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媒体论文(共11篇)
电教媒体论文 篇1
[电教论文]电教媒体在作文起步教学中的作用
一年级是小学生作文起步阶段,也是儿童智力发展、语言发展最佳期。因此,抓好作文起步教学非常重要 。而运用电教媒体教学,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和听说读 写能力的有效手段。
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观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运用电教媒体指导学生观察,能激发学生观察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的观察往往处于无意观察和笼统观察阶 段。而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直观现象,表现力和可控性强。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优美的音响极易吸引 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是指导学生有意观察事物抓住特点,进行说写训练的最佳手段。如 说话训练“你最喜欢的动物”选用了学生最喜欢的动物小白兔,巧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来指导说话,教学时播 放配有轻音乐的表现小白兔在草地上蹦蹦跳跳内容的录像,并在放录像前先提出观察说话的.要求。悦耳的音乐 ,诱人的画面,使学生个个兴趣盎然。有的情不自禁地赞美着:“小白兔多美呀!”教者按先整体后部分、从 头到尾的顺序指导学生观察。放录像采用特写定格的方法,依次显示小白兔的各部分,让学生边观察边说话, 使学生变无意观察为有意观察,做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指导学生连起来说几句话,则采用放慢镜头的方 法。课堂上学生跃跃欲试,一只只小手举得高高的。有的学生说道:“我最喜欢小白兔,它长着一身洁白的毛 ,漂亮极了。头上竖着一对长长的耳朵,一双又圆又红的眼睛象宝石一样,长着一张三瓣嘴,吃东西时一动一 动的,多有意思呀!”还有学生说道:“小白兔的尾巴短短的,象个棉球,它前腿短,后腿长,走起路来一蹦 一跳的真可爱!”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能说出一段通顺而连贯的话,说明教学是成功的。这成功来自于巧用 电教媒体和教者的巧妙指导,从而激起学生的观察兴趣,获得有目地进行观察的效果。
观察有序是观察最基本的品质。只有观察有顺序,作文时才能言之有序。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看图说话 是培养观察能力的重要手段。用投影片指导学生看图,便于调控学生的视力焦点,是简便易行的方法。指导学 生看图,我归纳了一下口诀:全面看图,看懂主要内容;分部看图,看懂具体内容;最后连贯看各部分内容。 这顺序就是“整体――部分――整体”顺序,按照这个顺序指导看图,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小白兔 运南瓜》,上课时首先打出三幅投影片,让学生联系起来整体观察。如果不联系观察,不看第一、三两幅图, 怎能看懂第二幅中小白兔受到启发才想出办法的内容呢?这样有条理地去观察全图主要内容就看懂了。再按顺 序分别打出三幅图,根据主要内容,逐图仔细观察,指导学生看懂每幅图的画面,想象具体内容。最后整体观 察三幅图,疏通思路,把握中心,抓住重点,为说话写话作准备。
再如看图说话《公园的花不能摘》是一个单幅图,为了培养学生按顺序观察的观察能力,我制作了复合投 影片。教学时,首先用投影仪打出完整的画面,从整体入手使学生看懂图;然后分部看,去掉上边的人物画面 ,观察画面的背景,使学生弄清图上的通过景物反映的时间、地点、主题背景;再覆盖上人物画面,仔细观察 人物的动作表情,想象人物是怎样想的,怎样说的,怎样做的;最后连起来总结图意。观察有序了,说话也就 有条理了。
观察的另一个重要品质就是抓住事物特点仔细观察。事物有它的共性,也有它的个性,而个性是区别其它 事物的特征。观察时,只有抓住事物的特点,边看边想,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才能深刻地了解事物,认识事 物,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把
[1][2][3][4]
电教媒体论文 篇2
一、利用电教媒体, 直观形象, 能够帮助学生理解
小学课文中, 许多文章文笔清新、意境优美, 有的是叙事抒情, 有的是喻理抒情。教学这类课文, 教师可借助电教手段, 利用直观的画面创设出课文情境, 激起学生乐学的情趣, 使他们带着愉悦的情感步入课文的意境。如《乡村的傍晚》一文, 作者描绘的是乡村傍晚的美景, 情景交融, 恰似一幅生动多彩的画面。我根据乡村傍晚时间的推移, 设计了三张投影片, 加之配乐朗读, 这时在学生面前分别看到的是:夕阳染红了半边天、夕阳还探着半个脸、最后一缕晚霞已隐去这三个不同时间的景物。学生在耳边听到的是洗衣姑娘爽朗的笑声、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嬉戏声、大人们的呼唤声、牧童的柳笛声以及牛儿的哞哞声……声像同步, 情景交融, 展现给学生的是具有乡土气息的美, 使他们赏心悦目。此时学生会在教师的激励下满怀情趣, 投入到乡村新天地的学习体验中, 也就很容易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
借助电教媒体教学, 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化抽象为具体, 调动学生的感官功能, 为突破课文的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氛围。如《江上渔者》这首诗, 它描写了捕鱼的小船在大风浪中惊险的场面。文中的插图是平静的画面, 由于实践经验不足, 学生又极难体会到小船处于风浪中的场景。为了优化教学效果, 我采用电教手段, 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向学生演示了小船在风平浪静和风浪扑击中的不同情景。通过直观比较, 学生体会到了两种不同的情景, 并能体会到捕鱼者的艰辛与危险, 从而对诗歌表现的主题理解得很透彻。
二、利用电教媒体, 变静为动, 能够帮助学生记忆
在语文教学中, 常常需要抓住重点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读、划、思、议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如《草船借箭》中的“神机妙算”一词是课文最后在周瑜自叹不如的感慨之言中出现的, 这也是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高度概括, 光理解“神机妙算”一词, 学生很难体会人物的性格和悟出人物之间的关系, 这就必须放在借箭过程中去理解。故此应围绕“神机妙算”启发思考:在借箭过程中, 哪些地方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 重点学习借箭的经过, 同时配合使用动画演示课件。讲“去借箭时”, 播放动画, 出现一支船队连接向北岸开去, “受箭时”再通过动画呈现船队头西尾东一面受箭的情景, 最后诸葛亮下令调转船头时出现的是船队头东尾西另一面受箭的情景。
投影的演示, 使学生看清了借箭的全过程, 再加上教师绘声绘色地引读, 学生各抒己见地议论, 课堂教学异彩纷呈, 井然有序。学生认识到,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就在于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巧谋划, 进而体会到诸葛亮能克敌制胜的关键在于他运筹帷幄文治武功的经天纬地之才及其胸怀天下、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气魄。
三、利用电教媒体, 生动有趣, 能够引起学生注意
电教媒体, 它具有趣味性的特点, 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使单调乏味的教学变得趣味盎然, 使无声化为有声有色、有静有动, 把学生带入课文描绘的情境之中。在设计《荷花》一课的导语时, 为了一开始就吸引学生, 我先投影一幅荷花图———鲜艳的色彩、各式的花姿, 学生仿佛闻到了花香;接着, 我又播放课文的范读, 并配上美妙的乐曲, 陶冶学生的情操, 让他们心境舒畅地融入此情此景之中来欣赏语言文字的美。在分析第二自然段时, 我又借助投影展示不同姿态的荷花图, 并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 对自己喜爱的一种姿态的荷花用自己的语言说一段连贯、通顺的话。学生通过看、听、说、评, 对各种花姿印象极深。学生兴致浓厚, 课堂效率也相应提高了。
警惕滥用电教媒体 篇3
首先,从数学教学内容看,许多知识不宜使用电教媒体教学,它们很抽象,学生只有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深刻领悟。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学生拿出纸片动手折一折、剪一剪以及比一比,很自然地悟出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又如教学“什么是周长”时,学生通过动手对数学书封面进行摸一摸、量一量以及算一算,很快地领会了周长的含义。我们能说这样的动手操作,比用电教媒体教学的效果差吗?
