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巧用(精选10篇)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巧用 篇1
清水塘学校 黎芳芳
计算机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它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画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妙趣横生的益智游戏……能把学生带入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主动探索,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
教学实践证明,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对于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运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课件应注重实用性。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关键在于课件的制作,制作课件时必须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思熟虑地分析,课件的色彩与样式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过于华丽的外表、鲜艳的色彩、成人化的格式都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课件的放映,也要有精心安排,应该在关键时刻展现。例如教学《圆的认识》,导入新课时出现动画课件:一个年轻力壮的青年拿起锄头在打桩订点,然后用系在桩上的绳子绕桩一周画圆。这样的画面生动而形象,吸引了学生。又如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课件上出示了草原上的百羊图,学生数不清,因为羊在走动。随后课件上用十个椭圆形围住了羊,让学生计算,每个圈子里恰好是10只,再10个10个地数,恰好是100。这样的多媒体课件就有趣味性,在教学法上也体现了实用性,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二、课件应体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教学中的一条基本原则,在制作课件时应根据小学生学数学的特点,以促进学生动脑动口、积极参与为着眼点,让学生在课件展示后,视觉、听觉等感官起到良好效果外,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数学知识点有深刻认识和理解。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课件制作根据学生特点,用小猴子骑车入题。因为车轮是圆的,课件应突出车轮。在学生观看小猴骑车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帮小猴量一量车轮有多大?这样的课件能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通过展示课件,学生进入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被动地跟老师走,这就体现了多媒体的魅力。
三、课件应注重有效性。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小学数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是要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才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件只能起辅助作用,不能随意把课件放映,而应根据数学内容的需要进行制作,对教学有帮助的,才是有效的。在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明确观看课件的目的,使学生心理有准备,及时调节学生的注意力,并注意反馈与矫正,以恰到好处地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多媒体的辅助作用。一句话,合理安排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能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方便,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其运用要达到拾墨如金的终极目标。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巧用 篇2
●现状点击
镜头一:为用而用, 多媒体成了“豪华摆设”
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 多媒体为教学注入了许多活力, 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教师在惊喜之余, 对多媒体“宠爱有加”, 对动画、声音、特效等多媒体效果爱不释手。于是, 有些教师凡是上课, 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需要, 都要用上多媒体, 即使传统的教学工具完全可以胜任此项任务的, 也要运用多媒体;即使有的动画和声音跟自己的教学内容没有丝毫关联, 也要使自己的电子教案或多媒体课件每次点击鼠标都发出声音、产生动画, 让学生看得眼花缭乱, 听得心烦意乱。以为只有用上多媒体, 教学理念才先进。殊不知, 这样非但不能落实知识点, 反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无关的声音和动画上去了。这不纯粹是为用而用、哗众取宠吗?例如, 在教学《千克和克的认识》时, 有一位老师也运用了大量的课件演示, 可是学生无法感受到1千克和1克的实际大小, 后来估计一个物体的质量时就没有了一个正确的表象标准, 从而答案就和实际相差甚远, 一节公开课就这样“毁”在课件上。如果让学生通过实物亲身体验, 切身感受到1千克和1克的实际大小, 这样效果岂不更好?
镜头二:盲目滥用, 多媒体成了“万能钥匙”
目前, 很多数学教师误认为多媒体是一种“全能”工具, 把追求课堂的热闹当做一种时尚, 让多媒体替代了一切教学行为, 成了现代课堂教学的全权代表。不管是什么课程, 也不管是什么教学环节, 凡上课都要使用多媒体教学, 好像不用多媒体就不能上好课, 于是制作精美、画面逼真的课件纷纷在课堂中亮相。在课堂上, 教师关注更多的是多媒体的操作, 而弱化了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培养的信息反馈;学生关注的是屏幕上所演示的内容, 教师只是一个多媒体的操作者。由于对多媒体外在形式的过分推崇和对课堂生成把握的失度, 不但未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反而使多媒体成为教学的干扰源, 导致课堂教学出轨, 令老师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如有位教师执教《5以内的加减法》一课时, 屏幕出现一棵苹果树, 树上结着5个又大又红的苹果。然后走来一只小刺猬摘走两只苹果。老师正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突然, 有位学生站起来满脸疑惑地问:“老师, 小刺猬不会爬树, 它是怎么摘到苹果的?”此时, 孩子们对“刺猬是否会爬树?”争论得面红耳赤, 导致这节课与精彩无缘。
鉴于以上种种状况,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多媒体使用的效果, 偏离了“多媒体是为教学所用, 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的初衷。那么, 如何巧妙地运用多媒体, 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数学课堂呢?笔者作了以下尝试:
●实践策略
(一) 在新知的生长点巧用多媒体
把握新知的生长点既是教的重点, 也是学的关键。在新知的生长处巧用多媒体, 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 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 从而轻松地获取新知识。如认识“射线”的教学, 射线是直线、线段等知识的一个生长点 (延长线段的一端就可以得到一条射线) , 屏幕先出现一条线段, 再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 (直线) , 然后从直线上截取一条线段移下, 并将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 通过以上课件的演示, 学生不仅直观地认识了射线的特点, 而且还理解了直线、线段、射线三者间的关系, 知道了它们的异同, 整个教学过程没有讲解, 也勿用描述, 学生观察层次清楚, 思维方向明确, 概括条理分明, 这些无疑是现代教育媒体为学生的认知和能力提供了发展基地, 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 在示范的需要点巧用多媒体
多媒体技术能充分创造出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数学教学环境, 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 使学生的注意力一开始就能很快地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节的教学, 过去在这里总是强调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长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概念。利用多媒体颜色线条闪烁各种图形的边长, 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用同种颜色的线条飞入, 正方形的四条边用一种颜色的线条飞入, 帮助学生理解,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这, 教师把现代信息技术极为丰富的表现力用在示范的需要点, 化抽象为直观, 使学生易于感知、想象和联想, 在形象—抽象的过程中达到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化解了教学难点, 缩短了学生的认识周期, 有效地辅助了教学。
(三) 在操作的关键点巧用多媒体
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建构总离不开学生自我的生活经验和个性特点, 不同类型的学生对同一数学问题有着不同的认知和理解, 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建构方式也不尽相同。如在“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教学中, 一位教师指导学生操作时, 要求学生用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学生或拼、或剪、或折、或画, 结果出现了多种操作方法。在学生汇报交流时, 教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展示了学生的不同想法, 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梯形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变”成学过的图形来求它的面积。在操作的关键处, 通过课件展示, 学生不仅看到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且还了解到其他同学的思维方法, 从而获得了新的启示, 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又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当学生动手操作后, 很难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多, 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 难以理解化圆为方的道理。此时, 用课件演示, 先把一个圆分成两等份拼成近似长方形, 并闪烁显示;再把一个圆分成8、16、32……等份, 并分别进行割补, 使学生直观地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 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 推出圆的面积公式也就水到渠成了。同时,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 受到美的熏陶, 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 在思维的障碍点巧用多媒体
