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4-11-01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精选8篇)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1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李美娴

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城北中学

266623

[摘要] 多媒体教学就是要充分地应用声、像、图、文为学生创设一个立体的信息源体。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拓展语文教学的信息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等。

[关键字] 语文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学;

当前,各式电化教育手段纷纷走进课堂。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使教育信息能够高速、准确、全面地传授给学生。而多媒体教学又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其魅力,促进了语文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和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从而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给语文教育也带来了一场革命。就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活动,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我的教学体会:

第一、信息资源的拓展。

现代的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而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现能力就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收新鲜资料,扩大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在这一方面,传统的语文教学难于与多媒体语文教学相媲美。在有限的时间里,传统的语文教学不可能陈列、展示与课文相关的所有知识点,只是根据课文教学有选择,有目的地侧重录用一些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信息资源的最大化,使学生的视野只能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了解受到了限制,其语言思维能力就不能放得很开阔。而多媒体教学则能成功地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可以把相关的知识贮存于文件夹中,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赏析,这样既能充分地利用课堂时间,又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受到更广泛的信息资源。例如,我在讲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除了简单地向学生介绍朱自清外,还让学生观看有关朱自清的影片片段,引导学生阅读他的《毁灭》,促使大家加深对朱自清先生忧国忧民思想的领悟;同时,插入钱理群先生关于朱自清先生的“不平静”的阐释,让学生更广泛地,更深层地理解朱自清先生“不平静”的心境。所有这一切都是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于企及的。

第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当今社会是一个讲究效率的社会,效率就是生命。教学也是如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有谁不希望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呢?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仅板书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现在,我们运用多媒体教学,只要用鼠标轻轻点击,所要板书的内容就投影到大屏幕上了。决不会因为书写潦草杂乱而带来视觉困难,可以轻松地做到一目了然,重点突出。教师将板书的时间节省出来后,有着充裕的时间讲析更多的内容,学生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在过去,两个课时的教学任务,现在一个课时就能轻松完成,而且质量更好。特别是诗歌的教学,效率更好。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味诗歌的意境,这比用优美的言语去阐述诗歌的意境效果好,因为学生更相信自己的切实感受,并且通过自己的切实感受深层地领悟作者的情感。在这种情境教学设计中,我们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兴趣越高,学习就会越轻松,掌握的信息就会越多,记忆会更牢固,在实践应用中也越灵活。多媒体教学就是要充分地应用声、像、图、文为学生创设一个立体的信息源体,模拟真实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如:我在讲授鲁彦的《听潮》一文时,播放了一段大海涨潮的录相。将作者用优美抽象的文字描绘的大海雄壮的气势,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眼前,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使从未见过大海的内地学生,也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不用老师阐述,学生也能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优化了课堂秩序,提高了教学效率,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第三,道德素养的提高。

德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特殊任务,因此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语文学科富有思想性这个优势,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质、道德品质、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目标。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在这一方面似乎带有空洞说教的嫌疑(许多学生不接受这一套)。作为年轻的中学教师,我时常感到困惑,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我尝试应用多媒体影视来进行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比如,我在讲解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时,剪辑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影视片段,让学生欣赏。同时编录清政府腐败无能、屈辱卖国,残酷地摧残正直人才的镜头。这样,一方面用历史的苦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让学生从苦难的历史中去探寻爱国热情和“落红不是无情无,化做春泥更护花”的自我牺牲精神。这样,智育和德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地显示了语文学科富有思想性的特质。多媒体带给我们的不但是量的优势,而且也有质的极大飞跃。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教师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艺术再创作来完成教学任务,既当导演,又当演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通过师生相互感染,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正面效应,不要用课件替代教师教学,而应在课件的帮助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调动课堂教学气氛,人性化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2

一、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比较有限, 多媒体在此则表现了高度的优越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运用配乐朗诵, 投影片, 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 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境, 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 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 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我在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时, 那无边无际的蔚蓝大海所展示的壮观景色, 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立即激起了这些从未见过大海的学生的积极反应, 不少学生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 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这样, 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学生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同时高中教材中也有很多有关自然景物的优美描写, 有河流山川的壮丽美, 有花草树木的生机美、秀丽美, 还有名胜古迹的神奇美, 如《滕王阁序》、《兰亭集序》等篇目。大自然虽有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美的源泉, 有些却在千里万里之遥, 又不可能让学生随时身临其境, 亲睹之景, 这时, 通过多媒体展现优美的风景图片或录像再现课文景物。让学生感到美景即在眼前, 并进入其景可观、其物可赏、其声可闻的境地, 受到美的熏陶,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多媒体教学能提高传授知识的效果

