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作用

2024-09-23

发挥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作用(精选10篇)

发挥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作用 篇1

浅谈正确发挥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尖山乡民族中心小学贺徳知

多媒体技术的合理使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多得的作用,它能将抽象变为具体,把枯燥变为生动有趣,把同一教学时间的容量大大增加,从而达到最佳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反之,便成为画蛇添足,极大地降低课堂教学效率。

一、再现历史背景,深化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化理解,获得语文教学的思想性和人文性的真谛。例如,我在进行《一夜的工作》的教学中,在学生理解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之艰苦和劳累,生活之简朴和简单的基础上,适时地播放幻灯片“周总理工作图片”,特别是周总理在文化大革命后期的重病期间的工作图片以及总理逝世后首都人民对他的悼念场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感情。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后三个自然段。学生读时的确有了真情实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的效率。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做到大面积、大容量、高效率地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发挥和开创,达到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我在语文教学中,首先是做好课前准备,那就是根据课文教学内容恰当的准备好课件,及媒体资源,把课堂上老师要写的字、拼音、词语、句子、重点段落以及对课文的经典评价制成幻灯片,语文课上适时地展示给学生,极大地缩短了老师用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写的时间,使多余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写字、思考问题或做作业,这样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合理使用多媒体,避免画蛇添足。

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节省了课堂教学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只有正确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语文教学,及语言文字的教学,它含有思想性、艺术性以及学生的无限空间及抽象的想象能力和.不同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教学,这些从根本上来讲,都是多媒体不能完全代替的。反之不仅达不到语文教学的预期教学效果,甚至远远偏离了使学生课堂学习语文的本质,犹如脱缰了的马,毫无目的而已。再则,作为语文这门学科的教学,无论如何,读书是根本,这是传统的语文学习之有效方法,同样一本书,一篇文章,不同的人读了有不同的收获,有不同的见解,如果仅仅就一段文字的想象以一副具体的抽象课件图画,作为学生的理解结果,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扼杀。因此语文教学中,必须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教学,避免画蛇添足的现象。

四、正确评价,促进多媒体教学的健康发展。

语文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目的在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促使学生在语文知识及语文能力上的收获,而不在于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课件中的画面新鲜而偏离语文学习之目的。因此,当前的一些语文教师,在学校进行的课内比教学活动中,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切不可追求课件的新花样,标新立异,使课堂教学脱离了语文的根本。是否使用课件进行语文教学,要实事求是,有利则用,无利则不用,我们的教育专家也应根据教师的教学内容,而去评价一个教师是否采取了多媒体教学,而是看其是否真正地达到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读是根本,万变不离其中,正确使用多媒体的教学,目的在于辅之以读,以达到提高课堂语文教学效率的目的。

发挥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作用 篇2

一激发兴趣, 激起思维火花

如何巧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思维, 奏好一节课的“序曲”, 这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入思考的问题。教师如果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及艺术资源, 就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敲响动人心弦的“第一锤”。我在教学《琥珀》一文时, 采用了设置悬念的方法进行导入。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一张琥珀的图片, 图片中的琥珀透明晶莹, 同学们仔细观察后发现里面有一个小东西, 脑子里便出现了疑问。这时, 我抓住时机提出问题:你们认识这块透明的东西吗?里面的小东西是怎么进去的呢?想知道这块东西是怎样形成的吗?……学生的求知欲就完全被激发出来, 急于想了解有关琥珀的一切知识。由此, 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 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二渲染情境, 引起学生共鸣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 撩动学生心弦, 激起思维的火花, 让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 就抓住了“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 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一句的中心词语“可爱”“易破碎”进行教学。怎样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可爱呢?视频出示太空所见的地球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 之后让学生欣赏祖国山河的美景——苏州园林的清秀、黄山的奇绝、桂林山水的雅致……当这些一一呈现在学生眼前时, 学生们不禁感叹:我们的地球多美呀!讲到“易破碎”时, 我出示了一些图片:荒芜的土地、浑浊的河水、围城的垃圾……这些图片的展示给学生以很大的心理冲击, 引起学生要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心理共鸣,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化难为易, 突破知识难点

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是比较枯燥甚至抽象的, 尽管老师尽力讲解, 学生还是不知所云, 而多媒体就能恰如其分地解决这个难题。如教学《开国大典》时, 在上课之初, 我就讲解了相关的背景进行铺垫, 后来又找到开国时的影像资料作为载体, 重现开国大典的盛况, 把学生带入了另一个特定的时间空间, 拉近与课文的距离, 为理解这篇课文奠定了基础, 课文中的难点通过多媒体的使用被不知不觉地化解了。

四拓宽视野, 消化海量信息

课文中的诸多事物, 由于年代、时间、空间等的限制, 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难以把握其意境, 所以教师在利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 加上多媒体所提供的背景资料及相关知识,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这些背景资料、相关知识的加入, 无疑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 通过多媒体的图像、声音等能让学生直观认识了解人类社会及自然界的一切事物, 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寰宇万象尽收眼底。如《月球之谜》一课的教学, 在课前我让学生欣赏了传统音乐《春江花月夜》;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月球表面布满了无数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一些杰出的科学家的名字被用来命名大的环形山, 其中有四位中国古代天文学家, 他们是石申、张衡、祖冲之、郭守敬;教学尾声对“嫦娥三号”的相关视频资料进行展示。如此多的信息能自然融入语文课堂教学, 多媒体功不可没。

五循序渐进, 培养审美能力

感受语文之美, 在学生阅读中就应根据课文内容挖掘审美对象的美感, 引发学生对美的体味。鉴赏美也是一种能力进行的, 审美者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审美情趣, 有意识地对审美对象进行观察和品位。创造美是在感受美、鉴赏美的基础之上, 通过教师的引导, 对自己的所见所闻, 并结合教材进行构思、提炼、加工, 创造出新的美好形象, 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就是语文读写训练的要求。如古诗《望庐山瀑布》的教学, 我就采取了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表达美:先是播放配有优美音乐的视频资料, 学生欣赏感悟庐山瀑布之美, 我适时提出问题——“如果我们置身如此美妙境地, 该作何感受呢?”学生纷纷举手表达, “香炉峰上的缭绕雾气, 在阳光的照射下, 就如踏着紫霞的仙子, 随着天籁之音轻歌曼舞, 分外妖娆动人。”实践证明, 多媒体强大的功能能在教学中展示美, 提示学生鉴赏美, 引导学生发现美, 鼓励学生创造美, 一幅幅唯美画卷就在普通课堂中被一一展现。