其次,从教学手段看,片面追求电教媒体教学有碍发挥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不可否认。电教媒体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种种方便和实效,但教师要因课而宜,毕竟屏幕不能代替板书,课件演示不能代替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有些重计算、重体验的知识,依赖直观演示,凭借实物教具等传统教学手段就能实现教学目的。如:教学“位置与方向”时,有位教师把学生带到野外,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中的位置与方向,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又如:教学“感知一秒钟”的短暂时,有住教师让学生拍一拍手、跺一跺脚、眨一眨眼等,这样学生就会对秒的认识更深刻,我们能说这样的教学手段比用电教媒体教学的效果低吗?
最后,从教学对象看,滥用电教媒体教学,不利于知识的建构,尤其是计算类教学显得更加突出。大家都知道教学是需要学生的各种感官去参与的,电教媒体在演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调动的只是学生的视觉感官,不能让学生安下心来做学问。如:教学“16-9”时,教师用电教媒体演示了蟠桃树上有16个桃子。孙悟空一口一口地偷吃9个桃子的情景,学生看完后,马上就说树上还剩下7个桃子,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但教师再出一道“13-4”要求学生计算时,大部分学生目瞪口呆,试问这样的电教媒体教学对课堂教学有何作用?
运用电教媒体 优化古诗教学 篇4
优化古诗教学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教学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显示出独有的内在魅力。它以集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的强大优势,赢得广大教师的喜爱。为我们进行古诗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教育手段。如果在古诗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手段,则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运用电教手段,激起学习兴趣。
多媒体的利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进行古诗教学时,如果巧妙地运用电教手段,通过图、文、声等多种功能,给学生以适当的感官刺激,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古诗虽字数不多,却不等同与儿歌,学生不能一读即懂。因此有的学生对古诗望而生畏,觉得枯燥,还没学首先就有了畏惧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巧妙地运用电教手段,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变畏学为乐学了。
如我在教《望庐山瀑布》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庐山风景图”;然后指着各个景点逐一向学生介绍庐山的秀美风光;最后,播放瀑布奔流的视频,把“庐山瀑布”来个特写,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道:“同学们,庐山风光中最壮观的要数‘庐山瀑布’了。你们看,它在千丈青山的衬托下,飞流直下,溅起一阵阵水雾,多么令人神往!从古到今,我国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为它倾倒,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大诗人李白看了庐山瀑布后写下的诗歌?”到此,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已呼之欲出,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
二、运用电教手段,帮助理解字词。
古诗中的一些字词都应讲古义、用今义讲是不合适的。古诗中的一些字词都应讲古义、用今义讲是不合适的。如“儿童急走追黄蝶”的“走”当讲“跑”,而非今之“走”;有一些字词的解释又是很特殊的,如“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当讲“因为”,而非“坐下”;更有一些调应当结合具体的语境帮助学生理解,否则,教师机械传授,学生生般硬套,是不能真正、牢固掌握的。
三、运用电教手段,指导练习朗读。
古诗虽然短小精悍,但意境深远,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回味无穷。再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对诗的含义会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意会。而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则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在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而我在教完《早发白帝城》后,播放了一段长江三峡的秀丽风光片,让学生亲眼目睹了长江三峡两岸的美景,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再让学生听配乐的课文录音,跟着录音练读。这样,学生读起来既感情真挚,又抑扬顿挫。
四、运用电教手段,进行说话训练。
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炼,其中省略的成分也是相当多的。老师要在学习古诗时能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把诗的言外之意叙述出来,则不仅能加深对诗的理解,对学生说话也是一个极好的训练。运用电教手段体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就为学生进行说话练习提供了依据。
电教媒体与数学导入新课 篇5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 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中,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 ,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
一、以旧联新,搭桥铺路
如采用这种“温故而知新”方法,在投影片的设计上要找准旧知识和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并因情况而异采 用不同的方式。一种是联想式:如教《环形面积的计算》时,可做一框两幅抽拉投影片。教学时,先出示两两 半径分别为5厘米和2厘米的圆,让学生先计算出两个圆的面积,然后启发学生想:圆的面积和环形面积有什 么联系?能从两个圆的面积得出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最后老师演示抽拉投影片,把两个圆重叠在一起,形 成两个同心圆。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投影演示,理解了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用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 从而实现了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扎实。另一种是对比式,如教《有余数的除法》 时,先投影显示六个梨、三只盘子,指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把六个梨平均分放在三只盘子里,他们很快分完。这 时老师在投影仪上又加一个梨,这时继续让学生把七个梨平均分在三只盘子里,结果剩下一个梨无法平均分。 趁势让学生思考这两道题: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 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剩下不能分的数叫“余数”。这样既温习了旧知识又 掌握了新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样对知识得掌握也较为深刻。
二、激发兴趣,启动认知