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能将无声的书面语言、有声的口头语言和形象的直观画面结合起来, 创设良好的情景,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在高二古诗词及现、当代诗歌的教学, 鉴赏是重点也是难点, 如果没有图片和配音效果, 学生的情怀就较难与诗人产生共鸣。如教学《再别康桥》一课, 我利用电教媒体, 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 学生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 一边欣赏着剑桥的优美景色, 体会着徐志摩淡淡的忧愁, 在富有磁性声音的引导下, 学生被带进了诗人笔下的情感世界, 一方面加强了学生的感悟, 另一方面加强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加大了课堂内信息的容量

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 就是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 就是在一定时间内给学生传导最多信息, 使他们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大大增加课堂容量, 增大信息密度, 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预先设计的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画面、声音, 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课本以外的内容或本学科的前沿知识, 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如在讲《声声慢》一诗时, 我将诗中出现的诸如“酒”、“秋雨”“梧桐”、“黄花”, 等意象时, 搜集了古时中大量有关此类意象的诗句, 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 让他们能在举一反三中了解作者所运用这些意象的作用, 从而理解诗文的主题。

多媒体教学优势的发挥, 需要教师很好的指导。好的多媒体教学只有得到教师的正确运用,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有效地为学生服务, 减轻教师的某些负担, 提高教学效率,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多媒体教学也不例外, 不是哪一篇文章都适合运用多媒体, 它不可能完全地取代教师的作用。多媒体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 都依赖于教师的正确设计和指导, 应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而定。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3

多媒体教学主要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把电、光、形、声等多种媒体巧妙的组合起来,因此,它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它能够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且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那些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动听的音乐,妙趣横生的益智游戏能把学生带入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从这些方面说,它同我们老师平时所用的传统教具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正是因为有这些优点,多媒体教学手段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那么,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可起到哪些优化作用呢?下面就本人实践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可增加直观性、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多媒体课件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使用丰富的教学资料进行教学。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用课件的形式准备一些图片及语音资料来辅助教学,让学生可以得到更直观、更形象的感受。

如教《故乡》一文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课前导入和朗读环节:在新课学习前,先放映有关的资料图片及影像资料,再让学生结合课文口头简要描述画面,然后在声画背景下播放部分课文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在听觉和视觉方面充分的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的主题,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巧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写出真话作文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一直无法跳出一个怪圈:无论如何引导,学生都是无话可说,或是说话空洞无物,假话、废话、怪话连篇,真情实感全无。作文教学成了一大难题。

那么如何让学生去感悟亲情。感悟生活呢?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结合课堂教学来实现。在写作之前,我们可以先播放一段跟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关的家庭小品或短剧,让学生充分讨论,特别强调他们要以主人翁的身份去想、去思考,然后再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就把他们的真情实感写了出来,不再语言空洞无物,而是情感暴露无遗。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感知语言,培养语感

语文教学中,我们一直不够重视语感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觉索然无味。这是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过分强调抽象思维而忽视了形象思维的发展的结果。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爱上语文课,能对祖国的语言文字产生兴趣呢?如何才能使学生意会到语言文字的“味道”呢?在教学实践中,本人体会到;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感就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感知体会,语感水平是语文素养之一,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语感的训练不能凭教师的三言两语,而是要以形象思维理论为依据,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形象思维是一种以表象为材料进行的思维,它具有形象性、整体性、直觉性和富有情绪色彩等特点。而我们的阅读教学正是要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使概括的东西变成具体形象的东西,把作者的语言转化为活脱脱的生活、人物。在头脑中活动起来,甚至在此基础上想象出超乎语言本身的事物时,才有可能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才能对词、句有具体的感受,产生语言的形象感,使学生最终真正理解文学形象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境界。可见语感的训练关键在于将文字转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现代教育技术的恰当运用,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浅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篇4