综上所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进行教学, 并积极探索, 努力寻求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最佳契合点, 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最优化。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使多媒体在教学活动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 从五个方面对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语文,作用

参考文献

发挥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作用 篇3

关键字:情境;兴趣;多媒体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如其分地创设教学情境,去影响和改变学生情感的内容和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运用多媒体创设课文情境,做到该喜则喜、该怒则怒,或高亢激昂,或如泣如诉,从而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促进其思维的升华。一教师在教学《丰碑》一课时,课文所描述的故事发生在长征途中,那段历史背景与学生所处时代有一定的差距,为了让学生理解甚至“进入”当时的特定环境,上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红军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爬雪山的行军画面:一支红军队伍犹如一条长龙艰难地行进在雪山之中,他们装备极差,积雪過膝,战士们极度疲劳,步履维艰,有的拄着木棍,有的走不动了坐在石块上喘着气,有的走着走着就跌坐在雪地里……这些画面再配以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解说辅助教学,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条件的恶劣、战争的残酷,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激起了情感上的共鸣。一教师在教学《保护有益的动物》这一课时,在引导学生围绕“如何保护这些对人类有益的动物”这一话题展开讨论之前,先播放了一段“青蛙与小鸟”的对话,滥杀面临灭绝的厄运,这个交际情境的创设极大地唤起了学生的同情心,为后面的讨论奠定了情感基础。有了好的学习氛围又怎会担心没有好的教学效果呢?

二、运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如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和艺术魅力,就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课件制作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具有形象、生动、真实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教学《保护有益的动物》一课的教学中,上课教师先播放一段介绍几种小动物生活习性的录像,录像片为学生展示了“蜂鸟传播花粉,为植物受精”;“螳螂捕食苍蝇”;“啄木鸟捉虫”;“老鹰捉旅鼠”等生动的场面。在这些有趣的情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后老师揭示本课的学习内容:“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了哪些动物呢?这些小动物都是对人类有益的。今天,我们就要来交流还有哪些是有益的动物,我们该如何去保护它们。”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而这一课教师巧用多媒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奏好了这堂课的“序曲”,敲响了动人心弦的第一锤。

三、运用多媒体,突破知识难点

多媒体使用贵在得法。在学生学习有困难时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小小的船》学生在理解“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这一比喻句时,一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就很形象了。先在屏幕上显示在蓝蓝的夜空有一轮弯弯的月牙,然后在屏幕左侧又出现一只小船,小船缓缓移动与月儿重合,这一生动的演示化抽象为具体直观,使学生轻松地理解了这一句话。一教师在教学《长征》一课时,引导学生理解“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时,先让学生观看“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的录像片段,再指点学生体会“暖”实指心理暖,表达了巧渡成功的愉快;“寒”则写出了强渡的惊心动魄。历史情境的再现,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四、运用多媒体,开阔学生视野

课文中的许多事物,由于年代久远,时空限制等,使得学生学习课文时,很难把握住作品的意境。利用多媒体能为阅读教学提供详实的背景资料,使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同化当前学到的新知识,帮助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

五、应用多媒体,化抽象为具体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年龄小、知识面不广,抽象思维刚刚开始发展,在课堂上,教师单纯依靠语言文字来进行抽象的讲解,学生就会感到很难理解。这时,就要求教师运用多媒体,把枯燥无味的文字变为生动有趣的画面,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直观形象中感悟知识。

如一教师在教学归类识字课《比一比》时,设计了“一匹马和一群马”、“一只蜜蜂和一群蜜蜂”、“一只羊和一群羊”、“一支铅笔和一堆铅笔”、“一个西瓜和一堆西瓜”、“一棵白菜和一堆白菜”等画面,让学生直观感知“群”是数量多,聚在一起的意思,多指有生命会动的物体;“堆”是指数量多,紧紧地叠在一起,多指无生命不会动的物体。这样学生理解“一群”、“一堆”就比较容易了。

六、应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在备课、课件的设计和操作上,确实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课前的精心设计和充分准备,却能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师只要点鼠标,就能在短时间里直观形象地显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提示道理,拓展知识。同时,教师还可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避免操作时的顾此失彼,手忙脚乱,从而赢得教学时间,使课堂练习和内容更为广泛,新知识巩固更为扎实,为减轻学生课外过重的课业负担提供了保障。自从多媒体进教室后,我们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发现在课堂中,教师应用多媒体展开教学,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图文并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率提高。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受到,教师只有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把多媒体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考虑使用何种教学手段更为有效,并加以整合运用,使之相互补充,才能使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我们低段语文教学中更放异彩,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文、图、声并茂的特点,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使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参与,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

发挥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作用 篇4

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教学目标】

·学会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学习

·认识课件的常见功能

【教学内容】

·语文课件的常见功能和基本操作方法

·数学课件的常见功能和基本操作方法

【课前准备】

把多媒体课件的配套光盘(小学语文课件“四季的脚步”、数学课件“时分的认识”)复制到学生所用计算机的指定文件夹中,并在桌面上建立相应的图标。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应用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辅助学习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教材通过案例的方式让学生初步建立起了对多媒体课件辅助学习的`感性认识。建议在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与学科教师合作,切实开展信息技术与语文或数学课程的整合,通过整合让学生体会多媒体课件的功能以及对自己学习的作用。

【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和数学课程的整合过程中,让学生逐步领会到多媒体课件的基本功能和用途。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计算器”程序的应用和鼠标单击的操作

(教师出示题目:983+518?(131-57))

二、讲授新课──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学习“四季的脚步”

师:计算机不仅可以进行运算,而且还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这节课上我们先请计算机当一回语文老师,教我们学习“四季的脚步”。

(教师打开“四季的脚步”课件)

朗读“四季的脚步”

师:请同学们认真听计算机是如何朗读“四季的脚步”这首诗的,边听边看屏幕上画面,想象四季的景色

(教师打开朗读页面)

师:大家说计算机朗读得怎么样?大家想不想读一读?快跟着计算机练一练吧!

