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024-11-06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共12篇)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篇1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在现代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更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

关键词:多媒体 促进认知 培养美感。认知审美 和谐统一

在教学中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充分地运用各种电教媒体就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恰当、灵活地使用多媒体,重视师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网络为支撑的多媒体,其无论从素材搜集、资料来源上说,还是从制作软件和功效上说,都有着其它工具无可比拟的特性。我们在多媒体使用的过程中,要以丰富多彩的、灵活多变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帮他们找到自信的支点,以更高的热情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二、运用多媒体设备,优化观察方式,促进认知,培养美感。

投影作为中国目前大多数校园中较通用的一种电化教学媒体,它的运用就是体现了直观性原则。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这不但使教材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而且使学生变得乐于理解和接受知识。也就是说,投影的运用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可使观察者有观察的主动性,从而提高了观察的效率,优化了观察方式。

这样一来,学生的感知活动不但得到了优化,而且具有了审美的特点:首先,这种感知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充满审美的情趣;其次,这种感知伴随着敏锐的选择力,把主体的注意力稳定地引向特定对象;再次,这种感知还具有整体性,把个别感觉组合成为有关对象的完整印象,即表象。学生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不仅了解了青蛙的生长过程,而且发展了审美感知,进入了审美境界,既促进了认知,又培养了美感。

三、运用语音设备,展示教材文字的语音美,认知审美,和谐统一。

现代汉语的语音明朗响亮,和谐协调,加上特有的四声声调,更增添了语言抑扬顿挫的韵味。可见现代汉语是一种极其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具有很强的音乐性的语言。

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文都配有课文范读录音带,这些录音带读课文时轻重缓慢的节奏感掌握得都很好,有的还配有音乐,不失为师生朗读的范本。我们教学生如何读好课文,大多可先让学生听录音来获得感知——充分展示教材中文字的语音美,让学生受到课文语音美的熏陶和感染。在此基础上然后让学生加以摹仿,最后可举一反三,进行个体的创新。

不同体裁的课文,运用录音设备的方法应当有所不同。小语教材中,选用了多首古诗。而诗歌这种文体,特别讲究语言的韵律美。诗歌语言的声音本身就暗寓和传递着审美信息,所以在教学诗歌这类课文时,听录音磁带的反复范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录音带富有节奏感、音韵美的范读,可以把诗的情绪通过音乐般的语音表现出来,诗的思想感情也会在有节奏的声音起伏中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了。学生在听范读的过程中,不但欣赏到了美妙的韵律,同时也领悟了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当然,现行的小语教材中更多的还是散文、记叙文等文体。因为这些文章有许多都出自名家的范文,故极为崇尚语言的音乐美。都具有诗一般的语言,韵味隽永,富于音韵美和节奏美。有的课文中有许多叠音词,它们朗读起来朗朗上口,表意又自然传神,真是美不胜收。除了运用录音整体感知外,可把节奏强、音韵美的重点句、段多次感知,这样学生在反复欣赏录音范读的过程中,感知了文字所体现的优美意境,领会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了语言文字的精工细雕,受到巨大的艺术感染,从而达到了认知和审美的和谐统一。

四、运用录像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提高审美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是实施语文学科审美教育的目标之一。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他们各种审美心理因素和思想意识的综合性表现。实践证明,运用录像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

运用录像,强化审美期待。审美期待,是主体对审美活动产生的一种迫切盼待的心情。审美期待越强化,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就越能得到激发和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录像,可以强化学生的审美期待。如在教学《翠鸟》一文时,大多数学生对于这种水鸟几乎没有什么认识,所以教师就可充分运用录像,让学生充分认识翠鸟的外形小巧玲珑,各种翠鸟的羽毛色彩并不相同(不止课文中讲的一种)。特别是写翠鸟捉鱼动作敏捷的词句中,有不少是学生较难理解的。如“贴着水面疾飞”,“水波荡漾”,“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只要通过录像一播放,直观明白,这些难理解的词句就会迎刃而解。同时,由于录像内容比课文更丰富,学生自然喜闻乐见。这样的教学强化了审美期待,审美具有了主观要求,审美能力的提高自然是高效率的。

运用录像,开拓审美视野。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开拓审美视野是一个最有效的方法。感知是美感的门户,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条件,悉心指导,帮助学生去努力发现、领略大自然之美、社会生活之美和艺术之美。录像这种教学手段,不仅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呈现活动图画的优点,还能打破时空限制,天南地北,宇宙星辰,摄于面前;一年四季,上古未来,尽收眼底,岂不美哉!在教学战争题材的课文时,可放映一些有关长征的录像片断来丰富学生的感知,开拓视野;学习《数星星的孩子》时,更可放映一些有关星空的录像片,让学生看看星星的运动,看看北斗星是怎样绕北极星转动等。把这些在内容上与课文紧密相关,又有延伸的,同时富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录像适时地放给学生看,怎能不激起学生美的情感呢?审美的情感得到了培养,审美的视野获得了开拓,这种感知多了,学生审美的能力自然获得了提高。

运用录像,提高审美认识。我们知道,如果学生的认知目标单有感觉,没有思考,始终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是不可能真正鉴别其美与丑的,就更谈不上去深切领会其中丰富深刻的内涵。而录像这种教学手段,可以通过各种摄影手法,突出观察的重点和事物的本质特征,对观察对象有目的地进行选择、编辑,使之更集中、更典型、更具代表性,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更准确、更全面、更深刻。如《赵州桥》这篇课文,介绍的是我国著名的古代的石拱桥,而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是极为贫乏的。在学习这篇精读课文时,要让学生认识到文章意蕴美的熠熠光泽——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就应该把能反映赵州桥雄伟气势的特写镜头放大给学生看,让它那震撼人心的雄壮美感动人,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觉到赵州桥的确非常雄伟。另外,还可放映一些古代石拱桥的录像给学生看,扩大知识面,同时有助于让学生理解赵州桥的结构别致,真正认识到赵州桥在当时为