一、激发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质,而在激励、唤醒和鼓舞。”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能激起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接受教学,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双方乐于参与的一种充满情趣的活动。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愿望。比如,在教一册语文《比尾巴》这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这样设计情境:(导语)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参加一场有趣的比赛,我们一起去看看这是场什么比赛吧。瞧,他们连牌子也挂好了。(多媒体出示课题)接着,大家读课题,知道这是一场比尾巴的活动。然后,教师又用极富有鼓动性的语调欢迎运动员入场,随即,运动员进行曲响起,同时多媒体出示小动物雄赳赳、气昂昂地大踏步走来,这样的导语,这样的音乐配上这样的画面,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个个跟着音乐扭起了身体,还有的大声叫着运动员的名字:“一号运动员公鸡入场。”“二号运动员猴子来了。”“兔子来了”……那种气氛不亚于观看亚运会开幕式。引导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在语文活动中获得快乐和享受,无一不是我们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追求的目标,教育论文《巧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多

媒体声音、图像结合,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愿望,为学习下段内容打下基础。

二、启迪思维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展现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利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图、文、音、像、影并茂的特点,能把教学中抽象、深奥,靠教师讲解、挂图、板书讲不清、道不明的难点、重点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带动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1、音画结合,填补教材空白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5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技术已被广泛引入教育教学过程。现代技术教育媒体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可以产生在传统教学中无法达到的知识表达及传递的效果。在多媒体中职语文教学中,应根据学生本有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依据大纲,设计出周密的多媒体介入方案,把多媒体用在掌握知识的刀刃上。

关键词:多媒体

中职生

语文教学

教学优势 误区 对策

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应用,语文课堂中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已经成为实现语文课程多重功能的一个重要手段,有些地区甚至将之作为评价一堂课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呢?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用多媒体教学,能培养学生丰富的审美能力,启迪智慧。中职学生没有高中生的主动和自学能力,能让中职学生课上跟着老师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是难上加难的事情,多媒体教学的出现让课上嗜睡的学生在视觉上得到强烈的冲击,从而刺激大脑,让其不知不觉的跟着老师的思路并能主动思考,培养基本的审美能力。在中职语文教材不乏《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这样描写优美景致的作品,我们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根据文字勾画出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接受美的熏陶。也可以配合教学的需要,向学生展示书法、传统绘画、雕塑等作品,如用欢快的圆舞曲插入《项链》的高潮部分,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情境,优美的各具风格的音乐使他们惊喜、陶醉、亢奋,直至主导他们的情感。图像的显示使许多难以描绘的抽象的内容得到形象化展现。加强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通过画面、音乐等媒介将课文中抽象的文字,转变为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欣赏美,是增强审美感知力的重要途径。

2、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其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利用影视、录像或动画课件来传输教学信息,它能超越时间和空间上的界限,具体反映出事物的发展过程,通过控制和调节,可放慢或重现情景,使学生获得动态连续的知识,这是传统教学永远无法做到的。教师就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些手段围绕教学内容,创造最佳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使其满怀激情地‚参与‛教学。在中职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是富有故事性的课文。如果照老一套方法进行教学,中职学生的底子比较薄,无法引导他们走入理智和情感并存的意境,唤起他们的想象,加深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情感上的体验。如果能用现代手段,在课堂上再现课文的场景和意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获得生动、真实、亲切的感受,并有意识地创造让学生参与的条件,这样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孔雀东南飞》叙述的是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故事。该故事情节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大致相同,用《梁山伯与祝英台》作为背景音乐会引起良好的效应,学生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由相爱、抗婚、化蝶三部分组成,结合《孔雀东南飞》的教学设计,把这三组乐章在不同的时间播放,以达到不同的效果。在分析课文之前可先播放《梁祝》的《相爱》部分,然后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传说,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是惊‘天地,泣鬼神’,而本文所写的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故事与梁祝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却被焦母棒打鸳鸯散,接下来我们看这催人泪下的故事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普遍感到有新意、有兴趣,充满好奇,便开始仔细认真阅读《孔雀东南飞》一诗。在分析刘兰芝抗婚部分的内容时,把梁祝的第二乐章《抗婚》作为背景音乐播放,又能有力地烘托刘兰芝敢于反抗的性格特征。分析最后一个诗段时,播放《化蝶》部分乐章,同时进行有感情的朗诵。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把乐章的情境与课文的情境较好地结合起来,当中穿插音乐,还起到了加深记忆的效果,有利于背诵全文。再如学习《神奇的极光》一课时,对什么是极光,极光的形、色如何,只看文字,显得有点枯燥无味,印象也不能深刻。我紧扣‚神奇‛二字做文章。开场时轻点鼠标,一组形态各异、色彩纷呈的极光图片展现在学生眼前,面对如此神奇的景象,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来了,兴趣陡然高涨,探究问题的意识自然也就增强了。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了。