(引导学生依次打开“课件”→“朗读”)

(教师指多名同学分节朗读,引导学生评价)

做“四季的脚步”练习题

师:刚刚大家朗读得都不错,现在计算机老师要考考大家,能不能回答一个问题。

(教师打开课件中的“练习”→“填空”,学生回答)

(学生打开课件,自己检查答案)

师:计算机最喜欢春天,他写了好几首“春天的脚步”儿歌,大家要不要读读看?看看计算机写得好不好?

(引导学生打开“练习”→“编儿歌”,学生朗读)

师:计算机能编“春天的脚步”,我们也能编。现在相邻的同学轮流仿照《春天的脚步》编儿歌,看哪个小组编得最多最好。

(教师指多名同学朗读自己编的儿歌,引导学生评价)

三、讲授新课──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学习“时分的认识”

师:计算机可以教语文,而且还可以教我们学习数学。现在请按照老师的操作方法打开桌面上的“时分的认识”图标。

(教师示范课件的操作方式,学生自主操作课件)

师:请同学们在同计算机学习“时分”的时候,思考投影屏幕上的题目,并把答案写在纸上,看看谁最先答完。

【题目】

1.钟面上一共有( )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 )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 )个小格

2.分针走1小格是( )分钟,走1大格是( )分钟

3.分针从12转到6经过了( )分钟

4.时针走一大格是( )小时,时针从12转到6经过了( )小时

5.1小时=( )分钟

发挥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作用 篇5

上海师范大学康城实验学校 戴娟娟

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其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现代多媒体技术可通过多种媒体如文字、图像、声音、数据、动画和视频等对信息进行统一的数字化处理和交互化处理,使语文课堂由单一的耳闻为主的接受方式变为以视听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协作,大大拓展了学习的空间。

而古诗教学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注重讲解注释,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古诗的字词翻译上,学生在枯燥乏味、支离破碎的解释中,根本就不能体味到我国古诗独有的思想精华和语言魅力。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优化古诗的电化教学过程,以多媒体组合教学来达到教学的目标,则是一种高效的手段。

一、创设情境,感知古诗的意境美

古诗最重要的特点是讲究意境,这是诗人的情感理想同客观现实的高度统一,是一种独特美妙的艺术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的“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也就是指诗的“意境”。诗的意境美是千姿百态的,有的雄伟壮阔;有的绚丽纤细;有的悲凉凄婉;有的豪放豁达;有的含蓄典雅„„因此,在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媒体,通过色彩鲜艳的动态视频、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等手段,给学生提供与所学古诗有关的背景材料,为学生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情境,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诗歌的意境中去。

1、画面展示美景。诗是诗人的感情的即兴抒发,而此种感情一定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诗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古诗教学中,如果将抽象、凝练的语言与具体的物象联系起来,能提供给孩子们鲜明、准确、丰富的感性认识,把学生较快地带入“智力发展区”,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力。

骆宾王的《鹅》这首古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如:鹅的色彩、形象、动作等等。由于课堂条件有限,如此丰富的信息仅凭教师的“纸上谈兵”是难以给学生一个丰满的形象认识的。因此,我根据诗意绘制了一幅活动的幻灯投影片。画面上,亭台楼阁,杨柳依依,岸边有一位老翁正笑嘻嘻地捋着白白的长胡须,一个少年正在不断地扬臂向湖里那群“嘎嘎”欢叫的大白鹅抛撒谷粒。随着白鹅的颈部、脚掌部的运动,湖面上泛起了一圈一圈的涟漪。教学时诗画对照,相映成趣,为学生的再造想象活动提供了丰富的、鲜明的表象信息,学生很轻松地踏入了诗的意境之中:那长着一身洁白的羽毛,有着两只红红的脚掌的鹅,在清澈浅绿的湖水中悠闲自在地拨着掌,欢快地引颈高歌。湖面上水波微微荡漾,荷叶轻轻摇晃,荷花的香味沁人心脾„„这样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2、音乐渲染氛围。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而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不少古诗本身就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在教学中把内蕴深沉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沟通起来,尽可能地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听觉的韵律,有利于学生披文入境,深入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

李白的送别诗《送孟浩然之广陵》中,诗人与故友的离愁别绪完全融合在了水天一色之中。在教学中我选用了与这首古诗的诗意相协调的古筝乐曲《送别》,让那凄婉、轻灵的动人旋律来拨动学生的心弦,唤起学生丰富的创造想象,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那深情的乐曲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一千多年前的长江之滨、黄鹤楼下,一代诗仙李白与老友握手话别后,久久地伫立在江边,那浩浩荡荡的长江水一泻千里,涌向天际,奔向苍穹,而载着孟浩然的船帆的影子渐渐消失在了苍茫的天水之间,使人遐思无限,“送别图”景永远定格在学生的心田。

二、赏析词句,品味古诗的语言美

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古诗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却是囫囵吞枣又趣味索然。而多媒体能通过形、声、光、色等多种形式,将抽象、概括的语言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古诗中的关键字词反复推敲、理解,从而领略古人用语的妙处。

如在教学古诗《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绿”字的精妙,可通过媒体展示江南的春日美景,那柳絮如烟、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将学生带入了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很快领悟到了王安石所用“绿”字的神韵。“绿”字既涵盖了“满”、“入”、“过”的意思,又突出了东风催春势不可挡的盎然生机。学生在接受春的信息的过程中由眼——耳——脑——口多种感官协同思维,真正让学生学会品味、鉴赏古诗中的精妙词语。

三、示范朗读,体验古诗的情感美

唐代司空图在《诗品·含蓄》中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所谓“不著一字”,并非什么都不说,而是简练传神地勾勒几笔,点到即止,即富有暗示性,意在言外,使人反复吟咏想象而得之。古诗虽然意境深邃、寓理含蓄,但具有对仗工整、平仄有律、琅琅上口的特点,最适合低吟浅唱。教学中若采用多媒体技术,那形象直观的画面、旋律优美的音乐、韵律悦耳的录音朗读,将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意境,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起他们的共鸣。