世界桥梁史上的首创。学生看了这些录像,心中自然产生对赵州桥的一腔赞美之情和浓厚的民族自豪感。他们不但觉得赵州桥本身值得赞美,而且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更值得赞美,是他们用智慧和力量创造了赵州桥,是他们用劳动创造了美,劳动人民的创造是美的,他们的劳动成果是美的。这样学生对课文中蕴涵的美产生了新的领悟,对事物的认识不至于停留在表面的、感性的阶段,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认识。

五、巧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我们的多媒体课件大多由影视图像或图片剪辑而成,它可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和积极的情感时,就会从内心迸发出向往和求知的强烈欲望,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学习活动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这一点,多媒体教学就有它独特的一面:采用新颖的方法,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如我在教《大海的歌》这篇课文时,我先播放美丽海边的录象片。动听的音乐、海浪声,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学生欣赏了大海的博大、壮丽,而且让学生得到了美的陶醉,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看完了录象片后,学生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个个兴致勃勃,热情高涨。

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实施语文学科的审美教育,这不仅符合直观教学的原则,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而且能促进我们更好地实施语文学科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使受教育者,在审美教育的启迪下,更加地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相结合的人生境界。我们相信,随着电教媒体的品种越来越多,使用越来越方便,它在语文学科的审美教育中的所起到作用必将越来越明显。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篇2

一图像直观, 兴趣浓厚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一旦激发了学习兴趣, 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求知欲望。”传统的教学模式, 已使得往日生机勃勃、兴味盎然的语文教学变得枯燥单调、索然无味。所以,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诱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已成为当务之急。而多媒体手段以其清晰而直观的画面, 悠扬而美妙的音乐解决了这个难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饱满的学习热情, 精力才能集中, 思维方能活跃, 效率才会大大提高。

在学习《都江堰》一文时, 我使用了录像、投影等手段,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北方的学生很少去过都江堰, 对于那里的地理条件、气候情况, 特别是都江堰的社会功用知之甚少, 理解课文的内涵时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按传统教学的路子照本宣科, 效果可想而知。在授课之初, 我先让学生观看了几幅关于都江堰的图片, 其中包括都江堰的外在形态、李冰父子的雕像以及肥沃富饶的成都平原, 边看边提问, 都江堰是什么时候修建的?由谁修建?为什么修建?现在它的社会功用是否还存在?因为观看了刚才的图片, 所以学生对课文的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对课文的理解也就容易了许多。在此种情况下, 师生再一起分析文章内容, 就会轻松、简单很多, 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会大大加强。而课文的深层意义“都江堰的文化内涵、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也就不难挖掘出来了。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 开阔了视野, 加深了印象, 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而且学生从始至终都兴致勃勃, 做到了寓教于乐。

二开阔视野, 增加见闻

正所谓:“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语文教学中作文是重头戏, 而要写好作文, 没有丰富的储备不行, 有了丰富的储备而材料老套也不行。高考考纲对作文的要求中有一条是“创新”, 而创新既包括见解新颖、想象独特, 也包括材料新鲜。这就要求学生储备大量的、新鲜的材料, 而学生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 材料从哪里来, 信息从哪里知?仅靠书本, 很难获取最新鲜、最前沿的材料。“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增加学生的储备, 工作就得靠教师来做。教师可把平时所见所闻中的精华部分筛选出来, 再通过录像、录音、投影等方式来让学生获知。只有这样, 学生的视野才能开阔, 才能积累更多的素材, 作文中的材料也才能新颖、独特、富有时代色彩。如:我让学生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实况录像, 让学生亲眼目睹这些人物的感人事迹, 既给他们的作文注入了“活水”, 同时又给他们上了一堂很好的人生教育课。此外, 还经常把“今日说法”、“东方时空”、“每日新闻”等栏目中筛选一些重要信息适时地播与学生, 并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谈谈自己的感受, 效果显著。再者, 我曾把中央电视台的电视散文录下来有计划的播放给学生看, 效果也非常好。因为电视散文既有画面也有音乐, 加上朗诵者那饱含激情的吟诵, 我们尤如置身其中, 与作者同喜同忧, 同吟同感, 不仅增强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而且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了真情实感方能著就好文章, 这比我们空洞地说教效果要好。

三节省时间, 加大容量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越来越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因此, 昔日的“照本宣科”、“死记硬背”已不能适应改革的大潮, 仅仅传授课本上的知识已不能满足需要, 这就要求我们备课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把与课本相关的一些知识及时地补充给学生。如若像以前一样在黑板上抄写, 效果既不好, 又浪费学生的时间, 使得课堂容量极小。相反, 如果事先做好准备, 上课时用投影的方式转给大家, 既节约了时间, 又加大了课堂容量。例如, 在学习《陈情表》时, 通过投影的方式摘取袁枚《祭妹文》中的典型片断“呜呼!身前既不可想……哭汝既不闻汝言……”与《陈情表》中的“但以刘日薄西山……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来进行比较教学, 以便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这样, 既加大了课堂容量,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 又能“学以致用”, 对所学知识理解更为深刻。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篇3

一、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把课堂知识掌握得更好,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语文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仅凭传统的教学手段,容易使学生厌烦,所以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尤为重要。

多媒体教学,通过创设语文课文中描述的情境,以图文并茂、情景视频的形式和跨越时空的非凡能力,强烈触动学生的感观,使教學形象化,把学生带进与课文相同的气氛中。让学生通过感观去感知教学过程,理解课文内容。