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正迁移能促进学生对新知的理解, 起助长性作用;负迁移则往往会使思维产生障碍, 起抑制性作用。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 正确估计可能出现的负迁移, 在学生思维障碍处介入多媒体, 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采用恰当方法及时点拨提示, 解决抽象的问题, 扫清问题中的障碍, 使问题化繁为简、化虚为实, 促使学生的思维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少走弯路, 节省时间, 避免知识混淆。例如在教学“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讨论交流, 在学生出现争议与困惑之后, 出示动画演示:将角的一条边固定, 另一条边开始旋转, 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 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再延长两边的长度来比较角的大小, 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通过这样的动态显示, 化静为动, 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因此, 在思维的障碍处设计出恰到好处的辅助教材, 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朝正确的方向深入发展。
(五) 在知识的延伸点巧用多媒体
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环紧扣一环, 表现出极强的系统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 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延伸。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 实质是新知识与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在知识延伸处介入多媒体, 能缩短学生“已知”与“未知”的差距, 缩短新知识与原有旧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 从而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 使学生轻松获取知识。如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会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基础上延伸的教学内容。教学时, 采用多媒体显现, 长方形长5米, 宽3米, 让学生口算长方形的面积;宽不变, 长逐渐缩短成了3米, 让学生口算面积, 并列成3×3=9 (平方米) , 这时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 成了正方形, 正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学生能很快地回答出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通过直观演变, 使学生理解这两种图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的辩证关系, 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在学生巩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的过程中得到迅速掌握。知识的延伸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直观地看到了公式的转换过程, 顺利地实现了知识的延伸与同化。从这个例子中, 我们可以看到, 教师运用电教媒体, 对抽象知识用具体形象的感知材料加以延伸, 使学生通过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交互作用, 发现知识, 找到真理。在顺利完成知识迁移的同时, 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巩固、充实和延伸。
总之, 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从实际出发, 针对教学内容有选择性地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 恰当、合理地运用多媒体, 发挥多媒体的特长和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 优缺互补, 交互使用, 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战”功能, 让多媒体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学农.多媒体教学优化设计.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2]许新龙.论多媒体计算机课堂教学.电化教育研究, 2004 (2)
[3]李克东, 谢幼如.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2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巧用 篇3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学习兴趣;学生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是信息教育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同时多媒体技术也逐渐变成了创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能够为学生呈现动态化和丰富的学习材料,形象直观地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也能够突出数学学习的重难点。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一、应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对数学学习内容感兴趣,如果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浓厚兴趣,就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也能够主动地探究和参与,从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反之,如果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在学习时就会比较被动,取得的效果也就不理想。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特征,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将教材当中复杂静态的知识变成动态直观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奋点,促使学生将自己的好奇心变成求知欲望和探究动力,进一步强化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直线、射线、线段”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首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并从亮点出发射出一道光线,让学生动态化地领悟射线的概念和形成;接下来可以在这条射线上闪现出第二个亮点,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到两个端点和端点中间的部分组成了线段;最后,在射线的基础之上向两边无限延伸,引导学生掌握直线是无限长的,而且直线没有端点限制且不可度量。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原本静态的知识激活了,帮助学生快速地理解了知识之间的关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发展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的学科,这就要求学生能够从形象思维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深化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大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则成为发展和完善学生思维的重要工具。因为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的特征,能夠将原本抽象复杂的数学学习内容直观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动态化的展示知识形成过程和创设数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化抽象为具体,降低学生理解上的难度。教师在讲解抽象知识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直观演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推动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例如,在讲解北师大版“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原本抽象的知识进行拆分,直观地为学生展示长方体的顶点、面、棱,接下来为学生播放生活中常见的一系列长方体实物,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使学生对长方体有初步认识,接下来再利用拼合、移动等技术让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在学习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完善和发展数学思维。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巧用能够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增强其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促进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学习成效的提高。教师在教学数学重点和难点问题时往往难以通过示范以及讲解的方式让学生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于是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重点知识和难点问题用形象直观的形式展示出来,结合图片、动画、视频等方式将抽象知识形象化,调动学生的直觉直观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快速地掌握重点知识,并在化繁为简当中突破难点问题。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角的认识”一课时,本课的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师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则很难让学生理解清楚,那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进行演示,随意改变角两边的长度,并将两个角进行平移重叠,引导学生进行动态观察,从而让学生理解这一难点: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大小相关,与两边长度无关。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能够为学生呈现鲜明的形象和动态的画面,有效突出了教学的重点,也能够帮助学生化解难点,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让学生能形象感知和深刻理解,进而促进了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多媒体技术在呈现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具有形象直观和灵活高效的特点,这就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和创新提供了契机。数学教师要在课堂上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帮助学生突破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和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提供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元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63-64.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巧用 篇4
