,以及体育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很难把高难度要示范的动作做规范。在这种情况下,利用电教媒体,教学新技能更直观、更便捷。

例如:蹲踞式跳远动作的教学中,就先使用电教技术放慢跳远过程,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蹲踞式跳远各个动作环节的要领,加快了学生们对蹲踞式跳远动作的认知与掌握。在体育教学中广泛的运用电教技术进行动作示范教学,能使学生们获得更多生动的表象,从而形成对这种技能全面而深刻地了解。这样也就减少了教师的教学困难,也解决了用语言和示范难以表达的问题,使体育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二、使用电教技术,可以优化体育教学,把内堂课的理论知识和外堂课的技术动作有机结合起来

体育课是一种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如韵律操、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操各种运动等,在教学中都需要教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而同学们对体育项目喜欢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喜欢篮球,有的喜欢排球,有的喜欢踢足球,有的喜欢乒乓球,有的喜欢跑步……尽管体育老师并不是对各种技术都能胜任,对于自己的.弱项,就很难做到准确示范。

为了不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这时候,用电教手段把所要教授的理论与实践有机连接起来,通过慢镜头和定格的技术反复放映给同学们观看,这样就能使学生们很直观地观察到所要学习的技术要领,而且能加深该项技能的记忆,并很好的掌握。

三、利用电教技术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更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在课堂上,有机地贯穿多媒体音乐,既提高了学生的兴奋度,又使学生身体的各个关节得到了运动。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配置不同的音乐,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结束时用轻柔的音乐作为放松运动的主旋律,让学生的疲劳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消除,使学生在体育课上不但学到运动技能,同时又得到一种快乐的体验。这样以来,学生有谁不喜欢上体育课呢?

在篮球教学中利用电教技术,把NBA比赛的精彩瞬间放映给同学们观看后,再教篮球技术,果然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上同学们都十分专注地去练习篮球的基本功,积极地配合,反复实践,整整一节课都学习得很起劲。这使笔者找到了让学生喜欢体育课的方法。每到有新的技术动作要传授时,笔者先在电脑中找到学生们喜欢的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运动项目或世界上优秀的运动员比赛录像制成课件,开阔学生们的眼界,吸引他们的兴趣,然后再给他们讲解所学的知识,学生们就能很快地掌握所学的技能。

四、用电教技术教学使体育课堂融入德育教育,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任何教育,归根到底都是人的教育。因此,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很好的浸润。在内堂课上,讲解卫生保健和运动保健知识时,使用电教技术让学生生动形象地了解体育运动中错误的动作和习惯带来的危害;把奥运会中国冠军录像放映给同学们观看,让学生们体会当五星红旗在国际赛场上升起的心情和民族荣誉感;还给同学们观看体育比赛中那些因不道德而令人发指的镜头。通过电教技术把体育赛场上下发生的故事展现给学生们,点燃了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

电教媒体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篇10

祁县城赵一学区韩家庄小学

电教媒体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而传统教学中却是大部分时间由于教师讲,学生实际用的主要是听觉,教学效率怎么能提高呢?电教媒体信息量大,集声音、文字、图象于一体,所以运用电教手段,能把视、听结合起来,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因而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因此,《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积极发展学校电化教学,推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那么,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把握电教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以达到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手段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目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素质呢?

下面我浅谈几点拙见:

一、揭题质题后及时使用,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具体的表象。

教师在揭题质题后,学生处于渴望尽快了解课文所描述的景物的心理状态。此时适时映出课文描述的画面,可以使学生正确感知文章所描述的内容,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通过看幻灯、电视录像等画面,加以获得深刻而形象的印象,为理解文章的词句提供了鲜明的形象。如教《桂林山水》这一课,当板书课题,质题后,学生处于渴望了解桂林山水具体情景的心理状态,此时放映“桂林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特写镜头,可使学生进入水静、清、绿,山奇、秀、险的意境中,激发起他们对桂林山水之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为学生学习文中的词句打下了伏笔,提供了鲜明生动的形象。