比如在指导朗读《望庐山瀑布》时,我先请同学观看媒体画面,让学生从瀑布跌入山谷的壮丽景象中,感受到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气势;紧接着再播放经典古筝曲伴奏的朗读录音去感染学生,为学生在朗读的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做示范。通过配乐录音示范,使学生很快明白第一句中的“生”字应读重音,语速放慢,以突出香炉峰的烟雾袅袅上升的情景。第三句中“飞流直下”是形容瀑布笔直而下,气势磅礴,因此读这一句的时候吐字要有力、响亮;而“三千尺”则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读的时候可以适当拉长音以增强气势。第四句中的“疑”是诗人大胆而新奇的想象,应以重读来表现诗人对大自然的由衷赞叹。

在学生基本掌握读的技巧的基础上,再让他们跟录音试着读,孩子们很快就读出了诗的韵味,读出了诗的抑扬顿挫,无形中也受到了美的熏陶。

四、启发想象,运用语言表达美。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由于古诗语言具有高度凝练性,往往给读者留下很多的“艺术空白”。而多媒体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有效地启发学生去作丰富的想象,进行艺术的再造,感受诗的意蕴。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同时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升华。

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时,我播放了一段庐山瀑布的景色,那凌空而下、飞洒云天的奇特壮美景观赫然呈现在同学们面前,巨大的瀑布从陡峭的山峰顶端喷泻而下,如滚滚长河般奔腾不息,犹如一条巨大、耀眼的白练悬挂于苍翠青山之间,它以千军万马之势飞泻而下,咆哮着,怒吼着,发出震耳欲聋的轰然巨响。如此美的配乐,美的解说,美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进行体验,使学生入情入境,一种爱美、赞美的情感油然而生,进而让学生畅谈此时此刻的感受,领悟诗人那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有的学生说:“香炉峰上弥漫的雾气,在阳光的照射下,变成了紫色的云霞。那是多美的景象啊,我仿佛飘渺在这烟雾缭绕的仙境之中了。”有的学生说:“这长长的瀑布真像天宫里的仙女手中挥舞的雪白银纱,美极了。”还有的学生说:“瀑布从高高的山上奔腾而下,仿佛一条白色巨龙从天而降”„„

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符合心理特征的教学情境,能够拓展学习的空间,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这样有利于将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势,进行配乐朗诵、录音示范朗读、配乐讲解、吟诵等;还可以开展诸如听读欣赏课、速读速听课、艺术表演课、渗透训练课、综合训练课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作用 篇6

[摘要]本文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典型案例及应用效果分析,认为多媒体资源为新课程的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有效的资源支持,在改变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热情、提高学生兴趣、启发创造性等方面有良好的作用,可以实现在传统教学中无法达到的知识表达及传递的效果。

[关键词]: 多媒体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教学今天,多媒体资源,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它通过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能、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多媒体以其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氛围轻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播放与课文意境有关的音乐或图像,可以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融入情景,就能更好地读书有味,读书入情,读书悟理。多媒体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板书无需多写,问题也无需重复,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如此能增大容量,提高效率。利用实物投影仪可以直观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更方便了师生交流,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也正是因为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为语文教学创造了物质条件。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语文教学,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

且还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多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打破了传统的被动学的模式。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语文教学,使语文课电化教学发生了新的变革,使原来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生动而活泼,有效地增强了语文课的教学价值和审美价值。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我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构建有形有声有色的立体语文课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了许多精彩的多媒体课件,激活了课堂的气氛,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积极观察、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固而必然能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下面结合我的实际教学,对多媒体资源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所表现的好处谈谈几点粗略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资源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自于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以及对知识的渴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知识的渴求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授课形式单调,学生容易感到疲倦,在学习过程中常出现精神不集中,思想开小差的情况。利用多媒体资源可以充分发挥声、形、色等多元素的功能,这一特性使语文教学突出形象性,注重感染力,把抽象、枯燥的生字、词语、难以理解的课文内容转化成生动活泼的文字、图像、视频,使动画与视听相结合,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的听觉、视觉同时得到刺激,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在语文教学中以创设情境为突破口,可以极大地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孩子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地学习。如在教学《鲸》一课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五年级 上册)学生在枯燥

无味的文字中掌握有关鲸的科学知识,实在有些生硬、乏味。而我在课前编辑制作了鲸在海洋活动的课件,并配上解说词,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使他们“亲眼目睹”了鲸,他们在观看课件时注意力非常集中。看完后,我要学生说说对鲸的大致了解,学生们热情高涨,都积极举手回答。

这正是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动态、逼真的画面效果引起学生的兴趣,刺激他们的大脑皮层产生兴奋中心。学生们看到这新奇精彩的画面时惊叹不已,迅速对感知的事物做出积极的心理反应。从而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自觉、自愿地学习,为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二、呈现情景,熏陶学生情感。

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对环境进行选择加工,创设所需的教育情境,让他们在模拟的环境中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如在教学《长征》一课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五年级 上册)由于孩子们从未经历战争年代,无法体会到诗人所表达的意境,可利用朗读课件,把红军大无畏的精神表现出来,利用《长征》课件的精彩画面,使学生感知了“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气势,以及“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惊险情景。再让学生在雄壮的乐声中反复吟诵优美的诗文。使同学们仿佛置身于长征途中。学生既体会到了诗文的语言美,又感受到了长征的艰辛,一种热爱祖国的感情油然而生。多媒体资源的使用,促进了学生与作者、教师的情感交流,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化静为动,提高语言感悟。

在语文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直观、具体地展示课文内容,把抽象的静态的语言文字描述转化为形象生动、直观的动画,图象可以帮助学生感知、理解文字内容,充分感受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景,更可以“划减”课文中的难点,突出重点。如在教学《火烧云》一课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四年级 上册)学生一般没有仔细观察过