鼠标滚轮在Maxthon中的巧用三招
,
1、在页面中,用鼠标滚轮点击链接地址,会在新窗口中打开网页,这个要比按住shift在点链接来得快;
2、标签上点击滚轮会关闭该页面.如果打开很多页面,使用本方法可以在不切换页面的情况下关闭其他页面;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巧用 篇5
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小学阶段,传统教学方法只是告诉了学生最后的结果,而不告诉学生得到这个结果的原因和过程,使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只能靠自己理解去消化它,无形中给学生创设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鸿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适时恰当的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是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应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主性,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198-02
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师应根据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的特点,加强自身教学能力的培养,更新的数学教学方式,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在此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多媒体技术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应用有研究表明,眼观、耳听视频画面比正常的读书看课本记忆效果要好得多,记忆保持的时间更加长久,也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是非常值得提倡的,更别是对小学生而言,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强,好奇心重,更加喜爱视频图片方式的教学方式,更愿接受所学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1.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尽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取得一定的成效也得到教育届的肯定和提倡,但过多的应用多媒体技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1在数学教学中多用滥用多媒体技术,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是学好数学内容的基础,但近些年来,随着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以来,以往教室中常常看到的学生动脑思考数学问题的现象越来越少了,而是更多应用多媒体技术去学习数学课程,给学生留有的自己思考时间越来越少,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
1.2过多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加大小学生数学学习难度。在当前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情况来看,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一些课外知识无意中过多的加在教学内容中,这是由于多媒体技术有着化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约的优势,所以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制造一定错觉,觉得这些内容都是学生能接受的,而忽视了小学生的实际接受知识能力,学生跟不上教师利用多媒体教课的速度,进而加大了学生学习难度。
1.3过多的多媒体技术应用,阻碍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数学教师会给学生创设一些数学教学情境,发散学生想象思维,小学生们会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自己对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这种举一反三式的教育,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学生思维想象能力,但随着对媒体技术的过多使用,很多小学数学教师甚至将多媒体技术当做主要授课方式,整个数学教学课程都是以多媒体课件来完成,忽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全权接受所观看内容,这种填鸭式方式阻碍了师生间的交流,阻碍了学生思考创新能力的培养。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正确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策略
2.1巧用多媒体创设数学故事情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优化教学方法,打造高效、求真、求实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故事情境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规律,有利于把学生的心理状态调到最佳,从而引发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产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力和创造力,把学生培养成素质型、能力型人才,真正打造求真、求实的高效课堂。
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设置了这样的故事情境:两只小花熊在一起玩耍,来了一位客人,客人给他们带来了两个他们最喜欢吃的水果。客人对第一个花熊说:“把这两个水果分成相等的四份,给你三份。”接着又对另一只花熊说:“我把水果分成十二等份,给你九份。”第一只花熊听了很不满意,不高兴地说道:“你太不公平了,你怎么给他九份才给我三份呢?”故事说完了,学生听得很认真,仔细分析着故事里的问题,从而理解了3/4和9/12的分数概念和含义:这两个花熊分得的礼物是一样多的。通过这样的小故事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课堂氛围活跃,学生思维积极主动,通过热烈讨论和集体攻关轻松突破教学难点,实现高效、求实课堂教学。
2.2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动态展示,激发学生求知欲。小学生具有十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但他们往往会因为一些小困难就忘记了学习的目的,从而畏缩不前,最后丧失求知欲。在数学的教学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策划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学会运用教材中所蕴含的知识和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设计,从而能够创造一个变化多端,激发创新能力的学习环境。并且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进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学生对动画和影像的好奇心,可以很好地引起他们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授“图形”这节课的知识时,教师为了解释圆的特性,可以运用多媒体,设计一个方形轮胎一个多边形轮胎,根据图画中的汽车跑向,可以发现其他形状的轮胎,车子根本跑不成。小学生在看动画的同时,也会明白轮胎设计成圆形的原理,更好地理解圆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情境,是其他的图片和文字所表达不出来的,可以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受真切、印象深刻。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巧用 篇6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音乐教育并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李岚清副总理说过:“艺术教育主要不是技术教育,不能只是教学生弹琴、拉琴、唱歌,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艺术的鉴赏力。”如果我们的即时评价能为培养出一大批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人打下基础,那这就是最成功的。
在《小乌鸦爱妈妈》一课即将结束时,教师提问到:“通过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同学们都纷纷举手,谈了自己的体会:有的学生说:“我学会唱《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了”教师点头肯定,有的学生说:“我懂得了乌鸦是益鸟,和其他的鸟类一样是人类的朋友。”教师评价:“很好”……教师继续引导:学生站起来大声说:“我想把乌鸦装进我家的鸟笼。”同学们立即发出了哄笑声,等待老师否定的评判。而教师没有立即做出否定的评价、更没有挖苦和讽刺他,而是耐心的问到“为什么?你能把想法说一说吗?”生回答:“有很多人都不喜欢乌鸦,认为他不吉祥,总是欺负它,我家的鸟笼又大又漂亮,乌鸦在我家,我会照顾它、保护它……”教师:“你是个有爱心的好孩子,但乌鸦离开亲人会快乐吗?你还能想出其他的办法吗?”学生不语,教师“相信你将来一定能为乌鸦建造个更幸福的家,对吗?”学生的回答很自信:“一定!”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准确的课堂教学即时评价对调控教学、激励学生能起到及时的调节与导向的作用;同时又能为总结性评价积累素材。良好的评价能通过教师的即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的自主发展与人格完善创造条件;恰当的课堂教学即时评价能激发学生的还能使学生获得各种情感体验,树立自信心、培养合作与协调的意识、以及对音乐及相关文化的理解、发展表现力和创造;良好的评价能引导学生不断的向新知迈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合作意识以及学习能力和品质,启迪和培养学生的音乐灵性,发挥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引导学生不但学习音乐知识,更要学会学习音乐的方法,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良好的评价能调节和营造“真情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课堂教学即时评价还有利于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进行即时的诊断和反省,做出恰当的教学决策等等。因此,我将我的课堂即时评价语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和总结,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恰当运用肯定、激励的即时评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把取得眼前的成功作为直接目标,成功感愈得到满足,学习的积极性愈高。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挑剔,营造和谐、愉悦、宽松的教学氛围是我们追求的教学艺术。
“……你的声音真好听!……你的动作真优美!……你简直就是一个有创造性的小天才!……你的创作真新颖!……”
“……小组的表演最精彩!……小组的配合很默契!……你们真有想象力(想的真好)!……你们的知识真丰富!……老师相信你们!……你们一定会成功!…… 另外,掌声、口号、分发小奖品等形式也是我们课堂中可用的肯定、激励办法。
(二)、调节引导式的即时评价
通过教师调节、引导,让课堂教学的“主角”发挥评价的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互动,从学生兴趣与特长出发,即不让有差异的(落后的)学生感到“没面子”、“伤自尊”,让其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又能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你们的表演各有所长,你们能分析一下,取长补短吗?”