再如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学生理解不了人们崇敬爱戴、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于是,我在引导学生解释课题之后,便打开录音机,让学生倾听播音员在深沉的哀乐声中朗读课文的录音。在朗读“等灵车”时,我映出“等灵车” 的幻灯片,让学生边听边看人民等灵车时的情景,让学生感受人们焦急而又耐心的心情;当朗读到“望灵车” 一段时,我又打出了预先自已设计的抽拉式幻灯片,显示灵车的情形和灵车缓缓前进的情景,让学生感受那庄严肃穆的气 氛,初步体会人们眼睁睁望着灵车悲痛欲绝的心情,为学生情感的升华作了聚积。当朗读到“送灵车” 时,又采用活动拉片演示人们追灵车时的情景使课文声、情、图俱茂,相互融合,相互映衬,这样学生仿佛感受到人们失去总理而撕心裂肺的心情,由于哀乐的渲染,加上幻灯的有机结合,学生的心随着播音员的话语而产生情感的变化,对周总理肃然起敬。课文的范读录音播放完毕之后,我没有立即讲授课文,而是又播放了《总理爱人民》这个录像片断,此时学生的情感再一次激发了,再一次产生了共鸣,得到了升华——啊,周总理,你爱人民,人民更爱您!至此,我即兴讲述课文,学生对总理敬仰、爱戴和怀念之情油然而生。通过这样的电化教育,不仅使学生的心灵与作者得到了沟通,缩短了学生与课文的心理距离,便于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时产生丰富的联想,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二、解决课文重点和难点,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时使用,利于深入理解课文。

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开国大典》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可此场景距今已近六十年了,对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而遥远的,其语言文字又十分抽象肃穆,学生很难体会到开国大典那庄严隆重,激动人心的场面。故此一开课我们便以录像为载体,重现当年开国大典的盛况,把学生带入当年的特定时代,突破了时空,化远为近,使学生情、文本情、作者情产生共鸣,为学习课文作好了情感铺垫。又如《画杨桃》一文中“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的样子也各不相同”这话比较抽象,是课文的教学难点,如果应用电教媒体的动画功能对杨桃的各个不同角度进行翻转、定格,让学生设身处地从不同角度反复观察,这样,改变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静止平面的教学方式,使平常的教学跳出时空的界限,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从而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兴趣盎然,同时,课文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三、介绍地理位置时巧用,利于学生体验课文的意境。语文教材所涉及的地理位置较广,而小学生在地理知识方面认识 较少,知识面窄、不易理解。电教媒体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小学生难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具体、形象地显现出来。因此,在介绍地理位置时,运用电教媒体,适时投影,可使学生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黄鹤楼”、“扬州”各在什么地方?与诗人有什么关系?再如《泊船瓜洲》中“京口”、“钟山”、“瓜洲” 各在什么地方?与诗人有什么关系?这些假如弄不清楚,就会影响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因此,在学这两首古诗之前,我先画了一条由西向东流的长江,再画出有关地理位置,用投影的方法放映地理位置图,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地理位置,便于体会诗人用词的准确性,如“西辞”。还便于学生理解诗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心境和“孤帆远影碧空尽”所表达的诗人对老朋友依铱惜别的情意。通过运用幻灯手段,学生很清楚地了解了诗歌中的地理位置及其关系,便于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四、欣赏课文时配合使用,利于激发学生爱美的情感。

在欣赏课文时,配合电教手段,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 容,深入领会课文的意境。如《燕子》一文,借燕子赞美春天的美丽。教学时,可配以幻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文中的优美语句。如燕子的外形特点作一番描述之后,教师可以边映出幻灯图象,边朗诵:“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黄色的嫩叶的柳丝。”将课文插图绘制成“早春”的底片,覆盖上“细雨”片子映出,当读到“青的草„„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时,可以翻去细雨复片,换上桃花盛开,百花争艳,柳树抽出枝条的覆盖片。当读到“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时,可以将画有小燕子的幻灯片在画面上来回作飞翔的演示,然后请学生默读思考这一自然段,说说最欣赏这段中的哪几句?为什么?在理解的基础上,模仿录音,练习表情朗读。再如教完《桂林山水》后,可以放映教学电影《桂林山水》,这样可以给学生直观的整本的感受,在电影优美的音乐和动人的解说伴同下,学生们好似荡舟漓江上,“人在画中游”,同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产生美的情感。