3、借助多媒体课件,有助于突破内容的重点、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的信息的容量,增强了课堂的密度。中职语文的教学课时少,教学内容却因为本身的特点——涉及知识面广,知识零碎而又系统,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无所不包无所不容——而使其任务大,在单位时间内满堂灌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真可谓事倍功半。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接班级情况和学生实际水平,对教材进行调整归类,有的放矢,用多媒体教学便可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直截了当形象鲜明的教学信息,在有限时间内,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优化课堂教学。比如在教授《雷雨》这一课时,可先让学生观看电影,再请学生讲故事,分析人物形象,由学生来主动参与完成教学任务,可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我的空中楼阁》一文,象‚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阴把小屋笼罩起来。这棵树使小屋给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等语言优美形象。‚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这个比喻句写得形象、新颖,古有‚眉似青山,眼若秋水‛之语,作者在这里把山中的‚小屋‛比喻成‚眉梢的痣‛更是独特新颖。在细细品味语言文字之后,再出现相关画面或FLASH,使语言文字的描述变得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让一些不能很好地再现画面的学生理解了语言文字,让那些已理解句子含义的学生的印象更深刻。学生们倾听着优美的课文朗读,伴着舒缓的音乐,欣赏着一幅幅淡雅清丽、美妙多姿的风景画,感悟着这篇奇颖秀逸、情采飞扬、韵致风流的写景美文,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愉悦中突破了教学难点。

二、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1、课堂教学中授课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避免多媒体教学课件喧宾夺主的倾向。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不应仅仅是外部刺激的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而应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内化为能力、素质的执行者;教师也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而应是学生‚加工‛和‚内化‛语言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和评价者。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是十分重要的因素。教师所具有的学术造诣和人格魅力,所表现出来的机智、幽默、宽容和耐心,所使用的诸如手势、面部表情等体态语言都会深深地感染学生,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综合素质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透过学生的眼神,很容易知道和判定学生是否在关注授课内容。通过这种无言的交流,教师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讲授方式和组织策略。

2、汉语多媒体课堂教学应该以信息量、精讲精练和理解消化为度,避免出现新的‚满堂灌‛倾向。

不可否认,多媒体课件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大量的教学信息。但是,在单位时间(如一节课)内应以多大的教学信息量为宜,须有科学依据,不可随心所欲地设定。调查发现,在进行汉语多媒体授课后,由于有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施加的信息量过大,学生往往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不断变化的电脑屏幕上 ,甚至来不及思考理解重要的知识点,因此没有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实际上,授课时必要的停顿和反复,正好可以给学生留下一些思考、理解、消化和回味的空间,这在语言教学中是必需的,无可非议的。过去,我们曾一度批评课堂教学中的‚满堂灌‛现象,而在当今汉语多媒体教学中,同样应该警惕和避免出现新的‚满堂灌‛现象。

总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只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发展思维,深化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真正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是中性的,利用得好,对中职语文教学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利用的不好,也会有消极影响。因此,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中职语文教学时,要抓住信息技术的优势,用它来优化我们的中职语文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中学到知识,形成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

语文多谋体课件为专业教师提供了一位可以信赖的帮手,但这个成效并非一蹴而就的,在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位臵的同时,勇于进取,不断探索,扬利去弊,才能让多媒体这朵奇葩在语文园地里开花结果,让语文多媒体教学折射出多彩的光芒。参考文献:

[1]黄勤勇.多媒体对汉语教材的作用及发展战略[J].世界汉语教学.1999,(2).[2]任筱萌.HSK(自适应)命题中引入多媒体技术的设想[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3)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6