“请同学们评一评,谁的建议(表演、合作)更合理(生动、默契……)?为什么?”
“谁还有其他的收获呢?” “再试试,你能行!”……
(三)、分析与指导相结合的即时评价
在课堂中我们常常发现或遇到学生的回答或表现出乎意料或让教师不解其意、或叛离教师的目标和用意,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理解、科学的分析、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做出恰当的评价。
“为什么?你能把想法说一说吗?”
“你是个有爱心的好孩子,但乌鸦离开亲人会快乐吗?你还能想出更好的方法吗?”
“相信你将来能为乌鸦建造个更幸福的家,对吗?”
(四)、学习目标的引申和拓展式评价
评价的过程应以学生认识的低层目标为起点,突出难点、重点,一环紧扣一环地引导学生向较高水平的思维层次递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向“会学”迈进。
“谁能设计出与××不一样的表演?” “谁能比他表演的更多、更好?” “同学们的表演各具特色,各有所长”
“请大家互相学习,自由组合,按小组汇报表演”
(五)、引领互动式评价
“谁能说一说,表演一下,唱一唱?” “谁能对××同学的表达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对刚才同学们的各种唱法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和补充?
通过长期的师生、生生互动式评价,可以逐步在学生中间形成一种评价默契,从而自发 形成一系列的学生对学生个体(群体)学习活动的评价模式。
(六)、启迪反思式评价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们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回忆一下,和大家说一说。” “你觉得这节课你的表现怎样?你有什么体会?
“同学们在课后用心的找一找,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那些方法。”
“学习了今天这支歌,我们要反思一下自己平时的言行,用实际行动告诉自己、和老师(家人)你是(爱劳动、爱妈妈、爱动物……)
良好的启迪反思语不仅能够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追忆,也能够激起学生的思维,更能够使学生将学习的内容与实践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受益终生。启迪反思同时也是创造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基本图形在数学解题中的巧用 篇7
1. 巧用线段图解题
例1: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A地75千米处相遇,相遇后两列车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后又立即返回;第二次相遇在离B地55千米处,求A、B两地的路程。
分析与解:本题属行程问题,涉及路程、速度、时间三个基本量,直接利用这三种基本数量关系去求解问题比较困难;把A、B两地看成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构造线段图来辅助分析问题。
由上图中,用实线、虚线分别表示甲、乙两列火车的行程,就可以看出甲、乙两列火车第一次相遇共合走一个全程。在第一次相遇时,甲车行了75千米。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两车一共行了三个全程,那甲车就行了三个75千米,即225千米。从线段图中,我们还可以知道甲车一共行了一个全程多55千米,因此用225千米减去55千米就是A、B两地的路程,即A、B间的路程为170千米。
一幅简简单单的线段图,把看似复杂、难以理解的数量关系揭示得清清楚楚,通过直观的观察及简单的计算就解决了问题。
延伸:线段图也常用于解决几何数学中的计数问题、应用题中的工程问题等。
2. 巧用数轴来解题
例2:方程|x-2|+|x-3|=1的实数解的个数有(%%)。
A.2个%B.3个%C.4个%D.无数个
分析与解: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会用分段讨论的方法来求解方程,比如从x<2, 2≤x≤3, x>3三种情况一一讨论,先去绝对值符号再求解方程。由方程左边的式子的结构特征,我们容易联想到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若实数x1、x2分别对应数轴上的两点A、B,则|x1-x2|=|AB|,即两个实数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它们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的线段的长,借助数轴直观解释|x-2|+|x-3|=1的几何意义为:数轴上表示数x的点到表示数2、3的两点的距离之和为1。
由图形可知,与表示数2、3的点的距离之和为1的点位于表示数2、3的两点之间,区间[2,3]内的所有点均符合条件,故选D。
一条数轴,一个学生十分熟悉又简单的几何图形,把本要分若干情况一一去讨论求解的问题,进行了形象化的处理,十分容易地找到了方程的解。
延伸:代数式的化简、不等式(组)的求解等问题,也常用数轴来辅助分析解决。
3. 巧用辅助圆来解题
例3:已知a是一个锐角,试比较sinα、cosα的差与1的大小。
分析与解:本题中如果α是一个特殊的角,如α=30°,则学生可通过具体的计算来比较,但本题α的大小未确定,故通过直接计算来比较大小有困难。取一单位圆,根据三角函数定义可知:
显然PM-OM
∴sinα+cosα<1。
从上可知:通过构造单位圆这一基本图形,把原本看似很难入手的大小比较问题,转化为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来分析比较,从而使问题获得顺利解决。
延伸:辅助圆分析法也常用于三角函数求值、公式推导与证明等问题。
例4:体育委员在班会上统计核对参加运动会的人数:“哪些人参加长跑项目的?”这时有15人举手;“哪些人参加跳远?”这时有13人举手;“哪些人参加投掷的?”这时有14人举手;“哪些人长跑、跳远两个项目都参加的?”举手的有4人;“哪些人跳远、投掷两个项目都参加?”举手的有5人;“哪些人是跑步、投掷两个项目都参加的?”举手的有6人;“哪些人是三个项目都参加的?”举手的有2人;“哪些人参加本次运动会比赛的?”举手的有28人,请你检查一下,体育委员的统计是否有误?