这样枯燥的教学过程就变得生动有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通过多媒体形象教学,能够突破教学重、难点

传统教学在突破教学重难点上,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这样,部分学生还是理解不够深刻,学生和教师都会感到疲惫。

突破小学语文重难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优美的画面、引人入胜的视频,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去感受课文内容的深刻内涵。

这样教师难以讲述清楚、学生难以听明白的内容,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就使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透彻,从而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如《百合花开》,难点是让学生懂得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只有不懈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由视频再现了百合花的种种经历,学生在这种情景下,从内心深处真正体会到了百合花的不懈努力、坚定信念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只有努力才能成功的道理。

三、通过多媒体化抽象为具体,发展形象思维

多媒体教学通过模拟功能,突破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的限制,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更容易理解的具体内容,从而以形象思维形式,使学生更快地掌握课堂内容。

如在《草船借箭》一课中,学生很难具体理解三国时期的人物形象和事件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草船借箭部分,跨越时空地展现了当时的历史场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曹操、周瑜等人物,更好地理解草船借箭的过程。这样有效地将抽象内容转化为具体过程,锻炼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加快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预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篇4

教育家叶圣陶强调:上课之前,学生要切实预习。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预习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生不是不预习,就是预习简单化。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学习还存在一定的惰性,学习主动性不足,不愿预习;有时即使有预习的主动性,但是又不知从何入手,不会预习,导致预习效果的低下。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只是简单交代,没有明确的目标或者有效的指导,当上课时,老师问学生预习课文了吗,学生说预习了,但在问如何预习时,学生会说把课文看了一遍,或者说查了字词,更有甚者,课文连看都没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重新带领学生通读课文,感知课文,“消耗了学生大量的课堂时间,造成了教学效率的低下”。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对于学生课前预习指导的“缺位或不到位”造成的。

那么如何才能使预习发挥最大效益呢?预习应是教师参与指导下的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的过程。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同时又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它需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学习新知识”。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地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为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一、预习要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全程性

预习,对于学生学习课程知识,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三年级的小学生,在几年语文学习基础之上,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技能,具备了预习自学的基础。可是随着文本内容的加深,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存在一定的差距,如语句难理解、主题难把握等,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障碍,单凭课堂时间的渗透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文本的针对性:小学语文课程是一个整体、系统的知识体系,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小学阶段我们要掌握哪些内容,语文学习要达到哪些目标,学生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学生在预习时才会有意识地向这些方面靠拢。同是文本,文体不同,题材不同,功能不一,设置预习任务时就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有的注重揣摩品味词句,有的注重积累文言实词,有的注重把握说明方法。所以教师在设计预习作业时,不能模式化,要根据文本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

学生的针对性:如何设置一定的行之有效的预习作业?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学生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师在设计预习作业时,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着眼于最近发展区,放眼下一发展区。因此,设计预习作业要根据学生基础不同的特点,设计一定的梯度。我在设计预习作业时,一般分三步走,首先是要求学生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一定数量的生字新词,扫除阅读中的字词障碍;然后再读课文,感知文章,即感知文章的结构、感知主旨、感知作者的观点情感和态度;再次三读课文,提出质疑或针对语言、内容、情感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在学习第五册的课文《蒲公英》时,我针对课文特点,让学生课前一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是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用 “亲切”、“嘱咐”各造一个句子,待学生呈上来一行行富有个性的句子时,我知道达到了预习的目的。

有了这三步,再根据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把学生分成三部分,即基础非常薄弱的、基础一般的、能力好的,分层要求;这样,能力高的学生有其发挥的空间,能力差的也不会因为遇到障碍较多,而打压其阅读的积极性。这样,学生预习有了针对性,带着问题深入文本,就会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即使在预习中遇到了困难,努力钻研而又不能解决,教师在课堂上再进行开导,学生就会迎刃而解,也就实现了语文阅读的最优化价值。正如孔子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预习的效果得到优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习效率就会提高。

二、预习要求的一贯性、连贯性

学生在结合预习作业预习课文之后,教师要及时予以反馈评价,及时了解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还存在哪些问题,从而结合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及时调整教学思路,生成自己的教学设计。同时还要运用激励机制,好的予以表扬,敷衍的予以纠正,从而使这种正向的驱动力得以发展,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师生在长期的共同学习实践中不断养成的。如果教师的指导只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生的预习激情就会疲软,预习的能力也就得不到提高。因此,教师在有效指导学生预习过程中,预习的思路及方法要有延续性,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实践中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欣赏、理解、评价文本,学会主动学习。

我在两年的预习教学实践中,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预习本,把自己的预习情况记录在本上,及时收上来检查他们的预习情况,并多和他们进行沟通,这样就有效防止了学生预习的惰性,化压力为动力,让“师生在课后的反思沟通中共同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篇5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高中语文;利弊;重要性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优点

1.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协助教师进行教学,能够让一些比较难理解,难演示的内容展现到学生面前,解决语文教师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课堂教学的局限,提高教学效率;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营造一种特别的学习氛围,能够把语文课文中的内容,通过图片,声音,文字等向同学展示,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欣赏,让学生在欣赏中体会语文作品的魅力。多媒体技术营造的愉悦氛围还有利于给创造轻松地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进学生对语文课文的感性认知及审美体验,无形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及主动求知的学习欲望。

2.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把图片、声音及文字结合起来,对学生来说一种全新的课堂模式,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把高中语文教学中比较艰深、难懂的文学作品变得更加直观,更加形象化。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缺点

1.多媒体技术比较强调课件水平

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很多课件制作只是把课本的知识从课本搬到屏幕,虽然提高了教学的速度,但是不利于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消化。学生的思维还没有跟上,课件已经翻页,使用多媒体技术相反更加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此外有一些教师制作课件的时候会过分的对内容加以修饰,学生会把注意力从所要学习的内容转移到比较花哨的画面上,分散学生课堂的注意力。