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启动认知的有力措施。如教 《循环小数》时,为了在课堂伊始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启动思维;同时也为分散教学难点,一位老师制一框形象逼真、彩色清晰的红绿灯投影片。上课开始时将此片映出后老师让学生观察投影片。并让学生说出日常看到 的红绿灯,学生说出了交通岗上的红绿灯,并说出了绿、黄、红灯总是依次的变化。这时老师接着说:“它总 是按一定的顺序,不断地重复出现,那么我们就可以说红黄绿灯总是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种现象叫循环现 象。日常生活中有这种循环现象。数字运算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研究。”这样的教 学导入,不但突破概念形成过程中的难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兴趣。由形象具体的实物表象直接转入认识 数字排列规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设障立疑,激发思维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适当创设“问题意境”,提出疑 问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积极思维。一位老师在教《长、正方形面积计算》时,先出示两个图形(单位:分 米)。
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有的学生说: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有的同学说 :用一平方分米的单位进行测量。老师在肯定了同学们积极主动精神后,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天安门广 场的面积、我们国家的土地面积还能用这种方法吗?”同学们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不实际。“那么,有没 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到底怎么求它的面积呢?疑问萌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 始了新知识的探求。
四、设置悬念,引导探究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这是老师常 用来设计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设置的悬念应具有“精”、“新”、“奇”的特点,在技巧上则应“引而不发 ”、“令人深思”。例如有一位教师教“三角形内角和”时,老师在投影上出示一直角三角形玻璃板(是用三 块玻璃拼成的),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吗?”学生对此感到新奇,渴望得到答案。 这时老师并没有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进一步引导探究。算一算:拿出自己的两个直角三角板,算算每 个三角板的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量一量:让学生用量角器度量一下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折一折:让学生拿 出自己准备的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得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原正方形四个内角和的一 半。然后老师打出投影把三角形玻璃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帮助学生验证一下自己的探究结果。这种方法,不 仅令人耳目一新,而是把学生引入不协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一个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思维之 趣,参与之乐,成功之悦。
五、引导观察,建立表象
实物、教具或投影比语言更有说明力和真切感。运用实物、模型或投影等,有助于学生第一信号系统和第 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直观鲜明地揭示客观事物的关系,可以使 他们获得较深的感受。这是教师导入新课通常采用的方法之一。如有位教师在讲“三角形的认识”时,上课开 始,投影显示红领巾后告诉学生,红领巾的形状是三角形。学生建立表象后,让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实例,教师 也参与举例。
投影显示三角旗、房架后,并提问:“红领巾、小三角旗、房架,虽然它们的大小、颜色、材料等各不相 同。但从它们的形状来看,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出了三角形的概念。通过直观演示和语言的点拨,为学生理 解教材、掌握概念奠定了基础。
六、创设情境,激发求知
情境式导入新课的特点是把形、情、境、理熔于一炉。利用音乐、投影、录音、录像等手段以渲染课堂气 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如一位教师教“相遇问题”时,为扫清学习障碍,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用活动抽拉片显示(如图一)让学生理解“同时”、“相向”两概念的意义。拉动活动片显示(如图二),使 学生理解了相距、相遇两概念的涵意,促进了对新知识的探求。
七、利用故事,激发联想
针对小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 、典故、迷语、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变好 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一位教师讲“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老师说:“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 ,你们想听吗?”这时老师打开录音机:“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 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会,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 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悟空乐了 ,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应得的还少呢?”听完故事教师 说:“你们能告诉八戒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导入,既生动有趣,又蕴含着新知识。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 学习。以与教学有关的趣闻、故事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为课堂教学成功铺下基石。
电教媒体论文 篇6
“湖北移动校讯通杯”第九届“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
评选活动暨第五届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
创新论文大赛湖北选拔赛作品登记表
注:①此表由参赛教师填写。请各地电教馆(站)组织参赛教师将填
写完整的作品登记表设为参赛作品首页。
②网上注册号必填。
合理利用电教媒体提高数学教学实效
襄阳市襄州区黄集镇太山小学余 峰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有助于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及
时获取信息,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能生动直观的将原生态的教学信
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通过视听器官的协作运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教师需
要适时、适当、适度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增长见识、开发潜能。本文试图从教师会用、善用、巧用三个方面探讨关于多媒
体辅助教学的几点做法及体会。
【关键词】:情境善用 巧用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进入我国的教育
领域,并得到迅速的发展。计算机在教育上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变革。因此,作为教育教学的内容及方式也必须随着改变,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善于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教学,要善
于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
自然、流畅,使教和学都能高效进行。但是,有的做法不仅“大材小用”,而且
浪费了教师们的大量精力和宝贵时间,形成“高成本,低收效”的不和谐局面。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正确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呢?