火烧云,课堂上就可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精心创设教学情景。先通过多媒体播放课文中描写的几种不同形状、颜色的火烧云,用逼真的画面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和作者观察得仔细、描绘得细腻。然后又可出示大量的火烧云课件,让学生欣赏、观察,并模仿课文第4-6节的写作结构练习说话。观后,学生交流感受。有的说:“火烧云如奔跑的野马”。有的说:“火烧云如来势汹猛的大潮”。有的只是不停地感慨:“太美了,我无法用词来形容”!有的说:“火烧云不但美,而且很有力量”。这些感悟,有些是超越书本的。而最妙的是“力量”一说,课文语言都未涉及,然而细细思忖,火烧云如此变化万千,如此雄伟壮观,大自然是有伟力所在的!这就是多媒体赋于教学中的“力量”之处,但一些具体可感的文字是不需要配影像、图片的,该发挥学生想象力,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进行思考的,就应该让屏幕简洁而富于内涵,让人思考。切忌过多的花草、动态、背景音乐,以免学生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多彩多变的画面中,而忽略了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整堂课,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习效果是传统的教学所不能及的。利用多媒体的丰富资源和综合效应,创设集声像、音效于一体的教学情境,学生如身临其境,探究的兴趣很快被激起,激活。使传统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我想学”。

四、拓展延伸,创新发散思维

创新思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我们在教学中如能紧扣课文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丰富了头脑中的表象,拓宽了

思维空间,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时迸出创新的火花。如在教学《狮子和鹿》一课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三年级 上册)通过光盘动画演示鹿欣赏自己的身段和鹿角,却抱怨自己的腿长得不好看,配不上自己的鹿角,而最后在遭遇了狮子的追捕后,明白了腿能帮助自己狮口逃生的心理变化过程。使学生由衷地感受到“两只美丽的鹿角差点儿送了鹿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鹿狮口逃生”,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真正明白现实生活中,不能过于注重事物的外表,不应以外表美丑论短长,而要看它有没有用处。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身边类似的事例,这样学生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尽情的发言,放飞了思想。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7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一种常态。因为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小学生好奇心强,对声音、画面等学习媒介特敏感。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对某一项学习活动有兴趣,他会静下心来去思考与之有关的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会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而兴趣又与欲望相连,当学生有了学习的欲望,就会主动的学习,学习的效率就会提高。

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课件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设计,符合学生的爱好,引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学习汉语拼音字母,可以设计成游戏的形式。你用鼠标点某个字母,它就会读出声音,学生就可以跟着读。这样,在媒介的作用下,学生就像是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不仅兴趣盎然,而且很快掌握了拼音知识,真正体现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读写训练。

语文的学习是为了培养学生语言文字方面的能力,而最能体现语文能力的就是读和写。“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明了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语文多媒体课件中的读可以让学生模仿录音朗读。课件显示的录音播放的效果比教师清口朗诵要有吸引力,朗诵时配以轻音乐,让学生亲临一种美的意境。然后让学生跟着默读、朗诵直至背诵。

在字体训练过程中,小学生们大都使用米字格来书写;教师书写的基本功如果不是很好,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米字格书写笔画顺序,让学生悬空书写,使其感受到汉字的规矩,字形的漂亮,让学生由此爱上写字。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语言的表达的能力就是写作和说话的能力。写作文时有很多学生不知道从哪开始。教师可以让他们从摹仿开始,仿照学过的课文的格式来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喜爱的小动物等,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各种动物的形态,表现它们生活的鲜活画面,然后让学生们有选择地去写作,这样的练习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说话也是一种表达的能力。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说话练习,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与说话练习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先观察思考,并创设特定的情景为学生表达创造条件,使学生们能够言之有物。经常进行这样的练习,学生们逐渐就有了表达的意愿,表达的能力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可将知识形象化

小学生由于年级小,思维受到一定的限制,词语的积累也有限,而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则很丰富,因此,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就有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通俗化、形象化,而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的图像、动画、声音等信息,可以很形象地传达给学生,对于学生理解知识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讲解大家熟知的《伊索寓言-乌鸦喝水>的故事时,好多的小学生在幼儿园就听过这个故事,主要是说乌鸦的聪明,善于动脑筋。但我在讲解时把这个故事又做了改编,不仅用多媒体动画展示乌鸦喝水的过程,而且还让学生们用实验来证实。我找来了两个瓶子,瓶内所值的水位不同,一个瓶子中的水放在半瓶线以上,另一个在半瓶线以下,然后让学生向瓶中投入石子,然后观察水能不能到达瓶口。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都争着抢着来做这个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瓶中的水在一半以上的位置能喝到水,而在一半以下就喝不到了。通过这样的实验,我告诉学生要敢于质疑,遇到问题要动脑筋思考,不要被现成的结论和答案所束。

三、利用网络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现代是网络化的时代,适应时代的要求,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上网浏览的课余作业,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整理与语文有关的知识。如:让学生去网上收集有关节日的民俗文化,整理出来,班上交流;也可以在讲解课文前,预先让学生在网上搜索与课文有关的内容,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收集信息的能力。

发挥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作用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多媒体;辅助作用;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325-0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多媒体在教育中的应用也不断增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具有传统教学无法代替的优越性。近年来,多媒体在教学中发挥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和接受。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最为广泛,多媒体教学灵活多样,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也证明了其可行性。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往往采用朗读课文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会受到教师教学风格的直接影响。如果教师在普通话的发音及语言的表达上不够准确,将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理解的质量。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标准发音的朗读及情景的设定,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而且,对于古文的诗词歌赋,多媒体教学可以再现古代环境,帮助学生加深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理解。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教学必须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动态感,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披文入境,视听并举,身心投入,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利用多媒体扩充教学容量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需要大量的板书来辅助完成教学。而板书会消耗教师的精力,加重教师教学负担。同时,板书能够传递的教学内容和信息有限,会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而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首先,可以将教师从繁重的板书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组织教学,更从容的面对课堂上的生成性问题,能够给师生互动提供更多的时间。对于语文这样一门语言学科来说,师生互动交流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更多有效教学信息的传递,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学习更多的知识。再次,多媒体可以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围绕某节课的教学内容搜罗相关有用教育资料,并进行整合,让其为课堂教学服务,这对于调动学生的探知欲和好奇心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多媒体手段合理地处理教材,不仅能有效地最大限度的利用教材,而且还能简化程序,增加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为了更好地表现父子情深这一主题,我就有意识地把“父亲过铁道,攀栅栏,买橘子”的场面制作成课件,学生就有直观形象的感觉,教师要求学生边观察边思考,然后创造性的表达画面的内容。学生再结合课文,就能够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旨,把握人物的形象。所以说教师有效地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对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多媒体课件还能将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等直观信息同步进行的优点。这是其它教学媒体无法突出达到的。语文教学中,我就利用这一优点,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利用多媒体丰富作文素材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能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觉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这为丰富学生的表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供了物质基础。这样在作文教学时,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为他们提供了作文的素材,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形成、联想想像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在教读《皇帝的新装》等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时,学生观看了课本剧录像片后,教师引导他们张开想像的翅膀,创作出更加精彩的“课本剧”。