2.局限学生的想象空间

多媒体技术教学把学生的思维固定在教师制作出的课件上,学生可以比较直观的接受了知识,但是,我们要求的高中语文教学更加侧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及想象力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能够根据自己的经历结合学习中的感受,实现对文章的理解。

3.减少了课堂师生之间互动时间

高中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主要是把课件向学生展示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会比较缺少互动交流,属于利用新技术手段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缺陷。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方法

1.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课堂掌握更多内容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课堂上有效地把一些教学难点,用比较巧妙地方式向学生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教学效率。

2.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了解课本外的更多知识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高中语文教学效率更好,教学质量更好,教学方式也由之前教师通过语言方式表达变得更加灵活。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填充更多的内容近来,丰富课堂的内容,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技能,帮助学生提高对语文作品中感性世界的理解。

3.提升语文作品意境,让学生的感情更加丰富

在高中教学中,语文教学和其他教学大有不同。高中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其主要是为了通过语文作品的学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感,引发对课文知识的思考,激发自己对世界,对人生的新的认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在人文方面的一些素养。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让学生学习一些有名作品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理解,在自己的想象中感悟独特的文章意境,使自己的感情世界更加丰富。

四、如何使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恰到好处

我们的高中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多媒体技术教学存在的一些缺陷,能够在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时候,多进行教学研究,能够趋利避害,找到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的一个平衡点,把多媒体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进行高中语文教学,实现最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应该侧重给学生展示更多课本之外的世界,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把图片、声音,文字有效地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语文作品的理解,注意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独立进行思考。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改变传统教学的枯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引发学生对美好人性的向往。

五、小结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篇6

摘要:现代教育,在注重学生素质提高的同时,却忽视了基础的核心教育――德育教育。语文教育在教育体系中担负的重要文化价值曾经被人们长期漠视,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对语文教育价值的重新审视,让德育教育在语文教育教学中重新为塑造“文德武备”的新世纪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已成形势所需。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才能使得德育教育通过语文教育教学这个有效的载体焕发出新的青春。

关键字:德育教育;语文;作用;素质教育

引言:在语文课本中,所有的课文都是通过精心挑选而选择的典范文章,课文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是十分丰富的,如果教师能够将这些因素加以利用,就能体现出其对学生德育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仅仅要求教师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进而让学生成为合格并且具有良好思想品质的人。

一、提升学生作文思想深化水平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所占据的比例也是很重的,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作文教学的时候,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到写作知识,还需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想深化水平。因为优秀的作文通常都具有新颖独特的立意以及健康积极的思想,所以教师想让学生创作出来的文章优秀,就需要让教师具有准确判断作文立意和思想的能力,对作文的中心思想以及新颖的立意加以重视,然后将其与德育教育相结合,进而让两者相互影响和渗透,有助于学生积极乐观和健康思想的树立,进而学生才能将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渗透进写作中,而且学生还能将自身所学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理论贯穿在作文中,提高文章的思想水平,提升学生写作水平。而且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各抒己见,大胆发言,再由就是将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加以总结,挑选出积极、具有代表性的想法和意见,对学生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兴趣,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容易让学生的思想教育水平得到提高。同时,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的时候,也要加以高度重视,可以将文中健康、积极的语句勾画出来,这样能够在无形中加深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帮助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对学生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二、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恰当的教学手段,促进德育教育重要作用的体现和实施,也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入德育教育,进而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并将学生培养成为德育人才。而且在语文课本中有丰富的德育教育因素,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手段将书本上的德育教育因素转化成德育思想,进行正确德育教育思想的树立,并将其融入到学生的思想中。通常教师都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方法进行教学的,虽然能够实现教学目标,但是并不能让德育教育作用得以发挥,也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多采取和创新灵活多样并且适合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学习活动,通过观看革命根据地的相关视频资料,或者有条件的可以采访、慰问革命老战士,这样通过学生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对革命战士产生敬佩之情,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努力奋斗的意志。而且教师在讲解一些古典诗篇的时候,还可以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理解这些古典诗篇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所抒发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和爱国情怀,进而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三、促进学生道德准则规范的内化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融入到社会的方式,来促进德育教育重要作用的体现,让学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亲身体验和感受到时代变迁,逐渐进行情感的积累和沉淀,进而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品质得到不断的提高,从而充分发挥出语文教学所具有的德育功能。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课题,然后让学生对自己所居住的小区、街巷等进行调查,并在调查结束后进行评论,也可以让学生围绕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调查和讨论,进而让学生了解当前学校开展教学的现状,促进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学生内在潜能,既能够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得以提高,同时又能培养和提升学生辩论和辨别能力,进而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其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而且随着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知识和阅读量的拓展,进而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调动,并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教育,拓阔学生视野。当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毕竟网络中还有一些不良的文化,会让学生受到影响,进而误入歧途,不仅没有突显出德育教育的作用,反而让学生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对学生造成伤害。教师也可以根据这样的事例向学生讲述网络的利弊,让学生讨论如何应对可能会在网络上遇到的不良文化,师生一起探索出对网络不良文化进行抵制的策略,既加强了网络道德建设,还预防学生过度沉迷于网络。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加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这样才能让学生的道德和行为保持一致,不能让学生仅仅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等,因为这只能算是表面层次的,更深层次的就是将所学习的思想品德运用在实际行动中,如果不能在对学生的道德行为加以指导,那么之前的所有德育教育都会功亏一篑,毫无作用可言了。因此,教师还需要将德育教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交流探讨机会,进而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经历与课文文本相结合,促进学生将文本中包含的思想品德因素以及一些道德规范和自身的行为和现实生活相结合,有助于学生道德准则和规范的内化。

结束语:综上所述,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生思想脉搏把握好,适当的进行德育教育的实施,并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通过将德育教育渗透入教学实践中并充分发挥出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将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具有良好思想品质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篇7

一、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用分析

多媒体教学辅助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种极为高效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能够保持学生们学习的兴奋持久性与渴求性。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主体性的发挥, 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探索意识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提升。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出现, 可以认为是教学的一次革命, 对于小学语文课堂而言, 更是将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推动到极致。

二、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作用

多媒体教学引入小学语文课堂, 确实是给小学的语文教学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改革。那么, 在实际的教学中, 多媒体教学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呢?