五、指导复述或背诵时使用,以利于提高效率,提高口头表达 能力。

文中的内容可以在图上形象直观地显现。而图上的内容,在文又能找到与之相吻合的具体表述的语言文字。因此在指导学生复述课文或背诵课文时,教师恰当地放映画面,可以让学生依据画面内容,进行记忆或复现,起到引路的作用。指导学生背诵《火烧云》时,依次出现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几种幻灯片和形状变化的幻灯,有利于学生记忆,而且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通过视觉和听觉相结合而获得的信息,其遗忘率最低,且便于旧知复现。再如改写《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为记叙文时,就要让学生复述故事的情节,这时我再次投映画面,让学生细致观察画面。通过观察,把老太婆凶恶、贪婪、蛮不讲理的神情、动作鲜明地表达出来,为改写打下了基础。还如《飞夺泸定桥》中“夺桥”是重点,教完后,可再次利用映片,让学生根据情节发展,抓住指导员们神态、动作、语言和主要词语,看图练习复述夺桥的经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

谈电教媒体在说话课教学中的作用 篇11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方法,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特别喜好听故事,看动画片,并参与其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如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的音乐背景,妙趣的益智游戏等,把学生带进了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究,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用好多媒体课件,让拼音教学更具直观性;让识字教学更富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低年级拼音 识字 多媒体教学 直观性 趣味性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汉字,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1]”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交给学生多样的识字方法,带给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单凭教师的讲述或学生的想像,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印象。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电教手段,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和具体。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动听的声音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还能很快领悟字词的意思。

“拼音、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两大难关,运用多媒体教学对声音、文字、图象、动画的处理应用,能调动起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功能,使其同时发挥作用,让学生接受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文字、图形、视频和音频等媒体信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多媒体技术教学,让拼音学习更有直观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使学校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出现,为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2]

感知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开端,没有正确的感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就会成为“镜中之物,水中之花”。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极其丰富,涉及的内容之广,上至天文地理,光至古今中外,无所不容。而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积累,认知水平均不高。这就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心理學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它们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对学习的知识越容易理解和巩固。

小学低年级儿童,特别是一年级新生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的过渡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理解能力差,记忆全靠死记硬背,他们擅长于形象记忆、借助具体的材料、或图像、视频记忆。另外,一年级新生的记忆效果与他们的情绪有着极大的关系,即在高兴时记忆效果好,反之较差。拼音是一年级新生认知、学习的第一道难关,在拼音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直观性,借助形象直观富有情趣的多媒体的动画来进行直观演示,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正确感知,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度过小学学习的第一道难关——汉语拼音。

二、电教识字有利于课程标准,顺利完成教学计划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1]”它说明教师已经从过去的课堂主导者变为引导者,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但是,低年级儿童的语文学习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他们的注意力具有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这就使得苦口婆心的说教、枯燥乏味地训练效果不佳。现代科技的结晶——多媒体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在我平时的语文识字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因为随意性和不稳定性,造成他们对很多汉字区分不清或直指不清的情况。毕竟常用字有3500之多,音同形异、形近意远、音形难辨的汉字也很多,小学生认识事物往往只注意大概轮廓,而分不清细微处。诸如“己”和“已”,“元”和“云”等一类汉字。在上课时,我运用投影来更换偏旁,把容易写错的字建“易写错字库”帮助学生区别辨析,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增强,效果颇佳。

识字写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而且识字量较大,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采用形式多样的识字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掌握多样的识字方法,促进学生识记效果的提高。总之,我们只有因地制宜、灵活多变的选择恰当的识字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加热爱语言文字,真正享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快乐。 实践证明,采用直观电化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且适用有效的识字教学情境,识字教学就会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就会乐于学习,从而在兴趣盎然的识字过程中开发智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138、139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第一版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

[3]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55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11月第一版 )。