五、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是美的事业,语文教学的审美感知力既要求对色彩、音韵、节奏、结构等形式因素有敏锐感知,更要求以丰富的想象力,把那些静止的文字,转变为鲜明可感的形象,因为“美只能在形象中出现”(黑格尔)。多媒体计算机将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口头语言及形象的直观画面结合在一起,为语文教学提供带有极强感情色彩的形、音、义统一的信息集合体,学生的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拨动学生“趣”的心弦、“美”的情感,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想”中感受意境美。正是多媒体教学将图、文、像有机地结合,形成情景交融的学习氛围环境,叩击心灵、营造心境,将学生引入审美轨道产生强烈的审美共振。

六、总结

发挥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作用 篇9

摘要:电教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化抽象为具体,提高学生的认知;还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力,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学的兴趣盎然,老师教的生动活泼。

关键词:电教、语文、兴趣、效率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多媒体的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一种重要标志。多媒体课件作为常规教学的辅助手段,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重视,这与它的积极作用是分不开的。

一、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除经常注意向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外,更重要的是采用新颖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多媒体课件的特点之一就是具体形象,生动直观,能给学生提供鲜明,适当明晰的视觉形象,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如教学《蚁国英雄》一课时,如果只借助静态的课本插图,学生会感到单调些,我通过多媒体播放火神肆虐,蚁团在热浪中迅速滚动的图片,再配以外层蚂蚁被灼焦发出的噼里啪啦的声响,使学生内心受到震撼,深刻感受到外层蚂蚁自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再如,在一年级的数字教学中,我利用动画的制作加强字词教学。教学生字 “旦”时,利用Authorware制作一个简单的动画:一个圆圆的太阳从地平线升起,再由形象转向抽象“旦”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如,河川的川字,在教学时,利用Authorware 制作动画,将三笔制成流动的水,这样一来,学生就牢牢地记住川的字义了。教学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这是一首写景的七言绝句,如果仅从字面上分析理解,学生的兴趣不浓,即使读得滚瓜烂熟,也难体味到多少美感。课堂上,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边播放音乐 《春江花月夜》边深情吟诵诗歌,接着用投影仪,幻灯片出世西湖美景:三潭映月、柳浪闻莺、荷叶田田、芳草如茵、亭台楼阁 ……使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教学中感受西湖的柔美。之后,再让学生配乐朗诵诗歌,耳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兴趣浓厚,加深了对课文的感知,为接下来深入理解诗歌作好了铺垫。

二、利于化抽象为具体,提高认知、发展智力

多媒体不仅为学生提供从未涉及过的事物或现象,而且为直接感知观察这些事物或现象创造了条件,并且把间接知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即突出了事物的重点和本质特性,又便于学生观察,形成表象。它还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的感官和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这有助于教师凭借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理性认识,实现认识上的飞跃,达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如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时》,由于学生对一些中草药比较陌生,不知道它们长什么样,也不知道它们的作用,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一一口述他们样子和作用,势必会造成学生听觉 的疲劳,产生厌学情绪。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曼佗罗、鸡肠草、鹅肠草、刀豆子等图片,并在空白处简明扼要地注上各中草药的功能与主治,避免了繁琐的讲解,同时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观看图片后,我及时提问:这么多的中草药,李时珍是怎么把它们区分开的呢? 问题一抛出,同学们议论纷纷﹕有说是仔细观察的,有说靠用手触摸的,有说是亲自品尝的 …… 他们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我趁热打铁,补充李时珍尝药中毒的资料,并进一步提问:你觉得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此时,他们已经领悟到李时珍为民造福的可贵精神了。

三、利于激发情感

世间万事,情最动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情感却很丰富。部分教师急功近利,课堂上花较多的精力帮助学生理解句意或是听写词语等,却没有注意用语言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学生虽获得了知识,但并未很好地受到情感的熏陶,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电教手段可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能真实地再现课文中的描写,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接触真实生活,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如教学《九寨沟》一课,我制作精美的课件向学生展示古木参天、双峰插云、异兽珍禽…… 五彩池色彩斑斓的美景,让学生感受九寨沟的诗情画意,激发了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珍稀动物的美好情感。教学《黄河的主人》一课时,我播放录象:滚滚的黄河,浊浪排空,惊涛拍岸,气势磅礴,一位艄公却在河中心镇定自若地划着羊 皮筏子。最后将画面定格在艄公的背影上。学生起初被黄河排山倒海之势震撼,紧接着为艄公的出现惊讶,自然对艄公产生敬佩之情。运用电教手段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心同其情”地学习语文。

四、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熟悉为基础,如果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发,他们思考问题时,思维难以发散开,想象力就难以放飞。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开想象的平台。如在进行低年级想象写话教学时,我在多媒体计算机上出示简单的圆圈,适时地变换圆圈的颜色,启发学生看到这个图形,你想到什么事物?学生的思维在图形、色彩的刺激下开始活跃,有的说,想到哪咤的风火轮 ;有的说,想到妈妈的金项链;有的说,想到娃哈哈瓶盖;有的说,想到妹妹可爱的脸蛋。他们的回答令我一惊,可不能小瞧了他们,接着我启发学生,能回想与这些物体有关的事吗?同学们略微思考了一下,便一个个举起了手,有学生说﹕有一次,我不小心摔坏了爷爷的眼睛,心里有些难过;有学生说﹕ 我看见圆圈,就想到好朋友乌黑的眼睛,上次跟好朋友吵起来的,她哭得很厉害,觉得对不起她。我继续问:如果这个圆圈能够滚动你又想到哪些,学生就想到宇宙、地球、月亮……学生的思维逐渐被打开,不再被旧有的思想所束缚,将触角伸向生活的各方面。学生能够由形到物,由物到事,由事到理,逐层展开想象的翅膀,最终发散了思维,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功不可没