1. 多媒体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能够利用其独有的科技手段, 将教学过程中的图、文、声、像等融为一体, 对于小学生们而言, 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而多媒体教学又将教学活动变得更加具有互动性, 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教师的操作性, 让教师能够专注于教学, 而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小学生的图像化思维能力有限, 接触的事物比较少, 那么在进行一些景物或者是画面讲解的时候, 学生们很难通过教师的语言叙述就能够想象出真实的场景。然而, 多媒体教学就可以通过图像的演示, 来给予学生们最为直观的视觉感受。小学生们对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容易接受。

诗歌的学习对于小学生而言, 也是重点和难点。因为诗歌讲究意境, 但是这些意境的体现只能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 而不能直观地体现出来。通过多媒体, 就可以将诗歌中的场景真实的展现。如古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 但是教师该怎样来描述这一巧妙之处呢?利用多媒体就可以非常简单的实现。在美丽的环境下面, 一缕缕青烟升起。利用动态画面播放效果, 小学生很快地理解了“生”字的真实含义, 并因此而喜欢语文课堂。

小学写作对于很多学生们而言, 显得非常痛苦, 那么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 可以实现写作意境的创设, 让学生们真正地去体会写作的主旨。例如, 在写母爱这一话题的时候, 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很多关于母爱的纪录片, 然后再给学生们播放《懂你》这样的感恩歌曲, 学生们的心头必然顿时涌起对于母亲的热爱之情, 这样, 写作就成为了感情的自然流露, 解决了很多学生们的写作问题。

2.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

多媒体教学课件给学生们提供了真实的教学情境, 丰富的教学资源, 给学生们全方面的影响与熏陶, 对于小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图文教学, 培养学生们的记忆力以及想象力。小学生的记忆力以及想象力的培养需要结合课文, 利用多媒体中的景象, 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景象, 丰富观察的感受。例如, 在学习课文《荷叶》的时候, 课文的用词优美而准确, 这样的意境美, 应该怎样让学生们感受到呢?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如下设计。

(1) 有声阅读, 利用多媒体进行配乐朗读, 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优美意境中;

(2) 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荷叶与荷花的一段视频, 让学生进行探讨, 想象。

(3) 让学生进行自我朗读, 利用多媒体给予配乐, 加深对于课文的理解。

设计以上的教学方式, 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记忆能力的培养, 在多媒体教学的帮助下, 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引入, 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加有活力。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探求得以极大的满足, 让小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更加充满兴趣。多媒体教学能够让教学变得事半功倍, 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 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到了知识。总之, 应该大力提倡多媒体教学走进课堂, 让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成为小学生真正的学习平台, 让小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多媒体技术逐步走进了教学课堂。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 多媒体教学更应该走进教学课堂。多媒体的魅力对于小学生而言, 是无穷尽的。小学生的最大特点就是对新奇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心, 对图画、影像、声音等充满着兴趣。因此,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 采用多媒体教学, 其带来的教学效果与传统的教学是完全不同的。信息化时代, 将多媒体教学引入小学语文教学课堂, 不仅是教学的要求, 更是时代的要求。本文将对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江琼、倪勤丰,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 2010

[2].赵天前,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

[3].王永晖, 《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1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篇8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 优势

巴班斯基指出:“创造必要的教学物质基础,显然是有效地和高质量地发挥教学教育过程作用的条件。”作为一种先进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特别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发挥着无与伦比的优势,教育人士备受关注。以下几点,是我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数学课堂教学起到的重要作用总结的心得体会:

1.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的材料有内在的兴趣”。数学是抽象的,一些学生感到数学公式、概念枯燥乏味就放弃了。而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将数学课本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或者在通常条件下很难演示的实验、动态变化的过程等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教学内容直观化、趣味化、多样化,刺激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使他们的情绪兴奋,形成一种爱数学的良好学习氛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把学习数学作为一种乐趣。例如勾股定理中“风动红莲”的问题。我们可以制作一个简单的Flash动画,来形象地说明红莲随风摆动的过程,使得问题变得生动有趣,简明易懂。然后让学生根据动画对题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果。这样极大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促使他们积极参于到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2.直观展示数学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并且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和交互性,如能加以适当应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经常遇到一些重难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纯理论的,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理想条件。对于这些问题,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突破,而多媒体恰恰能弥补这一缺陷。如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存在着空气阻力,抛出的物体的轨迹并不是数学中所说的抛物线,在展示抛物线(二次函数图像)的形成的过程,用传统方法难以胜任。而通过Flash、几何画板或Authorware等制作软件,则可利用其函数功能,轻松实现各种函数的图像演示。再如,研究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出现的机率与抛掷次数之间的关系,如果用人工来投的话,由于时间的限制,投掷的次数往往不够大,其结果的可信度相对差一些。而利用抛掷硬币的课件,可实现较多次数的投掷,从而更能揭示其正反面的出现机率所固有的规律。在演示的过程中,可利用课件的可控性和交互性,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试验,由学生来设定其抛掷速度和次数,由此得出相对合理、可信度高的试验结果。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使之上升为理性认识。