一、教师要“会用”。
育人之妙,存乎一心。的确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关键在教师。只
有在教师真正掌握、能灵活运用的前提下,才能去用活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因
此,教师必需掌握基本的现代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与应
用,才能顺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比如我们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要有相应的计算机
等级证书。而且学校还创造条件让每位教师参加培训去掌握相关的知识,学校每学期还要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操作方面的比赛,多媒体教室对每一位教师都是开
放的,随时都可以使用,引进计算机方面的人才,等等一切措施都为教师使用计
算机创造了条件,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增加了筹码。
二、教师要“善用”
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概括,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容易接受直观形
象的事物,教师要善于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来加强直观教学,使学生始终保
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
1、善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便于学生理解。
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能够为学生提供形象地反映教学重点的资料,让学生借
助媒体更好地掌握学习重点。例如在教学“行程问题”求相遇时间应用题,先在多媒体出示准备题:小东每分钟走50米,小英每分钟走40米,经过3分钟两人
相遇,两地相距多远?
为了让学生了解在实际生活中“行程问题”的情况,教师在制作多媒体中演
示两人相对运动的情形,为学生创设运动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同时”、“相
对”、“相遇”、“速度和”等概念,学生很快发现“两人1分钟走的路是50
米加40米等于90米,两人3分钟走的路是3个90米”,很快解决了问题。然
后,教师在复习题的基础上(复习题与例题在多媒体活动演示),改动条件与问
题,即在复习题前面加上“两地相距270米”的条件。抽出后一个条件与问题,拉入“经过几分钟两人相遇?”这个问题,学生觉得很有趣,因而,很快会用复
习题的逆向方法解决,并掌握了路程、速度和与时间的关系。这样,很快培养了
学生的解题能力,又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
2、善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因此,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
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
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如行程问题的教学,笔者就把现实生活中的自行车、摩托车、汽车、人等“搬”进了电脑,利用Flash使他们运动起来,大大提高了
学生的学习兴趣,公路、学校跑道刺激着学生的视觉神经,使学生形成表象,进
而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挖掘事物运动的本质联系,把实际问题转化
为数学问题,真正意义上地提高了其数学修养。
三、教师要“巧用”。
在当今的教育中,信息技术可以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学
科的学习活动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但这不等于是整
堂课全用和天天都用,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一定要清楚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
到或做不好的事,恰到好处地利用多媒体,这一点在数学学科上体现得更加明显。
所以要牢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本质与根本目的,该出手时才出手,灵活运用。
1、化静态为动态时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利用多媒体的优越功能,不仅可以把课本里的画面由静态变为动态,而且能
把一些比较抽象的难理解的问题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方式模拟成原生现实过
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例如:在认识“角”一课时,把抽
象出来“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利用多媒体进行闪烁,强化角的组成,同时将一
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绕顶点移动,形成各种不同的角,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与
边的长短的关系。动静结合使学生充分感悟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在思维困惑处点拨疏导。
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理解有关几何形体的组合图形是比较困
难的。在他们思维困惑处适时介入多媒体,呈现“切割”、“旋转”、“提取”
等动态过程。有利于及时点拨疏导,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
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学生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例如:学生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在计算半圆周长时,常把圆周长的一半误为半圆周长。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一是受圆周长计算方法和“半”()
字的影响。二是在思维转折处产生了障碍,没考虑圆周长的一半与半圆周长两者的区别。此刻,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半圆图(弧长和直径可以分离)。通过了多媒
体的操作演示并稍加提示,使学生明白“半圆周长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学生对
此解法突破了思维困惑,从而化难为易,化隐为明。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用,简化学生的思维。
利用多媒体辅助数学课堂教学,可以优化学生认知过程。现代教育技术可以
把抽象的、难懂的知识点通过形、声、情形象化,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
容,有利于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简化学生的分析,培养
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对重点部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通过“变
色”、“闪烁”、“平移”等手段突出重点,刺激学生感官,引起学生注意,帮助学
生审题,启迪学生思维。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这一点尤其明显。比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指导学生量角、画角、比较角的大小等,虽然教师有示范用的大量
角器,但在教学时,学生根本看不清量角器上的刻度,若教师到每个学生的桌前
示范,课堂效率将大大降低。若把这一部分制成多媒体课件,利用课件来显示量
角器的各个部分,并对各个部分进行闪烁、变色来帮助学生加深对量角器及内外
圈刻度的认识,以及如何使用内外圈刻度量角的过程进行演示,对量角、画角等
掌握得比较快,记得比较牢。
四、运用时应该注意注意。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的好,能给我们教学带来方便,能
提高教学效率,但如果运用不当也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1、课件画面要注意主次分明。
心理学指出:“低年级学生,由于知识缺乏,经验不多,大脑兴奋与抑制的机能正在发展,因而他们的注意范围比较狭隘,往往注意了这个就忘了那个”。
因此我们在设计课件时,不仅要注意画面光亮度、大小、呈现的速度、色彩
搭配等等,更重要的是要突出重点,主次分明,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
2、课件制作应该注重实用性,而不应太花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手段,目的是为教学服务。因此
我们认为在利用多媒体时,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根据内容确定形式,首先考虑
是教学的实用性,在实用的基础上考虑课件美观性,课件不宜做得太花俏,否则
会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3、要从数学学科的角度需求出发来使用多媒体,要避免将信息技术装潢“门
面”,从而丢掉粉笔、黑板及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氛
围等传统教学的优势,是任何现代化工具都不可替代的。实际上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具,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一段时间正是学生审题、思考的时间,而且重点内容还可以始终保留。但一味地利用信息技术后,往往出
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认为许多东西都呈现给学生了,但是由于速度比较快,没有
给学生足够多的思考时间,表面上看整堂课信息量大,学生反映良好,其实是由
传统的“人灌”改为披着现代化外衣的“机灌”。
总之,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凸现其重要作用,它的发展给我们的数
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源泉,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让数学知识贴近生活、无
限延伸,并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
究和师生互动的平台。但信息技术也不可改变其工具性,应服务于教学。在数学
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要把握好“度”,不可滥用,过多地使用图像、声音,会影响学生的深入思维,如果使用信息技术不当,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多媒体辅助教学与
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让我们共同努
力吧!