分析与解:本题由于题中涉及的数据较多,数量关系较为复杂,一时难以理清楚。由已知条件,用韦恩图来表示:A、B、C分别表示参加长跑、跳远、投掷的人数,从图中可知:
A、B的重合部分为a, B、C的重合部分为b;A、C的重合部分为c, A、B、C的重合部分为x;参加比赛的总人数可表示为:
A+B+C- (a+b+c) +2x=15+13+14-4-5-6+2×2=31 (人) , 与两题中已知参加比赛的共28人不一致, 故体育委员的统计有误。
以圆为基本单位的韦恩图表示法,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它能帮助深刻地理解题意,理清不同对象间的多种数量关系,使看似繁杂的问题变得简单。
延伸:在概率的计算、处理集合等问题时,我们也常借助韦恩图来分析解决。
4. 巧用矩形图来解题
例5:求代数式的值 (结果用n表示) 。
分析与解:当n为2、3、4等一些相对较小的数值时,代数式的求值可通过直接计算进行;考虑到题中n值未定,用直接计算的方法求代数式的值显然有困难;作一边长为1的正方形,按图示进行一次一次分割,由图示易知:
一次分割:
二次分割:
三次分割:
……
n次分割:
本题借助于正方形,利用数形结合,巧妙地把一个数学难题转化为可以直观求解的图形分割问题,并利用图形中隐藏的图形变换规律以实现问题的解决。
延伸:矩形图在数学公式的推导、法则的证明等方面(如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多项式乘法法则等)也有广泛的应用。
5. 巧用曲线图解题
例6:方程=x2-x-2的正数解有(%%)个。
A.0%B.1%C.2%D.3
分析与解:本题若要通过正面求解方程来确定正数解的个数,既繁又难。注意到方程左边是,右边是x2-x-2,如果转化成图形语言,构造双曲线y= (x>0)及抛物线y=x2-x-2,如右图所示,那么可知在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与双曲线的交点有且只有1个,即方程的正数解有且只有1个,故选B。
函数图像能直观地刻画变量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反映出函数的有关性质。本题运用函数图像来解决方程的解的问题,形象、生动、简便。
延伸:曲线图在处理日常生活、数学中的函数与方程、函数与不等式等问题上也常有广泛的应用。
数学基本图形众多,不同的图形有不同的性质,呈现的是不同的数学语言,体现的是各自特有的图形功能。在数学解题教学中,从已知条件的数字特征、代数式的特点及特定的数量关系等角度去充分挖掘它们所具有的几何意义,引导学生借助数学基本图形的形象性、直观性来解题,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而且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军.浅谈图形语言在解题中的应用.数学通报, 2008, (7) .
[2]马小为.中学数学解题思想方法技巧.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11.
标题在历史教学中的巧用 篇8
历史教材中一般有三种标题:主题标题、课标题和课文中的子目标题。主题标题是以一段历史或一个单元为主题的标题,起到把握某个历史阶段的体系、线索、主题、重点、问题和思路等作用。课标题是一课内容的知识概括,也是每一课最简要最突出的中心和线索,它们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展示了课文的总体结构和基本体系。子目标题是课标题下分属不同知识要素和培养目标的小标题,它们是构成课标题的不同子目。各级标题既表明了各自所述的主要内容,同时三级标题之间还有相互联系:子目标题揭示了课标题,课标题概括了子目标题;课标题揭示了主题标题,主题标题统帅着课标题。标题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如此重要,那么应当如何巧用标题呢?我在教学中尝试过以下几种做法,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巧用标题获新知
历史教材上的各类标题都是编者经过深思熟虑的产物,在课堂教学中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巧用标题创设问题,实施情境教学
以往教材在讲述某一历史事件时一般采取直接用事件命名的方法,一见标题便知道事件的内容,这样固然有直观易懂的一面,但是缺乏趣味性,很难启发学生思考。新课程改革后的教科书改变了这一传统,用历史事件的内在特点作为标题,除了可以揭示本课题的历史事件的特征外,还具有文采和趣味性。
具体来说,有用名人名言的标题,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课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用诗词的标题,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的“秦王扫六合”,用的是李白的诗;有用当时口号的标题,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五课的“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有的就直接用一些文章的标题,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课的“最可爱的人”等。这些标题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应巧用它们来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促使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解释标题导入新课,构建知识系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着引导作用。用解释标题导入新课可以避免学生的盲目性,可以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围绕这个重点要学习哪些内容。因为标题基本上就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或中心思想,讲解标题的过程同时也向学生展现了本节课的基本线索,从而减小学生学习新课的难度,使学生比较容易在教师指导下形成历史认识。
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时,就用解释标题的方法导入新课。先板书标题,指导学生认真研读,然后指出标题中最关键的一个字是“站”,并着重分析“站”的含义,引导学生复习总结: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社会状况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人民的生活极为艰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真正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压迫在人民身上的沉重负担解除了,人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扬眉吐气,社会地位提高了,生活状况改善了,这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
新学期的第一课,可以先从课本目录中的主题标题入手,把握整本书的体系、线索、主题、重点和思路。每一单元的第一课,也可以从课本目录中的单元标题入手,它可以帮助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抓住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理解历史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合理的历史知识体系。
3.分析标题层层深入,挖掘内容突出重点
历史教材每个主题都是由主题标题、课标题和子目标题三个部分有机构成的,三部分之间存在内在的密切联系,通过分析各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体系。在教学中,把子目标题置于课标题之下,把课标题置于主题标题之下,通过层层分析,挖掘标题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并进行拓展,这既有利于学生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一节课、一个主题所包含的内容,又能有效地让学生在遗忘某一知识点后,能比较好地找到启发点,联想起所学的内容,提高联想思考能力。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唐》的教学为例。我首先从课本目录中的主题标题入手,主题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全书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二单元是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三单元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也就是说这段历史分三个阶段,三个单元的标题就是这三个阶段特点的概括,第一个历史时代的阶段特点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共有八课,从八个侧面叙述了隋唐这个历史阶段的繁荣与开放。第一课学习繁盛一时的隋朝,它的繁盛表现在哪里呢?可以对子目标题进行归纳,其繁盛表现为: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和大运河开通,但只是繁盛一时,“一时”指二世而亡,共38年(581~618年)。通过这样层层深入分析标题,揭示标题的“题眼”,挖掘课本的基本内容,把握课本的重点。
4.妙用标题小结,提升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小结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它可以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采用标题进行小结,呼应开头提出的问题,不仅能给学生一个清晰、明确的答案,使课前的悬疑能得到解答,而且可以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完整、紧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学生复习巩固提供导向、架设桥梁。
二、抓住标题好复习
复习历史的简单可行的好方法就是从标题开始。首先从主题标题开始,其次是课标题,最后到子目标题。为什么要从标题开始呢?因为新课标历史的编写特点是一个时代的历史一般安排一个单元,单元的标题概括了这一时代的总特点。每一课都从一个侧面讲述这一时代的内容,课标题概括了这一时代的特点。课文中的子目标题是该课具体内容的小概括,有几个子目标题就说明该课有几个小内容。所以学习时从单元标题到课标题再到子目标题,就把握了全书的骨架,了解了全书的脉络。
因此,在历史复习中,我们可以按主题标题、课标题、子目标题的顺序抄写下来,作为复习的要点,并利用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网络,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内容,熟记教材目录及其标题,用标题关键词梳理历史知识点,然后围绕各级标题巧妙设计相关问题,自问自答。
这种处理方法,不管是在新课的教学中,还是在旧课的复习中,都十分适用。总之,在历史复习中,抓住各级标题就抓住了历史的“纲”,“纲”举则“目”张,抓住了标题也就抓住了复习的关键。
三、巧变标题为检测命题方向
在历史试题中,各类标题演变贯穿于试题的各种题型,巧用标题变形为考试题目,利于对教学内容的检测。
一是选择题,一般是最基本的、考查基礎知识的题目。如利用“贞观之治”设问:“贞观之治是哪位皇帝时出现的统治局面?”(唐太宗)。二是用标题作为材料分析题的材料提问。如采用“秦王扫六合”课标题设问:秦王指谁?扫六合是什么意思?他又是怎样巩固国家的?这样既重温了课标题,又考查了知识,可谓一举两得。三是直接把标题改为思考题。