3.再现思维过程,启迪思维方式。

从以形象思维为主,开始过渡为以抽象思维为主,是初中生的认识特点之一。学生系统掌握知识,一般是从对教材的感知开始,感知越丰富,观念越清晰,理解越容易,获取的知识也就更规范化、系统化。因此,要使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就必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使之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从而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而多媒体计算机通过模拟演示,突出实际操作过程,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达到培养智能、启迪思维的目的。如“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这一课,教科书上虽叙述6种情况但犹如一杯白开水,不利于学生的思维。我在教学中运用了Flash课件,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首先,设计出一个走路的小丑,请他來担任书本中省略的“走”的主人,让他在数轴上按各种要求走动,并把所有的走法设置成学生不易察觉的小按钮,当鼠标点中相应的小按钮时,才会出现有走法的标记的大按钮。他的每一次走动,都会在数轴上方留下痕迹。教师先演示其中的一种走法,学生看到这个小丑及其走法,马上来劲了。教师趁热打铁,问学生还有没有其它的走法呀?如果有的话,请上来操作电脑。这时,不管是优秀生,还是基础差的学生,都被吸引住了,积极开动脑筋,争取上台操作。学生想出走法后,由教师点出大按钮,再由学生操作大按钮,这时,动画又动起来啦!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获得了成功,获得了自信!

4.扩大课堂信息容量,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益。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可利用的教学手段较少,再加上数学概念本身通常比较抽象,使得课堂容量较小,课堂效率也相应低下。在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借助于电脑、投影仪、网络等,能快速提供和处理大量的信息。比如在展示问题时,我们只用最简单的Powerpoint就能够制作出多种文字切入效果,通过动画、音效、色彩等信息全方位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加深学生对问题的印象,促进学生记忆和理解数学概念。从而节约了课堂时间,也就提高了课堂的信息容量。如进入七年级后的第一堂数学课是《走进数学世界》,书本上虽然举了很多的例子也有意识地增加了图片数量,但多数仍是干巴巴的文本文字,看上去苍白无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书本中提及的事例,在互联网、农村远程教育资源、教学光盘中搜索相关素材,来充实这堂课,从而向学生展示现实世界中各种与数学相关的实物,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如书本上所说的“这一切的一切都和数、数的运算、数的比较、图形的大小、图形的形状、图形的位置有关,这就是数学”。

在当前我国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改革的背景下,倡导和探索多媒体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这把双刃剑,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同时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郭琴 《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的影响》J. 电化教育研究 2000

[2] 何克抗 《现代教育技术》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篇9

摘 要:教育的目的是保证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培养和发展。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音乐教育,其在保障学生德智体综合发展的大纲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德育培养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将针对德育培养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简要浅显的分析。

关键词:德育培养 中职 音乐 教学

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中职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是缺乏自信。在学习上,他们缺乏积极性和动力;而在思想上,他们又往往容易陷入到自我轻视的境地当中。对于这种现象,如果不加以重视,势必将成为中职生成长发展的极大障碍,造成更加不愿学习然后更加轻视的恶性循环。可以发现,在中职教育中,总有一些学生的文化课程很好,但是却胆小懦弱,缺少友爱。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便是他们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和集体精神。因此,通过中职音乐教学来加强学生的德育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

音乐教学往往可以通过一些艺术性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的兴趣。这种活动往往是以汇报表演的形式进行,以教室讲台为舞台,让学生在整个班级面前进行表演。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建立起自信心。通过歌曲表演、合唱比赛、舞蹈表演等音乐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展示自我的机会,发挥其令人欣赏的一面。一方面,这不仅能让每个学生通过优秀的自我展示实现自我肯定,另一方面,还能在班级其他学生之间建立互相欣赏的联系,让整体学生之间融汇出一种集体精神,从而在他人自信得以建立的同时也得到自我自信心的提升。而教师在学生表演时适当施加肯定的表示,一个鼓励、一个眼神,都可能对学生产生莫大的推动作用,这点是值得教师关注的。并且,通过参加音乐教学活动,学生也能发现自身的潜能和优势,并在不断的活动当中得以发挥,而这也进一步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只有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提高,他们才能以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才能热情饱满的健康成长。

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中职教育每年都为国家源源不断的输送了大量的一线工作人才,可以说中职生组成了国家的未来的基石。因此,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学生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国家乃至民族的高度。音乐是一种具有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具有感染人的力量,而良好科学的音乐教学不仅能潜移默化的进行德育培养,还能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操,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具有高尚的道德和情操,这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如《黄河大合唱》,其作者洗星海的爱国事迹以及这首合唱本身所具有的内涵都让人动容。在教学时,适当延伸讲述其背景故事,宣扬作者的爱国情操,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部伟大作品的真谛,还能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从《黄河大合唱》那气动山河的磅礴气势中感受到如黄河般汹涌澎湃的爱国情怀,使他们受到感染,间接对学生的理想、信念、以及自我情怀的提升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因为这不仅仅是整个社会对于个人行为规范和道德行径的要求,也是决定学生能否良好成长取得

较大的个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当代音乐具有很强的娱乐性,而学生容易在这种娱乐性的音乐中迷失自我。若是教师忽视了对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培育,那么就难以保证学生的德智体全面综合的发展,更不用说实现教育的目标了。音乐的欣赏过程其实是一个自我心理投射的过程,良好科学的音乐教学能利用学生对于“美”的追求,让学生在教学中、在娱乐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培养,使学生道德情操得以升华,人格得以完善,从而达到一个崇高的精神境界,为他们以后的成长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美化学生心灵使其全面成长

教育的终极目的,无非是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和综合发展。而《中职音乐教学大纲》中也指出:中等职业教育的音乐教学要通过音乐艺术的感染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和为社会各行业献身的精神。因此,在中职音乐教学中,如何保证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培养从而获得综合发展成长的机会就显得尤为重要。