【参考文献】:
1、《数学新课程标准》 2011版
2、《湖北教育》
借助电教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篇7
一、借助电教媒体, 创设课文情境, 激发情感
小学语文课本为学生展现了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学时, 只有让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去体验作品的情感历程, 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才能让他们真正受到熏陶和感染, 形成内在的精神力量。北京举办奥运会时, 学生们还小, 所以我在课始就借助多媒体课件, 出示鸟巢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 说说这是什么样的鸟巢。学生对鸟巢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一开始就很好地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中。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我又创设了多个情境来调动学生的情感。闭幕式上场景的再现, 配以动听的音乐, 情境的渲染, 让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来到了闭幕式的现场, 自己变成了三名运动员中的一名, 想象出了从来到奥运村到外出游玩, 从参加比赛到站在领奖台上, 这一切给他们留下的美好回忆。
二、借助电教媒体, 帮助学生感悟语言, 理解字词
语文教学具有显著的工具性特点, 教师在教学时要从理解、体会语言文字入手。本课以“留恋与不舍”为情感主线, 这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 我播放了圣火熄灭时的视频, 让学生自己从外国运动员回望圣火、歌曲《我和你》中读出其中所蕴含的“留恋与不舍”的情感。这无尽的留恋与不舍, 在五环旗的缓缓下降中, 在外国运动员的深情回望中, 在奥运圣火的渐渐熄灭中, 也在各国人民尽情的狂欢中。
“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通过让学生回忆闭幕式上不同肤色和不同年龄的人在一起联欢时的场景, 从而真正体会到, 卓越、友谊和尊重是北京奥运会的精神, 也是世界人民对办好奥运会的永远追求, 这是一场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教学中, 我紧扣语言文字, 结合图片、视频, 来还原北京奥运会闭幕时的情景, 并以此训练学生的语感。
三、借助电教媒体, 抓住有效训练点, 拓展延伸
本课教学中, 我还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以课文学习为生长点, 促使学生把求知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时空, 在亲身经历中获取知识。在学生充分体会了“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后, 我出示了一组小练笔:“国际奥委会的领导竖起大拇指, 说:‘____。’黑人运动员看着手中的奖牌, 说:‘____。’”学生的发言非常精彩, 师生间平等对话, 配合非常默契。
生:中国举办的这次奥运会真是太成功了!
师:是啊, 这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师:是啊, 所有的人都不会忘记这届奥运会。
生:在这里, 我们得到了公平的待遇。
师:是的, 他们在中国得到了和白人运动员一样的待遇, 怎么会不高兴呢?
师:的确是这样。在中国, 不分肤色, 不分年龄, 不分国籍, 他们都得到了极大的尊重。在北京, 在鸟巢, 大家手拉手、心连心, 就像一家人, 留下了珍贵的友谊。
通过这一练笔设计, 让学生在平等对话中读懂了“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 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运用电教媒体 实施审美教育 篇8
一、录音设备展示文字的语音美,使认知、审美和谐统一
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文都配有范读录音带,这些录音带轻重缓慢的节奏感掌握得都很好,有的还配有音乐,不失为师生朗读的范本。我们教学生如何读好课文,大多可先让学生听录音来获得感知,充分展示教材中文字的语音美,让学生受到课文语音美的熏陶和感染。
在教学诗歌这类课文时,录音带富有节奏感、音韵美的范读,可以把诗的情绪通过音乐般的语音表现出来,诗的思想感情也会在有节奏的声音起伏中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学生在听范读的过程中,不但欣赏到了美妙的韵律,同时也领悟了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散文、记叙文等文体的文章有许多出自名家的范文,故极为崇尚语言的音乐美。如《海上日出》《鸟的天堂》等散文,都具有诗一般的语言,富于音韵美和节奏美。有的课文中有许多叠音词,表意又自然传神,真是美不胜收。例如《荷花》中的“挨挨挤挤”不只是形容荷叶茂盛,还写出了荷叶被风吹动之后的动态。这种例子是不胜枚举的。这类课文除了运用录音整体感知外,还可把节奏强、音韵美的重点句、段多次感知,这样学生在反复欣赏录音范读的过程中,感知文字所体现的优美意境,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文字的精工细雕,受到巨大的艺术感染,从而达到认知和审美的和谐统一。
二、投影设备优化观察方式,促进认知,培养美感
投影作为中国目前大多数校园中较通用的一种电化教学媒体,它的运用体现了直观性原则。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有许多与课文相辅相成的投影片,投影的运用不仅能优化学生的观察方式,还在语文学科的审美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能促使认知活动和审美活动和谐地统一在整个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
在利用投影片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图像时,除了运用与教科书相配套的投影片外,还可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动手自制一些投影片,使有关的形象在大小、长短、远近等方面产生相应的变化,使学生观察感受的方式达到最优化,获得清晰、生动的直观形象,从而促使认知活动和审美活动和谐地统一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就运用一张复合投影片,把形象化小为大,把过程化长为短。先出示一只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尾巴的小蝌蚪,然后让它“长出”两条前腿,再“长出”两条后腿,接着尾巴不见了。最后一张投影片映出一幅艳丽的图画:一张张碧绿的荷叶浮在水面上,远处的几只青蛙正在捉虫,近处一只大眼、白肚、绿背的青蛙在低头看着向它游来的小青蛙,仿佛在说:“孩子们,你们已经长大了,快跟妈妈一起捉虫吧!”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年幼的学生对青蛙的生长过程有了最优化的观察,同时欣赏到了青蛙美丽的外形,领略了青蛙妈妈和小青蛙之间的亲情,看到了青蛙捉虫的具体情景。
这样一来,学生的感知活动不但得到了优化,而且具有了审美的特点。学生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不仅了解了青蛙的生长过程,而且发展了审美感知,进入了审美境界,既促进了认知,又培养了美感。
三、录像媒体声画并茂,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他们各种审美心理因素和思想意识的综合性表现。实践证明,运用录像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