五、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所谓提高教学效率,对教师来讲,就是在同样多的实践内完成更 多的教学任务,对学生来讲,就是在同样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实践证明,用幻灯片代替板书、板图,可以有效节省时间,利于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优化教学过程,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为教师节省课堂上的时间,避免因写过多的字而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每节课可节省3-5分钟时间,这3-5分钟时间如能合理用于学生思考、练习拓宽知识面上,不仅利于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巩固,而且还能减轻学生课外作业的负担,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由培养知识型人才向智能型人才转化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电教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田红梅:如何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考试周刊》

2010年第4期

发挥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作用 篇10

青龙山学区中心校

李秀云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技术已成为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课程整合”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英语教学中注重人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建构主义理论也指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为这一理念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它的非线性设计,图、文、声、像一体的多媒体表现形式,交互的学习方式等,都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教师可以通过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知识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资源和优势,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有机整合,充分发挥其作用,就成为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在教学中就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

学习主动性的形成与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很大的联系,学习动机是形成学习主动性的内在因素。激发学习动机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的一般状态变为活动的具体状态的过程。也就是诱发学生的学习心向,使其产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使学生获得强大的动力源泉,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而生动、真实、声像并貌的多媒体教学,对于充满好奇心、求知欲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是最具有吸引力的,因此将多媒体技术整合到英语课堂中,利用它创设情境可以说是激发动机的最好诱因之一。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质疑”是一种对现有认识不满足的理智情感状态,它是学习过程中积极思维的内驱力。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过程,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积极发现问题,进而主动地探求答案。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过程中,唤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激发学习主动性。因此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是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良好途径。

在教“How much is it?(这个物品多少钱?)”这一句型时,笔者录制了一段学生用英语买冰棍儿的录象,课堂放映时故意剪掉了问价钱和付钱的环节。由于录象将学生的实际生活真实地再现于课堂当中,学生非常感兴趣,眼睛紧紧盯着电视屏幕。但好奇心使学生第一遍只专注于内容,还顾不上琢磨人物语言,于是又放了第二遍,这时学生开始纷纷议论:“怎么还没给钱呢,就拿走了?”听到学生的问题,笔者高兴极了,这说明学生在视听过程中,理解了语言的含义,达到了锻炼听力和理解力的目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积极、活跃的思维。笔者因势利导:“对呀,不过怎么用英语询问物品的价格并付款呢?”然后,马上播放了完整的录象,这时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注意力不约而同地集中到要学的新句型上,学习过程成为一种愉悦的探索过程。不必教师督促,他们便调动全部感官去获取这一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建构主义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就必须让学生直接面对各种现实问题,让他们经历将来会成为他们真正问题的情境。多媒体特有的逼真地再现生活的功能,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记忆更牢固,更能够激发起学生的思维,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在讲购买食品这一内容时,笔者设计了到麦当劳购买食品的情境,并制成课件。麦当劳是每个学生最熟悉不过的地方,因而对学生有亲切感,充满极大的吸引力。一上课,笔者边导入边出示课件:缤纷的焰火、五彩的气球、欢快的乐曲,一派节日气氛将学生的情绪一下调动起来,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出学过的食品单词,每说一个,就会从麦当劳的小窗户中跳出一个可爱的食品卡通形象,还会和学生打招呼,甚至叫出某个学生的名字,学生纷纷回映:“Hello,hamburger.(你好,汉堡包。)”等等。借着这学生情绪的高潮,教师及时播放了在麦当劳购物的录象,使学生了解如何用英语在快餐店购物。熟悉的内容,身边的人物,真实的情境,唤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多媒体在课堂上创设了一种类似于生活的真实氛围,把间接抽象的书本知识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调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参与,整节课都保持了高昂的情绪。

学习“What’s the weather like?”一课中,有11个与天气有关的单词。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在短时间内,学习这么多有关联的内容会彼此干扰,违反了记忆的规律。为此,教师把描述天气的单词制成课件:色彩鲜艳、富有特色的画面,适宜的进入方式,使枯燥的单词学习变得新鲜和有趣。再配上欢快的歌曲,使学生在欣赏美丽的情境中对单词的音、义加深了印象,对句型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学句型做了铺垫。

3.创设交际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运用语言交际。

学习外语的根本目的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学生如果能运用新知,在模拟情境中进行交际练习,就会产生成就感,对这门课、对自己产生信心,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和愿望。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就可以激发学生主动交际的动机。

学习在麦当劳购物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能利用所学语言解决实际中的交际问题,学完新知后,笔者设计了CAI课件,分别出示买快餐、冷饮、水果、玩具、文具、服装六个购物情境。逼真的画面、鲜艳的色彩、尤其是贴近实际生活的内容,激起学生极大兴趣。每个情境中都有示范对话,带读,分角色对话。为了更贴近生活,对话中故意把价钱说的很高,看到学生面有难色,就及时指导如何侃价。这一下,学生的情绪更热烈了。为了把这种情绪变为主动的交际行为,教师出示了事先准备好的六个小摊位,指导学生进行模拟购物。直到下课铃响了,学生仍意犹未尽,有的学生通过侃价,竟以1元钱买了一件衬衫。

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交际,达到了学以至用的目的。使学生看到了学习的成果,满足了他们的成就感,激发了主动学习的动机。

二、教会学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素质教育的观点来看,会学知识比学会知识更重要。而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则可以有效地实现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思考,学习的主体地位突出,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得到加强,才有可能自觉