例谈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12

一、疑难时,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配合教师透彻的讲解和说明。比如,在教杜甫的《春望》这首诗时,因这首诗的语言文字带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学生一下子很难理解,而本课重点又恰恰是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教学时,笔者首先投影出示诗人站在残破的长安城头极目眺望的图,并用精练的语言交代这首诗的历史背景,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理下的媒体形象进入了学生想象的空间。接着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笔者用投影出示这首诗的重点词的意思,加以讲解。然后鼓励学生看着投影幕上重点词的意思,由词连句,试着解释诗句的意思。最后,老师再补充总结,让学生对整首诗的意思有个清楚、完整的印象。在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的同时,对于本课的难点,笔者选用投影片来创设情境。用图像把语言文字中描写的情境再现出来,使诗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笔者绘制了两张投影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城春草木深”图描绘出长安城被叛军占领后,到处长着茂密的草木,一片荒凉。处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会通过形象的感知,激发丰富的想象,与诗人产生共鸣,进而深刻理解诗人当时的心境,并且和诗人一起为国家的破碎不堪感到悲痛,为国家命运担心。接着,笔者出示拿着家书的白发诗人的投影片,再投放花溅泪、鸟惊心的投影图片。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思考老师的问题,并感受到:诗人因战乱、怨恨和家人别离,睹物伤情,仿佛看到一位白发稀疏的诗人站在残破的长安城头,心里忧虑着国事、家事,忧心忡忡。学生们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听着老师有感情地讲述,体会诗人深沉的爱国之情,很容易答出老师提的问题。最后,通过看投影图片复述诗句的意思,来巩固所学内容,加深记忆。

二、渴求时,利用电教媒体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

录像色彩鲜艳、声音优美,有动感,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讲《观潮》这课时,因大部分学生连大海都没见过,他们掌握的天文地理知识又很有限。如果只是靠老师单纯地讲解,学生不容易理解大潮形成的原因,也很难想象大潮来时气势磅礴的景象。这时,笔者播放录像并要求学生一边看一边想:大潮是怎样形成的?大潮来时,由远到近是怎样的景象?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使学生在图像、声音的感性刺激下,内心的情绪进入特定的环境气氛中。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大潮的成因,也深刻感受到大潮来时的壮美。学生们一个个如临其境,不由自主地赞叹道:“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啊!”

因此,在学生求知欲望达到高潮时,通过观看突出重点的录像能使学生在注意观察的过程中,思考问题并得出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三、升华时,利用电教媒体训练朗读能力,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得以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课文范读录音教学,也能提高教学效果。上课时,可首先让学生听一遍声情并茂的朗读,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就为这一堂课的教学打好了基础。尤其是当讲一篇课文时,可以借助范读录音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课文的内涵。如在讲《刘胡兰》一课时,笔者根据不同特征的人物对话,让学生反复听录音,逐段模仿,然后分角色朗读,体会自己朗读与标准语调间的差别,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教师放着课文录音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到:敌人收买刘胡兰的语句要读得轻而慢,敌人威胁刘胡兰的语句要读得重而快,读出那种凶恶的语气来。学生在听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不仅学会了有重点地围绕英雄人物的英雄行为来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而且朗读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同时体会到敌人的残暴、刘胡兰的英勇,培养了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树立起学生学英雄的理想,使自己的思想认识得到升华。

四、识字时,利用电教媒体制作二维动画,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我国的汉字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生动形象的造形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想把所学的字的音、形、义区别开并且记下来,就有一定的困难。利用计算机上装有的二维动画软件制作成生动形象的活动画面,就能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识字。如教“坐”字时,笔者课前先用多媒体计算机设计制作成动画课件,当讲到这个字时,先在银幕上拉出长着一小簇麦子的土堆。再用鼠标移出两个戴草帽、盘着腿相对而坐的两个人,旁边放着镰刀,好像坐在田里休息,当画面上两个人移到土堆上麦子两边时,就又拼成了一个画面。接着问学生:“图上画的是什么?”引出“坐”字,银幕上画旁边也跟着移上“坐”字。问学生“坐”字有哪些部件?学生看着画面很自然地答出:“两个‘人’字下有一个‘土’字。”随后把“坐”字的笔顺一笔一笔显示在银幕上。这样通过拼、移、拉在银幕上展示出字的部件、结构、写法,引起学生注意,达到记忆深刻、正确书写的目的。

上一篇:小区规划任务书下一篇:圣地亚哥海洋公园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