鲁甸县茨院中学 曹正雍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充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提高教师语文教学水平,进行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本文就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好处和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好处(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增大了课堂容量

多媒体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就会使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增多,如可以运用视频,音频,图片,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学习内容,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大了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多媒体技术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培养并发展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在《三峡》一文的教学中,文章是怎样把三峡形势的险峻和优美的景色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问题。教师可以依据课文设计图景:将两座山绘成门样,两山夹缝中滔滔长江水急流回旋,冲破两山阻隔,一泻千里。远处,红日碧水间,一叶白帆飘荡而来。借直观的图像,由图到文,学生就能理解“两岸连山,略无缺处”的意义,对文章的意境的理解就容易了,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多媒体技术手段新颖、形象、直观、艺术化的特点,可以创设出悦耳、悦目、悦心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无疑会诱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参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求精神。同时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启发了学生思维,这样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如学习《安塞腰鼓》一课,先连续播放粗犷豪放的演出画面,让学生看到了“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们,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的擂鼓狂舞”,感受黄土高原上人们的旺盛活力,体会腰鼓的火爆热烈风格,一边引导他们倾听鼓声,那能“使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使恬静的阳光变得飞溅,使困倦的世界变得亢奋”的鼓声,确是有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学生的情绪迅速升温,激动、兴奋起来之后,再来朗诵课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音频,视频,录音,图片等,把课文内容与情境相结合,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从而提供了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能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沁园春·雪》时,先播放这首歌的MTV,使学生既为优美的画面、雄浑的歌声所陶醉,又被磅礴的气势、豪迈的情怀所折服,进而产生一种探究课文内容的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多媒体课件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成.图文声像并茂,所以给学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能从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多媒体信息和资料,创设丰富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起学生对语文的求知欲。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创造离不开知识的积累,但呆板,单调的学习途径,会大大束缚学生的学习创造性,更谈不上创造性的运用知识,所以应努力改善学生的学知途径.我们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环境,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巩固,这样能为学生提供多种知识达标的路径,能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路径,能使学生有更大的自由空间,这样使学生学得的知识更牢固,又可以保持较大的思维灵活度,自然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把问题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可以有选择性地搜集阅读大量信息,还可以相互交流,讨论,进行协作学习.这样学生能保持思维的灵活性,也能够增加思维的广度,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时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不断积累,同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信息能力。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7

一、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学习环境, 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教学, 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全班学生, 而学生接受能力存在着差异, 所以教师施教时只能关注大部分学生, 而忽视另一部分学生。教学定位时考虑的是中等水平学生的接受能力, 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差生吃不了, 优生吃不饱”, 后进生的水平不能得到及时提升, 优等生的发展又受到了限制。尽管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努力减小学生之间的差别, 缩小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距, 但往往因课堂教学条件的限制而收效甚微。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现状, 能够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方面, 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在设计、制作或选择多媒体课件时, 往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 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 体现了以“学”定教、以“学”为主的教学思想。二是学生在观看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 大脑受到刺激, 能够引起对已学知识的回忆, 对新知识的兴趣和探索, 创造性地运用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 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二、多媒体教学能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以讲为主, 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 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能够让学生动手动脑, 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加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 为学生了提供直观、生动的形象, 能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 将事物的现象和规律再现, 使科学性与趣味性有效地结合起来, 让课堂变得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 动静结合, 图文并茂, 使无形知识有形化, 多角度、多渠道向学生传递信息,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诱发学生在情感上和行为上积极参与。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并用, 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中枢都处于兴奋状态, 能强有力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学习。利用多媒体可以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归纳和概括, 强化记忆。这样, 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了, 注意力集中了, 思维活跃了, 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增强学习的兴趣, 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对于一般学生而言, 对幽默风趣的教师比较喜欢, 对有探究性的问题比较感兴趣, 但要学生对教材内容都感兴趣则很难。传统的教学由于受教学工具的限制, 教师需要大量的板书, 一些数学教师、物理教师绘图又需要大量时间, 造成学生在课上练习的时间很少, 为完成教学任务, 不得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 减少了教师课上书写的时间, 增加了学生课上练习题的容量, 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进行针对性训练, 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强化。多媒体教学由于容量大, 能够将所授内容清晰地展示给学生, 给学生提供了明晰的教学思路。多媒体应用于教学, 知识信息传递快, 对学生感官冲击力大, 有助于学生记忆。实验证明单靠听觉, 可获知识的60%, 单靠视觉可获知识的10%, 而视听并用, 可达到86.3%以上;就保持三天左右的记忆率来看, 单用听觉是15%, 单用视觉是40%, 视听觉并用是75%。由此可见, 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 有着其它教学手段无可替代的优越性, 既节省教师授课时间, 也有助于学生利用节约的时间深入分析问题, 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提高学习效率。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8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应用