通过检测,让学生在阅读教材、思考问题中,从标题与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要巧用标题进行历史教学之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标题意识”。
1.要让学生关注标题、理解标题
如果教师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将学习简单化、直接化,表现为一翻开书就只管看正文,而不关注大大小小的标题。这样做的结果是所学到的知识是零散、片面的。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教师要让学生养成经常看目录、时刻关注书上的各类标题的习惯。如果无法理解标题与内容的关系,则需及时在这一内容上反复下功夫,直到理解为止。
2.要让学生学会利用标题来学习
教师利用标题进行教学,是为了方便学生学习。学生利用标题进行学习,是为了更高效地学习,更牢固地掌握,更深入地理解。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恰当地利用标题进行学习,利用标题感悟历史。
3.要让学生尝试自拟标题
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在认识到标题在学习中的重要性的基础上,知道如何拟好标题。另一方面,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都各不相同,可能教材或教师给出的标题不太符合自己的口味,这就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来尝试自拟标题。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怎样合理有效地运用标题进行历史教学,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总之,标题教学并无固定格式,要因课而异。只要我们认真挖掘教材内容,精心搞好标题教学,就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篇9
响水县解放路小学
陈玉路
【摘要】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使用的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能较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只要将多媒体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相互渗透,补充和完善,引导学生有重点、有目的的进行观察思考,就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的应用能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通过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发展创造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因此多媒体的恰当使用,不仅给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而且使学生的素质在新的课堂气氛中得到提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创设情境 多媒体
动态演示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使用已经非常普遍,运用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时代的需要,教学改革的需要。数学学习是抽象和枯燥乏味的,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有效的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个性化的独立学习者,还能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如何根据需要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呢?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生好动,学习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感因素,即: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有参与的可能,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感官,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充满兴趣呢?单纯的讲、读、说、教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相反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和情绪低落,而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为学生学习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很容易使学生摆脱被动学习的状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传统教学手段等方面的限制,教师很难提供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因此数学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一门枯燥、乏味、难教、难学的科目。兴趣是兴奋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巨大内趋力。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会表现出巨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效率也会不断提高。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我们的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达到直观、生动、形象的效果,创设学生积极思维和创造的视听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观看生动画面的同时,渐入佳境,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数学思维带来的快乐。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积极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精心设计的符合儿童心理的情景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探求知识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因此,恰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而且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画面:周末,同学们去野餐,在优美的音乐的声中,一
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来到了郊外,贴近生活化的情境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跟着提出问题:“把8个香蕉和4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学生回答后动画演示分得的结果,非常直观地显示出“平均分”,加强了学生对“平均分”这个概念的理解。接着提出:“把一个生日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演示“一半”,提出“一半”用什么数来表示?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分数的认识。
二、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发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能为教学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多媒体演示比教师用其他手段演示更形象、逼真,把它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操作方法,形成操作技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米、分米、厘米的认识”时,测量线段的长度,先将尺放大显示在屏幕上,然后用闪亮、移动的方法介绍测量方法,再显示正确与错误的一些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最后指导学生进行测量。这样教学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克服了使用中的难点,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又如:在“图形的旋转”教学中,我制作了有运动效果的多媒体课件,将许多个旋转的现象以直观的运动形象展现在学生的眼前,通过学生的观察发现不同的运动现象,根据运动的不同分类识别旋转的位置。新颖的形式吸引了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现象的运动过程直观地呈现在学生
面前,这样学生在观察、猜想、讨论、分类等一系列活动中获得了新知识。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再现声形,图文并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使用这以手段,无疑会收益更大。
三、利用多媒体,发展学生思维。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又能伴随着图象的变化、动听的音乐,诱发愉快的学习情绪。例如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将应用题中用文字表述的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可视图形——线段图,创设了按题意配制的活动物景。通过“变色”、“闪烁”、“移动”等手段来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刺激学生注意,寻找条件和问题、单位“1”与几分之几的量的相互关系,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启迪思维。
四、利用多媒体淡化教学重难点,增加课堂的容量,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了时间,增加了容量,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于人的视觉作用胜于听觉作用七倍,因此只有在多种现代教学媒体参与下的课堂教学才充满生命力,增大教学密度、优化教学过程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具有信息容量大、检索快、传播效率高的功能,它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多种感觉(如听觉、视觉)进行学习,加快教学速度,不断巩固、深化新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激活课堂教学中的各个要素,全方位
地调动和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建立合理的教与学的关系,实现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最大化,效率最大化,促进学生愉悦、高效发展。