1.运用录像,开拓审美视野。对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开拓审美视野是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录像这种教学手段能打破时空限制。在教学《草地夜行》《长征》等一类战争题材的课文时,可放映一些有关长征的录像片断,开拓视野;教学《数星星的孩子》一课时,可放映一些有关星空的录像片,让学生看看星星的运动。把这些在内容上与课文既紧密相关,又有延伸的,同时富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录像适时地放给学生看,怎能不激起学生美的情感呢?学生审美的情感得到了培养,审美的视野获得了开拓,他们审美的能力自然会获得提高。
2.运用录像,提高审美认识。录像可以通过各种摄影手法,突出观察的重点和事物的本质特征,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更准确、更全面、更深刻。教学《赵州桥》这篇精读课文时,要让学生认识到文章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就应该把能反映赵州桥雄伟气势的特写镜头放大给学生看,让它那震撼人心的雄壮美感动人,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觉到赵州桥的确非常雄伟。另外,还可放映一些古代石拱桥的录像给学生看,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学生看了这些录像,心中自然产生对赵州桥的一腔赞美之情和浓厚的民族自豪感。他们不但觉得赵州桥本身值得赞美,而且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更值得赞美。这样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不至于停留在表面的、感性的阶段,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认识。
运用电教媒体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篇9
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已被广泛应用。尤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活跃思维
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为了在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再现情境,以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进其思维向深层发展。例如教学看图学文《司马光》一课,课本上只有一幅图,过于简略。而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四幅图画:(1)小朋友们在花园中玩,一个小朋友在假山上,下面是一口大水缸;(2)一个小朋友掉到缸中,在水里挣扎并呼喊救命;(3)其他小朋友有的吓哭了,有的跑去喊大人;(4)司马光用石头砸缸,救出小朋友。四幅画面环环相扣,展示了事件的完整过程,学生们在学习时如身临其境,从而就很容易理解课文内容了。
再如,教学《黄继光》一课中‚黄继光身上腿上都负了伤,他用尽全力,艰难地挪动着自己的身体‛这句话时,其中‚挪动‛一词,教学都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其表层意思,但对其在句中的深层含义却难以理解。教学时,我出示自制的投影片:黄继光负了伤,艰难地前进。同时播放大炮‚轰隆隆‛的轰鸣声和机枪‚嗒 1 嗒嗒‛的狂叫声。情境的创设,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有的学生深有感触地说:‚敌人的大炮的轰鸣,机枪在狂叫,子弹像冰雹似的扫过来,黄继光只能紧紧地趴在地面上艰难地挪动身子前进。课文中用‘挪动’一词,表现了当时战斗环境的险恶,突出了黄继光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高贵品质。‛由此可见,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为他们深刻理解‚挪动‛一词的深层含义创造了条件。
二、熏陶情感,启发想象
苏霍姆林斯基说:‚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地上,‛情感熏陶在小学阶段尤为重要。学习一篇课文,尤其是一篇内容远离学生生活的课文,运用传统手段,学生难以入情、入境,而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就可以收到理想的效果。
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为了使学生感受首都百万人民冒着严寒在十里长街含泪告别总理的情境,运用多媒体播放录像,展示当时的真实情境,同时播放配乐朗诵,那肃穆悲壮的乐曲、深沉低缓的语调,就会使学生深受感染。再如学习《刘胡兰》一课,仅由教师讲解刘胡兰牺牲得多么壮烈、多么伟大,学生并不能受到深层的情感熏陶。运用多媒体,效果却大不一样。在讲到‚要杀要砍由你们,怕死的不是共产党员‛一句时,打出刘胡兰英勇就义的投影片;讲到刘胡兰昂首挺胸走到敌人铡刀前时,播放雄壮的《国际歌》乐曲。此时,学生的情感在共鸣、在升华,一双双眼里噙着泪水,仿佛置身阴森森的刑场,和当时在 2 场的乡亲们一样激愤。接着,让学生用一句话写出刘胡兰的高大形象,结果全班一下子写出了30多个不同的句子。
由此可见,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不仅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冲动和共鸣,还能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像,教学效果良好。
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会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学生仍然感触不深,还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而多媒体教学则能创设课文内容情境,变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鲸》一文中,鲸是怎样由远古四条腿的哺乳动物演变成如今鱼的样子,内容非常抽象,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在教学时,教师先出示投影片,让学生初步感知鲸逐步演变的几个阶段,然后播放有关教学录像,形象生动地再现鲸随着环境变化而逐步演变的过程。随着解说员亲切的讲解,学生恍然大悟,难点也迎刃而解。
又如《月光曲》一文中,皮鞋匠为什么能‚好像面对着大海‛感受贝多芬创造的美的音乐形象呢?盲姑娘无法看到东西,为什么也能‚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呢?在教学中,我利用投影、录音和感情朗诵,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创设情境,铺设阶梯,巧妙解决了这一难点。我首先要求学生读课文,想像画面内容;接着出示三幅投影,请学生描绘其美好的意境;再播放《月 3 光曲》,同时根据音乐意境再次出示三幅投影,让学生在美妙的乐曲中展开想像的翅膀,体会贝多芬激动起伏的情感,进入皮鞋匠和盲姑娘的‚角色‛;然后,再次播放《月光曲》,同时播放课文录音,并依次出示三张投影片,让学生在图、声、乐、情的和谐情境中,再一次感受课文的意境美,体会怎样读;最后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就解决了本课的重点、难点。