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智能;而音乐欣赏教学则可以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感受并理解“美”的能力;结合课外活动的音乐教学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身心的综合健康发展。因此,音乐教学对于美化学生心灵,保障学生全面成长上具有其独到的优势。如讲解《命运交响曲》时,通过对贝多芬生平事迹的介绍,并引导学生对交响曲本身意义的理解,可以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和智力的同时,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中体会贝多芬那拼搏与坚忍不拔的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和人生观。

又如,著名二胡曲《二泉映月》,是我国著名二胡演奏家瞎子阿炳的巅峰之作。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对《二泉映月》的旋律结构和曲风进行分析,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我国那一时代民间乐句首尾衔接、同音承递的特点,体会那行云流水般起伏连绵的律动之感,了解到我国音乐的典型特色,还能从阿炳的生平事迹中学习到阿炳那令人钦佩的品格和气节,从而又能加深对于音乐本身的理解和体会。而也就在这来来回回的过程中,学生的智力、想象力、审美能力等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总 结:

德育培养在中职音乐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适当合理、科学的德育培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帮助他们全面健康的成长。参考文献: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篇10

一、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中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中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使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例如:《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歌唱祖国》、《我的祖国》、《祖国,我永远热爱你》等歌曲,在雄壮或抒情、优美的旋律里,使中学生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人民的勤劳勇敢,唤起他们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使命感,从而培育他们爱国、爱民的深厚感情。???江泽民总书记在1996年12月19日召开的第六届中国文联第五次中国作协代表大会的闭幕联欢会上,热情洋溢地演唱了一首优秀历史歌曲《祖国歌》,词曲优美,如诉如说,抒发了他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感情。给与会的文艺界代表和电视前的观众留下了难忘的一幕,使我们了解到总书记深厚的音乐素养。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首创编于本世纪初的歌曲《祖国歌》,经总书记少年时代的学唱,在其心灵上所留下的深长记忆。使我们看到了良好的早期音乐教育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家成长过程的重要作用。中学生高尚道德道德品质的形成及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需要精心培育和塑造,而音乐教育是塑造的重要手段,能给中学生以精神影响与滋养,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道德素质教育作用。

二、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音乐教学是进行创新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重要学科。音乐教学中的“创新”不是指简单的音乐创编,而是泛指创新的意识、胆识、意识品质及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和善想、善说、善做。聆听音乐、欣赏歌曲、节奏练习、乐段创作以及舞蹈律动等等,无不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没有丰富的想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篇11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中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充满幻想的时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需要丰富的感官刺激。很多时候,我们很难通过简单的介绍、单调的几句话使学生在脑子里形成对知识的完整认识,即使是教师自己,也很难做到面面俱到。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却能够全面满足教学需要,它通过多媒体网络传输和获取教学中的所需资料,应用各种动画、图解、音效等先进的教学手段,系统全面的传输知识信息。能把书本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例如,在“三点确定一个圆”一节的教学时,我们可利用动画创设如下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圆的确定:一只小猫观察到一老鼠洞的全部三个出口,它们在同一个平面上,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这只小猫应蹲在什么地方,才能最省力的顾及到三个洞口?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很快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

二、提供事实,化难为易

传统的教学手段最大的局限性,在于不能形象生动地表现事物的内在本质。而多媒体计算机可以利用强大的图形图像处理功能通过动画方式生动形象地把数学事实具体地、多方位地显示出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学生对课本中描述的“如果分的越多,每一份就会越细,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难以接受。因为如果让学生动手操作,把一个圆等分为16份、32份,拼成新的图形后,学生看到的事实只是越来越接近于平行四边形。难以想象如果再等分下去拼成的形状会接近于长方形。教学中利用计算机Flash软件演示:将一具圆等分为64份、128份,拼成的形状就越来越接近于长方形。从动态的演示(8份-16份-32份-64份)中,学生的认识得到了质的飞跃,即确信一个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圆形就会越来越接近于长方形。又如,教学“射线无限延长”时,运用计算机显示画面;无边无际的宇宙夜空,一束光线射向遥远的一方。类似的例子还有“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利用计算机来演示的交果是传统媒体无法达到的,确实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重视示范,指导操作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可以解决由于不易观察或示范不到位而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的问题。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能化抽象为形象,还可创设出丰富多彩、活泼融洽的教学气氛,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也避免了上课时老师往往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也不易掌握的缺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四、展示过程,深化理解

教学十分强调向学生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可以在视听领域展示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如教学“时针和分针所成角度的问题”时,我利用计算机在屏幕显示时针和分针走动的情况(时针和分针用不同颜色标出,配上嘀嗒嘀嗒的声音)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得出:时针和分针同时走动,时针慢,分针快,都是从某一点向同一个方向走的,分针走一圈(360°),时针刚好走一大格(30°),所以,1小时10分钟,时针与分针所夹的角为30°。这样生动直观的表现,使学生充分感知,理解深刻。

五、正确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1.注意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使两者优势互补。传统教学的优势还是要发挥,该演算的还是要演算,该启发提问的还是要启发提问,教师上课的激情不能少,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不能少。而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更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应根据教学需要来确定,运用多媒体手段要坚持适时、适当和适度的原则。

2.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设计的课件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和认识心理,要明白进行多媒体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学到知识,学好知识,而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设计水平,而将课件设计得过于花哨。

3.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能一劳永逸,要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要不断整理、充实课件内容,使课件不断得以改进和完善。要对多媒体教学进行研究,要花大量的时间备课。对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进行深入细致的考虑,并对授课节奏进行演练,要站在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立场对多媒体课件进行反复修改,对具体的授课过程进行统筹考虑。