教学中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化解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教师除了准确点拨、讲解外,还要根据内容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定能受到明显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几”等分数概念诸多要素有了全面的感知,既而抽象概括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看成单位“1”。利用多媒体不断显示这些画面,加深对单位“1”的具体理解。单位“1”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可以平均分成2份、3份……最后到若干份,然后将抽象出来的各个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就可以得出“分数的意义”。这样不仅淡化了重难点,而且学生参与探索属性的意识也随之增强。
五、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巧用”多媒体。
今天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它对课堂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学生对它都喜闻乐见。多媒体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大大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效率但这不等于是整堂课全用和天天都用,在利用多媒体之前,教师一定要清楚本节课的需求,设法找出多媒体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恰到好处地利用多媒体。所以要牢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本质与根本目的,该出手时才出手,灵活运用。
六、多媒体教学可以加深概念的理解。
数学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引入概念,也是学生在教师下的“引入”,教师根据已有的教材和知识作出一系列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再认和推测性想象,让学生经历数学家发现新概念的最初过程,牛顿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而猜测也是推动学生数学思维的强大动力,因此引入,利用多媒体呈现学生熟悉的情景,如:学习《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时,呈现一个苹果或蛋糕的实物,平均分给2人、3人、4人,现要学生来计算它们各分得多少个?学生利用多媒体操作很快完成概念的形成和理解。
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新探索,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我们深信:教学改革伴随着多媒体手段的普遍运用,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得到全面发展。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巧用 篇10
赵玉萍 2017年 10月
新数学课标提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老师从学科教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身的教学,把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科教学中去。2007年起,每个学校都配备了电脑和远程教育接收设备,各学校也建成了多媒体教室,这为教师合理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提供了可能。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其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再现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积极情绪。教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奏好了这堂课的“序曲”。这对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整节课的顺利进行敲响了动人心弦的第一锤。利用信息技术网络的丰富资源和综合效应,创设集声像、音效于一体的适宜情境易如反掌,学生如身临其境,探究的兴趣很快被激起,激活。有了兴趣,学生就能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教育情景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可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是创设情境的最佳工具。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数学教材,例题多来源于生活,并以情景模式出现。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生理特点,表现在课堂中就是:教师讲授的前几钟可以比较专注地听,但由于教师讲授时间过长,形式呆板,学生容易出现视觉、听觉疲劳,这校样课堂学习效果就不高了。因此,恰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而且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认识大面额人民币》时,课 件出现一个服装店的动态情景视频,视频中人们正在买衣服,这样让学生从再现的生活情景中直观感知了大名额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更加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很快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整节课学生都保持愉悦的心情,直观的知识呈现和灵活的练习训练,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参与效果好,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再如:在教学一年级《提问题》时,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童话的形式导入新课:“森林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动物,有一天,许多动物在玩游戏,小朋友们找找看,你能找到哪些数?”,电脑屏幕依次出现3只小鸟、2只鸡、5只鹿、1只象、4只狮、8只鸭等,学生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再乘机提问:“你能提出一些问题来吗?”学生兴趣盎然,纷纷举手,说出可以提出求和的应用题与比多比少的应用题,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提问题,这样教学,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要学、乐学,进而主动去学。
二、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乐学,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知识抽象性的特点与小学生认识事物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一对矛盾。运用CAI,可以通过“变色”、“闪烁”等手段,不仅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是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充分显示出来,而且积极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刺激学生的有意注意,从而找到事物间的联系,突破教学难点。
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学生往往对运算顺序这一重点掌握不好,利用 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就可以突破这一重点。先出示混合运算试题让学生判断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把学生说的先算部分用红色闪烁的线条标出来且配以声音,再现知识点,以此突出重点,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再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有这样一题:许多正方体有序的叠在一起,要求学生数出共有多少个。这样的题也可以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来演示每一层正方体重叠的情况,让学生通过演示一层层的数出总个数,清楚明了且效果良好。
计算机发展进入到课堂教学中,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生力,使数学教学有了质的转变,2 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因计算机的作用而使得本身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且易懂明了。特别是在几何图形课、应用题课的表现更加突出。在小学教学中,大量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插图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那么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
例如:在教学“垂直”一课时,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几何,他们在理解上有很多的困难,特别是很难理解“互相垂直”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但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对学生以后给三角形画高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这里就需要借助与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可以在学生认识了相交的基础上,使用课件出示一组相交的直线,然后让学生观察两条直线形成几个角?都是什么角?学生会很快发现是2个锐角,2个钝角。然后课件演示,转动其中的一条直线,使其中的一个角成为直角,可问:当一个角是直角时,其他几个角是什么角?生很自然的推出也都是直角。这时就可以引出互相垂直的概念: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态模拟的演示了两条直线由相交关系到垂直关系,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垂直,帮助他们更好地建立深刻的思维过程。