地、主动地进一步获取知识,获得主动学习的能力。

1.指导认读、记忆单词的方法

对于学习英语的人,特别是初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单词可以说是一只很难制服的“拦路虎”。要想能自己学会认读单词,并快速、牢固地记忆单词,只有借助语音知识。在传统教学中,语音教学与单词教学往往是分离的,语音教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很少能为学生学习单词提供帮助。很多人都是在学习了一段时间的英语,积累了一定的单词量后才悟出二者之间的联系,但已走了一大段弯路。为此,笔者设计了CAI课件,揭示语音、单词之间的内在联系,教给学生利用语音知识认读、记忆单词的方法。通过建立支架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能力。在教有关天气的单词时,首先在复习环节出示与新单词有关的元音字母和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读出单词,再配合画面,使学生理解了词义。当堂检测表明:绝大多数学生依据语音知识,都能准确地读出新词,并且记住了7、8个单词。

2.利用CAI课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自主学习是教学环节之一,学生要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信息技术可以构建信息丰富的学习环境,允许学生进行自由探索,从而在自主的、交互的环境中主动探究新知。

在学习“《What colour is it?》”时,笔者设计了课件,其中包括单词、句型、课文、游戏、扩展练习、自我小结、相关知识等环节。课上首先在交际情境中呈现新知,又示范了如何利用课件获取新知。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功能句和生词,通过课件中相应的环节自学,继而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利用课件创设的情境,开展分角色对话、模拟交际练习、自我反馈练习。最后还可以浏览从光盘中截取和网站下载的相关内容,扩大信息量。由于学生处于自主的宽松环境,又掌握了学习步骤,更由于课件生动有趣的设计,使得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因此学生乐此不疲,无形中锻炼了主动学习的能力。

3.利用CAI课件,培养学生听、说、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要想学到地道、标准的英语,必须借助原汁原味的录音,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录音机、复读机只是单一的声音刺激。即不利于学生理解内容,又不利于保持学生的兴趣,单一枯燥的形式很容易使学生厌烦。运用CAI课件则可以集图、文、音、像于一体,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综合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学习课文时,笔者第一步利用动画和课文录音整体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借助逼真的情境和表演理解课文内容,锻炼理解能力。第二步出现声音和文字,重点训练听、读能力。第三步录音带读,训练学生的认读和跟读模仿能力。第四步人机分角色对话,学生根据课件创设的不同情境,运用所学的新知识自编对话,既强化记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交际能力。最后小组练习。通过这几步,使学生逐步体会到学习课文的方法,清楚了综合训练听、说、阅读、理解能力的步骤,掌握了主动学习、锻炼各种能力的工具,并且养成了良好的外语学习习惯。

三、精心设计自主学习活动,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空间。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是不稳定的,容易变化。这种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学习成绩的好坏。很多学生因为学习失败而体验着一种痛苦的情感,影响着对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拥有学习时空的自主权。

特别在交互的条件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知识的难易程度,在各自的空间内取得成功,避免挫折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1.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

不管什么水平的学生,都渴望有表现的机会,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将知识划分为不同的水平,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学生因为要求明确,空间自由,且受到鼓励,学习的主动性和实际效果会大大提高。

学习第二册第七课“《What colour is it?》(这是什么颜色?)”时,笔者制作了交互课件,把有关颜色的单词做了不同层次的要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求记忆符合读音规则的单词;一般学生记忆全部单词;成绩好的学生可以通过课件自主选择学习更多的表示颜色的单词。课件中,三个词设为一组,每学完一组,学生完成反馈练习后,就出现一个可爱的卡通形象和一句鼓励语:“Very good!(太棒了)”没有压力和斥责,只有不断的激励和进退的空间。

2.创设自主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

传统教学常常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压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不能成为知识的主动发现者和探索者,进而影响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而借助网络教学的交互特性,可以创设自主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难度、数量,有助于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习北京版教材第二册第六课《Have you got a dictionary ?》时,笔者把课文编制成声、像、文字一体的交互型课件,学生学习时,可以选择只听录音,锻炼听力;也可以选择配有画面的录音,借助生动逼真的形象帮助自己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选择出现文字,在视听基础上通过阅读来理解课文内容,遇到生词通过链接查询。学完课文,出示与课文紧密配合的四个情景对话,每个情境都配上文字、范读、带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帮助形式,生词也做好了音、义的链接,供学生查询。课上,指导学生分组学习:2人为一小组,3个小组为一个大组。每个小组首先熟读课文,根据课文分角色表演,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补充的情景对话进行扩展交际练习,按照自己的水平,或照搬模仿原文,或对原文的部分内容加以替换、修改,或直接根据情境,自己创编对话。怎么练,练多少,完全由自己决定。老师只是组织者、指导者。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计算机查询或寻求老师的帮助。一段对话练习完,学生在大组内交换学习伙伴,更换学习内容,重新组织语言进行有效的交际,拓展了学生对话的广度和难度,增加了练习量,锻炼了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学习中,学生有不断自主选择的权利和机会,发挥了认知主体的作用,真正实现了让信息技术来支持学生的学习。

3.设计多种自主活动,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空间。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是学生自主活动的展开。学生的主动性只有在自主活动中才能充分展示和培育。将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进行分层教学,为各种水平的学生都提供了主动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使每个学生都有努力的目标,都能体验成功的乐趣,满足了他们的成就感,激发了他们今后更加积极努力地学习的愿望,培养了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笔者根据教材、学生、学校的实际情况制作学校的英语网页,开辟第二英语课堂,在网页中设置各种内容,为学生课外英语学习提供帮助。如:在“学习指导”中针对教材的重、难点加以指导;在“知识在线”中,用多媒体形式再现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预习、复习的积极性。此外还有擂台赛、每周一练、背景透视、文化习俗、英语游戏、谜语、师生信箱、家长信箱等版块,这

些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增进师生感情,取得家长的支持和协助,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无时不在、内容丰富的英语学习帮手,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效果。这些内容也可以用于课堂教学,学生通过人机交互自由选择想看的内容,学习效果有时比老师讲的还好。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可以更好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信息技术就象给学生插上了主动学习的翅膀,带领学生自由翱翔在英语学习的广阔蓝天里。

年12月20日

上一篇:断路器跳闸分析下一篇:市场营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