4.教师应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学习,使自己能成为多媒体技术的主宰,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各种教学资源将得以更有效的应用,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还能更好地为新的数学课程实施提供支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篇12

众所周知, 美术课堂教学的课堂效果是保证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美术知识的前提, 一个好的课堂效果是要建立在学生能够理解和熟练掌握的基础上的。 中职的美术教学课程属于公共课程中的一种, 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美术绘画技巧和作品奖赏能力。其学生的专业美术能力一般来说并不高, 对于美术的学习领悟能力相对较差, 不能够快速熟练地掌握各种美术技巧去理解和欣赏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 在以往的中职美术教学过程中大都是采用传统的老师板书加口述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 教师灌输给学生的都是一些枯燥无味的美术术语和美学知识, 即使是对一些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分析也只是简单的说教, 很难真正地提高学生的美术技巧和鉴赏能力, 课堂气氛昏昏沉沉, 缺乏趣味性,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

面对这种情况, 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地弥补中职美术教学中课堂感染力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 多媒体教学就是将多媒体计算机作为载体, 在美术教学的课堂上向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美术资料, 展示真正的美术作品, 将抽象的艺术想象形式的课堂教学转变为生动真实的影像呈现出来。 例如, 在中职美术教学中进行美术绘画中的构图讲解时,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出三维立体的物品模型, 方便学生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对美术绘画的构图进行分析观察, 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美术创作中物品和空间的相互关系, 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 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性,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中职院校中, 美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就是给学生灌输关于艺术美的思想和创作艺术美的意识方法。 因此,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切实地提高学生对美术艺术美的理解和学习兴趣是当前中职美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当前的中职美术教学中, 大多数教师还在运用传统呆板的应试教育模式, 只是对知识点进行讲解, 而忽略了整体的课堂效果和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程度的了解, 课堂学习氛围不浓厚, 缺乏基本的师生互动, 使得学生逐渐丧失了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

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 将多媒体技术在中职美术教学课堂中进行全面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其在中职美术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多媒体技术将电视机的视听功能与计算机的互动性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创造出良好的课堂环境, 在这种活跃的课堂氛围内, 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测试中去, 通过多媒体教学更好地开展师生之间的互动环节, 帮助教师更好地发展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对优秀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实现中职美术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教学目标。 比如在字体设计课程上, 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字体样式, 让学生知道各种字体的特点, 领略字体的设计风格, 不断地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创新意识。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字体, 教师动手画出的字体的特点和创作理念是表现不出来的, 这样表示出来的生字不生动, 比较繁琐。 现如今,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美术字体做成课件, 通过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堂讲课中, 也让学生利用多媒体参与进来, 学生根据多媒体进行演示自己的作品, 提升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在创作中提高学生自身的美术修养。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美术课堂中人文精神的渗透, 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中职生

尽管近几年社会各界对于中职院校的认同程度已经大大增加, 但由于中职院校所处的教学环境的差异、教学目的的不同以及学生就业渠道等问题, 在课堂上难免会出现重视专业技术学习, 从而忽视公共课程, 忽略对于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等问题的发生, 这些问题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在目前的中职美术教学中, 加强学生的美学认识和人文精神培养是一项关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学任务, 对于美学有着清晰认识可以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发现美的存在, 使得他们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但是在目前的美术课堂教学中, 出现了忽视学生的美学教育, 忽视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等问题,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普及无疑为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法。 例如, 教师在进行美术艺术鉴赏的课堂教学中, 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关于战争题材的艺术作品展示, 如狼牙山五壮士的雕塑作品、 反映革命先烈大无畏精神的系列油画作品, 通过这些作品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对当代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 通过教师的讲解, 让学生在学习掌握美术知识的同时, 理解到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在中职美术课堂的教学中, 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熟练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对于学生的人文教育, 才可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中职生。

四、正确认识多媒体应用于美术教学的弊端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我国的大范围推广, 多媒体教学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尽管多媒体技术在中职美术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但是并不是说只要运用了多媒体技术, 教学效果就一定会很好, 教师对于多媒体课件的选择, 必须要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工艺美术专业教育部规划教材来制定, 也必须要根据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为基础。 在中职美术教学过程中, 虽然有的教师使用了多媒体上课, 但是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这就说明在实际的美学教学过程中, 科学合理地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多媒体教学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多媒体使用的误区。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 不能够过多地注重华而不实的艺术美感, 过多地注重美感, 这种类型的课件虽然在感官上对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 但其实质已经忽略了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本质, 能用简单的多媒体课件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就不要过多地插入特技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样做不仅降低了整节课的教学质量, 还会影响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所以, 在多媒体的使用过程中, 尤其是在中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 并不是只要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把握好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的力度, 真正发挥多媒体技术对于中职美术教育的积极作用。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 不单单注重艺术美观, 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建立在教学本质的基础上, 设计的课件在感官上需要足够地吸引学生, 在提高学生注意力的过程中, 需要提高教学的实际性。 教师在教学时, 需要抓住学生追求新鲜的美感, 利用多媒体控制美术的光、声和色彩, 提高教学的总体质量。

为了更好地发挥多媒体课件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广大的中职美术教师一定要努力地学习信息化水平知识, 增加自身对于多媒体技术的掌握程度, 通过增强创新意识, 在中职美术教学中合理熟练地使用多媒体, 增加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学习兴趣, 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向学生传达出正确的教学思想,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对于美术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自主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王晓民.浅议多媒体在中职汽车专业教学中的利与弊[J].新课程学习, 2011 (9) :156-157.

[2]李谋超.论多媒体教学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4) :131-132.

上一篇:国旗下讲话稿:《我平安 我快乐》下一篇:李杰老师感恩演讲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