四、优化教学主导环节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课堂教学中相互关联又互为影响的两个方面。在实践中我体会到,如果把多媒体的直观、灵活和机动的特点适时运用于教学主导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能如鱼得水,从而带动学生主体活动的展开。如在讲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们进入诗歌的意境,了解周总理的伟大人格和高大形象,根据课文内容和主导的流程,我精心设计了三种画片:一是‚背景片‛,即抓住第一节‚想总理‛的中心内容设计了高山、大地、森林、大海四幅图画,以提示‚到处找总理却又到处找不见总理‛的深切怀念之情。二是‚特写片‛,即围绕诗文第二至第六节的‚找总理‛的中心内容,设计出以高山、大地、森林、大海等为背景的总理为人民辛苦工作的特写画面以展示‚到处找总理,总理处处在‛的深切追忆之情。三是‚遐想片‛,即根据诗文最后一节的‚念总理‛的中心内容设计出以太阳为主体,总理迎着阳光大步迈向前方的遐想画 4 面,以表现‚到处找总理,总理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的深切追念之情。这样随着教师的主导活动和教学内容的展开,画面上出现不同的环节,既突出了内容,又深刻地展示了诗歌的意境,而学生主体活动的展开自然也是成功的。
电教媒体论文 篇10
朱素冬景德镇二中
摘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作。电化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深入到各科的教学之中,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它加大了课堂信息的容量,创设出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这种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中,积极地调动起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学生的被动学习也变为主动争取,从而也更快捷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就电教媒体优化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全面的论证。
关键词:电教媒体课堂教学英语教学学生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教育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多媒体应用于课堂教学越来越广泛。而英语课堂的`教学活动,更是因为有了电教媒体的介入而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在其中也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变为语言交际运用的积极参与者,电教媒体能立体式地刺激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认识活动。然而任何人的认知领域都离不开情感。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卢姆的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块。它启示我们知识的教学应始终伴随着情感或态度的教学。
情趣包含性情、感情、兴趣、志趣等内容。青少年的情趣既有天性的,又有后天习得性的社会情感和各种学习兴趣和志趣。情趣教育是指老师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着的一种好奇、好问、好学的求知热情和探索精神,给予尊重、爱护和引导,使学习成为学生有情趣的活动。情趣教育属情感教育范畴,它要求整个英语教学不仅是一种语音、语调、语句的传授和训练,更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和智慧的开发,是社会交往有力的早期培养。
电化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深入到各科的教学之中,在初中英语学科的教学中,我运用电教手段组织课堂教学,收到一定的效果。下面我就归纳一下电教媒体在英语情趣教学中的几种功能。
一、善用电教媒体,营造优美轻松的学习环境
一堂英语课有了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将对整堂课的教学起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在英语课前的3~5分钟,放一个简单而且熟悉的英语小故事或放一段动画片,让学生复述此故事,而且我在选材方面都会有精心准备,选择一些能导入此堂课内容的有趣故事,让学生在这种轻松、有趣的气氛中进入学习英语的良好境界。整堂课中,学生的思想都能集中在课堂上。
二、活用电教媒体,进行创设情景教学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直观教学多优于一般的讲解。利用生动、形象的电化教学手段进行听说训练,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新奇感,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创设了一定的直观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在教学“Why do youlike koalas?”这一单元时,我把各种动物的各种表情展示给同学们,让他们描述各种动物的各种形象,通过这种直观教学,使得学生们能很有兴趣地进行口语表达,又能更易地记得所学过的并且能自如地应用这些单词。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巧用电教媒体设置悬念,探奇寻胜
“悬念”就是悬而未解的问题,在导入课堂教学中,提一个学生凭现有知识无法回答的问题,造成学生渴望的新老交替状态,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众所周知,电教媒体可创设出图文并茂、声像齐全、生动易懂、新颖多样、情节动人、幽默搞笑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屏幕上出现一个中国人到美国朋友家去过圣诞节,节日气氛感染了他,也感染了学生,走了好久,才发现已迷路了。Did I lose my way? What can I do?两个大大的问号出现在屏幕上,这时学生也很着急,想帮助他找到去朋友家的路,去过一个令人遐想的美丽圣诞节。在这种情况下,把指路这一知识点教授他们,学生们很快把这一知识点学下来而且会迫不急待地去应用。这样教学目的很容易达到,这种悬念设计富有启发性,使学生产生探奇取胜的求知欲望,主动展开思维,调动知识设备,为获取新的知识,而创造性地去听讲,解疑和答问。
四、乐用电教媒体,巩固课堂教学
英语教学以听、说、读、写为训练重点。听、说领先固然重要,但是笔头的巩固练习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有时课前让学生们轻松学唱英文歌,有时课前复述英文小故事,这些都是通过口语表达突出听、说训练;有时,我会收集一些专项听训练题,或阅读理解让学生在电脑上作答,然后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分析,让学生的学习能及时反馈给老师,老师又及时把学习难点重点反馈给学生,这样有效地巩固了当堂课的教学内容。
借助电教媒体打造绿色课堂 篇11
关键词:绿色课堂;创设情境;直观演示
如何让学生在绿色课堂上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积极向上,
自主探究的精神,电教媒体的介入,是打造绿色课堂的又一利器。因此运用电教媒体导入和展示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是构建绿色数学课堂的通道。
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创设情境导入就是教师恰当、直观迅速地领会什么是循环现象?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启动认知的有力措施。如在教“循环小数”时,教师把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红绿灯请到课堂上来,给学生展示红绿灯的工作状态,师:“你们看到了什么?他们有什么规律吗?”