【Abstract】 multimedia teaching is a new modern teaching method, because of its large amount of information, illustrations and strong interaction by the majority of teachers favor. Especially for children in remote mountain areas, multimedia teaching makes the abstract knowledge vivid and interesting, more mountains outside the world, can mobilize the students thinking, promote the knowledge diges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So as to achieve a better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Multimedia;Chinese;teaching;application

一、巧妙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习更多的注重学习中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情感的交流,注重以真情感染读者,以形象唤起美感,以意境领悟主旨,以培养语言意识和语文习惯为目标。而多媒体课件里的文字、声音、图片、图像等极大满足了学生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距离。从这一点看,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主要表现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这两个方面。如教学《我们成功了》时,在教学中播放申奥成功时的一段视频资料,让学生从真实的画面中去感受课文描绘的场景,从而更好地去感悟、品味文章的语言。教学《秋天来了》、《观潮》等一类写景文章时,尽管文词优美,但学生很难将那些优美景物与语言文字联系在一起,学生眼中只有枯燥的文字符号,因而教学中就更谈不上对孩子们美的熏陶与感染了。课堂上运用课件播放了优美的风景图片,并配以优美的乐曲,富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真正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此时,再转入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学生兴趣盎然。新教材也选编了很多古诗词和现、当代诗歌。这些诗歌语言凝炼,表达含蓄,意境深远。但是由于年代的久远,学生想象力的贫乏(尤其是来自贫穷地区阅读量很小的学生)一般都很难想象出诗歌描绘的画面,品味出诗歌的意境。如果利用多媒体,再现诗作产生的历史背景,描摹富有特征的形象画面,无疑会把学生带入久远的历史中,体会诗人的悲与喜,品读出诗文的意境。

二、形象直观,激发学生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培养旺盛的求知欲,教学就成功了一半。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所表现的人和物,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学生学习起来索然无味。而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录像、幻灯、配乐朗读、播放音乐、配备图片,恰恰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灵活,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以其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唤起了学生的形象思维,给学生以置身其中的真实感,给予体验之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如《鸟的天堂》一课,引入课文时,可利用多媒体再现课文的情境:那众鸟纷飞、百鸟争鸣的生动场使学生进入一个有声有色的动感画面,仿佛置身于“鸟的世界”。这样,情随境生,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

三、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动画等手段于一体,能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如在教口语交际《皮球掉进池塘了》时,可先让学生说说电脑屏幕上打出的两幅图的内容,然后出示一幅空白的画面,同时放出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想象。有了前面两幅说话的内容作基础,又创设了情境,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同时,激活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思维训练,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如《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用逻辑推理来探讨事物之间关系的课文,重点是指导学生理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关系。教学时,用多媒体三手段,形象巧妙地、一步一步地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启发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辅助教学,发挥多种功能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情节有趣的童话故事。如《小小竹排画中游》、《四季》、《雪地里的小画家》等,都可以做成短小生动的动画片,来辅助课文教学。在初学课文时,完整播放一遍动画可以帮助学生感知全文,弄懂题意;在深入理解课文时,可以截成一个个片断,有重点的播放,帮助学生阅读理解;若教师在制作时有意识地使动画演示内容与课文录音同步,则在学完课文后可帮助学生进行背诵或复述。这样制作一段动画,可在课前、课中、课后不同目的、不同形式地多次重复使用,可谓一举多得。如《小小竹排画中游》这样情、景结合的课文,做成动画,不仅能发挥以上作用,还能牵引学生入境,体会江南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能以动画为一定的形象依托,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

五、结束语

上一篇:简历 班委评价下一篇:小学德育工作设想