三、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动态模拟演示教学,化抽象为形象,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利用计算机模拟操作比教师用其他手段演示更形象、逼真,把它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操作方法,形成操作技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米、分米、厘米的认识”时,测量线段的长度,先将尺放大显示在屏幕上,然后用闪亮、移动的方法介绍测量方法,再显示正确与错误的一些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最后指导学生进行测量。这样教学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克服了使用中的难点,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再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的退位减法,23-8,计算机画面上先出现小棒,两捆和三根怎样减去八根,学生可以先自己操作,试一试怎样减,探求方法,然后,按一下正确答案,出现画面:画面上出现两捆零三根小棒和一只小熊,按照学生摆的方法,小熊把一捆小棒拆开,然后和三根小棒和在一起,去掉八根小棒,等于十五根小棒。小熊边做边说,再加上适当音响和音乐。在这个过程,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可以亲眼目睹这个 3 过程,认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关键就是不够减的向前十位借一,在个位上加十再减。在一系列的动态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反复操作,抓住重点,从而得到正确结论,学会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这一环节,借助多媒体的色彩、闪烁、声音、动画演示,不仅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
四、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明确主体,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倡导者,起主导作用,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体,但处于被动和受教育的客体的地位。引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之后,教师更多的处于协助者和合作者的地位,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帮助学生行使主人的权力,与学生一起去面对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得到了 充分的确认。对于教师,由于微机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部分功能,教师从课堂的识教中部分的解放出来,这样可以有效地发挥其主导作用,使之在教学中的激发、引导、启迪、组织、交往、评价的作用体现得更为明显,教师“教”的主体地位也得到加强。
新课程的改革要求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教师更多的处于协助者和合作者的地位,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帮助学生行使主人的权力,与学生一起去面对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确认。在实际的教学中,电脑能取代老师的许多工作。比如在识记生字时,课文中的字体和生字卡片显得生硬而不起眼。欣赏风景时,没有图片就只能靠老师口述,效果还不理想。这些都可以依靠多媒体教学工具来解决。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且具有动态性,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因为它的大信息量、大容量性特点,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另外,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引发学生兴趣、活跃气氛、组织课堂,帮助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当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时,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就更灵敏,记忆力会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
五、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增加信息量,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了时间,增加了容量,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于人的视觉作用胜于听觉作用七倍,因此只有在多种现代 4 教学媒体参与下的课堂教学才充满生命力,增大教学密度、优化教学过程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具有信息容量大、检索快、传播效率高的功能,它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多种感觉(如听觉、视觉)进行学习,加快教学速度,不断巩固、深化新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十进制计数法一课时,对于数产生的历史,我利用电脑设计,把有关新资料(文字、图形、声音等)制成CAI软件,在课上讲解,填补教学不足;上课时还可自如操作鼠标或键盘,显示丰富多彩、不断变化的画面,并能个别重复,放大或倒置演示;为了因材施教,照顾不同教材或学生的需要,可以配上大量相应有趣的练习,加快节奏,增大容量,提高效率,真正显示辅助教学的优势。发展学生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再如,我们可以使用电脑、投影、摄像等现代化教学媒体将练习题目传输给每一位同学,让他们通过电脑自己动手解答,然后,教师将答案用投影仪展示出来,让学生自己对照,发现错误及时改正。也可以将学生中出现的典型错误,通过摄像机显示在电脑上,老师和学生共同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这样,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又节省了时间。另外,复习时也可以将各种类型的习题分门别类地存入电脑,让学生一项一项地复习,便于学生对知识系统地掌握,还可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精心设计练习课件,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就练习而言,单一的依靠小黑板、卷子、书本等传统的呆板的练习形式,时间长了学生会感到乏味,表现出厌倦。数学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维目标的培养,需要形式多样的练习。这时交互式的多媒体练习课件就能以其图、文、声、像并茂的优势发挥其作用,它能使练习、复习等环节轻松、愉快,能使学生在练题过程中始终保持兴奋、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使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在玩中学的有趣的事。此外,多媒体练习课件还能增大课堂练习的容量,因不抄题,且能及时反馈,可以使学生在同一时间内能接收到更多更有生活情趣的练习题。这样一来,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不仅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增长了知识,而且使他们的情感与态度得到了良好的熏陶和培养。例如,在进行练习巩固时,利用多媒体教学,事先教师 制件了多样的练习,灵活选择题型进行练习,选择、判断题、操作题、计算题一应俱全,及时反馈学生的答题情况。全班同学一起校对时,更能将学生的想法直观地显示出来。由于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省去了板书和擦试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计算机容量大,信息的检索、提供、显示及信息类型的转换方便迅速,信息传播速度快的功能优势,巧妙设计练习,激发学生“乐学乐做”的情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应广泛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素材,更多的练习和表现自己能力与成就的机会。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及时获得学生准确、真实的学习成效和学习态度及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七、要恰当的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和欢迎,它带来了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的变革。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是极为有效的手段。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为学生提供第一手感性材料,使学生储备丰富的表象信息,为他们实现信息重组、进行“再发现、再创造”打下基础,但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一定要有“度”,否则将达不到目标,得不到效果。
应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启着重要作用。然而,多媒体并不是越多越好,而也要有选择、恰到好处地加以利用。有些老师喜欢应用大量的图片、动画而不考虑实际需要,图片、动画用得过多虽刺激了学生的感观,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让学生忽视了重点内容。有的老师仅仅用多媒体代替版书,而并未发挥其真正价值,还有一些老师干脆将实验搬到电脑中,用电脑模拟的实验来代替学生的动手实验,这只会适得其反,遏止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在实践中探究问题的能力。
总之,多媒体教学以它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集中解决了教学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新探索,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我们深信:教学改革伴随着多媒体手段的普遍运用,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得到全面发展。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巧用】推荐阅读:
发挥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作用09-23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例谈11-13
论文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08-29
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07-05
浅谈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12-06
小学教学中的多媒体12-30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07-07
多媒体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好帮手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