生:“交通岗上的红、黄、绿灯。”师:“他们有什么变化规律吗?”生:“它们在不停地交换跳动。”师:“是怎么样不停地交换跳动?”生:“红、黄、绿、红、黄、绿……”生:“红、黄、绿灯总是有规律地依次变化。”
师接着强调说:“是的,它总是按一定的顺序,不断地重复出现,那么我们就可以说红黄绿灯总是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种现象叫循环现象。日常生活中有这种循环现象。以此引出循环小数,形象生动,过渡自然,这个知识点很深刻地印在学生的心中。
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分数概念诸多要素有了全面的感知,继而抽象概括,一个东西(一个苹果、蛋糕)、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看作单位“1”。然后屏幕展示3个苹果和三筐苹果。师:三个苹果可以看作单位“1”?师:三筐苹果是不是同样可以看作单位“1”?生:不可以。师:“为什么?”生:“三个苹果那么少,而三筐苹果那么多。”怎么同时都可以看做单位“1”。生:“我认为三个苹果和三框苹果都可以看做单位1,不管是多少,只要是一个整体,都可以看做单位1。”
学生各抒己见,议论纷纷,达成一致,都可看作单位“1”。然后将抽象出来的各个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就很自然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分数的意义。
三、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在教学重点处如教学“田忌赛马”时,在学生遇到难题时,野径云俱黑,多媒体成为点亮智慧的火把,如“田忌赛马”先让学生观看“田忌赛马”的视频故事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田忌为什么会赢了齐王?”对子互学。生:“田忌用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田忌用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田忌用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小组群学:“把田忌对齐王采用的所有策略找出来,看看田忌和齐王各赢几次,田忌只有怎样出马才赢得比赛的。”师:“田忌要想再获胜,应采取什么策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学生很茫然,这时老师就出示大屏幕和学生互动做“田忌赛马”的游戏让学生挑战老师,老师每次都赢。
师:“通过游戏你们发现什么?”生:“老师每次都赢了。”师:“为什么?我们如果要赢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生:“必须让对方先出马。”生:“通过对方出马来判断自己出什么等次的马。”师:“同学们,你们说得太对了,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事情,当我们面对时,不是逃避而是运用我们的智慧采取合适的策略去战胜它,
解决它。”
就是这样体现了学生的自我发现,并在发现中寻求更深刻的学习行为特征,使课堂的教学呈灵动状,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策略。突破了难点后,解答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四、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在学生思维转折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学生思维转折处采用恰当方法及时点拨提示,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又少走弯路,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
又如当学生学习了长方体体积公式,知道长方体体积=长×宽×高,屏幕展示:一根长方体木料,长5 m,横截面的面积是0.06 m2。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多少?
很多学生都很费解,这个长方体怎么横着放?怎么解题?
师:“这根木料是横着放,我能不能把它竖起来?”
生:“可以竖起来。”老师在屏幕上一点木料竖立起来,马上变成学生眼中的长方体。师:“这个长5 m,实际上表示长方体的什么?”生:“木料一竖起来,我们就知道5 m表示长方体的高。”师:“长方体体积=长×宽×高,已知条件中只有高,没有长、宽,怎么办?”生:“长×宽=面积。”师演示底面积用红色方块闪烁:“这是一个什么形状的面”?
生:“长方形。”师:“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师:“那么长方体体积是不是还可以列出一个公式来?”生:“长方体体积还可以=底面积×高。”
真棒!瞬间,课堂氛围达到了高潮。学生就会立刻明白怎样进行归纳计算,并使之印象非常深刻。此乃“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总之,电教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对营造绿色课堂氛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总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数学绿色教学课堂注入了新的生命,达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电教媒体论文】推荐阅读:
巧用电教媒体,优化语文课堂的论文10-20
语文电教媒体教学06-23
电教媒体运用管理08-09
古诗电教媒体管理08-22
电教媒体作文教学11-02
适时运用电教媒体06-07
多媒体电教手段10-08
运用电教媒体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08-28
谈电教媒体在说话课教学中的作用07-07
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